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课堂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课堂现状

篇1

一、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着手分析;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成绩差的就只能云里雾里。教学方式粗糙,教学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新,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这里,学生与老师貌合神离。其次,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意识。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次,缺乏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二、对策

首先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他、学习他。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再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中的高山那样高不可攀,从而树立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三、教给方法

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几何教学中很多图形是变化的,如线条的变化、角的旋转、面的转动等,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在过程中可以实现暂停控制,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代数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是数形结合的,同时还涉及增减性的问题,学生接触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通过科学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数学素材的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情境,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

四、反思

1、课后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为了发展、为了提高、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为给教学积累经验教训。本人在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课中教学反思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既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又能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保障。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和进一步参与深加工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的现实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在解决许多社会生活的问题时,也离不开它们。尤其是分析法,它是人们开拓创新,创造发明所必备的思维方法。任何发明家在创造发明中,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思维过程:现实生活需要的装备(结果)――装备应有构成条件(需知)――开发出充分的构成条件(已知)。其实,这和用分析法解决一道数学题的过程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发明创造更注重物理性和实用性而已。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就是教师、学生共同来表演,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不能让学生简单地从属于教师。课堂提问正符合这一教学理论,它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提问给学生以外部刺激,防止了注意力的分散,并使学生经常保持有意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反应,然后归纳整理并作出回答,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动机,其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外界的刺激,它对于接受外界刺激、同化外界刺激进行信息处理的学习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为回答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对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称赞和自尊心的满足。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平时多进行阅读以拓宽知识面,这样,提问就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3.了解学生的掌握度。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双边活动,而不是过去那种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单向活动。提问可以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使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需要仔细讲解,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补充则补充。提问能使教师了解到哪些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哪些问题需要加强并及时给以指导。提问能使师生双方相互了解,共同努力,搞好教学活动。

二、目前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提问偏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3.提问表达不明,缺乏层次。提问时叙述过快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例如,讲一元二次函数性质时,教师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4.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三、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对策

课堂提问巧妙的使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很好的辅助数学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提问使用不当,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思维受到阻碍,会使课堂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出力不讨好。所以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主体。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时机。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而当问题提出以后,“不愤不起,不悱不发”,教育要掌握时机,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时以“问”代启,指点迷津,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问,可以借“问”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3.适时适量。在把握设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要关注问题的数量。太多的设问,甚至“一问到底”,必然会降低问题的质量,使课堂问答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设计了大量问题,教师声声问,学生急急答,其表面热闹,其实学生缺少探究的时间,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太少的设问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既然问题不多,或者老师自问自答,那么学生就只好沦为配角或者成为观众,失去思辨的机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又一范例。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给数学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

篇3

初中数学可喜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可喜现象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数学课堂一改以往沉闷的气氛,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显露出勃勃生机,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老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 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怎么做?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别的方法?正逐渐成为教师的日常用语;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就农产品的收成与温度的关系引出温度的表示;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时,能结合销售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

3.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被许多教师采纳。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或需要实践操作验证等环节上,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这一结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小组计算、观察、分析、讨论中,学生渐渐发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这一规律。

4.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

经过几年的培训和教师自身的感悟,教师在教案和课堂教学中都能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较之以前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适时的作出选择和调整。

5.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教师能够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补充代数式的知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对教材后的习题和各种教辅资料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这既充实了教材的内涵又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

总之,教师们正在努力按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努力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力求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在我所有到过的学校中,让人感到很满意的学校比较少,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很多,大多数老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原因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论上转过弯来。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了粗略新课程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还有一步分教师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所以应该加强学习,当然应以学校组织学习为主,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要落实检查,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

有的教师几乎整堂课找不出一点新课标的痕迹,完全照旧。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新课标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上,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是水平问题,但有的教师我认为是态度问题,怕麻烦,想让学生讨论觉得还不如由教师讲来得方便,习惯成自然,这样,新课标就难以实施,也就谈不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了。

3.小组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混乱和肤浅的形式上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整体水平。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组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还有一些没有必要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的问题,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动不动就小组合作。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率还不高

我校的教学环境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信息技术的便捷让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上如虎添翼。但更多的时候也就是在上展示课、优质课评比时摆摆门面。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成为教师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日常行为。

三、老师们的迷惘、困惑和担忧

(1)是否每一节课都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应关注什么?

(2)部分学生厌学数学的现象较严重,并且这种厌学面还有逐步扩大的的趋势,对待这部分学生到底有何良方?

(3)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怎样定位、怎么把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孰轻孰重?强调过程体验、经验获得,知识技能能否落实,不太清楚。

(4)上课热热闹闹,学生思维活跃,但一考试,分数不高,中考怎么办?

(5)学生学业水平的两极分化加大,怎么看待?这种分化是否正常,是否允许?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措施

数学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创建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以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之目的。 

一、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

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没有针对性。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没有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上,比较常见的就是满堂随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等,课堂上感觉学生喊声一片,其实貌似热闹,华而不实,这种做法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

只提问一些简单的记忆性知识。比如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内容时,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有的教师就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很满意,继而开始了新内容的教学。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知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没有老师并不清楚。 

提问后就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追求速度,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但由于提问突然,中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结果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强加给学生答案,就是一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长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

问题难易不适中。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激情。

好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有的教师提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但超出学生知识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长期便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而问题过于肤浅,学生便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课堂提问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

二、解决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建议 

(一)教师备课要扎实深入

数学教师的备课要努力做到“懂、透、化”。“懂”就是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教材中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对于基础性问题教师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对于拓展性问题,教师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对于探究性问题就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教师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

(二)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思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扭转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趋势。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对学生如有疑问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疑问一一列出解决。而对于学生自认为无疑的问题,教师可设置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学校教育的目标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特殊学科,恰恰可以很好地达成上述目标。然而,在现在的初中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某种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逐渐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降低,最终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快走出这种困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初中美术教学。

二、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的探讨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当地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与座谈,结果发现:

(一)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

美术本身应该是一个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学科,因为它具有极其独特的审美能力教育功效。换句话,通过美术活动,学生能够可以将美好的愿望以及丰富的想象等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学习兴趣,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存在有一定的问题。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学生所能够做的就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听、去画。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教师们普遍意识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这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深入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这种崭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本身应该是给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机遇,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曲解了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认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对于绘画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只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美术文化即可,甚至有的老师都开始完全摒弃美术专业技能的传授。

(二)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

从走访调查的结果来看,美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评价层面,即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作为衡量学生美术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并以此来划分出了教师眼中所谓的“优等生”与“后进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没有办法全面、准确、客观衡量一个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真实能力,同时也很有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初中阶段美术课基本都是在教室内完成的,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进行过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这是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教学要全面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和艺术环境等美术现象的了解。

三、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对策分析

要想尽快改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重视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首先具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力求做到:

第一,全面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说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堂课所能获取的实际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一些画面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如《跃马》、《映日》等,边展示边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最终了解并掌握画中的意蕴。

第二,创造良好、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大量的教学实验显示,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不仅懂得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懂得如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去成长。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真正给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尽快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衡量一个学生,以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应该尽快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要单纯以学生的绘画技巧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不可否认,日常表现、绘画技能以及学期基础考试等都应该是评价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应该是全部。

(三)利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绪

创作源于生活。为此,美术教学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还应该充分利用一些生活元素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象,还是还是憨态可掬的动物,只要用心发掘,就可能发现不一样的美,进而引起人的美感。

为此,美术课一定要走出去,让学生们在课堂意外的环境中去产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用心发现美、感受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初中的美术课堂教学较以前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为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进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去实施、去践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当前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佳.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6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 改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34

数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要重视数学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学习关于数学的相关知识,还是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会与其他的学生,或者是老师之间进行相关的合作,让课堂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本文主要从当前数学教学中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的合作问题如何进行改变、进行改变之后带来的优势这三个方面,对于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关于合作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

一、当前数学教学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数学教学合作现状

总而言之,当前数学的教学中合作还是比较少的,不论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没有把通过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出来,因此,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初中数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出现目前的这种情况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课后作业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二)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主要还是以数学老师为主导,数学老师在上课时讲述相关的问题,学生在下面听。关于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师生之间互动的,让老师和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互的合作。数学老师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入手,进行相关的创新,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是课后作业的形式存在问题,目前的课下作业主要是布置学生在课下做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对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而关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的作业形式太少,或者说是几乎没有。这样一来,就很不利于学生在课下时进行相关的数学合作学习。关于目前的这些情况需要初中数学老师进行相关的改变,调整课后作业的布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针对当前的合作问题如何进行改变

(一)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与老师合作,更多的参与到数学课堂

在新形势的发展下,现代的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要求初中数学老师把相关的题目讲清楚讲明白,还需要数学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就需要先从改变教学模式开始,数学老师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而不是只当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这样的良性互动中,逐渐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数学老师在讲函数如何画图时,就可以先把基本的理论先讲述一下,然后在实际画图的时候数学老师就可以找学生到黑板上,数学老师主要进行口述,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画图操作,等到学生画完之后,数学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所画的图,进行相关的修改和说明,并强调相关画图的重点。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在数学课堂中有成就感,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M一步的提高。反过来,初中数学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述,然后自己在黑板上画图,边画图边给学生讲解相关的要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

(二)改变布置作业的形式,让生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

改变布置作业的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的课后作业主要就是要对在数学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提高自己做题水平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布置大量的题目的做法并不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只会让学生自己闷头苦做,而不懂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初中数学老师就需要在布置完相关的题目之后,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合作探究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时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相关的三角形全等和四边形全等之后,初中数学老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进行分工,一个学生总结一种或者是几种三角形全等或者是四边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和公式等。等到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弄好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把整个的三角形全等和四边形全等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让学生对于全等的知识能够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进行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进行改变之后带来的优势

(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改变之后,初中数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改变之后的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初中数学老师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而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关的互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多的与数学老师展开合作,与数学老师的关系就会渐渐加深,也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长时间进行这种合作之后,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在上数学课时就会就会主动找到数学老师进行相关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改变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渐渐加深,学生在合作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一方面是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帮助。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学生之间的情谊,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同学的默契和关心程度。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心理教学 课堂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16-01

当代初中生在学习上正处于各种激烈的竞争之中,数学这一重中之重的科目对他们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有差异,对数学教师课堂内容的吸收消化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此看来,数学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所谓因材施教,知己知彼教学课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

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由韦志中先生提出,是一种让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在互动的过程中呈现、体验、转换、整合,以期达到某种目的。它的一系列完整过程包括四个基本原理:生动风趣的表达、立体多面的转换和细致紧密的整合。在这其中,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也都认为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将大大提高课堂质量。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问题,经过本人归类,大致可总结成以下几点:

1. 数学教师唱独角戏。数学是一门相对其它科目而言比较枯燥乏味的科目,它具有生涩难懂、抽象立体等一些特征,这使得数学这一科目在初中生眼中不是那么的具有亲和力,再加之有些数学教师只顾讲自己的,而不管学生的吸收消化能力,或只顾及他们眼中优等生而不管其他后进生,就导致初中数学课堂唯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了。

2. 部分学生听课无神。一个班级的优等生只占一小部分,对于这些优等生而言,可能他们的听课效率高、有质量、能在课后及时消化老师课堂所授内容,然而大部分学生都有反应初中数学的课堂有一定难度。他们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忽略,每当老师问听懂没有,他们会默不作声,此时优等生肯定的回答让老师遗忘了他们的存在,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久而久之便听课无神了。

3. 教学模式单一。现在有一些老的数学教师不愿意跟上时代的步伐,依旧沉浸在过去的光辉之中,一直用那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过去那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在现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早已不适用了。

三、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必要性

经过上述对目前初中教学课堂现状(主要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引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能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于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引用此模式必要性的陈述:

1. 一舞台多主角。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下,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亲力亲为的参与者,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变成了主角,都将在课堂中探索自我,排列自我,然后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收获最大,甚至某种程度上会忘记了数学教师的存在。

2. 呈现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是主要动力点,又不是主要动力点,他们作为动力在团体中不停地变换,在变换过程中他们将解决自己的疑难。在这一模式下,数学教学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为媒介,同时兼顾数学科目的后进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一来,数学课堂必定是生动的、活泼的、可爱的,最重要的是,会变成广大学生所欢迎的课堂。

3. 让大部分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在最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和为人处事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而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团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将此模式引用到数学教学中会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们找回自己的自信,最终使他们不再回避数学课堂而是主动地接受数学课堂。

四、关于心理教学模式的心得和体会

笔者在偶然间知道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在研究此模式之后,有目的地将此种模式引用到数学课堂,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取得了可观的结果。首先,它确实能解决当前存在于数学课堂的不少问题。其次,它能够丰富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它可能会让学生爱上数学课堂!笔者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用此种教学模式。

经过对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探究之后,笔者认为它对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和众多的有个性的学生来说是一剂良药。初中数学教师引用此种模式能解决一直困扰他们的教学问题;学生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此种模式的教学活动会改变对数学的看法,认为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是生动多彩。总之,将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 参 考 文 献 ]

[1] 朱陆君.试论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09).

[2] 孙春英. 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7).

篇9

[关键词] 论文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 措施

自从新课程得到实施以来,可以说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地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不断地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此同时,还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学习的思想,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等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理解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技能。但是从中也暴露了一些本质上的问题,比如说一些教师为了单纯地应付新课程的要求,仅仅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等等,这种虚伪的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抑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地影响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正是因为以上情况,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将观念与行动紧密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不可逃避的、不争的事实,也是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理性的概括、总结。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地将初中数学的内容与生动的、丰富的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并且还能够借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以及生活的经验。但是,生活的感受以及生活的经验是不能够完全替代数学的,还必须将这些东西经过数学化的内化过程。尽管新课程强调、突出的是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以及生活问题的数学化,但是这一点却被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片面理解了,从而出现了为了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而不自觉地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或者是初中数学课堂上所列举的生活例子既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又没有数学的趣味,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

2.情景表面化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情景过于表面化的现象,比如说教师设计一些不合适、不合理的情景,或者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及思考等等,以至于课堂的教学最终走进了误区。比如说在人教版数学八(下)§19.3的梯形教学片断中,有的教师在引入梯形的概念以后,紧接着就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一起研究等腰梯形的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性质。这些情景从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起码也说明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属于没有经过深层次考虑的,要知道初中生学习数学必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整体认知的活动,这当中就包括对于所学内容的优选能力,而优选能力不仅仅只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更是今后高素质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过于表面化,只会抑制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抑制学生的深入性。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只有有了兴趣这个必要前提,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接受学习、探索学习,也才能够更容易地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初中数学给学生最大的印象,就是枯燥,恰当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强大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变得有趣,更有效地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难学的问题。比如说在网络资源下组织学生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之徜徉在无法穷尽的图形世界里。看到图形组合的火箭发射,从“神五”到“神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首次问天到太空漫步的跨越的神奇过程。当放映到火箭冲天的那一刹那,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了长空,从而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全神贯注当中体会到图形的应用是怎样的广泛,与此同时,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下对图形世界进行具体的分类,并且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学好数学的勇气。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课程视野以及高超的教学智慧。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导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螺旋上升的学习素材,为学生制造出环环相扣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功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会学生自学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学会自学,其前提是学生懂得接受学习、主动学习。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指导以及培养的。就目前来看,现有的初中数学新教材编写的书面内容并不多,但涵盖了大量的、新的知识点;要求训练的量并不多,但难度却大大的有所提高。为了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当,就会盲目地做大量的练习训练,最终身陷题海不能自拔,渐渐地产生对数学科目的畏难心理,进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初中生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困扰,甚至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现行的新教材数学知识链呈螺旋形上升,更加系统规范,除此之外还必须引进更多的实际生活的例子,使得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地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兴趣,结合多媒体的技术以及学校资源,其目的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打造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学到经验。

参考文献

[1] 栾晓峰.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

[2] 张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

篇10

一、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现状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数学属于基础且重点的课程,数学知识点在逐渐加深,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在例题教学上下功夫,教师应保证例题讲解思路的清晰性,能将例题的解题思路明显地呈献给学生,运用相应的问题来引导与激发学生对例题的探究欲望,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传统的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原原本本按照课本上的解题思路与步骤呈现出来,使得例题解析变得毫无神秘感,也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导致例题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面对当前问题,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重视非常关键。

二、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安排例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中,为了实现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例题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师必须明确例题对学生的考察点。教师应对班级内部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予以掌握,保证例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切记不可设置超出全体学生认知范围的例题,否则会适得其反,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例题安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例题内容的“增”“删”“调”,通过例题的合理安排以突出重点。“增”就是根据大部分学生在该知识点上存在的缺陷,应增加一些铺垫来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或者是设置过渡点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理解。“删”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像要求过高或题目较难的元素删减掉,以便学生更为容易地理解。“调”则主要是表示知识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知识点前后的调配,是保证例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强化例题拆分,注重知识点的解读

在初中数学例题教学中,为了提高例题教学质量,应注重对例题的有效拆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进行例题相关知识的灌输。所有的例题都是通过多个知识点经过环绕而形成的,若想提高例题教学质量,必须对例题进行拆分,将例题分为不同的知识点,最终再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衔接与整合,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部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例题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点相对生疏,哪些知识点比较熟悉,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的了解。

(三)强化动手实践,提供课堂实践机会

传统的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主导,整堂课学生的行动、话语都几乎不存在,课堂参与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很难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锻炼。面对当前问题,应积极开展动手实践工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对于此类动手实践类的例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来量身打造数学例题,强化例题的生活化设计非常关键。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利于学生兴趣的不断激发。科学设置例题,是提高例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