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8:1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旅经济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关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近期,我局对群众文化生活情况进行了工作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群众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1.经过摸排调研,辖区群众文化队伍共58支,其中舞蹈队伍20支、秦腔戏曲类团队和自乐班24支,锣鼓秧歌队伍12支,乒乓球篮球队伍各1支,经常性参加活动人数4000余人,主要群体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
2.较受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为广场舞类型为民族舞及曳步舞的快三舞蹈,舞曲类型大多为民族类歌曲和网络流行歌曲。
3.广场舞群众主要是通过网络视频等进行了解学习,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通过群众自发组织自由参与为主。
4.群众用于参加广场舞、合唱等活动的年均消费额比较低,主要是服装和音响,年均消费额大概在人均100元左右。群众文化活动在促进文旅融合、带动夜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社区、农村广场上晚上人最多的是集中在跳广场舞的地方,同时带动了这些地方的夜经济和乡村旅游发展。
5.开展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支撑项目每年的广场舞大赛和各村、社区在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开展的文化活动。活动机制主要以群众自发组织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辅导人才缺乏。当前,文化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标准越来越高,高层次、专业型文化人才较少,特别是基层文化站缺乏专业辅导人才,制约了基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篇2
[关键词]宁夏;全域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全域旅游发展目前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进出境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次,这三个首次突破的实现,无疑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2016年,宁夏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72个;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宁夏智慧旅游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一批金牌旅游小吃、创意旅游商品、旅游演艺项目和特色农家乐走进游客视线,单纯依靠景区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2016年,宁夏国内游客接待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1%和30.2%,成为全国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五个省市之一;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比值达到6.73%,游客人均消费近972元;出入境人数2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1]。2017年,全区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3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二、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
(一)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宁夏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其全,共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达830个,其中在旅游资源种类方面,以建筑与设施类居首,有389个单体,占总数的46.86%[2]。总体而言,宁夏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突出,旅游资源中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可以说文化类旅游资源占据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从来宁游客的旅游资源偏好来看,据宁夏旅游政务网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2012-2016年),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上升为游客最感兴趣旅游资源的前两位,说明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和休闲意识的增强,在旅游消费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希望通过外出旅游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更多的精神享受。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3]。当一种新的旅游需求产生后,需要新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同时消费需要和消费水平还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因此,在当前文化旅游需求量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产业逐渐开始向体验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并且愈加重视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性因素[4]。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无疑顺应了旅游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任何旅游产品,剥开其外衣看,核心都是文化[5]。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在创建过程中,就是要围绕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并且将其放大,使它渗透到全域旅游的各个方面。换而言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力推进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宁夏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全域旅游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2017年3月5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被列为2017年重点任务之一。这意味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以往的辅产业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从位居台后的生活型服务业提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前台行业[6]。对宁夏而言,2017年是宁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全区旅游行业落地生根,其中一条就是要推动观光、休闲和度假与人文旅游产品并重发展,做精做深人文旅游。此外还提出了2017年的六大主要工作任务,其中明确要支持各地大力发展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要全面打通串联全区所有博物馆的精品旅游线路。而在自治区政府即将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要求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具体而言,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科技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挖掘和整合我区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和回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和文化创意,最终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述利好政策,无疑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注重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目前,宁夏旅游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较短,这个问题已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30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交的《关于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宁夏旅游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较短,旅游收入基本依靠“门票经济”,游客“进得来,留不住,消费少”[7]。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推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全面发力、景区建设与旅游配套体系并重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旅游购物消费,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延伸宁夏旅游产业链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在以下两方面大有可为:1.精心打造旅游演艺精品目前,自2007年首演的宁夏第一部旅游演艺产品《月上贺兰》,由于演出场地改造及后续资金问题,已于2014年底停演。在演的《西夏盛典》、《回乡婚礼》、《西夏之恋》和《多彩吴忠》等产品,市场反应不一,后期发展不容乐观。由中华回乡文化园2015年开始斥资2亿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实景剧《梦回•一千零一夜》,目前仍处于筹备阶段。2016年,宁夏演艺集团推出大型旅游秀《千寻宁夏》,但仅9月份在当年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活动中上演一场后就再无下文。因此,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宁夏急需精心打造一部能体现宁夏特色并能够长期上演的旅游演艺精品,形成品牌,经久不衰。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宁夏旅游演艺市场,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具体而言,旅游演艺产品的编排和制作要与游客的需求无缝对接,既不能曲高和寡,又不能粗制滥造。同时,政府还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扶持政策,譬如可以用活用足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提供专项资金,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2.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商品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欧美国家高达50%-60%,亚洲发达国家为40%,中国为28%,宁夏仅为14.8%。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宁夏计划到2018年将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20%。从游客的角度而言,他们希望在宁夏除了枸杞还能买点其它的特色旅游商品,但当前游客在宁夏各大景区看到的是大同小异的旅游商品,缺乏文化创意和内涵,激发不起购买欲望,最终导致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举步维艰。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印发了宁夏旅游购物指南《宁夏特色旅游商品名录》,推荐了五大类110种特色旅游商品,但要真正能让游客主动掏腰包,还需在提升文化内涵上做足功夫。旅游商品是区域文化(地方特色、人文历史)、主体文化(景区、酒店、餐厅等经营主体)和创意文化(艺术、创意、工艺和材质)三者的结合体,同时,旅游商品只有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精心设计的销售空间里,才能被游客更好地发现和认同,最终产生消费。目前,分别位于银川文化城的宁夏特色物产馆和银川大阅城观光夜市的漾•空间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全区所有3A级以上文化旅游景点都将有文化创意产品展销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必将在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二)积极创建文化旅游综合体
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15111108128”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赴屯溪区、休宁县、徽州区和歙县调研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创新性发展情况,深入了解了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面积13881平方公里,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总人口200万。2010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项目入选2010年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2019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公布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首批公布的七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我市作为保护区核心区域,近年来一直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深入实施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原生态、原真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发展旅游和文化创新深度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保护区和管理条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试点保护工作条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项目保护工作条例》等,结合黄山实际,先后出台《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黄山市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深入推进落实非遗保护利用工作机制。
2.全面做好普查登记。全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传统知识等项目,包括世界级2项(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和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名录),国家级21项,省级63项,市级127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3人,省级154人,市级658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传习基地(所)27处,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5处,市级传习基地85处。现存的非遗种类和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3.深入落实保护措施。成立黄山市非遗保护中心作为保护区常设机构运行。设立专项资金作为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开设“非遗贷”、“徽艺贷”等个人循环贷款,重点支持非遗企业生产和经营。成立黄山市文房四宝协会、徽菜烹饪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扶持建立徽派雕刻博物馆、徽墨文房博物馆等博物馆集群,依托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行知学校等非遗传习基地,开设相关课目,多渠道加强对非遗传承的保护和扶持,增强传承人的技能培训,致力培养非遗特色人才,进而带动行业兴起。
4.着力打造文创品牌。积极开展非遗品牌赛事和专题展示。组织了两年一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歙砚技能大赛等非遗品牌活动。举办“徽匠神韵——安徽徽州传统工艺故宫特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等专题展览。打造了歙县徽州古城非遗夜市、屯溪黎阳IN巷非遗购物节等知名景区旅游品牌项目。通过专题宣传、实物展示、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积极推介我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系统繁复的大工程,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1.工作经费仍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拔付和政府财政投入,我市作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十三五”规划中建设资金需求约3亿元,我市每年争取和投入经常性非遗工作经费仅有1250万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共争取到资金仅55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非遗各项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且吸引社会资本较少,群众参与度低,文化消费比重仍然不高。
2.保护力度尚不够。主要是受市场经济影响,非遗项目中经济效益好的,保护传承的积极性高、效果好;经济效益低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应尽的保护。现今社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依然较为淡薄,部分非生产性的项目,特别依靠是口传心授的非生产性的非遗项目,传承的老艺人或知情人数少,年事高,技艺正面临着失传,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的风险。加上自然性损坏、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等原因,造成文物破坏消亡的速度加快,保护形势严峻。
3.?专门人才较匮乏。目前,非遗保护基层组织机构仍较薄弱。部分区(县)专门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且没有专门工作人员,保护工作队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动性大、基础薄弱等问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非遗保护工作的需要,亟需建立一支对非遗工作充满热爱,具有非遗专业知识和技能,愿扎根、拼命干、肯钻研、能创新的队伍。
4.市场活力还不高。非遗传统工艺的开发虽然被开始重视,但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机制仍处于探索之中。大多数非遗传承人擅长的是非遗传统的技艺,制作的是传统的产品,产品创新、研发和营销的精力、经验严重不足。受传承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制约,大多非遗工艺还是属于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仅仅停留在个性化的消费阶段,没有条件形成大规模公司化经营,导致有些非遗项目只是以静态被动接受的方式存续着,没有在市场中激发活力。
三、工作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我市非遗门类众多,分布面广,文化表现形式不同,自身传承发展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要针对各地非遗门类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成立相应机构,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财政每年经常性非遗工作经费要适度倾斜,加大对非遗保护资金的投入,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且要按照财政年度收入比例逐年调整增幅。同时,也要鼓励吸收多渠道投资,形成政府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为非遗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撑。
二是要进一步培养专业队伍。要从非遗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落实相关人才政策措施,支持和推进生产性示范基地和传习研学基地建设,为非遗项目传承人带徒授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载体。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培训,引导他们深入开展非遗技艺的探索研究,通过不断实践创新,促进他们成长为更具实力和活力的非遗传承群体,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非遗传统工艺产品。
篇4
产业集聚区“三新”调研情况情况
一、产业集聚区“三新”的现状及发展亮点
(一)产业集聚区“三新”的现状
1、企业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改变了过去劳动密集型劳作,大大降低了用工量。
2、企业生产追求从“产量”转向“质量”。从粗放式生产方式转向追求“生态、绿色、环保”的精细化产品。
3、企业生产品种从“单一”转向“多元”。生产品种由原来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亮点
1、规划先行,规划引领,高标准制作规划,并按规划建设、管理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目前产业集聚区调规后的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四个专业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主要特点:规划“一区三园”(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
2、主导产业更加明晰,集群逐步壮大。主导产业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及新兴配套产业。
3、招引入驻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好项目明显增多。国内汽车用弹簧排名第二的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集团红阳(社旗)工业园、赊店老酒生态产业园等优质项目。
4、优化服务环境,重点项目分包制、周例会、联审联批、项目快速推进等进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完善、创新,新办法、新方法、新招式不断推出。
二、关于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一)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发展经验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规划面积17.58
km²,规划到2020年进驻项目300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销售收入5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2万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1.1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河南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出口机械电子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42亿元,同比增长35.08%,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实现税收1.32亿元;2019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8亿元,同比增长4.15%。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具备一定的优势,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其一,要明确目标、争星晋位;其二,要转型升级、寻求突破;其三,要在提质增效、壮大规模的同时,追求更好效益、更好质量。多年砥砺前行,社旗县产业集群的崛起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在集聚区17.5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管委会不直接管辖所涉及的村、社区,致使在工作推进上不能形成上下合力,实权和职权不能衔接起来,不利于集聚区今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亟需建设供排水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创新平台(电子信息中心、研发中心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3、主导产业关联度不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存在“散、乱”现象、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
4、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整,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快速发展。
5、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投产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
(三)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及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产业集聚区必须立足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提升工程,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集群集聚,扩大优质增量,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步迈向工业强县。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兴配套产业。目前已形成以赊店老酒、新联农为龙头的8家企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华纬弹簧、红阳机械为龙头的6家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森霸光电、大朋电子为龙头的3家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区实施开放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集聚区等承接载体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先后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我们要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配套,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但是,面对新常态、新挑战,立足产业集聚区实际,我们的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大企业少带动性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成为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从“创业期”走到“创新期”的社旗县产业集聚区,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调整的提升阶段,也到了“二次创业”的关口。
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社旗县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抢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开放招商、推动“双创”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创新驱动,弥补短板,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努力构建链条完整、协作配套、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这一次,站在新的起点,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对产业集聚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实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四点:
1、培育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与产业相符、相适应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整、专业协作机制健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区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全面形成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促共进的格局。
2、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行动,推动“二次创业”。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高端品牌。支持业态成熟的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按照企业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新建集交易展示、物流仓储、电商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智慧园区,探索形成“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3、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区全链式发展,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4、发展专业园区。大力实施专业园区发展计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聚发展中小微企业,培育产业后续发展力量。
(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攻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中,如何更好发挥产业集聚区引领带动作用
以龙头项目带动,抓好融资、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为促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创投等融资机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利用好政府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重点在产业研发、产品创新和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
(五)对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对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建议。
特色商业区“三新”调研情况
面对当前传统产业增长乏力的经济形势,为促进经济增长,县委、县政府顺应新形势,积极拓展思路,大力引进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经营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独特的新商业运行模式,大力发展古镇旅游业经济,把社旗古镇特色商业区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体验度假胜地。借助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依托赊店古镇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主线,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以万里茶路联合申遗为动力,推动文、商、旅、产、城一体化发展,建成一个以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为主导的商埠文化园区和特色商业区,以此带动社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以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仅刷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汇聚起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新兴力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赊店新经济发展现状
打造赊店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必须配套全面,功能完善,方能服务游客,造福于民。社旗紧紧围绕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全面配套,完善功能。
1、制定优惠措施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保障游客吃住有保障。先后引资兴建赊店大酒店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星级宾馆和一百多家居民家庭旅馆,还规划建设了赊店美食城、民俗文化美食街、郊区农家乐等一批特色小吃市场,商铺房租采取先交后补政策,探索美食街补贴新机制,培育了一批地方风味饭店,保障游客住的舒适,吃的有味,日接待能力可达万人以上。
2、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保障游客“行”有便利。近年来社旗投资1.2亿元修建了宛社快速通道,打开了社旗西大门,进入了南阳半小时经济圈。投资1.8亿元修建了社旗至兰南高速引线,打开了社旗北大门,周南高速、郑万高铁已开工建设,方枣高速等正在积极筹备,基本改变了社旗交通落后,区域封闭的现状,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3、原汁原味布展景点,保障游客“游”有所值。按照规划要求和历史考证,对瓷器博物馆、广盛镖局、刘记酒馆、厘金局、福建会馆、火神庙等十大景点进行了原汁原味的高品位布展,形成了文化内涵深厚,风格古朴典雅的古代商业文化旅游圈,让游客到此能看到古代官商互动文化、商业经营文化、商业金融文化、商业运输文化、商业会馆文化和商业朝拜文化,保障游客游出兴致。
4、培育特色商品市场,保障游客“购”有所爱。已开发了龙虎字画、关公像、赊店老酒、三粉制品、绿豆面条、和瓷器玉器、金银铜器、葫芦烙画、木板年画等旅游类工艺商品,建成了核心区10条街道专营区,基本保障了游客购有去处,买有所爱。
5、大力繁荣赊店文化,保障“娱”有去处。以厘金局为平台的“道台巡街”和以镖局为平台的“镖师行镖”等节目历史情景剧表演,赊店文化广场的戏曲、背哥、鼓儿词、三弦书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表演,以纺花织布、打铜打铁、下粉炮药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表演,以大昇玉茶庄和信义轩茶庄的功夫茶艺表演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基本保障了游客“娱”有去处,玩的开心。
6、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引进互联网经济模式。目前,我县设立了电商办、电商园区、在名乡镇设立乡镇服务站,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区内企业占有三分之一己引进、或准备引进互联网经营模式,部分住宿餐饮业入驻“美团”,如赊店大酒店,社旗县同福客栈,社旗县科琳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有小部分批发零售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如恒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南赊店商业公司、社旗县碧宝斋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等。虽然目前全县服务业中互联网经济比重还比较低,但发展前景广阔。
二、赊店古镇特色商业区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起步晚,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产业打造成集文化观光、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商贸区,尚未达到理想成效。
(二)古建恢复建设工作进程缓慢,产业经济缺乏特色
受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古镇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融资招商工作有待加强。同时旅游文化资源不太丰富,旅游文化建设有待充实。产业经济也比较贫乏,美食街缺乏美食,步行街商品没有特色,缺少亮点和吸引力,没有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三)新的经济理念滞后,互联网营销不成规模
在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县积极的探索新的发展业态的模式,希望通过改变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缺乏拳头源头产品,整体互联网经济不成规模,网上销售比例很小,网上经济以购买消费为主。
(四)互联网等新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人才缺乏,本地大学生及有志青年大多到大城市发展,有许多企业想搞互联网营销,却找不到相关技术人才。本地商品、产品营销渠道不畅。
三、下一步建议
(一)参照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本地经济经营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的学习外地成功地区的建设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丰富本地文化内容,增强本地文化旅游经济软实力,创立特色品牌经济,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尽力做到让游人留恋忘返、不虚此行。
创新培育地方特色美食经济,培育有吸引力的特色商品经济。可以政府牵头有组织的去西安、开封、北京等地考察美食经济,引进外地名吃,加强投入创新发展本地美食等产业。
(二)组织、建设互联网销售机制,大力开拓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如粉丝,红薯,花生、芝麻、芝麻酱,鸭蛋等,但由于农民自身互联网知识薄弱,产品还主要是传统的销售模式,若政府组织拓展网上农副产品销售,将会大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销路会极大的促进全县人民生产积极性。
篇5
一、基本概况
二、战略分析
三、市场开发规划四、基础设施建设构想
五、休闲农业发展构想
六、主题形象与营销规划
七、环境保护规划
八、支持体系
高坪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基本概况
高坪乡属浏阳市近郊,距浏阳市区5公里,距省会长沙80公里,是一个农业大乡,属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境内青山绿水,植被茂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被誉为湘东第一溶洞的大型钟乳石洞——古风洞,有天地之称的——浏阳湖;有闻名世界的浏阳河之源——小溪河;有秀丽而神秘的道教圣山——白羊山,天岩寨。
近年来,高坪乡依托近郊优势,适时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20__年浏阳河第一漂成功运作,高坪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随之越办越红火,知名度越来越高。
目前,全乡“农家乐”发展到44户,投入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日接客能力达3000人。主要分布在“一河”,“一洞”,“一线”。其中小溪河流域39家,古风洞周边3家,荷石公路沿线2家,服务项目大致分为度假休闲、垂钓娱乐、体验生活三大类。20__年1—10月份产值450万元,日平营业额超过1.5万元,日平接客500人次以上,实现利润100万元,解决了200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的迅速发展,服务内容由单纯的吃、住发展到垂钓、打猎、健身、休闲、劳动等多样化的参与性项目,并逐步实现功能多样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发展,信息的流通,群众观念的转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器”。
第二节战略分析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思想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结构调整为实破口,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交流,转变思想观念,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奔小康。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邻近长株潭
2、浏阳河声名远扬,自然环境优美
3、当地旅游意识浓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5、具备一定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旅游开发经验
6、依托的旅游大环境比较好
(二)劣势
1、内部交通不理想
2、旅游产业体系不规整
3、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4、总体形象不鲜明
5、专业人才缺乏
6、市场开拓不够
(三)机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力
2、长株潭、浏阳市的出游力愈益强大
3、上级领导的重视
4、招商引资环境优越
(四)威胁
1、旅游业竞争日益强烈
2、需求多样化带来的困难
3、产业矛盾形成对旅游业的冲击
四、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管理。依托融于、服务浏阳河风光带建设,计划用1—3年的时间,建成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声誉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二)近期目标
1、三年之内使高坪“农家乐”项目成为高坪的支柱产业,行业总收入相当于高坪GDP份额的。
2、三年内接待游客达到61万次,实现旅游行业收入5059万元。
3、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用宏观调控方法促进旅游业体系的规整,推进“农家乐”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加速“人气东聚,旅游兴乡”的步伐。
4、进一步利用高坪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旅游投资者进入高坪乡投资建设农家度假山庄。
5、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各类投资者有一个
6、加强浏阳河第一漂、古风洞的旅游开发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目标。
第三节市场开发规划
一、市场开发总体目标
五年之内使高坪休闲农业的品牌知名度达到70,美誉度达到60;接待长株潭游客年均递增30,国内其他地区年均递增10,20__年达到128万人次。
二、市场空间定位
核心市场为长株潭和浏阳市的区域居民;
二级市场为江西萍乡、湖南益阳、常德、岳阳等长株潭的周边地区;
三级市场为国内其他地区。
三、产品特色定位
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围绕“农”字做活农业旅游,以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等为内涵,精心打造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大自然产品,营造一种放松自我,无拘无束,无忧无烦、乐在其中的氛围,让游客找到心灵 的归宿,感受到家的温馨。
四、旅游价格定位
1、系统价位特色:形成针对不同层次客源市场的旅游产品,结合周边旅游项目,制定相应的价格线。
2、弹性价位特色:根据旅游需要时间变化明显的特色,制定因时因地而异的价格体系。注意针对高的价格的灵活性。五、旅游渠道定位
1、公交系统为主要渠道:开通浏阳到高坪旅游景区的公共交通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2、兼顾旅行社的作用:旅行社可以作为一级市场旅游渠道的一种补充。旅行社是二、三级市场的开拓的主要力量。
六、市场开发战略
(一)近期(1—3年内)以长株潭和浏阳市为核心的区域市场为主。
——以“温馨之旅,浏河农家乐”为主题,营造高坪旅游——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品牌。
——依托浏阳河第一漂、古风洞的旅游开发,形成强势生态休闲品牌。
(二)中期(3—5年内)以周边县市市场开发为主
——农业休闲旅游品牌在区域市场内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后,根据一级市场的需求,考虑到江西萍乡、湖南益阳、常德、岳阳等旅游目的地连接,逐步开发以周边县市市为主的国内市
场。
——使高坪旅游成为长沙——浏阳——高坪的省内精品线路的核心景区。
七、市场开发规模与计划
高坪农业休闲旅游市场开发计划
单位:万元/万人次
年
度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人次
收入
人次
收入
人次
收入
人次
收入
人次
收入
区域市场
15
450
19.5
1755
25
2500
30
3250
34.5
5175
周边县市市场
0.5
100
0.6
122
0.66
132
0.79
187.5
1.03
309
收入指在高坪农家乐吃、住、玩、购的收入,区域市场为一天收入,周边县市为两天收入,不包括高坪漂流等其他景点的收入。
第四节基础设施建设构想
一、旅游卫生设备
·旅游救护系统建设:农家乐中心地要有一个医疗救护中心,能够应付突发的紧急事故。
·厕所建设:要注意改造原有的厕所,形成空气流通、环境整洁、良好的卫生形象。
·厨房、住房建设:进行改造,体现整洁、大方、干净、舒适特色。
二、旅游安全设施
·娱乐安全建设:建立安全保卫设施,形成保安系统,在山石较多处,要注意布置防护设施。
·家庭旅馆安全设施要求:防火、防盗设施。
三、旅游交通
·完善通往“农家乐”的道路体系,主干道网络的建设,要有水准,基本达到国家三级公路以上标准。在20__年完成杨高公路的改造建设,协调公共交通环境,开通浏阳到高坪“农家乐”的旅游巴士。
·完善“农家乐”内部的游路体系,如石大、双左、潭南等村级公路要参照《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的要求来修建。
四、旅游通讯
·无线通讯网络:覆盖旅游区内主要的游人接待区,在石浒大桥地段建立移动、联通信号发射塔,解决通信不畅通的问题。
·有线通讯网络:覆盖旅游区内全部的游人接待区,要考虑internet网络的建设问题。
·有线电视网络:覆盖旅游区内全部的游人接待区,保证旅游者在旅游区内有夜生活的多种选择,有灵通的信息来源。五、水电设施
·电网完善:完善景区的电网建设,通电布线要设置巧妙。供水设施的完善:通水的水质要好。
第五节休闲农业发展构想
一、农业旅游产品规划建设
以浏阳河为纽带,以古风洞、宗教文化、探险漂流为链条、以农业产业为载体,打造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精品区。
(一)宗教文化旅游
对以白羊山、天岩寨为代表的道教名山予以保护,恢复保护周边植被,营造一种幽静、神秘的气氛。
(二)探险漂流旅游
深度开发浏阳河第一漂水上娱乐项目,关键是丰富参与性项目,重返以“戏水”为中心,同时对两岸流域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争取进入森林自然保护小区计划。水质的保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艄公的素质技能的培训、培养,挖掘其唱山歌的潜能,营造浓烈的乡土气息。
(三)产业旅游
扶植发展一个面积为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因季节时令不同向外界推出采摘及种植等项目;扶植一品香豆豉、栀子花等土特产品的深度加工企业,开发土特产品,并提供参观学习项目。发展年出栏一万头的黑山羊和2万羽的土鸡饲养两个基地,对黑山羊和土鸡进行深度加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销售,同时开辟游客参与放羊,饲养土鸡的项目,丰富游客参与性项目,享受干农活的乐趣。
(四)农家乐
以“农家乐”的形式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品牌,针对游客的类型,对“农家乐”的数量、地域分布、层次类型等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开辟无公害菜园、果园、花园提供参与项目,增设健身运动的设施,开发钓鱼休闲中心,实现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同时加强对“农家乐”的管理,参照“农家乐”行业标准进行检查验收,严把“入口”关(每户“农家乐”提供参与性项目不少于3个),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予以停业整顿,与规划相矛盾的一律不予审批。
二、旅游商品
·重点旅游商品:夏布、黑山羊熟食系列、土鸡熟食系列,一品香豆豉、栀子花、无公害蔬菜、柿子、药材等特色商品。
·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在生活服务区设立以土特产品、游客日常用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商店,实行挂牌经营和归口管理。三、特色餐饮
·主要特色餐饮:浏阳蒸菜、浏阳小吃、浏阳河酒,并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佳肴系列,家庭旅馆要求开发几个特色菜谱。
四、娱乐项目建设
在旅游区内,要适度建设有特色的健康的娱乐项目。
五、旅游行业管理
1、按照“规范、监督、指导、服务”的具体原则强化旅游行业管理;
2、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3、注重加强景区内各旅游企业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高坪旅游整体形象;
4、改善旅游发展环境,给各个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5、加快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6、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7、通过强化行业管理,使高坪农业旅游得到“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
六、近期工作的实施计划
(一)20__年
第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研制旅游开发项目库。加强招商。
第二区域内结合其他旅游项目建设一日游旅游线路
第三聘请专家完成《高坪农业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高坪农业旅游客源市场评估报告》等专题研究报告。
第四加强区域内宣传,在杨高公路入口处建形象标示物,制作示意版图,在浏阳城区制作大型宣传版。
(二)20__年
第一高坪旅游业配套建设,在“六要素”的配套水平上下功夫形成基地和网络。建设上星级的家庭旅馆。
第二高水准抓农家乐项目开发
第三提炼特色,打造拳头产品
第四进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第五成立协会、统一包装,利用平面媒体、立体媒体在长株潭地区进行对外宣传
(三)20__年
第一利用国内旅游交易会、洽谈会等载体,对外宣传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开辟国内其他市场
第二进行区域内二日游精品线路建设
(四)20__年
第一建设四星级的家庭旅馆
第二按新编的规划编制下一轮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五)20__年
重点抓国内其他地区旅游线路建设
第六节主题形象和营销规划
一、主题形象
浏河农家乐、真情他你我
二、营销规划
(一)采取统一营销、统一市场推广的营销策略,构筑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
1、由政府统一对高坪所有景区进行形象包装和总体的对外宣传,以及二、三级市场的整体推介。
2、农业休闲旅游区要进行个性品牌的打造,重点对目标市场进行营销。
3、借助旅行社的作用,整合本乡的旅游线路,推出精品线路,发挥在二、三级市场进行市场开发中间枢纽作用,构建营销渠道网络。
(二)营销平台
1、广告宣传
把高坪农业旅游的个性品牌整合在浏阳旅游的整体品牌之中,利用媒体、事件营销、主题活动等展开全方面营销攻略,迅速提高高坪的知名度。
2、电视媒体
近期在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省内主流媒体播放高坪农业旅游宣传广告片,“请您欣赏”风光片,电视散文专题片,并挖掘事件进行炒作宣传。
3、平台媒体
近期选择在浏阳日报、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上面全面介绍高坪资源,设立专版、专栏、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提升高坪旅游形象。
4、网络平台
建立高坪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制作专业旅游网页,推介高坪旅游景区(点)、精品旅游线路、风土人情,设立旅游招商项目网页,多渠道的与受众群体进行互动。
5、营销活动
——到目标市场召开推介会,邀请各大旅行社踩线等活动,加强与旅行社互动,打通市场开发渠道。
——举办知名作家采风团活动,挖掘人文历史资源,选取优秀文章编成宣传书目出版。
——利用国内旅游交易会、投资洽谈会等大型旅游活动进行营销,开拓国内市场。
(三)整合本地旅游资源,整体包装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以“快乐”、“享受”为主题,推出高坪旅游的两大特色产品:
(1)面向浏阳市居民,形成一日游旅游产品:“朝赏农家景,暮归浏阳河”。
(2)面向长株潭城市与周边县市居民,营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形成周末具有鲜明特色的二日游旅游产品“戏水浏阳河,休闲农家乐”。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生态环境与农业休闲旅游特色相结合
高坪是浏阳市最近的一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累深厚的集中区域,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性旅游产品,这是兴办农业旅游的基点,要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二、优化生态环境与美化旅游环境相结合
高坪乡的生态环境目前并不是特别理想,植被发育水平区域不平衡,但是目前正向着生态环境优化的方向演进。我们在旅游开发中要促进这种演进,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旅游资源保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旅游环境美化的基础。
三、注重生态保护,消除三废污染
高坪乡境内要建立健全护林防火机构,建立健全护林防火制度,建设防火林带,同时注重病虫害防治,要求农家待客的蔬菜水果必须是无公害产品。
(一)注重水源保护。尤其在浏阳河第一漂河段上要防止垃圾污染。
(二)注重三废处理。在旅游生活服务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杜绝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清理固体垃圾,特别在建设时期,要注意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对于家庭旅馆的油烟等废气排放要严格管理。
第八节支持体系
一、政府管理方面
(一)理念
总体上是培育产业发展,带活地方经济。
具体来看是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要切实履行政府的指导和服务职能。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政府的旅游规划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抓旅游规划工作,并有效的利用旅游规划指导旅
游业发展。注重与旅游科研部门形成经常性的联系,保证旅游规划实施中不走样。同时,注重为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信息服务和资金保证。逐年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保证旅游业
快速发展。
第二是要坚持共赢的原则。在政府、地方的居民、投资者三方的利益上寻求平衡。一般地说,政府要考虑自身能获得财政收入的增长、农民能获得增加收入的来源和机会、投资企业要获得利益(投资回报)。三赢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客观社会经济基础,否则就会导致损失,应该说是三方利益的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态度
欢迎一切投资主体进入。在我国入世之后,各种投资主体都有可能进入高坪,特别是交通环境改善以后的旅游业。
平等对待一切主体的利益。最主要是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外来的投资主体。防止地方性的利益保护导致的问题。
(三)措施
宏观调控。建立宏观决策和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和实现政府宏观管理的力度。
放水养鱼。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地方性产业,也可以是对外来的投资者,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依法管理。以相关法制为准绳,有效的实行政府指导,保证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优惠政策方面
(一)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的性质问题上,土地使用的年限问题上,都给予投资者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利益
政府要制定明确的利益分配的规范。特别是要注重投资者进行资源开发以 后所获得的各种效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