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6: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与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
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
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
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篇2
WebGIS技术则不同,以RDS组件作为访问终端,用户经HTTP协议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系统的数据库,获取既定信息。从这一方面来讲,WebGIS技术更倾向于业务访问,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在网络服务器中,WebGIS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数据请求,选取可用组件,并通过统一的翻译程序,将请求信息传送到数据处理终端,以规范的形式呈现在浏览器中。一般情况下,工程设计人员会选用三层B/S/S模式的WebGIS系统,因为这种系统可以增设多个访问限制,将数据按分类特征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由浏览器、数据处理器、服务器、互联网平台构成的WebGIS系统,不仅可以扩大用户检索信息的途径,还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延展性。
二、系统设计
2.1系统框架设计
WebGIS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中,其数据的运行速度非常快,能够在多个功能模块中穿梭。在系统程序中,各层级对信息数据的处理功能各不相同,如数据层主要负责监测信息校对、核查、搜集;逻辑层由.cs文件和.dll控件组成,主要负责信息的统计、分类、分析;显示层主要负责翻译信息,按照工程人员的需求,将信息转化成以符号、图形、图像为标准模式的数据,显示层还会增设页面文件和自定义控件,以增加工作人员对语言的设计能力。
2.2工作原理
通过对上文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无论是Server系统还是Service技术,其工作原理都是将信息存放在安全位置,增设访问屏障,工作人员与系统校对访问密码,成功解除限制协议之后,访问者可以采用局部访问的形式,访问各类数据信息。Server系统的工作原理。
2.3系统详细设计
煤矿生产地区的地形复杂,地理环境、施工环境、地质形态变化万千,地质信息和施工技术应用情况组成了非常复杂的“数字煤矿”。因此,工程人员需要具备读懂这些“数字”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掌控各煤矿生产阶段的工程内容,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一般情况下,Server系统是煤矿管理的决策核心,复杂监督煤矿生产全过程、处理工程数据信息、提供调度指挥服务等。任何有关煤矿信息的数据,都需经过专门的监测、测量仪器传送到数据中心,经专业管理人员分析、处理,将这些空间信息、状态情况转换成可用信息,呈现在浏览器上。
三、Server系统实现
数据按照多种级别种类储存,其数据信息势必会存在交叉、干扰现象,因此,为帮助Server系统妥善完成数据处理工作,煤矿企业会将煤矿生产数据流分为矿级和局级两大类,两个工作流在Server系统中,其信息的交互性是有明确设定的,管理者需要依靠WebService技术,将两部分数据汇总到一个数据平台中,再由分布式远程管理技术将两部分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组成指定信息。由此可见,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对系统提出数据请求后,WEB服务器通过遍历各矿服务器获取想要的数据,并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这种分布式远程管理技术速度快,数据没有冗余。
四、结论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82-02
摘要:
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相对落后,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研究如何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对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功效、构建原则及操作流程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对建筑安全施工的管理效率,为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作出贡献。
关键词:安全事故;风险;预警系统;安全管理
建筑业虽然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建筑施工事故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峻。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建筑生产安全的管理,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但频繁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相对落后的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形势下,研究如何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降低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率,建立一个比较先进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建筑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必要。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功能
建筑施工作业强度高,作业量大、时间长、工序多且变化大、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突出,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安全事故风险预警系统是在管理系统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预警机制,警报、矫正及免疫功能三部分组成,三种职能共同构成企业管理的新预警功能体系。这种预警管理系统的新功能基于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纠错防错新机制。
1.1 警报职能。
事故的发生往往不可预期,需要对安全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评价和处理。警报职能是一种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及薄弱环节(包含引发安全事故的各类的人、机器、物、环境等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报的职能。通过监测各类不安全因素,识别事故发生的早期信号,从而发出警告以达到在安全事故在萌芽状态就被消灭的目的。
1.2 矫正职能。
风险总会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表现出一些征兆,矫正职能是施工企业在安全事故将发生或其隐患相当突出及安全事故发生(仍在早期阶段)的情况下,对引起状况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行为、环境及设备状况等)进行预判纠错功能。企业在进行这些决策前,一定要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掌握充足可靠的相关信息基础上,并用科学方法论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的信息库。
1.3 免疫职能。
免疫职能是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类型相似的安全事故进行预判、快速识别并及时提出有效对策的一种功能。当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信号或类似的致错条件时,利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中对策库的信息,可以迅速采取对策,达到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免疫功能的目的,避免同类性质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再发生几率降为最小。
2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构建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为优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企业构建一个可以监测风险、提供风险对策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作出必要的选择,并且需有完整的风险预警的保障路线,使得企业能及时有效应对事故风险预警,笔者概括为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2.1灵敏性。
建立灵敏准确的监控系统,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者应随时密切关注与安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目标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变化发展趋势,从因素变化的动态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所带来的风险。
2.2综合性。
企业管理制度是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安全工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该预警管理体系不仅涉及到安全技术上的内容,也涉及到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综合预警工作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相结合。
2.3 规范性。
该原则要求预警管理体系所设计的各类指标参数必须规范化,这样,生产过程中监测获得的信息可以在该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和其它微系统可以使用。
2.4 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安全预警通过将预警管理论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两者相结合,与安全管理思路很相似,要求所有涉及到的监测指标以及相关的组织模式都具有可实施性,按照风险预警的要求能够准确和完整的获得各项数据,与预警工作相一致的组织结构具有合理性。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科学是预警系统理论的基础。在确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的工作内容、构建该系统的组织机构、明确该系统的工作程序之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将按以下流程展开工作。系统预警的过程一般分为监测、识别、诊断、报告、评价五个环节。
当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机构的管理指令下达后,该企业预警管理系统便开始运行。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工作流程为:
3.1 预警部通过监测、识别、诊断、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事故信号,确认监测因素指标处于正常、警戒或危机状态,并进一步提出预控对策并及时实施。
3.2 当监测指标处于正常状态时,则继续保持对其监测而不介入预控管理水平;当监测指标在基本正常或低危机状态即戒备状态时,预警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控对策方案,并提交此方案给该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和项目安全质量监察部,由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后下达给下级各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落实、执行,直至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彻底恢复正常。
3.3 当监测指标进入危机状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进入应急管理程序并立即成立应急管理小组,由预警部和项目安全质量监察部联合提出应急对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具体实施。此时应急领导小组取代日常企业职能安全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危机状态下的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直至化解危机,恢复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3]。
3.4 预警部还应检查各级安全管理预警管理工作状况,负责整个施工企业的安全预警、组织预控工作、调度和指挥工作。
4结语
总之,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安全生产预警体系是一种新颖的项目安全管理技术,通过对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一种可以监测诊断、预控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把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排除在安全“门槛”之外,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并在更多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印证,为提高我国项目安全管理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蓉: 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2] 林成. 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 2006, 35(5):31-34.
篇4
论文关键词:文化引领;和合奋进;一流企业
一、科学引导创一流
一流建设之初,我们紧紧围绕“一强三优”发展战略目标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按照“两个转变”和“四化”建设要求,结合自身供电量小的特点,重新谋划和定位企业发展,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和谐型”四型特色的“一强三优”供电企业作为南乐局的发展战略目标,将“固本强基,和合奋进,追求一流”作为企业的共同愿景,重新修订了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系列规划,制定了“夯实基础,注重内涵,突出亮点,创新特色,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为一流建设的务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一流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日常工作一流化,一流工作日常化”的原则,充分运用“学习、工作加研究”的方法,将一流建设的9项考核指标分解成涵盖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可靠性管理等22项内容的一流软课题,并成立攻关小组、拨付专项经费,将工作难题当作课题攻关,使工作难点变成工作亮点,做到了一流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课题研究与工作创新结合、科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目前共有10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得到应用。通过狠抓农电基础建设和管理科技创新,确保了一流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企业呈现出“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在成功创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后,面对荣耀带来的一些思想波动和自满现象,南乐局及时开展了“清醒有为”大讨论、建言献策“金点子”、公开承诺作表率、走出企业找差距、凝心聚力谋发展等一系列活动,征集合理化建议150余条、思想报告和公开承诺书260余份,进一步坚定了“淡忘过去,清醒现在,有为将来”的工作理念,明确了“以精益化管理考核建立一流常态机制”的工作思路,确保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实现了售电量连年增加、连创历史新高,连续17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连续16年实现电费结零,连续5年保持行风评议第一。目前,南乐局“团队在形成、基础在夯实、管理在提升、效益在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态势稳健良好。
二、文化引领新思路
南乐局坚持以人为本,将“有为班子,满意班子,特色班子”作为领导班子团队愿景,重点突出“有为”二字,始终坚持文化引领思想,理念开拓思路,境界铸造内涵,以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使全局上下形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步调上和拍、感情上和弦的创一流氛围,使企业始终保持着和合奋进的发展态势。
数十年的发展,南乐局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更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制定了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培育企业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立制度、建文化、激励人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举办愿景训练营,提炼出“固本强基,和合奋进,追求一流”的企业发展愿景,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本着“弃取有道,收放有度”的思想,将企业长期沉积的“和合”思想融入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进而培育出“人和心合,和衷共济”的和谐理念、“清醒有为”的工作理念、“同道为朋,和合制胜”的团队理念、“度电必争,不留遗憾”的营销理念、“借一堑,长一智”的风险理念、“以学育人,以制度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初步建立起独具南乐电力特色的“和合”思想体系,并融入到企业文化“四统一”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南乐局秉承“以学育人,以制度人,以家聚人”的人本理念,确立了“将企业打造成一所持久学习力的学校、一支高效执行力的军队、一个超强凝聚力的家庭”的“三个一”战略目标,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打造一所学校,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军队,以和合家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个家庭,不断培育“和合”思想,践行“四统一”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员工思想基础,促进了一流同业对标工作,提升了一流建设内涵,营造了“人心齐,合力足,干劲大,成效快”的一流建设氛围,达到了“基础管理两手抓,内涵外延齐打造,和心合力创一流,凝心聚力谋发展”的思想境界。
三、突出特色树标杆
在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中,南乐局对企业自身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系统思考和科学分析,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打造特色,不断完善一流建设措施,丰富一流建设内容,提升一流建设内涵,为实现国网一流目标和建立一流常态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1.标准化建设夯基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抓基础、上台阶,大力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按照“横向协同,纵向贯通,整体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思路,我们以引入流程管理为导向,开展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共梳理出工作流程249个、管理标准171个、工作标准177个,初步建立起了企业基础资料体系、规章制度体系、标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岗位工作手册》,制定了《精益化管理考核细则》,从业绩分配、团队协作和个人贡献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考核,形成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机制。通过精益化考核,停电计划执行率由原来的60%上升到95%。开发使用的《战略绩效及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精益化管理考核的自动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第五届中国电力企业管理论坛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2.责任意识保安全
引导员工牢固树立“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意识,创新安全手段,培育安全文化。在加强安全常规管理的同时,自行创作的2首安全生产歌曲广为传唱,并附安全赠言制成电脑屏保,将安全责任意识根植员工心中。树立了安规考试100分合格的观念,建立健全16种应急预案,经常组织应急演练和反事故演习,保持了稳定的安全局面。连年保持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依法治企避风险
南乐局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各类“违章”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定点联系单位,牢固树立了“吃一堑、长一智”和“借一堑,长一智”的风险管理理念,将各类“违章”排查融入日常工作和员工行为,共排查出各类“违章”42项,目前已经全部整改。还从法律的角度编写了《南乐县电业局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手册》,初步建立了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调研组的好评,在省公司专题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在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农电工作会上进行成果。
4.预算管理降成本
坚持“预算管理、合理授权、规范使用、节奖超罚”的原则,实行全员管理、全程控制、“管事管钱相分离”的监督约束机制,制定出台了预算管理办法、成本定额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员管理办法,将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维修费等17项费用全部纳入各部门定额预算管理范围,每个部门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负责部门成本控制,掀起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通过自己组建防腐队、修旧利用、实行车辆公里票、部门费用定额等形式,每年节约成本费用近百万元。
5.职业生涯育人才
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依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岗位分类标准(Q/GDW246—2008)》,将员工岗位划分经营管理类、专业管理类、技术管理类、生产技能类、服务类共5类职系,结合实际设立36个职阶和126小类岗位,逐级为员工设定岗位成长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激励制度、评估机制和薪酬机制等,鼓励员工职位进阶、岗位成才,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和谐发展。
6.特色班组举亮点
在班组中率先引入6S管理理念,设置了统一的VI标识,增设了彰显个性特色的文化室、文体活动室、愿景墙和文化长廊等。目前,基层站所绿化亮丽、布局合理,生产区设备工具排列整齐、摆放有序,生活区环境优雅、温馨和谐,办公区窗明几净、规范整洁。在此基础上,为基层班组配备指导员,不断加强班组“三个建设”,培育班组文化,科学引导班组创先争优,使一批优秀标杆站所脱颖而出,有10余项班组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四、交流经验谈体会
回顾创一流走过的艰辛历程,充分体会到:创一流的重要内涵在于它是永无止境的探索,不甘落后的拼搏,更高水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超越;深刻认识到:从省一流向国一流攀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明显感触到:通过创一流同业对标,既锻炼了队伍,又打造了团队;既培育了文化,又凝聚了合力;既夯实了基础,又提升了管理。
结合创一流的亲身经历,有六点心得体会。
第一,切实可行是落实规划的前提。学习型企业创建过程就是企业员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建设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修炼过程。一流建设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系统思考,科学谋划,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流建设规划。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才能使一流建设规划逐步得到落实。
第二,坚强领导是落实规划的关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运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毛主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要抓好“领导”这一关键的环节。
第三,不断创新是落实规划的动力。创新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核心,也是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核心。只有牢固树立了创新的观念,才能有强烈落实一流建设规划的动力,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审时度势,不怕挫折,锐意创新,在新起点上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
第四,科学部署是落实规划的保证。在一流建设中,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充分发挥骨干队伍的作用,明确责任分工,抓住中心环节,瞄准目标攻关,控制好项目进度,建立好必要的规章制度,运用好奖惩机制,用系统方法抓好创一流活动。
篇5
关键词:施工技术;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是水资源的分布非常的不合理。因此,国家为了解决居民的用水问题,防止水灾的发生,开展了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比如:南水北调,还有很多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利工程是其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在中小型的水里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工作的重点, 施工技术管理为工程的效益产出,周围生态环境以及工程的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简述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核心,不仅仅是监测和管理工程的技术,并且要对所有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以及管理。总的来说,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根据工程的设计以及相关的资料,对工程中所涉及的工作实施管理,达到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并且在工程完成之后,对于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工作。对于中小型水利工程一般由以下几个特点:
(一)根据季节不同进行控制
水利工程主要是对水流进行控制,并且根据不同的季节从而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比如夏季多雨时,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实施相关的防洪的预防措施。相应的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在进行相关施工的时候,应该做好相关工作,防止结冰对整个工程产生的影响。
(二)需要多个单位协同
中小型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构相对比较的复杂。中小型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水利工程,需要全面的规划和管理。一个合理的水利工程一般情况下,必须需要多个不同的施工相互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在水里工程的施工现场,各个工作点相对分散。如何有效的使各单位进行有效的合作,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技术水平,这些都是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设计设计的环节多
在中小水利工程的筹划设计阶段,因为水力工程的复杂,所以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力学计算,对中小型水利工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筹划设计。
二、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中小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依然有很对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一)设计不完善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如果勘测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很有可能使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的设计不够合理,甚至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修改。
(二)施工不规范
和大型水利工程相比,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分包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在拿到工程之后,会将工程进行分包,分给小一级的承包商,更有甚者,还存在多级的分包,水里工程如果承包商越分越多。这样就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施工规范,每个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水平都不一样,这种情况对于施工的进度与质量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 管理不健全
施工技术管理是非常注重专业素质的工作。因此,其工作的重要性不允许任何的马虎。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小水电的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在管理工作中,这种情况没有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不仅如此,政府部门受到财力的限制,对于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不能进行相应的监督工作。
三、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才可能保障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笔者依据多年的时间经验,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小水电的出现的问题,首先要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使实际施工的施工效果都能达到项目的规定的标准,注重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踏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 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责
要想提高小水电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一个涉及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的制度,这是一个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必须对项目能否顺利施工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安排的是否合理都需要进行研究。第二,在施工的阶段,必须对于投入的材料,以及参加的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工作应该涉及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各部门的综合技术活动。不仅仅如此,在竣工阶段,必须进行相关的技术总结。
(三)加强安全检查,提高安全系数
安全问题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必须投入最大的精力,这是对员工和社会负责的表现,小水电公司应该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加强安全管理。各个小水电公司应该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例会、安全自查等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在资金使用上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会计核算制度,杜绝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
(四)小水电站要完善的施工应急处理机制
安全问题的防范是一个方面,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事故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国内的每一个小水电站,不管企业的大小还是设备的先进与否,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完善的事故处理机制是小水电施工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这道防线建立起来,中小水电站的施工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不可预知的事件,最大程度的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员工的生命安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邓社军.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
[2]王丽丽,戚英娟,李秀丽,魏武杰.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技术与市场,2012,12:120.
篇6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电行业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力亦随之不断增强,施工企业理念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干一项工程”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经营一项工程”。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断加强自身项目管理水平,形成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运营机制,抓好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优化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是企业在水电行业中低成本竞争制胜的关键所在。
0引言。
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项目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力图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
1开源节流。
作为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一是要认真履行已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收益;二是要强化物资设备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开支,是为节流。
1.1开源、增收。
开源、增收措施的业务对象是业主,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承包合同、优势单价、技术与造价有效结合。
(1)合理利用承包合同中有利条款。承包合同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依据,是规范业主和施工企业行为的准则,但在通常情况下更多体现了业主的利益。但这并不是说成本控制人员在合同条款有效利用方面无所作为,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和公正,汉语语义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也造成了部分合同条款可多重理解或者表述不严密,个别条款甚至有利于施工企业。这就为成本控制人员有效利用合同条款创造了条件。在合同条款基础上进行的变更索赔,依据充分,索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建筑招投标制度的实行,施工企业中标项目的利润已经很小,个别情况下甚至没有利润。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变更和索赔,成为项目能否赢利的关键。
(2)合理利用优势单价。优势单价是指中标项目中利润空间比较大的合同单价。众所周知,我们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中标后谋取更大的利润,会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投标方法,尽量提高变更可能性较大(主要指增加工程量)的项目的利润空间。这些利润比较大的合同单价就是我们的优势单价。
合理的利用优势单价,就要求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设计变更等条件,增加优势单价的工程数量,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
我们知道,工程施工中实现设计意图可以有多种的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常常是多选一的问题。例如基础工程,我们可以采用浆砌块石、浆砌片石、干砌块石、片石混凝土浇筑等多种方式施工,均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当然上述方案有的造价高,有的造价低,有的施工速度快,有的施工速度慢。施工企业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选择利润空间大的方案进行施工,充分利用优势单价,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技术、经营紧密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直是成本控制领域重点强调的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制度化的程度,甚至存在严重的脱节。
技术与经济紧密配合应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对于如何确定项目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单位在施工经验方面与施工单位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确定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时,往往要充分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甚至会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首先提出设计思路,这就为施工企业谋取合理利益创造了条件。而技术人员因自身工作特点的限制,所编写的施工方案偏重于考虑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却不是最优化的,甚至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大大地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忽视了方案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的利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人员参与施工方案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技术人员应首先提出能够达到设计意图的几套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比较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确定施工方案的量化依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应在便于施工的情况下实现利益最大化,避免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情况出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是最为显著的。上述第(2)条中,建议业主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基础的例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2节流、节支。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做到节流、节支,首先必须推广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利于降低消耗、节支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人、财、物的配置入手,据工程施工实际考察结果反馈,结合行业统一定额,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成本核算。②实行多种分配方法,对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管理费进行核算与分析,人工费管理实行基本工资、产值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材料费管理实行以内部核算定额消耗为基准,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③机械费的管理实行以设备运行费为基准,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④把主辅材料消耗水平和费用支出与完成工程量挂钩,严格进行考核奖罚,从而增强作业队的成本核算意识,做到减少超挖、节省材料、提高工效,同时,在各作业队建立利益激励机制,设立目标激励奖和安全质量专项奖。⑤在实施核算制度过程中,逐步建立成本分析的核算反馈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状况,反馈信息用以指导施工生产,完善成本核算操作程序。同时,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如施工工期、进度安排等),适当调整定额,实施成本核算、定额分配等。
这样运作的益处有三个方面:一是明显降低材料消耗,直接成本减少,过程控制严格;二是实施阻力小,能够循序渐进,边摸索经验边进行,为全成本核算和采用其他成本控制方式打下基础;三是使人力、机械配合等各项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增加了分配的透明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企业理念的培养。
节流节支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项目材料费用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1)材料费用控制。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往往占有很高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不低于50%。材料费用控制是指对施工项目消耗的物资材料进行数量和价格控制,将物资材料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是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进行重点阐述。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现在对材料消耗数量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限额领料”。根据此额度分阶段控制材料消耗数量,确定材料消耗的额度。限额领料中的“额”,通常都理解为定额,即根据定额数量确定消耗数量。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比较片面。材料消耗数量当然要参考定额消耗量,但不能完全机械套用。首先,施工项目的差异性决定了定额无法全面反映不同的工程特点,其次,定额是社会劳动力综合平均水平的表现,管理水平不同的施工企业,相应的材料消耗水平也是有区别的。定额的材料消耗数量甚至材料种类不是适用所有具体的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还可能差别很大。所以,作为一个成本控制人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定额数量,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额度。
计算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量很大,对成本控制人员的要求很高,成本控制人员除了熟悉定额和现场情况外,还需要了解施工工艺,常常出现商务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目前通常采用的解决措施有两个:一、将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工作转移到工长,这样一来解决了商务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促使工长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施工成本方面,增强了材料节约意识。但也存在工长为避免施工材料紧张,影响施工进度,将材料消耗额度放的比较大不利于材料消耗控制的问题;二、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控制。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计算是将工程分成几个主要部分,以这种方式对限额领料进行简化,减少了成本控制人员工作量,但控制工作不够细致,易造成材料消耗超耗,所以必须配套现场检查措施,杜绝浪费现象。
建议采用的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方式:根据项目特点分块,以块进行消耗量控制,块的范围不能过大;要求工长在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进行材料计划数量的计算,并附上计算书,供技术人员审核。成本控制人员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是否正确,以及材料损耗的额度是否合理。其中,损耗额度的审核比较简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长加强协商就可以了。但审核工程数量是否正确的工作就比较烦琐。笔者建议项目成本控制人员提前抽时间集中突击计算各个部位的工程数量,并按照部位编制成表格形式。这样,审核材料计划确定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当然,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必须配套一定的奖惩措施,节约了要进行奖励,非必须原因超耗浪费要承担责任,提高节约意识及积极性。建议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制订具体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修旧利废,降低库存。
(2)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纯粹的劳务分包费用在项目成本中的比例比较低,通常情况不超过15%。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务分包费用通常会包含一部分施工企业不易进行控制的小型机具和易耗材料费用,增加了一定的费用控制难度。施工企业进行劳务分包的时候,除了劳务谈判确定分包队伍外,经常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劳务队伍,这样对项目部以合理低价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是有利的。
在这里要强调合理低价,劳务市场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某些方面竞争比建筑市场更激烈,并且劳务市场发育不成熟,劳务队伍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许多劳务队伍根本就不具备承担亏损的能力。为生存下去,许多竞争能力不足的劳务队伍被迫进行低价投标,并且是低于成本价投标以维持运转。劳务分包本身利润空间就较小,劳务队伍在其中的回旋余地不大,低价中标后,为完成合同,或者尽力压低劳务人员工资,造成劳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低下,或者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在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出现无法承受的亏损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只能消极怠工,拖延进度,甚至停止施工,逼迫施工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对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两败俱伤。施工项目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进度,对企业自身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劳务队伍出现亏损,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缩小,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一、施工企业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二、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三、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协作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协作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使企业、协作队伍达到双赢。
2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
“过程是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和活动。过程管理,主要是侧重于对动态形势的活动的认识、控制和优化”。充分地利用资源,最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准确地克服不利因素,求得相对高质的管理效果是过程管理追求的目标。
严格过程控制,可以有力地避免或克服传统管理中“反复抓”的管理弊端,使整体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当施工单位中标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就必须从人、财、物的有效组合和使用过程中狠下功夫。诸如对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机构要精简,人员要精干高效,设备要充分有效利用。对材料消耗、配件的更换及施工工序控制,都要按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可预见因素对施工的干扰,也使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在影响工程成本构成因素中的比例降低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过程控制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这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组织水平有很大关系。
- 上一篇:教育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 下一篇:村级扶贫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