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重要论述范文

时间:2024-01-16 11:4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重要论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重要论述

篇1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字:新测绘技术工程测量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和技术的带动下,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有效的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在朝着数字化测绘时代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更加深入的应用新测绘技术。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工程测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新技术进行论述。

一 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具有海陆空三维定位和导航的最先进的服务系统,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给我国的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变革,形成了更为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手段。GPS技术具有众多优点,尤其是其能够实现对需测量范围的全面覆盖,方便对工程项目和测量结果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测,通过这种先进且精确的技术,能够为工程项目的测量收集精确的信息,并实现长久保存。除此之外,在工程测量中应用该技术,还能够实现实时观测,不断的收集动态测量信息,并通过相应的软件计算出精确结果,实现迅速定位,以此来提升测量的效率,缩短工程项目的工期,为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缺陷,即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风险,出现丢失或者是被盗的现象,这样将会大大的降低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给测量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应用该技术的时候要尽量的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和其他新技术结合应用,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二 R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RS技术即遥感技术,该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的,将该技术应用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基础地理信息,为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并且具有较高的时效性,能够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较大的经济性,基于这些优势,该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测量中,各种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都能够通过该技术获取,这样就会为测量工作者提供精确的测区地形图,便于其采取更为科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应用技术开展测量工作和施工工作。

三 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该技术是集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环境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的新兴学科,该技术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为一体,并且能够准确的进行测量空间的提示,预测测量情况,并且对测量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的作用。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GPS技术的一些不足,其本身就建立起了较为庞大的数据库和图形显示输出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提高成图的效率,为测量工作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该技术还能够广泛的应用在野外工程测量中,应用该技术,能够大大的降低野外工程测量工作的难度,并且提升测量的准确性,在数据管理等方面也较为便捷,对于加快野外工程测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GPS技术、RS技术和GIS技术统称为3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三种技术进行整合,要挖掘出每个技术的优点,也要回避其缺点,并进一步的发展3S集成技术,三种技术相互配合,为测量工作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例如充分的发挥GPS和RS的优势,为GIS技术的应用提供精确的区域信息和空间定位信息,反之GIS技术也能够发挥其优势,对测量区域进行空间分析,以便提供更为综合的测量信息。

四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工程测量行业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地图技术的应用。

从数字化成图技术方面来讲,地图是工程测量工作中十分关键的工具,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意义上工程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测量工作缺乏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并且受到测绘条件的限制,成图的周期很长,并且会有繁琐的数据进行处理。而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这也是当前工程测量中应用较多的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具有精度高、更新方便且测量工作强度较小的优势,且测量的数据便于管理和应用,为测量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当前,我国工程测量中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主要的模式,对于明确内外分工,提升测量效率,强化成图效率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数字化地图技术的角度来讲,在应用该技术时,要对原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改变其精度和比例尺等因素,使地图能够更好的满足测量工作的需求,应用数字化地图技术,就能够更加快捷的将所需要修改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经过计算机技术系统的自动编辑和修补,形成新的数字地图,这样能够确保地图应用更为便捷,地图的精确度更为明显,为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摄影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摄影技术的应用要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事实上,摄影技术就是通过摄影的方式对需要测量的目标中的有用信息进行采集,并且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影像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不仅精度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测量速度,尤其是在对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进行测量的时候,该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能够为测量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应用摄影技术的过程中,除了要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还需要融入到信息技术,解决数字化测绘中的缺陷,是测量工作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测量的效率上都能够得到最佳得到测量效果。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最主要的优势表现在其能够随时提供地理信息服务,这为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当前先进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中的现代坐标基准构建技术和新型网络RTK技术等,都能够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为测量者提供更为精确和有效的信息,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的推动下,科学技术也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测量领域,新技术更是普遍应用。本文就以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为中心进行论述,指出了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摄影技术和信息技术五个方面论述了其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今后的工程测量工作提供借鉴,使测量工作者能够更为得心应手的运用新技术开展测量工作,促进工程测量朝着内外作业一体化、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数据精确化以及数据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国军 当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黑龙江科技,2012年第09期

[2] 宋红英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发展 科技传播,2012年第12期

[3] 薛斌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篇3

关键词:选题 条件 目标 效益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29-02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数控机床是制造装备的装备,是“工作母机”,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大、特、精、小等装备必须应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例如,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要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信息技术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要纳米级、亚微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等。数控机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充分证明数控机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字控制技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发明之一,已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纳米技术、高分子技术等一样,成为对制造技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共性工程技术。数字控制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它使产品实现更新和升级换代,技术性能指标大幅度提高,在功能、水平、质量、品种、使用效果和价格等方面能更好地满足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另外,数控装备易于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和改变产品生产,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数字控制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技术优势迅速改变现代制造产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装备结构。

我国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开始的,从程序控制到计算机数字控制,从单坐标到多坐标数字控制,从单功能、单工种到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多功能、多工种加工中心数字控制,从单机到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生产线的数字控制,从传统加工到特种加工的数字控制以及从整体式到嵌入式和分布式数字控制等,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多项成果,值得总结,也急需编册,以便为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工程手册是一种最具指导性的工程技术参考书,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最有效的文献资料,曾经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编写一本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手册不仅对该工程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标志着该工程技术发展的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 选题实施的条件、优势与主要目标

纵观近年来,我国在机床数字控制方面出版的各类图书还是不少的,但教材、丛书比较多,缺少专门的综合性手册。虽然不少手册都有专门的章节对机床数字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但在内容上远不够系统和完整,因此需要出版一套权威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兼备的专门的机床数字控制技术方面的手册,来反映当前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供广大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组织条件。《手册》的编写工作将由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大学和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数控有限公司、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北京机床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家级编著团队承担。拟由清华大学王先逵教授担任主编,山东大学艾兴院士担任主审。

(2)技术条件。编写单位承担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相关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一百多项。这些单位近年来硕果累累,成绩显著,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防科学技术奖、航空科学技术奖等奖项。为《手册》的编写提供了厚实的技术条件。

(3)人力资源条件。计划参与编写作者学术造诣高,工作经验丰富,成就突出,具有高度的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手册》编写团队将包括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研究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数控一代”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级或省部级中青年专家等科研教学第一线领军人物,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科研、教学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无私贡献出来,为推动行业发展尽心尽力。这为保障高质量、按时完成《手册》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4)出版社优势。在手册图书出版领域,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手册,其中《船舶设计实用手册》《现代工程材料手册》《电镀手册》《非标准机械设计手册》等在业内产生重要影响,在读者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良好的口碑。同时,在数控专业图书方面也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如“现代数控技术系列丛书(第1版、第2版、第3版)”等。培养了一支有专业背景、编辑业务知识扎实、力量雄厚的编辑队伍;一支工作认真负责、质量意识强,以一级校对为核心的校对队伍;一支o跟出版科技发展,极具创新意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印刷生产管理队伍;一支市场竞争意识强,能力突出的营销队伍。

这些有利条件和优势将保障《手册》达到以下目标:

(1)普及先进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精品”项目。

(2)促进数控机床设计科技创新的“好助手”。《手册》将大量吸收数控机床设计的最新成果、经验和资料,为数控机床设计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3)《手册》收集、整理了大量最新设计和加工实例,许多内容都可用于工程实践的参考,并对设计中容易产生问题的关键点给予明确提示,可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一条学习、参考、创新的捷径。

(4)工程人员的“好帮手”。《手册》沉淀了作者们长期积累的科研、教学成果与实践经验,理论论述清晰、系统,综合性强,设计实例经典、选型丰富,技术标准收录全面、整理有序,论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学习和掌握数控机床设计和操作的知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生产、研究开发工作有指导作用。

3 选题的特色突出

《手册》不是一般的数控技术手册,而是以机床为对象,限定在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而且采取了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写法。当然,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也可用于其他装备制造上。《手册》具有权威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特色,体现了我国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在提高数控系统的附加值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1)权威性。高水平的作者团队、丰富的科研成果、科学的组织工作,将给予《手册》权威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参编单位都是从事数控技术研究的权威部门,集聚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承担了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项目,他们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奠定了《手册》的内容基础,保证了手册的权威性。

(2)先进性。《手册》内容将包括:①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路线和方法;②最新的国家标准;③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数控机床设计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和操作系统;④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三个“五年计划”和“86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预先研究、支持项目的科研成果。《手册》的先进性,为数控机床科研设计人员站在更高的起点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3)系统性。《手册》计划分为技术基础卷、机床及系统卷、操作与应用卷,比较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内容涉及机床、电机电器电路、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软件等多个方面,对专业交叉内容从工程实践角度进行了分工、协调,保证内容既有联系、相互对应,又相互印证、统一,使之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数控机床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巧,从不同专业角度丰富《手册》,使其更具系统性。

(4)实用性。《手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编写密切结合我国企业数控技术的应用实际,广泛、充分地吸纳了各著名企业的资料,同时在编写过程中,采取学校与工厂、企业密切结合、共同编写的方式来保证理论联系实际。《手册》还专门编写了“操作和使用卷”,介绍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典型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论述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性能检测、可靠性、故障诊断,以及实用操作模式、加工仿真和典型加工实例,并编写了常用数控标准、参考资料和常用数控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等,确保了《手册》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选题的主要框架

数字控制技术是一项先进技术,机床数字控制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内容不断变化,体系不断更新,新技术、新水平不断涌现。同时,数控技术在应用上不断扩大,它又成为高新制造技术的基础。因此《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力保体系结构新颖、内容科学先进。手册共分三卷:技术基础卷、机床及系统卷、操作与应用卷,内容比较全面、完整。

5 选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篇4

电子商务与金融试题

课程代码:0091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隶属于组织认证中心,为客户提供身份认证,交易认证和文件证实等服务的认证中心是

A.专门级认证中心 B.认证中心

C.组织级认证中心 D.部门级认证中心

2.数字签名技术不解决信息安全中的哪种需求?

A.数据完整性 B.数据机密性

C.数据真实性 D.不可抵赖性

3.SET交易是在公开网络上进行的。考虑到安全问题,为使银行的计算机主机及银行专用网络能接收从因特网上传来的支付指令,银行业务系统和因特网之间有一个专用系统来解决支付指令的转换问题。该专用系统的名称叫

A.交换器 B.路由器

C.支付网关 D.清算系统

4.电子商务中最简单形式是让用户提前在该公司登记一个信用卡号码和口令,通过Internet在该公司购物时,用户只需将口令传送回该公司,购物完成后,用户会收到一个询问购买是否有效的确认

A.账单 B.回执单

C.消费清单 D.E-mail

5.处理借记、贷记电子支付或票据可以截留,有定期借记、贷记,预先授权借记等多种支付工具的电子支付系统是

A.自动清算所 B.跨行财务系统

C.大额实时支付系统 D.授权系统

6.在电子交易过程中,用来核实用户和商家的真实身份以及交易请求的合法性的部门是

A.电子审核中心 B.电子授权中心

C.电子认证中心 D.电子交易中心

7.以下关于支付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发达国家ATM系统很少用于异地支付

B.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是广大客户

C.支付系统的最终用户是广大银行客户

D.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

8.提供一种无条件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Ecash的公司是

A.DigiCash B.Netcash

C.Modex D.ElectroCash

9.银行信用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给持卡人的一种银行信用方式,为其提供

A.自我提款权 B.自我借款权

C.自我支付权 D.自我转账权

10.中国银行推出的网上支付服务——“支付网上行”采用的网络安全协议是

A.SET协议 B.SSL协议

C.S/MIME协议 D.HTTP协议

11.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要求在双方进行交易前,首先要能确认对方的身份,要求交易双方的身份不能被假冒或伪装。这是以下安全需求的哪一方面?

A.身份鉴别 B.机密性

C.完整性 D.不可抵赖性

12.非对称密钥体制中最典型的算法代表是

A.DES B.3DES

C.MD5 D.RSA

13.数字证书的分布式生成模式指的是

A.密钥对由用户自己生成,再将公钥和个人申请资料传送给CA,由CA生成签发证书

B.各CA节点自行生成密钥对,并生成对应的数字证书

C.密钥对由根CA生成,公钥提供给其他CA生成数字证书

D.密钥对和数字证书由根CA生成,其他CA签发证书

14.CFCA根CA的证书申请和发放的传递方式是

A.E-mail B.Web

C.软盘/光盘 D.在线方式

15.CA中心的密钥备份功能备份的密钥是

A.加密密钥对的加密密钥 B.加密密钥对的解密密钥

C.签名密钥对的加密密钥 D.签名密钥对的解密密钥

16.以下不属于电子支票支付的特点的是

A.电子支票与传统支票工作方式相同,易于理解和接受

B.加密的电子支票更易于流通,买卖双方的银行只要用公共密钥认证确认支票即可,数字签名也可以被自动验证

C.电子支票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主要适用于B2C模式的网上支付

D.电子支票技术将公共网络连入金融支付和金融清算网络

17.下列支付系统中属于电子支票支付的是

A.CyberCash B.NetBill

C.First Virtual D.Mondex

18.以下关于数字现金支付系统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现金支付属于事先付款

B.数字现金丢失后可通过银行挂失重新找回

C.数字现金交易面额固定,一般不适用于小额支付

D.数字现金支付需要与银行账号对应付款

19.开辟虚拟银行先河的是

A.印第安纳州第一网上银行 B.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C.花旗银行 D.耐特银行

20.网上银行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B.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C.银行业发展降低成本的需要 D.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支付系统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宏观经济“枢纽”作用,支付系统的参与者包括

A.金融部门 B.工商企业部门

C.零售商业部门 D.个人消费者

E.政府/公共事业部门

22.银行卡的广泛使用证实了银行卡支付系统是小额支付领域中的一种有效的电子支付系统,但也有一些因素阻碍其发展,具体阻碍因素有

A.银行卡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持卡人、商家的开户行和客户的发卡行三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B.银行卡支付系统可以防止欺诈

C.银行卡的使用很普遍

D.银行卡的发行异常严格

E.银行卡的使用有一定的信用限额

23.在我国,已加入维萨国际组织的银行有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E.中国农业银行

24.PKI的性能要求包括

A.易用性 B.可扩展性

C.互操作性 D.稳定性

E.支持多应用、多平台

25.电子支票簿的功能包括

A.密钥生成 B.支票验证

C.签名和背书 D.存取控制

E.支付管理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授权

27.支票截留

28.数字现金

29.PKI

30.网上证券交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选择支付工具的原则。

32.简述电子现金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3.请从加密速度、密钥分发以及数字签名三个角度比较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的特点。

34.请简述SSL握手协议的主要作用。

35.请简述采用电子支票的优势。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结合实际,论述金融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

篇5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到2010年,全市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再翻一番……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铺就已走过的道路。盘点成绩,每一个数字,都凝结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垒起前进的台阶。展望未来,每一个数字,都充满了继续发展的巨大张力。

然而,成就越是显著,头脑越要清醒;目标越是宏伟,步子越要踏实。1月中旬闭幕的全市“两会”,把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所描绘的“十一五”发展蓝图,变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纲领,开启了3000多万重庆人民崭新的征程。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我们特别需要头脑清醒,脚踏实地。正如新任市委书记在就职感言中所强调的:“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重庆的各项工作。”“求真”,就是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判断重庆的发展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确定目标任务;“务实”,就是要一切从重庆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对此,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求真务实,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既是对过程的要求,也是对结果的检验。”

求真务实兴重庆,目标必须求真务实。全市“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重庆的奋斗目标: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未来五年重庆的奋斗目标,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非常符合重庆的实情。市委、市政府在准确判断我市仍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把“十一五”的战略重心定位为“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

篇6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定义 定性研究 特点研究

自1994年4月,中国开始正式加入互联网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CI)的历年统计报告,我们发现:200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为1.72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就达到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而根据最新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年底增加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1]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网络语言甚至已经开始走下网络,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搞清楚对我们生活起到重要作用的网络语言的性质、特点,探讨如何规范使用,便是一项必需的任务。而现在的研究网络语言的相关文献已经相当丰富。

以此为背景,我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全面去理解网络语言,进而为解决怎样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问题提供建议。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一、对网络语言的定义

学术界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不仅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而且连界定定义的宽窄都各有不同。学者郑远汉认为网络语言是:网民之间上网聊天时用来彼此传递信息的一些特别的信息符号和用法,且称之为“网络语言”……其中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性质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2]这是狭义的定义。

于根元先生认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中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3]

与于先生不谋而合的是,刘世生、朱瑞青两位先生(《文体学概论》,2006)认为网络语言……指通过因特网或者接受的语言,包括网页(world wide web)、电子邮件(E-mail)、聊天群语言(chat group)、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博客(blog)等多种形式。[4]这也是广义的定义。

这些观点都各有侧重,而本文计划对网络语言下个更为全面一些的定义,尽量完整地概括各个方面。

在对由键盘输入的表情符号和数字符号的界定上,如表示笑眯眯的^-^,或者表示吃惊或者恍然大悟的:-0,等等,针对这类符号是否属于语言,属于什么性质的语言,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

张薇、王红旗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季安锋的《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都认为这些仅表意义,没有固定读音和固定意义,与语言中的词语没有对应关系的符号,不能看作网络语言。而在另外一些文章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的论述:吴薇薇(《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探析》,2009)认为这些图形是汉字中逐渐弱化的象形文字的图画特征的再现,这些符号是“网络象形文”;李启航(《网民心理与网络语言变异》,2009)、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2009)认为这些表情符号有效地填补了网络语言中缺失的现实生活交流中的副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定性研究

对于网络语言性质的研究成果颇多,结论也比较统一:在乔星(《社会语言学视角中的网络语言》,2009.2)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性质是人们在网上使用的一种方言,是一种语言变体。苏芳芳在她的论文(《浅析网络语言与语言文化》,2009.11)中也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斥着谐音、别字和外来语的社会方言。郭俊锋在他的文章中将网络语言定性为:现代汉语的社会变异、新兴的社会方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以上成果都不约而同地将网络语言定性为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这些文献对网络语言的性质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表述,但对网络语言为什么是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变体、为什么是共同语的社会变体这几点论述较少。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研究

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社会变体,自然有着与共同语不同的特征。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网络语言特点的研究不在少数,虽各有侧重,但基本都停留在对网络语言词汇的描述上,比如:有从语言的经济性看网络语言的缩略现象的(赵玉英,《网络语言与语言的经济性》,2003),有从语音角度探讨谐音表义现象的(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2002),有谈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现象的(卢恩惠,《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2003),有从网民心理影响到网络词语变异方面展开论述的(李启航,《网民心理与网络语言变异》,2009)。当然,除此之外,也有从语用学角度考察网络语言的(李蔚然,《简析网络语言交际主体》,2004);从语义学角度考察网络语言的词义变异的(张静,罗世瑛,《试论网络语言的传播》,2003);从语境角度考察网络语言的特性的(车佳恒,《从网络语言的传播看语言文化的多元化》,2009)。总的来说,这些文献对网络语言特点的阐述基本上是围绕其1―2个方面的特点来展开,论述专且深,只是不够全面。

四、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国内各家之间,观点各有不同,这在前人的文献中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有将各家观点简单陈述的,例如《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2009)便将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界的观点做了详细的陈列;有通过问卷调查探求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如在《肇庆地区学生网络语言认知与使用情况的初步调查》(汪磊、何燕娴,2009)中,作者通过对肇庆学院,以及肇庆地区7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谈到了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有直陈自己观点的(辛科,王玲玲,王磊,《浅谈网络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冲击》,2009)。

以上各种方式中,前者只谈到各家观点,没有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结论,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后两者个人态度和观点鲜明,却没有全面论述到前人已有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以上各个层面,学者们都已经得出了较多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和探讨更多停留于某一方面,没有完整或全面地论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nic.省略/html/dir/2010/01/15/5447.htm.

[2]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5.

篇7

关键词 电能;计量系统;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01-01

电能计量主要是通过二次回路联合电能表及互感器依照规定接线方式组合构成的电能计量系统来实现的。在电力市场条件下,为确保能够为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并确保电能供应商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生产,现代化的电能计量、管理及交易系统必须要加以健全与完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能计量的信息源头在于电能计量系统,他对于电能的计量与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电能计量系统技术发展历程

1)从电磁式互感器到电子式互感器。

①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电磁式互感器主要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其额定输出信号为1A、5A,TV额定输出信号为100/2V、100V。一直以来,电磁式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在电流测量及继电保护中往往占据主动地位,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高压输电网络的大蝙蝠覆盖、供用电容量的迅速上升,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已经无法胜任此种情形,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同此系统相匹配往往会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性降低、绝缘难度大。尤其是对于500 kV以上的高压系统而言,由于为确保输电线路的绝缘性往往会导致互感器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及价格提升的问题;二是二次保护设备正确识别会受到不良影响,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带有铁芯结构,动态范围不大,当电流较大时往往会出现饱和,严重时会导致二次保护设备出现故障问题。

②电子式互感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光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以数字量输出的无铁芯式新型互感器应运而生,它也称为电子式互感器,它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性价比高、输出范围宽、线性度良好的特点。电子式互感器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光电式电压互感器、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光电式电压互感器主要是基于Pockels电光效应,由电子测量电路与相应的光学电压传感头共同组合而成。光电式电流互感器又细分为无源型与有源型两种,无源型电流互感器基于法拉第磁光效应原理,有源型则基于罗柯夫斯基的空心线圈原理。

2)从机械式电能表到电子式电能表。

①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所应用的电能表多基于电气机械原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感应式电能表。它主要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制作而成,其中包含两个固定的铁芯线圈和活动转盘,线圈通过电流时会在转盘式产生涡流,涡流在两个铁芯线圈的磁场作用下会产生电磁力,引起活动部分转动。

②第二阶段。

由于感应式电能表具有价格低、技术成熟、耐用等特点,因此感应式电能表仍处于计量的主导地位。但考虑到传统感应式电能表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且精度难以提高。在这一背景下,电力研究人员为克服感应式电能表的这一缺陷,从80年代起开始研究模拟电子电路的方案。到80年代末期,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出现,为电子式电能表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第三阶段。

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数字采样技术在电功率测量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同事,以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式电子式电能表出现,它能够对测定对象进行多种判断、处理与运算,多种功能能够同时实现,且具有寿命长、准确性高、功耗低及运维便捷的特点,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不久后,以数字式电子式电能表为代表的电子式电能表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推广,精度可达0.01级。

2 电能计量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

1)标准化发展趋势。

这里所提及的标准化趋势主要是指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计量系统中的标准化,尤其是在点表技术标准上更为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操作过程标准化的发展,很多相应的条件要得到适宜的调整。比如要注重其开放性与兼容性,只有实现三者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从整体将电能计量系统标准化发展的更为成熟,并将其配置的利用效果最大化。此外,通过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标准或同意要求,能够有效提高今后的运营维护效率。

2)数字化发展趋势。

整个变电站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发展为数字化系统即为数字化发展趋势,数字化的实现有利于电能计量装置研究的发展。比如如果通过增加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范围,那么就能够有效减少二次回路压降对电能计量所造成的影响,并有效提升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

3)网络化发展趋势。

在电能计量系统同供电企业间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或网络系统的方式方便二者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即为网络化发展趋势,网络化发展趋势应朝向信息沟通平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是吸纳平台业务的拓展与资源的共享。从整体上来说,网络化平台的构建能够提升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与质量。

4)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已有能够准确计量电能的基础上增加操作的便捷性即为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用电呈现出阶梯性、分时性、即插即用式的特点,这对于加强用电管理无疑增大了难度。但电能计量智能化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根据实时存储和收集的电价信息、用户用电信息等向总公司及时反馈。总而言乃至,通过电能计量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能够根据用户所反应的用电情况做出一个具体、详尽的规划,实现整个社会的经济用电。

3 结束语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电能计量系统逐渐朝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趋势发展,供用电管理过程逐渐简化、便捷。本文对电能计量系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简要论述,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未来电能计量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上文不难看出,电能计量系统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智能化管理,从而给我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稚辞.绿色智能建筑区域能耗平台的实施经验及对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10).

篇8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管理

如今电子信息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在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随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普遍发展起来,所以本文就将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简单的阐述,供参考。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一是占用空间小、储藏信息量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运用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将各种文字、图片和声音影像等档案性资料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展现给用户,占据空间很小的数据库能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原来纸质文档一统天下的局面,崭新的存储方式让传统档案馆望尘莫及,同时,全球互联的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用户通过数字化档案馆能查阅到其他档案馆的信息,它不仅是网上档案馆,更是网上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二是实现了管理模式自动化。通过设计出合理的程序,各种档案信息就能被分门别类地存入信息系统,无需人工鉴别再分门别类地运输上架。新型数字化档案馆将传统档案馆实现了高智能的技术型管理,而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任务也将以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主,更有利于促进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全面化和服务优质化;三是查询资料更加快捷,使用数字化档案馆,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用户只要拥有数据终端,比如一台电脑,在操作系统中输入档案资料或信息的关键字就能立刻查询到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关信息,更重要的是,档案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将信息自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免去专门跑传统档案馆的麻烦,能够让读者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查阅信息,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不同地域、单位建设的数字化档案馆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大大增加了档案馆的资源,加大了不同地域、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数字化管理方式的深入落实很多的企业开始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行关注,只有充分改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才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提高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积极完成。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的引进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者的工作的繁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只有充分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才能够将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促进信息的畅通无阻;二是计算机的办公设备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很多的资料通过计算机就可以传递,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同时,应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快速查阅各种管理资料有助于资料的管理和保存;三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计算机备份系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结构文档的形式储备起来,促进工作的完成,关于信息的保存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不断改善技术改善措施,增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总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技术对于信息和资料的高效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进行普遍推广。

三、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大投资,奠好档案数字化的工作的根基。面对新事物,觉悟是基础,落实才是关键,所以各部门领导要高瞻远瞩,对档案的数字化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有计划、稳妥的进行设备的更新,如在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软件更新、安全设备上更新等,至于软件的开发,则应由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出面,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软件,进而加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2、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更新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观念,在数字摄影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OCR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存储等项技术领域要进行重点培训,进而让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影音、图片编辑和保存,掌握档案管理数据库工作原理和应用。熟练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为档案管理创新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养与培训。一方面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档案“重藏轻用”局面,使档案人员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一方面要加强档案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管理、外语知识等,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档案工作者训练,加强培训。对档案工作者要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同时还要突出时代应用知识教育,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市场经济理论、法律等知识系统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年轻的档案生力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4、确保数字化档案管理数据安全。数据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一大难题,天灾、人祸、病毒、黑客入侵等都有可能造成数据损毁,所以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5、实现档案馆资源共享。为避免重复化建设,节约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成本,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应按区域、按类别采用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编目、联合建库、联机检索等手段,实现不同地区间数字化档案馆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大众。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城市天然气;管网布局;遗传算法;论述

Abstract: urban gas use for construction of c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the milestone significance. 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key stage, completes the city of gas pipeline network in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for the city g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role. This paper on the city gas pipeline network work layout optimization problem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city gas; Pipe network layout; Genetic algorithm; discusses

中图分类号:TU996.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在的能源结构当中,天然气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促进城市的气体化,天然气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地域分配十分不均,需要铺设大量的输配管网来解决这一地域性的问题。另外,国内各大城市的天然气管网老化严重亟需进行改造,新增小区住宅也迫切需要进行天然气管道的安装。因此,对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布局进行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管网优化问题概述

天然气管网的规划设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由于其复杂性和广泛性,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分析现有管网和供求关系,进一步优化管网结构。而对管网进行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络最优化的问题,即在已知燃气管网系统的网络结构下,当采用某种管材时,根据计算要求选用合适的管径,该管径在满足管网节点流量和节点压力的条件下,可以使燃气管网系统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最少。为了将优化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规划问题,可以将节点流量方程、管段压差方程、管段阻力方程、起源节点压力值,以及其他节点允许范围作为约束条件,可以制定经济最优化准则―――最大利润、最小总费用、最低成本等,也可以制定技术最优化准则―――最大可靠性、最快动作等。由于节点流量方程、管段压差方程、管段阻力方程是非线性的,且设计变量―――管径为离散变量(标准管径)的非线性离散性规划问题。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非线性问题化为线性问题来求解;另一类是直接求解。

3 遗传算法优化管网分析

遗传算法优化燃气网具体是由水力计算和优化两部分组成的。通过调用水力计算中的水力计算程序使管网优化结果满足水力平衡约束条件和边界约束条件。优化模块通过应用遗传算法程序,将初选的管网方案不断进行优化,直至获得全局最优解。具体框架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遗传算法管网优化的基本框架图

采用遗传算法模型优化城市燃气管网的关键有以下几个部分:

3.1编码

由于遗传算法是处理代表参数的数字串,因此首先需要构造遗传信息:将管网的载荷组成用数字串表示,也就是说,这个数字串就是相应载荷的基因型,而载荷是基因型的表现形。从载荷到基因数字串就是编码,形成基因码链。具体对于燃气管网来说,编码就是将管网各管段的管径用一个数字串表达出来,而这个数字串就因此包含了管网的管径信息。例如,一个有7条管段的管网,管径分别为76、76、133、108、89、89、108mm,采用实数编码方法为(:)76|76|133|108|89|89|108。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实数编码比较直观方便,更贴近求解空间,运算速度更快,波动更小。在编制程序时采有物是实数编码方法,在工程实例的运算中能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产生初始群体

随机产生N个个体形成初始群体,每个个体就是由所有管段的管径按照一定顺序连接在一起的数字串,这个顺序就是管段的编号顺序。因此不同的个体代表了不同的管段管径选择情况。而个体的产生方法是:调用随机函数rand()产生随机数,每个随机数对应着一种管径:管网由多少管段组成就调用多少次随机函数。要产生N个个体,只需重复N次个体产生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就生成了我们所需要的初始群体。起初,这个初始群体中的大多数个体肯定很难满足要求,但是如果从这里出发,通过遗传运算,择优汰劣,最后就能选择出优秀的个体,满足目标函数的要求。

3.3交叉

交叉操作的设计和实现与所研究的问题密切相关,要求它既不要太多地破坏个体编码串中表示优良性的优良模式,又要能够有效地产生出一些较好的新个体模式。因此,交叉算子的设计要和编码设计统一考虑。常用的交叉方法有单点交叉、多点交叉、均与交叉,本文考虑到城市燃气管网采用基本遗传算法的多点交叉操作产生新个体。多点交叉的思想来源于控制个体特定行为的染色体表示信息的部分无须包含于邻近的字串中,多点交叉的破坏性可以促进解空间的搜索,而不是促进过早地收敛,因此搜索更加健壮。例如考虑如下两个11位变量的个体:父个体101110011010,父个体210101100101,交叉后两个新个体为:子个体101│1011│1101│1,子个体210│1011│00100。

3.4 运行参数

遗传算法中需要选择的运行参数主要有个编码长度L、群体大小M、交叉概率 、变异概率 、终止代数T。这些参数对遗传算法的运行性能影响较大,但却没有理论来指导,需要从实际解决的问题出发认真选取。

(1)编码串长度L。因为是管网的优化操作,所以很自然的编码串亦即个体的长度L为管网的管段总数。

(2)群体大小M。群体大小M表示群体中所含个体的数量。当M取值较小时,可提高遗传算法的运算速度,但却降低了群体的多样性,有可能会引起遗传算法的早熟现象;而当M取值较大时,又会使得遗传算法得到运行效率降低。

(3)交叉概率 。交叉操作是遗传算法中产生新个体的主要方法,所以交叉概率一般应取大值。但若取值过大的话,它又会破坏群体中的优良模式,对进化运算反而产生不利影响;若取值过小的话,产生新个体的速度又较慢。所以,本文采用自适应的思想来确定交叉概率 。自适应的 可以随遗传操作进化的情况和个体优化程度来确定交叉概率(随在线性能的提高增大 )。

4 结束语

城市天然气管网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是管网的优化设计和调压站、储气站站址的选择。遗传算法等全局搜索算法为管网的优化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爽等.长距离输气管道优化设计[J].天然气与石油,2005。

篇10

近年来,着眼于以企业不幸事件和会计舞弊等为背景的会计伦理研究,引起了会计研究生院中伦理教育重要程度的增加,在本科教学中会计伦理教育实践的必要性也被提了出来。据对实施伦理教育的调查(浦崎直浩,2006),对开设伦理专门课程的回答,本科和研究生院的共同特征是,讲授与企业伦理、经营伦理相关的课程的比例相当高(本科64%,研究生76.4%),而与会计职业伦理相关的课程的讲授率在本科减少了一成,在研究生院勉强超过50%。

在本科教育中企业伦理教育比率很高,而会计伦理教育却非常少,其理由是,除了审计学和企业管理学等课程已涉及伦理问题之外,对作为独立课程的伦理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人从事伦理教育,关于会计伦理的专门课程在研究生院职业伦理教育的开讲率最高,但是在分析调查时收集到的职业伦理教育的教学大纲时发现,回答其讲授内容充实程度时大都依赖于会计研究生院负责人的关心和研究经历(浦崎直浩,2006)。

现在,会计伦理教育要求的不是伦理哲学专家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讲授伦理学,而是要在会计学课程中引入会计伦理教育,构筑作为终身学习的伦理教育的系统的实践方法。本稿的目的是立足于这一问题的意识,论述会计伦理教育的框架。

二、簿记教育的学习目标和伦理教育的意义

(一)簿记的教育目的

谈到簿记教育的目的时,将会计教育中学生学习到达程度按照句法、语义学有如下说明方法(井尻雄士,1984):

第一阶段,将会计作为“数与数的关系”来把握阶段;第二阶段,将会计作为“物与物的关系”来把握阶段;第三阶段,将会计作为“人与人的关系”来把握阶段。

第一阶段与人们的语言学习过程一样,相当于不问其含义如何而熟练背诵阶段。以语言学的语句为中心。第二阶段是能够理解“数与数的关系”,意味着“什么的”阶段,相当于能理解会计含义的阶段。第三阶段从“物”是由“人”来处理的能够将会计理解为“人和人的关系”的阶段,知道语句的含义,相当于能理解说者和听者的人际关系的阶段,这是以用语言所说的社会学为中心。

以上说明是对应人们的语言学习阶段来说的,将会计作为商业语言来把握时不论经验也好直观也好就能明白和容易说明。就是说,现实中的会计程序是以“人物数”的关系来活动,但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相反的“数物人”的关系作为学习成长过程来说明,即在簿记教育的初步阶段,解决簿记的计算问题时,能充分理解和解答账户的含义,学习者能把数字和数字弄一致、能计算就非常快乐,是喜欢追求数字与数字的阶段,这称为初步阶段。

第二阶段,一看到数字就能看到数字背后活动的物,看见数字就能理解数字背后活动的物,这就进入了簿记的下一阶段。就是说能理解账户的含义及其所表现出的交易,换句话说,要养成分析交易事实关系的能力,能够完全翻译更好。

最后阶段,是看到数字及其背后物的活动,就能理解物背后的人(个人、组织、公司等)的经济活动的阶段。看到数字并理解与其相关经济活动有关的人的活动,就可以把握人与人的关系,簿记学习的任务就完成了。笔者从伦理教育的观点试图再加上如下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将会计作为“诚信与诚信的关系”来把握阶段。

就是说,交易之所以成立是由于人与人的诚信关系的存在,如果看数字就是看到了“诚信与诚信的关系”。企业经济活动用账户翻译成会计数据加以抽象的过程,对大学一年级初学者来说是极其费解的,在高等学校学习簿记学时更是如此。考虑到这一点,本分的学校在一年级会计学基础讲授时,作为学习动机就要强调“诚信与诚信的关系”,即促使学生理解“会计是构筑人与人诚信关系的工作”,特别是要强调解释会计是联系我们生活的经济社会的纽带这样的社会功能(职能)。

详细说明这一点,就要对企业会计是构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诚信关系的工作展开说明。企业从股东及银行募集了经营资金,雇用了员工,添置了生产设备,开始经营活动。从供货方购入了原材料,组织生产加工,将加工完成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并获得收入,这一系列的企业活动就是股东、债权人、员工、供货方、购货方等有关利害关系者与企业进行的交易。企业活动进行顺利的企业就可以发展,企业务必要和这些利害关系者构筑诚信关系。

将这样的会计职能从社会的观点来理解,就可以促进理解复式簿记应当发挥的作用、企业会计利害关系调整功能及信息提供功能,积极理解学习复式簿记的程序及标准的意义,并激发、提高学习兴趣。

(二)伦理教育的意义

企业会计是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财务报表中再现出来,将其传递给利害关系者的过程。企业经济活动是股份公司这样的组织为完成业务目的而经营的,这些业务活动及会计行为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信息网络予以支撑。关于企业活动的这些方面当然一直要以人们的合理判断为前提,但是,现实中在组织内部或者社会之间发生不正当行为,就成为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看一下近年来企业不幸事件就可以明白,这是企业忘记了如何守法的精神,轻视了利害关系者所致。学习会计遵守标准、遵守法律的意义,学习人们行为的诚实、公正性就是伦理教育的目的。通过人们诚实、公正的活动,就产生了社会的诚信。会计专门知识和技术由具备诚实公正判断力的人们来行使,就会对社会发挥有益的效果。学习伦理的理由有以下五点:

第一个理由是,每个人的伦理信念有时会不正确,就是说,每个人的信念在复杂的困境状况下有时不可能以单纯的方式把问题解决得恰当。关于伦理的研究是探讨对复杂问题采取何种原则是有效的,为人们解决这些复杂问题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个理由是,在某种状况下,由于伦理原则对立,决定应该做什么有时是困难的。这时,在对立原则之间应该怎么裁定需要洞察,某种特定程序怎么期望能通过其他程序来表示。

第三个理由是,个人具有某些不适宜的信念,并且有时对不适宜的信念很执着。信念或者价值若进行伦理性分析,可以自觉发现其不适宜,在某个时点认为是不好的但现在又认为不是不好而接受下来,或者发生相反情况。直率点说,就是在伦理教育之后关于伦理的信念自己的观点发生改变。例如,现在采用“买方风险负担原则”减少,把制造业者有责任提供有关买方潜在危险信息当然地看作是采用“卖方风险负担原则”。

第四个理由是,自身见解是否具有持续价值,并且为什么自己的见解理解为是有价值的。在人生根本的目标和价值观与职业上的责任直接对立的状况下,或者家族责任和职业上的责任对立时,伦理教育就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第五个理由是,要学习明白行为所应用的基本伦理原则是什么。伦理教育,培育决定应该完成什么的本领,为理解为什么应该完成是这些发挥作用。直接面临困难伦理状况时能够应用伦理原则,需要学习支配人们行动的伦理原则。

伦理教育具有这么多意义,本文的主题――会计伦理教育并不是来解决这些的,与其他伦理领域相关联来探讨教育具有很好的效果。从经营股份公司的观点来论述时就是企业伦理,从论述股份公司会计行为就是会计伦理,说到企业信息系统时就是信息伦理或者网络伦理。

从这些观点来探讨会计伦理教育框架时,企业伦理可理解为“追求赢利,并且整个组织的方向是以伦理的价值来引导的形式,从最高层的经营判断到员工日常的业务判断都渗透着伦理的价值判断,结果是整个企业的行动都会收敛在一定伦理允许的范围内,以此组织为目的,对企业行动就是一个实践的控制方法”。按照这一定义,会计伦理,就是指赋予会计能够合理合法进行会计判断的方向性、实践性控制的方法。综合这些定义来看,伦理教育的目的,最终可归结为提高企业价值。

三、会计伦理教育的方法

(一)会计伦理教育的意义

会计行为可定义为:“企业利润赚取的物的、经济的事实关系(如购买商品进行销售这样的事实关系),通过一定的计量标准(会计处理原则、程序),以货币、经济的数量关系(会计报告书)重现出来的活动”。会计人员在这些会计程序中,通过会计环境所赋予的动机,以一定目的输入会计事实,从可选择的多种程序中选择符合该目的的最合适的程序,用该程序将会计事实转换为会计数值。

对该会计数值要求有真实性及有用性,但由于会计舞弊等,将会发生不能确保这些质量特性的情况,其中伦理问题就成了非常关注的问题,即使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也难以完全抑制这些舞弊行为。因此,对于以健全的会计判断为前提的会计人员来说,需要实施考虑该企业所处条件等伦理教育的指导,而在本科、研究生中开展会计伦理教育的实践就更不用说了。

会计伦理教育的主题是健全的会计精神的养成,实务中可以理解为以开发能够公正应用会计技术的判断能力为目的,如果为了获得信息的可信性而进行事后验证,要求会计人员要能正确地实施以下五个判断:一是关于会计环境的事实判断;二是以此为基础为实施会计行为的价值判断;三是以该价值判断进行会计事项的输入;四是为进行该处理的合理程序的选择;五是处理结果的正确表示和传递。

关于会计环境,会计人员的事实判断是构成会计行为动机的重要部分,如随着1980年到1990年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进展,企业环境从实体经济变为金融经济,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难以把握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广泛地应用风险管理,1999年与金融商品有关的会计准则以前,就已经明白了以内部管理为目的进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公允价值计价的风险情况。

因此,会计准则完善之前阶段,会计人员对以外部报告为目的的会计环境的事实判断应该如何进行呢?会计准则、法令虽然没有要求,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利用者的要求,对以风险管理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以公允价值计价,积极揭示其损益信息的判断在伦理上是妥当吗?或者说,由于会计准则、法令没有要求,以历史成本进行会计处理,认为不需要公布企业风险管理在伦理上就是错误的吗?

关于这一点,作者以现在观点解释如下:会计人员构筑企业和利害关系者的诚信关系是职业责任和义务,并且,投资者如果依据自己责任的原则考虑对企业投资,会计准则、法令虽然没有要求,为了满足投资者要求而提供信息是会计的妥当判断,没有披露的判断在伦理上推测是错误的,其理由如前所述,会计人员所做的提高企业价值的事实判断在伦理上是正确的。

包含前述的几点,会计人员陷入伦理困境的状况是会计判断、估计过大或过小所引起的事例(稳健原则乱用、不能回收债权的估计、投资账户非临时性时价下跌的经验判断、现值计算中折现率选择的恰当性等)、会计准则允许处理的范围过大或没有准则可依、利用脆弱的内部控制、关联方交易的本质含糊等。

企业会计中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具体可解释为在这些判断中偏离了标准。因此,会计伦理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按照会计原则、准则等标准必须怎样进行会计处理,提高分析不遵守会计标准会造成什么影响的能力将是重要课题,开发不存在没有可用的标准时应该怎样进行会计处理的判断能力也是伦理教育的课题。

(二)伦理教育的框架

探讨伦理教育的框架时,首先可以看一下日本职业专家团体的伦理规定。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伦理规则”的基本原则中列示应当诚实性、公正性、专门能力、守秘义务地履行职业专家的行为。日本税务师协会“税务师伦理纲领”中提倡公正独立性、秩序、信用、品位、资质提高等。公认会计师法和税务师法规定了作为职业专家的全部使命,该使命是职业专家以独立立场为公共利益诚实、公正执业,服务于社会健康发展(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伦理规则”的主要目的和精神)。

作为这方面职业专家的使命如在本稿中论述的会计教育的目的那样,说明“会计是构筑人与人诚信的工作”,这是向初学者解释职业专家使命的内容,实现这一使命的行为表现在伦理方面的基础概念就是诚实性(有时表述为廉洁性)和公正性。在伦理教育方面理解伦理行为的质的特性的这些基础概念,并以求提高在现实中加以应用的判断能力。

因此,为实现如前所述的伦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怎样实践伦理教育呢?在这里作为实践伦理教育的例子,可以列举的是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Education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AESB)2006年9月的公开草案“专门价值、伦理及其形式开发与维护的方法”所提出的伦理教育的框架,并对其特征加以说明。

该公开草案列示了在继续学习过程中作为伦理教育框架的四项内容,作为伦理教育的目的假定如下:

阶段一,提高伦理教育的知识;阶段二,开发伦理教育的感悟性;阶段三,改善伦理的判断;阶段四,维持面向伦理行为的持续诺言。

阶段一和阶段二以为取得资格而学习的学生为对象,是资格取得前的教育;阶段三以学生和取得资格的职业会计人员为对象;阶段四意味着对取得资格后的职业会计师的整个生涯所进行的教育。就是说,伦理教育框架的特征是,伦理教育要从资格取得前计划初期开始,到整个职业会计师职业生涯结束连续不断的终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前提。该公开草案四个阶段所构成的伦理教育是连续学习的,各阶段要求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在该阶段的学习计划的焦点中做了记述。

1.阶段一的目的:提高伦理教育的知识

伦理教育框架中的阶段一是传授作为专门职业的价值、伦理及其姿态有关的基本知识的阶段。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的伦理概念及理论(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等)知识,并通过获得职业会计师业务的知识,证明阶段一的能力。一般伦理原则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伦理准则所记述的职业伦理基本原则,作为专门职业的伦理决策和行为开发是必须的。在这一阶段期望将伦理学等作为单独科目实施。

2.阶段二的目的:开发伦理的感悟性

阶段二,要将学生具有的基础伦理原则应用到与会计有关的领域。在这一阶段,伦理教育计划应当以伴随对伦理的感悟性和伦理威胁的正确认识而开发的作为专门职业的责任意识为焦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在会计学领域能够识别伦理问题及其威胁的感悟性来证明这一阶段的能力。

上述的感悟性是指,(a)伦理威胁或者认识问题的能力,

(b)引导伦理的解决策略的替代行为方针的自觉性,(c)各个替代行为方针包括对利害关系者有影响的知识。阶段二是将阶段一引入的基础伦理原则应用到会计有关职能领域(如审计、税务、财务控制)阶段。该阶段的伦理教育计划应以伴随伦理的感悟性和伦理威胁的正确理解而开发的作为专门职业的责任意识为重点,因此,期望在簿记、会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中整合实施伦理教育。

3.阶段三的目的:改善伦理判断

核心的伦理价值是作为专门职业判断的基础。以IFAC “职业会计师的伦理准则”中记述的基本原则进行选择,就需要与伦理有关的知识和伦理的感悟性。阶段三是应用阶段,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和职业会计师,为了在获得合理充分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要学习如何整合运用伦理知识及伦理感悟性,他们以理解应用伦理知识和伦理感悟性为基础,通过伦理判断和决策能力证明在该领域的能力。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该阶段伦理教育计划应当以通过伦理决策技能锤炼改善专业判断为焦点。

4.阶段四的目的:维持面向伦理行为的持续诺言

职业会计师必须处理伦理准则所示的遵循基本原则的伦理威胁,并能选择行为方针。为了做到这一点,阶段四的伦理教育计划应通过CPD(持续职业研修)在专门职业生涯中开发并强化面向伦理行为的诺言为焦点。在该阶段,通过理解组织和状况,并将IFAC的伦理准则的伦理知识、感悟性及判断应用到行动中,可以证明该阶段所需的能力。

在日本的大学,关于阶段一,考虑作为一年级的教养性课程,和从事伦理学、哲学讲授的教师协商教授对应内容。阶段二、三考虑的是会计学研究者紧迫的课题。据去年调查,学院实施会计伦理教育的比率非常低,需要一般性伦理教育的系统教材。

该公开草案从2007年6月25日到27日在布拉格(捷克首都)召开的IAESB会议上,确定并全部审议了国际教育实务书(IEPS)4号“专门职业的价值、伦理及姿态的开发和维持的方法”,需要若干修正和确认,所以先行公布,到2007年9召开公益监视委员会会议上认可后再公布。

四、结束语

本文围绕在日本开展的会计伦理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结果,就今后我国应如何开展伦理教育进行了探讨,这一伦理教育框架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伦理教育调查研究的提案,可以作为全球可适用的一个标准模式来评价,但是,最重要的伦理的定义在IEPS4的最终草稿中也没有。这是因为由于国家、地区、文化、宗教等的不同,人们对伦理的理解存在差异,伦理的前提及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状况下对与商业和会计有关的伦理怎么定义,如何界定具体内容笔者认为都是研究者的重要课题,如开发阶段二、三的教材是当务之急,为进行伦理教育事前要掌握学生的行为特征,如何改善学习后伦理感悟性和伦理判断能力都需要客观评价,这将是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