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5 18:1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技术推广计划

篇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农业;推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06-01

目前的现代化农业在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化农业技术转变的时期,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与生物工程等技术必须紧密相结合、农业机械化的结构和质量不断改进、农业领域不断拓宽的重要历史阶段。农业的现代化标志着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发展和技术推广的农业机械化在当前社会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设施推广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农业机械装备总量的迅速增长,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在机械操作代替手工劳动和畜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变化。2010年,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中国农业的快速增长贡献了超过52%的进步点,农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也飙升至52%。2013年处于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之中,如何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打破经济作物的生产方式机械化,加快水产养殖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建设农业的发展速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对农业发展技术具有促进作用的更高的要求[1-2]。

2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对策

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的补贴政策,促进农业机械购买补贴工作是中国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措施,同时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带来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强农业技术和农业激励政策的相互结合,能够很好地利用国家实行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以促进农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政策效应可以使国家购机补贴产生更加强大的动力,达到比预期更好的结果。

要增强与农业局、科学与技术、水利局和制造集团等部门的相互合作,把重点放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即把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相结合。因此,只有选择适合的优质种子,加上简单方便的机械化操作方式,才能够打破农业机械化的限制问题。所以,各级农技推广工作要不断加强,一同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农业示范区,整合农作物品种、作物栽培技术以及机械化工具的相互融合,进行简单化、聚集化、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的典范实验区域,不断探索合理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形成规范运作的农业技术和操作标准,让示范区域带动全局区域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机械化运用的化水平[3]。

3 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 用模范单位为操作人员,增加农产品装备质量

近几年,国家农业设备的发展范围不断拓宽,但温室、大棚和日光小拱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设施技术和设备条件少,用来耕耘、种植、收获的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劳动量很大,设备农业技术和设备落后了3~4年。2011年7月,农产品部门办了农业技术模范单位活动的设备和设施,已经在国内创立了103个模范单位。很多地区应以创建模范单位为机会,努力获取投资,增强指导,产生模范作用,继续扩大设施农业发展模式,提高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质量,尽全力推动机械化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2 加强文化培训,提高机械化员工的素养

努力定制人才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属于“阳光工程”教育范畴。依据各种实用技术教育,不断推广高效率和低量喷雾温室工厂化育秧移栽技术、农业机械化分级和包装设备的分级技术,温室在保持温暖的同时还要节约能源技术、设备和蔬菜水果的放置和保持水果新鲜的检验等技术,同时要提高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增加温室的温、光、肥、水和环境控制的全自动化能力,快速推进农业建设的标准化,提高农业人员的整体技能[4]。

3.3 利用科研技术提高土地使用率

设施化的农业发展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的生产效率,但是使用现代化的温室种植技术和养殖产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现有耕地所影响,因此也从侧面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业粮食的收入。通过相关国家和地方进行的科研项目,加快迫切需要的生物技术和工程设施技术,环保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可有力对抗阻力,生产出耐旱、产量高的温室作物品种,在设施农业方面针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设施农业的发展作支撑。继续进行设施农业并不断扩大推广范围,更好地利用沙漠和戈壁滩以及高山等非耕地资源,为设施农业和农业土地问题做出缓解作用,以便提高对非耕作性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4 参考文献

[1] 刘宪.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努力促进我国设施农业科学发展[J].新疆农机化,2010(1):

[2] 刘宪,李中华.我国设施农业及装备技术发展问题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11(2):

篇2

随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县域内农技成果转化工作更显卓越成效。尤其是,“绿色工程”、“效益农业”等推广理念的转变,有效地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将既成的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文章就当前博兴农业技术推广转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管理体制不顺畅,职能发挥不平衡;推广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不通畅;农户素质较偏低,科技推广难度较大;农技推广手段落后,服务效果提高难度大等都是急需额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针对此提出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创新模式,完善体系;政策落实,成果转化;科技宣传,素质提升;基地建设,区域发展等应对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农业技术推广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需要更好的策略和办法解决可能存在的新问题、新对策。

2.1管理体制不顺畅,职能发挥不平衡

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是一种按照行政区域分行业和专业设置、行政方式管理、计划模式运行的推广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在推广运行中存在着行政倾向性强、市场导向性差、各自为政、推广责任不明、服务范围狭小、整体功能弱化的的弊端,未能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技术需求及市场需求。

2.2推广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不通畅

由于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社会化综合服务功能较弱,流通不畅,使得一些地方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目前很多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还主要靠基层,发展缓慢,数量少,功能差,服务价格高,还不能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有效作用。

2.3农户素质较偏低,科技推广难度较大

目前,农村劳动力剩余,农业劳作效率低。很多有文化、有素质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向更深牟利的二、三产业发展。可以说,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普遍素质低下,接受科技能力水平有限。此外,传统农作思想的制约,导致农户更重视现实,养成逃避风险的本能,更多的人愿意沿用效率低、风险有担保的传统技术,而不轻易选择高风险、高效益的农技推广技术。2.4农技推广手段落后,服务效果提高难度大对于农户急需的农技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多局限于产前、产中服务,产后的销售、加工、贮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率、普及率较低,许多名、优、特、新、珍、稀产品的开发措施少,力度不够。特别是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进行推广的能力还很差,设备不足,水平低,技术人员不适应。

3农业技术推广转化问题解决策略

3.1财政支持,资金投入

成果转化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今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专配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增加惠农资金支出比例。同时,注意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信贷资金扶持、以工补农资金、涉农赞助资金等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此外,考虑到农业成果投资回报短、风险低等问题,在加强审计、政府监督的同时,注意农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投入比例。

3.2创新模式,完善体系

稳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充分调动农户、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技推广工作之中,逐步形成国家扶持结合市场引导、有偿服务结合无偿服务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而农技推广工作,更应该观念更新、体制更新,农技服务领域逐渐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调动大中院校、科研人员等工作积极性,建立社会各阶层多元参与的农技推广队伍。鼓励农技开发。开展农技咨询,转化农技技术等,完成农技推广形式的多元化。

3.3政策落实,成果转化

第一,加大优惠力度,促进农技成果转化。所有涉及技术转让、开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均实现免税政策。并尽快落实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今后科技成果转让提供保护政策。第二,借助法律手段,搞活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转化。第三,完善激励机制,所有科研人员涉及到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功的应与职称评定、待遇等挂钩到位。第四,地方政府有促进成果转化的,制定配套的奖励政策,鼓励科研推广人员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做贡献。

3.4科技宣传,素质提升

科技推广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推广的质量。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亿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一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组织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之间的相互观摩、交流;二要建立培训基地,培训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企业家,组织一系列与农业科技发展有关的农民科技企业家及不同层次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培养一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造就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推广专家;三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发农民智力,培养一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

3.5基地建设,区域发展

篇3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15-1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1 农技推广的费用欠缺,致使农技推广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制

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助农发展工程,需要大量的试验示范,引导及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能利于技术推广和指导,如费用不充足,必然造成行政部门“踢皮球”,对农技推广工作不引起足够重视,致使农业推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1.2 农民对新推广的农业技术接受能力不强

其一是我国农民的文化结构偏低且老龄化严重,对新推广的农业技术所取得的新成果接受能力差。其二,作为科技推广的接受者农民在农业经费的投入和收入的比较中重点考虑的是收入而不是投入,只有收入高于投入,他们才愿意选用新的农业技术,对新技术等缺乏长远的需求眼光。

1.3 传统的主导产业种植意向制约了农业生产按计划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主要目标。以传统的施肥施药方法为主要手段,而作为当今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生产市场的不断变化,对过去的粮食作物生产惯用的病来虫来药挡的技术需求逐渐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及生态防治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自然不能与农户的多项种植选择需求相对接。

2 思路与对策

2.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

一要明确技术传授的主体对象,为农业新技术推广提供平台。就目前的科技推广而言,必须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作为农业推广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市场对各种农作物的需求,深入基层,了解各种农作物的布局和管理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先进种养技术,为农民选择新技术提供保障。二是加大投入,激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支持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或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基地等方式,促使科技工作者与农户有机合作形成在技术推广下双方受益的利益导向机制,使两实现“双赢”,这样方能达到科学技术的快速推进目的。

2.2 创新组织机制,激发农户广泛参与及接纳新技术内在动力

一是把推广新技术作为重头戏,充分发挥基层农技干部的指导作用。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必须按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技术推广模式,把目光瞄向市场,以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为核心,根据各种作物的市场需求特点,认真指导农民合理选择好各种作物的种植,同时,认真做好各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工作,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搭配自己所种植的作物,用高效的信息手段带活农村经济发展。二要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技术推广及技术市场交易成本结合起来。我国虽是个农业大国,但因农户居住分散,作物种植布局不统一,加上农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进出口农产品的相互冲击,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和引导使农民以低成本换取理想的种植效益难度较大,在市场交易中也有较大的风险,成本也较高,因此,农业推广机构必须结合实际,把农村中种养的大户,经济能人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协会,通过他们与千家万户联系,形成一个集农户种养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这种推广模式获取的效果比较显著,因各种协会的人员由农民组成,与各农户具有同等的农村背景和劳动关系结构,掌握和了解农业一线情况,他们所 传授的知识技术容易被农民所认可和接受,其产生的效果是其他推广组织和推广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由农民专业协会来推广、传授农业种养技术,更加贴近农民且效益好,成本低,更为农民所欢迎和接受。

2.3 各政府行政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授宣传先进农业科学知识

农业技术推广是个庞大的农业理论系统工程,为有规律,按作物季节和特点展开各种农技推广和培训工作,确保新技术传播效果,除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措施、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3.1 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一要把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列入政府经济开支统一计划,增加支农经费的投入。二要按季节、分轻重科学使用各种支农经费,优化管理结构,使政府对农业科研、推广、培训等领域的资金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和效果。

2.3.2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转化农业科技推广成果 一要抓好农民农业理论知识培训,把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操作技巧的培训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举措,要用好用活农家课堂和农家书屋这两个主阵地,利用集中设点或分散等多种方式,强化对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种养水平。二要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组建多种作物品种的示范农业园区,以点带面,推进培训工作,使各种技能操作和种养典型经验及时转化为科技成果,为农民所用,受群众所爱。

篇4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重大进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更加深入地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粮食、经济作物、瓜果蔬菜等方面的应用,并深入到养殖业和其它农业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机化技术与推广要以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将节能环保的理念灌入其中;要加快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创建,将农机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机化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员,做好宣传、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以创建设施农机化示范园区为先驱,加快先进技术和新农机产品在设施农业中的普及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域协调发展。

二、农机化和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将眼界放宽、将思路打开,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既要结合农机化技术,又要多部门共同合作;既要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又要加强农机化队伍自身体系的建设。

(一)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进行技术推广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重大推动力,也是我们可以借助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工具,利用农机技术与政策相结合的首手段,充分利用好国家的补贴资金,做好农机化和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各地在执行购机补贴的政策时,从农机技术推广的需求出发,进行项目建设,集中人力财力,建设农机化和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整个乡镇进行推广。

(二)结合水利、林业、科技和当地企业,多方面做好农机化技术和设施农业推广

农机化和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就是将农机和农艺技术相融合,开展该项融合技术需要多部门协同操作,只有选择技术先进,符合农业生产操作的优良机械才能打破制约农机化和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瓶颈,因此,各级农机化推广部门要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协同创建新型农业示范园,将农作物品种、机械化生产以及设施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展现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模式,探索现代化农业全面推广的途径,进一步将成功经验推向全国。

(三)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篇5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技术推广 农机维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21-01

进入新时期后,各地都在逐步落实惠农政策。对于农民而言,如果购置新型农机那么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农机补贴。然而,在推广机械化技术的进程中,很多农民经常会遇到农机维修的难题,这是由于较多地区仍欠缺农机维修的实践型人才,同时也很难在根本上提升农机化的技术水准[1]。从现阶段的技术实践角度来看,农机维修人员有必要运用机械化的基本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来维修农机。同时,政府也有必要给予基本的政策扶持,改善农机修理的条件与环境。只有全面加以改进,才能符合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运用适当的措施来推广普及农业机械化。

1 提高农机维修的整体水平

首先,为确保农机维修的实效性,有必要提升人T素质。作为农机维修的专业人员,应当意识到掌握新型农机维修技术的必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手段来维修农机。近些年来,农业领域的机械化正在迅速普及,逐渐出现了高性能和多功能的新型农机。面对新的形势,农机维修人员也亟待提高综合素养,确保提升农机维修的技术水准[2]。作为管理部门,应当为当地负责维修农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确保维修人员都能掌握新时期的农机维修技能。专职人员有必要深入农村,确保更多农民都能了解日常使用农机时的技术要点。这样做有利于从根源上杜绝过于频繁的农机故障,保持农机的良好运行状态。

其次,对于农机修理厂的条件应当予以改善,全面增加农机修理的经济投入。受到资金限制,农村地区多数的农机修理厂都很难维持较长时间,无法扩大修理厂的规模。为了改进现状,政府就应当投入更多资金用来扶持农机修理厂,改善农机修理的硬件条件。农机修理厂如果拥有了充足资金,就可以创造条件来提升竞争实力,促进良性的行业发展。

第三,当地政府应当致力于扶持农机维修行业,确保可持续的行业发展。搞好农机维修,前提应当是政策扶持。为此在改善农机维修条件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予以全方位的扶持,具体政策包括减免营业税、开办农机维修的合作社、给予资金补贴等。对于农机维修的专业人员应当予以定期考核,确保这部分人员具备专业水准[3]。

2 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在客观上需要农业机械作为保障。推广机械化技术,这样做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同时也从根源上改善了机械化条件。截至目前,政府对于农机推广已经设置了系列的优惠条件,通过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了农机行业的整体进步。然而不应当忽视,仍有某些地区并没有完善机械化的农业技术,因此还存在弊病和漏洞。具体而言,推广农机化技术应当依照如下的思路:

2.1 培育专业型人才

从目前来看,基层农机站并没有完全做到改善条件,因此农机站内部的工作人员就不得不面对较恶劣的工作环境,这种现状打击了农机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为此在培育农业机械化专门人才的实践中,有关部门还需要增加投入,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机化的人才保障体系。例如:近些年来某些地区运用了半农半读的新型培训模式,在产学合作的前提下致力于农民综合素养的提高[4]。

2.2 确保农机维修的实效提高

近些年来,农业领域正在迅速扩大机械化的覆盖面,这种趋势也在本质上提高了机械化农业的需求。有关部门应当明确:只有创新现行的农机维修制度,才能真正普及推广农业机械化。具体的措施为:各地农机站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分别开设下属的农机维修机构,可以尝试建立农机大院或者农机合作社。在密切合作的前提下,更多农民就可以真正参与新时期的农机站建设,从而发挥自身价值。

2.3 健全农机推广的长效机制

健全政策环境,客观上需要构建机械化推广的长效机制。只有健全了政策环境,才能营造优良的气氛。从现状来看,某些农村地区正在尝试举办各年度的农机技术操作演示活动,政府带头促进农机维修的技术下乡。从市场监管的层面来看,政府尤其有必要防控劣质农机进入市场,对于各种类型的农机都应当予以抽检。在销售农机的过程中,政府也应当做好定期的回访,对于农机使用中的各项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3 结论

现代化农业的全面推广不能缺乏农机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手工劳动,机械化技术运用于农业领域的措施有利于提升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农机维修的总成本。然而从现状来看,在推广农业机械化以及农机维修技术的过程中仍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亟待完善机械化技术。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关键点就在于健全农机维修的机制,促进建成更多的现代化农机站。作为农机维修部门,有必要争取更多的技术扶持与资金支持,确保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业领域的机械化水准。

参考文献

[1]赖祖胜.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农机维修问题浅析[J]. 南方农业,2015(36):188-189.

[2]陈末康.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2):478.

篇6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就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产品,通过技术与资金密集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商品率利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农业 技术机械化 推广 技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灾防灾、节本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一、 农业发展机械化的作用

1.农业机械化能保护农业耕地资源

我国的人口基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人口需要发展、生活、住宿等各种资源的支持,但是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以每年33133万km2的速度减少,并且已经开荒的耕地由于保护不善,护理不及时,导致了水土不断流失,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上看,我国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严重威胁生态安全。保护耕地资源,除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抑制耕地过量占用外,应用农业机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而且在开垦荒地、改造中低长耕地和草地改造,开发沙地、治理荒沙盐碱都需要农业机械控制和农业器材。通过工厂化的农业发展,可以有利于资金进一步集中至农业,而且可以通过集团改造和发展,还可以向空间、时间上发展,这都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工厂农业化的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配套的机械装备。随着我国近年来对于耕地的保护与种植,有效的防止我国耕地进一步沙漠化,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保护耕地依然任重道远,通过减少农业农药、化肥等污染可以降低耕地的损坏。所以说,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成部分。

2. 保护淡水资源需要

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平均,为了保证耕地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利用,长期以来,我国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浪费的水资源不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凋水已经占农业生产的重要位置。要保障水灌溉的正常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的困饭中应当逐渐开发灌溉技术,通过使用国内外的先进灌溉技术,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学灌溉方法,增加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费的水相当于全国总用水量的40%。当前我国的喷灌面积已达80多万km2,滴灌(微灌的一种)约313万km2。节水机械化技术(喷灌、微灌)与传统地面沟渠灌溉相比,已显示出节水、扩大耕地、增加产量的优越性。诚然,节水机械投资较大,如按移动式、轻小型喷灌机组以及滴灌投资较大。但是,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认识,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多道投资,积极推进先进节水机械的发展。

3.技术机械化是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防护技术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问题。在我国,当前主要是化肥、农药、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烧秸秆造成污染加剧的问题。长期不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引起化肥、农药大量流失到空气、土壤、水中。粮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残留药物中毒事件发生,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亿多吨的秸秆,大量被丢弃在田间或焚烧,成为农业环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响涉及国计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二、 如何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机械化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政策扶持,把农机推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借助各级政府的力量大力发展农机新技术;紧紧抓住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大型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和各种项目资金,引导扶持农民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开辟农业机械化发展融资渠道,逐步完善金融政策扶持农机化发展机制。重点支持方向:1)支持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玉米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提供贷款;2)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经营提供低息贷款、按揭贷款和保险担保等优惠的信贷扶持;3)支持农机租赁与旧机回收处理融资,为农机修理设施、场库棚和机耕道路建设贷款;4)支持商业银行为农机企业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提供贷款等。

3.重视农业技术开发,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1)以研发换代产品为重点,提升现有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水平;2)在农机高端产品上突破。加快国产大型农机开发步伐,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可靠性,完善配套体系,迅速在国内品牌培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有序、公平竞争的格局,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4.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实施引进消化再创新通过技术交流与引进、利用外资等渠道,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同时,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援外政策渠道和政府间合作,组织引导有竞争优势的玉米等收获机械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强技术创新,在竞争中发展。

结语

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事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特点,采用财政支持与农机创新相结合的策略,不断完善农机服务化体系,解决农民购机的后顾之忧,从而加速农业机械在农村中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姜涛,李树军.我国农机科研事业的发展研究,农业机械,2007,(9).

篇7

1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当前,虽然农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化技术,但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依旧不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阻碍着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

1.1推广资金不足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但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资金不足,推广人员的待遇不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效果。同时,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培训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农民依旧无法掌握科学的机械化技术。

1.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得农业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发展。但是,在农村耕地的道路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比较落后的现象,机械设备无法进入到田地中作业,使得农机推广受到阻碍。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放置地建设不足,机械设备采购后没有停放的位置,库棚建设比较少,会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机械化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1.3体制机制不健全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不足,无法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影响推广效果。推广人员的分工不明确,服务不到位,农机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找到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维修。而且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不足,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面临很大的难度。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策略

2.1提高政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支持

要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政府应在农机技术规范中增加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相关标准,完善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建立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当前国家已经对农机购置有一定的补贴政策,在此基础上,基层单位也应创建购置补贴资金项目。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资金纳入到政府的预算资金中,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支持个人、企业的农业生产,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稳定发展。

2.2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机制的建立

需要明确不同等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责,要区别基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企业及农机营销企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的权限不能给营销企业和农机企业使用。政府应将农业机械化工作作为目标管理工作,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从基层开始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实现良好的推广效果,维护农业机械化市场的发展秩序,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进步。

2.3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顺利完成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率的提升,使农业机械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最好的作用和价值。要加强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形成完善的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国家应加强人员配备,提高农民的热情,完善机械化技术委员会的建立,形成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

2.4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形式

要采用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式,根据农业发展及工作实际情况,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形式,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机械化技术。在进行技术推广时,需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种植品种及相应的机械化技术,利用示范基地展示新技术和品种。通过科技下乡、农业技术进万家等形式,促进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使农民能够积极地接受农业机械化技术,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3结语

篇8

关键词:农技推广;科技生产;信息推广

1农技推广对农业生产的现实意义

农技推广机构是我国农业推广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农技推广能够把先进的生产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实用型技术并推广出去[1]。农技推广中心可以有效地将科研机构和技术支持单位与广大农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加紧密地把农技成果的提供单位、技术转换单位和使用单位有机整合在一起。农技推广是整个农业技术革新工作的推动力。农机推广是传播新技术的最佳方式,能够使农民及时得到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农技推广也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的推广模式,也逐渐应用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第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并拥有技术的选择权利[2];第二,随着技术成果逐年增加,农民的可选择范围也在不断增大;第三,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也在逐年上升;第四,为更好地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政府应大力支持信息网络化建设。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有效拉近了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的空间距离,能够为双方提供更加直观的沟通方式,让农民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

2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农技推广的建设重点

在以往的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技工作人员主要通过试验、开办培训讲座以及进行生产跟踪服务等多个环节,将一些处于转型状态的新技术逐渐进行推广,并验证新技术的实际效果,从而将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以,农技工作人员在选择农业新技术的时候必须对其进行反复论证和研究,只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将可靠的信息推广给广大农民朋友。同时,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网络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努力做到专网专用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实际需求。

2.1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

推广人员在收集相关农技信息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数据的存储问题;同时,在收集信息时也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性,详细收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资料,包括本地的实际市场情况以及相关的政府政策信息等[3]。收集信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试验数据或者直接进行相关的抽样调查,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者直接购买等方式获得资料。同时,农技部门要建立一套可靠的审核机制,聘请拥有一定技术实力权威专家加入技术审核,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技术引进的可靠性。农技工作人员在技术引进和推广的前期应该做好理论论证的相关工作,对该项技术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对所有的有效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并上传到相关数据平台,便于农民进行查询了解相关技术的信息。在农技工作开展过程中,农技工作人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查询服务体系。在农业新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试验工作,对不同地区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试验,以此确保该项技术在本地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的可靠性,以此保证农民和技术提供单位的根本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的最终目标。农技工作人员在保证技术可靠性的同时也要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实时关注相关技术信息的更新,确保农民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通过对农技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信息在调用时能够更加精准有效,便于农民时刻掌握技术动态。

2.2全面普及应用信息化技术

全国各地的信息网络已经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网络系统,尤其是城市网络建设十分发达,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每一个村庄基本上都做到了网络覆盖,这些网络建设能够帮助农技工作人员更好地传播农技知识,提高了农技推广的实效性,方便广大农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农业技术。农技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更加快速地把农业新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网络信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3建立健全综合信息传播方式

为了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应建立健全综合信息传播方式[4]。(1)在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可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普及相关农技知识,将一些通过论证的新技术融入相关节目报道中,从而有利于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技工作人员可在固定的时间段和频道进行相关农业技术宣传指导,通过在线答疑或实地指导的方式拉进与农民之间的距离。(2)结合实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联合技术提供单位直接走进农户家,深入了解农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在技术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让农户真正体验到技术单位的贴心服务,让农民能够更加放心、更加舒心地使用农业新技术。(3)利用现今比较流行的方式把农户集中在一起,比如建立固定用户的微信群,借助微信群的优势进行技术推广。农技工作人员可在群里实时更新最新的农业新技术,为农民朋友解答各类技术问题,定期在群里组织一些技术问答活动,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大家多沟通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民的真实需求。(4)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以及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同时,积极与本地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为农技推广申请更多的扶持资金,改善人员配备和人员待遇,加强对农技推广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着重发展网络信息化建设;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农技推广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网络传播农业技术。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 农机维修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096-02

现代化农业注重的是通过机械化技术来改变生产方式,在减轻农民耕作负担的同时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为社会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从当前农机技术推广现状来看,农机维修方面还存在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有力对策予以解决,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以单纯的人力劳动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存在的明显弊端就是劳动量很少,劳动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以机械化为主,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创新经营模式,实践证明,依靠农机带动农业经济增长效果十分明显,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只有把农业机械化的研究成果通过示范推广形式,向基层农民群众进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才可以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农民群众在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动下才可以使农业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创新,实现集约化转变,农业种植的产量才会稳步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同时这样也可以显著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此就需要农机管理部门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力度,做好基层群众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2 农机维修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从当前农机推广现状来看,农业机械在维修管理方面还存在有很多缺陷,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导致机械维修效率低下,很多维修人员并没有参加过正规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多是以维修师傅的经验积累为主,他们在技术和文化素质方面都普遍较低,真正达到持证上岗标准的少之又少,整个维修过程技术含量不高。此外,在具体的维修中,对于农机机械内部构件形式也不是很了解,安装拆卸较为盲目,很容易导致硬件的损坏,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人员受伤。

2.2 维修故障解决不彻底、不到位

当前很多农机维修人员在农机维修过程中,看重的是眼前利益,遵循的是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在维修后的使用中也缺少相应的使用指导,对于农机的日常检查和保养也不是很到位,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农忙时节,一旦农机出现运行故障,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往往采用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对出现的损坏部件进行更换替新,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考虑,使得农机维修很不彻底,在一些关键部位还存在有很多潜在隐患,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埋下安全隐患,不利于农业耕作的顺利进行。

2.3 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配套设施较为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农村农机维修网点设置中,个体经营形式占到了90%以上,而村级维修网点的占有率却非常低且分布很不均匀。在一些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地区,一个村庄会有多个维修网点,而交通条件不好的地区则相对较少,甚至于没有维修网点。在这些分布的农机维修网点中,大多数是小规模修理店和从事简单的电气焊、轮胎修补等的专项维修点,维修设备和工具也很简陋,而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是必须要保证各个部件都是正常发挥作用的,整个运转系统是稳定可靠的,因此,这种维修网点的维修模式显然很难满足这种要求,对于农机出现的较严重问题也难以高效处理,导致农机存在有很多隐性故障。

2.4 农机维修经营效益较低

因为当前农机技术推广还不是很到位,农民群众对于农机的使用还没有达到熟练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机维修网点分布较少,并且农机维修网点的经营规模较小,加上维修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导致维修的效益十分低下,竞争较为混乱。此外,从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管管理角度来说,除了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常规管理外,还存在有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管理呈现出多头形式,这也客观上增加了维修网点的经营负担,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不愿从事该行业,使得维修后备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阻碍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3 加强农机维修管理的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对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来说,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情况,实现“四个结合”,即农机维修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和“光工程”相结合;和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和农机技术进基层相结合。在具体的技术培训中,还要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融合,充分实现讲解、示范、指导和操作的有机统一,这样农民群众会对农机操作技术有更深刻理解和记忆,并且很容易上手操作,在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考核,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做到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政府要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纳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根据地区实际出台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具体的补贴对象需要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且条件符合标准的维修点,最常见的补贴是维修设备、维修工具以及检测仪器等,在优惠补贴政策的引导下,来实现维修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还要正确指导维修网点的地址布设,一方面要遵循便民利民原则,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

3.3 制定高标准的农机维修质量规范

结合当前农村生产实际,在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根据地区农业实际,来引入合适的农业机械,在农机配备齐全后,合理布设农机维修网点,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农机维修质量标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操作行为,这样也可以避免因为维修质量界定模糊而引起的纠纷发生,从而免除农民群众购机的后顾之忧,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3.4 严格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

针对于当前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监管多头化现状,需要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督监管工作,形成一套严格科学的监管体系,从维修网点的资质审定、维修人员的技术考核到维修质量的监督审查等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对于违规开设的农机维修网点,要坚决予以查处,责令其整改整顿,确保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也可以从侧面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 结语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愈加凸显,要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要从各方面入手,让基层农民群众切实看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地区实际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从而保证农业机械的支持作用有效体现,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雪玲.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农机,2016(4):7-8.

篇10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多元化 市场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96-01

一、 引言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整体农业发展的投入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整体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技术成果转化的作用。技术方面的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合理的推广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这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构建我国和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但是,我国农民综合素质、推广手段、技术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给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很多困难。只有结合国情,找准解决办法才能够带动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

二、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涵

我国大多学者通过研究分析,对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内涵的界定主要从各层次推广主体为基础,辅之以涉农组织、企业等机构多方参与,从而推广于产前、产中、产后,构建起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三、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性

从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市场中所推广的技术种类来看,可谓是十分繁杂,但是,从这样一个繁杂的市场中不难发现,存在许多具有相同作用的不同技术手段,如农药喷扫车、玉米种植机器等,这些都普遍应用的是机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器种类多对于消费者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从技术的研发角度来说,将过多的经历和技术投放在相同的领域中,研究具有相同功能的机器是对于技术的一种浪费,其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其他农业技术的研发资源。此外,从农业技术对于农民需求的满足角度来说,我国农村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地区农业对于技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这样就导致农业技术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忽视了这种差异性,没有真正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进而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看,阻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农业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2、 创新主体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

作为创新主体的事业性科研及推广机构实验设备落后,科技人员待遇低,外部评价与内部考核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创新理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基础尚未充分建立,创新动力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自觉的科技研发行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不足。

3、 缺乏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是中国社会的公益事业,也是农民致富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对于农业推广投入的经费一般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6%―1.0%,而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0.5%左右。各级政府对于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所调动的资金相对较少,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基础农业更是资金拮据,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站得不到经费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工资保障,这些因素就严重制约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4、 农业技术市场过于“市场化”

我国农业技术交易和推广市场十分繁杂,和其他领域的市场一样,正在打着“价格战”、“利益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一些应用功能较强的技术和机器会因为价格偏高被农民所排斥,而因为价格因素的限制,一些假货的出现便愈演愈烈,扰乱整个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农业技术市场过于市场化不仅仅不利于农业技术本身的应用和推广,也侵害了农民本身利益。所以,优化农业技术交易市场更有助于保证多元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优化。

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待遇有待于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是最直接接触农民需求的一线工作人员,因此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必须要具有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农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走势看,大多数学生对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意愿相对较小,同时农技推广人员的资金待遇偏低,由此就导致农技推广队伍知识结构断档,加之对农技人员培训经费不到位,导致农技人员很少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知识老化严重,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

四、 促进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

1、 理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运行机制

要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优化整合现有的推广机构,同时明确以多主体共同发展理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管部门,从而加强管理,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2、 推动技术改良和优化

第一,要先保证农业技术的多元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对于技术的需求来进行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符合不同地域需求的农业技术,在不同的农业耕作环节进行技术的辅助和支持。第二,要结合农民的根本需求,建立符合农民生产和耕作需求的技术,并针对农民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推广,与此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农民对于技术的需求,对技术进行及时更新,在不同领域对农业技术进行研发,以保证农业技术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对接。

3、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力度

(1)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要明确各级农技部门的职责,发挥出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首席专家等在产业指导、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2)加大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设立农技推广专项经费及农业科研基本经费。

(3)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相关培训,完善农技人员的选拔制度,注重实践知识的考核并控制新入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学历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条件,以“凡进必考”的办法,严把入口关,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积极推进农村乡土人才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业远程培训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 纯净农业技术推广市场

目前,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市场的现状来看,纯净农业技术推广是十分必要的,既要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市场化,也要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市场的非市场化,在是与非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农业技术推广市场来满足农民对于技术的需求,以带动三农发展为基本理念,拒绝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大打价格战。此外,必须要严把质量关,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和推广机制,使农民利益不被损害,从根本上带动农业技术推广的全面发展。

五、 参考文献

[1] 郭杰、胡宝贵《浅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03期。

[2] 李茂《对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分析》[J],《北京农业》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