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

篇1

一、引 言

教育信息化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人们坚信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过程,构建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领域,不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抱以较高的期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没有像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1]因为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入园难”的问题都很突出。如果连基本的“入园”都得不到保证,那么所谓的学前教育信息化也就只能被搁浅。

然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儿教育”并含“信息化”或“信息技术”等为主题词进行专业学术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2012年①。检索到相关文献496条记录,其中硕士论文42篇,学术期刊439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类13篇;2007年至2012年间,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如图 1所示。

笔者借助陈超美开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II版本,对496条文献记录进行主题词提取,以期全面、可视化地呈现近年来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得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关键词网络时区视图,如图 2所示。

从图 2可以看出,2007年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最为集中和丰富,中心影响度也较大。其中,“多媒体课件”、“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手段”、 “多媒体技术”、“教学活动”、“整合”等关键词成为这一年度的研究热点。2008年至2012年,研究热点平稳过渡,从过多地关注信息技术逐渐转移到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如“学习兴趣”、“教育资源”、“教学情境”、 “信息化”、“学科整合”、“家园共育”、“电子白板”、“交互式”、“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等热点词的出现全面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尽管学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研究,但我们还缺乏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全面了解,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就不能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非常有必要。根据图 1和图 2,结合与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的496条文献内容,本文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成效

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该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标准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对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家园合作、科研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信息化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必然要求幼儿园处于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中:拥有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丰富适宜的信息化资源、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园教师等,才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

2012年9月,“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建设,该系统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监测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该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除了国家政府层面的政策、决策支持外,一些省市地区也早早意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以此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2009年,《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08—2010年)》[3],该行动计划认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信息化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建设与发展。该行动计划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能力、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三年内要在北京各区县建立60个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全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北京地区的高质量、安全、稳定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前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网络交流;普及示范幼儿园及一级一类幼儿园网络平台的建设,逐步推动、引导其他级类和性质的幼儿园的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2009年底,浙江省教育厅制定《浙江省幼儿园装备 规范(试行)》(浙教办技[2009]173号)。该规范将信息技术装备配置单独列为一项,其中计算机教学办公配置、网络中心、闭路电视系统属于选配项,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属于必配项。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对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有:每个班配备有多媒体系统,每个幼儿园配备网络办公区,要建立幼儿园网络校园,幼儿园广播系统及幼儿园安全监控系统。

2011年《上海市托幼园所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配置要求》(沪教委基[2011]88号)。该要求从园所网络环境配置、园所基本配置到班级信息设备配置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除了配备1个多功能活动室,示范园和各区县信息化实验园可按需配备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示范园和各区县信息化实验园可按需配备多媒体资源室,提供可访问连接互联网或区教育网、园所内部资源的电脑,供教师或幼儿、家长访问相关多媒体资源;建议每园配备一定数量的笔记本电脑,提供给教师用于移动办公和外出学习培训使用。

201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试行)》(豫政办 [2012]169号),标准中将电视机、DVD、录音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产品作为园所的必配设备,而办公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广播系统等较高一级的多媒体设备则根据园所的经济实力选配。

此外,在天津、辽宁、吉林、四川、重庆等地也相继了相关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从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到数字化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

这些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推动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如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评选,积极推动了幼儿园所信息化建设,形成鲜明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4]从2006年就开始“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建立起一套集管理、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以幼儿园信息化管理促进教师发展、保障幼儿园安全、推进家园共育为目标。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5]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框架,建设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资源平台、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从最初单一的信息逐步拓展到涵盖管理、教学、培训、支持的综合服务领域。[6]

尽管近年来国家的政策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体现出较多的关注,各地也在积极地实践探索。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路才刚刚起步,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扶持力度,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各省市地区应根据当地现有的经济水平适宜地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

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只有1.3%,而国际平均水平为3.8%,由于政府保障水平低,导致学前教育中民办比例甚高(2010年,中西部地区民办幼儿园的比例高达80%以上[7]),同时办园质量参差不齐。[8]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幼儿园的网站、局域网等设置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请企业代设,所以一些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民办幼儿园就脱离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轨道。[9]当前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几乎可以100%地实现网络连通,信息化设备不断升级更新。但对于一般的城市来说,离这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而对于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这样的目标遥不可及,因为基本的“入园”问题还未解决。

东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经费投入比较充足,发展得比较充分;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基本的园所建设及普及问题仍未解决,幼儿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受到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但有条件的省市在学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有成效的。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已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当中,建立多媒体活动室、幼儿班级里也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DVD等硬件设施。部分发达地区还配置有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基本实现了“园园通”。

西部地区,以兰州为例,幼儿园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理解还比较狭隘。其中幼儿园的配置率达到70%以上的设备有联网的计算机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其中录音机的配置率达到了92%,而投影仪和幻灯机、数码摄(照)像机等的配置率则大部分不到50%。有52%的幼儿园配置有多媒体教室,有38%的幼儿园配置有广播系统,只有24%的少数幼儿园配置了专业计算机教室,而视频会议室、报告厅等其他信息化教学环境配置寥寥无几。[10]而中部地区的硬件设施配置也不够完善:尽管所调查的幼儿园100%的配备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摄像机等设备,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呈现显著差异;省示范幼儿园的电脑人均占有量为0.073台,市示范幼儿园的电脑人均占有量为0.04台,民办幼儿园仅为0.02台。[11]

相对而言,上海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2003年,上海市99%的幼儿园可以通过拨号或ADSL上网,建成园内局域网的就占61.5%,教师可使用的设备主要是计算机、VCD/DVD和录像机。2004年,上海市还为幼儿园创建了“园园通”管理应用平台,截至2011年,“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为全市18个区县,近千所幼儿园的3万多名教师、20多万户家庭所用。2005年,上海全市幼儿园宽带安装率达到73.4%,各幼儿园计算机平均拥有量为13台。2009年,各区县园所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园园通宽带,根据区县、园所实际,添置、构建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添置了电子白板、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大量信息化应用设备。[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020年)》中强调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面对经费投入的比例与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需大量经费的矛盾,我们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让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企业共同参与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

利用社会力量推进和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有IBM公司和安康家园(又名安康“公益”网络项目)。2001年,IBM公司与我国教育部合作,将“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引入中国,截至2010年,IBM已向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捐赠了3400多套总价值6800多万人民币的“小小探索者”儿童电脑和配套软件,在全国范围内150多个市、县建立起了600个“小小探索者”儿童电脑中心,直接或间接培训教师超过1万名。“小小探索者”项目以捐赠多媒体儿童学习中心及配套的教学软件为基础,通过为合作幼儿园组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进一步探索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转变,提高幼儿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促进教师们专业化水平的提高。[13]截至2012年11月22日,共有18712所幼儿园、519154位老师加入安康计划。吉林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起点就是安康家园。针对吉林省私立幼儿园多、信息化支撑程度低、建设资金几乎为零的现状,安康家园雪中送炭,“借力”推进了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14]

我们应参照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地域特点,根据幼儿园的不同等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逐级展开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的现状。比如,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快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所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服务功能,探索适宜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可以加大普及和推广互联网、“园园通”,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没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传统的信息技术设施配置,如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DVD等。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是支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15]

目前已有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形式主要包括幼儿教育资源库(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各园课件制作素材库等。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及部分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来完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都建立了学前教育网站,幼儿园也有自己的独立网页、班级博客、家园互动平台、幼教主题论坛等一系列的网络资源平台。如中国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山东学前教育网、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网(http://e-predu.com,河南大学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所主办)等网站上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内容丰富。这些网站大都传递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最新信息,倡导学前教育的最新理念,为领导决策和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信息服务,为全社会的早期教育提供信息服务。

但专门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网络资源较少,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软件开发技术在国内还很不成熟。在兰州,幼儿园网站(网页)普及率为36%,主要用途集中在幼儿园宣传、教师间分享教学信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而为幼儿提供的自主学习资源几乎为零。[16]上海学前教育网是上海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成果之一,是汇集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资源库,更是集聚上海市优秀活动设计、课件、素材等的课程资源库。上海学前教育网多渠道整合上海市幼儿园课改成果,凝聚各方专家、名师,悉心打造优质的学前教育专业资源,相继推出幼师、家教、早教频道,重点建设“课程教材”、“06游戏”、“06医院”、“06厨房”、“06悦读”、“家教”、“03宝宝养护”等栏目。通过优化整合、共建共享幼儿园课程资源,有效减轻了教师负担,提升了幼儿园教学质量。[17]

相比之下,国外的儿童教育及社交网站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2012年国外评出最受欢迎的15个儿童网站,[18]其中排名第一的Nick网站每月访客量近500万人次。国外的儿童网站专业性强,分类明晰。如网站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类、娱乐类和成年人类(针对老师和家长),其中教育类网站下又细化为动物、艺术、数学、音乐、科学、太空等七小类。并且这些网站的内容绝大多数以玩为主,是为了让儿童了解一些他们平时比较少接触的东西,而不是让孩子记住什么知识。这些网站也都定位准确,根据网站内容分级,让相应知识水平的孩子去学习相应的内容。关键的一点是国外的儿童教育网站还关注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它们会教孩子如何在上网过程中保护自己的隐私,还专门为家长设立了“for Parents”网页,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提供建议。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幼儿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即使幼儿园配备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无法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另外信息化资源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有的资源很难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要与当前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与特点保持一致,设计要符合幼儿学习的习惯和心理特点。同时,也需要专门的设计与开发人员参与,将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整合呈现,并按照幼儿在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需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并借助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或“园园通”进行共享。

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是时展的趋势,必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这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信息技术在 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关系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整合质量,关系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如果幼儿园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那学前教育信息化将成为空谈,信息技术也无法在幼儿园中发挥优势,培养儿童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实现。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培训机会,国家也没有制定有关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自200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后,就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截至2007年底,完成了1200多名骨干培训者的国家级培训,并先后培训了4万名省(县)级骨干教师;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先后启动了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已有近40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幼儿园教师对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掌握得较好,而对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摄像机等设备的掌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从未使用过PowerPoint、Excel,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欠缺。[19]

缺少专业的培训机会是阻碍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且培训收效甚微。在西部地区(以兰州为例),只有64%的幼儿园偶尔展开信息化教学培训,还有9%的幼儿园从未进行过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培训,经常开展这方面培训的幼儿园还不到总数的1/3。[20]可喜的是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集中培训。其中,在大部分省市的培训中,都开设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教师水平。2010年全国幼儿园教师学历的统计情况显示,直辖市及东部地区以上海地区为例,幼儿园教师本科及以上的占到45.95%,大专及以上为93.6%;而中部地区以河南为例,本科及以上比例为0,大专及以上为60.3%,中专39.7%;西部地区以甘肃为例,本科及以上比例为0,大专及以上比例占70.23%,中专比例占29.77%。[21]

因此,对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已经趋于“个性化”,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已熟练掌握,能够根据本园所的特点进行适宜的信息技术应用,那么在培训中则主要注重理念的学习,如听专家讲座、报告讨论等形式。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比较“大众化”,虽然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定位和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还不十分清晰。那么在培训中除了学习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理念的学习和渗透。比如以教师主动学习为主导的参与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22]

六、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但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丰富完善家园共育的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优化教学活动过程,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丰富的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三是家园共育。

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不仅将信息技术与语言[23]、健康[24]、社会[25]、科学[26]、艺术[27]等领域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整合,有的幼儿园还专门为幼儿开设电脑课[28],一时间引起家长和社会的热议。在2006年,《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29]一文中作者曾提到,面对该如何在幼儿园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问题时,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设立专门的电脑教室,并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这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还未转变,未将计算机作为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助推器”,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严重。

虽然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但实践的多,学术研究的少;新闻报道的多,用实验和数据说话的少。网络上不乏各地幼儿园教师共享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教学的主题案例、视频资料、课题研究等,如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题组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区域游戏整合的研究报告》[30]、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31]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G05161)、“幼儿信息素养初步形成之研究”(项目编号:4-05-21-085)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也在网上公布研究会“十一五”、“十二五”的立项课题,其中有关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方面的课题有:“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政治部幼儿园)、“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因素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合作和沟通的实证性研究”(广州);[32]但这些大多是地市、基层幼儿园所或研究机构的实践心得,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深度。

篇2

关键词 学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126-02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zation in Preschool//Wang Ji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has seen great progres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in kindergarten, the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un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congruity in implement which is result from the missing of development paths. Thes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the building of assessment index and the development 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assessment index.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igital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Education,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China 121000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省略/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2]温小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1(4):39-42.

[3]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4]张伯邑.数字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3(4):48-49.

[5]杨昌江,夏军.IBM和教育部携手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91.

篇3

>> 基于有效产出的多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 幼儿文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 探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有效开发与充分利用 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的研究 家庭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与发展 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的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班级家长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有效策略 浅议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接轨 历史信息化课堂的有效创设 卫生信息化的有效提速 构建信息化平台,有效实施家园互动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利用会计信息化,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如何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胡伏湘.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3]贺志强,张京彬.教育资源建设的项目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小朋友们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向全镇广大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金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华欧香茗苑有限公司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全镇上下风正气顺心齐,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镇党委政府将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加大关心和支持力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和管理;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收课本费并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实施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建中心小学9间教室,新建大岭、大陈村幼儿园,扩建后显沟幼儿园,改建河东、大芦疃、麻沟河幼儿园,改造后河西小学、中心幼儿园和廒上幼儿园旧房,修缮了大岭和许家村小学院墙。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幼师工资待遇,为中心幼儿园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员,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办学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中学、中心小学创建**市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中心幼儿园通过了**市农村示范园验收,徐家洼小学被评为**市规范化学校,全镇**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处,**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3处,**市示范村办园1处。

三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中学、中心小学、许家村小学配备微机92台,中学、许家村小学新上语音室,接收捐赠微机45台。各校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全部学校达到市电教示范学校标准,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四是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中小学、幼儿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引领青少年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大使、文明使者,中学和中心小学分获**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

五是全力构建和谐校园。高标准实施农村小学“双热”工程,中心小学建成卫生许可伙房,5处村小改建馏饭伙房,加强学生班车管理,进一步解决了学生交通和饮食卫生安全问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狠抓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依法取缔非法幼儿园。募集资金10万余元捐赠慈善事业和资助200名贫困家庭学生,为中心小学争取到慈善资助款10万元,营造了“真情塑造未来”的优质教育服务氛围。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是我们伟大事业的希望所在。在努力培养教育好少年儿童上下功夫,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村、各单位不同程度地为教育办了很多实事和好事,为少年儿童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很大努力。希望社会各方面、各界人士继续携起手来,切实贯彻儿童优先原则,积极解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为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要靠你们去奋斗。你们是幸运的一代,更是肩负重任的一代。在此,殷切地希望大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承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从小发愤读书,打好知识基础,特别要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做一个本领过硬的人;要从小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磨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个时代因你们而绚丽,未来的海青将以你们为荣!

篇5

>>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对策思考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刍议 有关发展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若干思考 浅析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启示 黄石市农村地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登陆时间:2012-11-30.

[3]J县教育局. J县2011-2012学年初各幼儿园分园年报数据统计表. 2011-10

[4]J县人民政府. J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J教发[2012]85号.

[5]J县教育网. J县幼儿入园不再难[EB/OL]. http:///index/content?id=893,登陆时间:2012-12-01.

[6]J县教育局. J县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2011-2013).

[8]J县教育局.关于2011年民办幼儿园评估情况的通报. J教发[2011]217号.

[7]J县教育局. J县关于加快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决定. J教发[2012]85号.

[9]J县教育局.关于2011年民办幼儿园评估情况的通报. J教发[2011]217号.

[10]田景正. 我国地方学前教育的现有基础与发展定位——基于对12个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本的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2,(8).

篇6

1.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疆教育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取得新突破。

(1)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出专章论述和全面部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2015年,自治区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召开“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南、北疆片区推进会议”等,明确目标,提出要求。为做好基层学校设备应用的售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新疆电教馆启动“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监管运维云平台”建设,了《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报告》(2014年)白皮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主体,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争取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统筹协调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坚持多方面支持、多渠道建设的原则,统筹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由2011年的不足25%提高到55%,县城学校和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基本普及校园网;全区已有75%的班级拥有多媒体设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使得全区828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全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6:1。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3)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局面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加大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引进、译制、自制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广泛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制作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汉语)》、《学前双语中班、大班配套教材》、《幼儿教师培训基本功・教学法培训教材》、《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等双语教学资源并投入使用。通过购买的方式,完成与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韬图动漫公司和新疆碧利雅科技公司等三家单位8个G的双语教育资源建设的合作,资源已陆续上传至新疆远程教育网供各地免费使用。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储存教学资源15T,注册人数达到21.4万人,教师下载应用达到350万人次。通过有效的安全审核机制,教师上传资源达到40万条。“平台”已经成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获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主流平台。

援疆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上海、江苏提供了156GB、1.7万条教学资源。深圳、福建、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已经达成免费支援意向,正在进一步落实。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通过组织各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区中小学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远程研修的方式,组织开展“自治区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网络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对10.8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20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远程培训活动。编印、配发了维吾尔语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系列教材。充分发挥《新疆教育信息化》汉语、维语两个版本微信公众平台,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操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初步融合

“十二五”期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逐步深入。2012年,组织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小课题研究活动;2013年,举办自治区首届双语课件大赛;2014年,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为目的,举办中小学双语教学说课大赛和说课展示活动。参加的国家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区有57000名汉语教师参与,晒课37332节。为满足民语言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需求,新疆电教馆单独研发了民族语言晒课平台,全区有5000多名民族语言教师参加晒课活动。初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与日益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本身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农村教师特别是民族语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特别是双语教学数字资源总量不足,民族语言资源少,多头管理、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和双语教学资源体系化建设机制尚未形成。

(3)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宽带入网率不高,45%的学校尚未接入宽带网络,信息化建设“重硬轻软”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4)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多数地方和学校没有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经费且投入不足。

(5)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总体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技术服务保障体制不完善。

2 . 地广人稀与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那么新疆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呢?

网络和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快捷方便,我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双语教学。

(1)信息化对新疆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新疆地广人稀,双语师资短缺,有的学校离县城200-300公里,集中培训会影响有些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成本也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最新理念、方法传送到偏远的学校。信息化使教师培训更个性化,更有效率。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发展、情感培养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现今大多数教学资源,尤其是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处理都比较复杂,需要教师较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校本教学资源。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大量优质双语教学资源开放给全区中小学,同时建立了全区教师共享共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机制。

(3)信息化对双语教学带来了促进作用

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的重点,农村学校尤其是南疆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双语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语言环境等原因,双语教学质量还不高。信息化手段在农村偏远学校创建语言环境,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先进的语音技术制作的点读式的电子课本在教师双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打开某一个双语版的教材,利用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播放各类视频教程、专题教育资源可创建基本的语言环境。

3. 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请您谈下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已变成热点关键词了。

行业一致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结合的一种模式。同样,“互联网+教育”也是互联网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资源限制,给今天正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惊喜。

利用“互联网+教育”,原则上我们新疆某一个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共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享受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与学校、家庭等学习空间的网络环境和其他的因素也有关系。其实,“互联网+教育”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上出现的专递课堂、互动课堂、翻转课堂、远程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等现象都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除了学校有信息化环境以外,受教育者的家里也要求有信息技术终端和上网的环境。因此,在新疆,尤其是在南疆“互联网+教育”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新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本年度发展目标。

(1)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前,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全国已达83%,我区仅为5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相比,与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步伐是当前推动新疆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2016年,全区将基本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

(2)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

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普遍性使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2016年,将完成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丰富和完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大力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2016年,将开展督导、基教、师资、双语、教研、电教等多部门联动,实施归口管理,形成合力,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做好工作。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所有学校和师生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力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平台建设成果为基础,以空间和资源建设为主体,结合国家、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目标体系标准,规划新一轮平台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语音等技术手段,围绕“空间+资源+应用”三大主题,从“建设空间、丰富资源、深化应用、扩容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两类网络空间、五大应用平台”,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学习园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简单易用、低门槛的应用工具。2016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覆盖各个学段,为全区中小学生、教师提供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5)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水平

树立“应用促建设,服务促应用”的观念,积极拓展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章立制,形成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各类教育信息化设施,根据教学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评估工作,发挥其带领示范作用。2016年,将制定、颁布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督导检查评估标准和地、县两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对全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等进行专项督查。

(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优秀培训教师到基层和农村学校,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2016年,将做好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十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点的建设,利用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视野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长、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组织教学应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信息化应用教育教学活动。

(7)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

篇7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总结“教育e时代”工程的成功经验,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显示度和示范性,促进广州作为“首善之区”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建设,现向各单位征集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材料。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对象

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局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及教育支持机构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能代表本单位特色与水平的典型材料。

二、征集主题

(一)以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以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教育信息化变革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四)以教育信息化开展“数字教育”,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农村教育的新发展;

(六)以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教育提供服务;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创新点或建议。

三、材料形式

(一)典型案例

案例的编写要求:一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体现成效,又有理论剖析。二是案例编写应以事实为基础,适当加工整合。每个案例字数3000—5000字为宜,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主要做法(如何做);成效分析(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管理、教育效益等方面的成效);经验总结(应具备的政策、方法、条件等);示范作用(在哪些领域、范围可作示范及其意义与作用)。

(二)应用研究成果

成果包括:已经公开发表(或拟录用)或获奖的论文;正式出版的专著;已经取得著作版权的软件;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育软件等。

(三)总结材料

四、报送要求

(一)请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单位报送一份关于本单位或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总结材料(字数以6000-10000字为宜)。

(二)请各单位积极发动下属单位,报送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和应用研究成果。

篇8

【关键词】师范生 现代教育技术

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展,都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因此,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先进的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急需提升,各个学校也相应加大了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力度。这也使师范院校充分的意识到,应该加强在校师范生的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很多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这是培养未来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一方面关系到未来基础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他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为了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教育人才和未来基础教育专业教师,各大师范院校都十分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

1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其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被列为一章,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上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刚要》不仅注重信息化环境下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是特别强调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并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为了推进《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2012年3月13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规划》指出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规划》还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继续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实施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1.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水平,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为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提供了依据。国家逐步展开并完善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与认证体系,有力地推进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

1.4《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提出:“教师应具有信息获得与处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评价的能力”。

2师范生培养方案

全国很多高等师范学校或者师范专业将“具有教育技术整合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之一,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等相关课程。

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最关心的是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教育,这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最核心的目标,信息技术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性的东西,而是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不只是手段、工具,它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革。第一,重视优秀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给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配备数字教学资源的接受设备,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相对优秀的教学资源。第二,重视基础教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程度,可以说取决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应该校企结合,借助外力,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第三,重视软件资源的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该是和课程深度融合的,动态的课程的体系。教师是应用资源,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实施者,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应用并且评价数字资源,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4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对于那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而言,信息化环境下充满希望和机遇,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师范院校应该关注的问题。应该注重自主发现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能力,自主建构学习的情境,自主选择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以后专业的发展。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的应用和评价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管理学习资源的能力。

5教师招聘和招考信息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推进,教育信息化也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掌握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基础教育教师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之一。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铺展开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被列为各地市招教考试的必考内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也成为了一些师范院校师范生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之一。也逐渐成为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从以上政策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平台和途径,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从宏观层面考虑,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确立课程目标,使同学们具备《标准》要求的教育技术能力,使该课程成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考核的有效手段。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且利用所学对信息进行再加工,真正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07).

[2]朱书慧.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篇9

2020年秋期,独树镇现有公办学校39所,其中初中两所,小学37所,民办学校5所,民办幼儿园2所。本学期公民办中小学共计10799人,其中公办小学在校生4586人,民办小学在校生2614人,初中在校生359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54人。全镇共有教师509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按照县教体局相关会议精神,独树镇中心学校立即行动,成立以许元秋为组长,马建华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督促、组织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任务,做好对学校沟通交流及大走访工作。

2、召开全体校长会,迅速安排部署。

1月7日下午,在中心学校三楼会议室召开专题工作会。会议由许元秋校长主持,马建华发表了重要讲话,传达了方教办【2021】1号文,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学校沟通走访的通知。会上下发了《学生遵守考试信用承诺书》及《教师职业信用承诺书》。

3、深入辖区学校,全面了解情况。

中心校班子及其成员分成四个小组,深入辖区39所中小学校,开展沟通走访,全面了解情况,切实当好学校“服务管家”。在走访中,大家认真询问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征求学校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本职工作,就教育工作成效、工作作风、队伍建设等内容征求了学校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各学校要将《通知》的精神贯彻落实做细、做实。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表彰、师德监督、师德惩戒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各校领导要带头执行上级的规定,坚决杜绝学校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乱发教辅资料和乱收费行为;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从教行为的管理,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效益、教学进度等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

2、强化行风政风,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为构建良好的亲商营商教育生态,独树镇中心学校以“系统抓行风、学校抓校风”为载体,围绕营商环境建设的要求和任务,上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全镇教育系统上下齐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强信用校园建设,组织全乡中小学师生分别签订《教师职业信用承诺书》和《学生遵守考试信用承诺书》。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召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教师会议,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畅通便民服务途径,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办公秩序、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正向引领,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树立敬畏心,增强荣辱感。

3、实行目标责任制,强化督导问效。

明确校长规范办学行为的责任目标,与校长的评优、晋升挂钩,凡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整改不利的,实行一票否决。明确各类学校目标任务,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创新工作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要加强督促检查,实行跟踪问效。采取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征集意见和建议。适时面向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并进行实时反馈,制定措施,落实整改。

篇10

一、倾力投入,助推教育事业大发展

创建省级教育强镇是福泽子孙后代的惠民工程,成功创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彭寨镇在全力保证教育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每年投入大笔教育经费,专项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环境的改善。2009年以来,我镇在扩大教育用地,扩建校舍、教学楼,新建运动场、学生膳堂,扩充中、小学图书藏量,添置电化教育设备和实验器材等方面累计投资超过6000万元。这一投入使辖区的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全部被评为“广东省规范化学校”,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河源市一级幼儿园”,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河源市化技术学校骨干学校”。 目前全镇新征教育用地22.5亩,新增校园面积15000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为9830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4935个,新增学生图书8.25万册,标准配备功能场室,设施设备焕然一新。我镇教育事业走进大发展的春天。

二、 深化改革,激发素质教育换新貌

我镇确立了“理念先导、立足校本、科研带动、反思促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重点抓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大力推动我镇教育改革向前发展,走“科研兴教”、“质量立校”之路,促进我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抓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镇在重视常规教学的同时,努力创新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同课异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尤其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坚持边实施边培训、以科研促提高的原则,抓好校本培训,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同时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初步形成了“校校有课题,科科有专题”的科研新局面。

二是抓道德教育。“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德育是抓好其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我镇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努力探索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新路子。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好了四个“结合”: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②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教育网络。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横向德育网络,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④常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相结合,建设安全文明校园。通过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聘请法制副校长,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我镇的彭寨第一中学、安垇学校、中心小学被评为“德育达标学校”,四联中学更被评为“德育示范学校”。全镇中小学在校生犯罪率为零,教育教学水平一年更上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焕发全新面貌。

三、优化资源,实现办学水平新跨越

一是强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我们按照相对集中与就近入学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我们把彭寨二中撤并到四联中学,中心小学搬迁至彭寨二中校址,并把除安垇片外其余小学的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中心小学老校址办成镇中心幼儿园,把宏星小学和安垇片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全部并入安垇学校。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标,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积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促使大批教育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一支教学理念深厚、教育水平高超的教师和教育管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