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篇1

1存在问题

微生物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而且也是培养微生物相关学科(食品、医药、环境、检验检疫等)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结合微生物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分析我校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实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以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我院实验室环境建设得到不断改善,中心现有各类实验室面积达3000m2余,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总价值1000余万元.各实验室宽敞明亮,实验室布局集中、合理,能满足全院生物类实验课的排课需要.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基础设备(比如天平、高压灭菌锅等)、药品耗材台套数不充足的问题.大量的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药品耗材台套数和实验课时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因此,在想保证微生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进度相衔接的情况下,又受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存在至少两个小组学生公用一套完整的基本设备及药品耗材,在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学时下,大多数学生都未能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到学期末还是不能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

1.2教学模式陈旧,不能突显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往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为实验教师把实验目的、原理、内容、材料与方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对照黑板和依赖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使实验教学成为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程序,学生缺乏动脑、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能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洞察力.此外,实验前期的准备多数都由实验教师自己亲临亲为,学生们对有些实验过程几乎完全不了解,进而造成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实验能力.

1.3教学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

目前,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与生物科学专业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实验教学的顺序基本上是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前后实验内容相对比较孤立,衔接不够,连贯性不强.选用的实验项目以基础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相对较少,这对学生思维兴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化学习和整体性的把握,学生对对所学的知识难以融会贯通[12].

1.4考核方式太过单一

实验课的考核是衡量实验教学质量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若无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学改革也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以前,我院生物基础实验中心对实验考核方式太过单一,以期末笔试成绩(占6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和平时考勤成绩(占10%)作为评定最终实验成绩的依据,没有突出体现学生操作技能,造成学生偏重理论,不重视操作技能训练,实验时不愿意多动手操作,实验结束后不能够认真分析总结,长期这样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调整实验考试方式十分重要.基于以上问题和不足,对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2微生物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2.1优化管理,应对资源不足

我院生物基础实验中心以“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工作思路,坚持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挤出大量资金添加了真正不足的实验仪器设备,做到台套数充足,基础实验力真做到了学生1人一组,综合实验3人一组,建立一门课一学期完整的实验台套数,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小型仪器耗材开学第一次实验就分组落实,装箱锁柜,责任到学生,课结束后统一归还,损坏照价赔偿,优化管理,保证实验教学顺利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组织教师到实验教学改革执行优良的实验教学中心去交流和学习,形成理论与实验教学互通的队伍结构.

2.2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建设目标,依托已有学科基础和优势,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定位在“偏应用微生物方向”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为此,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应根据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实验条件、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相关岗位技术知识点、技能点精心选择实验项目(力求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为一体),从整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训练.基于以上理念,近两年来,我院为了适应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综合性与创新性的发展要求,对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区别于生物科学专业,并在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在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常见的、应用性强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课题(药品或食品中有害或有益微生物的检测、分离纯化及鉴定等),让学生可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发展,将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显微技术、无菌操场技术、分离纯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使微生物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综合性,也增强了实验的系统性,实验课不再是理论课的依附,而是从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组织更新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利用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到乐趣,寓教于乐,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如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条件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实验.例如学生完成的自主开放实验“酸奶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乳酸饮料的制作”、“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及水质状况评价”、“食用菌的菌种分离纯化及栽培”等成果已被纳入面向全院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生物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及安全》中,进一步扩大了校级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影响,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为学校进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实验过程

通过对相关企业对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相关岗位需要的能力调查[13]结果表明,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除对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常规分离、纯化及检验、质控等外,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期的处理工作、微生物安全常识、自我防护知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也是企业重视的能力.但在目前传统的实验中,实验前的准备大部分均由实验教师自己完成,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对整个检验过程不能全面地了解.因此,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院均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课前准备,如通过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及活菌计数的整个流程,使学生不但学到了培养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霉菌(马铃薯培养基)三大培养基的制备,且掌握了基本的灭菌技术(高压蒸气灭菌、火焰灭菌、紫外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革兰氏染色技术、鉴定技术及平板菌落计数计数等基本实验技能.实验绝大部分过程都让学生参与准备,独立操作,自己完成.通过训练,不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也使学生增加了责任感,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效果.同时,我院力促科研资源全面向本科生开放,以本实验教学中心为基地,以分子生物学与生化药学重点实验室、生态中心重点实验室、竹原纤维中心等已有科研平台为依托,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我院不少同学获得了经费资助.近两年,大二以上年级的本科生70%以上均参加了科研创新项目.

2.4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根本,革新实验考核方式

合理的成绩评定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地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14].以往,我院实验课终成绩以理论考核为主,实验报告为辅,理论考试和实验报告虽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但不能以此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报告撰写与结果分析能力、实验习惯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与组织能力等方面也是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为了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实验课有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提高实验课质量,实行“实验考勤综合操作加笔试”的综合评定考核方法,选择既有代表性、又有较严格的操作要求的实验进行技能操作考试,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因此,我院现将课程考核分为以下四部分:①理论考核(40%).微生物学实验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理论知识.②综合设计实验考核(20%).综合设计实验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查阅相关资料,每组撰写实验方案,安排时间进度,准备所需一切仪器设备,独立完成,直至完成结果的报告.教师根据整个过程的表现给予评分,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及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③操作技能考核(30%).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归纳为若干小项目,做到技能操作标准化.在学生充分练习熟悉的基础上,考核时由学生随意抽签决定考核内容,教师一对一进行操作技能的现场考核,现场打分.操作技能考核也可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操作技能竞赛活动.④平时成绩考核(10%).主要是对学生平时上课时的综合评定,包括考勤、回答问题积极性、态度、实验习惯及实验报告等.

3结语

篇2

【关键词】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 临床模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9-02

一、引言

临床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在一相对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中向学生进行微生物检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其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生未来所工作的内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中“教育、学习和工作”的三位一体,也成功的拉近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同临床实践的距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出了重大的应用价值。

二、临床模拟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临床模拟教学之前,首先利用下企业活动时教师要收集各类微生物标本,拍摄仪器及操作步骤、检验流程及检验结果等小视频。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未来的工作及环境。其次邀请楚天技能名师或检验科人员来校向学生们针对微生物检验开展的具体项目进行讲解,感染学生。再次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检验各个环节的临床模拟

1.项目准备

对于高职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就业单位主要是面向于基层医院 ,而这些医院的医疗条件通常比较有限,甚至部分医院没有独立的微生物实验室,因此在检验工作中也就需要工作人员自身去制作一些检验试剂和工具,再加之基层医院人员的缺乏,也就需要一个人担负起检验工作中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报告发送整个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对此,在临床模拟教学过程中的前期项目准备阶段,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将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划线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保存好菌种。(2)编写临床案例,设计教学情景。(3)按检验程序编辑拍摄的照片、小视频。(4)模拟配制出各类患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等标本。(5)教育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检验所需各种试剂的配置以及各种工具的制作,比如接种针、接种环以及棉拭子等物品。从检验工作开始之前的物品准备至检验结束后的物品归置整个流程化的工作,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实施

对于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生化鉴定、细菌接种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内容,通常都借助对应的模拟临床标本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每一项检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都是对其技术原理样机实验操作进行介绍,并督促学生能够通过前期的课程预习,独立的完成相应的技术操作;而后在教师的引领下,以问题和讨论等互动性的方式进行小结;另外,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还要针对当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抗酸染色的冷染色法),通过标本示教或视频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而对于一些诸如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和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等自动化的微生物检测仪器,以现场讲解和影像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

3.项目报告

结合之前标本的鉴定结果报告,特设计了相应的临床模拟报告单,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及时拟发各类项目报告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为临床服务”的意识以及“为病人负责”的精神更好培养,充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修养。

四、综合性实验的临床模拟

1.各类属微生物检测的临床模拟

在针对各类属的微生物(如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以及厌氧菌属等)进行致病性鉴定时,通常都是采取一种在模拟标本中添加所需鉴定的类属微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微生物进行模拟检验。

2.各类标本的临床模拟

针对各类标本的临床模拟工作,也需要设计一系列的综合性实验;比如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粪便标本的致病菌检验、脓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以及尿标本的致病菌检验等;通过利用在模拟标本中添加多种类数微生物中比较典型的微生物模拟临床标本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能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交于专业教师讨论,待实验方案确定之后,学生自己去准备材料;随后,教师发放相应的临床标本,得到标本之后学生即可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完成对各种模拟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并及时的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再进行综合的分析及检验报告单的填写。

五、实验考核临床模拟

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一般都从属于理论课,同时实验成绩也都是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到理论成绩中,这一比例一般通常会很小,这也将直接导致学生产生了一种学校对于实验教学的不重视的错误观念。而经过教育改革之后,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也不再只是传统模式下的单独的理论成绩,而是同时涵盖了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在期末实验考核中,要求学生能够对模拟的临床标本进行实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通常都会存在很多的未知菌;同时,在考核过程中也都是以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出题;在学生鉴定的每个环节中,考核教师都进行随机的提问并打分。整个考核过程符合独立地完成微生物检验流程,实现了对临床实际的真正模拟,不仅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而且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求实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六、结语

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中,临床模拟教学手段的有效实施,使得实验课程更加贴近临床实际,也帮助学生所掌学习和掌握的微生物检验知识和技术更具系统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因而也能够成长为符合现代化临床医学要求的高水平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小军,张柯媛. 临床模拟在高职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02:191-192.

[2]王长海,马红英. 临床情境教学法在高职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09:92-93.

篇3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微生物检验技术》项目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检验技能,是食品检验、工业品检验、药品检验等职业岗位的一门重要职业岗位技术课。《微生物检验技术》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操作技术,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微生物检验技术》项目课程多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分开,微生物检验技术部分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各种致病菌的检验方法,而忽略了微生物检测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两部分的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现象较严重,理论与实验部分教学相互独立,从课程整体上看,还没有脱离学科体系的架构,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为了使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笔者进行了《微生物检验技术》项目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一、改革思路

根据食品检验、工业品检验、药品检验等职业岗位职业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以检验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微生物检验技能培训为核心建构课程。抛弃学科型体系,以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为主线,将必须、够用的微生物理论基础知识融入微生物检验各项检验项目中,突出课程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疏理合并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标准化的考核等措施,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可解决职业教育中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能力差的问题,目前的教学主要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通过课程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专业的技术与技能,对从事岗位的行业标准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改革目标

以微生物检验岗位的标准检验项目为导向,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可使学生明确课程总目标,掌握岗位技能,对从事岗位的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改革内容

1. 以真实的检验项目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

(1)现存的问题:传统的授课是在学生学习相关微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最后才根据工作岗位国家检验标准进行实验操作。

(2)改革与建设:在基本技能培训方面,以微生物检验岗位的标准检验项目为导向,将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分解成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检验基本技能。在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微生物检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真实的微生物检验任务设计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从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到检验结果的报告全过程的训练。

2. 以检验操作技能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1)现存的问题:微生物课程分为微生物基础部分和微生物检验部分,两部分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现象较严重;理论与实验部分教学相互独立,导致整个微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及实用性;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2)改革与建设:根据岗位技术知识点、技能点和最新的国家标准,以“检验目标引导教学”为主线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抛弃学科型体系,以微生物检验操作技能为主线,将必须、够用的微生物理论基础知识融入微生物检验各项检验项目中,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为四大块:微生物及检验基础理论模块、微生物检验基本技能模块、微生物检验技术模块和微生物检验综合技能模块,突出课程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训练。

3.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实验过程。

(1)现存的问题:通过对相关企业微生物检验技术岗位需要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需要的岗位能力除对细菌检验、菌常规、细菌质控等的检验外,实验前准备和实验后处理工作、微生物实验安全、个人防护知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也是企业重视的能力。但在目前传统的实验中,实验前的准备大部分均由实验教师完成,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对整个检验过程不能全面地了解。

(2)改革与建设: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验由学生来准备,把大大小小的实验准备工作都下放给学生,使学生从样品采集、仪器包装消毒灭菌、试剂培养基制备到最终检验结果报告都能系统地学习,增强无菌观念和实验室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

4. 重视技能,改革考核方式。

(1)现存的问题:目前课程的考核多局限于理论的考试及实验操作的“静态”考核,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利于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2)改革与建设: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①理论考核。紧扣职业岗位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理论知识。②小组项目考核。设计真实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国家检验标准及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理解各步骤的操作目的、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安排检测时间进度,准备检测所需一切仪器设备,独立完成,直至检测结果的报告。教师根据整个检测过程的表现给予评分,重点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及团体精神与人合作的能力。③操作技能考核。根据职业岗位技术的要求,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检验操作技能归纳为若干小项目,做到技能操作标准化。在学生充分练习熟悉的基础上,考核时由学生抽签决定考核内容,教师一对一进行操作技能的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可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开展操作技能竞赛活动。

(作者单位: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 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民族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 农业院校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初探 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浅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方法改革 精品开放课程背景下的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探索及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美国康乃尔大学微生物学资源库()。

学生要学习好双语课程,不仅需要过语言关,还需要过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关。由于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含量有限,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从而解决上述两个环节的问题,建立良性的教学互动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以中文版课程网站为基础建立英文版课程网站,并且重新编制英文版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件、考试大纲、习题等。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在网上建立教师在线解答等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以突出专业特色为教学内容。例如,要让学生对某一课程感兴趣,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对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有何益处,所以绪论的有效引入显得特别重要。通过讲述学生最为常见的、耳熟能详的日常现象,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索的欲望。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和见到的面包、酸奶、酒、酱油等都是微生物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考虑到“普通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增加与其专业相结合的知识内容,重点讲述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微生物学基础,包括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遗传;以基因工程为中心,介绍微生物分子操作的基础与基因操作系统;微生物酶工程、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尽量联系实际。向学生讲述相关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近期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方向和动态紧密结合,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和探索性,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多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例如新理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

(六)考核方法的创新

应该从提高学生能力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考核方法,这是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基础。例如课件制作、专业翻译、专题综述、课堂小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期末笔试等多种课程考核形式,其中期末笔试中英文考核内容占50%以上,通过压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对于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若得到一定级别奖励,可免去考试直接给予优秀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欲望和水平。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双语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差异使得双语教学不可能套用统一的模板,所能做的只是基于某些共性基础上的摸索和创新,同时结合自身院所及专业特征总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与教师均是一种挑战。江西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由于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同,故其双语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套用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设计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采取积极高效的管理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双语教学研究,构建双语课程框架,以此实现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重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群,吴羽纺.“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课堂实践及评估[J].高等理科教育,2005,(1):71-75.

[2] 曾薇,王淑莹,彭永臻.环境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68-70.

[3] 谢咸颂.基于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2,(10):98-100.

篇5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途径;读者服务模式

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承知识、辅助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历史和现实的重任。了解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和阅读途径,就成为了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1.阅读途径多样化

身处网络世界,大学生读者获取有用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网络、数据库、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等信息源给大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可能。某报社曾针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在石家庄各高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1.9%的被调查者习惯于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阅读,其余的18.1%倾向于单一媒体的阅读。而且,近些年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到馆率普遍下降。这些数据都给习惯了传统纸质阅读服务的图书馆人士,敲响了警钟。

2.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快餐阅读,经典阅读受到冷遇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大学生们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下,更多地喜欢阅读通俗读物、图文书和消遣娱乐书籍。传统经典著作借阅者越来越少。这种阅读趋势势必造成大学生们文学修养的缺失,甚至降低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3.大学生阅读的网络化倾向日渐明显

在今天,网络阅读以其快捷、方便、容量大、更新快、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迅速得到人们的喜爱,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作为自己阅读的途径,传统的纸本阅读收到了强烈冲击。2007年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较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为44.9%。

针对以上大学生的阅读状况,高校图书馆想要留住读者,必须构建新的读者服务模式以适应读者需求。

二、建立新型读者服务模式

1.注重读者信息反馈,拓宽服务领域

满足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内容。信息环境的变化,使读者的知识需求期望和信息行为也多样性,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馆员在日常工作中留意不同读者在馆内活动时留下的各种资料,如读者在借阅时留下的文献类别信息,检索时留下的学术兴趣倾向,科技调研中留下的课题等细节,馆员将根据读者留下的各类信息建立“ 读者资料库”,通过推出新服务项目来满足读者需求。如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辅导课;对针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编制导读书目、文献索引等。

2.以学科体系为核心, 构建多类型文献一体化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在馆藏布局上, 打破图书与期刊、纸质与电子、藏书区与借阅区、读者区与工作区相分离的界限,在一个开放空间内,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将一定学科领域相关的图书与期刊、纸质与数字等各类相同专业文献集中排列,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查询、电子阅览设备和网络通讯环境,使读者便利使用各种资源,形成一个不同载体形式和不同文献集成的综合知识库。在一个借阅区内,既有该领域的图书,又有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工具书等各类文献;既是书库, 又是全开放的阅览室,读者可以自由使用各类文献阅读学习;既有纸质资源,又有电子资源; 既有当前最新的文献,又有其他年代的本学科系统性馆藏;既可阅览,也可外借,极大地方便读者,从而为读者营造了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实现了“ 藏用结合、重在利用”的服务理念的转变。

在以“读者获取知识行为”条件下,图书馆可以安排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负责馆藏的服务工作, 这些馆员对读者的文献需求和该领域的各类馆藏文献了如指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只要读者提出要求,他们就知道该为读者推荐什么文献、馆藏有没有、从哪找到、如何使用等,使图书馆员真正成为读者利用文献的得力助手和情报分析专家。

知识经济时代, 读者无限的阅读需求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强劲推动力。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只有认真调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分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辅导,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 知识殿堂”。

参考文献:

[1]张昕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习惯之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9:23-24

[2]刘漫.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要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18-121

[3]凯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趋势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14-115

[4]杨敏.关于Web3.0时代大学生阅读的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4-96

[5]杨美玲.数字化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前沿,2012.8:106-107.

篇6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 多元化教学 实验教学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既能衡量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又能衡量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水平,其在临床医学检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医学教育的发展对教学提出新要求。目前,国际上已开启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新阶段:以提高医学生的核心执业胜任力为基础的教学。因此,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我们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 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医学院还停留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将相关学科知识归纳到相关学科,以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在五十多年前国外已经开始整合课程体系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目前,国际上已开启了以提高医学生的核心执业胜任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改革,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三个转变,即将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转变为整合信息用于决策,将为获取专业文凭而进行的学习转变为在卫生系统中有效的团队合作和工作而获取核心能力,将不加批判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借鉴全球经验,致力于针对本地需要的创新研究[2]。

为了顺应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医学检验本科生,现就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初步探索,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验理论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科研素养能力。因此,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了通用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内容以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同时增加模拟标本的综合实验部分,加强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及检验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中“通用微生物实验技术”是关于油镜的使用与保护、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染色技术等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模拟标本综合实验,主要是对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验的过程,将前面所学各项基本操作及检验诊断思维综合应用。通过以上做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

2.开展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理论教学

利用PBL、presentation及paper等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医学思维方式[3]。理论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理论教学的内容采用PBL小组讨论式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如厌氧菌的学习,以厌氧菌菌血症的病例讨论方式进行,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学习血标本鉴定的流程及厌氧菌的特点。如对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的学习,学生分成小组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课程结束后以paper的形式完成本课程的课程总结。我们认真编写课程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本学科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除了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外,还培养其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实验耗时耗材,所需经费大大增加,需要学校增加经费投入;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需要花费很多业余时间学习本门课程,需要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利用课内时间主动学习所需的知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理解微生物学专业知识、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能力,提高其科研能力,对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意见。目前只是初步改革,后期还要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革,将先进教学方法引入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爱武,蒋月婷,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西北医学教育, 2014(02): 第311-313页.

[2]白同禹, 山东省医学教育发展与规划研究.山东大学, 2007:81.

[3]Williams, B., Case 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 Emerg Med J,2005. 22(8):577-81.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innovational reform research and constructed scientific teaching system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security, around the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beginning, experimental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tc. Based on som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was inflexible and single, which separated from actual working procedure of veterinary clinic and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target of applied talents.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Key words: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yste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construct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58-02

0引言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程又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1]。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广泛渗透其它专业课程,对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控制动物传染性疫病工作能力的综合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教学内容完全依附于理论课,教学方法刻板单一,脱离了兽医临床的实际工作程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本研究拟从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体系等方面入手,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训练,进行创新改革研究,构建科学的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1确立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指导思想

基于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特点,确立使学生得到微生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等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兽医临床出现的问题作为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2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实践

2.1.1 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传统的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项目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的,设置的实验项目具有局限性、孤立性和单一性,并且与其他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有重复,这样实验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兽医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无疑是无益的,并且可能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系统综合分析思维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及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删去单纯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项目,例如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和细胞大小的测定实验项目、消毒和灭菌实验项目等。将一些孤立性的实验项目整合,例如将消毒和灭菌实验项目整合到培养基的制备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等实验项目中,不单独设置实验项目。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平板划线技术)与细菌菌落特征观察实验项目整合为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特征观察,将细菌的简单染色和复染色技术整合为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将细菌的形态学观察与细菌的纯培养技术实验项目整合为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及纯培养技术。要求学生对可疑菌落的细菌形态染色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对该菌落进行纯培养,以求获得可疑菌落的纯培养物,纯培养物的成功获得为后续的实验项目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通过对实验内容合理的删减和整合,使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完整和科学。

2.1.2 调整实验顺序,注重实验项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实验教学最总目标是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以便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据此,对实验项目开课顺序进行了调整,强调实验过程的整体性、系统性。调整顺序为:①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②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③细菌的分离培养(四种未知病原菌)与细菌菌落特征观察;④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纯培养技术;⑤细菌的生化实验;⑥细菌的药敏试验;7)动物实验法。通过调整,把一些孤立分散的实验项目有机整合成连续、系统、完整的组合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尽量符合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及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模拟了现场工作中实验室诊断程序,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工作有程序的良好习惯。

2.2 实验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2.1 以学生为本,构建能力开发型教学模式从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步骤地实施、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及按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布置实验教学课题方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详细实验方案,教师启发分析评价,引出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内容。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代表组成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同学自行为本小组同学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实验所需材料的消毒和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带菌材料的处理等)。课堂教学时,向实验小组内每个同学提供不同实验对象(病原菌种类),确保实验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实验步骤在大体相同前提下略有不同,致使小组内每个同学实验结果各不相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注意与小组内其它同学实验结果相比较,充分讨论分析,严格依据实验结果按照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对不规范的操作加以纠正,注重审阅学生实验报告的结果和分析,以便更好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情况。发现的问题可通过课前讨论,集中进行点评和指导,为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

2.2.2 采用启发式、渐进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采用环环相扣式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良好的启发式教学开端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可以从教师提出的对感染动物的某一未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并要求筛选到有效抗生素对症治疗课题开始,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教师启发分析评价,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设置的实验内容是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今后工作应对技能相联系,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每一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下一个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项目解决了教师在实践教学前设置的问题,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完整、系统,教给学生一种连续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具体操作为:课前教师可将未知病原菌编号,并向学生告知每个编号的未知病原菌引起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要求同学通过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病原菌的分离,确定微生物大致的种类和筛选到有效的抗生素对症治疗。由于设置的实验内容是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今后工作应对技能相联系,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顺着教师问题的启发,开展一系列的实验项目来完成课题。首先学生将完成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和灭菌》实验项目,用自己处理并灭菌的玻璃器皿进行下一实验项目《培养基的制备(血平板的制备)和分装》;用自己配置的培养基进行下一实验项目《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菌落特征观察》;对分离培养所见的可疑菌落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细菌的形态学鉴定和纯培养》;获得的病原菌纯培养物可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细菌的生化鉴定实验》,同时可进行《细菌药敏实验》项目,筛选有效的抗生素对症治疗;也可将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下一个实验项目《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项目中可同时进行接种和采血技术的实验。整个实践教学采取“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点评―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课题相关实验项目函盖《兽医微生物学》重要基本实验,并且实验项目间环环相扣,与兽医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组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加之每个学生待鉴定的病原微生种类不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2.3 实验教学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改变传统实验测评体系,建立基本操作技能为考核重点的科学新型实验测评平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微生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兽医临床出现的问题。传统实验测评体系仅针对单一孤立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笔试,考核结果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水平。研究尝试将考核内容整合为对微生物实验常用玻璃器皿的处理技术、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技术、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平板划线分离法)、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抹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动物接种和采血技术等几个重要技能的测评[3]。采用学生随机抽签方式,现场让学生公开操作并回答教师问题,教师当场打分和点评。教师可根据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操作的熟练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综合给出学生考试成绩。这种测评方式能使学生将已作过的实验再重复操作或观察一次,加深实验内容的理解,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3.1 修定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涵盖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能较密切地联系临床实际,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实验技术为主线,精选兽医微生物学实验项目。

3.2 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教材是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的重要工具。教材应在原则上与理论教材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和整合,注重实验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尽量符合临床检验实际和科学研究的实际程序,突出对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的训练。

3.3 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为此,一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生产实践横向课题项目的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双师型”教师,或外聘具有实验经验的业界行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璇,轩小燕.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课改进[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

篇8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检验方法和技能。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到了整个教学课程的一半左右,其在贯穿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主导,实验课占的比例很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很难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模式极为重要。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构建独立的《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强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面向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等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学生在二年级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境学习及训练,三年级主要在医院检验科进行毕业实习。

二、《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

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实验教学多采用版书、挂图、幻灯和投影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入实验室,用显微镜识别形态时可以直观地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像来清晰的辨认标本,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二)改进实验内容

按照检验医学专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各级医院、各级检验机构的检验现状调整实验教学中内容陈旧、技术单一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项目。及时调整该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大专业实验课课时的比例,以适应各级医院、各级检验机构医学检验岗位的需求现状。

(三)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坚持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适当增加实验课比重,使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同时穿行,对于有些实验,如:细菌形态学检查法,教师可以先在实验课中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及时动手开展实验,让理论能及时充分得到实践验证。

(四)学生参与实验课准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很繁琐,如: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需要用到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灭菌培养皿、液体、半固体培养基、标本等,以前,每次实验都是由实验人员提前把材料准备好,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就可以了,对于整个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因而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而且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在完成必须的基础实验内容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尝试科研工作。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

(五)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在实验课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开放实验室中得到解决,并对自己不太熟悉的操作进行加强巩固。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加强实验考核和岗前技能培训

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我们在每学期末进行严格的实验考核,考核的重点主要是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要求人人过关,精益求精。并在实习前几周,进行严格的岗前技能培训,评选出技能标兵。通过考核培训,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检查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实验质量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七)加大和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们重新整合了原有的实验仪器设备,集中资金添置了一批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如: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等,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平台。此外,还对一些常规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其次,继续建设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按照就业岗位条件及需求,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增加就业率。并加强实习过程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一进入临床检验微生物室实习就能很快入门,学习能动性加强,深受各实习单位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6-47.

[2]陈丽华,周马冀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2-13.

篇9

【关键词】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卫生微生物学是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必修的考试课程,而卫生微生物实验教学是卫生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及其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卫生微生物学检测的目标对象不仅包括病原微生物,也包含了非致病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标本的来源除了人体之外,也来源于空气、水、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人类与之息息相关的生境,并且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在各种生境标本中也很低,因此,卫生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在采样方法、采样量、样品处理方法等方面与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

十年前“非典” 事件的突然发生,充分暴露出了我国目前在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事业方面的薄弱。近几年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相应的应急机制的建立,公共卫生方面的人才也相对紧缺并且也应加紧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具有卫生检验方面能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扎实的实验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预防医学高等教育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作为教学人员,如何在一学期的时间里,让学生对卫生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扼要、明确的认识,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学以致用,是我们应该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针对社会对卫生检验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深入地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近年来,我们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设计合理的实验课教学内容

1、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加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学习预防医学的基础是医学微生物的学习,鉴于医学微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在大二时设置的,考虑到一些学生对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有所遗忘,在初始的实验模块中我们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基本的微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巩固,以规范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培养实验严谨作风和提高责任意识。

基本的微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比如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和干热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接种方法、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的复习与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染色标本片的制备及观察等等。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才能保证在公共卫生检验方面出具的报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安全意识比如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穿好白大褂系好扣子,绝对地严禁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水,所带的其他物品一律放在非污染区,禁止吸烟、化妆,不能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一定要及时报告实验老师,不能擅自处理,实验结束后双手消毒、清洗干净后方能离开等。严谨作风和责任意识培养主要是鉴于学生以后主要工作是面对各种卫生材料进行检验,因此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才能为社会大众交出一份合格可实的报告。

2、综合实验模块,培养良好的实验兴趣,重视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模块我们重点是加强对几种生境中常见的检样进行检验。目前我们开设的主要包括水生境、空气生境、食品生境、化妆品和药品这几块。这其中包括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真菌总数、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方法的学习。这一模块的学习主要是以集体学习的方式为主,每一小组都是针对同样的检品进行检验,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基本入门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掌握和及时的解决。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我们在学习每一生境样品检验的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提供检样来进行检测,在满足好奇意识的同时加强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兴趣。近几年我们在化妆品生境模块中,学生自己提供的各种护手霜中均检出了铜绿假单胞菌。这也表明了目前市场上价位比较低的一些品牌的护手霜的安全性还有待于提高。

在此模块中通过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还应该让学生重视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才能不断强化检验的流程意识:正确的采样和规范的送检是我们完成检验工作的必要前提;实验材料的准备以及正确的操作是我们完成检验的保证;对结果的充分分析和讨论是实验的关键,若面对出现的实验结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结论,所做的实验就没有任何意义。

3、创新实验模块,培养一定的科研潜力

篇10

卫生微生物学是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实验是卫生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尤其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学生对实验课不太重视,在具体的实验中存在应付差事、走马观花的现象,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差,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非典”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事业的薄弱。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的建立,公共卫生人才也应加紧培养,特别是在培养卫生检验方面能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是预防医学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改革卫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

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1 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要求:“非典”突发事件中暴露的实验室生物圬染问题使人们意识到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问尤为重要。因为卫生微生物学实验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实验材料为可以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实验室本身管理不善或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随时都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扩散。首先,向学生讲授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强调实验室规则。如进入实验室一律穿好白大褂,严禁在实验室吃东西,禁止吸烟、化妆及存储食物,不能在实验室喧哗,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惫外一定要报告实验老师,不能私自处理,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双手消毒、清洗干净后方能离开等。任何实验材料不得私自带出实验室,强调合理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和高压灭菌器。其次,树立有菌观念,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比如接种环使用前后严格进行灭菌,小心正确处理传染性物品、消毒物品和废弃物品,等等。

1.2 扎实掌握基础性实验操作技术:以往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在医学微生物学中已经学习了微生物学基础性实验操作技术。但掌握不牢靠。因此我们在原有的24学时的实验课基础上增加了实验室基本操作这个教学环节,使实验教学时数为30学时,理论实习比例达到1:1(原总学时54学时,理论30,实习24)。在微生物学基础性实验操作技术实验课程中,强化训练了学生培养基的制备、革兰染色、显微镜的使用、消毒与灭菌、细菌的培养等微生物学基础性实验操作技术,为下一步开展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加强卫生微生物学法规、标准、规范的意识: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出示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必须明确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每次实验教学中都要向学生讲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判定有理,有据,使学生牢固树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意识。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

2.1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卫生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很多,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采样等工作,这些工作往往都是由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来完成,学生进入实验室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来源、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对实验结果不期盼,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学生会因缺乏实验准备这方面的锻炼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独立开展工作。因此,我们在实验准备中,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地安排4~5名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全过程,要求学生从玻璃器皿清洗、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预实验等方面与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并做好记录。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准备过程的实践,弥补了实际工作对此方面要求的缺陷,通过实验准备过程的学习可帮助其细心观察实验反应、全面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判断实验结论,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提出见解,不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强化创新意识,而且也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基础。

2.2 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实验教学中充分采用多媒体、VCD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介绍实验流程、展示图片及实验结果,既生动又形象,学生看得非常清楚,实验操作起来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教学效果非常好,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在教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自发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运用工具去查找信息,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卫生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考试是评价学生对各门课程掌握程度好坏的标准,也是制约学生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低,没有专门实验操作考试,学生忽视实验课,在实验过程中应付差事、抄袭实验报告、动眼不动手、甚至缺席实验课。通过实验考核可以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对实验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实验考试单独记分,实验课成绩占微生物学课程总成绩的40%,即40分:实验预习情况、出勤率、实验主动性、操作规范等情况,占10分;实验报告书写重点考核工作报告书写格式与结果评价、实验报告中误差分析等内容,占10分;在理论内容的考试中,增加实验内容,占10分;实验操作考试10分。实验操作考试由一名学生和教师打分,平均分为最后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实验环节,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