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经济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县域经济汇报

篇1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我镇就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体制机制障碍与审批权限方面

1.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要真放权、放真权,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权利下放要干净彻底,真正把企业的行政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出来。同时要加强监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杜绝第三方中介侵蚀简政放权的成果。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围绕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文章,形成格局特色的小镇。

二、政策支持方面

1.减少对投资的限制,相应地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三、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

当前制约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因素过多的强调考核检查和追究责任,干部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分心应对检查,担心被追究责任。与考核和追责相对应的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承受较大压力的年轻干部激励不够到位。

篇2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2005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把“三农”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根本

做好“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县创新举措,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坚持以“三村”建设为统揽,努力改善农村面貌。建设文明新村118个,特色经济专业村146个,移民新村9个,惠及农民9万余户30余万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综合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五年共解决贫困人口5.8万人,探索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受到国家、省、市充分肯定,成为全省一面旗帜。二是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培育华龙辛夷、隆源花生制品、江海集团养鹅加工、金纬绢纺、亨源叶类加工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工业企业转移步伐,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建成皇路店花生米、尹店大葱、乔端山珍等一批专业市场,催生一批专业协会、中介信息等服务组织,形成了企业开拓市场、创建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三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全县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5万亩,林、蚕、牧、菌、毯、渔六大主导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十大特色产品基地初步形成,辛夷、柞蚕、山茱萸、香菇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和全国首家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县。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去年,全县外出务工农民达到9.6万人,实现务工收入7.2亿元,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把旅游开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亮点

近年来,**县坚持以旅游开发为龙头,以商贸流通业为基础,加速发展第三产业,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82亿元,同比增长11.4%。一是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首先,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真武顶景区开发建设详细规划》,把**旅游定位为南阳旅游、伏牛山旅游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点,充分展示“人文四祖”和“自然四绝”的独特魅力。其次,加大开发力度,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引进南阳旅游开发公司投资7000万元打造五朵山景区,引进北京和惠公司投资5000万元开发真武顶景区,大大加快旅游开发步伐。鼓励引导干部职工、企业老板、景区农户投资旅游开发,建成农家乐宾馆300余处,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大为提高。其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通过举办五朵山开放仪式、“**胜境·北京画院作品展”、《玉兰花》特种邮票首发式等大型活动,**旅游知名度大为提高。2005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0万元。二是把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来抓。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的“助推器”。近年来,**县积极发展房地产、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邮政通讯、餐饮交通等传统服务业,建成了鑫东方购物广场、东方大酒店、金世纪宾馆、大众超市等一大批综合性商贸服务企业,城乡市场日益活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14.6%,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份额达到36.7%。

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主体

近年来,**县始终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放手、放开、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了《关于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激励政策,在经营范围、收费标准、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城镇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经营开发。兑现奖励承诺,连续两年拿出100多万元重奖纳税大户,激发了广大干群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实施“反哺”工程,鼓励**籍在外事业有成人员返乡上项目、办企业,引导机构改革分流人员投身民营经济主战场,使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强化服务,集中整治“四乱”行为,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促进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8458家,实现总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22.8%,入库税金9600万元,同比增长35.2%,迅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主体。

五、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县立足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开放、诚信、平安、魅力“四个**”,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做到用优越的环境招商,用诚实的信誉安商,用优质的服务亲商,广泛吸引外地客商到**投资兴业。一是着力创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规定》、《**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外来投资客商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同时,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重奖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在全县形成了“人人思招商、竞相引项目”的浓厚氛围。二是着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2003年**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精减、规范。实行民主评议行风、企业评议部门活动,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蔚然成风。三是着力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坚持小城镇、大战略,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相继建成一大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城建、水利、电力、生态治理、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硬环境,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公路建设投入资金6.8亿元,干线公路、景区公路、农村公路全面施工,岭南高速开工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77公里,实现了“出口标准路、贯通循环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历史性目标。城镇建设完成投资6.5亿元,县城面积由4.2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框架拉大到30平方公里,品位提升,形象一新,“山城、水城、绿城、生态旅游城”的格局基本形成。同时,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网络日益完善,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程控电话。环境的不断优化,全省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的金字招牌进一打响,促进了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2005年全县新上招商引资项目159个,引资总额15.4亿元,争取上级批复项目89个,资金2.1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650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由1999年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16家。对外开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几年来,**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我们感到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比较突出。为加速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1、关于项目立项审批问题。因县域经济的起点和规模所限,国家立项十分困难。**是个资源大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步伐,需要尽快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煤炭勘探开发、金红石矿开发、天池抽水蓄能电站、核电站等重大项目正在积极争取,虽然多方努力,但至今没有得到国家立项,项目长期审批不下来,造成了资金、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另外,我们还有一些项目需要省里帮助做好策划工作,疏通有关渠道,加快立项审批。

2、关于公路建设问题。**是个深山县,交通闭塞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急需修建S248内乡——钟店——嵩县59公里二级油路、S331**——嵩县界段55公里二级油路,以打通两市、三县的重要交通线。另外,X001线白河店——钟店27公里路面损毁严重,急需修成三级水泥路,请求上级尽快立项。

篇3

精算技术是以数理统计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数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短期和长期平衡等的分析都需要精算技术的支持,精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在国外,养老保险等重大政策的制定都是以精算师提供的准确可靠的精算数据为依据。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对养老保险相关问题进行了精算研究,海龙(2014)、姚金海(2012)、高建伟、邱菀华(2003)提出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的确定应当基于个人账户收支平衡的精算模型,吕江林、周渭兵、王清生(2005)运用寿险精算原理,通过寿险精算方法,揭示了国发[1997]26号文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方案的弊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关键在于社会保险基金平衡,离不开保险精算原理,然而,教学中很少运用精算技术进行分析的尝试。本研究将精算技术引入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教学,开发相关案例,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

二、养老保险条例中的精算问题分析

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等具体国情,国务院适时制定和调整了养老保险制度。国发[1995]6号文(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供了养老保险的两个实施办法,各地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方案;国发[1997]26号文(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统一了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将参保人员分为三类:“老人(在此决定实施前退休的人员)”、“中人(在此决定实施前参加养老保险计划,决定实施后退休的人员)”“新人(在此决定实施后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待遇办法;国发[2005]38号文(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计发办法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科学的调整。对这些调整进行精算分析,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一)缴费办法(含非工薪收入者待遇计发办法)

1.国发[1995]6号文

办法一:个人账户:相当于本人工资的16%。个人缴费比例每两年提高1%,由最初的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3%升至8%;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小于个人账户入账比例金额的,由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补足差额。社会统筹账户: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扣除其中用于补足个人账户的金额之后的余额。非工薪收入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下略):缴费比例约为20%,其中16%计入个人账户。精算分析:a.个人帐户收益率综合考虑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与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进行确定。办法二:个人账户: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及企业所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一部分。社会统筹账户:个人和企业所缴纳养老保险费扣除其中进入个人账户金额之后的余额。非工薪收入者:缴费比例小于或等于企业与个人缴费比例总和。精算分析:b.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实际收益计算。

2.国发[1997]26号文与国发[2005]38号文

个人账户:由个人所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总额形成,并且由26号文本人工资的11%下降至38号文的8%。社会统筹帐户: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即20%;且38号文规定实施后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再进入个人账户。非工薪收入者:26号文规定缴费与待遇计发办法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38号文中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进行缴费,其中个人账户入账比例为8%,养老金计发办法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规定确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直在缩小个人账户规模,扩大社会统筹账户规模,体现了“做小、做实”个人账户趋势,兼顾效率与公平,保障参保人员退休待遇。具体而言:个人账户入账比例逐步下降,注重公平。6号文中个人账户相当于本人工资的16%左右,26号文调整为个人缴费工资的11%,38号文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为个人缴费工资的8%。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个人账户的规模,个人账户规模较大,将增加现在工作人员负担;较小将影响两代人退休后待遇保障,适度规模利于实现代际间与代际内再分配的公平。社会统筹账户入账比例逐步扩大,弥补资金缺口,兼顾效率。6号文和26号文中,统筹账户为企业缴费减去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然而6号文中企业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高达为8%-13%,26号文中为3%,38号文则直接将26号文中划入个人账户的3%也划入统筹账户,统筹帐户的入账比例增大。增大社会统筹账户入账比例,注重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率,增强了统筹帐户的基金实力,促进养老金账户的良性循环。

(二)待遇计发办法

1.国发[1995]6号文

办法一:“老人”:在原计发办法的基础上执行养老金待遇调整。“中人”:一是基本养老金按改革前原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与个人帐户储存额乘以增发比例之和,适用于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且于本办法实施后年3内退休的人员;二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与120之商,其中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以个人账户已有储存额进行估计,适用于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且于本办法实施后3年后退休的人员。“新人”:基本养老金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精算分析:c.关于“中人”,该办法只是将实行个人账户3年内退休的人员视为“中人”,这是由于3年内退休的人员,个人账户积累额比较少,采用账户放大法推算个人一年内退休人员”归入“中人”,但并不影响研究效果。d.“中人”:月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系数÷120,这里的系数根据工龄和缴费年限确定。e.这里的120,是假设个人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0年,即120个月。但近年来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这种制度设计会造成养老金待遇高估。办法二: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退休后的养老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社会性养老金: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5%;缴费性养老金:缴费每满1年,增加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即1.0%-1.4%。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全部;可一次或者多次或者按月领取。精算分析:f.缴费型养老金=退休上年月平均工资*职工所有缴费年限工资指数的加权平均*系数*缴费年限。其中,个人工资指数=个人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系数在1.0%-1.4%,1.0%是考虑到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北京)设置的下限,1.4%是考虑到与该文件相一致。

2.国发[1997]26号文与国发[2005]38号文比较分析

两个文件中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差异较大,26号文规定,基础养老金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一个确定的固定值120;38号文将基础养老金与本人指数化平均工资、缴费年限挂钩,且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着退休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见附表1),不再是固定值120。精算分析:g.38号文中,。W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S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N为缴费年限。h.38号文计发月数的做法更加科学,有利于建立参保职工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预算与决算(2010年财政部预决算手册)

2010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原则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收支平衡,适当留有结余。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以支定收。本研究将考查其中的精算问题,训练学生运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相关理论的能力。养老金收入预算公式为:当期征缴收入预算值=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月人均缴费基数预算数×12×平均费率×基金征缴率其中:平均缴费人数预算数=上年实际缴费人数×[1+(上年缴费人数同比增长率×权重+前三年缴费人数平均增长率×权重)]从当期征缴收入预算值公式可以发现,当期征缴收入预算值依据以前年度缴费人数确定,即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并不是以支出预算为基础编制,违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收支平衡原则,导致当期征缴收入预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养老金支出的预算公式存在同样的问题。养老金支出公式为:养老金支出=平均离退休人数×月人均养老金×12个月其中,平均离退休人数的确定以上年末离退休人数乘以一定的增长比例确定。增长比例按各市前三年平均增长率确定。不难发现,平均退休人数的预算是根据以前年度离退休人数确定,导致养老金支出预算不准确。

三、以精算为基础的案例

计算:某个体工商户退休后第一个月的基本养老金。资料如下:2006年1月,45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假定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上一年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为32808元/年,增长速度为3%/年。该个体工商户在年满周60岁时办理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已知该个体工商户退休时的个人账户的累积储存额为63772.48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4100元。且每年末按20%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账户按4%/年获得收益率。解:由于该个体工商户于2006年1月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因此应当按照38号文计算退休后的养老金,根据制度规定可建立该个体工商户养老金的精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养老金=可知该个体工商户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退休后第一个月领取的养老金情况如下:基础养老金=(4100+32808×1.0315/12)/2×15%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63772.48/139领取的基本养老金=4100+32808×1.0315/12)/2×15%+63772.48/139=1085.76

四、结论及课程教学建议

将精算技术引入案例教学,结合养老保险条例中的精算问题,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课程教学在以下几方面独具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教学中开展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的高校并不多,长期以来该课程强调教授事物及其关系,这与案例教学注重学习关于“行为步骤”知识的机制完全不同,被证明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结合养老保险条例,开发以精算为基础的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理论知识处理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二)选择贴切的案例题材

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份案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徐亚纯,2009;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2010)。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理论,以养老保险为例,基于其中的精算问题,探讨国发[1995]6号文、国发[1997]26号文、国发[2005]38号文中具体的缴费办法、计发办法调整的原因,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一个计算基本养老金的案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精算技术,训练其综合运用知识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以精算技术为分析工具

篇4

本文主要论述电力光纤迂回通道传递问题,以及继电保护业务中最具有安全性的路径遴选方式,阐述从实际角度进行改革的方法,进而将通道选路上就把Dijkstra算法用于继电保护业务当中。这方式充分规避了链路承载过重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了继电保护业务的有效性。

【关键词】继电保护业务 安全性 Dijkstra算法

从电力光纤通信网络的规模日益扩展,网络环境的复杂化来着眼,为保障继电保护业务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遴选合适的路径成为第一要务。光纤通道继电保护业务具有点对点传递信息的特点,所以相对于其他信息网络传输的通道,这是一个要求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严苛的通道。可靠性主要是指研究成果必须成熟,而安全性主要包含物理和信息的双重安全性。

1 继电保护光纤通道的安全

继电保护业务分为两个路径:直连和迂回通道。而本文提到的迂回通道的继电保护业务是解决这一迂回通道的而设置的问题,所以是属于单一路径画的策略研究范围。

我国光纤保护方法是由专有和复有两种保护方法,两种类型都能够运用在多个节点连成的迂回通道中。从而就有了专用纤芯迂回通道和复用的迂回通道,从而提高了通道传输信息的能力。

网络设备不被盗取或动用、信息资源的防止篡改的能力以及预防非法访问的能力是电力光纤通信网得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突发事件,才能够具有对网络私密性、整体性和实用性进行保障,而继电保护光纤通道的关键安全所在就是网络结构和节点链路之间的安全,所以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

2 最佳路径配置的简单算法

2.1 经典的Dijkstra算法

最早是由荷兰人提出的Dijkstra算法,它是把路径的距离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测算出最短路径值,在早期,这一算法被广泛的运用在工程领域中,并且得到推广。从现在看来,这种算法已经有诸多的缺点,第一只侧面的意识到链路权值,对节点权值忽视,节点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严重的缺陷;第二它只寻找路径,却忽视了其中的路径有重复性,所以导致链路负载的业务太多,而风险加大;第三只能对最短路径进行确定,却无法确保找到最佳路径,所以改进这一算法要提上日程。

2.2 经典D算法革新后的内容

针对经典算法,进行对其革新,而也有三个方面进行对照性的改进:①通过对网络节点和链路附加上安全性的函数值,从而为遴选最佳路径提供保障。②搜寻完最短路径后,对动态函数值查询后,从而把调解了链路权值,达到最佳效果。③输进节点对准确性高,从而提供出最佳路径。

3 继电保护业务路径选择问题研究

通常用失效率来标识继电保护业务的可靠性。文献中表明,通过对某一时间段关联指标的失效率可以对目标的可靠性予以评价;安全性是从网络传播、设施、统计管理、运行、人力等多类别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虑,从而比可靠性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而安全性的问题也是分为两种,物理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而物理的安全性是比较好理解的,而在信息中,其实对通道中的传递的信息要有高度的私密性、不可缺失性和实用性。从而明显的得知,从信息安全方面考量,对信息的窜改和攻击,以及恶意的注入等等,这几个方面都是对安全性的威胁。

3.1 安全性路径的考量

最佳路径的遴选,就是点与点之间具有安全性的最短路径。最短路径的确定,是用简介的取用乘法,然后运算后乘积转换到求和,最后在求出绝对值,要保证是正值。这一系列,就是转化为最短路径的方式。

在简化的网络中,简单的分析它们之间的路径(如图1),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最佳路径出现。如果把链路(①――⑤)这一地界容易发生物理安全性的问题――光缆被偷盗的事件;而在链路(②――③)发生的问题是信息常常被窜改,在物理设备中从未出现偷盗或者被动的现象,但是信息的整体性、真实性因为窜改,从而严重影响了用户的需求,不能体现出其安全性。以最小跳数来着眼,①到④再到⑤成为①至④之间传输信息的最佳路径。但是①至④从可靠性来出发,最佳路径是①到②再到③最后传递到④;安全性的立场来选择的最佳路径应该是:①到②再到⑤最后到④。所以在我们选择时,就应该选择最后一个方案:①到②再到⑤最后到④,这样就达到了信息能够安全传递的目的。

3.2 全网链路安全风险的均衡问题

从安全性来着眼,核算cost的最短路径,就势必会让所有的业务都是以最安全的链路网络为出发点,这就导致了有的链路承担的压力太大,而有的链路却是在空闲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表述的链路失衡问题。设每条链路的使用次数为fsi( Frequency Statistics), NE 代表所有链路集合,链路使用次数的均方差为:

σ= (1)

全网链路如果达到安全且均衡的状态,评估标准时用链路运用的次数的均方差。当均方差越小时,链路的安全状态必然是越趋于平衡的状态,反之,链路的安全状态就向恶化的一方发展。

3.3 路径选择目标函数

安全的遴选路径必然与全网链路安全均衡状态存在着不能调节的矛盾,但是基于对网络的最优化选择,两者都要顾到,所以就做出了折中的选择。我们可以把路径设想是绝对安全的数据,把链路的运用数量也设置为均衡,从而找出最佳状态,确定最佳路径。理想情况是路径绝对安全,且链路使用次数均衡,如式:

(2)

折中方案的出台,但是得出通过对流量、最小路径代价和的核算方法等等公用路径的遴选方式并不适合这种方案。而是通过对两点之间的最小路径选择,然后再结合当地的特点,加上链路安全性均衡,只有选择一条最佳路径,但这不能适应大规模的网络,从而确立了革新Dijkstra算法这一方案。

4 结语

安全性的继电保护光纤通道路径的遴选,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革新的Dijkstra算法是考虑到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得到改进,从而对最佳路径的设置上起到了全网链接状态的安全性。因为单个继电保护业务和全网链路是有矛盾,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把两个路径进行平衡,把空间改进,结合请求的设置,从而找出最佳安全路径。

篇5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召开全系统干部职工大会,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讨论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千红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全面部署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主要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围绕小康双牌,发挥就业载体功能。我们将按照会议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为先的工作理念,让人民群众多一份笑容,多一份从容,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发挥小额创业贷款作用,不断加强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就业5300人。建立健全创业项目资源库,实施创业项目以奖代补制度;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增强培训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建设,开展网上招聘和微博招聘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和劳务合作;努力构筑高效合理的创业富民体系,确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二是围绕民生双牌,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普惠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将按照群众利益至上、民生改善优先的要求,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的参保率,将全县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今年再提高10%,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特别是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城镇居民、困难企业职工以及非公组织从业人员参保工作力度,解决部分重点和特殊人群的参保问题,使社会保险不留断层、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着力解决集中供养率偏低问题,探索完善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切实关心弱势群体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使他们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无生活之忧。

三是围绕创新双牌,抢占人才发展高地。以产业升级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抓手,重点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打造人才高地,助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创新创业人才为主线,做好第批双牌人才引进计划人才的面谈评估和对接洽谈工作,以现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为重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待遇留人基础,建立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进一步营造情感留人的良好环境,通过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好生活、工作、创业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加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人才在双牌真正有用武之地,为加快推进双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是围绕改革双牌,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当前,人事制度改革正处于深度推进阶段,涉及许多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我们将按照既抓好重点突破,又抓好配套衔接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依法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框架,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公平公正保障体系,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活力,使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动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调整,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退休管理。

五是围绕和谐双牌,推行执法多方联动。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稳定就业局势、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全面推行建筑领域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强制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职业安全、依法维权等各项权益保护。指导企业加强工作时间和劳动定额管理,建立适合其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劳动标准体系,逐步提高中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继续实施集体合同制度

篇6

县政府就决定召开这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政府新修订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方法》和全省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会议精神,元旦刚刚收假。总结分析我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经验及存在问题,安排安排我县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大家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责任和信心,以客观公正、质量可靠的监测效果,为明年各级党委、政府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和研究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县域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刚才,盛林同志组织学习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通知》发卿同志通报了2010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结果排名情况,并进行了深入分析。一会儿,县统计局的专业人员还要就监测考评工作进行业务培训,请大家认真领会。下面,就认真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3月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出台了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六个配套政策;省统计局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全方位修定和完善,制定了新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方法》并经省政府2011年3月25日第六次常务会议通过,以陕政发(201123号文件下发全省贯彻执行。新的监测考评方法实现了六大创新”一是实现了监测范围全覆盖;二是县域城区分类测评;三是建立指标新体系;四是增设惩办奖励项目,重奖强县强区;五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安全生产、环境维护、节能降耗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只要其中一项工作被否决,将取消惩办奖励资格;六是增加民意调查,考评中增加公众平安感满意率指标。

统计局、各监测考评工作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依照监测考评指标体系要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实施六年来。密切配合、协同工作,既向省委、省政府客观反映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又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7年县域经济监测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县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的83个县(市)第43名,首次跻身2007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佳县行列,并荣获“争先进位奖”

更要清醒地看到差异。2004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97个县(区)中位居58名,肯定成果的同时。2005年为64名,2006年在全省83个县(区)中位居58名,2007年为43名,2010年为54名。从排名情况看,工作起伏动摇较大,同时也说明了县域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稍不注意,就有落后的危险。从近几年的工作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部门和单位至今尚不了解什么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不明确开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更谈不上认识到位和工作到位,一定水平上严重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二是监测考评数据质量不高。个别部门和单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监测工作中缺乏科学严谨、负责求实的态度,没有站在对县域经济发展负责的高度认真调查、核实和评估数据,不负责任地凭感觉上报数据的现象还不同水平存在导致不能客观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影响了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形象。三是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不深入。少数部门和单位把监测考评工作简单归结于上报数据和常规的数据统计,不注重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某种水平上使监测仅限于向上级报数字,未发挥好其在引导、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监测考评工作失去了实质上的意义。这些问题,既影响到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又在一定水平上制约了县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局部。对此大家务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是开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2011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较大,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增长”政策,使经济止跌回暖,有效防止了继续下滑,2010年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回暖的基础不时稳固,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成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各项决策都需要准确的统计数据。二是开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是科学指导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县域经济监测考评,有利于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全面客观地了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解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在全省中的位次,对于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开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是激发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发展热情的需要。县域经济监测考评,不只体现了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更重要的反映出了各部门、各单位抓发展、谋发展的能力。监测考评指标若临时处于落后地位或不断下滑,既无法向省市县党委、政府交待,更无法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待,还会影响到县委、县政府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竞相发展、争先赶超、追我赶的发展形势下,迫使我必需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激发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加快发展的热情。四是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是宣传的迫切需要。县域经济监测考评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质量、水平和投资环境、社会保证、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一个综合反映。对监测考评结果省统计局采取多种形式对外,3月份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全省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会议,对经济社会发展强的县(区)和争先进位县(区)进行惩办奖励,影响十分重大,关系到县在全省83个县(市)中的地位,关系到对外开放的形象。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当前经济形势,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监测考评工作的责任感,认真总结监测考评工作中存在问题,扎实、细致地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确保监测质量和水平。

二、履职履责,明确任务。科学严谨地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监测工作

新修订的县域经济监测考评指标体系突出了一个体现,为进一步体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的科学性。三个突出和三个更加”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突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突出效益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的生命平安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修订后的监测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四大类31项指标,根据新要求,就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强调四个方面的工作:

结合本单位上报各上级主管部门的年报工作,一要各负其责地做好监测指标的调查和核算。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和监测方案的要求。各负其责地对所承担的监测考评指标进行认真研究,吃透各项指标的内容及测算方法,分析研究各项指标间的联系。此基础上认真做好数据的调查、核算和上报工作,确保上报主管部门的数据与报统计部门的数据口径统一。同时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数据的衔接,防止数据出现大起大落、甚至是相互矛盾,确保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全省所处位置的反映,二要严谨求实地做好监测数据的评估和认定。县域经济发展监测考评指标数据份量很重。各级领导的执政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标尺。各部门、各单位在监测考评工作中务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确保数出有理、理出有据。对所有纳入监测考评指标体系的数据,要认真自查自审和评估认定,统计部门要在做好对部门和单位业务指导的同时,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务必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并提供各部门监测考评指标在全省、全市的排名情况,三要及时快速地做好年度监测考评结果资料的提供。统计部门要及时地将省、市评估认定的数据反馈给承担监测指标的部门和单位。以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全面了解自己的工作在全省同行业中的差别与不足,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努力推进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以部门和单位工作实绩的提升,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总体提升,以达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县(市)中争先进位的目标。

明确发展的差别和不足,四要科学有效地搞好监测资料开发和利用。监测考评的核心是要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找出根源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方面始终是弱点。各部门和各单位特别是统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监测考评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和部门推进工作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措施,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夯实责任,加强领导。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县域经济监测考评工作

提高认识是前提,任何一项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加强领导是保证,落实责任是关键。

切实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做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做好日常统计工作,通过监测指导工作,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之目的分管负责人和业务人员要经常性地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好汇报,以得到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业务人员要从对单位和领导负责的高度动身,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科学严谨地做好各项统计数据上报工作,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当好领导的顾问和助手。

进一步夯实承担监测考评指标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责任,二要夯实责任。统计部门要依照县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监测数据质量负总责。同时,要积极与考评办联系沟通,科学地将监测考评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对涉及监测考评指标的部门和单位工作处于全省后进,影响到全县位次的要实行通报,并与年度考核、评优树模挂钩。同时要建立工作责任档案,对工作不负责、敷衍了事,给全县造成负面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今后,年度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报表及给统计部门提供的县域经济监测指标报表必需经单位加盖公章和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经政府分管县长审核同意后,方可报送。

篇7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安阳县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安阳县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6年存贷比仅为40.39%。

二、影响金融机构支持我县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信贷服务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经营策略,主动撤离县域,实行“扁平化”管理,存款成为县级经营行的主要目标,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国有银行普遍上收县域机构的信贷审批权,资金由省行直接调拨,基层行基本上没有贷款审批权,导致金融信贷服务能力下降。造成“贷款审批链过长,审批手续过繁、审批层次过多”,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急、频、小”的特点。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约束。一是信用评级难。银行对法人企业评级要求提供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而对于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标准财务报表的县域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缺乏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县域企业多数评信等低,不符合贷款条件。二是信贷方式单一与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抵押难、担保难,制约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从权利看,信贷决策权集中在省级行以上,对企业情况最了解的基层行却只有调查权却无自主决策权;四从责任看,一笔放贷对基层行信贷人员有严格的责任终身追究制,而上级行拥有贷款审批权却只负有限责任,信贷管理权责利不对等,而且过分强调风险考核和新增贷款零风险的机制不切实际,造成信贷人员奖惩不对称,从而严重挫伤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县域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成为融资障碍。县域经济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自身管理方面达不到银行信贷的条件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等级不够。目前,我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98家,有很大一部分在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信用档案,达到授信等级的也不多。二是利润空间比较模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明确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前景不明朗。三是自有资金少,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比较脆弱。四是经营者的素质和信用资料难以考证。

(四)县域信贷市场培育不够。一是引进和培育优质项目太少;二是政府、企业、银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反馈不够。三是银行信贷营销力度不够。不少企业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款品种和贷款条件不很清楚,不知如何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三、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建议

(一)强化信贷投入激励考核措施。在现行体制下,要想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需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按照“奖励与贡献挂钩”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从新增贷存比、新增贷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实行考核评比,考核名次较好的,县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再在财政资金、单位存款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扩张。

(二)加强与上级行沟通联系。目前,县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没有贷款审批权,而上级行对县级经济发展状况又不了解,对我县经济的发展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定期组织“上级行长看形势”活动,把省、市各商业银行行长请到我县来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亲身感受我县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感受县内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增长后劲,增强上级行给县内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我县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申请上级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授权、授信额度,简化、完善信贷发放程序,对我县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篇8

一、全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基层,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共撰写统计信息近150篇,被省内网采用25篇、市局内网采用100篇,撰写统计分析25篇。其中《2013年县域经济考核方案变动解析》被廖书记签批、《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解析》被常区长签批。配合区委区政府完成了2012年《东宝区情》及《东宝区志》的更新工作,每月按时对外发送《统计快报》及《统计月报》,并在《东宝公众信息网》公布,方便各届随时查询数据。及时提供区委、区政府等领导要求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部门联动,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及时沟通汇报,整体联动。将确保数据质量作为统计部门第一要务,根据省局5月20日数据质量核查情况通报视频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向乡镇、街道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统计视频会议精神认真抓好我区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及时组织召开乡镇、街道、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重申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绝不能干预企业上报数据的原则,要求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做监测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召开乡镇、街道月度考核会议,通报数据质量监控情况,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到即报即审即改。紧紧围绕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不断转变统计观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突破瓶颈制约,有序地推进东宝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三是组织召开各项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今年下半年,常区长组织召开几次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就各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对我区GDP的影响进行测算,要求各部门重视部门数据质量,与统计部门做好数据衔接工作,提高部门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匹配度,圆满完成我区GDP全年目标任务。

三、全力服务“四上”单位申报,圆满完成市定目标

2013年,东宝区统计局全力服务规上企业、限上企业培育工作,早安排早布置,采取印发申报指导手册、组织专门培训、召开专题督办会议,联合部门上门督办、专业人员集中会审、邀请市领导帮忙会审等方式加大对“四上”企业申报的服务力度。全区全年申报“四上”单位170多家,通过95家,其中工业18家,净增16家、房地产9家、建筑业6家、限上商贸法人单位56家,净增47家,个体户60家,净增43家、重点服务业9家。圆满完成了市政府给区政府下达的规上企业净增16家,限上商贸单位净增35家任务。

四、发挥统计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每月定期召开县域经济形势研判会,要求各县域经济责任单位对照年度目标对每月经济情况和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各项数据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并对各项考核指标逐一分析,找准差距、原因、研究制定赶补措施,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同时加强对乡镇、街办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督办检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东宝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第一方阵的位置不动摇。

五、争取领导重视,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认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组织、宣传、人员、经费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常北方同志为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宝区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和普查事项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要求统计人员按培训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填报普查表,按普查制度规定报送方式上报各种普查资料。由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普查培训、摸底、登记、基层表审核、数据处理、抽查验收等环节实行严格管理,确保普查质量。

篇9

一、关于县域经济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本身就是县级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政府的主要工作职责。作为营口市来讲,抓县域经济有个侧重的问题,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抓县域经济,我们就是县,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指标,就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反映,这是我们的主战场,是我们的主业。现在省委、省政府把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单项来考核,这和国家发展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就营口市来讲,我们和盖州市是承担这个考核指标的两个主体,*经济发展的基数和总量在这个考核指标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所以*在县域经济指标考核上应该说承载着重要的责任。我们有基数,这既是我们*过去多年来各界政府奠定的一个良好的工作基础,但也给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发展的问题,基数高反应的是过去的工作成果,再增长反映的是我们现在的工作成绩,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在座的各位无论如何要提高认识,要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如果我们在这个方面稍有闪失,或者是工作上的失误,就会对营口在全省的排位带来影响,所以不允许我们存在差错。特别是营口正处在城市发展的转型期,今天省长来营口研究营口滨海新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就是说营口现在已经拉开了特大城市的发展规模,这个帷幕已经拉开,现在就是要完全的或者是超越天津滨海新经济区发展的模式来设计营口。所以,作为县域经济重要的考核指标,省委、省政府按月按季的进行通报,*承担了一个重要的责任,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二、通过主要经济指标反映出的数据,我们要进行科学的比对。应该说数据是描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就是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我们工作的情况,了解我们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这个工作结果不仅是自己和自己比较,还要主动地放到44个县当中去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对,看我们位次的变化,看我们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变化,各部门都要建立利用数据的工作理念。例如:我们这次省政府通报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高,仅增长了12.6%,总量上投资了63个亿,大洼县是86个亿,我们再看看前面的县市,就要弄清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数据的变化和演绎的过程,就能够反映出我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缓慢现象,数字就是量化,这不是定义的分析,而是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的定性结论,我们就应该找出我们的短板,存在的原因在哪,所以我们自己要主动地置身于44个县,要在全省的氛围中衡量自己,用这架天平来自己称一称,所以各个部门对数据都要有敏感性,一定要高度敏感。海波省长的通报通篇都是数据,用数据来衡量和描述各县(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数据描述的过程具有理性和公平性。

三、各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上报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要有分析,今后,上报数据,不仅仅是列表,而是要有分析,没分析的数字不要报。一是对这个数据的变化要有个依据和说法,要说清增加或者减少的原因,增幅是怎样产生的,对数据的逻辑关系要有分析,上报的数据要有充分的说理性,因为数据反映的是结果,要去推演它的过程,就应该把这个推演的过程用文字再现,这是我们各部门的责任。二是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特别是主要成因要有剖析,不然我们无法利用数据,数据反映了一个信息,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我们的各部门只做一个大会计、大统计是不行的,这不是职责。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数据的变化,特别是负面影响,要提出来,要有分析,这才是你的职责所在。三是各部门有责任向政府提出建议。例如,商品房销售与营口市其他地区相比呈骤减趋势,横向之比和纵向之比都出现了落差,部门就应该向政府提出来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落差,是土地供应问题还是市场问题,是政策问题还是商品房存量问题或者是工程问题,都要说出来,要向政府反映。你的职责就是要通过你这个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建议,这就是职责所在。我们不能只拿一个数据给领导看,我们各位都是政府的参谋部,都是政府组成人员,都是内阁成员。四是要反馈出主要县相关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各部门报的情况必须包括这四个内容。要知道前面我们瞄着谁,后面我们防着谁,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式。如果各个部门没有这个概念的话,就是没有站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上,所以我们出现闪失和失误就是一种必然。如果我们站在了营口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角度,我们出现失误就是偶然而不是必然的。偶然的事情是可以原谅的,必然的事情是不可原谅的。

四、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日常部门间的协调和信息沟通。我非常同意有关部门提出的通报制度,要建立这种工作制度就要明确下来。要建立通报制度,省里和营口市通报完,我们*也要进行通报,这样能建立一种上下的约束机制,而且也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县域经济是我们的主业,省里和营口市单独讲是因为还有城区和开发区,县域经济是营口发展的一个部分,作为我们来讲县域经济就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还能把县域经济的统计当做负担吗?现在是上级领导启发我们,我们就要提高认识。我建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会上讨论通过的数据再上报,具体时间应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因为这反映的是我们*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真实情况,是一种工作汇报的方式,通过这样,营口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才能来了解*,来评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问题,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

五、有关数据规范的问题。现在统计数据已经立法了,数据的和管理法制概念越来越强,卫国省长、海波省长在通报完数据后都要加上这个数据来源于哪里,最终以哪里的数据为准,这都说明了统计数据的法定性,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建议统计局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下发一个文件,规定每个数据报送部门统计什么数据,上报什么数据,自己围绕着职能要求提供什么数据,先征求意见。同时,各部门在上报数据的时候一定要抄送统计局,各部门通力合作,这是社会经济的需要。统计的职责其中就有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统计应该是大箩筐,*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经济指标你们都应该有,如果没有就应该想办法有,统计局是数据的博物馆,谁没有你都该有。我提出的要求就是凡是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各类数据统计局都应该有,权威的数据都在你那。如何建立这样的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储备的机制,由统计局拿意见。因为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推演*的发展历史,它是一个数据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推演出社会发展的全貌,所以统计部门责无旁贷。第二点我建议由统计局牵头,研究一下政府对数据统计管理如何能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由财政出资搞个数据库,因为这些信息社会各部门都需要,在现今的社会信息不能共享和广泛是一种悲哀。现在是信息社会,要用科技的手段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第三点是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我们各个部门要把这个目标事先设定,对未来要有展望。进一步加强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事情做细。

篇10

这次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非常重要,主要任务是深入传达学习贯彻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全市县域经济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研究部署。刚才,张市长传达了全省会议精神;等一下,各县(区)和金巢经济开发区将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发言,张市长还要就有关工作作具体部署,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而不懈努力。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是在全省上下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步伐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在我的记忆中,专门召开全省性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会议,而且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强决心。会议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主题,抓住了江西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切中了我省科学发展的要害,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江西崛起跨越规律认识的深化。特别是苏书记和吴省长的重要讲话,精辟地分析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地阐述了壮大县域经济与推动全省进位赶超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总结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对促进全省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作了具体部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指导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力度,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市情,进一步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感。大家知道,我市是一个撤销地区建制而设立的城市,长期以来,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参与国家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过去发展的基础和资源全部在县(市),地本级主要是行使政治领导和经济规划、调控的权力。2000年撤地设市后,市本级经济从无到有。近几年来,随着市中心城区发展功能的增强,市本级经济快速发展,2000-2009年市本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2%,特别是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以来,年均递增达18.9%,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也逐步增强。但就总体而言,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仍然是县域推动型。据统计,去年我市11个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1.8%,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78.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8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在县(区)。这表明,县域经济不仅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市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的潜力所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定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优势,进一步坚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清劲足、进位赶超的大好局面和良好氛围。去年我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的增幅在全省排位都前移了5-6位,有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以来,我市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6.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1-4月,财政总收入增长5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2.2%,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7%,增幅居全省第五位。1-5月财政收入增幅都在50%以上。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我们的总量也在不断扩大,比如财政总收入在前两年超过景德镇、鹰潭的基础上,去年又超过萍乡,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新余。与此同时,的对外形象不断提升。今年,我市被命名为“江西省园林城市”;在去年荣获“2009浙商投资潜力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又荣获“2010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投资环境城市”荣誉大奖,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在继去年9个全省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后,今年又有全省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现场会、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等5个全省性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尤其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今年苏书记、吴省长、王宪魁副书记、凌成兴常务副省长和洪礼和、熊盛文副省长等省领导先后多次对我市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苏书记在一个星期内先后两次对我市工作作出重要批示,4月18日,苏书记在省林业厅介绍工作的材料上批示:多位省级领导下基层调研后讲,市工作干得实、变化大。看来,金杯银杯不如干部群众的口碑。4月25日,又在我市上报的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真是令人高兴。吴省长在香港招商期间专门出席我市重大项目推介会,对的工作成效、发展态势、投资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使参会的全体同志和客商备受鼓舞。现在讲到,全省上下都是一片称赞,感到的发展速度之快、城乡面貌变化之大是不可想像的,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和鞭策。这几年随着整体形象的提升,全省在我们这里召开的现场会多了,省四套班子的领导来的多了,省厅局的领导来的多了,外市外地来考察工作的多了,许多投资商也慕名而来,正在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整个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四套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协作,更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全市县域经济步入了提速进位的快车道,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以来,我市各县(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不断加快,总量不断扩张,在全省排位不断前移。从生产总值看,有6个县(区)绝对值排位实现前移,前移最多的县上升了5位。从财政总收入看,全市11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全部实现了三年翻一番,有6个县实现了两年翻一番;有10个县(区)排位实现前移,前移最多的县上升19位。从地方财政收入看,11个县(区)排位普遍前移了10位以上,其中前移最多的县上升19位,有两个县实现三年翻两番。二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近三年,全市11个县(区)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3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0多个;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015个,开工750多个。三是工业经济快速壮大,产业特色明显提升。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面实现了三年翻番;所有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其中金巢经济开发区去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金溪香料、宜黄塑料、崇仁机电、黎川日用陶瓷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发展壮大。四是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各县(区)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普遍实施了“十个一”工程,快速拉开了县城框架,不断完善了城市功能;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点2000多个,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面貌,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扬优成势,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纵向比,我市县域经济有发展、有变化、有进步,已经成为推进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横向比,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发展总量、发展质量、人均水平来看,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去年,我市人口占全省的比重为8.8%,而GDP只占全省的6.6%,这是不协调的,各县(区)财政总收入只占全省县级财政总收入的7%;GDP总量除临川排在全省第6位、东乡排在第41位外,其他9个县的GDP都排在全省50位以后,还有3个县排在90位以后;财政总收入在全省排名最高的临川排27位、东乡28位,其余县均排在50位以后,还有2个县排在90位以后;全省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的县有14个,宜春就有两个,一个丰城,一个樟树,我市没有一个;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区)工业园区有10个,我市也没有一个。这些充分说明,我们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矛盾是发展、发展、再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要尽快缩短。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没有比别人快的速度,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加快发展速度、扩张经济总量是当前我市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市本级要加快发展速度,县域经济同样要加快发展速度。今天这个会议规模很大,各县(区)党政班子成员、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以及乡镇党委书记,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都参加了,之所以要召开这个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是因为县域经济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个会议,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进一步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牢牢把握重点,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省委苏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地方只要思路对,敢作为,善作为,就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类不利因素,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发展。我们一定要全面领会苏书记的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坚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赶超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按照“赶超发展、提速进位、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今后三年内,全市所有县(区)要确保财政收入翻一番,力争经济总量翻一番;所有县(区)要实现在全省位次前移,力争有2个县(区)进入“全省10强县市”行列。具体工作中,要始终牢牢把握“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四个重点。

一要始终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回顾这几年我市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赶超发展的大好局面、良好势头,最根本的是大力实施了项目带动战略,快速推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事实,我们反复强调,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这次全省会议又指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是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和重要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为此,我们一定要把项目带动贯穿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始终按照“四重、三向”的要求,持之以恒抓项目,坚定不移抓固定资产投资。要在持续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下工夫,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千方百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40%,力争超过50%。要从实际出发,突出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即: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发展的保障能力;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工业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新建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造一批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项目,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向优势产业集中;培育一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项目,鼓励和推动全民创业,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

二要始终坚持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强大的产业支撑之上。缺乏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快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全省许多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县(区)经验表明: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必须有自己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这就启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努力做到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化工建材、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6大优势产业,金溪香料、宜黄塑料、崇仁机电、黎川日用陶瓷和南丰蜜桔、广昌白莲、临川西瓜、崇仁麻鸡、资溪旅游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但这些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链还不长,支撑力还不强,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我们要围绕这些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政策支持,不断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打造成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脊梁。各县(区)要按照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1—2个优势产业,加强产业招商,加快产业聚集,加速产业链的形成,把特色做优、做大、做强,不断壮大块状经济,使县域经济特色更加鲜明、产业支撑力更强。

三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近年来,在推进赶超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的落后在工业,差距在工业,希望和潜力也在工业。市本级如此,县区经济更是如此。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苏书记强调:全省除少数县因保护风景名胜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不宜发展工业外,其它地方都要始终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不动摇,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全市各级要认真实施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工业新城的意见》,坚持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加快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以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提速进位。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发动机,我们一定要坚持决战园区不动摇,全力加快园区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强极。要大力提升园区承载力,这是园区建设、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档次,千方百计解决好园区用地紧张、项目等地的问题。尤其要更加珍惜和用好园区的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园区土地,切实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一方面,要解决土地指标的问题,形成土地等项目,而不能项目等土地。项目等土地,很多项目就会走掉。一个项目定下来,土地还要等几个月甚至半年,这个项目就不一定能落地。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的功能。项目签定后,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就不可能正常运转。所以园区建设要着力破解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关于项目用地问题,我想再强调两点:第一,我们要集约、节约用地,千方百计提高投资密度,亩均投资额至少要在100万元以上。对那些圈而不建、投资额大大低于合同约定的企业和项目,要采取断然措施,坚决予以清理。第二,要多种途径、多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着力包装一批大项目,争取挤进省里重大项目的盘子。省里土地指标有30%的机动数,只要我们有大项目、好项目,就可以争取机动指标。必须指出,这些机动指标,有的地方争得多,有的地方争得少,有的地方没有争到。这几年的实践表明,能否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某种程度上要靠运作,靠主动有效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包装好大项目向上申报,然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跟踪问效、锲而不舍、抓住不放。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靠大联强、资产重组、合作共建等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企业规模,着力培植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5000万元的“小巨人”企业。要大力扩张园区经济总量,充分利用园区的聚集功能,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做大园区规模和总量。今后三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要超1000亿元;着力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其中金巢经济开发区要力争达到300亿元,临川(抚北)、东乡、崇仁3个园区要力争达到200亿元,南城、金溪、黎川都要确保达到100亿元以上。这是对我们县工业园区的目标要求,大家要按照这些目标要求去做好规划、引好项目、抓好落实。

四要始终坚持统筹城乡,不断丰富县域经济发展内涵。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结点,处于“城尾乡头”的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战场在县(区)。各地要切实增强系统观念、统筹意识,在做大做强县本级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以县城的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以乡村的发展支撑县域的发展,努力实现富县、富乡、富村、富民。要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的理念,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经营城市的理念。大产业,就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要有产业支撑。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城市经济要有支柱产业,否则就是空壳。要大力发展包括工业、三产在内的城市经济,以产业发展引领城市发展。大文化,就是要把临川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使人一走进就感受到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浓厚氛围。大绿化,就是要把森林引入城市,变园林为森林,保持一流的空气和水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我们在城里有在郊外的感觉。大水面,就是在城市中要有更多的人工湖、人工河,打造更多的水体、水系、亲水平台,以水体现灵气,以水经营城市,以水提升品位,以水改善人居。大空间,就是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密密麻麻建房子,还要有广场、公园、绿地等老百姓休闲的空间。就县城而言,就是要始终坚持“五大”理念,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做美县城,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吸引更多的外商进城投资兴业。要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好县城的同时,着力抓好乡镇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尤其要加大乡镇集镇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镇建设对外形象,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想,抓工作就是要善于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只有这样,才能见成效。实践证明,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这四个方面就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这四个重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紧紧抓住这四个重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县域经济才能快速发展。

三、强化保障措施,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次全省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放权,按照“能减就减,能放都放”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凡是能够下放给县(区)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凡是县(区)能做的事情全部交给县(区),让各县(区)有更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坚决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宗旨,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面向基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对来自县(区)的项目优先审批、加快审批,坚决杜绝“中梗阻”现象发生。执法执罚单位要坚持从严治政,切实规范收费罚款行为,决不能下达罚款指标。中央、省驻抚单位要坚持重心下移,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我深深感到,这几年中央、省驻抚单位的工作总体上是很不错的,在正确处理条条块块关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绝大多数单位做得很好,受到地方的欢迎,得到地方干部群众的称赞,为地方的赶超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几年赶超发展能有这么好的势头,中央、省驻抚单位功不可没,应该感谢大家。但是我们的发展在加速,对中央、省驻抚单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地方的发展与我们各个部门的发展是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地方发展了,我们的各个部门就有发展,地方没有发展,各个部门同样寸步难行。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就要以加快地方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意识,加大支持力度,做一个人民欢迎、不舍得你走的好领导。同时,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切实减轻县乡干部负担,让他们集中精力干事创业。我们每一个部门都要换位思考,下面的工作不容易、难度很大,在市里工作的同志要关心、理解和支持县(区)工作。各个部门都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为县(区)服务的环境。有些审批能放下去都要放下去,要淡化权力、强化服务,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每一个部门都是环境,这个部门的服务工作做好了,就为我们的发展营造了好的环境,如果没有做好,就成了障碍。所以每个部门都要融入到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想事情、办实事、作决策,一切都要有利于赶超发展,一切都要有利于服务基层。纪委监察等有关部门要铁心硬手,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县乡一级是工作的一线、落实的一线,直接面对具体问题,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真抓实干的作风、操作落实的本领显得尤其重要。广大基层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工作有热情、对事业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以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和广大群众的口碑,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有争创一流的斗志,不于平庸,不满足于现状,开拓进取,敢于同强的比、跟快的赛、与勇的争、向高的攀,积极创优争先。最近,省政府通报了去年工作的目标考评结果,我市东乡的工业、金溪的社会建设、黎川的固定资产投资、南丰的农业产业化受到省里表彰。这很不容易,因此我们在全市进行了通报表扬,还有不少市直部门和单位也在全省获了奖,这些争创一流的榜样标兵都应当鼓励和表扬。我们就是要大力表扬先进,使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不仅要在全市有位置有影响,而且要在全省有位置有影响。只有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争创一流、争先进位,才能不断提升的整体水平。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定下的事,立说立行,快结快办,狠抓落实,不达目标不收兵。要有操作落实的本领,善于准确把握上级精神,找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大力提升执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