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3-15 17:3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省、州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相关政策,对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再次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大家参观学习了乡、乡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工作,两个乡分别作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稍后,县扶贫移民局、县档案局还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档案收集、管理进行培训讲解,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工作是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的迫切要求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实现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户精准化扶持的基础,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而建档立卡的工作成效能否不断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档案收集、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今天的培训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是全面真实记录我县脱贫攻坚历程的内在需求
精准扶贫是改善社会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以坚定的决心、精准的措施、有力的保障、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建立与脱贫攻坚工作相适应的齐全完善、系统规范的脱贫攻坚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全县脱贫攻坚历程,更好服务的“大扶贫”战略行动和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在重要位置,与其他重点工作一同部署、重点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是全面提升我县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
脱贫攻坚档案收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对大家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更是一次锻炼和提升。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严格执行流程,更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挖掘现有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和提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把全县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落实要到位
抓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要坚持从严从实标准,严格按照“三个有”要求,抓好任务落实。
(一)有方案。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脱贫办的统一部署,结合各乡镇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将扶贫工作资料收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落实工作经费,明确工作人员,配备必要设施设备。对归档范围、归档要求,要一条一条研究、一条一条梳理,逐一拿出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效果明确,使整个工作过程可操作、可检查、可衡量。
(二)有标准。扶贫档案收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各乡镇要抓紧部署、认真落实。在时间上,要迅速行动,决不能等、靠、拖。在措施上,要真抓实干,用硬办法解决难问题。各乡镇尤其要抓好村一级的档案收集工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整合优势资源力量,帮助村做好收集工作。在质量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乡镇、村级召开各类扶贫会议的会议记录、图片、视频、签到册以及贫困户初选、审核、公示等环节的各项证明材料,做到应收尽收、分类合理、齐全完整。县脱贫攻坚督查组,将对各乡镇、部门档案收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三)有监督。脱贫攻坚归档资料,要建立工作台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对工作进度及效果自行组织“回头看”,按照既定标准,不搞变通,不走捷径,对走过场、搞形式的一律推倒重来。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对接,快速解决,确保工作进度。各乡镇、各村都要分别建立完备的贫困户、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三、责任分解要到位
同志们,说一千、道一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工作压实、压牢。要强化责任意识,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此项工作的责任人,对脱贫攻坚档案归档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资料收集归档工作负直接责任。要将责任分解到每个乡镇、村干部等。县脱贫办、档案局要强化责任追究体系建设。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归档文件、资料、图片必须真实有效,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等问题,一旦发现将严肃追究责任。
篇2
一、工作目标:
结合红桥社区村情民意实际情况,做到扶贫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发挥扶贫资金和辐射功能。通过采取特色产业帮扶、健康帮扶、保障帮扶、教育帮扶、金融帮扶等帮扶措施,确保稳固脱贫成果,杜绝返贫现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基本情况:
红桥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新来城建设的核心区域,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共20个居民组,常住人口3984人,目前大部分居民组已经进行了拆迁安置。本社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共113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18年底已经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把稳定脱贫做牢,做实。
三、帮扶措施:
我们在总结前年精准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落脚点,以加强责任考核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积极发挥本村中心地理位置优势,多方协调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帮扶工作:
1、大力培育发展本村“一镇一园”产业,从政策上、技术上、资金上给予帮助,真正让贫困户得实惠。
2、大力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借助城市发展建设机遇,搞好本村美化亮化工作。
3、大力抓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种养、就业脱贫等各项常态化工作
四、工作要求:
1、积极协调精心安排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努力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帮助贫困户办理各项扶贫优惠政策,落实扶贫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负责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不走样。
3、积极配合协助各帮扶责任人开展扶贫工作,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发现和反馈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纠正工作中的不足。
2019年让我们携手共进、风雨同舟带领全村贫困人口一起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篇3
一、基本情况
生态林场下辖3个村委会1个分场,全场共有村小组54个,总人口8270人,其中农业人口6800人。我场脱贫攻坚整改后,通过精准识别、严格甄别,目前全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5户12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40户86人、五保贫困户14户15人、一般贫困户11户26人;因病28户、因残22户、因灾8户、缺劳力7户;2016年已脱贫退出15户2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场党委场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考核督查,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1、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成立由场党委副书记、场长(主持全面工作)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工作副场长任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配齐设备,建立健全以场扶贫工作站为主阵地、各村委会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
2、建立运作程序保障。场党委场部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制定《生态林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生态林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生态林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完善《生态林场贫困户结对帮扶情况一览表》、《生态林场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生态林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制度,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3、建立督查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将每周一固定为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扶贫日,深入所包贫困村和贫困户,及时了解扶贫对象困难与动态;场部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专题推进会,各班子成员、各村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工作计划。同时将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党员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严格奖惩。
4、建立动员宣传保障。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文件,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和工作办法;先后召开生态林场脱贫攻坚动员会、脱贫攻坚推进会、明确责任落实会、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会、第一书记及村干部碰头会共计10次,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积极性;印发扶贫政策宣传资料、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300余本,确保所有场村干部、贫困户人手一册,制作张贴脱贫攻坚宣传条幅100余条,书写固定标语30余条,营造全场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二)精准发力,强化落实,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规范程序,精准识别公开民主。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做到“两公示一公告”,实行个人申请、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和县级审批,把真正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并在今年7月份精准识别“再回头看”中,按照市政府1号文件“七个一票否决,四个从严审核甄别”精神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村逐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进行再核实、再识别,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再甄别,将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予以退出,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2、科学谋划,脱贫措施因人施策。一是健全机构。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我场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七个一”的要求,每村都设置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配有精准扶贫工作文件柜、扶贫攻坚作战图,每户贫困户都有登记台帐、脱贫措施、工作明白卡。二是结对帮扶。对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采取一户一策,确定帮扶人。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每个贫困户都落实了“一个扶贫单位、一名扶贫责任人、一个帮扶方案、一个增收项目、一套扶贫对策”。组织区连心小分队成员、场干部、村干部与全场65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为贫困户填写发放贫困户登记表,为结对帮扶干部制作了帮扶干部手册。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三是精准施策。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与否在精准,要摸清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对症施药,精准发力,同时,要改变过去漫灌为滴灌的方式,做到精准扶贫,政策兜底。通过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推动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精准脱贫。广大干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通过“贫困户能不能脱贫”,倒逼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立足实际,创新帮扶举措,为帮扶对象送去致富信息、打开致富门路,引导贫困农户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引导、鼓励当地企业(如驻地在上坊村的苍源中药材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帮扶,让上坊及周边松林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人进企业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每天按150元计算劳动报酬,平均每月可干活15天左右,实现月收入2250元左右。此外,该企业还为贫困户子女就学安排资金3000元帮扶,其中上坊村贫困户艾福生儿子艾志亮在县一中读高二帮扶2000元,松林村贫困户黄小龙儿子黄博林在松林村小学读书帮扶1000元。让就业脱贫一批,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资金扶助坚持“输血健体”和“造血强身”相结合,增强帮扶的实效,打造基层互助体,促进抱团发展、携手脱贫。
3、整合资源,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吃透精神。在场村干部会上认真学习区委扶贫工作16个实施方案政策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将统一印制的《区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每一户贫困户,做到贫困户和帮扶干部人人知晓,在落实帮扶措施和享受帮扶政策上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整合资源。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三是推进产业。全力推进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将全场65户中新增的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光伏发电合作社,第一批已到帐光伏发电合作社的发电收益,按区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正在办理发放到所有贫困户一卡通中。预计将为每户贫困户每年产生效益约2000元,为确保贫困户2017年全面如期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没有优势产业。我场地处我区偏远山区,无交通、资源区位优势,这里山高水冷,耕作条件差,是全区有名的低产地区,产业普遍规模小、经营粗放,没有规模化的龙头产业,无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扶贫。同时,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区里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但我场三个村委会均未列入省级贫困村,上级没有安排任何扶贫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光靠本场自筹难解杯水车薪;加上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三是残障、慢病占比大。全场65户贫困户127人中,五保户14户15人,智障、肢残丧失劳动能力32人,对这类贫困对象,只能通过提高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标准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脱贫。另一方面,全场有13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出现返贫。
建议:一是我场扶贫工作队伍力量太过薄弱。人员少,任务重,往往“光杆司令”存在人手力量严重不足。没有配备专职扶贫专干,分管领导身兼数职既是扶贫工作站长又是扶贫专干,还兼民政等其他工作,所以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扶贫工作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建议尽快配齐配强队伍。二是非贫困村投资扶持力度不均衡,扶贫资金投资少(我场基本为0),建议上级对非贫困村也要酌情考虑。三是填表、开会过于频繁,建议改变传统的检查考核办法,让扶贫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帮扶贫困群众上。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精准扶贫,完善扶贫详细规划。按照全面脱贫的目标,对照精准脱贫标准,算好明细账、倒排工期、细化措施,落实任务,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严格对照脱贫攻坚任务台账,确保2017年底实现脱贫11户13人的目标。
(二)坚持产业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着力围绕丝瓜络种植与中药材种植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加速脱贫步伐。
篇4
我村紧紧围绕上级脱贫攻坚精神,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抓总带面,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我村属非贫困村,全村9个村民组,512户1589人,建档立卡户37人80人。2017年已脱贫7户14人。未脱贫13户26人,为确保我村2017年度拟定脱贫户顺利实现脱贫,村两委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扶贫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扶贫工作打造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桥梁;二是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村主职干部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并配备一名专职扶贫专干,为完成扶贫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三是设立扶贫工作室,购置扶贫工作档案柜及档案盒,建立建档户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台账清楚,查阅方便。
全村总面积近7668.15亩,耕地面积占315亩,山场占4078.1亩,主产杉树、松树、枫树、果木林等,深林覆盖率达80%。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水稻、甘蔗、大棚蔬菜。我村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村委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种植养殖,并对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帮扶,尤其是木耳、蜜蜂、珍珠以及生猪养殖专业户,在村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带动本村村民发展生产,并在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大户能手的发展,村委通过“双培双带”,努力拓宽本村经济发展走向。目前全村共有落户企业十余家,小型加工厂十余家。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家里有重症病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常年看病就医花费高。
2、 因残,家中有常年残疾人员,无经济收入
3、 年老体弱,缺劳动力
精准识别、夯实精准帮扶基础
按照工作队的分组分工情况,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了全面调查走访,严格工作要求,对农牧户进行了详细的信息登记。对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相关信息、务工情况、健康状况、家庭拥有耕地林地面积、家庭全年收入状况、养殖数量、个人居住房屋情况及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真正的做到了“一户不落、一人不漏”。
1、产业扶贫资金、项目落实情况
为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我村大力提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并竭力为其申报到户项目。2017年,我村共为9户贫困户申报了到户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4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的生活所需。
2、扶贫小额信贷落实情况
除了帮助申报产业到户项目,我村还积极争取小额信贷,截至目前,共为本村 5 户申请到小额贷款,贷款金额共计 25 万元。其中户贷企用 5 户,每户年均分红1500 元,三年合同,为他们实现了增收效益。
3、危房改造情况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我村努力排查危房户 0 户,共改造验收 0 户,打卡发放补助资金共 0万元。落实改造政策,住房有保障。
4、教育扶贫政策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3人,普通高中职4人,大中专以上职业教育1人。每生每年均可享受教育政策,学业有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响应国家号召,我扎根村里,在工作中向农户宣讲国家扶贫帮扶政策,对农户遇到的产业发展、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方面问题进行认真解析,认真倾听百姓心声,排解他们的焦躁、烦闷心理,鼓励他们奋发图强,积极筹措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境难题。樟树村贫困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是因病导致的贫困,为了更好的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的工作,详细了解医疗扶贫相关政。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7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措施落实不够到位,成效不十分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统筹协调不够紧密,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今后,我们将狠抓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面关系,有力推进扶贫工作提档升级。
1、整合各方面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篇5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1
20xx年**,**市水利局机关事务科科长郑建刚同志,被组织选派到**镇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
一、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为推手,扎实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开好“”,监督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积极协调落实项目
根据新山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积极协调申报落实项目,改善民生。申报的项目有新修建9组--10组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贫困户安全饮水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架设高压线路工程等。其中生产道路项目、新山村主干道安装路灯项目工程已完成施工,其余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三、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根据精准帮扶“一户一策”的帮扶原则,在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张风祥之子张林海在郑州调味品市场找到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帮助新山村的所有贫困户积极申报“七改一增”改造项目。帮助其家里有养殖的贫困户,通过自己单位的同事和自己的朋友来解决销售问题。
四、守岗履责为民服务到村上工作以来,郑建刚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规定每天都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便更好的为民办事,如需入户调查或宣传扶贫政策,必定首当其冲,尽量做到21户贫困户户户到、户户清。经常为了工作加班至深夜,却从无怨言。
作为新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在工作中积极摆正位置,找准坐标,分清职责,掌握分寸,做到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求实而不死板,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以为农民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态度和蔼,热情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近年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按照市委市政府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大局,履职尽责,狠抓落实,着力“托底线”,切实“救急难”,充分发挥了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具体承担了市民政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任务,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社会救助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负责人员。二是全面研究部署全市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区县社会救助部门兜底脱贫的目标任务,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精细管理,倒排工期,高效推进。三是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出台政策、收集通报进度等形式,加强对脱贫攻坚低保兜底的组织领导。四是全处同志单独或陪同局领导,多次深入区县,对尚未脱贫验收的16个贫困区县的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低保兜底成果。
二、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加强扶贫制度和低保制度在认定标准上的有效衔接,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发挥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明确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要求将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二是完善医疗救助脱贫政策。会同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办出台《关于农村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农村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同时,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对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有关资助参保、普通疾病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规范。三是出台民政脱贫攻坚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级民政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xx市民政局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援助、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等方面,对主动作为、统筹推进民政系统脱贫攻坚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
三、突出重点,深入抓好兜底保障。对任务重、动作迟缓的区县,通过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召开各种会议讲道理、教方法等形式,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有20.1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农村低保,月发放低保金3276万元,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30.8万名扶贫对象纳入了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党员干部,过过苦日子,能为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做点事,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同志常说的一句话。
20xx年3月,县科协副主席***同志主动申请,满怀帮扶困难群众的一片真情,走向了脱贫攻坚一线,抽调到中池镇茶理村任茶里村脱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进村后的时间里,他天天都吃住在村上,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走家串户,晚上回到宿舍忙着整理资料、上报各种报表、同村干部商议脱贫计划、制定脱贫措施。家里老人、妻子生病他没时间照看,添了小孙子,也只是赶回来看了一眼又奔波在茶里村的山间小路上。去年七月的一天,连续的奔波劳累,中暑加多年的高血压使他在入户走访的路上脚下一滑,摔出好几米,险些摔下十几米高的山沟,他悄悄地吃下几片药,依然坚持带病工作,直到晕倒在电脑前,才被村干部强行送往医院住院。在扶贫攻坚的日子里,他不记得多长时间没休假、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但村上哪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如何、种了几亩地、喂了几只鸡、养了几头猪、生活有什么困难、发展产业有什么想法等等情况全装在他脑子里,就连哪户适合发展养羊、哪户适合养牛、哪块地适合种植黑花生、哪块地适合种中药材、邻里之间谁同谁闹过什么矛盾、有过什么纠纷,他都掌
篇6
一、高度重视,成立脱贫攻坚工作机构。
1.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第一书记:
2.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队
队长:
副队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财股同志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同志驻村帮扶驻点,做到与本单位工作脱钩。
二、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组逐户建立贫困户数据档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明白卡,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此次确定贫困户基本数据中,每名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走访不少于6次,与贫困户面对面交谈,查看帮扶对象的身份证、户口、林权证、房屋产权证、一卡通、医保卡等基础资料,掌握家庭基本信息、分析每户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以干部个人为单位,根据帮扶每户对象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产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电商扶贫、社会保障、村庄整治等具体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扶贫路上,真抓实干,做好各项扶贫工作。
1、不畏山高路远、扶贫路上风兩无阻。村委近三十公里的边,路途遥远、泥泞难行、车不到户,上户须步行1个多小时,很多扶贫干部克服晕车、头痛等身体不舒服的困难,如我局帮扶干部、同志无论刮风下雨,多次到帮扶对象徐安九、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抗洪防汛、书记和队长亲力亲为。在6、7月雨季汛期,第一书记、工作队成员驻村组织抗洪防汛工作,第一书记第一时间组织地质灾害点的村民在暴雨时间撤离,副队长和与村上干部多次到现场察看灾情,安抚受灾群众。
3、产业扶贫中蜂养殖项目落实到位。7月6日,扶贫干部工作队和花山村委组织了全村35户,106名贫困户参加中蜂养殖技能培训,邀请县畜牧水产局养蜂专家现场授课,并按照贫困户家庭困难情况赠送中蜂每人2-4箱,确保贫困户每年能得到实惠。
4、扶贫整改阶段、认真细致、查漏补缺。为做好迎检工作,根据贫困户整改第三方核查要求和乡政府督查情况,第一书记坐镇指挥,将扶贫干部分为内、外业2个整改小组,内业小组检查每户贫困户建档资料、一卡通、扶贫手册要、登记证等资料,不厌其烦地认真组织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做到建档、登记证、扶贫手册和明白卡相统一;外业小组下村民小级组织召开各村民小组座谈会,宣讲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建议、做好群众工作。
5、送温暖、真心投入、心系贫困户。每名帮扶干部在春节、端午节期间都到结对帮扶对象家里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4月6日,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组织对开展募捐活动,筹集2750元送到他手里,解决其部分医药费用;帮扶干部蔡庆宏帮助扶贫对象(身残)联系就业;和安排扶贫对象小孩署假就业;第一书记解决了帮扶对象耳聋助听器和家庭用用水管道问题;同志多次帮助帮扶对象销售土鸡、鸡蛋;帮助申请困难补助,并帮助看护他的前妻办理血糖高慢性病报销手续。
四、工作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数据夯实。通过调查摸底,全村35户贫困户、106人基本信息采集完成,并完成建档立卡。
篇7
一、坚定脱贫决心,做好宣传动员
市商务局妇委会要深刻领会有关精神,认识做好新阶段妇女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全局妇女干部和流通领域妇女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上来,为实现脱贫致富、努力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商务梦”而建功立业。
二、创新扶贫机制,打造扶贫品牌
市商务局妇委会要按照《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2016年扶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提出的目标要求,协助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全市14.3万贫困妇女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要继续开展“女性素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流通领域女职工科学文化和业务技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在全市商务系统举办外贸经营管理、外派劳务、电子商务、酒类产业、市场运行监测、“三大活动”等各种类型商务实务、技能培训班,全面提高流通领域妇女劳动者整体素质。
二是在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上求突破。市商务局妇委会要把加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做强家政服务产业、餐饮业服务品牌,增加妇女工资性收入。在对外劳务输出中,努力拓宽妇女出国就业渠道,鼓励妇女走出国门到国外务工。利用天宇缝纫专业培训基地、吉川农研生培训基地、医学院护士培训基地等开展各类妇女技能培训,增加外派出国务女性员工比例。
三要在政策资金扶持和项目实施上求突破。市商务局要加大对贫困妇女的商务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农村流通领域的女致富带头人、女能人、女经纪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要抢抓扶贫开发的难得机遇,争取实施好各项惠及广大妇女儿童的项目,着力改善弱势妇女儿童群体的学习、生活和卫生健康状况。
四要在扶持妇女创业致富上求突破。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积极扶持农村女同志艰苦创业,各试点企业在选择农家店店址的时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妇女经营的农家店成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小超市,增加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村妇女致富门路,增加妇女的收入,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对社会的压力。
五要在关注妇女儿童民生上求突破。关心妇女儿童健康成长,坚持每年参加6.26禁毒日上街宣传活动,加强危害宣传;在商贸系统实施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专项行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在每年“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对帮扶村妇女儿童进行慰问和关心,送去学习用具和慰问金等,使他们过上愉快的节日。
三、投身扶贫建设,谱写行动篇章
篇8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创新;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6日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已经使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基本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未来5年就要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此扶贫工作任重道远。2015年,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由“扶贫”进入“脱贫”的攻坚阶段,迫切期待一系列创新型模式机制以取得看得见的成效。
一、保定市扶贫工作概况
作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设区市,保定市交叉于河北省三大贫困片区之一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环首都贫困带中问题较显著的地区。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河北省3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中,保定市占4个(阜平县、涞源县、顺平县、唐县),全市有8个县(阜平、唐县、涞源、顺平、涞水、望都、易县、曲阳)纳入国家重点扶持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个县(博野)列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市有120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1%。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众多的贫困人口,已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明显短板和瓶颈。保定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2001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后,通过资金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异地扶贫搬迁等多项措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10年中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亿元,帮助了68万贫困人口走出贫困。
“十三五”时期是保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保定市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将2016年确定为精准扶贫攻坚年,部署贯彻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启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扶贫开发攻坚战。面对到2017年贫困县基本脱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保定市对扶贫开发总体思路进行全面升级完善,确定“1(阜平县)+3(涞水县、涞源县、易县)+5(唐县、顺平县、曲阳县、望都县、博野县)”的扶贫开发格局;以“四个切实”为总揽,以“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决定、社会帮扶、基层保障“五个作用”。特别是按照扶持对象精准的要求,实行“户(村)申请、村(乡)审核、县录入”,做到三级负责、两头公示、全程公开,切实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并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精准扶贫中的融资问题
要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关键问题在于扶贫资金的筹集。与政府财政资金相比,金融资金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金融资金来源丰富,能够为政府扶贫项目提供大量资金,弥补政府财政扶贫资金不足的缺陷;二是金融机构扶贫资金能够循环使用,信贷机制驱使贫困主体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到期向金融机构偿还本利,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加大扶贫工作中的金融力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使越来越多的金融手段运用到扶贫开发过程之中。因此,金融支持发展多次被地方政府提上政策议程,金融机构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但是,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工作时间较短,仍存在着影响扶贫精准度的一些难点。
(一)精准扶贫困难户难以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首先,精准扶贫困难户资金需求额度普遍较小。按精准扶贫规定标准,精准扶贫对象大多从事适应家庭经济实力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小经营等,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其次,精准扶贫困难户由于缺乏有价值的资产,普遍存在融资担保难问题;最后,农业固有的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等生产特性,导致贫困农户收入低、来源少、不稳定,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差。因此,当贫困农户向银行提出信贷需求时,银行在利润最大化的规避风险的经营规则下,加之缺乏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和激励,银行对贫困户的扶持积极性较低。
(二)农村产业融资门槛高,金融资金扶贫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金融机构利润最大的内在要求和农业抵御风险差的自然特征,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设置了相对过高的门槛,这对小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来说是短期内所达不到的。加之目前政府对涉农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应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导致农业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动力提高贷款额度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同时,贫困县域财力紧张,一些对弱势群体的信贷优惠政策得不到地方配套财政政策支持,使得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更低。
(三)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创新不足。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服务网点无法进行全面覆盖,甚至无设点,而且服务对象仍为城镇大中型企业和优质客户,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开发上积极性不高,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涉农信贷产品寥寥无几。而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2016年保定市才成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现有的驻村金融机构缺乏必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在经营理念和创新方面相对落后,信贷产品以传统的房产抵押、个人担保为主,产品形式单一。虽然开发了部分创新金融产品,如纯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林权抵押等信贷产品,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涌现,对此类客户群体产品开发不足,不能根据客户类型的不同进行差别化金融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难度。
三、金融创新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分析
保定市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新时期,依靠金融创新支持精准扶贫势在必行。
(一)创新融资模式。股权众筹是金融市场新兴起来的一种融资方式,指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股权众筹2009年在欧洲金融市场兴起,2013年国内出现第一个做股权众筹的案例――美微淘宝卖股权,2014年诞生第一个有担保的股权众筹项目。2015年,阜平县在淘宝网上实现了众筹销售特产的探索。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融资理念,股权众筹要被经济文化落后的贫困地区普遍接受和执行需要一个过程。为此,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可合作搭建众筹服务平台,选择有潜力的项目进行示范推广,这样众筹平台有机会演变为一个孵化器,进而在精准扶贫的项目融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创新担保方式。调查发现,精准扶贫困难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经济实力弱,在融资上很难通过寻求他人的联保或保证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而且这些贫困户多数处于贫困地区,普遍缺乏有价值的土地、宅基地、农房等财产用于融资抵押或反担保,多数农村地区通过林权等农村权属类质押获得信贷支持有难度。扩大农村贷款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尝试农村致富带头人担保、农户联保、扶贫龙头企业担保以及林权等抵押担保方式,可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和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三)创新金融产品。首先,针对农户贷款金额小,应创新“扶贫小额贷”。可借鉴其他省份的办法,通过授信,免担保、免抵押,优惠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扶贫贴息,风险防控的办法将贫困户纳入信贷支持,并根据诚信状况、劳动力占比、劳动技能、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等四项指标进行评级,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同时政府应当安排专项的风险补偿资金分摊风险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次,创新“特色产业贷款”。保定贫困地区大多拥有特色产业,如阜平大枣,望都辣酱等,金融机构可与政府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合作,为特色产业大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进行信贷支持;最后,创新产业链担保贷款。产业链担保贷款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针对一些形成产业链的产业,可通过提供包括应收账款保理、租赁保理、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兑仓、商票贴现、终端客户按揭等全流程金融服务,为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围场;坡改梯;水利扶贫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226-01
水利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而坡改梯工程作为水利扶贫攻坚的一个着手点,对水利精准扶贫,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生产化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土地资源情况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县,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国家级贫困县,重点生态功能县。全县总面积9037.37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耕地面积167万亩,占总面积的12.3%,其中坡耕地面积1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1%。坡耕地多,基本农田少,耕地质量差,土地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单一是围场县耕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也是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
2 坡改梯建设成效
2013年,围场被列为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三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坡改梯建设工作,始终把坡改梯工程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常抓不懈,促进了全县坡改梯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县总计完成坡改梯面积35000亩,并进行了水利配套,为建立和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水利精准扶贫找到了根本途径和着手点。
2.1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落实产业脱贫举措
围场县在坚持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坡改梯改造同时,将梯田建设与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培育了一批马铃薯、中草药、时差蔬菜、苹果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和壮大了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苹果”、“梯田+中草药”等产业模式,这些产业模式已成为提高群众支柱产业、为群众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和推动了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主道,形成了多业并举,协调发展的大农业格局,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坡耕地实现梯田化后,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和个人进行承包经营管理,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流转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马铃薯种植呈现出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的发展走势。目前15000亩坡改梯工程区域已成为围场县马铃薯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区。
2.2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基础设施脱贫举措
坡耕地建造前,坡度大,不适宜进行水利配套,耕作方式只能采取人畜共作方式,农业生产条件低劣。自实施坡改梯工程后,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坡地变平地,窄田变宽田,田间道路顺直,绝大多数适宜机械化作业,同时配有沟道谷坊等配套防护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3 控制水土流失,落实生态保护脱贫举措
截止2015年底,全县总计完成坡改梯面积3.5万亩,每年可减少入库泥沙2.9万吨,年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4.3万吨减少到1.4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1845吨/(km2.a)下降到600吨/(km2.a),减沙效率达到67.5%。另外,工程的实施能使降水有效拦蓄,最大限度利用降水资源,减少土肥流失,极大地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墒和拦泥能力,工程建设符合围场县扶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路子。
3 发展思考
围场在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坡耕地改造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但全县25度以下宜修梯田面积达60万亩多,而现在总计梯田面积仅13万亩,占宜修梯田面积的21.7%,还有47万亩坡耕地需要改造,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加强梯田建设,加大坡耕地改造力度,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3.1 政府主导,明确坡改梯建设目标
政府是顺利实施工程的重要组织保障,坡耕地改造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必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统筹水务、国土、农牧、农业开发等部门,制定长期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将坡改梯工程与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结合起来,与农村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稳步推进,使全县47万亩宜修梯田的坡耕地得以治理,达到全县人均1亩的目标实现。
3.2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
随着坡改梯工程建设的逐步深入,立地条件也逐渐从好向差,施工从易到难转变,这样就使单位面积的治理费用逐步上升,如果补助标准不变,就会影响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建议上级要按时段增加财政预算额度,提高梯田建设补助标准,同时,要创新机制,积极采取“国家补、地方筹、群众拿、银行贷”等办法,推行“政府+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模式,扩大融资渠道,使自然人农业变为法人农业,从粗放经营转变为精细化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3 加强建设管理,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
要进一步完善梯田建设和管理制度,落实建管措施,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好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坡耕地改造项目,确保梯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要加大机修梯田力度,推广优化梯田建设技术,突出规模化治理,范化实施,优质化建设,加快梯田建设步伐。针对梯田建设国家补助有限和农村“两工”取消后劳力难组织的实际,要广泛宣传梯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梯田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依靠科技,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梯田建设优化技术,不断提高梯田建设效益。
篇10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实施情况
1.培训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XX市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扶贫和移民干部与移民和贫困群众共同努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自愿的培训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制订规划、工作到村、培训到户,基本完成了全县“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任务。截止目前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共完成1943人,发放补助资金174.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526人发放补助资金106.45万元,转移就业培训999人,发放补助资金59.99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18人,发放补助资金8.36万元;水库移民农业技能培训共完成252人,发放补助资金12.8万元。
2.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1)培训资源先整合。2014年我市将深山区移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培训整合在一起,让深山区移民的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的申请方式、补助资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培训统一标准执行,同时组织贫困群众的其他培训(如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就业培训)惠及我市的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
(2)政策宣传广覆盖。通过印发培训相关的文件将培训政策宣传到各乡镇、村组;发放培训政策宣传手册将政策宣传到移民户和贫困户;利用工作人员下乡培训机会将培训政策宣讲到每个学员;同时还通过户外大型媒体广告、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方式宣传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政策。
(3)工作开展定任务。根据上级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任务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培训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予以奖励,任务完成差的乡镇予以考评扣分的办法,激励培训工作高效开展。
(4)培训方式多样化。本着方便群众、提高培训实效的宗旨,切实做好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工作,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主要以送培训下乡、产业基地现场学习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推介和引导贫困户、移民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的方式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
(5)学用结合重实效。及时收集工业园用工信息,并将最新的相关用工信息通过办班培训的方式印发给参训学员,同时还印发授课专家联系卡给参训学员,学员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向授课专家提问,并可以邀请专家上门入户指导和帮助。
(6)后期帮扶有内容。一是信息帮扶,市扶贫和移民办专门建立了三大信息库:专家储备信息库、就业创业信息库、用工需求信息库。为培训学员与专家教师建立渠道,为后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帮扶;培训学员与用工企业建立桥梁,帮助培训学员解除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难题,还将参加培训的学员信息与工业园区用工信息对接,通知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应聘。二是资金帮扶,参加各类培训的贫困和移民人口,发展农业产业可以获得贴息贷款政策,对发展比较好、带动贫困和移民人口比较多影响比较大的种养殖个体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评比奖励。
3.培训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也取得显著成效,我市贫困和移民自我发展素质明显提高。这几年来扶贫和移民培训一方面为1600多名参与培训的群众实现再就业,就业率高达99%以上。另一方面,通扶贫和移民培训,培育了一大批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带动周边贫困和移民人口参与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铁皮石斛、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本地特色产业的开发,帮助他们不断学习实用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收入,村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仅2014年就带动我市贫困和移民人口发展种养殖合作社14个,兴办私营企业5个。
(二)“十三五”扶贫和移民培训面临的形势
1.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从中央到省、市、县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是要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县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时期,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有利条件
一是随着国家层面对精准扶贫的力度逐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日益加大,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为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动力。
二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愿望逐渐增强,经过“十二五”扶贫政策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各种扶贫政策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建设的积极高涨,盼发展、求致富的愿望强烈,为更好的开展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铁皮石斛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大力实施科技发展种养殖业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移民和贫困人口提升个人素质、科学发展的意识,为加快移民和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提供良好条件。
3.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培训意愿不够强烈。一方面由于受知识水平、经济条件和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制约,贫困和移民家庭由于受农村生产发展资源不足和自身经济条件有限的限制,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愿耽误时间进行培训,而是直接选择工价较高的沿海一带打工;另一方面在家务农的群众普遍对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意识的欠缺,同时满足于自身多年的田间耕作经验及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深;还有一部分群众片面认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只注重形式、走过场,对培训的效果存在质疑,严重影响了其对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愿望与需求。
(2)干部参与不够主动。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工作从培训摸底、报名、开班、过程管理、补贴发放及后期帮扶都需要镇、村干部与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互相衔接,才能及时高效完成培训任务,特别是当前要求“雨露计划”培训信息化操作,农村干部和群众素质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导致干部群众不愿主动摸底,组织培训过程中怕麻烦,更不愿参与培训过程的宣传、申请、审核、公示等管理工作,对待培训工作持消极态度。
(3)后期帮扶不够到位。通过培训引导我市移民户和贫困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实用技术等,最终目的还是促进群众进一步就业创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尽快脱贫致富,而地方产业的发展与扩大,需要技术人才、信息渠道、经济基础作支撑,导致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技术帮扶、信息帮扶、资金帮扶,虽然可以联系到专家,也可以获取就业信息,但是群众更渴望县里对后续的发展进一步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对资金上的帮扶需求更为强烈。
二、工作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提出的“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要求,围绕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导向,瞄准扶贫、移民对象,精准发力,提高贫困和移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加快贫困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升贫困和移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实现我县在“十三五”末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适应扶贫开发综合、攻坚、持久的总体特点,在进一步强化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促进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各方联动、合力推进的新格局。
2.坚持重点突出和讲究实效相结合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发展条件和贫困、移民人口状况,以增加移民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强移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实施分类指导,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和移民的项目布局、投资计划,提高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整体效益。
3.坚持强化引导和自主选择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移民户和贫困户对培训与创业就业关系的重要关系,加快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创业就业能力,成为广大移民和贫困人口的普遍共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念,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振奋精神、克服困难,积极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的各项内容。
4.坚持移民和贫困人口为培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移民和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移民户、贫困户的内在活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增强自我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让我市绝大多数的移民和贫困家庭都参与到扶贫和移民培训当中,享受扶贫和移民培训补助和后期发展扶持,使职业学历教育、转移就业技能、农村实用技能等扶贫和移民培训方式成为移民和贫困人口发展的重要基石,明显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移民和贫困人口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推进贫困村、移民点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发展100个农村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个体户,帮助99%以上移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扶贫和移民培训规模
“十三五”期间我市扶贫和移民培训总体规模达到2725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子女500人次,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次,其他培训1000人次;水库移民培训移民家庭“两后生”子女25人次,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次,其他培训150人次。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完成545人次的扶贫和移民培训规模。
四、组织实施措施
(一)注重培训针对性和实效
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有序转移,加强与财政、教育、人保等部门合作,整合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全面建立健全贫困和移民家庭劳动力资源台帐、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及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台帐制度。督促工业园区企业与贫困和移民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职业培训机构与产业园区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合同。推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提高培训效率。转变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强化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机构动态管理,积极实施“品牌”项目培训,打造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新亮点。
(二)加大培训引导力度
充分利用下乡实地调研、送培训下乡、参训人员座谈会等多种活动,邀请农村中的创业人才、致富能手、成功企业家到现场,有针对性地对移民和贫困人口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就业意识宣传教育,认识培训对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同时对贫困村、移民点已经出现的创业带头人,具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做大做强农民创业群体。大力培育农村致富能人,发挥经济能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贫困和移民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
(三)积极做好培训摸底和监测
认真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的前期摸底工作,掌握我市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的规模、工种和实际需求,积极做好培训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工作,全面、系统、准确、动态的反映培训实施情况和参与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重视基层组织配合
加强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的基层组织配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我县移民户和贫困户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让镇村干部认真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做好培训摸底、申请工作,主动配合做好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并纳入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内容,同时进一步健全培训奖惩制度,对任务完成好、工作配合好、培训成效好的村组予以适当奖励,并加大其产业扶持力度。
(五)扎实推进培训帮扶
以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站为载体,为我市移民户和贫困户搭建三大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我县农业专家、工业园区各企业的衔接工作,做好三大信息库对接工作。建立培训回访制度,组织农业专家、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组等工作人员对已参加培训的村组、农户不定期回访,对于培训后产业发展又好又快的农户予以奖励;对于发展有困难的农户,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发展中的技术和资金等难题。进一步推进扶贫和移民培训后期帮扶,带动资源、产业、项目、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