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员工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电所员工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内部志愿者;培训套餐;分阶段;分层次
培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各级管理者高度关注的工作,近年来,因为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以及企业创先所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对人力资源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力资源具有竞争性、学习性、创新性、团队精神等特征,使培训更加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传递理念,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提高企业效率;员工要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必须参加培训,以提高员工适应性,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扩展员工价值。
然而,在如何更好地寻找一种更有效、更合适、更受员工认可的培训方式也成为一个难题。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力求满足企业需求和不同员工的需求。但是基层单位不能一味依赖上级人力资源部门的统一组织,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真正了解员工所需,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工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作者以所在的基层供电所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培训实践为例,结合个人心得,浅析如何利用内部资源定制员工“培训套餐”。
一、某基层供电所人员和技能现状
该供电所现有人员200多人,大专及以上人员占近64%,在专业技术方面,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上人员占比25%,在技术技能方面,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总人员占80%。可以说在基层供电所中,人才素质当量较高;在年龄分布方面,35岁及以下人员占比接近50%, 51岁以上人员占16%,全所平均年龄38岁,同比基层供电所,人员年龄结构也比较优,年轻人比例较高,同时年长员工也有较大比例。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年轻人虽多但没有掌握核心技能,尤其是现场实操能力,且经验少,大多还不能堪以大任,多数做一些资料整理的工作,潜能有待发挥;年长员工实操能力强,但对于现代管理制度和方式,以及新的信息手段还不太能接受,这些都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且他们都各有自己的委屈和说辞,青年人觉得没有机会学习和锻炼,年长员工也觉得青年人虽然学历高,但眼高手低,还不太能派上用场。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和矛盾,这首先需要调研,以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二、员工“培训套餐”定制的可能性
员工“培训套餐”定制的可能性取决于供电所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具备的条件,而要掌握这些基本情况要认真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着重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是针对管理层,目的是了解管理层的工作要求,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针对基层一线的员工,并根据员工特点将其分成三大群体,即新入职员工、40岁以下青年员工、40岁以上年长员工。这样调研就涵盖了基层单位的各个群体,调研结果结合了“管理层想让你知道的”和“我自己想知道的”的两方面需求。调研结果是,各个群体对培训的需求都很强烈,新入职员工想快速融入企业,掌握基本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青年员工想掌握核心技能,能在企业中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骨干。而大家认为核心技能主要包括10kV电缆附件(含中间接头、户外及户内终端头等)制作工艺、监造,10kV电缆线路中间验收、土建验收、管线管理、防外力破坏控制,装、拆表及抄表、带火停复电,电量分析、线路核查、现场计量装置核查、两票填写和审核等;年长员工的需求则集中在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掌握上。有了调研结论,就需要根据员工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以增加培训与员工个体需求的匹配度,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三、员工“培训套餐”定制的基本程序
(一)找准定位,做好动员,营造氛围。因为该基层单位有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年长员工队伍,同时青年员工的比例高,而他们对信息系统的接受和熟练程度高。这些内部资源恰好可以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且可以增加培训的针对性,节省邀请外部资源的大量开支,适应当前勤俭办企业的形势和要求。所以该基层单位的培训资源定位在充分发掘内部资源上。并将内部培训与内部志愿者工作结合,倡导一种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
如何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就需要做好动员和氛围营造工作。首先是说服基层各部门主任、副主任和一线班组长,讲清楚利弊,赢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其次是利用每月碰头会、每月例会以及支部会议等,积极宣传企业创先对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强调 调研结果和员工的迫切需求与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三是分别召开新入职员工、青年员工、年长员工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将培训定位在内部培训上取得一致意见,营造了全员培训、大家都是培训师的良好氛围。
(二)选好培训团队。按照不同的培训项目提出了培训师队伍的要求,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师,要求是责任心强,具有从事电网生产一线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作风正派,具备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等。对青年员工提高核心技能的培训师,要求则是技能和实操水平高、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对年长员工的培训师,要求是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有责任心等。
培训师暨内部志愿者队伍的选择以自愿报名和部门、班组推荐两种方式相结合,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了挑选,组建了一批有意愿参与、有能力担当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培训师队伍。
(三)定制培训套餐。在前期调研和培训师选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新员工培训工作方案》、《青年员工核心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方案》、《年长员工信息系统使用培训工作方案》等,做好基层单位的个性化培训,为员工量身定制了培训套餐。
在新员工培训方面,从两个层面开展,一是用半年时间着重于内部轮岗学习,不论其专业,在基层各个部门、班组轮岗一遍,力求其能对供电所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其大局意识和综合协调能力。根据供电所工作分工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为线路巡视、台区巡视、设备试验、工程规划与前期、物资管理营业前台、业扩、抄核收、用电检查、计量、安全管理、综合后勤等多个子模块。培训师多由相关班组的班组长担任,每个模块培训时间为2周,按期次进行滚动轮训,组织“师傅”与对应新员工签订师徒协议,由“师傅”负责指导培训并做好记录。二是用半年时间到相关设计、施工单位跟班学习现场实操技能,培训和考核形式参考内部轮岗培训学习方式。
在青年员工培训方面,在前期调研、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选取4-6项急需提升的核心技能,由所内技能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年长员工组成培训师队伍。并根据年长员工文字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较弱的特点,帮培训师配以助教人员,主要协助培训师编制培训课件、电脑操作、做好培训协调等工作。培训要求至少一次理论讲解、三次现场实操教学、多次跟班学习,力求通过10个月左右的时间,提升青年员工动手能力,避免出现基层单位技能实操人员断层现象,强化内部核心技能水平。
同时,针对青年员工求知欲强、企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现状,还邀请局上级部门相关专责对所青年员工开展公文写作、新闻宣传、法律、职业生涯规划、摄影等综合知识培训,以提高青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场生涯的竞争力,也受到青年员工欢迎。
在年长员工培训方面,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筛选出OAK办公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配网生产管理系统、配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核心的较常使用的信息系统的使用作为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为年龄段介于45-57岁之间且暂未能熟练使用各相关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年长员工,同时其它有需求人员也可选择参加,由员工本人评估自己的使用熟练程度和需求自由报名参加,从各部门、班组挑选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有责任心的青年员工组建青年志愿者培训师队伍,通过集中授课培训、一对一实操培训等方式对年长员工开展培训。在集中授课培训阶段,每个信息系统指定一名培训师,着重讲解系统功能模块设置、使用方法等;在一对一实操培训阶段,则在每个班组指定一名青年员工作培训师,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对所在班组年长员工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实操培训。以帮助年长员工适应并支持企业逐渐趋于信息化、流程化、表单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篇2
关键词:农电工;业务培训;“四机制”法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039-02
“四机制”培训发即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健全规范管理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素质置换机制。实行“四机制”培训发使农电工真正成为农电战线上的主力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电网生产运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1 农电工业务培训的目标
近三十年来电力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其目标就是要建立政企分开、高效运行、管理科学、可以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电力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科学的企业员工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基础性作用。
2 漳州供电公司农电工的总体思路与管理流程
2.1 漳州供电公司农电工培训的总体思路
漳州公司在充分分析各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提升农电工综合素质的总体思路:以提升农电工综合素质为核心,构建闭环培训管理模式。在其间以创新培训机制为手段,考核评估机制为抓手,人才选拔机制为激励,通过以上的“四机制”法则为指导方针,努力打造出一支符合“参谋型”、“知识型”、“技术型”、“高效型”、“宣传型”、“廉洁型”的新型农电工队伍,提高农电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电网生产运营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2.2 闭环培训管理模式的构建
①计划制定。根据《漳州供电公司提升农电工素质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及分阶段目标,落实上级统一部署,结合供电所培训情况,于每年年初制定培训方案。在制定培训方案时,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农电技能项目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分阶段开展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漳州供电公司2013年农电实用技能培训计划表。
②岗位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技师为培训团队,筹备培训所需的培训仪器设备,新建、扩建培训场地,通过技能实训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成立学习团队、理论统一授课、自我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推进提升农电工素质培训的开展。
③考核。按工分制计酬,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工资直接与工分挂钩,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建立农电工绩效档案,评选每月一星,季度示范岗位,开展相应的专业技能竞赛,对于优秀的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将考核情况记录归档,作为年终创先争优和末位淘汰的主要依据。
④编印提升农电工素质培训教材。根据培训内容编印相关的手册,保养类设备阐明设备维护周期,材料及工器具要求,工器具操作指南,工艺和工序要求,危险点分析和预控要求等;消缺类设备阐明了缺陷的表征,缺陷的定位和查找,材料及工期具要求,工器具操作指南,工艺和工序要求,危险点分析和预控要求等。
⑤培训经验总结。总结前一年度农电工业务培训经验,提取培训工作中的亮点和仍然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并汇总加入到下一年度的农电业务培训计划中。
3 农电工业务培训的“四机制”法
3.1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①建立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市、县供电公司培训阵地建设,配备职工书屋(获“国网优秀职工书屋”荣誉),对农电培训中心的功能进行开拓和完善。对于供电所而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工人活动室,并完善基础教育培训设备(电脑、投影仪、网络等)的配置,今年以来共配备各类设备110余台,逐步形成以市公司为龙头,以县公司为主体,以供电所为依托的三级农电工教育培训网络。
②对相应的培训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创新培训制度,结合实际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对于农电工的档案管理,将农电工出勤、考试等情况全部存档,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78期,培训农电工4 326人次,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③活化教育培训方式。要针对实际情况,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吸引农电工对于教育培训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分期分批培训,切实保证培训质量。也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星级农电工竞赛活动”,对农电工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激发农电工的学习积极性。
3.2 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该机制是实施“农电工素质工程”的重要保证,要围绕管理创新,对农电工推行规范化管理。
①创新管理制度。要针对不同的供电单位和部门,设置不同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存在操作的可行性和真实性。同时,要针对农电规范管理的要求,做好监督、检查、管理和考核工作,具体督查程序如图1所示。
②规范服务行为。实行承诺服务、挂牌服务、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对服务用语进行严格规范,确保通俗易懂,塑造农电工的良好形象,在去年在全市行风评议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③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将解决群众用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农电管理的重点,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管理到户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④注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农电工素质”的重要内容。漳州公司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首的192名领导干部自带日常生活用品和自理生活费用,“驻班三昼夜”带着“落实三件事”任务,分别进驻长泰公司坂里供电所、平和公司山格供电所等一线供电所等班组,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驻基层人员在不少于3个昼夜驻基层时间内,还将对三件事进行调研,提出建议和措施,建立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农电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于安全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将事故的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制订出安全工作管理的具体办法,切实保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3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①改革农电工分配制度。按工分制计酬,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工资直接与工分挂钩,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建立农电工政绩档案,评选每月一星,季度示范岗位,将每次考核情况记录归档,作为年终评先树优和末位淘汰的主要依据。
②抓好典型带动。要在行风建设、优质服务、农电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培养农电工中的先进典型,对各供电所农电工之前三年内的年度绩效、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工作年限等个人资历及竞赛调考、献宝活动、个人荣誉、合理化建议、QC成果、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等项目进行评价,对累计激励积分达300分以上且年度绩效考核为“良好”及以上的农电工评定,共评出三星级农电工44名,二星级农电工66名,一星级农电工45名,并进行广泛宣传,给予物质奖勋,增强广大农电工的工作热情和争先创优意识。同时推进“多星带少星,大所帮小所”联创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星星相带共100余次,所所相帮共80多次,极大推进了典型经验的推广。
③加强社会的监管。要针对农电工的思想、作风和服务质量,加强社会的监管。一是请上门来谈看法,做到县局每半年一次、供电所每季度一次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及时了解农电工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深入基层摸实情,党群部联合监审部驻点一个月,深入农户家中,听取农民对农电工的意见。三是建立民主考评制度,让群众考评农电工。定期对农电工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农电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④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违纪者,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决不姑息。同时,对农电工的工作、学习、服务等情况严格考核,并实行末位辞退制度。
3.4 健全素质置换机制
①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对于农电工的动态管理,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及时了解农电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完善农电工动态管理办法,结合农电工综合考核情况,每年按6%的比例进行末位淘汰,今年以来已经淘汰20余名农电工。
②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通过公开考试和答辩等方式,加强后备队伍建设,确保农电工队伍的完整性,及时更新队伍结构,保证队伍整体素质。
4 结 语
本文只是以漳州供电公司的“四机制”培训法为例解析农电工业务培训。关于农电工培训当前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将农电工培训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农电工业务培训的具体内容,如何农电工群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企业产权制度结合起来等,这些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以及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谭志红.县级供电企业企业化改革[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2000.
篇3
关键词:供电;培训体系;新模型
一、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概述
教育培训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源动力。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对员工能力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的结构不够合理,未实现有机、无缝的配合,仅基本完成了初级阶段的积累,正处于更上一层楼的关键转折时期。建立模型构建“核心基础+三大支柱”的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即“以岗位应知应会标准为核心基础,以责任机制、需求驱动和利益联动为三大支柱”,凸显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二、地市级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新模型实施内容与步骤
1.建立全员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形成核心基础。以关键技术技能为突破口,建立起覆盖各工种、从班员直至部门正职的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并将培训的内容向员工公布,使员工本人也明确“学什么”,由责任部门定期进行更新与完善。建立周期性的调整“应知应会”标准的机制,授权各责任主体把企业中心工作和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反映到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标准中。编制岗位应知应会标准题库,实现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的网强行化应用,固化和优化标准,通过自动对比员工培训档案和“应知应会”标准的差异,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标,从而编制培训计划和预算,保证培训内容的规范性、针对性与系统性。2.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制定相应机制。明确培训责任主体,形成责任传递机制、问题反馈机制和闭环控制机制。明确培训管理权责界面,形成人事部、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三方联动机制,人事部负责落实培训项目和提供资金保障、制度支持,负责二、三级班子和管理人员的通用管理知识培训与考核;职能部门和直属机构负责对各业务线二、三级班子和专责的专业培训与考核;生产单位全权负责开展本单位培训与考核。对责任履行后结果存在的问题实行问责制,根据责任界面的划分,明确大纲中各项“应知应会”的责任部门,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回溯至相应单位,层层追责,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3.健全培训评价体系,构建全员利益共同体。针对培训课程大纲的要求,明确对员工个人的培训评价标准和培训评价方法,对培训的长期效果由员工直接上级根据岗位工作开展的质量、结果予以评价,使培训的结果尽量客观,更受到认可,并将培训和考核的情况形成员工能力培训档案,打牢培训结果客观应用的基础。构建全员培训的利益共同体就是要将培训作为员工个人发展、部门实现工作目标和企业前进的保证,让员工体会到培训作为“提高绩效、升职、加薪”的必要条件,让用人部门体会组织培训后员工岗位能力提升对部门的帮助,让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各取所需,自觉自愿地组织培训和参加培训。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通过培训和考核后形成的能力培训档案,比对岗位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衡量员工掌握岗位“应知应会”知训、技能的程度,将员工岗位工作的能力与绩效、薪酬的直接挂钩;第二,通过持证上岗、岗位匹配度的和担任内部培训师的综合应用,判断员工胜任岗位的情况,修订聘任条件和技术、技能职称考核以及晋升资格,与制定员工调配方案挂钩;第三,将岗位匹配度和担任内部培训师与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的选聘挂钩,实现培训目的,使培训成为员工做好岗位工作、提升岗位工作能力的必要条件;第四,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形成简单、适用和有效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指标纳入到供电所考核指标体系。4.完善培训支持系统,全力提供培训资源。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网络培训和培训基地管理等制度,并参考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补充完善和修订制度。开发培训课程,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逐步组织开发和采集课件,制定课程开发的计划。培养内训师资,鼓励人人担当内部培训师,开展班组内部的互教互学,提高内训师的授课课酬,调动高技能人员担当内训师传授技能的积极性。改造网络培训平台,大力提倡培训管理信息化,建立基于岗位工作胜任需求的学习培训电子化管理系统。制定培训基地规划,建设和改造现有培训基地。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农电工;培训方案;设计;实施
作者简介:马莉(1970-),女,甘肃临夏人,兰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讲师,高级企业培训师。(甘肃 兰州 73005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56-02
随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户户通电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为农电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正在推进的农电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取消县级电网企业“代管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力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目前,兰州供电公司是国网系统唯一一家未理顺管理关系的省会城市供电企业。由于管理体制还未理顺,产权关系不清晰,农电管理状况与国网公司统一农电管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面加强农电统一管理对农电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促进农电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根据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工作会议和兰州供电公司农电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要针对农电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特点,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全员培训,通过岗位练兵、专项培训、技能竞赛等手段全面提升农电职工综合素质。为有效开展上述工作,切实提高农电整体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农电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基础,兰州供电公司开展了农电工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工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确定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
兰州供电公司人资部培训专责和培训分中心领导及培训鉴定管理人员首先对兰州市农电公司、榆中县农电局、永登县农电局、永靖县电力公司四家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根据前期做的需求分析表、报名摸底表的统计结果直观的数据比对以及听取各农电公司领导专工介绍本单位用工情况,了解到目前的大部分农电职工文化程度较低,都是只会干基本工作,对技术含量较高工作的理论、技能知识知道甚少,掌握更谈不上。对于电能计量智能电能表、集中抄表等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总结农电职工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员工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欠缺,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不强;新技术、新设备、现代化的信息知识了解应用少。
根据调研的统计结果,针对上述现状制订兰州供电公司农电工全员培训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部农电工进行轮训。每次培训时间为4周(周六培训,周日休息)。培训地点为培训分中心。培训教材使用国家电网公司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专用教材《农网营销》、《农网配电》、电力工人技术等级及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指导丛书《农网配电营业工》等。测评方式采取模块化培训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模块进行一次测评。学习结束后进行员工持证上岗Ⅰ级理论与技能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技术等级测试。全部工作完成时限:2011~2013年。另外,拟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进行小规模技术比武,并评选优秀学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每次轮训既包含电工基础、电测仪表等的基础知识,又兼顾各专业的专业知识,强调实际技能的操作能力提升,同时加强对新设备、新技术及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介绍。通过全面的培训让职工能够真正切实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升技能操作能力,真正会干工作,解决结构性缺员的难题。
二、丰富培训手段,提升培训质量
1.采用模块化教学,增加考试频次,以考促学
在培训方案中重点突出模块化教学。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将培训分为常用工具仪表使用、配电网络、配电设备、营业业务、电能计量装置、营销服务行为规范、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供电所管理、计算机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等模块。提供菜单式的服务,可供学员进行选择性学习。对于每个模块,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评,以考促学,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提升培训质量。
2.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效能
培训中突出技能培训,设计了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低压照明动力线路故障排除、导线连接、进户线接户线安装、登高、拉线制作、工程常用绳扣打法等技能操作项目。以规范的教学改正以前员工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现有的高低压计量装置、低压排故等实训设备,确实保证实训的三个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即根据农电公司配电营业岗位的最新设施为依据,将现场所使用的各项技术和设施完整地进行复制,以确保培训和现场一致;二是实用性原则。根据学员实际需求,使其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促进综合技能、职业素质得到提高;三是仿真性原则。创造相应专业岗位的真实情境,按照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实际操作训练及技术培训。
3.发挥现代培训技术,增强培训的时效性
现代培训技术让企业培训教学的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实习场地,培训的内容也由单一的知识技能讲授走向了声像并茂。通过现代培训技术可以提高培训管理者的培训效率,提高培训组织者的培训质量。我们在培训中充分利用已开发的甘肃电力企业员工能力提升测试评价系统,通过考试系统的在线学习功能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员工通过借助现代互联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专长领域,扩大工作视野,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三、以鉴促培,以鉴促学,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我们一直坚持以职业技能鉴定促进培训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证书并重的重大意义。在培训中合并技能鉴定工作,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和技师的鉴定工作,达到以鉴定促培训的目的。根据农电工技术等级标准要求,结合农电工实际,要求参加鉴定首先接受理论培训、参加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技能鉴定,达到了以鉴促培、以鉴促学的目的,调动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重视培训评估环节,促进整体工作改善
培训效果是员工将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的程度。在国外,这个过程被称为“培训转移”。培训评估是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从培训项目中收集信息和数据,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判断培训的价值和质量的过程。培训活动中,我们向学员发放培训评估调查表,根据反馈意见,从项目整体评价到后勤服务、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总结。在做好一级、二级评估的同时,2012年对该项目进行了三级评估。根据事先下发并在调研时收回的省公司培训项目行为评估和改进意见书(三级评估)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培训内容应用情况
1 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帮助 很大 较大 一般 很小
75% 20% 5% 0%
2 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的使用频率 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60% 20% 20% 0%
3 所学知识技能对工作效率的提高 很大 较大 一般 很小
80% 15% 5% 0%
4 所学知识技能在单位得到的支持程度 很大 较大 一般 很小
60% 25% 15% 0%
对工作帮助最大的知识技能是:电能计量相关知识、业扩报装相关知识、配电变压器的安装运行、农村低压台区抄核收管理及电价电费的核算、配网软件画图功能、配电各类工具使用(拉线制作、接户进户线安装、导线连接)、故障排查法等。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知识技能是:放紧线、导线连接、拉线制作与安装、三相四线有无功电能表安装、电费核算、配网绘图软件、低压故障排查法等。
篇5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 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篇6
构思篇
培训管理工作的完善方向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管理工作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中心任务,主动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创新管理体系,不断开创培训管理工作新局面。
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组织体系。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完善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和班组四级培训网络体系,做到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管理有序。强化教育培训管理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教育培训专职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公司培训软硬件资源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建立一支占员工总数2%的专兼结合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艺精湛的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网络大学,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组织开发或者丰富网络培训课件,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实现网络学习和网络考试,开展员工培训档案和积分管理,提高培训效率。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和完善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地市公司培训中心、县公司培训基地的公司三级教育培训基地。
完善公司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各类人员的培训时间不低于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要求;生产技能类岗位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达到80%及以上;在全员培训考核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和技能调考工作。力争2015年公司人才当量密度指标达到0.94以上,高级技师、技师比例达到生产技能人员的30%及以上。地市公司运维部、营销部人员编制均在500人以上,涉及专业多,范围广,为有效提升培训工作效率,增设专职培训岗。
完善构建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培训管理模式。培训实行归口管理和分层分级负责制,加大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逐级考核”的原则完善省、市两级培训中心管理,明确各级培训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备,明确各级培训中心(基地)功能定位、职责范围、具体培训对象、培训(实训)内容、培训成效考核等内容,以保障人才培训与开发的有序开展。
员工培训与人才开发的具体思路
以电网和公司发展需要为导向,以适应“两个一流”为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培训教育体系,创新培养方式,突出实践培养,形成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的良好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强化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培训网络体系
一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成覆盖行业主要工种、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省公司、地市公司实训基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统筹高层次人才培训培养。二是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兼职培训师制度,建立公司兼职培训师资库,加强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通过现场实习规范培训管理,加强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全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三是完善网络资源建设。积极投入建设开放、互动、共享式的公司网络大学平台,实现员工全天候、多途径在线学习;丰富各专业培训规范、课件及试题资源,实现培训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促进全员网络学习、在线学习、现场学习;建设新型仿真训练设施,模拟生产现场,利用新型视觉技术和感知技术,推行影视法、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等多种现代化学习平台,提高培训效果。
丰富培训组织方式,创新人才开发模式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开展全面覆盖、分级分类的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培训形式的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一是统一规划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充分调动各个不同管理层次的积极性,分层分级组织落实。二是归口管理与专业分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专业部门的业务指导责任,加强规范管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专业采用差异化的培养开发方式,通过职业导师指导、成果应用、承担项目、轮岗锻炼等形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建设,提高人才引进质量,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为优秀人才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强化培训激励功能;根据不同层次员工需求,利用薪酬激励、岗位轮换、职级晋升、工作授权等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员工自我设置培训愿景与目标,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参与培训。
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员工自我能力提升
一是实施岗位任职资格管理。建立岗位能力评价标准,开展岗位能力评价工作,完善体现能力优势的竞赛、考试评价模式,引导全体员工自我能力提升;实行企业内部职业能力等级认证制度,实现“评聘分开”,将员工职业能力等级测试工作与职业技能等级评聘相结合;全面评价员工实际工作技能,逐步实现“人岗匹配、能岗匹配”。二是探索建立与员工发展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素质模型建设,建立培训考试积分管理制度,设置量化的参培指标、培训积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引导员工自我加压、自觉学习、提升素质,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根据电网企业特点和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研究分析岗位内在联系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划分职业类型和级别,引导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开展员工职业化建设,提升员工职业化意识。一是加强员工职业化建设,提升员工职业化意识。开展员工职业化建设,培养正确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行为等,促进形成员工立足岗位的氛围,促进员工岗位成才。二是引导员工多通道职业发展。支持各专业人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建立职位晋升机制,符合晋升要求的专业人员将沿着人才梯队向上晋升,逐渐发展成为关键岗位人才、领军人才等;建立挂职挂岗锻炼机制,每年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人才到上级部门或基层单位进行培养或挂职挂岗锻炼,加快后备梯队建设;建立业务知识共享机制,在上下级部门之间、同一层级各专业处室之间,建立交流、沟通、反馈、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业务知识、信息资源、工作经验的共享;引导专业人员跨岗位学习,增强岗位间的工作协同,培养一岗多能的“多面手”;鼓励员工依据职业通道多元化全面发展,加强对员工职业通道的全面引导,为发展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实践篇
六大体系建设夯实分层分级培训管理
级培训组织体系建设
从组织、制度、运营三个层面着手,优化组织体系,完善制度规范,强化信息化管理,建立“管理科学、界面清晰、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在培训组织方面,完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明确各级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晰管理界面和管理职责,建立科学合理、权责明晰的管理机构。在培训制度方面,按照“全覆盖、不缺失”的原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总体意见,省公司制定相关培训执行制度,形成完备的教育培训制度体系。通过“制定―实施―评估―优化”PDCA闭环管理,实现制度的健全化、完善化。在培训实施方面,严格遵循培训质量管理理念,实现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实施到培训效果评估各环节的实时监控、闭环管理。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逐级考核”和“专业负责制和分层负责制”要求,实行归口管理,做到教育培训与生产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各单位层层落实、各司其职的培训新体系。在培训职责、培训组织实施方面进行分层管理,在培训对象类别、培训(实训)内容方面实施分级培训,在培训成效考核评价方面实行逐级负责的管理制度。
省公司教育培训委员会:成立由公司层面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归口负责省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从省公司层面对基层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
省公司专业部室:负责了解掌握本专业人力资源现状,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和本专业人员队伍现状,提出本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省公司培训中心:根据省公司要求负责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参与省公司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负责省公司培训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负责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负责基层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和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负责高级工及以上生产技能人员和新进人员的培训,负责转岗培训、小工种和特殊工种人员培训,负责优秀人才选拔与考核,以及技能竞赛及知识调考工作。
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本单位员工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供电公司专业分公司:需由一名领导分管培训工作,至少配备1名专职培训工程师,负责本专业培训的具体工作。
生产班组(站):设立兼职培训员,负责调查分析本班组员工的培训需求,负责制定班组学习培训计划,负责班组员工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和技术练兵工作;负责班组“师带徒”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督促工作;负责班组培训档案材料和培训评估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培训师资体系建设
兼职培训师是全员培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开展资格认证对全面提升兼职培训师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按照集约化管理思路,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认证、分层实施原则,分别组织开展高、中、初三级兼职培训师资格认证工作。
加强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培训能力:将省公司层面优秀专家人才纳入兼职培训师队伍,同时予以培养、使用和考核,不断充实和加强师资力量,为实施全员培训提供的师资保证。公司系统的培训中心建立详细的专职培训师人才档案,加快专职培训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培养、使用、开发和激励等方面措施,完善专职师资人才库的建设。
分层分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公司加强兼职培训师能力培养,采取到培训中心挂岗、集中培训、教学竞赛、专题交流、教研活动等方式,持续提升兼职培训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到2015年底,公司系统兼职培训师总量达到800名,占长期职工总数的2%,其中:高级兼职培训师80名,中级兼职培训师200名,初级兼职培训师520名。
分层级兼职培训师使用与考核:兼职培训师承担培训教学任务须进行学员测评,评价重点为授课内容、授课能力、授课方式、授课效果和工作态度等。每年对兼职培训师培训教学、培训教材和课件开发、培训课题研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优秀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各级单位建立健全本级兼职培训师资库,并将兼职培训师基本信息、授课任务情况等及时录入公司SG-ERP信息管理系统。省公司每年选拔至少10名兼职培训师到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半年以上,培训中心每年组织兼职培训师专题交流或教研活动2次以上,兼职培训师每年参加教学专题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建设实训设施体系建设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结合公司培训实训基地现状,以统一规划、分层分级、差异化、资源共享建设实训设施。依据公司三级实训构架,规划建成以省公司培训中心为主体,以培训分中心、地市供电公司培训基地为补充,以县级供电公司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实训基地培训体系。依据各基地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等特征,统筹规划各培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对不同实训基地进行合理的定位,实行“差别化建设、错位发展”,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利用资源,形成一个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科学体系;利用网络平台,合理分配实训任务,实现培训项目与基地功能的无缝匹配;平衡资源利用水平,避免出现闲忙不均,以达到实训任务分配的最优化,资源的真正共享融合。
省公司实训基地:省公司层面实训基地建设以省公司培训中心为主体,重点建设变电(调度)运行、继电保护及自动化、通信、变电检修、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营业用电等6大专业实训基地。同时,完善建设安全培训实训室,满足各生产岗位技能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和安全专项培训。
地市公司实训基地:地市公司培训中心实训设施建设应突出本单位培训优势、突出专项技能训练,充分利用现有培训硬件资源,避免重复投入。
县公司实训设备:重点建设0.4kV架空配电线路和装表接电、低压配电等实训设施。
培训实施体系建设
建设“分层分级、职责清晰”的培训实施体系,理顺公司各级培训组织实施单元相互之间的关系,明晰各自培训工作重点,构建涵盖公司各类员工的立体化培训组织网络。
省公司层面:由教育培训委员会、人力资源部、各专业职能部室、培训中心为支撑,制定省公司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管理标准,组织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制定省公司的培训规划及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培训质量与效果的跟踪评估,编制省公司教育培训经费使用预算和督促检查基层单位使用情况。重点开展管理类人员岗位适应性和岗位能力培训,开展技术能手、技能专家、班组长(供电所长)、专业工程师等各岗位较高层次人员培训工作,负责开展高级工及以上生产技能人员脱产培训工作等。
省公司培训中心:是公司系统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执行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公司教育培训计划、人才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指导各地市公司培训中心、县公司培训基地的培训业务,组织并实施对地市公司培训中心的检查考核;负责省公司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日常管理。做好人才评价工作,统筹协调管理公司系统各类考试与员工能力评价工作,以公司系统各专业岗位能力模型开发、员工能力测试平台研究与开发、员工能力培训指导为重点,组织开展人才评价工作。
省公司培训中心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在精品项目研发、高端人才培训、员工队伍评价与分析等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省公司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抓核心、抓高端、抓骨干”,重点开展省公司、地市公司层面兼职培训师的“种子培训”,开展各专业部门负责人、管理骨干、班组长、农电所长等各类培训,通过高层次人才培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带动整个队伍的培养。
地市公司层面:由教育培训委员会、人力资源部、各专业职能部室、培训中心、各专业分公司为主体,负责执行省公司的培训计划以及培训管理标准与制度,负责根据本单位人员情况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及培训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做好省公司及以上层面培训的送培和教育培训统计分析工作;负责本单位内训师队伍建设。重点开展好本单位中层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县公司中层管理干部等岗位知识和岗位适应性培训。组织好中级工等级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训练、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充分利用好现有技能训练设备,做好“师带徒”、岗位大练兵、技能训练等现场培训。
县公司(市公司分公司):负责本公司、分公司培训的具体工作,实施现场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调考工作。重点开展好各类人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组织员工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和技术练兵工作;县公司负责开展农网配电营业工岗位技能培训。
班组(供电所):重点建设好内部学习、沟通平台,开展岗位练兵、内部竞技、师徒传授等形式多样、见缝插针式的现场培训。
现场培训体系建设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按照“人资归口管理、专业业务指导、培训中心督促、班组具体实施”的原则分工并组织实施对一线技能人员的业务培训。
分层分级现场培训责任――
省公司层面相关职责:以人力资源部为管理核心,负责建立和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制定现场培训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现场培训经验交流,典型经验评选和推荐上报。以专业部门为业务指导,负责本专业现场培训重点项目计划,配合省公司人资部进行现场培训检查与考核,参与本专业现场培训经验交流和典型经验评选、推荐。以培训中心为辅助支撑,协助人力资源部和专业部门开展现场培训的指导、检查及评比评比及提炼现场培训典型经验。
地市公司相关部门职责: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单位现场培训的归口管理;制定本单位现场培训实施方案;负责现场培训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应用,落实现场培训经费保障;负责组织开展现场培训经验交流,典型经验评选和推荐上报。专业部门负责组织现场培训计划编制、指导班组实施现场培训计划;配合人资部进行现场培训考核;参与本专业现场培训经验交流和典型经验评选、推荐;提出本专业现场培训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培训中心负责建立班组兼职培训员队伍;加快培训资源建设,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为班组开展现场培训创造条件;协助人力资源部和专业部门开展现场培训的指导、检查、评比及提炼现场培训典型经验。班组(工区)负责现场培训计划编制并具体实施,做好台帐、记录、总结等基础工作;建立本班组现场培训常态机制,确保现场培训取得实效。
分层分级现场培训要求――
建立现场培训常态机制:建立起“问、练、查、评”的现场培训常态机制。“问”是指采用技术问答、现场提问等方式,每周至少掌握一个与现场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练”是指采用技能示范、现场演练等方式,每月在现场停运设备或培训设备上至少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实操练习。“查”是指采用查档、问答、考试、考核等方式,每季度至少对学习记录、学习效果进行一次检查。“评”是指每年分地市公司、省公司两个层级,分别开展一次现场培训典型经验评选和,促进优秀成果共享,推进公司系统现场培训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创新现场培训方式:积极开展现场培训方式探索和研究,努力营造“人人都是培训师”的学习氛围。
师带徒――针对每位新进、转岗及中级工及以下技能人员,各单位为其配备技能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导师,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培养目标、辅导计划、双方责任,加强过程检查,确保培养效果,实现岗前、转岗培训率100%。
作业前培训――在开工前进行培训辅导,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工作流程、要求、内容及危险点,保证作业安全和质量。
工作室培育――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专家)工作室的人才培养作用,依托技术攻关、技艺革新、技改大修等重点工程项目,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专家和能手,确保核心能力得到有效传承。
突出现场安全培训: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现场培训的重点内容,精心策划班组安全学习日活动,借助安全警示教育、事故通报、隐患排查、故障分析、事故预想等,开展现场培训,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养成良好作业习惯,使员工做到“要安全、懂安全、能安全”。
推进成果转化及经验共享:建立现场培训经验交流与推广应用工作机制,按照“分级提炼、逐层评选、全面推广”的原则,地市公司、省公司每年开展一次现场培训经验交流和典型经验评选。
培训评估体系建设
从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效益评估四个环节对培训机构、培训学员、送培单位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按照逐级考核的原则,培训成效评价分别由不同级别的组织机构完成。按照培训质量管理办法,以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培训机构的评估考核: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主要考核以下项目:培训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培训项目的培训需求调查是否规范、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是否规范、教学材料(课程大纲、授课计划、课件、试卷等)的准备是否充分、考核档案(学员考勤表、学员学习成绩表)是否准确、培训计划的完成率、师资调配与管理是否合理、档案管理是否标准、满意度调查以及一、二级评估材料是否齐全、改进措施是否得当。
培训学员的评估考核:培训学员的评估考核从操行评价与学习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学员的考核结果按照省公司绩效考核等级划分为A/B/C/D四档。评估考核由培训项目承办机构完成,评价结果由培训项目承办机构抄送各送培单位,送培单位应根据培训学员的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学员积分统计、绩效考核。
送培单位的评估考核:送培单位的评价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体系,评估考核主要检查培训需求(科目、人数、班次、时间等)、三级评估结果、培训学员评价结果在绩效管理及薪酬体系的应用。
调考制度:实行全员培训考试制度,规范各种考试的类别、形式、组织流程、考核结果应用等行为,加强各专业调考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年度专业调考覆盖面达到90%以上,3年完成所有专业调考。将员工的考试(考核)结果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生涯和培训机构、送培单位的培训成效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公司系统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三级培训网评价体系:强化三级培训网建设,针对各级分工及职责,建立由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构成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绩效管理,通过对标激发各级开展培训的积极性,形成各级既分工又协作的“大培训”新局面。
公司级培训评价管理重点――建立健全公司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并严格指导执行;教育培训经费的有效管理;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和质量评估;竞赛、调考的组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件的研发。
地市级培训评价管理重点――建立健全地市级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地市级培训项目的实施;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和质量评估;教育培训经费的有效管理;地市级竞赛、调考的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按专业开展人才当量密度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