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较为常见的固体废物有化学反应的固体产物,沾有化学品的容器器皿、纱布、纸张等物品以及过期废旧固态药品等。固态废弃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中重金属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而剧毒性物质如果处置不当,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仪器设备使用时,由于机械振动等原因会产生噪声。室内大型设备、真空设备及室外风冷机等,如维护不及时、发生故障,则所产生噪声会更大,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带来伤害。除上述污染源外,化学类实验室也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污染。
2化学类实验室环境污染管理对策
通过上面的污染源类型及特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化学类实验室存在的污染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因此对于污染源的处置对策是要标本兼治,全方位管理,既注重日常及实验时的预防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及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以防发生事故污染;又要注重排污前的无害化处置及减噪等,确保达标排放[8-9]。
2.1预防事故污染
化学实验过程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现象,如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危化品的失控,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此类事件危化品泄漏数量往往较大,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因此加强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9]。
2.2危化品存放管理
一方面,化学类实验室中应尽量减少各类危化品尤其是气体钢瓶的存放数量,一般不存放备用气体钢瓶。危化品存放数量减少后,相应的冰箱、容器、试剂柜等数量也减少,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并且节约空间,同时也减少了污染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危化品在实验室中要分类存放,做出明确规范标志,且确保保存环境适宜和通风,以防危化品失控外泄。如金属钠、钾等活泼物质要保存在煤油中,煤油液面淹没金属,并需定期检查。
2.3实验过程中三废管理
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是化学类实验室最常见的污染源,如果不能妥当处置,就会对环境造成危害[10]。设计实验时,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实验中化学品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污染源的数量;尽量使用环境危害小的化学品来替代或置换环境危害大的化学品[11]。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应当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分类收集,密闭贮存,同时应当张贴规范的标签,注明废物种类和数量等要素。然后,可以选择有资质的环境保护公司委托处置或者组织人员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要特别关注用于洗涤沾染危化品器皿的废液和用于擦拭的物品等也应分类处置,不得直接排放或者丢弃。而对于一些含有剧毒成分的废液,建议破坏掉其毒性离子后再进行收集。如含有氰化物的废液,应当用氧化剂氧化或者铁离子络合其氰根离子,使其失活后再收集处置。实验中产生的一般废气可由通风橱和通风管道经稀释后直接排放。对于有毒气体,应当采取合适的化学反应使其反应完全,不得直接排入大气中。如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其尾气应当用多道碱液充分洗涤反应完全后,方可排放。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排放,如氨气等,也应采取化学方法充分反应,不能直接排入空气。
2.4仪器设备噪声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化学类实验室所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样化,经常涉及到机械传动、振动、转动等,这些均可能产生噪声,如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超标排放。对于噪声污染的处置,一是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尽量选用噪声小、性能稳定的机械设备,并定期维护;二是要合理布局,将噪声源置于距离工作人员或周边人口密集区较远的区域,且分散布局,避免产生共振;三是要加强防护,通过设置减噪房、声音屏障等方式,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或周边居民的影响。如某单位液氮生产车间在开启期间,需要昼夜不停连续生产,造成噪声超标排放。其主要噪声源是压缩机和冷却水泵,针对这两个噪声源,将压缩机的房间四周加装吸音板,用于屏蔽噪声;又将抽水水泵更换为潜水泵,使其在水下工作,基本不产生噪声。通过这两种方法,目前噪声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5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预案制定后,应当进行教育培训,并定期演练。预案的制定应当符合单位的特点,紧扣单位的污染源,实用可行;应当配备好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并定期更换与维护。如一些含巯基试剂往往具有令人作呕的恶臭味道,且在空气中飘散快,持续久,因此使用时应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好强氧化性溶液和活性炭等吸附剂,将取用时粘有试剂的器皿、量具等物品尽快放入氧化剂中进行反应,如不小心洒落,应当立即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吸收。此外,还应加强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和隐患整改等[12]。
3结语
篇2
1.1目的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我区范围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迅速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对环境的危害,保护我区范围内省市领导机关、金融中心、交通枢纽的安全运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应急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预防基础工作,做好重大危险源辩识与控制,消除事故隐患,将事故概率降到最小。加强对通过我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控,防止在我区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因道路、水上交通事故引起重特大事故对我区造成的危害。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组织与队伍的建设,搞好应急宣传与演练,将事故损失降到最小。
1.2.2以人为本,先人后物:事故应急求援工作以抢救人员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中心,优先抢救和保护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恶化,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1.2.3重点保护,严格监控: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加强对我区重点地域,重点道路、重点单位的监控与保护,保证我区范围内省、市领导机关、居民密集区域、交通枢纽、金融中心和大型商业中心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全区区域、道路、单位重要性分级见附件9.6)。
1.2.4反应快速,协调有力:建立事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对事故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保证强有力的组织、指挥协调。
1.2.5统一指挥,属地原则:事故发生后,按应急响应程序启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辖区街道(乡、园、局)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本预案,上报市政府启动市预案。上一级指挥机构有权指挥下一级应急救援组织。救援组织及救援人员首先立足于本企业、本地区。
1.2.6保障有力,常备不懈:建立健全事故应急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员、资金、物资器材等资源保障,专业抢险队伍定期演练,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
1.2.7资源整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充分依靠和发挥公安、消防部门在处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
1.2.8应急救援遵循以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应急救援工作。
1.2.9事故发生单位承担施救费用。地方财政给予应急支持。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3.2指导参考依据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4现状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年版)所列品种,我区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有300多个品种,涉及到化工,医药、机械、轻工、农业、商业、环保、建设等各个领域,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涉及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等类。由于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复杂以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使得在生产、运输、储存、经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泄漏、爆炸和火灾等连锁事故,就会对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安定造成重大危害。
近年来我区的化工产品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产品品种增多,生产规模增大,主要产品有高分子UV涂料、油漆及添加剂,尤其是高分子涂料生产过程中,其原材料、中间品、成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中,存在一些重大化学危险源。
由于我区特有的区域环境,不可能有专门的化工生产经营区域,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单位分布于我区各处,尤其是多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市场,湖南亚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大门皮革市场、马王堆油漆涂料市场、新合村、南湖汽配城及周边的配套仓储等。本区内拥有部分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用户,包括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铝型材生产企业、高等院校、医院和科技院所等),相当一部分加油站、充气站位于居民区和商贸区中,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我区危化品重点区域为:
1、东岸乡范围内工业园、村、村的公司等四家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区域和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铝材公司、鞋业公司危险化学品使用区域;
2、大学、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所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和放射物使用区域;
3、市场、建材城、油漆涂料城、建材市场、汽配城、新合村汽配市场为主的油漆、涂料经营市场及周边的油漆仓储区域;
4、各加油站、充气站、点和以曙光集团为重点的工业充装厂为主的易燃易爆气体危险源。
5、曙光集团、农业大学、仓库等七处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
据统计,我区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5家,经营市场6家,剧毒危化品使用单位2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7家危险化学品经营门面226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25家,加油站15家,储存量1200吨(主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见附件9.5)。
由于我区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区内城市主干道14条,并且部分道路是主要运输干道,如长潭高速公路、107国道辅道、五一路、远大路,人民路、解放路、二环线、火星路,展览馆路、车站路、路、路等,以及大量城市主干道间的联络道,穿区而过的河,构成了连接市各单位及与外区、县、市的运输通道,危险化学品在通过我区运输途中对我区产生很大的危险。
1.5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5.1事故类型
1.5.1.1重大危化品泄漏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1.5.1.2重大危化品火灾事故及由此引发的爆炸、或由此引起的泄漏污染及中毒事故
1.5.1.3重大危险化学品爆炸引发的火灾、泄漏及导致的中毒伤亡事故
1.5.1.4重大危险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引发的泄漏、爆炸、火灾和由此引导致的污染、中毒事故
1.5.2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源的位置划分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及事故可能影响的范围。
1.5.2.1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距离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建筑设施及设备损坏
1.5.2.2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的伤害或财产损失
1.5.2.3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域久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1.6适应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区危险化学品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的全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和危险化学品运输途经我区区域范围时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援工作。
辖区内发生重大、特大、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按上级预案和本预案执行,本预案与上级预案相冲突的,按上级预案执行。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详见附件9.11应急组织框架图,9.12区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置结构图)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救援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1.1.1组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成立区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常设协调议事机构,在区应急委员会的领导和市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机构的指导下,统一领导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区长任救援指挥部总指挥长,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助理调研员、区安监局局长任救援指挥部副指挥长,区政府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发展与改革局、区工业经济局、区商务局、区公安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交管局、区环保局、区消防大队、区交警大队、区城管局等单位为成员。
2.1.1.2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领导和协调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研究、制订、修订、实施本预案;研究、报告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的重大问题;部署和总结年度应急救援工作;组织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负责调集和落实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专项资金和专用设备,检查督促全区各街道(乡、园、局)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上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汇总报告事故救援情况。汇总全区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并组织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组织、协调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统一部署、指挥、协调实施本预案,统一调配救援设备、人员、物资、器材和占用场地,适时批准启动和终止本预案,启动和终止本预案的命令;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2.1.2区应急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机构与职责
2.1.2.1机构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办),作为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日常工作,综合管理全区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由该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1.2.2职责
协助正、副指挥长工作。负责指挥、副指挥长命令的下达及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定期或不定期向市政府提供我区重、特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检查各成员单位、企业单位是否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报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检查预案的模拟演习,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好事故(险情)信息的工作;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协调各新闻单位对事故情况的报道,统一对外经指挥部审定的事故信息;办理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和系统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督促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按照指挥部指令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协调组织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可用场地,并负责在事故后组织归还或补偿;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处理具体工作;
b、具体职责是:
a)组织制定、修订区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b)组织实施区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c)指导、监督各成员单位、街道(乡、园、局)安全应急机构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d)指导、督查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方面的科技、宣传、教育、演习等工作;
e)组织、协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综合管理系统、通信信息系统、物资保障系统、抢险救援系统、灾后重建系统的建设;
g)汇总全区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并组织有关专家及时进行评估分析,提出处置建议。
f)组织、协调应急预案中应急响应程序的具体启动工作。
2.2应急组织机构的建设
2.2.1基本原则与要求
1)工作移交与指挥转移: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工作交由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
2)全区建立区、街道(乡、园、局)两级应急领导机构及其日常工作机构,分级领导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和办理日常工作。
3)依序替补。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因故缺位时,由副职按序替补到位,防止出现指挥中断、秩序混乱的现象。
4)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指挥场所,装备基本满足要求的指挥系统,调配精干的人员,建立健全完善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服务、救援物资、装备资源档案库和完整的信息库、完善的网络。
2.2.2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
区政府办:参加、组织和协调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参加应急救援行动;组织调集应急队伍和抢险救灾物资;负责应急救援对外联络工作。
区发展与改革局:负责安排应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基建项目,协调建设资金;审核重大危险化学品源项目建设;做好救灾物资储备、调拨和供应的计划、协调工作。应对突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物资供应及交通、通信保障工作。
区公安分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治安保障、交通管制、事故区域警戒维持事故现场社会秩序、事故证人及责任人的监控与保护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突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资金保障等工作,监督检查应急救援资金,救灾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
区民政局:启动突发灾害的社会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统计和全区灾情;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负责灾民吃、穿、住、医的生活救助;申请和拨发救灾款物;组织接收、管理、分配救灾物质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储备救助物资。配合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并协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并协调事故现场卫生防疫工作,负责组织事故现场毒物鉴定,并制订救治和防中毒方案,组织协调调配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短缺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
区安监局:负责起草、修订、实施本预案,负责接收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并向区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报告,组织、指挥和协调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方案的实施和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的执行,负责制定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专业人员,专项资金和专用装备的储备计划,检查督促各有关专业部门和从业单位开展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
区工业经济局、区商务局:参与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协助事故单位进行抢救和恢复生产,、组织、监督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储备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的救援装备与物资。
区科技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科技储备与科技保障工作。
区环保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定并采取防止危险化学品污染扩大的对策和措施,负责事故现场洗消和清理工作。
区交管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交通运输保障工作,负责道路、水路运输应急救援人员、物资的保障工作。
区武装部:负责组织协调驻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抢险救灾工作。
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工伤医疗保险与救助工作,协助处理相关理赔事宜
区公安消防大队: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的火灾扑救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院人员(包括伤亡人员)的紧急转移工作,配合环保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洗消清理。
区交警大队:负责因交通运输事故引发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交通管理、区域封闭与隔离,协助应急救通运输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协助进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的维护现场、协助公安部门工作,协助进行事故现场洗消和清理工作。
区宣传部:负责做好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宣传报道工作。
2.3现场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2.3.1组成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在事故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由区危化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指定人员担任。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物资供应组、环境监测组,善后处理组、技术咨询组、宣传报道组和事故调查等10个专业救援组,各组组长由相关责任单位主管负责人担任。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现场指挥一名,由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2.3.2主要职责
2.3.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对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处置工作负总责,对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保障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对应急处置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按规定需报告的事项,及时向区政府、区突发公共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求援助,直接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负责信息的统一。
2.3.2.2专业救援组职责
综合协调组:由区政府办为组长单位,其它各组组长为成员,负责救援一线和指挥协调工作,传达贯彻指挥部各项决定、指令联系和督促各组工作,确定事故应急救援控制范围,汇总事故现场各项信息,授予权公布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安全保卫指挥组:公安部门为组长单位,当地街道居委会为成员(必要时包括区城管委),负责事故现场安全警戒、交通疏散、秩序维护、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工作,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和周围物资的转移。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设置警戒区,负责区域的封闭与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车辆,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及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必要时调动区城管大队(全区道路疏散分流方案见附件9.7,全区区域性封闭与封锁程序见附件9.8)。
医疗救护指挥组:区卫生局为组长单位,有关医疗机构为成员,负责组织抢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处置受伤和中毒人员,紧急调用救护所需药品,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其它危害,协调农林水利、环保及其他相关部门,评估测定事故的危害程度,提供医疗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方案,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环境监测指挥组:区环保局为组长单位,有关化学品检测机构为成员,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别,利用各种环境监测设施,及时对大气、水体、人体、动植物、土壤进行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资的成份及浓度,确定污染与危险区范围,评估事故造成的环境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其它危害,迅速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制订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物资供应指挥组:区工业经济局为组长单位,商务、交通、安监、公安部门为成员,负责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及有关街道、乡、局和社区、村以及企业调配、提供各类应急装备器材、工具和救援物资,安排好抢险救援人员的膳食。
善后处理指挥组:事故发生地街道为组长单位,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公安局为成员,负责组织对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督促、指导事故单位及其所在地、部门及时通知伤亡人员家属,落实用于接待伤亡人员家属的车辆和住宿,做好相应的接待、安抚、解释和善后处理工作,启动社会力量,为受害人提供社会救助。负责安置事故区域内人员紧急避难转移疏散安置工作。
抢险救援指挥组,根据事故类别,分别由公安、消防、交警为组长单位,根据事故类别由总指挥指定现场指挥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执行总指挥的命令,组织指挥前方救援,反馈现场信息,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如来不及报告可先行处置后报告。事故单位为成员,必要时由区突发公共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报市政府商调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支援。负责事故现场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救援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隔离事故系统与其它生产、生活系统,抢救事故现场的人员、设备、物资和其它财产,负责现场灭火,设备冷却、喷水隔爆、人员搜救,负责被污染区的洗消工作和现场清理工作用于。
事故调查指挥组:区安监局为组长单位,公安、消防、交警、工会、工业、商务、事故单位为成员,负责事故情况的调查、取证、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的定性及处理建议工作。
技术咨询组:由区安监局牵头,有关单位参与,组织相关专家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技术咨询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部为组长单位,负责处理事故新闻等相关事务。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区安监局负责确定信息监测办法与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核实、分析、评估收集可能引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必要时,组织专家、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对发生的事件趋势进行预测。
区安监局和各街道(乡、园、局)安监站负责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采集、处理工作。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根据不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性质和特点,以辖区内各重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重点部位为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广泛收集各种可能引发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可能性很大的,应在2小时内分别向区应急委、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报告。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立与市以及其他区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可能引发影响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
3.1.2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负责接受危险化学品重大隐患和重大事故的举报和上级部门通报,并将报警信息立即报告指挥长、区应急办和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同时报告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事故及隐患发生地街道(乡、局)。各街道和区有关部门收到事故信息后应当进行核实和风险分析,并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和区安监局等部门报告。区安监局危险化学品隐患及事故应急举报电话为:
(值班)(传真),
电子邮箱地址:。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3.1.3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或者事故隐患发生的企业名称、时间、地点、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物资大量泄漏,交通事故引发)或者事故隐患情况、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途经我区范围内的重大危险化学品运输状况(类别、品种与品名、数量、运输船舶、车辆型号、车辆牌照、时间及途经路线)。
3.2预警
3.2.1接警
区安监局、各街道(乡、园、局)安监站负责接警工作,公安、消防、交警、卫生部门通过119、120、122、110公共信息电话负责接警并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报告。区安监局和街道(乡、园、局)应急办在接到报警后应当经初步核实后及时报告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处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工作机构报告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实行首问接警制,任何接警单位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信息接报工作。
3.2.2处警
3.3.3.1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或者事态发展,立即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报告,情况紧急时,由区安监局和街道(乡、园、局)应急办组织力量赶赴事发地,进一步查明情况。
3.2.2.2及时向区应急办反馈处警情况。重大情况1小时内向区应急办预报告,2小时内正式报告。并按照预警等级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确定预警等级,启动相应预案,并决定是否向区应急委、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的建设。
3.2.2.3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传递主要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负责。
3.2.2.4紧急出动指令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发出。
3.2.2.5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的发出与接收,救援行动的发出与接收都必须有记录、录音,无法及时记录时应随后追记。
3.2.2.6应急响应程度启动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即召集相关成员单位组建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3.3.1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逐步建立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管理平台和日常监测信息数据库,适应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构建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与街道(乡、园、局)应急办、安监站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3.3.2建立和完善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网络。必须建立定期信息分析通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装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值班电话和值班手机必须保证24小时能够接通,确保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测信息网络的畅通和及时报送。(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系名单见附件9.1)
3.3.3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并利用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家组资源,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与技术专家组成员间的联系应保持畅通(专家组成员名单见附件9.2)
3.4预警级别及
3.4.1预警级别的确定
按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潜在危险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确定主体:一般预警由区政府确定;较重预警由市政府确定;严重预警报请省政府确定;特别严重预警报告省政府后报请国务院确定。
3.4.2预警级别的确定程序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收集、核实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后,组织专家研究,提出建议,报应急委决定。
3.4.3预警级别的信息
预警级别确定后,除因涉及国家安全等原因需要保密的外,由确定预警等级的区政府或市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直接涉及公众利益或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应对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警信息由市政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短信传播等渠道广泛,做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预警级别由省政府或国务院确定的,除由国家、省、市级媒体预警信息外,还应当通过各街道(乡、园、局)、社区(村、分场)、企业下发通告、宣传墙报等方式相应预警信息。
3.4.4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警信息内容包括:
a)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性质、原因;
b)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地及范围;
c)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估计;
d)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对措施和控制情况;
e)应急事件发生后的个人防护自救办法
f)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其他情况。
3.4.5预警级别信息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涉及的街道(乡、园、局)应急办和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对事件发生地采取以下措施,并做好相关信息跟踪监测:
a)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
b)及时向公众可能受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
c)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
d)要求处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可以动员、招募后备人员;
e)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正常;
f)调集所需物资和设备;
g)保护现场。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的部门必须负责事故现场保护。
h)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3.5解除预警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预警级别信息险情完全解除后,由区政府申报市政府同意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公共传媒解除警报信息。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解除预警工作。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流程见附件9.13)
4.1.1级别的确定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实际级别,按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流行强度和影响范围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
Ⅳ级应急响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已经或者可能造成1-2人死亡;
2)已经或者可能将造成较大环境危害,较大财产损害和社会影响。
Ⅲ级应急响应就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1)已经或者可能造成3-9人死亡;
2)已经或者可能将造成重大环境危险、重大财产损害或重大社会影响。
Ⅱ级应急响应达到下列条件:
在Ⅲ级应急响应基础上,事故事态可能会持续发展,已经或者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
Ⅰ级应急响应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已经或者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
已经或者可能将造成特别重大环境危害,特别重大财产损害、特别重大社会影响
4.1.2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评估与确定
一般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由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由区应急委确定。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市应急委,在市人民政府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综合评估后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4.1.3启动条件
4.1.3.1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故报警信息后,应详细了解事故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等级,按照应急响应级别传递信息和开展应急预案启动申报工作,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本预案由指挥长根据区人民政府应急预案启动决议,签署命令后启动。
4.1.3.2上级预案和区总体预案启动时,本预案同时启动。本预案启动时,相关街道乡局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4.1.3.3启动方案
一般事故(Ⅳ级)进入Ⅳ级响应后,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实施应急救援,并向区政府和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召开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订应急响应的有效措施,调动相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事故救援和下一级应急响应的准备工作,事故信息由区政府向媒体和公众。
重大事故(Ⅲ级)进入Ⅲ级响应等级时,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实施救援,并向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状况立即召开相关成员单位,及时组织调动其它相关单位部门,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救援。当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的趋势时,请示市政府组织增援队伍,并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
特大事故(Ⅱ级)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等级时,指挥部门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全面启动区总体预案,并请求进行全面的增援,并进行全面的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赶赴现场,实施全面的紧急救援。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等级或Ⅱ以上等级时,指挥部门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请求进行全面的增援,并进行全面的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赶赴现场,实施全面的紧急救援。并请求市政府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预案。
4.1.4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履行下列应急响应职责:
a)接警后,立即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市危险化学品救援应急办报告,并根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级别及应急工作规模,迅速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b)对本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保障资源进行统一调度;
c)对本区在应急处置中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向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办汇报,请求予以援助。
d)必要时,直接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e)完成区应急办安排的工作。
4.1.5情况报告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在接到信息后1小时内向区应急办和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应急办公室报告,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应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对报告的部门、时限、程序等有具体规定的,除按本预案上述规定报告外,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主要报告以下内容:
a)、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b)、事故单位的行业类别、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c)、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
d)、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e)、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f)、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g)、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1.6特别情况的处理
发生在本区内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其中人员涉及外区、市的上报市应急委,并与相关地区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联系,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跨部门的,同时启动相应专项预案,应急工作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进行。
某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密切注意和防止次生、衍生、偶合事件的发生。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的,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的,由区人民政府及区外侨办、台办等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上报市人民政府,并做出相应处理。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建立快速应急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有邮电、无线通信网络和公用信息网为应急指挥和信息报告服务。现场应急指挥部用手提/台式VHF或无线电话通信联络,配置电话同步录音装置、传真机、电脑、互联网终端,确保准确接收信息。
4.2.2昼夜值班。事故单位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事发地基层组织、区、街道应急办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要加大监测。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和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在应急处置期间,事发地的街道应急办要综合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每日向区危化应急救援办报告,重要信息要立即报告。同时,区危化应急救援办每日向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办报告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的有关情况,遇重要信息立即报告(应急事故信息流程图见附件9.14)。
4.2.3加强现场信息的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简要经过及原因简要初步分析,人员伤亡、失踪的情况;财产损失情况;人员疏散情况,待救援人员数量及危险程序情况;危险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现场医疗救治情况;现场疫情处置情况;现场救援进展情况;现场救援物资供应情况;现场环境监测情况、现场救援面临的困难及需支持的事项等。现场信息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采集,并与区应急办保持不间断联系,随时报告现场信息。
4.2.4事故损失信息采集
事故损失信息包括:灾害损失情况,因灾需救济的情况及已救济的情况,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由安监部门、民政局和当地街道负责在第一时间采集灾害损失信息,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区应急办、区政府,并同时报告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安监局。
4.2.5信息处理。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工作牵头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各类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灾情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应急处置建议,报告相应的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与区应急办,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
4.2.6通讯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区安监局负责建立全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联络员的通讯电话本
建立省、市、区、街、重要企业五级应急救援通讯网络,
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电话
4.2.7区外信息通报。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涉及或影响到本行政区域外的,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与所涉及或影响的区人民政府取得联系,通报有关情况,并同时向市应急委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4.3基本响应程序
4.3.1基本应急
4.3.1.1事发地先行处置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件发生单位、事发地的基层组织要进行先期应急处置,拨打报警电话,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组织人员疏散,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伤人员和物资,并立即向区、街道及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办报告。
4.3.1.2组织应急救援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接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指派设立现场指挥部,专门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控制具体实施方案,布置救援专业队伍任务,并及时向市重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现场处置情况。对于比较集中、固定的事发现场,已造成人员伤亡或对公众生命健康直接造成严重威胁的,要立即调集本辖区范围内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急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专家咨询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做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提出防范措施。
各专业队伍到达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按各自的分工开展处置和救援工作。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现场情况制订现场救援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参加现场救援的人员必须严格按救援方案实施救援,未经指挥部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计划。
4.3.2扩大应急
4.3.2.1请求支援或申请启动高级别预案
当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的趋势时,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增援队伍,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应力度,并及时请求市应急委支援。必要时,由区人民政府请求市人民政府提高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级别,启动高级别预案。
4.3.2.2提请市人民政府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当涉及本区部分地区或涉及本区全部行政区域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采取常态下的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由区人民政府报请市人民政府按程序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4.4指挥与协调
4.4.1应急领导机构与现场指挥
a)重大、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或特别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街道应急救援工作均应接受省、市应急委的统一指挥,各部门、各单位要服从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调度。
b)在应急救援现场,进入现场的救援队伍、人员和物资都必须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省、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领导到达现场后,由省、市、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决定现场指挥人员的调配。
c)较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危化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全面负责应急工作,并及时向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情况,请示重大问题的处理指令。各部门、单位要服从区危化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调度。
d)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街道应急办全面负责辖区应急工作,区危化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指挥工作,并及时向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情况,请示重大问题的处理指令。各部门、单位要服从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调度。
4.4.2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组及职责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咨询小组。职责是:平时为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在应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邀参与应急指挥工作,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4.5紧急处置
(区应急工作程序手册见附件9.9,应急处置工作手册见附件9.15,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措施见附件9.10)
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通知有关专业救援机构和所在地政府机构、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办。
事故单位是第一时间处置事故的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利用所属企业和就近社会救援力量,立即组织实施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立即组织本单位和就近医疗救护队伍抢救现场受伤人员。
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制订事故的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事故和救援情况,及时修订救援方案、补充救援措施。
危险企业和当地救援力量不足以有效地抢险救援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向上级危险化学品应急组织明确要求增强救援。
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下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力量清除现场应急抢险通道上的障碍物,由当地街道、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保险抢险通道、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畅通无阻,有权应急征用有关设备与设施,有权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施工。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要迅速评估事故对救援人员的危害途径,制定人员进行和离开事故现场的标准程序。确保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的安全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特点,采取确保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产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
4.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利用省市二级120急救中心和市危化生产安全救援基地资源,在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后,组织120急救中心和有关医院立即到事故现场抢救,并开辟专门通道,保证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当危化事故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现场救援指挥部要组织增援力量。加大救援物资调拨供应力度。并及时请求其它区和市政府支持
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及社会稳定时,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向区政府报告,并通过市政府,请求武警、军队参加治安保卫,
4.9事故调查、处理、检测与后果评估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现场检测、事故损失评估等工作。组织专家总结和评价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救援保障情况等,对应急预案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4.10新闻报道
4.10.1新闻报道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广泛宣传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及应急处置情况;广泛宣传区政府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应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情况;广泛宣传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抗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表现的英勇无畏精神和感人事迹;广泛宣传人民群众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等情况,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时个人防护及自救措施与方法。
4.10.2实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新闻制度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制订新闻报道方案。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区委宣传部、本预案牵头单位形成新闻通稿。除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保密的信息外,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信息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通过媒体统一向社会公布。
4.10.3新闻报道工作组织
各级各类媒体记者赴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事发地采访报道,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11应急结束
应急处置工作达到相应条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遇难、遇险人员全部抢救出来后,现场救援工作结束。按审批程序要求,由区总指挥长签署命令后,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行动结束,并向社会相关信息,组织各类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事故单位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社会生活秩序以及事故后期的善后工作,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后期处理工作。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迅速采取措施,救济救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5.1.2区民政局、有关部门和相关街道按职责分工及时调查统计灾害事故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并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和向社会公布。
5.1.3民政系统要迅速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接收、发放的管理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有关单位、街道(乡、园、局)和社区(村、分场)、企业应当支持、配合做好安置、安抚工作。
5.1.4卫生部门要做好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消毒和疫情监控工作及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5.1.5由各街道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或由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责任单位自行清理。若因调查需要暂缓清理的,应组织保护好现场,待批准后再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可能导致危险发生或清理工作有特殊要求的,由专业队伍进行清理。
5.1.6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计划,迅速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若需要由上级政府、部门制定方案的,由上级政府、部门制定方案,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实施。
5.1.7做好在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被损害设施等的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信、供电、供水、供气、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道路等公用设施被损尚未恢复的,有关单位应迅速报告,组织力量修复。道路、桥梁、水库大坝、围堤等被毁坏及河流被堵塞的,各街道、乡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并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组织修复。
5.1.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物资劳务征用补偿、赔偿工作。
5.1.9事故单位妥善处理事故受害者,对事故受害者依法给予赔偿。
5.2社会救助
5.2.1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金和物资。
5.2.2民政部分要组织公益性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和个人要开展经常性的募捐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捐赠救助款物。
5.3保险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要认真组织协调各有关保险公司及时定损理赔。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因定损理赔需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情况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
5.4调查、处理
5.4.1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完毕后,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调查,重点要查明导致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并形成调查报告。有关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查,按要求提供有关情况。
5.4.2对责任事故,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5.4.3通过总结,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订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
6.保障措施
6.1信息与通信保障
6.1.1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间、当地政府、事故企业、各应急小组之间应尽量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资源,保持通讯和信息畅通。
6.1.2建立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完善与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市、区各相关职能单位、街道、重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信息、网络连接。开发和建立全区重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信息、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技术专家等的信息数据库,掌握救援抢险队伍、救援物资储备等情况,危险源数量、分布、运输路线、潜在影响和应急措施。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现场救援装备保障
建立应急救援装备数据储备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特点和存放位置,制定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数据更新和报告制度,利用省、市、区现有资源共享(见附件9.3应急救援装备分布情况一览表)。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应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机制,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出现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不足等时,能及时调用或借用相关物资和装备。
6.2.2应急队伍保障
6.2.2.1按照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部署由各成员单位为主,逐步建立统一的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专业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卫生局负责组建医疗救护队伍,建设局、城管局负责组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抢修队伍,公安部门负责组建消防、公安防爆、治安队伍,交通局负责组建运输保障队伍、工业经济局、商务局利用现有企业资源负责组建事故处理队伍。
6.2.2.2开始应急行动后,各街道(乡、园、局)、企事业单位、公安、城管和专业抢救队伍要保证应急响应所需的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备。
6.2.2.4区专项应急工作职能部门要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当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专业救援队伍或技术力量不足时,能得到上一级部门的支援。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必要时由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市应急委报告协调武警部队、驻长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和支援抢险救援工作。
6.2.2.5逐步提高各类专业应急队伍的装备水平,配备基本的先进救援装备、器材和通信、交通工具以及防护装备。各专业应急队伍应制定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队伍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各抢险救援队伍的总体情况、编成要素、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的能力,每年年初要向区专项应急指挥部报告,重大变更要及时报告。
6.2.2.6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市、区、街道、企业应急处置队伍、物资与设备资源。区安监局负责建立应急处置资源详细档案,与加强协调联系,保证调用及时、迅速。
6.2.3交通运输保障
6.2.3.1区交通局要确定交通运输保障队伍,掌握车辆、船只的提供单位、数量、功能、驾驶员名册等各种情况。并逐步建立交通保障动态数据库。
6.2.3.2交通管制。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指令122交通指挥中心或交通、交警部门,对突发事件现场和通往现场的重要道路或航道实行交通管制,根据交通封闭和疏散方案组织交通分流与疏散,避免因交通影响造成其它影响。根据需要组织开设应急救援“专用通道”。
6.2.3.3道路设施受损时,各相应部门要迅速组织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6.2.4医疗卫生保障
6.2.4.1区卫生局要建立医疗卫生保障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确定参与应急医疗卫生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名单。建立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利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容量、救治能力和专家资源。
6.2.4.2紧急处置中的医疗救护保障工作由区卫生局组织实施,组织医疗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和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区医院、各街道医院及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2.4.3配置应急救护资源,区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储备必要药品、医疗器械,制订医疗卫生队伍、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等方案。
6.2.5治安保障
6.2.5.1公安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工作。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区城委局、各街道派出所、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及事故发生单位协助,在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护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各街道、社区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必要时可协调其他队伍协助警戒。
6.2.5.2应急处置警力不足的,可向市或省请求援助,由市或省调配警力予以援助。
6.2.5.3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
6.2.6物资保障
6.2.6.1区安监局负责建立应急行动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特点和存放位置,制定信息数据库的管理、数据更新和报告制度,利用省、市、区现有资源共享(见附件9.4应急救援物资分布情况一览表)。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和指挥部成员单位应与上一级相应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机制,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出现物资不足等时,能及时调用或借用相关物资。
6.2.6.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事故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领导组和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人员调集和车辆、物资、器材的调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有关部门接到物资供应指挥部下达任务后,因,应提供的物资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而延误时机,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6.2.7资金保障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工作和物资储备所需的资金,由区计划统计物价局制定计划,同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障。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统筹安排预防和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所需工程建设、设备购置、信息系统和专业队伍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项资金。
6.2.8社会动员保障
按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否需要人民群众参与及需参与的程度,相应确定动员的对象和范围。对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或只有群众参与才能确保应对有效实施的,应深入发动群众,充分重视和利用好民力,是否进行动员及动员对象、范围,由区政府决定或者由区政府报市应急委决定。
社会动员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具体实施。
6.2.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2.9.1区、街道两级应急办应建立所辖区域内的紧急避难场所和可成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如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教室、宾馆、酒店)信息库,掌握其地点、功能、可容纳人数、目前使用状况等。特别安排部分紧急避难场所兼具指挥场所功能。特别安排部分紧急避难场所供全区重点保护单位使用。
6.2.9.2有关职能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时应主动征求区、街道应急办的意见,充分考虑因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安置人员的需要,使人防设施、部分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具有接纳紧急避难人员的功能。
6.2.9.3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指导有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指挥场所,并配备相应的通信设施、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备出现紧急状况时省市党政机关能及时迁入,指挥处置各类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
6.2.9.4因自然灾害等需要较大规模安置受害群众,实行紧急避难安置工作实行以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地安置为主,妥善安置群众生活的原则。安置分为紧急避难安置、临时安置和较长时间安置
紧急避难安置和临时安置可采用征用和适当补偿征用方式征用教室、宾馆、酒店。征用经营性场所和学校教室须经区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批准并报告市应急委。
较长时间安置采取借住公房、非受灾户对口接收受灾户、投亲靠友、搭建帐篷等方法,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临时安置和长期安置、集中建房与分散恢复相结合。
6.2.9.5应急行动时,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经区政府同意决定是否组织进行危险区人员疏散,人员疏散安全方案由区民政局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6.3.1加大科技含量,有关职能部门逐步建立科学的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并加强先进技术的利用和配备。
6.3.2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在对国内外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处置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立本区综合紧急处置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进行探讨研究。
6.4技术保障
建立技术扶持机构、技术咨询机构、技术专家和应急救援咨询组专家数据库,确定专家所学专业、技术专长、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技术咨询机构,保证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
6.5气象保障
由区安监局负责与市气象局协调,为指挥部提供应急决策和响应行动所需的气象资料。
6.6法制保障
6.6.1按照国家、省、市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并对实际运行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
6.6.2加强执法,预防事故发生。有关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预防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法律、法规,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现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执法违法、失职渎职、的,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6.3要严厉打击在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趁“乱”制造事端、扰乱治安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制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民心的行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为紧急处置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6.6.4要充分行使好法律、法规赋予的应急中的紧急处置权,依法规范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行为,确保紧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
7.1.1公众应急信息交流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向社会宣传有关应急预案、报警电话和接警部门。
加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应对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各职能部门、各街道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要把一些常见的多发性事件的预防,应急知识编成小册子,在群众中进行宣传。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加强防灾自救、互救的宣传和辅导,有关业务部门要上基层进行业务指导。
要把有关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全民普法内容,特别是要把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履行的特殊义务作为普法的重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配合、支持、参与应急工作的意识。
7.1.2学生应急常识教育
区教育局应制定学校应急工作教育规划,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有关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应对知识的教育。
7.2培训
由区安监局和专业救援部门组织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常规性培训,将有关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管理课程列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应急处置和指挥能力。
7.3演习
7.3.1单项演习: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每年不少于一次实战演习,通过演习提高抢险救援队伍的抢险能力和处置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各部门的整体协调配合能力。专项应急指挥部要有详细的演习计划,有明确的演习目的和内容,要注意演习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演习后要对应急方案进行评估。
7.3.2对涉及到人身安全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专业救援抢险队伍的抢险演习,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到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不断更新演习的内容,也要考虑到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制定多套救援抢险方案。
7.3.3综合演习: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演习,检验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各应急保障部门的协作配合能力、指挥机构的紧急指挥能力及紧急动员能力。通过综合演习,评估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7.3.4演习内容包括: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模拟演习
主要演习火灾控制、设备隔热降温保护,受伤人员的搜救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且有可能存在大量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模拟演习
主要演习专业救护队伍防护器材的使用,火灾控制,现场环境状测定,周围容器的隔热降温防护,受伤人员的搜救,现场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
发生同时具有火灾、爆炸、有毒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事故的模拟演习
主要演习专业救护队伍防护器材的使用,火灾控制,现场环境状测定,泄漏区域防爆隔爆保护,泄漏点堵漏,周围容器的隔热降温防护,中毒人员的搜救,现场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
7.3.5模拟演习必须与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演习一并进行,演习前要制订周密的演习计划的程序,检查演习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参与演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结合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本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并将演习情况向市应急委报告。
8.附则
8.1名词术语
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是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目录参见《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者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是指由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或威胁本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8.2预案管理
8.2.1备案与批准
本预案由区人民政府。
8.2.2修订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情况,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情况,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预案修改由区应急办修改后报区政府审核批准下发实施。
8.3监督检查与奖惩
8.3.1监督检查主体
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办负责本预案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8.3.2奖惩
对严格执行本总体应急预案,在应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应急工作中、不听从指挥或,给他人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制订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人民政府制订并解释,具体由市区危化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办。
8.5预案实施时间
本应急预案自年月日起施行。
9.附录
9.1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
9.2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组成员联系表
9.3全区及全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装备一览表
9.4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一览表
9.5全区主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一览表
9.6区区域、道路及单位类别重要性分级
9.6.1全区地区重要性分级
9.6.2全区道路重要性分级
9.6.3全区单位类别重要性分级
9.7全区道路疏散分流方案
9.8区域性封闭与封锁程序及主要内容
9.9应急工作程序手册
9.10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办法
9.11应急组织框架图
9.12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置图
9.13应急响应程序图
9.14应急事故信息流程图
篇3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
1火灾事故特点介绍
1.1事故突发性强
导致火灾事故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主要有化学药品泄露、化学药品碰撞剧烈、化学药品操作失误等,由于所发生的事故较突然,并无任何预兆,进而事故处理对策会延时制定,火灾消极影响得不到合理控制。
1.2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由于危险化学品毒性较强,并且极易爆炸、腐蚀,火灾事件发生的同时,受上述特点影响极易扩大火灾范围,进而受灾人员逃离时间会大大缩短,一旦受灾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撤离,那么会有大量人员伤亡,进而严重威胁受灾人员的身体健康。
1.3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后,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瞬间挥发、渗透,污染客体较多,如土壤污染、设备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火灾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困难,避免灾难范围扩大,进而大范围破坏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的影响持久,治理难度大。
1.4火灾救援难度大
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事故,由于灭火救援现场无序,并且存有多种危险情况,再加上,受灾现场极易受空间、风力、风速、空气清晰度等因素影响,进而会再次加大风险的治理难度,如果治理措施不当,治理时间不及时,那么极易引发火灾连锁反应,并且火灾态势会大范围扩散。
1.5容易出现立体燃烧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方式,以及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各项设备具有密集性,所形成的架构多呈孔洞状,一旦有火灾现象发生,那么气体流动方向会在架构的引导下呈立体式,同时,火势还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1.6经济损失较大
这类物品的生产环节、运输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并且这类物品的存放标准、使用标准相对较高,因此,灭火过程中应做好人员配合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灭火工作。一旦工作人员未良好协作、有效配合,那么火灾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与此同时,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会相应减慢。
2原因分析
2.1材料特性影响
大部分化学品(危险类)具有易燃、易挥发、易爆等特点,受这类产品自身特点影响,极易出现火灾现象,并且火灾发生几率会大大提高,同时,这类物品非规范化操作或忽略细节,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有些材料在没有进行很好的保存下,包装老化破裂,泄露后遇火源或者受环境影响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2.2着火源控制不严
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没有严格控制着火源。首先是外部火种控制不严格,烟囱飞火、吸烟烟头、汽车排气管火星、周围明火作业等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其次是内部设备损坏,机械操作不当导致着火源的产生。2.3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没有严格落实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危险化学品材料在参数变动、设备振动、设备腐蚀等因素影响下,还会弱化设备性能,进而设备应用率会大大降低,同时,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未定期实施,还会间接引发火灾事故。
2.4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不高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技术性强、危险性高,装备自动化程度高,装置规模大,对操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发生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者乱操作行为极易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2.5意识淡薄,制度形式化执行
大部分领导者对这类物品的存放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十分重视,相比较而言,领导者将关注点更多的投放在经济效益中来,因此,火灾发生几率会大大提高,火灾发生后,负责人不认真查找原因,汲取教训,整改隐患。同时,部分单位缺少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单位虽有消防安全制度,但内部平时检查落实不够,多流于形式。
3危险化学品火灾扑救方法
3.1快速合理调集部署力量
力量调集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现场,根据救援方案合理调用救援人员,准备充足的救援车辆和相关设备,正常来讲,这类事故救援的过程中,往往会集中派出抢险救援车、水罐消防车、化学救援车、泡沫消防车、防化洗消车、照明消防车,除此之外,充分准备各类器材,如照明设备、侦检设备、堵漏设备、警戒工具、通信设备以及破拆器材等,并且救援人员还应配备个人防护工具。对于危险度较高的区域,应委派少量救援人员,并且这类救援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高效的救援技巧,一旦救援工作失败,伤亡人员数量也能有效控制;对于重度区,参与救援的员工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救援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身心素质,同时,业务处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较强,遇到紧急情况能够组成抢险突击队,顺利完成撤离工作。实际救援的过程中,应合理利用风向,同时,还应规范使用水枪以及其他救援工具,其中,上风方向为最佳救援位置,水枪主要从侧上内方向进入;爆炸物品火灾扑救的过程中,救援工作者应全面掌握现场地形、地物,与此同时,选择合理位置设置水枪阵地;救援车辆还应优选停车位置,车头、车尾方向有序化,避免停车位置处于地沟盖上。
3.2科学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危化品火灾燃烧猛烈、发展迅速,具有爆炸、中毒、腐蚀等危险,首先要分清危化品种类与特点,根据其特性正确选择灭火剂进行灭火处置,杜绝随意处置。同时,要深入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合理设置警戒,对火场的影响进行评估,坚持“先控制、后消灭、固移结合、攻防并举”的战术原则。要准确选择主攻方向,确定救人为火场的主要方面时,同时选准最关键的抢救路线和进攻部位,利用车载水炮、移动炮、泡沫炮科快速抵近燃烧区和邻近保护区,强水流攻击、冷却、抑爆,射水冷却到位,不留盲区。要把控好时机,考虑火势发展蔓延可能产生的高温、中毒、倒塌、爆炸等险情,防止难以预料的因素对作战行动构成的威胁。
3.3发挥多部门联合作战能力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往往危害性、影响性大,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重特大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指挥部办公室,要强化多部门联合作战效率,明确各单位在应急救援中的任务和协调配合的方式方法,由办公室整合社会资源,第一时间调动消防部队、公安、安监、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建设、民政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参与事故处置。第一时间动员令,组织动员企业单位、协会组织等社会面各方力量资源参与灾害事故处置。要加强重特大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紧急处置的物资和装备保障,建立紧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保障持续性作战需要。
3.4切实加强战斗员的个人防护
参与灭火救援的同志要严格按照着装规定,落实处置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时个人防护工作。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保护器具以及保护服装。其中,一线救援区、可燃气体救援区、高浓度剧毒气体救援区、浓酸救援区、苯类物质泄漏区佩戴的保护器具存在差异性。一线救援区要想避免发生静电火花现象,此时救援人员应穿戴淋湿服装;可燃气体区的救援人员,为了避免皮肤暴露于空气中,应穿着防毒衣,与此同时,准备空气呼吸器。
4结语
为了避免火灾发生几率,应首先规范执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等要求,同时,全面掌握这类物品的特点,扎实巩固灭火方法,根据火灾态势了解最佳灭火时机,进而大大降低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篇4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制;伤亡事故;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51-02
危险化学品普遍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化学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可能危及周边近为几十米,远可达几公里区域的安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三方面入手,这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我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但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运输、贮存的过程中仍然是伤亡事故多发的领域。随着德兴铜矿矿山作业量的逐步加大,危险化学品与矿山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本人结合从事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的实践体会,就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害性及当前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总结,以期引起人们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的重视。
1 危险化学品分类及特性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1.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通常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对策
2.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手段
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逐步推行安全信息化、自动化,以提高安全的科技含量,促进安全管理手段的进步。实行厂区封闭式管理,配置门禁自动控制装置,厂站内的关键装置、重点防范区域配备自动监控扫描系统,放射源库、火工品库等部门应配备安全预控装置。与此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正常运行期间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工人造成人身伤害。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替代、变更反应过程中,隔离、通风和个人防护。
2.1.1 替代方案:控制、防止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替代的方法,在原料的选择上,即:无毒、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剧毒化学品,不可燃替代可燃物,可有效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损害或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2.1.2 变更反应过程:替代性措施的使用并不总是符合要求的生产过程,它是技术创新的发展,选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这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变更反应过程中消除或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2.1.3 隔离:在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隔离措施,是适当分开操作者与危险的化学品,这是最有效的危害控制措施之一。最常见的做法是完全封闭生产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设备或设立了壁垒,加大工人和危险源之间的距离。
2.1.4 通风:通风措施可以减少工作场所有害气体、蒸汽、粉尘浓度,使浓度低于安全浓度,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你可以采取机械和自然通风的空气交换,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1.5 个人防护:自我保护是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身体的最后一道屏障。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危险化学品的工人应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
2.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生产企业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础管理,加强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第一,企业要从公司级、工段级、班组级与班组各成员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抓实、抓死,做到不留死角。第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广泛开展“三标一体化”创建活动,并以此为有效载体,全面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第三,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促使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到位。在事故查处过程中更加注重分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质量和调查报告的说服力;更加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和结案效率;更加注重总结各类事故中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有效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2.3 安全教育与培训
根据国家安全法规规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必须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但是,不少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履行的水平和能力,安全管理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国家有关认证机构对安全人员资格培训时间短,加之学员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及安全管理知识,真正能学到的很有限,对专门请专家讲解的安全标准学习班,有些学员甚至连听懂都困难,回到企业后很难去指导、开展工作。企业在日常培训与学习中就应重视企业各岗位员工有针对性的学习。
首先,指导员工认真学习化工安全知识。员工只有掌握了本企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针对化学危险物品的特点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措施,才能纠正自身在操作中习惯性的违章违纪,为粗心大意鸣笛,从而提高了执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更好地履行职工的职责,更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稳定、有效的安全生产。
其次,指导员工学习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学精、学透,杜绝“一瓶不满,还乱晃”的现象。业务不尽心,业务水平上不来是缺乏责任心的重要表现。因为在使用危险化学品原料的生产岗位,很多技术复杂,危险化学品要求的安全性极高,只有做到人人熟悉业务,个个业务精通,才能更好地做到安全生产。学习好业务知识是每个职工的重要职责。
最后,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把安全“零”理念的落户生根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从零开始,向零奋斗”为中心,延伸到“设备零缺陷,系统运行零隐患,执行制度零距离,安全生产零事故”,通过开展班前班后会、事故案例分析会、事故回头望、安全理念考试、百日安全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等不同形式,时刻讲安全理念,从而逐步提升了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3 结语
实践一再告诫我们: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地快速有效处置至关重要,处置得好就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了全面充分的准备,就可以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应当清醒认识,易燃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露事故蔓延而扩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危险性大,难度也大,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科学指挥,严密实施,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张玉美.高温时节应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中国检验检疫,2007,(9).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S].
篇5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85-01
标准预防的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黏膜,均需进行隔离。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3~2009年4月在墨西哥等地暴发以来,以较快的速度传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蔓延,在我县境内没有确诊病例之时,本院收治1例邻县送来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咽试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本院对所治患者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中均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诊疗活动中标准防护后没有发生院内感染,取得良好效果,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是一所中医专科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300余张,年门诊20余万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3万人次,年报告各种法定传染病100余例,常见的是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HIV感染病例。2009年12月15日17时,患者黎某,男,17岁,云南富源某乡镇人,身高1.56m,体重46kg,以头痛和腿痛、发热人院外科,入院2h后疑似甲型H1N1流感转入内科隔离治疗,2009年12月17日上午6时30分死亡,患者在院时间37h,其中在隔离病房27h,普通病房10h。一对甲型H1N1流感为医院首次报告。也是2009年县境内唯一1例确诊患者。
1.2 方法对确诊患者在医院整个诊疗活动中所接触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后勤保障人员均发放“甲型流感密切接触人员健康告知书”,由本人填写基础信息和健康观察内容,包含体温、咽痛、咳嗽、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泻等以及检查结果和其他症状体征,观察期自接触之日起满7d后交由防保科统计。
2 结果
接触人员28名,在实施整个医疗救护过程中均按照标准防护穿戴工作衣帽、医用防护口罩,按照手卫生进行洗手。其中救护车驾乘人员4名、放射科检验人员2名、临床科室医生5名、护理人员10名、参加会诊医生7名(疾控2名戴N95型口罩),经过7d观察后统计,接触人员中,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以青壮年居多;男性12名,女性16名男女之比1:1.16,无明显差异。体重超过80kg以上有5人,占总人数17%,无孕妇及其他高危因素人员。
在7d观察期内,体温有4人超过36.5℃,但在37.1℃以下波动,其他24人体温在正常范围;有3人有轻度咽痛1d,1人自述有胸痛和咳嗽,肺部无阳性体征,其它人员一切正常。
篇6
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更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我院心血管介入中心针对AMI 患者形成了一套急诊介入救治配合流程,在此流程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导管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与护理配合是保证急诊介入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导管室护士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1.1敏锐的观察力
AMI患者在开通闭塞血管时,往往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这是心室颤动的高发时刻【2】;心动过缓、频发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短阵室速等都是可能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医生在手术时大部分只专心顾及导管、导丝和影像变化,所以导管室护士要密切观察手术进程,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手术者的意图,准确及时向医生报告心电图波形和动脉内压力波形的改变情况,对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主动处理,争取做到分秒不误。另外,大多数患者在发生室颤时会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随即出现面色青紫、意识丧失,抽搐和呼吸停止。因此护士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重视患者的主诉,赢得抢救时机。
1.2 超前的预见性
高龄、高危及复杂病情和病变是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高危因素,高危患者在进入导管室的路上、手术操作过程中及术后返回CCU的途中,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护士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做出预测,做好充分的准备,能灵活自如地配合医生处理突发事件。例如患者在来回导管室的路上有可能发生室颤,所以除颤器必要时跟车。急性下壁心梗时易发生低血压休克和房室传导阻滞,备好异丙肾、多巴胺、临时起搏器。在进行右冠状动脉操作时,导管容易挂住窦房结动脉诱发室颤;左主干病变时容易发生开口嵌顿而造成室颤;支架放入前降支及回旋支动脉内,尤其是前降支近中段时易发生室颤【4】。所以除颤器电极板常规涂湿备用,尤其是在进行这些高危的操作时,要更加重视。
1.3 丰富的专科知识
能识别恶性心律失常,能熟练掌握导管室各种仪器尤其是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例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等。熟悉术中常见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抢救药品及措施 ,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及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动过缓、严重高血压、过敏反应、穿刺局部大量渗血及血肿以及循环呼吸骤停,以利于配合医生抢救。
1.4 熟练的操作能力
心导管室采用的大都是高新技术,设备多,材料复杂,这就要求护士对手术所用的特殊器材做到熟记、熟递,能熟练使用血管造影仪、心电监护仪、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心导管工作站等设备,熟练完成专业常规护理操作和各种登记统计工作。熟悉介入操作步骤,与医生配合默契。
1.5 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X-线照射、频繁的紧张抢救、长期负重站立配台、长年加班加点、不定时的急诊介入手术工作,造成的饮食睡眠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加之消耗性材料的物流管理等,面对这些压力,要求导管室护士要做到紧张有序,训练有素,并且要做到能吃苦耐劳,学会自我调节。尤其是抢救时做到沉着果断,临危不乱,密切配合,积极应对,迅速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2 导管室的救治配合流程
2.1术前配合
接到手术通知后,一名护士负责按无菌要求铺台;准备术中用药;心电监护、抢救仪器等处于备用状态;抽取多巴胺、阿托品、地塞米松等药物放于易取处备用;除颤仪的电极板涂湿,调300J待用。另一名护士到CCU接患者。病人积极良好的心态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濒死感、焦虑、恐惧等自觉症状明显,因此要关注患者的主诉,通过简单的语言交流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要求和顾虑,主动传达以下信息:这只是个微创手术,不会有太大的痛苦,而且进行手术的医生和护士都有丰富的经验。患者进入导管室后,要热情接待,注意保暖,以一举一动感染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环境、手术过程及配合要领,做到忙而不乱,给病人训练有素的安全感。指导患者平移至导管床后,按要求摆好,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并检查液体通路(留置针一般位于左上肢)。患者头偏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口边放置塑料袋。躁动患者用约束带将双上肢固定在身体两侧,以免影响手术、发生坠床等意外。将监护仪声音打开,操作中能够听到患者的心跳,有助于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与处理。粘贴电极片时避开除颤区和锁骨下置管区;左下监护线最好从腋下穿过,以免因患者抽搐扯脱导线影响心电图描记;各种导线放置位置以不影响采集图像、不影响抢救给药和除颤为宜。
2.2术中配合
协助消毒,为术者穿衣;根据手术进程,配合医生,准确、熟练递送各种器械;根据病情及医嘱,准确执行各项处置。AMI患者发病数小时内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因此术中须严密监测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5]。一名护士负责站在床边观察患者心电及有创动脉压力的变化;在医生完成锁骨下置管后,及时将液体改由中心静脉途径输注,以保证紧急情况下快速大量的补液。另一名护士负责完成介入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及器械材料的传递。密切注意手术的进程,对可能的高危操作进行预测,随时做好抢救准备。行球囊扩张时,冠脉血流暂时中断,患者会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这是手术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如心率缓慢,要嘱患者咳嗽,促进造影剂排空,同时准备应用阿托品。出现室颤时,大声告诉同事,随即准备配合医生除颤,如未能成功复律,立即准备再次电击,并准备应用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室颤复律成功后,患者意识恢复,护士应给予亲切的语言安慰,消除其恐惧感,以免紧张、焦虑而增加已梗死心肌的负荷。做好排尿观察及护理,防止肾损害,患者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加之情绪紧张,会加重膀胱括约肌痉挛,易发生短暂性尿潴留【6】。
2.3术后护理
询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指导患者在保持术肢制动的前提下移向平车。由一名手术医生和护士护送患者回CCU,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及保暖,察看术区是否有渗血或血肿。针对患者患病的主要因素进行简明扼要、有的放矢的健康教育,如戒烟限酒,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及术后康复期的注意事项【7】。嘱患者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以免发生造影剂肾病。到CCU后,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术中用药、术后结果、液体通路及其他管道,搬运过程中尽量轻柔。
3 讨论
AMI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行急诊PCI时风险大,难度高,而且由于冠脉血管梗死相关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在我院介入中心的这种程序化的急诊救治配合流程中,我们体会到,导管室护士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护理过程中能够与医生默契配合,各交接环节做到有机衔接,是保障急诊介入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De Geare VS,Dangas G ,Stone GW,et al.Interventionalproceduresina cutem yocardial infartion[J].Am Heart J,2001,141(1):15.
[2] 陆雅娥.冠状动脉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救治配合和护理[J].现代实用医药,2008,20(3):229-230.
[3] HerniquesJP,OttervangerJP,et al.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n before and during primary PCI[J].Int J Cardiol,2005,105(3):262-266.
[4] KernMj,RothR,DelionulU.Thecardiaccatheterizationhandbook[ M].Missouri:Mosby,1999.3-50.
[5] 李洪稳,周继新,尚秀英.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11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4.
篇7
关键词: 狂犬病;流行病学;免疫预防
狂犬病[1,2]又称之为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的急性、高致死性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相关报道表明,狂犬病是致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因此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为了更好的掌握狂犬病的流行特征,狂犬病的感染趋势,为预防与控制狂犬病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10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免疫预防措施,现将报道如下。
1 病原学特征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其核酸为单股负链RNA,包括糖蛋白、聚合酶、白、膜蛋白及磷蛋白共5种蛋白。现代生物分子学分析表明[4,5],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可以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决定了狂犬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糖蛋白的抗原可引导患者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标征狂犬病毒的毒性和致病性。白是临床诊断狂犬病毒的靶抗原,是检测狂犬病毒的常用目标抗原。狂犬病毒可被酒精、甲醛、碘酒、紫外线、高锰酸钾等消毒用品灭活,加热至100℃后病毒会在2分钟内灭活。狂犬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咬伤、抓伤,通过动物舔舐伤口、粘膜、溃疡等部位也会引发感染。此外,处理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尸体也可能导致感染。
2 狂犬病流行状况
狂犬病是全世界内均有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的感染地区以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因狂犬病致死的患者约有3~6万。我国的狂犬病流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最严重,到90年代狂犬病的流行受到控制,感染人数明显降低。然而,随着近年来随着宠物犬、猫的大量养殖,我国的狂犬病感染人数逐渐呈上升趋势,狂犬病疫情十分严峻。相关报道表明[6],2004年至2006年我国上报的狂犬病致死人数占同期各种传染病病死人数的30.1%,居我国急性感染疾病死亡率第一位。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狂犬病上报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3%,狂犬病疫情异常严峻。相关报道表明[7],狂犬病的易感动物包括狐、狼、袋鼠、田鼠、仓鼠、家猫、蝙蝠、牛、犬、山羊、马、等动物,而我国狂犬病的主要感染源是患有狂犬病的家犬。狂犬病感染地区范围较广,基本以长江为界,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发病趋势,其中广西、江苏、湖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是我国狂犬病感染的重灾区,约占全国发病率的90%。狂犬病的发病以夏季和秋季较为常见,在我国感染狂犬病的人群主要分布在农村,其中儿童、学生、农民是狂犬病的易感人群。
3 临床表现
感染狂犬病毒后的潜伏期与患者被咬伤的程度、位置、感染病毒量等因素有关,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也有长达几年或短至几周的潜伏期。我县自2006年至2014年发生的10例狂犬病患者中最短潜伏期2周,最长潜伏期1年。10例患者发病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低热、恶心等症状,并对光、声、风等刺激异常敏感,伤口处有痛感、痒或麻,饮水时喉部痉挛,典型的恐水、恐风。发病3~5d后7例患者出现迟缓性瘫痪,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昏迷,经治疗无缓解,均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100%。
4 免疫预防措施
为有效抑制我国狂犬病感染人数的不断上升,降低狂犬病导致的病死率,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在分析10例患者的发病特征并基于狂犬病流行病学基础上提出以下免疫预防措施[8-10]:
(1)加强狂犬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群众的预防狂犬病意识。目前,群众对狂犬病的认识普遍较低,多数人被咬伤或抓伤后不会及时处理伤口,更无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意识,导致感染狂犬病病毒。因此,要加强狂犬病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对狂犬病的预防意识。
(2)被动物咬伤后,严格按照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狂犬病。包括伤口的处理、狂犬疫苗接种及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3)开展狂犬病高危人群疫苗接种,主要预防狂犬病。通过分析狂犬病的易感人群可知儿童、学生、农民、动物工作者等是感染狂犬病的高危人群,开展狂犬病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主动预防狂犬病感染。
(4)加强犬类管理,构建动物防疫机制。各级政府应重视狂犬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对犬类的管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养犬习惯,对流浪犬采取收养或人性化扑杀等方式减少传染源。做好犬类防疫工作,实施“管、早、免、灭”的综合预防措施,控制动物疾病感染。
(5)完善法律法规设立,规范动物疫情控制。由于狂犬病易感动物较多,分布范围广大,病毒致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有关动物疫情预防与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狂犬病预防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例如,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控制狂犬病疫情国家的相关法律管理方法,设定控制恶犬、加强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等。
狂犬病是危险人类健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必须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重视对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狂犬病发展,抑制狂犬病感染率升高,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慧,宋淼,申辛欣,等.1996-2009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6):427-430,434.
[2]史映红,刘昌弟,龙波,等.狂犬病29例临床分析[J].中国共患病学报,2011,27(2):165-166.
[3]孙建伟,许汴利.狂犬病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共患病学报,2011,27(2):154-157.
[4]施云涛,丁跃宁,王光俊,等.2011-2013年永宁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对策[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2):1375-1377.
[5]孙建伟,陈豪敏,许汴利,等.狂犬病潜伏期及病例暴露后生存与风险变化的Cox回归分析[J].中国共患病学报,2011,27(8):734-737.
[6]吴小玲,欧飞昌,吴智铎,等.高州市2004-2012年狂犬病疫情特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2):2266-2268.
[7]沈朝建,贾智宁,孙向东,等.我国犬狂犬病流行与相关风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10):94-96.
[8]左志刚,叶俊锋.东莞市茶山镇7516例狂犬病暴露情况及防治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39-540.
篇8
关键词: 眼科手术 围术期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22例,男性187例,女性135例,年龄2~84岁。其中屈光手术156例,白内障手术85例,青光眼手术32例,视网膜玻璃体手术19例,斜视矫正术23例,其他手术7例。
2 危害因素及对策
2.1 应激反应 经临床观察大部分眼科患者对手术这一应激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术前紧张、焦虑、心悸、胸闷、出汗、失眠、血压升高。严重者还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甚至引起心身疾病或严重的精神障碍,致使放弃手术或手术延期。术后患者可出现心慌不适、心率快、肠蠕动减慢、便秘等。护理对策:护理人员配合医师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患者的沟通,耐心解释患者的提问,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有关信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之能保持其情绪稳定,缓解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安全渡过围术期。
2.2 环境因素 眼科手术患者以老人、小儿居多。由于其对外界湿热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室温过高可影响患者的散热功能,而体温过高,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快,可使患者出现寒战,加之患者精神紧张,诱发心律失常,术后易出现呼吸道等并发症。护理对策:手术室保持舒适恒定的温湿度,防止其受凉十分重要,通常室温为24~26℃,相对湿度40%~60%为宜。同时手术期间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减少人中流动,避免噪音保持室内安静对缓解患者精神紧张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2.3 血糖变化 手术期间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被激活,血中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抑制糖元合成,促进糖原分解,可使血糖升高,患者出现高渗性利尿、脱水,血浆渗 透压增高,而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引起眼内感染。而低血糖在手术中往往易被忽略,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因此,两者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护理对策:术中应加强血糖监测,尤其有糖尿病史者应30min监测血糖1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严防血糖过高诱发高渗性昏迷或严重感染。对血糖过低者遵医嘱及时对症治疗。
2.4 血压改变 眼科手术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可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促使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以及交感神经未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本酚胺增加,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及心率明显高至正常范围还可诱发心动过速,而出现胸闷、心慌不适。而术中牵拉眼肌神经反射可致血压下降,还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早搏,严重者心跳骤停。护理对策:术前加强术前访视及沟通,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及有否潜在的健康问题。对高血压者术前应行降压治疗,以使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对患有冠心病及老年患者这一高危人群术中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并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以防意外发生。对高度紧张,收缩压升高者术前遵医嘱,给予安定、心痛定口服以改善症状,同时手术室营造一种温馨氛围,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以避免紧张心理,对稳定情绪,降低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2.5 眼心反射 为眼科手术常见危害因素之一。多见于斜视手术及视网膜等内眼手术,由于术中压迫眼球或牵控眼肌致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减慢,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护理对策:术前了解患者病史,有否心动过缓等潜在危险因素。对高危者术中给予心电监测,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停止牵拉眼肌,解除压迫因素,若心率低于40次/min以下时,遵医嘱给予肌注阿托品,以缓解症状。
2.6 球后出血 见于球后浸润麻醉时针头不慎伤及球后血管。此时,可见眼球逐渐突出,眼张力强,眼睑闭合不能。护理对策:立即协助医师给予加压包扎或压迫眼球,必要时局部冷敷以紧急止血。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心率变化,视患者情况针对性的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紧张恐惧心理反应。
2.7 角膜损伤 全麻时眼瞬目反射消失,泪膜破裂,角膜得不到湿润和保护,同时全麻时,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可致眼轮匝肌松驰,患者眼睑不能完全闭全,易造成角膜持续暴露,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护理对策:全麻手术时应注意对侧眼的防护,以防意外损伤。给予涂眼膏并用消毒纱布包盖,防止角膜干燥。同时还须预防角膜擦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2.8 意外损伤 多见于高龄、小儿及视力严重低下者。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对外界反应低下,加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易出现心动过缓或过速、早搏、血压变化及头晕等。而小儿机能尚未发育,机体抵抗力差,易出现手术意外等。而视力严重低下者视物模糊,行动不便易发生意外损伤。护理对策:对老人、小儿及视力低下高危人群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手术全程给予护理监护,安排专人给予轮椅或平车接送。防坠床,必要时给予约束带保护,手术上下床时移开手术显微镜等设备,以防碰伤头部。并注意防滑摔倒及碰撞而出现意外损伤。
2.9 查对不严 眼科屈光手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多为连台进行,每日可达数十台不等。若查对不严,极易输错患者的信息资料或左右眼混淆,而引发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对策:术前做好探访工作,全面掌握患者相关资料,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方法及其配合要点使之参予医务人员共同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手术时严格查对制度,患者信息资料经2人核对后,方可开始手术。
2.10 眼内感染 眼科手术的眼内感染主要为外源性感染为主。其可由手术室空气、器械、溶液、药物,一次性耗材及组织等污染所致。护理对策:严格手术操作规程及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器械和物品严格消毒制度。对耗材及药品等严格把关。术中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可改善眼部血循环,以利于手术后切口的愈合并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对糖尿病者控制血糖,以减少眼内感染风险。术后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眼疾,严防眼内感染的发生。
篇9
关键词:护理差错;原因;措施
护理差错轻者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加重病情,重者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护理差错的发生主要是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当中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不按照规章办事等,从而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导致治疗延迟或者失误[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2011年我院上报、登记、核实分析的护理差错30例。
1.2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过程及解决方案。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3.1护理差错即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中的过失,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延长了治疗时间,但尚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者称差错。临床常见的护理差错分类(见表1)包括:①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患者治疗。 ②错服、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h。例医嘱q8h护士为方便执行为tid。 ③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重做、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例青霉素过敏例青霉素过敏实验前未询问过敏史或抗生素使用前忘做过敏试验,致使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虽抢救成功,未造成患者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但仍属护理差错。 ④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如护士未及时评估和发现压疮高危患者或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患者皮肤受压处发生水泡或皮破,经积极干预后痊愈,仍属护理差错。⑤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手术患者应禁食而未禁食 ,以致拖延手术时间。例患者由于未禁食禁饮致使术中呕吐、阻塞呼吸道等。⑥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破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如手术患者备皮不充分。 ⑦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例:st的医嘱未即使执行。
3.2护理差错常见的原因 。
3.2.1三查七对不严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三查七对执行不严密而出现的差错仍占较高比例(50%~60%)。"三查"是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是指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在用药查对中,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护士更换床旁已备好的输液瓶时,往往不再查对输液瓶上的姓名;例:由于查对制度不严密导致的一系列输液反应: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等。在医嘱查对中,三人/二人查对时,由于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致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该停的医嘱未停;晚夜班一人查对时,更由于精神状态、体力、依赖心理等影响,而出现不查对的现象,以及用习惯性思维去处理医嘱也不容忽视。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经常使用1.0g突然换成2.0g,由于疏忽没更换药量而引起的反应。
3.2.2观察病情不仔细,缺乏责任心 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交接班流于形式,未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皮肤等。例老年人机体活动减少,加之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受损。护士在工作中未仔细评估皮肤和严格落实 "六勤" 护理而导致患者出现受压部位表皮破损。低估病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而延误了抢救时间;工作缺乏责任心,抱着见多了、无所谓的心态,病情变化时不及时通知医生;有时急着下班,该交代的问题既没有给患者交代也未给接班的护士交代。
3.2.3专业知识欠缺,实践技能差,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欠缺,技术水平差;这在年轻护士中是较多见的。由于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技术水平不过硬,工作经验少,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判断,树立整体护理观念。例如,不知甘露醇、多巴胺静滴外渗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时,不能正确判断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脑出血患者双侧瞳孔已不等大,而未及时迅速地输入甘露醇等。
3.2.4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不良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性质,频繁的倒班,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的高风险性等是导致护土产生工作压力的主要方面。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1],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对服务对象不关心,无个人成就感,致使工作不专注,易扰,执行医嘱和配药时极易发生差错,而且对患者的询问不耐烦,缺乏同情心,无责任感,该做的不做,该解释的不解释,导致患者不满意。
3.3避免护理差错的对策
3.3.1加强护士教育 落实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首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护士应牢记三查七对,并严格执行,不要报着"已有人查对过了"或者"反正还有他人查对"的侥幸心理。查对时,可采用"呼唤应答法"再签字确认,既杜绝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也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也使患者在整体护理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加了护护之间、护患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从而提高了查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提高护士责任心。工作情况好坏取决于护士是否有高度的责任心,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2]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标准、规范,使护理管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轨道。让护士从思想上树立好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加强护士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及责任心的教育,用案例进行风险意识防范的教育。对自己班次的患者必须全面掌握,其中包括新入患者、病危、病重、特殊患者、特殊治疗等,做到按要求巡视病房,针对重点,重点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仔细观察,认真查体,做好工作计划与工作记录避免慌忙出错,细致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从而减少责任差错。由于责任心无法量化,对护士责任心的教育和管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与经验交流。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特别是专科护理常规,制定临床抢救路径;定期"三基考核",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明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每2个月1次传达"学习心得";
3.3.2增强意识,实施"奖惩"并行措施 针对护理差错,往往只注重惩罚,而我科自2009年起又施行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奖",具体做法为:周无差错事故奖、月无差错事故奖,奖励以现金方式执行,并在科晨会上提出表扬,效果较好。奖惩并行实际侧重奖励,即强调用正性激励加强护士查对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用于创新进取。
3.3.3帮助护士保持良好身体心理素质 ①思想道德素质: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具有奉献精神;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崇高的理想,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②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③专业素质:具有合力的知识结构及比较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判断力,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问题;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科研恩能力。④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追求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护理差错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对护理差错的分析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谨慎细致避免护理差错的再次发生,积极的防止护理差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男65例, 女35例,平均年龄(34.5+4.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事故伤所致骨盆骨折80例,其中,摩托车致伤14例,大型客货车致伤16例,小型汽车损伤55例;跌落伤8例;房屋倒塌伤7例。伤者中,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分别有21例、79例。伤后人院时间范围为(0.5―3)h,复合伤72例,其中,18例合并四肢骨折,24例合并肋骨骨折、胸部损伤,17例合并胸腰椎骨折,l2例合并颅脑伤,15例合并胸、腹及肢体等处骨折损伤。
1.2 方法
早期需对症治疗及行必要抗休克疗法,62例在伤后3~7天内,38例在伤后4~10天内接受内固定疗法。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骨盆骨折按照Matt评分法,其评价标准为:优:患者步态正常,无痛,X线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小于4mm; 良:步态正常,轻微疼痛,骨折块分离距离为4~10mm;一般:出现跛行,中度以上疼痛,X线测量骨折块分离距离大于10mm。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在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后恢复状态为优的有68例(68%),良的有19例(19%),一般的有8例(8%),3例(3%)因合并多脏器损伤、衰竭而死亡,2例(2%)因术后肺栓塞死亡,6例(6%)患者合并尿道损伤,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受限,所有病例经精心、积极护理,住院期间无骶骨部压疮病例出现。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骨盆骨折多因暴力所致, 常伴头、胸、腹部及四肢复合伤,骨盆内血管丰富,一旦骨盆骨折则易出现失血性休克[3]。及时将患者转移至急救室,积极行抗休克疗法,并测量排尿量,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皮肤色泽、意识的变化情况,综合判断,掌握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瞳孔及下肢感觉等特征变化[4]。
3.1.2 急救护理 迅速建立两条建立静脉通道,并及时按医嘱进行输血、输液治疗,纠正血容量不足;立即止痛、止血,及时对骨折进行固定复位,避免血管损伤加剧,减轻疼痛;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并作为判断病情依据;留置导尿并记录尿量,观察尿色,及时给予低流量吸氧,观察并记录患者皮肤色泽、体温;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呕吐以及肠鸣音的变化和腹膜刺激征以判断盆腔或腹膜后血肿是否形成 。
3.1.3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患者主要的负性心理包括:紧张、恐惧、焦虑、猜疑、敏感和悲观绝望等,对于不同的心理表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盆骨骨折后患者因疼痛往往导致其生活自理难,怕自此一病不起,又担心拖累家人朋友,异常烦恼和痛苦,此时应积极开导患者,给予有力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并介绍手术治疗的希望所在,并以手术成功的患者作为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渡过难关[6]。
3.1.4 饮食护理 早期应给予高维生素、低脂、高铁、清淡及易消化食物。后期给予高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以利于补充机体能量和骨折的修复。
3.2 术后护理
3.2.1 预防四大并发症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压疮是骨盆骨折常见的四大并发症。应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增强其自身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意识。如何进行有益的排痰及咳嗽、增强深呼吸锻炼以及练习腹式呼等。呼吸道管理方面,鼓励咳嗽咳痰,早期予以雾化吸入以及翻身拍背等措施防治肺部感染:饮食需搭配一定量的纤维素、蔬菜及水果,晨起可饮蜂蜜水或淡盐水,并进行腹部按摩,心情保持舒畅,按时作息;每日充分补水,维持尿量>l 500m1]天,增强冲洗作用,及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7] ;向患者解释皮肤护理的必要,加强会皮肤的护理,保证生活用品的卫生,每间隔一段时间按摩皮肤,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气垫床,建立皮肤翻身卡,避免骨隆突及受压处出现压疮。
3.2.2 功能锻炼 骨盆骨折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踝关节屈曲和背伸训练, 并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功能,待3-4天后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可开展膝关节的恢复性训练。2周后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可练习下肢活动关节,行直腿抬高练习,避免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并练习不负重扶拐行走练习,3个月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能力[8]。
3.2.3 出院指导 骨盆骨折伤势一般较重,恢复时间长, 因此, 自行康复护理意义重大,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患者出院以后,仍需视病情严重程度继续卧床3―4周,向患者解释下床活动的危害以及卧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增强患者自主训练的信心,鼓励其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9],如刷牙、洗脸、吃饭、上下肢伸展及肌肉收缩功能锻炼及关节功能恢复性锻炼等,但同时应尽量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病情的恶化。
4 讨论
骨盆骨折通常是由于遭受较为猛烈的外力撞击,易合并脏器损伤,受伤严重, 失血量一般在500―5000 ml之间,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因此,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成功救治的关键。抢救急诊骨盆骨折病例时,既要重视患者生命体征的整体状态,也需注意局部变化,如及时发现急诊患者黏膜、皮肤及尿量方面的变化;同时还需关注患者心理感受,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说明护理操作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树立生存的信心。对于急救过程发现的并发症,应尽早对症处理,为治疗护理提供指导,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为降低骨盆骨折致残致死率,挽救患者生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浅谈临床骨盆骨折的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62-263.
[2]陈淑芹,臧萍,刘宏,等.对压疮高危患者行分级分期护理管理的做法及体会[J].山东医药,2006,22(6):1-3.
[3]李爱夏,李爱英,项娟萍.循证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03-704.
[4]何斐英,陆关珍,韦小花.水垫减压和吹风驱潮在骨盆骨折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2):49-50.
[5]张灿芬,傅明丽,余王芬.骨盆护理吊架应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6-27.
[6]鲁劲松, 邴淑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89-190.
[7]马开兰“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