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15 18:0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规划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规划分析

篇1

【关键词】村镇规划;矛盾分析;行政区划调整

0.概述

城乡规划中对土地的利用规划所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基础等因素,其规划制定的目的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城乡规划是一个统筹和协调各专业部门空间建设和空间发展的空间政策平台。从内涵上看,城乡规划可细分为城乡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类别。在这些规划类型中,村镇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体的规划体系中占有最大的面积,规划的可塑性也最强。在国内城乡规划中偏向于对重心城市的规划,村镇的规划受到的影响较为被动,加之村镇的发展相对落后,村镇规划的理念也滞后于中心城市的规划,因此在城乡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二者之间出现一定的矛盾就不足为奇。

1.村镇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村镇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分别属于不同的层次,都属于规划规划行为,但由于其涉及的范围和所参考的管理体系不同,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也就具有多样性。要理清其中的矛盾,对村镇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应先与明确。村镇规划的依据是《镇规划标准》中所界定的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是以行政等级原则来建立的。而城乡规划则是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规划范围。正是这种具有明确行政级别的规划行为导致了村镇规划级别的提升,也不利于不同规划体系之间的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村镇规划的层次结构一般都是按镇区(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基层村这三个基本的层级。尽管这一组按行政级别划分出来的层级较为明确,但却存在着聚集度角度,村庄数量大的问题。在村镇规划中通常都会倾向于以中心村作为规划的重点,将人口集中化,并试图降低村镇分散所带来的问题。在实践中以中心村为重心的村镇规划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的,因此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方面仍然存在争议。这种争议的表现之一是中心村比较难实现村镇规划中的规模效益。从现行的《镇规划标准》中的界定,中心村所承担的任务集中在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提供就业服务。如果以中心村作为规划的重心,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分散的边缘村庄,对农用地的集中使用也有利,有可能形成规模效益。但在我国小农经济依然普遍存在的大背景下,如果推广中心村重点规划的模式,将可能造成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并不利于保持农村的长期稳定。以中心村为重点规划的方式潜在的最大效益是规模经济效益,但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根本问题是实现稀缺资源的最大效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地价高涨和农村耕地日渐减少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已经高于劳动力资源。因此如果不改变以中心村为重心的村镇规划模式,将出现以牺牲土地产出效益为代价来提高人均农业产出的情况。加之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类型的村镇存在形式差异巨大,很多地区实际上很难实现以中心村为重点的规模经营模式,在土地较为分散的地区,强行采用这种模式意味着迁村集中,无疑会增加村民的生产成本。

其次,中心村的建设与我国城镇化的目标相违背。城镇化是为了吸引农民向城镇的转移,而中心村建设却把一部分的农民分流到了村庄,不能引导乡村城镇化,也使得小城镇更加难以扩大规模。这种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的直接矛盾,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也是矛盾的。

第三,在村镇规划中“迁村并点”也是较为常见的形式。提出这种模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土地资源逐步稀缺,中央和地方多个层面上所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将“迁村并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规划方式,并逐渐演变成政府考量政绩的手段,也将中心村纳入到了村镇规划的编制中,从而让这种方式具备了一定的强制性背景。但从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尽管按照规划大量的行政村需要迁徙,但实际上存在大量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没有消失,也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留守村民,由此导致的土地集约效果较差,而且容易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这种规划和实际执行效果之间的差异是规划者需要反思的。

2.出路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当前村镇规划中的问题的重点在规划体制的一刀切和复杂多变的村镇实际布局之间的矛盾,以及城乡总体规划和村镇局部规划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村镇规划在整体规划中的地位以赋予村镇规划更大的自由度。

在制定村镇规划时由于仍然以《镇规划标准》为依据,而且受到城乡总体规划的限制,因此在具体操作时考虑行政区划与村镇体系的调整是必然的出路。采用这种方式后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调整后某些村会失去原有的职能甚至于衰退,而其他的个别村可能从中受益,并逐步成为新的村镇中心。这就涉及到如何评估经过村镇规划调整后未来的村镇发展状况。从思路上看,存在两种主要的视角,一是以集镇(中心村)的标准来评估,二是以村庄标准来评估。笔者认为宜采用集镇的标准来评估。其理由在于进行村镇规划时的重点是选择一个具备成为未来附近村落核心的村庄,在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交通的便利性、未来工(农)业发展的潜力、与周围村庄的交通联络条件、自身具备的市政设施和社会服务条件等。

其次是在进行村镇规划时应突出重点,这和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村”的建设模式有所不同。村镇的重点建设应突出村庄局部发展的特殊性,如将某个村庄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村落,而将某个交通市政服务完善的村镇作为镇区的发展对象等,避免在规划时的盲目性和前瞻性缺乏。

第三是调整行政区划和村镇体系,增加二者在规划体系中的协调性。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看,其执行方式主要有调整边界、调整管理层级、调整行政中心和撤销行政区域这几种形式。不论采用哪种调整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避免出现西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所出现的错误,合理配置城、镇、村,构建高效的城乡一体化体系。从实践效果来看,采用“分散化的集中”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具体而言,可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划定发展边界,二是开发“棕地”。划定边界的目的在于阻止城镇化的过程中过分的侵占土地,这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开发“棕地”(即荒废土地)的目的在于尽可能的保护现有耕地和拓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于此同时也可以避免在规划时进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但不论是哪种方式,都可能会涉及到行政区划的调整,因此在执行村镇规划之前就从更高层级上完成必要的调整是编制高效、具有可执行性的村镇规划的重要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张占录,张正峰.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9.

篇2

[关键词]城市照明 专项规划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54-01

城市灯光装饰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情况的关键因素,城市照明规划可以作为了解城市文化、解析城市空间布局的直观工具,其是打造城市人文环境、传递城市精神的有力措施,同时是提升城市全方位质量的关键城市规划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国内经济水平迅速提升,城市硬实力日益增加的今日,城市的照明规划的重要性渐渐被社会所认识和赞同。通过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让以后的照明系统建设有合理的参照。引入先进科技,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城市照明规划水准与科学管理照明系统。跟随城市发展步伐,这对全面改变城市照明现况有着关键作用。

一、我国城市照明规划的发展情况

在城乡建设部门、发改委和照明规划设计机构的带领下,国内当前对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关注可以说相当关注,然而就当前的考察数据来分析,当现在为止,国内对城市照明规划的探索仍比较浅薄,已存在的城市照明设计主题、内容、标准以及作用尚难以达成统一。部分规划只是书面效果,达不到引导建设的效果。首先,城市照明规划变为照明工具书,未能对照明的对象做较详细的描述,比如公路、装饰、建筑。常常各自制定适用性强然而却没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规划内容繁多重复,缺乏鲜明和创新的特点,给人们带来的感受通常是规划的内容相对合理,却不能针对每个城市的特点进行设计;其次,城市照明规划设计更多偏向于概念,实施性并不高。照明规划的设计图和效果图虽然数量可观,质量上却得不到保障,在细节描述上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具有这种特点的规划设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照明规划的问题,难以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难以真正促进城市照明规划事业的发展。所以,根据国内城市照明规划的特点,目前其发展方向有以下几个:一是城市照明规划人性化,也就是说要让以客观物质为核心的照明规划逐渐向以市民的感受为核心过渡,让人们的视觉感官作为规划的主导,而不是空间状态;二是大众参与,社会是通过融合不同作用的群体而形成的,有着多元化的特征,照明规划不该是占小部分人群所设计的图纸,而应该是由大多数市民所决定,需要站在多元价值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三是由城市运行,城市照明的关键需要突破装饰品的观念限制,需要更多地重视对城市经济水平、文化代表、人们生活习惯和绿色节能的影响与特点,合理配置周边的固有资源,持续对各个因素进行协调,使其均衡发展,不断对人力资源实现开发研究;四是城市照明规划应当具备体系化、细节化,并且保证实际的可行性。

二、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问题分析

(一)功能照明规划

城市功能照明规划只要指的是公路照明,通常是为了保证机动车驾驶人员在夜间的安全,利用道路灯光设施为驾驶人员提供快速、舒服、可靠的环境。目前在规划过程中还应当照顾到行人在夜间的行走安全,为行人塑造舒服和谐的灯光照明环境,以此获得节能环保、减少犯罪与装饰城市的效果。功能照明规划需要以适应需求、保障安全作为根本,通过合理科学地规划更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照明水准,增加灯光监控的数量,不断改善城市形象。在美化城市容貌的同时还应当严格保证道路灯光规划符合环保节能的标准,使路灯管理更加合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在城市功能照明规划过程中,需要符合城市道理功能性照明规范,对灯具的挑选、道路的亮度、光感、匀称性、光污染等要实现全方位考虑,规划应当是具备多元化、可持续、科学等特征,与此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规划成本。严格明确规划强制性项目,以此实现有效管理的目标。利用完善规划编制与改变城市照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位置,丰富照明功能,提升城市全面实力,促进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景物照明规划

城市景物照明规划以地区精神文化作为基础,管理与塑造夜晚的景色环境。夜晚景色的照明不只是白天景色的单一重塑,而是依据夜景的特点对灯光周围事物的再次塑造。了解夜色与周围事物的特点,将其和灯光设备进行组合,形成视觉上的感受,这是城市景物照明规划的目的。城市景物照明规划需要为城市夜景设计出全局的以及细节的意向策划,且给出具体要求与限制条件。景物照明并非是一味地追求新奇,而是应该根据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历史特点对城市照明进行规划。不断凸显城市发展特点,打造城市色彩,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调查该城市的照明现况作为首要环节,其中包含城市的生态环境、地域特点、本地风俗、历史风貌,以此确定城市照明的发展方向。继而对城市关键的轴线、地区和节点实现整理排序,科学决定发展的重点,搭建清楚的城市夜景景观照明框架。

(三)绿色照明规划

城市照明规划中的绿色环保节能符合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促进绿色照明发展,大力推动新型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绿色照明规划是比较有效的节能环保方式,其与城市的环境、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代表一个城市文化层次与管理水准。照明节能的关键是应用高效环保的光源设备,使照明规划最优化,不断提升照明品质使用户感到满意。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照明质量,还可以保护环境,节约电能。在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利用合适的光源与光配来实现预期中的视觉效果,研究道路的特征,综合考虑使用哪一种光源和灯具,而非通过概念误解来挑选绿色节能的光源。

三、结束语

近几年来,国内的城市照明划获得了相当程度的重视,要想满足国内城市照明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打破光感单一、文化水平较低等障碍,城市照明规划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业的手段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以此提升城市全方位文化之旅,促进有关行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讲,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可以称作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动作,需要设计人员发挥想象力,结合城市自身发展情况,在相关编制的指导下选择出一个最优的规划方案。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将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城市照明设计标准及规范[J].灯与照明,2009,(01):7-10+16.

[2] 尉颖琪,王咏笑,王洁,袁樵,黄文芳.城市景观照明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照明工程学报,2015,(03):1-6.

[3] 李农,仇晨思.城市照明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成的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4,(02):65-68.

[4] 范志刚.城市夜景照明系统规划设计及控制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 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主体可以是规划设计单位,但作为规划、管理、法律三者交汇点的法定成果、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应有政府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控制作用。合理保护公共利益与生态价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明确公共用地的种类、规模以及布局,严格保护城市公共设施和生态设施,并通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来保障城市整体土地开发,提高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公共利益和生态效益。

2、协调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协调作用还在于社会行动的协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协调政府各部门、社会公众对编制区空间利益诉求的过程,是对编制区发展目标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3、引导作用。合理促进城市开发与城市经营。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确定土地的开发强度,最终形成平面+高度+时序的四维控制体系。同时通过积极的规划引导,合理平衡土地价值与开发需求,为开发与经营保留适当弹性,并保证相关开发与经营合乎公众利益。

二、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控制方式

控规必须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对编制区内的用地现状、建筑物状况、道路及各种市政公共设施、环境状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分析和研究了城市总体规划对该编制区的规划要求。在城市总体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对编制区的建设在发展时序上、空间布局上、道路系统、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安排上进行上、下层面规划的有效衔接,确定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用地布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用地布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的各项要求,以近期建设引导远期目标的实现。规划思路“自上而下、有效衔接”,体现了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规划以“片区、地块、细分地块”的研究思路,对用地、设施进行“从大到小、层层落实和控制”,建立科学的规划控制体系,确定合理的用地功能、公共设施配置,塑造优美的绿地景观和综合环境,并以地块为单位作出相应的定性、定量控制指标和引导要求,同时又结合实际,兼顾当前和未来,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操作性。为最终将该编制区建成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综合功能区提供建设管理依据,体现了规划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对每个地块做了法定和管理图则,为加强开发、建设方对用地选择的可靠性和目的性,增加了透明度,分图则图文并茂,其中既有地块的位置图,又有地块控制图则,同时对地块的综合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减少了控制的难度和随意性。规划注重城市设计引导。

对规划区内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突出满足城市发展的非盈利性项目(如社区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社区医疗卫生、小学、幼儿园等)和各级市政公用设施(停车场、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的用地控制要求做为规划强制性内容,并将这些需要配套项目的种类、数量、分布和规模落实到用地上,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的具体调控和引导,保证基础性、公益性用地不被侵占,切实保证公共利益。

规划从建筑群体环境层面上对各主要功能片区空间进行空间景观分析,特别对区内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中布局区、主要景观节点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和引导,这些深化和引导是传统控规成果的延续和扩展,是为充分反映规划意图的补充和具体化。虽然这些空间景观规划是控制编制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不是强制性要求,但对下一层次的规划不失为一种建设性的引导。规划强调关系公众利益的公共设置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编制层次之一,是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选取控制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规划控制意图,不同类型、不同区位、不同用地性质,有不同的规划意图和不同的控制目标,控制内容也应各有侧重,确定控制指标体系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用地,采用相同的控制指标体系,忽视了各地块不同的控制需求,难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城市设计研究的核心是人,是对人的关怀,重视人的感受,设计者要从城市中受益人的角度去设计,旨在为城市中受益的人提供一种人性化的设计。在导则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公众的意见,理解公众对环境可能做出的反应,并将这种对公众的理解融入到导则中。

2、因地制宜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针对规划区的不同用地类型,如新发展地区.基本建成区、老城区、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各地块建设状况不同,建设方式与更新改造方式也不同。因此,本着有效规划控制的原则,针对不同用地、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采取多手段的控制方式和制定多层次的控制深度。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分配城乡空间开发权利的政策工具,必须反映不同阶段不同利益主体的声音,社会利益格局随时在调整,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应动态的,及时应对,与时俱进。

3、控规中多数指标针对的只是城市建设总量的开发控制,较少考虑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决定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好坏的因素,除了建筑形体之外,由空间界面组成的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

4、进一步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公共利益不受分割,保持公共环境、政府的土地收益等,研究市场经济中什么情况下严格控制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可以由市场主体自由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内容越多越好,内容深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5、控制指标的确定可以通过形体布局模拟推算法、经验归纳统计法和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式确定,一般采取多种方法的综合确定指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地区控制原则、地区规划发展目标、现状及规划基础设施水平和地价因素等确定。

结束语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城市规划的深化以及管理的需要,都应该去编制控制性的详细规划,用其来控制建设用地的性质以及使用强度还有空间环境,把控制性详细规划当作是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工作的依据,并且对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起着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刚.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营造的基本理念[J]. 建筑学报,2010年

[2]代琳.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山西建筑.2009年10月

[3]金广军.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城市建筑 2009年.

篇4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前言

城乡规划是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加快城市文明的途径,城乡规划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乡村居民,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一般由政府投资、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城乡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城乡规划来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涵盖的文化、习俗也大相庭径。生态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较大,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生态建筑设计对城乡规划来说至关重要,是城乡发展的推动力量。

1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述

城乡规划主要是对经济、空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规划,以刺激城乡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城乡规划的范围较大,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不仅包括空间布局,对它的经济结构、文化底蕴以及政治管理均会造成影响。城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需要以人为本,落实可持续性发展。1.1建筑应适应环境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了环境因素,它要求建筑物应该适应当地的环境,如果违反了生态法则,则会对城乡规划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理应注重创新,但需要结合自然环境。绿色建筑是城乡规划的主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自然环境应该与城乡规划互相作用,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此同时,建筑风格需要与环境相适应,在进行建设时,尽可能的降低对原有环境的破坏。1.2采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生态建筑的前提,只有保证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才能打造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原材料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污染,也会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施工材料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务必采用绿色材料。生态建筑设计将环保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这能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1.3营造和谐氛围由于社会的大力发展,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生活在现代都市,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城乡规划致力于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消除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物质压力。人文环境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谐的氛围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这种方式可以从精神层面对人们起到促进作用。1.4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对于城乡规划来说,具有一定的规划制度,但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不断创新,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生态建筑与以往的建筑工程不同,它能够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使建设区域更加理想。生态建筑设计不仅增加了人文、环保理念,还能使城乡规划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实现对空间的节约。生态建筑设计是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它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优化、补充。

2生态建筑设计的分析

生态建筑是时展的产物,利用生态建筑设计能够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充分了解自然生态环境,采用相关的技术,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以提高城市的舒适度,优化城市的格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生态建筑能够缓解城乡规划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案需要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从多个方面对建筑进行优化,既保证效率,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关系

3.1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区别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城乡规划主要对城乡的发展发挥作用,要考虑规划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规划更加注重区域的总体发展,旨在增加效益。而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对单一的过程,它主要注重工程质量。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高效的结合能够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进步。3.2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统一城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城乡规划能够指导城市建设,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相互独立,但它们的统一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由于贫富差距日益突显,城乡一体化刻不容缓,而城乡规划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生态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相辅相成,它以城乡规划的需求为依据,能从根本上减少生态破坏现象。

4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意识不足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周围环境进行掌握,并结合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规划,从而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能到达到一定的平衡,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又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生态建筑工程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但现阶段的生态建筑设计普遍生态意识缺失,没有充分融合生态理念,使生态建筑工程流于形式,因此,取得的效果也相对不明显。生态意识不足和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生态建筑设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4.2理论与实际未能良好的结合生态建筑设计是城乡规划的指导性理论,它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并且处于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的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一定的环境作为基础,脱离了实际,生态建筑设计不过是空中楼阁。目前,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结合并不紧密,这是未来发展生态建筑的难点。城乡规划如果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会影响工程的效率、进度和质量。通常,有两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①理论知识的研究匮乏,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不能设计出科学、高效的理论依据;②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变通性较差,这也同样影响着城乡建设的步伐。

5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5.1深化改革城乡规划制度体制改革是城乡规划的驱动力量,城乡规划制度(如图1)应该满足国家政策和时代需求,并严格遵守流程。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制度是其前提条件。不断优化城乡规划制度,能够实现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进而落实生态工程建设,更好的为居民服务。深化改革制度是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的途径,它能使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得以体现。生态问题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深化改革需要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以及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从而使生态建筑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通过深化改革制度,能够大大节约建筑空间,使资金结构更加合理,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5.2加强观念和方法的创新要想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不断提高环保观念,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也是如此。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相结合是提高城乡规划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只有不断改进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可以改善城乡规划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不断吸收优秀经验并结合实际,从而设计出优质的生态建筑工程规划,以保证建筑与生态、安全、经济等相互融合。不断进行创新应该发散思维,以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5.3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城乡规划的范围宽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规划的效果与交通、气候、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考察,尽可能的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果存在不可变的因素,则需要以生态建筑工程的需求为主,从而使生态建筑工程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从原料到工程成品都必须符合这一原则,以合理规划资源。如果存在矛盾的情况,也需要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备充足的施工时间和空间,以满足生态建筑工程的最大需求。

6总结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是我国建设的主力军,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完成城镇和乡村的良性结合。生态建筑设计体现了环保的意识,为了平衡人与自然、社会间的规律,应该将生态理念渗透到城乡规划中。尽管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采取及时的、积极的措施,便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将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54.

[2]李强.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新材料新装饰,2014(8):486.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环境、城市社会、政策、总体规划、体型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的理解

城市规划是大规模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大多数人用城市的外观,来评定城市规划成败的标准。比如新加波,很多人认为它规划的好,就是因为那里的建筑坐落有序,公路干道划分分明,干净的市容又没有违规的建筑。与新加坡相比而言,香港看起来就像没有很好的区分一样,或者是区分的不够到位。香港的道路建筑纵横交错总体系统混乱不够明了,卫生环境也不够出色,城区等地方还有许多违章的建筑物。当然,通过整个建筑的环境来判断整个城市是否有出色规划虽然简单但是并不能以此来做最后的判别。

用城市外观来评定城市规划是从早期流传下来的。工业革命时期,环境、噪声等污染着英国,使得英国越来越展现出其人民健康和人口分布密度等缺陷。艾伯奈兹尔•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概念对城市的体型进行改革,同时这一概念的实施,即把城市的环境、经济和社会设施相结合也是对社会和行政的重大举措。花园城市的尝试吸引了许多关注、关心城市环境的人们关注。并且人们坚信通过花园城市可以延伸至全面改善整个社会。最终,这一想法得到了城市规划界的一致认同。

上个世纪中期前,完成建筑和工程等问题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而在芝加哥规划学派出现后,城市规划便成为了一门单独的学科。之后,芝加哥学派在英国引起反响。城市建设和政府的住房建设展露出许多社会与经济的相关问题,都是在此之前所没有预见的,因为这些问题与之前的城市建设没有特别深的关联,所以若不是社会学家的研究,城市规划的专家可能就不会从他们的专业内容来发现这些问题。

帮助市民们解答城市存在的问题便是城市规划的本质。这些问题不进涉及到个人,与之相关的企业、机构、部门,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包含在内。这些问题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所涵盖的综合性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答,人们能更多的明白城市规划之外的各类知识内容。于是把体型设计作为解决综合性城市问题的唯一手段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要把分析和解决城市中出现的综合问题就成了城市规划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并且找到了解决它的有效途径。因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局限性,使得城市规划者在建筑等体型的设计应发的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完美的解决。所以人们需要通过更多的理论和实地操作来更深层次的对城市规划研究。通过这些他们发现社会学家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城市居民比作社会集团为出发点,达到城市建设的目的,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规划工作者认识到,但是明白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是充分的,要想拿出出色的城市规划的方案,还需要了解问题涉及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城市规划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正是因为整个社会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形式的干预,来解决城市带来的包过城市建设问题在内的一些困惑。所以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形式的干预,他通过控制或指导城市发展,正是因为整个社会受到城市化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形式的干预,来解决城市带来的包过城市建设问题在内的一些困惑。就好比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形式的敢干预,他通过控制或指导城市发展,使城市从各个领域都取得全方面的成效,并且取得成效还是一个波动的过程,通过之前的经验来处理现在所遇到的问题,达到改善城市生活的目的。

要想有效的进行社会干预,就要全方位的通过经济、政治、技术、社会和文化来了解整个城市的变化,城市化本身就是向全方位更出色的方面去前进,并且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他们是合理化解决综合性城市问题的依据和行动逻辑也是城市规划运转所需的必要基础。因而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科学也是社会干预手段。

要想有效的运用这种干预,就必须要拟定采取一种切实的方法和手段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基础。通过城市研究来确定正确的城市规划,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发展会一直向更出色的方向去延伸,同时理所当然的也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包过城市规划方案问题、由其引发的社会问题都会出现。我们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完善城市逐步的发展,通过不断的规划方案来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信息。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包含着技术还是包含着政治的过程。它是解决城市规划的各类问题从而决定更好的发展方向达到改善城市质量的目的的措施。

既是技术性过程就需要各方面的制约,而且还包含很多的技术性因素也是因为时间、金钱、质量和数量的一些制约,阻碍了城市规划发展的技术。通过技术才能完成方案,所以要完全满足这些制约条件。

在我们有了规划理论和方法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并得到更多正确的结论。城市的问题得到解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技术会使用技术的城市规划的工作人员。

城市规划是一个技术性过程的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因为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与行政机构一致才能保证方案的健全,即使健全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实施。毕竟城市问题关系到多个方面,考虑也必须全面,政策的制定也比较复杂。

城市是一个由道路系统、河流、公园、空地、公共和私人建筑等多种形式和组合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三维空间形式的实体系统。建筑环境是城市的组合体。它由各种各样的区域和活动聚合体构成,同时这些聚合体还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其实,建筑环境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干预的手段。城市规划者在处理综合性城市问题时,政策在其中具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城市离不开建筑,建筑离不开工地以及它的主人,这些利益关系使得体型规划的复杂化。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就需要通过法律等手段来干预,使得体型设计与规划得到完成,并且各个集团的利益也得到保障。

三、总体规划下的城市建筑环境

总体规划是传统的体型规划,是。同时,体型规划也是指导城市的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它是总体规划的一个基础,是城市规划的本质。早期英国的新城就是在总体规划这个城市规划的工具下建设起来的。总体规划一旦被批准,它的方案就很难改变了。但是城市社会的变化往往又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即使是被批准的总体规划也是在不断的修改和补充的。

建筑环境虽然能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其夸大了对居民的生活活动的影响。体型规划能直接通过建筑形式来改变社会,但却是有巨大的怀疑和很多问题的假设。城市设计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而不应是社会变迁超越的建筑环境。也就是说建筑环境具有影响社会和城市变化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却是有限的。

城市规划是建筑环境的上层结构。这不光取决于建筑环境的局限作用,还通过整个城市社会等配套设施、其经济的发展、房屋的设计与建设的体型规划与城市设计展现出来。城市规划的最终表现就是创造一个建筑环境。通过城市设计的体型形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城市作为一个体型实体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的舞台。城市改善了社会,调节了文化,但是却也可以产生相反的结果。这些反而使建筑环境成为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城市规划与城市多样性 露丝•芬彻、库尔特•艾夫森、叶齐茂、 倪晓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09出版)

篇6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城市线路配网的负荷加重,再加上我国城市规划的线路不合理,所以,对现代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建设,同时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电力专业知识,再结合现阶段的技术水平,综合考虑到城市规划、用电负荷和地理特征这些因素,从而进行合理的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只有这样,我国城市的配网才会越来越完善。

1、我国城市配网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重视对城市配网的建设,所以我国城市的配网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发电和输配电的不均衡,这些就阻碍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直到这些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国家才把目光放在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上面。所以对于我国来说,城市配网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根据我国城市配网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电源分布不合理,使供电线路过长。供电线路过长的危害很大,会导致较高的线,造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早期的规划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城市配网电源点的分布,从而就会使后期的供电质量变差,经常会出现线路维修等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主变负载不均衡的现象。这不仅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降,还会增加国家的经济损失。

(2)网络结构设计不善,不便于灵活操作。如果刚开始规划网络结构时,考虑不周全,那在后期线路就会经常需要检修,一旦需要增加线路,那就会因为设备不灵活而影响日后工作的调整。

(3)线路会经常出现故障,供电不可靠。我国城市的输电线路大多都是高架线,这是因为受到了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但是这几年来,我国环境恶化日益加重,天气常常不稳定,这就使得高架线很容易受损。高架线的受损就会降低供电的保证性,而且一旦出现维修情况时,修理的难度就会增大,更是无法保证修理的安全性。

(4)电网建设用地紧张、负荷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房屋也变得越来越密集,城市的空闲地变得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城市用地的减少,从而增加了城市电网规划的难度,电力负荷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电力供求的矛盾已变得愈加明显。

2、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思路

我国以前是根据电网规划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来建设城市配网的,这对于以前来说,这种原则是很有用的的。但是现在,我国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这就应该转变原有的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善,从而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城市变电站和电源点分布地址的选择这些问题,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总结出新的理念。我国的规划与建设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点:

(1)我国城市使用的电脑主要是中压配电,这就需要保证中压配电网规划和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注重优化配置主干网架,加强主干和各变电站之间的联系,提供给上级配电网有力的支持。在保证上级电压足够的同时,还应该适度简化配电网的结构。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保证同一供电区中压配电线路的主干线、次干线和分支线的截面一致,让中压配电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主干线,同时,对于中压架空线路的主干线和分支线来说,应该装设分段开关,以减少故障的出现。

(2)建设成环网,保证环网各支线和站点的馈线能构成环网。当中压配电线路网络采用环网接线时,对于线路的负载率应该要低于50%。中压电缆网络结构在构建环网时有两种不同的配网结构,那就是单环网和双环网。单环网结构构成环网的电源是从不同的变电站发出的,另外各个接线的节点数量不应该太多,双环网结构则在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时使用。环网配电的特点有很多,例如,可以相互替代同站内的主变,当站内某一主变退出运行时,本站的其它主变就可以替代它,承担它的全部负荷。如果出现母线退出运行的情况,那就可以通过开关把负荷转移到本站的其它母线上,一旦馈线出现故障,馈线的负荷就会通过开关转移到本站的其它馈线上。所以说,采用环网配电网结构的优势很多,它运用的非常灵活。

3、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原则

为了增加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增强其运行方式的灵活性,规划和建设城市配网时,应该考虑到多个方面。

(1)出线方向原则。如果要规划变电站出线,就应该把同一变电站不同主变的出线在区域上交叉,也就是某一用电区域的馈线。如果是单台主变,那么就应该让不同母线的出线在区域上交叉。这里就以两台主变8条出线为例,如下图所示:

图1变电站出线方向示意图

图1中F1、F2虽然出自不同的主变,但却同时出向在同一片供电区域里,同样道理, F3和F4、F5和F6、F7和F8也是如此。如果根据这种原则出线,那么就可以保证每一用电区域内都有来自不同主变的电源,如果某一主变突然发生故障,那么本站的另一主变就可以供电,不怕电路中断。

(2)环网和联络原则。如果要构建环网,那么应该和本站的馈线构成环网,而不适合本站的出线构成联络,如下图所示:

图2馈线联络及环网示意图(一)

这种结线方式的特点很奇特,如果某个站某台主变突然退出运行,那么本站的其它主变就会承担它的负荷,也就是根据母联的开关把该主变的负荷转移到其它主变上去,但是如果本站得其它主变承担不了它的全部负荷,它也可以很方便地把多余的负荷通过联络开关转移到对侧站上。如果有母线退出了运行,那它也可以通过环网开关把负荷转移到其它母线上。

如果只是某条馈线的线路出现故障,那就可以把该馈线的负荷通过环网开关转移到本站的馈线上,还可以根据联络开关的方式转移。所以我们可知,这种结线模式的运行方式是很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满足各种转电的需要。如果图2中的接线方式要求满足N-1这种情况,那就应该提高导线负载率,可以把图2中环网开关的位置重新设置,设置在每条馈线的二分之一负荷处,再通过分段开关,就像下图所示,把每条导线的负载率从50%提高到67%

图3馈线联络及环网示意图(二)

在城市配网中,一定会运用到分段开关和环网开关,这种结线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很少的成本,还能增强配网的可靠性,加强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同时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馈线的负载率,所以说,这种结线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4、小结

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因为我国城市电力配网的不合理规划和建设,就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城市配网经常出现故障,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很差,对配网的改造迫在眉睫。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通过对城市配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现行的技术,对电力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章潮,唐德光.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思路;理念

一、城市规划的意义分析

城市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工作的水平,把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好,对于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水平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治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二、城市规划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具体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治理这些程序来进行的。把规划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治理上,把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放在了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重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这就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城市规划的理念分析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贯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早在 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全球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治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在城市规划中满足如下要求: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在规划环节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体现“科教兴市”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体现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作用。满足上述要求就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规划的思路分析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猜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要害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假如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治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思路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内容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对城市环境的分析、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是强调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答应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上述规划思路充分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城市发展的约束及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能动作用,以此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将有助于从规划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的内涵型、集约式发展以及“科教兴市”战略的贯彻实施。

篇8

关键词:城乡;土地规划;利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城乡建设和城乡管理中,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经济建设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两个规划的依据都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其核心内容都是土地的合理利用。但研究的对象、范围、实施年限、方法、步骤各有侧重,规划深度也悬殊较大。长期以来,两个规划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衔接不到位,难以协调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七条也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随着城乡发展进程的加快,城乡的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乡土地之间的不合理分配等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些情况严重束缚着城乡的发展进程,为城乡的可持续性发展埋下隐患。对于城乡之间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并不能一朝一夕之间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过程,由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的拥入城市,这对本就紧缺的城市土地资源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对于农村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在城市土地是进行合理布局和建设的基础,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所以如何在城乡规划之间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进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城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问题

2.1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

在当前,我国的农村土地较城市严重紧缺的工业用地来讲,要适当的富余些,所以针对当前的土地分配情况,在城乡规划中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二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部分农村土地进行征用,这是农村土地向城市土地转换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加快,农业用地逐渐转化为城市用地也是必然趋势,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转化后的土地使城市紧缺的用地形式有了较大的改观,保证了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用地之间的矛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上城市用地的需求。其二:以招标、拍卖的方式解决城市的用地需求。城市规划过程中,房产商进行房产开发过程中的建筑用地通常都是通过拍卖方式取得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用地通常通过招标的方式取得,然后再用招标的方式分配给有能力承建的单位,对土地加以利用。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城乡规划中首先说土地征用方面的问题,征用是政府强制性的行业,所以在征用过程中体现不出土地的真实价格,现在对农民土地的征用一般都是价格较低,国家对农民补偿的费用可是微乎其微,再加之政府的机关对土地补偿款的私自截留,真正到农民手里的钱款更是少的可怜,严重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农民在私下对土地流转的情况严重,这种自发性的流转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后续会有太多的问题遗留下来,难以对这部分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现在中国的房价一直处于不断看涨的状态,这些虚高的房价与人们的收入形成了分明的对比,这就是房产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价竞拍的结果造成的,高价竞拍来的土地,再进行配套的建设,这种情况下房价只能不断的看涨,造成房产市场巨大的泡沫经济产生。

2.2 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

要想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首先应该做好城乡规划的工作,只有城乡规划中合理的对土地加以利用,才能充分的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下面就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2.2.1 对农村土地征用的管制

2.2.1.1 征地补偿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根据地租理论,地租有级差之分,应根据土地的优劣程度来确定地租。换言之,对征收的土地给予征地补偿费时,应有所区分,根据地块带来的效益确定。对于在可预测范围内有良好发展前景,并且用途非常广泛的地块,在征用补偿费的确定时,应区别于劣质地块。此外,政府在对失地农民的同期损失给予补偿时,应该加入土地使用后的预期利益,动态提高补偿标准,从而既可以降低农民对征地的不满情绪,又提高了土地征用的成效。

按照马克思的地租分配理论,级差地租Ⅰ应由土地所有者所有,级差地租Ⅱ应由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所有。对土地征用后产生的增值部分,应充分考虑被征地者的利益。而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中,农民约得 5%~10%,村一级得25%~30%,政府及部门得 60%~70%。因此,规范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是改善现行制度的重要方面,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2.2.1.2 征用土地的购地费确定。购地费应由被征购地块的地价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构成,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应如实补偿,地价款可根据农地基准地价,参考集体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的用途及预期收益等因素确定,让农民分享额外的增值收益。尤其对于个人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户,在承包期还未到达的前提下,承包的土地已被政府征用,他们的预期利益更应得到保护。

2.2.2 对土地招标、竞拍、挂牌的规制

由于国家允许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招商、拍卖和挂牌,全面推行和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从而凸显土地资产价值,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以及有效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暗箱操作提供平台。经营性用地通过扩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比例,由市场机制决定土地去向,由政府部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基准地价和出让底价,充分挖掘土地的资产价值。

根据科斯定理,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甚至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交易,市场交易便会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来进行。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产权确定,市场主体便会“议出”合理的价格。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地价是转让产权后的经济收入,招标、竞拍、挂牌会获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政府为了保证招标、竞拍、挂牌的顺利进行以及土地资产价值的充分体现应该先从制定基准地价以及转让土地的产权入手,根据转让产权的不同、土地的位置、土地使用期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周围农用地的生产状况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来制定基准地价,从源头上规制土地的招标、竞拍、挂牌。

3 结束语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淡化,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城乡土地规划被推上了重要日程,土地是城乡建设的战略资源,所以对土地的合理规划是政府对城乡进行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是带动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动力,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城市无论在人口、能源还是环境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更好的规划城市发展的诸多事宜,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计划是当前城市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城市越来越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如何更好的协调城市能源的消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问题。现在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的紧张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形势更为严峻,所以城市规划需要从长远的目标出发,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和管理规划,使城乡建设中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陆益龙. 农村土地征用问题: 现状及成因分析 [J]. 学习与实践,2009(1).

篇9

关键词滇桂艾纳香多糖;DEAE纤维素分离;凝胶色谱纯化;HPGPC检测;单糖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7)01006506

滇桂艾纳香(Blumea riparia (BL.) DC)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的干燥全草,又名假东风草,多见于云南和广西交接部,生于山草坡地或灌木丛中[1],其味甘、温、无毒,具有活血散瘀、祛L除湿、利水作用,在广西民间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常用于妇女经期提前、产后血崩、浮肿、骨痛、受凉腹痛、腹泻等多种妇科常见疾病的防治[2].以滇桂艾纳香为原料的乙醇溶液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妇血康颗粒,已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研究表明,其水提取物也具有显著的止血活性功效[34],但是其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药理作用均不是非常明确;因此,本文对其水提多糖(Blumea riparia Polysaccharides, abbreviated as BRP)成分进行提纯,并对多糖的组分进行分析[56],为进一步研究妇血康颗粒制剂的药理和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1仪器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滇桂艾纳香干燥全草,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DEAE纤维素,上海恒信化学试剂有限公司;Sephadex G15和Sepharose 6FF 生化试剂,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公司;葡萄糖(AR),上海医药公司;果糖、鼠李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生化试剂),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C451k透析袋,上海绿岛科技发展有公司;硫酸、苯酚、无水乙醇、丙酮等均为国产AR试剂.

Nexus 470型FTIR红外分光光谱仪(Nicole,America);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America);Agilent Technotgies 1200 GPC System(America);UV265FW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 Japan);DZF6020真空干燥箱(河南巩义科技仪器公司);ALPHAL型真空冷冻干燥机(Germany).

1.2实验方法

1.2.1滇桂艾纳香干燥全草多糖BRP的提取、分离、纯化

(1) 提取取滇桂艾纳香干燥全草5 kg,粉碎,过282 μm筛,称其碎片3.0 kg,加无水乙醇回流提取多次,除去脂溶性成分,药渣以蒸馏水为溶剂,用微波提取器(1 kW,10 L)在85 ℃下提取3次,每次20 min;提取液离心去杂、减压浓缩约至原体积的1/5,加乙醇至含醇80%左右,冰浴放置过夜,离心,得BRP沉淀物.BRP用无水乙醇多次浸提,去除残余脂溶性物质和部分色素.

(2) 脱色将上述BRP配成稀水溶液,直至沉淀物不再溶解,过滤,取滤液过D101大孔树脂,用水洗脱,直至洗脱液颜色浅淡,收集水洗脱液,浓缩[7].

(3) 分离将上述浓缩液进行DEAE纤维素柱层析[89],依次用蒸馏水和0.15,0.30,0.45 mol/L NaCl溶液梯度洗脱,用苯酚硫酸显色检测,收集各梯度洗脱液.

(4) 脱蛋白对各收集液采用Sevage法(V(氯仿)∶V(正丁醇)=4∶1)多次脱蛋白至紫外260~280 nm处无明显吸收峰为止[10].

(5) 透析脱蛋白后的BRP溶液装入GRC451k透析袋内,活水透析72 h以上.

(6) 脱盐透析后的BRP溶液过Sephadex G15柱层析,脱除BRP溶液中残留的盐,收集BRP溶液.

(7) 凝胶纯化将透析的BRP0和BRP1.5溶液浓缩,过0.45 μm微孔滤膜,经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6FF层析,蒸馏水洗脱,自动部分收集器收集,苯酚硫酸显色检测,绘制洗脱曲线,根据峰型合并各洗脱部分,冷冻干燥,得BRP01,BRP1.51,BRP1.52,BRP1.53和BRP1.54五个组分.

1.2.2BRP性质表征

(1) BRP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测定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Agilent 1260HPLC仪,柱型为PL.AqnagelOH(300 mm×7.8 mm),柱温,35 ℃;流动相:0.05 mol/L H3PO4Na2HPO4缓冲液(pH6.7,加0.05%NaN3);流速:1.0 mL/min;示差折光检测,进样体积20 μL;以T系列葡聚糖T1,T3,T5,T7,T9,T11和T13为标样对照.

(2) BRP的酸水解分别取50 mg BRP01和BRP1.5置于安培管中, 加入6 mL 2 mol/L H2SO4,在油浴中保持110 ℃恒温加热8 h,水解液用BaCO3粉末中和除酸,离心,将上清液浓缩,定容至2 mL,供HPLC分析.

(3) BRP红外光谱分析取微量BRP样品,拌KBr研磨压片,在4 000~400 cm-1波数范围内扫描检测基团吸收峰类型.

(4) BRP单糖组成分析色谱条件:Kromasil NH2色谱柱(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为80∶20);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示差折光检测;进样量:20 μL[1112].

2结果与分析

2.1BRP蛋白含量检测

BRP经紫外光谱扫描检测, 如图1所示,260~280 nm处几乎无紫外吸收峰,表明多糖中蛋白、多肽及核酸几乎脱除完全,达到分离纯化要求.

2.2DEAE纤维素对BRP的分离

BRP溶液经DEAE纤维素层析柱分离,分别用蒸馏水和0.15,0.3,0.45 mol/L NaCl溶液梯度洗脱,收集部分分别命名BRP0,BRP1.5,BRP3和BRP4.5,其洗脱曲线见图2.由于BRP3和BRP4.5组分还含少量难除色素,所以只对BRP0和BRP1.5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

2.3BRP0进一步纯化

将BRP0配成适当浓度溶液,经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6FF柱层析纯化分离,蒸馏水洗脱,BRP0的洗脱曲线如图3所示,所得多糖命名BRP01.

2.4BRP1.5进一步纯化

将BRP1.5上Sepharose 6 FF层析洗脱,得4个洗脱组分,分别命名为BRP1.51,BRP1.52,BRP1.53和BRP1.54,洗脱曲线如图4所示.

2.5BRP纯化组分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法)测定多糖BRP的相Ψ肿又柿浚M)[13],BRP01,BRP1.51,BRP1.52,BRP1.53和BRP1.54各组分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和纯度如图5~6所示.

由表1可见,多糖组分BRP01,BRP1.51,BRP1.52,BRP1.53和BRP1.54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394,11 754,8 319,7 208和5 936,分散系数分别为1.035,1.053,1.099,1.091和1081,这些组分均由单一色谱峰组成,峰型尖锐均匀对称,表明它们是均一组分多糖.

2.6BRP的红外光谱图

BRP红外光谱各吸收峰如图7所示,其对应基团振动类型如表2,从表2可知,波数1 616.82 cm-1处是〖KG-*2〗〖JG(〗C〖ZJLX,Y〗O〖JG)〗〖KG-1*2〗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多糖BRP含有醛糖酸[14].

2.7BRP1.5的HPLC分析

HPLC对水解后的BRP多糖与单糖对照品对照,分析其单糖组成[15],见图8~9所示.结果表明,BRP0和BRP1.5除含少量半乳糖醛酸外,主要由鼠李糖、果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大致为:1.00∶0.962∶0.392和1.00∶1.125∶0.584.

3结论

滇桂艾纳香干燥全草提取得粗多糖BRP,经DEAE纤维素层析分离得到BRP0,BRP1.5,BRP3和 BRP4.5,进一步将BRP0和BRP1.5纯化后获得BRP01,BRP1.51,BRP1.52,BRP1.53和BRP1.54组分,经HPGPC检测,它们为均一分子多糖,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394,11 754,8 319,7 208和5 936,分散系数分别为1.035,1.053,1.099,1.091和1.081,说明其分子质量分布均一.通过HPLC分析,BRP0和BRP1.5主要由鼠李糖、果糖、半乳糖组成, 其单糖物质的量之比大致为:1.00∶0.962∶0.392和1.00∶1.125∶0.584.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2册[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4278.

[2]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等.现代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061.

[3]杨瑜,刘萍,胡汉昆.妇血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 2006,28(12):18411842.

[4]廖敏富,林翠梧,黄丽,等.滇桂艾纳香水溶性多糖BRPB的分离纯化及止血活性[J].应用化学, 2011,28(1):8386.

[5]许子竞,林翠梧,廖敏富.新的滇桂艾纳香寡糖BROS的结构分析[J].有机化学, 2011,31(11):18111819.

[6]许子竞,林翠梧.滇桂艾纳香多糖BRP的结构解析[J].化学学报, 2011,69(9):11011106.

[7]蓝闽波,郭晶,赵红莉,等.大孔吸附树脂对厚朴多糖的脱色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2,33(5):12191220.

[8]柯庆勇,黄雅燕,叶静,等.DEAE纤维素法从琼脂中分离制备琼脂糖工艺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15,31(1):2131.

[9]孙晓雪,康杰,王昶,等.DEAE纤维素纯化玉米须总多糖的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0(15):2830.

[10]常飞,王绍云,陈飞.贵州野生甜藤多糖的提取与脱蛋白方法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27(2):294300.

[11]蔡铭,罗印龙,孙培龙.黑木耳多糖的抑菌活性与单糖组分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4,42(5):533538.

[12]何晋浙,蔡如繁,孙培龙.南极海茸多糖结构及其单糖组分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40(3):196200.

[13]YUAN F, YU R M, YIN Y, et 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Ginkgo biloba.[J]. Int J Biol Macrom, 2010,46(4):436439.

篇10

1当前城乡规划管理发展现状

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主要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其发展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中政府指导与调控在,这种发展机制与当前的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是相同的,以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加强了对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活动的统筹规划,但是这种体制容易导致城市与农村的产生利益矛盾、功能性领导和结构性实体矛盾等等,造成城乡发展不完全,例如行政结构上的主体缺位、辖区内不同管理功能差异等残缺现象,虽然城市领导农村与城乡统筹相矛盾,但是从镇(乡)作为最低行政级别单位来讲,仅仅通过城乡统筹在村镇规划的政策关系难以真正的统筹好农村发展或者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从城乡统筹的体制实施来讲,村镇规划在这个设置政策关系和机制衔接中发挥着巨人的作用,,需要整合各个方而的权限所属与各辖区利益的关系,例如整合省(自治区)和省府城市、市(县)和其中心城(镇)等重叠空间关系、整体城乡分离空间等关系但是应当重视解决城乡规划管理的整体对象与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的矛盾,城市和乡村作为规划管理的对象,这样才能确保城乡统筹规划的正常运行。

2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城市领导农村发展的空间矛盾

由城市来领导和管辖农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矛盾在于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作为统筹发展的主要对象,但实际上统筹规划的出发点和决策都是根据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而非是统筹农村、城市情况一起决定,发展过程中严重倾向在于城市扩张对村镇发展,由于行政主体是城市,对村镇规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必然造成农村空间结构的改变,例如各种土地结构变性、经济或产业结构调整等等,这些变化针对整体城乡关系、城市发展村镇规划和管理方而主要矛盾,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这方而问题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规划管理的实施受到了进行规划管理的其他因素权限,这其中所缺乏的就是合理的政策关系以及机制衔接。

2. 2农村土地结构变化

城乡规划属于政府行为,以政府、社会作为主体,其对象载体就是土地,土地规划只是实施土地利用的一个技术环节,如下图的某村镇的土地规划图,政府对农村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将不同功能性质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种类型,并且根据其用途设置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垂直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村镇规划中也涉及了的土地利用方而的内容,但是其受到了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第一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耕地保护制度,耕地需要在总数保持一定比例,但是村镇不可能根据自身情况对土地进行利用;第二:在村镇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实际内容给予农村土地利用一个合理发展的空间;第三:村镇的上级政府设置或改变土地用途、以及设计实施其他规划的物质载体,这种现象对于农村发展极为不合理,直接原因就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利益不均衡,所以城市统筹规划公正和公平的利益分配需要确定相应的政策关系和机制衔接。

2. 3农村整体规划的空间矛盾

城乡规划从整个规划角度来看,村镇规划的目的性是明确的,但是村镇规划有着自身的整体性发展规划,这也是村镇规划中最突出的矛盾,导致在实际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中找不到给予农村发展的可控空间,引起了村镇规划发展矛盾:第一:农村区域的而积广阔,其中村镇规划作为是城市规划的核心部分,在实际过程中农村规划需要服从并遵照城市的规划来设计和实施;第二:村镇规划中并没有完全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所在区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而且是在规划实现得到过程中,许多规划具体项目中受到了多方而的因素的制约,例如资金、审批环节和程序等等因素制约;第三:在规划项目的实时过程中,尤其是不违背上级规划而且没有在上级规划中明确规定的项目时,需要根据的相应的规范依据、政策支持以及机制衔接,所以在你实际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操作中,根据实际规章程序的进行,但是实际上人多数的命令计划都是执行不到位,原本可以实施的计划项目因各种审批条件或待批时间原因的推迟,使得原本计划进度受到影响;第四:部分村镇规划自主调整规划和新增项目可能有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土地利用困难、资金不足、建设困难等,这些导致项目实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