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市场调研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市场调研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市场调研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招投标决策;市场调研

一、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步骤

(1)确定分析的目的。即确定分析是为选择投资与决策方案服务、为解决某具体问题或发现市场机会服务为产地选择或产品定位服务,还是为编制一般的市场研究报告服务;(2)确定分析的目标。主要决定该项目分析的范围及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3)确定分析的方法。主要确定该项目分析所需数据类型与收集方法、数据处理过程中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选择;(4)估算分析过程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分析结果的预期价值;(5)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6)提出市场分析的结论与建议,对市场情况作出预测。

二、项目市场分析的内容

(1)经济资源分析。经济资源分析包括宏观经济资源分析和中观经济资源分析。宏观经济资源分析是研究各宏观经济指标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否利于项目的立项及其对项目立项的利好程度,包括近期可预见前景、项目机遇和挑战等;(2)城市发展分析。城市发展分析是指系统掌握项目所在城市和项目区域的规划情况,掌握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对项目的影响,并预见规划变更情况;(3)城市文化分析。城市文化分析是指从地理位置、城市文脉、人文特点、城市经济等方面分析城市性格,以达到项目与城市的动态互补;(4)地块自身资源分析。地块自身资源分析是指对地块内和周边的资源进行梳理,初步确定项目资源的整合纲领。主要评估指标包括项目地形地貌、地址条件、地块内及周围的自然景观资源、地块周边的城市配套状况。

三、项目市场预测

(1)定性预测。主要是依据人们的经验、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参照已有的资料,通过主观判断对预测对象未来的状况,如总体趋势、各种可能性及其后果等作出分析和预测;(2)定量预测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有关客观历史数据,从中鉴别出其发展的基本模式,并假定其不变,由此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定量描述预侧对象未来的状态或发展趋势。

四、目标市场确定

即通过市场细分来确定目标市场,从而最终实现目标市场的定位。所谓市场细分就是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购买者在需求上的各种差异(如需要、欲望、购买习惯和购买行为),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购买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在这里每一个购买者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也称为“子市场”或“分市场”。建设项目的目标市场就是在项目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前提下。针对建设项目的目标市场,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划分不同的目标客户群的过程。它是项目目前决策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以后区位选择、目标客户、客户需求分析、产品规划定位等工作做好准备。

五、投资决策分析

(1)净现值法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净现值,就是将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计算公式:净现值(NPV)=∑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贴现率,一种办法是采用公司的资金成本;另一种办法是根据公司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净现值>0,投资项目报酬率>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净现值=0,投资项目报酬率=预定的贴现率,方案可行;净现值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服装材料学教学方式专业能力

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它阐述了服装材料的原料、结构、品种、性能、应用、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做好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工作,为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就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一、实际案例的分析,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纸样基础、服装工艺基础的同时,我们开设了服装材料课程。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为款式、色彩、材料,所以从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师、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师、服装材料与穿着者等关系来阐述服装材料的地位与重要性,吸引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对服装材料的认识与选择应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对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加工内在联系的阐述,并要强调对服装材料的理性评价和感性评价相结合的观点。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

教学过程中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实物观察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1.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大量的服装图片来加深同学们对材料的认识和选用,并附相应的面料样卡让同学们分析和鉴别。

2.互动性教学

通过引导性互动和讨论性互动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首先,在教学中准备大量的不同特征的服装材料样卡,并按原料、结构、风格分类。在讲述相关面料时,让学生观看样布,进行实物比较,通过对样布的手感与目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知识,分析该材料的基本性能。

其次,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舒适性能、外观性能等,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

最后,就日常服装的种类,采用讨论性互动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服装材料的性能以及风格特征,合理进行材料选择。

3.实践教学

通过带学生到市场调研,不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从课堂走向市场,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起教学、实际、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面对千变万化、色彩缤纷的服装面料(包括新开发的面料),学生的鉴别能力与应用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让学生到不同的服装企业、大型商场进行调查,了解品牌服装的材料使用情况和销售情况,并组织学生讨论品牌服装在设计中是如何用服装材料(面料和辅料)来表达它的设计理念,并根据销售量和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认同程度,结合当时的流行趋势、服装色彩、款式等来分析服装材料的使用是否传情达意,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服装所要表现的主题等,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到各面料市场,收集各种各样的服装材料小样,并分类整理成册,注明其名称、纤维原料成分、纱支粗细、织物组织等;分析其舒适性能(吸湿透气性、弹性、悬垂性等)、外观性能、耐牢性能、感官性能等特点。

三、大量材料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选择应用能力

服装的色彩与造型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出风格各异的效果,在款式与色彩不变的情况下,不同风格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怎样选择与服装款式相协调的面料,如何运用不同质感、不同手感、不同肌理的效果来完善服装设计,是一个永远需要创新的设计环节。为此我们要求学生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练习:

1.根据面料的品种、质感、肌理和性能简述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可对以下面料的运用进行论述。如:不同光泽效果的面料、柔软型面料、挺括型面料、透明效果面料、立体感面料、弹性面料、粗厚蓬松面料、绒毛型面料、有花纹图案面料。

2.根据面料的色彩简述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例如相同质地不同色彩的面料设计出来的服装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相同色彩不同质地的面料也能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服装,如:黑色的丝绸显得高贵,黑色的毛呢显得庄重,黑色的皮革显得冷峻。

3.面料的选择与搭配。同类面料的搭配:主要指色彩和图案的搭配,要求注意整体效果;面料质感的对比搭配,运用表面肌理不同的面料组合设计;面料厚与薄的搭配;透明与不透明的搭配;弹性面料与非弹性面料的搭配。

4.面料与辅料之间的组合设计练习。通过实例进行里料的选配、纽扣的选配、装饰材料的选配、絮填料的选配、衬垫的选配、线类的选配、标志类的选配等。

5.不同类型服装的材料方案。对不同类型服装的材料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了解各种具体的方案及其特点。从下面几类常规服装选配材料:正装与礼服系列、华服系列、女装、休闲装系列、职业装、家居服系列、运动装、大衣与风衣系列、童装、针织服装、皮革与毛皮服装等。

结语

随着天然纤维资源日趋紧张,以高科技为动力的材料革命引起了服装面料乃至服装的飞跃发展,独特的创意已不再是顾客购买服装的唯一目的,材料的应用成为服装界竞争的法宝。所以,高校服装材料的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把握先进的材料科技知识,才能使学生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大力、杨颐、陈金怡著《新型服装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篇3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 投资管理问题 改进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和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机器、房屋、经营活动资产、车辆等。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固定资产增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难度加大,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影响。

一、固定资产具有的基本特性

(一)固定资产的回收期限较长

固定资产投入会变为一种回收期限较长的企业资产,通常来说资产的回收周期会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而最短的资金回收周期也会在一年以上。然而,造成上述现象是因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数量过大,而这部分资金在企业的日常运转过程中会占到较大的比例[1]。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是以计提折旧的方法完成价值的评估的,而这种方式会将固定资产核算入成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回收期限的增加。基于上述分析,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策略制定中,必须对整个项目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只有完成推论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

(二)流动性差是固定资产的基本性质

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之中,流动性最差的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缺乏基本的变现能力,并且在实际的固定资产售出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一定数量且根本不可能再收回的投资作为代价。对于企业来说,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即闲置或者产生实际损失,在两种因素的限制下,固定资产在投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

(三)固定资产投资次数极少

由于固定资产的难回收性,致使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象逐渐减少,往往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才会进行一次。因此,在投资之前必须制定详尽的计划,保证所有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价值。

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认识不到位,规划企业的战略目标时,不重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投资,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缺乏经营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过多偏重短期经济利益,缺乏对于风险控制的科学管理,影响长期效益。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企业整体战略管理存在缺陷;第二,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中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二)专业技术储备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工作涉及研发、制造、信息化管理、财务、报关、设备选型、建安工程、节能环保等众多专业。由于对行业发展的方向不清晰、政策制度了解不深入、投资需求梳理分析不足,先进技术应用掌握不全面,投资风险预见性不足等原因,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盲目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案反复调整、建设投资超概算、建设周期超期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按期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非理性、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但不能提升企业的收益,还会使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变大,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会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利润。

(三)投资建设过程管控不规范

国家及各主管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计划管理、招投标管理、建安工程现场管理、项目调整审批、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审计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避免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急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四)融资渠道有限,建设资金压力大

企业投资资金主要包括贷款、自有资金、国家拨款等。近几年来,较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享受了国家的财政支持,但贷款、自有资金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企业的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收益留存,由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收益难以准确预测。如果企业资金紧张、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集难度将会非常大,必将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改善

(一)统筹考虑,做好长期顶层策划工作

第一,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只有企业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战略管理的方式完成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之上。

第二,加强战略和企业风险以及所能获得的效能之间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依赖于牢固的战略意识才能够在企业发展需求、风险控制、企业效益追求之间找寻平衡点。在平衡点的寻找过程中以战略思想为第一出发点,将眼光放长远,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

(二)借助内外部资源,为投资决策把关

第一,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应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涉及的各专业具备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及与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掌握先进研制工艺技术,深入论证,不断细化建设方案,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开展前期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并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组建企业内部专家团队,解决资产投资项目中遇到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借助外部专业资质力量,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对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进行预评估,减少经济损失。

(三)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以往项目建设经验,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及比价采购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等制度,使项目管理有法可依,保障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按照合理投资、科学规范、长期效益的管理目标,重点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及建安工程管理,确保投资项目建设规范,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

(四)加强市场投资环境分析,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1、分析投资微观环境

市场投资的微观环境与企业的发展和项目投资密切相关,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基于上述分析,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影响项目发展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是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出现阻碍。

2、分析投资的宏观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受宏观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上述几种因素是影响企业项目生存以及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满足上述因素时,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障碍都能够克服。比如,在法律保护和宗教文化允许的项目建设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和外界投资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抓住机遇,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十二五”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筹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应抓住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机遇,围绕国家“调结构、增能力、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借助区域经济圈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缓解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压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的管理力度,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市场竞争既是技术的竞争,更是管理的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人??越来越发现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公司的稀缺资源,既是公司战略的执行者,又是战术决策的重要制定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员工关系的融洽、和谐,其敬业度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管理的质量,其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民营企业中层最核心的薪酬激励问题,对于打破民企的人力资源管理瓶颈、确定合理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对于发挥中高层员工的工作效能、推动生产效率、激活员工活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设计这一群体的薪资激励体系呢?

1.概念解读

首先,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下相关概念。

1.1 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员工一般相对于基层员工、高层干部而存在,处于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中层位置,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中间具有桥梁作用。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节和程序,以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作出的决策和计划。

1.2 薪酬管理

薪酬是指员工向其所在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1.3 薪酬模式

目前,各类型企业中主要有四种基本薪酬模式:

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为员工付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

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指参照同等岗位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来确定薪酬待遇。

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在确定薪酬时,主要是依据绩效结果。员工围绕着绩效目标开展工作,而不是岗位付酬制度下的保守和规范。

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这种薪资模式假设:技能高的员工贡献大,薪酬待遇也高。其目的在于促使员工提高工作的技术和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论述此问题,先简述一下相关名词,见表1。

2.“3P+M”薪酬体系的设计

所谓“3P+M”薪酬模式是指:“Position”岗位、“Person”个人、“Performance”绩效和“Market”市场,意思为企业要根据岗位价值、个人能力及个人绩效结合市场行情来设计薪酬体系。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个科学合理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薪资体系要同时解决四个问题。首先,通过对现有中层管理层进行岗位价值评价及排序来解决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的问题。其次,通过确立公司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结合薪酬市场的调查来解决薪酬体系的外部竞争性问题。再次,通过设立薪酬等级,以及对每个薪酬等级进行内部分档,各档级与员工的能力挂钩来解决薪酬体系对员工个体的激励性问题。最后,通过设定各岗位的固定薪酬与浮动薪酬的比例,将浮动薪酬与考核挂钩来解决绩效导向性问题。由此就可以构建一个对内有公平性、对外有竞争性、对员工个体有激励性,具有绩效导向作用的薪酬体系。

限于篇幅,下面将简略地介绍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工作成果:

2.1 工作阶段一

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内部公平性问题。薪酬应该与岗位承担的职责和工作的难度等相匹配;

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岗位评估、岗位分级;

主要成果:岗位说明书、岗位层级表。

2.2 工作阶段二

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外部竞争性问题。与企业外类似岗位的薪酬进行比较时,应当具有竞争力;

主要工作:薪资水平市场调研;

主要成果:各岗位薪点及薪点值、岗位层级薪资总表。

2.3 工作阶段三

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个体公平性问题:同一岗位的薪酬应该与该岗位的技能、业绩表现等相匹配;

主要工作:薪酬等级幅宽设计、薪酬等级级内分档;

主要成果:薪档薪资体系结构总表。

2.4 工作阶段四

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业绩导向性问题。为各岗位设置合理的固定浮动比例,使薪资体系具备业绩导向性;

主要工作:确定固浮工资比例;主要成果:固定工资结构总表、浮动工资结构总表。

2.5 主要成果示例介绍

主要成果一:薪资等级幅宽表。通过整理完善各中层岗位说明书并进行岗位评价,岗位评价的方法与工具很多,本文采用的是相对简单、好操作、好理解的要素计点法(略),岗位价值评估后,分数等级转换标准,见表2。

主要成果二:岗位层级表。岗位价值评估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形成中层管理者岗位层级表并明确各层级的薪点数,每一个管理层的岗位都可以在这张表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岗位层级表是中层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的基础,见表3示例。

主要成果三:中层管理者薪资等级总表。岗位评价得到各岗位的薪点及层级,通过市场薪资调研后,确定每个薪点的薪点值,然后再设定每一薪资层级的幅宽及固浮比例,可以得到岗位工资等级总表,主要包括了薪酬的等级数量、同一等级内薪酬的变动范围、相邻的等级间的关系,见表4。

将薪资等级总表根据各层级工资的固浮比例进行切分,将得到另两张表《固定工资总表》及《浮动工资总表》(略),每个管理者都可在两个表中查询到自己的收入。

3.薪资体系的实施

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体系建立起来后,接下来一个很关键的工作就是如何在现有人员中妥善实施。在各岗位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根据中层管理者的学历、本企业工龄、本企业现岗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因素初次套档,见表5。

以人力资源经理为例:该经理本科学历、在公司的司龄岗龄都是3年,通过计算四舍五入为3分,3分对应C档,查表可知该经理的薪资是16级C档,月度工资总额为9027元。

除了现有人员的套档外,薪酬体系还必须具备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的能力。薪酬动态管理包括整体调整(普调、岗位价值调薪)和个别调整(绩效调薪、岗位变动调薪、市场供求关系调薪)。

篇5

【论文摘 要】现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海外建筑市场为我国施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同时走出国门也必然会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简述了国内施工企业从承包国际工程前期准备到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的几点注意事项。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数量日趋增多,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日渐提高,许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开展工程承揽业务。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不少承包国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吸取了许多教训。尤其近十几年的时间,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海外工程市场为我国施工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加上国内公路工程承发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多单位为了生存也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承揽工程项目。但是从工程参建各方的地位上看,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长期以来也都是买方的市场,虽然名义上市“三角关系”,但业主作为出资方,肯定还是处于无可撼动老大地位,他聘请的咨询工程师名义上是中间人,其实就是业主的人,承包商地位排在最后,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必然要面对很多未知的风险,机遇与挑战并存。既然存在这么多未知的因素,作为出国企业如何承包工程,如何在海外站稳脚跟赚钱,笔者作为参与过国际工程管理的一员,在此谈几点心得与体会。

1. 走出国门的第一步是要组建一支国际型、技术型、创新性、复合型的管理团队,这样才能是项目具备高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而且这支团队必须要协同作战,要是说专业技术水平,中国公司技术水平非常高,我们每个人的技术水平也很高,但是综合起来当你真正运作一个项目的时候不是靠单打独斗,要求的是对项目综合的驾驭能力。大多数海外项目成败的基本取决于管理团队水平的高低,这也是许多走出国门的施工企业的共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总是很难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要求的人才,企业中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精通国际商务、掌握一两门外语(尤其是英语能力)、熟悉专业技术、善长经营管理、能吃苦耐劳的全面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走出去的和想走出的企业必须首先要加强人才基础的培养,不断提高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2. 第二阶段就是就是投标。

可以说这一步对于整个工程承包的成败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但要挤掉受保护的当地单位,还要击败高手云集的国际队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投好标。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也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首先要有选择的投标,而不是见标就投,什么活都想干。如果盲目的投标,是有很大风险的,到头来不仅没有收获,而且还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那么我们必须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各种因素和优势所在,扬长避短,认真研究业主的招标文件和工程项目特点,力争做到能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公司和国家争得良好的信誉,从以上几点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个标。其次要做好标,做好标的前提要吃透招标文件,弄清楚关键因素,如工程范围、界限、工期、币种、汇率、付款条件、税收、采用的规范、法律、仲裁等相关内容。其次要对项目所在所在国进行详尽的考察和市场调研,考察主要包括对工程项目现场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潮汐、自然灾害等情况;另外必须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民风民俗、社会的稳定以及项目资金的来源、业主的信誉及管理特点等情况;其次是要对当地工程市场进行调研,包括当地劳动力资源供求、材料资源供求、机械购置和租赁情况、交通运输能力、日常生活物资供应情况、税收以及清关、分包、物价、货币、银行服务、供水供电等情况。在对上述各方面条件调查研究完成后,再开始做标,就会对整个项目了然于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投标报价方面的策略,这个有很多种,如不平衡报价法、保本从长记忆法、突然降价法等等,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在此笔者不一一赘述,但是建议赔本报价的买卖不要做,最起码不签赔本报价的协议。

3. 国际工程投标过程还包含议价谈判阶段。

这一阶段是业主基本同意但未正式接受承包商报价条件和价格前进行。业主通过价格谈判来从参加投保单所有承包商中选择几家标价最低且报价条件相同的承包商,要求他们再次报价,或者分别和他们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可以达到低价判标的目的,并为其最终正式选择一家承包商(即最终判标)做好了准备。在这一阶段,作为承包商来说,谈判的目的应该是促成项目的成交,为争取拿到项目和今后签订正式合同创造条件。可见,议价谈判工作进行的好坏,对项目能否成交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承包商要认真对待谈判工作,做周密、细致的安排布置,切不可大意、草率。另外,承包商还要注意绝对的保密,一旦竞争对手掌握了你的主要报价条件和价格之后,你就可能成为失败者。

4. 签定了正式合同后即进入合同履行阶段。

这也是工程项目成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所谓合同履行是指合同双方全面地、实际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和责任,为自身的权利创造条件,为实现工程承包合同的标的打下基础。本阶段内容很多,在此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简述几点注意事项。

5. 施工组织管理。

承包商与业主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后,就要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组织施工力量(人员、机械)进驻工地现场开展工作,研究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及安全环保检查办法及工程进度计划报请工程师批准;组建试验室,开展前期的相关检验工作。安排专职人员研究相关规范,规定提前进行的工作不能耽误(如地质补充调查等)。制定严格、科学的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计划,开展材料和设备的市场调查和询价工作,积极认真的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日期进场开展工作。

6. 质量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是承包商重要的义务之一,这就要求承包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规定组织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在国际承包竞争中争得信誉,占领市场。质量是工程项目和企业的生命,也基本决定了企业能否在这片市场有没有继续生存的空间。我国很多企业在非洲承包工程项目,由于工程质量保证到位了,工程完工后,当地政府和业主都极力挽留我们,希望继续为他们国家的基建事业服务,这就是对我们工程质量最好的肯定。

7. 合同管理。

这个任务其实贯穿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字,但是内容却是复杂。但是国内施工企业一般对合同和法律的概念比较淡薄,疏忽了合同管理工作,很难适应国外的合同管理理念和方法,结果是本来能盈利的项目结果却赔了钱。反盈为亏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商在中东市场上,往往因实施合同不严格而被发包商反索赔,造成劳而无功,无利可图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团队。反复研究分析合同文件,字斟句酌,实施过程中紧紧依靠合同条款,把握索赔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和减少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寻求经济和工期上的补偿,降低风险,保护自己,提高经济效益。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D406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产业一一一一机械制造技术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为了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我们只有将其放在优先的地位,井以足够的力量子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维修服务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产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

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全球化

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年变得越来越激烈。

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

和开放7个开放实验室在内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没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0,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

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的以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片j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一一一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进行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2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呈现如下特点:

2.1机械刹造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是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闸、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2 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项世界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

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技术领域。

3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井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时代。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就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υm,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傲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3 1精密成形制造技术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

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3.2无切削液加工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

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

3 3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

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

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 发展 探析

1探讨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1先进的制造技术

包括了电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等等。它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三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1.2自动化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达到完美统一。

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发展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加工精度在二十世纪末已达到纳米级,在 21 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技术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更高,现在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先进技术可以做到最高级的原子级别加工。

2.1超快速成形精密技术

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

2.2无切削液加工技术

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这种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物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2.3精密成形技术

精密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可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具体内涵有湿膜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具体内涵有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此外还有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要求多样化、更新要求快捷化、质量要求高档化、使用要求方便化、价格要求低廉化、外形要求美观化、自动化程度要高一点、售后服务要求更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力争使我国现代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于超过他们。

2.4 CIMS 技术

20 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CIMS 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 CIMS 实验工程中心和 7 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 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 CIMS 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 CAD 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3节约资源型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

3.1干式加工技术的应用

干式加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干切削和干磨削这方面,这种技术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现在的车削、、铣削、磨削等生产环节当中。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当中,需要在这些环节添加切削液,主要起到一种冷却、、排屑和清晰的作用,但是切削液的使用不仅会提高各种机械产品的制造成本,还导致切削液随着排水系统污染生态环境,另外对于工人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而干式加工技术,就是在这些环节当中不再使用切削液的一种制造工艺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能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第一,干切削,干切削的工艺技术方法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干车削、干铣削、干钻削、干式螺纹加工等等,而在企业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干车削,比如说在加工丝杠的过程中,一般现在软的工件上加工出螺纹,通过碎硬以后对工件进行精磨。而一些施工旋风旋风铣削生产技术的,通过上述工艺可以提高金属的切除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第二,干式模削,在传统的磨削工艺当中,会产生一些油气和烟雾,污染了车间的生产环境,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现在一些企业开始使用干式磨削技术,也就是利用热交换器的作用,把压缩空气冷到-110℃,然后直接喷洒在磨削部位,这样就减轻了磨削过程中油气和烟雾的产生,又能有效预防工件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

3.2准干式加工技术

干式加工技术对材料、机床的构造有着很高的要求,现在很多企业还无法达到干式加工的生产条件,因此在技术上退而求其次,更多的应用准干式加工技术,这种技术是将干、湿加工的优点结合起来,技术上要求相对较低,同时又能满足加工的基本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切削液的使用量也会大大减少,一般可以降低到 50ml/h 以下,在降低生产升本方面效果明显,可以降低成本 50-75%左右。准干式加工技术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汽束”喷雾冷却切削,这种技术是先将空气压缩,然后加入少量的切削液,将混合以后的空气和切削液直接喷洒到的切削部位,达到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件变形率的目的,这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第二种是风冷却切削技术,这种技术先将空气中的水分去除掉,然后将空气冷却,在切削的时候世界喷到切削部位,并用植物油代替切削液的一种技术方法,但是这种技术目前来说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应用的范围比较少。

4结语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逐渐集中: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精密工程技术和以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的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因此,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智能化的行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树余.浅析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海故事博览,2006(11).

篇8

关键词:原木;产品设计;质量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239-02

设计师形成产品质量的前提。设计合理、质量高,才有可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如果产品再设计时存在某些本质性质量缺陷,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要、生产成本、资源的协调,考虑标准化和有关法规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原木产品设计是原条造材前对原木产品用途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把木材缺陷和木材标准统筹在材尽其用上,达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材出材率和提木材的价格。

一、原木产品设计原则及其质量评价指标

1.在对原木产品的用途进行优化设计时,是量材员对原条采取看、探、敲、量、算、划等办法,正确判断各种缺陷,再根据木材标准,从根部至梢部量尺划线的量材设计过程。因此量材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原木产品的质量,所以量材员应由经过培训、熟悉木材标准和木材价格,并经林业局部门考核合格木材检验员担任。

2.每一根原条上部有一定数量的不同缺陷。由于木材缺陷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部位不同,对原条质量的影响也不同。通过量材设计,对有使用价值的原条部位进行造材利用,对无使用价值的,经过造材把它除掉。在设计过程中,量好了,原材料积就能得到充分利用;量不好,坏材带了好材,把一些有使用价值的木材,连同坏材一同被剔除扔掉,这会给国家木材资源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我国目前在原木产品设计中判断木材缺陷对其质量的影响范围,完全凭借量材员的经验。经验再丰富,也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有些木材缺陷对于质量的影响容易判断,如裂纹、弯曲等;有些木材缺陷对质量的影响就很难判断,如内腐、漏节等。量材设计时,判断准确,就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判断有误,就会造成浪费,使一部分等内材混在等外材内按等外材处理掉。

因此,在原木产品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尽量把所有的木材都能设计成有用的原木,提高场频材出材率,做到次材不带优质材,充分利用木材资源;其次要求考虑设计出市场要求的价格最贵的原木,提高经济材出材率达到材尽其用,如果我们只从本单位利益出发,盲目最求价格势必要增加短材和截头的数量,无疑要造成木材资源的浪费。原木产品设计的原理,不带1cm等内材规律;为了防止等内材的丢失,国家规定了一根等外原木不能带1cm的等内材。这条规定也就是成为量材员在量材设计中所要遵循的一条规则。这条规则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把等外材的等内材控制在最低限。这个最低限的变化范围,必须控制到0到1cm之内。

其次,墩根的规则;墩根是把根部带有木材缺陷的原条,从根端开始截取一节长度不超过1cm、材质不够等内材的木墩,以便提高下一节原木等级的量材设计方案。墩根量材设计法,不同于一般的量材设计法,这种发立足扔掉一部分材积,达到提高经济材出材率和售价的目的。比一般量材设计法所得结果,墩根法的商品材出品率较低,经济材出材率较高,售价较高。

最后原木产品设计的要求;量材设计时,观察原条材身的形态特征、长度、径级、缺陷类型、缺陷所在部位和缺陷危害程度。检量缺陷;按原木标准规定检量缺陷尺寸,对根部端内腐呈空洞的,要用量材尺杆探量空洞程度。合理设计;根据原条各段的等级长度,按着量材设计标准的规定,结合市场需求,计算出各段的原木长度。量化分段;讲计算结果用量材尺杆分段,用色笔显准确地划清下锯记号,便于造材下锯。

二、原条缺陷规律

篇9

关键词:管理学;创业计划书;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55 -03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由于课程中有大量的、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常常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往往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但学生仍然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通过“听”和“记”、“理解”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学生无法完全置于真实的管理环境,因此对于管理学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比较困难。

创业计划书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商业可行性报告。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创业计划书写作与管理学教学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管理学理论与原理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可谓一举两得,创业书写作可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有益辅助。

一、创业计划书的组成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一)执行总结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创业的机会概述;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团队概述;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二)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包括: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竞争对手分析;市场需求;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或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包括: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发展的走势。

(四)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主要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包括: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五)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收入来源;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介绍;主要合作伙伴;融资方案。

(六)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包括: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

(七)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八)公司资金管理

包括:股本结构与规模;资金运营计划;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九)财务预测

包括:财务假设的立足点;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本利、比率分析等)。

(十)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总体的资金需求、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以及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二、创业计划书与管理学理论的结合点分析

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而创业计划书的内容涵盖了企业成长经历、管理团队、股权结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因此几乎所有的管理活动职能都有在创业计划书中得以体现。

(一)从计划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同广告策划、会议企划等都是商务计划实用文书,是计划职能的直接体现。创业计划书是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筹划。从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可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决策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波士顿矩阵法等。从项目投资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则可深化学生对不同时期计划特点的认识。

(二)从组织职能角度,学生在写作创业计划书时要考虑项目管理团队分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因此学生必须在理解组织设计的步骤、组织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此外分组写作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从领导职能角度,由于创业计划书要求分析行业内竞争对手及其市场营销情况,可指导学生应用战略管理中的波特竞争力模型进行分析。在分组写作过程中使学生自身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四)从控制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要求对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指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控制手段。因此,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预算控制的内容,分析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盈亏平衡点等,加强学生对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综合运用。

(五)从创新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性,体现在对新项目、新内容、新的营销思路和运作思路的整合上。因此,创业计划书写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其视角从书本转移到社会,引导学生关注商业模式创新。

三、创业计划书写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创业计划书属于“计划”职能的应用文书,同时又与“创新”职能相关。由于创业计划书涉及组织结构设计及人员配备,因此创业计划书写作最早适合安排在“组织”职能讲授完毕之后在学期中进行,也可在“创新”职能讲授完毕后在学期末进行。

在创业计划书写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上,在根据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创业计划书写作的实施分为四个主要环节: 写作指导、课后分组写作、课堂分析与讨论和课后总结与评价。

(一)写作指导

教师将创业计划书的写作目的、计划书的结构进行说明,同时联系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依据进行讲解。根据学生先修课程的差异,必要时指导学生参考相关书籍补充必要的财务知识。

(二)课后分组写作

教师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至6 人为宜,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写作,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创业计划书的投资项目的确定可结合生活实际、自身兴趣以及目前商业领域的发展前景确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课堂分析与讨论

由陈述小组的学生代表模拟创业者采用PPT 演示的方式进行陈述,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求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其他学生模拟投资人听取其陈述,经过小组讨论后,对模拟创业者小组进行提问。然后由模拟投资人从计划书的“写作完整性、项目创新性、项目可行性、投资意愿”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部发言结束后,鼓励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调节现场气氛,控制课堂节奏,但不发表权威性意见,对学生发言的内容也不进行直接评价,如明确肯定或否定,使讨论紧紧围绕问题进行。

(四)课后总结与评价

在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即结合其他小组的创业计划书,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书。教师可以在模拟投资人评价后对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点进行点评,指出其创新之处,对学生发言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创业计划书写作在管理学教学应用效果

(一)学生的创业计划书举例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学生的创业计划书风格各异。有的创业项目从学生校园实际出发,侧重日常生活需求,如“高校自行车租赁计划”、“校园书报亭”、“甜品屋”,“图书馆咖啡厅”。也有的项目构思从市场特殊需求出发,侧重创新性,如突出“家”的温馨感觉的商务社交会所项目,又如“宠物殡葬服务”项目,“DIY蛋糕”项目,强调保健养生的“习习古风食府”项目,专门出售左撇子用品的“左手网店”项目,兼具售书与咖啡吧功能的“暖城书店”。

上述的创业计划书尽管从写作的完整性、成本预算等很多方面还略显稚嫩,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促进了经济与管理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

(二)双重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单向流动。在引入案例教学之后,尽管学生参与讨论,但案例选取仍取决于教师。创业计划书写作及讨论则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将其观察视角从书内内容转向社会经济系统。

教学过程以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策划与讨论为主,知识和观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流动,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角色变成了是教学资源的提供与维护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教师关注商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五、结语

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 由于受众是缺乏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学生, 在课堂上直接向其讲授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生难以体会理论产生的背景, 也就难以做到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这使管理学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创业计划书写作训练可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复杂动态环境下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 因此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学教学辅助内容。

随着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逐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了学校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竞赛也备受学生和企业关注。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内,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指导,将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与管理学教学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粟浩,田佳.“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金春华,田林子.《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7,(07).

[3]李江南,宋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和产业, 2010,(04).

[4]许海涛.《创业计划书》给大学生创业“支招儿”[J].成才之路, 2008,(15).

[5]雷明.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J].华章,2010,(26).

篇10

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s of college graduates who obtain employment difficultly among employee group at a disadvantag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mployment issues of universities, the key is to solv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who obtain employment difficultly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employee group at a disadvantage in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targeted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for college graduates who obtain employment difficultly.

关键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指导;帮助

Key words: university;employment;difficult groups;guidance;assistance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52-02

0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要摸清底数,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因此,加强了解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分析高校、困难学生自身造成的原因并给予其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帮助工作,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1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

在这个高校近年来扩招人数急剧攀升,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背景下,大学生中一些就业特别困难的群体主要包括:

1.1 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在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特困生或贫困生来自老、少、边、贫地区的农村,城市下岗、多子女或单亲家庭,他们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总数高达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25%,每年有近万名贫困大学生就业上出现签约时间上滞后、签约率偏低、签约质量不高的问题。

1.2 身体残疾、形象缺陷或心理、性格障碍的困难毕业生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那些身有残疾、形象缺陷或存在但并不影响工作和交往的疾病的毕业生,那些虽然身体健全,但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差、性格孤僻类的毕业生,他们就业困难。

1.3 就业困难的女大学毕业生女大学生受社会、家庭、教育、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在成才、心理与就业等方面一直以来都处于弱势。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遭遇性别歧视,能够选择应聘的机会少,薪酬低,求职耗时长,压力大,求职曲折艰难。如2009年毕业于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三女生刘伟因“求职压力过大,无法找到工作”而跳水自杀。

1.4 综合素质欠缺类毕业生主要是指适应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或自我放松要求导致学习成绩差、能力素质欠缺的毕业生;还包括在校期间由于考试作弊、偷窃、打架等不良行为受到校纪校规处理、纪律处分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买方市场”下这类毕业生就业困难。

1.5 学历低、专业冷或学校名气小的毕业生在用人大单位“买方市场”下,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追求高学历、热门专业或名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来自中职、大专等低学历、冷门专业、普通或民办院校的毕业生呈现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甚至无法就业的困难局面。

2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

造成高校上述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因素较为复杂,国家、社会等宏观因素和用人单位等外界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高校、毕业生自身造成的原因我们可以去分析和解决:

2.1 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成因贫困生因经济困难造成在专业素质教育、视野开阔等方面欠缺,导致综合素质相对较弱,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差;社会地位低下,资源不多,就业信息少;就业成本匮乏加大了参与求职竞争的难度。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尤其是异地人才招聘会所需的各种路费、住宿费、打印费和包装费等求职费用增加了贫困生择业负担,束缚了择业手脚。

2.2 身体缺陷、心理问题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残疾和容貌不佳的学生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承受着比普通同学更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常表现得比较自卑、忧郁,做起事来难免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表现的欠缺对应聘有影响;有心理、性格问题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交际能力较弱,害怕面对用人单位,对求职有畏难情绪,无法实现就业。

2.3 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用人单位经济利益最大化考虑歧视女生。由于女性在生育期间的生育费用、产假工资、奖金由所在单位支付,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就加重了其经济负担;自身素质欠缺。高校中有部分女生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和奖学金,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她们在实践动手、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价值取向与心理因素影响女生就业;部分女生误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在择业时过多看重经济利益和追求稳定性强、待遇好但竞争异常激烈的行政、教育等热门部门,就业难度大;一些女生依赖或自负心理较强,或是过分依赖学校、家长、老师为其安排工作没有充分准备,或是自视过高,对工作挑三拣四,结果一无所获。

2.4 综合素质欠缺类大学生就业困难成因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对求职者学习成绩、专业理论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要求。部分毕业生因为补考、重修科目较多,不能按时毕业或不能获得学位,或勉强毕业获得了学历学位,但学习成绩不好,专业素质较差,实践能力不强,或因盗窃、打架等品行表现不良有历史污点等,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条件要求。

2.5 专业、学历或学校方面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成因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高校发展普遍追求大而全,不少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用人单位“买方市场”下,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985”、“211”名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这导致来自一般院校、民办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因学历低、学校名气小而就业困难;部分普通或民办等院校由于学校名气小,经费紧张,人员编制压缩,在就业市场开发拓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职业指导师资数量配备等方面方面投入不足,直接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

3对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

在了解高校里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群体并分析其原因后,对于国家、社会和企业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原因,我们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就高校和就业困难毕业生自身造成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3.1 经济上给予资助和扶植针对经济困难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要多管齐下:首先,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平时在学生干部选拔、各种活动组织方面要积极鼓励贫困生参加锻炼以有意识提高其能力素质;其次,在校院就业信息网和就业人员可以优先为贫困生提供针对性就业信息;再次,建议高校和银行应尽快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困难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贷期限,以减轻贫困生择业时的经济压力和思想顾虑,使一时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3.2 对于残疾、形象和心理障碍类给予引导和鼓励首先,加大优惠政策的宣传引导;其次,我们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和技能;最后,对于这类学生在校期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给予他们担任学生干部机会,以锻炼其人际关系与能力素质。

3.3 对于就业困难女大学生的措施职业指导人员要帮助女毕业生明确女性优势所在。女性在语言表达、思考问题、与人相处、人际交往和职业忠诚度等方面都有天生优势;其次,要指导女毕业生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岗位,利用测评等工具客观了解“职业自我”特征,找准职业切入点,提高竞争力;再次,要指导他们要改变依赖、或自负的心理,积极应对就业。

3.4 对于综合素质欠缺的措施在学习方面,职业指导人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宏观的学习指导思想和微观的学习方法,联合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对落后学生进行鼓励和帮助,指导他们树立信心弥补自己学习缺陷,增强素质和竞争力;在求职技能方面,鼓励这些综合素质欠缺的学生参加职业指导课程,给予他们有目的培训、相应的扶持政策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提前有的放矢的准备。

3.5 针对学历、专业和学校名气形成的困难群体的措施首先,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培养与指导;其次,做好就业市场开拓与主动出击。这类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毕业生“销售部”和专业的人才“销售队伍”,同时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主动走出去进行深入市场调研,选定目标就业市场;再次,加强与用人单位、人才中介组织和地方性人才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毕业生就业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

总之,在全面了解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及其成因的基础上,职业指导人员针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采取针对性务实措施加以解决,给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尽可能的就业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孔令兵.浅析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铜陵学院学报[J].科教论坛,2008,(6).

[2]潘瑞,杨桦.浅议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吉兴华,周明星.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制度实施策略探析[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