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8:1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夜间经济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4年,根据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及江苏省六厅局《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企业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参照清华大学等兄弟高校的做法,南京大学发文对学校原有的产业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原科技与产业处撤销,成立了科技处和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原科技与产业处的产业管理监督职能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承担。自此,由南京大学对公司章程规定的5项特别重要事项行使出资人职责,董事会对公司章程规定的13项“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重要人事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事项进行集体决策,监事会对公司财务、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对持股企业进行股权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架构正式形成,正式拉开了南京大学科技产业规范化管理的序幕。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成立4年以来,加强了对学校经营性资产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了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为学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
规范人事管理
做好事企人员的分离,理顺旧体制下各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真正实现“谁用人、谁负责”的新型劳动关系,是高校产业规范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高校人事部门和资产经营公司通力配合,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逐一对企业员工的劳动关系和旧的编制状况予以确认,即对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编制条件下的各类聘用制、合同制人员的事业和企业编制身份予以确认。
规范股权管理
1 严格董事监事选派程序,实行董事会前请示制度和董事监事定期报告制度。校级领导一律不得兼任南大资产经营公司直接、间接持股企业的董事、监事。实行董事会前请示制度。实行董事、监事定期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董事、监事奖惩机制。
2 规范经营者选聘管理,强化经营者绩效考核奖惩。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国有企业的经营层正职、副职(含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总监、财务总监等,下同),经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提出聘免建议后提交董事会批准,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行文聘免;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法人独资公司的经营层正职、副职,经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提出聘免建议并提请该公司董事会审议、聘免;南大资产经营公司绝对及相对控股公司的经营层正职、副职,经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提出聘免建议并通过选派的董事予以贯彻。
3 对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国有企业一次性达到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股权投资等重大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借贷、对外担保、抵押,实行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审批管理。对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法人独资公司、绝对及相对控股公司一次性达到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产权收购、股权投资等重大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借贷、对外担保、抵押,实行报送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备案管理。
4 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国有企业经审计后的年度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经企业经营层办公会议拟定,报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批准。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法人独资公司经审计后的年度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经该公司董事会拟定。报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批准。南大资产经营公司绝对及相对控股公司经审计后的年度税后利润分配方案,经该公司董事会审议、股东会批准,报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备案。
5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投入、退出机制,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根据实际情况,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应择机适时转让所持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收回资金,用于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所持国有股权的转让,按规定履行国有产权评估及备案、转让审批、挂牌交易等各项手续。
6 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国有企业、法人独资公司、绝对及相对控股公司,应按月(次月15日前)报送真实完整的月度会计报表。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参股公司,应按季(季后次月15日前)报送真实完整的季度会计报表。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投资企业,应于次年首月25日前(上市公司于公告次日)报送经中介机构审计的、真实完整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7 拟对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国有企业、法人独资公司、绝对及相对控股公司试行会计委派制,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依法依被委派企业章程委派合适的财会人员出任其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人员。
8 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原则上不与学校之间发生重大关联交易、资金拆借、互相担保等经济行为。南大资产经营公司不得为其非控股企业的贷款提供经济担保;为其持股超过51%的控股企业贷款提供经济担保的,担保总量不得超过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净资产的50%。
规范冠名管理
大学校名和学校标志性建筑物应当作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归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结合学校产业实际情况,出台了《南京大学关于企业冠用校名管理的暂行规定》,在企业冠用校名管理上,实行严格控制,规范管理。
设立“防火墙”,健全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理性的投资决策机制
南大资产经营公司组建后,规范了学校对外投资方式,学校不再作为投资主体直接进行对外投资,凡以学校的有形、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新办企业,一律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主体规范出资、持股,即先由学校对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增资,再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对投资企业出资、持股。学校对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增资、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对外投资,均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履行国有资产评估及备案、投资审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审批、产权登记等各项手续。
学校院、系、所、处、室等内设机构不存在直接对外投资的情况,保留的原院、系、所、处、室管企业均已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不保留的原院、系、所、处、室管企业则予以关停。
学校对企业一律不予经济担保。资产经营公司章程已对为所出资企业提供担保作出了明确、严格和有保障措施的规定。
逐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在校级领导持股、兼职管理上,严格按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执行。规定除作为技术完成人外的校级领导,一律不得通过奖励性渠道持有企业股权;所有校级领导一律不得出资持有企业股权,一律不得在南大资产经营公司持股企业中兼任职务。
资产经营公司已实行财务报表规范合并制度。正在对南大资产经营公司全资国有企业、法人独资公司、绝对及相对控股公司试行会计委派制,由南大资产经营公司依法依被委派企业童程委派合适的财会人员出任其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人员。对企业绩效考核、风险预警控制机制正在研究、建立之中。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理念创新是前提
高校创办企业是适应我国国情,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对知识创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决不是权宜之计,对于强化高校在地方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扩大高校的知名度有着重大意义。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增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放弃过去那种重科研、轻转化的思想,提高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才能把高校科技产业放在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保证科技产业持续发展。作为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能的高校经营资产经营公司,“理念创新”更为重要。
科技创新是关键
篇2
党的十报告强调了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为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1]报告对加强综合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政府应进一步推进部门体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在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影响和制约和谐西安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所以迫切地需要依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来促进西安和谐社会建设。
一、西安城市综合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安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现阶段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管理还是存在矛盾,基础设施现状和公用事业的发展还落后于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经济发展与高速的城市化之间的差距加重了城市综合管理的压力,给政府管理带来很多问题。部分网友总结出西安市“十大顽疾”和“火车站十大乱象”,被称为西安“双十乱”。2010年8月10日,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召开集中整治“双十乱”现象动员大会,拉开西安市集中整治“双十乱”的序幕。“双十乱”已经成为西安市的“牛皮癣”,严重影响了西安市的形象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占道经营、疯狂渣土车等都是城市管理中呈现的问题。
以新城区为例,每周开展2次集中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占道早市进行了取缔,先后取缔了非法占道早市2处,东一路、长乐西路、西京医院、康复路等地区出店经营28家,暂扣三轮车15辆,手推车7辆,非法机动车11辆。同时,加强建筑工地和渣土车管理,全区9个出土工地8个已安装自动冲洗设备、4个已安装监控设施,并投入使用,另外,5个建筑工地的监控设备正在安装之中。对全区的3家清运企业资质重新审定后,对所有渣土车及驾驶员按照“一车一档、一人一档”的要求建档造册,建立车辆档案402辆,驾驶员档案430人,加强夜间检查查处各类渣土车交通违法行为595例,扣查渣土车28辆。
二、西安城市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职能范围不清
以渣土车为例,在2011年底引起了广大西安市民和市政府的关注,从西安市2011年媒体报道统计数据来看,就有51人因拉土车违规违章营运而不幸遇难。渣土车如此疯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拉土车的运营资质需经由西安市园林部门审批,而渣土清运是由城管部门管理,车辆违章是交通部门监管,权责分散是导致渣土车问题难以根除的根源。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城管执法处于城市治理的末端,直接面对的是繁杂的社会矛盾,承担的是政府执法职能中最艰难的部分,也是社会矛盾的综合聚焦点。”[2]因此,积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工作,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权责、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消息宣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西安“打包”获批的一系列政策十分引人注目,包括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增开大量国际航线、国家加大对大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投资引导等。同时,国务院批复并赋予西安一个全新的定位: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西安而言,这可能是城市扩大区域影响力的新动力,西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才能把握这次机遇获得有效的长足发展。
2.相关机构间协调机制不顺畅
城管执法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大都是从其他机构分离出来的,这就产生了同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的问题,协调、配合不好就会影响城管执法的工作效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优势也难以显现。城管作为主体执法机关与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普遍的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指导、监督工作不协调等问题。如工地夜间持续施工造成噪音扰民问题,城管执法人员接到市民投诉后到达现场,发现施工方持有夜间施工许可证,建委作为发证机构与城管执法机关未及时进行信息共享所致。有的部门虽然表面配合,实际上是面和心不和,采用的方式是找各种借口不配合工作。更多的时候是问题出现后相互推卸责任。形成有利大家争、无利都不管的局面。如城市道路保洁,执法局承担着渣土运输车辆的沿途洒落泥土的处罚权工作,环卫处承担着道路的保洁工作。一旦出现道路污染,环卫处说执法局没有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或处罚力度不大,导致渣土运输车招摇过市、目无法规,沿途随意洒落泥土,破坏道路卫生。执法局却怪环卫处清扫泥土不及时,保洁不到位,从而影响市容市貌。部门之间的权力相争各有各的依据,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加上市委、市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使得部门权力相争难以协调。
三、西安城市综合管理改革途径探究
加强西安城市综合管理就是要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为目标;响应十的号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化城市综合资源;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政府应加大力度,大力推进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改革步伐。
1.坚持依法行政
行政管理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程序,就不能有良好的治理。鼓励西安市民广泛参与公共治理,推动城市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实现公共关系的理性化,最终实现和谐西安。“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关键。”[3]按照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并结合西安市城市综合管理的实际,在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依法行政的科学发展观念。
2.坚持以人为本
人的因素决定着组织的成败,城市是由人组成的,以人为中心的改革,就是改革行政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促进行政人员的全面发展将会成为西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特别是改革行政人员的服务态度、行为以及群体的行为,以便达到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大力构建和谐西安,就应以满足市民的物质精神需求作为和谐发展的首要目标,提高西安市民生活质量,保障市民的各项权益,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民。
3.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这为西安政府行政改革提供了指导要求及改革方向。以市民为本位,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政府服务宗旨。
4.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
指出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转变,现实生活中社会不公正现象日趋严重,公共服务失衡严重,导致负面效应的产生,为构建和谐西安,西安市政府应以公共管理部门为核心,完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在基层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尽可能地保障市民享有同样的权益。政府应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市民人人享有公平公正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将政府的机构改革与公共服务产品优化结合起来,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产品。
5. 调整政府权限
政府对社会事务治理,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的过程。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政府职责体系,规范垂直管理关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西安市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给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力的支持,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同时推动发展,促进西安和谐。
6. 完善西安市政府公共服务运行体系
加大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必将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西安市政府在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矛盾和问题,各个执法主管部门要把握住与市民经济、社会及生活权益相关的,易出现不公正的重点、难点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实在解决问题,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西安。
7. 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构建和谐西安、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能力的关键点是,民主决策制度不断完善,社区职能扩大化,社区在政府日常公共服务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社区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日益成为西安市政府民主自治、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改善和完善社区民主监督体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科学民主决策、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政府可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予社区承担,社区居民间互相了解,积极参与管理,优化社区资源,化解社区内部矛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感与归属感。
十报告指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经济繁荣是西安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我们要以经济的长足发展做为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就有强力的支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为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报告摘选)[J].天津科技,2013,40(1)
[2]马怀德、车克欣.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J].行政法学研究,2008, (2)
[3]曹现强、王佃利.行政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简介:
篇3
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历来是旅游学界关注的焦点,1899年意大利统计局学者L.Bodio用统计学的方法阐述旅游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旅游经济影响最早的论述。此后,旅游对国家经济影响的研究日趋成熟,至1960年前后,随着旅游业在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我国对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主要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测算旅游业产业的地位、计算旅游业经济的贡献值。另外还有学者通过相关分析、弹性分析、贡献率计算、灰色关联度等计算方法,从国家或省际等不同层面分析了旅游对国家或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判断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二是探析旅游业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旅游业与其经济效应的分析,以往的研究区大多集中在中部、东部旅游发达城市,但对西部地区研究尚少。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吐鲁番市为研究区,通过弹性分析,贡献率、拉动率计算等方法,分析吐鲁番旅游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作用,以期提出吐鲁番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促进吐鲁番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吐鲁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属于新疆旅游开发早、发展较快的旅游城市之一,现已开发旅游景点17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统计年鉴、问卷数据及中国报告大厅:行业数据(酒店旅游餐饮)。通过弹性分析,求得各指标弹性系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求得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相关性,最后求得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及拉动率。
三、旅游经济发展因素的弹性分析
通过对旅游要素的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对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解释这些要素的变化对旅游总收入会产生何种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吐鲁番宾馆床位数和旅行社数量和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历年均小于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星级宾馆床位数、旅行社数量及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基本大于1或者接近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变化的敏感性大。从2005年开始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四、吐鲁番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作用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收入增长对地区GDP产生影响,同样地区GDP增长可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计算得出表2,吐鲁番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r为0.715,通过了0.01的水平检验,说明吐鲁番地区GDP与旅游总收入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上升,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3年因受到北京奥运会安保问题、世界性金融危机、新疆本地社会异常事件等的影响,使得新疆旅游业面临困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吐鲁番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骤然下降,此后又呈稳步上升的局面。根据测算方法,对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测算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贡献率基本在4%左右,2009年受乌鲁木齐“7•5”事件的影响,贡献率为最低水平,仅为2.26%。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拉动率平均保持在0.56%,2009年GDP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因此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也相应出现负值。无论是贡献率还是拉动率,都以2008年、2009年为界,2008年以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在这两年受诸多因素影响,贡献率、拉动率达到最低水平,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值,从2010年开始,局面有所好转,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逐步回升。2013年6月正值吐鲁番旅游高峰期,在吐鲁番当地出现社会异常事件对吐鲁番旅游业产生巨大冲击,吐鲁番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急剧下降,并在2014年出现滞后反应,持续下降。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中国
中图分类号:F15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3)03-0032-05
2012年9月初,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峰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标志着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战略正式启动。普京明确指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首脑峰会……将有助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在更大程度上融入新亚洲,迅速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他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发表的文章中再次强调,“全面走向亚太地区是俄罗斯辉煌未来和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砝码”。普京在2012年5月7日就任俄罗斯总统当天签署的总统令明确指出了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基本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目标是促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一、俄面向亚太市场全面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梦境
如前所述,俄罗斯亚太战略更主要的目标在于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瓦尔代国际俱乐部的报告认为,“俄罗斯亚太战略主要具有国内性质,亚洲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经济在经历了转型初期的严重衰退后逐渐趋于稳定,俄政府于1996年通过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1996―200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然而,199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俄罗斯脆弱的国民经济一夜间又回到1992年的“休克”状态。世纪之交,普京接掌俄罗斯政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膨胀期,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飞涨,俄罗斯经济进入快车道。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再次提上日程。2003年俄罗斯政府批准了重新修订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1996―2005年和2010年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同时还批准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为加强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的指导,2007年成立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委员会,并开始实施《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地区国际合作中心发展子规划》。2009年时任总理的普京签署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的长远规划,即《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10年批准了新的《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普京在2012年4月11日所做的总理述职报告中将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确定为俄罗斯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之一,并强调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他要求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这种趋势至少要保持10~15年,并遏制该地区人口外流的趋势,实现地区人口稳定增加。并为此在5月专门成立俄罗斯联邦远东发展部。新成立的远东发展部目前正在制订更加具体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其主要思路是用跨越模式取代追赶模式,计划2011―2025年GDP增加1.5倍,在全俄经济中的比重从8.5%提高到10.2%,工业产值增加70%,制造业比重从5.5%提高到8.5%。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大规模投资,要求增加2.8倍。其中,国家每年投入1000亿卢布,吸引8000亿卢布资金,再加上其他项目资金,每年共1万亿卢布(约330亿美元)用于修建萨哈林大桥、两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现代化改造、矿产开采以及《2018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社会发展专项纲要》和《2007―2015年南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专项纲要》所规划项目的实施。此外,俄罗斯联邦《关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法案》也在制订当中。
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将会奉行地区“开放”原则,积极、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关系。面向整个亚太地区吸引外国投资,发展采掘业和加工产业的高技术集群。俄罗斯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出发点在于:(1)向经济高速增长的亚洲出口能源;(2)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亚洲出口粮食和消费品;(3)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目标是发展原料深加工产业,建立面向亚洲市场的农业、原料开采和深加工、木材及其他耗水产业。俄罗斯将会针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主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
(一)加大能源开发力度,打造亚太地区能源供应基地
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来说,石油天然气项目是发展的主要动力。2007年开始实施东方天然气工程,3~4年内随着伊尔库茨克州北部和雅库特南部气田与恰扬达气田的开发及其天然气加工项目的建设,该地区将会成为继西伯利亚大铁路产业带和贝阿铁路产业带之后的第三条产业带。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南雅库特的燃料产业基地将成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东方天然气工程由西向东的雅库特管道计划和由东向西的萨哈林天然气管道在阿穆尔共青城相连。2011年秋完成了萨哈林―阿穆尔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的建设。2012年底从泰舍特到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工程完工并开始输油,可以向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朝鲜提供石油。2011年俄石油便开始从斯科沃罗季诺输入中俄石油管道。即将投入运营的萨哈林3号项目将成为濒临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的能源基地。阿穆尔共青城恰好处在雅库特和萨哈林天然气管道交会处,又有贝阿铁路和临近太平洋港口,将会成为该地区第二个经济发展中心。东方天然气工程和该地区第三条产业开发带的形成将从本质上改变远东的经济状况。此外,南西伯利亚庞大的水电产业基地约1000万千瓦过剩的电能可以用于出口。
(二)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亚太粮食产业基地
利用西伯利亚和远东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可发展以亚太市场为目标的种植业。随着东亚国家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粮食特别是对“绿色”饲料、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俄罗斯的主要种植业产区有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和哈卡斯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谷物产区。此外还有四块“最后的处女地”:赤塔州南部和布里亚特的达斡尔草原、阿穆尔州南部地区阿穆尔河和结雅河之间的低地平原、犹太自治州的阿穆尔河流域平原、雅库特中部的勒拿河和维柳伊河之间地区。开发这些处女地能使俄罗斯远东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小麦和饲料生产者。在“绿色”农业技术方面,俄罗斯有能力振兴东西伯利亚生物技术集群。
(三)发挥林业优势,建设亚太木材产业基地
俄罗斯无论是林业资源的蓄积量还是面积都占世界第一位。而俄罗斯实际出口的要么是原木,要么是低质量的木材加工产品。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林业和木材加工综合体需要投资进行现代化改造。中国和其他国家向俄罗斯林业综合体(从砍伐到制成品生产和森林恢复)投资,以换取中国对俄罗斯木材加工和造纸工业产品的特惠准入,这应该是合作的前景。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亚欧运输走廊的作用
俄罗斯希望发挥其运输潜力,使地区和全球物流路线更加多样化,在欧、亚、美三大洲之间经过俄大陆或沿北方海航线形成新的更短、更有利的海、陆、空运输线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着中俄两国贸易额的增长,因此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应成为投资的优先方向之一。俄专家甚至提出“三桥一路”的设想,即修建布拉戈维申斯克、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三座跨黑龙江大桥和从中国新疆到俄罗斯阿尔泰的公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计划了20年,至今难觅踪影。特别须指出的是,实现北方海航线的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国际商业化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从东亚到欧洲最快捷、最安全的航线。但是这条航线只有叶尼塞河口以西部分处于工作状态,而以东部分则完全处于闲置状态,某些港口如季克西、佩韦克等几近荒废,须重新装备起来。
二、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困境
俄罗斯民族历来存在“欧洲中心主义”的特性使俄罗斯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成为典型的欧洲国家。因此,俄对在亚洲地区的利益缺乏明确的预见和认识,俄企业家和精英对亚洲总体上持消极态度,与亚洲发生经济往来的主要是远东的中小企业,缺乏国家的必要扶持。
苏联时期,西伯利亚和远东作为与西方对抗的“秘密后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即使是现在,将远东看做“前哨”,将西伯利亚看做“后方”的认识仍然是俄罗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这在一系列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专项计划中也有所反映,由于不善于抓住亚洲邻国迅速发展给本地区带来的机遇,使得许多项目都没有得到落实。
俄对中国的顾虑难以消除。瓦尔代国际俱乐部2012年7月的《关于俄罗斯武装力量改革的报告》所列举的俄面临的外部威胁中,“中国实力的上升”排在第二位。中国从2010年起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向中国输出原料、能源和从中国输入消费品乃至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使俄担忧对中国单方面依赖的上升,更担心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甚至半政治附庸”。因此俄强调,俄“能源出口和基础设施工程必须沿东西方向(直到太平洋沿岸),避免南北方向(只到中国)”,所需“劳动力,主要依靠中亚、朝鲜、越南、印度,尽可能减少对中国劳动力的使用”。
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经济进程的最大障碍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苏联解体后,机器制造和加工产业、军工部门陷入严重危机,而以此为导向的“第二梯队”工业中心出现衰落迹象。大量人才向西部欧洲地区流动,东部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自1989年以来,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人口全面减少,东北地区特别是北方海航线东部港口城市正在上演“空城计”。远东联邦区地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总共只有约640万,仅占全国的4.5%。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联邦区劳动力总数不足1400万人,开发一平方公里的“处女地”只能分配到1.2个劳动力。
篇5
(一)全力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经济发展工作的意见》,全力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
一是加快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对权限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努力实行"随到随审"制度,及时审批;对权限范围外的建设项目,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切实落实好重点项目预先介入制度和重点项目专人负责制度。项目审批时间在去年提速20%的基础上又提速了20%。此外,从五月中旬起,我局正式启用网上申报系统。各镇区的饮食娱乐服务类和区域开发及其他类项目均可通过网络申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将不再直接受理以上两类项目。
上半年,共审批项目1532件(其中有市重大项目172项),包括报告书48件、报告表738件、登记表746件,预审项目915件。行政服务窗口共受理项目3697件,办结固废转移审批829件,排污许可证184件。
二是加大服务经济的力度。一方面,积极推进环保联络员制度。对企业的环保诉求,坚决做到"能办则办、特事特办、急事快办", 截止目前,已走访企业82家,帮助企业解决50多个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落实预先介入制度。积极主动与各区镇招商人员联系,对各区镇在谈项目,提前介入,给予指导。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议各地立即终止谈判,以免浪费人、财、物力;凡是符合产业导向的,积极给予帮助,实行审批提速。此外,在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大前提下,还对具体项目创新灵活的审批方法,确保企业"早核准、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此外,还与我市金融部门联合推出环境信用修复机制,对环境行为评级较低但积极整改、成效明显的企业,及时提升环境行为等级,确保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支持。半年来,已为十几家企业进行了环境信用修复。
三是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按照行政执法从严、行政处罚从轻、纠违重在整改的原则,严格落实"首查教育、二查整改和整改到位不处罚"的执法要求,把行政执法的重心放在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守法经营上,重点抓好执法检查回头看工作,帮助、指导企业落实整改措施。上半年,共行政处罚违法企业8家,处罚金额19.9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6%和84%(去年同期处罚违法企业18家,处罚金额125万元)。另对8家已立案但后期整改到位的企业,作出了免于处罚的决定。
此外,还切实降低环境监测收费,对部分服务性监测项目实行"减半收费",对监督性监测实行不收费。上半年减免环境监测收费15余万元。
四是全力推进重点(实事)工程。坚持做到"领导、认识、责任、落实" 四个到位,在年初就成立了工作班子,并制订了《环保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机关科室分工负责,重点项目落实专人,要求责任部门及具体督办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抓好进度。到目前为止,我局负责的重点工作(实事工程)都能够按照序时要求顺利推进。有关污水管网建设、扩建三家(陆家、张浦、锦溪)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改造以及在30个自然村落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都已纳入市镇长目标责任书中,从年中督查情况的来看,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
(二)着力抓好污染物减排工作
严格执行《**市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减排工作。在源头控制上,产业布局优先考虑环境容量,禁止建设与产业政策不符和含磷氮排放的项目。在结构优化上,排出低产出、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名单,有计划、有组织、有节奏地实施转移或关停。在工程进度上,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做到月检查、月通报,确保减排工程早实施、早完工、早见效。在项目管理上,切实加强工作台帐建设和减排项目现场管理,抓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此外,还认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出台了《**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利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约束排污行为。
经过努力,上半年全市共削减cod1660吨、so2660吨,完满完成了半年度减排工作任务。
(三)认真抓好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落实阳澄湖蓝藻防控措施,完善蓝藻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饮用水有机污染物深度分析能力,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截至目前共编制完成蓝藻日报47期。对饮用水源地、调水通道及重点河流实行全方位巡查监测,上半年共完成污染源监督监测1646次。此外,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行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对于部分超标断面,要求各区镇认真分析超标原因,提出相关治理措施,持续改善水质。
二是高度重视空气污染整治。加快建设禁燃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空气污染排放企业实施全面整改,大力削减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力度,启动机动车尾气综合整治,严格按规定开展机动车排气检测工作,加大不达标车辆治理和淘汰力度。加大建筑扬尘污染控制,全面落实清洁施工、文明施工要求。此外,还认真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切实加大秸秆禁烧的巡查和执法力度,重点对公路交通干线周边地区及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地区,进行不间断巡查。今年夏收季节,我市没有发生秸秆大面积焚烧的情形。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是切实做好固废监管工作。对我市23家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完成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基础工作。商卫生局修订了《**市卫生医疗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管理办法》,并联合开展了医疗废物专项检查活动。配合经贸委、安监局对双鹤药业遗留的废水处理库存的有机废水及报废的各类化学品中间体、化学试剂等进行了妥善处理。此外,还对绿利来的水处理污泥的处置进行跟踪调查和管理。对原化工厂"黑脚子事件"展开调查、取证及分析鉴定工作。半年来,共现场检查213厂次,开出整改通知30份。
四是认真做好核与辐射监管工作。对我市24家放射源使用单位进行等级划分(其中高风险单位4家、中风险单位4家、低风险单位16家),并定期对涉源单位开展严格执法检查。全面落实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性同位素防火、防水、防盗、防抢等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放射源转移备案和转让审批制度,加强运输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严防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或放射源丢失、被盗、被抢等辐射事故。督促企业将闲置、废弃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及时送贮,减少安全隐患。此外,还切实加强企业申请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四)切实维护群众环保权益
篇6
关键词:台湾职业技术教育趋势
一、光复以来至今的台湾职业技术教育
1945年,依据当时大陆学制,将原有日本统治时期各类实业学校与实业补习学校改为“三三制”的初级和高级职业学校。初级职业学校招收国民学校毕业生,高级职业学校招收初中生及初职毕业生。同时,专校则分3年制与5年制两种。随着经济的变化,在1968年台湾实施9年国民教育之际,停办初级职业学校,并将所有初级职业学校改为高级职业学校,且鼓励高级中学开设职业课程,学制3年,并有“论换式产教合作班”、“阶梯式教学”及“延教班”等弹性学制。1976年公布《专科学校法》,规定专科学校分二年制、三年制、五年制3种学制。至1974年设立第一所技术学院,建立了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三阶段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将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至与大学平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独立于普通教育体系之外,成为台湾三大教育体系(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一。
台湾在经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复苏阶段后,60年代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扩张”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加工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配合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政策的制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技术人才的培养。台湾“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人力发展小组,负责人力资源的规划。第一期《人力发展计划》于1966年10月在“行政院”会议上讨论准予备案,之后每两年修正一次;并连续制定了三期《人力发展计划》,以配合第四、五期“经济建设计划”对技术人力的需求。1972年“经合会”改组为“经济建设发展委员会”,人力规划和研究工作划入“经建会”综合处,之后又相继推出一系列人力规划方案。由于出口加工业必须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改善人力素质要求尤为紧迫。根据专家预测,台湾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初级、中级技术人才最为缺乏,因此人力规划工作把重点放在调整教育结构上,教育重心由普通教育向职技教育倾斜。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重新调整普通高中和高级职校,由原6∶4逐年调整到1981学年度的3∶7。继而大量扩充专科学校,到1972年专科学校猛增到76所,学生人数达13.8万多人。同时专科学校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专科职业教育司”,突出其培养实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宗旨。70年代中期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了调整期,由于前一阶段数量的过度扩展,导致教育量与质的失衡。同时,70年代连续两次经济危机的重击也迫使台湾重新调整经济发展策略,经济的紧缩,相应地要求教育作出调整。为限制数量的过速增长,颁布《职业学校法》、《专科学校法》等一系列规章法令加以整顿,逐步完善职教体系。随着1974年第一所工业技术学院成立,“专科职业教育司”改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专责职校、专科及技术学院事务。80年代,为配合“产业升级”,从1985年起重新开放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大专院校与研究所的数量也开始激增。1980年大专院校达104所34.3万人,其中专科学校77所18.3万人,大学院校27所15.3万人。到1994年大专院校增加为130所72万人,其中专科学校下降到72所,大学院校增加到58所36万余人。随后又不断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较好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乃至大学。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到2000年,台湾技术学院的数字涨至52所,技术学院升级为大学。台湾“教育部”在1996年制定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独立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系,3个学术领域即3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6所技术学院改为大学,至2000年涨至11所。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1996年出台一项政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级技术学院,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级技术学院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级技术学院,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今后走向分析
台湾过去把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业。因此,他们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职业技术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新世纪,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转折期。作为培养型技术人才,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变迁与经济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何调整与适应未来发展呢?
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将来走向主要是:
1.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移是必然趋势,今后的重点将放到发展大学以上层次的技术院校由于经济的快速变迁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力需求结构将渐呈灯笼型或钻石型,居中间大部分是拥有高级技术知识的专业和技术人员。据台湾“经建会”人力规划处预测,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呈递增趋势,年增加率分别为4.5%和3.7%,未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而台湾教育当局1995年的教育报告书则决定:重新调整高、中职学生的比例,通过增加高中、适量增班、规划综合高中及完全中学的方式,调整中、高职学生比例为5∶5。进一步畅通职校升学管道,研拟弹性学制,大学增设技术课程,专科增设技术学院课程,专科与大学合办二年制在职进修班,大幅增设技术学院,并实施技术学院设专科部的新学制。
2.独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将转向普通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施了多年的高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政策有可能被取消。1996年上任的台湾“教育部”部长吴京,上任伊始就提出高中不分流,同时要求改变以往高二后文、理科分组,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接受全面教育,具备通才能力,相应的大学入学也将打破多年来实行的分组考试模式,所有科目都要考,同时支持原台湾“教育部”推行的大学多元化管道入学模式。
3.职业技术教育将走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之路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的老化更加突出,人们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以应付职业的变动,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终身教育日益重要。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力图摆脱终结教育的局限,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与终身教育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的机会,职业技术教育向终身教育领域拓展。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重新规划,采取开放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日夜间部、不同学制及校际选课、春秋两季均可入学,以及不限修业年限和休学限制,使学生能“随时进去”“零存整取”完成学业;职前教育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在职培训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试办,甚至教育当局可考虑免试入学,考试不及格再退学。
4.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实务能力的养成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至2000年,已有超过40万的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5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4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3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
1.林腾蚁.技职的.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院学术报告集,2000.3
2.台湾“教育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远景教育资料文献,1997.3
篇7
【关键词】经济转型;低碳经济;低碳房地产;投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1、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正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进入一个追求质量效益型的新阶段。
房地产在我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2009年为例,全国房地产投资总额为4.3万亿,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总额(19.4万亿)的22.2%,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五分之一的是来自于对房地产的投资,并由此牵涉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材料、家居装饰装潢、五金建材、电器设备以及政府管理和围绕房地产产业服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
2、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2009年末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会前就宣布了“到2020年将把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到45%”的宏伟目标。会上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
总书记和总理都先后提出过低碳经济的经济方略。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低碳经济”成为国内热门话题,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生活等各种与低碳有关的名词层出不穷,低碳房地产也因此应运而生。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的碳排放量中房地产竟占排放总量的50%。发展低碳房地产对低碳经济可谓影响重大。房地产低碳成为各方关注与讨论的焦点,建设低碳建筑、低碳住宅,甚至整个低碳房地产行业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二、低碳房地产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低碳房地产是指在房地产的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设计、建造、物业管理、拆除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阶段,在保证房地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功能、质量、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减少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谋求房地产产品的“生态溢价”。
2009年11月搜房网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的“明日之家”系列访谈中首次提出“低碳住宅”概念之后,“低碳”与“房地产”正式结合,“低碳”概念被业内高度关注,如今“低碳住宅”已然成为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
2010年2月1日,搜房网携手全国104个城市分站,联合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低碳公益基金筹委会、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以及多家公益组织,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出“中国房地产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倡议,低碳房地产引起业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则在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房地产的低碳发展,将成为未来10年行业最主要的热点及趋势。
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房地产仍将面临很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企业开发低碳建筑动力不足。我国房地产企业在低碳发展的认识上尚存在一定概念滞后,通常开发商会觉得低碳建筑成本较高,在当前价格弹性较大的房地产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实际上,低碳住宅的总成本相较于普通住宅还要更低,开发低碳住宅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诸如水电费、物业费之类的生活成本,因此其比普通住宅的使用费要低很多,从远期看,购买者其实真正节约了住房成本。
2、国家的相关规范与量化标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整个房地产界缺乏权威的、可量化、可操作的认定标准是目前低碳房地产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导致开发商缺乏指导,购房者缺乏参考,低碳地产长期停留在概念上,难以评估。
3、消费者对低碳成本的认可度不够。消费者对低碳概念认识不足,使低碳建筑未成为当今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的推广进度。从市场分析,当前我国消费者住房刚性需求强烈,低价房成为首选,其次是地段、环境、功能,而低碳、节能、环保往往排在最末位,甚至被忽略。而低碳房建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故其成本的增加必定会通过提高房屋初始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结果将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4、现有节能设计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当前我国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空调、节能墙体、节能门窗等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上,而建筑设计节能的设计水平和相关技术还相对落后。如园区绿化率每增加10%,气温可降低2.5%左右,如何通过科学设置绿化率减少热岛效应;房屋布局及内在结构在设计中如何有效利用自然风和太阳光问题等。
三、低碳房地产的定位选择
低碳房地产即低碳住宅要求在能源、水环境、声音、光源、热能、绿化、绿色建材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些基本的低碳要求,具体说主要表现在:
――能源系统:对住宅护围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节能达50%以上,鼓励采用新能源。
――水环境系统:室外设立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供水设施亦是节水接能型;推广节水器具;在有需要的地方可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接饮用水系统。
――声环境系统:室外声环境设计应使日间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日间噪音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
――光环境系统:住区内防止光污染;公共场所采用节能灯;居室保证日照时间。
――热环境系统:住宅围护结构有一定的热供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以保证冬季供暖室内温度达到20--24摄氏度,夏季空调室内适宜温度22―27摄氏度;供暖、空调采用清洁能源。
――绿化系统:区内绿化应具备生态环境功能、休闲活动功能、景观文化功能。
――绿色建材系统:3R材料(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使用量比例达到30%;拆除时材料总回收率达到40%;应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无放射性、无挥发性,有益健康的材料:应采用已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房地产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突出其项目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优势,将是战胜对手,赢得消费者的最有利的武器,因此低碳房地产的定位的基本战略选择应该是环保、健康、节能。
(1)环保定位:也就是房地产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建材的循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各方面出类拔萃;
(2)健康定位:即建筑、室内装饰、区内环境、小区周边环境都实现了对业主健康的最佳呵护;
(3)节能定位: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的优化使电能耗量减少,从而实现节能。
四、我国低碳房地产的投资选择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同时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的特点,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美、日、欧等已进入知识经济或服务经济时期,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基于这些不利因素的认识,我国在房地产的低碳化进程的投资选择主要集中在:
1、低碳房地产建筑过程。房地产是以建筑为基础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将是决定低碳与否的第一个环节。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低碳建筑又包括了:
(1)墙体节能技术。墙体是一个建筑物最重要的结构,墙体材料的类型和结构将直接影响屋内空间的环境。使用节能的技术,可以使墙体调节屋内环境,改善空气温度和新鲜度,减少因使用空调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尽量使用节能墙体技术也是低碳房地产的必然要求。
(2)门窗节能。传统的木材门窗和实心玻璃,不仅浪费材料,而且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没有丝毫的作用。当前,最先进的门窗节能材料却能够在节省原料的条件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环境。如: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以及智能玻璃。
(3)屋顶节能。屋顶的设计与材料的使用与碳的排放量有着重要的联系。利用好屋顶,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屋顶接受了整个建筑物的大部分阳光,同时,屋顶也隔绝了屋内与外界空气的流通。如何利用好太阳光和如何增加室内的空气流通,都是对新型的屋顶技术的挑战。
(4)采暖、制冷和照明节能。如今普遍的采暖、制冷和照明设施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以至于人们对这种耗能方式越来越感到恐惧。如果把目前的这种耗能方式加以改变,那么,将会节省能源,大大缩减碳的排放量。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等先进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5)新能源技术的采用。传统的能源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它的污染特性,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逼迫着人们尽快的过度能源的使用类型。尽管还没有得到普遍,但已经寻得的新能源正渐渐的走进人们的生活。如: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墙等。这些新能源的使用形式将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2、低碳化房地产设计。低碳化房地产设计是低碳房地产投资必须关注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将会达到节约材料、循环利用、环境美化以及邻里和谐等功能。低碳设计主要包括户型类型、楼盘间距、管道系统、社区绿化和低碳设施等五个方面。
(1)低碳住宅户型类型。在我国人均拥有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多采用中小户型的设计既能体现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环保的要求。在房间的设计上采用大开间小进深,既能保证良好的通风,也能得到更好的采光条件,将大大降低空调、电扇、电灯等电器的使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低碳房地产楼盘间距。拓宽楼盘间距,尽量保证每一户的充足采光,降低电灯的使用率,达到节能节电的效果;超宽的楼盘间距设计将会使通风更加流畅,空气轮换更快,减少空调电扇的使用,也能达到更新生活环境的效果。
(3)低碳房地产管道系统。由于自来水的生产、废水的处理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循环利用型的管道系统设计将会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4)社区绿化。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灌木和自然生态来进行美化,如:美人蕉、法国梧桐等。施以错落有致的设计和安排,使环保与美化效果同时达到最佳。
住宅作为人类生存和居住的场所更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从健康环保的角度来选择建筑地址、建筑材料和施工方式,使人类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舒适,将低碳理念植入房地产开发过程的全流程中,使低碳房地产成为追求生活质量的理想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
[1]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66.
[2]刘宝亮.7大新兴产业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N].中国经济导报,2010-10-21.
[3]李智强,吴诗.低碳经济下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研究,2010,3.
[4]冯国亮.绿色地产: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住宅产业,2009,1.
篇8
关键词:会展会展旅游发展优势前景研究
综合关于中国会展旅游中心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分析,中国正在逐步走入会展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正因为会展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许多城市纷纷瞄上了会展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议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地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了30座。本文拟以广州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会展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基础,进行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前景研究。
关于会展与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
关于会展的含义
会展的定义包含公司业务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协会或团体组织会议(conferenceorconvention)和展览(exhibition)四个部分。英文简作“MICE”。
会议就是围绕某个主题,通过口头、书面文字和电话网络等多种手段,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信息交流活动的临时组织。
展览即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既具有观赏教育功能,又具有销售推广实效。
关于会展旅游的含义
由于我国会展业还处在形成之中,会展旅游的概念自然也比较模糊。会展旅游是指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特点衍生出来的行为,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旅游的范畴,包括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等各种出于工作需要的旅游和奖励旅游。狭义的概念是:为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展会场馆之外的、且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收益的经济活动。
中国旅游界将会展旅游界定为狭义的概念。其特点是:旅游主题明确、驻留时间长、经济效益高、影响作用强等。
由此可见,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服务。会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旅游业的六要素形影相随,而且依赖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会展旅游是依托会议、展览、文化旅游节、体育赛事等各类会展活动而兴起的一项旅游活动。会展旅游以其兼容性强、辐射面广、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和文化气息浓等特性,得到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并以此作为提高本地区旅游产业质量、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点。
关于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办会议展览(尤其是国际性的)必然涉及到食、住、行、游、娱、购的旅游六大要素,而各种国内以及国际会展活动的参加者也自然形成了旅游业重要的客源市场。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这充分说明会展业和旅游业具有密切的联系
旅游业与会展业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会展业和旅游业都为“朝阳产业”,它们与房地产业一起并称为新世纪“三大无烟产业”。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共性表现在:产业性质都是以资源为依托、服务为媒介的“第三产业”;综合性上都是系统工程、综合经济,需要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特别是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快捷的信息传播服务;产业关联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会展地也可以开发为旅游地,而旅游地经常被作为会议、展览的举办地。
广州会展旅游发展优势
从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2004年6月举行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而且《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广州将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更大的程度上扩展自己发展空间。同时,广州成为201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对广州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CEPA的签订与实施为广州会展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已在今年初正式实施,其将为广州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相比之下,广州展览业与香港展览业差距很大,服务业是香港的强项,而广州则相对较弱,展览服务更是需要提高;香港发展会展旅游的经验、所拥有的专业人才以及拓展国际市场的网络和渠道,则恰恰是广州旅游会展所缺乏的。与此同时,相对而言,广州的办展成本较低,市场开拓空间较大。所以CEPA的签署和实施,有利于广州会展旅游业与香港会展旅游业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从广州会展旅游的自身发展分析
举办“中国第一展”的广州进出易会的广州市,一直被视为南方会展业的代表城市。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也是国内会展旅游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展览的数量、展览面积、展览规模和影响,都位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地区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上百个,其中国际性展览占三分之一。既有“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也有后起之秀的广州博览会、美容美发博览会,广州的会展经济业可以说初具规模。
另一方面,参展企业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了解,广州的会展业至今已形成大大小小的专业公司400多家。据统计,2003年秋交会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参展比例接近四成,由于这些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强,出口成交占了总成交额的二成七,比上届提高六个百分点。名优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成交势头旺盛,其中,家用电器成为第二大类商品,出口成交比重占总成交额一成多,比上届增长两成七,信息及通讯产品成交非常活跃,增长两成二,扩大出口的潜力巨大。日用消费品中新款式、新面料的服装日用及工艺陶瓷等颇受客商欢迎。广交会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在“非典”的影响下,广交会到会客商人数和成交量还在持续增长,并屡创历史最高记录。以2003年秋交会为例,这次交易会就实现交易额近205亿美元,也说明广交会具有很强的生机和活力,因而对外商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为今后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分析
会展旅游城市往往位于大都市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会展是都市旅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展旅游融商贸、交通、餐饮、酒店、广告、文化娱乐、信息等产业于一体,关联性强,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要求和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高。更重要的是,城市可以通过会展的举办宣传自己,树立形象。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一次高规格、影响广泛的会展的举办,可以成为推动整个城市建设、市民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契机。正因为如此,会展旅游已受到众多城市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共识。
广州具有发展会展旅游雄厚的经济实力。会展旅游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实力是会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03年,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体呈现“速度快,动力强,结构优,质量好”的特点。全年广州市生产总值达3466.63亿元,比上年增加465.15亿元,增长15%,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最好水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经济增速比全国和全省分别快6.5个和1.4个百分点。据统计,广州的各项指标都居于全国前列,综合竞争力指标排名第4,人均收入指标排名第2,市场占有率指标排名第5,就业与综合生产率水平都是排名第7。广州综合竞争力与其他城市相比优势会持续扩大,因此,广州具备着发展会展旅游的雄厚经济实力,经济的繁荣景况也为会展旅游的相关企业注入强心剂。
广州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地理优势
广州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毗邻香港、澳门,连接东南亚,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自秦汉始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同时,广州华侨众多,对外联系密切,其市场辐射能力近至广东省、华南地区,远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广州这种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是发展会展旅游的有利条件。广交会当年在广州创办,正是缘于这种地域和人文关系的优势。
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也是发展城市会展旅游的一大基本要素。纵观广州,其拥有着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的白云国际机场和新白云国际机场;其次,广州具备广州港、黄埔港、南沙港、莲花港四大大型港口;再次,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枢纽,有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最后,广州亦是华南铁路网络的中心,再说,广州已确定在番禺钟村镇建设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这将为广州的铁路运输作出重大的贡献。
同时,广州具备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据统计,广州目前具有1,441家旅游住宿设施(含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等),其中涉外宾馆酒店近200家,星级宾馆、酒店有75家;同时,广州拥有140多家旅行社,其中57家是国际旅行社,这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接待设施。再者,广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旅游景点而言,全市就有70多家,其中像广州花卉博览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广州长隆夜间动物世界、花都芙蓉度假村、广州动物园、番禺莲花山旅游区、番禺南沙高尔夫球会等旅游景点也是会展旅客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展馆条件
广州原已有6个展馆,展厅面积共29.4万平方米。现在新建成与使用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首期投资40亿元人民币,占地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该中心拥有30万平方米展示场,可容纳国际标准展位10200个,它将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大型国际会议等需要,是目前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的世界第二大会展中心。
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研究
区域经济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发展会展旅游
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度为1:9,即会展场所收入为1,则相关的其他收入为9。会展旅游的举办和发展带动了城市旅游、商务旅游、饭店、餐饮、购物、交通等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展场所每增加1元营业额,就能使周边地区产生4-5元的经济效益。如广州的一年两次的广交会的直接收入和相关收入之比为1:7。广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会展旅游的深入开展。只有各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沟通,才能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才能培养出广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品位,才能扩大就业领域,才能实现广州经济全面提升的经济目标。
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是否成为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准,政府应该重视会展旅游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政府的名义加入国际会展组织,并以政府的名义举办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性会展活动,以提高广州会展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会展旅游也宜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化竞争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民族的东西就是越国际的东西。以城市文化功能的22个影响因素排名,广州在全国排名第三,在华南地区排名第一,但与排名第二的上海相比,综合指数相差近4个点,而且存在基础设施(排名15)和本市文化需求规模(排名13)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加快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广州的文化地位。
依靠科技内涵提升会展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内涵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会展旅游的融合程度与广度都越来越得到增大和提升。会展旅游这一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要想进一步和国际会展业接轨,就必须从现在的“劳动密集型”迈进“科技密集型”产业的行列。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的发展、应用起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如上世纪60年代CRS(计算机预定系统)和GBS(全球分配系统)的发明及其在服务行业中的应用被认为是一次革命。以广州的会展旅游业为例,科技与会展旅游业的整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完善会展旅游管理系统。主要是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会展旅游行业数据库。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行业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是会展旅游主管部门和会展旅游企业的工作重点。
提高会展旅游的场馆设计与设备配套系统。未来的会展旅游服务设施和设备将具有高度的智能性,符合消费者便利性和舒适性要求,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设施和电器设备将大量使用。如会展旅游中的会议设施与设备,会展场馆的消防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会展废弃物的处理系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技术和节水型生态厕所的建设系统等方面都有待通过科技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建立会展旅游网。以广州会展旅游业为例,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广州会展旅游网”、“广州会展旅游公众信息网”等网络,集合广州会展旅游的展示系统、政策法规系统、网络营销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让世界了解广州、了解广州的会展旅游,这应是广州会展旅游今后十年的发展重点,逐步实现“数字会展旅游计划”。
大力培养会展旅游的专门人才队伍
我国会展旅游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人才的巨大缺口。这势必直接影响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会展旅游业的业内人士都表示他们缺的不是人手,而是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在人才缺口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会展旅游业的教育培训应该形成正轨,为顺应会展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使会展旅游水平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距离尽快缩短,应该开展各式各样的人才培训项目,如业界人士的论坛、演讲;开设形式多样的会展经理培训课程;还应该有权威的会展管理认证培训机构等等。同时,可以和国际上会展专业开办较成熟的大学联合开办会展旅游培训。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缓解业界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在会展旅游业人才培养中应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国家教育部已把会展列入本科教育的专业目录中,在会展旅游业的几大城市中,要大力发展会展教育,第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解决目前会展旅游业人才紧缺的状况,第二步培养“小而专”的国际型会展人才,以适应国际会展旅游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客流量,交通量,预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raffic volume prediction methods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airport road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with the traditional vision through the transfer traffic volume and the induced traffic volume forecast traffic volume of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ssenger traffic volume prediction method of traffic flow.
Key words: passenger flow, traffic, forecas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前言
道路交通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交通量预测是公路、城市道路路网规划、改造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反映,其发生、发展与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现状交通量直接反映了地区经济状况、社会运输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分析现有交通量及交通量预测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的依据之一,是领导决策的基础,也是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所以,交通量预测成果将直接影响决策与评价的结论。及时、准确的道路交通量预测已成为交通领域重点研究课题。在研究领域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交通量短时预测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要包括:回归模型、历史平均模型、时间序列模型、kalman滤波模型、非参数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模型、遗传算法、小波网络、模糊预测等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对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总量控制法、四阶段法和个别推算法等。其中四阶段法的理论基础比较成熟,但是利用该方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时,需要以大量的OD调查资料为基础,十分耗费人力、物力。这对于一般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或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工可阶段来说,前期大批量的资料收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OD调查期间对于城市交通影响巨大,往往会造成城市的大面积堵塞;总量控制法进行交通量预测不必进行OD调查,但是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未来路网结构稳定,当路网结构发生变化时,采用该方法预测,就无法反映出区域生产力布局对区域内交通流向的影响,以及路网结构变化时对不同路段交通量的影响,从而使路段交通量的预测精度降低;个别推算法指以指标的报告的实际为基础,考虑计划期的发展变化因素,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据以推算未来交通指标的方法。
如何以较小的代价,预测远景年限的交通量,然后比较科学的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这些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客流量转化交通量的交通量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
本文以桑吉巴尔机场航站楼道路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交通量预测。与其它道路不同,机场站前道路的主要功能是将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运送到机场航站楼,以及将机场内的旅客迅捷、安全的疏散。因此,在交通量预测方式上采用了与传统的通过转移交通量及诱增交通量预测远景交通量的不同方法。
本文交通量预测采用机场客运量转化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交通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机场客运量转换为出行的交通量,一部分是机场员工出行产生的交通量。为了准确的进行预测,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现有机场道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车辆折算系数、机场客运量、车型比例、国民经济收入、汽车保有量、车型比例、经济效益、人口增长机场员工以及新建机场远景客运量等。本文预测方法为:①对乘客选乘车辆的比例进行宏观的预测;②将历年的客运量依据车辆载客人数和车辆比例将客运量转化为交通量;③将交通量依据车辆折算系数折算为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ADT);④对机场员工出行产生的交通量进行分析预测;⑤依据②中的交通量测设出增长比例;⑥依据④⑤进行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客运量预测是运输需求预测的一种。客运量预测,对客运企业的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预测,能为企业提供市场变化的动态信息,使企业的最高决策层预知市场将为企业提供什么机会或将造成什么危险,以便及早做出应变对策;客运量预测制定战略计划的基础,是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技术,开辟新线路,开展新服务的路标。
客运量预测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运输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测算并做出预见和判断。
本文中关于客运量的预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for a new Passenger Terminal II》中对机场客运量进行了预测,因此本将直接在其预测的结果上进行交通量的预测。
车辆比例预测
桑吉巴尔总体规划对机场乘客出行采用交通运输工具的车辆比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租车、旅游巴士和本地特色公交车辆daladala等公共交通占据主导地位,其车辆占据74%的比例,私家小客车占据22%的比例,其它交通运输占据4%的比例。
在客运量转化交通量预测方法中,旅客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对交通量的预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的车辆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汽车保有量、产业结构、区域特性、国民经济收入、交通远景规划、政府的法律法规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对车辆比例产生影响。因此,对车辆比例进行远景预测是必要的。
小客车:新机场的建成将会带动本地产业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因此,私人小客车将会逐年的增长,预计会有迅猛增长的过程。
Daladala:是具有本地特色的交通工具,其便捷、承载人数多且价格低廉预示着其将会大比例增长。
出租车: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出租车数量与该城市的人口及国民经济收入息息相关。机场对出租车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出租车的数量,出租车的数量将略有增长,但是由于其他车辆的迅猛增长,出租车所占的比例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略有下降。
旅游巴士:旅游巴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来往城市与机场的公交车辆,其数量由线路和班次决定,较为固定;一部分是旅行社的团队车辆。桑吉巴尔是新兴的旅游城市,随着机场的建成及航线的增加,该城市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旅行社也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增加,当增长到趋近饱和的状态后,将会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上,因此,这部分的旅游巴士也将会出现一个先增长后维持的状态。同出租车一样,由于其他车辆的迅猛增长,旅游巴士所占的比例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略有下降。
其他: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将会减少,但仍会占有一定比例。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远景车辆比例进行了预测,见表3.1.
表3.1车辆比例
图1.1车辆比例
客运量转化为交通量
机场的客运量预测见表3.2,由于没有2012年的数据,本文的交通量预测以2010年的交通量作为基年交通量。通过对各种车辆载客量的调查,得出各种车辆的平均载客量,见表3.3。将表3.2中机场远景客运量,按照表3.3中的平均载运量及表3.1中的车型比例进行车辆计算,并按照表2.3中的折算系数折算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见表2.4。
表3.2 机场客运量预测单位:百万人次
表3.3 车辆平均载客量 单位:人次
表3.4 车辆折算系数
表3.5 客运量转换为交通量单位:辆/日
3.3 机场员工出行交通量预测
机场建成后到2015年将提供600个工作岗位,到2025年将达到1000个工作岗位。同时对员工的出行也进行了调查和预测:70%的员工将选择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这其中的43%的员工将采用公共汽车作为出行工具,23%的员工将采用摩托车作为出行工具,其余的将驾车出行。30%的员工将选择步行或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出行工具。依据法律规定,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所以员工在1天内交通行为将会是两次——上班和下班,同时要考虑夜间工作的员工其出行的交通量将会分配到两天内,在此我们假定夜间工作的员工占总员工的40%,依据车辆平均载客量及表3.3,我们可以计算出由于机场员工出行所产生的折算后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该交通量的较为固定,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员工的经济状况,随着员工的经济状况改变其出行的方式也将随之改变,由于机场的员工人数相对稳定,因此其变化对整个交通量的预测影响不大,因此本文假设员工出行交通量在一段时间内不改变。见表3.6。
表3.6 员工出行交通量单位:辆/日
依据表3.5,我没可以计算出交通量的年增长率在3.9%~4.3%之间,本文取其均值4.1%作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进行交通量预测。
本文的最终交通量预测为机场客运量转换为交通量的部分加上机场员工出行产生的交通量。见表3.7。
表3.7 远景交通量单位:单位:辆/日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通量预测的几种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同时由于本文以实际国际工程案例进行交通量预测分析,因此,对工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在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客流量的预测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客流量转化交通量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并在本文中对该预测方法给予了实现。该方法,在可行性研究项目评审中获得了专家和业主认可,项目获得了通过,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到施工图设计阶段。
参考文献
[1]张爱霞等.客运交通量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32No.4 2010年11月.
[2]李素兰.基于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的短时交通量预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4期第29卷总162期.
[3]章锡俏等.基于经济增长的高速公路诱增交通量预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vo1.39 No.10 2007年10月.
[4]曾胜.道路交通量灰色预测模型研究[J].公路工程. No. 6 2007年.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工业平台建设”的主题,切实解决园区工作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园区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整改要求
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园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系统研究,合理归类。按照区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四明确一承诺”的整改要求,逐条制定整改措施。一是坚持重在实践。针对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摆的问题,自觉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全力推进各项整改落实工作,努力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坚持统筹推进。边查边改,统筹兼顾,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从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办好的事项入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三是坚持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承诺和整改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对整改落实工作的监督。四是坚持务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破发展难题,办好事实事,真正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整改落实成效取信于民。同时,认真总结整改落实工作经验,推动认识水平不断有新提高,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整改措施
针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找的加强学习、理论研究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实;服务水平不够好等问题,办党组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基础上,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整改。
(一)针对加强学习、理论研究不够的问题
整改措施:今后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根本手段,养成勤学、好学的良好习惯。
1、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机关每周五集中学习制度,突出学习主题,把理论学习与贯彻重大决策、创新观念、推进发展相结合,通过学习,深入掌握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积极主动加强调查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引领工作,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各处室局,具体责任人:xxx、xxx,负责领导:xxx,整改时限:即时整改,长期坚持)
2、加强园区党员干部业务素质培训。结合园区当前进行的入地收储、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要点和步骤,认真加强学习,增强园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科室:办公室,具体责任人:xxx,负责领导:xx,整改期限:即时整改,10月20日前完成)
(二)针对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
1、整改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参谋服务职能,积极为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招商引资工作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要紧紧围绕x委、x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加强调研,要着眼于如何找准园区在打造“工业强区”战略、抓住主城区“退二进三”行业建设等重要工作上有更大作为进行深入思考,更加明确园区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载体。
(责任科室:经济发展处,具体责任人:xxx,负责领导:xx,整改时限:即时整改,8月底前完成)
2、园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人员较少,工学矛盾突出;难于有效安置按量完成工作指标。
(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各处室局,具体责任人:xxxx,xxx,负责领导:xxxx,整改时限:即时整改,实行“5加2”、“白加黑”工作方式解决并长期坚持)
(三)针对创新意识不够强的问题
1、整改措施: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整合园区资源,加快形成园区服务工作联动机制新格局。对存在的制度、工作发式方法、思路进行对照检查,修改。
(责任科室:办公室,具体责任人:xxx,负责领导:xx,整改时限:即时整改,今年内完成)
2、没有解决园区周边劳动力转移,增加村民收入方面和对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工作的实施细则。
(责任科室:经济发展处、规划建设处,具体责任人:xxx、xx,负责领导:xxx,整改时限:即时整改,今年内完成)
(四)针对机关作风不够实的问题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巩固文明机关创建成果,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对园区工作的满意度。
1、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创新文明创建形式和载体,开展创建考评活动,进一步塑造机关良好服务形象。
(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各科室局,具体责任人:xxx、xx、xxx,负责领导:xxx,整改期限:即时整改,今年内完成)
2、加强园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形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开展作风评议活动,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措施,加强效能建设,出台相应工作规则,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各科室局,具体责任人:唐xx、xx、xxxx、xxx,负责领导:xx、xxx,整改期限:即时整改,今年内完成)
3、抓好机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落实。在制订《园区夜间值班制度》、《园区车辆管理办法》、《园区财务管理制度》、《园区现场施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好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流程的规范操作,提高机关日常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着眼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抓紧抓好制度流程的废、改、立,确保各项重要工作和重点领域都有体制机制来推动和保障。
(责任科室:办公室、规划建设处、经济发展处,具体责任人:xxx、xx、汤xx,负责领导:张xx、xx,整改期限:即时整改,扎实推进)
(五)针对服务水平不够好的问题
整改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园区工作品牌,积极拓展对外交往渠道,更加有效地推动园区各项工作。
1、积极主动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周边村委会和村民中调查了解,掌握情况,结合职能特点,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与区属相关单位密切联系,提高对入园企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并经常性的开展业务指导,加强对口业务纵、横向联系,提高服务质量。
(责任科室:各处室局,具体责任人:xxx、xx、xx,负责领导:xxx、xx、xxx,整改时限:即时整改,今年内完成,长期持续推进)
2、积极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加强和改进园区管理,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要按照建设服务型园区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型机关。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做好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工作,优化审批手续,为入园企业提供便利的保姆式服务。深入了解入园企业需求和相关困难,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加强扶贫支持工作。
(责任科室:园区各处室局,具体责任人:xxx、xx、xxx,负责领导:xx、xx、xx、xx,整改期限:即时整改,今年内完成)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园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抓出成效。
1、加强领导抓保障。园区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在xx委第x指导检查组的领导下进行,园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研究制订整改工作方案,协调解决涉及整改工作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整改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协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