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生态环境,就要对它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改掉现在城市中的不良习惯。对于环境要进行治理,更要加强城市中一些工厂的监管,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还有城市中的垃圾也要进行监管和清理。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小的方面就是对提供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对于我们
国家生态的一个建设。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乐园。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部分区域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大江大河是我们城市的集中地带,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
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非常快,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对生态规划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城市发展的时候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分析方法;城乡规划;综合素质提升;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是一门年轻且正在发展中的课程,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西部地区适应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诉求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院校较少,多数学校都在摸索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以期能够实现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建立完善、独特的课程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且在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对于推动学生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符合社会发展对综合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因而,本文将从课程发展现状和课程发展背景两个方面对《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实践意义展开探讨。
一、课程发展的现状透析
通过对陕西省《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对西安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状况的调研与了解,总结出现阶段该门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均注重物质空间设计而轻视前期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也急剧攀升。从高校教育角度来看,表现为各高校纷纷开办城市(乡)规划专业,或进一步扩大原有规划专业招生规模。通过调研,了解到各高校规划专业办学背景包括综合性大学、建筑类大学、理工类大学、农林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等,学科背景涵盖了建筑学、地理学、艺术学等,形成了色彩纷呈的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
就西安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来看,其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专业学习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目前,在专指委设定的专业知识体系中,西安科大在城乡空间规划方面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等课程,在物质空间规划的课程设置方面已较为完备。
城乡规划专业是基于工科学校土建类学科背景而设置的,其课程设置借鉴了建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表现为学生在大一、大二的专业课与建筑学基本相同,而面向城乡规划分析能力的训练缺失。具体表现为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分析类课程上还有所欠缺,包括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系统工程以及信息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等内容。而这些分析能力正是土建类背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所欠缺的。因而积极完善规划分析类课程的内容对于优化《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体系、进而增强整个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大有裨益。
(2)从学生角度来看,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注重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O计而忽视定量分析的问题,表现为在规划设计理念与图纸中出现错误、与现实情况不符、设计的随意性较大以及未遵循规范等系列问题,这都是理论基础不扎实、不牢固的表现,也是缺乏必要、可靠的前期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的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几年学生在就业和实习过程中的调研获知,在实际参与项目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规划前期分析,但他们往往无从下手,认为定量分析比物质空间规划更有难度。可见,此方面知识欠缺或基础不牢固已对学生的工作信心和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2、课程开设与授课内容参差不齐
针对本课程的开设及教学内容,笔者对陕西省内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做了调研,发现开设此门课程的学校并不多。有的学校开设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课程,主要讲授统计数据的定量分析、决策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方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等;有的学校开设了《城市分析方法》课程,课程内容以基于excel的数据分析为主;有的学校在研究生阶段才开设此类课程;还有的学校则尚未开设此门课程,但鉴于对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程度的提高,也正在积极筹备开设。可见,在陕西高校中,《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的开设及授课内容情况参差不齐,且已开设此课程的授课内容也相差较大。究其原因在于,基于多学科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而该门课程的知识点在专指委的专业体系中也比较分散。因而将与《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内容相关的散落在城乡规划学科和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整合,形成适用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3、课程教学大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
西安科技大学上一版制定的《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将本课程定性为“培养学生对城乡规划基础问题的搜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调查分析方法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性质明确了社会调查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诚然,社会调查是城市规划分析方法中的重要内容,但将其列为该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似有不妥,且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课程内容重复较多。
二、课程革新的背景探析
1、专指委明确了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下简称专指委)作为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部门,近年来围绕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把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其制定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明确提出,“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以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的多学科复合型专业”,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而,复合型专业性质背景下对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诉求就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其知识结构中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地理学、统计学、应用数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在能力结构上要具备剖析城乡发展现状和预测社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能力。
2、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设置提出了人才培养标准亟需提高的诉求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将“城乡规划学”增设为一级学科,这就意味着城乡规划教育要从传统的建筑工程类教育教学模式转向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社会综合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即要求城市规划教育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综合技能的训练。综合技能的训练既包括基本空间设计素养的培养,更应包括规划实践分析能力的提升。规划分析是规划设计的依据,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分析,规划设计将会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最终会导致规划成果落空,造成资源的浪费。因而在一级学科设置背景下,城乡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绝不是只会表达物质空间的“画图匠”,而应是具备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诚然,综合分析离不开具体分析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3、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传统城乡规划分析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乡规划行业迎来了分析方法在内容上的革新,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分析方法,还要掌握运用新型分析工具快速收集、处理、使用大量数据的方法,如Arc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这使得城乡规划定量分析的层次和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城乡规划教育角度来看,教师要注重分析方法课程内容的建立与新方法动态的跟踪,学生要注重从课堂和课下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规划分析水平,使自己具备科学、精准、前沿的综合分析能力。
4、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明确了该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西安科技大学于今年开展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紧抓这一契机,城乡规划教学团队对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多次讨论与修改。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城市规划分析方法》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明晰了该课程的先导和后续课程,有利于下一步制定更为清晰、明确的课程内容体系,避免与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出现重复而造成的教学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
三、课程完善的实践意义
篇3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资源;功能分区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是将现代生态理念融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科学的生态学原理把城市看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规划改革。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生态学角度看,城市都是人们日常活动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而城市的自然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发展等都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生态环境体系。这些复杂的生态环境综合体都是按照这一系统顺利运行的,能够引导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着。本文根据生态城市理念对相关规划与设计工作详细分析。
一、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二、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1.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1.1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1.2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生态要素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2.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评价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的性能生态过程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和了解评价区域内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制约。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度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应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的内容。
3.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在参考和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3.2规划目标和年限。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4.1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4.2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6.人口适宜度规划。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没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8.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10.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对策研究。目前,从城市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已有9项有关规定,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企业环保达标制度”。国家有关部门自1995年开始又陆续颁布了有关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文件,这些法规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但各地在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仅有这些国家的有关法规条例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补充规定,并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如“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有主管市长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密切配合。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经多方论证、比较后,提交政府决策部门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并运用政治、经济、立法、计划、管理等综合手段提出实施对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四、结语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既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政府;市场职责划分
我们知道,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的时候,都要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审批,来知道土地开发的一些用途和强度,然后在通过市场上招或者利用拍、挂的形式,由开发企业竞标建设的基本模式。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是国家对土地市场的一种干预手段,通过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政府的职能,进而使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一、在政府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市场发展和运行的规律,同时还要在政府的有力指导下进心,其主要目的就是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让城市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由政府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管理是在英国开始实行起来的,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城市环境卫生的法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国通过了一部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这个法律,标志了城市规划开始成为政府的在一种职能的良好开端。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在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开始对城市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二、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般都主张几十年都会变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使我国的人均用地面积能够均匀的划分,很少会出现土地利用失衡的现象,但是这种规划方式导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忽视,在城市规划管理上主要是让政府控制了城市市场环境的有利发展,利用政府所发挥出来的功能认为的分区代替了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政府与市场职责的划分
城市规划是政府部门的一种职能,主要是针对全体社会公民,把公民作为服务的主体,为公民提供一些空间,并且让他们能够维护城市中公共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其利润的回报,然而对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应该由市场进行主导。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城市规划管理的空间和一些私人的利益混淆到了一起,那么就应该字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发挥其政府的职能,对其双方出现的分歧进行调解,这样才能实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能利用政府的强制性手段对土地进行强行的划分和干预,这样就会使一些土地出现无人种荒芜的现象。
在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政府在行使职能的时候是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同时,市场主要是指导其效率,通过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城市土地进行划分,主要把城市用地划分为公共性的用地和非公共性的同地。其中,不需要任何条件的并且可以进行对外开放的是公共性用地,如果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实施不对外开放的就是非公共性的用地。例如:城市中的绿地,一些公共设施,公园等等,这些都属于公共性的用地,城市中的公共用地主要由政府管理,以维护公民的自身利益。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土地建设的方案,对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划分。政府部门还要把建设土地的方案进行公开,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给予有效的监督,以保证具体的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所以,对公共用地进行具体的划分,能够减少一些纠纷问题。
对于那些非公共性的用地,例如:一些商业性的,办公用地等等,就应该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在不能侵犯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市场给予指导,决定土地开发的强度,以及土地开发的进度。如果发现了有侵占公共资源的,那么就要通过市政部门利用经济手段,然后分析所占用的公共资源的面积有多少,支付其成本费用。由于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会存在很多个不确定的因素,可以对土地开发者行进具体的规范,让他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城市空间能够更加灵活的发展。
影响城市用地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其中一个是内因,另一个是外因,那么如何对城市用地的内外因素进行科学的划分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非公共用地过程中,对城市内外因素的划分必须借鉴国外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如果在进行划分的时候,其中涉及到了公众的利益,那么就应该让政府部门来解决,然后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管理和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防止一些问题不断滋生。针对内部的因素,就要对一些建筑的形式和环境以及一些基础设施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整体需求进行有效的安排和划分。
四、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
政府主要是对城市中的公共资源进行维护,在法律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下,对社会的经济环境进行宏观调节。其中公共性的资源是没有竞争性的,例如城市的道路和水资源之间,由于其边界无法进行界定和具体的划分,导致私人的市场也很不愿意介入当中,因此就要由政府部门解决纳税的问题,这个时候政府必须履行其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如果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并没有发挥其成效的时候,那么政府的失效就开始出现了。政府出现失效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缺少了竞争压力。对相关的政策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从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上总结出来的经验上看,政府主要是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然后用来把局部的行业发展好起来,这样还可以促进和带动其他的行业发展。但是这种做法也会损害局部利益,而且很容易引起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部门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这样才能使社会能够平衡的发展。
五、国外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国外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主要强调了规划和管理应该具备灵活性,同时还要根据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情况,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合理的分配资源,要做到以公平公正作为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政府部门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要时刻关心民生问题,深入到群众当中,想他们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做到以市场资源然后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减少我国的更低面积的浪费现象,坚持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借鉴国外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念,总结经验和教训,弥补我国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不足。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在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单一性,应该对政府与市场的规划和管理的职责进行具体的划分,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城市的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必须把管理的行为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规划和管理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利用法律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城市规划是政府部门的职责,那么就要对所有的公民负责,维护好城市中的公共资源,进而,做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莉,吕传廷,沈休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8(5):90-94.
[2]张京祥,何建颐,殷洁,战后西方区域规划环境演变、实施机制与总体绩.国外城市规划,2006(4):67-71.
[3]陈秉钊.他山之石.攻我陈规----谈城市规划的改革.国外城市规划,2000(3):26-29.
[4]朱介鸣,赵民,试论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2004(3):43-47.
[5]朱介鸣,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引导市场开发的经营.城市规划汇刊,2004(4):1-15.
篇5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种综合性展示空间,承担着规划、展示、文化、休闲与教育等众多方面只能,对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展开研究,设计出符合城市自身实际的、多功能城市规划展览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展览馆概述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建筑,其主题是城市规划,内容是城市历史演变过程,是城市宣传、本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规划展览馆起步较晚,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建成与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城市规划展览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城市展览馆建筑蓬勃兴起,有些城市已经建成独有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公众参与意识提高等基础上发展并兴盛的,具有多方面作用,具体有:
一是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展览馆与美术馆、纪念馆等有很大不同,与城市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通常建设在城市主要空间、时间节点上,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能够直接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是能够展示城市时代精神,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种公共建筑,在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人文、地理以及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呈现积极性上、人文精神的面貌,展示出城市的时代精神特征。
三是可以为了解城市提供渠道,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内容、表现方式以及互动性、场所氛围等方面,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以及纪念馆,都有一定显著优势,其定位是服务大众,提供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展示方式有图片、模型以及场景复原等,可以更好地被公众所理解,让公众对城市有直观、全面的了解[1]。
2 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分析
2.1 选址设计
选址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决定着展览馆建设的成败,虽然选址并没有固定模式,但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位置,具体原则有:
一是中心性原则,此原则适用于中心发散状或网格状城市中,在此种城市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中心区域,其辐射吸引能力是最强的,将其选为城市规划展览,可以保证展览馆作用充分发挥,比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二是均衡性原则,在城市发展中,盲目单一向外膨胀是不可取的,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划分城市区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会体现出多中心,比如上海,就是一主四副结构,是一种均衡分布方式,对此种城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就需要遵循均衡分布原则,实现均衡性、优质性目标。
除上述原则外,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城市制约条件、交通情况、未来扩建、展品的保存与运输以及文化属性等等,使展览馆更好地服务与大众与城市未来发展。
2.2 布局设计
在城市展览馆的布局设计上,需要从城市规划实际情况、建筑与城市关系等多个角度出发,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分区,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干扰。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分区设计中,优先做好内外区的明确分区,是内外区的管理、使用各自独立,避免造成混乱情况,使观众、展品和工作人员流线明晰,防止相互穿行带来的不便。
二是综合考虑内外环境,内外明确分区并不代表两者的绝对分开,需要先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外部周边道路情况、内部展品入口等,做好内外部展场、入口等的设计,保证各个分区功能的齐全,满足人们观览、休闲等需求。
2.3 功能设计
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中,要使其具备应有的基本服务功能,分别有展示陈列功能、互动交流功能、观众服务功能、保管存储功能以及管理办公功能等,使展览馆可以正常运行,满足公众各种需求,保证展览馆作用的发挥。
2.4 流线设计
流线设计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对外部分和对内部分两类,具体有:
首先,在对外部分流线设计中,一是门厅,应尽量简洁流畅、具有明确导向且人流交叉重复要少,兼顾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门厅附近需设有咨询台、休息等候空间以及存包处等。二是进厅,根据是情况,选择走廊式、过厅式或前厅式流线方式,要与展示陈列室直接相邻,空间宽敞,便于出入。三是展示陈列厅,空间比重要足够大,从参观顺序性、可选择性与系统性方面进行设计。四是观众服务设施,在门厅、过厅位置,设置公众需求的各种服务设施,对于大中型城市规划展览馆,每层展览区都应设置卫生间[2]。
其次,在对内部分流线设计中,一是内部入口,通常要远离公众入口,将人流、物流分开,物流通道宽度要足够,保证展示物品能够顺利进出;二是行政办公用房,要与内部入口靠近,方便外来人员联系,并要与储藏区、展示陈列区联系方便,以便于工作的良好开展。
2.5 空间设计
在空间设计上,不同区域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要求分别做好相应设计,主要内容有展示陈列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以及空间环境设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2.5.1 展示陈列室空间设计
首先,要做到展示陈列空间与展品特征的结合,根据展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展出方式,突出展品内容,尤其是特殊尺寸展品,需要对其专门设计,着重突出展品的特点。
其次,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展示陈列区通常都是根据展品类型来划分的,不同展品的最佳观赏方式也有所差异,所以,需要结合展品特征,为观众创造良好观赏环境,比如悬挂展品,就需要设计高大空间,让观众能够观察到现场全貌。
最后,做好空间组织,展示陈列区并没有对尺寸、形状、模数进行严格要求,可以采取韵律组织和自由组织的方式,来对展示陈列空间进行组合,达到良好空间设计效果。
2.5.2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就是指展示陈列区、办公区等以外的公众经过、停留的区域,其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交通空间设计和服务空间设计两部分,其中,在交通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独立交通空间、组合交通空间与走道、楼梯等设计,保证公众参观的有序性,并加以艺术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设计,增强交通空间给公众的舒适感。
在服务空间设计中,需要从便利性角度出发,根据公众的各种需求,设置独立的活着附属于交通空间的服务空间,让公众得以休息,缓解疲劳。
2.5.3 空间环境设计
空间环境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光照环境,包括用于展示的功能性照明和其它非功能性照明,光照来源有自然采光、人工照明等。在光照环境设计中,应优先选择自然采光,对于需要营造特殊感官氛围的展品,采取人工照明,做好自然采光、人工照明的有机结合,在满足展品展示光照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工照明,起到节能作用。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是指由政府建设投资的城市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的建筑设计,也就是对城市的基础性建设规划工程。
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阶段分为三个方面:宏观,中观,微观。宏观阶段是对城市区域的布局分配,中观是针对城市的系统,微观阶段是指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的具体措施。由于不同阶段的重点不同,导致了市政工程规划编制也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据阶段划分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市政设施建设具有层次性,分工明确。
市政工程的规划分为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两种。详细规划是指在编制中是要按照要求的内容进行的,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子内容进行规划(这里指城市排水和道路施工等)。专业规划是指城市整体规划编制后,所进行的专门化的单独编制。
1.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编制特点以及不足点
根据城市规划的目的,以及工程的科学性论证,分析都是受到规划深度的影响和勘查资料不全面的作用结果。在某些工程规划中市政设施的定位很难,这就会导致市政管线的管径的平面位置的确定工作难度加大。并且,市政管线的工程规划没有深入的认识,也是不能妥善处理工程管线的安置和衔接工作的原因。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实际年限,范围领域和城市规划自身是有所不同的,再加上市政工程进行施工时的现场位置以及工程管线的走向方位和城市的规划布局的衔接程度不够,导致了在整个编制行业实施的可能性。并且,行业范畴仅仅局限在本行业之间,缺少与其他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会使工程的规划编制缺少协调性。
2.市政专项工程的规划编制
现在城市的专项规划的落实作为市政的重要技术保障,在完善城市的工程编制体系,设施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个省市也根据当地的特点编制大量类型不同的规划专项工程。但是现在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面对着现实困境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由于市政工程的内容繁多,类型复杂以及其非专门化的规划编制实施规则,指导监督工作,也就造成了市政工程规划的部门利益,编制层次和内容没有统一性,编制布局不合理等相关问题的出现。
2.1市政工程的规划编制的主体多元和部门利益问题
在实际编制过程当中,市政工程的规划大多是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当地政府的要求实施编制的,组织编制的主体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会使城市工程规划部门进行利益计划,对城市空间的要素管理失去了统筹的作用。
2.2市政工程规划的编制层次性
在对城市的基础建设工程进行专项规划时,整体的层次布局的落实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城市规范法》中明确指出:“城市的总体规划内容中包含各项专项规划。”而在实际城市编制过程中规划的编制细则的欠缺,还有城市工程建筑规划的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以及管理的控制规划等,市政部门对其的要求是一步完成的。但是在实施中却不尽人意,工程规划的层次性编制出现了控制性的规划的投入加大,而总体规划的层次布局的的投入量变小现象,这就会造成市政工程在专项规划方面的系统整体的破坏。
2.3市政工程规划的编制内容的关联和庞杂性
《城市规范法》是市政进行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方案的修改的基本准则,主要思想就是城市建筑的宏观指导原则,在市政建筑工程的规划内容中,专项规划的编制对象是城市建筑群体也就会出现庞杂,多元的利益性间的关联问题,以及对编制细则的漏洞,这是编制主体的标准就会降低,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市政工程的编制规划内容上需要协调,内容结合规划,多方利益等因素。
2.4城市规范的实施效率比较低
由于城市规划的规范性不足和内容中的相关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导致有些工程的规划编制成为了阶段性的研究工作,不但如此,由于规划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最后却演化到连实施都困难的地步,严重制约了城市工程建筑经济同步性。这就是在城市规划上的实施效率较低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但拖延施工进度,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3.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3.1规划前的城市现状调查工作的落实
在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的编制中,对当地城市现状的深入了解特别重要,现状的调查深度,对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是否合理问题以及操作性的难易程度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的勘查,以及城市规划内容的资料的收集,并且做好勘查报告后绘制出完整的准确的工程的现状图纸和分析资料,在分析资料上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评价评估,确定工程建筑的设备成本支出和拆除(包括管线,设备等)等工作特别重要,这避免现状和专项规划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和正常管线运行。
3.2以城市规划的总体性原则为基础
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的前提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其中包含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用地面的布局,在进行的工程负荷预测,工程主要管线的计算和采购时要充分的考虑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和布局设计。与此同时,在城市工程规划和城市专业规划的关系处理中,专业规划是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保障和引导,而市政工程的规划则是对专项规划的深化研究和进一步完善。
3.3工程中的道路规划
在整个市政工程中道路规划也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工程专项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道路是整个市政工程的管线载体。在进行道路规划时要符合实际城市交通细则,也决定了城市工程管线的定位和空间利用布局的完善性。除此之外,还要对城市的排水,防洪防涝提高施工的质量。
3.4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注意的事项
在对市政工程规划时要注意“因地适宜,量力而行”的方针。如果勘测报告中指出,现阶段还不够对所有的专项进行规划编制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对工程规划,选择其中的几项进行编制,例如:城市排水的单独规划编制,城市供水供电的专项规划编制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解决道路的编制和排水枢纽工程的编制问题。主要原因是排水管线是城市的重力流,对道路以及场地的竖向要求比较高,再者,排水管线在整个城市道路中占用的空间大,并且在其他种类管线位置的下面,对于其他的管线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城市道路以及排水系统的规划编制首先在计划中体现。
4.市政工程规划发展历程
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在解放年代主体系统都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建筑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系统建设及应用杂乱无章,对于环保要求很大达到,一味的追求城市发展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不断的改善,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气象系统等使用逐渐被接受,已经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城市的市政也随着城市空间范围的扩大和延伸而快速发展。市政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来说是个重要的支柱,所以,城市的市政工程规划编制的地位也不断地攀升。此文根据规划编制的相关问题:编制特点以及不足点,编制问题,规划编制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热点工程规划现状而进行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光治;葛幼松;周或. 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探讨[J].江苏城市规划.2008(08-28).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规划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每个城市都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2 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淡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2.2 文化性原则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悖。针对这种现象,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吸收国外建筑的优良部分,更重要的是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考虑。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念是很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而且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与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
2.3 生态化原则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地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继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
3 当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存在的问题
3.1城镇化问题
有的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片面追求城镇化人口指标,导致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化,大量圈占、征用集体土地,大搞开发区,大搞“造城运动”的房地产开发,造成盲目的城市建设和土地浪费现象。
3.2 城市现代化建设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对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理解考虑内涵少,追求形式多。造成“欧陆风条街”和“西洋建筑”规划设计风。
3.3 风景区保护问题
有的城市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往往被当前经济利益诱入误区。在风景区和园林绿地内搞房地产开发甚至在风景区开山采石、水泥厂、石灰厂等,将风景区景观搞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3.4 盲目建设问题
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未同步配套建设的不合理现象,地下电缆、供水、供电、电信、煤气、排污等设施以及交通标志等设置未能协调一步到位,同步配套建设。最后这些地下设施铺设部门随心所欲,在建设竣工的街道上随时想挖就挖,又未能保证按原质量恢复。
4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应从以下几个万面去深化贯彻、遵循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落到实处。
4.1 在规划目标和规模确定上要实事求是
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很弱,经济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学技术的含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调控和管理城市的经验不足。因此,把握好城市建设节奏,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合理确定城市人口,面积等主要指标,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防止随意占用土地资源,防止任意调整行政区划,防止人为刺激投资扩张至关重要。
4.2 在规划布局和利益分配上要合理
我们说城市规划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并不等于说规划是个绝对真理,可以谋求城市发展方方面面都获得利益分配上的最大化和用地布局上的最高理想,其功能是通过规划手段综合分析、统筹安排、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建设布局得当、利益适量、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合理、追求的是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尤其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风景名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加强住宅及交通、环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措施、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城市的各项建设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
4.3 在规划用地和开发利用上要适度
审时度势、把好尺度、是我们观察问题、顺应规律、有利发展的规划准绳。城市的发展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达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只有前一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了,才有可能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所当然是城市规划的立足之本和规划宗旨,要努力创造宜人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空间,切实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当作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把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城市建设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首善之地。让人们生活在城市里能够舒适、方便、安全、贴近自然、充分享受文化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欢愉。
5 结束语
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的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和生态环境,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黄大能,谢尧生.城市规划设计市场透视[J].城市规划,2009,(03).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文精神;生态平衡
所谓的城市规划不单单是指对城市的整体视觉效果进行改善,还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等因素能够全面的考虑。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城市内部的建筑物进行更加新颖的设计,使得整个城市在视觉上有一定的提升。在对城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对城市自身的空间地理位置和内部空间的形态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根据城市的空间特色进行城市内部的设计和规划不仅仅可以使得城市的整体形象有很大的提升,而且还能全面的满足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规划与人文精神
要想使得整个城市的规划能够更加合理,就需要对城市内部的人文精神进行全面的考虑。这里所说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对整个城市的内部人群进行规划,而是需要根据城市内部人群的分布对城市的建筑物和相应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总的来说进行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需要对城市内部的人文精神进行全面的考虑,提高城市发展的灵活性。在对各个城市的设计研究中清楚的发现,如果在进行城市本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忽视城市内部的人文精神就会导致整个城市的形态和布局都出现混乱的现象,严重的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说明了进行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优先考虑人文精神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而且在轨迹对城市设计和规划的研究中,清楚的指出了要想促使城市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做到以人为本。这从侧面表明了要想实现城市的发展,就需要对城市内部的人文精神的真正含义有一个清楚的掌握。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就能够清楚的体现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城市的设计和规划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持,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结合其自身的人文精神对城市整体文化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定义
在现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城市进行设计和规划就需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而且在对现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全面分析中可以清楚的被了解到目前进行的生态规划不仅是指对生态环境的规划,还包括相应的经济、社会和信息等多个方面。而对于整个生态规划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规划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对城市的设计和规划的理论分析中,对生态环境进行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创建一个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而且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生态学中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下笔者就针对生态学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的描述。
2.1 整体性原则
从相应的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对城市的自然生态大多数都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的。对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形式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在进行城市的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对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需要做到全面的考虑,这样对促使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循环再生原则
目前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升,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环境遭受非常严重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来说重点要求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节能环保和循环再生有一定的重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能够促使城市存在的能源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而且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区域分异原则
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构成城市的各项因素具有多样性。为了使得城市内部的各项因素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对整个城市中涉及的各种因素按照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这样能够提高对资源的保护程度。
3 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要想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对城市的规划,就需要对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进行全面的考虑。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真是的城市生态为根本目标,对城市内部的环境和建筑物的构造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而且在进行城市自然生态平衡设计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影响着整个城市设计和规划。以下笔者就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3.1 城市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这个城市的整体景观,这就需要对城市的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在对城市景观的观察中清楚的了解到城市景观的构成。主要在于城市内部的园林和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城市景观。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城市内部的园林和建筑物的布局进行全面的考虑,并根据实际考察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促使城市的景观能够更好的反映整个城市的特色。
3.2 目前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这就需要在进行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对节能环保也能做到全面的考虑。在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用较为环保的材料进行施工,对建筑物的朝向和采光通风等方面也需要全面的考虑。
3.3 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设置中央绿地。增加居住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
4 城市规划低碳节能化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复合夹心保温墙体、外贴聚苯板保温墙体等。改善门窗设计,尽可能将窗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采用高效节能玻璃加强密封,尽量减少热量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不仅仅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而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城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部的各项因素都做到全面充分的考虑,从根本的角度上实现城市的设计和规划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赖志敏.控制开发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J].现代城市研究,2006(1).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对策
引言
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三者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学习。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当前时期下应该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更应该将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本文主要阐述了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以及对策。
1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关系分析
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城市均是在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消耗的过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二者均要解决人口、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都强调在实际的城市生态建设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所不同的是,循环经济重视的是如何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以最终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与低排放”的总体目标,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而生态城市体现的则是一个区域或是范围的概念,与循环经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循环经济是建没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2)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绝佳基地。
2 循环经济视域下的生态城市规划对策
由如上关于循环经济与城市生态规划之间的关系的阐述可知,目前应该积极地加强生态城市规划,这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是摆在城市规划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2.1 充分准备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①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等调查信息;②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③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④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⑤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⑥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⑦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是开展城市规划的基础。
2.2 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是城市规划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大气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首先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状况,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计算出大气环境容量,根据预测的大气环境容量来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最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与防治方案,并由相关单位进行审核批复。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首先对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最终确定最佳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治理方案。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积极探索先进的清洁生产方法,减少废水污水的排放量,在城市市政管网中,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污染重的工业要在工厂内部建立污水处理设备,使出厂后的污水达到市政管网的污水接管要求。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达标体系的标准,制定出最终治理对策。在城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相当多,除了从管理和公共设施上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工作,还要注重回收的效率和分类回收。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选址一定要远离城市,垃圾焚烧厂的废气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要做好防渗措施,防止垃圾废水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垃圾回收要分类,最少分为可利用废弃物和不可利用废弃物,可利用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
2.3 合理部署城市功能区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对老城区的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是不同部门的合理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各功能区不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工业企业要逐渐撤离市中心区域,并限期对这些企业进行整改。新增工业项目要严格审批,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选址要避开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对环境容量较小、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严重的地方,严禁新上污染重工业。规范所有项目建设和区域整治行为,克服城市建设的无章可循现象。对于什么地方可以建什么样的项目,要请专家进行论证,污染重的企业一旦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代价是无法估量的,例如,水资源被重金属污染后,要想恢复就相当困难。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目前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日益突出的问题――社会、自然与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对此应该加强发展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融入至城市规划之中即为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即充分准备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合理部署城市功能区。只有在循环经济视域下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方能促进城市的长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何庆华,梁智雄.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
[2] 史宝娟,许亚平,索贵彬.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0(5).
篇10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难点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1]。在这一现象之下,气候升温与资源短缺等状况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我国相关政府便对城市规划建设表现的尤为重视。其中,便包括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然而,在现状之下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点及相关问题。鉴于此,本课题对“关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及其问题”进行分析便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分析
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其难点是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分别是:发展模式方面、碳预算技术方案方面以及制度设计方面。下面笔者便对这三大方面的难点进行分析。
1.1发展模式方面的难点
低碳城市的建立涵盖了经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具有融合特点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提升以及形成过程中,能够具备更优良的驭动力及发展体制。目前,相关研究对低碳城市所存在的体制及发展模式漠不关心,进而只是城市低碳化这一目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模式及方向。另外,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功能,并且在定位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导致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在选取上常会出现偏差,这样便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
1.2碳预算技术方案方面的难点
对于低碳城市的碳排放测量技术方法、衡量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等均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其中,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这一难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构建一套具有时效性与科学性的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构建却表现的尤为不足,即使有些城市构建了与城市碳预算技术相关的方案,但是明显存在碳减排动力机制及碳减排成本核算不具完善性的缺陷,进而致使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有效性。
1.3制度设计方面的难点
关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必须以低碳城市的标准、内容以及发展模式加以明确。要想使这方面的明确更具实效性,还需要配套相应的优化政策,例如:强制性政策、激励性政策以及自愿性政策等。其中,激励性政策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补助、税费以及投融资方面。由此可见,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是现状之下的一大难点问题。
2.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探究
对于低碳城市而言,只有充分解决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才可显效地发挥“低碳”这一特点, 才可进一步落实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
2.1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对完善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进行构建,使低碳城市的建设能够获得有效推进[2]。想要得到实现便需要把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这两种理念融会贯通,并和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相融合,唯有这样,才可将低碳城市的作用有效地在城市中发挥出来。就现状之下基于城市的发展而言,需将低碳理念有效地归纳进城镇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去,并且把低碳目标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去。另外,还需要充分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及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以此使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更具全面性与科学性。
2.2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从实际情况分析,想要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充分重视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能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有实际意义的操作当中。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在指标的选择上,需将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涵盖在内,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并具体落实到单项项目当中去。其次,不同的指标应该相对保持独立,并具体明确。在指标的选择上,每一个指标理应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一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尽量使指标与指标之间避免交叉现象。再则,对指标的定性及定量进行考虑,让二者更具操作性。在指标的选择上,所选指标既需要定性描述,有需要具备可量化特点。最后,所选指标还需具备可参考性与适应性,让城市的低碳功能显得更加全面,更加优越。
2.3基于城市系统功能的低碳化
对于城市而言,其具体功能是会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的。而且,城市的功能还需与时俱进,进而做出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调整。普遍情况下,城市的功能及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城市经济结构当中的产业结构。在现代社会高要求的发展之下,城市无疑是发展经济的核心地区,因此城市的功能便会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对于城市的规划必定会参照城市的功能进行[3]。在低碳功能的划分上,需要以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及思想作为参考依据,将城市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考虑进去,进而构建出具有合理规划特点的有机系统。低碳经济功能划分具有很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低碳化的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不同城市低碳目标的落实,需要对城市的特质、分割规模以及相关政策为依据,进一步使低碳发展的方式与城市能够充分融合,以此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
3.结语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难度高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行业、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配合才可进行有效部署。在低碳城市的构建中,城市规划必须发挥出显效作用,并在城市规划机制及管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将低碳理念及方法充分考虑进去,对城市的资源实施节约措施,对城市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以此让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更具时效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胡宏.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城市建筑,2014,03,25.
[2]罗巧灵.胡忆东.丘永东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规划师,2011,05,01.
[3]尹艳伟.王超.张江.张伟.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问题与相关措施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