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辅导与训练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辅导与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辅导与训练

篇1

这个问题的起因是每一届都有那么几个学生小学毕业数学成绩很不错,但一到初中数学学习就感到很吃力。2007年七年级就有一个学生小学毕业时数学是全年级第一,结果初中第一学期后数学居然不及格,但他的其它学科这种情况都没有这样明显,而他平时上课又都特别的认真。后来我开始思考和关注这个问题,我发现,七年级是学生新生活的开始,更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学习中尤其是数学,中小学教学内容、编排体系、授课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数学学得很优秀,但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的原因。这其中我觉得有一个由小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适应期的问题是很值得关注的。现根据多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做好七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工作,以供同行分享。

一、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适应性不佳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由于悟性不同,基础各异,在面对新的数学内容时适应能力自然有强有弱,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转变中适应得快,自然数学成绩就比较的好,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就落后得多,其实对于七年级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原来的基础好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关键的是要看谁能在新内容和新授课方式下,适应性更强。这时我的策略就是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那些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的学生。但是可能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其实只要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内容和新的授课方式,后半期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也是可行的。如我在七年级入学一个半月只安排学习第一章有理数的内容,到了后面学生进入状态后适当加快。

二、适当回顾小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信心

本来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开始的内容好像和小学数学没有太多的联系了,学生一下子就变得陌生了,又由于更换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又不同,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都有些适应不了,感到茫然,甚至特别严重的会感到厌学。这个时候我们应尽量把初中的内容与小学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做到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鲜,这样学生会感到学习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自然数学成绩就会上升。如在讲有理数乘除法时我们就可以联系到小学的分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学生自然感觉到新知识和旧知识有很多联系,唯一不同的就是确定结果的符号。

三、转变初中数学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初期尽量向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靠拢

我们都知道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生的年龄也大些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和小学教师相比最明显的就是节奏快了,一节课容量大了,训练的时间少了,这样一下子造成学生对一节课多个数学概念、多个内容分不清记不住,理解也不透彻,糊里糊涂地开始了初中数学学习,这样会造就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就连有些小学数学不错的学生也跟不上。这时我们就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与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靠拢,多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教师演示点拨,趣味活动,比赛奖励等小学教师经常用到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去调动学生,尽量少用初中教师一贯的方法——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当听众和观众。只有把小学、初中教师各自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结合,做到自然过渡,学生才不会觉得突然,不适应。如教学第一章数轴时,我就利用温度计上的零度、零下和零上来说明数轴上的原点、正方向、负方向。学生会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更加容易接受。

四、平时注重训练和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数学少不了训练,没有训练的数学是不能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小学由于课时多,内容少,所以教师很注重数学的训练。初中数学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少,平时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讲课和考核上,训练较少,辅导更是少得可怜,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直接导致初中数学的起点就低,为后续数学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意对每一小节内容进行训练,做到课课有训练天天有训练。平时的辅导及时到位,争取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对每个学生心中有数,从而达到人人能够过关,人人能学好数学。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思考

一、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初中数学是比较容易拉大分数差距的学科。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抓住数学课堂这一重要教学阵地。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来实现的,数学课堂的效率如何成为了老师和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做好知识点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是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思路的局限,对课堂的45分钟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数学课堂上只是传授了基本的数学内容,而没有时间进行习题的训练和数学难点的探讨。新课标实施以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这不但是基于长期实践的教学总结,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二、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意味着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使数学教师在付出同样精力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初中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活跃课堂气氛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目前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比较欠缺的就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要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制度,以先进带后进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这种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就能极大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诚然,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建立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制度,让学生之间展开相互合作,互相监督、互相督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初中数学成绩。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对于在预习中出现的困难,老师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指导学生完全明白为止。课堂外,学习小组要继续发挥作用,带动一些学困生做好课后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才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成立数学学习小组,能够降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没有老师进行有效辅导的情况下,也能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再通过课堂上教师重难点的讲解,就可以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制度,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对现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我们必须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方式方法,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新鲜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跟随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教学思路的创新,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初中数学课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努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初中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在逐步使用多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虽然增加了老师备课时的工作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初中数学教师上课时的任务量,把立体几何和画图部分的工作量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事先制作的课件进行数学教学,不但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定义,提升了教学层次感,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增加了图形的立体感,降低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难度。所以,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应该、而且必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方式。

(五)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重点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具体来说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制度;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初中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知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已然成为经济增长最核心、最重要的拉动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过去在学校教育中被多次提及的素质教育理念再次甚嚣尘上,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注入了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强力引擎,在新课程改革“系统”的强力推动下,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方面都成绩喜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时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是他们的最大优势。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正是恰逢其时。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虽然在模式革新、手段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陈腐的观念和教学行为仍然大行其道。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实际,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并大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努力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

空间,这是每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苦苦思索、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培养解析

为了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确保教学过程不走样,教学效果突显,我们有必要对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重新梳理。

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创新性思维是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迸发出来的具有一定创见性的思维状态,它诱导人们站在非常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全面揭示事物本质特点与相互联系,最终产生新颖性、独创性、意义性的灵感展现。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利用可知数学资源,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活跃思维,开创性地提出一些新观点或新方法,从而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未必具有现实意义,但对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细胞,锻造一定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长远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雨后春笋式的催生和田间管理式的扶持,为学生的思维填注创新的灵动。

2.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点

数学创新性思维是将大脑整体的常规工作特点进行有序整合,不断集聚能量,最终喷薄而出的惯性潜意识活动能力,能完整诠释数与形的有机关系,数学创新性思维兼具创新和数学的双重特点,是彼此的相互融合。数学创新性思维注重在创造性想象的建构下,在现实基础上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疯长;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相互揉合而孕育出来的新颖性思维便是创新性思维的常态

模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强化思维训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从培养创新意识做起。只有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内容设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启迪,帮助他们尽快形成具有一定水准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

1.培养学生整合、优化、系统性学习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既定进度安排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渐进性,避免匀速推进。在教学一段时间后,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休整。在教学休整期,可穿插对前一段教学的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整合、优化能力,从而使学习内容趋向于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教师可遵循学生学习实际,从基本的概念、定理出发,用以点带面、连线成框架的形式带领学生复习。也可从单元、章节为起始点,进行顺藤摸瓜式的模块复习。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行动效率,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巧性总结归纳,让学生顺利摸清知识的脉络,探清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整合、优化、系统性学习的能力,是为了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架构基础设施。

2.培植学生审慎、冷静的思维态度

尽信书不如无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定理、概念等基本知识的确立是无数先人经过千百次实践和检验得出的结论,其间无不闪动着这些先辈们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精神的外延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十分重要。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已有解题思路的反复思考,从而促其不断完善,是对自己解题思路和结果的多次重新审视,批判性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打破教育传统壁垒,破除唯师论、唯书论的思维维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创设一定数量的判断题或改错题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加快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动,拉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是学生思维运行模式的大迂回。当学生面对一个数学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提示学生从别的角度去思考,打破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势,间接达到解题的目的。为了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相关题目,比如证明题等类型,引导学生灵活变换多种解题思路,从数学分析的多个角度去观察,从而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周而复始,也就达到了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

4.善于引导学生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间切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思维发散后,能迅速地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集中整理。集中性思维,是将已有信息按照一定的单一模式进行目标指向,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发散性思维,是将某个问题向多个方向、多个角度进行拓展和延伸,从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求知的过程。

总之,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是将新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利器。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趋势下,只有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程序肌体中,素质教育才会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篇4

一、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

(一)情感、态度不积极,意志薄弱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网络游戏等的诱惑。在学习中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基础薄弱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学习方法不适应,思维薄弱

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上课稍一分心就听不懂了。

二、控制两极分化的策略

(一)培养兴趣,形成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照顾困难学生,让困难学生体验成功。

小组合作竞赛,营造学习竞赛氛围。夯实教学功底,提高教学艺术魅力。

(二)教会方法,学会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师生和谐,以生为本

篇5

一、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山区初中数学课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当前山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隐性的问题不好解决,就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在45分钟的课堂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是很难做到的,但做不到这一点,又违背新课程要求。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山区初中数学课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我的具体做法是:1.科学分组,优化组合。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每6人分一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工作,课后充当“小老师”,帮助教师指导组员改错,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各个小组比学习、比纪律,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2.保证学生合作交流的次数和时间,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精心筛选有合作价值的问题,控制合作次数(一节课2-3次),保证合作时间(一节课10-15分钟),让学生自由沟通,注重合作实效。这种学习方式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发言机会,使他们得以面对面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能对照自己的练习情况或纠正别人,或优化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引向深入。3.在合作学习中,把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技能,当作一个重要目标加以培养。教师首先通过讲解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并理解这些技能的确切含义,如:怎样听课?如何表达?然后教师深入学习小组,示范引路,或加入某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模仿形成合作技能,使山区数学有效性教学顺利开展。

二、抓住山区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山区初中数学课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与城市学生相比,山区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探究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可能是山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不利因素。但山区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好奇心强、点子多,这些个性特点给山区初中数学课有效性教学创造很多有利条件。教学时如果“一刀切”或“满堂灌”,极易养成学生随大流或不动脑的坏习惯,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山区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多方面假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让教学内容情境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化,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我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个性特点,设计了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入球和失球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多场比赛情景,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算出结果,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热烈地投入讨论,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进行了有理数的加法练习。在类似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从熟悉的情境直接过渡到新课,使已有经验进一步升华,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山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实践探析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最终都是要完成引导思维,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参与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互探讨交流相得益彰;辅导自学和教给学习方法;讲解传授及时弥补不足;因材施教,伺机引发,发挥特长,循序善诱;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活力等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活动,都始终围绕一个大方向,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为根本。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巧设创新氛围和开放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深入思考探究和广泛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二、突出学生主体,强化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自主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包括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馈等几个必要环节。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学会例题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来解题的,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自学例题的效果,教师进行巡视,督促、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了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

三、进行研究性学习,诱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得解决的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一次函数y=kx+b时,当b=0,k≠0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可让学生研究电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各有所得。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层次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下一步前进的阶梯。探究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反馈辅导、评议小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营造探究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探究方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并介入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充分性,抓住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拓展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分析评价的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教学设计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教学设计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教学设计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评价是数学教学模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教学评价是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改变,最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及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进一步拓宽思路,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教学中去,让教师与学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使课堂教学氛围更生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的精神与执著的追求,去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

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无论是什么学科,都客观地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推动全体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初中数学科目而言,也着实存在着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那么如何对其进行转化呢?

一、注重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学困生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通常会比较畏惧,越听不懂,他们就会越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就会越不愿参与到教学中,也就会使得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讲解这样的内容时,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然后通过直观的讲授使学困生慢慢理解,慢慢进入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发现学困生面露疑惑,他们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于是我就去办公室找来几根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三角形,然后在学生动手实践后,提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这样一来,学困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这个性质,学习兴趣自然就被大大激发出来。

其次,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会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轻松,如此一来就会带动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情境,学困生会马上感觉到新鲜、有趣,会立马参与到我们创设的情境中来,兴趣大增。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情境,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创设情境,巧妙设障,营造悬念;还可以对情境进行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差异资源进行课外辅导

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困生,同时也存在很多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来转化学困生,会比较困难,不但劳心,还可能会影响教师对到全班同学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上的差异资源来进行课外辅导,使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我选取了一部分优等生作为班上的特约“辅导员”,请五到十名小小辅导员,将他们的照片贴到教师墙上,设置专门的一张课桌作为辅导站,每天的自习课上都请值班辅导员到辅导站,只要是学困生遇到了问题,都可到辅导站请教辅导员,辅导员要耐心讲解,而且辅导员还有监督课堂纪律的权利。并且每个月都要评出“最佳辅导员”奖,对获此殊荣的辅导员进行奖励。这样不仅使学困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也使得优等生逐渐形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且使其对班级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此外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可谓是一箭三雕。事实证明,我的策略非常有效,经过两个多月的课外辅导,学困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抓概念、基础的教学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就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没有打牢基础,知识上存在很多漏洞,这些漏洞越积越多,导致上了初中以后漏洞无法修补,学习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因此,引学困生入门,打牢基础知识,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重视概念和基础的教学,多寻找、发现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发现一个补一个,然后多加训练,让他们对那些漏洞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的,将最基础的概念等整理出来,再将学困生的学习漏洞统一整理出来,打印成册,在自习课上根据这些资料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并针对这些设计一些问题让学困生巩固训练。最终使得学困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了。

四、利用课堂信息反馈,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既学会倾听又学会分享,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避免由少数学生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要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时检查并查漏补缺。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重点面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尤其要纠正其主观臆造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主观错误。

此外,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育人观。教师在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包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性,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后进的压力,提升上进的动力。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核心部分,需要全体数学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初中学困生的转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鲁献蓉.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J].数学教育学报,1999(4).

[2]蔡丹.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陆之鸿.高中“数困生”数学概念认知障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

篇8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 转变 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理念要紧跟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适合素质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的教学理念。

一、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不断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模式下单纯的授课者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要求下成为授课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逐渐在新课程理念下得到重视和应用。按照这一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创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到实际数学学习中去;鼓励学生课堂上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为学生的自由交流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同时,还要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要按照上述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1]。

二、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明确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学生在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实现这一理念,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学任务、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创新教育中抓好基础训练课程,让学生切实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必需的技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事前明确的具体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基础知识分析运用能力。

以苏教版初中二年级数学为例:当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时候,可以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与等式的基本性质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前期已经学过的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去自觉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不同方法;再如,当讲解“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温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n边形内角和”推导过程。

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实现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教师指导下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够完全打破传统的以单纯听课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积极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热爱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这一要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主动地激发学生学习,让学生找出学习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知兴趣;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思考的时间,通过集体探讨学习和自己摸索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四、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注重学生的反馈性学习。

由于受特殊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很多初中学生叛逆性很强,遇到困难不愿意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数学教师要及时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做好互动。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启用反馈式教学和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完知识点之后,通过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课余作业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根据学生课余作业实际完成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注意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尤其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予重视和关爱,从思想上、情感上引导学生;对于在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结合个别辅导的方法,帮助后进生,调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反馈式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利用简单的教学场景将复杂的数学推导表现出来;还要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真切的情感、互动的手段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为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要实现新课程规定的各项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敢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明确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要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做好充分的互动,注重学生的反馈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误区与对策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许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兴趣索然。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并快速渗入各个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新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积极正确的采用多媒体教学,优化传统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在农村,一部分年龄稍大的数学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打天下”,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来得更直接、更实用、更省时省力,平日课堂教学难以问津多媒体技术,只有在观摩课、评优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甚至直接网上下载课件,多媒体教学成了用技术“作秀”,成了课堂教学的“花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日常化,使用率低导致多媒体运用能力提升缓慢。部分电脑技术薄弱的数学教师干脆认为多媒体教学是高不可攀的,根本不敢尝试。

同时,在农村初中也存在着另外一批数学教师。这些老师片面地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就代表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不使用多媒体则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大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几乎每一节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不管是数学概念的讲解还是课后的练习,一概采取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停电等突发事故,这些老师就无法进行授课,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依赖多媒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很难得到发挥,久而久之,一些老师就丧失了开展传统教学的基本功。

(二)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新课程要求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电脑辅助教学更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但目前在农村初中使用的数学多媒体课件大多只是在改变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用电脑来帮助学生如何“学”,同时也忽视课件的“交互性”,很多农村数学老师如遇到学生提到的问题和自己设计的不符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但老师还是要把事先设计好的幻灯片点一遍,多媒体教学无异于走过场,以学生为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偏低

多媒体是一门新兴的、不断发展的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知识面和技术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不高,其制作的课件质量较低。(1)课件缺少整体的知识框架,承载的信息重点不突出,知识的前后顺序和层次不清晰。(2)课件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知识缺乏衔接。(3)课件内容多年不变,没有随数学教材和外部知识信息的更新而及时完善。(4)课件内容仅是数学教材和辅导书的照搬,数学教材外的知识和信息量较少。

二、优化农村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在现在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片面的只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初中数学教材往往是以传统教学方式编写。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初中数学的性质和特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函数图像描绘时,要在黑板上分析每个步骤的内容,讨论需要添加的个别辅助点,逐步描出各段的图像,最后用幻灯片放出动态图形,便于学生直接理解。总之,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

多媒体教学进入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以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最新教育技术又将使教学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但要真正促进教学现代化,更关键的因素是人。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以教材为媒介的师生双方的共同认知的活动,这一认识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和研究

在信息化的今天,谁能把握住多媒体技术这一“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世纪的教育中处于优胜地位。《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和实践,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熟悉数学教学的相关网络资源和分布情况以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及时跟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信息化环境下数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水平,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后来居上。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97-01

初中数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性理论课程。在所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是最先出现的一种学科,它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与工具。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开阔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方式,更是现实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工具。而运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工程建造、高端技术研发等,这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目前初中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不强。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具备扎实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初中数学的应用能力,能够积极、自觉地运用初中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难度和困难。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并被广大师生所认可。

1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分散的,不是以前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式了,也不再是某个教师的教学模式了,现如今数学老师们都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教学和授课,这足够证明,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但是,仔细考究后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点过于形式化,大多数老师还是不能很好的将这种模式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当中,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其中表现为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没有实在的价值,单纯的知识为了讨论而讨论,这样不能够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鼓励学生提高合作和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合作学习中不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

2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

2.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采取各种形式的合作分组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进而去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相互交流的欲望,促使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会合作与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们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来获得更加的成效。强调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意味着每节课都需要进行这种模式,这也是需要看时机的,教师们应该清楚什么时候安排这种学习方式才是最合适和最有效果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师除了使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外,点燃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火焰,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注意加强学生团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首先,教师们在课外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安排每节课的内容,对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所要体现的新概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小组合作学习做教学设计,内容必须具有适当的难度,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有探索的价值;需要多少课堂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发挥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强大的信息资源,演示数学合作中的优秀案列,供学生们观摩和学习。

其次,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和观察每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各方面的实力是相当的。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资料员负责收集数据,记录员是负责录制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替。再次,教师组分配完成后并不是就可以置身事外,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如邮件、QQ等通过网络提交作者的方式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让学生活跃地参与交流,并向正确的方向进展。

3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们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老师们的教育目的。总之,在当今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以往过时的教育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五中,内蒙古喀喇沁旗024400)

参考文献:

[1]黄景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 2011,26(03),126-127.

[2]陈春仙.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3,(3):14-15.

[3]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