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痛点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的痛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校园的痛点

篇1

全课网秉承“服务校园、面向家庭”的发展基因,围绕校园和班级教学应用场景、家庭学习和交流应用场景,提供多点在线应用,深度服务教师、学生和家长用户。

全课网计划以硬件免费送、软件免费用、服务支持随时到的模式,在三年内为200个城市、20000所学校、40万个班级、1亿多学生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

全课网平台包括“智・阅卷”、“智・课堂”、“智・校园”、“慧・数学”、“慧・英语”、“慧・作文”、“慧・成长”七大产品模块。

其中“智系列”的“智・阅卷”、“智・课堂”、“智・校园”是面向校园端的信息化工具,“慧系列”的“慧・数学”、“慧・英语”、“慧・作文”、“慧・成长”构成了面向家庭端的学习服务体系,并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叠加、迭代,解决教师、学生、家长的多重痛点,提高整个平台的黏性。

全课网平台具有双定位特征:面向校园端定位为城市云教育平台,面向家庭端定位为智慧学习倡导者,并致力于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发展。

基于上述定位,全课网通过免费向校园端提供深入校园应用的信息化工具,在提升教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产生并积累K12学生群体的考试信息、习题信息、学科练习、在校行为与消费等方面的数据,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向家庭端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力评估报告、学科评测、个性化学习包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免费或增值类收费服务,同时还为在线直播小班课、VIP一对一、专业学科指导课程、一对一深度家庭教育指导等高附加值服务引流,从而构建多层次的教育服务体系。

2015年,基于公司立志成为全国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发展愿景,全通教育提出“全通智慧教育生态圈”的发展战略,通过全课网和O2O本地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教育产品和应用。

篇2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创新创业;价值;应用

过去的10多年,人类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突飞猛进,这些技术的进步成就了Google、苹果、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大数据企业。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人类进入了一个以创新创业为最主要标志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借助互联网,通过各类数据的汇聚、碰撞、交融和挖掘分析,为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盲点、痛点寻找新算法、新模式。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已成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高校、个人参与竞争的核心资源,谁掌握了大数据、运用好大数据,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在这场大变革中,高校如何把握契机,学子如何善用大数据平台,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中的显著特征

1、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主要包括四个特征,即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2、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中的显著特征(1)重视学生的静态数据学生的静态数据是指学生的姓名、年龄、籍贯、家长职业、教育背景等数据,高校管理者通过对这些静态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推测学生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进而筛选出在创业学习方面有兴趣和爱好的学子,有利于高校在给这些学子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提供更好地有针对性的需求分析。(2)重视学生的行为数据学生的行为数据是指学生在网络上发生的所有行为等信息数据。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创业视频课程方面的顺序、点击快进暂停的学习内容及结束后回看的某门/某集课程的次数及视频的停留时间等行为信息,来调整创业课程的教学顺序与重点。换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大学生的网上行为数据来制定更适合大学生的课程选择计划、教材选取策略、学习路径规划。(3)重视学生的意识数据学生的意识数据是指学生用数据的思维来认识周围世界、解决问题与处理盲点。大学生的意识数据的核心就是“三要”———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让数据说话、要让数据活起来、要依据数据做事,用大数据思维指引创业行为走向成功。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中的价值与应用正呈蓬勃发展之势,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它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大学生不能迷信大数据。

二、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中的特殊价值

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中不仅具有显著特征,其在高校创新创业领域中更有着不可估量的特殊价值。从IT(Infor-mationTechnology)时代到DT(DataTechnology)时代,大数据开启一个重大的时代转型和新常态节点。DT时代对高校创业教育蕴含着广泛的价值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变革:1、思维理念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有关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将变得智慧起来,呈现网络化、在线化、虚拟化、去中介化、智能化等特征。大学生不再固执于传统的追求稳定、安逸的择业观。大学生创业者开始用数据思维来解决创业之初的盲点问题,从过去那种基于知识、基于经验的思维方式转变为能从数据中培养敏感性、从数据中寻找商机,从数据体验中发现新的机会。不断变化的形势也告诉了大学生,所谓的稳定的“铁饭碗”也许是一厢情愿的幻觉,作为大变革的数据时代的有志青年,创新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必须要学会应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2、学习方法的改变大数据使得大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可通过互联网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传播、使用、普及而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但是这不意味着大学生可以不需要在高校里学习,而是说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具有明显的数据化的特征。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对创业成功学子的学习行为进行针对性研究,通过对创业成功学子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记录和分析他们的创业模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创业成功学子进行数据跟踪,可以让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中更好开展个性化教育,不让每一个有创业梦想的学子掉队的理想将变为现实。3、管理方式的提升大数据对高校创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高校管理更加开明。互联网成为舆论战场,人人都是发生器、传声筒,大学生具有很高思想性,他们关注创业热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定位,喜欢在舆论场合发出自己对创业的看法,这也提醒高校管理者要加强日常学生创业管理,尊重大学生的表达意愿、倾听他们的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引导学生辨明舆论的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优化高校的管理机制,让高校管理更加透明。在包罗万象的数据背后,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抓取、挖掘、数学建模等,对大学生创业信息数据库、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资料数据、大学生创业行为数据等数据进行抽样分析、对比分析,更加透明地了解到本校创业学生的情况,进而完善创业政策与改进服务。

三、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创业的应用思路

1、打造形式多样的平台高校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它的主要角色是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搭建更大的平台,鼓励大学生在这个平台演好创业大戏。为演好这出大戏,高校可以搭建如下的平台:一是数据开放平台,这个平台是资源汇聚之所、思想碰撞之地,它为大学生提供公共数据、公共知识,破除形式上、实质上的门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机会在平台上淘金、淘宝。二是政策支持平台,大数据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投入是发展大数据的关键。依托政府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高校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如创业学分制、休学创业保留学籍。三是社会氛围平台,设立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建立大数据学院、大数据实验中心,举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和草根创业大赛,建设众联、众包、众创和众筹一体化的DT创客空间,为高校创新创业塑造浓厚的校园氛围。2、打造体验良好的智慧高校高校抓住大数据这一在未来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产业,一定程度上就具备了创新创业的良好土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打造体验良好的智慧高校。第一,建立WI-FI校园;过去有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而通向大数据最宽广的道路就是无限网络,是WI-FI。试想大学生在校园中打开手机就能立即连到免费的WI-FI,每天轻松愉快地“刷屏”,看到成功的创业学子的朋友圈后,借助WI-FI学习他们创业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这必定有利于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方向和路径。第二,设计APP;高校智能部门可以开发相应的有关创业的软件和公众号,并定期在这些公众号及APP软件上推送举办创业讲座、智慧校园开放数据大赛等消息的文章,让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多种方式或手段亲身参与到大数据的体验与实践中来。如此一来,大学生在感受大数据对强化大学生的出行、学习、起居等方面的管理、提升生活品味与质量的影响等便利的同时,必定会激发大学生无数的创新创业的头脑风暴。3、打造开放共享的普惠高校我国高校大数据的开放共享还比较落后,有一些数据依然是零开放,究其原因,是高校的保护主义在作祟。数据成了一些高校的资源、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成了他们手中的宝贝,不肯轻易共享,也不肯开放,成了一个个新的“数据孤岛”,这与开放共享的理念背道而驰,让大数据的价值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必须打造开放共享的普惠学校,克服大数据鸿沟,以在线教育平台为基础,各个名校要分享其创业经验、创业课程。与此同时,引进一些示范性项目如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高校可以凭借自身掌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产业发展形势、就业形势进行预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推动就业。搭建大学生创业者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平台,及早介入劳动者塑造,通过定期热门岗位、热门职位、稀缺人才分析报告,统计一定期限内的就业趋势数据图表。

参考文献:

[1]大数据实验室.块数据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篇3

2016年,贵阳市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工程紧抓不放,成立了由贵阳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贵阳市综合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综合交通工作。

不断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合理优化右转红绿灯限制,利用大数据持续性优化公交线网,中心城区学校推行定制巴士……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让治堵取得初步成效。

监测数据显示,去年贵阳市早高峰(7:00-9:00)车辆平均时速为13.53公里,2017年至今车辆平均时速为17.58公里,提升了29.9%。去年晚高峰(17:00-19:00)车辆平均时速为13.26公里,2017年至今车辆平均时速为14.90公里,提升了12.26%。

中环路形成新通道

1月21日,中环路上的贵阳市首条快速公交(BRT)试运营。早上9时许,在贵阳北站BRT枢纽站进站口前,前来参加免费体验的400余位乘客,已排起了长达40米的队。

“从沙冲路到蛮坡,原来通过老城区要经过13个红绿灯,不堵车至少都需要30分钟,现在从中环路行驶,全线没有红绿灯,只需约15分钟。”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

贵阳市内最为拥堵的数南明区和云岩区。老城区原有的向心型路网,不断引导人、车、物向中心流动。汽车数量急剧增长,原有的配套设施越来越不堪重负,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一环太堵,二环太绕”。要改变这样的城市格局,贵阳的城市发展方式必须转到改善社会民生、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整体发展质量上来。

2013年,贵阳出台《畅通工程二期规划方案》。次年,中环路破土动工。

建设中环路是贵阳“疏老城、建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重大惠民工程,可以将快速公交(BRT)、一般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有效衔接,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和贵阳骨架路网体系。

2016年12月31日,连接一环与二环的中环路正式建成通车,全长29公里,包括新建段19公里和改建段10公里,规划功能为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统。

“经优化,环线之间的平均距离由原来的3至6公里缩短至3公里左右。19条联络线全部建成后,贵阳市就形成‘三环十六射’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将极大缩短南北向交通距离,打通东西向交通通道。”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立波说。

中环路的建成,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有效缓解西二环、观山东路、北京西路及花果园、五里冲、望城坡等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将带动城市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资源要素快速集散。

轨道交通培育新运力

2016年10月,贵州史上第一列地铁“小媚眼”驶入观山湖区车辆段,标志着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已进入试运行倒计时。广大市民都对贵阳即将走进“地铁时代”充满期待。时至今日,走在贵阳市区,到处可见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

早在2008年,贵阳市政府批复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3年下半年,贵阳市及贵安新区共同启动了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原线网规划(1~4号线)的基础上,新增了四条S线及一条贯穿贵安核心区南北的G1线,9条线的总规模约466.9公里,总投资估算约2800亿元。

其中,1号线连接观山湖区、老城区及小河片区,2号线连接白云、观山湖、三桥马王庙片区、老城区和龙洞堡组团,3号线连接新天、老城区和花溪组团,4号线连接高新区、白云、观山湖和二戈寨片区。4条主干线像网一样,将整个贵阳贯穿其中。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贵阳市积极回应市民期盼、有效改善交通、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它将打破贵阳单一的城市公交格局,形成立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使贵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都市公交”。

看着家对面的地铁站修建得热火朝天,家住喷水池的宋先生充满期待。“每天开车去观山湖区上班,又堵又烧钱,要是地铁通了,10分钟就能到,单程票价就几块钱。”

目前,贵阳市在建的轨道项目为1号线与2号线一期。即将开工建设的线路为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S1线一期、S2线一期北段。

到2022年,贵阳将有5条、共计长176公里的线路建设或运营,既解决了与贵安新区的互联互通、同城化f调发展轨道交通的问题,又为贵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及“十四五”初期实现轨道交通成网运营,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行服务,缓解中心城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乾国表示,根据工期计划,1号线计划2017年下半年观山湖段投入试运行,2018年实现全线通车,而轨道2号线一期土建工程于2015年8月全面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5.19公里,起于观山湖区窦官,经云岩区、南明区,止于经开区场坝村,全线设车站25座。按照设计客流量和运力测算,1号线每天运送的旅客量近期可达66万人次,远期可达89万人次,投入运营后可分担总公交客运量的16%以上,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贵阳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各个区域之间交通不便利。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有力推动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的用地空间布局,引导老城区过密的人口向观山湖区转移,在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的同时,形成立体交通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大数据便捷适时调控

为进一步掌握全市交通拥堵状况,便于市民出行,贵阳市交委开发建设了交通大数据拥堵及能耗监测平台。

平台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后,每天向市民“交通拥堵指数”。所谓“交通拥堵指数”,是指综合反映贵阳市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相当于把拥堵情况数字化。

走进贵阳市交委下属市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调度中心,显示屏上一目了然:1月21日12时30分,整个贵阳市平均时速为23.44公里,全网交通指数为5.1。“按照国内标准,4-6为轻度拥堵,那么贵阳市该时段总体处于轻度拥堵状态。”中心负责人何骏说。

面对日益拥堵的交通,在大数据领域领跑全国的贵阳,建设一个智能化交通出行平台,已经成为社会所需。

2016年11月,贵阳两条校园定制巴士线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除“交通拥堵指数”以外又一大数据运用于治理交通拥堵的典型。

摄像头监控车内各个角落,影像直接传输到市运管局的大数据监控平台……贵阳校园定制巴士开通首日就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

此外,贵阳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还推出“贵阳掌上公交”APP,实现公交线路、站点查询与车辆实时信息查询。该公司还逐步通过大数据,动态优化公交线路,合理调配公交运力,优化、调整线路,缓解主干道拥堵,覆盖线网盲点。

篇4

[关键词]南昌市;公共自行车;困境;破解之策

[作者简介]邱安民(1983―),男,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法治系统工程;胡杨成(1976―),男,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江西南昌 33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信任的形成及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71462026)

近日,同志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要着力解决民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困扰市民出行的难点与痛点,当前主要是通过实施城市公共租赁自行车或是共享自行车方式来解决。南昌市历来重视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早在2009年8月就在红谷滩新区正式启动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项目,项目实施初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然而由于负责营运的公司管理不善、自行车破损严重,导致这一项目在近期(2016年8月)难以为继,营运公司退出经营,项目不了了之。

一、南昌市公共自行车营运困境成因

南昌市公共租赁自行车营运困难最终不得不退出,造成其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项目公司自身管理不善的原因,也有公共自行车用户体验不好、部分既得利益者人为破坏、市民素质不高等原因。厘清这些原因,有助于为后续共享自行车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借鉴。

1.公共自行车用户体验不佳

城市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然而为了便于管理,避免公共自行车乱停乱放,运营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和停放点来实现。尽管这方便了管理者,但却难为了自行车用户。因为用户之所以选择自行车,就是因为最后一公里的不方便性,本寄希望通过自行车来解决,但最终还是因为要归还到固定租赁点而非常麻烦。除了停车麻烦之外,还存在着找车难的问题,在最需要接驳的区域如公交站、地铁站与社区之间往往没有租赁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车,缺少更为便捷的指引方式也使得其难以存活。同时,由于每个用户群体的特性不同,单一的公共自行车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用户的吸引力,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参与租赁的公众只会越来越少。

2.管理经营不善

南昌市原来的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项目是通过站点岗亭、自行车车身广告以及红谷滩新区每年一定数额的补贴来维持运营。其中站点岗亭及自行车身广告本是其最大的利润点。然而由于在站点设计前期调研不科学,设计不合理,过于偏向郊区和高校,这部分区域尽管有一定的人流量,但站点岗亭的经济效益却难以达到最大化,甚至在一些效区的自行车租赁点岗亭长时间无人问津,自然使得这个站点岗亭丧失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公共自行车租赁人群的特殊性,导致针对这一人群的广告定位一直不清,加上南昌市很大部分广告公司对于在自行车上做广告存有疑虑,也使得这个广告盈利点难以发挥实效。而在难以盈利的同时,项目运营公司却要承担员工工资、车辆保养、系统维护等巨额的固定支出,再加上公共自行车流失严重,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对于这一点,也希望后续运营的共享自行车认真借鉴,在租赁点设计、防止非自然流失方面要做好周全的考虑。

3.部分市民素|不高

公共自行车顾明思义应该是“公共的”,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有很多的市民直接把“公共自行车”变成了“私人自行车”,常常把公共自行车骑回家中,或是用专用的锁链锁起来,让其他用户无法使用。由于每个用户只交了50元自行车押金,一旦用户不归还自行车,直接导致项目运营公司损失惨重。此外,除了人为占有之外,部分市民由于素质不高,对自行车肆意滥用,一点都不爱惜自行车,也导致了自行车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还有乱停乱放现象也是公共自行车管理的一个难点,这样既不利于另人找车,更在一定程度妨碍了交通出行,导致社会上一些人的不理解。因此,要真正运营好公共自行车,通过多种软硬措施提升市民素质刻不容缓。

4.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与破坏

不可否认,公共自行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但却对一些从事接驳行业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些黑摩的司机,特别是在汽车站、高校园区附近的黑车司机,由于他们的生意被抢了,经常会在晚上或人们不注意的时刻大肆破坏公共自行车,如把破坏自行的车座、车轮、锁等各个部位,甚至直接把自行车扔到河沟里。此外,校园内部营运车辆、小区内部的一些物管等都会采用不同的措施来阻挠项目的运营。如果不能有效打击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与破坏,公共自行车或是共享自行车都难以运营下去,对这些直接破坏者必须多部门联动,重拳出击打压其嚣张气焰。而对于公共自行车进入社区校园等,则需要与内部的一些管理者进行沟通,取得共识,才能最终实现共赢。

二、基于互联网+共享思维下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创新

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由于自身局限性导致用户体验性不佳,管理运营难度大,使得项目难以为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已经逐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服务公众已经成为可能。共享自行车呼之欲出,并在很多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比如在北京、上海、广东实施的非常好的“摩拜单车”、“校园小黄车”等风靡一时。基于互联网+共享思维下的共享自行车创新了传统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迎合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给用户较好的顾客体验,共享自行车作为智慧出行的一部分,是解决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困境的有益尝试。

1.带给用户较好的体验

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只能到固定的区域租赁和停放,对于普通群众而言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找车停车方面更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而共享自行车强化技术支撑,利用智能手机APP软件加GPS定位,只要找开软件就能自动找寻离你最近的自行车,还自带导航功能,哪怕是第一次到的陌生地方也可以方便快速的寻找。而在停车方面也有很大的便利性,并非要归还到某个固定停车点,而只要停放到周边指定的区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找车与停车难问题。此外,在付款方面也非常的便捷,不用通过现金支付,只需要通过微信支付或是支付宝等多种网络支付来实现,便捷而方便。同时在自行车锁方面也有所创新,不是采用传统的单一机械锁,而是采用了机械锁与自动密码锁相结合的方式,租用自行车后,通过APP会自行获得一个动态密码,输入密码即可骑行,特别的方便。而且共享自行车款项多样,样式新颖,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

2.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

共享自行车租赁在运营过程中大量依托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使用技术管理代替人员管理。例如共享自行车不存在设置不同岗亭站点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前期的固定支出。由于不采用现金而是虚拟支付,所以在普通财务管理方面更加的简单快捷,而且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员支出。其盈利点并非单纯依托出租自行车获得,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租赁群体的特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广告,更加的精准而有效。例如通过使用共享自行车骑行锻炼的人群,可以有针对性地推送健身广告或是相关商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这些潜在顾客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挖掘,相信这也是许多公司所需要的。此外,共享自行车在设计时就特别的注意了防盗,比如自行车设计的特别的重,采用自动密码锁等多重技术有效防止了自行车的丢失。通过减少自身营运成本,开辟有效的广告盈利点,这些创新措施使得共享自行车较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未来面临的挑战

尽管共享自行车在依托互联网+共享理念解决了传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一些问题,也能较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自行车就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当前共享自行车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其未来健康发展。

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共享自行车便捷停放本是其宣传点之一,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宣传,导致许多用户在使用后出现了随意停放的行为。实施共享自行车的城市经常可以在地铁口、人行道、绿化带、社区门口等区域出现,在乱停乱放方面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种方便了自己,却麻烦了别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势必会严重影响共享自行车的形象,更不利于整个交通道路的安全畅通出行,亟需出台政策加以管理和规范。

安全性问题。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由于存在现场管理人员,故而对可以租给什么人群,不能租给什么样的人群可以进行识别,而现代的共享自行车由于没有现场工作人员,仅凭一个手机APP软件实现全程自行化的租车和还车,难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如果一个小于18岁的小朋友或是年龄特别大的老人,又或是有某种疾病不能骑自行车的人租用后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会出现诸多的纠纷和麻烦。此外部分租赁者经常骑车出现在机动车道上,一旦出现交通意外,由于缺少法律规范,各方责任也难以界定。这些安全保障性问题不解决,势必也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人为破坏问题。传统公共自行车存在部分人的破坏,而共享自行车由于无人看管,遭受的破坏问题更加的严重。由于共享自行车更加的方便高效,使用的群体人数大大超过了传统公共自行车。这对部分黑车司机的冲击力度更大,对其不满情绪更深。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破坏现象。此外,由于共享自行车大多依靠自动密码锁,而如果这项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漏洞,会被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通过破解密码锁等方式使其管理防盗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

四、破解公共共享自行车租赁困境的对策

任何新生事物在初期都将会因为不成熟而面临困难,破解困境的关键是不断完善制度,持续创新弥补不足。对于共享自行车也是一样,必须要与时俱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及公民的多方互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厉打击恶意破坏行为,不断增强公众的诚信与道德素质,多措并举来逐步解决。

1.尽快出台管理制度,规范不良行为

从目前发现或是遇到的情况来看,共享自行车要发展,绝非某个企业或社会单个主体能解决的,必须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四维互动,尽快出台共享自行车健康发展的管理条例或规章。其实这在深圳、上海、成都等较早实施共享自行车的城市早已实现。例如深圳交警就与“摩拜”共享自行车了联合声明,通过双方之间共享数据,共同规范共享自行车的停放和使用等,针对部分共享自行车用户的违章行为,交警部门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罚款、扣分、入黑名单等)。同时,通过与政府的共享数据,也使得共享自行车企业获得制度保护,使其拥有了在指定地点合法的停车权限,最大限度解决了乱停乱放问题。

2.严厉打击故意破坏行为

对于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破坏行为要实施“零容忍”政策。一些黑的司机的破坏或是部分低素质市民的破坏,看似是为了发泄情绪,究其根源还是为了维护其个人私利。更严重的是这会扼杀创新,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于此种行为应该要重罚,要“零容忍”。要通过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严厉打击其中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黑车司机转行获得新生。通过打击与疏导双管齐下,使黑的司机不敢、不能、不愿去破坏,并最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3.强化市民的诚信意识培育

篇5

关键词:“双高”;高职院校;业财融合

0引言

2019年教育部公布“双高计划”学校名单,197所高职院校入选,建设周期每五年一个周期,随后各地均出台省级“双高”建设计划。“双高”计划的落地展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相关高职院校努力进行转型,逐步向着高质量和内涵发展,但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机制和考核压力。财务管理方面业务数量和资金投入成倍增加,再加上面对着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更加趋于精细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资金效益、提高管理效率,将“业财融合”理念引入到“双高”的建设中,是当下“双高”院校发展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相关理论

1.1“双高”院校

“双高”院校是指纳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及各省评审纳入本省的“双高”计划院校。“双高”建设计划的意见规定了对于“双高”院校的要求,总体而言就是各地要积极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各方资金力量投入“双高”建设项目中,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同时,各个项目院校必须努力筹措社会力量和资源,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1.2业财融合

2016年财政部出台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规定“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对于高校而言,业财融合是指将业务和财务有效融合,从而实现高校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业财融合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之间的研究成果及国外业财融合应用案例可知,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在多个行业内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因此高职管理中需要深化业财融合,使得财务管理成为“双高”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2“双高”院校财务转型特点

2.1提供数据共享,辅助战略决策

“双高”建设考核周期为5年,因此高校更希望在短期内能够取得建设成效。财务信息中可以体现“双高”建设中各个项目的收支信息,从而可以为科研、教学方面投入资源的利用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帮助学校领导、相关部门、教学科研团队等做出符合“双高”水平导向、满足“双高”建设成效、平衡长远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决策需求。

2.2落实精准核算,资源有效分配

“双高”建设资金投入大、来源渠道较广,包括国家财政、地方财政、行业企业投入、学校自筹配套资金等多个方面,财务部门需要尽责做好各项资金的管理责任,实现精准化、高效化核算。同时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灵活调动、配置各项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具有与“双高”建设相适应的同等高水平。

2.3融通业务流程,改善服务功能

财务部门涉及高校各项经济业务,服务于全体师生和各学科专业建设,旨在为高校的长远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双高”建设中财务人员应深化“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师生报销少走弯路,节约报账时间成本。同时,财务人员须换位思考、融通业务流程,从而更高效全面的提升服务师生的效率和质量。

2.4落实绩效评价,防范内控风险

“双高”建设将会实行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建设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关注产出成果和产出率,还必须考虑成果的转化率以及人才的培养率。而且“双高”建设激发了各方的热情,政府、社会力量的投入日益增多,无论是何种资金来源,学校都必须承担受托责任,财务人员必须坚守底线、严肃纪律,坚决避免财务风险,保证各项资金和资源投入的合规、高效使用。

3“双高”院校业财融合痛点

(1)业财融合理念弱。由于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使得双方之间互不理解。业务部门看重业务活动进展的便利性,希望为学校和自身带来巨大的效益。财务部门则是更为关注资金及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在服务于学校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需要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出发点不同使得业务部门意识不到财务对于业务的协助作用,甚至产生抵触财务的情绪。再加上财务人员忙于日常核算,主动了解业务活动的意识欠缺,给业财融合造成了一定阻碍。(2)经费预算不准确。“双高”院校经费持续增长,再加上预算编制时间紧张等客观因素,部分项目负责人、高校事先未做好充足的谋划,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不够精细。一是项目预算不准确,使得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项目多次流标、资金大量节约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科目属性、经济分类等不明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与预算脱节,导致“想花的钱没预算、有预算的钱花不了”,甚至面临预算资金因未及时支出而被财政收回的风险。(3)管理会计推行慢。日常记账、基础核算、各项报表、预决算编报等重复工作占用了财务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双高”院校资金投入量的增大、项目的增加、核算精准化、政府会计制度双分录及政府采购流程日益精细化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以至于很少有精力再去深入了解业务环节,再加上财务部门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大的学习接受新事物能力降低,新进职工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导致财务人员向复合管理型人才转变效果不显著。(4)信息共享不畅通。财务部门汇集了大量业务数据,各个“双高”院校均在积极推进学院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一是推进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受资金预算和规划建设限制,信息化多分期建设,大多还未能完全实现信息化。二是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开展,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建设方案,系统之间不兼容、没有对接接口,导致其他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共享本部门的信息,加大了业财融合的难度。(5)绩效评价难进行。当前“双高”建设绩效评价还是以自评为主,一是“双高”院校的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现阶段虽然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对于各个指标的权重未进行明确规定,也未明确具体评价办法,从而使得部分“双高”院校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二是未对绩效评价引起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评价绩效目标不明确,各个分项指标设置不合理,学院、部门、项目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没有专注于考评的具体效果,也未建立考评后的总结、改进体系。

4推进“双高”院校深度业财融合的思路及应用领域

4.1业财融合思路

以SY学院为例,该学校具有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两大业务,业务相对复杂,除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资产管理外,还包括在职培训、人才测评、网院技术开发等,计财处作为学院财务管理部门,如何深化业财融合是落实“双高”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借鉴PDCA理论,从动态管理思想角度出发,将信息融合共享、内部控制贯穿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探索业财融合管理转型的思路。(1)业务规划与财务预算融合。考虑“双高”建设下业务规划的目标较大、经费较多,而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未按照规划开展的情况。因此,在编制项目规划时,需要做好具体的实施计划,同时在集体论证决策的基础上做好经费需求和支出进度计划,然后计财处据此做好学校整体的财务规划。得不到经费支持的业务规划就好比是“空中楼阁”,即使开展也会面临各种风险。(2)业务实施与财务保障融合。业务实施过程中会伴随着各项经费的支出,如办公场所改善、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设备购置、资源库建设等,最大的保障就是财务经费的及时到位。SY学院“双高”建设以教学业务、基础环境建设、科研项目为主,同时其他业务的经费支出也在逐年递增。因此,计财处必须做到经费保障与业务需求相匹配,否则业务实施时经费不到位,则会面临合同违约等风险。并且计财处在报销合规性、是否超预算等方面也要切实履行好监督作用。(3)业务检查与绩效评价融合。业务活动结束后应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开展考评,业务部门检查的最终落脚点在于项目的开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果,是否在资源及规范的约束下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展开绩效评价的基础。绩效评价作为量化的评价方法,重点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匹配程度,对于业务活动的开展和检查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4)业务改进与财务支持融合。已经实施的项目评价结束后,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从而为后续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同时,计财处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相应财务数据和信息,以预算为抓手,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支持业务活动的后续开展和进行。

4.2业财融合应用领域

(1)资产实物领域。“双高”建设院校必须在资金使用效益上树立良好典范,资产实物管理必须实现业财融合。第一,盘活存量是有效提升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计财处和资产科必须摸清“家底”,在明确存量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第二,计财处配合资产科完成资产实物全寿命周期管理,做好采购方案决策、招标采购、合同签订、验收、资产入账、计提折旧、资产报废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第三,打破资产科和计财处之间的平台壁垒,实现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的对接,定期进行资产专项清查和绩效评价。第四。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业务发展状况,挖掘数据价值,采取措施及时盘活闲置或者使用率不高的固定资产,实现财务数据促进业务发展。(2)学生奖助领域。SY学院2020年在校生约为8000人,全年发放各种形式经济资助约6800人次,受奖助资金达到1300余万元。有效发挥学生奖助资金效用,是业财融合一个重要领域。第一,对“奖、助、勤、贷、补、减”的项目预算编制有文件规定的计财处需按文件规定足额及时提取,未有文件明确规定的配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科学编制,要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第二,建立贯通学工系统、财务系统信息沟通机制,通过网院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家庭信息的认定、资助经费的发放等信息,营造良好的奖助资金监管氛围,也可避免数据重复导入导出的不必要错误。第三,合理制定年度学生奖助资金绩效目标,及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数据纠偏,实行全过程的绩效管理,真正做到教育公平。(3)教学科研领域。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业务活动,业务部门与计财处应加强联系。第一,立项阶段计财处辅助项目负责人编报预算,尤其在会议费、差旅等经济分类科目容易混淆方面给予指导,避免后期报账难的问题出现。第二,以合同管理作为纽带,构建通畅的信息化共享传输机制,保证科研项目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同步、统一,优化科研经费报销流程,切实做到收支全过程管理,为教学科研做好保障。(4)在职培训领域。在职培训是SY学院的特色业务,培训需要聘请师资、场地车辆租用、食宿提供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开展。第一,计财处配合培训业务部门科学测定培训成本、确定培训标准,依据培训年度计划制定学院年度收支计划预算。第二,以合同、票据作为桥梁,做好收支管理,收入及时回款、入账。培训过程中“突发”事项较多,建立良好信息沟通机制,涉及经济活动的紧急事件应及时同计财处人员沟通,避免内控风险。

5深化“双高”院校业财融合的路径

篇6

看来,“愚”也好,“被愚”也罢,都没那么简单,你得学会用愉悦的心情去接受愚人节乃至每个平凡日子里的“愚”。所谓以“愉”制“愚”就是这个意思。

案例1:

“我特别喜欢开别人的玩笑――”

巨不靠谱的张晓航

张晓航同学长得圆圆胖胖的,每天一脸喜庆样儿,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一句东北味儿十足的话就能带出一团笑声。他给班上每个同学都起了外号,比如王悦,他就叫人家“小月月”,“小月月,你得减肥啊,这么胖谁能要你啊……”;还有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叫廖雁,听起来像女生,他就想个外号叫廖女神,新年迎新晚会上,他第一个在校园BBS和微博墙发微博散布表白信息,一时间全校都以为有这样一位“女神”的存在……老师们也不能幸免,数学老师年纪大,眉毛有些耷拉,就被他叫做“根号2”;化学老师每天做实验摇瓶子,他就说这位老师像蓝精灵里的格格巫……此类事件多不胜数。

愚人节那天,张晓航一本正经地绷着脸找到了班长,对着他低声附耳地说道:“哥们,你那天给隔壁班哥们考试传纸条的事情已经被别人告诉老师了,老师很生气,请了你家长,现在就在办公室里和你爸说话,等下就要叫你过去,我刚才在门口看见的。你快想好怎么给老师说,要不然你头上乌纱帽不保还得回家吃顿皮带炒肉丝……”班长同学脸色顿时苍白起来,全没了平时的镇定劲儿,豆大的汗珠从脑门儿上渗了出来,一时间结结巴巴地说道:“我什么时候传过纸条……好像传过一次,可是纸条上没说什么啊,怎么会有人告诉老师呢?”这时候突然过来一个同学,大声喊道:“班长,老师找你!”班长吓得魂飞魄散,勉强撑着桌子站了起来,一步一挪地往办公室走去。他刚出去没多久,身后就爆发出一阵大笑……

话说班长在老师办公室里没头没脑地承认了一堆错误,几乎是声泪俱下,就差抱老师大腿求饶了,老师一头雾水,莫名其妙,等他冷静了一点之后满脸狐疑地问道:“你这是干吗呢,我叫你来只是让你把作业本抱回教室发下去……刚才你说那么多,难道你做错什么事情了?”

班长顿时呆住,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原地僵住3秒钟后,“刷”地一下转身离开了办公室,攥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喊:“张晓航!”可是教室里早就没了他的人影,心中气到吐血,重重锤了几下张晓航的桌子才算解恨。

同一天下午,王路明的书里面夹了一个粉色信封,柔和漂亮,一看就是女生的,王路明在班里属于班草级的人物,时不时有女生悄悄写信给他,他心里得意不已,心想一定又是某某暗恋着他的女生。王路明打开信封,里面是淡粉的信笺,花体打印的英语赫然写着“Dear Luming”,再往下看结尾,更是让正在喝水的他几乎呛住,女神,是年级女神啊!一首英文情诗!女神就是有水平!女神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王路明立刻借了本英语词典,又百度又Google,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怎么没背单词!哆嗦了一个小时后总算阅读完毕,最后一句很重要的信息看明白了,就是想约他今天一起吃晚饭!

晚饭时间,食堂前面,王路明头发喷了喱水,一身亮瞎眼的衣服,假装深沉地站在那里,引得来往过路女生纷纷回头。十几分钟后,年级女神从他面前飘然而过,却面无表情,好像没看见王路明一样!王路明瞠目结舌,在后面紧紧追了几步,转眼看见张晓航站在食堂门后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气得脸面通红,还好没有做出什么丢人的行为,要不然,张晓航你就死定了!

还有一次,班上有一位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在期末结束之后,张晓航兴高采烈地跑到这位同学面前说,“哥们你学习优秀,一位好心人打算捐助你一直到大学毕业,这会那个人就在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叫你过去先领第一笔补助金!”那位同学信以为真去了老师那里。结果可想而知,那位同学回来之后默默地低着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眼通红,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张晓航不知趣地跑到他的跟前又说:“哈哈,逗你玩呢,你真去老师办公室啦?”

张晓航这么爱开玩笑,他人缘一定很好吧?他自己是不是因为捉弄了别人而感到很开心呢?恰恰相反,张晓航在班上并不是很受同学们欢迎,他常常因为开了一些过火的玩笑而让同学们真的生气并远离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并没有因此而觉得非常开心,有时候他试着说一些真心话,却变成了“狼来了”的效应,大家总以为他又在开玩笑,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也没有人认真对待他。

因为开玩笑得罪了朋友,他成了同学们口中“巨不靠谱的张晓航”,张晓航也想改变这种状况,可有时候总是控制不住用开玩笑的方式与别人互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怎样做才能适度开玩笑又不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呢?

搞笑和耍贫嘴≠幽默感

索菲亚罗兰曾说:“幽默感是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了幽默感,人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彼此交流思想和看法。缺乏幽默感,生活就变得非常单调和枯燥。”幽默感是一种极具智慧的魅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搞笑和耍贫嘴不等于幽默”,没错,一个幽默的人,可不是简单地搞笑或者能耍几句贫嘴。

开玩笑――幽默感的入门级

开玩笑是表现幽默感的一种入门级方式,掌握了这个入门级,那你就可以有效融洽人际关系,给同学们留下良好的印象。爱开玩笑的同学大多性格外向、热情。但有的同学对于“适度”的做法却是有失偏颇的,会出现不分时间、不分场合随意开玩笑,并因此而影响人际关系质量的情况,在心理学中,我们将其称之为“过度玩笑”。

用玩笑“攻击”人,真有动机吗?

除了性格因素以外,在心理学上,开“过度玩笑“有可能是有一定原因的,难道,用玩笑去“攻击”别人的人,潜意识里真的是有动机的吗?

首先,有一些同学认为开玩笑可以在短时间内和别人打成一片。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出现“过度性”时,是有原因和动机的,要么是趋向某种东西,要么是回避某种东西,例如当一个人采用开玩笑的方式拉近与别人的距离时,事实上是因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愿望没那么容易,所以不得不以开玩笑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结,这样的人表达了一种想与人建立联结的愿望和尝试,只是没有好的参考经验。周围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都不相同,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互动方式也不相同,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一视同仁地与其开玩笑,很可能会碰触到别人的痛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一些人嘲笑别人“水桶腰”,“聪明绝顶”之类的,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早年跟此类人交往互动时受到了挫折,虽然事情本身早已经遗忘了,但当遇到的人跟当年之人有神似或者形似的时候,内心隐藏的敌意就会自动寻找出口释放。实质上,这是把开玩笑当成了一种合法攻击别人的武器,合法地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样开玩笑的好处是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对方不高兴气氛尴尬的时候可以随时开脱,但玩笑开多了,就会让自己没办法认真诚恳地面对人和事,会更加害怕直面现实和冲突,没有更好的人际互动解决方式。

“过度玩笑”不开也罢

总之,能够适度开玩笑的人,通常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谁都会喜欢轻松愉快的气氛,谁都会喜欢为他们带来欢笑和开心的人,但如果开玩笑过度了,就会变成一种触痛他人的攻击,另外也会因为周围的人习惯了这样一些人的开玩笑,造成很少有人去和他说点正经事,当他想和别人说点正经事的时候,别人也会以为他在开玩笑而一笑了之的局面,导致与他人人际距离更加遥远。所以说,这“过度玩笑“,不开也罢。

贴心Tips:

怎样才能成为一枚“开心果”而不是烂玩笑菜鸟?

No 1. 自我觉察:比如事后好好回忆一下,究竟在什么时候,在哪一点上开始出现不对劲,出现这种局面之前,自己的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力量推动了自己去做出这样一个举动呢?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也可以问问身边的同学朋友,自己哪里做得蹩脚了?

No 2. 学习好的经验:平时可以多阅读一些书籍,全方位地了解开玩笑这种人际互动方式的得失与具体操作,或者认真寻找一位人际方面较好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榜样,观察他的一些言谈举止以及开玩笑时候的表情、场合、措辞等,反思自己是否也能在一些方面做出改变。

No 3. 在开玩笑之后,补充自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刚才我是在开玩笑,我真正的意思是……”,给自己一个补救的机会,如果出现大的失误,也一定要及时真诚地道歉。

案例2:

“我特别讨厌开玩笑――”

超低笑点的“扑克脸”

陈东东是班里出了名儿的“板正人士”、“老学究”、“严肃大叔”、“扑克脸”,几乎没有人看见他大声毫无顾忌地笑过,比褒姒还笑点低。

高一的时候,新同桌为了相互熟悉,搞好关系,就前后左右地开玩笑起外号,其他同学都一笑而过,而当这位仁兄听到他的最新外号是“丝学叔”,顿时脸上风云变幻了,可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又不好发作,只好用眼睛瞪了好久,新同桌还在四处晃荡时就觉得脑后生凉意,一转头间,只见东东同学雷电霹雳一般怨恨的眼神,身上一哆嗦吓得够呛,“哈哈哈”的笑声还没延续完就把后半截话活活吞到肚子里去了。

愚人节是陈东东最讨厌的节日,好多同学都会没头没脑地开玩笑逗人玩。“东东,你不能再这么苦瓜一样学习了,你看你的头发都掉了,马上就绝顶了……”“东东,今年你获得了年级炫酷扑克脸高富帅第一名!”“东东,老师找你,有神秘事件发生……”“东东,告诉你个重大好消息,上次的周测验你考了第一名!等会上课老师就要表扬你了。”“东东,这个是旁边班女生让我给你的信。我没打开过哦!”在各种纷繁的信息冲击下,东东同学虽然严加防范、小心谨慎,但偶尔还是要躺着中枪坐着中标的。最严重的事情真还不是中标,而是中标之后,东东同学的反应。

一记左勾拳之后,“滚远点,别像个苍蝇一样围着我乱说话,走开!”扑克脸火山爆发的那一瞬间是相当狰狞恐怖的。开玩笑的同学也很生气,一场玩笑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战争,在周围同学们的大力阻拦之下,总算没有导致严重冲突事件,然而在同学们的心中,却有着一种微妙而细长的嫌隙开始慢慢滋长……

“不要再和他说话了,这个人很小心眼的。” “离他远一点,他和咱们不是一道人。”……东东开始慢慢察觉到,同学们不再像高一刚来的时候那样对他热情了,很多同学都是很客气地和他说话。陈东东知道,这些客气、礼貌的背后,是能够感觉到的真正的冷漠和疏离。

陈东东其实并不想造成这种局面,但是每一个玩笑他都感觉像是对他的冷嘲热讽和攻击,他是有点头发少,但这不应该成为同学们取笑他的话柄;他是长得成熟些,但也不至于被叫“学叔”,他心里很难受,对这些讽刺他外表的话也很敏感,他真心讨厌同学们总是针对他、取笑他。

陈东东在心中也很羡慕那种在同学之中如鱼得水,谈笑风生的人,他也试着偶尔在说话的时候绞尽脑汁地讲个笑话开个玩笑,甚至私下偷偷学着背了好多个,然而说出口的话,总显得那么白水无味,乌鸦飞过,一片冷场。

案例分析:

老舍说“人的才能不一样,有的人会幽默,有的人不会,不会幽默的人最好不必勉强。”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有开朗大方、活泼好动的,也有沉静如水、内向克己的。案例中的陈东东在气质类型方面,可能偏向于黏液质和抑郁质,也就是较为内向、不苟言笑,且具有较强敏感性。气质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所以这种类型的同学并无需为自己而感到烦恼或者试图让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我们能够做的,应该是了解自己的这种气质特征并接纳自己。

另外,陈东东总认为和他开玩笑就是在攻击取笑他。这种认知的产生在精神分析的领域中,可以理解为一种深层次的防御意识,这是因为陈东东对周围环境与人事的安全感较低,不能够完全信任他人,而对于外界的话语,尤其是关乎自己的,会下意识地做出心理防御,从而产生过激的反应。

贴心Tips:

如何甩掉“扑克脸”?

No 1. 如果你确实没有什么天赋去开玩笑,那么你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说笑,如果你没有办法很好地回答和接话,那么你可以以微笑和点头等肢体语言来表示你对他们的关注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