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应急处置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应急处置预案

篇1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财产安全

前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是世界性问题,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率一直高居不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频发,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高度关注,而预防与保障此事件发生的方法与手段也愈加关键。我国针对此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分为分类、预警、响应三步,全面预防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一定的便捷,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通用性、分散性等原因,很容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已经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提到:需要建立一定的应急处理方法来应对由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灾害和社会安全引起的安全事故。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也有了明确的分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归纳为:由网络和信息系统直接产生对国家、社会、经济、公众等方面产生的利益损害事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我国而言,我国网民数量多达4亿多,通过互联网产生的消费额已经超过6000亿元。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公众的利益,从过去发生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出,引起信息安全事件的因素多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安全事件,另一部分是以非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安全事件。由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无征兆且扩散十分迅速、传播范围广、对周边网络或计算机信息的危害大等特征,建立起完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十分必要。

二、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

最初的网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为狭隘,仅限于国家的军事、管理或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目前网络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涉及到社会中各层面、各行业的领域中,因此,出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便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我国对此提出的建议是:由国家宏观调控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能够针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对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利益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防范措施。对于建立的应急处置体系,还需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预防为主,不能单纯的事后补救;以处置为主,不能放纵危险事件的发生。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配备相应的法律法规,成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一项保障。信息安全是一种新兴的安全问题,不同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直接经济损失的危险事件,而是一种虚拟信息的泄露,这需要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重新定位,建立统一的定位标准。我国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方法为:按照信息安全事件的引发因素、事件表现、影响等将信息安全分类为程序损害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和信息灾害事件等6大类,其中细节划分为40余种。再按照事件危害等级、预警等级将其划分为四个事件等级:A级:特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B级: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C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D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我国已经将其纳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建立的应急预案分为国家、地区、单位的三级应急处置体系,并在此体系中建立具有高度统一、十分便捷、方便协调的组织机构,如遇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通过综合分析,判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形势,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经协调指挥相关技术人员落实预案。

在此系统中,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对本辖区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直接负责,负责的内容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我国需要建立起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咨询机构,为此提供预防和处置技术的咨询。另外,需要向社会公众建立起信息通报机制,如报警电话等。由群众提供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作为紧急事件预警的基础,根据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规章制度,全面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体系内容

(一)预警

预警包括对安全事件监测的预警、预警判定、预警审定、预警、预警响应和最终的预警解除。

预警机制的健全,能够全面避免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扩展和对人类财产的损失扩大,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可根据上文所提到的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危害程度分级处理,按照不同级别进行不同预警。

(二)响应

响应的理论基础是在预警过后产生的事件起因预测、事件结果评估。响应工作是确定响应等级后开启响应指挥,迅速了解事件动态并进行部署,然后实施处置工作,最后对本次应急事件进行评估。响应也包括四个等级,根据预警等级不同,实施不同的响应等级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十分迅速、不可预估,并且危害大、扩展性强,我国对此已经作出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但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还需作应急处理,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以预防为主,需要培养发现和控制事件的能力,减轻和消除由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社会危害事件,并且需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总结,以防同样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瑞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层次结构与联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09(10):117-119.

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保障XX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GB/Z20985-2007)、《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A29639-201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GBA28827.3-2012)等相关规定。

1.3工作原则

强化监测,主动防御。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加强日常安全检测,积极主动防御,做到安全风险早发现。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组织体系建设,明确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权责,健全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做到安全风险早通报。

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加强日常监管和运维,强化人力、物资、技术等基础资源储备,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做到安全问题早处置。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

2事件分级与监测预警

2.1事件分类

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

(1)有害程序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包括: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包括: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7)其他事件。指除以上所列事件之外的网络安全事件。

2.2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市医疗保障局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安全应急事件。

(1)Ⅰ级(特别重大)。局网络和信息系统发生全局性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产生特别严重的社会影响或损害的安全事件。

(2)Ⅱ级(重大)。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大规模瘫痪,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局各科室(单位)协同处置应对的安全事件。

(3)Ⅲ级(较大)。局部分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对社会造成一定损害,事态发展在掌控之中的安全事件。

(4)Ⅳ级(一般)。局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社会不构成影响的安全事件。

2.3预警监测

有关科室(单位)应加强日常预警和监测,必要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通报情况。收到或发现预警信息,须及时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预警级别。

(1)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Ⅳ级安全事件,及时消除隐患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2)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Ⅲ级安全事件,迅速组织技术力量,研判风险,消除影响,并将处置情况和结果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预警信息。

(3)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的Ⅱ级安全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召开应急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事件等级,研判事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趋势,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预警信息。

(4)对于发生和可能发生的Ⅰ级安全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小组向省医疗保障局、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通报,并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预警信息由省级有关部门。

3应急处置

3.1网页被篡改时处置流程

(1)网页由主办网站的科室(单位)负责随时密切监视显示内容。

(2)发现非法篡改时,通知技术单位派专人处理,并作好必要记录,确认清除非法信息后,重新恢复网站访问。

(3)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排查非法信息来源。

(4)向领导小组汇报处理情况。

(5)情节严重时向公安部门报警。

3.2遭受攻击时处置流程

(1)发现网络被攻击时,立即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断网隔离,并及时向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2)进行系统恢复或重建。

(3)保持日志记录,排查攻击来源和攻击路径。

(4)如果不能自行处理或属严重事件的,应保留记录资料并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3.3病毒感染处置流程

(1)发现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

(2)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3)启用杀病毒软件对该机器进行杀毒处理工作。

(4)必要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3.4软件系统遭受攻击时处置流程

(1)重要的软件系统应做异地存储备份。

(2)遭受攻击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降低损害,必要时关停服务,断网隔离,并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3)网络安全人员排查问题,确保安全后重新部署系统。

(4)检查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

(5)情况严重时,应保留记录资料并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3.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流程

(1)主要数据库系统应做双机热备,并存于异地。

(2)发生数据库崩溃时,立即启动备用系统。

(3)在备用系统运行的同时,尽快对故障系统进行修复。

(4)若两主备系统同时崩溃,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向软硬件厂商请求支援。

(5)系统恢复后,排查原因,出具调查报告。

3.6网络中断处置流程

(1)网络中断后,立即安排人员排查原因,寻找故障点。

(2)如属线路故障,重新修复线路。

(3)如是路由器、交换机配置问题,应迅速重新导入备份配置。

(4)如是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应立即使用备用设备,并调试通畅。

(5)如故障节点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3.7发生火灾处置流程

(1)首先确保人员安全,其次确保核心信息资产的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确保一般信息资产的安全。

(2)及时疏散无关人员,拨打119报警电话。

(3)现场紧急切断电源,启动灭火装置。

(4)向领导小组报告火灾情况。

4调查与评估

(1)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由相关科室(单位)自行组织调查的,科室(单位)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责任认定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报领导小组。

(2)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按照规定需要成立调查组的事件,由领导小组组织成立调查组,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责任认定进行调查。

(3)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对产生社会影响且由省级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的,按照省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配合进行事件调查。

5附则

篇3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迫切需要面向网络空间安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的一体化运作。

 

2 云应急服务

 

2.1 高性能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应用环境下,用户可以利用云端大型服务器的资源优势进行数据计算,通过对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的虚拟化处理和统一整合,云端服务商可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按需分配,用户以较低廉的成本使用云端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各类应用程序;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化。

 

利用云安全应急服务平台,可防止诸如XSS、SQL注入、木马、漏洞攻击、僵尸网络等各种安全问题,同时,采用跨运营商智能调度、页面优化、页面缓存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访问速度、降低故障率,为用户提供服务式的信息安全。

 

2.2 云应急服务

 

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是以云应急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系统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将信息安全应急以在线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的压力转移到云端。云应急服务平台可实现统一调配应急资源来实现应急响应、协同,直接面对攻击时可采取应急措施,将流量智能的分发到其它安全服务节点,避免传统安全中单台设备瓶颈或宕机导致服务不可用情况,安全应急服务因云计算而强大。

 

云安全应急服务是将用户的DNS切换到云平台,通过智能解析将用户流量引导至最近的云端节点,云端节点承载用户请求并过滤流量,为用户提供监控预警功能。云安全应急服务平台以分布式计算为基础云架构,采用多线智能解析调度,将单点Web资源动态负载至云端节点,高性能的云端节点可以承载高并发的用户请求,进行流量监控和分析。云安全应急平台网络架构分为中心和边缘两部分,中心是平台中的智能DNS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主要负责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边缘是分布在各地的节点,是信息内容的分发载体,由安全保护、Web优化、Cache和负载均衡器组成,主要实现监控预警功能,保障用户的正常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

 

云应急系统可以部署在公有或私有云上,为广大电子政务或中小企业用户服务,通过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日常的监测预警功能,并通过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地确定与评估突发事件,有效、快速地对事态进行控制,保持事件发生后能够可靠地恢复,确保关键信息服务在面临各种威胁与攻击时仍然维持良好的运转。云应急服务平台采用主流的三层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分为为云应急技术支撑层、云应急服务层和应急业务层。

 

(1)技术支撑层。主要是指基础设施,包括支持系统运行所需的基本硬件、基础软件平台和网络设施。硬件主要包括各种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以及相关的存储备份设备、防火墙及入侵检测设备。基础软件包括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和其他系统平台。

 

(2)应用服务层。应用支撑平台是构筑在基础软件和数据资源之上,为应用系统提供支撑环境,实现应用系统共有的、与具体业务无关的功能,主要包括通讯服务、安全认证、日志管理、数据备份等。数据资源主要用来存储和管理平台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内部封装了应急管理活动及其数据、知识、物资、人员等资源,可对服务进行高性能检索和调度,实现应急业务信息(如应急预案库、案例库、物资库、队伍库、专家库、模型库、病毒库等)的全面整合,它不仅包括各类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内容、组织方式和存储机制,还指明了数据的管理模式和入库更新机制。

 

(3)业务层。应急平台功能模块划分监测预警、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三大模块,实现具体的业务应用。监测预警业务包括对云端用户的漏洞检测、入侵检测和智能分析;日常安全管理主要业务包括应急值守、预案管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应急响应包括安全事件处置、事故恢复、事件统计分析和信息。

 

4 主要功能实现

 

信息安全应急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日常管理、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基本工作上,强化统一业务工作流的概念,云应急系统软件架构采用面向服务SOA的架构来实现,应用层采用组件技术MVC进行构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能很好地符合云应急模式的特征。

 

4.1 监控预警

 

主要对接入云端的网站或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脆弱性发现,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报告,包括渗透性测试、漏洞扫描、流量分析。

 

云应急服务平台可对监控对象进行安全评估,渗透测试是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段,来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这个过程包括对系统漏洞、应用漏洞、配置弱点和技术缺陷进行主动分析,完全以黑客的角色对测试目标展开全面技术攻击,并且可对预警事件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同时还能根据资产的机密性价值、可用性价值、完整性价值、物理价值和威胁事件实时计算每个资产的风险值;支持漏洞扫描,对网站进行文件上传监测和注入监测;并支持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判断;对整体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4.2 应急值守

 

借助监控预警系统,在云端通过日志采集、流量采集、内容采集、漏洞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获取安全信息,实时监控网络的安全态势,通过数据聚合、智能行为分析、专家团队综合研判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事件,可根据事件信息实现事件的分类分级,自动关联事件处置预案和处置流程,并由值班人员对安全事件进行事件信息报送、处置跟踪、事件归档、事件处置管理等。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涉及查看所有的事件,包括高风险事件、低风险事件、历史事件和实时事件;按照不同的安全信息来源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分为Unix主机、Windows主机、路由器和交换机、防火墙、NIDS等;可查看所有的实时事件,提供过滤功能,只显示符合过滤条件的事件,过滤条件可以自定义,并且依据设定的审计策略对标准化的安全事件进行审计分析。

 

4.3 应急资源管理

 

信息安全应急资源的管理包括机房、重要设备设施、网络、工具软件、应急设备、应急专家、救援小组、应急知识、历史事件、法律法规等应急资源信息的管理。

 

通过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包括IT基础设施数据库、关键应用系统数据库、应急预案库、应急专家数据库、通讯录、安全事件信息库、政策法规数据库、应急管理的基础数据。云端用户的应急管理人员,通过登录应急管理门户,利用应急资源,完成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业务影响分析、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报管理。

 

安全知识库包括安全知识文章、漏洞库、病毒库、补丁库、安全事件案例库等。系统预置了大量的安全知识文章,包括安全知识、安全通告等。

 

4.4 风险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以资产为核心,结合等级保护中关于资产的价值、脆弱性、威胁,并按照相关标准分析资产风险及风险变化情况,给出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

 

风险分析参照了国际安全管理标准中的“预定义风险价值矩阵法”。确定目标信息资产的价值、威胁发生的概率、脆弱性被威胁利用的概率,把风险进行量化。主要思想就是通过降低风险来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有效提升组织的安全性。风险管理协助管理员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对组织重要资产有严重影响的脆弱点,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管理员对脆弱点做出正面积极的响应,预防可能发生的损害。

 

4.5 预案管理

 

建立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自动关联相关应急预案,应急人员参照预案完成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应急预案规制定包括:应急预案规划方案、应急预案程序、应急预案编制清单、恢复计划编制清单、应急预案规划报告、应急预案规划记录等。

 

数字化预案是将文本内容的预案通过结构化方法转化为可以为应急指挥提供指导意义的预案,按照适用范围、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分类分级、应急资源、处置方法等应急相关信息、及应急流程信息进行分项数字化。

 

4.6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对监测分析发现的事件,协调各类技术资源,协助事发用户、关联单位和相关机构及时对信息安全威胁、预警及事件进行有效处理。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辅助决策系统围绕各类信息安全事件(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信息安全事件),以应急预案为核心,实现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跟踪、指挥调度和总结评估等功能。辅助决策功能使用户在处理安全事件时能够采用数字化预案,系统会根据事件的信息自动匹配预案,由用户决定是否对事件进行处理及如何处理,形成最终应急处置方案,动态实现安全策略的调整,最终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5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应急系统特别重要,但目前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的模式,特别是对信息数据的定义、来源、梳理、存储和共享都还没有统一认识,这些是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应急预案 应急体系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破坏性特征,它直接关系到员工、群众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并日益成为企业单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联动指挥、排险救援等各项应急任务,确保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加强应急的组织领导,健全应急体系

1.健全各类应急机构

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只有在高度统一指挥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力量,调集所有资源积极应对。采气厂平时要组建好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专项应急指挥部,制订包括人员调集、物资供应、通讯保证等一整套应急体系,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反应灵敏。

2.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及时准确的处置是降低突发事件危害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保障准确处置突发事件的保障。采气厂应制订突发事件处置各环节的规章流程;应制订各类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和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岗位职责、行动规范;要针对生产事故、自然灾害、中毒、及恐怖袭击等不同情况制订专项预案。制订的应急预案要传达到每个责任人,每个责任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以确保预案准确实行。

3.建立应急通讯网络

畅通快捷的联络是及时启动应急工作的保障,所有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该保持即时联络才能做到招之即来,迅速启动。各级指挥员与上级和下级人员之间要有便捷迅速的联系方式和通讯工具,并保持联系畅通。移动通讯是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对骨干人员必要时可以配备备用联系工具。信息畅通是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个部门的联动。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加强信息收集及交流,只有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启动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同时,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把收集的准确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完善应急物资网络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大量的物资。应急物质能否及时、足量的供应也是影响救援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采气厂在应急物资的储备上应做到发散式布置,即一个中心应急库周围一定范围内要有若干座小型应急库,保证应急物质可以辐射到辖区内每一个点,形成一个高效的应急物质调集网络,及时的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物资支持。

二、加强应急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发单位人员常常是最先赶到灾害现场最先参与救援的人员。无论是生产事故、还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救治伤亡人员都起着重要作用。突发事件早期处置的好坏,常常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后结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并纳入采气厂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应急处置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采气厂员工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1.理论培训

应急救援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展开的,应急救援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是确保现场施救人员自身安全,进行科学施救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充分了解了突发事件的理论知识才能开展最有效的救援工作,才能争取到救援时间。

2.模拟应急演练模拟应急演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反应速度,各种预案只有在反复演练中才能确保启动时顺利实施。演练形式要紧紧围绕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展开,模拟包括救援队伍紧急出动、突发事故现场处置、启动各级相应应急预案等。通过演练不仅可以使员工了解、掌握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建议模拟应急演练要经常开展,以保证员工对应急管理的紧张度、熟练度。

3.部门演练

采气厂各部门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承担的任务不同,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承担的任务制订相应的处置流程进行演练,确保应急处置工程中迅速、准确;可以借鉴国内外突发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本部门的应急处置流程和实施细则。要树立应急观念,加强应急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系统化建设,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应急的指挥管理,确保应急处置快速

1.三级预案,明确分工

采气厂要建立三级应急预案:一是采气厂级应急预案;二是基层单位级应急预案;三是班站级应急预案。三级应急预案分别应对不同等级的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上报,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2.统一指挥、层层负责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一定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行动。各级参加应急处置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服从领导、层层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任务。要发挥每个部门(单位)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困难完成应急处置任务。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库。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专家要负责分析各种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急处置意见,为应急领导小组下达应急处置命令提供依据。

3.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要加强基层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基层单位是突发事件处置的第一线,也是现场应急救援的实施部门。基层单位员工要学会识别危险征兆,收集资料、分析判断、及时报告。要不断提高和加强基层单位的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力求在第一时间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加强应急的物质储备,保证应急后勤支援

1.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

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等,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急物资包括抢险工具、急救器材、救护车辆、防护设施、生活物品、通信设备等。要制订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存放地点、责任人等。

2.应急物资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

为了保障突发事件来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要明确后勤各个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应急物资必须要处于良好的待用状态,指派专人定期检查、维护、管理。要加强应急救援物资的管理,添置和优化一些应急救援的器材和设备,尤其是现场使用的物资装备和车载设备,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进性,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成效。

篇5

企业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二、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一)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系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和逐级上报”的原则。

(二)应急事件报告范围、时限

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涉外籍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发生其它重大交通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事故,于事发后6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内容

(1)事件突发的时间、地点、事件类型、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事发的环境、道路状况等因素。

(2)事件现场抢救、救治及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3)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责任、教训及采取的措施。

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

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组织指挥抢捡救援行动,准确掌握事故与事件的情况变化,及时调配、部署、协调应急行动,组织好各组之间的协调、配合行动,提高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和效率。

四、应急车辆和设备储备

公司所有的工作用车(含小轿车、专用备班客车),作为应急车辆储备要随时听从指挥奔赴现场,必要时,总指挥、副总指挥可随时根据需要调动线路待班车(含正常营运的短途客车),参加应急事件处理与救援,考虑因旅客运输车辆中途故障等原因,又很难在中途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除及时增派备用车辆运输中途旅客外,应配备必要的机械设备(如托拉车辆的硬型拉杆,易移动的机械式手动吊车、千斤顶、安全保护固定支架等设备),必要时可请示公安交警,车辆保险机构的故障施救车辆与设备及时参加救援,保证旅客、车辆及时得到救助。

五、应急事件处理原则

(一)救人高于一切。

(二)施救与报告同时进行,逐级报告,就近施救。

(三)局部服从全局、下级服从上级。分级负责,密切配合。

(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和减轻人身伤亡。

六、应急事件处理职责、措施

总指挥:是应急事件实施的指挥者,对上级应急组织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做出应急事件的实施决策和统一指挥。

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在总指挥离位的情况下,履行总指挥的职权。

应急通讯组:负责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收集、传递以及各种指令的接收和下达。

应急抢险组:负责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对应急现场的抢救,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原因调查处理。

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状态下的物资运输和后勤保障。

应急救护组:负责组织应急状态下的人员疏导,协助医疗部门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应急电话:

(三)正确引导,沉着应对

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慎用强制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加强培训演练工作,提高考试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做到正确判断,科学决策,提高应急反应行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企业关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成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主要职责:负责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工作,安排、检查落实计算机网络系统重大事宜。副组    长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处理突发事故,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安全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1. 负责人: xx

2. 信息安全技术人员:xx

四、应急措施及要求

1. 各处室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全面地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网站配备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计算机机房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上网电脑专人专用和日志留存。

3. 信息所要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4. 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各处室信息员为第一层防线,发现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数据后及时删除;信息所为第二层防线,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监视及信息审核,发现有害信息及时处理。

5. 切实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防火、防盗 、防雷和防信号非法接入。

6.所有涉密计算机一律不许接入国际互联网,做到专网、专机、专人、专用,做好物理隔离。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绝对不能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文件。

附:

应急处理措施指南

(一)当人为、病毒破坏或设备损坏的灾害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与稳定的信息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1、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网站、网页由信息所值班人员负责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内容被篡改或非法信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首先中断服务器网线连接,再按程序报告。

(3)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作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网络领导小组汇报。

(5)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2、 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或者已经被攻击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3)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

(4)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3、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6)信息化领导小组开会研究,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4、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本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4)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对于重要的信息系统,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机设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6、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广域网线路中断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5)如有必要,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7、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6)如有必要,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8、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本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

(二)当发生的灾害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三)当发生火灾时,若因用电等原因引起火灾,立即切断电源,拨打119报警,组织人员开启灭火器进行扑救。

(1)对于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实施扑救工作,使用灭火器具实施灭火扑救工作;

(2)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和根据火灾情况启动有关消防设备,通知有关人员到场灭火;

(3)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上款保护数据及设备。

(四)当市电不正常时,采用ups供电,供电时间视电池容量而定,一般不超过1小时,若超过此时间,关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等市电供应正常后半小时再重新启动服务器。

(五)其它

篇6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精神,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的具体要求。今年初,我局将成立了以局长肖艳为组长的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建立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医疗救护网络,加强了区镇村三级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区级成立了社会联动医疗紧急行动分队和以局长为组长的医疗急救组,各镇卫生院均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援小组,238个行政村的村医生100%接受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应急工作体系建设中,明确职责,落实了责任,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年,我局在原有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人员变动和不足之处,及时编制和增加了各类应急预案,充分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事故应急体系。具体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14个)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预杂》(20*.*)

3、《霍乱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修订)》(20*.*)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20*.*)

5、《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0)

6、《甲型肝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0)

7、《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20*.*)

8、《狂犬病防控处置预案》(20*.*)

9、《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20*.09)

10、《高温严寒等异常气候应急处置预案》(20*.*)

11、《防汛抗旱等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20*.*)

12、《地质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应急处置预案》(20*.*)

13、《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02)

14、《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0*.02)

三、积极有效开展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

为保证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科学、规范、合理和可操作性,使应急预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急有作用,20*年我局先后组织了2期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的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等。20*年11月8日,我局接应急预案进行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演练,提高了有关人员的应急能力。

四、积极开展应急工作

加强了就急物资储备工作。一是储备有隔离衣100件;二是按二级防护储备了200人次的防护用品;三是储有充足的消、杀、灭药品(泡腾片40件、漂白粉300kg、杀虫粉30kg、碘伏酒精若干);四是保证所有器械均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储有机动喷务器2台、手动喷物器4台),各镇至少配有防护用吕品20套,消、杀、灭药品若干和一台功能完好的消毒喷物器。

1-11月,全区仅1起传染病事件(20*年1月8日-16日护国镇中心小学出现水痘局部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累计17例,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切实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在20*年的传染病、乙脑疫情防治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全区突发性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作用,全区未发生乙脑病例和重大传染病流行。

五、应急工作的体会及存在问题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应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我局近几年来各项应急工作一直能够正常开展,领导重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二)多部门合作

卫生系统是多单位组成的大系统,成员多,涉及面广,为切实搞好应急处置工作,需全体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无条件服从上级统一指挥。

(三)存在问题

篇7

[论文摘要]在遇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时,为保证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安全稳健运行,会计营业部门应制定与完善支付系统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支付结算队伍应急观念。使业务人员在面对紧急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支付系统随时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发挥社会资金清算大动脉的作用。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相继推广应用,为确保支付系统运行安全,银行应从预防入手,防止支付系统在网络连接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造成系统瘫痪。加强支付系统应急方案的制定和演练,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应急处置水平,促进支付系统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加强日常防范

为提高紧急或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整体处置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

(一)在日常工作中,会计营业部门要确保计算机机房温度、湿度符合要求;集中核算系统的网络、生产用服务器、主机和通讯设备(电话、传真)完好;集中核算系统服务器、各柜组主机应有备用机器,如生产机出现问题可替代使用。

(二)会计营业部门ABS系统作为集中核算系统的核算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日间数据的异地备份,并将生产机的备份数据最迟在下一工作日开机前,恢复到备用服务器,保证备用机与生产机的数据同步,遇到生产服务器事故时,可及时抵用。指定专人按月进行备用业务机的维护与检查,并做好记录。定期检查UPS的状态,保证应急时的电量使用。科技部门应定期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系统空间占用率,防止数据过多,造成系统瘫痪。

(三)会计营业部门业务岗位设立AB角。把计算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当成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坚持防范前移,把计算机安全落到实处,为支付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证。

(四)指定专人负责备齐手工联行的所有应急凭证(网络中断可改为手工处理)。会计部门应备足备齐手工账务处理用纸、凭证、账表,保留全国联行手工处理凭证至少15天的用量,以应对突发事件发生。

二、加强应急方案的制定确保支付系统安全运行

会计营业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在支付系统无法应用时,按照相关程序请示批准后,应启动应急预案。

(一)切实加强支付系统运行管理。支付系统是国家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承载着银行间跨行资金清算的重任。运行系统遇到紧急事件导致系统故障,值班(或发现)人员要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和主管行长报告,由系统维护员积极查找故障原因,联系系统网络的修复。同时取得科技、会计部门支持,妥善处置。在故障期间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二)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授权各负其责。发生应急事件后,由应急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迅速组织业务人员,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操作,并向市中心支行领导小组报告。组长负责对内、对外各项信息,指挥应急处理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运行,保证汇路畅通。

(三)发生紧急事件导致当地支付系统业务处理中断时,应立即暂停集中核算系统发往支付系统的各类业务,及时与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联系,要求停止相关业务,同时与会计部门取得联系,由会计部门通知所有营业网点暂停处理所有支付系统的核算业务。核算中心各专柜和所有营业网点应有专人留守,随时等待通知,作相应处理。

1.当日能够排除故障的,应通知各个网点暂停办理业务,待故障排除并恢复与支付系统连接后,由综合柜组检查集中核算系统是否为故障前的账务数据,检查无误后,通知各营业网点进行当日账务处理。

2.故障多日仍无法排除时,请示上级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后,采用手工处理方式维持会计日常业务的不间断处理。采用手工操作以前,应核对清算账户故障时点的余额,核对无误后,由核算中心统一安排手工方式进行核算,以保证账务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故障期间核算中心的资金汇划业务采用“先直后横”或“先横后直”的方式办理。

(四)处置紧急事件后,支付系统恢复运行时,必须依据相关正常运行系统提供的正确数据进行调整,由核算中心指定专人认真核对,确保系统数据恢复的完整和可靠。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各业务系统的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支付结算队伍的应急观念,才能使业务人员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保证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

(一)会计、营业部门应成立应急演练指挥小组,制定演练方案。营业部门作为业务系统的运行部门,负责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负责应急演练的数据准备、系统操作、数据核对;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进行初步诊断,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分析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由会计部门进行决策。

(二)会计部门协调负责与上下级行的汇报与联络,统筹行内部门间的协调事宜,负责报表报送和应急演练的总结及上报工作。

篇8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对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长海水库下游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长海水库下游危险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危害,危及下游地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人为的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为适应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发生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所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应急响应等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长海水库发生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本预案指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把切实履行职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与应急相结合,认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分级负责,协调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坚持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6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用于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县水利局统一领导。县水利局是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构。

2.2办事机构

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是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利局,与引荞工程管理站分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综合协调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监测、报灾、防控、抗灾、救灾、援助”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有关应急的决定事项,并组织实施。

2.3工作机构

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机构、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2.4专家机构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工作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不断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1预测与预警

应急办及相关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险情调查、分析,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及早处置。

3.1.1预测预警系统

由公安、水利、气象、地震、环保、交通、安监、供电、卫生、农业、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共享监测信息资源,依托相关网络,逐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3.1.2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及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严重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及时、准确地报告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单位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相应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和通报

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机构、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要及时调查、了解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接到报告后一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口头报告,在两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书面报告。一旦遭遇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应急办要与相关单位、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如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突发公共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3应急响应

对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县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派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卫生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环保部门要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公司要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单位和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供调查评估报告。

3.3.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灾区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确救助程序,规范捐赠管理,组织恢复重建。

3.4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向社会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县新闻单位人员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的采集和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

4应急保障

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队伍保障

应急保障队伍由公安、医疗卫生、气象、防汛、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并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武警中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2经费保障

主要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请求上级有关单位给予支持。

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争取省、市政府给予支持。

县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及审计。

4.3物资保障

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到灾区,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4.4基本生活保障

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4.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灾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人员防护

驻巧部队和武警中队或灾区派出所负责完善人口密度的应急避险场所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措施,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灾区人民群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通讯保障

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讯、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讯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讯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讯畅通。

4.10公共设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力、交通、物资、水源的供给,加强对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1科技支撑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分析;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的投入,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5监督管理

5.1宣传教育和培训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众防范宣传教育,组织编写教育培训教材和通俗读本。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片、报刊、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不断地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灾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2演练

应急办应当定期组织综合性应急处置演练。各职能部门组织相应的专业应急演练,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普及减灾知识和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应急办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属地的乡镇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5本预案修订

县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在实施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组织修订本预案。一般修订时间为3-5年。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应急处置

1 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应急指导原则

我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应急预案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分级管理原则、统一指导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互助协作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1.1 分级管理原则

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收费通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网公司”)负责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应急事件的处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运营管理单位”)负责所辖路段联网收费系统应急事件的处置;路段负责本路段联网收费系统应急事件的处置;收费站负责本站联网收费系统应急事件的处置。

1.2 预防为主原则

日常情况下联网公司和各运营管理单位须加强对联网收费系统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安全操作意识,杜绝人为因素对联网收费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加强对联网收费系统机电设备的安全巡检及维护保养,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营;加强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非人为因素条件下应急预案演练,最大限度预防和降低以上因素带来的隐患;

1.3 互助协作原则

运营管理单位在联网公司指导下,互助协作参与应急事件的处置;运营管理单位所辖路段遇到突发特大紧急事件需短时间恢复运营,但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实现,可由联网公司统一协调相邻运营管理单位给予支持与配合,紧急处置突发事件。事件处理完毕后,被协助单位结清因处理突发事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

1.4 以人为本原则

在重大交通事故及恶劣天气、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须将保障人民群众和联网收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须加强人身安全保障措施。

2 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应急保障措施

2.1 值班保障

各级联网收费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须建立和完善值班制度,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

2.2 通讯保障

各级联网收费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值班领导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到人。

2.3 人员保障

运营管理单位须对机电运维岗位配备相应管理及技术人员。人员可按以下情况进行配备:机电运维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维护的,内业管理人员配备2名,电工每个收费站配备2名。所辖收费站3个以下(含3个),运维技术人员配备不低于6名,所辖3个收费站以上,每增加1个收费站,增配1名技术人员。

机电运维主要依靠代维的,内业管理人员配备2名,每个收费站配备2名电工。所辖收费站3个以下(含3个),运维技术人员配备不低于3名,所辖3个收费站以上,每增加1个收费站,增配1名技术人员。

2.4 物资保障

可按以下标准进行配备:应急车辆:1台/路段;发电机:1台/收费站;移动发电车:1台/路段;便携式发电机:1台/每3个收费站;维护工具:1套/每个维护员(常用类);夜间作业设备:警示灯具、照明灯具、对讲设备、防护用具等/路段;关键收费设备1套/10车道(含车道计算机、IC卡读写器、交换机、计重设备核心配件、栏杆机、票据打印机、费额显示器、收费键盘、收费站服务器及工作站、分中心服务器及工作站)等;其他易耗品1套/6车道。

2.5 经费保障

基础费用19069元/年车道,全车牌系统缺陷责任期结束后上浮10%;ETC车道缺陷责任期结束后上浮20%;收费站日均交通流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上浮5%,收费站出口货车日均交通流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出口车道可上浮10%。收费站按19069元/年计算;收费分中心按19069元/年计算;计重设备标定费以目前实际标定费用,按每次4500元/车道计算。

3 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应急处置程序

3.1 应急事件等级及处理时限

⑴一级应急事件。运营管理单位确定一级应急事件后,10分钟内须向联网公司应急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联网公司收到运营管理单位上报的一级应急事件后,须10分钟内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予以协调处置。

⑵二级应急事件。对于二级应急事件,路段一方面须及时向运营管理单位上报,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对联网收费系统的影响。运营管理单位收到路段上报的二级应急事件后,须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予以协调处置。

⑶三级应急事件。对于三级应急事件,机电运维部门及收费站一方面须及时向路段上报,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对联网收费系统的影响。路段收到上报的三级应急事件后,须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予以协调处置。

⑷四级应急事件。对于四级应急事件,机电运维部门及收费站须及时予以处置。

3.2 应急处置程序

联网公司、各运营管理单位、路段及收费站在联网收费系统应急事件处置过程中,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对于不同分级的应急事件须立即逐级上报。

应急响应人员。应急响应人员包括各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人员,各级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必要时全员响应。

4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不同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4.1 收费分中心及收费站管理计算机、服务器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应急处置

首先,将计算机病毒感染的管理计算机或服务器与联网收费网络断开,同时逐级上报至联网公司。联网公司根据病毒感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由公司统一组织查杀病毒,查杀成功后方可接通网络。如无法查杀,在确认数据已上传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格式化硬盘、重装系统等措施修复该计算机。

4.2 车道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应急处置

单个车道计算机发现计算机病毒时,该车道立即停止收费,断开网络,同时逐级上报至联网公司。联网公司根据病毒感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由公司统一组织查杀病毒,查杀成功后方可接通网络,恢复正常收费。如无法查杀,在确认该车道数据已上传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格式化硬盘、重装系统等紧急措施修复该计算机。

多个车道计算机发现病毒时,立即断开所有车道的网络,未发现病毒的车道可以在网断情况下正常收费。由路段检查收费站服务器和收费管理计算机等后台计算机的病毒情况。如发现病毒,则断开收费站网络,并逐级上报至联网公司。处置程序同上。

4.3 联网收费软件故障应急处置

车道计算机由于软件故障(非计算机病毒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工作,应立即封闭该车道,启用备用车道,同时逐级上报至联网公司。路段应确认该车道收费数据是否全部上传收费站服务器,如全部上传,可以备用车道机予以替换,如不能确定,须妥善保管车道机,上报联网公司,待联网公司予以处理。车道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恢复由路段负责,应用软件及收费数据的恢复由联网公司负责。

4.4 收费站管理计算机、服务器软件故障

由于收费站管理计算机、服务器软件故障影响收费业务时,须逐级上报至联网公司,待联网公司予以处理。收费站管理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恢复由路段负责,应用软件及收费数据的恢复由联网公司负责。

4.5 收费分中心管理计算机、服务器软件故障

由于收费分中心管理计算机、服务器软件故障造成业务影响时,须逐级上报至联网公司,联网公司予以处理。收费分中心管理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恢复由路段负责,应用软件及收费数据的恢复由联网公司负责。

4.6 供配电系统故障应急处置

收费站供电中断时,电工须立即启动发电机发电,同时检查断电原因,如因供电部门原因引起的,协调供电部门及时解决,如因内部原因引起的,立即组织修复。收费站电工随时监测发电机运行状况,如发电机出现故障须立即上报路段,路段出动移动发电车前往停电收费站发电,同时尽快修复发电机。

篇10

公路运输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特征:形式多样性:危险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腐蚀品、易燃爆炸等污染事故。发生的突然性:一般环境污染是固定污染源排放引起,而公路运输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流动的,无固定的污染源和排污方式,事故发生突然,不可预测。发生的不可控性:当前各辖区交通便利,运输发达,每个辖区公路运输线均较长,公路运输中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长距离的运输线上无法控制。危害的严重性:一般固定环境污染多产生于企业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周期连续或者间断排污,每个企业都有污染处置和应急措施,发生环境污染,可采取停止生产或者应急设施处置。只要采取措施得当,其危害性不会太大。而公路运输中引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在极短时间内一次性大量泄漏环境污染物,短期内无法控制,无相应的污染处置设施,破坏性大,损失严重。处置的困难性:由于事故的事发突发,其污染物又无相应处理设施,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加以控制,加之污染面处于交通线中,其复杂的周围环境又给处置带来了困难。

2.公路运输中引发的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2.1应急联动管理权不确定

应急联动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基本上实行“按灾种,分部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各职能部门只对涉及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响应处置,当公共危机处于多个领域交叉时,各部门在公共危机的管理权认定往往存在争议,各职能部门谁也不愿意牵头,“三不管”状况时常在应急处置中发生。另一方面,对于事故的预测以及其性质、发展和影响的判断,往往无法马上确定归属于何等级别响应、何等部门职责,也是导致管理权不确定的重要原因。

2.2应急联动不畅

地方各部门实施的“分工负责”制,由于地方党政领导对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协调督促不够,致使应急联动的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从全局观出发,只片面应对属于本部门的突发事件,与其他部门配合协调不够。当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应对的“综合性”突发事件时,各部门各自响应、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特别是当部门之间的职责相互交叉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以致延误最佳解决突发事件时机。且各部门应急管理资源难以有效调动和利用。以至于出现了“不联不动、联而不动,联而慢动、联而乱动”的局面。

2.3应急联动体系建设落后

公路运输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专有的协调联动的建设体系。地方应急主管部门都编制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然而这些预案只从宏观上作了一般指导,具体可操作性不强。而各部门应对的公共综合危机应急预案只从各自领域出发,未从各部门职责相互交叉以及部门分工协调入手,致使各部门预案分布零散,整体性和规范性不强,应急联动协调规定不够具体,相互之间缺乏衔接甚至矛盾的情况,其效力还远远达不到联动效果。

2.4应急处置人员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公路运输中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和消防人员一般首先赶到现场,现场应急处置多数采取消防水措施。一些污染物随着消防水流入事故现场附近农田、河流或者饮用水源,造成次级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处置人员环保意识薄弱,处置措施单一和粗放,未考虑次级污染后果,往往在处置过程造成更大环境污染。

3.公路运输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对策

3.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的机制

危险化学品因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采取联合执法查处行动。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使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认真执行国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口品运输规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环境部门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后管理工作的重点。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加大监管的力度,规范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转移行为。

3.2加强多部门协助处理和应急联动机制

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协助处理的大事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紧紧地与安全生产、公安、消防、卫生、气象、国土资源、海洋、渔业、交通、铁路、水利、海事、通讯等部门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和处置支援网络,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3.3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环保部门根据自身组织指挥、情况处置、车辆保障、通信保障、器材保障和网络建设等方面设有的具体方案,建立多部门协调处置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应急预案,确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协调一致,一声令下就能迅速行动。

3.4加强信息网络软件和应急设备硬件建设

一是要改进通信手段,进行无线上网,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建立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大对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快速监测,为负责处置的环境管理部门快速提供决策。

3.5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工作人才的培养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关建。在抓好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在实战中培养人才,不断总结实战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