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寒痛的治疗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冬季气温低,人们很容易患感冒。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冬季感冒多为风寒型,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这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
风寒感冒的发生是因为人体疲劳或向来体弱,卫气不能及时有效地随着气候的变化作出调整,抗病能力就减弱了,导致寒气侵犯肺卫而得病。治风寒感冒的最好办法是从本而治,从因而治,而不是对症治疗。也就是说,治疗要点一是要恢复卫气的卫外功能,二是要祛散寒气。因为艾灸有着天然的温阳实卫、祛风散寒、避秽解毒的功效,所以把艾灸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具体取穴】
1.大椎穴。大椎穴在后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癫痫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灸之可以增强卫气的功能,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2.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侧中点处,俗称虎口的地方。合谷穴有开通的作用,可以治疗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耳鸣耳聋、疔疮、经闭等许多疾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注意,左鼻塞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
3.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风池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4.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位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如中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5.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有健脾和胃、壮阳升阳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阳痿、贫血、失眠、头晕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
【操作要点】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
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篇2
我去看小伙子时,只见他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得知他是由于吃冰冻的东西引起的,检查又发现他舌苔白腻,脉濡缓,我心里就基本清楚了。他这是风寒类型的泄泻,常见的症状就是大便清稀,严重的人甚至还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痛等症状,像嗜吃生冷的食物,或长期呆在空调房内,都容易导致这种腹泻。
我叫他爷爷用花椒6克,肉豆蔻3克,水煎取汁,早晚分两次给他服用。每天1剂,连服1~5剂。小伙子的爷爷听后,马上给他准备了这个方子。他喝了一次,腹痛肠鸣的症状就减轻了,也不再那么频繁上厕所了;第二天他又喝了一次,就基本没事了。
小伙子好了后,专程来我家感谢一番,说没想到这么简单个方子效果那么神奇。我告诉他,花椒是治疗寒湿、风寒、阳虚型腹泻的好东西,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纯阳之物,散寒除湿,补右肾命门,止泄泻。”用花椒治疗寒湿腹泻是古已有之。肉豆蔻是常见的香料、药材,又名肉果、玉果,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功效,常用来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这个方子能温中、燥湿、止泻,也适合治疗小儿夏天寒湿、风寒腹泻。
此外,还可用胡椒治疗。《本草纲目》说:“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胡椒的用法很简单,取胡椒30克,研成末,与饭团混合调匀,以米汤送下,每天2次,连服几天可见效。
篇3
上呼吸道感染的7种POSE
A中医说――
我国的瑰宝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将感冒大致分为风寒与风热两种,而细分起来,则有外感风热、外感风寒、外感夹湿、外感夹暑等多种情况。这些“感冒”不仅表现不同。治疗起来也各有特色哦。
POSE1 外感风热
特殊表现:宝宝出现发热的症状,只有轻微的怕寒症状,感到口干、口渴,舌体偏红,舌苔却很薄,呈白色或微微发黄,鼻涕色黄,咽喉部疼痛,咳嗽、咳痰,痰液色黄且黏稠,大便偏干。
治疗方法: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POSE2 外感风寒
特殊表现:宝宝怕冷,表现为干烧、发热却无汗,头痛,伴有四肢酸痛,鼻堵明显,流清鼻涕,咳嗽、痰多,颜色清亮,舌苔很薄、色白,大便偏稀,脉搏比较快。
治疗方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POSE3 外感夹湿
特殊表现:宝宝体表温度较高,怕冷,感觉头部胀痛,烦躁,胸闷,肢体酸疼,身体沉重,精神疲惫,困倦萎靡,舌苔色白且厚腻,伴有恶心,食欲下降,肠鸣音比较明显,有的伴有腹泻。
治疗方法:疏风祛湿
POSE4 外感夹署
特殊表现:宝宝体表温度偏高,有汗,但似乎出不透,心内烦躁,口渴、口干,喜欢多饮水,舌苔颜色较黄且厚腻,感到胸闷,伴有食欲下降,小便颜色加深、量少。
治疗方法:解表清暑,芳香化湿
B西医说――
西医将“感冒”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属于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包括具有传染性的流行性感冒和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
POSE5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特殊表现:一般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约有90%左右是由病毒引起的,此时宝宝大多会出现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咽痛等症状,多伴有发热,有的咽部充血,咽及扁桃体表面可以有灰白色疱疹及溃疡的表现。
治疗方法:支持疗法
POSE6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特殊表现:细菌感染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相对较为少见,患病宝宝表现为发热、乏力、咽部不适、扁桃体红肿等。
治疗方法: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POSE7 流行性感冒
特殊表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起病很急具有传染性,以全身中毒病状为主,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患病宝宝{,寒,高热,全身不适,衰弱无力,腰背四肢酸痛,干咳少痰,肺部有“湿罗音”(肺部听诊时重要体征之一)。
治疗方法:早期诊断,综合施治
远离感冒的12种预案
预案1 冷水洗脸
随着天气慢慢转冷,每天可以尝试使用水温较低的水给宝宝洗脸,并且有意识地逐渐降低水温,直至变为冷水洗脸。或者用柔软的毛巾沾上冷水给宝宝擦拭面颊,这样可以提升宝宝对寒冷的耐受力。
温馨提示:20℃的水温即可起到锻炼的作用,过低的水温反而会引起血管收缩,使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
预案2 热水洗脚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如果每晚坚持用温度较高、没过脚面的水为宝宝泡脚10分钟左右,即可刺激足部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淤、滋补元气、预防感冒的目的。
温馨提示:泡脚的水温度一定要控制好,既要能够起到使局部血管扩张的作用,又应当注意绝对不能烫伤宝宝!
预案3 清理鼻腔
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是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传播侵袭人体的,因此对宝宝鼻腔的清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妈妈最好每天带宝宝外出归来后,都用干净的棉签沾一些淡盐水来给他擦拭鼻孔、清理鼻腔。
温馨提示:如果宝宝已经可以和妈妈配合,则改为用盐水冲洗鼻腔效果更好,但较小的宝宝不适合冲洗鼻腔,以防被呛到或误吸。
预案4 按摩鼻翼
妈妈先将双手对搓,升高掌心和手指的温度,然后沿宝宝的鼻背、鼻翼由上而下按摩10至15次,以局部微红、发热为宜。可有效改善宝宝鼻部的血液循环,将感冒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质挡在体外。
温馨提示:按摩鼻翼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还能在宝宝感冒后帮助其减轻鼻塞的症状,但摩擦时不可过于用力。
预案5 鸡汤滋补
鸡汤不仅美味,更具有补虚的功效,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具有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液分泌的作用。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具有良好的作用。
温馨提示:鸡汤可以起到缓解感冒症状、提高宝宝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胃酸过多、患有胆囊炎或肾功能不全的宝宝则不适合饮用鸡汤。
预案6 葱白熏鼻
将葱白洗净,切碎,用开水冲泡,趁热熏鼻;或将葱白捣烂,取汁,涂抹在鼻唇之间;还可以取葱白数根,捣烂取汁。滴入鼻孔,每次两至三滴,每天一次。以上做法均可起到预防感冒、开窍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缓解鼻塞症状。
温馨提示:葱白泡水熏鼻时水温不可太高,以防不慎烫伤宝宝;葱白汁滴鼻或涂唇时用量不可太多、太浓,以防伤害宝宝的皮肤。另外,对较小的宝宝也不适合。
预案7 生姜糖水
取生姜3~5片,煎汤,加红糖少许,给宝宝趁热服用,可暖身驱寒,避外感风寒之邪,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感冒功能,还可以对抗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及关节酸痛,缓解感冒造成的怕冷、发热等症状。
温馨提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解毒,入脾、胃、肺经,但不宜给有内热的宝宝服用。
预案8 冲服蜂蜜
蜂蜜入药有五种功效: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能润肺止咳、促进消化、改善睡眠,激发宝宝的免疫功能,抗菌消炎,协助组织再生。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他病毒性疾病。
温馨提示:1岁以内的宝宝不宜服用蜂蜜,以防发生过敏现象。
预案9 姜丝萝卜
取生姜25克,切丝;萝卜50克,切片,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而后加入红糖适量,再煮1~2分钟即可。每日1次,热服,具有祛风、散寒、解表等功效,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风寒感冒。
温馨提示:萝卜寒凉,因此阴盛偏寒体质、脾胃虚寒的宝宝不宣多食,服用药物时也不要同吃萝卜,以免药效相反、相克。
预案10 贝母雪梨
取雪梨1个,去皮去核,填入贝母6克、沙参10克、薄荷2克及冰糖适量,放在碗内。加水蒸熟。早晚分食,能润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适用于宝宝感冒后因热病伤阴所引起的咽干咳嗽、肺热痰黄、津伤口渴、大便燥结。
温馨提示:生梨能清六腑之热,熟梨
可以滋五腑之阴,但其性偏寒、能助湿,因此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宝宝应少吃。
预案11 综合防御
尽管天气寒冷,也应当坚持带宝宝外出,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随着气温的变化。应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尽量不带宝宝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玩耍,必要时外出可戴上口罩,并远离已经患有感冒的大人和宝宝。
温馨提示:凡是患有营养不良、贫血、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或佝偻病等症的宝宝。都比较容易罹患感冒,应加倍注意保护。
预案12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宝宝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每年可在流感流行季节前为宝宝接种一次疫苗,其产生的免疫力一般可持续一年。
温馨提示:接种疫苗的宝宝应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或肿瘤等),月龄在6个月~35个月左右。“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副作用较大,12岁以下的宝宝不要接种。
8招制胜上呼吸道感染
第一招・推拿篇
推拿属于中医的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指的是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采取推、拿、按、摩、掐、揉等手法进行治疗,必要时可以使用推拿介质。以期达到疏通经络、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实战攻略
蒜汁:取生蒜剥皮、捣泥、取汁。其性味辛温,能解毒杀菌,温中健胃。
凉茶水:性味苦甘。微寒,能醒神明目,清热止渴,消食利尿。
把以上两种物质做介质,蘸在手上,从宝宝的背部中间沿脊椎向腰的下方推拿,或用凉茶在宝宝的额头部位推拿,可以缓解宝宝感冒发热的症状。
注意皮肤过敏的宝宝不适宜使用蒜汁。
第二招・敷贴篇
敷贴就是将药物研成细末,与各种液体调成糊状,根据“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原则,按照宝宝年龄、体质或病情确定敷药的剂量及时间,以绢、布、桑皮纸、油纸、粘膏等为载体,采用直接敷贴法、间接敷贴法以治疗疾病。
实战攻略
敷脐法:麻黄、香薷各15克,板蓝根、公英各10克,桔梗12克,研磨成细粉。每次使用1克药粉,倒入肚脐中心,用医用胶布固定,可协助治疗宝宝感冒。
敷头法:葱头7个、生姜1片、淡豆豉7粒。捣烂、蒸熟,敷在厚纸上,微热贴于宝宝囟门上,可用于协助外感风寒的宝宝发汗。
第三招・拔罐篇
拔罐是以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为工具,配合液体、固体、药物、消毒剂类等介质,以火罐(利用燃烧耗掉罐内空气)、水罐(水煮罐子,擦干后利用余热)、药罐等方式,使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甚至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实战攻略
火罐闪火法:用镊子夹住燃物。点燃并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快速将罐扣在皮肤上。由于此时罐内没有火,因此比较安全。宝宝适合使用小玻璃罐。
起罐手法:起罐时切记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到宝宝娇嫩的皮肤。可以先用手夹住罐子,以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待负压消失后再取。
第四招・刮痧篇
刮痧也是我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用牛角、玉石、植物纤维、瓷器、纱线、中药、手指、针具、鹅卵石等,在皮肤相关穴位进行刮拭,以水、油、药等做介质,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最终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的目的,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实战攻略
背部操作:宝宝采取俯卧位,选用边缘光滑的瓷勺,以香油为介质,在脊椎两侧,由上而下刮取。手法要轻,至微出现痧痕。可用于治疗宝宝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
器具选择:对于肌肉丰厚的背部、腰部等处。可以使用光滑圆润的瓷器,而面积较小的部位如肘窝、胭窝,则可以使用消毒后的一元钱硬币,皮肤细嫩者可用纯棉纱线。
第五招・耳穴压豆篇
耳穴压豆就是对耳廓穴区进行压迫的疗法。
实战攻略
王不留行:为黑色珠形微丸,昧苦,性平,入肝肾二经,具有消肿、行血之功效。耳压可用于各种病症,因此对于宝宝的发热、咳嗽都可以使用。此外还可以用绿豆、急性子、白芥子、莱菔子、六神丸等。
用胶布或粘合纸将药豆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约3-5天更换一次药豆,以期达到治疗目的。
第六招・温灸篇
温灸指的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以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温经止痛、平衡阴阳,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从而起到防病健身的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艾柱灸、艾条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打草灸等。
实战攻略
温和灸:宝宝肌肤细嫩,因此使用温灸时必须特别小心。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应相应穴位,在距皮肤2-3厘米左右的距离熏烤,以有温热而无灼痛感最宜。
艾条制作: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艾卷,外裹柔软疏松的桑皮纸,胶水封口即可。
第七招・浴疗篇
浴疗是利用水温、水压或在水中加入各种药物进行沐浴,以便镇静、消除疲劳、改善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增进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况、降低肌肉张力,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常用的有全身浴、局部浴、淋浴、汽雾浴、熏蒸浴、擦浴等方式。
实战攻略
温水浴:水温为36℃~38℃左右,以手巾沾湿后反复擦拭宝宝额头、腋下、腹股沟、胭窝、肘窝、手心、足心等部位,可以帮助感冒后高热或持续发热的宝宝降温。
药浴:按浴液的药物成分来区分,有植物动物类的中草药、矿物类的水溶性矿物质、药物制剂等几种形式。比如,生姜12克煎汤沐浴可治疗宝宝外感风寒咳嗽。
第八招・药物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而中医所用的中药则是祖国医学的精华,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两大类;从性质上讲,除了众所周知的植物类药物以外,还有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从产地上看,大多数是我国特产,但也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使用中药治疗感冒真可谓事半功倍。
实战攻略
篇4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可以传染。感冒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鼻部的卡他症状为主,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感冒就可能发展到第二阶段,表现为发烧、头痛、关节痛和咳嗽,如果是细菌感染或并发细菌感染的感冒,还有可能发生咽喉痛、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感冒不合理用药还表现在处方医嘱上的不当,或未开展药学监护、未遵守注意事项等。不合理用药的判断依据是不合病情之理、不合患者之理、不合药学之理。药物选择和联合不根据感冒症状选择感冒药,联合用药时重复应用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都属不合理用药。
下面列举几例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
例1. 患者男,15个月,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小儿感冒冲剂10包,每次1/2包,口服,每天三次。布洛芬片0.1gx3片,每次1/3片,口服,每天3次。退热栓3粒,每次1粒,肛内给药,必要时。
分析:小儿感冒冲剂中主含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也含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也为解热药物,3药同时使用,属重复给药,其不良反应呈累加效应。使用一种药物即可。
例2. 患者女,28岁,感冒,发烧,喘咳。
处方:5%葡萄糖100ml+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qd;
阿奇霉素0.5g,口服,qd x3;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2粒,口服,tid x3;
氯苯那敏4mg, 口服,qn x3。
分析:1.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应选用抗生素;2.重复用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具止咳平喘作用,但每粒含有氯苯那敏2mg。
例3. 患者男,为汽车司机,23岁,上感,咳嗽,痰多。
处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375g,口服,Bid
复方氨酚烷胺2粒,口服,tid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10ml,口服,tid
分析:1.无适应症用药:上感多为病毒性感染,不应选用抗生素药物;2.用药时机不当:复方氨酚烷胺含氯苯那敏,有中枢抑制作用,服药期间不能从事司机工作;3.用药禁忌:磷酸可待因为中枢性止咳药,不应用于痰多的咳嗽患者。
综合以上三个病例,我们不难看出,感冒的不合理用药非常具有普遍性。下面我总结了一些感冒用药的安全指导。
在了解感冒应该如何安全用药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就是“感冒”与“流感”的区别。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感冒是指普通感冒,而不是普通流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但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而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而传播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大批病人,流感病程多为7天,发烧平均持续时间为3天,而发病率即无性别差异,也无城乡差异,但家庭聚集性却十分明显,符合流感的传播途径。治疗感冒或流感的方法总结为两种:西药治疗和中成药治疗。
1) 西药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感冒或流感的药物主要为抗过敏药、减轻鼻粘膜充血的药物和解热镇痛药三类。目前比较常用于抗感冒的抗过敏药为扑尔敏和氯雷他定等。扑尔敏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比较明显,不适于汽车司机、高空作业等职业患者服用,氯雷他定是比较新的抗过敏药,作用强而基本没有嗜睡的不良反应。目前广泛使用的减轻鼻粘膜充血的药物为伪麻黄碱,它具有选择性收缩鼻粘膜血管的作用,因此可使鼻塞减轻,清鼻涕减少而没有刺激心脏引起心悸和收缩外周血管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作为抗感冒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为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和扑热息痛等。市售的抗感冒药基本是复方的,一般有三种情况:抗过敏药和减鼻粘膜充血药合剂;抗过敏药和解热镇痛药合剂;抗过敏药、减鼻粘膜充血剂和解热镇痛药的合剂。感冒或流感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抗感冒药,如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打喷嚏、鼻塞、流鼻涕等)为主而无发热,则可选用开瑞能。
2) 中成药治疗
冬天的感冒是因外感风寒之气所引起,但由于人的平素体质、饮食、起居、劳逸等多方面差异,虽然同样是感受风寒,其所出现的症状也有不同之处。一般分为风寒与风热两大类型。
风寒型感冒: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如清水、打喷嚏、咽喉不疼、不发热或发低热(38℃以下),或有咳嗽、痰白稀,或见周身酸痛等症。可服用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可服用通宣理肺丸。
篇5
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天“食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老年人肾亏、脾弱、阳气不足,不宜过度饮冷食,应少吃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免伤脾胃阳气。煮饭要做到松软易消化,食后能使脾脏健运,五脏安和。吃什么?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自然界春夏两季阳气旺盛,对阳虚之人趁此采用适当的食疗方法往往能收到益气温阳、强体去病的效果。雄鸡、鲫鱼等也具有益气温阳功效。
2.唐代大药学家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季饮食调养宜多食甜,少食酸。就是说要少吃酸味食品,多食甜味食物,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3.适当增加滋阴清热的食品,如山野菜、食用菌、山药等。中医理论认为,肝性条达,主升发,与春气相应。因此,在春天一方面要顺应节令补养阳气,一方面也要滋补阴液,以免肝阳上亢,引起上火、干燥等不适。
介绍了“春补”的几个原则以后,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见且简便实用的饮食春补方式。
汤
春季选择喝汤不失为食补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春天气温变化大,风寒之邪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春季应当补充足量营养。这时喝汤比其他饮食方法更适于补充人体营养且易被机体所吸收。
葱豉豆腐汤
功效:芳香通窍,能发散风寒,治疗风寒感冒。
适用对象:伤风感冒,有头痛、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咽喉痒痛、咳嗽、畏风寒等症状者。
做法:选用豆腐2块、淡豆豉20克、葱白1根。将淡豆豉洗净,葱白洗净拍扁切段。把豆腐略煎,然后放入淡豆豉,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约半小时。放入葱白,待飘出葱的香气,调味后即可饮用。
口味:清淡。
注意事项:服用时要趁热喝,发汗后应注意避风。
山药汤
功效:滋阴补肾,健胃止泻。
适用对象:肾阴亏虚,肠胃功能欠佳者。
做法:山药100克去皮洗净,猪里脊50克,均切丝,放入鸡汤煮沸,精盐少许调味。
口味:味道鲜美,入口甜滑。
注意事项:趁热喝,不要放凉。
山楂汤
功效:去滞消积,增进食欲。
适用对象:食欲不佳者。
做法:山楂30克,猪排150克,慢火同煨,盐调味。
口味:入口微酸。
注意事项:消化功能良好的老人无需饮用。
海带汤
功效:补钙、碘,防高血压。
适用对象:有轻微高血压者。
做法:海带20克水浸切丝,加骨头汤煨烂,加少许醋、香油调味。
口味:味鲜美,有海鲜味。
注意事项:热饮,不宜放多盐。
养生鸡汤
功效:促进气血循环、补血养神、益胃补心、恢复元气、美容润肤、止渴润肺。
适用对象:老年体虚,气血不足。
做法:鸡(乌骨鸡或土鸡一只)、人参25克、莲藕2节、红枣8粒、枸杞子少量。将全鸡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盖过鸡身。莲藕去皮切片放入水中。 人参、红枣、枸杞子冲洗也都全放入。用电饭锅炖约1个小时即可。
口味:醇厚鲜美。
参芪牛肉汤
功效: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适用对象:体质虚弱,易于感冒者。
做法:牛肉250克,党参50克,生黄芪50克,白术25克,红枣10个,生姜25克。将牛肉洗净,入滚水中煮3分钟捞起,切成小块。生姜切片。黄芪、党参、白术洗净后切片,放入纱布袋中。汤锅中加水约1500毫升,放入牛肉,煮沸后加进药袋及姜片、红枣,继续煮30分钟后,改用小火炖2个小时,至牛肉熟透,调味后即可食用。
口味:微甜。
粥
药粥是用中药和米共同煮成的粥。药粥养生,具有其他进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药粥可以调节口味,男女老少皆可服用。其次,粥为平常食用之品,可以与多种药物组合,灵活选择服用。
梅花粥
功效:开胃,美容驻颜,减肥延年。
材料选择:梅的花蕾。含有多种挥发油和维生素。《采珍》集中说:“萼梅(梅花)瓣;雪水煮粥,解热毒。专功疏肝解郁,美容美肤。”
做法: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3~5天。
口味: 芳馨适口。
芹菜粥
功效:清肝火、降血压、止晕。
材料选择:大米、芹菜头。
做法:取大米250克,加适量清水,煮至半熟状,再加入洗净切碎的连根芹菜120克,煮粥至熟食用。
口味:口味清新。
合欢花粥
功效:安神、美容,使人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材料选择: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本草经》说:“合欢花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
做法:取干合欢花30克(鲜者5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加水500克,熬至粥稠即可,睡前温服。
口味:香甜可口。
菜花粥
功效: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润肤。
材料选择:鲜菜花。菜花含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
做法:取鲜菜花50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加水500克文火煮粥,待粥稠时,加入菜油,表面见油为度,早晚服。
口味:气味香甜爽口。
胡萝卜粥
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夜盲症、高血压患者。
材料选择:新鲜胡萝卜。
做法:先将胡萝卜洗净切成细丝,沸水氽过后,经与花生油、葱花、姜末、胡椒等佐料同炒(炝锅)后,加适量水,再将事先蒸熟的米饭烩入,煮熟后,撒些香菜、芝麻油。
口味:清香诱人。
荠菜粥
功效:和脾利水,清热解毒。
材料选择:新鲜荠菜适量。
做法:将粳米100克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加洗净的荠菜100克,同煮为粥。
口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韭菜粥
功效:温热助阳。
材料选择:鲜韭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10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沸,再加入洗净切碎的韭菜50克,同煮为粥。
口味:口味清新鲜美。
注意事项:因韭菜性热助阳,故阴虚体弱者不宜食用。
板栗粥
功效:补肾益气、强腰膝、厚肠胃。适用于春季脾虚腹泻、肾虚痛,腿脚无力等症。
材料选择:板栗去壳。
篇6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方复治法 综合治疗
RA西医学病名,多见于30-50岁女性,其病因之复杂迄今未明,治疗难度之大举世公认,目前西医仍缺乏比较有效的治疗办法。中医学虽然无RA之名,但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痹证契合。笔者于2004年12月~2006年12月,运用大方复治法治疗了30例RA,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病例总数:30例,男性:4例女性:26例,年龄:30-65岁,病程:1-20年,其中绝大部分为久服各种西药副作用过大不能耐受,或西药疗效不佳的病例。
1.2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l987年制定的RA诊断标准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测量疾病活动性标准,制定符合活动性RA具备以下5项中3项的诊断标准;节肿痛数≥3个。②晨僵≥60min。③血沉≥30mm/h。④类风湿因子(RA)或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⑤类风湿皮下结节。
1.3治疗方法基本方:生地15g,熟地15g,当归12g,赤芍9g,白芍9g,川芎9g,薏米仁30g,黄芪15g,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生甘草5g,川牛膝12g,川断12g,槲寄生12g,杜仲12g,麻黄6g,桂枝9g,知母15g,苍术9g,防风9g,秦艽9g,汉防己15g,泽泻15g,羌活9g,独活9g,生姜3片,大枣5枚。加减:关节红肿加忍冬藤30g,僵蚕9g,地龙9g,石膏30a;关节怕冷加制附子9g,细辛3g;疼痛剧烈加全蝎5g,蜈蚣3条;疼痛固定加地鳖虫9g,乳香9g,没药9g;疼痛游走加青风藤30g,威灵仙15g;咽喉痛加桔梗9g,连翘9g。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早晚服。外用:热药渣装入纱布袋自行按摩患病关节,并进行功能锻炼(急性期除外),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半年。随访3个月后评定结果。
1.4疗效标准根据有关文献制订: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
2 治疗结果
最短两个疗程,最长六个疗程,平均四个疗程。治愈5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篇7
关键词:痹证;经筋理论;横络解结法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9-2709-03
Arthralgia Syndrome Musculature Zones Theory
WEI Gao,SUN Weifeng,CHEN Zhihuang,JIE Ligang,SHEN Ying, LIU Jian
(Chinese Medical Department,Liberation Army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 Guangzhou Hospital,
Guangzhou 510010 ,Guangdong,China)
Abstract:Main symptoms of Arthralgia syndrome include arthralgia ,numb ,feel heavy ,can't Stretch ,joint swollen and hot. The musculature zones contain musculature, bone, joint which support by the twelve meridians. In the guidance of the musculature zones theory, Abnormal structure and dysfunction is regard as key of causing or gradually increasing arthralgia . the application of solution node method to solve cross winding is a cardinal principle of treatment.
Key words:Arthralgia syndrome; Musculature zones theory; Cross network solution node meth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22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8B030301200)
作者简介:韦嵩(1966-),男,辽宁本溪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痹证临床、基础及脾胃湿热证本质的研究。痹证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湿热邪,闭阻经络、气血所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迁延难愈的特点。“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盈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知识,以十二条运行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本文主要探讨从经筋论治痹证。
1 经筋的涵义
中医学典籍中有关经筋的载述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篇中将每条经筋的循行和病候进行了论述。经筋为十二经筋的简称,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人对经筋的实质有着不同的看法;筋,从“竹”,从“力”,从“月”。显然,筋是指有竹节样外形且能产生力量的肌肉组织。故《说文解字》说:“筋,肉之力也;腱,筋之本,附着于骨。”《类经》提出经筋“联缀百骸”,“维络周身”,“筋会于节”,是“中无有空”,“各有定位”的组织。有学者认为经筋是机体“联缀百骸”与骨构成人体身形、缠绕关节、主司运动的组织,这部分组织的功能与现代解剖中骨骼肌及其辅助结构的功能相似,包括肌膜、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等处的结缔组织的筋肉系统,是机体的生物活性的庞大器官\[2-4\]。《中医筋伤学》认为,“筋”相当于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骨骼肌及由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分化形成的腱鞘、韧带、筋膜等附属组织。经筋病,是指发生在人体肌肉、肌腱、关节滑膜等部位的急慢性病症\[5\],其一般表现为:沿经脉分布发生筋肉系统病变,病人有酸胀、重滞、疲乏、麻木、疼痛、乏力、困倦等感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 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理
中医所论痹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痹指机体为邪闭,导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腑气机不畅所引起的病证,如胸痹、痹、五脏痹、五体痹等。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狭义之痹为痹证或痹病,由于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是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痹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为痹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中以风邪偏胜,为行痹,治宜散风通络为主;寒邪偏胜者,为痛痹,治宜温经散寒通络为主;湿邪偏盛,肢体重着不移、关节酸痛、漫肿者为着痹,治宜燥湿通络为主;其中以热邪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与人体气血相搏,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烈疼痛者,为热痹,治宜清热解毒通络;而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肌肉关节以刺痛,固定不移为主者,则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总之,痹证主要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00多种疾病\[6\]。
3 经筋与痹证的联系
经筋是十二经脉经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束骨而利机关,是别于经脉的独立的系统。在《灵枢·经筋》中详细论述了十二经筋的走行规律、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认识到经筋病变主要影响到肢体运动失常,出现关节肿痛、筋骨疼痛、不举、筋弛、转筋等症状,认为经筋功能正常发挥作用是维护经络疏通、关节功能正常活动的重要基础。《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关节”,“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认为经筋与关节在生理功能相互为用;《素问·调经论》进一步指出:“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强调“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经筋出现“拘急挛缩”、“壅塞不通”,必然引起或加重经脉痹阻,关节肿痛;而关节肿痛,经脉痹阻,也会进一步影响经筋功能的正常发挥。十二经筋病证首载于《灵枢·经筋》篇中,多表现为肌肉、肌腱、关节、韧带以及部分内脏平滑肌等组织在感觉、运动方面的机能失常。
《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为筋痹”。此说明了经筋功能失常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原因。韦英才\[7\]认为经筋病候多是指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关节等疾患,以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其考《灵枢·经筋》明确言痛者占83.33%,其次是转筋症。沈志生\[8\]也认为《灵枢·经筋》记载的主要病候可以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内经》提出的经筋的发病部位多为所结之处即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或神经容易被卡压的部位,主要症状为麻木、痉挛、疼痛、弛缓无力等神经肌肉症状。廉玉麟\[9\]认为临床上同属经筋病其证候表现迥异,性质也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经筋所受邪气的不同。《素问·痹论》所说的“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是说由于经筋感受寒热不同的邪气,出现的症状就有拘急和纵缓之异。其次,在致病因素相同的时候,由于受邪经筋及其部位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故《素问·生气通天沦》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宣明五气》强调,“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指出劳累过度、长期的慢性劳损,尤其是不正确的劳动姿式和休息是造成经筋损伤的重要原因。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肌肉收缩牵拉关节而运动,其负力点正在肌键与骨的结合部,即经筋“结”“聚”之处。五劳及不协调活动将首先损害关节周围的经筋,使其经脉闭阻、气血不畅、不通则痛。长期反复的经筋损伤可致气血癖阻,导致黏连、瘫痕,形成肥厚、条索、结节等痛性反应物。这些痛性经筋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外感六、内伤七情均可加重和诱发关节痹痛。
4 应用“解结法”疏通痹证的“横络”
经筋理论认为经筋结构或功能异常是引起痹痛或加重痹痛的关键。《灵枢·刺节真邪》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明确提出了“横络”和“解结”的概念,为临床应用“经筋理论”治疗痹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横络”,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横络”就是指肢体经筋走行上出现的局部条索、聚筋等病变;广义的“横络”有关节内横络与关节外横络之分。关节内“横络”多为关节内增生肥厚的关节囊、关节内组织黏连索带、关节内血肿机化组织、剥脱的软骨等,是痹证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诱发痹痛的重要病因;关节外“横络”多为发生在肌腱末端及其附属组织的异常解剖或功能改变,如肌肉、腱鞘、滑囊、韧带痛性结节或条索状包块,以及经筋走行上存在寒温异常或感觉迟钝的部位。临床诊查“横络”方法,《灵枢·经筋》在论述十二“痹”的治疗时,反复提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查找“横络”病灶,可参考《灵枢·经水》“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为因适而为之真也”方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除外痹证的肿痛部位,循经筋走行常可扪及条索状、点片状或结节状“横络”,在肿痛部位周围、上下常可发现肢体寒、温不均或感觉迟钝的表现。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痛患者大多在胫骨粗隆内下方近阴陵泉存在“横络”结点,强直性脊柱炎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大多在腰二、三棘突旁存在皮温增高现象,对这些部位进行疏通、松解后,原发肿痛即可明显减轻,切中《内经》的所述。
“解结”即是解除“横络”等节点对经脉、关节的痹阻和卡压,是“经筋理论”治疗痹证的重要治则。针对“横络”节点,《灵枢·刺节真邪》提出“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刺节真邪》又提出:“坚紧者,破散之,气下乃止”。明确了“解结”治则。《内经》提出的“解结”法疏通、清除“横络”是临床治疗痹证又一有效途径,是对改善痹证临床症状大有裨益。
5 经筋理论治疗痹证的临床应用
运用经筋理论治疗痹证的方法有:①辨经论治:根据损伤,疼痛的部位,按照十二经筋的循行,来辨别哪条经筋发病,在所循行的经筋线上寻找筋肉汇聚丰厚处进行治疗;②远近结合:辨别某经筋病后,采取远近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③上下结合:辨别某经筋病后,病在上位的可在经筋所循行的下端进行治疗;④数经筋同治,如辨别2条以上经筋病,可针对所病之经筋进行治疗。刘智斌\[10\]依经筋理论,以火针治疗痛痹并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从“经筋”论治痛痹能有效缓解疼痛,其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相关。侯玉铎等\[11\]以锋勾针于阿是穴进行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与传统循经取穴刺法比较,结果表明经筋刺法可使气血通畅,血流加快,局部痹阻通畅,使受侵害部位得以气血濡养,从而达到“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通则不痛”的效果。韦英才等\[12\]应用经筋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表明疗效比常规针刺好,而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时,韦氏\[13\]认为经筋疗法(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拔罐)比传统的针刺更有效。张必萌等\[14\]运用经筋理论中的齐刺法治疗网球肘,于肱骨外上髁附近或者肱桡关节后方处找到压痛点,直刺1针,并于其旁2 cm处各斜刺1针,其治疗结果与单纯服用美洛昔康进行比较,表明经筋刺法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因此,有学者\[15\]认为应用经筋理论止痛的机理是在“筋结”点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宣通气血以达到止痛的效果。
笔者认为,临床施行“解结”法治疗痹证,从医械到手法、术式明显别于毫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描记的九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不同针具的外形设计、操作手法及适应症各有不同。九针中第七针是毫针,因其便于施术而被后世广泛应用,长针、大针的作用在后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长针、大针恰是痹证临床施术“解结”法的重要工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到“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深邪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并总结出长针、大针的基本手法,其中关刺、恢刺、短刺法均形成早期“解结”的基本操作技法。《灵枢·官针》描记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意为横行刮剥肌腱末端的浅层“横络”;又如“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意为沿腱旁直刺至深部,然后向前挑拨,再向后挑拨,松解肌腱两侧黏连横络,是“解结”较深部位“横络”手法之一;再如“短刺者,治骨痹,稍摇而深之,至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用长针“泻关节之水”及“解结”关节内“横络”。上述内容,为“经筋理论”在痹证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方向。
6 结 语
经筋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针灸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经筋为病所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大多数是运动系统疾病,是各经筋循行所过的肌肉、关节的疾患,以疼痛及运动障碍为主,即是痹证的主要表现,应用经筋理论治疗痹病是痹证疗法的重要方向之一。进一步挖掘中医筋经理论,研发具有“解结”关节内外“横络”的医械,总结临床技法,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是经筋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7版.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4.
\[2\] 刘涛.经筋实质管窥\[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3-4.
\[3\] 黄敬伟.经筋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
\[4\] 杨世芳.《灵枢·经筋》浅论\[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0(4):12-13.
\[5\] 李万瑶.经筋病针灸临床治疗方法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4(12):5-7.
\[6\] 李春.中医大辞典: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0-80.
\[7\] 韦英才.浅释经筋与经脉的异同及其临床意义\[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247-248.
\[8\] 沈志生.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J\].中国针灸,2006,26(9):639-640.
\[9\] 廉玉麟.经筋的特点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意义\[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4,1:40-42.
\[10\] 刘智斌.从“筋”论治痛痹及其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06-207.
\[11\] 侯玉铎,祁越.锋勾针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漏肩风20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6):72-73.
\[12\] 韦英才.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1,19(9):69-70.
\[13\] 韦英才.经筋疗法治疗偏头痛34例\[J\].陕西中医,2002,23(10):931-932.
\[14\] 张必萌,吴耀持.齐刺法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61.
\[15\] 赵宏伟,张伟光,李丹牧,等.经筋疗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9):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征订启事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是当前国内外唯一的中医药文献检索期刊。自1960年创刊以来,本刊已走过50余年的历程,在一次文献期刊杂志社(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受到新老读者的赏赉,在此向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刊不仅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具有较强的报道性和检索性,并以其时差短、报道量大、使用方便而著称。不但发行到国内各地区,而且发行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本刊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并连续获得全国科技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国家科委颁发的3次一等奖,1999年再次获国家科技部检索刊物二等奖。同时得到广大读者的鼓励和表扬。
报道形式和收录内容:本刊以报道性文摘、报道/指示性文摘的形式加以报道,收录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期刊111种,其中中医药期刊103种。
篇8
广告中的这个场景,相信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头痛得要撞墙!”――人们常这样形容头痛发作时的痛苦。
该用什么药,才能平息这脑内“风暴”?
药店里,非处方类止痛药琳琅满目,各种品牌的中药西药加起来有几十种之多。
如此多的止痛药,真让人花了眼,晕了头,头痛更甚。
该怎么选呢?
向左走:选中成药。先辨证
对前来购买止痛药的顾客,不少药店店员会推荐中成药,并声称“很安全,没什么不良反应”。
“天麻是专门治头痛的”,很多人对天麻都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含天麻的药物,常成为药店店员重点推介的对象。如天麻素片、天麻紊胶囊、天麻片等。
天麻对治头痛真的那么有效吗?是不是所有的头痛都能治?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按照引起头痛的原因,可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
外感头痛中,又可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等;内伤头痛,则可分为肝阳头痛、肝火头痛等。
天麻不是所有的头痛都能用,若外感头痛误用了天麻,不但治不了头痛,反而可能加重头痛。天麻主要用于治疗内伤头痛。
即便是用天麻治疗内伤头痛时,也要根据头痛的类型加用其他药物,如肝火头痛者,应加用清热降火药,总之不能拘泥于单用天麻。
平时食用天麻鱼头煲,可起到保健功效。但若治头痛,单独用天麻则起不到什么效果,应和其他中药配伍应用,如川芎、白芷等。
有关专家强调,自己去购买中成药是不可取的。因为中医讲求个体化治疗,要求辨证。你到底是哪一种头痛?吃天麻还是吃正天丸?吃多少剂量?吃多长时间?这些问题,老百姓自己很难判断。一旦用错了药,不仅治不好头痛还会加重头痛。
而且,虽然有的中成药药性相对于西药会温和一些,但并非完全无毒。所以,认为中成药没有不良反应而放心大胆地吃,其实是很危险的行为。
链接:看看你是哪类头痛
外感头痛,发病较急,疼痛较剧烈,病程短;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疼痛程度较轻,病程长。
另外,根据头痛的症状表现。中医又将头痛分为寒证头痛与热证头痛。寒证头痛者,一般会有头痛遇寒冷天气易加重,且多伴有口淡、怕冷、胃口不好等表现;热证头痛者,则头痛遇炎热天气易加重。多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五心烦热等症状。
向右走:选西药。看成分
为追求快速止痛的效果,很多受头痛之苦的年轻人往往首选西药。
药店能买到的非处方药类止痛药,,以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散利痛、加合百服宁等)和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片等)最常见,加起来有数十种之多。
对付头痛,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这两大止痛药“巨头”,该选哪一种呢?
发热头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它的主要功效是退热和止痛。这是一种很常用的非处方药,除了止痛药,在其他很多常见的抗感冒药(如泰诺、日夜百服宁、白加黑、新康泰克等)、小儿退热药(如美林、泰诺林等)中,它也是“主力”成分。
寻找对自己有效的止痛药
选择止痛药要看清楚药物成分。比如,必理通对你没有效果,那么吃加合百服宁,可能效果也不理想,因为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对乙酰氨基酚。这时,可考虑换布洛芬试试。当然,最好能找医生或药师问个清楚。
篇9
“到你那儿去,单位和家里的一摊子事谁帮他做?”紧随我后面而来的二姐,冲着我不客气地说道。
“他吃了那么多的药都没效,不到我那里理疗怎么得好呀?”
“我给他治治看。”二姐说着放下挂包,从里面掏出几种草药。我认得,那是苍耳草,艾叶与透骨草(即凤仙花草)。二姐将它们切碎,取了约―斤的量放入一个罐子中,加水两斤、食醋半斤,放在煤炉上煨了起来。药煨沸后,大量带药味的蒸汽冲出药罐。二姐令大哥脱掉鞋子、袜子,将长骨刺的脚跟对着罐口熏蒸,并说要熏蒸半个小时。
二姐一边“指挥”着大哥熏蒸脚跟,一边对我说道:“你二姐夫去年也得过这种病,吃了几百元钱的药也不见好。我听说这几种药草有温经通脉、祛风止痛的功效,就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熬着要你姐夫喝。可他说太苦了,不肯喝,我就逼着他趁热泡脚。连用几天,有一定效果。后来我见熬药时药气味很大,估计这可能是药的精华,跑掉了太可惜,就让你姐夫将脚对着罐子口熏蒸,结果疗效比药汤泡脚更好。至于加醋,是我昕收音机里介绍的。醋不仅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还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分解溶出。前几天听说大哥也得了这种病,我就采了一些药带来,要不了几天就能把大哥的骨刺病治好。”
“这个办法挺好。”我一边帮二姐碎药,一边分析道:“跟骨骨刺病在中医里属痹痛范畴,系劳损日久,复感风寒湿邪而致。这种熏蒸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热和药的双重作用。热能疏松腠理,开发汗孔,温经祛寒。松弛筋肌痉挛;药能祛风止痛,活血通经,清除病疾。两者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通过热和药的共同作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产物的清除,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只是熏蒸时要防止烫伤,并注意休息和保暖。”
从老虎之死说到大气污染
王馨荣
苏州华南虎繁殖基地有一只名叫玲玲的雌性老虎,芳龄17岁,性情温顺,身体强壮,先后繁殖过42只小虎,是基地的“光荣妈妈”。前不久,玲玲进食、活动均减少,并伴有呼吸困难、消瘦等症状。10天后开始发烧,体温高达44℃。基地兽医竭力抢救,给老虎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氨基酸,又加用林格氏液等药品。但玲玲在一度好转后再次出现病危症状,心脏最终停止了跳动。专家们开始认为老虎死于肺炎,后经特殊的病理检验发现,老虎居然是死于肺癌。
据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病理专家介绍,老虎患晚期肺腺癌,癌细胞广泛转移至胸膜、肝、肾等部位。专家指出,动物患肺癌的情况和人类相似,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遗传,二是大气污染。玲玲之死直观地显示:大气污染是凶恶的“杀手”,直接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篇10
擅长治疗:慢性咳嗽,胃肠、肝胆疾病,中老年亚健康,病后调理,肿瘤康复等疑难病症。
频遭干咳骚扰的黄阿姨
每逢立秋之后,55岁的黄阿姨早上起床时,总觉得咽喉部位干干的,她本想用力咳几下,把痰咳出来就没事了,可是试了好几下都无功而返,怎么也咳不出痰。而且,白天还常常喉咙发痒,忍不住要咳嗽,可也都是不出痰的干咳。两三周后,她的喉咙变哑了,喉咙又干、又疼、又痒,难受极了。
Q:每次立秋后,我的喉咙时常出现千和痒的症状,忍不住咳嗽,但常常咳不出痰,而且大便也时常千结,甚至时常发生便秘,虽然我觉得这不算大病,但是总被它们搅得心烦意乱,吃饭也没了胃口,请医生帮我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治干咳?
A:干咳可不能等闲视之,因为除了季节性原因外,干咳也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的。例如肺结核、肺部肿瘤刺激、压迫支气管产生的干咳;再如肺吸虫病也能引起干咳。因此,出现干咳首先应去医院,由专业医生诊断。如果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干咳,那么就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调理了。
8月初立秋后,风寒和燥气逐渐加重,而有些人本身就是阴虚体质,那么内外合邪,就容易出现干咳。和感冒引起的咳嗽不同,对付燥邪引起的干咳,应该使用辛凉之药,祛风清燥,例如桑叶和杏仁同煮成桑杏汤,就是一味简便的验方。而如果在秋天,你还出现嘴干、舌红、大便干结等症状,则可能预示体内有热,体质偏阴虚,此时除了使用辛凉药抵挡燥邪外,还应配合生津养阴的中药来共同治养身体。
Q:我原本就有咽喉炎,每到燥热天气,喉咙干痒,咳嗽不断。但每次咳嗽出痰很少。大多为干咳,平时我也会买些润喉糖备在身边,但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中医对此有什么办法吗?
A:中医在治疗咽喉炎时,以清咽润燥为主,但是,局部用药也要从全身考虑,只有标本兼治才能更好地消除症状。这个“标”就是指通过局部用药治疗干、痒、痛等症状,银翘解毒片、西瓜霜等清热、消炎、祛风的药物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本”则是指引起咽喉炎的体质因素,阴虚体质、过度劳累、吸烟等都属于此类,需要对症调理,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疗效。
缓解干咳的小验方
川贝炖梨 准备生梨一个,去皮去心后加冰糖、蜂蜜25克,还有川925克,隔水蒸20~40分钟,然后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这有润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