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可研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修复可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修复可研

篇1

一、工作进展

省水利设计院完成对辖区内的9条河流和董、大水库周边情况的现场查勘,完成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大方案已向市主要领导汇报,市委主要领导基本同意设计院的设计方案,目前设计院正在进行具体设计;1:2000地形图绘制工作董铺水库部分已完成,大房郢水库长丰县部分外业工作尚在进行,植被现状调查已完成外业部分,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市水务局已完成项目总体立项、环境评价报告等前期工作。

二、建设内容

根据区领导指示,力争把我区流入两大水库的河流全部纳入环巢湖生态修护工程二期进行治理,经我局于省水利设计院对接,设计院已将我区意见在初步设计中体现,具体建设项目如下:

(一)董铺水库一期项目

1、污染源控制

(1)对谢岗河2、十张河1进行污水处理,建设河口湿地;

(2)对一级保护区实行三退,即:退渔、退耕、退棚。

2、水源涵养林

(1)南淝河上游(绕城高速至滁河干渠段)进行涵养林布置,宽度100-200m不等;

(2)在一级保护区(30m-28.5m等高线)补植涵养林。

3、入库河道

对9条入库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4、初级雨水储蓄池

拟在谢岗河二和十张河一入库口附近建设,8月29日上午进行选址现场查勘。

5、隔离防护

沿一级保护区边界进行隔离,以生物隔离(10-20m宽)为主,部分区段生物与物理相结合。

6、库周湿地

湿地建设主要在一级保护区(30m等高线)内实施,结合景观需求打造湿地只做好框架部分,景观提升部分需我区自筹资金投资,湿地植物配置以中低档植物为主。(二)大房郢水库一期项目

1、污染源控制

(1)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建设河口或库边湿地;

(2)对一级保护区实行三退,即:退渔、退耕、退棚。

2、水源涵养林

在一级保护区(29.7m-28.5m等高线)补植涵养林。

3、入库河道

对十张河二进行生态修复。

4、隔离防护

沿一级保护区边界进行隔离,以生物隔离(10-20m宽)为主,部分区段生物与物理相结合。

5、库周湿地

湿地建设主要在一级保护区(29.7m等高线)内实施,结合景观需求打造湿地只做好框架部分,景观提升部分需我区自筹资金投资,湿地植物配置以中低档植物为主。

篇2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乙脑和重组霍乱疫苗的产业化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开发针对乙脑和霍乱的新型疫苗,完成产品临床试验研究,获得产品生产车间的GMP证书、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建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标准体系,突破规模化培养、纯化和新剂型制备等关键技术瓶颈,带动传统疫苗的产品升级和质量提升。形成1000万人份/年以上的生产能力,促进本市疫苗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研究内容:

(1)乙脑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产业化研究。完成临床试验研究、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总结,申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开展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灭活疫苗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建立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和纯化、产品批间差异小,品质均一的关键生产技术平台;制定乙脑疫苗生产质量标准,完成样品产业化试制,通过生产车间GMP认证。

(2)口服重组O139霍乱疫苗临床试验研究。完成临床试验研究、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总结,申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开展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建立重组疫苗大规模发酵和纯化、组分配伍和口服肠溶胶囊工业规模制备关键技术平台;制定重组O139霍乱疫苗生产质量标准,完成样品产业化试制,通过生产车间GMP认证。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慢性肾衰的防治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明确*社区慢性肾损伤的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建立早期筛查诊断方法;获得干预治疗IgA肾病和多囊肾病药物治疗新方法;制定适合国人的透析充分性规范化标准,带动相关医院推广应用,验证新药延缓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

研究内容:

1、诊断:针对慢性肾损伤,开展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集成建立适合于大面积普查的早期筛查方法;运用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研究方法,筛选发现敏感特异的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

2、干预:针对IgA肾病与多囊肾病,研究筛选合理用药方案,并开展前瞻性研究,评价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3、治疗:针对尿毒症,制定适合国人的透析充分性标准,规范临床治疗方法,带动相关医院推广应用;开展沥青基球活性炭等药物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疗效。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专题三、村域生态农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基本建成1~2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基本建好100个自然村落生产、生活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形成一套农村点源污染治理设施管理模式、政策和机制,实现“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成为向国内外展示生态农业的窗口。

研究内容:

把循环农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村水环境治理等关键技术在行政村域范围内进行集成创新与技术示范。

1、循环农业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不降低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为前提,开展农药、化肥用量减量化关键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应用示范。

2、生态农业生产若干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开展示范村主栽农作物生态种植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猪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等研究,集成开发示范村主要农产品生态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应用示范。

3、农村污水因地制宜治理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处理技术和村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实现分散点源的生态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专题四、高场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研制开发功能达到国际主流机型、适用于临床的1.5T以上高场超导磁共振系统,完成SFDA的产品注册证申报,并取得受理通知书。

研究内容:

基于可自动调节诊断床等的系统集成,重点开展四个核心部件的攻关:

1、高场超导磁体:集成现有超导线材,突破冷却系统、主动屏蔽等核心技术,攻克绕组绕制、环氧浇注等关键工艺,研发场强在1.5T以上的高场超导磁体。

2、多通道数字成像谱仪:集成多通道接收、核磁共振信号源数字化等关键技术,通过脉冲序列发生器、梯度和射频单元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开发,研制多通道全数字化成像谱仪。

3、配套梯度、射频线圈:突破梯度线圈涡流的减小、相控阵技术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高性能的梯度线圈、体发射线圈,以及不同形状、不同容积的多部位接收线圈。

4、成像软件:集成常规脉冲序列和成像方法,突破血流成像、图像配准等关键技术,制定人体各部位诊断应用的扫描方案,开发具备扫描控制、数据存储管理、后处理和分析三方面功能的成像应用软件。

(二)研究期限:

*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二、申请条件

1、专题一:项目应由本市具有疫苗生产资质的企业牵头。申请项目应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批文。

2、专题二:项目必须由本市医院牵头申报。

3、专题三:项目必须与区县农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建议选择南汇区、松江区已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建设并进行了中长期规划的行政村系统开展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单位须在*农村开展过相关研究工作,递交材料时须同时递交与相关区、镇、村三级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

4、专题四:项目必须由本市企业牵头申报,且只接受整体申请,不接受针对项目部分内容的申请。

5、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企业牵头项目应承诺不低于1:1的匹配资金。

6、申请项目必须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7、国内外合作项目必须有合作协议或授权协议,涉及许可研究、专利等,申报时需附许可研究批件复印件、有关知识产权批件复印件等。

8、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三、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3、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4、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5、本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5月20日,截止日期为*年6月13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6月9日至13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篇3

关键词:前沿 水科学 水文水资源 环境水利 农田水利

水科学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期人类极为关注的课题之一。自然界中水演化规律的复杂性,人类活动对天然水影响的日益加剧,致使水问题愈加突出,从而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高新技术在水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水科学的研究进程。本文分析了水文水资源、环境水利、农田水利等学科在21世纪初研究的前沿问题。

1 水文水资源

水文水资源学科分为水文极值理论与计算、水文预报理论与方法、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论与方法等3个方向,目前是水科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

水文学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大气、植被、地表、土壤及含水层中的水分运移和相互间的水分转化[1]。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空间分布问题、水文尺度问题、稳定化数值算法问题、分布参数计算、区间入流反演、单宽入流过程的反推等。引入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有神经网络模型、灰色模型、遗传算法、分形、混沌理论等。水文预报方法中数学模型的研究由黑箱模型发展到概念性模型,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性模型的参数识别、模型参数的实时矫正技术;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应计算机软件、高性能微机工作站及数字地形高程(DEM)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与水文水环境有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变为可能,开始出现了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和半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等新的洪水预报模型,其中,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将在近几年内有较快的发展。今后水文学的主攻方向将是区域尺度大气输入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相耦合、新技术体系在流域水文学上的应用以及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地表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1]。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直是水资源高效利用需要讨论的议题之一,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严重缺水以及洪、涝、旱等灾害的不断出现,使得该分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使水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使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众多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为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在分析流域水位径流资料的基础上修建防洪功能水库,通过建立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减少灾害损失的发生,同时也考虑洪水资源化,将洪水引入到适当地方储存起来,供缺水时使用。长距离调水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重要手段,由此而来的如何合理建立水市场便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关水权、水价的形成机制以及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成为该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前沿课题,这一领域也体现了水资源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流域水资源管理从水资源工程的多目标开发和统一管理,逐渐发展为集地下水、地表水、湿地、水生生态系统于一体,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的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以水资源系统工程、大系统多目标优化理论、决策分析以及协商理论和对话机制为基础建立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水资源统一协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开源节流是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主要途径。城市雨水资源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节水思路。现在城市雨水大多是通过下水道直接进入城市排水系统中,在雨量较大时,常常造成排水不畅,引起城区滞水,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能将这部分雨水充分利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将起到双重作用。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是科学家们所热切关注的话题,目前多从野外试验、示踪剂、模型模拟和仪器测量等方面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交错带上发生的各个过程及地下水在质和量上的相互作用。

数字地球、数字流域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水文水资源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或称为“3S”系统,在水文水资源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应用,使得开发整个流域的产汇流过程,对洪水演进和淹没进行三维空间的动态模拟仿真系统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的发展无疑对防洪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环境水利

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环境水利学科基础研究主要涉及到河流水环境、非点源污染防治及治理、水污染处理工程等方向。

河流水污染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河流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有必要加强河流水质管理、治理污染和防止污染加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研究河流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跟踪研究水环境质量因子在河流中的变化情况,预测河流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②河流水环境不确定性风险研究是世界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由于河流的多用途性,使得河流水环境经常会遭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破坏,而这种破坏是带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因此给河流水环境的风险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建立河流生态环境预警系统。与河流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相对应,如果某个或某些水环境质量因子的发展趋势向着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方向发展,并接近生态环境可允许的边缘时,通过发出警报,使人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④河流水体的动态耗氧、复氧机理。研究河流的变化应尽量接近河流的天然情况,河流水体的动态耗氧、复氧过程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研究河流水体的动态耗氧、复氧机理对于正确认识河流水体中氧气的耗用情况,进而研究河流水质的发展变化机理有重要意义;⑤江河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定量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江河生态环境是江河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稳定的生态关系,研究江河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对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确定人类可引用的河水数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非点源污染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和如何对污染物进行治理等方面。由于非点源污染需要综合和显示各种空间信息,利用GIS对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及模型的模拟能力,可研究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流域水文和水质的影响。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原因,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磷等元素的削减能力,为减轻和控制富营养化提供依据。对湿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机理研究将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

水污染处理工程方向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地下水污染是水污染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有机物,据调查,超过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污染士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基本上分两类:物理化学类型和生物学类型。物理化学类型包括隔离、泵抽取、地上处理、士壤清洗、萃取、固化和稳定化等;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地上生物处理和地下现场生物修复等。物理化学类型能够彻底清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其缺点是严重影响士壤的结构和地下水所处的生态环境,而且成本非常高;相比,现场生物修复技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但是修复过程非常缓慢,效率低。目前出现了一种电动力学修复技术,既能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而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成为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7]。水污染治理机理研究集中在:微生物措施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保护水源;研究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气液固三相流,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研究深层均质滤料滤池处理微污染水的氧化机理等方面。此外,水污染经济损失评估、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也是环境水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3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研究以农田节水、作物高产为中心,涵盖了节水灌溉理论与方法,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灌溉排水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土壤水与作物关系问题的研究是农田水利研究的基础,围绕着农田土壤水分的转化问题与农田水分的有效利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土壤水研究现已从单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如水热和溶质的耦合运移,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热运移等。其研究特点亦从均质走向非均质,从点的研究走向面(或区域)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推进到应用研究。土壤水运移机理研究目前集中在优先流、土壤水参数的测定和确定、土壤水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水分运动的随机模型等几个方面。

为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状况或为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加用水者的经济效益或减少劳动力和动力消耗而采取的节水措施主要有:①输配水过程:渠系改建、渠道防渗、管道化输水灌溉、灌区现代化管理;②田间输水过程:水平畦田灌、喷灌、滴灌、渗灌、小管出流、波涌灌(浑水波涌灌)、膜上(下)灌、有限灌溉(限水灌溉、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集雨灌溉;③作物吸收转化过程:坐水种、机械保墒、化学保墒、秸杆(薄膜)覆盖等。近来,节水灌溉出现的新概念、新方法还有:地下滴灌、微喷灌、节水控盐灌溉、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微咸水灌溉[2]等。

灌区现代化管理是获得灌区系统的最优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良好手段。灌溉排水规律的复杂、水资源日趋紧张、综合利用供需矛盾的增加都需要加强灌溉排水系统的集中管理。自动化、GIS、GPS、RS、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灌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首先要有灌溉工程控制设备的自动化,其次有先进的系统运行软件对系统控制问题进行决策,从而建立灌区现代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指导灌溉用水过程。

水平畦田灌是田面非常平整条件下的畦灌,要求供水流量大、土地平整精度高。用传统技术难以满足其精度要求,必须在进行大地测量后,采用激光平地技术。该技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被称为是地面灌溉最重要的进展之一[8]。波涌灌溉利用了致密层在发展中不断减小田面糙率与土壤入渗特性这一客观规律,逐次为以后各周期的灌溉水流创造了一个加速水流推进与提高减渗效果的新界面。浑水波涌灌溉则是利用含沙量较高的水进行波涌灌概,能够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4]。地下滴灌是目前节水效应最为显著的灌水方式之一,它具有微灌的所有优点,又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明显,将农、水和生态等学科交叉融合,统一考虑地下滴灌技术参数组合与作物生长发育和水肥利用的关系,能较好地协调土壤水、肥、气等状况,防止土壤板结,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及根区水分养分运移过程的效率为目标进行的地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试验研究。微喷灌具有节水、调节田间小气候等特点,缺点是受风影响大,飘逸损失多。目前,国内外微喷灌工程对水滴分布函数、飘逸蒸发系数研究不够。节水控盐灌溉制度设计模型以作物生长对土壤水盐状态的响应为依据,在分析作物水盐模型和大田水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是节水灌溉制度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5]。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是一种局部根系受累时既能满足作物水分需求,又能控制蒸腾耗水的农田节水调控新思路[6]。微咸水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实施微咸水灌溉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辟新的灌溉水源、缓解我国北方缺水状况将有重要意义。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也叫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采取水利措施、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高效的成套技术。是一项包括水源、输水、田间供水、生物和管理等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工程[8]。该技术体系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在排水控制涝渍和盐碱化方面,目前采用的方法有明沟排水、竖井排水、二元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下的竖井排水、暗管排水、辐射井排水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田块、排域的排水模数等方面。分析节水灌溉技术的不同尺度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节水评价中的应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4 小结

水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的对象已经向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的深层次发展,研究的尺度也呈现区域、流域、全球平行发展的态势,各尺度的转换问题研究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水科学与多学科的交叉仍然是水科学由理论转向实际的重要手段,高科技领域在水文水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水资源评价已发展到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不仅进行水量评价,而且包括水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经济、水资源管理等全方位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中,点污染、线污染和面污染研究并举,并以非点源污染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开拓;加强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研究;开发研制具有水文过程模拟、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功能的流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等。 参 考 文 献

[1] 刘苏峡.世纪之交的水文研究.水科学进展.2001,12(1).

[2] 沈振荣,等.节水新概念——真实节水的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4.

[3] 彭盛华,等.GIS技术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水科学进展,2001,12(2).

[4] 王文焰,等.浑水波涌灌溉的节水机理与效果.水利学报,2001,(5).

[5] 张展羽.节水控盐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J].水利学报,2001,(4).

[6] 史文娟,等.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供水的节水机理及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1,12(2).

篇4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利工程; 生态农业; 合理配置; 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34-01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

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搞好生态农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一)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 它的内涵就是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使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全面协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比如以周至黑河引水工程为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生态农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基础是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周至西骆峪水库建设证明,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

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这一点无论从县域经济还是我国农业发展概莫能外。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善治国者必治水。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农民增收增产的法宝。因此,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

例如周至县大力发展猕猴桃示范基地,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抓好的工作环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执政理念,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者有其田,其田能浇灌。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提高责任意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防患于未然,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增强安全意识

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

(四)按照合同施工

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履行监管程序,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到施工,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设从立项到施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环节程序,确保工程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发挥效益。同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约定,进一步规范施工程序,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篇5

回顾五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努力实践新时期治黄新思路,调整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经过半个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黄河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目前洪水依然威胁下游两岸;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为此,水利部党组提出了“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黄河治理目标。黄委通过对《黄河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确立了水土保持在实现“四大目标”中的基础地位,把治理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作为实现“河床不抬高”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并结合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规律,确立了“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思路。这一基本思路的提出,对今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部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基本思路,认真总结流域水土保持几十年经验,黄委提出了“围绕两大目标,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的发展战略。“两大目标”即实现千方百计减少入黄泥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重点”即以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多沙粗沙区为治理的重点区域,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沟道坝系为建设的重点措施;“两大转变”即由分散治理向集中规模治理,由低标准平均安排向高水平重点扶持的转变。围绕这一新的发展战略,黄委组织编制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步骤;完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近期正组织编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形成了由重点支流治理、示范区、治沟骨干工程专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等构成的相互支撑的工程格局,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步入规模化治理、区域化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期间,各省区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水土保持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狠抓精品工程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驶入西部大开发的快车道。

二、以“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水平

“数字黄河”工程是黄委为全力推进治黄现代化建设而启动实施的一项宏伟工程,它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新时期治黄理念和技术创新。作为该项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水保”工程,是全面实现水土保持管理现代化,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程。黄委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纲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规划》,提出了监测网络建设和数字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关键技术,为今后全面建设现代化监测系统和数字水保工程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宏观指导。目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第一期)已正式在水利部立项。为了全面摸清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基础信息,历时三年,顺利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及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技术引进项目(948项目),获得一系列基础数据和成果,信息总量达206千兆,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库,为“数字水保”及“数字黄河”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据水利部要求,流域各省区也圆满完成了第三次遥感普查工作。山西省还启动了“数字水保生态”工程,完成了《山西省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该工程目前已投资80万元,完成了硬件的配置,整个数字化输入工作已开始进行。陕西省在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规模上继续扩大,覆盖面更广,已建成市县级监测分站31个,泥石流滑坡预警监测点3个。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提高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宏观决策和监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大力实施封禁治理,充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为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黄委在黄河流域和黑河、塔里木河等12个县率先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2002年共完成封育治理面积79900公顷。同时在青海、四川两省启动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有序进行,已完成了人为水土流失普查和“三区”划定等前期工作。水利部也在全国106个县(市、旗)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各地为了使封禁治理真正做到封得住、绿起来、能致富、不反弹,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山西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利益,采取了“以建促封”等五项举措,保证了封山禁牧、生态修复的顺利实施。省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在水土流失防治区实行封禁治理的规定》。陕西吴旗县1998年在全国率先作出了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经过四年多时间,境内林草覆盖率从1998年前的18%增加到49.6%,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农民收入稳中有增,创造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奇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积极实施“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全盟有一半耕地退了耕,林草覆盖度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31%,贫困人口提前两年基本解决了温饱。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流域全面开展生态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加快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以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水土保持“三项制度”改革

一是在黄河水保生态工程等重点项目中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成立了西安黄河监理有限公司,对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监理;颁发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对监理的有关程序及实施细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山西省有11个地(市)成立了水土保持监理机构,在湫水河重点治理区、国家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汾河上游项目中实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宁夏、内蒙、河南等省区也在一些国家重点项目水土保持项目中推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

二是在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中进行了招投标试点。山西在项目执行中,对于较大投资的治沟骨干工程大都采用招投标的办法,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定施工队伍。青海西宁市对谷坊、淤地坝、沟头防护工程实行招投标,选择技术力量强的工程队进行施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青海互助县对水保治沟骨干工程还实行了议标制。

三是为强化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责任,首次将黄委的西峰、绥德治理监督局作为示范区项目的建设法人单位。五年来,通过推行“三项制度”改革,流域内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黄委和流域各省区业务部门在规范工程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全面规范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求水土保持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四个前期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并按此开展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二是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从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施工、验收和管护等都有严格规定。出台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和管理规定》、《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年度检查办法》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三是改革资金管理办法。为管好用好中央资金,黄委下发《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资金报账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设立专门的资金报账账户,明确了资金报账程序。耤河示范区在黄河水保生态工程建设中率先实行了报账制;山西省在总结世行贷款项目和汾河上游重点治理项目报账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水土保持项目中全面推行了报账制。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计划经济和行政指令的管理方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

六、水土保持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开展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定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为下游防洪减淤、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组织开展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山坡地生态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技术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和《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等一批水土保持科研课题。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基础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在完成流域性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黄河上中游多沙粗沙区治沟骨干工程建设规划》和《黄河流域坡耕地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窟野河规划》等11条支流的规划报告。完成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窟野河榆林项目区可研报告》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些前期工作开展,储备了一批项目,提高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

七、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成效显著

五年来,在流域机构统一协调和督促下,流域内300多个县组建了监督执法机构,组建率达92%。230多个县(市)制定和完善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政策,基本实现了预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全流域县级预防监督规范化建设已经完成,并于2001年进行了全面验收。同时黄河上中游6省区开展规范化建设的10个试点地(市、盟),174个国家重点防治区的规范化县(市、区、旗)也全部验收合格。城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也逐步深入,兰州市西固区、太原市、韩城市三个全国水土保持城市试点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各级人大也加大了水土保持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

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治理难度愈来愈大。

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公路、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增加,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明显加大。

三是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虽已开始启动建设,但还不能满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的需要。还存在信息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信息的准确度难以核实、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不高,尚未建立规范的信息机制等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为依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方略,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加快以治沟骨干工程为主体的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采取封山育林、封坡禁牧等措施,加快林草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改善;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由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区域经济,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屏障,为治理开发黄河,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治理的战略布局上,将以水土流失最严重、对下游淤积影响最大的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加快治理。在治理的措施安排上,把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期将认真落实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前期工作座谈会精神,抓紧完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协调流域各省区完成本省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后,全面启动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工程。同时启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稳定、效益突出、管理规范的示范小流域坝系,为黄土高原大面积进行沟道坝系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组织淤地坝建设管理体制研究,在广泛调研黄河流域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要求,探索淤地坝建设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大规模淤地坝建设做好准备。

在生态建设中,继续抓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围绕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项目前期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机制体制运行等方面作进一步加强。近期着重抓好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重点支流治理项目的中期调整、耤河示范区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

在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同时,继续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组织搞好监测系统设计工作,尽快建成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西安中心站和郑州终端站,积极协调流域各省区开展省级监测总站和重点监测分站的建设。通过5~10年的建设,在全流域建立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使水土保持监测基本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篇6

一名昆明市民惆怅地望着漫湖的水葫芦,远处船只正在采收水葫芦。是福还是灾,严考昆明市政府。

春城入冬。伍宗兴把车停在岸边,除了漫无边际的水葫芦,在滇池草海几乎看不到水面,“如果水葫芦收不完,灾难恐怕又要降临滇池了。”

和她一样心急如焚的,还有十余名云南省政协委员。他们紧急省政府,要求动员一切力量,在2012年1月10日前将滇池圈养的36万吨水葫芦全部收完,以免大面积水葫芦沉底,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截至发稿时,虽然打捞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但数千亩还没来得及采收的水葫芦正在枯萎、沉降,慢慢腐烂。

可能要出大事

“打开信封,省领导抽出一张A4打印纸,只见文章开头处是四个加黑的繁体字――紧急呼吁,落款处联署签名有十几位云南省政协港澳委员的名字。如果读完了,估计他也会有些担心。”伍宗兴期许着这一幕的发生。

67岁的伍宗兴原是香港云通总经理,2007年退休后定居老家昆明。近4年间环行滇池55次。2011年底最后一次环滇池时,她发现,昆明市政府高调宣称的水葫芦治污“合理控养,全采收”工作可能要出大事,“依据目前的工作进度,要在2012年1月10日前完成滇池水葫芦全采收任务,几乎不可能”。

昆明市政府有关人士向记者坦言,要如期完成采收任务,现在看来确实可能有些问题。不过,他们还是会争分夺秒24小时工作,争取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011年5月,昆明市政府决定在滇池广种水葫芦以吸附水中的氮磷及蓝藻,然后采收上岸,达到治污效果。滇池以湖中一条人工海埂分界,北为草海,南是外海。目前已按计划在滇池草海、外海及入湖河口水域控制性圈养了22平方公里水葫芦,加上各县区在河道圈养的4平方公里,水葫芦圈养面积达26平方公里,占滇池面积约8%。

消息一经公布,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伍宗兴说,大家担心多年前水葫芦失控的噩梦卷土重来,担心因采收不及时,水葫芦腐烂下沉,造成二次污染。

2011年底,伍宗兴联合十余名政协委员上书之后,一直没有等来省府的消息。

今年1月3日,南方周末记者沿大观河前行不到七公里,枯黄的水葫芦封住了原本狭窄的旅游航道,密密麻麻,见不到一丝水面。开船的杨师傅几次试图让快艇越过水葫芦,最后都引擎熄火。无奈下,快艇掉头折回,从湖面圈养水葫芦的一围栏破口处插入,再次前探。十多天前,伍宗兴也有同样遭遇。

“现在开船,时常提心吊胆。”杨师傅说,两个月前,草海的水葫芦全被圈养在竹竿和围栏拼成的规划水域,旅游航道正常通行。如今水葫芦已大面积逃出圈养区域,野蛮生长。

在有水泥桩和围栏固定的圈养水域,几条标有“康顺”、“海明”字样的船只上,十几名工人正在用铁丝和布条加固围网,以防水葫芦逃逸。

曾在康顺公司参与种养工作的张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所有水葫芦都必须按照工程图纸种养,有具体的技术参数要求。

昆明市委机关报曾发文称,该工程采用的锚基管架浮球围栏设施能随水位自动升降,可抗10级台风。“要求与现实差距悬殊。”伍宗兴说,不仅草海里水葫芦已经失控,就连风大浪大的外海固定圈养区域也早已面目全非。

2012年1月5日,南方周末记者在原云南省环科所(云南省环科院前身)所长郭慧光的指引下,来到滇池东北岸的小河口,只见近处的围栏东倒西歪,多处用来防止水葫芦外逃的围网没入水中。围栏之外,也就是非种植水域,则是漫湖的水葫芦。在堤脚下的湖面上,蓝藻已开始泛绿,偶尔能闻到臭味。

采收计划处处退缩?

日处置量6000吨水葫芦鲜草的明波处置基地位于大观楼景区南侧滇池边。或因抢工期的缘故,工区内部大部分通道来不及硬化,移栽的绿植还未发芽,设备崭新,有些还在人工调试。

工区内一块公示牌显示,“草海水域水葫芦集中到明波处置基地处理,外海集中到白山湾基地。”为了推进水葫芦治滇工程,昆明市政府于2011年6月29日专门成立了滇池水葫芦项目建设指挥部。

据记者查证,明波处置基地并非2011年9月建成,而是拖到11月10日才算正式建成投产,原计划确定的年底完成采收日期也不得不顺延至次年1月15日。伍宗兴说,她从有关方面获知,采收日期曾一度确定为1月10日。

郭慧光、分管科技的昆明市原副市长雷晓明在任时都作过水葫芦试验研究。两方结果均显示,根据昆明天气、气温和水葫芦生长周期等因素,每年11月中旬必须全部采收完毕,否则,水葫芦下沉,腐烂不可避免,进而发生二次污染。“如此看来,大面积二次污染或许已经发生了。”伍宗兴伤心道。

采收面积也有大调整。据最早的公开报道显示,外海圈养了21510亩水葫芦,除部分留种外,其余必须全部采收上岸。然而,指挥部合同预算组负责人葛锐在2012年1月4日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经专家调查论证,外海全部留作种苗,一株也不准备采收。与之配套的,白山湾处置基地也被闲弃。

采收工作似乎处处退缩。葛锐解释,这是一个趋利避害的动态调整,调整结果已上报市规划委并得到批准,连工程可研报告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现在已有1.0、2.0等多个版本,目前正在完善2012年版。

有趣的是,在场的滇池管理局有关人士当即否认:“过了规划委会议的可研报告不可能调整,也不允许调整,不存在所谓的1.0、2.0等版本。”

分管滇池治理的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按照省政府的批复,滇池水葫芦治污试验性工程分三年实施,每年按目标分步骤推进。至于该工程可研报告、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每年投资金额等细节问题,记者未能从昆明市政府及滇池管理局得到进一步的答复。

收水葫芦靠南风?

这场原本理应严控的“危险游戏”,不少草率的细节却让外界费解,这为可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我敢肯定,水葫芦工程细则里没有收水葫芦靠南风的提法。”伍宗兴说,有位收水葫芦的工人曾告诉她,“现在湖面常刮南风,用不着开采收船过来,靠南风就可以把水葫芦送到靠近大观码头的明波处置基地水域,省力又省钱。”后来,南方周末记者在明波处置基地采访时,也听到“借南风收水葫芦”一说。

另外一个无法理解的是,水葫芦治滇并未通过环评。

昆明市环保局副局长郝玉昆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除技术备案外,该工程并未环评,“因为这是一项试验性工程,之前并无可参考数据及技术支撑,所以只有一边试验,一边观察、修正。”雷晓明得知此说后颇为不解,如果本身没有把握,就应该谨慎行事,而不应该拿滇池作试验品。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本轮水葫芦圈养试验工程虽然得到省政府的批准,但有涉及水葫芦治理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并未最终得到国务院批准,然而,声势浩大的种养水葫芦已经展开。

据多位接近政府决策的知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昆明市政府原计划是市场化运作,由滇池管理局牵头,两家企业参与。按照合同,曾主导种采工作并承诺向昆明治滇捐款1.2亿的四川汉龙集团公司,因中途突遭变故,相应工作被市政府指定给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滇投)全面接管。因不熟悉种植及采收工作,也无采收设备,滇投不得不求助原来参与过种养的康顺公司,并连人带船全部租借。有关租赁合作等细节,葛锐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

事实上,昆明方面一直谨慎行事。本地多家媒体曾发表过质疑文章,均遭到滇池管理局等部门的批评,相关执笔记者还被训斥。本土环保NGO“绿色昆明”也因质询水葫芦问题受到有关部门的警告。

“一个众人关注的水葫芦治滇项目,为何不按应有的流程推进而屡次更改计划,而且还是如此之多的信息‘不能公开’。”伍宗兴愤怒地说。

同样让人不解的,还有高达200亿治滇投入到底是如何开销的,至今不见公开账本。治污效果却一直不彰。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滇池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草海和外海均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滇池环湖河流总体重度污染。”

二次污染

2012年1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进入明波处置基地,十艘橘红色采收船正在草海水域收割水葫芦,草面上成群海鸥上下翻飞。

项目成员单位之一、昆明城市污水处理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益立在工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水葫芦渣被运至晾晒场或第三方加工厂深加工,而占水葫芦生物量75%的污水经发酵、分离后,一部分作为沼气的原料,剩下的污水全部输入隔壁两百米外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工区内,有两座已经建成的污水沉淀池。

葛锐受访时说,十艘采收船每天能处理4000吨水葫芦鲜草,所有污水按要求处理,达标排放。有知情人曾透露,明波基地因处理不及,曾多次将污水直接排入滇池。这个说法遭到葛锐否定。

不过,当记者要求指挥部提供通往污水厂的管线图、竣工图,以及污水处理厂在基地运转以来的水葫芦残渣污水处理台账时,均被以内部事务为由拒绝公开。

伍宗兴担心,如果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滇的话,原来已经被水葫芦吸附上来的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物,又会回到滇池中,造成“花钱”的二次污染。

“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要以事实和监测数据说话。”滇池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韩亚平说,就目前四个监控点获取的数据显示,种养水葫芦后,水质改善效果明显。截至2011年10月30日,监测数据显示,滇池水质总磷、总氮与同年同期相比下降55%以上。官方认为,水葫芦治污取得明显效果。对此,郭慧光认为,数十年滇池环湖截污等治理措施后初显效果,而水葫芦恰逢其时,只不过拣了便宜,怎么就能简单认为全部归功于水葫芦呢?

由于滇池里有大量的铅、砷、镉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及许多人体不需要的氯化物,将水葫芦加工成饲料或肥料是否对食品安全带来影响?伍宗兴说,目前还看不到有关方面对此回应及相关措施。

“水葫芦是一把双刃剑。”伍宗兴一直记得云南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组长牛绍尧对她说过的那句话:滇池治理,好坏一念之间。 (来源:《南方周末》)

篇7

2019年,根据年度工作任务,我区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年度各项任务,齐头并进打好蓝天保卫、治水提升、治土清废三大硬战,年度任务基本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现将我区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情况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环境质量情况

2019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9%,较2018年上升1.8%;全年XX区PM2.5平均浓度28μg/m3,较2018年下降4μg/m3。马家桥、汶溪、广源桥、游山断面均为Ⅲ类,贵驷断面为Ⅳ类,市控断面浓度均值功能区达标率为100%,Ⅲ类以上达标率为80%,与2018年持平。XX区生态环境满意度为83.02%。

二、大气污染防治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一)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制定《XX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2020年行动方案》和《2019年XX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计划》。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并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新改扩建项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新增排放量实行区域内排放量减量替代。完成落后产能淘汰12个、“散乱污”整治101家(市级任务100家)。完成落后产能淘汰19家(市级任务15家)。完成重污染企业搬迁关停1家。

(二)深化工业废气治理。

按规定时限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烟粉尘)、VOCs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全面执行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深化钢铁、水泥、玻璃、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合成革、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有色、铸造等12个重点行业废气治理。持续推进有机废气治理,提前完成市级工业企业VOCs治理年度整治任务(18家?)。继续在70余家石化化工企业推行LDAR工作,已完成224万个点检测,泄漏率0.35%,按要求开展修复工作。2016年至今累计削减有机废气约4000吨。组织开展并完成高污染燃料锅(窑)炉核查。开展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提标改造,已完成28台(市级任务19台)。开展有色金属、铸造等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已完成16家(市级任务16家)。

(三)加强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XX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开展“三尘”(工地扬尘、煤尘和道路扬尘)防控,突出抓好拆除作业、建筑施工、道路施工、露天堆场、渣土及物料运输车辆管理等各类扬尘污染源综合治理;全区各地建设工程按要求落实扬尘防治的扬尘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措施,并与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对煤场实施作业管理、设施维护、场区管理、卡口管理等全过程监督监控,同时结合整体规划开展整合搬迁;强化道路保洁作业,全区城市主干路机械化清扫率保持100%,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平装率100%,最大限度抑制道路扬尘。协同推进“四气”(工业废气、垃圾秸秆焚烧烟气、餐饮烟气和车船尾气)治理。运用城郊烟气监控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及时发现、消除垃圾秸秆焚烧现象。实施废弃矿山整治,完成年度任务7家(市级任务7家)。年度开展扬尘防治工作督查5次。

(四)开展机排废气治理。

开展重柴车辆路面执法检查。多次联合交警等相关部门在辖区内不同道口、分时段开展重柴车辆尾气排放检测,累计出动54人次,人工检测158辆,整改处罚58辆。自5月份开展机动车年检数据审核

4235辆,审核率96%。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64辆(市定任务),已完成297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审核工作,本年度完成881辆。

(五)强化应急联动和监控。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更新工作。按要求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加强与气象、建交、综合执法和经信等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强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对,督促企业按上级指令落实相应减排措施。截止2019年底,已投用企业常规废气在线监测点位49个,VOCs排口117个,VOCs厂界54个;环境在线监控网格化扬尘61套,有机特殊因子区域站4套。基本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和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完善了镇(街道)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三、水污染防治行动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一)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投资181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17.3公里,雨水管网4公里。完成生活污水标准化运维试点建设5个(市级任务4个)。6个镇街道和2个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部通过市级考核验收。18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北区污水处理厂、XX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主要污染物氨氮浓度下降5.5%,总磷浓度下降16.7%,高锰酸钾指数浓度下降17.7%,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深入开展行业整治。

制定《XX区金属表面处理等5个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督促推进5大行业深化整治提升,完成涉水行业整治76家(市级任务73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5个。8家电镀企业电镀线整治已完成6家;推进蛟川电镀污水处理站废水提标异地迁建工程。

(三)继续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的规范整治提升,所有入海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并设立标志牌,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定位;督促乐金甬兴、海德漂染(南洪)完成废水排放去向更改,停用入海排污口。开展直排海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实施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和对原有在线监控设施加装总氮监测指标工程,全区重点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控实现全覆盖并稳定达标,达到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提升验收标准。推进入海河流污染总量控制,对主要入海河流进行常规动态监测。

(四)多管齐下,确保治水工作不反弹。

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开展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督促辖区内加油站加快油罐更新改造进度,已全面完成加油站油罐更新改造任务(市级任务8个加油站)。完成地下油罐改造34个(市级任务34个)。加快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完成美丽河湖创建1条,100%完成市定任务。加强城镇污染治理。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15万吨/日扩建及二期提标工程启动,华清环保提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XX污水处理厂类四类提标改造工程可研初稿完成。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完成1条氮磷生态拦截沟建设,1家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区已全面完成。

四、治土清废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一)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编制《XX区工业固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固废底数摸排、处置通道疏通、规范化考核、信息化申报等四个方面工作;疏通了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渠道,与城市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定由中科绿电、华清环保为企业提供填埋和协同焚烧处置服务;统计并上报一般工业固废申请,最终我区36家单位,每年2670吨一般工业固废焚烧需求获市垃圾应急办同意。

(二)推进固废处置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固废重点项目的建设,督促并协助XX亿星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7万吨/年一般工业污泥综合利用项目、XX格林兰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5万吨/年一般工业污泥干化项目、XX甬力环保有限公司1.5万吨/年废桶综合利用项目、XX市XX新东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七水硫酸锌(1万吨/年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XX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缓凝剂项目土建部分已基本完成。

(三)开展规范化考核和专项整治。

完成省厅开展的2019年度XX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考核;完成2019年度69家重点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印发《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检查企业67家;完成33家单位工业固废核查;开展汽修行业专项检查,责令9家进行整改;进行紧固件企业废矿物油规范化处置协调,下发《告废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书》、《企业废矿物油规范处置及整改情况说明》和《危险废物规范处置承诺书》,要求企业开展自查、进行整改;对44家重点废油单位开展摸排,约谈22家。开展污泥行业提升整治,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区10家年产1000吨以上工业企业出厂污泥含水率低于60%。

(四)协助小微产废单位危废处置。

联合各镇(街道)环保所开展危废规范化管理培训会议,由大地环保危废综合经营单位开展“公交化”拼车转运服务,并提供现场管理、台账制作、系统申报指导等延伸服务,截至目前已提供拼车转运服务140余家次;与区教育部门协商,委托大地环保为区内中小学提供实验室废液处置服务,截至目前已安全处置废液298公斤。

(五)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

完成14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完成2件单位采样方案编制;完成全区5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污染自行监测;完成XX区污染地块名录内6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调。完成7个功能调整为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地块调查工作部署;完成庄市华美线业宿舍区域、骆驼老棉纺厂等其他土地功能变更地块调查工作;完成22个农用地超标点位对账消号工作。

(六)进行土壤治理修复。

督促九龙湖政府开展九龙湖吕岙山塘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该项目已通过效果评估。完成金甬腈纶厂退役地块土壤污染调查,根据调查结论要求属地加强该地块风险管控措施。

(七)开展重金属减排。

督促辖区内重金属排放单位采取工艺提升,排放提标,转型升级等措施,到2020年底前全区重金属排放量在2013年的基础上减排10%。

篇8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Abstract: Water as a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ic industries. Water authoritie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oil conservation work, work harder, more and wider us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the ec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等。水土保持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控制和已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的意义

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 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 37.18%; 年均水土流失量45 亿 t, 占世界水土流失量的 20%;损失耕地达6.67 万 hm2,水库泥沙淤积 16.24 亿 m3。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还可能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就嘉陵江流域来说,水土流失面积达到8.3万 k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51.8%,略阳县地处嘉陵江流域上游,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675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2%。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减少可耕地面积、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流失的泥沙淤积下游江河湖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生生物活动,增加了防治的难度。水土保持作为涵养水源、调节江河径流的战略措施,在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有举足轻重地地位与作用。

2、略阳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探索

略阳县自1989年列入“长治”工程以来,大胆实践,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既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又切合略阳县实际情况的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 即: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以小流域为单元, 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优化配置;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水土保持部门主抓,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水土保持技术路线与组织方式。这条新思路强调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既可以确保形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护体系, 又能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 把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国家改善生态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治理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因素的影响

略阳县地处秦巴土石山区,山大沟深,地形支离破碎,年降水量大且集中在7-9月,多以暴雨及大雨形式出现,极易形成山洪灾害,产生较强的径流冲刷,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同时由于地形的原因,重力侵蚀较为活跃,河谷两岸沟坡陡,土壤疏松,极易形成崩塌、泻溜、滑坡等。

3.2人为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毁灭性利用不断升级。缺乏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总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陡坡开垦、乱砍滥伐、乱垦滥猎不合理的坡耕地耕作方式,加之略阳县矿产资源丰富,修路、开矿等基本建设活动频繁,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水土流失。由此引起森林、植被的严重减少,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广度和程度。

3.3 工作因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法》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开发建设项目业主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部门和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专项行动协调、联动差。在实际工作中“三同时”制度难落实到位,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建设活动过程中,存在没有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规定执行,仍是边建设边做水保方案的现象,对“三同时”要求置之不理,个别单位仅把水保方案作为一种形式,停留在纸上而没有认真实施。

3.4资金因素的影响

资金问题是决定水土保持治理好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水土保持治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单一,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且少,难以满足县域水土保持治理资金的需要,必然导致水土保持治理程度偏低,进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

4、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对策

4.1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在交通要道制作大量永久性宣传碑和管护公约牌,在县电视台制作电视专题片连续播放, 组织人员到街头、集镇等人口密集地方发放大量宣传资料,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普法教育。抓住每年 3 月 22 日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 利用宣传车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特别要加大对新《水土保持法》的宣传,要求所有生产建设单位在可研阶段都应编制水保方案、采取措施、落实资金、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县水土保持监管部门单位加大水保方案执行、检查力度,让水保方案确实落到实处。

4.2水利水保相结合:略阳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把水保与水利相结合、调整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在大于25°的坡地栽植水保林和经济林,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对25°以下的坡耕地一律实施坡改梯,有条件的地方修建石坎梯地或水泥预制件梯地,并将水渠和道路一次配套到位,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能增产、保丰收。在土层较薄、不适宜修建梯田的地块采取农业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实施集水窖灌工程,走“小工程、大群体”的路子,将雨水储蓄于水窖中, 变旱地为水浇地, 发展山区集雨微灌, 并依托集雨微灌工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西瓜、大棚蔬菜等特色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4.3强化机制,加大投入

国家在水土保持治理投入力度小,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多渠道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加大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组织、部门协调机制,按照“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开展项目建设,在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动员企业、社会团体、治理大户投入项目资金,推动水土保持治理。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引资力度,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实施城乡水保示范工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行产权改革,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实现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真正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新机制,增加水土保持投入资金,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结论: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更多更广地运用水土保持的生态和工程措施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进而推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李鹤.水土保持问题与中国的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l58.

篇9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水利系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加快全市水利发展讲三点意见,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去冬今春水利建设成效空前

在反思20*年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今年我市局部地区又遭遇了百年罕见的暴雨洪灾的基础上,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精神,立足“加快”和“率先”,掀起了新一轮大干水利、大兴水利的热潮。去冬今春,全市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0.9亿元,是上年度的2.5倍,其中各级财政投入农田水利的建设资金达8.86亿元(不含重点水利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1*%;修复水毁工程8056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88万处,新增蓄水能力935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21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19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5.5万亩;完成病险水库整治214座,新建、改扩建乡镇供水工程312处;加高加固堤防92公里,疏浚河道119公里,清淤渠道1541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68平方公里,解决了117万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各项指标均超计划任务的1-2倍。

(一)重点工程加快建设

今年1—8月,在建的73处重点水利工程共完成投资14.81亿元,同比翻了一番。开县鲤鱼塘水库枢纽已经竣工;“泽渝”一期工程中的南岸迎龙湖和万盛青山湖等5座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铜罐驿、松溉两大长江提水工程建设全线展开,主城区后备水源工程—渝北观音洞等重点工程及南岸、丰都、合川等21个城市、27处防洪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盼望多年的大足玉滩大型水库得以正式启动,璧山三江、开县水位调节坝、巫溪中梁、城口北屏等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二)饮水安全建设大跨步推进

各地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25万处,解决了1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占年初任务的117%,完成投资和解决人数均创历史之最。同时,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新建、改扩建场镇供水工程312处,占年度任务的312%,新增和改善城镇供水人口27万人。

(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质量好进度快

整治销号病险水库214座,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214%,共恢复防洪库容0.4亿立方米,保障了水库下游10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县、巴南政府分别贷款4000万元和4800万元专项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四)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和节水示范建设成效显著

龙溪河、万州、梅江、濑溪河和三峡库区中部等5个大型灌区完成投资1.52亿元,新增灌面1800亩,恢复改善灌面2.34万亩。北碚、巫山等4个节水示范项目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节水示范效果显著。

(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惠及农民群众

有31个区县的小农水项目列入了中央和市级财政“民办公助”项目计划,新建、整治小型水利工程2.68万处,新增蓄水量876万立方米,解决了11.3万亩农田灌溉和5.75万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在13个烟叶生产大县实施了烟水配套工程,新增旱涝保收烟田10万亩。

(六)水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市围绕“四沿”战略进一步加快了“长治”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水土保持示范区、世行水保项目和保护母亲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共治理水土流失668平方公里,实施新增保护面积1880平方公里。全市22个区县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7个县的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七)水利工程建管体制不断创新

一是组建了饮水安全片区工作组,承担起了饮水安全、乡镇供水、病险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现场的监督、指导职能。

二是在饮水安全、小型水利、病险水库项目中全面推行开工前、竣工验收前和违规违纪查处“三公示”制度,全市有35个区县按要求对85%以上的项目严格执行了公示制度。

三是对农村饮水、小型水利设施(烟水工程)和乡镇供水等项目,主要管材、设备严格执行县级集中招标,组织专业化队伍施工,对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出台了水利建设“竞标”投入激励机制。开县、黔江、潼南等区县在农村饮水、小农水项目中推行了“竞标”立项。

五是各项水利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已完成定性、定编和落实运行管理经费的水管单位分别达到1022个、995个、750个,30个区县开展了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660座水库领取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水利工程已确权的土地面积达92.63万亩,全市有15个区县组建了1368个用水户协会,入会农户14.2万户,管理的灌面近53万亩。

二、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今冬明春水利建设要继续立足“加快”和“率先”,紧紧围绕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和本次会议精神为主线,全力加快各类水利项目建设,全面维修、整治已成水利工程,继续深化水利改革。具体地讲,今冬明春要突出四大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突出四大重点

1.重点水利工程。重点水利工程是抵御洪旱自然灾害,确保城乡生产生活用水的根本性保障。各地要严格按照“六定一管”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今冬明春,南岸迎龙湖、涪陵龙潭、永川孙家口、忠县白石、长寿范家桥、奉节青莲溪、巫溪双通引蓄水工程(含孔梁水库)等7座中型水库的主体工程要基本建成;按照“竞标”的方式,力争开工建设1—2个骨干水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九五”期中型水库的渠系配套工程。

2.饮水安全工程。要采取“整乡推进”的方式,以城市拓展区、重点集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所在乡镇、柑桔产业园区为重点,充分结合重点水源、雨水集蓄、烟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实施方案和可研的编制,认真落实地方财政配套和群众投劳集资,确保全年解决300万城镇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病险水库点多、量大、面广,通过近年的整治,还有病险水库1564座,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用三年时间整治完成的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为此,我们将要按照先重后轻、先险后病、先急后缓的原则,在20*年4月底以前,全面完成中央已下达投资计划的73座病险水库和区县自行上报的危及下游城镇、学校、工矿企业、重要交通设施的小(一)型、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各类工程的运行安全。

各地一定要抢抓时间,落实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经费,强力推进前期工作。对纳入国家规划的病险水库,要分期分批、最迟在20*年5月前完成前期工。当前,要把在20*年4月底前整治销号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的前期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正其副市长为组长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千方百计、尽其所能从市级财政预算、政府信贷等渠道筹集资金近5亿元,专项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并在《责任书》中明确在20*年4月底前销号的小型水库先行预拨一定的市级补助资金。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我市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无不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对水利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在此,也请各地按照今天与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的要求,逐一落实项目行政、技术负责人,落实前期工作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各阶段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4.城镇堤防工程。加快城镇堤防工程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到*末,基本保障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集镇的防洪安全,到2015年力争全市城镇堤防基本达标”的目标,在20*年要基本建成巴南、北碚、江津、丰都北岸、彭水、江北区、渝中区长江珊瑚坝、开县、城口、潼南等10处城市防洪工程;要在20*年4月底前全面完工56个中心镇、百强镇的堤防建设任务。铜梁、璧山、沙坪坝要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75号的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尤其是要加快防洪应急工程的建设,并按时保质完成。

我们要深刻反思今年7?17洪水灾害的教训,进一步增强全民依法管水治水的意识,科学论证依法审批涉河建设项目,对严重影响行洪安全的障碍物、构筑物在明年汛前必须撤除,以确保城镇防洪安全。

(二)抓好四项工作

1.着力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和已成工程岁修。水利工程的及时修复、已成工程的岁修是减少和消除病险隐患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全面开展塘、库、堰、渠的维修整治、清淤扩容和水毁堤防的修复,为抗御洪旱灾害打下坚实的基础。

2.着力抓好大中型灌区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龙溪河、万州等5个大灌区和北碚、巫山等4个节水示范项目建设,争取新开工2—3个大中型灌区。要结合骨干水源渠系配套、烟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组织实施好中央和市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民办公助”项目,确保在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烟田面积30万亩。要不断创新灌区管理机制,组建从前期工作到工程建设全程参与,直接负责工程营运管理的用水户协会,把渠道管理维护、灌溉水费收缴使用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受益群众。

3.着力抓好水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长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世行水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4平方公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世行水保项目,由于部分区县工作经费、地方配套的不落实,造成工程进度迟缓,直接影响了该项目的深入实施,请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的落实,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中梁、金家坝、北屏电站和22个农村电气化县、7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送电到乡”和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力争20*年末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0万千瓦。

4.着力抓好水资源保护。继续推进水务行政管理一体化区县的水质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的管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完善饮用水源水资源保护体系,强力取缔塘库投饵和施肥养鱼,建立健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营造良好洁净的水环境。当前,我们要在确保工程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抢抓工程蓄水,厉行节约用水,为保证群众生产用水和明年的春灌用水作好准备。

三、创新思路,增添措施,确保今冬明春水利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请各地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县党委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今年一系列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加快”、“率先”的要求,逐级落实领导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千方百计破解配套资金筹集,群众组织发动,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量大,人少事多等四大难题,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资金、人力保障。

(二)大力推进各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要继续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的思路,突出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少、前期工作经费紧两大困难,按照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与各区县商定并印发的前期工作倒计时工作日程表,强力推进骨干水源、饮水安全、城镇供水、城乡防洪、病险整治、水土保持、排水治污、农村水电、小型水利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并超前谋划“十二五”的项目,为水利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实行水利投入“竞标”机制

书记在8月6日的讲话中强调: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全面实施以“竞标”为核心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为此,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联合印发了贯彻意见,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其他项目的资金计划安排,都将真正做到“谁积极、支持谁”。这次会后,将有100余个乡镇供水、乡镇堤防工程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新开工主要得益于相关区县党委、政府重视、前期工作扎实、自筹资金到位。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年内还将有一大批工程开工,这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建立水利竞争投入机制的决策是正确的,它必将对全市的水利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也建议各区县建立此机制。

(四)进一步强化水利项目建设管理

一是全面推行“三公示”制度。饮水安全、乡镇供水、乡镇堤防、灌区建设、水土保持、小型水利等项目必须全面推行开工前、竣工后和违规违纪查处情况在区县级主要媒体上的“三公示”制度,借助社会和媒体的力量,对我们的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发挥社会、经济效益,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二是积极探索建设投资新模式。对符合总体规划、前期工作成熟、自筹资金落实、符合动工条件的项目,鼓励在下达计划前,按照相关建设管理办法提前实施,实行“先建后补”。市上是说话算数的,病险水库整治补助资金的安排就已经证明。特别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认真学习黔江区“整乡推进”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经验,合理确定工程水价,切实落实工程建后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五)立足“突破”,继续深化水利改革

一要认真学习秀山、渝北的经验,加快推进小(二)型及以上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颁证工作,力争在今年底前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经营权改制面达到90%,完成小(二)型及以上50%的水利工程确权颁证工作。对新建小型水利、饮水安全工程,在开工前必须明确产权,竣工后按规定及时办理工程产权证;乡镇供水、集中供水、灌区改造、小型水电工程等要着力实施股份制改造,由业主和用水户协会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

二要认真落实市政府与区县政府签订的“*”水利工作目标责任书,20*年底全面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做到机构、编制、经费“三到位”。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完善水利工程用水户协会改革,鼓励受益群众直接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洪水流量;特性;洪水计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27-03

1 基本情况

1.1 流域概况 渭河岐山段西由蔡家坡镇老堡子村入境,东由蔡家坡镇桃园村出境,流长9.6km,年过境流量39.86亿m3,平均流量126.39m3/s,境内年自产径流量484万m3。县境内渭河支流有石头河、麦李河和同峪河3条一级支流,石头河南自落星乡沿南爱和平村东侧入境,北流入渭,河道下游全长15km,年过境流量4.61亿m3,境内年自产径流量2 448.0万m3;麦李河发源于曹家乡秦岭浅山,北流经五丈原镇东侧汇入渭河,全长18.2km,年产径流量1 180.4万m3。

渭河岐山县境内流域面积121km2,干流河床比降1.13‰~1.56‰,平均1.37‰,河床平均宽度600m,最大宽度650m,河槽平均宽500m,河床宽深比约为230∶1。河流具季节性、多泥沙特征,河谷开阔,河槽宽浅、平坦,洪、枯流量悬殊,水位变幅大。河槽岩性以中粗砂为主,卵石次之,纵向冲淤基本平衡。渭河含沙量较大,平均为65.2kg/m3。

1.2 水文及气象 渭河岐山段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前沿埋深约5m,并受渭河补给,一级阶地后埋深小于20m,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渭河和部分一级阶地潜水位的变化主要受河水控制,二者高低水位期基本吻合。

渭河岐山段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冬春干燥寒冷少雨,夏季炎热常伴暴雨伏旱天气,秋季阴雨连绵,凉爽湿润,一般春夏多东南风,秋后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2℃,最高41.4℃,最低-20.6℃,相对湿度20%,年平均日照时数2 154h,年平均无霜期213d;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14.3m/s;降水年际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10月,并常伴有暴雨出现,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年平均降雨量623.8mm,最大降雨量992.3mm,最小降雨量377mm,多年平均蒸发量936mm。渭河干流魏家堡断面历史实测最大洪水流量5 640m3/s,发生时间为1954年8月17日。

1.3 防洪区社会经济状况 渭河岐山段堤防防洪保护范围为岐山县蔡家坡、五丈原地区,区域内交通发达,陇海铁路、西宝中线、西宝南线、西宝高速公路穿区而过,蔡五曹公路贯穿南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利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是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区域内工业基础较好,拥有各类企业2 400多户,100多种主要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服装纺织、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格局,成为西北地区生产重型汽车、方便食品、化纤帆布、专用机械、电子设备的重要基地。蔡家坡是陇海铁路上东连西安、西接宝鸡的一个重要接点,是宝鸡市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和工业强市的重要一极。蔡家坡发展基本定位是:中国载重汽车制造基地和西北汽车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主业突出、多业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型新城区。

1.4 防洪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渭河原有堤防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依靠当地农民修建的低标准堤防,堤防断面为梯形,堤顶高程达不到“54”型洪水的设防标准,部分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砌护质量差,大部分护坡基础埋深较浅,抗冲刷能力差。本段堤防至今已运行多年,但从未大规模整修,护坡损坏,基础淘刷严重,抗御洪水能力不够。为确保防洪区的安全,加固修复该段堤防已迫在眉睫。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渭河全线综合整治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省、市要求,结合《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岐山县精密规划、精心施工,于2012年5月中旬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渭河两岸堤防主体工程的全线贯通。左岸加高加宽建成20m宽堤路结合方式,右岸加高加宽建成30m宽堤路结合方式,防洪标准为抵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堤防及其主要建筑物等级为1级。

2 防洪设计及特性分析

2.1 洪水灾害案例 渭河岐山段地处广阔的关中平原中西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反复的堆积与侵蚀,两岸发育着多级阶地和漫滩,由于河槽宽浅,主流多变,加之丰枯流量相差悬殊,水位变幅较大,经常造成泛滥和塌岸,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1984年7月下旬出现连阴雨和局部大暴雨,受灾面积719.53hm2,渭河堤防决口5处,冲毁丁坝21座,桥梁1座。1992年8月12日,岐山县普降大雨,冲垮渭河部分河堤、丁坝。2003年,全县普降大雨,8月下旬渭河河水暴涨,渭河洪峰与石头河泄洪叠加,冲毁蔡家坡龚刘段河堤排水涵洞,洪水倒灌,造成龚刘村西宝高速南72.4hm2农田全部受淹。

2.2 洪水特性 渭河流域暴雨多出现在7~8月份,一般南部早于北部,东部早于西部。暴雨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笼罩面积大,历时长,强度不大,二是降雨多为两个过程,第一个降雨过程增大了前期影响雨量和河槽基量,为第二个降雨过程洪水和洪峰增大创造了条件,第二个降雨过程产生较大的洪峰和洪量。

2.3 现有防洪标准 渭河干流岐山段堤防位于渭河干流清水河口至魏家堡断面之间,下游距魏家堡较近,因此设计洪水采用魏家堡水文站设计洪水数据。

2.3.1 渭河干流魏家堡站天然洪水计算 洪水资料的选样采用独立选取年最大值的方法,洪峰流量每年选取一个最大的瞬时值。魏家堡站有1944-1946、1950-1967、1971-2010年共61a的不连续实测洪水系列,为了使水文站资料系列保持相对的连续性,提高设计洪水计算精度,根据具体条件对魏家堡站缺测年份采用上游的林家村站作为参证站进行插补延长,并求出1934-1937、1947-1949、1968-1970年洪峰流量系列,与实测洪水系列组成71a连续的长历时洪峰流量系列。根据魏家堡站和黄河潼关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加入1843、1898年历史调查洪水,按不连续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求得魏家堡站不同频率洪水成果及统计参数,详见表1。

(2)堤防工程对设计洪水的影响和改正:渭河中游林家村站到咸阳站区间修建有堤防工程,河道中修建堤防工程后,在不同程度上缩窄了天然河道的行洪断面,使原来天然河道中一部分滩地槽蓄的洪量变成修堤后的归槽行洪水量,致使原经水库影响后的天然洪峰值因受河槽槽蓄量的减少而增加。这种天然和加堤后设计断面洪峰流量变化,经分析在魏家堡断面平均增加4.3%。

由于实际情况如遇“54”型大洪水时,规划河段少部分低标准堤防允许溃堤而出槽,考虑到“100年一遇”洪水由于农堤被淹没,被淹没农堤及城区堤防仍占有部分天然河道槽蓄量,为安全取原计算改正系数的25%,作为堤防影响改正值。经过改正,魏家堡站“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由7 013m3/h增加到7 090m3/h。

2.3.3 成果对比及选用 渭河干流魏家堡站洪水频率分析计算工作,在《渭河中游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渭河中游可研》)中的洪水频率分析计算成果通过了陕西省水利厅和水利部的审查,本次计算成果与《渭河中游可研》成果比较情况详见表2。

3 不同量级洪水淹没情况分析

3.1 “100年一遇”洪水 林家村断面洪峰流量达到7 530m3/s时,魏家堡断面洪峰流量为8 980m3/s,岐星断面水位509.60m,大桥断面水位506.04m,古城断面水位503.20m,洪水将使北岸蔡家坡镇的岐星、水寨、古城、赵家、龚刘、东堡子、南岸的北星、华明新庄8个行政村,18个厂矿企事业单位,2 000余人,130hm2土地受淹,直接经济损失约16 000万元。

3.2 “500年一遇”洪水 林家村断面洪峰流量达到10 700m3/s时,魏家堡断面洪峰流量为11 600m3/s,岐星断面水位509.90m,大桥断面水位506.32m,古城断面水位503.60m,洪水将使北岸蔡家坡的岐星、水寨、古城、龚刘、赵家、范家村、东堡子、三刀岭,南岸的北星、华明新庄10个行政村,33个厂矿企事业单位,240 00余人,1 411.47hm2土地受淹,直接经济损失约21 000万元。

3.3 “500年一遇”与冯家山水库溃坝和石头河水库最大泄洪量叠加洪水 岐星断面洪峰流量达到23 300m3/s时,岐星断面水位511.60m,大桥断面水位509.24m,古城断面洪峰量达到31392m3/s,水位505.6m,洪水将在县境内出现雍水现象,使北岸的零胡、岐星、水寨、宋家尧、东堡子、古城、赵家、龚刘、范家村、永乐、三刀岭,南岸五丈原镇的北星、西星、华明新庄村等14个行政村,部分铁路干线,104个厂矿企事业单位,55 000余人,2 039.8hm2土地受淹,直接经济损失约160 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