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12:5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深入贯彻中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省、市住建部门春季重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延市发〔2018〕14号)要求,结合《延安市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确定我县下一阶段危房改造目标任务为持续巩固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农房安全动态核查,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兑付一户、安全一户,确保全县农村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动态核查。2018年我县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但基于宜川地质、气候等特殊因素,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村房屋易产生变形。县住建局每季度要抽调业务人员会同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全面开展“四类重点对象”房屋排查、安全认定工作;各乡镇、街道办要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非四类重点对象”进行房屋排查,安全认定。
(二)规范工作程序。一是规范申请审批程序。危房改造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住建部门审批”的四级申请审批程序,以及村和乡镇两级公示制度。县住建局要将危房鉴定与农户申请同步展开,上门服务。二是规范档案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的通知》要求,危房改造档案资料实行一户一档,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准确。三是规范工作措施。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建立年度危房改造对象进度台账,包括开工、竣工、验收、入住等情况,每月统计报告工作进度,实时管理,对账销号。四是规范资金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坚持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初步认定核实后,将认定名单提交县住建局,县住建局核实汇总后移交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通过“惠农一卡通”直接拨付至农户,严禁挪用、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
(三)严格建设标准。一是严格控制建房面积。新建房屋建筑面积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米以内(1人户不能低于20平米、2人户不低于30平米、3人户不低于40平米;3人以上户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18平米,不低于13平米);厨房、卫生间、杂物间等附属用房不计入建房面积(厨房、卫生间不计入建房面积,指在住宅外单独的厨房、卫生间或在建筑内有明显隔断隔离开的厨房、卫生间不计入建房面积;杂物间不计入建房面积,原则上独立的、只用于储物的杂物间不计入建房面积)。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检查,杜绝超面积建设和因建房发生大额举债现象出现。二是严格面积计算。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由乡镇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一建设,除安全原因不宜在原址建设外,农村危房改造必须坚持原址加固、就地重建、就近翻建。三是严格控制建设工期。县住建局、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强化措施,倒排工期,加快危改进度,务必于每年3月份全面开工建设,6月底竣工验收,8月底入住。
(四)明确补助标准。“四类重点对象”修缮加固(c级)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以评估报告为依据,进行资金兑付。评估价低于1.5万元的,按实结算(取千位整数结算),评估价高于1.5万元的,补助1.5万元;新建(d级)每户补助不低于2.58万元。“非四类重点对象”修缮加固(c级)按照1万元/户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鼓励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新建(d级)按照2万元/户的标准给予补助。
(五)推广低成本改造。一是全面推广集义镇抱泉村危房危窑加固改造经验,推广低成本改造,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二是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三是县住建局要结合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情况,制定危房改造资金分类补助方案。
(六)强化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基本质量标准、基本结构设计、基本建筑工匠管理、基本质量检查、基本管理能力”要求,严格执行《延安市农村危房改造c级维修加固技术导则》,积极推广应用抗震设防和节能技术,全面落实住建部关于危房改造抗震设防和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安全巡查,指导和督促施工人员开展关键环节现场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保证住房安全。
(七)严格安全评定。县住建局负责组织开展房屋安全性评定,建设方提交的建房备案书为住房安全性认定的基本依据。对于危房户自愿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且无改造意愿的,在履行确认程序后可不再将其危房纳入改造范围,须提醒农户主动拆除或不再使用危房。
(八)坚持危改《六条长效机制》。一是严格包乡包户问责制度,建立责任到人长效机制;二是技术服务和质量安全巡查常态化,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三是推广窑洞维修加固经验,建立低成本改造长效机制;四是适时启动回头看,建立农户房屋动态识别长效机制;五是加大危改挂历发放,建立政策入户长效机制;六是改厕和人畜分离两手抓,建立提升危改整体水平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级责任。县住建局、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落实住建局科级以上领导包抓乡镇,乡镇干部包抓危改户工作机制,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快速推进。县住建局要认真做好危房改造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工作,负责全县“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各乡镇、丹州街道办要按照“乡镇审核审批、建立档案台账、统一验收认定、组织兑付资金”程序实施农村“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确保按期完成年度改造任务。
篇2
一、时间安排
2020年6月10日-6月30日
二、总体要求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和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成果,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点排查。
各村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由驻村工作队牵头组织人员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开展全覆盖排查,确保户户到、人人过、项项查。重点排查以下六项内容:一是家庭收入情况。排查贫困户2019年度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重点关注是否受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影响导致今年收入可能不达标的风险。二是基本生活保障情况。排查米、面、粮油是否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肉类、蛋类、奶制品或豆制品等是否想吃随时能吃,一年四季是否都有应季的衣物,重点关注特殊人群(比如鳏寡、残疾高龄老人等)是否落实相应的服务保障措施。三是义务教育保障情况。排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和教育资助发放情况,重点关注学籍在外地的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补助政策是否发放到位。四是基本医疗保障情况。排查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参保情况,重点关注新增人口是否及时代缴、稳定脱贫人口参保情况。在外地参保和就业单位代缴的是否有证据资料。五是住房安全保障情况。排查贫困群众住房是否安全,是否满足居住需求,危房改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六是饮水安全情况。排查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是否达标,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饮用露天塘水情况,老弱病残贫困户的饮水是否方便。(具体见附件1)。
排查结束后,要认真梳理整理,汇总脱贫攻坚专项集中行动排查问题(附件2),建立问题清单,按照问题整改“七个一”机制落实整改、销号管理、问题清零。
责任单位:各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
(二)全面开展走访。
专项集中行动期间,全镇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围绕“四个一”要求对所结对帮扶户(包括2014年、2015年脱贫户、稳定脱贫户)开展1次帮扶走访,并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村。一是与贫困群众谈一次心。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结对帮扶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引导结对帮扶户掌握建档立卡以来家庭收入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的改善情况,切实用心用情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二是梳理一遍帮扶措施。帮助结对帮扶户梳理建档立卡以来在教育扶贫、健康脱贫、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保护脱贫等方面获得的帮扶情况,确保结对帮扶户(或明白人)对相关情况说得清道得明。三是核实一遍基础数据。核准《扶贫手册》基础信息及贫困户家庭各项收入、支出数据,确保各项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四是整治一次人居环境。动员并帮助贫困户整治家庭人居环境,确保贫困户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干干净净的人居环境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责任人:所有帮扶联系人、村扶贫专干。
(三)整治人居环境。
各村要充分发挥公益岗和公益性事业劳务人员作用,对村域内的垃圾包括杂物、渣土、柴草和废弃物等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彻底清理,确保常态化达到“十净”(即房前屋后净、庭院净、禽舍净、道路净、沟渠净、绿化地林带净、公共环境净、水边净、场院净、地头净)要求。结对帮扶责任人要结合帮扶走访,帮助结对帮扶户对家庭人居环境进行细致整理,促其达到“五净一有一整齐”(即门窗净、卧室净、厨房净、个人卫生净、宅前宅后净,每个贫困户家中要有简单必要的基本生活用品〈包括床褥、衣柜、碗橱、餐桌、椅子、电视机〉,家庭院内摆设整齐有序)。
责任单位:各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
(四)抓好整改落实。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切实抓好全面排查和帮扶走访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所有问题6月底前整改到位。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逐项建立问题台账,逐项研究具体整改措施,严格时间节点、倒排工期,逐人逐户对账销号。对能及时整改的问题要坚持立行立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加强会商与研判。镇直相关单位,要对照工作职能加强对村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促。各村要找准问题症结和问题阻点,深入剖析原因,既要“点对点”整改,做到改到位、改彻底,又要做到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要坚持精准帮扶,聚焦“五个一批”,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加快各类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项目6月底完成,并按照要求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责任单位:镇各脱贫攻坚专项工作领导组,各村。
(五)完善基础工作。
要全面核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扶贫工作站对发现的疑点数据要组织扶贫专干实地核查,及时修正完善,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要围绕普点内容,全面梳理、规范整理村级档案和贫困户档案资料。完善的重点要求:(1)检查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手册》内容必须与家庭真实情况、扶贫信息系统相一致、帮扶措施与帮扶成效必须相统一。(2)《扶贫手册》必须存放在家,户袋资料与村存放的户档资料必须完全一致。(3)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帮扶和退出资料务必完整、支撑材料必须齐全。(4)边缘户和监测户的佐证资料务必准备并且充分有力。(5)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措施务必落实到位,排查表中的各项帮扶措施必须填写齐全。(6)有关证件(如残疾证、慢性病证等)务必办理并存放户袋。(7)对特殊情况户(如不能正常回答问题的农户等)务必准备情况说明、张贴告示或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明白人”。(8)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扶贫专干对所在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程序环节、取得的成效等必须做到清楚明白、熟知在心。
责任单位:扶贫工作站,各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脱贫攻坚专项集中行动是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的重要抓手。各村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严格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全面开展走访,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篇3
《方案》提出,按照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思路,将助力脱贫攻坚与团的各领域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瞄准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体现共青团工作特色,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支持机制,组织动员全州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
《方案》结合团州委各科室工作实际,从驻村工作方面、青年创业工作方面、青年服务工作方面、青年权益工作方面、后勤保障方面5各方面明确了助力脱贫攻坚具体工作,明确了责任科室和个人。并从部署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提升阶段、巩固提升阶段4个方面明确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法和步奏。
按照《方案》要求,《共青团德宏州委关于开展青年创业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方案也已出台。
共青团德宏州委向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并号召全州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建设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立足大水沟产业发展 助推脱贫攻坚
截至11月,德宏团州委书记侯华、副书记周劲以及机关同志共深入挂钩点大水沟村25次,组织挂钩点村民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共计8次,考察团成员通过看现场、听经验、提问释疑等形式的考察,积极为大水沟产业发展谋出路,带动群众走致富路,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有序推进大水沟种养殖合作社健康发展,促进农户产效增收,共青团德宏州委通过干部职工自筹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3.5万余元用于扶持合作社发展。8月10日,团德宏州委用筹措的资金为挂钩点大水沟种养殖合作社15名成员发放了880只鸡苗和5吨饲料,并全覆盖11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产业发展,尤其是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村养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村养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接下来,德宏团州委将积极帮助挂钩点成立农业合作社,组织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技术培训,培育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泛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开展大水沟“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
9月12日,德宏州审计局、团州委和芒市调处办三家单位在大水沟村委会开展“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为今年考取大学二本以上的6名学生送上爱心资助。希望受到资助的学生家长不要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要教育子女珍惜青春,发奋学习,永葆进取精神,真诚对待爱心,把社会的关爱化作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成长为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人才,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父老乡亲。希望各位家长要重视教育,将钱用好,尽已所能地为他们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在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帮助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近几年来,团州委持续对挂钩点开展“爱心圆梦大学”助学活动,今年更是得到了州审计局和芒市调处办的支持。
三家单位自挂钩大水沟村以来,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和有效的措施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高度重视大水沟的教育事业。前期,开展了“青春助力脱贫攻坚 青年携手感恩奋进――2016芒市城乡青年联欢会”,为28名贫困学生捐助了17900元,覆盖了所有建党立卡户,为今年1名考入大学的学生争取到5000元的“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奖学金项目。
深入基层调研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动员和支持各级团组织及广大青年e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精神和上级关于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和扶贫攻坚工作实际。为广泛倾听德宏州创业青年及群众的心声和意见,了解创业青年的实际需求和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下步共青团工作、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以及青创协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6月14日下午,共青团德宏州委副书记周劲一行5人,深入芒市遮放镇东相村,借德宏助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活动期间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调研。与东相村村组干部、创业青年进行座谈,详细了解了公司发展运营情况,以及目前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6月22日至23日,德宏团州委分别到瑞丽市户瓦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芒市三台山富邦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德宏助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调研。
调研中,青年段必清、高文学、普小文分别讲述了他们的创业历程、现在的规模、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并开展了深入的交谈。
团州委副书记周劲充分肯定了专业合作社在发挥青年优势,为推动农村青年及群众创业就业做出的一系列积极努力和探索,并希望创业者坚持并坚守好自己的信念和梦想。团州委根据青年创业者的实际需要,用活“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两个十万元”等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帮助创业青年解决面临的困难。团州委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创业资金扶持、创业经验交流座谈等服务,旨在扶持帮助创业青年,培养出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并最终夯实基层团建。
篇4
2018年,我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的部署要求,全乡上下秉承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合力推进、务求实效的主体思想,举全乡之力将扶贫工作抓实、抓细、抓稳,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色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扶贫任务。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狠抓责任落实
一年来,我乡一直把扶贫脱贫工作当成首要政治任务,把帮扶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事不避难、勇挑重担,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扶贫脱贫工作任务。一是强化脱贫目标引领。根据省市县精神和我乡实际,先后制定《XX乡脱贫攻坚工作三年(2018—2020年) 滚动规划》、《2018年XX乡扶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定了“一年集中攻坚、两年稳定脱贫、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2018年已经脱贫110户220人,2019年计划脱贫55户114人,2020年巩固提升。二是落实责任到人的刚性原则。对帮扶单位、党建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坚持一包到底原则,51个党建工作组分别负责督导全乡XX名帮扶责任人全面开展工作,乡党委发挥主体责任,真管、真用、实查、实调,通过查在岗、查成效、查入户、查资料,与党建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一道,梳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同心帮扶的强大合力。三是严格定责问效严肃作风。制定《XX乡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XX乡贫困户遍访“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 等文件,持续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乡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村干部逐人逐户大走访,发现问题,及时化解。
二、因户施策,细抓产业扶贫
我乡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帮扶措施。一是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精准核查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保贫困户各项政策应享尽享。把政策宣讲到贫困户心里,让贫困群众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二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项目。借助XXX旅游发展,依托佳人农业有限公司、火红肉羊养殖、墙伟葡萄种植合作社等以入股、托管模式获得保底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三是因户施策提升造血功能。坚持扶贫与扶智和扶志相结合,一户多策,多重覆盖,确保脱贫质量。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有种养殖项目的16户农户,办理小额贷款授信,发放贷款38万元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增加了贫困户脱贫信心。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发展特色种养、手工编织、庭院经济等,2018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保洁岗位15个,坑塘看护员5个,实现灵活就业89人。
三、举一反三,深抓问题整改
今年我乡在省督导检查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点对点问题,但我乡认真对照省反馈的问题清单,举一反三,逐一对表查摆问题,切实弥补短板,提升工作实效。一是档案再规范。由乡扶贫办抽调专人对乡、村两级档案进行再细化,再完善。乡党委对所有建档立卡户档案资料,对照样册、模板,紧抓时间节点,把贫困户基础档案资料做细做实做规范,确保档案内容齐全完整、填写规范、数据真实、线上线下信息一致。二是识别再精准。在我县扶贫攻坚工作回头看期间,我乡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利用一周时间,对户口与建档立卡人数不一致问题逐一进行核实、比对。最终将排查出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三是政策再落实。提高小额贷款政策知晓率,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面,提高户贷率。四是基础再提升。对村庄整体环境和贫困户户内外环境再提升,提高建档立卡户和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四、存在问题:
2018年,我乡虽然如期完成了本年度的脱贫既定任务,同时在接受省督导组的检查过程中没有出现点对点问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下:
篇5
大家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来我镇指导工作。我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现将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同志们作简要汇报:
我镇现有11个村(居),在本次脱贫攻坚工作中,区委要求我镇5个自然村、有劳动力的869户贫困户,3496个贫困人口必须脱贫,其中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要超5万元。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展工作,如何实现确保资金安全、资金升值、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点工作: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镇专门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由我本人担任总指挥,镇长担任副总指挥,其余三套班成员为所驻项目村的指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一办四组”,有办公室、项目组、宣传组、督查考核组、财务审计组。并制定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瞄准工作目标倒排工作推进计划,并和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状,最终形成了镇、村、组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科学论证、选准项目。
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败,项目选择是关键。为了选准项目,我们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并结合我镇传统产业,在项目安排上做到了“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
为了科学立项,我们先后召开了五个会:召开三套班会,确定了资金运作模式;召开村组干部会,筛选贫困户;召开贫困户代表会,确定备选项目;召开合作经济组织法人、致富能手座谈会,筛选脱贫项目;召开项目论证会,确定项目。
(三)、规范操作,稳步推进。
在贫困户筛选阶段,我们定人、定户开展摸底、排查、登记工作。组织专人对各村前期上报的贫困户进行重新核对。建立台帐,确保准确无误;及时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在项目论证阶段,我们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开展充分调研,进行反复论证,实现准确立项。
在项目招标阶段,区纪委及时介入,镇纪委全程监督,严格按照纪委规定的招标程序规范运作。
在项目建设阶段,实行全程帮办。从项目用地的落实、到协议签订、到开工后的质量监督,全方位参与,24小时帮办,确保工作做细做实。
在资金拨付和使用上,按照事先制定的拨付款制度严格执行,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坚持单独建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在经营管理上,依托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带,最终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种植、养殖模式。
通过以上环节的规范操作,最终将实现群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在经济效益上,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土地流转有租金收入、加入合作社有入股分红收入、到合作社打工有劳务收入、承包大棚有经营收入;在社会效益上,通过拓宽增收渠道,变劳动力外输为内转,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地位。
篇6
根据霍邱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关于印发《霍邱县2020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霍扶组〔2021〕2号)的工作要求,我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开展行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为推动整改工作有序开展,我镇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亲自抓,针对各部门负责的业务组建出一支联合排查队伍,成员单位包括镇扶贫工作站、镇人社所、组织办、农综合站、财政分所等。认真学习霍扶组〔2021〕2号的文件精神,掌握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具体内容,在全镇范围内全面组织摸排,为深入查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薄弱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坚持统筹结合,全面排查整改。我镇由主要负责人统筹规划,各单位积极配合,结合各方文件和反馈问题,实行一体推进、一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各单位对反馈问题主动认领,举一反三、全面查摆,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对所有问题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
经全镇摸排,发现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1.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填写不规范,部分帮扶措施漏登,人员信息未及时变更,基础信息不准确。2.务工就业信息不准确。国办系统务工信息中,存在部分务工人员联系方式不正确、务工地点不准确、务工时间不精确。3.公益岗位待规范,动态管理有漏洞。个别村存在公益岗人员年龄过大,调整不及时。4.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有的贫困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光伏收入,特色产业发展不足。5.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部分村的文化广场、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镇各单位主动认领,明确整改责任,限定整改期限。
三、开展整改工作,巩固脱贫成果。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我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以下整改。
针对扶贫手册填写不完整,我镇扶贫工作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自查自纠。督促村里立即开展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对扶贫专干开展业务指导,严格按照省扶贫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的函》通知要求,规范脱贫攻坚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专干业务能力水平。三是持续巩固提升。结合帮扶人日常走访工作,持续指导帮扶人扶贫手册填写。
针对国办系统信息不精准,我镇扶贫工作站和人社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整改。针对县里比对反馈的务工信息疑点数据,及时核实并在国办系统修改。二是全面排查核查。指导村对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状况进行全面排查,以反馈问题为线索,对务工地址、联系方式等不准确信息进行整改,及时对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强化督查力度。不定期对务工人员信息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的,及时向村反馈整改,对问题比较多的村进行通报。
针对公益岗不规范情况,我镇扶贫工作站和人社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面排查核查。组织镇人社所、扶贫工作站对已开发的公益岗位进行摸排梳理,全面掌握公益岗位开发、人员安置、监督管理等情况,进一步夯实公益岗位基础台账,并及时录入就业脱贫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开展基础台账比对。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将公益岗位信息与残疾人信息、社保参保、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等数据信息进行比对,核查岗位和人员信息。对发现的疑似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相关村,督促核查整改。三是加强岗位动态管理。举一反三,指导村紧扣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合理开发公益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确保“岗需互选、人岗匹配”。落实公益岗位考勤管理制度,对无法胜任岗位职责的及时解聘,通过其他渠道增加其收入。四是强化工作督导力度。不定期开展对公益岗人员进行电话抽查,实地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到位。
针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我镇组织办、扶贫工作站、农综合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多种形式盘活旧村部、闲置土地、水面等村级资产资源,多元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谋划产业,申报一批成熟产业项目列入县产业项目库,积极申报资金,做大做强村特色产业。三是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落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出列村、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针对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我镇扶贫工作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谋划申报项目。结合2020-2021年项目库,指导各村积极摸排上报需要修建的基础设施项目,确保上报项目不遗漏、能实施。二是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对上级下发的项目批复,及时制定公告、实施方案,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保证项目的序时进度。三是强化项目监管。加强对项目的建设、资金拨付等工作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规范,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时、按质完成。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改长效。在之后的工作中,我镇将严格按照上级的政策要求,扎扎实实开展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的自评自查,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单位要强化整改任务落实,确保取得成效,并长期坚持,确保所有问题不再反复,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篇7
一、以问题为导向,结对干部,做好传帮带,提高村干部素质能力
“精准扶贫”不仅在物质上扶贫,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进行扶贫攻坚。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除了当地的自然禀赋,首要的就是基层组织建设、村一级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建设。大唐新疆发电有限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组注意发现村干部身上存在的粗办法和村务工作中老经验的不足,从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村干部帮扶结对子,对村“两委”分工有但不明确、党支部年度计划有但党建内容少、后备干部有但个别工作不积极上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村党支部书记反复沟通交流,教方法、说经验,帮助完善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重新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工作分工、重新确定后备干部等,改进村干部的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效率。同时,对村“两委”班子的分工进行公示,让村民能够了解分工内容,发挥监督作用,促进村“两委”的有效运转。
与此同时,以换届选举为抓手,加强村级干部梯队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吐格其村干部梯队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吐格其村“十支队伍”信息台账,把工作组、后备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纳入其中,公开亮相“十支队伍”加工作组、后备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10+3”队伍,让每支队伍的责任更加明确,让各支队伍能够接受监督。
二、以“星级化”创建为抓手,建章立制,不断提升村务基础工作
“星级化”创建是这几年村级组织开展各项生产生活工作的总抓手,包含领导核心、科学发展、宗教和谐、先锋模范、民族团结、能力提升、民主管理、平安法治、现代文明、清正廉洁等十方面内容。工作组围绕“星级化”创建工作,一进村帮助村委会完善“”、“两会两票”“三务工开”、“党建带团建”及“星级化”创建等各项制度、协助制定支部全年计划并抓落实,不断规范和提升村务基础工作。针对本村创星工作的薄弱环节,工作组和村委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沟通,制定了《吐格其村“星级化”创建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一一对应,责任相扣,同步推进,并给他们讲思路、教方法、确保方案的有效落实。通过远程教育进行培训、邀请各类专家进行培训、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帮助提高吐格其村干部们的履职能力、接受更多现代文化、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投资建设党团员活动中心和村民阅览室为平台,强化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自驻村以来,工作组和村党支部把强化各类学习作为推进“星级化”创建工作的有效举措,以学带干,以干促学,不断浓厚党团员的学习氛围,并且加强和创新党团员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习没有固定场所的现实条件,利用村委已有房屋投资8万元建设党团员活动室和村民阅览室。
三、以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平台,深入落实精准脱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工作组协助村“两委”召开扶贫工作联系会议,制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资金来源,为脱贫工作打下了奠定的基础。针对7家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种养殖致富脱贫、教育脱贫和经常性关注帮扶三个方向的措施,并反复和村民对接,确保脱贫到位。与此同时,打造便民服务中心,不仅解决了村民网上购物、充话费、订票、复印材料等题,而且逐渐成为村民网购淘宝、矛盾化解、心理疏导中心。发动大唐公司系统为村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捐助3万元助学金,赠送电脑笔记本和书籍;协调电网公司对电力线路进行改造;选拔优秀青年安排参加自治区美容美发、中式面点、服装设计制作培训;发挥双语优势,为村民翻译农药说明书等等。另外,督促监督完成两项吐格其村“防渗渠”及“排碱沟”等自治区惠民项目;资助15万元改善村委会办公环境,修建会议室;投资50万元修建村民活动中心,解决了村民普遍反映结婚、乃孜尔没有场所的问题。
篇8
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坡耕地现状和农民退耕还林意愿摸底调查工作,率先完成了省级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和县级工作规划编制工作。
在今年6月30日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经验交流会上,专家表示,从全国总体情况看,贵州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截至目前,贵州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657万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达1353万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域,持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既为自身绿色发展与后发赶超找准了路子,也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生态支撑。”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说。
绿色行动打出生态底牌
谈起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滑石村村支书王福中有说不完的话。他说,滑石村之所以叫“滑石”,因这里过去毁林开荒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填饱肚子,村民曾一度开荒开到山尖尖,真所谓山有多高庄稼就有多高,地有多陡,人们的锄头就有多陡。”王福中说,过度垦殖带来的恶果就是山荒、水竭。
越恳越荒,越荒越穷,滑石村民开始反思。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滑石村近8000亩25度以上的山坡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
如今的滑石村,山绿水清、村庄整洁,森林覆盖率达73.6%,退耕还林工程让滑石村不再“滑石”。
滑石村的故事,诉说着贵州通过退耕还林筑牢生态底色的努力。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以实施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为重点,贵州绿化建设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上一轮退耕还林期间(2000年至2014年),贵州累计退耕造林727万亩,全省因此提高森林覆盖率近7个百分点;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325吨降至931.4吨。
201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退耕还林工作再启征程。
“如果说,上一轮退耕还林扭转了贵州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那么新一轮退耕还林则为贵州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金小麒说,贵州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退耕还林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贵州启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让贵州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
“贵州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50%,事实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最大优势。”金小麒说,贵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这意味着造林速度还要加快一倍。
金小麒表示,“绿色贵州”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贵州持续加大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设立绿色贵州建设专项资金;推行“先建后补”“先退后补”等方式,通过造林资金补助、财政补贴、贴息贷款、表彰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投劳开展造林绿化,让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机制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2014年和2015年,国家分别安排贵州退耕还林任务70万亩和160万亩,目前任务已全面完成,速度在全国领先。
贵州的领先一步并非偶然。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贵州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程进展的根本动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
2014年,贵州出台《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正式划定了全省包括林地保有量等在内的9条林业生态红线,红线区域面积共9206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85%。
2015年,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的《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规定了在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工作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要严格问责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
同时,各地也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加快推进绿化工程建设。黔西南州、安顺市等地对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坡耕地采取“先退后调”措施,规模治理,打造集中连片产业带,造林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六盘水市借鉴农村“三变”改革经验,采取存量折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林业资产股权化,盘活退耕还林林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毕节市出台实施《毕节市林业生态工程先建后补管理办法》,2014年下达的23万亩建设任务,不到半年时间就全面完成;2015年10月下达的40.48万亩计划任务,仅用四个月就基本实施结束。
……
一系列探索与改革,为绿化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15年底,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3亿亩,占林改面积的97%。特别是近5年来,全省共建立交易服务机构48个,林权流转面积累计392.67万亩;全省森林投保面积达8894.9万亩;成立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2601个,19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林业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清晨,走进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洋溪镇桅杆村,云雾缭绕,村民陈正平和家人正在茶园里忙碌,他家靠10余亩茶园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10年前,当地村民靠上山砍柴烧炭卖炭谋生。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海拔较高、适宜种茶的桅杆村迎来了机遇,被作为洋溪镇首批茶叶专业村打造。
如今,全村有近400户茶农,茶叶面积达2600多亩,实现人均2亩茶的目标。每年全村茶青交易收入近200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茶产业正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5%,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贵州脱贫攻坚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解决脱贫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发展经济林,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贵州坚持把兴林和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大力度调整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按照规划,贵州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中,重点培育木本油料、木本中药材、饮料调料、笋用竹、精品水果及林化工原料等特色优势经果林,积极支持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为了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还强化绿色通道建设,结合林业工程绿化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打造多彩贵州生态景观大走廊。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重点绿化美化民族特色村寨,鼓励扶持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兴办乡村旅游业。
篇9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根本要求,积聚全镇力量,以更加明确的责任,更加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涉及5个村13个村民小组,完成搬迁任务227户9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户649人,同步搬迁户69户259人。分年度规模为2016年111户471人,其中建档立卡77户335人;2017年116户437人,其中建档立卡81户314人。集中安置6个点共217户863人,其中赛云村赛云一组大鱼塘安置26户10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66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16户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7人),2017年实施10户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9人);赛云村赛云二组那诺地安置27户6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4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15户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29人),2017年实施12户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5人);太和村小寨组古蜡平掌安置40户1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60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35户1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57人),2017年实施5户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3人);太和村新寨组恩乐地安置56户2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50人)为跨年度安置点,2016年实施45户19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21人),2017年实施11户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29人);官厅村厄里组拉古普池安置20户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3人)于2017年实施;官厅村玉能一二组瓦场安置48户18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40人)于2017年实施。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户46人,其中新华村3户16人,官厅村5户22人,路思村2户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建设情况。截止2019年12月2日,全镇已全部完成搬迁任务。集中安置点开工6个,已竣工6个,竣工率100%;分散安置户开工10户46人,已竣工10户46人,竣工率100%;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竣工。全镇搬迁入住227户908人,搬迁入住率达100%;完成旧房拆除227幢,拆除率达100%。
(二)“双点长”落实情况。XX镇6个集中安置点已实行“双点长”制。集中安置点“点长”由一名县级领导及施工企业负责人担任,分散安置点“点长”由镇级领导及施工企业负责人担任,共同做好集中安置点建设、管理、后续脱贫发展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1.围绕《XX镇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实施方案》,由政府搭建平台,促成12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与墨江县XX火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产业扶持资金投入29.04万元。
2.2018年,整合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结合“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以XX镇烟叶生产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烟叶生产为合作纽带,扶持太和村新寨、小寨组搬迁烟农20户,发放产业扶持贷款20万元,实现户均收入51219余元。
3.2018年-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24户,发放贷款106万元,用于自身产业发展。
4.加强转移就业培训与技术技能培训,有效拓宽搬迁群众的致富路子。充分发挥挂钩单位作用,开展种、养殖技能培训187人次,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员会6次,自觉增强发展动力,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新貌,真正实现稳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关于调整建档立卡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发改扶贫〔2018〕422号)的要求以及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财农﹝2018﹞158号)文件要求兑付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定期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和稽查监督,确保资金安全。目前,全镇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XX万元,其中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资金XX万元,农户建房补助XX万元,旧房拆除奖励资金XX万元,同步搬迁户产业扶持资金XX万元,同步搬迁户建房贷款XX万元。
(五)复垦复绿情况。根据《XXX自然资源局及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试点项目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上级下达XX镇复垦面积为200.65亩,需修建25m³水池18个,16m³水窖8个,需改建896.1米生产路1条。目前已完成复垦面积84.30亩,水池水窖建设8个,生产路改建896.1米,其余正在有序推进。
三、取得的成效
全镇共建成集中安置点6个:赛云村赛云一组搬迁安置点、赛云二组搬迁安置点、太和村新寨搬迁安置点、太和村小寨搬迁安置点、官厅村厄里搬迁点和官厅村玉能一、二组搬迁点,完成搬迁任务227户9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8户649人的搬迁任务。
(一)安全住房得到有效保障。从“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来看,从根本上解决了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帮助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房屋,让群众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房屋,共建成安全住房227间。
(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易地扶贫搬组内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文化活动室、公厕、路灯建设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脏、乱、黑问题,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三)群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项目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加强技术培训,并合理引导劳动力转向发达地区,贫困群众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意识、观念得到根本转变,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需进一步加快完善。《关于调整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发改扶贫〔2018〕422号)和《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公司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财农〔2018〕158号)文件,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来源、标准及使用重新进行明确。根据文件精神我镇重新编制、上报实施方案,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安置点与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故目前尚未完全完善。
(二)部分安置点存在私搭乱建情况。一是部分农户因人口较少,安置房建设面积受限,存在粮食无地方堆放的情形,农户私自改变厨房用途,在周围搭建简易小厨房;二是在房檐、庭院、楼顶加盖彩钢瓦、树脂瓦。
(三)痕迹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政策、对象调整,项目资金投入、项建设内容等已重新变更皮肤过,一户一档、一点一档等资料需要重新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扫尾工作。按照《关于调整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发改扶贫〔2018〕422号)、《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公司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细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政策的通知》(云财农〔2018〕158号)精神,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与分散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各项建设。
篇10
()残联把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认真履行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惠残政策支持,履行职责使命,稳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建立健全残疾人防贫监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残疾人防贫监测帮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标准和工作任务,对残疾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镇残联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做到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
二是健全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
各镇每月20日上报一次残疾人防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由县、镇残联共同发力,加强信息沟通、上下联通、左右贯通,协调各方帮扶力量,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早日清零。同时紧盯残疾人住房情况,加大与住建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新增危房及时排查改造保障安全,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建立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
健全县镇村三级监测预警责任机制,加强与各镇数据共享比对,完善筛查预警制度,拓宽快速发现渠道,提高“早发现”能力。
二、多措并举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一是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促就业。
2月4日,在县zf门户网站《2021年度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通告》,与县财政、税务部门共同发力,督促用人单位及时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截至目前,年审用人单位29家,安置就业残疾人62名,征缴入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80多万元。
二是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
组织县镇村三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上门入户方式,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调查。据统计,全县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共计2363名,其中一二级944名,三四级1419名,有培训意愿的残疾人共350名,分为职业技能类、特殊教育类、实用技术类、电子商务类四大类10余项,已争取市残联纳入培训的有6期,县级已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心理疏导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达40人。
三是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加强与省市残联汇报沟通,争取项目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目前已上报盲人创办就业创业示范点2家,扶持资金进入审批程序,他们每家将获得3万元的建设项目资金扶持。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汇报衔接,以更大的力度扶持我县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和残疾群众,通过创业就业稳定增加收入。
三、稳步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按照县委县zf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及时制定下发《关于残疾人集中托养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范围、实施标准、完成时限和职责分工。
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符合托养条件残疾人群调查,并着力开展精准康复训练和托养对象体检托养工作。止目前,正在进行免费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达到34名,正在托养服务的残疾人达到16名。
四、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持续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筛查清零工作,对4519名持证残疾人的户籍信息、低保类别、残疾等级等情况逐项进行筛查,实行动态管理。至目前,筛查出户口迁出1人,残疾人证注销15人,低保类别变动5人,残疾等级类别变动12人,新增14人,退出19人。一季度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2.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