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国有8亿多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我国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农业发展不上去,农民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村的稳定就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1]。这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并农业生产中加以应用,我国的农业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断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脚步,国家政府应该加快农业改革的步伐,重视农业推广工作。
1 简介农业推广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包括向广大农民推广农业生产的新科学技术、组织培养农民农业生产技能、转变农民农业生产态度等,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科技,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2]。农业推广也可以称之为农业技术推广,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农业普及应用贯穿于农业生产前后整个过程的活动。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集体指导,共同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也可以由农民自行到乡镇农业站拜访沟通或者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咨询等等。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并农业生产中加以应用,重视农业推广,我国农业综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断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但是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这也是本乡镇农业发展中面对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各部门间没有成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等部门独立存在,合作存在许多问题,技术服务难以到位;
2.2 农业推广部门很多只是进行行政指令推广,给予农民指导和建议,没有通过实际引进、示范,农民接受水平低;
2.3 同时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对于农业推广接受程度较差,科技难以普及;
2.4 推广人员缺少外出实地考察的机会,仅通过杂志、书籍、电视介绍的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缺乏实践经验,对农业知识的掌握和技术更新换代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的脚步;
2.5 推广经费短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工作没办法正常开展,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3 我国农业推广的改革思路
为了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脚步,使我国农业推广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我们要立足于农业推广的实际意义,结合我国当前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对农业推广进行改革,使其适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为了大力发展本乡镇的农业经济。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农业推广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乡镇农业站等农业部门要加强教育,加强相关部门间合作,为农业推广工作者创造更多去外地实地考察的机会,使其意识到农业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端正工作态度,始终走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4]。
3.2 乡镇农业站等农业部门要向农民加大对农业推广的宣传力度,通过游说、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使农民从心底里认同对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把农业生产和农业推广体系有效结合,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
3.3 乡镇政府及乡镇农业站等部门可以过培训、专家讲座、示范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科技意识和应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
3.4 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推广的资金支持,在农村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乡镇农业站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新技术、新品种,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建设示范推广户等,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改革;发展;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但是农民收入形式单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等原因使得农村改革遇到瓶颈,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设计调查问卷,我院选取了40余名学生代表利用暑期时间走进了全国30多个乡镇村庄开展了了解农村改革工作情况的社会调研活动,共发放调研表525份,回收520份,回收率高达96%。
一、调研主要问题分析:
1、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村企关系复杂,导致企业目前对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瓶颈制约,直接导致村建设工作进度慢和停顿,有许多民心工程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而无法开展。
2、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组织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二是多年来形成的沉重乡村债务压在头上,有很多村负有高低不等的外债,乡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
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4、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二、农村改革发展建议:
1.加强农民自身学习。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3、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篇3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发展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转变我国农业的弱势地位,还有利于增强农业规模化效应与竞争力。但应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若干问题,本文重点针对这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加以解决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生产;问题
农业产业化生产是由于市场经济规律对农业生产活动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也是促进我国由传统农业逐步朝着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型农业经营及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生产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若干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生产经营模式,虽然该模式曾取得巨大的成功,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小规模、分散式生产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民对农业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少,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发展。
1.2缺乏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作为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7hm2,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3,而且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2.6%,但农业生产率却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10%,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等问题。不仅如此,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情况越来越突出,也为农业产业化生产及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在建国之后,为了摆脱经济落后的情况,我国政府开始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用于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因而形成了工农业产品价格间的“剪刀差”,这种政策牺牲了农业用以发展工业,虽然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农业利益低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农业积累能力越来越差,农业生产条件、环境等均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致使资源大量远离农业生产,加之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业产业化无法得到有效地发展。
1.3农业市场体系亟待发展和完善
所谓的“农业市场体系”,指的是以农产品市场为核心,产品、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要素市场所构成的有机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及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于市场导向的农村改革促进了农业市场体系的发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改革不配套、不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农业市场发育差,市场亟待规范,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等,这不仅导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等情况发生,也无形中增强了区域之间的矛盾、不均衡,影响了市场的有效运转。
2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若干建议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2.1加强宏观调控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一情况,为了促进其迅速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应加强科学引导与宏观调控。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明确不同地区特色农业及其主导产业,为当地龙头企业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结合地方综合性协调机制,就农业产业化生产及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与科学布局;增强资金投入。当前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及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资金的短缺,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生产与发展,并将其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各地区财政、信贷等部门应依据要求切实落实好支农政策,转变财政资金间接支付等传统方法,实现直接支付。
2.2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农业产业化生产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同时,涉及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属于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应不断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结构,同时,加快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减少劣质农产品的生产,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发展。
2.3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基地化经营和发展
要求各地区部门应从当地农业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和布局工作,就经营主体而言,切忌搞“唯成分论”,不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只要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就视为龙头企业加以培育。就经营方面,鼓励联产、联营、合股,将初级的农产品生产逐步延伸到加工、流通等多个领域,鼓励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深入农村构建基地,促进农业基地化发展。
3结语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在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所发展起来的,应加快解决农业产业化生产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王洪美 单位: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4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前段“三农”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全面深化“三农”改革的任务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实现全市“三农”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上午,我们参观了奎文区和区“三农”改革试点工作现场。刚才,4个市区和10个市直牵头改革部门分别就“三农”改革情况作了交流发言,总的感觉是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但这项工作总体推进还不平衡,工作着力点也不一样,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继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三农”改革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9月份,我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也拉开了“三农”改革试点工作的序幕。一年来,全市“三农”改革试点工作涉及的15项改革事项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基本上达到了时间进度要求。总结前一段的改革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对“三农”改革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承担改革任务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觉服从改革大局,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区、奎文区等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并亲自召开现场调度会议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是推进力度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奎文区59个村全面实施改革,已有20个村完成改革任务。、、、、、等地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也已启动。高密、林改面积已完成应改面积的98%。各地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共建立县级土地流转大厅5个,乡镇级54个,有4678个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土地面积95.9万亩。青州市组建了59个土地股份合作社,、高密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县萝卜和高密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县市区合村并点、集中居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县行政村由原来的888个减少到485个,县行政村由937个减少到345个。
三是改革成效好。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地(市)级全覆盖,“模式”在全国推广,、、高密、城、坊子、、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占全国表彰总数的31.8%。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模式”在全国推广。区城乡户籍一元化配套改革引起广泛关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筹建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瑞信、青州中晨、奎文金鼎、青州博发、金海等5家小额贷款公司,、青州等地成功探索并推广了农村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蔬菜大棚抵押贷款;市政府与山东六和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昌和农牧担保有限公司,县、坊子区建立起了“民有、民管、民用、民受益”的资金互助组织,农村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农村产权交易途径实现新突破,今年5月区农村产权资本化市场揭牌成立,成为全省首家开展农村产权交易的市场平台。
四是发展后劲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镇村产业规划编制提升工作,举办了全市镇村产业规划展,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实施了扩权强镇,将六大类84项县级管理权限下放到镇级,增强了小城镇的发展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峡山、、城等地扎实开展创意农业实践,为农业农村转方式、调结构开辟了新路子。市撤销辖区内全部行政村建制,合并成208个农村社区,实现了生产要素在社区范围内的流动聚集。、、等地推行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三农”改革试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进展不快,有的牵头部门思路不够清晰,改革试点谋划不够到位。二是改革氛围不浓厚。有的地方、单位认识不到位,存在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有的安于现状,把改革作为一般性工作,不愿触及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推进机制不完善。表现在各改革专题方面,一般性调度多,深入研究少,综合协调、指导推进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表现在县市区层面,有的满足于常态安排,存在分工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四是经验推广不顺畅。存在着县市区之间学习借鉴不积极、经验推广不主动、“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如市全面探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管理模式,农业部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不少地方也在学习的经验,而在我市其他县市区,“模式”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改革没有止境,改革必须深化。从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次创新突破,都与改革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我市率先发端的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高产高效高质农业以及“多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等,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也有着严峻挑战。首先,要看到改革的复杂性。多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盘根错节,深入到城乡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情况十分复杂,已经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严重桎梏。这次改革就是要针对这种复杂情况,从试点入手,提前谋划,力争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方面首先取得突破。对“三农”工作,从领导层面来讲,还是说的多,做的少,有些地方甚至说的也不多。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等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远远没有形成,一些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始终在起作用。其次,要看到改革的关联性。历史发展到今天,第一产业的发展与二三产业紧密交织在一起,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紧密交织在一起,农民问题与市民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农村改革已经不可能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单兵独进。这次改革就是要抓住我市被确立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机遇,从配套改革入手,探索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实际上,没有农村的改革,城市的发展后劲就会明显不足。从全国来看,不管是长三角、黄三角还是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甚至包括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用地问题都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农村改革如果不能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就没有来源,这是当前唯一的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我到国土部门调研时了解到,目前我市的村居占地100万亩左右,如果农村社区化建设搞的好,全市大概能腾出土地50万亩,再留出下一步农村发展的空间,剩下的大概有30万亩。按照每年经济发展用地3万亩来算,这30万亩地就能够支撑我市10年的发展,有这十年,我们的现代化也就基本能完成了。但前提是农村改革协调推进,甚至有些方面,农村改革必须先行一步。第三,要看到改革的紧迫性。从全国来看,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各地都在加快抢占改革发展的制高点。象成都、重庆等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起点高、力度大、成效好,已成为新一轮改革经验的重要策源地。从全省来看,我市综合实力虽然在全省排在第四位,但是与前三名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而处于我们后三位的城市则有逐渐接近的趋势,这种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多年来,农业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我们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不能在全国乃至全省继续保持领先,新的优势不明显,原有的优势再丢失的话,在历史上、社会上的地位就要划问号了。我曾经讲过,我们不能只知道第一,不知道第二在哪里。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不能把过去的成绩和经验当作包袱背起来,而是必须加快研究探索实现“三农”发展新跨越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途径,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新跨越的体制和机制。同时,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时,就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如果社会矛盾处理的好,城乡发展能够大致平衡、等值,就能很顺利地实现现代化,像韩国、台湾、新加坡以及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但是有些国家却跳不出这个陷阱,像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南美等一些国家,人均GDP都超过了一万美元,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至今不能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认真地处理好社会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问题,对我市而言,同样如此。经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现在的节点就在“三农”,如果我们“三农”问题处理的好,在几个关键点上有所突破创新,就能化解矛盾,使社会呈现和谐发展的局面,就有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进“三农”改革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影响“三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率先突破、赢得主动。
二、狠抓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三农”改革试点工作
“三农”改革试点涉及15项专题,涉及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突破,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建立起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着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物权资本化进程,使农民变成真正的有产阶级,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新型农村产权制度。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要推广奎文区的经验,对集体资产数量比较多、经营管理任务繁重的城中村、城郊村和园区村,特别是城郊和乡镇驻地要抓紧开展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今年,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都要结合各自实际,区别不同情况,选择2-3个村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合村并点和撤销村委会的地方,要抓紧建立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两种基本形式。集体资产改制的核心就是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村民手中。改制成立股份公司或合作社,集体股份占股不能过高,以10%-20%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0%,最大程度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真正成为股东、成为有产阶级。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要像土地承包一样,把集体林权确权量化到村民。在县和高密市完成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其余县市区、开发区要全面铺开,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同时,要深化林改配套改革工作,重点搞好规范和完善森林资源确权、采伐、保护、流转等管理制度,构建林业生产要素市场新机制,搭建产权交易平台,引导推广林业合作化经营,探索林业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政策措施。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范围,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政策和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的意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确保农民按股获得收益。同时,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组建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级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三是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流转改革。出台全市海域使用权流转的规范性文件和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对参与海域市场的主体、海域转让条件、转让程序、转让价格、违约责任、利益调节等重要问题进行规范。要尽快启动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运转,为沿海开发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四是积极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改革试点。总结完善市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蔬菜大棚、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办法和青州市农村土地、旅游景点承包经营权收益及住房、大棚、果园、山林等地上附属物产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以及农信联社开展农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进一步拓宽农民贷款渠道,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总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农民成为真正的有产阶级,这是这次改革必须把握好的基本点。
第二,要着力创新镇村发展机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等值乃至均等,解决好农村问题。重点从规划、扩权和户籍制度配套改革入手,确保镇村发展进入良性互动的轨道。一是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改革。要全面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规划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划分管理权限,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要尽快制定出全市的改革方案,选择条件较好的县市先行试点。进一步落实并深化完善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二是继续深化和完善镇级扩权改革。重点是调整充实扩权内容,延伸扩权的层次,完善扩权改革的运行机制,增强镇级自我发展能力。市委、市政府将下发《关于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强镇向城市转型升级的意见》,、、年内要尽快启动“镇级市”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示范。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建设。以建立项目齐全、设施完备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和职责明晰、制度健全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以及系统科学、配套完善的农村社区管理体系为目标,年内全市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用房标准率要达到100%、“十项服务”社区覆盖率达到50%、50%的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稳步开展合村并点,尽快出台合村并点的规划实施意见。这方面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二是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搞社区,就是把城市文明引入农村,实行社会化管理,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城乡等值,让农民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积极推进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配套改革。探索“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户籍管理新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资源配置方式,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保、低保等差别,实现同城同权。五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体系,探索“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的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确保年内村居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第三,着力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体制,按照高端、高质、高效和低碳、生态、可持续要求,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好农业问题。一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年内全市主要种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覆盖率要力争达到70%。二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工作。按照合作社管理规范化、农业组织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产品安全化“五化”标准,积极开展示范社联创活动,年内新建30家规范标准的市级示范社。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大力培育县级示范社,培育比例不得低于去年合作社总数的10%。要总结高密、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经验,扩大试点面,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要探索多种模式的资金互助,坚持社员先入社、后互助合作的原则,在社员之间开展吸纳社员股金、发放互助资金业务,开展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工作。三是要搞好一产、加强二产、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实现农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要有大农业的观念,把园区化管理体制引入农业当中,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这方面必须有所突破,实现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提升电子交易市场建设水平。要规范完善蔬菜电子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网上现货竞拍交易系统。加大青州花卉电子交易平台、中国()宝石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绿化苗木电子交易市场建设力度,年内全部投入运行。五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强力推进“农超对接”,加强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三农”改革试点工作的落实和提升
“三农”改革试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每一项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加强推进机制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三农”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像抓重点建设项目一样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各个牵头部门是这次改革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要把改革试点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各配合部门、单位,要按照工作分工,积极发挥好职能作用。我市是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可以说每个部门和单位都有改革任务,不改不行。暂时还没有改革试点任务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不等不靠,能多快就多快,主动抓创新、求突破,通过改革破解瓶颈制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要按照全市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要求,对照改革试点项目书,把涉及的15个“三农”改革专题层层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解决“三农”问题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定期调度,抓好项目推进落实;各项目牵头部门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根据承担的任务,把具体任务细化,对配合部门和各县市区承担什么责任?工作怎么抓?从哪些方面落实?如何考核评价等形成实施方案,倒排时间,统筹谋划好,落实好;承担项目的县市区、开发区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执行创造力。
三是严格调度考核。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已列入各县市区、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市直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市“三农”试改办要抓紧研究制定今年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各牵头部门也要对配合部门和承担改革任务的县市区、开发区进行科学考核,通过科学公正考核,准确地把改革试点成效反映出来。要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改革任务完成好的,要给予加分奖励;对完成不好或者没有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相关责任单位要作出书面说明。
篇5
1、加强综合部门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切实增强其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政策研究、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责。市编办根据**市农村工作实际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市、市(县)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机构强化意见,将其作为党委工作部门,单独列入机构序列,进一步扩充增强职能,调整增加编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市各镇(包括涉农街道)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域内农村政策贯彻、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等具体工作,切实构建起全市农村工作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的完善网络体系。
2、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大力度,倾注精力。市成立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指挥部署。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七组,分别为综合协调办公室和现代农业、规划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农村改革、固本强基七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各工作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各农村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分别明确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联动、同步开展。
3、加强相关部门建设。农口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换职能,增强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形成职能明确、职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市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金融办等部门要从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出发,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成立或明确一个以上专门处室负责农村工作,并配齐配强熟悉农村工作业务的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人做、见实效。
二、完善研究决策机制,确保部署科学严谨
4、进一步健全调研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农民呼声,确保工作开展最大程度地符合地区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发展要求。要围绕事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精选一批课题,通过自主研究、联合研究、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通过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水平。
5、进一步健全会商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想方设法及时研究解决。对不能独自承担、需要其他工作组或部门协助或联合研究解决的,要及时通知其他工作组或部门,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思路,推动问题解决。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告之相关负责的工作组和部门,推动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6、进一步健全决策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自身无权决策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作出部署安排。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定期决策部署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策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完善规划调控机制,加大引领导向力度
7、高度重视农村规划。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龙头工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推动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加大新市镇、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联动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水平,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8、科学完善农村规划。研究制定《**市农村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切实明确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现实性、前瞻性、合理性有机统一,不断深化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新市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做好各项规划之间的科学有效衔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强化专家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提升规划的科学论证水平和公众参与程度,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
9、精心实施农村规划。按照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要求,以大建制镇推动新市镇整合,以大行政村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新城、新市镇、新型社区”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规划与区划的对接工作,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力度,促进镇村布局体系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按规划有序推进所有保留村庄的整治改造,积极开展规划政策创新试点,允许按规划重建或新建住房或配套用房,打造宜居宜人村庄典范。
10、严格管理农村规划。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中确定的基本程序审批各类规划。各级政府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干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作为公共决策、调控手段和实施项目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推动农村规划全面落实。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规划的实施到位。
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发展资金支撑
11、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市财政部门加紧研究制定“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科学界定财政投入范围内容,建立健全相应指标体系,切实明确财政投入具体要求,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各级人大和政协定期对同级政府开展财政投农情况的督查和检查活动,促进财政投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财政投入全面及时足额到位。
12、完善金融投入制度。鼓励支持外地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银行发起创办村镇银行,加大对已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强化为农服务、实现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步伐,努力实现农村小额贷款全覆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各(市)区均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再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农机具保险、农民房屋保险等涉农险种。制定完善对合作组织、村级扶贫、农民创业等特定主体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13、完善社会投入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本着“政府引导、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农村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资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增强智力支持
14、加大政研合作力度。着力开展市、市(县)区两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研合作,加快探索地方政府与合作院校联手共建的有效机制。认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围绕技术推广、培训教育、机制研究、挂职锻炼等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各类合作活动。坚持将政研合作融入新农村建设整体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人力、科技优势,着力破解科技含量不高、人才资源不足和建设机制不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成高效农业、传统村落改造成新型社区、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民。
15、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结合实际积极创办“产学研创新中心”、“高科技园区孵化器”、“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等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服务载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改善、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综合改革等方面,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和新农村发展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按照服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推广社会化的定位,加快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16、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围绕能力提升,分门类、分专业、分层次、分结构,分期分批抓好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培训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干部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党政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新农村人才保障工程,推动市(县)区、镇、村实用人才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满足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17、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每年选定一个以上主题召开专题推进会,交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推进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集体研究推进工作,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18、完善统筹协调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农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牵头部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及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联合组织推进、共同检查考核等多种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上下左右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互促互补效应,提高推进效率,扩大综合效果。
19、完善促进创新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围绕规划建设、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两个置换、组织合作、金融扶持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研究,加强创新,及时制定出台有助于破解难题的鼓励性、优惠性、配套性政策措施,切实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探索实践,深入总结、积极推广基层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采取更加灵活的工作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20、完善结对共建制度。在强化政府自身作为的同时,积极坚持多方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强化部门结对、村企结对、村村结对工作,推进市各相关部门、工商企业、经济强村继续发扬结对帮扶薄弱村的优良传统,对经济发展薄弱村加强结对帮扶,切实通过扶助困难户、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薄弱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七、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工作全面落实
21、突出督查考核重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的督查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达的目标任务书和制定的相关工作意见确定。督查考核要全面察看各市(县)区、各部门落实和执行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农民增收等重要综合指标、完成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支农项目及资金、推进“三农”工作体系建立等有关情况。
22、完善督查考核办法。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活动要围绕提升推进成效,积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工作督查要实行综合和专项、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工作组的专项督查活动每半年分别至少进行一次,督查中要深入开展“三查三看三比”活动。工作考核要坚持平时跟踪问效、季度进度检查、年末综合评定相结合。切实通过有力的督查考核活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进目标全面完成。
23、公开督查考核结果。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情况将定期通过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公布。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结果通过地区(部门)自评、地区(部门)互评、群众测评等方式综合确定后,由领导小组排定名次,按时向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评议。考核结果同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作为部门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和领导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八、完善奖励问责机制,充分激发工作动力
24、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工作干部选配制度,切实抓好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中熟悉农村工作干部的选拔配备,十分注重从农村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建立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人才资源库,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政治和组织保证。加紧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镇级领导干部的激励制度,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同志到村帮助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篇6
关键词:电视节目;农村电视;传媒;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000-02
当前农村电视节目处于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农村电视节目制作中,不仅要涉及养殖、种植等科技节目,同时也应结合国家农村发展战略,引导农民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农村电视节目制作理念,调整农村电视节目内容。现实中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制作农村电视节目意义不明确,无法有效促进农村经济交流,同时在引导农村消费以及农村舆论方面,也未能给农民提供合理的城乡经济文化交流平台,故此,应该创新发展农村电视节目,改革农村电视节目现状。
一、农村电视节目现状
(一)专业度低
我国当前在农村电视节目编制中,电视台在农村电视节目中的投入不多,不仅农村电视节目播出频率低,同时播出时间也较短,多为20分钟,最长也不会超过30分钟(含广告)。不重视农村电视节目传播[1]。同样在农村电视节目中,也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在研究大众传媒与社会关系方面,农村电视节目往往忽视这一点,故此,导致农村电视节目的专业度大大降低,不仅无法吸引观众,也会降低农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二)忽视农村电视节目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电视节目中,农村电视节目倍受冷落,往往被人忽视,不仅农村电视节目的编排设置无法满足农村受众群的需求,同时也不能为发展新型农村给出正确的指导,降低农民观看热情。农村电视节目中,在上情下达中,不能有效实现,如在农村改革、城乡交流以及农业管理、养殖业等方面的节目,并不能有效的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不关心农民对节目反馈的意见。
(三)缺乏多元化发展
在我国农村电视节目编排中,仅仅是教育类的农业技术指导,缺乏娱乐精神,农民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不高,不贴近生活,农民不会选择在固定时间观看农村电视节目,反而会选择娱乐节目、情感节目以及电视剧进行观看,并不会多在意农村电视节目;未根据农村受众分层,细化农村电视节目,降低节目受众分布范围[2]。农村电视节目中,在内容讲解、播报方式等方面,不重视包装农村电视节目表现艺术形式呆板,电视画面效果较低,不能有效发展农村电视节目。
二、创新农村电视节目的意义
在我国农村电视节目中,创新发展农村电视节目,不仅可以使农村受众群体通过电视节目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动态,同时也可以打通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问题,宣传推广我国新型农业科技,提高农民政治素养。还有就是,创新农村电视节目,接受农村受众群体心声,使农村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在娱乐轻松的氛围内为大家介绍农业知识,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并以切记农民生活习惯的方式,从精神层次上,提升农村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农村电视节目创新,可以通过舆论导向,沟通社会对“三农”的重视,同时在电视节目中也可以利用版面以及不同时段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创新农村电视节目形式,打造农村电视节目品牌[3]。农村电视节目创新,能够针对当前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围绕农村实际问题,开展新闻、服务、娱乐、科教等多种形式组合的农村电视节目形式,为农民提供农业发展信息。
三、发展农村电视节目需注意的问题
(一)节目受众问题
在农村电视节目制作中,应该认识到其节目的受众群体有哪些,多集中表现在农业劳动阶级、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阶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以及乡镇企业管理等多个角度,故此在农村电视节目编排中,应该可以根据他们对节目的需求[4],提升农村电视节目发展步伐。
对于农村电视节目编辑中,应在纪实性、专一性、持续性的特点技术上,电视节目编辑人员可以根据真实环境,根据社会发展内容,反映现实情况,形象地报道客观对象,产生共鸣。并且在农村电视节目中,还应该对编辑对象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进行详细解说,为观众揭示深刻内容。
(三)丰富节目内容
在农村电视节目中,不应该只是播报新闻知识内容,还应该引入娱乐、学习、实践有关的电视节目,不仅能够吸引农民的观看兴趣,还可以拓展节目受众群,使农村电视节目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四、创新发展农村电视节目的对策
(一)传承农村文化
做好农村电视节目素材、画面、稿件的工作,对于热点事件以及人物,做出系统评论,提升农村电视新闻的专业度;同时,还应该整合农村电视节目创作中的自身资源,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发展农村电视节目。在农村电视节目制作中,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可以引入专题类节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以农民创作和生产为主体,以农村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传统手工艺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文化发展文化富民,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加快对农村文化的传承,使社会各界重视农村发展,强化农村电视节目,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使农业种植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第三产业链,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受益。
篇7
关键词:农村税费改革;艰巨性;后续问题;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88-02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农村税费改革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至2006年底,我国所有省市区都免征农业税,全国农民告别了上缴“皇粮国税”的历史,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但农村税费改革只是破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的题,更艰难的改革还在后头。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一系列配套性的改革。如果与农村税费改革相关的许多方面仍沿袭旧的体制,那么,要么农村税费改革难以为继,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反弹;要么在正常体制之外又会出现新问题,使税费改革本身的成效大打折扣。所以,应当在重视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将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以税费改革作为突破口,系统地对农村各项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进行改革,这样不仅会使税费改革真正取得成效。而且将同时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农村经济和社会体制。说到底,作为一项涉及各方利益的重大的税费体制改革,必然会凸显其艰巨性,存在的问题和需探索的问题。如何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做好后续工作和制定完善对策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艰巨性
在充分肯定改革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粮食价格不稳定,农村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远未消除,与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的要求还不适应;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等相关改革不到位,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资金外流、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还未消除,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乡村债务问题日益凸显,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些乡镇不顾自身条件招商引资,举债建设,新老债务交织,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农村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比较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干部工作方法陈旧,与新形势下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结束,深化改革面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改革的最终目标还远未实现。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和全面攻坚阶段,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充分认识这场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大胆实践,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步伐。
二、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税费改革的前期过程看上去进展顺利,运行平稳,但是由于该项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处于试点阶段,就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乡(镇)村在征收环节上与政策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事一议”难以操作或操作不规范,可能造成以少数人的决定来代替村民的意愿的严重后果;少数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方法过于简单,解决的都是些皮毛问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人地税费负担不均,差异较大。由于这次税改主要是以土地为计税的主要载体,于是,出现了人少地多的地区人均负担重,减负幅度小;人多地少的区域人均负担轻,减负幅度大;村与村、组与组之间计税常产生人均土地不同的问题,导致人均负担差异扩大,造成新的税赋不均。
(三)农业税计税价格高于现行粮食实际价格。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农业税、农业税附加及农业特产税的税率,而农业产值的大小,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各地确定的粮价其依据是国家的粮食保护价。
(四)乡村原有债务难以消化。调查发现乡村两级普遍欠债,同时为保运转可能发生新债。由于乡镇欠信用社贷款,税收中应返还给乡镇的税费,拨到信用社,乡镇拿不到,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
(五)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法规不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改革举措,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实施起来也有较大难度;少数不愿纳税的农户,只能依靠单一行政手段,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手段。
(六)公益事业难以开展。一是逐步取消“两工”,农田水利建设、修路等公益事业难以开展;二是由于认识差异、公益事业受益程度不同,村民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且经费筹措难,“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
(七)农民负担表现在实物形式上,下降幅度不大。农民负担以货币形式表现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其上缴税费的货币需要卖更多的粮食。在许多地方,乡村机构臃肿,乡村组织的搭车收费和乱收费对于增加农民负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这些基层政府或部门来监督农民负担其作用是很有限的。
三、免征农业税后需探索的若干问题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
在免征农业税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依靠行政命令的事务管理型乡镇政府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职能的转变必须定位在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政府上来,定位在竭尽全力引导农民实现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乡镇政府只有改革传统的工作方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能。
(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
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农民合理承担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所需的部分费用;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建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捆绑集中使用各种资金;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三)村级债务化解问题
严禁超越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搞突击清欠,杜绝加重农民负担或变相加重负担的行为,严格禁止擅自立项筹资还债,不得收回农民承包地抵债,同时,要切实强化村级收费的管理。
(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完善的问题
在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这一问题上,最基本的要做到
“四个坚持”,即坚持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坚持民主协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四、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的精神不够熟悉,领会不深的问题,要积极组织他们再学习、再宣传,使之排除畏难情绪,树立信心;对农民的宣传工作,既要宣传保护农民的利益,又要宣传农民应尽的义务,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农民的自觉纳税意识。
(二)正确处理好“一事一议”问题,以利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笔者认为,“一事一议”是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操作质量在于村级干部的民主意识程度及把握政策的准确度。建议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真正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村民中去,“一事一议”就能得以很好地贯彻。
(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是以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为主,加之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往往是粮食丰产而农民并不丰收。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把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根本所在。
(四)加大对县乡转移支付力度。对由于实行税费改革而减少的乡镇财政收入,调整教育布局新建校舍增加的支出等费用,应考虑给予一定补助。要加大对村级组织的支付,税改后村级收入下降幅度较大,有的“两委”人员的生活补助拿不到,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受到很大影响。
(五)妥善处理好乡村债务。对乡村欠银行信用社用于乡村建设的款项挂账停息,能减的按政策减免。原三提五统尾欠问题,建议出台清欠及收支管理办法,以便基层操作。
(六)切实缓解税费负担不均的矛盾。建议可采取“总量控制,乡内平衡”的办法。因建设需要占用的耕地,该核减而未核减的,应尽快核减。
篇8
一、学习知情,增进共识
要生动活泼地开展联委会工作,须以学习、知情为前提。据此,本联委会努力遵照政协领导提出的“要使政协成为学习型的群体”的要求,突出重点,组织委员学习。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包括:“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报刊杂志有关文章等等,联系实际谈体会,在重大问题上增进共识。二是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报告会、专题讲座,特别是街道组织的专题讲座、报告会,从宏观上了解形势,掌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动态,进一步提高委员的政治洞察力和光荣感、责任感,从而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的自觉性。
二、发挥智力优势和位子超脱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联委会各项活动
今年来,联委会认真贯彻“、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增强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一是委员们经常深入###街道基层,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听取他们对###镇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看法,摸清“群众最关心什么,群众最希望解决什么”。针对###的实际情况,委员们关注###撤镇建街农村改革深化以及出口退税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街道党工委专题听取有关意见。二是在撤镇建街过程中,充分听取政协委员们对规划、体制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协商共事,为推进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言立论、献计献策。三是加强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口子的联系。做到经常交流工作、互通信息、研讨重要问题,组织好重要调研协调活动,对街道环境整治、农村改革深化、企业支持出口退税政策影响等事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献计献策。今年,街道联委会提交议案7份,积极参政议政。
三、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
“五个一”活动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联委会的一项特色工作,联委会一直关心关注镇招商引资工作的进展。截止11月底,我街道引进外资486万美元,内资3750万人民币。其中联委会委员乌根祥引进外资300万美元,委员徐敏引进外资186万美元。“五个一”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我街道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积极撰写提案、调研报告
在信息报送方面,对于时效性、针对性强的社情民意,经分管领导审阅后向区政协报送。如今年五月份,市国土资源局出台的《###市城区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及地价评估管理若干规定》,群众反应强烈,我们以《群众对新出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反映强烈》为题报送给区政协。《关于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关于三权前置一权“独立”》、《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农民问题》发表在农业工作通讯。
五、存在的不足
篇9
自我加压、全面扶贫、首战必胜
《决策》:滁州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虽然是非重点贫困地区,但脱贫任务依然艰巨。滁州贫困人口和扶贫工作有哪些特点?
张祥安:滁州是农业大市,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4位,人均商品粮产量居全省首位。滁州市现有1个省级重点贫困县――定远县,4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五个县(市)共有贫困人口5.26万户13.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低于全省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贫困人口分布不均衡。县与县之间不均衡,全市约55%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定远县。全市123个贫困村,定远县就占70个。村与村之间不均衡,全市13.2万贫困人口呈零星分布,其中73%的贫困人口分散在非贫困村。低保、五保贫困户比例较高。全市低保贫困户人口5.4万,占41%;五保贫困户人口0.9万,占7%。从致贫原因看,因病贫困户比例较高。全市贫困户因病致贫占55%,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尽管上级只认定滁州市5个县有脱贫任务,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我市在天长、南谯和琅琊3个市、区同步开展脱贫攻坚,自我加压、全面扶贫,识别出1.3万户,2.2万相对贫困人口纳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范围。
《决策》:今年初,滁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1号文件。近一年来,滁州市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如何?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待克服和解决?
张祥安: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全面实施“十大工程”,聚力落实八项机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快速扎实推进,55个村出列、4.5万人脱贫首战目标任务定能实现。突出抓好五个方面:
突出联系帮扶。市、县、乡三级均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1112”定点联系帮扶制度,即1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包保2个贫困户,39名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了好头。全市共安排17134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县、乡、村、户”包保帮扶全覆盖。
突出精准识别。将关口前移到公示环节,实行“农户申请、四邻签字、组级评议公示、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复审公告”,程序更加精准,有效解决了“群众公认”的问题。三次“回头”,确保质量。先后开展两次大督查,4月中旬进行了第三次“回头看”。其中剔除不合格人员5.1万人,新识别贫困人口5.4万人。
突出因地制宜。每个县市区都组织5个以上懂生产、懂技术的工作组,成立专家智囊团,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制定“四项清单”,解决一般干部帮扶措施拿不准和“一村一品”产业选不准的问题,用技术保障精准。市扶贫办还特别制定了“入户信息采集和脱贫方案制定样本”,“帮扶责任人月度帮扶记录登记表”和“贫困户家庭全年主要收入支出来源明细表”,对四项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突出产业扶贫。着力抓早,早在1月份就制定了产业扶贫百种模式,2月份成立了45个专家帮扶指导组,抓住了春耕备耕这个关键,争取主动;着力抓快,3月份研究制定了补助政策,4月份全面组织实施;着力抓好,一月召开一次会议现场推进,比学赶超。全市已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共2.8万户,占除五保户外的贫困户比重达48.7%,为实现“造血”扶贫夯实了基础。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市财政资金投入的扶贫项目共3329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资产收益1970多万元。
突出调度考核。在调度上,推行“八个一”工作法。即,每日信息一交流、每周工作一小结、每旬重点工作一通报、每月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月开展一次督查、每双月一次过程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一次总考核。在考核上,实行分类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分项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拟定了一系列考核办法。
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资金拨付不快,需要改进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办法,做到早拨付、早实施、早发挥效益。二是要加大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当前,对贫困村的资金、人力投入、支持很大,对非贫困村相对较弱。我市大量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应适当加强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的扶持力度。
产业扶贫创新模式
《决策》:滁州市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近年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如何将“三农”工作与扶贫结合起来,用改革新思维、发展新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
张祥安:“三农”工作和扶贫工作是总体和部分、系统和关键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滁州市必须不辱使命,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供给侧改革的新思维和五个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强产业、破瓶颈、补短板上下功夫,担负起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跑责任。
一是强化统筹理念,坚持“四化同步”。利用工业化的理念、信息化的手段、产业化的要求和城镇化的成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补齐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农村不美这个短板。二是强化现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思维,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推动以“规模化、原料化、机械化、电商化、复合化”为要求的现代农业发展,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符合供给侧要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不断释放和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三是强化绿色理念,提升共享成果。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村f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提供方向引领、环境保障和信念支撑。
《决策》: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开发,走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的路子。滁州在方面探索出哪些好的模式?
张祥安:做好产业扶贫,关键是走好“龙头带动、资本投入、科技支撑和产业融合”的路子。实践证明,单一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靠自身发展产业,往往受到市场、技术、资金等制约,难以实现稳定发展。针对这个情况,我市在发展产业扶贫上,重点推广三种模式。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产业+贫困群体”模式。目前,全市已有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0家合作社、329个家庭农场参与帮扶,吸纳1654个贫困人口就业、带动10503个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二是“村集体+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如定远县定西村在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搭建“桥梁”,规划建设了一期面积200亩、投资200万元的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建立“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三赢”机制,覆盖全村40户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贫困户中的自种户年均蔬菜收益超过3800元,代种户获得年分红收入3800元。
三是折股量化合作模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来安县舜山镇六郎村贫困人口共42户、72人。该村将6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以每股10元折算成6万股,按比例进行分配。目前年资产收益6.56万元,每股收益1.093元,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每年人均资产收益分别为378元、568元、946元。凤阳县姚湾村投资177万元建设了3个大棚蔬菜项目,将财政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107万元,以每股1万元折算成107万股,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在发展村级特色产业的同时,让贫困户取得固定的资产收益分红。
《决策》:滁州不断开拓脱贫新路径,在特色种养业脱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方面探索创新。这些做法实践中的效果如何?
张祥安: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为代表的农业多功能开发快速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和必由选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特色种养业脱贫方面,贫困户在获得资金、技术和销售等支持下,找到一条勤劳脱贫的路径,既能获取较高的收益,又能坚定劳动致富的信心。如,凤阳县东陵村贫困户陈如芬通过种植大棚草莓,年收入达10万元,如今不仅脱贫而且成为致富带头人。
在乡村旅游扶贫方面,通过“景区捆绑贫困村”,“大户带动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旅游脱贫。如,明光市柴郢村同八岭湖景区建立合作关系,贫困村通过资产租赁收益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通过务工、餐饮、民宿和销售农副产品收益,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全椒县三合村农民刘莉流转了10户含贫困户在内的900亩土地和水面办起了“龙王山生态农庄”,并聘用这10户农民在农庄务工,月月发工资,年底还“按股”分红,使得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此外,按照“宜游则游”原则,“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精选出15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6个富民工程重点村,直接带动2000余人脱贫。
让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决策》:从长期来看,脱贫离不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二五”以来,滁州市奋力跨越赶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滁州速度”。“十三五”,滁州如何让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张祥安: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经济发展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为脱贫提供了物质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滁州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让滁州发展与脱贫同频共振。
一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当前,我市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十三五”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M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发展迈向新的更高的水平,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要着力抓好贫困地区发展。加大政策扶持,着力推动发展要素向贫困地区集聚,重点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推进滁州西部贫困地区大工业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全省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篇10
农村人口问题严峻;现在我国具有13亿,农村人口占据65%以上,农村人口之所以占这么大比重是因为:城市化都是由于工业化所产生的,但是在我国,尽管农村的第二产业有所发展,但严重发展不足的第三产业和薄弱的公共基础设施见见,让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农村人口无法实现向城镇化转变。工业化发展一直在过去受到高投资的亲睐,不重视城市化的发展,造成小城镇发展缓慢。减少对农民工的吸纳。有的地区对使用农民工还进行了限制政策,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给制约了。农村在计划生育工作做的不够完善,经常出现超生的情况,一家兄弟姐妹众多,这些问题就引发了农村的教育问题。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没有改变,封闭的思想迫使农村许多女孩子不得不外出打工,所以,想要使农民的生活富裕起来,就要有效的减少农村的人口,才能提高农村人均收入。
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业
要想大力发展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如优质小白,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就按照国家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品,重点提高品质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对专用品种的生产要大力重视。建设实施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
其次,农业劳动我国有50%的人口都在从事,我国有着广阔的耕地面积和资源,有着十分大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潜力。所以,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先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内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第三,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要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普及的脚步要加快,对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要做到合理分配,科学死样,精耕细作都可在不同层面拓宽了就业空间,提高农民整体收入。
(二)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惠民政策
国家曾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列席的惠民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新兴农村合作社,新农保和粮食直补”等,都是为了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优惠。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就是神话改革各种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机制体制。切实减轻农民负加强农村税费的体制改革,让农民没有负担的去发展经济和生产,增加收入。为农民提供实用和先进的技术,使农业生产率可得到提高。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在创业期间遇到的资金问题,政府要建立一些列的乡镇银行来解决农民资金问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将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进行完善,做到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效深化,为了方便农民的生产,要尽力让农民获得重要的资料,使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给有效调动起来。帮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还有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权要用不同方式来让给农民,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成为专业大户,不仅拉动了农民个体收入,也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
三、总结
- 上一篇:文物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下一篇:文物安全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