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再生医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再生医学概念

篇1

【关键词】概念图 高中 生物教学 应用

前言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学者Joseph D. Novak教授所提出的,简单来说它属于知识表达的一种方式。概念图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将知识与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概念连线或词语联结的方式清晰地展现给人们,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使得受教者在繁杂的学习中准确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该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能有效地培养受教者的分析能力。高中生物作为一本科学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点不但专业性以及难度较高,同时部分知识点较为相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概念图的应用必须做好三要素的链接

要想充分发挥出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做好核心概念、支概念以及连接词这三要素的链接至关重要。这主要是学生在高中生物知识学习中,时常会因某些相近的知识点而产生对概念理解错误或不能很好以某概念为中心辐射出相关知识点的情况,从而致使他们无法准确地掌握生物知识点。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时必须将核心概念、支概念以及连接词这三要素做好,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清晰的概念图中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例如,在《基因是有遗传效益的DN段》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要想用好概念图进行教学,那首先需要确定染色体作为核心概念,随后在这一核心概念下划分出诸如基因、染色体、DNA以及脱氧核苷酸这四个支概念,然后在用适合的连接词将这四个支概念链接起来,最后教师再以染色体这一核心概念将同源染色体、显隐性基因、染色质以及脱氧核苷酸的构成等概念辐射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该知识点教学中通过概念图便能一目了然地准确掌握。

二、概念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

教学设计作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纲领,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对此,笔者认为将概念图应用于教学设计中能够较为有效地促使其设计更为合理。首先,概念图的应用能够使得高中生物教师能够以清晰的概念图作为指导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其次得益于概念图良好的逻辑关系,使得教师能够将教学方向、重点等内容有效地设计进去。最后,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章节前后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联系上下知识点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这一生物知识点。

例如,在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中,生物教师可以采取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样的细胞结构设计,不但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条理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掌握细胞结构的知识点,利于他们学习这些知识以及形成牢靠的知识记忆。

三、概念图应用于高中生物知识复习中

概念图除了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外,还可以将其应用于生物知识的复习中。得益于概念图在知识结构上所具有独特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知识复习中时不但能够让学生很好地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概念图应用于复习中能够为他们的复习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得学生的高中生物知识复习更有效率。因而,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广泛地应用概念图。对此,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复习课内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概念图。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联系上下知识点教师应当在概念图制作过程中加入与该知识点有关联的上下知识点。

例如在基因知识的复习课中,教师应以基因作为核心概念,随后以基因结构、基因工程、基因复制与表达作为支概念,然后分别将各支概念的知识点填充进概念图,如此一来能够使得学生的基因知识复习在清晰的主线作为引导,将原来零散杂乱的基因知识通过组织及联系、整合成生命本质遗传专题复习内容,使得学生的复习更具有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更强调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了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重任。随着概念图在教育行业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有助于教师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海云. 例谈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10(7).

[2] 陈敏. 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结中应用的初探[J]. 宁德师专学报,2008(1).

篇2

【关键词】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生物教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147-0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D.P.Ausubel)根据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即同化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且学生的迁移水平主要受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教师的教学两个方面的影响。在认知结构方面,主要受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可利用性和可辨别性三个变量(特征)的影响;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材的呈现顺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情感的培养及课堂气氛的驾驭等密切相关。在实验和实践性很强的生物学教学中,应运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指导,通过改变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认知结构。

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运用阶段的迁移,主要是指一般性的知识原理向具体问题情境的迁移,是一种下位迁移。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就表现为对当前新课题的类化,即顺利地辨别出当前具体的问题情境隶属于先前学习的哪一种概括性的规则或原理,从而能应用先前学习的该规则或原理去解决当前的新课题。可以说,知识迁移是知识运用的关键或实质。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教学策略:

一、引发认知冲突与顺应,扬弃前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体验和各种媒体,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这些前概念隐藏在人们的头脑深处,有时是很顽固的,与将要建立的概念相抵触。这时,直接讲授新概念往往不能奏效。因为学生对其前概念深信不疑,并已习惯于用原有的概念框架去理解事物,建构意义。当他带着自己的概念框架来听教师的讲授时,往往只接纳了那些与其原结构相协调的内容,而相矛盾的内容往往无法引起注意。或因无法理解,即使勉强记住了一些概念的结论,也无法融会贯通而只能将新学到的结论与原来的概念分别搁置,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按原来的概念框架进行思维。例如:把植物的地下部分都叫做根,把茎一概视为地上部分,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形成的前概念对学生认识形形的变态茎和变态根,正确理解茎和根的概念都会造成困难。目前有关光合作用的前概念主要有:①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植物白天不会吸收氧气;②植物的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因为植物白天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晚上则不需要;③因为土壤中养分不足,所以植物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了吸收太阳的光外,还吸收太阳的热;⑤用塑料袋套住植物,袋内会产生雾气,这些雾气是二氧化碳;⑥用塑料袋套住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前者夺走了阳光。为了克服这种先入为主、凭直觉印象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对建立科学概念产生的负迁移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三个步骤来实现概念的彻底转化:第一,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概念框架,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前提。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通过师生谈话法;预测――实验――解释法;也可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测试,事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框架。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观点都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问题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第二,组织讨论,乃至争论,揭示新知识新现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的矛盾,从而动摇其对前概念的确认,引发认知冲突,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动力。第三,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概念框架,鼓励学生的认知顺应,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关键。现存概念被看作是不正确、不完整或是没用的,进而通过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反复对比,揭示前概念的局限性、表面性,逐步形成科学概念,新的科学概念既能有助于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也能顺利地被学生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有些同学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消除这一错误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转变,将适量的绿色叶片放入锥形瓶中,瓶内注水并用弯管与盛有溴代麝香草酚蓝试剂的试管相连接。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瓶内产生的气体进入溴代麝香草酚蓝试剂内,试剂由蓝色变成红黄色,这是绿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试剂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白天也能进行呼吸。在这里,实验发挥的作用是:一是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陷入认知失衡状态。二是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确认了科学概念,并修改或转变了原有的错误概念。

二、呈现先行组织者,吸收同化新概念。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教材内容的最好的编排方式是:每门学科的各个单元应按包摄性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样前面的单元可以与后面的单元构成上位对下位的关系。每个单元内的知识点之间也最好是按逐渐分化的方式编排,使学生能通过最简单的下位学习来理解新知识,使知识结构不断分化、丰富。利用这一理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了解新概念与学生原有概念的关系,在原有概念中寻找新概念的固着点,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关系,引导学生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的概念。例如“群落”这一概念是在“种群”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延伸、扩展形成的,其教学过程是:展示一幅生物群落图,从中找出各种生物,进而复习“种群”的概念,然后分析各种群之间的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寄生及一些间接关系,引伸出“群落”的概念。明确群落是由多个种群构成的,各种群之间必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种群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群落也必须是指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多种生物的总和。两者间是一种从属关系,由此将群落纳入到种群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形成联系。同理,在“群落”的基础上可以引伸出“生态系统”、“生物圈”等概念。然后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揭示其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篇3

本书以2004年9月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举办的“干细胞修复与再生专题研讨会”讲义为基础,内容涵盖了当今在基础干细胞生物学、干细胞操作以及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全书共16章。第1章概述干/祖细胞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与最新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不对称分裂原理在成体干细胞的鉴别与扩增方面的应用;第3章介绍造血干细胞的形成与定向分化的转录调控;第4章介绍出生后新血管形成过程中内皮祖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分别发挥的作用;第5章介绍干细胞的位点特异性重组基因工程改造;第6章从动力学角度介绍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分裂以及植入体内后发生的变化,同时概述了实验血液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发展历程;第7章介绍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已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第8章介绍人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以及在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第9章介绍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治疗方面的应用;第10章介绍源于胚胎干细胞的心肌细胞的药理学特性表征;第11章介绍成体干细胞在心脏细胞替代治疗方面的应用;第12章介绍胰脏与肝脏的再生;第13章介绍肝外干细胞在肝脏再生与修复方面的应用;第14章概述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β胰岛细胞的研究历程;第15章概述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前的审核步骤与标准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第16章介绍应用于移植后干细胞体内示踪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对比剂。

本书的内容以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主,没有对基础理论与概念做系统讲解,贴近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前沿,可供对干细胞领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参阅。

篇4

如果人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健康状况良好,就处于平衡状态,当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正常生理活动被破坏,开始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随之而来,各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都是为了弥补这种平衡。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了藏象、经络等生命活动现象,六、七情等致病因素,以及病态过程中互相抗衡的“正”、“邪”两种力量的存在,穴位是调整功能的枢纽;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精神因素,即内在因素;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大类,包括细菌病毒是致病的外来因素。气血是全身的动力,还有内外因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的功能因素。《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两部经典医书正是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向理性认识过渡的产物。在中医思路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收集到的有意义的症、脉、舌象等信息确定患者的“证”,再通过对“证”的辨证施治,确立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这与当今许多西医学家提出的个性化治疗非常一致。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等概念,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法治则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概念、理论体系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医学注重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医用药的方剂中讲究君臣佐使,每一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配伍原则,其内在也是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意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针对疾病的主要药物为君药,为了辅助君药达到更好的效果的药物称为臣药,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称为使药。君臣佐使四类药物的相互影响,给人使用后就能帮助人体尽快恢复生理平衡,疾病自然消失。西医采用了很多化学药物,生产工艺中有很多污染问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与化学药物不同,中医药的原料都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并且以植物为主,这与人类的饮食习惯一致,也符合现在比较热门的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现在很多人在饮食中都注意食用适合自身保健作用的有药性的食品,比如鱼腥草、马齿苋、山药、枸杞等药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这对于我们提高全民素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很有益处。对于很多新出现的疾病,西医很难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学在中国防治非典和现在肆虐全球的H1N1型流感的应用极大的作用,对于突发的疫情,中医药学工作者及时提供了相应的处方,避免了很多易感人群感染疾病的机会,给疫苗的研发机构争取了时间。

二、结语

篇5

一、人类活动受控于“熵”定律

大家都知道,热力学定律一直在控制着宇宙间所有事物,包括人的生命活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的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重大,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熵”定律规定,在所有过程中熵的增加(热的传导)是不可逆的。它控制和指挥宇宙所有运动过程继续进行的方式、途径,并明确说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所有自然过程中,无论生物是处于高级还是低级,其组织结构复杂还是简单,都是不可逆的增熵过程。“宇宙间万物,包括宇宙本身都会变老。”熵如同“时间的箭头”,我们不可能停止衰老,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受控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无情的增熵。我们的生命活动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一个生命有机体要延长自身的生命,需要消耗一定的功,产生熵。一个生命体,以不断做功的方式,持续地与分子无序行为作抗争来维持其组织结构,同时伴随着生命有机体延续的是不断增加熵,生命有机体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老化,是因为他(它)们的熵在增加。所以整个生命的活动过程,也就是不断增熵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导致熵增到最大值而陷入死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果金说:“生命是与熵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也与不可逆过程联系在一起。”生物体为免于自身死亡的这场抗争,使其必须从它的外界环境中吸收高度有序的――低熵,同时生物体要向外界环境释放大量退化形式――高熵的物质,这便是生命有机体为维持和进化而进行的高熵与低熵之间的交换。

当生命体感到不安时――病变与衰变均会出现――它的熵生成量会增加,但是,生命体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调节,使其熵降到最小值。比如发热,体温升高,此时身体会出现一些病理反应,就会出现增熵反应;如果体内起动降温机能,生命有机体是通过不断消耗能量以弥补自身紊乱的方式与熵定律抗争的。在抗争过程中,他们的熵逐渐增加,最后他们败于自身的无序而死亡。有些物种为了幸免一死,进行一种“再生”活动抗争,用再生更新他们的整个组织,但再生也不能幸免,物种最后只能屈服于熵定律,即它的“不可逆性”。

二、疾病、衰老与熵的关系

疾病与熵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体一旦沾染上任何疾病,原则上都会使熵增加。犹生命离不开热,即疾病也离不开熵概念。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包涵的基本哲学概念,它落实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上主要是寒与热,中医学认为致病因子有寒与热,症状表现有寒与热,病机亦有寒与热,治疗大法也有寒与热。在热与寒的这对矛盾中,寒是相对的,热是绝对的。热力学告诉我们“‘热’涉及所有的自然过程”。中医辨证理论奠基之作《伤寒论》论述的伤寒,实即热病。人体的热病主要表现在“热变化”,它与熵存在密切的关系。人体一旦得病,产热机能便旺盛,产热做功便可使熵增加,相当于增热熵;清热是消除热熵,使机体回到低熵状态。中医学许多病理可以用熵理论来解释,阴虚火旺可引起增熵。

疾病是增熵,衰老也同样。衰老是机体由低熵定态向高熵定态的渐变过程,是不可逆的积累过程,这种熵的长期累增可造成衰老。美国医学家马克・拉普在《医学的进步:重申疾病的起源》中说:“生命有机体为维护自身的生存一直在与来自衰退和熵的压力进行不懈的抗争。”所以说生命有机体的延缓衰老的抗争,是与增熵的抗争,即想方设法减慢增熵速度。延长人类的寿命,归根到底在于缓慢人体内“熵”的增值速度。

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想控制衰老过程,但却一直未能做到,我们每个人仍随着熵的增加而不可逆地走向衰老。我们得病时常常不惜代价地采用药物等治疗,为了尽快地使机体康复,控制增熵,但是有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每一种药物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就是被大家青睐的多数保健品、强壮剂,未必带来抗衰老效果,恰恰相反它们的副作用带来增熵。1997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指出:“从1980年以来,已有13种药物因安全问题而被召回,其它还有许多药物尽管具有潜在致命的副作用仍还滞留在市场。”据美国审计总局统计,被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核准认可的药物中,有50%未被检验出来的、具有相反药效的药物已为老百姓所服用。

可见,我们对防治疾病与保健抗衰,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对路,反而会促使熵值的增加。“是药三分毒”,最好的药物都会有副作用。那么如何远离药物,选择防治疾病与保健抗衰的有效方法?二千多年前中医学家提出“上工治未病”,意即高明的医生在病人没有得病的时候即对其进行保健预防,这才是低熵的方法。

三、中医养生的宗旨与“熵”定律不谋而合

最为理想的延缓衰退的办法,不是多向外界环境吸收高度有序的低熵,而是通过自我训练、自我调节,遵循正常的代谢途径,降低机体内产生的熵值。延缓熵增值,现代医学上最为热门的是采用抗自由基,包括不断向外界摄取负熵。那么“熵”在人体内究意是什么?中国传统哲学与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阳气运动),延缓衰老就是减慢人体元气消耗速度。如何才能减慢元气损耗速度呢?中医学认为元气活动过度就会产生“火”,而“‘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元气旺盛则火气自衰,火气盛则元气衰,那就是熵增值快。我们能够控制住“火”势,也就是控制住“熵”。所以,古代养生术始终离不开平息“火”气。中医学认为“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所谓少火,是指正常的阳气活动,这是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动力,故谓“少火生气”;如果活动过度,火势过旺就反而会损耗元气,这就是说“壮火食气”。换成现代语言,就是说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是得宜而平衡的,如果新陈代谢异常加快,容易引起增熵加速,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篇6

关键词:生命科学;发展;人类生活;影响;分析

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需要息息相关,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生物科学技术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生活、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同时对环保、能源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渗透、交叉作用,能够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对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生命科学概述

1、生命科学的概念。生命科学即生物学,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最终能够达到治疗诊断遗传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人类生活、保护环境等目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1]。

2、生命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生命科学,早期对生物的观察既是生命科学的开始,也是对生命现象研究的开端,后来人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从简单观察转向了实际应用,例如对动、植物的驯化和饲养,但这些观察和应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食物和住所的实际需求,而并非有意识的探索[2]。由此可见,生命科学是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自发产生的,早期最为引人瞩目的生物学研究者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对生物体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深刻地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他研究了多种水生生物的生命史和自然史以及鸡的胚胎发育,开始了生物科学的第一次飞跃和革命。尽管这些研究还只是代表着生物研究的最初阶段,但这是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的研究,所以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动物学之父”。

二、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对伦理道德中公平观的影响。传统伦理道德上的公平,是指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合理享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自尊、机会、荣誉等的伦理道德关系和伦理道德要求,强调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具有作为人的共同点,在此范围内他们是公平的,同样它也要求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要有公平性,而生命科学的发展却给这种伦理道德观的破坏提供了可能。根据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遗传学家们发现原以为与遗传背景无关的诸多疾病,甚至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性状已被证明与遗传背景有关[3]。譬如武断的个性60%源于遗传背景,具有XYY型染色体的男性容易犯罪。把人们原有的“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转换为“人生而有优劣不同”,从而带来基因歧视的问题。当人类有能力选择下一代的基因成分而制造“完美婴儿”时,社会中现存的有缺陷的人会更容易受到歧视,他们的尊严也会受到打击;再譬如,由于世界各国对基因图谱的公开和共享达成了共识,个人的基因信息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像身份证上的信息一样公开化,这对于那些被检测出有基因缺陷的人来说,就有可能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歧视。

2、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武器。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其中生物法应用最为普遍。在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正在广泛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它们分别含有具有不同降解特点的降解质粒或代谢质粒,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已培育出分解性能高并在混合系统中能够占优势的菌种,如利用重组DNA技术把甲苯质粒中的甲苯降解基因和萘质粒中的萘降解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获得的多质粒细菌降解石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又如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养的新细菌,可以把污染物中的有机汞转变成金属汞,以用于处理含有机汞的废水,同时回收金属汞,从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如细菌浸矿在采铜和采铀工业中得到应用,经生物技术改造的细菌,不但对金属的亲合力强,耐酸、耐热和抗金属毒性能力都得到提高,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4]。

3、有效解决了能源危机。再生能源是能夠成为二十一世纪能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所谓再生能源,是指不随本身的变化或被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如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它们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与其相反,非再生资源的化石燃料、核燃料是随着被人类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特别是化石燃料将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而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现实可行的能源是生物能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但我们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美丽的环境,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洁净、可再生和无污染的新一代能源。中国科学家从一种灌木的果实中,成功提取并加工出与柴油相近但更加环保的燃油,这种新型燃油可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并在闪点、凝固点、硫含量、一氧化碳排放量、颗粒值等关键技术上均优于国内零号柴油[5]。生物柴油的燃油无论是用在农用发电机、拖拉机还是汽车,都没有出现传统柴油容易导致的黑烟弥漫的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将进一步影响到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改造现有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来造福人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作者:陆沐宁

参考文献 

[1] 黄锴.刍论物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与管理方式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300. 

[2] 黄国琼,秦宇彤,罗长坤.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02):13-15+30. 

[3] 蔡太生.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2007(02):28-30. 

篇7

神经病和精神病难分这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两类疾病,有的人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指因神经组织的病变引致的疾病,如神经痛、神经炎和急性脑血管疾病等。而后者可以理解为有害因素引起的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机能障碍,具体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的紊乱以及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失调上。

高血压等于血多,贫血等于血少认为血压高就等于血容量多,而贫血则等于血容量减少者大有人在。高血压病在我国已上升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总数已达一亿以上,亟需普及防治高血压病的常识。而慢性贫血乃因血中血红蛋白降低,并非血容量的减少。当然,急性大量失血而致贫血者例外。

发热伤身,亟望立即退烧发热,乃机体的防御保护之一。发热时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增强,白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加强,抗体形成加速,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体温的上升也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这些情况显然有利于人体抵抗感染。所以,凡发热一律认为有害而亟望立即退烧,并不科学。如果是感染性发热,用一段时间抗生素自然会退热。当然,高热或过高热时适当给予降温也是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婴幼儿。

白细胞下降比增多好 事实上,白细胞无论减少或增多都不正常。一般来说,白细胞下降比增多可能更为麻烦,因为白细胞增多常表明人体有细菌感染乃至慢性白血病等,而白细胞减少可能为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有急性白血病的可能。

疼痛难忍,要求即刻止痛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疼痛乃人体的一种保护,有利于人们及时发现疾病和采取治疗措施。由于对疼痛的概念不明,剧烈腹痛者及其家属总希望医生立刻打止痛针,最好打吗啡针即时止痛。如果是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尚未确诊前就打了止痛针,痛可能止住了,但炎症仍在进展,由于炎症被掩盖了,下一步必然穿孔并发腹膜炎,后果十分严重。所以,病未确诊,医生必然不会冒然用止痛,这是要请病者及其家属理解的。

篇8

为什么有这么多解决不了的病?

自从1960年沙宾疫苗克服了小儿麻痹症之后,40多年来没有再听到哪个疾病又被克服的好消息。

除了外伤性疾病和传染病以外的各种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红斑性狼疮……以及各式各样的癌症,多数只能控制不能治愈。

多年来不断有医学新科技进展的发表,每一届的诺贝尔医学奖也从未缺席,但是所有最新医学科技的进展,永远都预告着明天或将来的某一天,人类有机会解决某一个慢性病,从来没有今天已经解决了哪一个慢性病的消息。几十年来那么多不能治的慢性病,一个也没解决。

面对这三个现象,说明现代医学似乎原地打转了几十年,对慢性病一筹莫展,它的问题必定不是有没有找到新药这么简单,很可能是现代医学的基本思考逻辑,或在最根本的发展方向上出了问题。

计算机科技的启示

电压有问题,却去修磁盘

从系统结构来看,人和计算机有许多基本的架构是非常类似的。我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个人计算机例子来说明人体疾病的原因。

现代个人计算机的电源供给器,可以允许电压有上下35%的浮动。一部额定电压为110伏特的计算器,当外界电源的电压下降到70伏特时,是允许额度中的下限。当电压下降到60伏特时,超过了下限,系统可能出现问题,假设这时问题出在磁盘驱动器。电压太低的问题不用仪器测量是看不出来的,使用者只看到磁盘驱动器出现了故障。这时工程师应该处理哪个部分?是电源还是磁盘驱动器?答案非常清楚。

在电子工程师眼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笨问题,一个受过基本训练的电子工程师,修理个人计算机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测量电源电压,很快就会发现是电压的问题。等电压调到正常范围以后,再看看磁盘驱动器是不是还有问题。多数情况下磁盘驱动器始终是好的,只要电压正常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如果相同的情形发生在人体上,就不再是一个笨问题了。磁盘驱动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是肾脏。用前面电子工程师修理个人计算机的逻辑来思考,问题就大了。

第一个问题是“人体的电压”是什么?没有电压可以量,就没有证据说明是能量水平有问题,而各种证据又显示磁盘驱动器(肾脏)坏了,当然是修磁盘驱动器了,也就是修理肾脏。于是用上了各种治疗肾脏病的药,甚至还把肾脏割了换个新的都无济于事,很可能多数割掉的肾脏根本就是好的。(这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不过真实的医学就是这么做的。)

由于至今医学上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用来测量人体能量水平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医学和电子学相比,还在尚未发现电压的年代,没有发现电压,当然电子学也就无从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了。

一切讲究证据是西方医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这个例子里,由于人类至今还没有能力提出证据来证明人体的能量不够,现代医学的原则是:不能用还没有经过证实的观念来诊断和治病。由于这个例子,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肾脏的异常,在这种情形下,所有的医生都会认为是肾脏的疾病。

然而,医生花主要的精力治疗肾脏,很可能就像前一个例子中,电子工程师不调整电源电压而修磁盘驱动器一样的缺乏专业常识。可是在今天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逻辑的医学世界里,这样的思考逻辑,却像真理一样地被大家所奉行。尿毒症之所以成为不治之症也就理所当然了。

人体能量与人体功能互为影响

现代的个人计算机,具有自我诊断和部分自我修复的功能。上帝设计的人体必定有更好的功能,套一句佛家的话语:“这个创造所赋予的宝贵肉身,原本就万法具足。”身体原来就配备着更精密的功能,例如自我治疗甚至组织再生的功能。

就像计算器的各种强大功能,都对计算器的配备有一定的要求一样,人体的各种机能,对人体的能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当能量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时,组织的调节、再生能力就大打折扣;再下降到某一水平时,自我治疗能力就失去功能;再下降则废物的排除能力、免疫和组织再生能力,都会逐一失去功效。人类科技不断地进步,生活习惯也不断地改变。这些改变大多对人体造成直接或间接、深或浅的影响。

例如,睡眠习惯的改变,很可能使我们占用了身体造血或自我治疗的调理时间。加上长期以来,我们用一知半解的医术来对抗疾病,许多治疗的手段对身体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碍。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人体能量的下降,而使人体逐渐失去各种功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

请依照说明书使用人体

就像现代个人计算机即插即用的简单特性一样,如果依照使用手册使用个人计算机,计算机应该不太容易出现故障。同样的,人体具备了许多的功能,如果能依照人体所设定配备的条件来使用人体,让人体原先具备的各种能力都能发挥,就能确保人体随时都拥有足够的能量,许多疾病就不会发生。就算生病了,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也会像个人计算机的磁盘驱动器自动修复程序一样,有能力自行修复大多数的损伤。

我们相信人体必定比人类设计出来的个人计算机更完美,保持健康应该就像使用个人计算机一样简单,只要依照操作说明书,不要随便施以干扰,正确地使用就行了。这本人体使用手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早地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身体。

第二章 人体的系统

中国的医学理论和西方的理论在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古代聪明的中国医生发明了阴阳和五行的理论。五行是利用自然界五种不同特性的元素来比拟人体的五种不同的主要器官。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对应于人体的五个主要脏器:肺、肝、肾、心、脾,其中每一个器官对应一种元素,肺对应于金;肝对应于木;肾对应于水;心脏对应于火;脾脏对应于土。

古代的人类并没有任何解剖学的知识,人体内部的器官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非常抽象的,除了用想象的之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形容。不但器官的形体无法形容,器官的性质和功能就更不容易说明了。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这些元素,多数人都能理解其特性,因此非常适合用来把抽象的人体器官性质解释清楚。同时这些元素的性质,也提供医生们思考和演绎疾病成因的灵感来源。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器官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一个系统,包含了器官本体,以及和每一个器官相对应的经络和穴位。这种情形和现代的电灯系统有点类似,器官就像灯泡一样,经络则像是接引电源至灯泡的电线,穴位则像是接在电线上的开关。包含电灯、电线和开关的完整组合,才能称之为电灯系统。当灯泡不亮时,可能是没有电,也可能是开关坏了,或电线有问题,或灯泡坏了。而器官的功能不好时,可能是身体的血气(能量)不足(就像电灯没有电),也可能是穴位阻塞(就像开关坏了),或经络堆了太多的垃圾形成不畅通的状态(就像电线有问题),或器官出了问题(就像灯泡坏了)。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用来形容医疗技术非常差的医生。当病人出现疾病的症状时,医术高明的中医必需仔细观察病人,利用学自古代医书的技术,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找出疾病的真正根源。例如当我们喝温度很低的冰水时,如果喝得很急,常常会造成脸部侧面的一条直到额头太阳穴的线状部位疼痛。从中医的观点,那条疼痛的线是胃的经络,因此,这种疼痛代表喝冰水太急时,会伤到胃。也就是这种额头上的疼痛实际上却是胃的疾病。胃的经络分布的位置是从头部到脚部左右对称很长的两条线,如果在这条经络的头部出现疾病的疼痛时,中医会认定是胃的疾病,但是却可能在胃经脚部的穴位进行针灸。

也就是头部的疼痛,有时是要在脚上治疗,“头痛不一定医头,脚痛不一定医脚”。在古代的中国,如果一个医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人们一定会怀疑他医疗技术的能力。

五脏六腑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一个名词,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中国人把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分为“脏”和“腑”两个大类。“脏”是指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有心、肝、脾、肺、肾五个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合并起来是第六个腑,称为三焦。

脏和腑除了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之外,其经络的位置也有很大的不同。所有脏的经络都在手臂和腿部的内侧,以及身体的前侧。腑的经络则在手臂和腿部的外侧,以及身体的背面。当人体面临危险的威胁时,会本能的曲起身躯,所有脏的经络都在身体的内侧,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只有腑的经络暴露在外。相较之下,脏的重要性远比腑重要,如果人的身体真的是造物主所设计,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理而高明的。中国人的这种“脏”和“腑”的分类方法,具备了极高的观察力和智慧。

另外,古代的中医还发现每一条脏的经络都和另一条腑的经络紧密相连。例如手臂上肺的经络和大肠的经络分别在手臂的内外两侧,用针刺治疗穴位时,如果针尖到达的位置是经络真正的所在,那么肺和大肠的经络实际上可能只有数毫米的距离。

虽然从解剖学来看,肺和大肠是在完全不同的位置,甚至找不出任何关联。但是从经络上看,这两个器官却是紧密相连的,而两条经络上的各种物理特性,例如温度、导电性、体液流动等,都会互相受到密切的影响。古代的中医就把这两个器官视为相同的系统,称为“互为表里”。

中国的医生们经过几千年的观察,也确认这两个器官发生变化时,经常是同步而且出现同一性质的变化。例如,出现感冒的症状时,在中医认为是肺热的现象(热和寒的症状是中医对于疾病诊断中非常重要的指标),这时通常也会伴随着便秘的症状,中医称这时的便秘为大肠燥热症。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情形也发生在心和小肠、肝和胆、脾和胃、肾和膀胱。这种“脏腑互为表里”的归纳方法,把原来的十个器官减少到五个体系,人体系统分析诊断的复杂程度立刻大幅下降。这样也有机会用五行中的五个元素,来描述所有脏和腑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除了这五个主要的脏和腑之外,古代的中医还发现另外有四条主要的经络。第一条是在手臂内侧的中心线,称为心包经,和心包的机能有密切关系,这条经络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血液运行的状态。第二条在手臂外侧的中心线,称为三焦经,经常会反映胸腔和腹腔的问题,这条经络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气”的运行状态。第三条在人体躯干正面的中心线,称为任脉,第四条在人体背面,称为督脉。任脉和督脉与身体所有器官都有关联,是人体最重要的经络。

由于心包和心脏是在一起的,而三焦却和所有其它的腑没有关联,因此,中国人就把所有脏腑称为“五脏六腑”。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其中的心包含了心和心包两个系统;六腑则是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除了前面所说的五脏和五腑互为表里外,心包和三焦则是另一组互为表里的经络。

比较中、西医对人体系统的描述,可以看出,西医是以近代的解剖学为基础,以眼睛所见的硬件结构来建立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中医则是累积了数千年人类经验所形成的智能,以推理的方式,就整个人体的软硬件结构建立一个具备了缜密的逻辑和结构的系统,因此能够沿用数千年。

在中国古代的书籍中,很少提到“脑”,这也是中西医概念上很大的差异之一。

中医的观点中,人体是一体的,五腑六腑之间互相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且是经常保持平衡的。除了解剖学所提到的硬件之外,中医更有许多概念性或功能性的系统。例如能量系统、资源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过去科技不发达,没有仪器量测的年代,由于缺乏数字概念,医书中只能用各种特殊的文字来描述这些系统。如能量系统就用阴、阳、五行、虚、实、血气和火来描述;资源管理系统则用相生相克、平衡及其它的方式来描述。由于这些描述和现代科学精确的数据化用语有很大的差异,使得整个中医看起来成为难以理解的玄学。

从现代工程学来看,以人体这样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而言,利用解剖学所建立的现代医学人体系统有很多缺陷,少了许多东西。例如,能量系统是所有独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个人计算机中的电源供给系统,汽车上的油路系统和电路系统都是系统中的能量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唯独在医学所描述的人体系统中就没有这个部分。

在中医的系统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人体的经络系统,而这个部分多年来在解剖学上一直都不能被证实,直到1998年中国大陆的一个科研小组经过8年的努力,总算在解剖中找到经络确实存在的证据,发现整个经络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是一种生物液晶的材质,同时对某些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具有近似光纤维的物理特性,这些新的发现配合20世纪末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体是否也是由一个网络系统所构成的世界?这些经络特质和电子通信网络中的物质特性如此接近,更增添了这种可能性。

从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早期的低等动物并没有大脑,经络系统是这些动物体内主要调节各个脏器的机构。以现代计算器术语来说,这些经络系统本身就具备通讯的功能,一个机体很可能不只一个计算机,也就是说动物的机体很可能不是只有单一的脑子,而是由很多个不同功能的脑子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组成的。这个观点和现代医学认为大脑是人体诸多机能的主宰有很大差别。

篇9

摘 要 在足球、篮球、摔跤、柔道等对抗型项目中,软组织损伤是常见、多发的运动性损伤,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会促使其提早退役结束运动生涯。本文首先阐述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概念,其次在简要介绍硫元素知识,再次着重阐述硫元素在对抗型项目中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以期对软组织损伤治疗有所裨益。

关键词 硫元素 对抗型项目 软组织损伤

跌打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的常见,撞击、扭伤、跌扑伤等,导致机体局部皮下软组织撕裂出血,受伤部位骨骼脱臼或者疼痛肿胀。在治疗中,西医上是消炎镇痛为主,尤其镇痛药见效快,但是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而中医治疗上讲究口服与外敷两者的兼顾。近年来物理治疗成为治疗新趋势,运动损伤康复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祖国传统医学却早已使用各类矿物、动物、植物等药物治疗跌打损伤,硫元素在人体软组织修复中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一、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概述

(一)软组织的定义和范围

通俗上来讲,软组织就是从骨骼到皮肤外层这段区域内的机体组织。比如: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包括一部分的关键软骨(半月板)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这些组织在做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动作时,在突然发力、受到外力牵拉、以及外力击打时产生的疼痛、肿胀、出血、撕裂、段裂等统称为转组织损伤。

(二)对抗型运动项目中常见的软组织损伤

人们在进行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例如手球、篮球、足球等,为了能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现象,需要让上肢具有外展性,并且有一定的紧张度,以防止外来的突然性暴力动作,而降低重心,加固根基也十分重要,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受伤,导致肌肉拉伤、肌腱的撕裂和断裂。这些损伤都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减少甚至丧失在对抗中的优势地位。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下降,被对手超越、得分。同时在日常训练中,过度疲劳也会降低软组织的机能,在中等负荷和强度的训练刺激下产生损伤。导致训练计划中断,打乱训练进度,影响比赛状态。

二、硫元素的相关概念

硫元素是存在于客观物质中的一种宏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为16,对于所有生命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以硫元素以及硫元素的化合物广泛分布在矿物、植物、和气体中,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元素【1】。经过研究得知,在传统中药治疗跌打损伤的药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元素。按照硫元素含量均值由多到少排列为,矿物类、动物类和根茎类。在根茎药物中,不仅硫元素含量均指高3503.70μg/g,而且种类多。

三、硫元素在对抗型项目中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

(一)硫元素的化学性质

蛋白质和多种必须氨基酸的重要构成物质,主要构成含有硫元素及其含硫键的化合物。比如硫胺素、谷胱苷肽、铁氧还蛋白、生物素、辅酶A等。只有含有这些含硫化合物才能被人体吸收,由于这一特性硫元素的保健功能被人们所忽视。单纯的硫元素不能被人体吸收,而含有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却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物质,因而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应当适量的补充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硫酸软骨素作为关节、韧带的营养要素。加强食补与药补的结合措施,以此提高软组织中关节软骨、肌腱、韧带的任性;特别是关节面的光滑程度、关节韧带的弹性;避免运动性疲劳后恢复不及时带来的突发损伤。

(二)硫元素对人体中的作用

传统中医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主要以药物外敷和内服为主要方式。通过机体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加速软组织的损伤修复。而在常见的拉伤、肌腱撕裂的软组织恢复过程很难用肉眼判断。经过我们对传统跌打损伤的药物分析和统计,发现很多硫元素含量较多种植物药物。硫元素中含有着接骨续筋和强筋骨的药离子,因此从动物软骨中提取出的硫酸软骨素,除作为药品以外还被大量用来改善关节病的营养补剂,可以止痛、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再生。硫元素也广泛存在于软骨,血管壁、肌腱和筋膜中。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初期大量补充含有硫元素的氨基酸,以促进软组织结痂的蛋白支架快速合成,达到加速愈合的目的。在治疗陈旧性软骨损伤中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促进受伤破损的关节软骨恢复原有的生理形态,保证运动员能够完成训练计划。

四、结语

运动员在一些体育训练或者运动中,出现肌肉、骨骼等损伤现象屡见不鲜,因而在治疗中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中笔者深入探讨硫元素在对抗型项目中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硫元素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等功效,对运动员软组织损伤治疗时韧带、骨骼、肌腱等损伤的再生修复功能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此外,平时注意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也能极大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因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十分关键,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参考文献:

篇10

它由系列药物通过多种给药途径、三个治疗阶段和“清、修、激、补”四大治疗体系构成。

它是一种通过“细胞疗法”系列药物中的生命物质直接针对细胞进行治疗的最新方法。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第一次发现了细胞;1674年,荷兰人用高倍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1839年,德国人施旺提出细胞结构不仅是所有生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初步使用了“细胞学说”一语,从而宣告了细胞学说基本原则的创立。

“细胞学说”的创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对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性:“细胞得病,人体得病;细胞健康,人体健康。”

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近二百年,但是科学家们对细胞的研究并没有间断过,并提出了人类的疾病均是由人体细胞失常所导致的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似乎所有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都授予了有关细胞生理病理学研究的科学家们;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推测出离子进入细胞会传递信息,并证实了存在能使离子出入的细胞膜通道;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离子能从一个细胞出来到另一个细胞传递信息;1991年,德国两名生理学家通过单离子通道记录法对细胞结构生理、病理的研究,使我们对疾病之病因与细胞功能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2002年,英国科学家以及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疾病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影响细胞死亡的原因是人体内环境的改变,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展到今天,使我们找到了人类疾病之根本原因,这给人类预防与治疗疾病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其意义是十分深远和重大的。细胞学说与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展规律就是“细胞疗法”重要的、科学的理论根据。

何为细胞呢?

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由100万亿左右细胞构成,人体就是由各种各样的体细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才构成我们血肉丰满的躯体。细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它的健康与否决定着人体组织和器官是否健康,也就是决定人是否健康。简单地说人得病就是细胞受损,细胞疗法就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将天然物质精华做成比细胞小许多倍的小分子,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渗入细胞核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上进行生、化、电的反应,通过对细胞的营养和修复,激活人体的“自愈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而又强大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各种不同的免疫细胞构成,细胞疗法,就是依靠那些细胞食物(氢氧浓缩液),没有细胞食物细胞疗法就是一句空话。我国正在研究细胞疗法,细胞食物早在多年前在美国由氢弹之父艾瓦雷特研究成功并运用到疾病的调理。

细胞是人体的积木。这些微小的结构组成皮肤、肌肉,骨胳和所有内脏。它们是我们身体发挥功能的关键元素。细胞在身体中扮演着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角色,执行范围广泛的功能以维持身体组织和器官。还有许多特化的细胞形成人的身体。这些细胞都为它们所构成的组织或器官,执行非常专一性的功能。就心肌而言,专化细胞可以透过电子讯息的传导,而有节奏地跳动,而胰脏细胞可以生产胰岛素,帮助身体将食物转换成能量。这些成熟细胞经过分化,而致力于执行它们特别的任务。一旦细胞转化之后,它就无法改变成另外一种类型的细胞。

细胞疗法的研究发现与形成: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对肾病进行研究。首先完成了对于肾病、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的研究,随后又完成了肾脏细胞组织学的动态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有一些物质可以将人体肾脏内及细胞内沉积的可以引起肾脏组织发生病变的免疫复合物及毒素物质清除,把这些物质称作为“溶解酶”和“清毒因子”;还发现一些生命物质可以对受损伤而变性、混浊或肿胀的肾细胞进行修复,把这类生命物质称作“修复因子”;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些生命物质――“激活因子”可以激活休眠的肾脏再生潜能细胞,使其再生分裂出新的肾细胞;还有一些我们称之为“营养素”的高能量物质,可以增强细胞的生命力。以上这些发现,全是直接针对病变肾脏的细胞有明显治疗作用的生命物质,为“细胞疗法”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说,锁定细胞就是锁定生命,锁定细胞就锁定了人类医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