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营销教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1+X”证书;案例教学设计;ADDIE模型
“1+X”证书制度自2019年开展实施以来,全国各类高职院校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色开展研究和提升工作。重点是围绕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打造新的专兼教学团队,创新校企合作路径,拓展新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1]。案例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工作情景,设定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站在主事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境的解决方案[2]。准确恰当的案例,可以蕴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X证书涵盖工作岗位和任务要求,案例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可以体现X证书制度的一系列要求,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是推行“1+X”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磨合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案例资源、锻炼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新内涵
总体来看,案例教学在内涵上包括“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思辨方式”“方法教学”等要素,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情境+思考=知识+应用”。[3]
(一)案例遴选体现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一方面是服务性,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价值性,通过工作获取报酬。“1+X”证书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岗位性更加明显,技能要求更为突出。区别于传统的案例阐述过多、启发不足、案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等情况,“1+X”证书背景下,课程案例更多地融入了基于X证书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还原,体现出案例在岗位认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因素,核心是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职业性特点。将课程案例与学历证书的理论知识、技能等级的技能素养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体现案例推演的职业性。
(二)学生为本体现主体性
一方面,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真实职业环境下,工作任务随着工作岗位层级的提升而越发体现出综合性。基层的工作往往只需要职业角色独立完成,而越往高层进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对象的多样性,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X证书中所描述的岗位任务与胜任能力,案例教学设计需充分体现学生本体的主体性。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在案例带入、案情研判、寻找冲突、逻辑解析、方案解决、复盘终结等流程中,做好引导者、旁观者、操盘者的角色,体现学生在案例中的主人翁角色。
(三)解决方案体现多样性
晋朝葛洪“抱朴子·任命”有云:“殊途同归;其致一也。”“罗马典故”里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类问题,是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就业岗位上面临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因此,解决方案也因时、因事而异。“1+X”证书背景下,教学案例既需要考虑简单工作任务的单项案例和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案例相结合,也需要突出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案例选取到引导讨论再到操作解决,都需要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严谨的逻辑,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和具有创造性,培养学生执行计划A,备选计划B、C的工作逻辑。
(四)兼顾学习能力的覆盖性
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校的生源多样。一个专业,往往会存在中职考生、分类招生考生、高考考生三类人群。这些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素养、能力结构并不统一,进而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要尽量兼顾各类学生的学情。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工作小组(即模拟现实工作情景,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按工作小组完成案例任务,获取小组积分,作为课程考核分值,小组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提高学生参与度)、模拟小微企业(即模拟小微企业,由学生成立小微企业,企业名称在教师审核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解决案例问题)等方式,兼顾不同类型学习能力的学生,调动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与X证书匹配不足
“1+X”证书背景下,对教学团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具体。从教学目标上看,教学团队要把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与能力相互融通;从授课实践上看,要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通;从教学效果上看,要能践行产教的融通。当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比例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客观上存在教师的双师证书与专业和职业匹配度不高,职业岗位关联度不大,教师获取X证书比例不高的情况。
(二)教学思想与X证书融通不够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基本态度和观念。准确清晰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教学对象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情的分析和研判;从教学策略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以及职业技能等级的科学进阶;从教学成果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阶段性检测和作业成果;从观察测量上看,教师应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职业技能的掌握;从教学反思上看,教师应关注怎样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进行融合。从实际来看,还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较为传统与保守,课前针对X证书相关的学情分析不足,教师体现过多,学生主体体现不足,理论讲授过多,实际操作较少,学生的获得感不佳。教学中,关注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标准容易一刀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引导和帮扶不够。与本行业或跨行业交流不足,教学场景设计容易脱离X证书实际情况。
(三)案例设计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案例和案例之间有无知识和技能上的递进关系,是否随着理论知识的由浅入深,案例也会提升难度,也会紧随行业发展变化,紧扣X证书技能考核点的素养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教师选择使用教材案例进行解析,案例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教材与X证书关联度不高;一部分教师采用网络案例讲解,案例的新鲜度可以保证,但又显得相对碎片化,难成体系。总体来说,案例教学与X证书的关联程度不够。
(四)教学方法对尊重学生X证书主体地位不充分
职业教育中,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是较多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工作来看,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兴趣感和参与感,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练,老师教导、学生模拟的循环模式。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学生操作,而不是教师引入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辨、教师讲解问题、示范操作、引导学生操作。教学实施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做到充分认可。这就会导致在理论课上,教师激情澎湃地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聆听;在实践课上,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示范操作,而真正能掌握动手能力的学生寥寥无几。
(五)实践教学与X证书融通不强
实践教学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X证书实施之前,实践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实践任务为主。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认知,常常会高于对工作岗位的认知。X证书则不同,它以岗位来明确与之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这就要求,X证书背景下的案例教学,要先明确工作岗位,再明确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最后明确对应的教学案例,进而开展相关的案例教学。
(六)教学评价与X证书评价标准不统一
X证书的落地工作正在各个职业院校稳步推进。从目前落地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为了实现证书落地,往往采用短平快的方式。一般来说,是先论证、引入与本专业关联度高的X证书,进而组织教师参与证书培训,随后组织学生参与考试,获取首批证书,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考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实践操作考试为主,教学评价标准与X证书评价标准还存在不统一、两张皮的情况。
三、“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设计的路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吸收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优点后提出的教学模式[5]。刘红梅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中指出,95.2%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学习;有74.6%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显著、学习效率更高。[6]
(一)“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的特点
1.X证书典型任务与理论知识结合X证书的开发主体是职业教培相关组织,而职业教培组织的前身就是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有良好培训业绩且熟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规律的培训组织。职业教培组织,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的开发、培训和认证工作,而学校教育又必须以毕业证书的这个1为基础,这就要求,“1+X”背景下的案例教学,必须突出理实一体,理论知识与典型任务相结合。2.典型任务与教学案例相匹配X证书中各技能等级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个人职业活动中能够独立执行的最小单元,是考核学生对于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最小技能单元。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往往对应多个职业技能要求。从目前已经公布的X证书来看,一般1个工作任务会对应3至10个职业技能要求。这就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必须与典型任务相匹配,根据案例实际,涵盖部分或者全部职业技能要求。3.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X证书的开发,都是依照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的。X证书解决的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的认知与实践。以往的案例教学设计,尽管也以任务驱动,但案例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往往割裂与独立。部分案例更是为了引导、认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去甚远。为了与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案例教学更应该凸显学生职业能力的塑造,而且这种职业能力的塑造应该伴随着课程的进行,体现出案例的由简单变复杂、由此及彼、由单一能力变综合能力的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4.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道德教育。正所谓先要成人再要成才。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只在某个案例中体现职业道德,更多的是强调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的设计要结合课程思政,一方面突出思政典型案例,另一方面突出各个工作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职业道德是伴随每一次的职业行为发生的,在职业中的人的每一个工作行为,都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处理某些复杂问题的时候,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1+X”背景下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设计
1.课岗赛证例一体化设计思路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正在建设中,部分X证书的等级标准并不能完全符合当下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院校初次引进X证书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尚未与X证书进行磨合,X证书培训与课程教学尚未互联互通。因此,新形势下的案例教学设计,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融合入手,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就业岗位、技能素养、技能大赛、X证书融合入手,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时,再根据课程内容、技能要求来设计具体案例。2.任务驱动下案例教学设计三步骤同教学设计一致,学情分析是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和能力是激发求知兴趣、引发案例思考、触发案例讨论、开发职业技能的前提和保证。更进一步,则是对标知识点和技能点,筛选出合适案例。明确案例是筛选出来的,是来源于社会环境下的真实案例,需要教学团队或授课教师,或对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寻找案例,或在典型案例中发掘出知识点和技能点。最后一步,则是设计案例的引入、讨论分析、原理或技能运用、问题解决、案例复盘、案例拓展的具体环节设计。3.构建X证书下的案例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起源于美国军方,是美国军方委托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于1975年设计出的一个课程开发模型。该模型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及课程设计蓝图中。该模型将课程开发分为五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即ADDIE模型。X证书背景下,案例教学可以采用ADDIE模型,来搭建案例教学设计模型。
四、结论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高度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竞争环境的变化莫测,客户需求的错综复杂,都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发求知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锤炼职业素养,检验教学效果。本文以任务驱动下的案例教学为研究视点,探索“1+X”证书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设计路径,引入ADDIE模型,构建案例的筛选、引入、退出机制。当然,探索符合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的案例教学,也只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思路,如何更好地落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3]吕承文,丁远.案例教学再思考:内涵、设计及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2):85-89.
[4]兰霞萍,陈大超.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7(10):1-4.
[5]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 职高;数学;服务;专业课
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课,职高数学课是为其它专业课服务的。大多数职高生的学习基础差,对数学无兴趣,不愿学习。这给数学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性,过分依赖教材,而无法将数学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这一现状,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转变,尽量将数学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又为职高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树立服务专业课的意识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树立起为专业课服务的观念,主动研究不同专业和数学间的联系,从而明确不同的教学重点。另外,还应适当调整教学时序,作好相关内容的补充。这样,才能突出数学课的工具特性,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二、根据不同专业划定数学教学的侧重点
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应提前对各专业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作一个系统的调查,并积极和专业课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探讨,从而明确数学教学的侧重点。结合专业需要,合理设计教案,及时调整教学中的重难点,建设以专业需求为主的新型数学教学体系。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职高数学课的实用性与服务性,不必贪多、贪全。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本人认为数学教学在不同专业中的侧重点如下:
(1)电子电工专业:应重点掌握三角函数与复数等知识。尤其是在三角函数中,要将函数y=Asin(ωx+Ф)的图像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该函数在物理学及很多工程技术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用处之大,用途之广。
(2)汽修专业:应重点掌握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在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后,便可开展“立体几何”教学。虽然在部分专业课中“立体几何”是被删减的内容,不过,它却是机械类专业中最基本的内容。因此,要重点学习这部分,从而培养职高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识图制图能力。
(3)计算机专业:应重点掌握等差数列等知识,并补充“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好基础;
(4)服务缝纫类专业:应重点掌握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从而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市场营销专业、餐旅专业等都有相应侧重,即在各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根据专业需求,保证“管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实施教学。
三、实施分层数学教学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都很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同一把尺子,便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势必造成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数学教师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从而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根据学生层次,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首先,职高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A、B、C三层。对各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
(1)C类学生:降低教学目标,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为主,并慢慢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2)B类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与灵活运用能力;
(3)A类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并能加以灵活运用。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2.课堂教学的层次性
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让C类学生回答基础题,并让B类学生补充,最后,让A类学生对C类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难度适中的问题选B类学生回答,由A类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当然,也可以鼓励C类学生作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应让全班学生思考,选A类学生作答。通过上述方式,确保人人都有“参与答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在参与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自信。
3.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在作业设计时,也应体现层次性。首先,设计一些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然后,设计一部分有难度的题目,作为选做题,但要求A类必须完成。B、C类学生以完成课后习题与一些基础题为主;A类学生不仅要完成上述作业,还应完成教师专门布置的思考题。
四、帮助学生重拾信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部分职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也不好。因此,他们的心灵深处是很自卑的。面对挫折,大部分学生习惯采用消极的自我防御方式。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教师应和学生交朋友,多交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多鼓励他们,关心他们,从而建立互信。其次,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比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暗示法、激励法等,使他们树立信心,真切地感受到“我也行、我也能”。学生即使只有点滴进步,教师也都应给予鼓励。比如,有的只回答对了一部分,或者练习题只作对了一些,但思路清晰、有创新等,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让学生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快乐,逐渐建立自信,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也能学好数学。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度开展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消除他们的青春期心理困扰。比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身心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挫折,以积极、自信、向上的态度对待挫折,在苦与乐之间,学会成长,增强自信。
总之,高职数学课教学必须和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数学教师要在了解专业课知识的前提下,完善数学教学方式,突出数学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从而做到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苏丹.增强职高数学课堂的学科性与专业性初探[J].商情,2011,(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