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3-01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丰富企业领导的知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本领的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这是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先进技术的引用,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改革创新的重任,要想抓好经济效益,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意识,保障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培训意识

1.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度的培训意识,才能将培训工作做好。我国目前发展的大中小型企业非常多,涉及的领域各有不同,各企业的领导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的工作安排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看,大多数大型企业引进的技术较为先进,在工作过程中经历市场经济的风险也很多,对于新生事物见识广泛,这些企业的领导往往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极为重视,把培训工作视为能够提升企业质量的前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仅是将的理论提升为实践,同时还是对国家政策的再认识,对于专业知识的再巩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管理人员的视野,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型企业的领导对于管理人员培训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培训手段也到位,能够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相比之下,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没有充分地重视,甚至认为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对于人力、物力、财力是浪费的,这种想法有着严重的误区,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才能够理解为什么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好的收益,加快企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2.企业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现阶段来看,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于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眼光,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并不重视,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培训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步入21世纪,大多数企业领导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还很不到位,思想很落后,并不知道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还是依旧延用现有管理模式,企业发展缓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当中有着庞大的员工队伍,在这其中不同的岗位有着各自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今后的运行状况。就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管理人员由于年龄或者历史原因等,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慢,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意识不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自己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在工作上依旧努力,但是也很难与企业发展达到同一位置。对于企业的任何一名管理人员而言,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要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密不可分。我们要改变企业管理人员的旧有思想,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加强自己对培训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好的贡献。

3.培训目的。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管理者拥有更加新鲜的管理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制。用自己吸收的学术、技巧,为企业更好地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企业吸收了先进的专业知识、注入了新鲜血液,无疑对企业在商场中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专业管理人员外,企业中还有一部分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员,对这类人员的管理培训更要重视。培养好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拥有健康的心态也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领导下层工作人员积极健康向上地发展,更有助于企业树立完美形象,有助于领导管理。管理者的积极态度会直接影响下属的积极性,管理者的培训能激励员工士气。随着社会的逐日进步,管理阶层也不能够拘泥于原来掌握的知识,也要进行学习,将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这样才能为员工树立榜样。

二、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措施

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工作是关键,一个大型的企业管理人员非常多,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复杂繁乱,如何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科学有效,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教训,制定一套合适的培训方案,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1.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培训工作。古语有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企业管理人员中同样适用,在一个企业中,管理人员往往是制定规则的人,同样的,规则一样约束着管理人员。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是一项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同时对培训工作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进行前期工作时,负责培训的有关部门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工作,对管理人员的队伍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对培训工作要进行分析规划,不能将制定规则当作小打小闹。在制定规则时,要带有强制性,要保证企业的管理人员全部参加培训,同时要依照制定的规则进行培训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培训意识。对于一些违反规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出惩罚措施,以此来警醒其他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将培训意识深入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要提高整体素质,意识到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良好作用。2.科学地规划、落实培训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本质上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很大不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本身就很高,他们大多数都是处于领导岗位,与技术人员的工作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在制定管理人员培训规划时,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充分了解,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让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得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条件较为宽松,可以依照不同的管理人员职责进行划分,这样可以在培训时对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我们要有短期的目标,同时还要设定长远的规划。管理人员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力量,只有提升管理人員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严格管理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3.进行培训工作时方式要灵活。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管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的途径也逐渐增多,我们要利用有效的途径,使管理人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我们在进行管理人员培训改革创新时,要注意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企业设定符合自身的培训方式。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管理人员采取“送出去”的方法,将管理人员与相关高校相连接,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质。采用新型的办法能够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专家、学者,到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讲解和培训,这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管理人员培训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企业对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对管理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同时我们还希望教师能够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所谓“名师出高徒”。这不仅是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要求,同时对教师还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

1.培训教师要具备理论。理论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同时也是党管理人民的法宝。一个缺乏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够领导企业快速发展的。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培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够充分地了解领导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将与中国化理论相结合,更深入地掌握的观点和立场,这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出相应计划,将深入到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当中,提高管理人员对于理论的重视度,让管理人员能够熟知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这对于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培训教师要有理论政策水平。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规定的制造者和推行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领企业发展,督促员工对工作充满积极性。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教师而言,在培训前期要及时了解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能力,对于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够了解管理人员的作用,对症下药。对于企业自身的相关政策,也要进行充分了解并解读,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适应国家政策,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培训教师也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这样才能对企业政策进行深入探索,制订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发展。

3.培训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对企业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思想落后,不能够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时,教师要灵活地进行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专题的教学,采用灵活的培训手段,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加强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加强管理人员对培训的重视度。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在进行培训时,可以采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可以吸收其他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答疑解惑式教学、慕课堂等方式,吸引管理人员的注意力,使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科学有效。

篇2

1 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现状

目前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成绩虽然很多,但问题也不少。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投资仍严重不足;(2)培训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3)培训实践效果差。

2 怎样做好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要想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从企业管理者角度必须对企业培训的意义予以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培训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把企业培训看成是关系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的忧患意识,要明白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的企业竞争力、信誉度和员工素质结构,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证。所以,要想作好培训工作,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认识到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的需要,对于一些管理机制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作好企业培训,必须选择受训员工 企业在送培员工时,除了考虑岗位需要,也应考虑员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把岗位需要和员工需求结合起来,作到在受训员工选择中注重资质、注重潜质,开发禀赋,挖掘潜能。 作好培训工作,必须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投入,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不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同时是企业文化的孕育与灌输,通过进一步提高员工已有知识技能,达到企业现阶段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训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训的师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了不与企业实际脱节,培训教师应根据需要不断访学、深造,不断身临现场了解项目的进展,发现、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仿真系统进行建设,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技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师资无法提供有效培训的时候,合理外聘教师或送学员外出进修。这一切都需要有财力、物质等教学资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训工作。

3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于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备管理水平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做好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3.1 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设备管理理念上存在着设备管理与企业增效相脱节的现象,往往按部就班管理设备,而很少想到如何使设备的管理等更好地适应企业增效的要求。设备维修也缺乏经济效益观念,把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割裂开来,设备维护费用投入不足,设备失保失修,或者更新缓慢、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从另外的角度而言,设备有自身的运转规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各项生产必然要受到设备运转规律的支配,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主观随意行为都会给生产带来影响。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绝不能用小生产或旧的模式进行管理,而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进一步运用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科学设备管理模式,对于保证正常的连续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完善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复杂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也随之增大,同时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如设备的投资、基本折旧、维修费用、能源消耗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正处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之中,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由此可见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克服重生产、轻维修、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提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抓好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增加企业的效益。

(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制度,把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放在与技术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其次,制度要及时更新,不断完善。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制度也应适时进行修改,使设备管理制度能逐步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此外,制度要有完整性和连贯性。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应该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要避免墨守陈规,保证思路上的完整性,又要防止盲目冒进,保证思路上的连贯性。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员培训管理;长远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社会,一个企业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管理,不断的提高员工素质是重要的实现要素。尤其是建筑企业,因为入行门槛与其它行业相比较低,流动性强。从业人员文化和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以及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这给企业发展以及项目管理上留下很大的隐患,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只有加强员工的安全和技术方面的综全教育和综合管理,健立健全培训制度。通过培训,缩短了员工与岗位的适应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谢,降低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通过培训,企业还可以更好的了解员工的状况,促进员工个人能力达到最优化的发展状态,才能达到安全,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一、从建筑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培训的发展,但也使得新一轮的考证执升温,证与从业人员有脱节的趋势,有的只是把证挂靠在某个企业,而不去现场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实施管理项目工作,而真正在现场的人员又不一定完全持证上岗。例如建造师证等,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2、建筑企业是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关系着职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保障体制和机制不建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作业人员意识淡薄,投入不足,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搞好培训工作对建筑企业长远发展来讲是重中之重,需要去好好落实以及长期坚持,但培训与生产之间的协调情况有待改善。

3、培训定位的问题。培训原本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以及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是企业人才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培训的特点就是长期性,不会在短时间见到效益,而所产生的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是长远效益,提升企业人才资源的含金量。

4、各级人员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未发生改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培训控制不力,效果难以保证

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培训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将培训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中来,进而策划建立的培训制度,或者制度是有了,但是实际工作中的培训未按制度实施,根本没有关心员工实际的培训需求,企业的长远需要。

在现实工作中,多数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没有进行控制或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培训工候选流于形式,即已经发现效果欠佳,也没有积极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培训过后又缺乏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培训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是否可以带来预期的收益,就无法保证,制度的缺失造成了管理人员也好,受培训人员也才没有压力和动力,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2)受培训者方面的问题

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但伴随着素质的提高。某些员工过分追求物质回报,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再加上本来建筑企业人员流动性强。很容易就跳槽。造成了我辛苦劳作,别人享受成果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常常会降低管理人员组织人员培训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可能不再愿意进行培训。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受训人员时,怕企业的主要业务受到影响,于是安排一些工作岗位不忙,不太重要,但与培训内容不相关的员工去完成培训任务,结果就是本该接受培训的没有去,去培训了的人又和本职工作联系不大。在培训时往往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

有些受训员工的惰性使他们难以摆脱固有的、已成定式的行为模式,不想花费时间还精力用新的行为方或来替代原有的行为模式,而管理者也没有给予培训成果转化的支持,得不到领导支持便没有应用的工作环境,也就无法对企业关生效益。

二、建筑企业加强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分析

1、从建筑企业长远发展形势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着更加残酷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挑战,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把员工的学习培训作为企业建设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战略地位的研究、对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企业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培训措施的实施,这既是企业现实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训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更新、普及、加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员工提升自技能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宝贵机会。企业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企业才更具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2、从建筑企业生产管理形势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各种新的施工工艺和标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该积极参并搞好培训工作。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在于决策,因此他们要掌握的知识更趋向于观念技能。例如:经营预测、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等。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每个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它部门的情况。再有就是基层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在项目上具体的从事一线管理。落实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对于他们的培训应该侧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使被管理对象面对下达的指令时能主动的执行和落实。各个班组和每一位一线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个被管理者能心情舒畅的工作。这样上下协调,通过有效的培训,使企业的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使员工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3、从促使员工生产积极性角度看。企业相要最优化发展,关键是人,通过培训使每个人都普遍的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这项制度的建立,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不断的人才力量,为企业积蓄一批人才储备。这样也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为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其次也要重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层次需求,那就是员工也需要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阶段。使其看到努力工作后的回报,这样不仅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跟得上了时展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实施员工培训的要求

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目地在于充分发掘员工的个人优势,使其在适合的岗位上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清楚了解自已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向着不断发展进步。这样做有几点企业要格外注意1、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彻底的改变主观观念,认为这不值得。2、开展培训的时候可以不限时间,不限方式。以不耽误员工正常作业为好。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精心组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企业需成立专业部门,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下属各个项目进行检查。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4、因培训内容较多,要把员工的从业技能和安全意识都培训到位,所以这是一个较长的工作过程,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企业要坚持目标不动摇,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而心,做好这项工作。

四、企业实现培训的策略及方法

培训的内容的制定需与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一切以员工的乍人能力为中心,充分了解员工的基本素质,从内容上要下功夫,不要使员工失去接受培训的热情。从而功亏一篑。所以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训目标的在角要完全为员工的能力为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全素质能力,向管理要效益,企业能过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健康发展,这就需要过硬的管理。通过管理使每个员工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企业的目标高度一致。加大企业竞争意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浪潮中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灵活选择培训方式。一旦培训需求确定,就可以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即编制培训计划。计划内容要做到尽量细致、全面、具体、明确,让计划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培训目标要尽量要、可度量,但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制度虚空的、无法实现的目标。课程对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欲望十分重要,其重要内容包括教材选定和课程时间安排。有效的课程设计,首先教材内容是针对培训的真实需求,而具是以受训者具有掌握这些教材和其它课程材料的基本阅读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前提的,课程时间安排上也要灵活,人性化。要充分考虑受培训人员的精力,让他们能够良好的状态去主动学习而不是消极疲惫应付。

3、企业需要建立相关的能力考核标准。企业开展培训的基础就是充分了解员工综合能力,那么采用怎么样的方式确定员工的综全能力呢,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标准,第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的了解到项目的运行情况,加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第二、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开展相关的考察评定工作,要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开展相应的工作,不能加入主观因素,保证工作公平、公开的特征,充分调到员工的积极性。第三、根据小组的调查结果,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发现可用之材,进行更好的完善培训制度以及企业远行目标的制定。对企业的各业岗位进行有效分析。要根据企业上各个岗位的类型与特征,来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各项目部中各个工种、各个岗位的培训内容的制定,以及考核标准。

4、根据考核情况,健立健全相关制度。 在实际考评过程中,元论是员工的素质考核以及培训目标的制定,企业都应该设立相关的数据库进行登记,在人员组织配置上达到最佳。便企业和员工间形成一致的发展目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培训成本,也可以降低培训周期。

篇4

一、我县企业职工培训现状调查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企业20户,其中国有企业2户、非公企业18户,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738人,管理人员535人,占从业人员的11.3%;在从业人员中有专业技术人才867人,技能人才1260人,分别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18.3%和26.6%。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13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仅占企业管理人员的24.3%。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88人,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12.4%,高职人员168人,占从业人员的3.5%。企业业绩不佳的有2户,占调查户10%;业绩一般的有8户,占调查户40%;发展平稳的企业有9户,占调查户45%。企业业绩突出的1户,占调查户0.5%.

(二)被调查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情况。

企业本年度有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的企业8户;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随时安排职工培训的企业10户;没有培训计划的企业2户;企业今年计划培训高层管理人员3户;计划培训中层管理人员7户;计划培训普通管理人员8户。

(三)被调查企业师资需求及培训方式情况。

企业对培训师资有高等院校讲师、教授讲座需求的2户;对管理咨询公司讲师讲座需求的3户;对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座需求的15户;企业希望专业老师授课的2户:专家讲座培训方式的2户;帮带传授培训方式12户;外出考察培训方式的4户。

(四)被调查企业需要培训的人才情况。

企业目前最需求的人才是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纳税等实用的、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

二、我县企业带薪培训现状分析

1、企业培训意愿较强,各方面条件缺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认同职工培训不仅与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相关,而且与本单位的发展与战略目标的实现密不可分。这表明,企业对于职工培训的认可度较高,能充分意识到培训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个别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更倾向于资本的积累,对职工培训的关注和投入比较缺乏。大部分企业没有系统的培训制度和培训规划。有些企业即使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但由于资金总量少,培训预算不高,职工培训的组织难度比较大。

2、企业重使用轻培养走捷径。

本次调查显示,我县受地理条件限制,围绕有色金属采选、加工企业相对较多,职工流动性大,因此企业在生产中只是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对特种工种进行培训,如“四大员”、绞车工、压力容器、特种机械操作等特行工种进行强制培训,忙于应付检查,不求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招聘技术岗位工作人员时只考虑熟练工,不愿意招聘新工,企业培训上岗不能按照要求达到标准,培训形式简单粗放、走捷径,造成在生产中有章不循,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职工参与培训参差不齐。

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中高层管理岗位、行政岗位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小,一线岗位尤其是一线技能岗位人员流动性相对较高。进一步调查发现,从事管理岗位、行政岗位的职工一般学历较高,受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比较重视自身的职业发展,愿意为了提升职业竞争力参加相关培训,一线岗位尤其是一线技能岗位人员相对学历较低,外来务工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这类人群就业的主要目的是“赚钱”,因此他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与其花钱、花时间参加培训不如多做一份工、多赚一笔钱。只要薪资有所上涨他们就会放弃企业对他的培养而“跳槽”,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对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三、企业带薪培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负责人对员工培训认识有偏差,缺乏系统规划。

尽管大部分企业能意识到职工“三级”培训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企业主对培训的理解还是注重尽快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岗位技能,培训主要是为员工上岗服务走过场,简化职工培训,要么把新员工培训等同于职工培训,追求培训内容与岗位职责高度匹配,力求培训效果立竿见影匆忙上岗。这些企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意识,职工培训缺乏系统性,培训经常是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随时安排职工培训。

2、受企业效益因素影响,业主不愿承担培训费用。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为避免用工风险,降低生产成本,采用企业用工合同承包制的形式,造成了企业职工培训职能部门的缺失;还有些企业普遍认为职工是培训的直接受益者,职工因培训提升的能力和素质会进一步提高职工“跳槽”的风险,投入大量的成本组织职工培训可能得不偿失。所以有些企业不组织职工培训,而是让职工自己参加由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拿到结业证书后按照比列报销或个人承担培训费用。

3、待遇不高造成人员培训匮乏。

我县国有企业每年技术人员招聘信息,专门招聘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技能型人才在传统观念中属于工人,社会认可度较低,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的影响,大专院校学生基本招不来。加之企业和个人对这类职业的重视度都不够,缺乏培训意识,职工待遇不高,由此造成了一线技术性岗位人员匮乏流动性高的现状。

四、健全企业职工带薪培训的意见与建议

1、建立健全职工带薪培训制度。

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思想教育,全面推行企业带薪培训制度,一是在新建企业前根据企业发展模式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里面要有企业培训方案,要有企业职工培训经费预算,不断建立长效的职工带薪培训机制;二是对现有企业修订《企业章程》完善企业带薪培训制度,从而提高职工素质,稳定企业人才队伍;三是对初、中级培训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如果企业不愿意做的,可以由政府以补贴培训费的方式进行;四是对高级以上技术人员培训,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军人才”培训工作要求,可以由有需求的个人进行自我的深造,单位实行按照比例承担培训费用的方式进行,既提高了个人技能又稳定了企业高管人才。

2、抓现有企业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

一是由政府财政补贴举办的各类高层管理学习培训班(会),如《企业经营战略报告会》、《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大讲堂报告会》、《突破企业资金瓶颈报告会》、《高层次经营管理讲座》、《银河培训计划》、《领军人才培训》等,组织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他们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清华大学《MBA工商管理核心课程研修班》的学习,拓宽企业业主的知识面,不断提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组织企业厂长、经理走出去到国外和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较大的民营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开阔眼界。通过对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系列培训学习,提高了他们对人才工作重要性认识在企业管理上也实现了飞跃;二是做好企业后备人才培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企业将一些有潜力的管理人员和技工,做为重点培养对象,对他们压担子,定任务,促使他们加强学习和工作实践,对他们学习上给予更多的机会,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支持。在人员录用上,优先录用有较高学历和有专业技能的青工,做好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缩短实习期,提前办理相关保险。对业务尖子,优先提拔重用,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

3、建议建立企业管理奖和企业技术创新奖。

对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和技术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员根据其创新含金量,由政府给予专项奖励,以此来鼓励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起更多职工的创造热情,以便在非公企业内部形成抓管理、讲技术、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推行职业就业准入制度。

继续推行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的制度。职业介绍机构要在显著位置公告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对涉及就业准入的岗位,在职业介绍工作当中也应要求求职者出示职业资格证书,凭证推荐。用人单位要凭证招聘,在招聘广告中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对招收未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机构应依法查处,并责令其整改。

篇5

随着十三五的开展,我国经济处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阐述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针对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企业逐渐将发展目标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转变,现如今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稳定、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的规模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现代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一、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补充法律、金融以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高效应用,方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强化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结构缺乏合理性、管理过于分散等。借助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实际的管理方式技巧,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方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高效的进行。其次,通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培训的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经济发展的脉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借助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形势,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和发挥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市场融合在一起,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市场空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现代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形势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节的变化。最后,借助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必须摒弃之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行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经营结构,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方法、概念以及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改善,使其向着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去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现阶段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方面分析,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仅局限于之前的产品决定市场模式,正因此,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1.工商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理念

理念属于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前提,在我国,理念只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书本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本身的内容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直接进行市场需求的供应,这种模式下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表达,市场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如果在工商管理理念方面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那么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就仅仅是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

2.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纵横分析

从横向考虑,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我国企业中往往有专门的职位,比如说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内部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企业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以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在了解了很多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并不是在工商管理理念上建立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如果工商管理培训过于形式化,那么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工商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从纵向进行考虑,工商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上,同时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运营需求,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

3.工商管理培训的重点和要点

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理念上,保证受训人员对工商管理理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的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际综合水平也较高,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和目标规划的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保证培训的结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受训管理人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素养。

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在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能够实现对工商管理理论的当前发展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流程;第四,学会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有着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第五,人际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第六,对我国企业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国际管理标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大多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更趋于形式化,导致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在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上,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花费,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许多企业直接放弃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仅仅开展次数较少的培训,在培训管理体系方面缺乏规范化,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往往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难以高效、正常进行,实际培训工作难以起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更是严重缺乏。

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差

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到时实际的管理体系缺乏规模化以及系统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培训相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特点较为突出,就培训讲师而言,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保证培训讲师有足够的学历条件,同时培训讲师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花费,选择的培训讲师往往由企业员工临时担任,或者选择的培训的讲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实际的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自身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最终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3.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较为单一

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差,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导致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或者得到相关的培训证书。现代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培训人言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方面的实战演练,为管理人员积累大量的培训经验,增强管理人员对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水平和解决效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之前的考核更多的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实现对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考核效果。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加以区分,不能依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来检验工商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难以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培训失去原有的工作和意义。

四、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

为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首先,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经常开展关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活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工商管理培新。只有企业领导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有足够的重视,保证之后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增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

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要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的师资团队建设,必须要配备科学合理的师资系统,严格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老师,建立工商管理培训师资认证体系,从管理水平、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考核,只有保证老师的各项考核内容合格之后,才可以为员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一直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新颖、高效的管理教学方案。企业在教师招聘渠道方面还需要适当的扩宽,选择多种培训方式,吸引更多的在培训方面的人才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管理水平。

3.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有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就企业而言,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挑战性非常大。只有不断优化工商管理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显著的提升。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方面的改革,工商管理培训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培训相比,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培训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结合。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应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增强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对现有的考核内容进行完善,使得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考核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保证考核人员的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增强其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着高层次、高质量、复杂性高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在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时,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传统的培训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方位以及多渠道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案例、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天宫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度。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制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如未来十年的职位、薪资、对企业的贡献度等。讲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可以借助松下公司企业的相关的发展规划,早在1950年,企业就已经将发展规划做到2200年,讲师通过这方面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导员工对企业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

为了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更有效的展开,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有重新的认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培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在完成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领导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经验总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员工对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6.做好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

首先,在培训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讲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获得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培训可以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借鉴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和以往的培训经验,详细的备案培训的内容以及重点。还需要做好培训内容的改善和优化工作,保证培训内容与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相一致,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考察方面,目前企业对于培训过程以及培训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再完成考核之后没有对成果进行考核。实际上,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培训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工商管理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非企业单个员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工商管理培训人员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商管理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基础,虽然现阶段企业有着足够的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离不开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支撑,需要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度。

五、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再次,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对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保证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潼,杨玉娟.浅谈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01:72-73.

[2]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

[3]刘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6,28:208.

[4]张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7,03:155.

[5]刁肇明.试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51.

[6]尹斯琪.从人才培训方面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3,28:133.

[7]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122+120.

篇6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问题;措施

1煤矿机电管理造成的影响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运用机电管理,不仅是整个生产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机电管理自身存在的特征,也为煤矿企业的生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中的相关设施类型较多,占地面积又比较大,对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进行煤矿机电管理涉及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只有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障煤矿企业中机电管理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煤矿机电管理的应用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煤矿生产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2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与经验

一些煤矿企业尽管按照相关规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然而因为相关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相关的管理条例无法真正发挥效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主要是技术培训的力度与方式,培训缺乏更加广泛的范围,且培训的方法较为落后,在培训时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等等。同时,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聘用,如果缺乏专业的实践培训,则会在日后的管理中形成一定的影响。

2.2机电管理体制不全面

煤矿企业的相关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煤矿的产量,对于机电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意义却缺乏相应的重视[2]。企业中没有设立专门的机电管理机构,导致机电管理的相关工作没有有效的落实;其次,煤矿机电管理的相关制度缺乏完善,一些煤矿既没有进行详细制度的考核,制度也缺乏有效的落实,以此造成了煤矿企业中管理体制不完善的现象。

2.3缺乏资金投入

因为一些煤矿在资金投入方面缺乏重视,直接造成开采过程中相关设备不足,因为资金不足,导致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维修,为煤矿开采造成一定的安全影响。一些煤矿设备缺乏质量保障,缺乏相应的技术保障,导致一些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较低,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水平的提升。

3煤矿机电管理提升改进措施思考

3.1提高机电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素质

机电管理人员是保证机电管理有序进行的主体,管理人员本身也为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为此,提高机电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十分重要。

3.1.1设置人员培训制度

煤矿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人员招聘模式,在人员正式入职之前企业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按照人员所在岗位决定培训时间的长短,在培训完成之后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统一的考察[3]。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对于机电管理的重视,在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升机电管理专业技术以及素质。

3.1.2创新并完善培训内容

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培训内容与方法,无法有效的发挥员工培训的作用。煤矿企业需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对培训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使员工培训能够全面体现出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掌握最新阶段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煤矿企业机电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

3.2完善企业中的机电管理制度

山西地区煤炭产业比较发达,然而在煤矿企业中却仍然面临机电管理制度的问题。针对该现象,煤矿企业要针对企业中的机电管理设备的运行状况,完善企业的机电管理制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完善机电管理制度,提升煤矿企业中机电管理的有效性[4]。例如,某企业的机电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机电管理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煤矿的生产状况,在企业中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制度中对员工的管理职责进行详细的规定,确定责任,强化考核力度。针对矿井机电设施设置严谨的防爆准则,对机电管理设施的维修与保养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对机械设施的更新换代要求进行规定。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要在管理制度中设置矿井的管理维修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对机电管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修,加强机电管理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并且总结维修次数,对其进行记录,以报告的形式上交。

3.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电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煤矿企业中的机电管理水平,首先企业要加大机电管理设备的资金投入,重点落实机电管理设施的更新换代,保证机电管理设备的质量与安全性。企业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机电体系中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改,全面提升煤矿企业中机电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使机电设备的作用能够得到充足的发挥[5]。全面淘汰企业中安全性不足、高耗能的设备,避免出现机器组装的现象。另外,企业要积极运用新型机电技术,淘汰传统的技术,全面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运输,实现远程监控。在煤矿企业中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加大资金投入,运用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为我国山西煤矿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受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煤矿生产行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山西地区,机电管理的普遍应用为煤矿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然而其中仍然面临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笔者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机电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完善企业中的机电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电管理体系三个角度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分析,能够有效提升煤矿企业机电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新华,陈国强.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煤炭工程,2014,07:60-62.

[2]安文利,等.煤矿机电管理的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科技资讯,2013,23:156+158.

[3]姜朝俊.刍议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172-173.

篇7

关键词:金融企业;金融危机;风险管理;创新改革

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一般会造成黄金、主要国际支付货币的大幅度贬值,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许多企业大幅度裁员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率见长,更多的人失去工作。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动荡或者国家政治动荡就会随之悄然而知。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的是出口。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最为明显。中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新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每年GDP的7倍,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已显然易见,世纪经济下滑已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金融危机使人民越来越失去安全感。人民开始怀疑国家的路线、政府的决策能力,以及国家和政府对付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的通过膨胀,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企业倒闭,人们失去了自食其力的依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下金融企业管理方法改进

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内部环境的混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不稳定性,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及能力,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再之,风险管理目标还不明确,有些企业只注重目前业务风险,而忽略长期战略风险管理。良好的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技术需要实时创新和进步。所以根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1.实现金融经济管理的观念及时更新

一个企业的观念就是一个企业的思想,思想对了,方向对了,当然发展就会朝着前进的方向。所以更新观念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高管层的观念。高层的管理理念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全局性的管理理念是金融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目标和管理方针是必不可少的经济管理对于现代金融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工作影响面大、涉及面广泛,所以要切实更新管理观念,实践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2.控制金融企业内部环境

控制金融企业内部环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行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一般需要做好金融企业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金融企业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具体的可以从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金融企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形成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塑造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将风险管理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交易人员,内化成业者素养呵呵观工作习惯,进一步形成敏感的感知风险能力。最后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机构监督。

3.创新金融企业的经营策略

金融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创新其经营策略,在保证企业盈利或者不亏损的前提下,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企业必须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满足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生存的的组织结构、营销观念和管理方式,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依然能够存活,通过改变企业的经营策略,实现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软着陆,让企业平稳健康度过金融问卷。金融企业通过改变经营理念,增加金融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理念。

4.注重“协同”效应,提高金融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

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超流下,金融企业不能像以前那样封闭、孤军奋战的状态,更多的是产业群,价值链的集体参与竞争,共同发展。“协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部之间协同,二是内部自身协同,三是内部、外部高度协同。只有这三个方面全部协同良好,充分发挥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才能有效保证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5.金融企业勇担责任

金融企业是流淌在国民经济躯体中血液。在金融危机这个大魔头面前,金融企业不能逃避,也不能退后,唯一的路子就是勇担责任,积极应对。因为金融企业不像其他一般企业,它不仅要维持就业稳定的同时,更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通过风险管理和优质产品设计,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从而有效地抵御风险,降低金融危机给社会、企业、大众带来的危害。

6.注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当然良好的、先进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必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员工一视同仁,加强人本管理,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让员工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再之,金融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高要求、严标准管理自己的员工,让良好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最后,需要激励员工的团队精神,员工要和企业心在一起,员工和员工之间更要凝结成一股绳。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而金融企业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在经济危机下,金融企业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管理,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是金融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和金融之后企业重整旗鼓的关键,这也是金融管理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彦平,孙正平.化解金融风险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2002(,11):22-23.

[2] 李慧.强化新形势下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J].上海会计,1995(,2):35-37.

[3]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2):58.

[4] 刘军,李常洪,曹利军.金融企业风险统计预警系统研究[J].统计研究,2007,(4):86-91.

篇8

一、调查目的

交通运输经济统计专项调查主要是为了填补交通运输行业统计指标体系中价值量的统计空白,全面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经济规模与结构,建立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一体化的统计调查模式,充分反映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二、调查范围与内容

调查总体范围包括全市道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调查范围包括取得营运资质的道路客货运输车辆及出租客运车辆,取得营运资质的公路运输企业(含客货运输)、城市客运企业、跨省班线客运站。

调查内容涉及企业、车辆的基本信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等运输信息及营业收入、成本等各类财务指标。

三、组织领导

交通运输经济专项调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负责专项调查工作。为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局成立了专项调查领导小组,下设二个专项调查办公室,交通运输经济统计(包括客货运车辆、客货运企业)专项调查办公室设在局运管所,殷勤所长任办公室主任;城市客运(包括出租车辆、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出租客运企业)专项调查办公室设在局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所,单波任办公室主任。各专项调查人员及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严格工作纪律,确保圆满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四、时间安排

交通运输经济统计专项调查安排在2013年6月-2014年11月,调查分四个阶段开展。

各类企业调查时点为2012年全年及2013年上半年。营运车辆、跨省班线客运站、调查时点为2013年9月。

(一)前期准备阶段(5月—6月中旬)。准备阶段需完成工作布置及前期资料整理。前期资料整理包括客货运车辆数据库、跨省班线客运站。5月20日前完成工作布置及前期资料整理培训。5月31日前各单位将整理好的前期资料报市局。

(二)数据采集整理阶段(7月—11月)。7月开展全局组织调查人员培训,8-10月各单位开展具体调查及初步审核工作。10月上旬各单位将初审后的数据报市局。

(三)数据反馈修正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2014年3月前省厅进行数据审核并完成反馈,核实调查数据报告,正式确定调查数据。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4年4月-11月)。根据上级安排,对专项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表现较好的统计人员进行表彰。对统计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形成交通运输经济统计的长效机制。

五、任务分工

专项调查工作按照统一安排、分岗负责的原则,统一制定调查方案、统一人员培训,分别承担相应的专项调查工作。

交通运输经济统计专项调查办公室工作职责主要是: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客货运车辆、客货运企业专项调查工作,按要求进行车辆和企业基本情况整理工作;负责调查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和上报;负责专项调查活动开展相关信息上报;提供调查所需经费等各项保障。

城市客运专项调查办公室工作职责主要是: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出租车辆、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出租客运企业专项调查工作,按要求进行车辆和企业基本情况整理工作;负责调查数据的采集、录入、上报;负责专项调查活动开展相关信息上报。

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全市数据的审核、汇总上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技术合作。

专项调查专业性强,有关业务应加强与统计局的沟通协调。鉴于我局统计人员少、专项调查任务重的实际,可以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圆满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二)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数据质量。

专项调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扎实的技术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调查队伍。在局开展专项调查培训的基础上,组织统计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增加基层调查人员对统计方案的理解,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质量。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专项统计调查涉及面广,任务量大,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取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要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基层交通运输工作特点,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及发放宣传单、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外宣传,尤其加强对被调查对象的宣传,以取得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积极配合。

篇9

[关键词]人员培训;培训思路;培训考核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2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人才素质的提高,最主要、最实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依赖于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不仅需要管理工作的创新,更需要培训工作的创新与突破。

1 企业职工培训的方式

依据企业职工的岗位、年龄、心理等因素,本文对培训工作进行了细化分类。

1.1 企业员工培训

1.1.1 导向培训

这主要是以新员工为培训对象,新员工报到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把新报到员工集中起来。一方面向他们介绍有关企业的企业文化,行为要求,生产工艺及产品,组织机构和领导以及福利报酬制度等情况;另一方面带着他们参观企业的有关部门和车间等,以使他们熟悉了解企业的情况。这种新员工进入企业初期的培训,有助于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自己即将要在其中工作的单位、情况、要求以及有关的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建立企业归属感。

1.1.2 “师带徒”式培训

又称“一师一徒制或一师多徒制”,这种培训是指由各级单位实际情况组织指派一位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行为道德较好的员工负责对一个或几个新员工或技术水平较低的员工在技术和行为上的指导。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指导具体,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1.3 在职培训

通过实际做某项工作来学会这项工作,事实上,以收发室办事员到公司总裁,从进入公司开始就得到某种在职培训,在其它许多企业中也都是员工们惟一能得到的培训。主要培训方式如下:

(1)文化知识普及和提高,主要针对一般文化水平较低的员工而言。由于在企业中,文化水平低的员工所占的比例不小,所以企业针对文化水平低的员工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2)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专门技术的培训,如通用工种技术操作,工人的复合型技术,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专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如决策和各种管理技能以及科研人员的知识更新等等,都采用在职培训的方法。就其培训形式来看,有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讲座、研讨和案例分析等等。

1.1.4 脱产培训

企业根据培训时间长短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培训安排几天或三个月时间,一般在本企业内部进行,也可以送到国内有关的兄弟单位或专门培训单位进行。长期培训一般是指三个月时间以上的学习培训,如研究生或MBA、PMBA,或出国进修等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对培养年轻有为的科技人员或管理人员较为有效。

1.2 管理人员培训

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企业在管理人员的培训措施有以下几种:

1.2.1 工作轮换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管理人员丰富工作经验,发现其长处和不足。在培训中接受管理培训的学员到各个部门学习,加深他们对整个企业各环节工作的了解。

1.2.2 行为学习

利用受训者的学识、经验等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其他部门而非本部门问题的一种培训形式。通过行为学习方法,培训人员按计划每月作一次工作讨论,共同讨论各自的培训科目,比较工作行为,提出自己对所承担的项目实施方案的观点、思路。从而拓展管理人员的思路,提高管理人员对部门、岗位的协调能力。

2 企业职工培训考核评价措施

企业为保证培训最终质量,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提出相应评价措施。

2.1 专业技术人员评估

首先,通过对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学习,并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组织专家讲座和技术交流,定员定时定量保证专业培训的实际质量,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再次,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甲方的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和使用培训,使专项资料和操作说明书真正掌握在甲方人员的手中,使之成为合格的熟练手。

2.2 成本收益评价评估

在经济上讲,成本收益分析法常用以评价投资的效果。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因而在培训工作中借鉴成本收益分析法。在评价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培训项目目标;培训项目与单位实际口径是否一致;能否反映真实培训工作质量;考虑培训项目的机会成本;计算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考虑该项目对其它项目所带来的收益等等因素。避免大批量的员工输出培训,以精干岗位技术能手,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及单位学习,通过强化训练来带动本企业本部门的工作技能、观念、思想的提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成本,而获得最大的回收收益。

2.3 汇报评估

是指在员工完成培训回到本部门后,及时向部门主管汇报培训效果。通过部门主管与该职工之间的双向交流,了解培训的完成情况,随时掌握员工对新知识、新技能及工作态度的变化。

3 针对提高培训质量的几点思考

3.1 教师的质量影响着培训工作的效果

培训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初高中教师,他们除了有教师具备的理论外,必须具备专业所需的知识,所以说培训部门的教师是复合型的。培训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了解生产和实际工作,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新技术、新经验、新观念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并删除相对陈旧的内容,特别是要在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时,培训教师只能把浓缩精华交给学员。由于企业发展速度快,大量引进新技术、新科技新工艺。这样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工作就显得更为迫切。

3.2 学员的素质高低决定培训效果的优劣

要对进行培训的学员进行摸底考试,得到培训人员真实水平的第一手材料,定期进行考试,随时掌握培训内容的情况,最后根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职业技能鉴定,反映出学员的培训效果。挖掘企业潜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3.3 应健全职业培训工作和激励机制,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持证上岗

让认真参加培训的学员真正尝到“学有所用,学有所获”。激励他们的学习技能的信心,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另外,职业培训工作应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末尾淘汰制;从增减员工技能工资,签订劳动合同入手。还可以从提供良好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推荐、持证上岗的一整套激励措施,以此保持培训工作的旺盛“生命力”。

知识的折旧越来越快,没有任何人可以抗拒学习培训,没有任何企业可以不重视培训。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在这个时期成功的公司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对最有竞争力、富有生产性的管理人员的需求;一个是把办公室与教室连在一起。”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给国有企业培训工作带来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房建施工;精细化管理;创新思路

1房建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1安全管理举措不合理

由于房建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人员也相对较多,施工流程较为繁琐,整个施工过程都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但是由于工程庞大,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现实因素影响,如,环境、天气,施工不确定性较强,进而导致施工过程危险系数也随之增长。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都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这为后续房建施工埋下了不可预知的隐患。近些年,很多因安全隐患导致施工人员生命受到威胁的事故屡见不鲜,如,西安地区的施工坍塌事故、四川生产基地办公楼1·19事故,这些事故所导致的后果是不可预估的。如若不能将安全管理举措应用至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会威胁企业效益,甚至还会导致施工人员丢掉性命。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中就必须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1.2施工质量管理较差

除了上述提到的安全问题,施工质量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要求每个施工细节都符合相关要求。但观察当前施工企业现状不难发现,很多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并没有意识到管理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最终工程完工后不久,建筑物就会出现裂缝、漏水等质量问题,进而加大了安全事故出现概率。不仅如此,如若不能做好施工质量管理,还会对业主、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建筑质量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就会导致整体建筑项目停工,延误工期,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此外,如若建筑质量不达标,还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口碑,影响企业形象。

1.3缺少管理人才

精细化管理对于整体房建工程而言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此种方式对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知识。但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房建工程发展速度较快,而培养专业管理人员所需时间较长,特别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至少需要3~5年,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出现了管理人才匮乏、精细化管理工作无法落实这一现状。特别是一些有着实战经验的建筑企业专业化人才成为了各个建筑企业争夺的稀缺人才,进而导致管理层跳槽频率不断增加,根本无法实现管理技术的有效创新。甚至还有一些建筑企业要求管理层人员一人身兼数职,直接拉低了管理效果,导致管理目标无法实现。

1.4施工方案存在缺陷

众所周知,为了保证房建项目施工方案合理性,在实际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建设目标以及实际工程情况为依据,将多种现实情况进行有效整合,并对整体工程进行有效规划,特别是各个环节的多种施工技术更要进行再次明确。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根本无法意识到施工方案的重要意义,在实际设计的施工方案中对于每个环节的多种施工技术并没有做出详细说明,且全面性较差,很难真正发挥施工方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细节问题,根本不存在实际应用的意义,进而导致施工方案片面化,根本无法真正落实到实际施工中。整理补充技术方案不仅对施工人员的个人能力有着一定要求,而且还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降低。一般而言,如果当前施工方案存在缺陷,大多数企业都会以原有方案为基础·211·对其进行更新,结合实际情况添加一些符合本次施工情况的项目背景及参数,但是一些施工方案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即使做一些相应修改也很难对整体建筑项目给予针对性指导。

2房建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策略

2.1施工人员精细化

内部员工是大多数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房建施工项目对于人资依赖性较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影响建筑企业业务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应当将精细化管理应用至招聘、培训、日常考核各个工作环节中。在招聘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明确自身招聘标准及所需掌握的施工技能,给出相应报酬引入专业人员;在管理方面,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据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管理部门,应用外部管理、内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人才队伍层次制定时,应当尽可能选择一些技术水平较高、新型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人才,保证当前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层次化。此外,还应当定期对当前企业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确保其施工技术、施工理念符合当前施工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人员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应当对每个岗位所需掌握的多种施工技术以及工作特性有详细了解,而后结合管理目标与施工人员个人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保证施工人员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速度。此外,在团队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进而有效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热情,保证工作质量。还应当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与施工人员的业绩、工作情况相关,进而确保考核有效性。

2.2技术方法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否有效应用会在技术方案中得到直接体现。以时间段为标准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可以将整体施工过程分为策划、编写、反馈三大阶段,每个阶段中的技术方案各不相同,但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是决定最终技术方案能否落实的重要因素。(1)策划施工技术阶段:规划技术方案是房屋建设工程技术方案编制的重要环节,也是房屋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编制的基本环节。为保证规划项目的顺利完成,施工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技术方案,重点制定技术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应与建筑施工项目相互结合应用,可以借鉴和参考,保证更加系统全面的思考。在规划方案的内容中,明确施工技术与施工方向,加强具体操作力度,在施工方法和施工思路的选择上,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有效制定技术方案。(2)反馈阶段:在反馈阶段开展竣工工作,整理接收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改进和完善施工技术。当技术方案应用在房建项目时,技术人员应参与到各项技术工作中,以便及时发现技术方案中的缺陷和优点,了解和把握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技术得到充分保障,为施工方案的确定奠定基础。

2.3施工技术精细化

房屋建设项目投入的资金较多,影响也更深远。在使用标准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施工中应用的技术不是单一化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施工技术的精细化主要是将技术灵活的应用在各个环节中,对各种管理措施进行精细化处理。首先,应引进高水平、专业的人才,通过方案的合理化,确保施工技术具备稳定性与先进性;其次,施工企业应大力投入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水平与技术体系。当施工技术取得较大进步时,将使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成为新技术,在房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施工工艺的精细化,实施分级管理,保证施工工艺实现最大价值。只有施工技术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并将施工技术灵活的应用于房屋建设项目中,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

3结语

总之,精细化和创新思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创新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经验,创新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贯彻到项目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在科学决策的帮助下,完善管理方式,实现创新、精细化管理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制定实施计划,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完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国内建筑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房建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实践和创新思路的结合[J].居舍,2020,(26):150-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