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篇1

1.危险源知识的获取

煤矿安全生产流程当中,知识获取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识别,煤矿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识别主要针对于各系统和部门在工作活动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辨认,并依据各部门自身的要求,提取出其中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环节,并加以识别和检验,通常来说,一般包括以下三类的知识获取方法,即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在经验分析法中,生产人员依据现场生产的实际状况与原有实际操作经验相结合对照,对危险源进行鉴别。经验分析法通常包括可采用列出清单进行分析的工作任务分析法,向相关人员直接沟通的直接询问法,对生产现场进行勘察后得出结论的现场考察法以及针对原有记录进行检索的记录查询法等。在系统安全分析法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危险源识别表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的排查,在结合经验分析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使用危险源识别表对系统进行对照,以分析和鉴别出生产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而在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中,安全生产人员同样结合了经验分析法的重要因素,结合已发生的某类事故的关键性特征,对生产现场各系统和环节进行详细的辨识,对于具有同样事故致因危险源因素的环节加以重点控制,并针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以加强煤矿对于重大事故的预测能力。

2.危险源知识的选择和生成

危险源知识在形成以后,将需要与安全生产实践相结合,对知识进行选择并生成最终的知识归档模型,在煤矿安全生产当中,知识模型的建立需要与业务生产流程相结合,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活动和知识结合的判断和分析,得到并建立有助于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最终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实现人、机、环、管四要素的和谐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并合各环节在安全生产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以实现最大的作用,开成最大的合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建立过程,也正是分析鉴别出的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加以选择并生成最终危险源列表的过程,也正是风险管理控制的目标所在,为达此目的,需要将知识与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流程结合起来,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生产业务流程分析。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业务流程包括一系列将煤矿企业的输入的包括劳动力、机械动力、安全生产助力输出转化为成品煤炭资源的过程,其核心生产流程对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目标定位和区位竞争优势是否充分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也是煤矿企业为社会做出主要贡献的环节。而非核心业务流程则包括一些次要的,辅助的业务流程,它主要对核心业务流程起着辅的,非关键性的,非决断性的支撑性作用。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多个核心业务共同作用才能达成,而每个独立的核心业务通常又可分解为不同的核心流程,而每个核心流程中都有可能关联到诸多前期所分析出的危险源知识,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中包含的危险源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检测出其在多个环节中存在的价值,并加以权重表述,将能直接有效的将需要关注的危险源知识选择出来,并生成最终的危险源库。危险源分析与关键性活动。在煤矿安全生产流程中,不同活动的危险程度各异,某些活动的危险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体的安全生产运营态势,在危险源的识别当中,可充分的应用80:20法则,把与重大危险源相对应的核心生产流程定义为关键性的活动,同时将对应的危险源知识定义为重点需要进行风险管控的知识环节,最终实现确定关键活动与安全生产责任、和危险源的对应关系,从而最终确定在关键活动中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为核心,针对核心流程、核心的危险源进行管控的风险识别体系。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生成与危险源分析。在核心流程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同时,危险源知识的选择和生成也为更高一级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对系统关键性活动的整理,对危险源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梳理出危险源与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关联。事实上,安全生产每个核心流程均由多个包含危险源的关键性生产活动完成,对于危险源整体的分析和整合,将直接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危险源管理的安全生产知识体系的生成。知识与关键性活动可以由几个方法生成,即通过明确需要完成的关键活动的标准,对应的危险源的标准,分析为获取实现整体生产流程需要的能力和知识。对系统现有的安全生产知识进行梳理后,明确现有知识状态,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界定取决于知识是否能够构成生产管理知识能否实现关键性活动,并建立一套由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构筑的风险管理体系。

3.危险源知识的内化和外化

煤矿风险管理控制技术的实践实施工作由安监部门具体负责,调度室、各有关科室配合工作,其日常工作由安全部门承担。通过对危险源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肥田煤矿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动态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全矿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普遍提高,使事故隐患的发现更加及时、迅速,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全面、彻底,并使过去不易发现的一些隐患,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全矿各类事故隐患的次数、严重程度逐月下降,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因此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新办法。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落实效果良好。煤矿风险管理控制技术项目实施期间,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明确了管理方针、目标和矿内各层次不同单位、部门的职责权限,对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的作业、管理与考核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结论

篇2

关键词:信息化 煤矿 安全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经常见诸报端,矿工生命安全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我国矿难多发不同,美国、德国等国煤产量很高,但是安全事故极少,仔细分析原因,除了其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较健全以外,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化安全设备的大量运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实现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一个重要捷径就是走信息化之路。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在显著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由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煤炭产业每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比世界上一些产煤大国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我们还有较大的不足,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恶劣。基于这样一个煤矿安全管理现状,落实好煤炭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构成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内容有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虽然市面上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但是按照主要的功能模块来看,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个主要部分。细分下来包括如下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往计算机中录入从事安全工作的员工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收集到的数据。本模块功能有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方便安检工作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

(3)安全规章制度模块。作为煤矿生产工作中执行运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集合体,安全规章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煤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供查询及学习参考的依据。煤矿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是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4)安全防务模块。该模块可以对系统安全进行防护,确保系统免受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安全综合报表作为安全信息的综合报表,通过它管理人员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日报、月报的方式递交给各级领导审查,方便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煤矿安全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6)煤矿事故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记录事故分析处理内容。对安全事故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处理,能够给各个部门予以安全警示,可以作为各个部门安全评比的事实依据。

(7)安全标志管理。安全标志可以提醒员工,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在有关场所给出醒目的安全标志非常重要,尤其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更是重中之重。本模块对整个煤矿所有安全标志的安装位置、标志内容和使用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可以查看安全标志的具体内涵。

(8)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离不开适当的奖惩措施,所以要对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的考评,给与奖惩。通过该模块是对各个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进行总体把关,自动对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系统警告,系统告知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做出处罚。

(9)人员定位查询模块。此模块对某工作人员此时刻是否在井下工作以及在某段时期的井下工作记录情况提供查询功能。这些模块除了单独能单独工作,发挥作用以外,部分模块之间还可以结合使用。

3、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完善途径

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转变思想,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寻求支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种方法来实现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

3.1 对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工作,虽然才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措施,但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还是必要的。我们要努力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目标,把安全信息收集模块、交接班管理模块、安全规章制度模块、安全防务模块、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煤矿事故管理模块、安全标志管理模块、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

3.2 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进行扩展

煤矿企业的多处于复杂的生产施工环境下,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难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不断丰富、优化、完善管理水平。

3.3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虽然我股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际产煤大国在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和国际高水平的煤矿企业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4、结语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免除国家财产的损失,就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而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比须把信息化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把煤矿信息化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最大程度免除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篇3

【关键词】采煤;生产;风险;管理对策

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随着不断增加的能源消耗,采煤量急剧增长。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火灾、水灾、煤尘、顶板、瓦斯、冲击地压等长期困扰着采煤生产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煤矿采煤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改观很大,但依然严峻。这一现实下,只有依靠安全、高效的采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对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来寻求其发展思路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优化意义深远。

1.采煤安全风险的概述

采煤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地下采煤、露天采煤两个方面,因方式的不同,故在安全风险上也存在差异性。采煤安全风险是同煤矿经济发展相悖离的,其中井下采煤的风险系数最高,矿井深度几十米、几百米不等,使得当机械设备故障或异常地质运动出现时,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露天开采方面,矿床坍塌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当中,坍落、坍塌等意外或情况易在大范围的矿床下发生,进而损坏机械设备,甚至人员伤亡。

2.当前我国采煤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采煤安全在保障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意义深远,就近年来我国采煤安全情况来看,平均近十天就有一起特大煤矿事故的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普遍存在,造成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安全第一”的仿真难以得到根本落实;技术水平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总体防灾能力欠缺;对于经济利益盲目追求,管理人员素质低、水平差,未经专业技能和安全培训,故难以抓住安全管理重点,生产中往往不参照安全生产规定,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难以作出有效应对等。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煤矿生产,故着力解决好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

3.采煤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

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是提升从业人员自身安全系数,保障生命安全,实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重要保证。首先,培训中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践操作同安全生产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并将安全生产实操作为培训的重点。在理论讲授时,应当注重总结实践经验,通过现场实操、实物讲解,来使员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但易懂易记,且能够练就学员的真本事;其次,在安全培训当中,应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来进行讲解,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唤起培训人员对有关规定和法律条文的理解与重视;避免了空洞说教;是学员实践经验、实践教训的积累。这一培训方法特别适用于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且作用往往事半功倍。

3.2强化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

煤矿是一个开发、多变、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其特殊性、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矿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职工素质低、环境条件恶劣等。而采用科学技术手段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员对于灾害事故的认知,使其全面了解事故成因,从而对事故作出根本防治。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通过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的积极运用,来给企业的安全技术改造和安全设备更新提供这支持。同时,还应当同意企业将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投入列入到成本支出当中,进一步强化企业老化设备更新能力,提高设备安全性,营造良好的煤矿人机安全环境。

3.3强化瓦斯治理

煤矿企业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煤炭科技工作者来对瓦斯治理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其各煤矿企业应当坚持监测监控、先抽后检、以风定产的仿真,严格措施“一通三防”措施。同时,国家为应对瓦斯事故频发的现状,还应成立相应的调查小组,提出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计划,提出总体的治理方案,开展集中治理,使多项瓦斯治理措施得到逐步的落实。

3.4管理向经营方向转变

实践表明,安全经营的思想同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更加符合。故着眼于安全管理角度,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只要齐全,以规定为参照来实施现场评定即可。如存在漏洞,则说明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基层工作未有效落实。着眼于安全经营角度,只要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人员将现场安全工作做好,将自身职责履行好,不仅做到规定齐全,且将现场落到实处,强化基层人员对管理规定的了解。当现场落实不到位时,仍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欠缺的反映。由此可见,煤矿安全工作中,必须确立安全经营的机制,明晰合计管理人员的权、责、利,使相关人员自觉地去落实安全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3.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上产责任制是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着应道落实的第一方阵,是企业所有安全制度的核心,积极落实安全上产责任制,来强化安全管理则责任性,真正实现依法管矿、依法办矿。同时推进相关责任追究制,明确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的大、小,并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满足标准要求。此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结果应当在现场得到反映,在现场安全检查中,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或事故隐患的现象,应及时处理,以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采煤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产管理中,每个过程、每个方面、每个部门、每项工作、每个人的漏洞和缺陷,均会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这就要求采煤安全生产管理,除应借鉴上述内容外,还应就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探索,来促进采煤安全生产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实现采煤安全生产[J].东方智慧,2011(10).

[2]寸家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技术防护措施[J].科技向导,2012(8).

[3]赵国旗.如何加强采煤队班组安全生产管理[J].煤炭企业管理,2009(5).

篇4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北煤矿目前存在的这种状况,关系到我们是否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关系到是否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煤矿安全发展上来的大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观念,不能有半点模糊。

其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煤炭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必须先行发展;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前提,必须提前为煤炭工业发展打好基础。所以,那种过分强调不利的自然条件,满足于××北煤矿落后面貌,不图改变、不求发展的思想,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必须坚决扭转。

其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最直接的利益。如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无法保障,就没有其他任何权利和利益可言,我们放松了对煤矿安全的要求,就等于放下了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错误或者罪行。由此可见,那种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放任××北煤矿安全落后状况的观念,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一种漠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十分危险的错误倾向,必须坚决纠正。

我们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以人为本的责任感,加速改变××北煤矿落后的安全生产条件。

一、提高认识。我们必须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树立安全也是政绩的新观念,树立能否实现安全发展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意识,真正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切实抓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下决心迅速扭转××北煤矿生产条件简陋、安全保障薄弱的现状。

二、打好基础。煤矿安全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基础抓起,把基础打牢。××北煤矿要按照以下要求迅速改变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落实面貌: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要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生产系统,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要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进行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

篇5

1.1 企业管理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1.1.1 实事求是是企业管理基本原则

所谓的设施求是主要指根据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实际发展需求,制定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相关策略和规划,然后再通过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改进,从而实现符合企业客观发展规律的最终目标;另外,坚持实事求是还要在领导和群众相互协调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的发展管理策略是由领导进行决策而员工进行实施验证的,因此,整个过程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集体意志,领导层需要虚心接受来自员工底层的意见,立足于保护员工利益和实现企业发展的前提,做出最终的决策,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这一点也需要重点考虑和借鉴。

1.1.2 全面、系统的企业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方法是指导企业实际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规范的制定中需要做到全面、系统、科学、有效,使管理内容和行为实现整体优化;有利于企业中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之间实现协调有序进行,达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是煤矿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全面、统一的管理方法,是实现最优管理的最佳途径。

1.2 企业管理职能内容

企业管理方法的职能目标的实现内容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计划、控制、激励和领导。计划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和规划的预测,是制定方法的重要标准;控制就是确保企业管理实现其各自职能的基本手段,是确保计划执行和生效的重要条件;而激励和领导则是对于计划和控制过程的优化,是保证计划预测合理化、科学化的有效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控制过程的高效、标准的重要监督和检验标准。且在计划安排中需要做到计划内容的简单易懂,便于执行和理解是确保最终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

2 企业管理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实践

2.1 企业管理中的责任制和自主管理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往往注重责任制和自主管理方法的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在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中,同样需要将责任制落实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提倡自主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将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重心放在矿井生产现场中去,将安全举措落实在每一个员工身上,不仅仅要强调煤矿企业的管理模式,更要注重煤矿企业中各个现场施工班组之间的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各个班组长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员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成员间的自主性安全意识,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安全。

2.2 企业管理中现场高效管理和创新管理思路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在于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控制,而煤矿企业的核心和安全管理的根本方法在于不断的思路创新,以创新的思维,指导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现场管理人员严谨、务实、深入和仔细的工作作风的养成,明确安全岗位职责,将安全管理意识与现场安全监督控制工作结合起来;其次,对于工作现场以及相关辅助人员实行全体安全管理培训,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无死角、无盲区,科学管理和控制工作现场的人员、机械、物流以及环境;对于现场班组长进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训和考核,不仅仅要实现煤矿生产的质量和高效,还要实现生产的标准化、安全性;定期开展安全隐患和相关处理措施的技术交流会,促进全体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深入认识,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安全管理模式思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2.3 企业管理中领导带头作用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安全管理隐患,防止意外安全事故带来严重的后果。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始终是企业的核心,是工作管理和执行的灵魂人物,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样需要领导的带头作用,领导带头实施下井安全管理监督和指导,能够激发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全体人员对于安全管控的重视程度,具体的实行措施可以通过管理人员带头下井制度的建立开始,确保实际的井下生产过程中都有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制度和监督,同时,因为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还需要实现24小时安全管理监控制度,对于夜班和中班以及早班配置不同的管理人员小组,进行实时的井下生产安全控制,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还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标准和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4 企业管理中监督机制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企业进入责任制和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各项规定和制度正确执行的重要尺度。企业监督机制在煤矿企业安全中的应用,其内容不仅仅包括对于安全制度和相关安全控制措施的监督管理,同时还包括对于煤矿企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煤矿开采场地建设的安全设置监督,建筑实际应用的安全性能,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的操作安全等等,都是需要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措施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尤其是井下开采,对于开采过程中的井下通风控制、易燃气体监测、机械操作强度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屏障。

3 企业管理在煤矿安全中的技术指导应用

3.1 核心煤矿安全管理监测技术核心的应用

企业管理中都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在于监测技术的应用。现代条件下先进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井下建筑监测技术、易燃气体监测、水文信息监测以及火灾信息的有效监测技术的应用是确保煤矿安全的重要手段。实际的开发生产中坚持先检测后发掘,有疑必探的安全管理原则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生产管理安全。另外,相关主要的操作机械的设计标准,安装步骤以及连接安全等内容也需要配置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护,危险区域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3.2 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方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和创新,而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整体人员素质的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中同样不能忽视学习、创新和培训的力量,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对于专业人员实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重点工作还需要从体能到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应变处理能力等方面挑选合适的人员任职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和创新可以将煤矿的事故发生率降低最低,也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篇6

[关键词]安全文化;培训学习;技术人才

一、针对煤矿职工素质存在问题分析

1.矿工素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很大,煤矿职工在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和特殊环境的感知、注意、记忆、分析、综合,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其中,感知的准确与注意的集中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研究发现,认识视觉图形差异比做出单纯肌肉操纵较快的人倾向于属于事故安全个体,而认识视觉图形慢于做肌肉反应的人,则属于倾向于易发生事故的个体。同时,反应快于知觉的人,比知觉快于反应的人更容易产生事故。因此,井下矿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准确获取和识别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2.矿工在不安全认识作业环境生产,因为井下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凿岩、爆破、装载、运输等工作,设备来往频繁,管线设置多同时,井下的黑暗和单一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心理不适和错觉;长时的噪声能使人神经系统疲劳,反应能力降低;不适宜的工作环境,极易发生误动作。劳动时间长,井下是24小时循环作业,必然使一部分人员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活动,导致矿工心身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感官不灵,反应迟钝,从而诱发事故的发生。据有关资料分析,一昼夜内,有两个事故高峰时间段,即凌晨3—6点之间和晚上22—24点之间。这与人体昼夜变化规律完全符合。劳动 强 度 大,由于井下工人还没有完全脱离笨重的体力劳动,高强度的井下作业极易使人身体疲劳,对简单信号或警示标志的反应时间延长,造成操作不及时引发事故。

二、树立企业形象做好安全工作

1.依法加强煤矿劳动用工管理,通过对用工情况的检查,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用工人员档案。给职工购买工伤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上岗前,做到全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对于部分企业的外包队,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也可研究措施,采取收编的手段,达到统一安全管理的目标。

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按照“管理、准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矿长责任资格的管理,要求矿长必须具备煤矿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具有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任职前要经过培训,取得矿长资格证书。二是要求总工程师具有煤矿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三是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明确各级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安全生产负责。健全完善安全会议、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惩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对各煤矿认真实施安全目标考核,对于发生事故的矿井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有关责任者进行处理和追究。

4.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新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基层的基础工作,抓好“双基”建设,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整体意识,全面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干部和职工。继续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害为重点,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加强用工管理和顶板、机电、提升运输等薄弱环节的治理,搞好动态监控,并实行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做到项目、资金、措施、人员和时间“五落实”,切实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特点以现场管理为重点持续不断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查促改、以查促安、通过检查促进矿井的安全工作。

三、加强安全文化意识,弘扬煤矿安全文化

1.先进煤矿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起导向作用。积极向上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面貌。

2.先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起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是员工自我激励的工作标尺。他们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改进工作。

3.先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起凝聚、协调作用,积极向上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是一种内部粘结剂,是人们意识的一部分,可以使员工自觉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协调。

4.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生产要求的重大举措。目前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已经逐渐淡化,要搞好安全生产,只有靠企业建设先进的安全文化,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完善的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形成企业自我约束的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抵制“三违”事故的发生,建立隐患整改体系。

6.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能动产品。现代企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未削弱人的作用,只是改变了人的职业构成、工作场所、工作方式。

四、加强煤炭企业对监管、培养煤矿技术人才

1.理顺关系,提高煤炭管理对行政效率,煤炭监察机构与煤炭管理部门合并,一形成煤炭管理对合力,充分利用煤炭管理对资源,延伸煤矿安全监察对触角,提高安全监察对效能。

2.政策引导,提高煤矿对办矿质量,因地制宜制定办矿的基本标准﹙进入门槛﹚对达标矿井给一定对奖励政策,对达不到基本标准对要及时关闭。

3.制定培养煤矿采矿专业人才的扶持政策,为科学办矿提供人才支撑,规定煤矿必备专业人员的数量,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各煤炭院校的作用,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防止人才断档。

4.建立检测监控网络,实行矿井区域联网监控,煤炭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煤矿井下各工作面的瓦斯情况及其他灾害情况。

篇7

面对××北地区煤矿存在的上述问题,部分煤矿企业的同志认为:××北煤矿落后的生产设施和安全生产条件,是由不利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的。虽然国家对煤矿的生产规模和安全条件不断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但由于受不利资源条件制约的特殊原因,××北煤矿生产安全条件也只能停滞不前,难有大的改观。因而,煤矿企业主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的现状也已司空见惯,习而不察,即使偶然有心改变,也碍于法不责众而无所作为。因此,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8年,又经历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工作,××北煤矿的安全状况虽然有所改变,但进步不明显,距国家的标准和要求相距甚远。

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北煤矿目前存在的这种状况,关系到我们是否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关系到是否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煤矿安全发展上来的大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观念,不能有半点模糊。

其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煤炭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能源,必须先行发展;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前提,必须提前为煤炭工业发展打好基础。所以,那种过分强调不利的自然条件,满足于××北煤矿落后面貌,不图改变、不求发展的思想,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必须坚决扭转。

其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最直接的利益。如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无法保障,就没有其他任何权利和利益可言,我们放松了对煤矿安全的要求,就等于放下了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错误或者罪行。由此可见,那种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放任××北煤矿安全落后状况的观念,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一种漠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十分危险的错误倾向,必须坚决纠正。

我们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以人为本的责任感,加速改变××北煤矿落后的安全生产条件。

一、提高认识。我们必须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树立安全也是政绩的新观念,树立能否实现安全发展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意识,真正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切实抓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下决心迅速扭转××北煤矿生产条件简陋、安全保障薄弱的现状。

二、打好基础。煤矿安全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基础抓起,把基础打牢。××北煤矿要按照以下要求迅速改变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落实面貌: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要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生产系统,完善安全生产设施;要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深入进行煤矿安全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

篇8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煤矿信息技术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法律、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2)信息共享和互通。目前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在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由于供应商众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设备也是型号多样,极不统一。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还不能有效实现联动,满足实际需求,由于不能信息共享,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对集中管理、决策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篇9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 实施 应用

中图分类号:T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15-01

引言:所谓数字化矿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生产活动的三维尺度范围内,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使矿山企业生产呈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一、矿山数字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矿山数字化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组件技术及GIS技术等,建设矿统一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输出、查询与分析平台,构建服务于生产技术人员的地测、通风、安全、生产技术、高度、机电、运输、设备租赁及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应用系统平台,在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搭建面向公司管理决策层的Wed服务决策平台,实现多部门、多层次井上下数据共享,专业图件提高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矿山技术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技术保障,最终实现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安全型矿井,为“数字煤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包括:本质安全型信息共享与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生间、机电与测度等专业工作流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基于C/S+B/S的煤矿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生间、机电与测度专业数据一体化管理应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矿井专题图形上报、游览、导航与专题应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矿井自然灾害隐患识别与预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矿井井下三维展示,漫游、三维信息查询与分析应用研究;面向煤矿安全事故求援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应用研究;基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技术资料数字研究。

二、矿山数字化技术应用主要目的

主要对矿井的地测、一通三防、监测监控、调度、危险源预警、采矿设计、机电设计、生产管理等核心信息的科学集成与充分共享,进而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对包括地质、测量、通风、生产设计与机电管理等数据库为核心,以分布式的网络应用为基础环境,支持专业设计、资料管理、综合业务调度、信息查询及多级远程网络实时监测监管的安全生产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煤矿地测、采煤、通风、安全、机电、调度等相关专业数据与图形的一体化管理,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多层(生产技术层、矿井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决策层)用户的管理、查询与分析的功能;系统整体架构上,数据库统一集中采用SQLServ2000或ORACLE管理,远程管理系统基于NET开发且整体集成,C/S模式的专业基础应用系统用VC++等开发;实现地测、一通三防、监测监控、调度、危险源预警等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和快策分析;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的完全信息信息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

三、数字矿山整体规划与实施

矿山企业井田开拓、开采中休掘条件杂志,不可遇见因素频发,企业平衡生产、安全控制的管理难度大,同时井下作业范围广,移动设备多、控制系统繁杂,因而矿山数字化必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字化进程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

具体来说,首先应从企业发展目标出发,全面 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矿山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矿山数字化建设蓝图、统一企业各阶层对矿山数字化建设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实施中,要以“数字矿山”整体规划为基础,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进思想,首先根据矿山数字化总体规则搭建整体系统架构,并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到切入点,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为矿山数字化奠定基础。

数字化矿山应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我们认为数字矿山应按照一体化的构架设计实现,从业务视角看该技术既覆盖矿山主业的从原煤开采与运输、洗选加工装车外运全过程,同时覆盖生产辅助业务,如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地质测量管理、本质安全管理、煤质管理能及财务、人力资源、办公事务处等辅助后勤业务。

数字矿山一体化构架即包括了自动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全矿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覆盖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实时调度监控网络,实现煤矿生产“采、掘、运、风、水、电”的综合调度和和产过程自动化;还包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经营管理、事务管理、技术管理和能源管理等内容。

从生产运营来看,数字矿山一体化构架将覆盖从计划制定、分解及下达到作业任务执行跟踪、工程项目管理到生产经营绩效评价与反馈的整个过程以实现闭环管理。从时间轴上看,将覆盖企业中长期、年度及每日朱同管理周期的需求。从涉及单位来看,可满足矿级、区队至班组最小生产单元的不同管理的要求。(见图1)

四、神东应用矿山数字化技术后的效益分析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数字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强化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实现科学、合理、精益组织生产的迫切需要。通过数字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对煤矿各专业数据合理分类管理,对涉及的各种技术数据(地质、水文、测量、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生产、调度等)进行记录、处理、存楼、分析与管理、基于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可以建立一个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化,监测的自动化、事故的预警化、信息的可视化,为矿井规划、开拓设计、优化开采、调度指挥、安全生产、安全评价以及决策管理提供高可用性综合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具体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基于工作流达到安全生产的远程管理与网上办公,这将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的模式上实现巨大转变,必将提高系统动行质量和可靠性,能实时获取系统各种运行参数,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即是以技术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具本体现,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煤矿的不效途径,是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本质的变革。

2)基于地测基础信息实现煤矿多部门、多专业的安全生产专业信息化将超到带动作用,间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可估算。

结语:通过数字矿山建设为神东创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包括安全生产、提高员工满意度、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开采等方面,建设“本质安全型、摄影师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开封”五型企业,并带动整个煤矿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篇10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为一体的系统管理工程,其中预防与应急处理占据重要位置。计算机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安全生产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但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当前,许多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观念落后,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并不重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总是将有限资金投向生产领域。因而,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数量不足、设备老化,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2)软件设计方面首先,计算机技术落后。通常,煤矿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同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通风、排水等方面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许多煤矿企业计算机技术较为落后,没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无法通过计算机技术识别地质条件,无法对生产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与监控。其次,数字化建设方面。当前,我国许多煤炭企业还无法实现探测设备、视频系统、通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衔接。在煤矿生产中遇到安全生产事故时,无法借助计算机平台的数字化技术,实施方便、快捷的营救、维修与高效调度。很少有企业建立以计算机数字平台为基础的地面中央调度控制室,还不能实现对矿井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等的有效监控,在生产、物质供应、销售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只有实现办公智能化、决策数字化,才能实现煤矿企业“营、控、管”的一体化。

2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1)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煤矿生产环节多、生产程序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地质条件突变、人员操作失误等,而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井下安全管理繁杂且时效性强,这些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这一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煤层地质信息、采掘工程平面图、安全监控信息、机电设备信息、工作人员信息等内容。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数据可以分成监控系统数据与日常生产数据两类,前者包括从相关系统中自动读取的安全监控数据、人员定位数据、瓦斯抽放数据等;后者包括人工录入的生产尺度、地质结构信息、机电设备信息等日常生产数据。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而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并对各种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对涉及煤矿安全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以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2)煤矿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跟踪、管理,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处理是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煤矿安全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煤矿隐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违章管理等内容。隐患信息管理系统为煤矿日常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安全信息平台提供了机电设备、人员违章等方面的数据,为灾害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使煤矿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3)煤矿灾害预警系统煤矿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包含矿井水灾预警、瓦斯爆炸预警、班顶灾害预警等内容,它可将灾害处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利用安全信息平台的信息对水灾、火灾、瓦斯爆炸等实时报警,并根据危险程度对预警即便进行级别管理,实现灾害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煤矿灾变应急救援系统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分析平台,地面管理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事故现状作出准确判断,往往是凭借经验做出应急决策,这种决策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科学性。而煤矿灾变应急救援系统则可以对灾害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精确计算出灾害范围、避灾路线等内容,可以为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提供很多的决策依据。

3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路径

(1)加强组织领导煤炭企业整合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则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领导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问题上,企业领导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加强企业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应立足于企业安全管理现实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信息管理之中,逐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

(2)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生产、财务、原料采购等多个部门,有着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因而,应统筹规划建立一个综合管理机构。此外,还应强化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计算机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信息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工程,只有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使企业安全管理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信息标准化是在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对信息分类、信息文档标准等进行规范,实现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信息内容系统化,它可以实现计算机子系统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与输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标准化建设往往采用相近或统一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质量与运行效率,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大大增加。在信息标准化建设中,应将瓦斯监控、温度监控等监测控制系统作为建设重点,实现检测信息联网,实现企业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使国家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能随时获取企业的信息数据。

(4)系统类型的选择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方式是多样的,有委托开发、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系统选择工作。通常,计算机系统的选用应坚持以下原则:传递性与安全性、先进性与成熟性、实效性与共享性。传递性与安全性是指数据库能支持多级权限的、多层结构的安全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设置有安全屏障,能有效保障系统内各种数据的安全性。先进性与成熟性是指该系统应该是在国际上、行业内比较先进且技术成熟的产品,系统运用简单、方便,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所熟练掌握;实时性与共享性指能准确、动态地反映煤矿生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实现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以建立帮助与信息提示功能,能使用户方便、快捷地查阅各种信息。此外,计算机系统还应与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接轨,与本企业原信息系统标准兼容,可以对原系统进行模块上的扩充,可以在web、数据库层面上支持多媒体信息,使系统能适应煤矿安全管理的需要。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