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的阶段概括范文

时间:2024-01-16 17:2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发展的阶段概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发展的阶段概括

篇1

一、归纳概括,寻明清时期中西方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概括,就是通过对此阶段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整体思维和宏观把握能力。归纳概括的步骤是先列出此阶段的重大事件,然后对此阶段的重大事件进行分类整合,抽象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领域特征与总体特征。

1.明清时期中国:从总体上看,明清时期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1)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并发展到顶峰;市民工商业者力量日益壮大,但未形成新的阶级力量。(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统治者重农抑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3)思想文化上: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理学走向极端,束缚人们思想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小说成为文学主流,京剧产生发展,文人画成为绘画主流。(4)对外关系上: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逐渐脱离世界;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斗争。(5)民族关系:坚决同分裂势力斗争和反对外来侵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

2.明清时期西方:从总体上看西方主要国家由农耕文明逐步向工业文明转型。具体来说:(1)政治上:西方主要国家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统治与代议制逐渐确立。(2)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迅速发展并进行工业革命,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3)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天主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地位日益削弱;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4)对外关系上: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总之,通过对明清时期中西方基本史实的归纳概括,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历史阶段特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清晰可见,初步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二、入乎其内探究明清时期中西方历史阶段特征之内在联系及中西方之异同

归纳概括,形成的历史阶段特征,学生获得的历史知识只能是肤浅的、机械的,并不能灵活应用,内化成自己的答题能力。因此,必须加大思维力度,入乎其内,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动态的分析,找出其中的因果联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下举例说明:

1.历史阶段特征之内

首先以明清中国为例,一定社会的思想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实质上是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再以明清时期西方为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实质上是政治上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的必然结果。当然,像这样的内在联系举不胜举,只要我们能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举一反三,必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2.历史阶段特征之间

明清时期中西方历史阶段特征及具体表现的异同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明清时期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方面的异同,也轻易的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超越国界,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同时也使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不同发展态势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现象的内在原因不言自明,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完善,知识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学以致用,强学生运用明清时期中西方历史阶段特征解题之力

研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解答具体的历史试题。近几年高考新材料、新角度的试题不断出现,但不管材料、角度如何新颖,许多试题在教材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切记“背景或者题干在书外,答案或者答案的原理在书内”,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典型例题,多角度进行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历史阶段特征解题的能力。

篇2

一、公司发展阶段划分

1.1992-2004年,土地与基础设施开发阶段

回顾陆家嘴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1992年到2004年是土地与基础设施开发阶段,2004年至今是土地开发与项目运营并重阶段。陆家嘴公司第一阶段主要负责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1.51平方公里土地的成片开发,以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行业知名、跨行业、跨国度经营的区域开发公司。公司发展战略是坚持“由内转外,内外结合,逐步转向以外为主”,创造条件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国际惯例,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在区域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步骤地将具有增值潜力的土地出让时间推后,并与区域功能开发相配合。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公司还承担了一些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道路、基建、公园,也包括区域内的大型公共工程。在这一阶段,土地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土地出让收入是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2.2004年至今,土地开发与项目经营并重阶段

随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土地开发与基础建设工作的基本完成,“未来向何处去”成为困扰公司发展的核心问题。2004年,公司在土地开发中也存在两方面的困难和瓶颈:一方面,公司因新的拆迁政策调整对以往成片土地开发模式带来了挑战,部分地块收入延后;另一方面,现有土地供应方式和规划调整致使公司因土地存量减少对主营收入产生不利影响。2004年度效益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4亿元,同比下降了7.38%;其中土地批租收入15.40亿元,房产销售收入4.69亿元,租赁收入0.73亿元。与此同时,陆家嘴区域内城市功能亟待提升,实现由金融贸易区向城市功能区的转变被提上日程,区域内金融、商业、办公、会展、旅游、咨询的功能和氛围需要更多的工作。

在此内外环境下,公司开始推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多元化战略。这一阶段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土地开发与项目经营并重,重点解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主营业务由土地开发为主逐步转向土地出让与项目建设、经营并重。为实现战略转型,公司调整了定位,向区域综合商业地产开发商转变,主营业务领域拓展为土地开发、房地产、金融、贸易、旅游、咨询。公司经营理念调整为“努力创造客户认可的商业地产品牌,不断提升为股东持续赢利的能力”。

二、公司战略转型的驱动力

1.土地开发业务可持续差,企业需要培育新增长点

1992-2004年期间陆家嘴区域内土地与基础设施开发工作基本完成,现有范围内土地开发的业务量逐步下降,公司主营业务面临不可持续的问题。作为区域综合开发公司,区域内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公司要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主营业务。公司自2004年开始进行主营业务转型,目标转向以租赁为主的商业地产领域,产品包括甲级写字楼、综合商场、星级酒店、都市研发楼和会展场馆等。相对于土地开发业务,商业地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长期持有并且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对抗经济周期波动和政策不确定性的能力增强。

2.区域功能培育有待加强,商务环境改善存在发展机遇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经过1992-2004年的建设,在城市空间塑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空间规模容量较小,区域内的产业功能需继续提升。例如,陆家嘴CBD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规划建筑容量为418万平方米;而国际上CBD中心区一般在4平方公里左右,建筑容量均在1500万~2500万平方米。同时,经济总量和功能性机构数量太少,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数量只及纽约曼哈顿城的1/21、东京新宿的1/10,外国金融机构数只及伦敦城的1/8、中国香港地区中环的1/6;缺乏足够的商业中心设施、文化休闲娱乐设施,部分功能性大项目及其周边缺乏相关配套设施;新建居住区内缺乏菜场、超市、书店、药房、书报亭等生活必备配套设施。此外,缺乏足够的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特色国际学校、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区域城市功能的不足,为陆家嘴公司拓展商业地产业务提供了机遇。

三、转型后主营业务分析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经营,陆家嘴公司已经成为陆家嘴地区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持有者,公司的在营物业租赁收入增长迅速,已经成为公司土地出让之外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1.写字楼业务

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商,办公楼宇是公司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中处于长期经营状态的甲级写字楼6栋,总建筑面积超过29万平方米。这些甲级写字楼位于陆家嘴中心区寸土寸金的地段,具备先进的设计理念、卓越的建筑品质和完善的物业管理,为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企业总部量身定造。高端写字楼物业为公司转型提供了基础,物业经营收益逐渐成为公司可持续收入来源之一。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框架 电子商务模型

一、中国电子商务反思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日渐成熟,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些问题:社会、企业、组织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究竟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是什么制约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什么这些年来大多数人思想中的电子商务仍然停留在电子商务网站领域?当我们用审视的目光看待近年来电子商务实践和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时,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前景感到忧虑。近年来不论是电子商务实践还是教学都在逐渐淡化和忽视电子商务机理这一重要知识,具体表现在电子商务模式实践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电子商务对传统商务的整合功能也就是企业信息化运营问题被忽视;电子商务教材中不涉及电子商务机理内容或者在改版中将这部分内容删除,这都反映出我们在淡化电子商务在企业未来的最大应用层面而将社会意识错误的引导到电子商务框架下的电子商业层次,使得大多数人一谈电子商务首先就是网站,并且用几个门户网站、用几个B2B、B2C、C2C网站概括全部的电子商务。

二、电子商务一般框架模型的电子商务环境标准

电子商务一般框架模型描述的是电子商务的结构,也就是电子商务的系统构成。在这一系统别指出电子商务发展有两个支柱:政策法律及隐私;各种技术标准、安全网络协议,二者实际上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但在电子商务研究中我们往往忽视前者的作为基础设施的特性,认为只有和电子商务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网络协议以及电子商务软硬件系统才是真正意义的基础设施。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毕竟没有这些就谈不上电子商务的实现,毕竟这些尤其是软硬件是我们视觉系统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但如果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待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如果忽视政策法律及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基础设置的职能,则电子商务系统无法良好运行。政策法律及隐私关系到电子商务所构建的虚拟市场、信息化应用与管理系统中真实个体的行为管制、虚拟物权的界定、个人隐私的保护、名誉权的维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现实世界对一切实体行为的约束措施必须拓展到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否则虚拟世界就因没有强制约束力而变成一个没有秩序、没有公平、没有道德、没有伦理、充满欺诈、蔑视法律的无秩序的社会。

三、电子商务一般概念模型的判定功能

(一)电子商务一般概念模型的构成

电子商务一般概念模型描述了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情况。这一模型中涉及六个基础要素,其中电子商务实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是形式要素;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电子商务交易的辅助要素。六要素共同抽象出电子商务一般概念,该模型可以这样阐述即电子商务实体通过电子市场完成交易事务,过程中涉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当我们在现实活动中很难去判定一个事务是否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时可以以此作为判定标准;当我们去衡量电子商务是否成熟也可以结合该模型进行有效分析。

(二)著名网站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

目前公众所熟知的一些网站是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或是电子商务走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基础模型,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著名的门户网站搜狐、新浪属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理由是搜狐和新浪的电子商务过程中主要侧重信息流,网络广告、搜索引擎推广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它们只是电子商务的一种独立中间商模式,并不能代表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另外门户网站不存在实质意义的实体物流,它的产品如新闻、广告、聊天室、网络游戏等基本都是虚拟产品。资金流往往采用的是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的手机、电话、U币等小额支付方式,没有实现银行信用卡付款。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虽然构建了自己的信用机制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系统,但是仍然不能代表中国电子商务的主流和电子商务的高级阶段。

(三)信息化运营是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方向

搜狐、新浪将自己定位于网络媒体、阿里巴巴将自己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淘宝是为个人交易服务的平台。可见它们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也不能代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是国有企业、能直接给中国GDP增长带来巨大贡献的是制造业、建筑业。这些企业的实行电子商务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客观要求我们把电子商务的关注点放在企业的信息化运营上(ERP、CRM、SCM等),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国家征信机制的完善、国家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外在条件的配合。

四、电子商务交换模型的整合功能

电子商务交换模型以商品交换基本过程及其不确定因素为基础描述了电子商务行为下对常规商业交易过程中信息交流和处理的变化。该模型包括两部分:贸易背景处理和基本贸易处理。这两个部分不能认为是电子商务模式下针对贸易领域所创造出来的,电子贸易与传统贸易相比贸易基本处理过程并没有变化,只是用以完成这些过程的媒介发生了变化,通讯和计算机技术成为整个交易过程的基础。传统贸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电子贸易领域依然会遇到,只是我们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工具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交换模型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整合思维,也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在任何商务领域都可以应用,这样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变得非常开阔。对于人力资源领域、市场营销领域、物流领域等等都可以应用电子商务进行一定的产业革新,这能够使得电子商务从虚无缥缈的空中平台走到真正为更广阔的产业服务上来。

篇4

一、创业投资策划与商业计划书的关系

创业投资策划就是投资策划人员通过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投资活动的整体战略进行运筹规划,从而对提出投资决策、实施投资决策、检验投资决策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以便充分运用自有资本,巧妙利用社会资本和国内外风险投资,在资本运动的时间、空间、结构三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结合点,以获得满意与可靠的投资回报。

商业计划书是创业者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制定的详细计划,主要用于向风险投资商说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从而取得风险投资商支持的一份商业计划报告,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已有战略和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能力及拥有资源实力的商业计划报告。将创业投资策划引入商业计划书,将使商业计划书发生新的质的飞跃,使商业计划书本身不仅具有客观评价的功能,而且又是主观创造的产物,从而增强了商业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可操作性。

二、有效的商业计划书是设计通往成功的路线图

商业计划书不仅是一份设计好的、旨在说服持怀疑态度的人向新企业投资的文件,它也是一份把自己的创意和愿景转变为现实企业的详细路线图。创业者撰写商业计划书,不仅是为说服别人给他们的新企业投资,也是为让自己能更清晰地理解进一步前进的最佳方式。

商业计划书的具体内容随强调的重点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尽管如此,商业计划书必须含有许多基本部分,以回答投资商在投资新企业之前应询问的关键问题。计划书各主要部分应以有序的方式排列。这些关键部分可能有许多排序方法,本文提供一个被许多商业计划书采用的顺序。

1.概要。商业计划书的这部分内容应该简明扼要,应对新企业的总体情况做出简短、清楚、具有说服力的概括。大体上,概要应该对如下主要问题给予简短回答:新产品或服务的创意是什么;它为什么具有吸引力以及对谁具有吸引力;谁是创业者;他们需要多少资金等。概要是商业计划书的重要部分,无论如何你都要让概要成为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2.背景和产品介绍。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时,新企业的潜在投资者首先想知道的是那些与你的产品和企业,以及你希望完成的目标等有关的背景信息,因为正是这些背景信息显示了你正在努力开发的创意。投资人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新企业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产品介绍是经营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常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等。

3.市场分析。有经验的投资者把具体和详细的有关市场的信息视为有效的商业计划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特别想知道创业者为识别产品市场已经做了什么,他们还想知道这些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市场正在成长还是在萎缩,新产品或服务在这些市场如何促销。这往往需要有关竞争产品的详细信息――竞争产品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新产品如何做到确实优于竞争产品;有关竞争企业的详细信息――哪些企业是竞争企业,它们可能以何种方式对创业者的新产品做出反应;以及有关定价的信息――相对于竞争产品或服务,新产品或服务如何定价,以及为什么这个定价策略有意义。

4.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潜在投资者想要得到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处于过程的哪个阶段的信息:它们仍处于待开发阶段吗?它们已被充分开发,正准备生产吗?如果正准备生产,那么预期成本以及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时间表是什么?投资者想知道创业者是否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之中。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初创企业进展得越深入,对潜在投资者就越有吸引力。这不仅仅是因为公司的发展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开办阶段,而且表明公司的运营方式有效率并且合理。

5.管理团队。新企业中能干的、有经验的、上进心强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成功极其重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商业计划书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描述经营新企业的管理者。潜在投资者主要想知道,把这些管理人员组合在一起,他们是否具备成功经营新企业所需要的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和个性,以及管理团队是否具有互补的技术、能力和经验。更进一步,潜在投资者想确信团队成员是否已经发展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每个人是否都有清楚的角色和职责,并且成员间的沟通很顺畅。

6.财务计划和预期。这部分应提供有关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公司如何使用从投资者那里获得的资金、公司如何管理其财务资源以达到主要目标等方面的规划蓝图。新企业拥有的资产和负债等方面的估价应被概括在预编资产负债表中,以表明未来不同时期的公司财务状况;预编损益表应该被准备好,以便说明基于损益的预期运营成果,并提供运营结果的合理规划;最后,现金流量表也应按未来一定年限来准备,它表明预期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和时间安排。财务部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盈亏平衡分析,它表明为补偿所有成本所需要的销售(和生产)水平。潜在投资者通常会非常仔细地审查盈亏平衡分析,因为创业者经常对他们的新企业如何快速实现盈利抱有过度乐观的看法,而盈亏平衡分析对抱有这种看法的创业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实检验。

篇5

而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我国民企发展的一个典范,其不同阶段的经营策略及其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值得探索的奥秘。

各阶段经营战略分析

1990年张近东用10万元投资设立了苏宁电器(后更名为“苏宁云商”)(SZ,002024),并于2004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苏宁从一个不足200平米的小空调专卖店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956.86亿元,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商业零售品牌。截至2013年底,苏宁总资产为8225167.1万元,连锁网络覆盖海内外600多个城市,中国香港和日本东京、大阪地区,拥有1600多家店面,海内外销售规模2300亿元,员工总数18万人,先后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业第一,中国民营企业前三强。

是什么在为苏宁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企业能否得到长期发展关键在于它是否有前瞻性的、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经营战略。从创立至今,苏宁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五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阶段特点,并根据阶段特点调整了相应的经营战略。

1.创业积累期――“厂商合作”经营模式

创业初期(1990―1993年),刚刚成立的苏宁从空调专营起步。当时空调行业处于卖方市场,家电产品供不应求。因此,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和广大的顾客群体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为搞好供应商关系,苏宁开辟了“厂商合作”的新经营模式,从1991年起,苏宁便率先向供应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这一“逆向运作方式”,这一经营模式确保了苏宁在旺季依然能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稳定货源。此外,为加快资金周转,苏宁改变了传统的“现款现货”的做法,采取了“先卖货,后进货”,同时提供免费送货安装服务的销售模式。这一做法不但显著加快了资金周转,还获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2.快速扩张期――批发网络营销道路

这一时期(1994―1996年),由于家电连锁行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即企业难以运用产品差异化来争夺市场。此时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才是成功的关键。从1994年起,苏宁大力发展全国性的批发业务,以南京为大本营建立了辐射全国的批发网络4000多家。借助批发网络的力量,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比1993年增长了4倍。

3.调整发展期――以“零售为核心”的经营战略

在调整发展阶段(1997―1998年),苏宁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了更好、更及时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适应行业变革的大趋势。苏宁主动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空调批发业务,转型做零售,实行了以“零售为核心”的经营战略,并明确提出“限制大户、培育中户、发展小户”的市场经营策略。实现“点对点”的市场交易,建立苏宁的终端市场地位。

4.二次创业期――多元化发展道路

二次创业期(1999-2011年)是苏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又一次探索。1999年苏宁开始将经营范围由主要销售电器转到电子电器、百货、日用、虚拟等多类全业态经营,同时集国际先进零售经验,在购物环境、产品体验、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突破。与此同时,为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企业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ERP工程,并在2001年成功上线。2003年苏宁首创“3C(电脑、通讯、家电)模式”。在二次创业过程中,苏宁以“速度冲击规模”,始终坚持“快速连锁扩张”战略,全面渗透全国各级市场,扩大了苏宁的领先优势。

5.蜕变期――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近年来,随着网上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不断兴起,传统的销售实体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要想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进行蜕变。此阶段(2012开始),苏宁的经营战略是要做“亚马逊+沃尔玛”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而做电商需要强大的网站后台支持系统,为此,2013年苏宁还在美国建立了苏宁硅谷研究院。

不同阶段融资策略

稍加梳理即可发现,苏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修正经营战略,从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每一次的战略转型都将面临巨额的资金需求,苏宁又是通过怎样的融资手段来解决各阶段面临的资金问题呢?

1.创业积累期――内源融资为主

创业初期公司的发展资金非常有限,由于企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市场狭小,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加上企业没有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信用较低,既没有抵押能力,又没有信贷记录,没有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更多的外源融资,只能依赖于内源融资和有限范围内的直接融资,即只能靠投资者自有资金的投入和通过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经营业绩逐步获得资本积累。在这一阶段,苏宁以“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服务获得了广大的顾客群体,并创造性地运用“厂商合作”的经营模式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稳定的货源。就这样苏宁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这三个法宝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上开创了一条“苏宁之路”。出色的经营模式使苏宁的营业业绩成倍增长,并成功利用自身的积累进行内源融资,在短短三年里,苏宁成功地为企业将来的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原始资本。

2.快速扩张期及调整发展时期――商业融资

在这一时期,单纯靠盈利积累,是不可能支持连锁门店的迅速扩张的,资金从何处来成了一个难题。资金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银行和证券市场。显然,在发展初期,依靠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是没有可能的,银行贷款需要一定抵押与信用评估,国内银行的管理机制决定了固定资产在抵押中的突出价值,而苏宁却没有这方面的硬通货。苏宁便以其特有的“吃供应商”的盈利模式――“类金融模式”作为大规模迅速扩张背后强劲的后盾。即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现金交易的同时,延期3?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使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并形成“规模扩张――销售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转做他用――进一步规模扩张提升零售渠道价值带来更多账面浮存现金”这样一个资金体内循环体系。创造性地利用商业融资这一举措为苏宁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廉价的资金。

3.二次创业期――股权融资

此阶段苏宁开始从单一的空调业务全面转向综合电器。与此同时,为了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企业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ERP工程,并坚持了“快速连锁扩张”战略,全面渗透全国各级市场。有效整合了部分区域的物流平台,加快物流配送效率并从2004年起开始规划建设自有的物流配送中心,这一系列的经营战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和占用供应商资金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更广阔的融资平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公开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苏宁经过了5年的调整筹划期,并于2004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4.蜕变期(2012年开始)――债权融资

为了发展电商业务,进一步增强苏宁资金能力并调整资本结构,全面助推苏宁采购模式、研发平台、物流运营体系的创新和优化。推动“苏宁连锁、乐购仕连锁、苏宁易购”三个战略业务单元的协同发展和“虚实互动”商业模式。这一经营战略的实施使苏宁面临着巨额的资金需求,公司再次面临融资问题。苏宁电器在2012年就进行了多次大手笔融资,当年7月,苏宁电器股价实施了定向增发,募资47亿元投向连锁店发展、物流平台建设等四大类项目。从表1可以看出,股权融资为企业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但该阶段苏宁频繁使用股权融资,对原始股东的股权产生较大的稀释效应,还可能对公司控制权带来潜在危机。另外,由于企业经营效益好、负债率较低、总体现金流良好、承担负债成本的能力较高,苏宁开始选择发行债券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进一步补充创新转型运营资金,于是向银行贷款便成为苏宁当时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启示

苏宁之所以能长时间获得快速扩张与发展,与公司正确的经营战略和成功的融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正确的经营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利润增长,而成功的融资活动则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分析苏宁成长历程,可以从中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一)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经营战略调整

通过对苏宁各阶段的经营战略分析,我们发现苏宁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增长与其能够不断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进行经营战略调整是分不开的。苏宁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为企业拓宽了发展前景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因此,一个企业要持续获得增长就必须时时关注市场变化,顺应市场发展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取得领先优势,不断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经营战略的调整与融资策略应相互配合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必须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否则再好的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苏宁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伴随着融资策略的改进,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如在创业初期苏宁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获得发展资金,于是苏宁便采取了与之相应的经营战略使公司快速获得资本积累。在快速发展期,苏宁规模迅速扩展为公司利用供应商资金进行“类金融”融资提供了条件,而这一融资模式又为公司快速扩张提供了资金支持。由此可见,经营战略与公司融资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因此,不能把经营战略和融资策略割裂开来进行决策分析。即应该充分考虑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能为企业带来哪些资金来源。同时还要根据企业的融资能力制定经营战略。

(三)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

苏宁在快速发展阶段充分地利用了商业信用进行融资,通过商业信用融资相当于免费使用供应商的资金,还不用承担相应的融资风险,为企业的快速扩张获得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帮助企业迅速扩展。但必须注意控制风险,对资金的流动进行合理安排,保持良好的商业信用。

篇6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性质及其分类

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主要是包括表内资产与表内负债业务,而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不是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概括为两大类:金融服务类的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以人的身份可以为客户办理各种业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表外业务指那些并未列入资产与负债表中的业务,

但是表外业务是与表内业务中的资产与负债业务是一致的,且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表外业务如果在一定合理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的,并且其可以与负债业务一起经营活动。主要的业务包括担保类或者类似的或者有负债与承诺类业务。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的,对于信用多元化的使用与需求也是在进一步的增加当中。我国的社会公众需要更多的融入到金融市场的发展当中,我们需要广泛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对于多方经济共同发展的需求是相当强大的,而且对于我国的国有经济的战略性发展的意义也是比较有作用的,也会加大度我国对于其他种类金融业务的需求。对于现阶段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开拓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而这样的方式也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具有风险低利润高的特点。中间业务不需要对银行的资金与负债产生影响,而且其发展对于我国中间业务进行商业化改革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发展越发的重视,对我国正在深化改革的的方向加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的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我国处于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需求也是十分高,因为使用这种方法是提高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的来看,主要是把中间业务作为附属业务而进行发展的,没有注意到商业银行本身会产生效益的功能,忽略了这功能的效益。同时没有没有从基本上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作为效益的增长点。从现在的角度爱说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是在不断的增加当中,每年我们都会发展许多的中间业务品种,但是因为存在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思维上的局限性导致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现阶段我国的中间业务在经营品种的方面上一般是采用了简单的业务品种,导致了中间业务的本身缺乏了很大的竞争力,而且因为品种的简单导致了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从而失去了本身的优势。对于一些高要求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交易的品种来说是少之又少的,在金融衍生品的角度来说甚至是空白的,所以现阶段以我国的发展趋势我国应该大力的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发展。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经营的业务品种是包括进行传统的结算、租赁与信托或者是信用卡等的业务。但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因为由于许多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压力和一些国内给与的比较宽松的政策,而且商业银行突破中间业务品种的问题时的品种逐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当中而且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营业的收入比重也是在逐年的提高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如德国与瑞士的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已占其银行总利润的6 0%一 7 0%,然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还不足一些发达国家的 1/6。以最近几年的状况来看,许多国家在金融的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整治改革的措施 , 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但是与国外的商业银行相比仍然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许多问题仍是有待解决的。中间业务有许多的结算与承兑的传统观业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开速发展中间业务的品种也是越来越多。最近几年中,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国际与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可将电子计算机与先进通讯技术充分的运用于金融业,不断的促进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的银行卡与通存通兑等高新技术的品种。

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的进步,但是因为发展的时间比较靠后,因为发展的时期较晚,我们要面对的风险与经营的理念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导致了我国的中间业务与其他国家的中间业务还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而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相比还是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经营与管理方面还与其他的国家有着本质上的差距,我国一直在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当中。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点:没有正确认识到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误区,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当中没有有效的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范围进行定位。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中间业务都没有得到合理的重视,我们只是霸气当做主营业务来进行发展,没有将其看成金融商品来使其进行发展与改革,使得在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中间页是没有被发展起来。而且我国的银行也没有意识到对于转变经营的方式对于中间业务有着促进的作用。

第二点:我国进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律对银行的业务投资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我国许多的商业银行不可以从事心头业务的经营活动,也不可以向一些非银行的机构进行投资也不可以动用不动资产进行投资。许多的中间业务主要是银行与非银行之间进行的交易,他们主要是进行交叉经营的。从而也使因为这个原因的存在,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国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银行业没有涉及出属于自己的中间业务产品。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营监管问题有了一定的放松,而对于风险性较高的业务确实进行了严格的监督。从而导致了我国的业务发展方面有了一定突破性的发展。

第三点: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同业竞争

我国的商业银行收费的标准不是由一个部门来制定的,主要是由央行与行管部门同时来制定的,而且价格的制定标准还可以是由银行与客户进行协商制定。同时因为这一原因的存在导致了我国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是由多方来制定的,从而导致了收费的不规范,随着中间业务日益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展领域,各行为抢占自己的市场,商业银行之间进行了压价的行为。对于模仿方法比较简单,使得一旦其他银行开办了的新业务品种,一律会采取模仿的手段进行模仿,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出现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第四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手段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

中间业务现在可以说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业务之一,主要是以网络技术的使用作为依靠。而现阶段我国的电子技术主要是趋于老旧的状态中,而一些技术甚至是现在用不到的技术。同时电子化发簪的速度很慢,导致了因为手段的落后使得我国的中间业务发展的落后。我国电子技术的落后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了。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我国中间业务服务的手段,提高我国中间业务的技术手段与经济发展的人才,全面的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复合型发展的业务。

四、改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

第一点: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我们需要端正经营理念,提高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地位,使得其发展可以存贷款业务有同等的地位。一点我们意识到中间业务对于整个市场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要发现我国的中间业务是与其他外国银行竞争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利润增长的新发展点。二点我们需要意识到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是银行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银行整个水平的集体表现。所以我们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与高素质的手段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三点一般是需要资金流动的地方则对于银行则是有一定的需求的,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潜力要我是巨大的。四点对于收取的收费我们可以适情况而定,因为各种原因可以导致手续费的收取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第二点:从现在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大概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而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法律的方面来对商业银行就行规范我国的中央银行需要使用自己方法来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制定一个相对完备的制度与法律来促进整个中间业务的发展可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规避风险,使得中间业务可以稳健的运行,从各方面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我们需要葛总中间业务的种类对风险进行评估,还需要制定一个价格标准与浮动幅度的方法,把哪些风险较高的业务进行很有效的监督,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经营市场。我们需要加强同行业的管理力度,利用自己的行业制度来完善本行业的发展,加强对于自己行业的监督。

第三点:完善法律制度,有效的防止风险的发生,同时不断地强化市场的管理,对操作规范进行严格的控制。我们需要加强监督与检查的力度,成立专门的主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行为进行监管,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严格的进行管制,使得中间业务可以稳定的发展。在发展业务的方面,我们需要对一些风险系数较小的业务先进行发展,同时对风险较大的业务制定完备的风险防范策略,来应对风险的发生。对于利润的考核,我们在意的是收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防止银行受到不必要的风险。

第四点:我们需要加强商业银行与各种金融机构的联系,使得商业银行可以从最基本的业务中提高总体的实力,而且从中间业务中提高本身的竞争力,积累一定的经验。从中间业务的发展角度来讲,我国现阶段对于中间业务发展中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大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方式是使用是专业人才专门培养的方式,来加强对高级人才的需要。

第五点:加强对于电子化产品的建设,明确银行发展的战略方法。一是对于银行的业务主要是以全面发展与促进的态度。利用银行的网点多的优势,不断地去扩大社会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提升自身的效益。二是更多的推出信用卡的品种,积极的发展信用卡的功能业务,根据持卡人的收入水平来制定不同种类的信用卡,最终通过对现在市场中的信用卡品种进行综合需求一个最合适的服务给顾客。

第六点:使用最高效的电子手段来推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发展的推进动力主要是电子化技术的应用,从一定的角度上讲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主要是有电子化发展趋势决定的。所以我国需要大力的发展电子工具的使用。

篇7

文章从剖析消费金融业务的基本概念出发,总结归纳了国内外消费金融的基础理论,概括介绍我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案例剖析银行系(如:南京银行、平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消费金融的业务实践,提出国内消费金融发展策略探讨:一是在产品设计创新上,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线上、线下消费金融产品,实现O2O营销方式;二是在业务流程再造上,提出分散营销、集中作业的运营方式;三是在风险控制优化上,要研发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和反欺诈系统,以实现风险预警和监控。

关键词: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92 -02

一、消费金融业务概述

消费金融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实践始终和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要求紧密相关,并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GDP收入的稳步增长、国民消费升级的进程同步,因此消费金融不仅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而且对金融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回顾我国消费金融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金融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05年)。90年代初,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起步,房改房、福利房向市场化的商品房过渡,央行于1999年3月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这一阶段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产品围绕住房需求衍生而来,主要集中在家装贷款领域。

第二阶段:消费金融启动阶段(2005年~2010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因此出现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兴事物。银监会出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先后成立“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等四家试点公司。

第三阶段:消费金融拓容和创新阶段(2010年~至今)。电子商务的崛起、互联网、大数据的创新,使我国消费金融的业态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0年6月阿里巴巴小贷公司成立,2013年9月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进行扩容并修改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放松了监管要求,可引入非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

消费金融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根植于三大西方经济理论: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预期收入增长理论、消费者信用评分理论。国外关于消费金融不仅仅涉及经济学概念范畴,还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密切相关;国内关于消费金融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体系,但其研究始终和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要求紧密相关。

二、国内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消费金融发展整体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我国2001~2012年间消费信贷余额的变动情况(图1)如下:

从上图1可见,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从2001年的0.7万亿增长到2012年的10.43万亿,增长15倍,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从2001年的6%上升到2012年的16%,消费贷款已经成为银行贷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贷款的成长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密切相关,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与GDP的比重变化情况(图2)如下:

从上图2可见,我国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1年底的6%上升到2012年底的20%,其消费金融市场体系(表1)如下:

(二)银行系消费金融典型案例

国有商业银行追求稳健、厌恶风险的信贷文化,均未将消费金融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导向进行开发。然而,股份制商业、城市商业银行中均有发展消费金融的成功案例,如:平安银行。平安银行是本土银行中最早将消费金融定位成战略品种的金融机构,截至2013年12月末,该行消费金融产品“新一贷”的贷款余额已达到270亿,借助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平台的整合优势,“土洋”结合:其土之处在于从现行中国实际出发,采集可信赖、可验证的第三方数据,以叠加增信的方式,确定客户授信条件;其洋之处在于,最早开创大规模电话直销、依托综合金融平台实现消费金融交叉销售,在数据挖掘和客户资源整合方面,着力甚多并采用多项国外先进技术。其发展情况如下表2所示:

数据来源:实地调研和网站信息整理

(三)消费金融公司系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欧美等国主要以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形式满足国民消费融资需求,已经历约400年的发展历程。而我国现仅四家,表3如下:

资料来源:实地调研和网站信息整理。

(四)小额贷款公司系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自2008年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指导意见》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29家,贷款余额5329亿元,2010年6月成立的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最为市场所关注,2012年一季度末,阿里小贷已经累计服务小微企业13万家,累计放贷260亿元,年利息收入已达到3.65亿元,贷款年利率平均在17%左右,不良率为0.9%。

三、消费金融发展策略探讨

(一)产品设计创新

消费金融的产品策略最为关键的是实现客户需求个性化、产品标准化的统一。消费金融是以大众客户为目标的小额信贷产品,它的构建应实现以下三种功能:

1.实现产品智能化。消费金融以大众客户为目标,必须接受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此消费金融的信贷产品必须基于信用评分和信贷自动决策系统,实现产品的智能交易、信贷审核管理平台,应对客户“贷与不贷”“能贷多少”由系统给出自动决策结果。

2.实现产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跟上市场变化节奏。消费金融产品必须优化申请、授信、发放等相关流程,为消费金融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综合服务功能。

3.实现产品开放式。消费金融发展需要借助多种外部渠道的合作,会面对多种类型客户,消费金融应当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适配和部署信贷决策模块,并为前端的营销提供最大便利性。

总之,消费金融业务的产品设计应当追求高度标准化和个性需求多样化相统一的目标,其产品应具备“无需担保、申请便捷、规则标准、对象广泛”等特征。

(二)业务流程再造

银行信贷产品在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时,应当更为强调客户体验感和服务效率。客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发起贷款申请,只需在网银或手机银行输入简单的需求信息,该请求通过后台的消费金融信贷产品智能交易管理平台快速分析处理后,客户即可实时得到适合的信贷产品信息。

(三)风险控制优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同业已普遍意识到将风险管理作为发现和处置“风险”的中后台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建立支持业务快速发展和以盈利为导向的风控模式是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应包含两大支柱:一是建立以客户信用评分卡为核心的信用评价体系;二是建立以防范欺诈为核心的风险防控体系。同时,构建客户信用评分卡模型、开发信贷反欺诈技术、建立黑名单风险排查以及建立交叉验证识别欺诈制度。

篇8

线下商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

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中,总是先有市场需求,再设计产品,最后才是去找到产品适合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被放在了最后一位。而在“体验经济”时代,这一思路转变成了先找到用户,再研究他们的需求,最后再为这部分特定人群设计产品。

在这个模式中,企业的最终目标并不是降低成本扩大规模,而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由此实现商业价值。

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追求的是规模效应与范围经济,拥有这2个优势,就意味着拥有成本优势。而在O2O时代,成本不再是决胜的关键,用户、顾客,才是驱动整个产业创新的最大力量。

未来企业竞争的将不是产品或市场份额,而是用户份额,O2O最终的目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实现经济价值这个要义也就呼之欲出。

O2O的4个阶段

O2O该怎么做,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支付宝提出,所有的O2O都必须经过4个阶段:找到用户;让用户变成客户;让客户变成会员;利用数据产品,深入挖掘会员用户的价值,精细化运营和精准化营销。

“这4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将流量进行漏斗状沉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比流量大小更重要的是流量的质量。”刘乐君认为,在O2O的整个产业链中,“二八定律”也同样存在:20%的高质量用户贡献了80%的利润,而80%的长尾用户则仅仅占整体利润的20%。由于线下商业的特殊性,长尾用户重复消费的次数非常有限,因此最为紧迫和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深入挖掘和运营高质量的会员用户,以及如何将长尾用户转化为稳定高质量的会员用户。

红利期才刚开始

篇9

变迁

的确,时代变了。

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多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部署范围仅限于一些关键部门,比如财务部.ERP在这个阶段开始崭露头角。

随后的阶段可以称为“信息化阶段”,以ERP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已经开始从部门级全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上的各个环节,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云计算、移动计算和社交商务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驱动下,企业信息化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互联网化阶段”。这个阶段的企业信息化带给企业的价值不仅局限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其范围已经延伸至企业之外,以社会化的形式出现。

进入“互联网化阶段”的企业将会发生两个重大的转变,那就是商业模式从之前的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和客户为中心,而运营模式从之前的以流程为驱动转变为以数据为驱动。同时.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期许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希望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更贴心(行业属性细分更加明显)、更人性、更具投资回报率”;同时,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化、云化和开源成了新的关注点。

客观地讲,在新的阶段,传统ERP的“单调、冷漠和霸道”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的新常态 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因此,“传统ERP将死”的论断并不是危言耸听。

转型

传统ERP产品在功能和灵活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云计算、移动互联网、SNS等新业态快速落地和普及,给以买卖许可和提品升级、运维等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传统ERP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迫使其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快转型步伐。

SAP目前正在重组公司战略资源,按照新战略重组公司的资源,从原有的软件许可模式转向了云计算模式,向着基于HANA的云计算公司全面转型,从而希望让公司变得“更加简洁、更加灵活、更加快速、更易合作” 相对于SAP,甲骨文的ERP转型主要体现在产品层面那就是产品的云化和服务化,比如其已被市场接受的人力资本管理云服务而且从该公司的财报来看,ERP云服务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而对于国内两家ERP企业用友和金蝶来说,虽然用友的转型方向是互联网而金蝶是云计算,但是实际上是殊途同归,都是在走“互联网服务转型”这条路,摒弃之前单一的卖产品模式。

云化、互联网化、服务化.ERP转型也就如此了!笔者之前也 直持有类似的认识,直到在“lnfor Day 2015上海站”的活动上遇到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教父级的人物――查尔斯・菲利普斯( CharlesPhillips).前甲骨文公司总裁,现Infor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奥巴马政府经济复兴委员会委员。

Infor是全球第三大ERP企业,以破坏性创新而闻名。现在,菲利普斯正在努力将其塑造成一家互联网公司。 “垂直细分行业+互联网架构+卓越体验”,这是菲利普斯在对Infor公司产品转型的一个概括,也是一款互联网产品所必须拥有的特征。

基因

菲利普斯提到的这三点看似简单,要想扎实落地,是一件相当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做出脱胎换骨般的改变,从理念到产品 从文化到制度。

产品行业细分是ERP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反应,也是他们互联网转型的前提和基础,互联网时代的ERP产品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 Infor把行业细分成2000多个细分子行业,深挖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定制来满足不同子行业、不同市场、不同企业的差异性。为此,Infor对其庞大的产品线进行了梳理与集成,基于互联网的标准架构推出Infor CloudSuite解决方案从而将产品模块化和互联网化,并通过亚马逊AWS公有云平台推向用户。

但是Infor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卓越体验”的打造上。在菲利普斯看来,打造一款功能丰富、性能优异的产品很容易,但打造一款有着卓越用户体验的产品却很难,而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基因所在。传统ERP企业要变身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一短板必须补上。

乔布斯将手机做成了一款艺术品,菲利普斯也在努力赋予公司的产品以更多的艺术气息,“让丑陋、笨拙、不方便的软件变得美丽、易用、有思想 让用户有愉悦感”。为此,Infor专门成立了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Hook&Loop将“设计”和“技术”同时融入产品,重塑竞争力。Hook&Loop团队成员有艺术家,画家,服装设计师,电影制作人,音乐人,广告和媒体从业者,等等,可谓是三教九流。

篇10

《准则》符合国际原则与标准,与《联合国商业和人权指导原则》及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公约共同构成负责任商业方面的国际法律基础。但与其他国际企业责任文件相比,《准则》具有鲜明的几个特点:首先是不断更新。《准则》最初是在1976年通过,此后经历五次更新修改(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以确保准则能不断反映全球负责任商业行为的变化。其次,获得参与国承诺支持。再次,《准则》内容更全面,《准则》提出的建议分为11章,确立了多个领域的商业行为原则和标准,如环境、就业与劳工关系、人权、信息公开、反腐败、消费者权益、科技、竞争及税收。最后,《准则》具有独特的执行机制,即国家联络点机制(National Contact Points, NCPs)。目前《准则》是唯一一个内设投诉机制的国际企业责任文件。

《准则》独特的执行机制――国家联络点机制

国家联络点的职责包括通过举办宣传活动,推广《准则》;处理咨询;开展调查,提供调解和斡旋平台,帮助解决发生的不遵守《准则》事件。

国家联络点作为《准则》预设的申诉机构,相比其他形式的补偿机制具有三个显著优势。第一,由于《准则》涵盖范围广泛,由此意味着国家联络点可以成为讨论、解决众多主题和商业关系的平台。第二,国家联络点机制便于采取一种咨询性的、非对抗性的方式,比如协商或调解,解决争端。这种方法比起法律程序或者仲裁程序要快速得多,而且成本更为低廉。而且有关各方在这一过程中是抱着达成一个互利目标开展工作的,而不像在正式的司法程序中要被动地得到一个第三方给出的判决结果。第三,国家联络点机制有利于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更长远和建设性的发展关系,在涉及商业行为改善和执行方面能够进行更有效的合作。

为保证《准则》涉及的广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保证NCPs能够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2011年在《准则》的最新修订中为NCPs的建设和发展制订了四项核心标准。即:

可见性。对于与国家联络点机制有关的各类信息,加入国政府应向企业、工人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有关各方进行公布与告知。国家联络点要积极宣传《准则》,比如可以通过与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同举办研讨会和会议等活动形式。

可及性。对于所有合法的信息要求,国家联络点要进行答复,并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各个方面提出的具体问题。

透明度。尽管国家联络点在处理特别申诉(specific instances)时可以采取适当措施,确保程序的机密性,但国家联络点的活动应做到透明。另外对于特别申诉案件的工作成果也应该透明公开。

问责制。国家联络点主要肩负提升《准则》影响力、协助解决企业与社会之间各种难题的责任。而问责制就是要将联络点的这些活动置于公众视线之下。国家联络点的年度报告、举办的定期会议及经合组织投资委员会举办的意见交流会,既是各国交流经验和鼓励最佳做法的机会,也可以就此评估各个国家联络点活动的成效。

NCPs的建设及业务的开展

自国家联络点机制建立以来,多数加入国政府能够按照NCPs建设的四项标准开展工作。具体地,在可见性方面,多数国家的NCPs建立了专门的网站,进行主要信息的宣传;从事《准则》相关的宣传促进活动;与其他国家的NCPs合作,开展同业学习;一些国家的NCPs还开展多种形式的“积极议程”,比如研究制定行业指南;一些NCPs还与其他组织机构合作共同提高自身形象和影响力。在可及性方面,许多NCPs为特别申诉设立了明晰的程序规则;许多NCPs在收到特别申诉后,即使一方当事者不愿意参与协调,或者该申诉案件正在等待其他程序,如司法程序或仲裁等的处理,也会考虑接手该案件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口否决。在透明度方面,一些NCPs会通过定期通讯的方式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许多NCPs在处理完一件特别申诉案件后,会及时最终报告;一些NCPs还会初评报告。在问责制方面,一些NCPs会在自己政府内部公布其工作进展及开展的各项活动;许多NCPs都使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咨询队伍当中;有些NCPs已经开展了同行评议活动,而有些承诺即将开展评议等。

尽管国家联络点的建设和业务开展需要遵循上述四条标准,但加入国在如何组建国家联络点的机构模式问题上却享有很大的灵活性。分类总结一下,46个加入国中,除埃及、约旦两个国家还未建立国家联络点以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联络点,其机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单一机构模式(此类国家联络点由一个国家部委的一名或多名代表组成);单一机构 +模式(此类国家联络点秘书处设于一个国家部委内,但其他部委或利益相关方以咨询者身份参与国家联络点的工作);联合机构模式(由两个或以上国家部委代表组成);三方模式(由来自一个或多个国家部委、商业协会和贸易联合会的三方代表组成);四方模式(由来自一个或多个国家部委、商业协会、贸易联合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四方代表组成);独立机构模式(由与某个部委相关的独立专家组成,其秘书处人员通常也是该部委的工作人员)。这六类模式中,目前无法简单概括哪种模式好或者不好,各国的情况不一样,国家联络点的机构模式也就千差万别。

处理特别申诉问题是国家联络点的主要工作内容。但由于特别申诉不是法律案件,国家联络点也不是司法机构,因此国家联络点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斡旋,解决问题,协助各方接受彼此认同的非对抗性结果。当任意相关方向国家联络点提出特别申诉,指控他人不遵守《准则》时,特别申诉程序即刻启动。有别于其他申诉程序,NCPs机制下的特别申诉处理程序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阶段 初步评估。分析提出的申诉是否值得深入研究。如果值得深入研究,则进入第二阶段;如果不值得深入研究,直接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建议性时间限制为3个月。

第二阶段 开展斡旋。与有关各方磋商;在适当情况下,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国家联络点进行交流;提供并协助各方采用彼此认可的非对抗性方式(比如调解或斡旋)来解决问题。第二阶段的建议性时间限制为6至12个月。

第三阶段 结束程序。各方秉承善意参与斡旋,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在斡旋过程中,国家联络点将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参与方的敏感信息和利益。斡旋结束时,再以以下情况声明或报告:达成共识(报告);当事方不愿参与斡旋程序(声明);没能达成共识(声明,之后当事方可继续自由交流和讨论);特别申诉不值得深入调查(即第一阶段直接进入第三阶段的,声明)。第三阶段的建议性时间限制为3个月。

NCPs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困难

2000年至2015年底,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NCPs共处理解决了366件特别申诉问题,其中2011年以后增长更快,特别申诉问题量达到169件。在这366件特别申诉问题中,涉及商业与人权、就业、劳工和环境等多个领域问题,其中206件已经结案, 50件正在斡旋过程中。具体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促成相关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根据经合组织统计,2011年至2015年,NCPs受理问题中约50%的案件最终取得有关各方一致意见的结果。即使对于一些在NCPs体系外部取得成功解决的问题,NCPs也常常起了积极作用。通过NCPs程序取得的一致意见,尽管在形式和范围上各有不同,但通常都会伴随其他一些成果,比如各方会形成未来的行动计划,或企业政策发生调整等。更成功的斡旋结果是利益相关方在未来会形成一种建设性的关系,企业更愿意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对话交流。

企业政策或管理体系的调整和改变。经合组织统计,2011年至2015年,NCPs斡旋解决的问题中约36%的结果是促成涉事企业改变了其内部政策,从而有助于防止负面影响的再次发生。

实现对受害者的直接补偿。在NCPs的斡旋和帮助下,相关利益方更容易达成包含补偿内容的一致意见。即使对于那些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案件,NCPs也会向企业提出向受害者进行适当补偿的建议。尽管这些建议不具有约束力,但实际证明,企业常常更容易接受这类建议。而且《经合组织观察》研究发现,在改善企业沟通和尽职调查政策以防止和减轻未来影响问题上,相比寻求对实际已发生影响的补偿,NCPs处理起来更易取得成效。NCPs在一些案例的处理上,已成功实现对受影响受害者的直接补偿,比如道歉、归还、赔偿和不再发生此类影响的保证等。

促进负责任商业行为的推广。NCPs处理各类特别申诉事件的过程,使社会各方对《准则》的要求和希望做了再次澄清,同时也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一定指引。

尽管NCPs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再次说明NCPs机制具有的独特优势,和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必要性。但多数国家在其NCP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缺少资源和人员频繁动、专业知识和管理匮乏的困难。

对中国的建议

目前,中国还不是《准则》加入国成员,尚且不论中国是否具备加入的条件,但从NCPs这一机制的设立和发展来看,这是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加强在这一问题上与国际其他国家交流与合作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一方面,尽管多年来大多数跨国公司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处理消费者投诉和遵守商业信用等方面领先于中国企业,但有的也存在工作环境不健康、压力高和明显超时等问题。而成立NCP可以成为处理此类问题的一个场所。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由于认识和能力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违当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发生,而通过经合组织的NCPs系统的内部交流和学习,不仅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而且当申诉发生时,也便于对利益相关方进行协调,从而避免走出去企业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