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应急处置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应急处置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维护省际边界社会,及时处置因省际边界纠纷引发的突发事件,切实做好边界争议地区群众及矿山企业干部职工思想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升级,有效维护本镇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河路口镇边界矛盾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群众工作组、矿山企业工作组、打击工作组、后勤工作,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总指挥长:金锦云 镇党委书记
副指挥长:苏上春 镇长
冯扬福 镇人大主席
(一)群众工作组
组 长:冯扬福
副组长:宋 雄
成 员:何启志、刘定贵、黄先明、孙旺生、李长标、
何教林、李沐桦、蒋庆勇、颜建国、陈香林、游云涛、李国佳、陈子贵、陈亮云、黄明雪、唐子雄、黄生旗
车 辆:18
(二)矿山企业工作组
组 长:莫炳林
副组长:李祥田
组 员:李祥田、欧阳松林、朱净辉、赵少淋、汤继帆
车 辆:80(暂时使用国土所的车辆)
(三)打击工作组
组 长:莫炳林
副组长:颜建宏、杨林、蒋任保
组 员:派出所工作人员、林业派出所工作人员、国土所工作人员
车 辆:派出所车、林业派出所车
四、后勤工作组
组 长:李坤玖
副组长:潘思佳
组 员:奉仰明、周昌知、孙春华、龙声乾、何有凤、张 虹、刘 菲、蒋 洋、刘 林、刘正凯、万正平
车 辆:787、08
二、各组工作职责
1、指挥部主要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处置本镇边界矛盾纠纷事件,主动、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情报,加强沟通,取得各职能部门的参与,化解矛盾,避免上访,制止械斗,防止事态扩大和升级。
2、群众工作组主要职责:深入村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群众情绪稳定,确保群众不参与矛盾纠纷械斗。
3、矿山企业工作组主要职责:⑴做好矿山企业的维稳工作,引导企业收集相关证据,利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和升级;⑵及时报告事件发生信息,在第一时间报告镇长和党政办。
4、打击工作组:搜集证据,依法打击。
5、后勤工作组主要职责:⑴做好用餐等后勤保障工作;⑵各工作组所需物品,上报后勤工作组,由后勤工作组统一购买;⑶做好医疗救援工作,主动与卫生院取得联系,万一发生机械纠纷事件,出现人员伤亡,组织卫生院进行抢救。
三、工作要求
1、处置河路口镇边界矛盾纠纷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依法调解,果断处置。
2、群众及矿山企业员工一律不许参与边界纠纷械斗。
3、各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镇长或党政办报告本镇边界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必要时由副总指挥或总指挥上报上级领导。
篇2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减少灾害、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适用城区内符合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预防为主、快速处置,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平战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实际设立应急指挥机构,详细列明指挥机构的组成单位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并要明确其职责。
(三)运行机制
1.预防预警机制
(1)预防与监控。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测与预警。建立相关预测预警系统,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
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的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2.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报告程序、时限、要报告的内容等,并根据相关级别做出有效反应。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确定响应主体,明确应急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相应级别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
(3)指挥和协调。按单位职责为主原则,建立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4)处置与救援。制订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工作要求;明确各部门的救援职责、救援保障等。
(5)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机构及程序。
(四)恢复重建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救助制度的建立,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调查与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处置过程以及引起的后果、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3.恢复重建。明确灾后进行灾害分析评估、工作总结等。
(五)应急保障
1.应急抢险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抢险队伍详细名单表,明确防汛抢险队信息联络人员,加强应急指挥与抢险队伍的信息联系,形成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应急抢险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制订应急状态时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6.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工具征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7.人员防护。要有明确的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路线,应急预案要有人员疏散方案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
(六)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演练的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责任与奖惩。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七)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应急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2.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
3.应急预案解释部门。应急预案批准机关、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应急预案实施时间。应急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八)附件。
二、编写应急预案基本要求
主管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应符合预案及公文编写基本要求,并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符合我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相关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的制订要与已有的预案保持连贯,不能产生冲突。
(三)应急预案要符合公文规范:
1.单位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结构层次序数,如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1.1”,第三层为“1.1.1”,第四层为“(1)”。
3.预案中的数字除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卫生应急在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不断优化各类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县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力争在2013年达到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标准,力争省卫生厅向卫生部推荐我县申报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三、创建内容
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的创建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协调、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总结评估、社会动员等8个方面。
(一)组织体系。县人民政府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相关规划,将卫生应急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综合绩效评估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辖区内的村指定公共卫生信息员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工作。县卫生局要设立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县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立或指定部门、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二)指挥协调。在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的领导下,县卫生局与相关部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县卫生局、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卫生应急联络网。建立具备信息共享、决策支持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的县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
(三)预案体系。县人民政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各类单项卫生应急预案,县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制定相关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或行动方案,各类预案和方案实现动态更新。县卫生局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熟知本县、本单位卫生应急预案和方案的内容及要求。各乡镇负责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辖区内重点企事业单位负责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或行动方案。初步形成政府专项预案、部门单项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为架构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四)应急准备。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将卫生应急专项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及时安排处置经费。县卫生局要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分类专业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制定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演练计划,按计划落实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并落实储备,完善相关制度。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有一定的卫生应急资源扩增能力,以迅速及时做好收治伤病员的准备。
(五)监测预警。县卫生局要建立完整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实验室检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救灾防病信息网络直报等监测网络,并指定专业机构负责监测工作,建立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常规和专题评估,提出评估意见、预警和干预措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明确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与管理工作,每月至少汇总分析1次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网络直报率、报告完整率、事件评估率均要达到100%。
(六)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局应及时组织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确认,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乡镇要迅速启动或配合上级部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医疗机构要及时高效承担病人现场救治、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并有效开展事件相关病例上报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要求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及时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等卫生监督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及时调查处理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利用大众媒体及时经授权可由其的应急处置相关信息,并有效开展面向公众的风险沟通。
重大活动开展前,县卫生局和专业机构应积极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提出排查治理意见和干预措施,制定相应的卫生应急保障预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动期间,县直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相互配合,有效完成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等工作,做到保障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七)总结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结束后,各乡镇或县卫生局应对卫生应急准备与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危害及处置救援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按照统一部署,开展辖区内恢复重建工作的卫生学评估及卫生系统内的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并执行合理的补助标准;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而致病、致残或致死人员,配合有关部门按国家标准给予补助和抚恤,做好相关善后工作。
(八)社会动员。县卫生局应当制定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年度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卫生应急知识素养,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组建卫生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制定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志愿者应掌握基本救援知识与技能。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2012年4月~6月)
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完成创建活动申报工作;成立县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活动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全县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启动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结合示范县考评标准,组织举办卫生应急工作培训班,按照《县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考核标准及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传达创建任务;做好其他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7月~12月)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及工作任务分解表要求,制定工作方案,配备人员及物资,明确职责,落实措施,扎实有序开展创建工作;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督查,根据督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推动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评估,自查评估结果报市卫生局;迎接市卫生局督查,根据督查反馈的有关问题进行整改,重点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三)总结迎检阶段(2013年1月~4月)
做好示范县创建验收申报工作;各相关单位开展自查自纠,积极做好迎检准备;迎接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考评组的检查验收;根据省级评估验收组的评审结果,认真做好总结,抓好整改,巩固创建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实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是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的抓手。各乡镇各部门要增强做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作为2012年卫生应急工作的重点之一,切实落实政府公共卫生任务财政补助,加大投入,明确工作进度,保障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篇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篇5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高度重视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校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现就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认识
本通知所指的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如:溺水等安全事故、楼梯间踩踏事故、火灾事故、校园行凶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加强这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防范和减少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的需要。各地各校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有备无患,积极预防”的思想,切实提高认识,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予以落实。
二、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
各地各校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各部门、各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以制度固定下来。
各地各校要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组建不同类别的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在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专门人员,分别具体负责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立即投入一线使用,发挥实际作用。
各地各校要结合新修订的《*省教育系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办〔20*〕5号),对安全工作各类应急预案制定情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应急预案的修订,要本着简单明了、便于遵循的原则,增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坚决杜绝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切实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程序
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包括:
(1)最早发现突发事件的人员(包括当事人、见证人等)要立即向学校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
(2)学校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如因不可抗力不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必须立即安排其他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负责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
(3)现场指挥者要迅速召集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组织有关人员现场分工,投入应急预备队,紧急施救;同时要向县、区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农村学校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争取支持;县、区教育局接到报告后,要按规定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4)现场处置要根据各类应急预备队分工,充分发挥其应急作用,包括:紧急救人、救灾;电话报警、求助医疗急救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等;切断电源、煤气、封存危险物品、设置隔离带、疏散人员等,消除继发性伤害;有建筑物倒塌的,要密切关注倒塌建筑物内部人员情况以及连带建筑物险情,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有行凶作案的,要设法控制凶手,保护现场;有人员伤亡的,要立即送医疗部门抢救,并通知伤亡人员家属;有污染物的,要控制污染源,协助相关部门查验;发生中毒的,要密切观察相关人员情况;有受灾人员的,要及时安置好受灾人员。
(5)善后处理:分清责任,依法合理、公正处置,必要时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端或纠纷;做好死亡人员安葬、家属抚慰等;必要时协助联系保险公司,做好赔付工作。
(6)及时总结教训,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召开会议、相关文件等,开展针对性教育,改进本校、本地工作。
四、高度重视信息报告和信息工作
1.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地各校要按规定上报信息,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简报,然后再以文字材料上报详细情况。上报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等情况;
(2)事件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要注明是否周末、假期,学校是否负有相应责任;
(3)已采取的措施及公众和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如有经济赔偿,要注明额度等。
2.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地各校要充分考虑信息时代的特殊性,增强整治敏感性,掌握信息主动权。对任何突发事件都不要掉以轻心,孤立看待。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及时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以积极的态度,适时以适当方式整理和信息,正确引导媒体宣传,防止事态非正常扩大,引发负面影响,严禁擅自不准确信息。
3.对校外发生的、非学校行为引发的、学校也无监管责任的、涉及学校和师生利益的突发事件,各地各校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要在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上报信息,必要时,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保持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方向。
五、要加强对本通知精神的贯彻和宣传
1.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各地各校要结合教育厅《关于确定5•12安全演练日和5•19安全培训日通知》的规定,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通过必要的演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使应急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类应急预备队人员,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如何分工,如何施救,如何报告。同时通过预案演练,及时发现日常安全工作的漏洞,改进措施,加强管理。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要求,立足卫生应急专业和岗位,从理论知识、技能培训与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全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工作管理水平、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卫生应急综合素养。以大练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卫生应急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加大卫生应急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展示卫生应急新风貌,树立卫生应急新形象。
二、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开展以“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营造全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人员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增强全市卫生系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提升卫生应急人员的政治、业务、体能和心理素质,打造一个卫生应急管理精英团队、一群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骨干、一批高素质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活动范围与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内下列人员为大练兵活动的培训对象和活动参与者: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疗救治人员;卫生监督人员。
四、组织机构
市卫生局成立市卫生系统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钟璋花同志担任,局医政科、公卫科(应急办)、卫监科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保院、市精神病防治院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的分管领导为成员。
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做到有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具体实施工作,确保大练兵活动不流于形式。
五、活动内容
根据《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按照卫生应急人员的组成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从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大练兵活动。
(一)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主要内容
1.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概念和“一案三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2.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预案的基本内容;
3.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沟通等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能和工作要求;
4.信息报告的要求、方法,信息报告系统的使用;
5.鼠疫、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要点;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理论与技术;
7.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医学救援基本技术;
8.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基本知识和技能;
9.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
(二)应急演练主要内容
在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相关专业应急演练和综合演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搜救、伤病员判断及检伤分类、伤病员医疗救护和后送等;
2.现场生物标本和环境、食物、饮用水等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3.现场快速检测鉴定程序与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研判;
4.现场个人防护装置使用和受污染人员洗消、疫点消毒;
5.现场应急指挥、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
6.信息报告和;
7.传染病病人(不明原因疾病患者)现场处置和管理;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置;
9.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六、活动安排
全市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5月10日-5月31日)
1.各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市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大练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人民医院分别制订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院前医疗救援和院内紧急救治等专业的市本级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并分别制定各专业大比武活动实施细则,承办市本级本专业大比武活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
3.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各市级医院结合实际,成立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由市卫生局应急办统一归口管理;各机动队所在单位必须明确一名单位领导分管,具体职能科室负责日常管理(各应急机动队具体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4.建立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基本装备目录(详见附件2),各应急机动队根据工作要求进行相关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需求。
第二阶段:大培训大练兵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30日)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各市级医院对本单位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内容包括卫生应急概述与基础理论、卫生应急工作方法与技能、卫生应急执法监督的方法与技能、紧急医学救援理论知识、常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能等;6月底前完成训练,每支队伍训练时间不少于1天。
2.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实际对本单位卫生应急专业队伍进行完善调整,并组织开展相关专业应急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基层单位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有关人员的培训演练纳入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综合演练。
市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大练兵情况开展督导,现场查看方案、培训演练档案等相关资料,并对参训人员进行抽考等。
第三阶段:大比武阶段(2012年7月1日-8月31日)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在7月15日前组织完成本单位相关专业卫生应急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应急演练等大比武活动。
2.市卫生局在7月底前组织完成全市相关专业卫生应急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应急演练等大比武活动。
3.通过大比武活动考核和选拔出的选手将作为种子选手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卫生应急大比武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9月10日前)
各单位在完成各级各类人员练兵比武任务后,认真做好总结评估,大练兵活动总结及活动资料(包括方案、培训计划、通知、签到、讲稿、试卷、演练脚本、图片、影像等)于2012年9月5日前报局应急办。
七、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大练兵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医学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及其他专业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二)狠抓落实,强化督查。要精心组织,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市卫生局将对各单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进行抽查督导。
(三)广泛宣传,树立形象。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大练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展示卫生应急队伍新风貌,树立卫生行业新形象。
篇7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县卫生局应急办公室的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开展人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
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与卫生局、防疫站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事件的多部门协同演练。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学生群体的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组织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增强风险沟通意识。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五、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篇8
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初期,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及时动员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控制在有限地范围内,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验等。基层疾控机构是第一时间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部门,作为重要的卫生应急机构,若事前不开展练兵,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难以按照程序规范开展工作,从而会失去疫情处置的最佳时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对各病种疫情的应急演练,能够检验卫生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熟悉卫生应急程序,锻炼卫生应急队伍,及时发现卫生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提高疾控机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处置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作者根据多年参加卫生应急演练的实践浅谈如下做法与体会,供同仁们参考。
1 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是搞好卫生应急的前提
年初要根据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工作计划。计划内容要详实,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年度传染病疫情预警信息、气象等部门的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以及其它尽可能收集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确定本年度演练的种类,并确定参加的部门、科室以及相关人员、场地、医院、病员、大体时间、演练所用的仪器、防护用品、调查用的表格等,并在计划中一一列出,确保计划完整周密。
2 制定科学实用的演练方案是搞好演练的基础
2.1 开展卫生应急演练之前要根据本单位年初制订的工作计划确定的演练种类,由中心应急办或相关科室组织专业人员制订卫生应急演练的方案,内容要齐全,要符合该突发事件防控方案的要求,应包括演练的目的、 组织指挥体系、参加的部门(科室)、时间、地点、演练程序、点评程序、总结通报、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2.2 修改补充完善方案。方案初步制订后要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定,看方案是否有缺陷,通过演练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以便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
2.3 方案在修改完善后,要组织部分专业人员首先进行桌面演练,经桌面演练检验方案可行后,再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3 设置科学的模拟现场是搞好卫生应急演练的根本
3.1 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应急演练应设应急队员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戴现场、接诊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病房、接诊的大夫、护士、病人的家庭、个别家庭成员、病人的排泄物、医疗垃圾、接送病人的车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还应设立养殖场、病死禽等。
3.2 食物中毒演练要根据食物中毒的类别设立就餐单位的餐厅及其餐饮具、加工用房及其剩余食物、饮用水、食物储存场所,零售企业,有的还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车间,食品生产加工人员等;就诊的诊所、医院的门诊、病房及接诊人员等;霍乱演练还应设立集贸市场、超市、自来水厂等场所。
3.3 急性职业中毒,应设立演练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穿脱现场、现场监测用品和仪器、作业场所如毒物泄漏的车间、冷库以及医疗机构的病房、抢救的现场、救护车等。
3.4 核和放射突发事件的演练,应设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现场、监测器械、核事故发生的场所、医院的诊断或治疗室、事故污染涉及的区域以及撤离的道路等。
3.5 重大灾害事件卫生应急演练应根据具体演练的事件模拟设置地震、水灾、高温等现场。
4 县乡(镇)两级卫生部门联合演练可以获得双赢效果
4.1 县级演练人员要与乡(镇)医院临床医师搞好联动。事前让他们了解演练的内容,演练时让他们介绍演练病员就诊接诊过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情况、治疗情况等为流调提供临床资料,并对目前的诊治情况与县级疾控人员沟通。
4.2 县级演练人员要与乡(镇)医院防保科工作人员搞好联动。根据防保人员的实际情况将其分组编入演练的流调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等与县级演练人员一起参加演练,使他们进一步熟悉专业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5 演练过程的规范化是搞好卫生应急演练的关键
5.1 根据演练实施计划,演练指挥人员要提前到达演练现场下达演练指令(事前不通知)。
5.1.1 调度办公室。由演练组织人员在演练现场向中心办公室或应急办报告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并记录报告时间。
5.1.2 调度各科室。办公室或应急办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对电话内容进行认真记录,并根据疫情性质立即向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下达处置指令,由办公室调度车辆,组织参加演练的应急队员携带个人防护用品、物资器械、资料表格等赶赴现场。
5.2 现场集结:演练组织人员详细检查并记录科室应急分队集结时间、带队领导及应急专业人员构成、个人防护用品、消杀检验药械、宣传材料、有关文书表格等情况。
5.3 现场处置。
5.3.1 现场指挥:演练组织人员在现场介绍模拟事件的情况,现场指挥人员做好组织调度。
5.3.2 模拟处置:应急分队根据指挥人员下达的分工指令,各个专业组迅速进行现场模拟处置,演练组织人员分组观察记录处置是否规范。
5.3.2.1 个人防护 观察记录每一位演练人员在处置疫情前穿戴和结束后脱摘防护用品的流程、废弃物和个人用品的处理及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要求等。
5.3.2.2 消毒、杀虫、灭四害 观察记录演练人员对需要消杀场所面积的测量计算、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药物的配制、用药量、现场消杀灭的程序、仪器设备是否规范使用、消杀灭效果监测情况等。
5.3.2.3 流行病学调查 观察记录演练人员流调所用表格、流调的对象、程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是否全面,疫点疫区的划定是否准确,对病人治疗的建议等。
5.3.2.4 卫生学调查 食物中毒应急演练应跟踪记录流调人员对食品原料的来源和卫生状况、可疑中毒食品的工艺配方、食品整个加工销售过程和现场环境调查等内容,尤其注意分装、储存的条件、保质期及用具等,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培训情况及卫生习惯等情况。职业中毒应向企业负责人或工程技术人员询问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对现场环境状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资料进行调查,调查中毒者及相关人员,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向临床救治人员了解诊断治疗情况,确定采集样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现场处置方案等。
5.3.2.5 样品采集 跟踪记录检验人员采集样品所用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对传染病人及有毒物品等标本采集是否符合程序,个人防护是否符合要求,样品的储存运输是否合格。
5.3.2.6 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跟踪记录健康教育人员所携带的宣传品内容是否与演练的病种相符、教育干预人员的工作技巧等。
5.3.3 现场提问:演练组织人员分头对应急分队人员进行提问,进一步检验其对现场处置程序、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等情况。
6 对演练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是提升卫生应急演练水平的有效措施
6.1 点评 由演练组织人员根据分工及现场处置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分专业对演练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点评,说明正确的做法,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
6.2 总结演练结束后,要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认真查找出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形成书面报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为确保节日期间社区稳定,掌握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根据东原街道关于做好近期辖区内稳定工作的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适用在东原辖区内节日期间的突发性重点事件。
二、处置原则
1、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相结合原则。
2、坚持依规管理、分级控制的原则。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控制进行管理和处置,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态发展。
3、坚持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社区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应对。
4、对突发性,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快不宜慢、宜缓不宜激的原则,讲究策略,注意方式,正确做好事件现场处理工作。
三、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各社区主任
副组长:各社区副组长
成 员: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治安协管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四、主要职责
1、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事态、地域等,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2、负责应急现场通信联络、对外联系、突发事件的统一协调;
3、组织力量确保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4、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平台,为办事处提供信息、通信、预案、咨询等,保证正常运转;
5、对因工作不力而引发事件的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6、负责向街道汇报应急时期的每日维稳情况;
7、加强对社区内重点人员的监管工作。
五、个体、群体突发性事件及突发性重点问题处置程序
1、社区应急工作领导组人员接报后,立即向社区、街道应急工作领导组组长通报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状态启动后,应急工作办公室立即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事态控制:制定现场应急方案,并进行上报和组织实施,及时向街道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现场工作进展情况。
(2)教育引导:了解现场情况,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3)协调联络:通知相关人员赴现场,做好情况上报工作。
3、直至突发事件切实消除后,应急工作人员办及有关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4、对突发事件必须记录在案,同时要对应急行动过程的活动进行综合评价,整理记录,及时写出工作总结,上报街道应急工作领导组,并进行归档保存。
六、工作要求
1、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提高对做好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凡是涉及应急的工作,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社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和工作安排。
2、做好排查走访工作,定期分析职工思想动态。要查找社区内已知以及未知应急因素,制定措施,堵塞漏洞。特别是要做好特殊人员、群体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情况,高度警觉,早发现、早渗透、早报告、早化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领导者;应急决策
一、互联网时代使突发事件更加具有主观性和信息特征
1.个人主观体验更加深刻多样。当今时代,互联网赋予每一个人无限的可能,使得个体力量增强、个体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互联网使一名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可以轻轻松松地越过某领域权威人士们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制定的评价体系和专业知识,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机会。个体力量的集聚释放出了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互联网时代使突发事件的传播风险迅速叠加升级,如同原子裂变,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使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主观认识和亲身体验前所未有地增强,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大量发表评论和看法,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2.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高效便捷。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信息以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传播已成为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通常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公开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从事故发生到人们知晓情况一般要经历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非常多样,人们可以在事件发生的数分钟之内就了解到大致情况。互联网新媒体运用视频、音频、动态图片、照片等多种手段展示突发事件信息,效果更加生动直观,能够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并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进程。
二、互联网时代应急决策面临的挑战
1.时间紧迫性。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通过新媒体发表大量的评论,并不断对领导者决策的正确性和公平性提出质疑,突发事件处置情况成为特定时期内社会关注的焦点,领导者应急决策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由于事态发展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应急指挥和物资调度的任务十分繁重,领导者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需要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这对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信息混乱无序。突发事件发生初期,真假信息混杂在一起,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迅速传播,领导者面临辨别信息真伪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碎片化的数据蜂拥而至,真假难辨,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网民会大量负面信息,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对社会危害极大。领导者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应急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信息报送方式获得的,也就是事发地政府的报告,而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存在环节多、流程较长等弊端。再加上事发现场往往受通信网络故障、交通中断等因素影响,事件的类型、规模、持续时间及造成的损失、影响等情况不能准确及时送达给领导者,领导者要经历一段“信息饥饿”时段,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事态发展的所有信息,从而对领导者迅速果断决策造成干扰。同时,由于突发事件具有急剧变化的特点,决策者获得的信息有可能是局部的、片面的、滞后的信息。3.决策的高风险性。应急决策是在一种外界环境高度不确定条件下对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决策情形,由于决策实施效果的不可逆性、突发事件的高度紧迫性及复杂多变性,给领导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处置不当可能会使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甚至发生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安全财产损失。同时,互联网新媒体对事件的各种猜测和评论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紧张感和焦虑感,领导者的决策措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稍有不慎,就会在互联网上引起铺天盖地的批评。公众关注着事件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对接下来的处置措施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领导者面临着准确决策的压力,也面临着应对突发事件给公众带来的激动、焦虑的紧张心理,以及如何疏导公众情绪的难题。4.事件动态变化。突发事件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情况十分复杂,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发展态势难以准确预测。突发事件变化很快,关联性强,一起自然灾害处置不及时,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后,极易导致社会安全事件,从而危害社会稳定,后果不堪设想。领导者的一次决策并不能立即解决问题,决策的实施效果可能在短时间内是不明显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使突发事件的危害消于无形。
三、互联网时代应急决策的基本理念
1.时间第一理念。由于突发事件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严重破坏性,不及时处置化解,不仅会增加危害,加重损失,还可能还会引发其他事件,所以,领导者应急决策从一开始就要把时间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来对待,每一次决策都尽可能做出时限要求,争分夺秒,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定,迅速开展抢险救援,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同时,领导者需要对事件的发展态势保持敏锐的感知力,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调整决策部署,适时更新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在处置突发事件的情景下,领导者的应急决策是高频次、不间断的,还要注意解决好应急决策效果的滞后性问题,加强决策方案的前瞻性和超前性。2.信息透明理念。互联网时代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十分便捷,突发事件发生后,封锁信息是没有效果的,政府如果不及时向社会权威消息,谣言、传言就会迅速占领政府留下的消息真空地带。因此,领导者要注意按照信息透明公开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相关损害及救援处置情况,让人们了解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3.以人为本理念。财产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领导者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决策者要注意保障救援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加强救援人员的防护工作,制订科学的救援计划,合理分配救援任务,注意轮换和劳逸结合,充分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依法决策理念。领导者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处置突发事件,会使处置工作更加复杂,陷入被动。应急预案由政府及其部门颁布施行,是政府的施政措施,体现了法律法规的要求。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置的标准化、流程化反应程序,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规则和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者应依据对应的应急预案,部署抢险人员根据预案各司其职,并完成应急响应程序,这也是依法决策的体现。但是,领导者也不能固守预案,而要根据突发事件现场瞬息万变的形势做出决策。5.科学决策理念。突发事件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领导者的决策要符合科学规律的要求,充分考虑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时刻关注动态发展情况,科学制订和实施应急救援、疏散、安置等方案,坚决避免群众受到二次伤害。专家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够显著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因此,领导者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囊的作用,迅速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现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直观归纳,对突发事件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频率和强度,帮助决策者制订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6.程序简化理念。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尽管也有一定的模式可供遵循,但是由于瞬息万变的特点,应急决策更需要依靠领导者的智慧、胆识和经验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置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的事发现场,人力、物力条件限制了领导者的选择,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初期,专家会商的充分程度比较有限,没有完整的决策方案供领导者参考,没有反复论证的机会,领导者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处置决策,确保抢险救援的迅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