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法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调查方法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调查方法概述

篇1

细目

要点

要求

一、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 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1)医院感染的定义

(2)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2.医院感染的分类与防制 (1)外源性感染及其防制

(2)内源性感染及其防制 熟练掌握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 1.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与作用 (1)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2)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掌握 2.微生态的平衡与失衡 (1)微生态的平衡

(2)微生态的失衡 掌握 3.细菌定植与定植抵抗力 (1)细菌定植的概念

(2)定植的条件

(3)定植抵抗力

(4)去污染的概念 掌握 4.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 (1)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特点

(2)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细菌

(3)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其他病原体 熟练掌握

掌握

了解

三、医院感染监测 1.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

(2)目标监测 了解 2.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资料收集

(2)资料整理

(3)资料分析

(4)资料报告 掌握 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 (1)调查方法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3)调查的分析

(4)调查报告的形式 了解 四、消毒与灭菌 1.消毒灭菌的概念 (1)消毒

(2)灭菌

(3)消毒灭菌的原则 熟练掌握 2.医用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1)消毒作用水平

(2)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

(3)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4)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化学消毒剂

(2)压力蒸汽灭菌

(3)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4)紫外线消毒

(5)内镜

(6)血液净化的系统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五、手、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1.手卫生 (1)手部的微生物

(2)洗手设施

(3)洗手指征

(4)洗手方法

(5)手消毒 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2.皮肤黏膜消毒 (1)皮肤消毒

(2)黏膜消毒 熟练掌握 六、医院环境的消毒 1.医院空气消毒 (1)医院环境的分类及空气卫生学标准

(2)医院不同区域空气的消毒方法 熟练掌握

掌握 2.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的原则和方法 熟练掌握 七、隔离与防护 1.隔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隔离的基本原理

(2)隔离技术 熟练掌握

掌握 2.隔离的种类和措施 (1)隔离的种类

(2)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措施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3.特殊感染预防 (1)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预防

(2)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隔离预防

(3)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隔离预防 掌握 八、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1.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机制 (1)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

(2)细菌耐药机制

了解 2.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原则 (1)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2)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掌握 3.抗感染药物在外科的预防应用 (1)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2)术前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掌握 九、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1)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2)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3)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4)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掌握

熟练掌握

了解

了解 2.医院高危人群和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 (1)老年病人的管理原则

(2)患病儿童的管理原则

(3)ICU病人的管理原则 掌握

掌握

熟练掌握 3.护理人员的自身职业防护

(1)加强管理

(2)提高意识

(3)做好教育

(4)强化措施 掌握 十、特殊病原菌的感染途径及消毒 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1)概述

(2)消毒方法 掌握 2.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 (1)概述

(2)消毒方法

(3)注意事项 掌握 3.艾滋病 (1)概述

(2)消毒方法

(3)注意事项 掌握 4.淋病和梅毒 (1)概述

(2)消毒方法 了解 5.流行性出血热 (1)概述

(2)消毒方法 了解 6.炭疽 (1)概述

篇2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95-03

前言

A、B、C、D这四本书都有前言,而且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主要就是介绍各自的编写背景;作者对于教育科学的研究历史;高度概括各自的主要内容;章节分布;对于在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帮助的同僚们的真诚致谢。由此可见,前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基本上所有的专著都有这一项。因为,读者通过前言可以大概了解此书的研究水平,研究历程,研究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能从书中吸收到对自身有用的东西,可以说,前言就是专著的一个“招牌”。

一、概述

1.总体情况: A、C、D三本书都有概述,B没有。A的概述介绍了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结构分类,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和教育研究方法论;C的概述讲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途径,意义与作用,要求,基本原则,内涵;D的概述则讲述了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B则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取代了该书这部分内容,因为,这本书主要是讲信息化了的教育科研,以信息技术为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注入了新的元素。

2.各自特点:(1)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三本书都有讲述,因为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忽视了这方面便称不上是合格严谨的专著;(2)A和C的概述都有关于教育科学研究重要性的内容;(3)A和D都有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和发展;(4)C和D则都讲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5)A是比较前沿的,有结构分类和方法论这些操作性的理论;(6)C是最详细的。由此可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暂且不论它们具体的定义,描述,单单从目录中就可以窥见它们的不同之处。首先,这三本书都很注重基础的地方,这是必须的,缺少了理论源泉,文不成文,即使是不同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其次,不同的时代,大家的关注点不一样,D就是比较保守的代表,从书中内容也可以看出其遵循了老一辈研究者的成果,基本上那个时代的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一个模板;C则在已有的研究上新加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不过,我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什么创新,换汤不换药;A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模式,即使是概论也在倾向实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研究方法

1.方法种数:(1)A虽然含有行动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这两种研究取向,但是也属于向我们提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A共有文献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和统计法七种方法,把经典的和主要的研究方法都介绍给了读者。(2)B从目录中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研究方法,计算方法种数也就比较困难了。包括资料的收集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观察法,S-T分析方法,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网络教学交互信息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范围再细化就不是个位数可以表达的了。(3)C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追因法,调查研究法,历史法和统计法等五种。(4)D几乎涵盖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所有方法,有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教育文件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个案法,教育统计法等九种方法。虽然不同版本的著作介绍的研究方法种数不一,其学术效果也不一,但是从中可以作者自身的取舍。A在坚持历来大家津津乐道的研究方法以外还适时地呈现了在竞争不断激烈的现实中所需要的新的,有用的研究方法;B则因为著作定位的特殊性而随着改变,不过,也是坚持了传统精髓的东西;C则比较简明,另一方面,也稍欠系统性;D力图将所有的方法都呈现出来,十分全面,有时总会适得其反。

篇3

关键词:生物 学业水平测试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20-02

2015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试卷命题从生物科学的基础出发,着重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一般方法以及获取处理信息的基础能力。

一、对试题的具体分析

(一)试题的双向细目表

考查内容 要求 难易度 分值 小计

模块 题号 课标内容 易 中 难

模块一《分子与细胞》 1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Ⅱ √ 2 35

2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课标无此要求)。 Ⅰ √ 2

3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Ⅱ √ 2

4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课标无此要求)。 Ⅰ √ 2

5 脂质、糖、核酸的类别关系。 Ⅱ √ 2

6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Ⅱ √ 2

7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Ⅱ √ 2

8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Ⅱ √ 2

9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Ⅱ √ 2

10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Ⅱ √ 2

31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Ⅱ √ 10

32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Ⅱ √ 5

模块二《遗传与进化》 11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Ⅱ √ 2 28

12 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 Ⅱ √ 2

13 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Ⅱ √ 2

14 概述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 2

15 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Ⅱ √ 2

16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 2

17 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Ⅱ √ 2

18 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Ⅰ √ 2

19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Ⅱ √ 2

20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Ⅱ √ 2

33 概述伴性遗传。 Ⅱ √ 8

模块三《稳态与环境》 21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Ⅱ √ 2 37

22 描述体温调节。 Ⅱ √ 2

23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 √ 2

24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 2

25 人体的内环境。 Ⅱ √ 2

26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Ⅱ √ 2

27 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Ⅱ √ 2

28 列举种群的特征。 Ⅰ √ 2

29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 2

30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 √ 2

34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Ⅱ √ 11

35 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 6

(二)试题结构

从双向细目表可以看出,这次考试共有选择题30道,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5道,共计40分;全卷共计100分。选择题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各10道20分;非选择题31、32题考查模块一,33题考查模块2,34、35题考查模块三。三个模块的分值分别为:模块一35分,模块二28分,模块三37分。一、三模块分值略高于模块二。从难度看难中易比例为12:23:65,整体较简单。

(三)试题特点

1. 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突出核心

本次的试卷与前两年相比有了更好、更合理的覆盖面,课标内容中包含的三个模块的核心概念体系基本上涉及。适当降低了模块二的比重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知识点不重复,模块一考查的重点放在光合作用过程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上;模块二考查的重点在遗传规律上;模块三考查的重点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及生态系统的功能上。2014年高考课标2卷非选择题考查点为29题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30题免疫调节,31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2题伴性遗传和变异。对比2014年高考题我们发现本次的试卷考点与高考试题高度一致,突出了核心概念体系的考查,这也是今后学业水平测试出题的方向。

2.突出实验,强化实验教学

试题中第1、6、10、28题均涉及到教材的基础实验。实验是生物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一些学校安排的实验课课时很少,甚至不开实验课,关于实验的知识点,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结果,不仅是学生在解题时遇到困难,而且导致生物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第10题:

关于物质鉴定实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组别 物质 鉴定试剂 结果

A 蛋白质 双缩脲 紫色

B 葡萄糖 吡罗红 砖红色

C 淀粉 碘液 蓝色

D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本题考查物质鉴定实验中物质、试剂、现象的对应关系,对做过实验的学生来说,由于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各种颜色反映的结果很容易记忆,所以很容易选出葡萄糖的鉴定试剂为吡罗红,故正确答案为B。

又如第28题:

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不可取的是( )

A.选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样方的选取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C.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调查植物均应统计

本题考查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的操作细节。此实验容易与群落丰富度的实验混淆,只有学生做过实验,才容易注意到调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调查种群密度时,只能选择一种植物做调查对象,而调查丰富度时,则需要调查样方内所有的物种。

3.关注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中第3、20、23、25题都是从生活中的事例、观点出发,落脚点依然在核心概念上。如20题:

滥用抗生素的国人被外国人不理解,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你认为国人的做法的弊端是( )

A.使抗生素的价格越来越高

B.抗生素使用量不断加大,病菌抗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

C.抗生素诱发病菌产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D.抗生素使用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本题从国人滥用抗生素引入,考点落在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滥用抗生素的弊端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也提醒学生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再如第23题:

某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损伤了神经系统,出现了语言表述不清,走路不稳症状,其他均正常,推测受损部位最可能位于( )

A.大脑、小脑 B.脑干、小脑 C.大脑、脑干 D.脑干、脊髓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知识点。本题从交通事故出发,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熟悉各级中枢的功能以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大脑皮层是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所以不难看出本题的答案为A。

这些题体现了课标中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

二、教学建议

(一)钻研《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注重基础教学

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较低,复习时间短暂,所以一轮教学的效率十分关键。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中分解出切实有效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备课,关注每节、每章和每个模块知识点的联系,从点到面,尽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避免在一轮教学中只针对部分尖子生深挖习题的难度,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知识教学,忽略了实验教学,甚至有些学校从不开设实验课。从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只有亲身经历过实验,才能关注到实验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项和实验现象,才能在作答时,不是死记硬背。学生实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可以将课本中死板的文字,变成眼前活灵活现的实验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学校和教师必须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从实验中亲身感受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应避免不开设实验课,或者将实验变为观看实验视频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应用

深化知识应用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应用生物学科知识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对日常生活、医疗、环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而不是关注如何解决试卷中的难题。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得信息,并将信息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如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崔永元的转基因纪录片、柴静的《穹顶之下》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高中生物学范围内找到相关知识。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更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更牢靠。

总之,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可能代替高考计入高考总成绩,而且是否合格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高中毕业,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充分准备,积极迎考。

篇4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文献研究法;对外汉语;教材研究;运用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材与教师、学习者这两大因素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和工具,本身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对外汉语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会对汉语的“教”与“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判断教材的优劣,选择适合教学对象的教材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文献研究法也一直是学者们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研究,方便我们把握对外汉语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有助于了解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们进行汉语教材的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做铺垫。

二、文献研究法概述

(一)文献研究法简介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因为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又归类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的价值在于:一是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新论据,找到新视角,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二是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文献,可以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某种启示,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可以利用前人的权威观点为自己佐证,使自己的研究增强说服力。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二)文献研究法与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一本教材的研究我们应该对这种研究方法加以变通。首先,应该要明确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哪一个点进行研究;其次,应该是去搜集和整理有关教材里这一个点的文献和学术观点;最后,应该是根据已整理的文献综述,得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三)文献研究法的优缺点概述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缺憾,文献研究法也不例外。文献研究法的第一个缺点就在于许多文献的价值难以判断,质量难以把握。无论是报纸上的各种报道,还是官方的统计资料,都常常会隐含个人的偏见、作者的主观意图,从而造成各种偏误,影响 文献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其次,有些文献资料很难获得,而且往往是越有价值的文献越难搜集。如一些文献不对外公开,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料;最后,对于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来说,已有的文献往往不够系统、全面、无法自圆其说地说明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性文献。

1.文献法超越了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进行调查可以研究极其广泛的社会情况。这一优点是其他调查方法不可能具有的。缺点:这种方法虽超越时空限制,但它本身是缺乏实践性的,因为我们无法知晓所搜集的文献是否已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2.文献法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搜集的文献是真实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头调查可能出现的种种记录误差。缺点:我们不能保证所搜集的文献是否真实,所以也就无法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

3.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性调查,避免了直接调查中经常发生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反应性误差。缺点:既然是间接性调查且没有介入被调查者的反应,那这样的调查就一定会存在误差。因为搜集和整理文献时,我们都会加上自己的文献一些理解和思考,我们不敢确定自己在理解和思考时完全地客观和公正。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其安全系数较高。缺点:文献研究法虽受外界制约少,但因文献具有历时性,所以我们无法保证所得出的观点具有适用性。

5.文献法省时、省钱、效率高,是一种高效率的调查方法。缺点:这种研究方法虽能比其他调查方法获得更多信息,但这样的信息缺乏实践性,并具有前人一定的主^性。

三、文献研究法在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的运用

目前,泰国的汉语教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的需要。泰国教育部虽已意识到教材问题的重要性,但由于前期基础性研究不足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匮乏,使得有关教材建设方面的顶层设计难以落实于细节,无法发挥其效力。

在现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汉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那对外汉语教材的国别化研究将直接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而在对外汉语教材国别化研究的过程中,文献研究法将是一个省时、高效、快捷的研究方法,利于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快速把握前人研究成果及历程,给他们提供理论指导。

四、文献研究法在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对外汉语教材对本土语言文化的依赖性强,所以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教材的编写需要立足“汉语”而重视本土视角,并通过结合交叉印证、与访谈法综合运用等手段,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下结论。

(一)尽可能搜集原始文献。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可以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直接搜集到原始文本,考察其产生背景、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而研究其中体现的对外汉语教材特点及编写原则。

(二)与其他文献综合运用。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要注意全面搜集相关文献,通过文献间的互证、用真品语料来验证文字性文献等方式,确定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的真实性。尤其对近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材,更要通过权威的相关资料和实际教学经验来考察其中的内容。

(三)与访谈法相结合。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时,文献研究或访谈法任何一种方法单独运用,在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的真实性时都难免存在一定的不周全,需要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印证。

五、小结

在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中,我们不管运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都要多层次地来分析它的利弊,多角度运用其它研究方法加以辅助,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杜晓利.富有生命力的文献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10月.

篇6

(1)某一旅游景点或景区旅游服务市场调查。例如:

滕王阁旅游服务市场调查;

三清山旅游服务市场调查;

龙虎山旅游服务市场调查;

井冈山旅游服务市场调查;

庐山旅游服务调查;

其它旅游景点旅游服务

市场调查;

(2)某一旅游城市节假日旅游市场调查。例如:

南昌市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调查;

其它旅游城市黄金周旅游市场调查;

(3)某一人群旅游市场调查。例如: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

老年人旅游市场调查;

青年人旅游市场调查;

儿童旅游市场调查;

其它人群旅游市场调查;

二、制定调查计划

1.确定调查任务

即对调查目标作出具体表述和明确规定

2.确定调查范围、资料来源和调查方法

3.确定调查手段

即收集资料所必须的各种工具或条件。

4.确定抽样方案,决定:

(1)抽样单位

(2)样本大小

(3) 抽样方法

5.完成时间: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须在10月15号之前完成此项工作。

三、分析调查结果

1.处理资料

(1)整理。对所得资料进行筛选,剔除谬误、不实和含糊之处。

(2)分类。根据调查目标,对所得资料按一定标准归类、统一编号。

(3)列表。根据所得资料,编制成各种图表,以便进一步分析。

2.撰写调查报告

(1)报告的基本内容:

前言。 概述调查宗旨、经过、调查目标、调查方法和技术,以及必要的谢辞等。

正文。包括调查目标、调查任务的详细说明、调查结果的阐述。

结尾。提出意见和建议。

(2)报告写作要求

报告数据必须真实,可参考别人的资料,但不能抄袭,一旦发现一律作为零分处理;如有引用或从别处摘录的内容要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一律采用文后注释,具体格式为:引文标题、作者、出处(刊物名称)、页码、发表日期或出版者、出版时间和版次。

(3)报告

格式要求

a.装订顺序

封面

目录

报告内容

指导教师评分表

b.纸型:a4纸

c.字体:宋体

(4)报告目录打印格式

“目录”小三、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6磅(或0.5行)

目录打印三个层次,即:一、(一)、1.

各层次标题小四号、加粗,前两个层次标明页码。

(5)正文打印格式

a.字号:

标题的字号:

一、小三、加粗。段前、段后各6磅(或0.5行)

(一)四号、加粗。段前6磅(或0.5行)

1.小四号、加粗。无明显标题意义或不单独成行时,不加粗

(1)小四号

正文的字号:小四号

b.字符间距:标准

c.行距:固定值20磅

篇7

研究工作概述;说明别人在这方面已做的工作;说明本研究的方法、程序、样本、使用的测验或测量手段;分析研究结果;阐述、讨论研究结果;小结;参考文献。

1.研究工作概述。

这是报告的“前言”部分,在这里作者的意图在于,使读者了解课题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作者应向读者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如阐述研究的目的、范围,主要概念和术语的解释等,使读者理解并能评价你的研究。还应扼要叙述一下这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即它在哪些方面能提供新的认识,它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等。这里的阐述不仅要避免含糊不清,或一带而过,更要避免用夸大、空泛的词句来说明课题的意义。同时还应注意篇幅不要过长。

2.说明别人在这方面已做的工作。

在这里应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作一概述,阐明所研究问题的研究情况和已达到的水平,以便使读者了解本研究在此方面有何发展。了解他人是否已经做过此项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重复他人的研究,并无多大价值,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在这里还应注意,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应作客观、恰当的评价。

3.说明本研究的方法、程序、样本、使用的测验或测量手段。

方法是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在这里要向读者交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和大体的研究程序,使读者能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如果这部分的内容能给人以方法科学的印象,那么将会给读者留下其结果可靠的感觉,因而能明显增加报告的可信度。这部分主要内容有:

(1) 怎样选择实验的对象,即被试的选择方法。说明是在什么范围内用什么方法抽取被试的,样本的随机程度及其代表性如何,被试的人数是多少。

(2) 说明实验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单组、等组,还是轮组实验等,分组的依据是什么。介绍基础测定的内容、方法和评定标准。

(3) 说明实验变量和如何对其进行实验处理。

(4) 说明控制了哪些无关因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加以控制的。

(5) 说明评定实验结果的指标是哪些。怎样进行测定,测定的方法,评定的程序和标准,以及测试的时间间隔怎样。

(6) 说明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

4.分析研究结果。

结果分析是研究报告的中心部分,它要反映研究所得的结果和作者对这些结果的解释。结果是指通过实验测试和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统计处理的意见。分析是将结果进行概括,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撰写这部分时应注意:对结果的分析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数据尽量要作统计处理,要把实验结果和研究者的解释明显区分开来。

5.阐述、讨论研究结果。

这部分是对结果作理论分析和阐明研究的意义,以及指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根据结果来回答前言中所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1) 研究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可能有的实用价值。

(2) 说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阐明结论的科学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 阐述研究结论与假设的符合程度。分析其原因。

(4) 对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和讨论。

(5) 提出本课题研究所遗留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研究途径。

6.小结。

在结果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概括,所形成的全文的总的结论。用简洁的文字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的见解和观点。

篇8

(一)概念界定

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这项国际性竞赛活动的内容为数学,它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素质教育思想。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学奥数。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数学阅读是通过对数学符号、图形、文字语言的相互转换,学生内部形成一系列的信息编码和加工过程,实现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并进行知识的学习与问题的解决。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将语言识别与转换、信息筛选、逻辑推理等在内的能力总和。

(二)奥数与数学阅读关系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奥数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奥数的现状调查

(一)方法概述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的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

2.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归纳。

3.建立《小学生奥数学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然后进行访谈。

(二)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学校程度不同,学生对待奥数学习的认识也不同。分别抽取x市重点、普通及私立学校各一所,各70名,总共发放问卷210份。按学段分:小学低年级70人,小学高年级140人;按性别分:男生123人,女生87人。回收208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率96.2%。问卷调查后,选择一些学生进行访谈。

(三)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六个方面:奥数学习的兴趣、奥数学习的动机、对奥数的关注度、奥数学习的形式、奥数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奥数学习材料的阅读。

(四)结果分析

1.奥数学习的兴趣

选择“很感兴趣”、“比较感兴趣”、“没兴趣”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17%、36%、47%。数据分析:一半多的学生对奥数学习感兴趣,他们认为奥数学习十分有意思;也有学生认为有些解题方法在学校课堂教学是涉及不到的;一部分学生认为奥数的解题技巧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等等。

2.奥数学习的动机

选择“自身爱好”、“父母要求”、“学校要求”、“其他”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35%、57%、4%、4%。数据分析:其动机主要来源于外界的要求,只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学习奥数是因为自身爱好。他们提到当地重点初中或者普通初中的重点班在招收学生的数学测试卷中会涉及奥数题目,没学习过奥数就会在考试中处于劣势;不过也有学生提到家长希望因此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是为了参加数学竞赛,等等。

3.对奥数的关注度

选择“经常”、“很少”、“不关注”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39%、56%、5%。

4.奥数学习的主要形式

选择“辅导机构”、“家人辅导”、“教师教学渗透”、“自学”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67%、10%、12%、11%。学生的奥数学习主要通过外界的辅导教学,很少是自己自主学习。

5.奥数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选择“很大”、“比较大”、“没有”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25%、27%、48%。

6.奥数学习材料的阅读

选择“独立自主思考”、“教师带领下读题”、“其他”的学生各占总人数的35%、57%、8%。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看到一道题目时找不到解题思路,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完题目后他们就能立即解决问题。

(五)结论

1.学生对奥数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外界。

2.奥数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有明显影响,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学生是否擅长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程度越高的学生,奥数的学习对学习成绩有越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

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在参考了以往对于数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一线优秀小学教师进行访谈,数学阅读能力在小学奥数学习中的渗透以下方面入手。

(一)数学阅读材料的形式

数学阅读材料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奥数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清晰明了;奥数题目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奥数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使用所习得的奥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深刻体会到奥数学习内容的“有用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学习材料,适时指导,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是奥数学习中必备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是对以往教学中主要由教师读题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摒弃,其提倡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及独自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数学阅读学习。

篇9

关键词:清水浸泡;苗木;成活率;影响

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其中最关键的是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绿化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因此,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确保苗木的成活率。

1 苗木成活率和清水浸泡的概述

1.1 苗木成活率的概述

所谓的苗木成活率,就是在移植之后苗木成活的概率,要想切实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必须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在苗木进场之前严格控制好质量,因为苗木的质量好坏、规格是否标准等都影响着苗木的成活率。在进行种植前的选苗时,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选取,选择的苗木一定要非常健康,没有病虫害,而且要发育良好,枝条非常茂盛充实,最好是选择乡土的树种,这样利于苗木的成活[1]。

对于选苗来说,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尽量选择苗圃孕育的苗木,方便处理;其次,按照不同的需求选择苗木;再次,要注意苗木的来源,如果是从外地引进,必须要有苗木的检验证书。

1.2 清水浸泡的概述

所谓的清水浸泡,就是利用清水浸泡苗木,而且苗木一定要绑成捆,并且使其全部浸泡在水中,不能单独浸泡苗木的根,浸泡的时间大约在3天左右,等苗木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再进行种植。其中,浸泡的地点可以是水库、池塘或者是井等,而且,还可以按照苗木数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的地点挖1个深坑,再铺上相应的塑料,灌满清水,浸泡苗木。

2 清水浸泡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通过实践证明,提高苹果苗木成活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水浸泡,而且还能起到催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在春天刚从地面起出的苗木来说,一定要通过清水浸泡,不然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导致苗木的生长形式不是很好。因为春天刚从地里起出的苗木虽然表面上看上去非常新鲜,但是实际上非常虚弱,经过了夏天的干旱和冬天的严寒,所以,在起出时一定要进行清水浸泡,缓解其压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2]。

目前,大多数的果农都不喜欢在秋天进行拉苗,而是喜欢在春天从地里面起新的苗木,其误认为春天的苗木非常新鲜,所以在起回后不管苗木是否患有疾病,都不进行清水浸泡,只是简单地浇点水后就种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家里进行清水浸泡苗木,等苗木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先假植,苗木发芽后再进行田间种植。

3 利用清水浸泡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实际措施

有很多果农都反应苗木的成活率不是很高,认为是苗木自身质量问题所致,实际上跟苗木的质量无关。苗木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果农们没有按照相应的气候条件实施相应的技术,通过调查显示,同样的苗木,在经过假植、清水浸泡以及发芽等各种措施之后再进行种植,成活率基本上都达到了96%以上[3]。也就是说,在苗木拉回之后,要及时进行清水浸泡,储存一段时间,等到发芽后再进行种植,种植后及时进行浇水,成活率会更高。经过相关的调查显示,山东一家水果生产厂,2016年建园6.8hm2,其中自根砧苗木1m以上的占据了约5hm2,共种植了15100株,成活率达到了99%,最主要的栽植方法就是进行清水浸泡,发芽之后进行栽植,半个月之内浇3次水。

目前,4月份的降雨量最适中,而且温度对于苗木的生长来说也比较适合,所以,苹果最好是晚栽,进入4月份之后再栽植,并且要等到储存的苗木发芽之后再栽植。实施储存,并且到发芽之后再栽植就是为了防止不利的气候条件对苗木产生影响,等到4月份气候条件变好后再进行栽植,只要浇几次水,苗木就能够成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的施工工程中,苗木的成活率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而且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是否用清水浸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控制苗木的成活率在规定的范围内,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时间实施清水浸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体现园林绿化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宪东,郭巧玲,杨厚.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 科技,2014(20)

篇10

【摘要】初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按常理从初中到高中只是学校变了、教师变了、教师变了,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类似。学生们适应起来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刚经过中招洗礼的高一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何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广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的加强阅读要求的提高以及写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衔接与转化,就会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不良后果。

综观相关论文,大都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应当怎样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本报告共分四个部分:概述,结果分析,对策和结语

一、概述

1.调查名称和目标

名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卷调查

目标:通过对高一各班随机抽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高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2.项目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各班抽查30人,共计150人。

4.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级5个班发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教室进行,填写时间充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过了认真思考,故本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获信息如下:

1.从有效问卷中可以获知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需求,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2.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设计的类似题目所给答案前后一致。据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填写此调查表时对自己在英语学习各方面有认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获得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对高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情况。

3.在分析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2、7小题)学生对英语学习喜欢程度一般,占45.6%,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

结论二:(8、11、18、27小题)5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较难,(27小题)4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题)5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比较困惑,(32小题)80.3%的学生希望高中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反映问题集中在高中老师讲课速度更快,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结论三: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时,从对教师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先入为主的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师的授课。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学期初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巩固复习的等习惯,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四:学生对高中授课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师上课能诙谐幽默,使得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希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做到有效授课。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1】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

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缺点吓倒。

再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别人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追随别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只有把自身目标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大轨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适应新老师

刚进高一的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问去接纳、认可新教师,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罕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力的提高。【2】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体来讲,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对适应新的环境非常有益。

首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好的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而小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高中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应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课前做好每单元课文的预读,了解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及时归纳,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3】

最后,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总结就必然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查阅书籍,课堂笔记。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进行了一次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另外,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数学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在考试中一道题往往可以考到书本上好几章的内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的多。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探知了从初三学生转变为高一学生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变化信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不同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状况的理解和反思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差别。通过这些信息,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不足之处: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具体、调查范围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类似的调查中,我们会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雷海红.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2][3]李玉芬.初高中英语英语教学之我见[J],华章2011(5)

【项目基金】本研究基于河南省社科联研究课题SKL-2013-1305,《各阶段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异主要原因及有效衔接教学研究》。

【摘要】初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按常理从初中到高中只是学校变了、教师变了、教师变了,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类似。学生们适应起来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刚经过中招洗礼的高一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何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广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的加强阅读要求的提高以及写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衔接与转化,就会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不良后果。

综观相关论文,大都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应当怎样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本报告共分四个部分:概述,结果分析,对策和结语

一、概述

1.调查名称和目标

名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卷调查

目标:通过对高一各班随机抽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高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2.项目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各班抽查30人,共计150人。

4.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级5个班发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教室进行,填写时间充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过了认真思考,故本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获信息如下:

1.从有效问卷中可以获知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需求,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2.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设计的类似题目所给答案前后一致。据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填写此调查表时对自己在英语学习各方面有认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获得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对高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情况。

3.在分析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2、7小题)学生对英语学习喜欢程度一般,占45.6%,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

结论二:(8、11、18、27小题)5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较难,(27小题)4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题)5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比较困惑,(32小题)80.3%的学生希望高中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反映问题集中在高中老师讲课速度更快,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结论三: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时,从对教师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先入为主的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师的授课。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学期初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巩固复习的等习惯,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四:学生对高中授课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师上课能诙谐幽默,使得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希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做到有效授课。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1】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

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缺点吓倒。

再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别人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追随别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只有把自身目标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大轨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适应新老师

刚进高一的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问去接纳、认可新教师,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罕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力的提高。【2】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体来讲,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对适应新的环境非常有益。

首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好的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而小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高中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应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课前做好每单元课文的预读,了解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及时归纳,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3】

最后,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总结就必然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查阅书籍,课堂笔记。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进行了一次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另外,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数学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在考试中一道题往往可以考到书本上好几章的内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的多。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探知了从初三学生转变为高一学生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变化信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不同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状况的理解和反思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差别。通过这些信息,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不足之处: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具体、调查范围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类似的调查中,我们会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