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处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物中毒处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物中毒处理方案

篇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卫生系统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发病率,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救援原则:实行分级、属地管理、首接必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责任明确、救援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二、救援组织及职责

区卫生局成立食物中毒事故救援领导小组和医疗急救、现场监督和调查、实验室检验等专业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根据发生食物中毒情况,组织各专业小组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

(二)医疗救治小组组成和职责:

组长:

成员:

负责组织医护人员救治病人,迅速制定救治方案,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使病人得到最好、最快、最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在救治食物中毒患者期间,各救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实施24小时值班制,及时向区卫生局汇报治疗情况。

(三)现场监督和调查小组组成和职责:

组长:

成员:

负责组织卫生监督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组织调查小组进行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表》,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时限上报区卫生局;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食品用工具可以采取封存、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责令进行清洗消毒等临时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扩大。

区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发生二级和二级以上食物中毒事故时,实行24小时值班,对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应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三、食物中毒的报告与处理

(一)食物中毒分级。根据食物中毒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食物中毒分为三个级别。

1、一级食物中毒:指中毒人数30人以下,中毒原因简单,造成社会影响小的食物中毒。

2、二级食物中毒:中毒人数在30—100人、无死亡病例发生。

3、三级食物中毒(重大食物中毒)

(1)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下,中毒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1人(含1人)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

(2)发生在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以及影响范围广、易造成社会恐慌的食物中毒;

(3)卫生部或省委省政府要求实施的食物中毒报告的。

(二)食物中毒的报告

各单位应在接到食物中毒信息1小时内报区卫生局,并动态报告病人转归及调查处理情况。

四、食物中毒的确定

食物中毒的判定依据为:

1、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

3、实验室诊断资料;

4、对于原因是不明的食物中毒,由市卫生监督机构组织三名或三名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食品卫生专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病人临床表现等资料共同予以确认。

五、食物中毒的善后处理

(一)追回已售出的食品,对于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1)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固体的应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的可用漂白粉消毒。

(2)真菌性、动植物性、化学性中毒的食品:焚烧或深埋,不得作食品工业原料或饮料。

(二)依法解除对可疑食物的封存。

(三)根据中毒原因的不同,对中毒现场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1)对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餐具、容器、用具、设备等用1—2的碱水煮沸或用0.2—0.5的漂白粉溶液擦拭消毒。

(2)对接触化学性中毒的食品容器、用具、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洗或销毁,消除其污染,防止再次发生中毒事故。

篇2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19小学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鉴于当前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顺利应对学校的各种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确保师生的安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本单位设立食品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xx 联系电话:xx

副组长:xx

员:xx

(二)组织分工。

通讯联络组 xx

抢救处理组 xx

后勤保障组 xx

(三)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1、报告事件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场人员立即向应急处理小组组长或者副组长报告。

报告电话:xx

2、应急处置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或者副组长接到报告后,负责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立即组织、指挥相关人员奔赴现场救助食品中毒人员,核实情况后及时向辖区内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食物中毒通常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餐后少则半小时、多则48小时就可发病。患者除有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外,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热、乏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中毒严重者可因腹泻造成脱水性休克或衰竭而死亡。我国对食物中毒制定了详细诊断标准,主要是以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最明显的特征有: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在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易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场人员报告后,要立即进行自救和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尽快排出毒物,同时制止所有在场人员就餐。

5、领导小组人员赶到现场后,负责组织、指挥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救援组人员应冷静分析中毒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A、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至2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无效,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食物,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B、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已经超过2至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品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体质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腹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C、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性服下。此外,还可以采用紫苏30克、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者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救援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冷,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D、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对视频、餐具及食品用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处理,以免扩大中毒范围。

6、在场人员应积极配合120急救机构工作。

7、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通过事件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思想教育。

8、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

(1)采购食品原辅料应建立进货查验制度。采购食品应索取生产单位和(或)供货单位资质证明及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时请注意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使用超过保质期到食品。

(2)保持操作间和餐厅坏境整洁,妥然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农药、杀虫剂、杀鼠药和消毒剂等不得存放在食品加工场所,避免被误食、误用。

(3)加工、储存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隔夜食品在食用前必须加热煮透后方可食用。

(4)操作间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餐具、炊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干净。

(5)使用洗涤剤、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6)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凡患有病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原来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华服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食品从业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加工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干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8)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加强对食品以及环境卫生的检查工作。

篇3

[关键词] 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b)-017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mon cause of food poiso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90 patients with food poisoning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5 in Chongqing Fuling Central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ause of food poisoning distributio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main poisoning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Among 190 patients and 55 food poisoningevents, poisonous mushroom poisoning was most frequently, followed by poultry food and bean products poisoning. Proportion of poisonous mushroom poisoning was the highest one (27.89%), followed by poultry (16.84%), soy products (15.26%), milk (13.16%), fish (8.95%), seafood (7.37%), fruits and vegetables (6.32%), starch (2.10%), the cause of poisoning of 2.10% patients had not been identified. Poisoning causes were microorganism, animal, plant, chemicals, unknown reason, the proportion of microbe poisoning was the highest one (45.79%), and followed by the plant poisoning, proportion of patient was as high as 37.89%, and 2 patients died of eating poisonous plants, 1 patient died of chemical poisoning. The number of food poisoning in 2014 and 2015 was larger than those in 2010, 2011, 2012, and mainly occurred at May to October each year. Conclusion Incidence of food poisoning is increasing, and with seasonal, the food safety propaganda should be publiciz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 poisoning should be strengthen.

[Key words] Food poisoning; Poisoning reason; Countermeasures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本身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中毒性疾病。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屡发不止,且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2],其高发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性问题[3-4]。由于食物中毒病情迅猛,因此临床上应迅速分析中毒原因,紧急进行有效处理,以避免患者出现不可逆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分析常见食物中毒原因,从而加强相关食品卫生的宣教,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的防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0例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分布,了解主要中毒原因及应对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重庆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190例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100例,年龄5~71岁,平均(29.77±8.74)岁。其中,12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57例患者仅稍感头晕、乏力和恶心,6例患者面色发青、手足冰凉、脉搏细弱、昏迷伴抽搐。

1.2 观察指标

统计5年间中毒事件发生总次数、中毒食物分布情况;分析中毒原因;统计每年中毒事件发生次数、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

2 结果

2.1 中毒食物分析

收治的190例患者中合计55次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家禽类食物、豆制品中毒。毒蘑菇中毒者占比最高(27.89%),其次是家禽类(16.84%)、豆制品(15.26%)、奶(13.16%)、鱼肉(8.95%)、海鲜(7.37%)、果蔬(6.32%),淀粉(2.10%)最少,2.10%的患者未查明中毒原因。死亡3例,占比1.58%。

2.2 中毒原因分析

190例患者中毒原因分别为微生物、动物性、植物性、化学药物、不明原因,其中微生物中毒发生次数最多,患者占比最高(45.79%),其次是植物性有毒物,患者占比也高达37.89%,且2例患者死于进食有毒植物。

2.3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0~2015年5年间食物中毒发生次数分别为8、7、10、13、17次,中毒人数分别为25、22、34、45、64例;主要发生在8、9、10月,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1次,中毒人数73例;其次5、6、7月,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18次,中毒人数69例;11、12、1月及2、3、4月均较少,分别为7、9次,中毒人数分别为25、23例。

3 讨论

目前,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死亡率还较高。据统计,2002~2012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3546起,121 034例,死亡2234例,2006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2003年的死亡人数最多;第三季度是每年的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性的,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家庭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5]。邓国兴等[6]对1999~2014年近16年国家重大食物中毒通报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每年的第三季度为重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人数占总人数的42.50%;其中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比最高,化学性食物中毒为最常见的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2.58%;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而家庭食物中毒为重大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的发病地点,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58%。罗海波等[7]也对2004~2013年原卫生部的“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中报道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季节分布、中毒原因和就餐场所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数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2006年后持续下降,每年的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其中9月份食物中毒人数最多,7月份死亡率最高。中毒原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但死亡人数最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2006年进食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死亡者占比最高;就餐场所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重庆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分布后发现,190例患者合计55次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家禽类食物、豆制品中毒。毒蘑菇中毒者占比最高,其次是家禽类、豆制品、奶、鱼肉、海鲜、果蔬、淀粉。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在每年的5~10月,可见,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特点,由于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较短,因此积极有效的救治尤为重要,而有效救治务必要明确其中毒原因,通过中毒人群、中毒场所,推断中毒类型及原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治成功率。

食物中毒类型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有毒动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等。针对不同的中毒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中毒类型,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8]。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是极易被细菌、病毒、真菌等污染的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此外还有凉菜、剩饭、剩菜等。由于此类食物通常不易存放或常温存放时间太长,容易引起多种细菌或病毒的寄生和繁殖,加之烹饪过程中,加热温度或加热时间不够导致加热不彻底,未能将细菌或病毒杀灭,或是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常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常常会产生一些细菌和病毒,食用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9-10]。本研究中部分因食用奶、鱼肉、海鲜而中毒的患者均因这些食物存放或加工不当导致其被细菌和/或其他毒素污染。被污染的食物在室温(20~22℃)放置5 h以上时,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而肠毒素毒素耐热力很强,加热煮沸30 min后仍可保持其毒力[11-12]。因此,因此烹饪后的食物应在2 h内食用,妥善贮存食品,应贮存密封容器内;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生、熟食品分开存放;煮熟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品应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对于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务必要低温密闭保存并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须达到70℃,并至少维持2 min,避免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13]。

其次,较为常见的是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如有机磷、甲胺磷、亚硝酸盐、杀虫霜、油脂酸败、砷化物、吊白块等。本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是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类和变质腐败蔬菜等,甚至一些新鲜的蔬菜如小白菜、青菜、韭菜、菠菜等也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14]。特别是腐烂的菜叶、煮熟的隔夜剩菜或新腌制的泡菜、咸菜,腌制1周左右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甚至部分患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盐当作食用盐腌制食品,从而导致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更高。而在重庆地区泡菜、咸菜常常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因此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一般来说,亚硝酸盐摄入0.2~0.5 g即可引起中毒,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严重者导致休克甚至死亡[15]。此外最为常见的食用被有毒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灭鼠药、蟑螂药等污染的食物,本研究中1例患者死于化学药物中毒,因为进食被农药污染的食物。因此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蟑螂药、灭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贴上标签或有明显标识,并存放在专门场所,切勿让小孩触及[16]。此外由于种植方式不当,导致蔬菜、水果被化肥、农药污染,无法清除,人们食用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食物中毒。因此不要购买变质、腐败、过期的食品,少食腌制食品,蔬菜、水果清洗需坚持“一洗二泡三冲四烫五炒”的操作原则,尽量不吃不洁或生冷的食物。

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本研究中极为常见的中毒事件,常见的含毒素蔬菜有发芽的土豆、四季豆、毒蘑菇等,本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是毒蘑菇,毒蘑菇中毒后肠炎型中毒、神经精神型中毒以及溶血型中毒。一般在误食0.5~6 h后出现症状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较短、预后较好。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狂笑等,也可出现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脉缓等,病程短,无后遗症。溶血型中毒为误食毒蘑菇3~4 d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康健等[17]对2012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全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1.4%和67.8%。由于对蘑菇的识别能力不强,人们大多数仅凭经验去采食野生蘑菇,因此应加强宣传普及野生蘑菇的辨别及食用知识,告知群众不要盲目采摘野生蘑菇,确保群众饮食安全[18]。可见,毒蘑菇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均为高发中毒事件,遗憾的是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没有有效的解毒剂,若发生溶血型中毒,毒素损伤肝、肾等重要脏器,死亡率极高,本研究中,2例患者死于有毒植物。因此目前针对毒蘑菇中毒事件,最有效的处理措施为预防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而最有效、最直接预防方法就是做好关于野生蘑菇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四季豆也是本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有毒植物,是因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后1~5 h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寒战、四肢麻木、畏寒等,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较好。四季豆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性炎症,并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19]。红细胞凝集素是一种独行蛋白,具有凝聚或溶解红细胞的作用。此外,煮熟的四季豆若放置太长时间,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大大增加,从而使血液中形成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丧失了携氧能力,导致全身出现缺氧症状。然而无论是天然毒素还是亚硝酸盐均无法耐受高温[20-21],集体食堂是四季豆中毒最常见的发生场所,因为集体食堂一次性加工的四季豆数量较多,常常不能充分加热,无法有效地破坏皂苷和红细胞凝集素相吻合[20,22-23],因此在烹饪时,应充分加热,使其完全熟透,当原有的绿色消失、无生味时提示已经熟透,方可安全食用[1]。

食物中毒的场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家庭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多见,另外集体食堂和一些饮食服务机构是引起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主要是因为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机构就餐人数众多,食材的采购途径及加工方式较为相似,一旦出现食品卫生问题或有毒食品,必然会引起多人同时出现中毒,从导致其出现中毒人数众多的特点[24]。本研究发现,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每年的8、9、10月及5、6、7月即秋季和夏季。因为夏秋两季温度较高,食物极易发生变质、腐败,尤其是肉类,各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极易滋生;夏秋两季为多雨季节,尤其是8月,微生物、有毒植物、毒蘑菇及各种蔬菜水果均生长旺盛,从而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急剧升高。2014、2015年食物中毒发生次数及中毒人数均高于2010、2011、2012年,由此可见我国的食物中毒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综上所述,我国的食物中毒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教,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帮助消费者做好相应的食品加工质量监管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就餐场所、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食物中毒事件监测、防控、宣教,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是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和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冬丽.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97-298.

[2] 李毕文.35例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治疗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z1):74-75.

[3] Omari R,Frempong G. Food safety concerns of fast food consumers in urban Ghana[J]. Appetite,2016,98:49-54.

[4] 李婷婷.2002~2011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6):428-431.

[5] 丁小磊.2002~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4):14-15.

[6] 邓国兴,姜随意,高志贤,等.1999~2014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通报资料的汇总与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 (10):149-152.

[7] 罗海波,何来英,叶伟杰,等.2004~2013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1):45-49.

[8] 杨正美.通道县2003~2009年食物中毒与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16-217.

[9] 李斌.某区3年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及防制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720-4721.

[10] 乔军.医院应对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策略[J].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46-47.

[11] 秦健英.影响细菌性食物中毒查明的因素及解决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139.

[12] 李一宁.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145.

[13] 周菊平,王宝强,殷小娟,等.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7):24-27.

[14] 黄成龙,王琴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合并心脏损害15例临床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34(1):98.

[15] 史贤红,刘秀杰.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治疗方案与临床经验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175-176.

[16] 彭庆明,邹卫红,郭毅,等.206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152-153,156.

[17] 康健,丁德平,李新宇,等.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2014,25(3):452-453.

[18] 张烁,李海蛟,余成敏,等.发光类脐菇中毒事件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6):729-732.

[19] 许煊,丁辉,李丹丹,等.血浆置换治疗四例儿童重度毒蕈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4):419-420.

[20] 林海,张冠峰,王翠玲,等.某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6):524-526.

[21] 王世杰,杨杰,谌志强,等.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3):180-184.

[22] 郭庆,李娟娟.四季豆中毒16例肝功能检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0):902.

[23] 赵勇,郭冰,李彪,等.一起由食用油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16-117.

篇4

一、工作机构

1学校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救援)领导小组。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

2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治安维护、疏散引导、医疗救护、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二、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种类

学校重大火灾安全事故,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含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学校重大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学校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学校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学校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职责

1当遇到突发事件。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

2组织召开处理突发事故工作会议。

3检查督促各班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等工作。

4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

5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故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6学校在事故发生后协调公安干警保护现场。维护事发现场的治安秩序。

7维护好救援秩序。

四、安全事故应急方案

(一)学生拥挤踩踏事故

1针对近段来部分省市连续发生的几次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各年级在近期要以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集中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

2学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强调快速、整齐,适当错开时间,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分年级逐次下楼,并安排教师在楼梯间负责维持秩序。

3学校要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指示、警示标志。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4发生事故。学校迅速组织教师指挥学生疏散,及时将事故信息逐级上报。

(二)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及时报告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三)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报警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四)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

2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迅速将情况上报。

3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

2学校D级危房一律不允许使用。设有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封闭事故现场。

(六)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书上报。

2若事故发生后。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

3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七)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并由门卫向其发出警告。

2学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同时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八)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如发现食物中毒。及时报警110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

(九)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及时报警。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各级部门。

篇5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第5天,即2009年6月5日上午,我所接到一起食物中毒报告,我区某公司有8名职工食用了该公司食堂提供的菜肴后出现腹泻、腹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这起食物中毒虽然涉及人数不多,危害较轻,但在立案查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卫生监督员已习惯了《食品卫生法》对事故的处理程序,在现场调查时,取证内容习惯性地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进行,在依据《食品安全法》立案查处时遇到了困难。

1 案例介绍

1.1 事故经过

2009年6月4日中午11∶00,某公司食堂供应中餐,就餐人数200人,下午5∶00供应晚餐,就餐人数80人。中餐和晚餐的菜肴均为土豆烧鸡块、韭菜炒百叶、咸菜西红柿蛋汤、米饭。晚餐菜肴中,有一盆中午的剩菜土豆烧鸡块和半盆韭菜炒百叶,置于常温下保存。中午剩菜土豆烧鸡块晚餐时未单独回锅,而是混合在下午加工的土豆烧鸡块中供应,中午剩菜韭菜炒百叶晚餐供应时未回锅就直接供应给职工食用。

6月5日凌晨开始陆续出现病例,症状主要为腹痛、腹泻,发病人数共计8人,病人潜伏期为7~11 h,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经对症治疗,病人均于发病当天出院。经调查,8名病人6月4日均在该食堂用晚餐和中餐,而当天在该公司食堂食用中餐未用晚餐的120名职工均未发病。

1.2 现场调查情况

经现场调查发现,该公司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职工饭菜制售活动;在岗的6名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均无健康证明;食品加工区与外界相通的门和窗均无防蝇防尘设施,加工场所苍蝇密度高;环境卫生差;无独立的分餐间;无餐具、熟食容器消毒设施,未落实消毒措施。

1.3 实验室检测结果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采集该公司食堂6月4日下午烧制的留样土豆烧鸡块样品2件,盛菜盆涂抹样3件,厨师肛拭3份,病人用药前大便留样8份,对样品检测8项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上述致病菌。

1.4 结论

虽然没有实验室病原学支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调查情况,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可以判定,这是一起由于部分职工食用了该公司食堂提供的晚餐后导致的原因不明食物中毒。

1.5 处理意见

该单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未经餐饮许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该公司以每人每餐2.50元的标准免费供餐,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处8 000元罚款。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二十二条规定,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 h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 h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该公司中午的剩菜由于储存温度不当,晚餐供应时已超过保质期限,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八十五条规定,罚款1万元。

2 体会

《食品安全法》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质量、重信誉、重服务、重自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逐步形成确保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这样,就调动了作为承担法律第一责任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另外,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所以有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食品安全法》调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的积极性,对确保食品质量,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凡是发生食物中毒都要处罚,而是对未及时报告和处置的要处罚,这也是《食品安全法》立法的创新理念。

目前,卫生监督所还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任务,所以,卫生监督员要熟悉掌握《食品安全法》内容。通过这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理,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同行借鉴:

① 在对该单位现场调查时发现,食品加工区环境卫生差、功能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设备缺乏、食品容器生熟不分、从业人员操作卫生差,但这些极易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问题在《食品安全法》中没有相应罚则,所以在现场调查时不能把这些问题作为取证重点。

② 该事故是发生在无证经营单位,所以我们可以对其无证经营行为进行处罚,但事故如果是发生在有证经营单位,而且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积极处置,未毁灭有关证据的,就不能按照食物中毒进行处罚,需要查找其他违法证据,如: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外送快餐单位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等。

③ 该案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在《食品安全法》中对无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无相应罚则,尽管该公司食堂6名从业人员均无健康证明,但当时调查时,仅采了肛拭查肠道致病菌,忽视了要求从业人员全部进行健康体检,事后再通知该单位体检时,公司已解雇6名从业人员,无从取证。

④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中,有时候查找不到致病菌,只能判定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如2005年全国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21.88%,无锡市2000―2008年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占13.8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留样问题、采样问题、送样问题、检验室系统误差问题、用药治疗问题等等,使致病菌检出率受到影响。

⑤ 《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承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现场处置、事故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因食物中毒处置工作技术性较强,因此需要抽调专业水平较高的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尽快组建一支应急处置队伍,处理和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

篇6

20xx年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培训计划(一)一、总体要求

各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从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大局出发,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学习,全面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精髓,切实增强学校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水平;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板报、专栏、升旗、班会等宣传阵地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全员知晓,进一步增强师生、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一个学法、懂法、用法、维权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坚实的法律屏障。

二、学习、宣传活动要求

在这次开展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活动中,各学校要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专题会,二是对学校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进行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普法培训;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专题宣传活动。

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步骤和内容

(一)动员准备阶段(6月2日一6月5日)

1、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布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3、安排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时间、形式及内容。

(二)培训阶段(6月8日一6月12日)

1、各学校分别开展对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和师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训工作。

2、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培训的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进行考核。

(三)自查阶段(6月15日—6月19日)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条款,对本校食堂、小卖部进行认真清查。并根据自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将整改方案于6月19日前上报保健所,以便对照检查)

(四)整改阶段(6月22日—8月24日)

以此次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抓住暑期时机,全面开展学校食堂软、硬件整改、建设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各项细则,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落到实处。

(五)检查阶段(8月31日—9月11日)

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将开展对学校学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检查。

(六)总结阶段(9月14日—9月25日)

各校按照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方案,将完成此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学习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做到领导重视,严格把关,组织严密,不走过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员参与,宣传到位。

(二)加强协调,增强宣传力度。各学校要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全员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突出重点,确保学习宣传实际工作效果。各学校要将学习《食品安全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全体师生参与学,学校食品管理人员和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重点学,确保学习效果。宣传活动要突出主题,贴近生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抓住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宣传教育,确保宣传效果。

20xx年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培训计划(二)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膳食营养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规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学校集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包括肠道传染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三、岗位基本要求

1、食堂管理人员

(1)热爱师生,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3)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4)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2、食堂从业人员(包括炊事员、采购员、保管员等)

(1)热爱师生和本职工作,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

(3)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4)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等。

2、食品卫生管理知识

(1)食堂建筑、设施与设备、食堂布局的卫生要求。

(2)水源管理以及环境卫生要求。

(3)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饮食卫生制度”、“餐(饮)具洗涤、消毒、保洁卫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等。

(4)个人卫生要求。

3、食品加工操作卫生要求

(1)食品采购与运输卫生要求;

(2)食品验收入库与储存卫生要求;

(3)食品加工烹饪与分餐卫生要求;

(4)食品加工工具、器具及餐具洗刷与消毒卫生要求。

4、常见的食物污染及其预防控制知识。

5、食物中毒及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2)常见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

(3)食物中毒处理原则与报告要求。

(4)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案例。

6、膳食营养知识

(1)人体基本营养素(平衡膳食);

(2)贮存、加工、制作过程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3)膳食中营养素的搭配。

五、培训的组织实施

(一)培训管理原则与要求

学校负责制订本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本校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方式与培训时间:

1、培训方式: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原则上对新上岗人员和已在岗但未经过培训的人员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已在岗但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可采取分散教学(以学校为单位、利用培训教学资料)的方式进行强化培训。

2、培训时间与培训周期

(1)上岗培训:新上岗人员培训时数以完成培训内容为准,建议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

(2)强化培训:原则上管理人员强化培训周期为三年,培训时数以完成培训内容为准;从业人员强化培训周期为二年,培训时数以完成培训内容为准。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卫生局组织的集中培训。并认真学习发放材料,进行以自学为主的分散教学。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培训。

20xx年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培训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平安慈溪”,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把学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提高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营养知识,提高食品消费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打造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民族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qq分组 超拽明确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

组长:洪银国

组员:沈利峰 王鲁克 各班主任

(二)、加大宣传,古诗词大全营造氛围

利用学校宣传媒体营造宣传的氛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进行两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国旗下讲话;

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开展一次及以上的食品安全讲座;

每班出一期食品安全知识的板报,开展一次以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或班队活动;

大队部出一期食品安全的宣传报,发放一份以此为主题的倡议书;

各班主任根据计划上好每学期5次的食品安全专题课,低段1――3年级组织观看食品安全卡通片,小学中高段4――6年级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教育读本》,同时也可围绕慈溪市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慈溪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的《食品安全知识100问》、《安全用药60题》进行教育。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严把进货渠道关,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理;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管理措施,规范食品烹饪方法选择的科学性,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加强校外摊点治理

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紧密工作,借助他们的力量整治和管理校外无证摊点。同时学校大队部通过检查,约束和教育学生不得到无证摊点购买零食。

篇7

为使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保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结合我院人员、医疗救护条件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以人为本,快速反应。

4.科学处置,协调合作。

二、基本条件

我XX乡位于XX区,辖区人口54000余人,院内职工32人,医生17人,1人具有中级职称,其余为初级职称,护士7人。设置各类科室13个,开放病床60张。

三、领导机构

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下设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安全保障领导小组。

(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等及各科室负责人

(二)医疗救护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

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监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2.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据其影响,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及时、有效开展分析和决策工作,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

医疗救护小组职责: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迅速组织核实具体情况后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提出是否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议;

(2)接到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指令后,迅速组织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3)监督、指导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物资、技术设备等有效支持;

(4)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所取得效果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三、应急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当事人按照事件性质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核实具体情况后提出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应急预案,直接安排相关人员落实;如需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迅速介入,组织实施相应应急预案。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平时做好应急抢救物资的准备,包括救护车、急诊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完好并齐全。救护车由程广武、宁连杰做好机动,随叫随到。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由李伟娟、滑军建、陈洪涛医生每天核对。

2.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规范,加强救治工作组成员及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适时演练。

3.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内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落实相关卫生防护、监测检验和疫情控制措施。

4.服从上级调遣,积极参与社会救护工作。

(二)应急启动程序

一线医务人员遇到紧急情况

医务科或

行政总值班

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事态

指派应急小组

启动预案

应急救治工作组立即开始工作

立即进入应急状态

(三)应急处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后,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调用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配合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人员疏散或隔离。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3.后勤保障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防护用品,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药剂科要保证药品的供应。

6.医务科、办公室等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群体防护等措施。

二、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

(一)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医疗救护小组履行好以下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内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工作;

2.依调动本院医疗力量参与食物中毒处理和病人救治;

3.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血样等标本的留样和检验工作;

4.及时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卫生监督所报告;

5.协助卫生监督所对食物中毒事故的情况记录、核实;

7.组织对食物中毒事故病人的救治及联系会诊、转送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

1.接收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患者或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食物中毒患者时,

即刻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2.医务科或总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刻向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汇报,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根据中毒患者人数、病情等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由科室组织力量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调动相关科室参与救治。如需启动应急预案,即刻组织院内力量参与救治,必要时外请专家来院协助救治或转院治疗。

3.当符合以下情形时,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相关情况。

(1)中毒人数超过10人的;

(2)出现危重或死亡病例的;

(3)相关部门通报以及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4.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现场采样工作。

5.救治工作结束后总结相关情况并报县卫生监督所。

三、医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1.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由患者所在科室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积极救治,同时将情况向医务科报告,以便协助科室做好进一步救治工作。

2.若突发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为探视患者人员,依照就近原则在离事发现场最近的科室组织抢救,同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情况及时联系患者(死者)亲属或单位,做好解释工作。

3.若发生患者或家属在住院期间因打架斗殴致伤的,所在科室立即向总值班报告,同时做好伤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总值班组织人员保护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妥善处理。

四、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应急预案

灭火程序

1.报警:利用就近电话迅速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总值班报告;如火灾涉及范围较大,迅速向县报警中心119报警,报警时讲清单位、楼层、部门、起火部位、火势大小、燃烧物质和报警人姓名,并通知临近部门关上门窗、熟悉灭火计划和随时准备接收病人;并派人在医院门口接应和引导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

2.救援:组织病人及其他来访者及时离开火灾现场;对于不能行走的病人,采用抬、背、抱等方式转移。

3.限制:关上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4.灭火或疏散:如果火势不大,用灭火器灭火;如果火势过猛,按疏散计划,及时让病人和其他人员撤离现场。

救援人员灭火、疏散步骤

1.报警通报:

一旦接到火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到事发地点核实并同时派人前往现场勘察,明确火情及原因。当确认起火时,向楼层通报,次序为: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通报时说明疏散路线,稳定病人情绪,防止出现混乱现象。

2.灭火:

(1)在扑救中,参加人员必须自觉服从现场最高负责人的指挥,沉着、机智、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做到先控制、后扑灭。

(2)抓住灭火有利时机,对存放精密仪器、贵重物资的部位,应集中使用灭火器灭火,争取一举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3)对于在燃烧中会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扑救时应采取防毒措施,如使用氧气呼吸面罩,用湿毛巾、口罩捂住口鼻等。

3.疏散:

(1)本着病人优先的原则,医院员工有责任引导病人向安全的地方疏散。疏散通道被烟雾所阻时,应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匍匐前进。

(2)。疏散通道口必须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3)疏散与保护物资:应先疏散和保护贵重的、有爆炸和有毒害危险的以及处于下风方向的物资。疏散出来的物资不得堵塞通路,应放置在免受烟、火、水等威胁的安全地点,防止丢失和损坏。

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五、烧伤患者的应急救护预案及程序

(一)、立即通知救护小组的同时,接诊人员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切

开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二)、患者有胃肠道反应,血尿、心率在

120/min

以上,呼吸

30/min,脉压

差小于

3

kPa

(

22

.

5mmHg),体温过低,神志恍惚,四肢厥冷,说明患者出现失

血性休克,应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止痛剂。

(三)、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呼吸兴奋剂,强心药、吸痰器。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度烧伤患者,

15~

30min

测量生命体征一次。

(五)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尿的性质、量、颜色,同时确记录出人量。

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可头偏向一侧,避免

误吸,呼吸道烧伤严重,呼吸困难时,立即行气管切开。

(七)

及时做好转院前准备。

(八)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专人守护,使患者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

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情。

【程序】立即通知医生

配合抢救

开放静脉通道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镇静止痛

监测生命体征

转院前准备

做好心理护理

记录抢救护

理记录

六、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间病房门上锁。

二、遭遇暴徒后,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患者及公物,尽量减少不必

要的损失。

三、注意观察暴徒的特征。

四、设法通知派出所,或拨打110。

五、暴徒逃走,注意走向,为破案提供线索。

【程序】安全防范

派出所或110

篇8

受灾地区防病工作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分阶段分层次重点抓好预防控制霍乱、伤寒、痢疾、肝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鼠疫、乙型脑炎、炭疽、血吸虫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各种疫情扑灭在暴发、流行之前。

(一)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其它重点传染病实行周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时将疫情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重灾区要建立并且加强疫情监测点工作,各级卫生防疫以机构都要派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基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要建立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的县、乡、村级监测点,及时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关相邻省要建立疫情控制联防,及时沟通情况,协调防病工作。救灾防疫期间,受灾地区传染病疫情及中毒事故情况的由卫生部统一负责,定期公布。

(二)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保障饮水卫生是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着重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要鼓励群众喝开水,在没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洪水退后灾区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其进行水质检验。

(三)要组织有关部门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人指导群众,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和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

(四)消灭蚊蝇鼠害。为保护聚集人群,应重点实施对帐篷、窝棚、临时垃圾点、厕所、蚊蝇、鼠类的消毒杀灭工作和做好蚊蝇孳生地的处理。并在重灾区人群较集中的生活区域内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处理。

(五)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发生。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防止群众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误食被农药和其它化学工业品污染的食品及毒蕈。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期,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以保障食品安全。

(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各地要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各种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组织群众制订救灾防病爱国卫生公约,是促进群众自觉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办法,应该大力倡导。

(七)充分发挥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特别是村、街道、居委会的卫生组织、爱卫生会和各种军民医疗卫生工作队的作用,中西结合,土洋并举,分片负责,配备一定的药品器材,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宣传教育、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在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做到防病治病到位。盛夏灾区高温酷暑,灾民居住防抗条件差,容易发生中暑,应做好防暑工作,并做好防治中暑的必备药物准备工作。

(八)认真做好非灾区的疫情控制工作。夏秋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对鼠疫、霍乱、炭疽、肝炎、伤寒、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

(九)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中央和地方都要制订相应的应付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救护的各种预案,充分做好组织协调、队伍配备训练、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受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救灾防疫领导机构,把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纳入当地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去,明确领导负责人,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做好本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各项工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处理方案,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做好必需药品、器械、物资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力求迅速把疫情控制和扑灭在初发阶段。

要做好疫情的监测、收集、预测及地区联防通报、反馈和上报,组织制订救灾防病技术方案,指导救灾防病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防病治病和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所需药械品种信息,组织生产所需生物制品。卫生部成立专家咨询组,对全国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及时提供技术咨询。

要做好控制疫情所需消毒、杀早、灭鼠药械供应的协调联系工作,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向新闻媒介提供导向性的卫生防病宣传材料,组织有关部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群众适时地开展以清理环境和消毒、杀早、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三、药品、器械、物资供给及经费筹集使用

(一)药品、器械及物资供给

1.在救灾防病期间及灾后,各灾区医药、化工的生产经营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好药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杀早灭鼠用药品的生产、供应工作。灾区的卫生部门要及时地把防疫治病所需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早灭鼠用物资的品种、数量报当地医药、化工、商业等供应部门。

2.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及时上报,协调落实生产、供应工作。

3.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灾期间和灾后疾病防治工作,各灾区卫生部门应主动各当地有关主管部门通报防病治病情况,以便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

(二)经费筹集及使用

救灾防病所需经费,应本着政府负责,自力更生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给予切实的安排和保证。

1.中央及各受灾省地方政府,应安排必要的救灾防病紧急补助经费,由主管部门结合防病预案的实施,统一安排使用。

该项经费使用严格限定于灾区重大疫情扑灭和大面积消毒杀虫灭鼠等防病措施。中央救灾防病经费只补助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和防病工作需要,结合地方财力,统一安排使用。

2.中央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灾经费和国内外救灾捐赠款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这两项主要用于扑灭疫情和改善灾区防病环境所需药品、疫苗等的购置,灾发医疗急救用品、药品和防病治病最急需的基本器械、物资的购置。

救灾防病资金一定要严格管理使用,要直接用于对灾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得挪作其他用途。资金的使用要接受审订和监察部门的审计监督,对贪污或挪用救灾经费的要依法严惩。

3.灾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被破坏的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纳入地方计划,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进行。需中央补助的,请国家计委统一考虑。

四、救灾防病技术方案

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

(一)疫情报告与分析

1.应报告的疾病

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鼠疫、霍乱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各灾区省将疫情当日或第二日上午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2)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实行每周报告,灾区省每周三把上周疫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3)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城镇应于6小时,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区卫生防疫站),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接到疫情报告后6小时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4)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疫情分析

各灾区应做好疫情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分析应有时间比较,如当年各月比、各旬比、当年与去年同期比等,疫情分析还应有地区比较,如灾区与非灾区比等。此外,还应有发生原因的分配的及对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

(二)疫情监测的实施

1.强化基层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信息。灾区卫生部门要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紧急疫情一旦发现依法处理。疫情要归口卫生防疫部门负责。

2.加强监测点的工作。已有的国家级和省级综合监测点,以及出血热、疟疾、腹泻病等各专业疾病监测点,在洪涝期间应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可扩大搜索疫情范围,必要时设立临时监测点。

篇9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2011〕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2010〕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2011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

开展。

篇10

(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每周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学路对的管理。

(2)防课间意外的教育,在学校时,玩耍、做游戏应到操场上,教室里追跑、疯打。不做有害身体健康的游戏。做广播操,学生排队时,不要拥挤,要有序进场、进班。

(3)防溺水教育,要进行防溺水的教育,开展以溺水后自救,溺水者的救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4)防触电的教育,对同学们进行电的基本知识讲座,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对触电后急救常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5)防食物中毒的教育,多宣传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杜绝同学们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6)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的教育;重视同学们身体健康教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体育活动应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积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操,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7)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等的安全教育;检查班里的防电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班里应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等的防范措施教育。

3、要经常利用晨间活动和班队课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卫生、消防安全、危险物品安全、财产安全、安全预警、预防和应急自救等教育,做到有计划、有内容、针对性强。

4、严格执行学生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5、放学后,检查班级电器是否关闭、有无滞留学生、关好门窗方可离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保障员工生产生活安全,为服务区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特拟定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安排,以及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动服务区加强基础工作,依法强化监督管理,努力实现服务区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主要目标

一是服务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火灾事故为零,重大伤亡事故为零,伍佰元以上工伤率为零,伍佰元以下工伤率在1%以,治安案件发生率1%以下。

二是重点部门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发生损失在1万元以上的事故为零,食物中毒率为零,商品过期发生率为零。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工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三、具体安排

调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完善各成员职责

开展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检查

搞好春节期间节假日值班,加强安全巡查管理

2.第二季度:召开服务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明确目标任务

明确安全生产监管员,明确安全生产管理员

完善服务区各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做好"五一"节期间消防、防盗等安全检查;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开展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检查。

3.第三季度: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餐厅、超市安全和消防安全的检查、整治工作

开展防事故保平安,保畅通,交通安全夏季战役工作

开展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检查

4.第四季度: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

做好"国庆、中秋"期间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