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乡经济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乡经济调研报告

篇1

学生回家乡自行联系当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返校后,必须交回在本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站、所)签章及部门领导进行成绩评定签字的实践鉴定考核表一份。实践内容与要求包括:

1. 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或以后发展的方向,到相应的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卫生院(站、所)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其中在药房和治疗室工作时间不少于2个半天,每天不少于6小时。

2. 总计诊治疾病不少于20人次。

3. 书写门诊病历不少于10份、医学留观病历不少于3份。

二、实践调研报告内容

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卫生院(站、所)医疗实践活动结束后,必须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医疗活动调研报告1份。每位学生必须认真、如实的完成。调研报告须经当地有关部门签字、盖章并给出相应的评语,学校才给予成绩评定及获得的学分。各班组织对本班调研报告进行评分,并按本班级学生人数的10%推荐优秀调研报告到学校进行交流。

医学本科生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医疗实践调研报告提纲如下。

要求:(1)每份调研报告的内容为1项(下列4项,任选1项);

(2)每份调研报告立题要新颖,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一定要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说明问题。

1.了解本社区或乡镇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结构与疾病谱的关系;XX年本地区前10位常见病与多发病(一一列出病名)的发病原因以及与人口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的分组对应关系,本社区或乡镇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效果,你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2.了解本社区或乡镇卫生资源结构与现状——包括组织结(!)构与现状,人员年龄、学历、执业资格、医学技术职称结构与现状;本地区卫生区域规划及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及其本地区解决问题的办法,请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其对策。

3.城市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站、所)在治疗本地区常见病与多发病(一一列出病名)中:

(1)中医就诊率(含就诊原因)、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各为多少?

(2)平均治愈或使其好转1人次的医疗费用为多少元?(本社区或乡镇每人年平均收入为多少元)

篇2

一 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污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环境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资料以及访问的形式。

3.调查过程

(2)走访调查:7月22~24号这两天我走访了本村的几户居民,其中包括邻近废水坑和远离废水坑的居民。

(3)调研汇总:20xx年7.25~7.27号将7.20~24这四天搜集的资料以及寻访的笔记予以整理,理清撰写报告的思路。

(4)撰写报告:20xx年7.25~27号,根据前六天的收获,参考《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家的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土坑,周围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还经常有一些野狗,像这种土坑我们村中有五六个,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乱排、垃圾乱扔,这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很重的。父辈的村民们都记得原来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还有小鱼,河虾,夏天人们经常到河边游泳,捉鱼摸虾,等到我们小时候河水已经臭了,每次过河人们都掩面而过,罪魁祸首就是河两边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的黑臭,也把人们的欢笑带走了。

后来为了迎接奥运,进行了整改,将造纸厂都关闭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给河周围几个村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停止,尤其使水质问题,大人们都说原来的白开水都是清甜的,现在的水总有一股臭纸浆味,很难喝,村中的条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没有资金,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几户人家喝纯净水。

近两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开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体会。因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难受。妹妹从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学来找她玩,我访问了一下她们,她们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没有我妹妹的严重。村中的大人们都说是水的问题。

听村中的人说奥运严查后造纸厂将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对饮水问题更为关注,通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真的日益严重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自身也要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篇3

 

乡村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XX年,XX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XX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XX省XX市XX镇XX村是一个拥有XX余户,近XX人口的小村庄由于近几年广泛种植温室大棚马铃薯,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该村村民委员会与党支部经过商议于20XX年下半年申请创建文明生态村,当我去该村调查的时候生态文明建设的二级工程已经接近竣工,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整齐化一的街道,每一个胡同都建成了统一的标准,这就应验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自从街道竣工后,街道上的人多了,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多了,一块谈天说地的老年人多了,人们走在路上精神多了,再也见不到以往杂乱的街道,垃圾乱放的胡同……20XX年底,XX镇XX村被XX市市委评为“XX市级生态文明村”,这位整个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XX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滕州实际的战略选择,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但这些并不必然建成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村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理念。更为根本的是,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为这是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搞不好,即使生活再宽裕,村容再整洁,乡风再文明,管理再民主,也不能叫文明生态村。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走出单纯的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理解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误区。如果那样,文明生态村就会失去了核心内容而流于一种口号和形式,文明生态村也会因此变成一个外壳,空泛无物。当然,这样讲不是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地方不能搞文明生态村建设,而是强调要把发展生态经济放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首位。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关于生态农村的建设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对于XX镇XX村的农村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学会了怎样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

 

乡村生态文明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篇4

一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污等都给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环境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

2.调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会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资料以及访问的形式。

3.调查过程

(1)准备时间:年7月20~21号,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近些年环境污染的资料,在村中骑车转了转,了解一下村中环境的大致情况,并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2)走访调查:7月22~24号这两天我走访了本村的几户居民,其中包括邻近废水坑和远离废水坑的居民。

(3)调研汇总:年7.25~7.27号将7.20~24这四天搜集的资料以及寻访的笔记予以整理,理清撰写报告的思路。

(4)撰写报告:年7.25~27号,根据前六天的收获,参考《社会调研报告撰写规范》撰写报告。

二、社会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家的门口不远处有一个土坑,周围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还经常有一些野狗,像这种土坑我们村中有五六个,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乱排、垃圾乱扔,这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村民们对待环境问题也是很重的。父辈的村民们都记得原来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还有小鱼,河虾,夏天人们经常到河边游泳,捉鱼摸虾,等到我们小时候河水已经臭了,每次过河人们都掩面而过,罪魁祸首就是河两边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的黑臭,也把人们的欢笑带走了。

后来为了迎接奥运,进行了整改,将造纸厂都关闭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给河周围几个村带来的问题却没有停止,尤其使水质问题,大人们都说原来的白开水都是清甜的,现在的水总有一股臭纸浆味,很难喝,村中的条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没有资金,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没有几户人家喝纯净水。

近两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开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体会。因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难受。妹妹从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学来找她玩,我访问了一下她们,她们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没有我妹妹的严重。村中的大人们都说是水的问题。

听村中的人说奥运严查后造纸厂将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对饮水问题更为关注,

通过两天的走访,我对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农村环境问题真的日益严重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自身也要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与个人调研收获。

篇5

摘要: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由此衍生出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低,安全无保障,心理健康程度低,等等问题愈来愈凸显,逐渐引发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尤其在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本文拟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现状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希望能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关键词:西部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在我国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而本人被留在家乡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人。这是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对劳动力的大量需要,人口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流动,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户籍限制的结果。中国西部由于其历史原因,外出打工的中青年父母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而其留守儿童所表现的问题也更为突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阶段性,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

一、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及现状

尽管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并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加好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总体而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

首先是父母缺位导致的亲情缺失,孩子无法同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而依恋是孩子发展对他人和环境的信任感,培养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孩子从与父母的交流中学习到人际交往的方法。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或者其中一方生活,导致孩子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不能发展良好的信任感,也不能很好的从父母那里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很多孩子与父母之间长期的疏离,甚至会对父母产生陌生和怨恨的感觉,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幸福感的培养和形成,不利于青少年儿童的长远健康发展。

其次是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现象严重,学习不良。从儿童身心发展阶段论而言,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管,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36.7%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这需要引起我们极大地重视,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课堂违纪,较少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比较低,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

最后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增多,身心健康不容乐观。由于留守儿童年纪尚幼,缺乏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父母缺位使其更加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因为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再加上孩子特有的自卑心理作祟,留守儿童慢慢发展出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得特点。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

二、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由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支持和解决,力争为留守儿童创造出好的环境。

首先,从家庭方面而言,强调其教育功能,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行为规范、个人价值观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要转变态度,正确处理家庭收入与孩子教育之间的矛盾,为孩子长远的利益着想,争取为孩子创造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并使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要学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日常生活的需求,以及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情况。学会掌握正确的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模式,掌握更适合青少年健康的教育方法。对于实在是不得不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链接,情感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喜爱,让孩子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其次,从农村学校教育来看,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档案,对特殊的孩子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同时,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让孩子们感到友情、亲情,感觉父母就在他们身边。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通过改善食宿条件、完善配套设施,使学校成为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更加的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心理教育,适当配置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等,力争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为孩子提供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需要发挥政府职能,强调社会责任。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对于政府而言,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均衡城乡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在农民工流入地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划并建设好农民工子女学校,,逐步消除对进城农民子女读书的限制。各地城市要根据推进城镇化需要,超前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并逐步撤消农民工子女读书的限制,增加“绿色通道”容度和流速,让接受义务的农村孩子也享受城市文明。切实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共享蓝天”这三大重点工程。同时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和参与的程度,调动各方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苏婷.呼唤心灵的家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掠影[N].中国教育报,2006-11-29

[2]民盟涪陵区委课题组调研报告.关于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N].

篇6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

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

(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

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建设执行文化;执行力

1前言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笔者接触到了管理学课程,从中了解到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是管理文化的核心,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带着求知求索的渴望,笔者利用假期在家乡所在地的工矿企业,对企业执行力情况作了一些调研。在笔者的家乡吉林辽源当地最大的企业是矿业集团,还有一些生产汽车配件、铝型材、塔吊等制造业企业,其经济总量占当地GDP一半以上。其中“煤字当头”的工矿企业要求具有高度的执行力,煤炭和煤机装备的安全生产、生产的优质高效无不以执行力为支撑。据对工矿企业的不完全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可初步概述为:企业的执行力整体向上提升,个别存在差距,问题需要解决。执行力整体向上提升。当地大型煤矿企业战略目标定位科学准确,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跨入年产千万吨的行列,经济总量有了较大增长;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百万吨伤亡率得到了严格有效控制,员工收入增加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矿区和谐稳定,员工幸福指数有了较大提升。针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煤炭市场下滑的新形势,工矿企业的发展能够适时转向,大力发展非煤产业,进军新型建材业、建筑业;煤机制造企业也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多元化发展有了较大收获。但是,在个别中小型工矿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问题需要解决。在个别职工身上与整体提升执行力的大气候相比形成反差的是存在五种差距、不足。一是有较为懒惰,不愿意执行现象。二是有缺少主动性,不及时执行现象。三是有个人主义较为严重,不执行现象。四是有岗位业务技术水平较差,不会执行现象。五是有拖拉扯皮,不想执行现象。问题的成因:一是个别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不过硬。缺少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奉献意识,缺少在工作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二是个别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其能力胜任不了现实工作。三是所在单位对存在上述现象的职工教育管理不到位。没能因势利导地及时对其帮助、引导、说服、批评、规范乃至给予组织上的、经济上的、纪律上的相应处理。归结起来说,执行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缩短差距、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对策措施就是加强执行文化建设。执行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执行力,执行文化建设的核心目的是提升企业执行力,促进企业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企业效益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建设执行文化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客观要求,是促进经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谐厂区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针对执行力上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建设执行文化,坚持“五位一体”、做到“五个同步”、开展“五项活动”。

2全面协调,坚持“五位一体”

要坚持“提炼理念、审视战略、梳理制度、评定执行力、提升方案”“五位一体”。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提炼出企业职工普遍认同的执行理念;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从执行力的角度,对企业战略再度审视;对现有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使制度和流程更加有利于企业执行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改善;以执行为标准,对企业的组织、个人的执行力现状进行评定,进而为改善组织、个人的执行力水平找到充分、科学的依据;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出适合企业执行力的提升方案,从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3统筹兼顾,做到“五个同步”

建设执行文化,做到提升执行力,必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只能通过激励,激励就是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线,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产生与发展,提升执行力。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同步激励。

3.1要在发挥基层领导者对职工激励的影响力上以身作则

发挥基层领导者在激励职工积极性上的影响力,目的就是在于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激励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提高被领导者的执行行为效率。企业的领导者要强化自身素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领导者要从规范组织行为、完善管理调控上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领导者要按照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完善管理调控,不断探索,实践激励职工积极性的方法和艺术。企业的领导者要善于发挥群众组织在激励职工积极性上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在激励员工积极性上要自觉接受监督。

3.2要在健全激励机制上精益求精

激励机制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激励机制是否合理有效对于公司执行力效率的高低及目标是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在健全激励机制上精益求精,做到科学、合理、适宜、有效、可靠。激励机制“十性”必不可少,即:①激励机制要有公平性;②激励机制要有有效性;③激励机制要有目标性;④激励机制要有标的性;⑤激励机制要有竞争性;⑥激励机制要有秩序性;⑦激励机制要有可行性;⑧激励机制要有操作性;⑨激励机制要有考评性;⑩激励机制要有监管性。

3.3要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多下功夫

加强对职工的培养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是激励职工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1)要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扬企业精神、践行公司宗旨,增强职业道德,积极投身于执行文化建设。

(2)要提高职工的心理品质素质。要教育职工构建积极心态,改变固有性格,将职工的心智模式转换为在心理上与公司保持一致,拿工作当事业干。要教育职工建立良好的情商投身于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开发高智商,提高逆境商,增强抗挫折能力,执着地追求公司目标的实现。

(3)要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素质。要加强学习型企业组织,知识型职工队伍建设,并纳入经营工作范围。制定计划,区分层次,有的放矢地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素质,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3.4要在对职工维权保护上尽到职责

企业以人为本,最起码的一条要做到以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为本。要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加强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确保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障落实到位,为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在企业重大政策调整中要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主动维护职工在社会上的政治权力、民力、人身权力和财产权力不受侵犯。

3.5要在创新上寻求突破

以创新的精神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培育职工的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精神本身也是在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方式。培育创新精神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主体作用,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帮助员工树立科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执行理念。要营造有利于激励职工创新精神的企业环境。就是要通过创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提倡奉献和政治、经济激励结合起来,激发职工为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实现自我价值而进入创新精神状态,调动不断创新和创新执行的积极性。

4构建载体,开展“五项活动”

(1)举办培训班。

要区分四个层次,即中层干部、工段长、班组长和普通职工举办“提升执行力培训班”。强化全员执行意识,并转化为提升执行力的具体行动。

(2)开展大讨论。

要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以“提升执行力,增强竞争力”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3)组织攻难关。

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营销等各个方面,找准“瓶颈”问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规定期限,提出质量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攻克难关,并启动“执行力奖罚机制”,及时视过程和结果予以兑现。

(4)推广新做法。

对于在建设执行文化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方式要认真总结、及时推广、搞好普及,将其纳入新版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成为受控文件的内容,在企业里运行,并持续改进,追求完美的执行效果。

(5)强势造舆论。

以强劲的宣传攻势,开动一切宣传机器,讲解执行力、弘扬执行力、提升执行力。使执行力的概念、意义在全公司范围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个个领会。大力宣传在提升企业执行力上的先进典型,适时塑造执行的先锋、贯彻的尖兵、落实的模范,以榜样的力量推动提升执行力,并以此营造浓厚的执行文化氛围。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又好又快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鸿雁.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一年前的暑假,上海大学曾组织并完成了“大学生蚁族调查报告”,探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向及“蚁族”聚居地的合理规划问题。

在这份提供给《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蚁族”被定义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报告调查记录了他们的居住条件、工作状况、收入分配、择业观念、未来计划、心理状况等,并以此反映“蚁族”的真实生存境况。报告对213名“蚁族”进行了详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男性64%,女性36%,分别来自安徽、湖北、河南等19个省份。

今年夏天,全国727万大学生迎来毕业季,一个月前,本刊记者走访了部分居住在上海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于他们而言,新一季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上海大学于2013年暑期曾调查并完成了聚焦上海的“大学生蚁族调查报告”。在这份独家提供给《望东方周刊》的报告中,“蚁族”一词被明确定义为――“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视为是一个弱势群体。

求职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在数百万大学毕业生中,“蚁族”为何处于竞争弱势?在学校期间有哪些因素对他们的求职影响最大?

根据“大学生蚁族实践报告”,31%的人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最大因素;22%的受访者认为专业实习经历是主因。而很多“蚁族”恰恰是因为在大学期间缺乏实践、实习的经历,或者只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实习,缺少将概念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技能,因而在简历中缺少招聘方看重的实践经验。当然,还有20%的人认为,人际关系是求职中重要的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受访者认为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社会关系缺乏是求职的主要阻力,分别占25%和14%,其次缺乏对企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求职技巧等是阻碍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主持这份调查的上海大学陶建杰老师认为,“这体现了校园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在择业标准上,发挥自身才能、职位前景、经济收入与福利,居前三位,分别占18%、17%、16%。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蚁族”群体考虑的是能力的塑造与发挥以及未来的良性发展,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但经济条件所限使得他们更注重薪酬。

为何固守上海

调查结果显示,固守上海的原因多样,其中高达67%的人觉得“上海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因而选择离开经济欠发达的家乡;15%的人认为上海基础设施好,交通发达;9%的人认为上海工资高,5%的人看中的是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医疗、教育)。

“蚁族”群体的心理健康是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调查显示,在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方面,41%的“蚁族”表示一般,较不满意的占16%,两者相加超过一半。

而从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态度看,47%的人认为有一定把握,但会受到客观因素制约;13%的人觉得迷茫,打算“走一步算一步”。

面对上海的就业状况,72%的“蚁族”感到有些压力,但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而9%的人感到难以承受。

聚居在大学生求职公寓

调查发现,上海没有类似北京唐家岭村那样上万名“蚁族”聚居的地区。上海“蚁族”群体中,相当一大部分人是以与他人合租的方式,散布在城市的各个小区中。

大学生求职公寓是上海“蚁族”聚居较集中的地方,这些旅社暂住着大量来上海求职的青年。它们大多散布在靠近火车站、大学城这样外来人口多、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带。此外,聚居地以外环线以外的城乡结合部为主(如闵行区),也有中心城区较为偏僻的地段(如徐汇区石龙路附近)。

求职公寓所处地段周围环境一般不太好,有的甚至在垃圾场旁边;公共设施数量和质量普遍不高,缺乏室外活动空间,基本没有绿化带,而且缺乏绿化条件;周围餐饮店比较密集,但都属于小店,卫生情况不容乐观;24小时便利店较多,没有大型超市或药店。

在求职旅社里,房间被充分利用,分为4人间、6人间、8人间、10人间不等,上下铺床型,床铺几乎挤满整个房间,超过一半房间没有窗户,通风不好,潮湿,有的甚至散发霉味;配套设施方面,有带锁储物柜、书桌,条件较好的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空调大部分是收费制,有些免费的只有室外达到35摄氏度才开;洗澡的热水器按次收费,空调、上网额外收费;住宿费标准每人每月600元左右;治安管理方面,有一两个前台值班,晚上大门基本上不会关。

希望改善居住环境

谈到“蚁族”对居住环境有何期望,33%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有更经济的住房;27%的被调查者希望周围的基础设施更完善;25%的人希望交通更便利;15%的人注重绿化,希望居住环境可以改善。

目前,全国都在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上海推行更早。公租房将住房保障覆盖到有基本稳定工作的城市常住人口,主要面向存在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本市青年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引进人才等。如果非上海户籍的大学生可以申请租住公租房,也许有利于解决自身居住的燃眉之急,令他们享有更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也会对社会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篇9

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春秋,中华大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人还走上了康庄大道,改革开放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成就不可磨灭。

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意识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最明显的是收入上的差距,农民的收入相对于城市里的来说,每个人的收入相当于城里人的1/3左右,其他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的享用方面等等。

二、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小农经济存在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农村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外出去城市务工人员或者是外地资本投资带来的,农民外出务工的多,自主创业的少。

三、农村规划还亟待改善,农民房屋建造普遍没有统筹性,结果造成你建你的,我建我的,总体看来很不协调,没有整体性,会降低一个层次,而一些人迷信风水宝地之说,另外寻找耕地建房,这会造成耕地的大量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一些农民盖了之后,看到别人盖更好的,又拆了重盖,这使得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与损失。各家各户的垃圾几乎都是扫地出门,垃圾处理问题未得到重视和解决,使农村的卫生环境、居住环境逐渐恶劣。

四、农村道德建设较为薄弱,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一些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比较低,存在着一种小富即安的心理,缺乏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道德方面如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所被忽略,赌博、封建迷信之风又曾一度盛行,有的经常赌博,不计生产与生活,影响极大。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与城市和谐共发展,全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农村建设上必然要有所作为。

一、要加大投入,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根据农村实际特点,特别是要加大对道路、水利、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并从自身去寻找突破口,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二、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转移农民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家乡的建设。

三、要规划好农村建设,尤其是要做好农村住房建设规划,搞好生活配套设施,杜绝重复建设与浪费资源的现象出现,而且要重视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解决好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净化、绿化、美化农村环境,还农村的天然、绿色与洁净。

篇10

结缘乌素加汉

2004年,高峰走马上任鄂托克旗旗委老干部局局长,从此与乌素加汉村结下了割不断的情谊。为了帮助这里的村民尽快摆脱贫困,高峰做了深入的调查。因为他明白,扶贫仅仅靠给困难群众送米送面,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的,只有找到贫困的根源,对症下药,才是扶贫的根本。于是,他开始对这个村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十个社一百多户牧民,了解掌握了当地牧民群众贫困的根源,并写出了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他用十六个字概括了乌素加汉村长期贫困的根源――先天不足,后天缺陷,文化落后,观念陈旧。十年九早是整个西部地区共同的特征,乌素加汉在十年九旱的困扰下,草场日益沙化,就形成了严重的先天不足。在严峻的自然环境面前,人们无所适从听天由命,以致于牧业生产力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形成了后天的缺陷。乌素加汉牧民平均文化水平只有小学程度,科技知识更是等同于零,难以从事先进的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正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缺陷,文化落后,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找准贫困根源,高峰向村干部和当地群众提出了脱贫致富的三大措施。一是要加强科技文化培训,提高农牧民素质,走科技致富之路。二是要改善基础环境,重点解决上电的问题。三是要解放思想,加快人口转移,搞好劳务输出,提高农牧民收入。他的扶贫措施得到了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倾情扶贫济困

症结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也有了,下一步付诸实施就可以了。话可以这么说,但事情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上电需要相当数额的资金,这些钱从哪里来、谁去筹措这些钱,成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包扶单位的负责人,高峰没有回避现实,而是迎难而上。他决定先从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入手,做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取得群众的信任。然后,逐步实施扶贫计划。于是,他动员老干部局全体工作人员分头行动,一方面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为当地群众“传经授道”,提高生产技能;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和社会力量,植树造林,治沙绿化。另一方面,争取和筹措电力资金,竭力解决上电问题。

高峰自担任老干部局局长以来,工作就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为乌素加汉村上电筹措资金。当然,扶贫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在治沙绿化,改善生活环境上,尽管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也有不少抵触情绪:植树造林是好事,但出工就得有报酬!再就是一些群众对禁牧、休牧工作不配合。对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渴望挣钱翻身的想法,高峰给予了宽容和理解。为了融洽干群关系,每年春秋两季,高峰除了组织全局职工义务植树外,还协调社会力量参与植树。几年来,他先后组织八批植树队伍到乌素加汉村植树,参与植树人数达三千多人次,累计治沙造林5.4万亩。而对于一些不配合禁牧、休牧工作的群众,高峰经过调查走访后,了解到了他们的苦衷,原来,牧民们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饲草料。针对这种现状,高峰发动社会力量捐款资助。几年来,高峰通过职工捐款和社会募捐等形式,先后投入资金24万元,这些资金除了一部分用来治沙造林外,其余的全部用于帮助牧民解决禁牧、休牧备草备料资金难问题,先后有120户牧民得到了资助。

超载过牧是乌素加汉草原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想要恢复草原生态,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生态移民。然而,深受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影响,牧民将人口转移看作是背井离乡。为了改变群众的观念,高峰动员老干部局全体工作人员,协同有关部门深入牧民家中,耐心做思想工作,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和社会力量,帮助牧民进行生态移民。在他们耐心地说服下,先后有四十多户牧民移居棋盘井镇。随着人口的减少,畜养量也相应得到了控制,退化的草场逐步得到了恢复。

脱贫乌素加汉

在人口迁移过程中,还有一个戏剧性的故事:张宝同是乌素加汉村昌汉吉林社牧民,全家4口人,经济收入微薄,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户。因为留恋故土,在实施生态移民时,他怎么也不肯搬迁。高峰多次找他谈心,讲解国家政策,分析移民带来的利益,积极动员他搬迁到棋盘井开创致富新路。在高峰的耐心开导下,张宝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举家迁移到了棋盘井镇。具有经济头脑和商业眼光的张宝同,利用政府贷款和个人筹资,在棋盘井办起了“农用机械经销部”,生意越做越红火,年收入达到了五十多万元,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2007 年,昌汉吉林社上电时,张宝同个人捐款10万元。他动情地说:“要不是高局长动员我搬迁棋盘井,我现在还是个穷光蛋!”

几年来,高峰的足迹踏遍了乌素加汉的每一片土地,千方百计帮助乌素加汉村脱贫。他一趟趟跑市旗电力部门,跑企业单位,先后协调筹措资金一百二十多万元,解决了乌素加汉村9个社、347 户居民、1329人的用电问题。2007年,高峰再次协调筹措资金七十多万元,解决了昌汉吉林社27户居民的用电问题。至此,全村10个社都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

现在,乌素加汉村绿化面积达到了95%以上,开发水浇地四千多亩,村民人均水浇地达到3.5亩,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整体脱贫。乌素加汉村的牧民一提起家乡的巨大变化,都感谢党的富民政策,称赞老干部局的高峰局长是一个实心实意包村扶贫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