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和农业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生产和农业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财政局:
按照省市财政部门对重点支农项目和资金管理要求,对照省审计厅的审计重点和要求,我们财政部门与相关农口部门密切配合,对2008年至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2010年至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8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产业项目资金为354万元,全部是中央财政资金。其中:274万元规模情况为深耕改土和秸杆还田60万元,增施有机肥补贴120万元,良种推广10万元,技术推广及普及10万元,技术培训60万元,实验示范基地建设14万元;另80万元为整修道路、修建沟渠和清淤等,此资金已全部列支完毕。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不符合规定的发票19张。
2群众自筹资金以投劳折资计算,账务未纳入项目单位进行核算。
二、2009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资金为49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87万元,省级5万元。主要是秸杆还田80万元,深耕和播后镇压40万元,增施有机肥和施用配方肥280万元,良种补贴40万元,实施示范基地建设11万元,农技人员技术指导补助6万元,人员培训30万元,乡镇农技推广能力建设5万元,实际支出项目资金489.74万元,结余2.26万元。
存在的问题:
1存在开发票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的现象;
2经延深检查,发现供肥企业未按规定供肥,财政补贴资金20.91万元滞留在供肥企业。
三、2010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1、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批复总投资为3252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700万元,市级资金14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550万元,实施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862万元。建设内容为基础生产条件建设、蔬菜种苗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801.6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实际未到位资金450.4万元;
2项目实施单位为施工单位垫付工程发票税额101.5万元;
3项目实施单位将部分项目资金存入个人账户。
2、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投资359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900万元,省级资金900万元,市级资金360万元,县级资金110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县农场井灌区喷灌工程和向城兴明片东半部低压管道灌溉工程,面积为3.55万亩,实际完成总投资3420万元,结余资金为170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行县级提款报账制不规范;
2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设计的地方较多。
四、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项目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1、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项目总投资2018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700万元,市级资金140万元,县级配套560万元,实施项目单位自筹6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推广培训、生态循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按进度拨付工程款463万元。
2、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投资3686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200万元,省级1550万元,市级350万元,县级1100万元,2010年度给余资金170万元,投折资金31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二庙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和水源工程,面积为3.85万亩。目前项目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按招投标规定和项目进度已拨付工程资金1000万元。
五、对自查中的有关问题整改如下:
1、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已要求开票单位重新开具合规的发票;
2、对群众自筹资金以投劳折资的,已记项目单位账上;
3、对滞留在供肥企业的财政补贴资金已收回财政;
4、对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未到位的,已责令项目单位列出到位计划,使自筹资金尽快到位,以便项目尽快建成,发挥效益;
5项目资金存入个人账户的,已责令其取消个人账户,将资金全部纳入项目单位统一账户;
6、今后严格按要求实行县级报账制;
7、今后严格按批复后的实施方案施工,尽量减少变更设计;
8、加快2011年度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县级报账水平,使项目尽快完工,发挥应有的效益。
篇2
关键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35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农业机械化不仅对过去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也必将不能离开农业机械化而存在,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农业机械化的繁荣发展固然是好事,但是随着农机数量的上升和农机活动量的增大,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机事故频发,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农机安全生产问题至关重要。导致农机安全隐患的原因除了机手操作不当和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机械老化、磨损等一些问题以外,也有可能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总之造成农机事故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伴随着农机活动量的加大和农机事故的发生,我国开始注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目的在于为农业生产和农机手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参考。
1 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影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客观的讲,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底子也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晚,也不是十分成熟。所以相对而言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也要客观正面地面对,作为农业机械化部门的工作者,就是要迎难而上,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笔者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引起广大农业机械化部门的注意,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1.1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第一难题就是工作在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限,专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大多数人员还没有资质,没有证书,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维修农机也是靠自己的经验,维修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1.2 农村农机维修网点设备老旧,需要更新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很多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和检测设备过于老旧,有的甚至是不能正常工作,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者的维修水平,即使是专业技术很强的农机手也很难维修好农机。还有的设备根本都不能工作,已经成了摆设,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1.3 农机维修网点数量和位置设置不合理
有的农机维修网点设置得过于偏远,不能满足农忙时节农民及时修理农机。有的农机维修网点数量也不够,比如村子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的,到了农忙时节农业机械的使用量就要普遍高于其他村子,如果只设一个维修网点可能就不够,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到进行实地考察。
2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对策
善于总结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农机化部门要致力于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解决了当前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农机网点建设的健康发展。
2.1 加大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力度
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同等对等。每年的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应有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任务。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的形式上应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国家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的经费不足,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而且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人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既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2.2 及时更新设备,合理安置废弃设备
不能用的设备要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及时购买新的设备,保证农村农机维修所需。购买的设备要符合农村的情况,合理购买。
2.3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每一个维修网点建设,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网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一个村级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方圆在5~10公里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 张志星,袁晓霞.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06).
[2] 张广东,刘玉琴,李晓燕.对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07,(05).
[3] 马龙武.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2).
[4] 朱月兰.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07).
篇3
茶农可望增收
2009年2月中旬以来,四川省川南、川西和川东北三大茶叶主产区先后进入开采期,春茶生产开局良好,量增价扬,茶农增收。
一、开园早,采摘期长受今春气温偏高影响,开园时间提前,名山、蒲江、宜宾、峨眉山等地2月10日就有鲜叶开采,比去年同期提前近15天;开园后气温起伏较大,芽茶的采摘时间延长了近10天。
二、总产稳中有增,名茶产量增幅较大虽受春旱影响,茶叶单产略有下降,但因近年来新植茶园的陆续投产,春茶总产量稳中有增。为确保春茶正常生产,各地积极组织采茶工,大大地提高了鲜叶的下树率,名茶产量增幅较大,同比增长5%左右。泸州市纳溪区的单芽名茶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7%,嘉竹茶业已完成了全年生产总量的70%,竹叶青茶业名茶生产量同比增加了20%。
三、品质优,价格好2月上中旬气温明显偏高、降雨量偏少,延长了茶叶在树上的生长时间,为茶叶良好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单芽鲜叶价格长时间持续在15元/kg以上的高位运行。到目前为止,鲜叶价格还维持在16~17元/kg,较往年同期平均单价每斤上涨了4~5元,涨幅为15%~20%,创历史新高。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罗军,自有茶园7亩,今年卖鲜叶已获得5 000元收入,去年同期卖鲜叶获得3 800元,同比增加了1 200元,增加了31.5%。
四、销售形势较好由于浙江、安徽、湖北等绿茶产区受前期干旱、后期低温影响,比我省晚开采约30天以上,外地茶商们早早云集在我省主产茶区收购高档名茶。名山县吉茗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档茶,生产多少就销售多少,根本无存货。
五、茶企融资难度缓解由于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优惠的贷款政策,企业在收购鲜叶时,减轻了压力,能及时地支付鲜叶款,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名山县蒙顶山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由8家企业共同出资,注册资本金900万元,县政府注资20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用于解决茶叶企业融资发展,目前已顺利获得1 080万元首期贷款投入春茶生产中。
(四川省农业厅)
我省生物质产业原料基地建设示范工作开始启动
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十大特色种植业的要求,配合《四川省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发展专项规划(2008―2012)》的实施,四川省农业厅将生物质产业(甘薯、葛根)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并先行启动了生物质产业――甘薯、葛根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的研究与示范工作。
2008年四川省农业厅对甘薯、葛根生产种植基地农户和中石油、眉山恒泰集团、达州市利根葛业、雅安市升祥饮品公司等相关原料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编制了《四川省葛根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四川省优势特色生物质产业甘薯、葛根发展规划(2008~2012)》,并通过专家论证组的评审。
2009年省农业厅把生物质能源纳入四川省十大特色种植业予以重点支持,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打造蓬安、开江、渠县三个生物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在南充市农科所启动实施生物质产业――甘薯、葛根原料品种研究与示范项目,重点开展生物质能源甘薯、葛根高淀粉品种选育,高淀粉品种的良种繁殖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种植,研究探索原料最佳生产组织形式。
下一步,省农业厅将组织协调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在蓬安、开江、渠县和南充市农科所实施生物质产业甘薯、葛根原料生产基地的示范工作,争取用2~3年时间,选育出3~5个高淀粉甘薯、葛根品种,研究出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甘薯、葛根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生产基地原料生产最佳组织形式。先搞出样板,一旦“下游产业”启动,即可积极配合能源企业发展生产基地,保障原料供给。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中石油等“下游产业”企业的联系沟通,了解掌握他们对原料的需求信息,适期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加速推动四川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四川省农业厅)
全省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示范社”授牌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逐步由生产互助、技术服务、信息传播为主发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要素合作,由简单的购销服务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综合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 569个,其中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 086个,成员达到216.7万名,带动农户48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6%。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现代化;相关性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从政府职能发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等多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探究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指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运用现代工艺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生产工艺主要是指现代科学以及相关技术设施。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进行生产,并且用相关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化肥和农药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其次,农业现代化在生产技术方面是通过良好的农业环境、高效的农业生产力对自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和改造进行的,农民的生产经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很多生产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最后,在农业生产规模方面来说,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业性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确,提升了相关的生产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成绩。
2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通过社会上的资源和产品等的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统筹、调配、协调农业经济活动,促使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有机统一,确保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包括了农业管理、农业经济的各个相关部分以及相关的企业和经营活动管理等等,是包含整体农业生产的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也应当随着发生改变,才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做好技术改进,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好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业规模经济,规范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和过程。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要从农业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农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3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相关性提升和发展探究
3.1建立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形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的链条,发展集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商品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条。首先,要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确定和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逐渐建立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降低。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和增加企业的辐射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另外,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会就业压力,构建稳定的基础,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3.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首先,要对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农民是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的科学技能就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重要保证,从农业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产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另外,要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加大相关的科学技术投入,强化农业生产与相关科技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提高科技的转化速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随着社会上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是要尽量的降低农业生产的耗能,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和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且将减量化和循环再利用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沃土工程、新型农药研发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3.4加强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要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强化农业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当对农民展开积极的培训,注重农民的转移就业和技术培训,鼓励农学院学生、相关人才和工商企业等参与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活动中,积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断引导农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环节,要加强农民现代科学技术的培训,从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等方面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作者:王荔玫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J].福建农业,2015(,4):32.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对策;问题;农业生产
我国土地广阔,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数量逐年增长,农业经济水平逐年升高。因此,国家并未明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在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时候,却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业经济水平,也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解决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农业经济管理简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持续改革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受传统理念束缚、影响,并未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并没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妨碍。现在,很多农业生产均为家庭制、小规模生产,自给自足,即便进行管理,也只是简单调整不同农作物的农业种植方法。但在我国持续深化改革背景下,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家庭式生产的,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使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效、合理、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与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出工作人员较多,农业生产力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城镇与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然农业生产创造的效益有限,且容易受天气因素、土地因素等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数量无法保证。很多农村劳动力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为了为家庭带来稳定、更高的收入,选择前往城市打工。再者,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创造了大量劳动机会,需要大量能够适应高强度劳动的劳动力工作。因此,现在我国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前往城市参与建设、劳动,获取相应的金钱报酬。正因为我国很多农村区域的青壮年均外出务工,只有老人与孩子留在家中,老人体力有限,孩子年纪有效,无法胜任农业生产这一高强度工作。即便部分农民并没有完全放弃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数量明显减少,农业生产无法有序地开展,土地粮食的产量逐年下降,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农业生产技术老旧,土壤出产量不高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较差,这也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很多农民现在还在使用传统的农业作业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导致农业产量无法有效提高,严重影响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化发展。再者,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专业人才参与城市建设,但很少有专业人才愿意参与进农业生产服务,科技力量十分薄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质量,影响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三)家庭式经营模式过多,农业生产效率过低
现今,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依然是以家庭式、小户式为主,这种经营模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也为新农村建设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在我国科学水平飞速发展、不断有先进科学技术问世的情况下。现今,有很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问世,但是对家庭式经营的农户而言,购置这些先进设备需要过多资金,无法大规模、长期使用。因此,即便有农机管理部门推广人员推广,很多家庭式农户依然选择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与效率。
(四)对农业经济管理没有准确认知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我国各个地区的政府都对相关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且了相关文件,从而提高农村人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与理解。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依然存在文化知识水平低下,对农业经济管理概念不了解,认知不足,理解不够的现象,这一现象限制了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导致农民无法高效的配合相关政策,导致很多农村的新农村建设无法落实或建设不到位。再者,部分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较差,无法详细准确的与农民沟通,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人民对农业经济管理认知不足[1]。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
(一)将农业、工业联系起来
新农村建设期间,想要留住劳动力,甚至想要吸引劳动力回农村,就必须在当地建设工厂,满足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人们的工作愿望,避免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现象。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当地政府可以优惠政策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当地办厂,将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联系起来,让当地的农村人民有事情可做,可在获取稳定工资的同时,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提供农业生产量。因为农业生产分农闲、农忙两个时间段,因此大量农民工会在农闲期间外出打工,在农忙时回到家园,进行农业种植或农业收割。而常年外出打工,家中的老人、孩子无法照料,且部分劳动力的回家费用较高,为了节省开支,可能一年只会回来一次。因此,当地政府应积极游说当地工厂,促使当地工厂在农忙时放假5-7天,促进农民回家进行农业生产。若农民愿意留在当地工厂工作,又可以照看家中老人小孩,又可以陪伴在家人身边,一举两得。
(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其实是知道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依据,但是现有的农业管理制度并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因此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缺陷,结合我国农业管理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找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将国家政府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意见当成根本纲领,切实实现国家政策。其次,在实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对策时,必须考虑到所处环境、所处区域的差异性,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最后,在建立相应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对策时,需明确现代化农业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要求,才能建立具有当地特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管理制度,才可合理科学的分配生产资源,才可创建更具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2]。
(三)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
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促进我爱国农业生产活动安全、有序、高效的进行,就必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敢于吃苦受累、愿意深入农村人民群众、交流沟通能力强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且还要不断提高团队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养。在实际情况基础上,制定并颁布相应的管理对策,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持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同时要指导管理人员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了解国家、当地政府颁布的最新农业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其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的整体素养,才能提高团队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才可建立相配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经济生产,才能更好地突出地域特色,才能推动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四)适当进行土地流转进农业发展
目前最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问题便是家庭式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也无法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种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始终首先,难以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可考虑再次规划土地,举办相应活动,了解农户对自己土地的想法。若该土地持有人无意于农业种植生产,可通过租赁、转手等方式将土地转给其他人,农户可通过土地交换、土地租赁、购买等方式,将自己所持有的特地合并到一起。当地农村领导可以村庄形式,购置或租赁实用性强、性能好的农业机械,农户可通过租赁在农忙时节使用,增加当地农业种植生产,增加当地农村的土地出产量。如此,土地可集中管理,可集中经营,农民也可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
1农业机械化的概念
中国的农业已经从手工工具转变为畜牧工具,今天已经转变为广泛的农业机械,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过程,这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能够起到有效利用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不仅提高农业生产力,且还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程度。
2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导性要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首要核心和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机械化建设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即通过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可以使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建设体系。总的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农业机械化是劳动力解放的先决条件
通过调查分析,在农机化设施普及之前,大多数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动物资源。由于农业经济收入低,维持生计是必要的。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用于农业耕作,剩余劳动力很小。农业机械化设施应用和推广后,农业生产便由机械化设施完成,进而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给这些劳动提供了在城市工作和再就业的时间,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3农业机械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深耕、施肥和灌溉等步骤过程的效果。所以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往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完善,必须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为目标。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促进了机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出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劳动制度,改变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制度,实现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新突破。农业机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农民摆脱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优化配置。此外,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代农业必须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高效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保鲜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3.2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作为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农业生产国,中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领土辽阔,各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传统因素影响。这些地区依靠畜牧业和人力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整体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高。因此,国家必须发展新型农业机械,逐步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研究,以适应山区的地形特点,这对于山区和边疆地区推广农机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变生产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3.3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人类面临着农业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业现代化,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属于高投入的发展模式,是高产量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形势顺应了资源节约发展的方向,有效的实现了资源节约的目标,弱化了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农民的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环境保护成本,实现了整体合作发展。所以合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经济和实现绿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技术投入,推进机械化进程,这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篇7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当前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需要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中包含着技术创新的内容,现代农业就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作物品种的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开发的新品种日益增加,像新的杂交水稻,抗虫棉等等农作物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仅提高了生产量,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能力。农业现代化生产中逐渐采用机械化生产,传统的耕作方式既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技术创新和机械化生产,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人力资源得到解放,能够更好地投人到农业生产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农村信息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农村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加强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好地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也有助于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现代农业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生产重视农村环境的生态化建设,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需要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不仅仅需要促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还需要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现代农业生产中一方面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将会导致整个农业生产的停滞,农业生产中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土地管理规范,针对一些浪费土地资源或者是土地资源开发不当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对耕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行农作物的交叉种植,保护耕地资源的肥力。另一方面丰富农作物的品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作物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不仅仅不利于经济效益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通过丰富农作物品种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经济结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生产注重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不断调整农产品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等经济形式,不断完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
篇8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气象因子;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07
r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针对对象,且目前露天作业仍然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因而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气象因子等的影响,一旦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区域内的农民容易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1.1 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气象系统减灾
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之下,农业生产更易遭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农业气象在防范农业气象灾害以及生物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作物出口贸易,同时对于动植物检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部门只能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而土壤、气象等方面的灾害却无法处理,而全面的农作物医疗系统就需要农业气象研究的支持。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减轻当前的农业气象灾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1.2 农业气象对农业生态系统效应的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种人工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其损害将直接导致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的下降,同时损害人类的利益。正确认识农业生态系统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农业污染以及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减少。农业气象对于农业生态系统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森林等有利于气候的稳定同时有利于减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但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气象对农业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目前农业气象部门已经在调整服务结构,积极参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2 农业生态建设与气象系统的协调发展
2.1 区域生态气象观测站的建立
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农作物种植类型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要对于当前的农业气象观测站设置情况进行改进,扩大农业气象监测的覆盖范围,同时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对于观测项目和服务内容进行创新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农业气象系统建设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原始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建立林业生态气象站,在工业区与农业区的交界的地方设置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等,气象站的监测指标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监测需求相适应,同时气象观测站与环保检测的内容和指标要避免重复,不同地区的生态气象观测站要加强联系,通过资源的共享推动农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2.2 气象部门要注重新课题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目前人们对于农业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因而各地要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绿色农业生产使得农业气象也加入了一些新的课题,包括农作物检疫、农业生产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等。例如马铃薯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包括PSTV、PX、晚疫病等,但是由于种植地区的气候差异马铃薯的发病时间以及病害严重程度都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的马铃薯发病时间较多集中在发育阶段,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而北方地区发病时间大多在成熟期且发病率低。气象部门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新课题要加强研究,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
2.3 加强农业生态以及农业气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农业气象系统以及农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农业气象参与生态建设要求相关人才同时具备农学、生态学以及气象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下很难培养出这种复合型的人才,相关院校应当通过专业结构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该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业气象与农业生态建设的相结合,与此同时在职的农业气象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善于学习先进的农业生态气象理念来推动自身研究的进展,为所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贡献。
2.4 加强农业生态建设的气象研究
气象作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子中最为活跃多变的,通过加强农业生态建设针对性的气象研究有利于农业疑难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又会对农业气象产生反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机化;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正处在改善结构、提升质量、加快发展、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及新形势。
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有效载体,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健全农机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构建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2.加强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重大,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率与旧的人畜力生产相比有着巨大飞跃,农业机械化解放了人畜力,使得农业生产智能化,强化现代化农机化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农产品市场打开,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农业机械化使农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是传统的人畜力生产方式不能达到的,只有统一的机械设备才能够实现标准的生产。由于农业机械化中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经验管理需要较高素质且具有管理经验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3.农业生产机械的操作不是单纯的劳动力操作,而是带有管理和创造形式的操作,这些技术的掌握者常常能够走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也是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机组织跨区进行作业、农机服务组织的设定,使农业生产朝着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更加有序,贴近产业化,农机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使人力资源得到了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大规模生产与传统作业方式之间的矛盾,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1.要完善农机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逐步缩短我国农机工业在电控技术、发动机排放及后处理、动力换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同时给予新能源技术在农机工业领域应用上的资金政策支持。
2.要加大对农机企业在技术及产品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实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道路,建议设立农机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在信息化应用、高端装备研发、智慧和智能农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3.推广农业集成示范区建设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有效满足农业机械向大型化发展趋势,建议加大对农机企业提供示范区平台、补贴以及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农业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引导农机、农艺与农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形成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引导主要农作物生产向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化技术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强化机构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责,强化主体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确定机构人员编制,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健全完善队伍。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推广服务效率,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尽快形成生产力。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红菊,孙丽敏,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机械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
篇10
位于托克托县伍什家镇东北的毡匠营行政村,以农作物种植为主业,现有人口1280人,农业家庭289户,实有劳动力800人,除外出打工者外,其余劳动力基本在村里唯一可以浇灌的2000亩农田中耕作。
1999年,自治区扶贫办与托克托县政府共同投资500万元,对毡匠营自然村和白武营自然村(毡匠营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东南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开发科技示范田,在这里形成了可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农业区。
可是这个农业示范区建成之后,就再无资金投入,很多水渠需要修缮,尤其是抽水的水泵和管道已锈损无法使用,村里却没有资金给予维修。近两年,这里的农田完全依靠自然降雨获得收成。虽然耕地因为干旱不宜种植农作物了,但许多村民仍然不愿意放弃种植业。为了扩大种植面积,去年村里对村周围的荒滩进行了整理,调整出2000亩耕地,现在全村共有耕地10000亩,其中离黄河扬水站较近(在村的西南角,这里地面比其他土地低一些)的毡匠营村有2000亩耕地能浇上黄河水,其他耕地完全依靠“老天爷”降雨。2012年村里只种了3300亩地,其他耕地全都撂荒了。
前些年,小杂粮是毡匠营行政村的农业特产。小杂粮、绿豆等产品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才能有较好的收成。农村生产设施不能维修制约了毡匠营行政村小杂粮的正常发展,致使小杂粮合作社的工作无法开展。
毡匠营行政村的其他两个自然村白武营和礁家圪梁,自然条件与毡匠营村基本一样,尤其是白武营耕地状况与毡匠营村大同小异,但地势比毡匠营村高一些,2012年仅种了400亩玉米。礁家圪梁耕地略有不同,大多以沙土地为主,这种地只能种一些玉米或杂粮,长年依靠自然环境生存,这里的耕地看上去更是让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农村生产设施无力维修,导致这里农业生产可持续衰竭。
一是农业生产设施修建滞后导致村民生产、生活的窘困。由于村里缺少资金,现有渠道和水泵长期得不到补修,已经失去通水功能。因此,靠天吃饭仍然是毡匠营行政村现有的生产条件。遇到干旱,致使农业及养殖业相继受到损失,使得农业生产停顿,牧业发展面临危机,农民生活拮据。二是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善,影响新生代知识青年留在农村工作的可能性。近几年,从村里考上大学或大专院校的学生陆续毕业,有些毕业的学生暂时没有在城镇找上工作,回到村里帮助家庭进行生产劳动,但落后的农业生产设施制约着他们在村里发展的理想。这些年轻人有知识、有想法,如果有较好的生产设施条件,放开手脚让他们干,毡匠营行政村的农业会出现新气象。三是农业生产设施的滞后,使基层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加繁重。村里社会救助和保障是依托乡政府的统一规划来实施,但是情况不尽人意。由于农业生产不景气,贫困户家庭增加,村里无能力给予救助,上级部门又不能及时调整救助户,使得贫困救助工作步履艰难。
因此,为了确保农业生产设施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设施维修和建设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维修和建设问题。应当动员各方人士引进资金,解决水利和渠道恢复通水问题。尤其是充分利用农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政府农业建设工程资金,推动农村水利和渠道维修工程的完成。
二是发挥村里新生代知识青年的力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调动回村参加劳动的知识青年参与村里管理工作,推举有能力的青年担当村委会主任助理,帮助村主任共同提高村里的管理工作,鼓励有能力的中青年承包土地,推动村里耕地连片经营,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三是年拨的农村扶贫资金与生产设施建设资金捆绑式发放,确保农业生产设施的可持续和建设。县和乡镇各级政府应当把每年有限的资金利用在刀刃上,把农业发展资金和扶贫资金结合起来使用,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急需的问题。
四是要以建设农村生产设施为基础,努力发展多种经营。我区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以种植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应当是有条件的,只要保障农业生产设施的完善,就可以依托农业养牛、养羊、养其他畜禽类,来提升村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