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社会责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列联表
基于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企业理论一直强调:企业的唯一目标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理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在正常经营赚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考虑社会利益、自觉承担相应责任。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美国、欧盟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倡导并要求企业实践社会责任,《财富》、《福布斯》等著名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也都增加了“社会责任”标准。近年来,我国也了一些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或指导意见。2009年,上证社会责任指数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旨在促进A股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自2009年起每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评价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能够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之一,所以,即使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民族自治地区,企业亦应表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但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受到其现有资源的约束,即要看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只有在有经济实力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在民族自治地区,中小企业的盈利状况(作为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与其社会责任表现是否相关,以了解民族自治地区中小企业的成熟程度。
一、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验证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也有部分学者验证企业财务绩效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如:MeGuire和Sehneeweis,1988;Preston,1997),得到了不同的结论:1.正向相关;2.负向相关;3.无相关关系。但认为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的文章占大多数。
(一)正向相关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正向相关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帮助企业改善生存环境,长远来看可以降低公关成本、法律诉讼费等,因此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反之良好的财务绩效也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物质支撑。
Bragdon和Marlin(1972)使用广泛的指标体系,对纸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股本回报率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论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Moskowitz(1972)用企业半年内股票价格增长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研究了14家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的财务绩效,得出股价增长率同社会责任正相关的结论。
此后,国外学者们利用更加多样的评价社会责任的方法,也得到了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正相关的结论,如:MeGuire和Sehneeweis(1988),Gri-
ffin和Mahon(1997),Preston(1997),Margolis和Walsh(2001),simpson和KoherS(2002),Mepeak和Tooley(2008)等。国内学者也大多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如沈洪涛(2005)、汤月锋(2007)、陈留彬(2007)、徐光华和张瑞(2007)等。
(二)负向相关
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负向相关的理论依据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付出成本,社会责任成本的存在使企业与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责任的竞争企业相比利润更低,投资者也因此会做出负面的反应。
Vance (1975)用另外的方法重复了Moskowitz(1972)年的研究,却发现Moskowitz提到的14家公司3年的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并明显低于大盘走势。即股价增长率同社会责任负相关。Brammer等(2006)利用企业股票回报率衡量财务绩效,实证检验结果为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业对两者关系具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Robert W.Ingram和Kath-erin B.Frazier(1980),Geoff Mooe(2004),Pava M.L.和J.Krusz(2006)等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在国内,李正(2006)以内容分析法衡量社会责任、以Tobin’s Q衡量企业价值,检验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绩效,结果表明: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价值越低。
(三)不相关
Alexander和Buchholz(1978)在Moskowitz(1972)和vance(1975)研究的基础上调整了市场风险和资产规模,发现企业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Mc Wiiliams和siegel (2000)用KLD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用企业1991年至1996年年度价值的平均值评价财务绩效,也发现企业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此外,Subroto和Hadi(2003),Brown和Greg Haekett(2007)等也都得出了相同结论。国内研究也有部分发现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如:陈守明、施佳和蒲雪青(2008),王建琼、何静谊(2009)等。
二、评价方法的选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样本数据来源
(一)评价方法的选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的里克特量表法所赋分数,样本数据均为离散变量。由于对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评价指标较多,但各个指标分别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不同层面,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所包含的信息会发生重叠,难以简单地进行累加,因此,为了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南宁市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企业的盈利情况,本研究在问卷中设置问题“贵公司近几年的盈利情况”并给出可选答案“非常不理想、不理想、一般、理想、非常理想”,对每一选项相应赋予分值1、2、3、4、5,根据受调研企业的选择反映其分数。
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股东、员工、顾客、社区与公益、环境五个维度,每一维度分别用3~7个问题予以度量,对于每一个调查问题有五个选项: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并对每一个选项被赋予相应分值1、2、3、4、5 ,每个问题根据所有被调查者选项计算相应分数。本文对数据的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
(三)样本数据的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采用现场调查和邮寄的方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截至2011年12月底,共收回问卷79份,有效问卷75份,问卷实际回收率75%。
从被调查者在单位的职务特征看,董事长/总经理为12人,占16%;副总经理11人,占14.67%;其他高级管理人员33人,占44%;其他管理人员19人,占25.33%。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为了解。
被调查企业按所处行业来看,工业制造企业19家,占25.33%;农业企业2家,占2.67%;建筑及其他服务业企业54家,占72%。从企业规模来看,少于100人的36家,占48%;100~200人的17家,占22.67%;200~2 000人22家,占29.33%。从公司性质来看,国有企业16家,占21.33%;私人企业49家,占65.33%;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10家,占13.33%。这大致反映了南宁市中小企业的构成特征:以从事工业制造、建筑及其他服务业为主,从业人数多低于200人,私人企业占绝大多数。
三、数据分析及实证检验结果
(一)信度测量
首先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测量表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验证变量测量的信度及效度。
由表1可以看出,量表设计具有一致性,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23,达到了学者普遍认同的最低标准。
(二)南宁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认知
南宁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认知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南宁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认知明显优于对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认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情况较好,说明南宁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基本具有了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相信在未来的企业经营上会有进一步的体现。而对SA8000的认知状况非常不尽如人意,超过60%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清楚此概念,原因可能在于南宁市中小企业的顾客主要在国内甚至是区内,参与国际竞争较少,因此受到国际上要求通过SA8000认证的压力较小。这也提示民族自治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超前眼光,积极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预防将来参与国际竞争时受国外企业或团体对社会责任履行要求的限制。
关于在社会责任履行中“企业自发与政府强制哪个作用更大”(本问题未采用五级量表,只有“企业自发”“政府强制”两个选项),有65.33%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自发的作用更大,这显示南宁市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不希望被政府强制履行社会责任,不想被强加额外的“负担”。
(三)企业盈利情况与社会责任表现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对于企业盈利情况与社会责任表现关系的实证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计算出的R特征值和贡献率提取解释力较强的因子,提取标准为达到累计方差贡献率的80%。第二步,进行因子分析后,以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每个样本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得分F。第三步,根据每个样本的综合得分F,运用SPSS17.0软件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将所有的样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类,第二类为社会责任表现居中类,第三类为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类。第四步,将企业盈利情况得分与社会责任表现类别进行列联表分析,以寻找企业盈利情况与社会责任表现之间的关系。
本文先对企业盈利情况与总体的社会责任表现进行分析,然后又将企业盈利情况与其在社会责任五个层面的具体表现分别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1.企业盈利状况与其总体社会责任表现的相关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卡方检验的p值为0.368,不能拒绝二者独立的原假设,即没有证据表明南宁市中小企业的盈利情况与企业的总体社会责任表现具有显著相关性。
2.企业盈利情况与其在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的相关关系
由表4卡方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南宁市中小企业的盈利状况与其对股东承担责任的表现在低于5%显著性水平上相关,与对员工承担责任的表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相关,而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顾客、社区和环境承担责任的表现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企业盈利情况与对股东承担责任相关性的方向
由于本文的数据都是离散型数据,所以利用等级相关系数来看企业盈利情况与对股东承担责任相关系数的符号。
由表5可以看出,南宁市中小企业盈利状况与对股东承担责任呈负相关关系。
4.企业盈利情况与对员工承担责任相关性的方向
由表6可以看出,南宁市中小企业盈利情况与对员工承担责任为负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南宁市中小企业盈利状况与其总体的社会责任表现没有显著相关性;与对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承担社会责任负相关,与对外部利益相关者(顾客、社区、环境)承担社会责任亦无显著相关性。
原因可能在于:企业只有在具有经济实力的前提下,才有能力和动力去履行社会责任。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0多年来,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民族自治地区至今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自治地区的企业历史起点也较低,在地域、法律、文化等方面也具有与其他地区企业不同的特点,其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管理水平低,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等。加之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普遍偏小、管理不规范、缺乏资金保障。在这种背景下,民族自治地区的中小企业即使盈利状况较好,也仍然要首先追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不重视也在情理之中。其盈利状况与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负相关的原因也与企业的规模小有关: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越多,要承担的成本就越高,而带来的收益却在短期内却很难显现。同时,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资金紧张,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分发股利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能力从而减少未来收益,所以盈利状况与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也呈现负相关关系。
Tirole(2001)通过严密的公式演绎告诉我们:企业应作出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的选择,考虑到跟企业建立契约关系的群体的利益最大化,才能获得其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所以,不论是从世界发展趋势还是从企业利益来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都是民族自治地区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民族自治地区政府在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中应扮演好“引导”的角色:1.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促使企业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并积极履行;促使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形成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风气。2.政府可以采取各种鼓励性措施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如对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等。
【参考文献】
[1] Bragdon and Marlin.Is Pollution Profitable? [J].Risk Management,1972(19).
[2] Morskowtiz Milton.Choos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Stocks[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1972(l).
[3] Vance.Are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good investment risks? [J].Management Review,1975(64).
[4] Brammer Stephen and Millington Andrew.Firm size、organizational visibility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An empirical analysis[J].Business Ethics:A European Review,2006(15).
[5]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6] Alexander and Buchholz.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8(21).
[7] Abagail Mcwilliams and Donald Siege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correlation or misspecific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5).
篇2
【论文摘要】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方面是有法律规定,一方面是由道德约束。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责任是义务,而道德约束则是企业的社会良知。企业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在人力资本、环境以及利益等方面,企业所做出的投入。完善经济法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促进企业责任意识,实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加之我国拉动内需进行的政策及财力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随之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这方面,由于体制的关系,中国起步较晚,是因为世界趋势影响才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但是仍然显现出发展的不完善和滞后性。本文从经济法视角下,对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我过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破来品,主要界定了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后,还应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方面是有法律规定,一方面是由道德约束。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责任是义务,而道德约束则是企业的社会良知。企业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在人力资本、环境以及利益等方面,企业所做出的投入。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美国的民间组织提出,并且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具体内容有薪酬、童工使用、非自愿劳动、生产安全和卫生、职工的劳动时间、对违规者的处罚措施、职工结社和集体谈判、管理体系以及对职工的歧视等几项内容。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
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模式尚不十分完善,转型时期,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国家在不断地完善经济法,企业是一个社会的微观经济细胞,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型期,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经济利益至上
企业有资本投入,目标是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利益的追逐无可厚非。但是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利益的行为表现为短视化,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管理者追求既得利益,损害相关利益,比如股东、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国家等和企业发展相关的利益者。不断曝光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行为,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三聚氰胺、苏丹红、恶意拖欠民工工资、虚假广告等等不胜枚举。责任感的缺失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损害,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转贴于 (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有人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这种说法不失为偏颇,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人类居住环境、水资源环境、空气环境的破坏,在企业的发展中不乏实例。管理粗放,无限制排污,自然资源消耗巨大,噪声及废弃物的排放过度。既影响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也制约了企业的壮大。
(三)公民意识薄弱
企业作为一个实体,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企业的生产活动既是经济活动也是社会活动。旅行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是必须的。但是一些企业却没有从企业的公民意识出发,缺乏社会责任价值观,表现为急功近利,缺乏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经济法视域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完善经济法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我国颁布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企业应该有效承担社会责任,这在法制建设中应该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我们也看到法律内容过于抽象原则化,不利于法律的实施,国家应该制定和颁布《企业社会责任法》以规范企业的行为,增加法律内容的可操作性。配套相关法律,对劳动监察、劳动保护、员工工资、争议仲裁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和细化,形成完善、实效、可操作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规范企业发展中,社会责任承担的行为。
(二)加大执法力度促进企业责任意识
积极制定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评价体系。企业的发展应该具有宏大的目标,尤其是管理者,要具有博大的胸怀,突破企业自身的视野限制,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制定明确的目标。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全体性的自觉行为,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企业的法律意识,提高执行法律贯彻法规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要严格执法监察,监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采取评估的措施,奖惩分明,用道德和法律规范和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逐渐形成自觉意识。
(三)实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经济法的约束下,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创建和运营是一个长远的经济活动,所以企业应该具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企业的发展是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和自认和谐。
综上所述,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从治理原则和道德标准、对于员工要承担的责任、对自然环境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几方面进行管理和完善,使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机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这个支柱,在微观经济中,企业好比一个细胞,对社会、对环境的发展和保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资本成本;相互影响
一、引 言
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趋势下,我国也在加快履行社会责任的步伐,在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对深交所上市公司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编写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并与年度报告同时披露,在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提出了“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概念,鼓励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在上证所网站上公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在2009年8月,深、沪两市相继正式社会责任指数,目的是鼓励和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多数上市公司尚未建立社会责任制度,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较低,在内容上还存在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质疑。所以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编制水平,就要重点关注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详细阐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研究还集中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单方面影响上,并且研究结论不一致。Richardson(1999)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产生的影响,并且呈负相关关系。Cornel(1987)和Sengupta(1998)从理论方面阐述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资本成本的机制,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息,避免了风险溢价的提高从而降低了资本成本。Verrecchla(2001)也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说明通过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缩小估计误差来降低资本成本。Jennifer Francis(2008)研究了自愿性披露、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的关系。结论是盈余质量好的企业自愿披露水平就越高,自愿性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正相关,但这种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是受到企业盈余质量水平的约束的。Alan J.RichardSon and Michaelwelker(2001)的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带来更高的资本成本。但是他们指出,这种正相关关系因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较充分而受到较少惩罚进而带来更大的股票收益而得到缓解。然而。Botosan(1997)的研究证明,对于有很多分析师跟随的企业来说,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并不会带来低的资本成本,相反会提高资本成本,只有针对那些具有较少分析师跟随的公司来说,更加广泛的信息披露才会带来较低的资本成本。
国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始于最近几年,主要集中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文献甚少。马连福和赵颖(2007)提出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其研究结论不尽一致的看法;毛洪涛和张正勇(2009)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中,已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资本成本给予了相应的关注,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自我选择偏差”问题;汪季芳和王前锋(2009)认为从资本结构的角度看,较高负债率的企业为了维持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增强融资能力,需要在年报中披露与债权人相关的信息,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同时又以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股权资本越少,越容易集中于少数股东手中,导致对信息披露的需求减少,从而增加了资本成本。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大量研究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还未达到一致的结论。特别是关于资本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的文献罕见,这也是出现结论不一致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现有的研究结论有一个新的理论视野。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相互影响关系
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要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同时可能要受到资本结构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只有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才能为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提供一个更全面的理论指导。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看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多,则信息不对称就会降低,使得投资者对企业充满信心,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溢价和财务风险溢价,防止风险溢价过高而提高资本成本,简而言之,就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负相关。另一方面。过度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估计,从而增加投资风险溢价,从而提高资本成本。因为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被误解为企业的自我宣传或过度包装,投资者接收到的信息传递信号是不利于企业的,则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同时由于社会责任投资毕竟是企业的负净现值项目,如果超出承担社会责任的平均水平,就会有更多的财务经费支出。从而增加信息披露的成本,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相应提高,这代表着企业总体风险在增加。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正相关。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形成“u”型曲线,如图1所示:
图1中“u”型曲线最低点的左侧。适度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这种“适度”关键在于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以及对投资者的可利用性。图中“u”型曲线最低点的右侧显示过度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披露的信息有对投资者无利用价值或存在虚假成分之疑,则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多,反而使资本成本上升。所以只要企业把握好信息披露的“度”。就可以找到使企业的资本成本降到最低的点。
以上只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如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是一个企业如果负债率很高。股权资本很少且集中于少数股东手中,大股东参与公司管理,较高负债率的企业为了维持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了增强融资能力,需要在年报中披露与债权人相关的信息,从而降低资本成本。同时又因为
公司股权集中于少数大股东,大股东参与公司管理,这样就能直接从公司获取股东所需信息,从而导致公司自愿信息披露动机不强,水平较低,增加了债权资本成本。由此可以看出企业高负债率的资本结构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关系。
(二)资本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
资本成本与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密切相关,它用于企业的价值评估、业绩评价和营运资本管理等,有效的降低资本成本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资本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把握住这种反作用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诠释二者的互动影响关系。
资本成本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关系受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好坏取决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雇员问题以及社会和社区问题、企业面临的财务问题等。社会责任表现直接影响到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风险,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差时,由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对较差的社会责任表现会更加排斥。因此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风险就越小,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机就越强;但社会责任表现越差,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风险就越大,则信息披露动机就越弱。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不同。资本成本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当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相对较好时,若企业的资本成本较低,则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就会比较被动,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机较弱。企业只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披露信息,因为企业过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影响不太;但当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时,则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自愿性很强,因为企业只有通过更多的信息披露才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使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增添信心。然而当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相对较差时,若企业的资本成本较低,则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动机是最弱的,披露信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但披露的动机存在过度夸大企业社会形象之嫌;当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很强且积极,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较差。则企业进行较多的披露也只是为了美化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风险,从而降低资本成本。
由此可见,基于不同的社会责任表现,资本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不同,即当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较好时,资本成本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当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差时,资本成本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态度及质量均降低。
四、结束语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对资本成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只有提高信息透明度,才能降低资本成本。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强,企业自愿性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成本,但此关系要看企业披露的内容的度,即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方向影响,也不是简单的正相关与负相关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影响关系。如果只是考虑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则直接会产生“自我选择偏差”,从而使研究结论不一致。因此要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和质量,需要更进一步认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影响关系,这对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从而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科学决策,2009(8)
[2]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7(3)
篇4
关键词:股权结构 企业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很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如:环境污染、偷税漏税等,很多企业面临破产。近来,企业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越来越重要。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对股东的责任,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兴起较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很少,很多企业还没有完全形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企业危害社会的行为更加说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的薄弱。
目前我国的股权结构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结构很不合理。而最近的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股权结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研究有:Cochran和Wood(1984)实证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社区和雇佣关系有着积极影响。Zahra.Oviatt.Minyard(1993)研究显示,公司内部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社会责任正相关。Mcguire(2003)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社会表现和管理层激励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但与工资和长期激励负相关。国内方面,关于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有:沈洪涛(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赵娜(2009)实证研究表明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谭宏琳(2009)实证研究了股权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公司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二、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在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大,会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产生影响。公司的大股东会同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合谋,损害中小股东和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当一股独大时,公司追求的是大股东的利益,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根本不会顾及。而股权制衡能够有效抵制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股权制衡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如果上市公司中,股权的集中度越高,那些大股东更容易结合起来对其他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伤害。股权的高度集中就会对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产生影响。股权越集中,少数人的利益就会成为公司利益的大部分,公司就会无法顾及其他的相关者,更不用说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负责。
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高管的管理在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一个公司治理的好坏关键看高级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的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Zahra、Oviatt和Minyard的研究显示,公司内部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社会责任正相关。
由此提出第三个假设: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1 样本选择
本文研究选取2007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剔出金融行业和数据不完整的样本。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CCER数据库,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指标找不到具体的替代变量,则是通过计算进行替代。
2 变量的定义
(1)因变量: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指标为:
CSR=∑QiZi
CSR:企业社会责任;Qi:各个指标的权重,即股东权重,债权人权重,客户权重,供应商权重,员工权重和政府权重;zi: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6个指标贡献率,即股东所得贡献率,债权人所得贡献率,员工所得贡献率,客户所得贡献率,供应商所得贡献率和政府所得贡献率。
CSR即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为6个方面指标与他们各自的权重相乘的加权。
(2)解释变量
①股权制衡(CR-5指数),用GH表示。
②高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人数,总持股数),用HS表示。
③股权集中度(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用FSD表示。
(3)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总资产)用Gs表示。
(三)实证分析
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81家上市公司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企业社会责任为32.30%,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很好的解释。
高管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001980554548,这表明样本中上市公司的高管的持股比例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造成的结果。股权集中度的均值为0.1607,股权制衡的均值为0.471821805863,说明我国的股权高度的集中在控股股东手中。
2 相关性检验相关分析表给出企业社会责任、股权制衡、高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以及控制变量公司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股权越集中,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好。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规模正相关,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高管持股比例,股权制衡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公司规模正相关,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3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我们建立了如下的模型,运用多元回归进行了回归分析。
从模型回归的结果来看,F=1.653(P=0.170),表明整个模型显著性不高;拟合优度R2=0.08,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032,这说明模型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解释。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所有自变量的VIF都是1左右,这表明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不明显。基于以上分析,回归模型整体通过了合理性检验。
在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方面,股权集中度同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85)支持假设二的检验。股权制衡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P=0.209),并与假设一不符。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0.346),并与假设三不符。
(四)结论
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同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股权越集中,越有利于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理想的问题,应该从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出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的股权结构
公司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有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篇5
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迄今为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范围和性质仍是众说纷纭,其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随实践不断发展的概念,呈现典型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所谓阶段性,指的是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不同;所谓地域性,指的是同一时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Sethi(1975)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和认知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会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时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一项对15个国家的12000名经理人的调查显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先后顺序在国际间有很大的变化(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2002)。“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是逐步演进的,唯有置身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才能真正领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意义”(Eberstadt,1978)。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套用西方现成的分析框架可能会导致偏差。国内虽然也不乏有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本土化”的探讨,但现有基于我国制度背景的,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总体来说比较有限,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的差异化研究还相对欠缺。本文拟在对高管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期得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研究方法
(一)样本
本研究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14家企业的22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国有企业6人,民营企业12人,外资企业4人。平均工作年限14年,其中男性19人,女性3人。
(二)访谈提纲
为尽可能引导受访者充分表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为访谈对象,进行现场访谈或电话访谈。本文研究的主要访谈问题共2个:
结合贵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贵企业所处行业背景,您觉得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哪些方面?其中,哪一方面的责任是最重要的?您能简单地按重要程度排一个序吗?
您觉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是一样的?他们之间都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三)访谈记录程序
本论文的调查中,访谈小组由2名成员组成,事先通过对访谈提纲进行学习讨论,对容易产生的歧义进行沟通,确保对问题理解一致。访谈时由一人负责提问,另一人负责录音、记录和补充。访谈在取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进行了录音。所有访谈材料都在结束当次访谈48小时内进行了材料整理和文字录入。录入后由访谈小组成员共同补充整理,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研究结果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构成
笔者根据对访谈笔录的整理,本文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高管认为,企业要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盈利,其次,还有守法、就业、顾客、员工、慈善、环保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企业家典型描述见表1。
本文将受访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程度的排序做了统计,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具体见表2。其中,第一层次是企业必须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第二层次是与企业的发展直接相关的社会责任,第三层次是与企业的发展间接相关的社会责任,三者均属于企业自愿履行的社会责任,注重履行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比较
从访谈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均具备一定特征,并存在差异性。典型描述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差异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国有企业首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国家免费或低价提供大量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产品,其次才是盈利,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要优于其经济目标。
民营企业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盈利和提供就业岗位。
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注重对消费者、员工和公众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并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
结论与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具有多层次性;二是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是其社会责任内容有差异。具体讨论如下: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具有多层次性
我们之所以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层次性观点,是因为:
第一,许多企业缺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责任概念的科学认识,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做慈善,从而对履行社会责任持消极态度,或是在履责过程中本末倒置,连最基本的职业安全与产品安全都不能保证。近年来各地频发的矿难,劳资纠纷、产品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事故都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自主治理的意识,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还满足于只承担最低层次的社会责任,漠视企业中小股东、雇员、消费者、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问题,产生企业社会责任“显性违规”和“隐性违规”并存的局面(李维安,2008),而这将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多层次性的观点,不同所有权性质、不同规模以及不同行业乃至不同经济周期的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层次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承担相应层次的社会责任。例如,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除了必须履行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履行第三层次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招致广大公众的非议。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只需要努力履行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社会责任就可以了,一个连基本的职业安全都不能保证的企业如果频频进行慈善捐助活动,这种不正常的分0 只能被称之为“作秀”。
篇6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企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面临转型期,中国企业涌现出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毒奶粉、地沟油等等事件层出不穷,矿难事件频频发生。人民越来越多的想起一个词:社会责任。我们想要的不是充满危机和不信任感的生活,我们希望能安心的享受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然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被企业渐渐的淡化。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缺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企业伦理责任缺失
企业伦理责任,即企业有伦理、有义务做正确、正义、和公平的事情,避免伤害。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不长,实力也比较薄弱,企业伦理责任缺失现象在我国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生产安全。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顾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驱使他们在一些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这样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第二,是企业的食品安全。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在制作方面的生产成本,于是“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塑化剂”等等形形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第三,是企业的信息安全。例如企业在广告进行促销的过程中,一些虚假的信息来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夸大产品的某些功能;隐瞒产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提出一些诱人但无意兑现的承诺,甚至在低价的幌子下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二)企业法律责任缺失
所谓法律责任,就是由违法行为而引起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的企业也日益面临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冲动。企业的法律责任往往制约着企业本身,因此法律责任缺失现象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企业法律责任缺失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劳动关系失调;第二,是劳资纠纷加剧;第三,是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得不到保障;第四,是社会保险问题,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第五,是工时和加班问题。劳动强度非常大,劳动时间也很长,但是工资待遇低,企业还随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
(三)企业环境责任缺失
企业的环境责任,毫无疑问,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这种经济发展限定在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范围内。但是受我国企业经营模式和技术条件的影响,我国企业较少考虑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滥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
(四)企业慈善责任缺失
企业慈善责任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成员,必须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在我国,企业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一些企业靠国家的优惠政策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回报社会的意识淡薄。
二、缺失的原因分析
企业自身责任意识、社会利益集团组织程度与影响能力、法律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干预等等,对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现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政府的干预、引导和监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的自律意识薄弱
这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出发,企业未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而只是单纯去追求企业的盈利,而不顾自身不但没有履行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反而破坏了环境,侵害了人权,做出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直接对其生产运营产生影响,因此不会使企业产生自觉负担社会责任的动力。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法律法规是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强制性力量。由于当前我国公众舆论还未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足够的压力,社会相关利益组织还未能对设计制度的机构产生足够影响,推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构建系统的法律法规,通过国家强制力来有效遏制企业侵犯社会利益的行为势在必行。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组织
政府、法律、群众、社会组织都可以监督企业是否履行其应当的社会责任。政府作为有效的监管主体,却未能够做到其监管的职责。而民众及舆论的监督对约束企业违背社会责任更是无济于事,只是频频的报道出一些企业违反相关运作的事实。另外能够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制约与影响作用的社会利益集团主要包括工会、消费者协会和环境保护组织,但这些社会利益集团在约束企业行为和维护自身权益方面还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缺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让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得到提升,使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并且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自觉履行其公益责任,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靠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并经过长期发展实践才能沉淀出来。专家建议,结合我国市情,尽快制定出台我市支持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实施意见。
三、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分析
从整体的角度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还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企业不能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外部条件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企业不能积极主动承担甚至回避社会责任必然导致公众、政府以及各种不断出现和壮大的非政府组织的强烈质疑与谴责,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然越来越多地面临合法性危机;外部条件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企业不能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下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自身商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必然导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经济动力丧失。本文将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提出一些推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一)企业要加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企业作为主体,企业自身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是对策的核心内容。企业应主动将自身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经营“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应该自觉遵守我国当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积极接受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树立科学的社企科学发展观,从企业管治的角度积极正确地面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事实上,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从五大方面提高企业绩效。一是取得政府信任和支持,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赢得消费者信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三是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四是为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是使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必须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更新,将承担社会责任视为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行为,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制约力量,它有效的维护了我们国家每个方面的正常运作。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一些必须遵守和做到的事项,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实施。为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同时也是企业的监管对象,可以通过自己独有的行政能力建立健全产品安全、生产责任、职工培训、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管理
虽然我国强制和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没有落到实处。对企业的监督方式既可以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也可以是各界社会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标准达成共识。政府应该通过自身的行政资源对企业进行教育和引导,培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使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和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充分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在客观评价企业时,不能单纯看企业的利润和规模,应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意环保、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员工、热心社区建设、对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同时严惩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及时曝光,让那些企业付出利润成本和法律成本。
(四)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大力弘扬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形成关心慈善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企业公民意识,构筑一个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进行正面引导和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舆论氛围。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鼓励民间机构或行业协会主导的“绿色企业”和“优秀企业公民”认证活动,以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和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打破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二是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三是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城乡新增就业人口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中,蕴藏着民营企业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一、我国民营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需要面对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认证体系没有统一
欧美许多跨国公司、商贸协会、多边组织和国际机构制定各自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并且发起实施了多种“准认证”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验证、审核、评估以及认证。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员,我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就必须接受国外不同机构的认证,从而提高了运营成本。
2.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有失公平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能“水到渠成”,而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低的劳动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因此,要求发展中国家履行与发达国家同等的劳工保护等社会责任,显然是不公正的。因此,实施西方制订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将对我国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民营企业的造成严重损失。
3.企业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没有作到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没有把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以不惜损害就业者的身心健康的生产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
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只注重民营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因而导致对民营企业守法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国际化经营有很大作用:①可减少国外客户对供应商的第二方审核,从而节省费用;②在更大程度上符合当地法规要求;③建立国际公约力;④使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建立正面感情;⑤使合作伙伴对企业建立长期信心;⑥有利于民营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⑦有助于得到政府的信任而更多地得到政府的资助和优惠政策;⑧可作为企业一种长期的促销手段和吸引顾客的广告形式,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大量的客户。总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长期赢利能力,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2)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民营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标准,尊重人权,保障工业健康和安全标准,实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哲学,促使劳动提供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和谐的商业伦理关系的具体表现:①将使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改善民营企业比较紧张的劳资关系;②对雇员福利的承诺将提高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③它会促使企业系统地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劳工制度,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力。
(3)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从表层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诚信表现之一。为顾客着想,提供优质服务、优质产品,让消费者满意,从而赢得顾客的信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深层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消极影响
(1)企业社会责任壁垒。民营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影响最大的是纺织服装业、玩具业和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一种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劳保”壁垒,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产品出口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降低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中相当多的企业利润空间较小,抗风险能力还较弱,这些企业要达到社会责任标准要求,势必要大幅提高职工工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其次,申请SA8000标准的认证,需要给认证公司支付相当数额的认证费和维护费用,也将增加企业成本,削弱民营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社会责任标准一旦全面实施,我国劳动力廉价优势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会丧失,这将降低对外资的吸引力,跨国公司也会担心其分包商不能达标而不愿来我国投资,从而对我国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到作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不同规模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差异性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阶段、实力和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的具有差异性。
1.大型民营企业经过创业与稳定发展两个阶段的积累,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时期,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竞争的有利地位
企业由原来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转为注重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商、社区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接触日益丰富和频繁,关系也渐趋融洽。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安全的生产、良好的商和供应商关系、高度的信誉已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企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另外,很多大型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转制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变过来的,原有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安排形成现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依赖”,企业将继续承担部分社会责任。随着这些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发展的许多方面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应随之扩展。
2.大部分中小营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
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种类单一,利润微薄,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为惟一目标,企业主要对民营老板个人或为少数的合伙人负责,企业对社会责任认知模糊,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不明显。因此,根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现实,企业所应承担的扩展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依法进行生产和经营。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绝非易事,因此一些企业偏好于短期行为,损害了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造成诚信缺失、企业交易不安全等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求中小企业基于其长远利益,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端正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管理,建立自律机制,依法生产和经营。
(2)保障职工的权利,增加职工的福利。中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即重视职工安全问题,应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的投入,切实采取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增加职工的福利,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的需要。
(3)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严重偏低,大量自然资源消耗型民营企业的存在使我国资源消耗过快,而且很多企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很普遍。因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既是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如今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民营企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
1.要充分认识SA8000的客观性与重要性
虽然目前国际劳动组织和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尚未将SA8000视为国际标准,亦没有一国政府规定其为强制执行标准,但是它毕竟体现着当代社会对企业的一种期望,代表着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当作自己责任的先进管理理念。积极申请并获得SA8000认证,不仅有助于打破SA8000对企业销售和出口的藩篱,也是民营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2.在经营管理中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利润的观点相反国内外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在经营管理中执行SA8000标准并贯彻企业社会责任,还可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结构的目的。一方面,需要重视企业管理理论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社会责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中,将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从上到下贯彻到各个层次。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处理生产成本上升与承担社会责任关系方面的成熟经验,采取财务、环境、社会责任三者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以透明的方式向社会企业运作的综合效果,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3.通过SA8000,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凝合剂,它通过在企业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来强化员工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培养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企业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保证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则需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SA8000恰恰可以推动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因为,SA800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企业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的一致性。把保证劳动者权利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使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道德的呼吁,而是一种利益挂钩的市场机制。它使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使企业文化亿蕴含的深刻内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沿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前进。
4.推动政府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帮助民营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要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二是政府应该完善法制建设。将民营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三是建立一套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如今中国对民营企业的评价标准还仅仅停留在经济标准上,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四是在舆论导向上,政府应当扩大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引导社会关注和重视民营企业,营造一种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黎 昀:民营企业如何应对SA8000.商场现代化,2005.11.
[2]苏 鹏 孙朋丽:略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与现代化,2005.7
篇8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法学基础责任主体弱势群体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立法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立法活动的推进,伴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不断勃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农民的组织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市场主体的建设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市场主体的新兴力量,并将逐步成为农村市场主体的主体力量。它较好地解决了户营经济走向市场问题,成为改变单个农业生产者和大市场之间进行不对等交易状况的重要组织体,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破解“三农”难题方面正发挥着一种独特经济组织形式的巨大作用。研究中,我们发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相关制度安排中存在很多契合点,需要我们加以明辨、利用和规范,以更好地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组织作用,从而使正在进行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相关制度安排更加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适应性。
一、必要的明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再认识
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了解不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责任进行相应的诠释,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进而展开相关研究。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涵的把握
目前,学术界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理解的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各种类型的专业农业合作社,是同类产品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最广义的理解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社。广义理解的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除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以外的各类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从上述三种不同的理解看,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狭义理解的有过窄、不准确之嫌;最广义理解的则界定过于宽泛,将乡镇村经济组织等不属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包括进来,显然是错误的;广义理解的亦有同最广义理解的一样的错误。笔者认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界定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在进行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立法中的最基础性工作之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与立法中相关制度安排的契合问题研究,仍需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概念的明确开始。
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界定,首先,要明确其实质应是合作社,定义要明确合作组织的特点。实践中可借鉴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InternationalCo-operativeAlliance,简称ICA)和2002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LabourOrganization,简称ILO)对合作社的定义。其次,要考虑其经济性。很显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经济合作组织,而非政治合作组织,更非文化合作组织。其经济性特征决定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有其特殊性。再次,界定其定义时要把握其“约定共营合作经济”、“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和“民有、民管、民享”的组织原则等特征。最后,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趋势。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尝试着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如下定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实行民有、民管、民享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有五:一是一个合作组织;二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三是依法自愿联合,体现平等和退社自由;四是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五是实行民有、民管、民享的组织原则。
(二)企业社会责任界定的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有人称作“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最早产生于上世纪的德国和美国。早在1920年,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被德国公司法学者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以盈利为目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使命的传统企业理论的修正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理论支撑主要是基于企业公民(corporatecitizenship)说、相关利益人(stakeholder)理论等主要理论观点,其概念是根据企业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政府权威日益衰弱、社会自主治理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必然要求社会各个部分都相应地承担各自在社会治理和社会和谐运行中的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其一是“二元最大利益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且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其二是“特定社会义务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其三是“法律责任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及其机关的成员在做出经营决策以及在经营活动中所负有的不威胁、不侵犯社会利益的义务以及违反此种义务而向社会公众承担的第二性义务,并以不利后果为表现。其四是“维护并增进社会利益义务说”。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等等学说在从某些层面勾画出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二元最大利益说”在对传统股东至上主义观念进行修正的同时,过于强化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这必将会导致企业发展动力的匮乏和发展目标的盲失,从而反过来实现不了对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的增进,更不用说是可持续增进了。“特定社会义务说”看似有道理,但定义中“社会义务”涵义的宽泛和“某方面”界定的模糊使得定义空泛而无用。“法律责任说”则抹杀了法律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差异性,使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步伐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从而走入“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会成为谬误”的泥潭。“社会利益义务说”尽管看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但其“维护并增进社会利益义务”的界定仍属空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准确地对企业社会责任下一个定义是相当困难的。企业社会责任应是一个既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能随便下定义,也许下不了确切定义的发展性概念,是一个富有张力的概念,其内涵和边界必将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发展。学术同仁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每一次界定,都是在为接近其概念内涵的真理而努力。
(三)企业社会责任性质的理解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无疑是重要的,但把握其性质更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就企业社会责任性质而言,从形式角度看,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独立责任说,把社会责任理解为经济和法律责任以外的一种责任。独立责任说承认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之外还存在对立的一面责任——社会责任。独立责任说较好地展现了针对传统企业责任观点的不足而提出用新责任弥补其不足的现实构想,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责任在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观。正如乔治•斯蒂纳(GeorgeA•StEiner)和约翰•斯蒂纳(JohnF•StEIner)在《企业、政府与社会》一书中所说:“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是在与传统经济观念相对抗的过程中缓慢发展起来的。这两种观念之间的紧张状态并没有停止,它还会继续下去。”[9]在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初期,独立责任说对唤起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无疑是重要的、有作用的。随着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独立责任说唤起人们注意的必要性开始下降,社会责任中如何促进企业切实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逐步上升为更重要的主题。独立责任说的最大缺陷是不能系统完整地理解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割裂开来看问题。表现为从内容上将经济责任与其他责任对立起来,从对象上把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分离并可能走向对立(独立责任认为:经济责任的对象是企业股东,社会责任的对象是企业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二是混合责任说,把社会责任理解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各种责任的混合体。混合责任说认为社会责任只是相对责任主体发生了变化,其责任本质仍分别属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如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经济责任,相对于企业而言是经济责任,相对与企业组织组成的社会而言就成了社会责任。混合责任说的严重不足是明显的,将社会责任看作是对象置换与内容相加,其本身就否定了人们对社会责任理论的智慧创造,使人感到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是连“新瓶装老酒”还不如的“旧盆装老酒”。三是独立责任说,把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对社会承担的全面的综合责任。该学说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由阿基?B?卡罗(ArchieBCarroll)提出。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的期望。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用三个同心责任圈来说明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即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综合责任说的形象说明。它认为:在三个同心责任圈中,最里圈是企业明确的有效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责任;中间一圈是企业在执行这种经济职能时对社会价值和优先权的变化能够承担的一个持积极态度的责任;最外圈是新出现的还不明确的企业责任。综合责任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社会责任的思路。事实上,其与独立责任说的差别只是在形式上,它仍然没有回答“社会责任是什么”的本质问题。
就企业社会责任性质而言,从内容本质角度看,概括起来亦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新是法律责任说;二是新道德责任说;三是公益责任说。从现阶段来看,将社会责任本质定义于法律责任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不管是旧法律责任也好,还是新法律责任也好,法理学的社会责任应有其本质的内核,与法律责任应有本质的区别,其与法律责任内核的融合尚欠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新道德责任说似乎满足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客观现实,但其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纷纷有加快对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趋势。如果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本质把握时,没有看到这一点,也终将决定其所得结论是短命的,乃至是错误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建立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时,用道德、法律、市场机制规范企业行为的必然结果,是“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法学理念平衡发展的结果,是法律对利益机制进行平衡协调与平衡公平与效率价值实现的结果。企业单纯在守法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无法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社会,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市场机制的缺陷、道德自律性的不足、法律本身的局限,使得全面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给出超越传统责任的新责任安排。公益责任是否是一种新的责任安排呢?我们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认为,就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现实性来看,企业作为“企业公民”、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有机体生存发展的同时,履行为建立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社会而协助政府、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或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改善社会的责任,确应是一种企业责任发展的正确选择。
二、有益的探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和责任主体分析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分析,学者们均投入了一定的精力。企业不仅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且是具有法人人格的重要的法主体,是承载伦理义务的伦理主体。就企业责任的经济学基础、社会学基础、法学基础和伦理学基础等不同方面,学者们展开了颇有见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对其社会责任的主要理论基础作必要的探讨。
1.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基础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基础集中地反映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学特征和表现上。与企业不同的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因而,可以说它不是典型的经济实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现的是农民成员之间基于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社员的集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为农民成员谋取利益,但又不直接作为经济利益的承担者,更多地是以一个体现成员利益的媒介存在,对于农民成员而言,其利益的实现体现一定的财产权益的获得,但更多地表现为成员从组织中获得服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现出合作经济的特征,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个“穷人的联合体。”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存在,就是在为社会弱势者提供联合的组织体,通过这样的组织体运行,为成员提供与社会强势者进行平等对话的可能。1844年10月,世界上第一个比较规范的消费合作社——罗奇代尔“平等先锋社”(RochdallSocietyofEquitallePioneers)的诞生就是“穷人联合”的经典体现。由此看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特征与其社会责任存在很多的契合点。
2.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法学基础
平衡协调利益。法是调整利益的,利益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利益问题,特别是利益矛盾和冲突问题是文明社会的制度焦点,是人类设立制度的原点问题。有了利益矛盾和冲突,人类社会就有了协调这种矛盾冲突的客观需要,社会随之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或新的社会制度规范。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经济关系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在历史的早期,个人利益被作为一种绝对利益而被法律自始至终地推崇和保护。亚当?斯密提出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为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理论基础。亚当?斯密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边沁也认为“社会是一个个人的总和,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只有每个人真正在追求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最终也就达到了社会最大利益。”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人们对社会利益的关注,加上以庞德、耶林等为重要代表提出的社会利益理论的推动,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利益包括并高于个人利益”,法律的目的就是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法律的创造者,是法律的唯一根源,所有的法律都是为了社会利益的目的而产生。社会利益理论的崛起为法律或国家限制个人自由、干预个体行为创造了理论基础,个人利益的极度膨胀及过分追求导致的社会问题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制止纯粹利益取向的市场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已成为法律不能推卸的责任。社会利益观念的勃兴与企业责任的提出是一脉相承,其平衡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将个体对利益的追求置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上进行评价,最后实现对个体利益可持续最大化追求,已成为社会责任发展和相关立法活动展开的基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强化的组织成员的合作自由与平等是平衡协调利益的现实写照和最好地运用。
平衡公平与效率。公平和效率都是法的基本价值。法律往往通过保证机会公平来实现公平,通过缩小贫富差距来实现公平;通过确立和保障市场经济制度来保证经济效率,通过解决市场失灵来提高效率;通过法律的可确定性,确立和保障市场经济制度、降低成本,运用确定的科学方法来提高效率。从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社产生起,公平原则就是架构合作组织一切制度的首要原则。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公平为生存基础,以追求公平为已任,不得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其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对形式意义上和实际意义上的公平、组织内公平与组织外公平的合理追求。在强化公平价值的同时,作为一类合作经济组织仍希望通过对效率的提高为增加组织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作贡献,使合作经济组织在更广的空间、更长的时间里用更多的财富实现可持续均衡分配,从而真正实现公平。在我国,公平与效率本质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是一对相互矛盾,又相互适应的社会价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为实现公平程度的提高伴随效率的增加、效率的增加伴随着公平程度的提高提供了较好地组织体。公平与效率兼顾,促公平发展,促效率提高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安排的必然选择。
平衡协调“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念。法理念的变化对社会组织的勃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个人本位”思想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兼顾的思想,是人类个体、组织、社会等关系进行科学思考和实践发展的结果。人们逐步认识到对个体自由的保护与实现的方法之一,就是对个人自由适当限制。个体让渡部分自由和权利给组织和社会,可以使个体在更好的环境、更广的空间里有更大、更好、更高的自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农民成员通过对个人部分权利转移给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的协调与妥协,实现自身的利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些制度安排很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平衡兼顾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追求农民社员个人利益和公众福祉的平衡。
除此之外,国家职能观念的转变、正义与义务观念的拓展、社会伦理和社会学的发展等等都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承担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条件。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相对人问题中企业对谁承担责任的问题。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不可能象债权债务关系那样有相对应的特定责任权利人,人们只能将企业社会的相对人先虚化为“社会”后,漠然地指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社会整体”。责任相对人问题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中会经常遇到。笔者认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一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相对人应是与社会利益的享受主体一致,一般是社会公众或社会整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侵权行为人,应向相对的社会公众或社会整体承担责任。有人可能会认为,社会公众或社会整体仍是表现对社会责任相对人的虚化。笔者认为:人们之所以有如此看法,是源于社会责任本质的未确定性,源于还没有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法制化,没有建立使其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法律机制。如果我们用法律规定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用法律赋予社会公众或社会整体监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权利,明确谁来代表社会公众或社会整体行使相应的诉讼权利,并依法确定了其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的程序和救济的途径,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感到社会公众或社会整体的虚化。
企业责任研究必须解决责任的归属问题。韩国商法学教授李哲松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是董事;国内学者则认为,董事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唯一主体,企业、控股股东等都应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笔者认为:国内学者的研究较为合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与企业有重大差异性的经济组织,其社会责任主体是谁呢?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探讨:第一,具备法人条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责任主体。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和称谓多种多样,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企业、各种类型合作社、“公司+农户”、“经纪人+农户”等。事实上,这些称谓中有的属于农民兴办的企业,有的属于经营形式而非组织形式,有的属于供销社、信用合作社等特殊组织形式,他们均不是处于竞争弱势地位的法人型农民联合体。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立法看,该法重点规范的应是符合合作社特点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具有独立人格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理应由其自身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主体,如其以自己的财产利益、人格利益承担相应的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第二,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责任主体。由于立法滞后,我国尚存在大量的非法人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其社会责任应由其开办者、管理者和农民组织成员承担相应责任。有必要说明的是:农民组织成员承担的责任应是有限责任,不能象合伙组织那样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第三,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经理人员及控股股东作为责任主体。这些人员未尽其职责,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违义务,应先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依前述内容承担责任;与此同时,由这些成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理事、监事等未尽职责的成员应承担取消其职务等人身责任,特定条件下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合理的归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由于各个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演绎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之中。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更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尽管如此,我们追寻世界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脚步,结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实际,仍可以归结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一)最紧密的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职工的社会责任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对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承担部分对职工的福利、教育、安全、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义务。可以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尽社会责任时,最紧密的社会责任就是对合作经济组织职工的责任。职工与合作经济组织有着直接利益关系,职工利益理应得到优先保护。就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而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职工应尽的社会责任主要有:(1)建立健全职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各项制度,使职工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中有一定的话语权。不能因为是合作经济组织而忽视职工作为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创造条件。(2)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和奖金,并随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职工工资和福利水平。(3)积极改善劳动条件,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积极预防职业病,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能力。(4)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育良好组织文化,尊重职工,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最普遍的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人人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享有者,其权益的维护应是社会永恒的主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农产品或服务,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影响远远大于工业产品。如假种子会使农民颗粒无收,假化肥会使农作物生长困难、土地肥力下降,进而影响环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消费者履行社会责任,最优先的考量就是为其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或满意的社会服务,通过提供这样的产品或服务,直接或间接保护消费者。与此同时,还不得欺诈消费者,不得谋取暴利,不得强迫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接受自己的服务等。
(三)最直接的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与其有着最直接联系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就投资者而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劳动结合为主的经济组织,体现很好的人合性,其投资者的数量和份额受到很大是限制。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各种农业股份合作制组织的产生,使合作经济组织从经典走向现代。资金的介入使缺资金的农村有了新的资金支持,极大地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投资者的重视,必将成为农民合作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合作组织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让投资者享有应有的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权利,实现“合作民主”,为其行使权利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尽其忠实和努力的职责,为投资者尽可能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保证合作经济组织资产保值与增值,确保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利益。当然,我们应看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劳动结合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应受到限制。
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债权人而言,合作经济组织应尽可能做一个“信用人”。其对债权人应尽的社会责任有:及时准确地向债权人通报组织信息,做到不编造、不隐瞒;诚实守信,不滥用组织人格,按期主动偿还债务,使债权人及时实现债权,为债权人提供借贷安全保证。保证债权人的利息实现,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是稳定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构建和谐信用农村社会的需要,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尽的社会义务。
(四)最重要的责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社会的社会责任
合理承担社会运行成本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尽的责任,是承担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内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社会中基本组织形式和基础层次,理应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内容。对社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环境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慈善事业,乃至对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者的政府所应尽的责任。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所有人利益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发展的大事,需要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付诸行动。为了防止环境恶化,使人类平等地享有优良环境带来的好处,人类就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强化生态良知,恪尽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现实生活中,强势群体有能力避免环境恶化的后果,但却有可能转嫁环境恶化的责任。弱势群体要么根本没有相应的责任意识,要么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却无避免环境恶化后果的能力。对此,我们决不能任凭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弱势者的联合,理应主动承担法律以外的一系列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如合理利用资源,防止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破坏所进行的掠夺性利用;走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切实提高职工和组织成员的环保意识等等。
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它是一门全新的会计分支学科,是以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心,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全体员工、广大消费者、街道社区和人文环境的责任。反映的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时所应承担的义务。
二、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施现状
(一)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不健全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整体表现有些混乱。哪些经营项目应该列入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项目,哪些不应该列入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定,很多企业的核算项目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除此之外,核算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很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结果不够精准、缺乏可信度。
(二)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意识淡薄
传统的会计把企业看做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而不是把企业看作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其主要目标,这样就导致企业忽视了外部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实施社会责任会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企业也不愿意为此而牺牲自己的短期利润。
(三)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起步比较晚,并且社会责任会计对会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工作者不仅能够完成传统会计业务的核算,还要求能够将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会计计入到日常的会计核算中,进行记录和计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的认知水平还达不到对社会责任核算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会计独立报告的意识;二是披露内容不全面,很少有企业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并进行完整的披露,多数企业仍然将其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
三、改变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实施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科学合理地构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同行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区别的,应该将社会中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种类型。同时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不仅要遵循企业社会责任界定的标准,还要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界定的标准如下:以企业为核心,具体包括的内容有:一是企业基本的经济责任。包括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改进产品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产品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改善社会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保护生态平衡、自然环境以及改善社会环境等。三是对社会价值观念所承担的责任。企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向企业高管人员、会计人员以及社会等宣传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意义,使企业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要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及义务,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加强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监督。真正实现让企业从主观上重视起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要想保证社会责任的施行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主观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当企业面对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冲突时,难保企业不受利益的驱使而放弃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因此,需要建立与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强制性来保证社会责任会计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质量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必须更新传统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一般较高水平的会计技术外,还应该熟练掌握社会学、福利经济学、计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社会责任知识能力的培训,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要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同行业要披露的项目也不尽相同,应该将企业分为不同的行业,在行业内结合各行业的具体情况就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会责任会计要披露的项目进行统一的制定;其次,要改变传统的信息披露的时间。传统信息披露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现代网络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普及,信息披露的时间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适时地时间进行披露,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其次,还要增强第三方审验。由独立的第三方出具审验报告,可以对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对于提高报告的可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是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可以加速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积极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企业也应该自觉的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程惠筱筱,陈建红.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01):131-132.
[2]杨雪峰.浅谈在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7):178.
[3]丁小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129-130.
篇10
关键词:生命周期视角;企业社会责任;建议
1.国内外研究综述
进入20世纪,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由美国学术界首次提出。在科学技术急速进步的背景下,全球格局不断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得到愈来愈多专家学者的热点关注,使得其概念不断发生改变。当前,各行各业就这一社会责任仍旧没有一个一致的界定。Peters R指出,利润最大化属于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至上世纪90年代产生了利益相关者概念,指出企业一方面要服务于股东,一方面要服务于众多利益相关者。企业生命周期概念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际范围盛行。自现阶段研究成果而言,很大一部分学者较为认可将生命周期分成4个时期,分别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3]。
2.生命周期下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2.1企业社会责任与生命周期对应
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成长期间并非一直不发生转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及积极性均会由于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出现转变。企业的一系列需求、水平及目标等均会伴随企业生命周期不同而发生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同样属于一个动态转变过程。为了尽可能实现企业的高收益,企业社会责任承担要自生命周期不断变更层面出发,进行对应的匹配调节,从而实现生命周期、社会责任相互的有效对应。
2.2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社会责任的作用
I.即使是在市场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现如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者会不断增多,企业想要提升自身市场占有率,不仅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充分履行消费者责任,可见,在企业成长期阶段,员工责任及消费者责任履行对企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II.成熟期阶段,企业具备一定的可分配利润,正面将股利支付给股东,可牢固股东信心;且成熟期企业具备的高利润,乃政府税收重要来源,在缓解就业问题、促进政府产业改革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见,企业成熟期阶段,企业股东责任表现、政府责任表现以及企业员工、债权人、消费者责任相关积极表现可促进企业有序发展。III.企业衰退期阶段,为了极力获得市场最后利益,总是不重视以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企业衰退期阶段履行社会责任可创造的利益俨然要远低于其投入,企业随着投入增多使得企业支出不断增多,进而对企业财务状况构成负面影响。
3.生命周期下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建议
3.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属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可或缺先决因素。故企业务必要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备的重要意义;以合理的态度履行社会责任,防止企业身陷“慈善论”、“公益论”等不科学的社会责任思想观念影响之中,企业相关利益受社会责任很大程度影响,故充分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构成成分,企业同时应强化对股东、员工等相关利益的责任意识。再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发达国家社会责任观念发展较为成熟,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更为系统全面,因此,为了避免被国外企业甩开,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获取市场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3.2基于企业发展阶段,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在各个阶段有着大不相同的利益相关者关注点,但是一定要强调以外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同样不可全面忽视,科学合理的行径应当为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安置于主导位置。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市场格局及利润率等相关因素制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各不相同,一家企业在各个阶段的社会责任履行能力同样不同,要想提升收益率就应当合理的明确社会责任范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当从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出发,防止承担的一并对企业正轨运行构成不良影响,于企业能力范围之内对履行社会责任范围、水平进行确定。
3.3优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利益相关合法权益未得到企业重视,故处于弱势处境。然而利益相关者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当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在员工、薪酬待遇方面的投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激发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与此,企业还应当强化供应商管理,与市场强劲实力供应商构建长时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企业自主产品的研发。同时,企业还应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结合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制定年度公益方案,将公益事业归为企业日常管理内容中,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得以有效提升。
3.4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可通过社会责任报告重要凸显,经社会责任报告不仅可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还能够帮助企业构建起与政府良好的关系。以国家电网2006年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开始,之后多家企业便开始借鉴国家电网亦开始社会责任报告。结合现阶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大一部分报告评价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要循序渐进地对社会责任报告覆盖面积予以拓宽,结合报告内容形成基准改善企业报告水平,唯有贯彻社会责任报告,方可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程度,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结语
总之,基于生命周期角度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属于一项较为繁杂的综合工程,为了促进其运行的科学合理,相关人员务不断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生命周期下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优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等,积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