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经济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经济调查报告

篇1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群体”的原则,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联合,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多赢”方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发挥好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企业、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和特色市场的快速扩张,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名牌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市政府对我市每年确定的创名牌产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定好措施,抓出成效,加快创名牌步伐。对名牌要实施政策倾斜,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技术改造,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好**系列标准,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克服在名牌问题上只顾眼前利益、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倾向。

篇2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1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公司等民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初步结束后,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家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企业二组着重从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设计并发放了《扬州市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问卷》,虽然回收率不高,但从回收问卷的信息看,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企业家队伍的现状

1、全市民营企业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多种鼓励政策,因势利导,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市个私办统计,截至 年8月底,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1027户,平均日增私企46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422.8亿元,新开工投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54%、67.65%和143%,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序时。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2、对民营企业家的初步认识。通过与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座谈,我们感到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能吃苦。创业的艰辛是我们很多机关干部无法体会到的。在高邮市汤庄镇,宏达标准件的徐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文化,最初的厂房仅是自己家的厨房,做到目前业内全国第14位,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企业,他们付出的艰苦努力使我们深感震撼。二是敢冒险。创业就意味着冒险。这种风险不仅是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导致精神上的打击。但只有具备一定冒险精神、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果断决策,才能抢得先机,获得成功。江苏中显集团是维扬区一家从事冶金水电液压机械、冶金环保设备生产的企业。 年投入1400万元,新上砷化镓项目, 年投产,目前产销规模1000多万元。砷化镓被广泛运用于微电子、光电子领域,其生产技术是一项全球性的顶尖技术,中显集团的袁总正是用这种冒险精神,抓住机遇,投入生产,抢占了市场。三是善借力。许多民营企业家逐步认识到仅靠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已无法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现实。前面提及的江苏中显集团,专门聘请了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高邮市汤庄镇的朝阳集团的陈总,注重与大财团、设计院、高等院校的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获得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生物质电厂配套服务,生产相关设备。四是有困难。调研中,民营企业家反映的困难主要集中在用工、融资等问题上(在这方面,我们企业一组和三组的同志已经作了专门的分析,并提出建议)。

3、对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分析。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我们得到以下认识:

篇3

(一)区位优势

许昌位于中原之中,市区距河南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仅5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311国道从许昌通过。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公路、许昌—尉氏—日照高速公路许昌段、许昌—禹州—登封高速公路、许昌—周口—亳州高速公路、郑州—禹州—石人山高速公路、禹州—襄城高速公路,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许昌将成为中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个枢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经过许昌境内。

(二)自然资源优势

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境内绝大多数的土地处于平原地带。许昌市境内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粘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已探明煤的储量约36亿吨。

(三)旅游资源优势

许昌旅游资源丰富,古遗迹众多。汉魏故城、关羽挑袍辞曹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的射鹿台、曹操练兵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夏启昭告天下“废禅让而家天下”的古钧台、禹王锁蛟井、西汉灌婴的思故台、乾明寺等,都具有较高的观光与考古价值。

(四)人文资源优势

县域内有许昌三国文化,禹州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腊梅文化、烟草文化等。

二、许昌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禹州:工业强县型

禹州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产业曾经是禹州的支柱产业,但煤炭产业曾经盲目无序的发展给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近年来,禹州市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质量,采取了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推动了禹州工业经济乃至禹州整体经济的发展。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二是拉长产业链条。三是强力招商引资,严抓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四是大力发展产业积聚区。

(二)许昌县:农业产业化带动型

许昌县有着较好的农业基础,许昌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许昌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了以小麦、大豆、食用菌、木材加工为主的四大农副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大大推动了许昌县县域经济的发展。许昌县采取的做法有:一是建设生产基地。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三是创农副产品加工业知名品牌。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长葛:民营经济带动型

民营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兴盛,推动了长葛市县域经济的发展。长葛市发展民营经济,所采取的做法如下: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二是培育了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三是建立工业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四是深化改革,鼓励科技创新。五是优化发展环境。

(四)鄢陵:特色产业带动型

鄢陵, 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盛誉。近年来,鄢陵县以花木为依托,以生态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强力实施开放带动、特色拉动、产业联动、城乡互动,积极建设花木名县、生态美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宜居花城,走出了一条以花木产业引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之路,被誉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鄢陵模式”。其做法如下:一是抓示范带动,推动花木产业全面发展。二是抓龙头培育,推进花木产业化。三是抓科技投入,提高花木产品科技含量。四是规划建设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五是以花木为背景,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展业和休闲商业。

(五)襄县:工业强县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襄城人民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波三折,既有过耀眼的辉煌,更有长期的徘徊与迷惘,最终通过坚定工业发展之路,实现了新时期的重新崛起。其采取的做法有: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建设产业积聚区,促进产业发展的集群化。三是着力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四是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经济发展平台。五是提升政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贾玉清.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J].新选择,2006

年,第02期,第4-5页.

[2]袁宝根.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花卉园艺,2009年,5月1日,第09期.

[3]许昌年鉴.2009.

[4]石明臣,贾耀钟,杨红卫.葛天壮歌_从民营企业成长看长葛县域经济活力[N].许昌日报,2008-6-16.

[5]禹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禹州市:工业兴市以城带乡着力建设繁荣和谐平安新禹州[DB/OL].人民网,2009年,07月27日.

篇4

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成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并已成为成都经济的重要支撑。

发展迅猛 成效明显

民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7年底,成都私营企业有12.17万个,个体工商户50.36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2713家,民营经济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691.9亿元,同比增长21.2%,占全市GDP的50.9%,首次突破5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62亿元,同比增长30.9%。

民间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成都民间投资的热情不断高涨,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不断增加,不仅本地的民间投资急剧增长,而且还吸引大量市外民间资金在成都投资。2007年,民间投资达1461.5亿元,占成都总投资的61%,同比增长39.2%。

民营经济在三次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结构不断改善。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1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7.9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6.4%,第三产业增加值769.9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8.6%。在第二产业的工业方面,成都民营经济有较好的表现,2003年至2007年,民营工业增加值不断上升,每年都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

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我市大批城乡劳动力和外来人员就业,为成都市比较充分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整体质量有很大提高。至2007年底,民营企业累计获中国名牌个数占全市中国名牌总数的80%,民营企业累计荣获驰名商标个数占全市驰名商标总数的86%,224家民营企业的230个产品荣获四川省名牌,占全市省名牌总数的85%。

多措并举 推动发展

2003年以来,成都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下大力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不仅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且加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营造了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成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一是公平市场准入。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近10个政策性文件及30多个配套文件,废止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规章和文件33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二是放开投资领域。出台《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开放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文化教育卫生和新型服务业等投资领域。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全面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乡建设,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新居建设等。政府、企业、农民多赢的建设方式在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运用并不断创新。三是建立政企对话机制。2003年以来,建立了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民营经济专题会议,坚持每年开展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测评活动,准确把握和认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季度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例会制度,广泛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破解融资难题。一是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四年来,市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2亿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2006年,市级财政安排财政贴息专项资金7100万元,区县财政配套3060万元,对民营企业64个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进行了贴息,撬动银行贷款资金28亿元。同时,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外贸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建立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一方面,扩大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鼓励区(市)县政府组建多种所有制结构的担保公司,引导民间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广泛吸引和利用市外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目前,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资本金已达到5.7亿元,并获得了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担保机构称号。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已达1.1亿元,并与国际金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香港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等机构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征信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库,2004年信用信息库正式投入运行。担保体系的建立,为许多渴望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实现了愿望。比如,成都市一家从事生猪生产的邛崃市金利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还是一家规模很小的福利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中,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难,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知情后,会同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充分调查,达成对其提供信贷支持的共识,市商业银行先后3次向企业贷款共44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7亿元,2007年突破2亿元。三是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银政企定期沟通,互动解决企业融资中的难题。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建民营企业融资平台,推进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分别与开发银行签署打捆担保贷款协议书24亿元,为全市民营企业落实贷款4亿元,受贷企业177户。加强与市商业银行和市农村信用联社融资合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成都市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贷款218.3亿元,成都市信用合作社为民营企业贷款277.5亿元。

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003年,成都市着力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切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至2004年底,市政府先后7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58项,占行政审批事项的66%。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建立同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同址办公的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市级44个部门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极大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件、办事。同时,着力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实现“一窗式服务”,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时限。二是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肃查处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为,基本消除了“三乱”行为和“吃、拿、卡、要”现象。如严肃查处了个别单位和个人擅自对民营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接受企业宴请并分别收受企业现金的案件,有关责任人均受到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三是加强政策信息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报刊、电视、商(协)会以及中小企业政务短信服务平台等渠道,及时向广大民营企业提供各类政策信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快捷的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四是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联、行业组织服务民营经济的作用,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权益诉求。

优化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表彰先进。市委、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区(市)县”、“成都市民营企业五十强”、“成都市优秀个体工商户”,大力宣传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及个体工商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以及在缴纳税收、提供就业岗位、活跃城乡市场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引导。近年来,成都主要媒体先后开展了“为城乡充分就业作出更大贡献”、“民营企业大手笔、助推文化产业大市场”、“千家企业送万岗活动”、“积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大型专题栏目,大力倡导艰苦创业、致富不忘国家、真情回报社会的新风尚。三是营造氛围。把民营经济宣传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大力宣传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倡导“重商”、“富商”、“安商”的理念,努力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和最佳环境。

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催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也吸引了许多市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成都投资发展,而且过去外出发展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回迁,成都民营经济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仍有差距 尚施新措

成都民营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健康发展,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成都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更是民营经济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成都民营经济发展,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快投资环境建设。按照“全域成都”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区域分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都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启动轻轨、城际铁路、双流国际机场扩建项目,打造立体综合快速物流通道,降低民营企业创业投资成本。进一步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小错,对民营企业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特别要妥善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在土地、搬迁、税费等方面的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及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组改造,实现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并购,实现优势互补和产权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落实市场准入“同等待遇”,凡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民营资本均可进入;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引导民营经济进入高新技术、清洁能源、重大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科技研发、技改贴息和农业产业化扶持等资金额度,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拓宽发展领域。

篇5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一)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迅速壮大,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53亿元,占全区51.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0.2%,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23户。截至今年5月底,我区共有民营企业32618户,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以上,注册资金493.261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28232户,从业人员近10万人,注册资金45.289亿元;私营企业4386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3.52%,注册资金447.972亿元,从业人员约30万人。另外,我区共有外向性民营企业392户,数量占全区出口企业的4成。

(二)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成为我区经济实力上升的增长点。

目前,在我区除了国家专营专控的个别特殊行业外,其它行业均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经营。其中,以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居首位,占68.93%;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13.08%、9.88%;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积极投身汽车、珠宝首饰、生物技术、农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物流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在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点的大力推动下,各镇(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年,镇(街)实现工业产值468.3亿元,占了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三)民营科技企业崛起,成为我区民营企业产业层次提升的生力军。

一批实力雄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在我区17个工业园区内,民营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如国光电子股份集团公司,是我区民营企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大阳大运摩托年产量达到50万辆,产值超过15亿元。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取得良好成绩。*年,我区有7个民营企业的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有12个民营企业部标获得省或市著名商标称号。斐高公司经营的皮革箱包,将是我区第一个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还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产品,如“大阳摩托”、“国光电器”、“精益汽车空调”、“京龙施工升降机”、“通用机械”、“汇联特种车”、“云通磁电”等。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营观念较为滞后。经营观念滞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这种思想,缺乏发展壮大的气魄和富而思进的发展观。二是管理理念较为陈旧、落后。这种缺乏长远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经营理念,过分注重企业自身利益,忽视他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难以留住人才或员工,也就难以有竞争力。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不少民营企业从事一般性的制造加工业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四是未形成品牌、产品的知名度不高。五是不少人对民营企业存在着偏见。六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不够。前面四点,为影响其发展的内部因素;后面两点,则是制约其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融资难矛盾比较突出。融资难,可以说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我区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通过原始的自我积累来实现自我滚动式发展。而靠自身的资本,肯定难以做大做强。在调查中,80%的民营企业认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70%的企业希望政府协助实现融资。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民营企业的实力较弱。我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大部分靠租赁厂房,无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二是我区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信贷担保机制。许多民营企业不能提供变现能力强的抵押物作担保,贷款风险较大。银行为规避风险制定了一些贷款条件,很多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往往被过高的申贷门槛挡在门外。三是民营企业的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大部分民营企业原始积累还不多,整体实力还不强,资信不佳,信用缺失,甚至恶意逃债,使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得不审慎考虑。

(三)政策措施落实欠到位。具体地来讲,有这么几方面:一是征地难、办证难。招商引资用地受诸多因素限制,部分已经使用的土地至今还办不到证。二是融资担保机构仍然没有建立。仅仅依靠民营企业的自有资本,是很难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四是营商环境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区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区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诸如办事效率不高、缺乏人文关怀。

(四)人才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一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这是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狮岭皮革皮具行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设计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企业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足,互相抄袭,互相模仿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同行业间人才的恶性竞争。二是招工难。大多数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这一问题。现在,内地经济的发展,外省务工人员有回流内地的现象,企业招工的成本日渐提高,对民营企业本身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创品牌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研发机制的建设,多从事一般性的初级加工型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企业的整体寿命周期较短。我区民营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和省级品牌数量不多,仅仅有15个,但无中国名牌和国际名牌。与周边的*相比,差距还很大。如*市*区,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国家免检产品4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46个、省著名商标49个。

三、对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区民营经济的现状,我们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考虑:

(一)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服务机制。

营造民营经济平等、宽松的良好发展环境,是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区政府应结合*的实际,尽快出台具有我区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制定一些加快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要有具体的扶持措施及相关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使实施细则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优化服务环境。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平等、公开、廉洁、高效的政务管理方式和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及方便、快捷的办事程序,大力推行行政审批“阳光作业”,加强、扩大区投资服务中心的功能,真正落实“一站式”服务。三是优化管理环境。要使每一个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明白,管理就是服务与支持。要在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因素,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四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引导民营企业规范经营和守法经营。五是优化法制环境。凡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民营经济生产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应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退出的,都应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大胆进入。六是优化设施环境。针对民营企业配套设施需求,改善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环境,如路灯、道路、公交车、派出所分驻所等。七是优化协调环境。要借鉴江浙的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工商联的协调和融资作用,并改善区工商联的办公环境。首先从解决工商联办公场地入手,突出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可否规划一块土地,为商务或工业用地,招标时设定有关条件:同时建工商联大厦,作为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办公、展销产品、高新技术交流的场所。或者划拔、低租像南北商贸城一般的办公大楼,为工商联提供办公场地。

(二)建立和完善民营资本借贷制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如今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目标仍然是国有企业,对外资企业支持的力度也不差,但是对于成长中的民营企业而言,支持力度很小。从欧美、日本、东南亚的经验看,以财团为核心的企业群体金融体系建设,对于转型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从*的情况看,当前应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政府加大对商业担保机构支持,形成区级担保体系。江苏省苏州市政府建立由政府出资、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二是引进外地担保公司来*设立分公司、办事处。三是成立区金融担保公司。可以参照北京市顺义区或者番禺、*的方式,对符合申贷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担保,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四是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银行要通过培训企业规范经营、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誉,并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降低申贷“门槛”。

(三)加强协调工作,解决我区供电用电、用地办证难的问题。

我们曾专门对*区供电、用电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写成调查报告,就供电、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认真执行*区“*”电力电网发展规划,将*电力电网规划纳入城建规划中,做到协调统一、科学合理;二是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加强错锋用电及需求侧管理,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三是简化手续,加强协调,确保电力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四是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供电用电的良好环境;五是强化内部管理,抓好队伍建设,树立电力行业的良好形象。

土地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如何利用闲置土地、集体用地,认真研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造民营企业人才使用的良好环境。

一是建立长期、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保障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外部机遇与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二是发挥区人才交流中心的中介作用。引进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人才匮乏的困难。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利用多种手段激励员工,使他们能够切实分享企业的成功,把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远景目标结合起来。四是做好员工的培训和职业规划工作。企业应将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东莞市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简称“111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对100名民营企业家、1000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10000名企业技术骨干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培训。五是善待务工人员。江苏省不少农村建立民工工作站。外来人员凭身份证登记,十天内免食宿,在村内各企业找工或试工,合则留,不合则去。浙江省还要求外来人员登记子女的情况,到入学时,政府通知其子女去上学,且免收择校费。值得一提是,我区花山镇的小布村,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村干部亲自抓,成立村民就业办公室,并有专人负责,对全村劳动力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经常与镇劳动站、村内各企业沟通协调,免费为用人单位和村民服务,充分发挥桥梁中介作用,为企业用工和村民就业提供便利。六是民营企业要从家族治理转向现代公司治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应适时超越家族治理,向现代公司治理的模式转化,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这是*许多民营企业将来在公司治理方面需要走的路。因此,培育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政府和企业家本身都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五)创立企业知名品牌,为民营企业壮大的战略出路。

篇6

关键词:精神产业 民营文化企业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链

一、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上世纪初。它最初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汉语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本论文从四维文明划分的角度认识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以区别于认为文化产业只是文化艺术产业或创意产业的狭隘认识。

自从梁启超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分以来,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论述越来越多。但是仅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维文明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全貌,一些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曾经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分野,也有人把人类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个层面,最为流行的是就人类文明的主干部分简单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板块。其实,人类始终生存于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体系之中,人类文明可以大而化之地分为自然文明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区域。自然文明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文明是处理人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物质文明是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精神文明是处理人与精神的关系。

四维文明之间互相贯通彼此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融为人类文明整体。在上述划分之中,四维文明之间也是互相交错,彼此交融的,并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线,但是各自的主干是相对明晰的,大致说来,政治属于社会文明,经济属于物质文明,文化属于精神文明。

而现代经济已经早已突破了物质经济的狭隘概念,走向“大经济”的广阔天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物质经济、社会经济和精神经济等多个领域。在经济中心时代,从经济视角透视人类文明的一切方面,所有的活动均可以经济尺度加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可以相应分解为自然生产总值、物质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和精神生产总值四个基本方面,各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结构的重要指标,进而自然生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社会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在人们生活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也成为衡量人们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满足人们自然需要,扩展人们自然自由的产业群落为自然产业;满足人们社会需要,扩展人们社会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社会产业;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扩展人们物质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物质产业;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扩展人们精神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精神产业。

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精神产业。

二、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特点分析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大半江山,在生产总值(GDP)中超过国有经济成分。国家工商联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总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还按照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搭建产业平台,以基地园区的形式吸引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广厦集团、宋城集团及宁波文体用品、德清钢琴制造、富阳古籍影印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迅速崛起,浙江正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和LOFT49创意产业基地,在较短时间内吸纳了7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正在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归纳浙江民营文化产业主题文化企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宋城集团、横店集团、广厦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民营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结构。如德清钢琴制造中心。

3.民营文化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民营文化企业主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营企业主体是乡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刚刚从田地里上岸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20多年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着扩大再生产欲望和能力的企业,产生了希望提升素质的自发要求,开始加强自身的学习。二是注重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文化企业普遍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地位,因此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人才。

4.注重文化创新,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如:横店影视城的全国品牌推广。

5.民营文化企业国际化迅速提升。浙江义乌文化商品国际贸易覆盖世界各国,宋城集团筹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

6.民营文化企业已融入市场,面对竞争找市场不找政府,形成开发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独特运营模式。

三、结语

近期,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于民营资本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和政策的强心针。这既拓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能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建设。

浙江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省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民营文化产业在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进入。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来加快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

[2]柳士发.从经济学看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信息,1999,(2).

[3]“浙江省私营经济发展前景的思考”课题组.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浙江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报告.

[4]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篇7

一、金融海啸冲击下的民营制造业危局

1.金融海啸下民营制造业持续衰退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因为既没有得到政府的及时关注又缺少应对危机能力,民营制造企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07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趋紧,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融资困难,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减缓,外部出口需求下降,使我国的民营制造企业步履维艰。从里昂证券(CLSA)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可看出,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制造业连续7个月处在衰退状况,其中,2008年11月中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8.8,创2004年4月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低。具体见下图1。

2.民营制造业的经营困境分析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范畴,尤其以小企业为多数。融资渠道狭窄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且其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在外源融资方面,对于股权融资进入股票市场门槛高,民营企业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很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大体是50%-60%,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可见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一旦其经营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出现财务危机。因而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民营企业首当其冲遭遇淘汰。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资金密集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在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期,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也刺激着企业家日益高涨的投资扩张热情。然而,此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来临,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之前制造业发展迅猛,许多企业保持着3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而这种增长基本上是靠投资拉动的,在对未来预期一片光明的前景诱惑中,使企业不断扩充产能,扩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因而,在危机来临时,很多企业还处于新一轮扩充投入过程中,在整个投入没有完成时是不可能见到效益的,然而经济危机的来临使企业的产销渠道不畅,现金流断裂,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不接着投入,前期投入就成了沉没成本,而继续投入却没有资金支持,企业经营陷入了双重困境。

二、政府对经济的救助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在经济冲击下越发显得弱小无力的民营制造企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和希望寄托在国家的救助上。然而从国家经济刺激计划的具体内容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1.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结构

自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先后出台救市政策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总额约4万亿的经济促进政策。“4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是,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1.8万亿元;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万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生态环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具体的投资结构可以由图2可看出。

2.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效益分析

经济刺激计划对国有企业发展初具成效。国家4万亿投资和十大行业振兴经济计划中,大部分资金向了国有企业,且经济促进计划自出台之日以来已颇具成效,这一点可从各个行业的反馈情况看出:电力方面,今后两至三年内将建设规模为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26万公里、变电容量13.5亿千伏安;民航方面,在2010年底前投资4,000亿元人民币建设机场;交通方面,第四季度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100亿元,力争明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铁路方面,今年将争取超额完成50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6,000亿元,这一数字是今年投资规模的两倍;水利方面,四季度中央将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方面,国务院核准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并核准总投资93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房地产方面,通过三年多时间,增加200多万套的廉租住房、400多万套经济适用住房,总投资可能达到9,000亿元,每年可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同时,今年中央追加投资补助资金50亿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经济刺激计划对民营经济惠及甚微。在巨大成效的背后也不难看出,民营制造业很难在此次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分一杯羹。垄断势力总是以种种理由拒绝民营资本,刺激经济的投资也多是在垄断企业内部循环消耗了,很难惠及民营企业。由上图2,在国家此次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投资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投资,第五是生态保护、保护环境的建设,第六是用于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资。可见,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并未将民营企业作为扶持重点之一。且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造成的后果是银行系统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赢利性考虑,在控制贷款总量时首先把中小企业作为控制重点。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民营制造业获得银行贷款愈加困难,民营企业的生存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的经济刺激资金过多的被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空间、拥有巨额利润的国有垄断企业所拥有,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民营制造业的生存空间,挤压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机会,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2月份又增加近1万亿元,也就是说,目前全年五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但在1月份已实现新增贷款中,90%以上的贷款流向的是国有企业中标的政府工程,民营企业仍是在夹缝中生存。

三、政府扶持:民营制造业解困之道

当前,民营经济占中国经济总量高达70%,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营经济的长期衰退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失业率上升、楼市股市的泡沫崩盘、经济衰退、税收锐减等。从上图2的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结构可看出,政府救助资金绝大多数投入了国有企业,而对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惠及甚微,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据估计,目前中国90%以上的制造企业遇到了财务困难,50%已处于半停产状态,20%已经停产和倒闭,而由此导致的失业人数高达2000万以上。从上图1中里昂证券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可看出,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我国民营制造业处于持续衰退状况。因而,在市场的“无形之手”已经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改变过去听之任之的态度,承担起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1.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投入

目前,政府的拯救经济计划资金大都流向了公用事业建设,而对民营企业惠及极少。政府在公用事业上的投资的确可以带动一部分就业,但收效不大,我国90%的就业仍然是由占经济比重70%的民营经济提供的。就基建工程来说,虽然在国家投资建设的时候可以带动部分就业,但工程完成之后雇佣的工人仍然面临就业问题,而所修建的基础专案大都不是能持续产生效益的专案,根据计算,上世纪90年代我国靠投资拉动GDP的效率为50%,而现在只有16.67%,足见形势严峻。因而,要走出经济危机,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不应一味将焦点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效应,而应适当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虽然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可以带动GDP增长,但如果不能真正改变制造企业生存的现状,失业问题仍然会很严峻,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因而,政府应适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投入,在必要的时候,政府也可以投资优质的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注资。政府注资,企业不仅不用支付利息,还可借此加强技术改造。而国家注资可采取优先股的形式,而不以普通股出现。优先股只分红,不影响股权结构。

2.构建民营企业信贷支持体系

融资难是导致民营企业对金融海啸抵抗力不足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造成的后果是银行系统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赢利性考虑,在控制贷款总量时首先把中小企业作为控制重点,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后,信息不对称、综合竞争力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融资渠道的疏导作用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促进构建民营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专门对民营企业融资进行支持。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上文分析可知,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由于中小企业大都信用不足,则必须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这种担保体系可采取企业联合互助担保形式。其次,在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的利益与风险机制约束使得现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严重不足,政府应牵头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再者,可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苏中明.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的缺陷及改善对策[J].财会通讯,2006(10)

[2]杨树林.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探索与实践[J]. 财经视线2008(29)

[3]肖静.关于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3(6)

[4]叶 夏德 周兴荣.略论民营企业的信用困境及其治理[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8(12)

[5]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5)

[6]倪光.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5(1)

[7]李志赘. 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是河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最先受到影响和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河南省中小企业局2008年12月对外的《关于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披露:截至2008年6月底,全省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亏损、半停产、停产和倒闭的企业不断增多,其比例分别约为5.5%、15%、10%、3%。2008年1―6月份,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营业收入分别为3466亿元、11108亿元。同比增长26.15%、36.73%,但增幅下降7.55%、5.75%,增幅下降速度远高于同期全省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回落速度。因此,为中小企业生存提供顺畅的资金渠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008年上半年,在银根紧缩、金融机构严格约束贷款,担保机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更趋紧张。根据河南省中小企业局的调查,94.1%的企业反映。贷款难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55%的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92%的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技术改造,84.3%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民间融资和自有资金。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政府资金支持、民间融资等方式。据统计,河南省84%以上的企业发展资金靠自有资金和民间融资。以三门峡市为例,该市人行系统监测的45家样本企业中,共发生民间借贷34笔,金额404.5万元,据此推算全市规模以下企业民间借贷规模为4.61亿元。在河南省民营经济发达的巩义、长葛等地,民间高息借贷渐成愈演愈烈之势:股票和债券融资方面,2008年上半年,河南中小企业上市几乎为零。河南省曾拟由9家担保公司联合担保,为20家左右的企业发行10亿元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目前该政策还处于待字闺中。在银行贷款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不足、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其银行贷款也较为困难。据统计,获得金融机构信贷的中小企业仅占河南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的0.26%。新乡获嘉县被调查的企业100%反映贷款难,该县各金融机构均未向中小企业放贷,只有新乡市商业银行获嘉县支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00万元。

二、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金融机构的原因,又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同时也存在担保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政府支持不到位的因素,更与当前国家偏紧的宏观调控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密切相关。

第一,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银行贷款难是导致融资困难的最根本原因。金融机构的原因在于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建设及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从河南省金融组织结构来看,现有金融组织结构不合理,4大银行基本垄断全省金融资源,地方金融培育严重滞后,中小民营金融机构严重缺失,未建立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

第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抵押物不足、信用程度低和经营困难也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成长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强,还未形成良好的品牌实力,无法获得银行的完全认可。同时,信用信息不透明,社会信誉度不高。此外,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减缓、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出现了过去没有的经营困难,如订单减少、销售收入锐减、产品大量积压、成本大幅增加和利润率快速下降等情况。经营困难导致融资更加困难。

第三,资本市场培育不健全,直接融资滞后。目前,河南直接融资基本上被国有大企业所垄断,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河南省在国内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只有4家,大大低于浙江省的41家企业的上市水平。

篇9

一、目前发展概况

(二)服装行业在我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特别是私营服装企业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去年服装行业纳税就达861.7万元,占我区财政收入的33.15%,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共青城市化建设。一是解决了就业,富裕了群众。前几年,因国有企业效益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致使大量劳动力失业,居民生活非常洁据,工人经常因就业问题到开发区上访。现在个私经济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服装行业的兴起,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共青现有劳动力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因就业问题上访的事情也少了。二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看到,我区在发展服装行业上,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服装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许多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我区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加入世贸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对共青这种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我区服装企业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

(一)布局分散,档次不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二)大多实行家庭式管理,经营者素质较低,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共青服装企业80%以上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其家庭式管理模式和有限地管理能力明显滞后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管理上的欠科学,实质是管理人才的匮乏。全区78户服装企业,经营老板多为羽绒厂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懂一些服装技能但缺乏管理知识。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占就业总人数不到5%,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廖廖无几。应说鸭鸭集团公司是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产品为国家名牌产品,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应达到国家品牌产品企业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我区民营企业主要的决策也都是由老板或他的家人做的,拿到正规董事会或股东会上讨论的不到10%。这样的治理结构,管理上容易出漏洞,决策上容易出偏差,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相互拆台,恶性竞争在抬头。由于受历史、社会、资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区服装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创业初期靠胆大闯打天下,用的是一股子蛮劲,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明显的表现出个人素质上的不适应。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也是我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厂家多了,订单来源自然会是个问题,可是共青的某些老板,不顾别人的利益,也不顾整体大局,为了抢人家的订单,竟相降低价格。在调查中反映这么一件事情,我们有一位老板以14元/件的加工费接下了几万件单子,可不到半天,我们的另一位老板得知此事后,晚上找到发单老板住处,竟以9元/件拿走此单,真是笑死了外人,气死了自己人,白白丢掉几十万元。由于自己人的这种不正当竞争,导致了我区服装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而致使这一问题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一部分家庭小作坊,逃避各种税费,低价接单,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调查表明:1-5月份,我区78家服装企业中有60%在明显亏损或潜在亏损。服装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由提供!

三、今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由分散性向集中型转移,一般型向重点型转移,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针对我区企业布局的分散,开发区在城市规划中应统一企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征地、出售土地中,政府合理规划,经营者要明确用地目的,建议今后发展布局为:生产型外贸型批零型三线格局。在经营规模上,要引导企业上台阶、上档次,向重点型转移,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鼓励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互相参股等形式,引导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再是对于一般加工型企业,引导向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有一定产品优势和科技优势、实力较强的企业,应该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逐步实现由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加速我区服装企业的壮大进程。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引进人才,打破家长制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我区企业家族式管理已成为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障碍。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中有80%是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管理层中有40%左右的人员属于家族成员或亲属,而企业财务管理权90%左右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对于目前正处于由创业型向规范型转变的服装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运行规则,打破一人包打天下的家庭式管理的樊篱,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其次,要强化人才观念,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江苏康博集团公司生产的波司登羽绒服品牌形象之所以超之鸭鸭,主要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他们老总对人才的观点是:欲创名牌产品必须先塑造名牌员工,名牌产品是企业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而塑造名牌员工,是当今企业放眼未来、超越品牌竞争时空的资源工程。人才是名牌之魂,人才聚,而名牌生。我区要发展,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大量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技含量。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打破家族的狭隘眼界,必须面向社会招聘和选用人才,充实管理和技术岗位;建立有效地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报酬和他们的能力水平与实际贡献相适应,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篇10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家族代际传承一直是家族持续发展的关键,代际传承现状究竟如何?这些第二代们的选择都是如何的?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并结合实际对促进家族企业的长久永续提出一些看法。

二、文献综述

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健康食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应鼓励建立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分享平台并关注代际传承问题,这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周任重2013认为创业者莫会知识是家族企业战略性资源,如何实现创业者知识的转移时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核心问题。李新春,宋丽红2013认为从家族创业视角检验了家族传承意愿对家族控制的影响及行业潜能的调节作用。陈磊2012对家族的困扰做了分析,指出家族企业面临创业容易、守业难,富不过三代的困境,无论是对家族成员还是还是职业经理人接班家族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以上文献介绍,可以看出家族传承的研究分析还是很有必要与实践意义的。

三、国内代际传承状况分析

1、代际传承概念

代际传承是个多维概念,它不仅包括对公司管理权、所有权、控制权的继承,还包括对企业内外部关系网络与企业家的知识与技能―默会知识等核心要素的传承。家族企业延续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能否成功代际传承上。

2、代际传承类型

家族企业接班类型分为亲子、女婿、职业经理人三种类型。

(1)亲子接班型。典型代表:香港李锦记,也就是亲自接班。

(2)选婿接班型。典型代表:日本三井集团。此模式是选中继承人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女婿养子接班式。

(3)职业经理人型

“引进职业经理人制,避免任人唯亲,而是任人唯能,这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必须与企业高度一致,高度忠诚。

在三种模式中居然是最利于企业业绩的一种 “女婿养子”管理的公司业绩最好,其次是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公司,最不好的是亲子管理的公司。

3、国内代际传承状况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指出十余年来,中国家族企业的规模稳步增长,平均投资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员工总数等数据都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同时在第一代企业主步入退休年龄之际,未来5~10年,家族企业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家族传承。而由于企业主和传承人之间交接班意愿存在矛盾,约3/4的家族企业在未来将面临较大的交接班问题。多数家族企业在传给谁、如何传的问题上缺乏明晰的规划,出现90%的爹想选儿接班,95%的儿不愿意的双九困境。

《福布斯》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7月,2422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1394家,家族企业684家,在全部民营上市公司中比重接近一半,并且第二代接班趋势加快。报告显示在A股上市的所有家族企业中,一、二代同时任职的企业有276家,占比超过四成。

在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中,第二代直系子女在企业中任职的比例为20.21%,相比之下,儿子进入公司任职的比例大大高于女儿。不过由于在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大多比较年轻,所以由二代接班董事长的比例较低,仅有4.4%。近年来,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家族企业中女性成员逐渐增多,“女性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与此同时,由于文化、性别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女性成员接班存在独特的优势。

4、促进家族企业成功传承及持续成长的建议

(1)家族企业继任计划的制定

家族企业有必要尽早制定一套完善的继任计划,解决相关的财富的可继承性与人力资本的不可继承性问题。西方国家在候选继承者工作方面做得很早也很完善。

(2)家族企业内部新管理团队的构建

家族企业的“子承父业”模式,实质上是企业内部新管理团队的组建与形成。继承下的不光是企业本身,还有上一代形成的管理团队圈。“空降兵”往往会在新团队形成中与老一辈产生摩擦。

(3)家族企业的整体继承的推进

家族企业应积极推进财产价值继承上的公平分配,至于管理权的继承应更多地尊重财产继承人的意愿,选出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后代接管企业。

(4)企业资产托管基金的建立

为了防止出现继承人不成器、多个继承人继承财产但缺乏经营企业资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企业资产托管基金来实现家族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