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同一地区:要善于根据各自特点,抓住矛盾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去把握调研的广度。
每个地区都有其工作特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作为地市一级党委办公室,调研的范围一般只局限在本地区,表面看来视野似乎比较狭窄,但如果能够注意观察和发现本地与外地之间工作上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就不愁无用武之地了。
比如,某市曾是座煤矿城市,百里城乡,矿镇伴生,煤矿和乡镇结合部环境都较差,群众形象地称之为:“晴天尘土迷死人,雨天泥泞累死人,路旁垃圾脏死人,沟里污水臭死人,矿镇关系僵死人”。可是经过多年,该市已被评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当地党办在调研中,认真分析该市与其他地市创建工作特点的不同,在“异”字上狠下功夫,将该市经验归纳为“矿镇共建、党政联手、工农同步、城乡互动”,这就丰富了创建工作思路,体现了矿业城市特色。
在同一时期:要善于从共性即普遍性中,寻找有个性即特殊性的素材,去选准调研的角度。
每个时期,各地各部门都会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经验,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经验又各不相同,因此,调查研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从共性中找出个性,从普遍性中找出特殊性,以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有价值。
比如,某市武警支队连续多年在全省取得优异成绩,如果按部队建设来写,调研报告只有共性而显不出个性。当地党办在调研中,抓住“训练硬任务”与“育人软指标”这一对矛盾,总结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严格的管理规范人,以有效的活动培育人,以良好的环境激励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这样撰写的调研报告才更好看。
就同一题材: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心提炼主题,去追求调研的高度。
现实生活五光十色、错综复杂,调查研究不能简单跟形势、一哄而起,而应站在时代与发展的高度,高屋建瓴,把握大局,高出人们普遍认识的水平线。比如,某市在推进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因各地资源条件不同,遇到不少困难。当地党办立即开展了“建设现代化旅游城市”课题调研,首先剖析当前旅游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不到位;进而按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矛盾”的思路,将矛盾的主要方面分门别类,列出目标与定位、规划与建设、开发与保护、重点与一般、硬件与软件、宣传与促销、吸引与开放等问题,一一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矛盾的意见建议。这一课题调研后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许多建议被采纳。
篇2
【关键词】人文地理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63-02
在高等师范学校地理科学专业中,“人文地理学”是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是本科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侧重于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空间组织和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广义的人文地理学还包括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涉及人口问题、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行为等重大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愈加突出,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方面,地位日益凸显。
“人文地理学”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实践应用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在传统的“人文地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专题讨论课和实践活动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人文地理教学设计
突破传统的人文地理教学模式,设计了三大板块。除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外,特别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课和实践活动课。
1.课题讲授
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课堂讨论
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各分支教学中的应用;②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地理现象。
3.实践活动
通过调研的方式,包括观察、考察、问卷调查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将学科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人文地理”讨论课的设计
1.专题讨论――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在各分支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1]前三个章节主要讲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且贯穿于后面的各分支章节,具有以线带面的知识结构体系特点。各分支内容讲授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分支章节:人口、农业、工业、聚落、语言、宗教、旅游、政治、人类行为。每个小组运用已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参考相关文献,通过组内讨论,分析各人文地理现象的起源与分布(文化区)、迁移与传播(文化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景观表现(文化景观)等。
讲授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提问质疑的角色,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人文地理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也得以升华,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宗教地理学这一分支章节时,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师列出如下讨论提纲(表1),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既打破了为讲宗教而讲宗教的课堂枯燥乏味的尴尬,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人文地理现象。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尤其如此,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地理学在解决人地矛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例如目前人类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甚至全球政局变动等,人文地理学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挖掘与社会经济、日常生活等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现象,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课堂讨论,并予以点评。达到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路的教学目的。
该类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难易适中,同时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予以适当提示。由于这类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运用、整合人文地理概念和理论的重要途径。表2列出了部分讨论主题。
三、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是观察、认识、研究人文地理事象的重要手段,是人文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深化地理知识、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具体模式有观察、考察、社会调查等。高师人文地理实践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确定合适的实践调研课题
确定研究课题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首先,课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学生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既要达到深化课堂内容的目的,又能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其次,选题要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性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因此选题应侧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选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当前热点问题、教材内容及以往经验提供若干可供选择的实践调研课题,此外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并帮助学生进行可行性论证,集思广益,扩大学生选题范围,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2.做好实践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是否充分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一般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动员、收集相关资料、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等环节。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积极、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保证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实践教学前还应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目的地的自然、人文、社会地理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提供背景资料。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应包括实践教学任务、路线、范围、实施方案等内容,以便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调研资料的后期整理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并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科研能力。调研资料后期整理三部曲:建立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空间表达、撰写调研报告。针对研究目的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软件如EXCEL、SPSS、ARCGIS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空间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制图,并将数字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进一步归纳人文事象的时空变化规律,撰写调研报告。
4.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及时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实践教学效果评定应包括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为此构建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体系包括三大板块:一是专家点评,即每一小组推选一名同学针对调研内容、方法、结论等现场演讲,由3~5名教师组成专家团进行点评;二是选出优秀调研报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补充、修改,撰写成科研论文,在相关杂志发表;三是依据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等因素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此外,应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例如,结合经济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确定了“三峡广场与解放碑商圈商业业态结构比较分析──以零售业业态为例”的调研课题。根据调研内容和目的,确定以走访式调研方法为主,通过对两个地区商业空间分布和发展态势,确定调研范围和路线,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和撰写报告采取小组分工与协作的组织方式。
通过调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三峡广场与解放碑商圈商业业态行业结构趋同度高;②解放碑商圈商业业态层次结构高于三峡广场商圈;③级差等级地租对两商圈商业业态空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从商圈核心向出现:百货商店、专卖店――超市、专卖店、小型商店――便利店、一价店、仓储超市的业态变化特征;④三峡广场应根据级差等级地租进行商业业态空间结构调整;⑤解放碑商圈有条件发展为大型购物中心。以上结论对两大商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人文地理学讨论课和实践活动课是对传统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补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独立钻研、语言表达、科学研究、团结协作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 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毛蒋兴、徐文丽、黄鹄等.研究性学习在人文地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4~118
篇3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内容产业,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我国产业界也在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影音、无线内容、数字出版等领域开始了有益的摸索和实践。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已积极投身于这一新兴产业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除文章、著作外,从2005年起开始有关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年度调研报告,应该说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从宏观层面系统研究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的成果还不多,再加上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经常出现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如政策壁垒、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商业模式等问题,这些已成为阻碍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快速、良性发展的瓶颈,所以,急需加以关注和开展研究。
在我国开展数字内容产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能揭示数字内容产业管理与创新的本质与规律,总结各类数字内容产业领域的共同特点,探寻各类数字内容产业领域背后的共同原理,诠释数字内容产业的运作机理;②有利于科学地认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问题,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数字内容产业实务中的制度创新;③有利于整合数字内容产业中的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协调发展,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内各行业的良性互动;④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信息产业带动工业战略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为繁荣中国文化、消除数字鸿沟做出积极探索。
有鉴于此,我们于2008年起确立了开展“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专题研究,计划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①数字内容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选择;②数字内容产业技术问题;③数字内容产业商业运行模式;④数字内容产业管理创新;⑤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策略。通过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标准建设与研究,提出提升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思路和举措。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在研读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技术、战略规划、投融资政策、生产制作与发行等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现选择其中的4篇在《图书情报工作》上发表:①冯新民、王建冬、孙慧明同志的《美国数字内容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研究》;②刘健、杨海平同志的《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③郑燕平、沈传尧、陆宝益同志的《我国加强数字内容产业监管的思考》;④尹达、杨海平同志的《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保障机制研究》。
篇4
皮草消费需求增长高于市场预期
论坛现场,丹麦国会议员、丹麦商业发展出口委员会主席Karin Gaardsted表示:“超过400家丹麦企业活跃在中国的生产、销售领域,在研发领域也保持着持续的增长。皮草产业同样也是中丹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每年数以千计的中国皮草从业者往来于两国之间,购买丹麦水貂养殖户精心培育的代表着世界最高品质的皮草原料,通过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呈现奢华、时尚的皮草服饰。”
“我认为中国服装行业品牌建设的阶段,是消费者创造了服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变化决定了产业的变化。中国未来服装品牌的发展也是这样,不管你多大多好,一定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最核心的因素。”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庆辉向《服装时报》记者谈道,“皮草行业是中国服装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皮草行业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称得上是‘巨无霸’,都是巨大的产业。中国皮草行业在全球领域内已经形成了充分的影响力,而且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中也在不断扩大。企业加农户的加工制造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既延伸了价值链,也有效拉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哥本哈根皮草商业拓展和市场营销总监肯尼斯・洛贝格首度公布了“哥本哈根皮草――2012中国皮草消费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由第三方权威调研机构制作,客观且极具参考价值,助力业内人士第一时间把握中国皮草市场最新脉动。调研报告显示:世界上传统的毛皮服饰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俄罗斯和北欧国家,欧美曾经是世界皮草市场最稳定的销售来源。然而,近年来受到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巨大冲击的影响,欧美国家高端消费能力有所下降,皮草需求旺盛的区域逐渐向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中国扩展。中国作为拉动皮草经济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据数据统计,2008年~2011年仅3年间,中国皮草市场的年销量从124.53万件攀升到136.01万件。到2012年,我国皮草市场发展势头更为迅猛,预计全年增长率为27.9%,年销量将达174.02万件,这无疑表明了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皮草行业发展最快的市场。2012年,我国皮草市场的消费需求增长颇为迅速,增长率为31%,高于市场预期。在持续攀升的销售数字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消费者对皮草的需求日益旺盛。如今,皮草服饰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是奢华、高贵等形象的代名词,皮草消费则由奢侈品消费逐步转变为高端消费品,中国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持续高涨。这也预示着中国皮草行业未来经济涨幅极其可观。
中国皮草市场价格“疯涨”
原材料等生产成本的上涨,使用皮草装饰的服饰越来越多,市场需求增大致使皮草价格“疯涨”。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皮草行业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发展,市场份额和销售均有所增长。然而,在未来,中国皮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2012年,中国皮草市场的表现令我们惊喜;2013年,受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和购买预期的影响,整个皮草行业应该会延续上升态势。皮草,尤其是水貂服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与中国下游消费市场的旺盛需求有关,同时旺盛的需求也是经济大环境预期的体现。”肯尼斯・洛贝格对中国皮草行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并给出新一阶段的预测,“未来中国皮草行业市场规模年增长率预计维持在14%以上,保守预估到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8.35亿元人民币,到2016年有望达到255.99亿元人民币。这组庞大的数据毋庸置疑地肯定了中国皮草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中国毛皮行业高速发展,中国二三线城市对于皮草服装的需求不断增长,价格也在上涨。”国际毛皮协会执行总监朱丽叶・贝利向《服装时报》记者介绍。对于皮草价格的“疯涨”,国际毛皮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付彦山在接受《服装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种皮张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目前的皮张价格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如貂皮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公貂皮价格由2009年6月的215元/张涨到2011年6月的310元/张,上涨幅度达到44%。母貂皮价格由2009年6月的115元/张涨到2011年6月的190元/张,上涨幅度达到65%。我们预测,到2015年,中国裘皮服装需求量为174万件,年需求貂皮数量为3480万张。”哥本哈根皮草中国区首席代表崔熠琨说,“时尚界流行趋势的变化,如使用皮草装饰服装,消费者对皮草服饰的需求强劲,都使市场需求上升,也是价格上涨的原因。”
在此次论坛上,哥本哈根皮草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强强联手,达成战略联盟,将对未来皮草及时装两大产业进一步融合、共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意义。
篇5
关键词:四化同步;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党的十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先导是抓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核心是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基础和难点是抓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淄博市 “四化同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看,淄博市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深,在各行业各领域运用不够,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力仍显不足。一是信息化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二是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普及和信息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较大,信息化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领域应用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二)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看,淄博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工业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协调,以工立城、以工促农的带动力仍然不强。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比值越高,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越大。
(三)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看,近年来淄博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二元结构并存,产与城、城与人在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上不够同步、不够协调,城镇化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创造需求的空间有待深度拓展。
二、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抓住先导,扭住核心,铸牢基础。
(一)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要在全面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构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1.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主导行业、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以汽车、石化、机械装备、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主导或特色产业,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格化、商务电子化,做大“淄博制造”。融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应用产品,做活“淄博创造”。
2.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实施企业能级提升示范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作能力全面升级。要特别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链协作能力,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协作性强的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协同设计、协同物流、协同商务等信息平台,实现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配套商、分销商、客户等在产品开发、物流配送、商务交易等方面的集成优化运行,提升综合竞争力。
3.推进信息技术多领域广泛运用。着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努力建设以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智慧产业体系、智慧服务体系为基本要素的“智慧淄博”。
(二)深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要构建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的市域城镇体系,让工业化创造的社会供给与城镇化激发的社会需求有机衔接。
1.推进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双系调整。要把市级战略功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区作为淄博市推进“四化同步”的战略支点,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的契机,重点关注第三圈层县市主导产业布局和一般乡镇产业空心化问题,形成主导产业功能区、配套产业园、特色产业点梯级联动的市域现代产业空间新布局。
2.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双核共兴。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作为主城,应着眼于面向全国和全球集聚、配置资源,凸显其在淄博城市群和市域城镇集群中的核心引领功能。作为新区,应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直管功能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汽车城等一批核心起步区,努力打造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3.推进县城与重点镇多极支撑。14个县城和34个重点镇应着眼于在市域内集聚和配置资源,承担县域经济发展和就近吸纳农村人口的任务,凸显其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功能。要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和“重点镇财政收入超千万”行动计划,壮大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优势项目,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产业的规模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建设一大批工业重城(镇)、商贸大城(镇)、旅游名城(镇)。
(三)持续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1.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 “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要求,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抓好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高端种业、生态有机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及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2.实施“富民强村”行动计划。鼓励农村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多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 人民银行 财务管理
财务分析是人民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信息的准确性。财务分析是对资金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反映,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通常是在客观基础上的正确分析,但是由于多方面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们银行的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很大的问题。本文结合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来谈谈加强人民银行财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概念
相关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是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大部分都是来自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它是商业银行以及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是一个很综合很系统的分析,它一般主要对商业银行的营运能力和投资活动进行监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
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人民银行通常利用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它基本的资料就是财务报表,从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看,财务分析不仅对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外部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贷款决策、赊销决策等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财务分析工作对于银行业的预测、决策、考核、计划、控制、评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
(一)人民银行监督商业银行的运作
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督商业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不断扩大,许多增值性的业务虽然表面上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商业银行的运作带来了风险。像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金融危机经常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二)为国家的货币政策提供分析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基本上就是国家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制定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时,人民银行就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利于回收社会上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当经济疲软时,人民银行就会实行扩大的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促进投资,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投融资管理分析
人民银行参与商业银行的投资和融资项目的财务测算、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动,配合上级制定投资和融资方案,防范金融风险,增加人们投资的信心。
(四)制定财务分析报告
人民银行根据财务管理政策,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投资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三、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人民银行对国家宏观政策把握不准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变化,但是有的时候人民银行不能指定有效的财务分析报表,不能给国家经济政策以正确的指导。
(二)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往往过于强调客观因素,对财务的分析不够透彻
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往往过于强调客观因素,注重外部经济的影响,对内部的财务管理认识不清。财务分析大多以数字论数字,未能突出财务分析的重点。
(三)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不高
现行的财务报表一般只能提供过去的某个时期的货币变化,而且商业银行提供到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报表不具有可靠性,人民银行疏于查实,往往造成制定出来的财务报表可靠性不高。
(四)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
财务分析的报告往往很多,特别是会计报表,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有耐心,细心的去审核和总结。抓住重点,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人民银行的财务状况。但是人民银行的工作监督有时候不严,可能会造成财务分析不痛不痒,不能反映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给以后银行的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人民银行财务分析需要改进的措施
(一)财务分析要能反映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
财务分析是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依据,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正确的反映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政策进行归类整理。重点的内容重点突出,把每一个时期重点的内容都整理在一起,方便财务的决策。再者财务分析的报表往往都是数字,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对财务报表的数字非常敏感,不能以数字论数字,要着重掌握这个时期财务分析报表的特色,增强财务分析的准确度,真实的反映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这样的银行财务分析报告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
(二)财务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金融活动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监督和管理
财务分析是人民银行工作的重点,它会反映某个时期的金融活动的趋向,及时的发现一些金融方面的违法犯罪的问题,找出金融活动背后隐藏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给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人民银行全面的,客观、公正的财务分析报告对现代社会金融业的发展是必须的。
(三)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要具有透明性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倡导政务公开,因此,人民银行的财务工作也不要太脱离人民大众,要制定可行的财务分析报告,及时的予以公开,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四)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监督
商业银行是我国存贷款的主要机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局,因此,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会直接影响到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商业银行资金不充裕是要向人民银行进行贷款,这就会反映在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报告中。如果从源头上不能保证真实性,那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也就没有意义,只是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已,并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宏观的指导。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财务分析的水平
人民银行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对于优秀的人员,及时的给予鼓励和奖励,加强财务分析人员之间的经验的交流,提高他们财务分析的水平。
(六)加强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信息系统的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系统有利于对财务分析的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处理。东部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在西北部很多地区人民银行的分行财务分析不能及时的反映到总行,这就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财务分析的信息系统建设。往往一个财务分析报告已经做出了很久了才能反映到总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当时的情况,给总行的财务分析带来很大的困扰性。因此,要加强人民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财务分析实现联网操作,这样便于监督,也便于及时的做出可靠的财务分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
五、结束语
通过对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现状的了解,以及提出进行财务分析的有效措施,来说明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人民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控部门,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贤琳.浅析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工作[J].武汉金融,2004
[2]张玉琴.试论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
[3]张淑彩.金融财务分析评述[J].新疆金融,2007
篇7
关键词:河道采砂;管理;浅析
中图分类号:P619.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砂石是重要的建材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兴旺,对砂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长期以来,渭河下游各河段砂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流域内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为区域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砂石资源保证,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条就业致富门路。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行洪畅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华阴河务局采砂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如何提高采砂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采砂管理的现状
华阴河务局采砂管理工作2010年才刚刚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但通过对其它兄弟单位的学习及自己的艰难摸索与总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安全有保障、工程影响小、清障能到位”为目标,以不断细化和强化采砂考核工作为主线,以控制采砂计划、过程、结果为着力点,将采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科学、有序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重视调查研究,采砂布点工作己基本稳定。
为使采砂管理工作起好步,华阴局做了大量的前期论证工作,先后数次深入规划的采砂区进行实地查看、调研,并与采砂户进行座谈,通过大量、细致工作后,编制了《华阴河务局河道采砂工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充分分析了辖区的砂石分布情况,对是否可以采、如何采、如何管等问题均进行了充分论证。根据调研报告,并结合《渭河下游渭南市境内河段河道采砂规划报告》下简称《规划》,对辖区采砂点进行了科学布设,采砂点布设基本合理,从源头上将采砂对工程影响降到了最小。
1.2依法科学管理,采砂管理体系己基本建成。
华阴局一开始就重视采砂管理工作,不断从管理制度入手,先后建立了《清障管理办法》、《采砂月度考核制度》、《优秀采砂户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不断强化日常考核,通过对采砂户进行月、季考核,并建立采砂户档案信息,作为年底评优的依据,在采砂季末召开了“华阴河务局2010-2011年采砂管理工作会”。表彰了优秀采砂户,并对清障完成的采砂户退还了清障保证金。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措施,使采砂管理水平逐步提升,采砂管理体系己基本建成,管理成果成效显著。
1.3多措并举给力,采砂清场复平工作成效显著。
为将河道采砂清障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在采砂期结束后组织辖区各采砂户认真学习省、地、市关于开展河道采砂清障工作的各类文件,要求各采砂户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保证采砂任务按期完成;二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将采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向各采砂户下发了《关于做好近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库华阴【2011】11号),对河道采砂清障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三是在清障期间,实行河道采砂清障工作周报制度,要求各采砂户于每周四将本周的采砂清运量、日清量、剩余量进行上报;四是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采砂户,向其下发“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确保清障任务如期完成;五是开展河道采砂清障自评活动,对各采砂户的清障工作进行自检,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河道采砂清障顺利通过上级验收。
1.4正确有力宣传,采砂管理工作氛围良好。
一是加强外部宣传。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中,华阴局采用短信平台宣传、网站集中宣传、标语及公告宣传、宣传车队宣传、座谈会议、采砂现场、法律讲座宣传、名家书画笔会宣传等宣传形式,轰轰烈烈地开展宣传工作,散发宣传标语、水法规宣传单等共计2000余份,给采砂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二是加强内部宣传。通过周例会、月度会,研究、宣贯《渭河下游渭南市境内河段》河道采砂规划报告,了解采砂规划相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给采砂户宣贯上级相关文件、采砂规划,给采砂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
1.5加强基础研究,采砂观测布控基本完成。
2011年5月,华阴局聘请专业队伍辖区采砂点进行了全面的控制网布设,冯东、五合2个采砂区各设3条观测断面桩18个,控制网进行了平面和高程控制,平面基准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采砂对河道影响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此项工程控制网络的建成,为采砂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2.采砂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科学布设采砂点,做好采砂长效机制建设
河床砂石是河道稳定、水砂平衡的物质基础,可供开采的床沙质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无限制地、掠夺式开采河砂将会破坏河道的河势,破坏河床的冲淤平衡。一要制定河道段内采砂船布设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砂石资源的基础工作,根据上级的《采砂规划》,规划区域的采砂船数量、大小、增减等;二要建立采砂点调整机制,要建立如何根据河势变化、工程增减等因素及时调整采砂计划,以适应边界条件变化。
2.2摸清现状问题,完善充实采砂管理办法。
砂石资源开发和利用对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是我市工程建设的原材料的重要保证。为摸清区域砂石分布情况,要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局河道采砂实际,充分考虑工程管理、防汛等方面的要求,完善充实《华阴河务局采砂管理办法》等,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日常巡查制度、采砂清场制度、应急停采制度、持续改进制度等,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并严肃查处违和违章的采砂行为。
2.3拓宽涉河部门协作,加强联动机制常态化管理。
结合我局辖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强化水行政管理与执法,整合执法的资源和手段,在充分利用现状水政力量的基础上,总结与公安机关联动的经验,积极拓展与交通、国土、安监、电力等涉河单位的联系,依靠或协调涉河机构力量,形成流域管理中各业务相关单位(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日常执法联动机制,变突击行动、集中执法、专项整治活动为常态化的执法管理,保障我局采砂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断提升采砂管理水平。
2.4实施标准化砂场建设,促进采砂管理水平上台阶。
严格按照《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标准化砂场管理规定》要求,进行标准
化砂厂的建设。在批准的采砂区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标准化砂厂建设。在各砂场四周埋设界桩,明确砂场四周界限,在采砂现场办公场所栽设公示牌、平面图、警示牌等,将砂场负责人姓名、住址、采砂许可证编号、有效采砂期限、开采范围、开采量和各项要求等内容进行了现场公示,使河道采砂许可和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办公及生产区载设标志牌,对砂场办公、生产区进行分区管理;在进入采砂场入口,载设砂场名称标识,规范采砂场标识;对经审批的运输路段跨越堤防处两端各设置拦车桩,控制采砂线路。通过标准化砂场建设活动开展,不断提高采砂管理水平,促进采砂管理水平上台阶。
2.5着手四个方面的研究,使采砂管理工作上台阶。
一是对辖区砂石资源进行全面摸底。邀请专业勘探人员对部分河段进行布点、采样,通过对砂石数据整理及分析,细化研究采砂布点工作;二是针对采砂过程沉砂高度过高等问题,开展河道沉砂方式研究工作。通过开展堤外沉砂等河道沉砂方式的研究,着力解决清场复平难的问题;三是采砂户成立采砂协会的研究工作,通过协会的成立并形成制度,对采砂户进行分头监管。并通过采砂协会在砂石销售链条上实行统一管理,指导堤外统一堆放、销售,尽而解决河滩内沉砂的数量等问题;四是采砂影响对河道影响研究。河道采砂可能导致局部河势发生改变,必须对河道断面和水下地形变化情况定期组织监测。监测成果作为调整采砂区、调整采砂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采砂活动。
2.6加强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采砂管理氛围。
一是采用多种方式,对河道采砂管理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努力为河道采砂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对沿岸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疏导工作,采取树立宣传牌、警示栏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宣传非法采砂的危害性及对其处罚标准,对非法采砂活动进行威慑。要及时公告采区的可采量和可容纳船数等。
3.结语
总之,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采砂工作即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也面临着机遇与发展,随着社会各界对采砂工作的支持与重视,采砂管理工作必然得到加强与发展,水行政主管部门只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采砂管理工作现状将会不断改变,采砂管理的地位也将会大大提高,河道采砂依法、科学、有序的管理目标将会早日实现,水利事业就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渭河下游渭南市境内河段河道采砂规划报告》.
篇8
关键词 文化产业;女性;就业;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102-03
一、文化产业及其就业者的特质
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传统的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更不同于制造业,不是“汗水”产业,更不是劳动密集产业。现代文化产业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也是文化创意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是科技高端产业。现代文化产业借助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推动着文化事业的产业化、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现代文化产业链也很长。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显现出完整的产业集群。
现代文化产业从业者的特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归纳:
(一)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是知识型人才
知识型人才是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依靠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文化产业的产品不是全物质的,它不完全依靠体力产生,而是通过各种思维的碰撞,从而进发新的创意,推动优秀产品和服务的产生,推动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需要的是创意,是与现代科技接轨的创意,是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的创意。
(二)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视觉
文化产业的“创意”,表明了“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关键,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如果离开了“新”,那么文化产业也将不复存在。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时刻走在信息的前沿,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的信息,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察觉到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敏锐的视觉,将给从业人员带来知识的更快更新,并且对于自己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方向。假如缺乏敏锐的视觉,就不可能开发出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人才
假如只具备敏锐的视觉和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也是无法把握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更无法知道文化产业中何为“新”。从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只有具备深厚的基础,才能在第一时间提出新的创意理念和技术实现手段,而不是只重复同行做过的事情。因此,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还必须对专业问题有足够的理解,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并注重积累行业经验。
(四)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心灵手巧
文化产业的终端毕竟是新的产品,这就必须将创意付诸于实施,不能付诸实现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纸上谈兵。如何应用于产业实践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文化产业从业者要有较好的手脑协调能力。一个既能有创意,又能动手实现创意的从业者才是文化产业中最佳的从业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手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具备良好的动手实现创意的能力,才能将大脑中的创意转化为现实,成为产品。创意只有成为现实,成为产品,才能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勇敢的创新精神
现代文化产业是在打破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兴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意,而创意的本质是创新。如果墨守成规、胆小怕事,又何来创意?从人看到鸟在飞,到人类发明飞机,这是一个天马行空、勇于幻想、打破常规的过程。有些事就算在当下可能不切实际,但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可能变成现实,成为创新。不具有勇敢精神,墨守成规的人只会在原有的旧框框里兜圈子,没有勇气跨出固有的思维。只有勇敢的人,才能走在创新的前沿,才能去尝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六)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学习精神
文化产品是为人类的精神服务的产品。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快速的发展变化,而文化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服务,就必须根据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换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学习精神,不断向社会和书本学习,不断生产新的创意,打造新的产品。
二、文化产业与女性的发展机遇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女性学历等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文化企事业单位,并成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全面拓宽了女性就业渠道,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也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对文化产业中从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男性占58.76%,女性占41.24%,从比例上看虽然男女构成比例差不多是“开”,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2006年文化产业人才调研报告》也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进行了分析,53.61%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认为创新精神是文化产业人员必备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的特征。然后依次是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能力、灵活性、开拓精神、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见下图)
著名心理学者布罗伊宁格曾开发出一套评价企业潜在接班人能力的测验。在1000多份测验中,好学、勇敢、勇于创新,重视合作和团队建设是女性接班人的最突出优点。女性的特点正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较制造业等行业更高的原因。
新西兰著名女导演坎皮恩的《钢琴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搁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女主/配角奖、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墨西哥著名的女导演诺瓦洛致力于将女性的日常生活编入电影中,体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家庭和感情双重压力下的自我拯救。阿根廷女导演,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在58岁时才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她的电影短片剧本《玩具》,指出父母为儿女买的玩具是造型男女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德国女导演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她的电影《克里斯蒂娜的第二次觉醒》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女性之间可能发展的关系,这部电影还被列为德国十部电影精品之一。荷兰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玛琳·格里斯的《安东尼娅家系》荣获1995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上举例都足以说明女性在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之一的电影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电影导演的角色一样,女性在一些文化产业部门出现伊始,或许真的不如男性。但是,随着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她们逐渐进入该行业,逐步显示职业性别优势,崭露头角,进而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女性就业的建议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全球化下的必然产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结构转型时代,各国都加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科技中注入文化,把文化产品商品化、科技化是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从美国到加拿大、欧洲、日本、韩国无不把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经济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能给城市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展示的平台。据联合国统计,文化产业已占全球GDP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达12%。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200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2.6%,2010年上海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75%。在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省市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文化产业要达到的目标。
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大胆涉足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吸引了大批企业的目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电子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纤业的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地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企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旗下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400块电影银幕,2009年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索具业的河北巨力集团巨资投入影视产业,影视产业成为公司的3大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服务于工业发展的需求。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将很快从新兴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这点可以从文化产业对于GDP的贡献和创造的就业岗位显而易见。未来将是一个充斥创意的时代,文化产业也将成为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时代,女性应该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产业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女性应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有很多部门,女性应该根据性别特点和自身的教育背景、特长、素质、能力等特点找准自己发展的产业部门。一般而言,影视业、广告业、演艺业、艺术品制作等文化产业部门女性显现的优势更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今天,女性应抓住自己在文化产业中确定的就业方向,加快知识的储备和转型,只有立足于知识的不断储备和更新,才能在现代文化产业中追求成功。
(二)女性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性格特点
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就业比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男性与女性在文化产业质比较,女性处于相对优势。女性应该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主动适应文化产业的特点。女性管理者应该在文化企业管理上表现得更加人性化。特别是目前很多文化企业还处在创业初期,对于创业初期,资金相对短缺的中小型文化公司是难以以薪酬福利来吸引和激励员工的,运用女性以情感和沟通留人的方法就具有很大的亲和力,更能使创业获得成功。
篇9
关键词:城镇建设;环境;对策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从世界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城镇建设也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而城镇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的质量。本文探讨了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针对目前城镇建设进程中的这些问题,本文总结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2. 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统计数字表明从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中国城镇建设水平提高到接近50%,城镇人口从1.72亿人提高到5.94亿,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迅速,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建设的互动机制,但是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开始突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城镇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在众多城镇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环境问题。就城镇环境建设而言,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城镇环境的破坏,并逐渐成为城镇建设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建设发展中,工农业粗放增长使土地等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每年都有大量农田被建设用地所占有。而且农村同样存在生产和生活污染。城镇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虽然己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经济和地域等原因,城镇建设发展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城镇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问题的工作,才能够使得城镇建设得以顺利和健康的发展。
3. 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镇建设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首先是对城镇原有的历史自然景观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在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底蕴缺乏认识,历史文化遭到破坏。有的地方急功近利,破坏了风景的整体形象,也有城镇不重视发挥原有的历史等优势,而热衷于建新区。
其次是城镇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镇建设的进程加快,城镇中的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十分突出,水污染与缺水问题严重。同时城镇垃圾污染日益突出,噪声污染仍有增无减。噪声污染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最严重的污染,随着城镇建设中的工业进程,城镇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等生态恶化与日俱增。
最后是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城镇的环境保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环境问题却恰恰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会让城镇建设失去真正意义。由于城镇地域范围小,环境容量较小,容易出现环境问题。同时城镇环境管理工作薄弱,城镇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开展城镇环境治理的有力手段和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4. 城镇建设环境问题对策探讨
解决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首先要加大投入,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环境设施建设,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资方式,保证环保资金投入。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建设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要大力加强城镇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和建立多重环境治理监督机制,因地制宜地设立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人员业务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素质。成立群众性的环保监督组织,,建立完善的环境举报和监督机制。
再次要限制现有城镇的发展规模并引入先进技术,对于城镇建设用地受到了地形及农田保护制约,要考虑能够容纳人口数量,城镇建设规模扩大必将导致城镇内的资源不足,从而使现有的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
要注意优化土地资源保护,严格把好土地规划关,优化污水治理的政策措施,对生活污水采取相对集中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农村现有排水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化设计实施。对城镇建设的规划要以获取持续、高效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充分运用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合理规划,同时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整改和关闭污染严重、产生大量废气的企业,完善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一般固废尽可能实施回收利用或综合利用,没有再利用价值的进行卫生填埋或安全焚烧处理,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居民生态环境意识,注意实行防治噪声机制降低居民区的噪声污染,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噪声。
最后是强化政府城镇建设中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地位,建立政府环境问题责任机制,在宏观主导力量上主要是加大对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建立环境问题的各项制度,完善相关机制。
5. 结语
我国城镇建设发展至今,对提升城市化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也威胁着城镇居民的环境与健康,制约了城镇经济发展,本文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相关对策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鲜祖德.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31.
[2]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09.
篇10
产业集聚区“三新”调研情况情况
一、产业集聚区“三新”的现状及发展亮点
(一)产业集聚区“三新”的现状
1、企业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改变了过去劳动密集型劳作,大大降低了用工量。
2、企业生产追求从“产量”转向“质量”。从粗放式生产方式转向追求“生态、绿色、环保”的精细化产品。
3、企业生产品种从“单一”转向“多元”。生产品种由原来的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亮点
1、规划先行,规划引领,高标准制作规划,并按规划建设、管理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目前产业集聚区调规后的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四个专业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主要特点:规划“一区三园”(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
2、主导产业更加明晰,集群逐步壮大。主导产业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及新兴配套产业。
3、招引入驻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好项目明显增多。国内汽车用弹簧排名第二的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集团红阳(社旗)工业园、赊店老酒生态产业园等优质项目。
4、优化服务环境,重点项目分包制、周例会、联审联批、项目快速推进等进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完善、创新,新办法、新方法、新招式不断推出。
二、关于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一)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发展经验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规划面积17.58
km²,规划到2020年进驻项目300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销售收入5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2万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达11.1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最具投资吸引力产业集聚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河南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出口机械电子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42亿元,同比增长35.08%,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实现税收1.32亿元;2019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8亿元,同比增长4.15%。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层次,具备一定的优势,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其一,要明确目标、争星晋位;其二,要转型升级、寻求突破;其三,要在提质增效、壮大规模的同时,追求更好效益、更好质量。多年砥砺前行,社旗县产业集群的崛起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在集聚区17.5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管委会不直接管辖所涉及的村、社区,致使在工作推进上不能形成上下合力,实权和职权不能衔接起来,不利于集聚区今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亟需建设供排水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创新平台(电子信息中心、研发中心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3、主导产业关联度不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存在“散、乱”现象、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
4、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整,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快速发展。
5、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投产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
(三)如何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及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产业集聚区必须立足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提升工程,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集群集聚,扩大优质增量,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步迈向工业强县。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新兴配套产业。目前已形成以赊店老酒、新联农为龙头的8家企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华纬弹簧、红阳机械为龙头的6家企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森霸光电、大朋电子为龙头的3家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区实施开放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集聚区等承接载体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先后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我们要以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为主线,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产业配套,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但是,面对新常态、新挑战,立足产业集聚区实际,我们的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大企业少带动性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成为向前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从“创业期”走到“创新期”的社旗县产业集聚区,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调整的提升阶段,也到了“二次创业”的关口。
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社旗县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抢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开放招商、推动“双创”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创新驱动,弥补短板,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努力构建链条完整、协作配套、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这一次,站在新的起点,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对产业集聚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社旗县产业集聚区实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四点:
1、培育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与产业相符、相适应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整、专业协作机制健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区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全面形成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互促共进的格局。
2、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行动,推动“二次创业”。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高端品牌。支持业态成熟的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按照企业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新建集交易展示、物流仓储、电商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智慧园区,探索形成“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3、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推动产业集聚区全链式发展,实施智能制造行动,推动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4、发展专业园区。大力实施专业园区发展计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集聚发展中小微企业,培育产业后续发展力量。
(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攻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中,如何更好发挥产业集聚区引领带动作用
以龙头项目带动,抓好融资、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为促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创投等融资机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利用好政府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重点在产业研发、产品创新和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
(五)对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对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建议。
特色商业区“三新”调研情况
面对当前传统产业增长乏力的经济形势,为促进经济增长,县委、县政府顺应新形势,积极拓展思路,大力引进新产业、新业态、互联网经营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形成独特的新商业运行模式,大力发展古镇旅游业经济,把社旗古镇特色商业区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体验度假胜地。借助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依托赊店古镇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主线,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以万里茶路联合申遗为动力,推动文、商、旅、产、城一体化发展,建成一个以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为主导的商埠文化园区和特色商业区,以此带动社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以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仅刷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汇聚起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新兴力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赊店新经济发展现状
打造赊店古镇,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必须配套全面,功能完善,方能服务游客,造福于民。社旗紧紧围绕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全面配套,完善功能。
1、制定优惠措施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保障游客吃住有保障。先后引资兴建赊店大酒店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星级宾馆和一百多家居民家庭旅馆,还规划建设了赊店美食城、民俗文化美食街、郊区农家乐等一批特色小吃市场,商铺房租采取先交后补政策,探索美食街补贴新机制,培育了一批地方风味饭店,保障游客住的舒适,吃的有味,日接待能力可达万人以上。
2、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保障游客“行”有便利。近年来社旗投资1.2亿元修建了宛社快速通道,打开了社旗西大门,进入了南阳半小时经济圈。投资1.8亿元修建了社旗至兰南高速引线,打开了社旗北大门,周南高速、郑万高铁已开工建设,方枣高速等正在积极筹备,基本改变了社旗交通落后,区域封闭的现状,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3、原汁原味布展景点,保障游客“游”有所值。按照规划要求和历史考证,对瓷器博物馆、广盛镖局、刘记酒馆、厘金局、福建会馆、火神庙等十大景点进行了原汁原味的高品位布展,形成了文化内涵深厚,风格古朴典雅的古代商业文化旅游圈,让游客到此能看到古代官商互动文化、商业经营文化、商业金融文化、商业运输文化、商业会馆文化和商业朝拜文化,保障游客游出兴致。
4、培育特色商品市场,保障游客“购”有所爱。已开发了龙虎字画、关公像、赊店老酒、三粉制品、绿豆面条、和瓷器玉器、金银铜器、葫芦烙画、木板年画等旅游类工艺商品,建成了核心区10条街道专营区,基本保障了游客购有去处,买有所爱。
5、大力繁荣赊店文化,保障“娱”有去处。以厘金局为平台的“道台巡街”和以镖局为平台的“镖师行镖”等节目历史情景剧表演,赊店文化广场的戏曲、背哥、鼓儿词、三弦书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表演,以纺花织布、打铜打铁、下粉炮药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表演,以大昇玉茶庄和信义轩茶庄的功夫茶艺表演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基本保障了游客“娱”有去处,玩的开心。
6、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引进互联网经济模式。目前,我县设立了电商办、电商园区、在名乡镇设立乡镇服务站,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区内企业占有三分之一己引进、或准备引进互联网经营模式,部分住宿餐饮业入驻“美团”,如赊店大酒店,社旗县同福客栈,社旗县科琳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有小部分批发零售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如恒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南赊店商业公司、社旗县碧宝斋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等。虽然目前全县服务业中互联网经济比重还比较低,但发展前景广阔。
二、赊店古镇特色商业区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起步晚,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产业打造成集文化观光、住宿餐饮、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商贸区,尚未达到理想成效。
(二)古建恢复建设工作进程缓慢,产业经济缺乏特色
受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古镇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融资招商工作有待加强。同时旅游文化资源不太丰富,旅游文化建设有待充实。产业经济也比较贫乏,美食街缺乏美食,步行街商品没有特色,缺少亮点和吸引力,没有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三)新的经济理念滞后,互联网营销不成规模
在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县积极的探索新的发展业态的模式,希望通过改变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缺乏拳头源头产品,整体互联网经济不成规模,网上销售比例很小,网上经济以购买消费为主。
(四)互联网等新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人才缺乏,本地大学生及有志青年大多到大城市发展,有许多企业想搞互联网营销,却找不到相关技术人才。本地商品、产品营销渠道不畅。
三、下一步建议
(一)参照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创新本地经济经营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的学习外地成功地区的建设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丰富本地文化内容,增强本地文化旅游经济软实力,创立特色品牌经济,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尽力做到让游人留恋忘返、不虚此行。
创新培育地方特色美食经济,培育有吸引力的特色商品经济。可以政府牵头有组织的去西安、开封、北京等地考察美食经济,引进外地名吃,加强投入创新发展本地美食等产业。
(二)组织、建设互联网销售机制,大力开拓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如粉丝,红薯,花生、芝麻、芝麻酱,鸭蛋等,但由于农民自身互联网知识薄弱,产品还主要是传统的销售模式,若政府组织拓展网上农副产品销售,将会大力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了销路会极大的促进全县人民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