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录用公务员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23:2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录用公务员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规范公务员考录工作
(一)做好年公务员公开招考工作。根据省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考录1+3文件”周密组织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面试和体检等工作。
(二)大力加强面试考官建设。会同市考试中心开展面试考官的培训,优化考官队伍的结构,提高考官的整体素质。
(三)会同市委组织部做好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职位,切实解决基层公务员短缺问题。会同市委组织部做好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在农村工作的人员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结构。
(四)妥善完成综合执法机构人员考录后的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在完成交通、国土、城市管理等综合执法机构人员考录工作后,对综合执法机构中不符合考试资格条件的人员进行梳理,提出具体的分流安置意见,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后,妥善完成分流安置工作。
二、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工作
(一)贯彻执行好国家和省的公务员管理配套法规。结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即将就公务员转任、回避、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管理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以及省厅即将就公务员调任、非领导职务管理出台相关办法,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转任、调任、回避和职务管理。重点对照检查执行公务员回避规定的情况,制定执行回避规定的具体措施,督促有关单位认真执行公务员回避规定。同时,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及时开展我市科级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
(二)完善公务员日常的管理,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充分发挥数字人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规范公务员个人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管理,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制度,完善公务员登记、减员、任职备案、考核备案和职数管理,提升我市公务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做好公务员统计工作。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合作,完成好公务员统计工作。
(四)做好市政府提请人大决定任免事项和市政府任免人员的呈报任免的常规工作。
三、完善考核办法,做好公务员考核工作
篇2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县乡两级空编、缺员问题突出。下面是小编为家推荐的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报告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如期完成这些目标,夯实基层力量迫在眉睫。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完善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有关政策,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有针对性地拓宽基层公务员来源渠道,更加注重精准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干部有序流动,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公务员队伍,提升了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使基层干部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工作、有序流动。
做到“招得来”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县乡两级空编、缺员问题突出,许多公务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为基层选好、用好公务员,夯实基层力量,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4月初召开的全省抓党建促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会强调,要及时补充乡镇工作力量,继续加大艰苦边远地区公务员考录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以制度“砖瓦”筑牢基层干部成长壮大的舞台。
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来源主渠道是公务员考录,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考录制度,切实破解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方“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才能有源头活水滋润长期“喊渴”的基层力量短板。在公务员考录中,我省对于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放宽学历、专业、年龄等限制,采取合并条件相近的乡镇职位、定向本地户籍、单独划定笔试合格线等措施,给熟悉基层、热爱基层的人员多一些上岗的机会,有效缓解了基层岗位报考“遇冷”现象。
在公务员“四级联考”中,要求省级机关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明确只有在基层经过“墩苗”历练,经过“风吹浪打”,才有资格通过遴选更上一层,引导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20xx年以来,全省县乡两级机关通过考试录用11448人,其中5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录用4493人,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公务员队伍。
“招得来”还要“用得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一个以百姓心为心的人,才能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谋福祉。在测查考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同时,我省注重加强对考生群众感情、服务意识、群众工作能力的评价,使录用到基层的公务员接地气、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能够立得住脚、扎得下根。
我省加大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的力度,20xx年以来共有1089名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报考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专门职位进入县乡机关公务员队伍。在调研中,有些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公务员服务“三农”不能不懂“三农”。因此,我省从20xx年起将乡镇职位计划中的15%用于招录农业农村专业人才,为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两年累计招录295人,受到基层欢迎。
为了把招录进来的基层公务员培养造就成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我省结合县乡工作需要,精心设置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做到精准办班、精准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公务员培训中心的主阵地作用,灵活运用学习强国、好干部在线等网络平台,运用党员电化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不断加大对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力度。目前,全省县乡公务员年均培训1xx854人次,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用得上”更得“留得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繁重琐碎,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近年来,我省着力健全来自基层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推动基层干部有序流动,使基层干部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工作。
省委组织部出台规定,省直机关补充科级以下干部,原则上通过公开招考和公开遴选进行。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公开遴选力度,20xx年以来从基层公开遴选798人进入省、市级机关。严格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落实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期限,服务期内不得转任交流到上级机关,不得参加公务员遴选,不得参加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招录、招聘考试,进一步规范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保持基层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
基层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务员保障体系,我省近年持续改善乡镇工作条件,解决办公危房问题,加强乡镇“五小”工程建设,足额保障工作经费,努力实现乡镇公务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20%。20xx年、20xx年全省两次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现行标准月均近600元。
报告二
近年来,针对乡镇基层工作压力大、留住人才难等问题,郴州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强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抓招录,确保“进得来”。强化基层招录导向,逐年增加乡镇机关考录规模和定向考录比例:乡镇机关招录人数占总招录人数的比例由20xx年的47.2%提高到2020年的86.9%;面向村(社区)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退役士兵的招录人数占乡镇招录人数的比例由20xx年的xx.9%提高到2020年的36.0%。
抓调配,确保“稳得住”。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市本级科级及以下人员流动调配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公务员流动调配要求,规范审批程序。对新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严格执行五年最低服务年限规定,进一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抓遴选,确保“流得动”。坚持市直机关补充公务员主要面向基层遴选,公开选拔政治过硬、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公务员。近3年来,共遴选130余名基层公务员到市直单位工作,打通了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渠道,坚定了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抓关爱,确保“安得心”。积极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让基层公务员享受政策福利。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八条措施》,明确提出“对于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10年以上或者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市、区)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等。切实加大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力度,让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三
突出“活”字,抓实干部教育。坚持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相结合,强化公务员及其他干部理论知识学习培训,合理、灵活安排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干部职工,分层次分领域开展公务员教育培训。对于新录用公务员、新到岗工作人员,坚持“一对一”帮带嵌入式培训方式,重点培养公文写作、有关业务工作等。同时,依托镇机关党支部党日活动及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采取户外实践与集中学习的方式,以行促学、以学促干,确保理论知识再补充、能力水平再提升。
突出“严”字,抓精日常管理。不断完善宗别立镇公务员及其他干部个人信息台账,建立干部队伍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全镇干部职工“三龄两历”、家庭、交流、录用、退休、考核结果试用期转正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更新维护,切实做到按季更新、不定期调整,努力实现公务员“进、管、出”政策落细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作用,根据公务员人动、离退休等情况,及时变更调整系统内信息,精确掌握公务员队伍编制、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确保公务员日常管理规范化、动态化、精细化。
突出“新”字,抓细平时考核。始终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记、督、结、述”考核管理制度,抓细平时考核。“一日一记”,既向干部职工印发《干部记实手册》,由干部职工每日将工作重点、关键分类记入《干部记实手册》中,确保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难点、亮点,做到心中有数;“一周一督”,是由党政综合办牵头,每周对各科室(中心)干部记实手册填报情况和工作履职情况进行督促,做到以督促办,以督促改,以督促管;“一月一结”,既由各科室(中心)负责人每月定期向分管领导总结汇报科室(中心)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及时计划、安排、明确
篇3
一、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举措
加强沟通,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迎春团拜会,召开高层次人才迎春座谈会,开展春节人才慰问走访活动,组织部分突出贡献人员进行疗休养,加强了政府与人才的沟通、交流。成功召开了*市博士(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环节选举大会,新吸纳会员39人,会员总人数达到94人,联谊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注重服务,推进人才市场化管理。一月三次举行人才交流集市,推出春季、夏季及塑博会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网上人才招聘大会,加大人才配置力度。深入武汉、长沙等人才密集地及浙江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组团参加人才招聘,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617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47人,副高以上职称23人,本科及中级职称以上1815人,已超过年初确定的目标数。充分发挥国家级研究生创业基地、浙江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作用,深入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吸引11名研究生来姚进行挂职锻炼;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引进国外智力,今年共申报项目4个,引进国外专家7名。
突出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推荐工作,10位同志成功入选*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推荐6位同志为*市突出贡献人才;认真抓好与上海交大联合举办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班日常管理工作,推选30名中青年干部到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勇于创新,探索职称评审新路子。在按计划作好各专业初中高级的资格审查和评审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走访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情况调研,着手制订出台我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的有关政策和办法,为在农村工作的能工巧匠提供职务晋升的机会。
规范管理,加强人才综合服务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日常推荐服务,特别对一些省优毕业生和特困毕业生,到企业上门推荐,我市所有特困毕业生都顺利就业;组织与我市有合作关系的部分院校毕业生来我市的企事业单位实习,通过实习,已有部分毕业生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在对人才公寓一期工程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人才公寓二期开发建设方案,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各类人员培训考试有条不紊地进行,设立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点,累计报名考试1840人,组织5094人次参加了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考试,组织了6*人次参加公务员普通话测试;做好各项人事工作,有1200余家单位委托中心办理,人员1万余人。
二、创新人事管理机制,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有了新突破
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部分单位已经纳入参照管理。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后续收尾工作,完成了我市组织登记的2788公务员登记表的上报审核及数据库的维护。同时,完成了市总工会、团市委等9家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及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等4家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审批工作,为公务员法延伸到群团机关和部分事业的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圆满完成各类人员录用招聘任务。在不断总结考录工作经验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原则基础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及村委会(社区)考录招聘工作上求突破,取消各类招考招聘职位的附加条件限制,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中全面实施“凡进必考”的政策,将招考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程序、考试成绩、录用聘用人员等情况及时公开公示,各个环节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全年录用公务员36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32名(其中,教育事业人员237名,卫生事业人员139名),招聘农村(社区)工作人员1*名。
落实人事政策法规,加强队伍管理。学习和宣传《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严格按条例指导和处理违纪问题,加强人事考核、惩处结果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发现和纠正了一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严肃了人事法纪;实施《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跨系统工作调动的意见》,全年无一人调出,有力地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行干部调配工作的意见》,全年合理有序地调动人员113人(公务员32人,事业人员81人)。会同市委组织部全面实施《*市机关中层干部跨单位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机关活力。
三、突出机制创新,机构改革有了新进展
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于今年4月开始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于6月上旬顺利完成了改革任务。通过改革,乡(镇)、街道的职能定位更趋合理,党政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得到了有效整合,事业编制得到了适度精简。
基本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浙编办[20*]32号)精神,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意见;同时,对各部门(单位)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加强指导,审核了各部门(单位)上报的《事业单位类别确定申报表》,对全市490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类别初定,并将初步方案上报*市编委办公室审核,年内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
积极做好了市级机关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开展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所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市级机关各有关部门提出的行政许可职能整合归并及内设机构调整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对方案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指导,从而使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内设机构的行政许可职能得到了有效整合归并,内设科(室)得到了合理调整,行政审批与行政监管职能得到了相对分离。
积极做好了相关领域改革中的机构编制工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使城市管理执法在体制、机制上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优化设置了房屋动迁管理机构,合理设置了滨海产业园开发建设管理机构,从而有利于促进滨海产业园的开发和建设。
继续做好了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以及从严控制的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今年共办理机构编制议题84件,其中:注销事业单位1家,撤销事业单位1家,控制新设事业单位2个、部门内设机构6个,控制新增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55名、部门中层干部职数14名,核销事业编制36名。
四、加强综合协调,人事服务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落实安置工作,切实做好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在安置工作中,主动采取早摸底、早调查、早计划,顺利完成23名干部安置工作任务。高度重视做好企业干部的管理和解困工作,坚持面对面、经常性地开展企业干部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动态,切实解决企业干部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要求,在在职企业干部中实施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解决了部分退休人员以前个人一次性缴纳三年住院医疗保险费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等问题,受到了企业干部的欢迎。
篇4
10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报考了年山西省党群系统考试录用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的考试,经过笔试、面试等关卡之后,成功考入山西省孝义市检察院,然而由于没有在检察院的工作经验,所以这份述职报告只能叙述我在当老师的八个月间的工作情况。
教师以教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所以我把教学看得很重,认为老师教好、学生学好才是最大的重头戏。任何时间我都不敢懈怠。一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好的话,我会高兴一天,甚至在上班的路上我都会反复练习课上的内容。如果一堂课反响不好的话,我的心情会跌倒低谷,课后不断地总结这堂课失败的教训,并积极着手准备下节课的内容,力争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授课。
高一上学期,学校还是旧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对于这种授课方式,我最看重的是课堂上学生对我的呼应程度。为此,我竭力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课方式,寓教于乐、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点燃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坚持每篇课文都用PPT讲,而且尽量在网上找到名家的朗诵,通过这两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坚持对每一位学生都抽背,因为我认为只有不断地背诵、积累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
高一下学期,学校向昌乐二中学习,全面开展了课程改革,变过去单一的授课方式为现在的以学生自习、学生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起一个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引起师生一片哗然。因为这种改革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从自身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要求,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要投入到这场关系教育成败的改革大战之中。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考验。对此,我坚持每天都研读课本、研读教师用书,对每一课的学案都认认真真做好,对每一个上台展示的学生都辅导好,对每一个学生完成的学案都批改好,对每一个没有认真完成学案的学生都教育好。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认真对待工作,工作也才会很好地回报你。不要怨天尤人,成绩不突出还是功夫不到家,所以我必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最大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伟大的工作中去。
也许是个人的性格原因,在当老师期间,我从不和学生较劲,更没有控制学生的意愿,我更愿意和学生平等友爱相处,在一种温和宽松的氛围中求得相互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绝不轻易抹煞、扭曲、置换学生的积极性,也绝不树立一面唯老师论的大旗,这是我自当老师以来时时提醒自己,并且时时实践着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多年以后回眸高中生活时,不至于抛出诸如暗天无日之类的论断;我希望他们能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还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勇于坚持、敢于言说自己合理的意见,但是并不吝惜向他人展露的态度;我更希望每当他们提笔为文时,心中仍然会对语文保有一份温情的怀念,对五千年优秀的中华文化保有一份温情的怀念。
篇5
治安学专业是我国公安高等院校中较早设立的公安类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治安学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地方大学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治安学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上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公安机关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但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本科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难以确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混乱,教育教学亟需改革。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动必将导致课程体系及结构配置的调整,而合理完善的课程科目及课程配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一、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困境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它决定了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应该多样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受制于我国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一定历史时期,一般的质量要求是相对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一直以来,治安学专业就是为公安机关服务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从事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保卫、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专门人才。但在新的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做出调整。我国《公务员法》实施后,实行公务员招考制度,必须按照空缺职位的具体要求,一律面向社会实行职位竞争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不再是理所当然地进入公安机关工作。这一现实促使治安学专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否则就是无的放矢,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08年公安部党委从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大局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出发,决定改革和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之后,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展开,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规范进人机制。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要遵循公安工作改革的思路。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出台对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它提出了新的要求。诚然,高校治安学专业教育应该注重专业基础,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但高校治安学专业教育也不能无视司法考试,至于是否围绕司法考试设置课程体系,以司法考试教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并把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依据之一,对此学术界持有不同的看法,也颇为引人关注。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受高等学校之大学精神影响,大学精神对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功能。治安学专业也不例外。例如,西南政法大学其大学精神为博学、厚德、笃行、重法,前两者为大学之一般精神,后两者为法学教育的特殊精神,其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无疑就烙上了深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印记。总之,高校本科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修正,以此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般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倾向于定位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治安学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要求治安学专业教育必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现代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性和动态发展变化,要求治安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多元化,就是要培养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较宽的适应面,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即所谓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公安工作的一大特点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较强的业务综合性与交叉性,所以,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应当既是一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又须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质,能够广泛胜任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作为专门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警察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全面系统掌握治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衡量标准,首先应是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其次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就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应当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现代科技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识教育是为培养独立人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作准备,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扩展就业机会。治安学专业还要主动结合社会需求,教育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公务员考试,按照公务员考试的需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此外,鉴于当前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无法回避司法考试制度,那么,高校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拓宽人才培养空间。但一定要分清主次,决不能以此替代专业教育。本科治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强调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治安学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专业内容具有动态发展性,治安领域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是不断出现的,治安学专业的教育内容必须反映这种发展变化。坚持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就必然会淡化专业教育,而过分突出专业教育又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本上的解决办法就是强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地方大学开设治安学专业的时间一般较短,警务技能的训练条件不足,需要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训练。新时期公安工作对警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治安学专业要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政法类院校偏重于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而综合性大学注重培养法律研究型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高校的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教育,是法学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1]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实现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p#分页标题#e#
三、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培养目标制约着课程体系设置。高校现有的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不足,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规范
高校治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即是否要突出公安特色教育。因为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妥善处理反映公安特色的专业课程教育与强化厚基础、宽口径、注重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公安院校普遍重视公安特色教育,过分突出专业课程教学,淡化了综合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院校治安学专业因各种原因其课程体系设置中专业课程教育不够突出,难以满足公安机关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实际上,为了规范治安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公安院校曾于2005年8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公安院校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座谈会”,对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其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这对于开展治安学专业教育工作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公安特色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公安实务方面的教学、训练。同时,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必须考虑适应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现实需要,而现在的课程设置则普遍是与这一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毫无疑问,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与公务员考试结合起来,适应公务员考试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治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老化,课程之间逻辑关系不明确、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存在。时代变迁,社会治安现象和管理模式的变化,需要对某些课程进行整合,设置一些反映现实治安工作实际的新课程。如公共危机管理、社区警务战略、网络安全监管、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等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和开设。治安学专业教材建设一直也存有较大争议,因为治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大多涉及的是治安管理业务,因而一些课程就成了法律、法规、规定条文的注释和解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治安学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普遍是对公安工作业务的经验总结解释多、介绍多,而理论研究、理论基础显得薄弱。至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则比比皆是。如犯罪防范控制与社区警务、公共安全管理课程,治安基层基础与警察学、治安学概论,治安秩序管理与处置等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内容上的交叉重合现象。治安学专业现有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要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办好特色教育,就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大限定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人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外警察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比例都很高。
篇6
为贯彻落实党的*和**全会精神,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18号)、《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做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发挥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增强全局意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把“三支一扶”工作抓紧抓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二、切实加强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组织管理工作
各地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开展2009年的组织招募与岗前培训,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全面加强对在岗服务人员的管理、培养与服务。
(一)统筹开展招募工作。2009年全国计划招募约2万名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将2009年招募计划于4月30日前报送全国“三支一扶”办公室审核同意,在6月30日前完成招募工作。
“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要与“选聘到村任职工作”、“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的实施工作,协调推进,统筹实施。
(二)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组织好“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前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党和国家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的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乡镇共青团有关工作等。
(三)适当提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各地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生活补贴标准。从2009年起,“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参照本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的标准,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四)抓紧落实社会保险政策。“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按照当地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以提高其保障水平。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地方,应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
社会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缴纳,个人缴纳部分由负责发放“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具体手续由县(市、区)负责发放“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其中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由负责发放“三支一扶”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发放。相关费用,纳入财政给予的工作、生活补贴范围。
(五)切实加强管理服务。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结合本地实际,完善“三支一扶”大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县级“三支一扶”工作管理部门要负责指导、协调服务单位健全日常考评制度,落实“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服务岗位、住宿以及安全、健康、卫生等后勤保障,并积极为其提供业务培训机会,帮助解决“三支一扶”大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抓紧完善“三支一扶”大学生信息库,做好信息采集、管理、更新等工作。做好大学生服务期间职业资格评定等相关工作。
(六)扎实开展期满考核。各地要尽快部署,组织各级管理部门和大学生所在单位对其服务期内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总结考核。期满考核的工作程序可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颁发《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加盖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印章,作为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凭证及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负责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的发放管理工作。
(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三支一扶”工作。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在今年持续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宣传“三支一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政策,广泛宣传大学生在基层服务的突出业绩和先进事迹,深入宣传各地及用人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全力做好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力做好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将“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问题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并考虑安排。
(一)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各省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服务期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服务期满“三支一扶”人员的就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各级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设立“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并加强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服务衔接,为服务期满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二)加大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充分挖掘本系统就业岗位,积极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进入本系统工作。各地基层社会公共服务岗位,也应积极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要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各省(区、市)县以上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在事业单位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满一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可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三年的聘用合同。
(三)落实“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相关政策。各省(区、市)市(地)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坚持凡进必考,并明确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乡镇党政机关招考方面,按相关规定执行。各地要认真解决报考过程中报考资格、录用比例等操作问题,保证政策落实。
(四)支持“三支一扶”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应将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纳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支持范围,为有自主创业愿望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按照有关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可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通过各种形式灵活就业的,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五)扶助“三支一扶”大学生自主择业。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对自主择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各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认真摸清底数,切实帮助落实就业岗位。各级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他们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或就业见习,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对服务期满后失业时间较长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六)做好相关政策衔接。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对服务期满报考研究生的,要落实相关加分等优惠政策。对已落实就业岗位的大学生,各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按规定落实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工龄计算、服务年限视同社会保险缴纳年限等政策。其户籍、档案转移接续手续按《关于做好2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篇7
(一)进行工商文化建设、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以崇高的精神激励人。制订了20*年干部学习教育培训计划,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如坚持每周四晚上的学习日制度。学习创建文件资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和工商法规以及开展廉政、党性学习教育。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岗位职责、工作定性、定量指标等内容,实行量化细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年终奖金等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外部激励环境和评价标准。其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相继制订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等大批可供具体操作的制度。其中业务管理制度12项,服务形象建设制度9项,队伍建设制度6项,内务管理制度10项。这些制度内容都人手一册,并到数字化工商所系统中。
三是重视教育与培训,以科学的知识培育人。把教育培训工作与干部的学习、生活、工作融于一体,鼓励干部参加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和电脑、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形成学习、创新和发展氛围浓郁的一种学习互动模式。如有4位同志参加本科函授学习,所有同志参加普法的学习和考核,所长参加过二次专门培训,一次市局举办的后备干部培训,参加百名工商所长知识竞赛并获初赛三等奖。
四是营造健康人文环境,以深厚的感情凝聚人。重视全所的人文环境建设,特别是与人员管理有关的硬件建设,如建立食堂解决干部职工的伙食问题,在单身干部职工宿舍配备电视机、全套家具、热水器;建立健身房、乒乓球室、篮球场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
五是创新文化载体,以丰富的活动吸引人。结合红盾工程开展格言征集活动,每名干部选定自己最喜欢的人生格言并制作成标志牌,摆放到每个人的办公桌上,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建立缙云壶镇工商论坛,在设计精美的版面上,开设了各地工商交流、最新法律法规文件、案件讨论交流、巡查监管探究、队伍教育基地、原创作品、电脑技术交流以及一些音乐、flash、电子书等休闲娱乐等版面,注册用户达500多人,不仅激发了干部职工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而且已成为本所和全省工商干部互相交流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休憩、放松的精神家园,被认为是全省人气最旺的所级论坛。此外还建立了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同学录,加强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同学之间的联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加深友谊。
灵活多样的文化学习教育活动,为创建工作增添了活力,也使队伍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一是政治素质的提高。全所同志能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没有发现违法乱纪行为,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二是业务素质增强。到目前为止,我所17名正式干部,45周岁以下11人已经全部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并全部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14人取得中级执法资格,1人取得初级执法资格,2名新录用公务员也通过统一的上岗培训,3名干部取得了核准员资格、3人取得审查员资格证书。全所同志工作适应性更强,业务知识更全面,执法准确性更高,如经检案件今年查处180件,其中大案23件,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今年新办个体工商户546户,变更登记136户,行政确权等均无过错。总之,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二)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前迈入数字化。
创建工作一开始,我所就以数字化工商所为标准,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提前介入数字化工商所建设,以数字化建设推动红盾风采创建,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
一是抓设施改善入手,创造条件在硬件上达到数字化的标准。为使我所的创建工作在硬件建设上更上一层楼,县局非常重视,经多方筹措资金,投资达400多万元的新办公大楼从去年5月开始建设,并于最近顺利完工。今年9月1日我所搬入新办公大楼后,县局投资100多万元为我所相继添置了执法用车、空调、电脑、激光打印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新的办公用具和电器设备,并重新设计布置了宣传栏窗等,目前我所的硬件设施方面已经基本达到数字化工商所创建的中级标准,并在丽水市各县市工商所中达到一流水平。
二是全面运用省局开发的四大政务办公系统,实现了内部办公自动化。全所20台电脑全部联入局域网(其中2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联入互联网),全所干部都能熟练或成熟运用政务办公系统和数字化工商所综合管理系统,并在以下一些方面已实现电脑化管理。1、文件传输、文书处理、工作计划、工作任务下达、请示汇报、信息反馈等。2、纪律作风、考勤考核、内务方面的统计、信息报道、来信来访等。3、学习教育、会议记录等。4、财务管理、财产管理。5、各种规范和制度。
三是以经济户口和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实现监管电脑化。以省局市场准入系统和经济户口综合管理系统为平台,以局域网为基础,实现了企业、个体登记监管电脑化。1、建立了电子档案,将辖区范围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监管和信用资料录入经济户口监管系统。2、实行了监管数字化。把年检、验照信息、荣誉信息、警示信息、处罚信息、回访信息、巡查信息、收费信息等内容都采集到系统中。3、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信用情况自动生成信用报告,确定企业信用等级。
四是在丽水地区率先建立了内网和外网两个缙云壶镇工商红盾信息网网站,这是丽水地区第一个所级网站。实现了办事程序、岗位职责、收费标准、廉政纪律、监督电话以及有关政务信息、监管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布、查询和监督,向社会公示服务内容、工商信息,提供工商咨询服务等。
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全所干部在电脑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目前,全所同志包括部分年纪较大的协管员都已经能运用电脑网络管理和工作,如进行户口查询、缴费情况查询等,其中部分年轻干部已经能比较熟练运用电脑进行数字化办公和监管。
(三)开拓创新求突破,强化职能促到位。
我所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创新作为促进职能到位的切入点。
一是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市场巡查制,我所在过去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原有责任制作了重大修改,制订了更为详细、规范、可操作性更强的考核奖惩办法,并建立二级市场巡查制,由分管所长抽调内勤有关人员组成,每年组织4次对各巡查组进行监督抽查。将巡查组与经检线职责互捆,内勤组与巡查组的收费责任挂钩,形成组与线既互相监督,有竟争又有合作的巡查监管模式。
二是开展了以电脑收费工作为突破口的监管模式改革。20*年下半年着手准备,20*年一开始我所就在全区率先实行了个体工商户主动缴费制度和电脑收费工作,两费收入显著增加(去年直接增加2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扩大了电脑收费范围,把壶镇镇的十几个村也列入电脑收费管理范围。为适应电脑收费制度的要求,我们对定费、核费和收费的程序进行了规范,设计了个体管理费核费单,规定个体户新开业由辖区管理员根据所集体确定的定费标准,先提出拟定管理费额,经组长审核后连同开业表报分管所长核准,然后由内勤将定费额和收费月份输入电脑,实现了定、管、收的彻底分离。
三是积极开展网上监管的探索。今年9月份,我所在进行网上监管时,发现知名的阿里巴巴网站上有许多当地辖区企业登记注册,其中个别企业怀疑是无照经营。经过用关键词“缙云县”搜索,发现共有920条缙云县企业的供求信息。通过与本局市场准入系统的经济户口数据进行核对后,发现有9家企业涉嫌无照经营或冒用公司名称。根据这些企业在网上所留的联系地址和电话该所立即组织干部对这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先后查获了浙江万邦针车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无照经营大案和1家擅自使用“浙江”省名的违反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案件,案值20多万元,暂扣款2.5万元。
四是拓宽监管领域,提高工商监管权威。如涉足房地产监管,与经检大队联手查处了一起无照开发商品房案件;行使商品质量抽检职能,对社会热点商品如三合板、液化气等产品进行了抽检,查处了7家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商家;实施了重点商品市场准入工程等。
(四)实施优质服务工程,塑造工商红盾形象。
服务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工商部门生存的基础,也是提升队伍形象的重要手段和创建文明规范工商所的具体要求。我所在服务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文章,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及广大群众,对我所的工作和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一是提升服务理念,树立“发展—监管—发展”的思想,把自身和工作定位到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大局,确定服务型工商的新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延伸到具体的工商工作中。
二是结合当地经济热点提供特别服务。如工刃具行业是壶镇的重点行业,为了促进壶镇工刃具行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我所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壶镇设立“浙江省工刃具行业商标品牌基地”。为此县委县政府、壶镇镇党委政府共同提出了“做大做响做精工刃具业,培育优势行业,壮大名牌企业,打造名优产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注册商标,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制订和实施商标品牌发展规划。在壶镇形成一股“小企业有品牌,大企业创名牌”的浓烈氛围。据统计,到目前止,壶镇工刃具行业有注册商标50只,其中省著名商标1只,市著名商标3只,今年又有15只商标正在积极申报省、市著名商标,并为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努力创造条件。品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壶镇工刃具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2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其中工刃具行业工业总产值8.7亿元。
三是结合工作职能推出服务新举措。如“企业并联审批制度”、“一审一核制度”、“全程制服务制度”、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等,为市场主体进入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服务。对工业园区企业、二十家重点企业及三大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创业绿卡及绿色通道制度,特事特办。市场管办分离后我所按照“以管助办,以管促兴的”的思路积极参与辖区市场的培育发展工作,帮助五金工具市场开展争创二星级市场,使市场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目前该市场经营状况良好,成交活跃,日均上市人数300人,日均市场成交额20—30万元。今年年初先后支持和帮助壶镇新民村、前路乡大集村和三溪乡东雅宅村兴办了茶叶市场,并派出干部参与市场管理,如壶镇新民村茶叶市场从5月份开业以来日上市人数500多人次,成交额达110万元。每年协助镇政府举办五.廿八和十.廿八二次物交会,每个物交会都有全国20多个县市的1100多个单位和个人前来参加,设摊数3000多个,上市达10多万人次,商品成交额达300余万元。这些市场的举办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方便群众,活跃城乡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是在窗口建设中,施亲情服务,努力为民多办实事好事。执行五公开,即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推行五项便民制度,即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角工作制;实行“四服务”,即靠前服务、跟踪服务、延伸服务、文明服务。以此规范窗口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用规范塑造红盾形象,用亲情展示红盾风采,用效率确立红盾地位。
五是运用工商职能提供具体服务。开展了“访企业、学企业、帮企业、促企业”的访学帮促活动,帮助企业冠省名和扶持商标品牌等服务。今年以来,我所帮助7家企业冠省名、帮助申报2只省著名商标和3只市著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