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队凝聚力建设方案

篇1

两难四现象困扰着地板企业的销售团队塑造

地板企业销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是很难的,这是业界公认的事实。五花八门的考核方案、长年累月的招聘信息,都体现着企业构建销售团队的艰难。根据多年来对地板行业的研究以及众多企业领导者的切身体会,目前地板企业销售团队塑造有两大难,一是组建难,二是考核管理难。在销售团队管理上普遍反映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才缺乏,优秀人才极度缺乏。这是地板企业领导者心目中销售团队这一块最为紧要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地板企业总是不断的在招人。且不说极大的浪费了企业的营销资源,更严重的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速度。

其二,内耗严重,各有小算盘。这可以说是销售团队管理上最难得一块了。作为企业,一方面需要有竞争的机制,但是另一方面又需要和谐有凝聚力有执行力的团队。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作为区域封疆大吏,每个销售人员必须为自己争得更多营销资源和利益。公司每一项制度和政策的出台,都是营销资源的再分配过程。如何能够有效的平衡,这就考究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艺术了。

第三,忠诚度没有,人员流动频繁。这一点很多企业领导者都认为是没有企业文化所导致的。其实,企业文化是很虚渺的概念,不同于信仰,不足以促使我们认同和行动。而且中国人本身在其民族性格中就没有信仰,所有的承诺也仅限口头。

第四,如何有效的大浪淘沙,留下金子,调动销售团队的积极性。很多地板企业领导者都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加上详细的考核方案,必然可以甄别出优秀的销售人员,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无数的事实证明,此种方案并不能留下优秀的销售精英。

以上的四个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关包容在一起的。正是这种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导致了众多地板企业销售团队管理的紊乱、零散、缺乏执行力和凝聚力。那么其根源何在呢?其实地板企业销售团队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领导者缺乏领导力,其次是管理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艺术。其实,地板行业尽管从整体上来说销售人员的素质确实不高,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且最重要的是地板行业的从业人员行业忠诚度很高,很多人都有着多年的实战经验,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能力。换句话说,地板行业不缺乏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这其实是企业领导者缺乏领导力的重要体现。而企业内耗严重的问题,更是企业领导者领导力匮乏所导致的。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销售团队的灵魂和主心骨,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互相推诿的现象只会表明企业领导者不具备领导力。狼可以驱赶一群羊,正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单纯的物质利益手段驱动和考核方案,导致了销售团队的忠诚度和积极性大幅度的降低。再有竞争力的薪资方案,也满足不了人的无穷欲望。再详细的考核方案,也不能考核人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物质利益和绩效考核,不足以凝聚人心,打造出富有凝聚力的战斗团队。

地板企业优秀销售团队的塑造

一个优秀的销售团队,它有什么样的标准呢?首先是要有执行力,其次要有战斗力,最后必须要有凝聚力。执行力是前提,战斗力是基础,凝聚力关键。没没有执行力,则没有战斗力。没有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也是空谈。地板企业现阶段大多处在单兵能力的战斗力阶段,还没有形成凝聚力的战斗团队。比如说招商,还是在一场个人表演的魅力秀。而真正有效的招商则是一种战略。正是这种太过依赖太过重视销售人员个人能力的方式,致使了很多地板企业领导者所认为的缺乏优秀人才、缺乏忠诚度、个个刺头考核管理难、内耗严重等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极大的忽略了企业领导者自身领导力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的问题了。要想改变目前的销售团队的管理现状,就必须在领导力塑造和管理方式上作出变革。

第一,地板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塑造

喜马拉雅山孕育了许多条河流,能够奔腾入海的只有黄河与长江,因为它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同样,一个企业能够走多远,一个团队能够有多强,首先取决于领导者的高度。然而,什么样的领导者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这是没有标准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成功的领导者都具备两方面的标准,一是个人能力出众,二是职业素养比较高。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是跟对人,做对事。因此,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体现着这个团队的凝聚力,领导者的职业素养影响着这个团队的战斗力。目前很多地板企业领导者在内部沟通和职业形象上存在误区,在亲和与权威,睿智与实效间难以找到平衡点。

第二、销售团队的管理方式

俗话说的好,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故当下很多企业领导者把这人心的凝结归根于目标任务的明确。因而制定了详细严谨的目标考核方案,年度的、季度的、月度的一一罗列。并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使之与利益挂钩。有功者奖,有过者罚。这种绩效考核的管理方式当然是销售团队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实是人员走了一批有一批,这么多年下来,每个企业依然不断在变更这种考核管理方式,以期达到优胜劣汰之目的。实际上,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是一套制度或体系,在当下的地板企业中,这种以目标、任务、利益为挂钩的管理方式,只能是一个单点的手段。一方面企业本身没有与之相衔接的部门去配合和执行,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管理中被撇开,不能服众,执行起来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最后很多都是不了了之。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方式是手段单一,只是单纯的利益驱动,无法让销售人员真正的心理认同,从而凝聚力无法产生。没有了主人翁的姿态,其主观能动性丧失殆尽,积极性无法调动。一旦面临外界的利益诱惑,离开是必然的,忠诚度无从谈起。

篇2

关键词:项目目标;项目管理;项目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型整装气田地面建设项目的特点

偏远沙漠地区依托资源差、气候条件恶劣、通讯不畅,油气田建设项目应急突发事件往往具有急、难、险、重、远的特点,处置不利会造成油气田大面积停产,对下游企业及社会面造成巨大影响,导致严重财产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团队建设应该充分考虑了上述特点,在应急实战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是以团队为主,相互理解,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实现同一个目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企业若想在这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求得生存,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工作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工作方式。采用这种工作形式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应对外部环境的竞争以及适应企业内部的重组。其次,团队建设为员工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团队的最终产出是相同的结果,因此,团队成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再次,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以团队的形式工作,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要进行很好的沟通、理解以及相互帮助,克服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最后,团队形成有利于员工的本能发挥。团队工作形式在不断地对员工的技术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员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二、大型整装气田地面建设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方法

2.1沟通是项目管理团队完成目标的有效方式。

沟通是项目管理团队完成目标的有效方式。只有通过沟通,项目管理团队的成员才会明白各自的想法,才能进行磋商,最终达成一个最好的方案。在团队中每个成员性格都不相同,工作方式也不相同,此时就需要沟通达成共识。冲突是每个项目团队都会存在的,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遏制冲突,甚至使得团队的凝聚力更强。 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直接、最重要、最常见的沟通是通过言语进行。即便是团队成员在闲暇时,聊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也有利于拉近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利于促进团队的工作效率。

2.2激励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激励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团队工作中,适当的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在工作中,工作极为突出的人员应该给予物质奖励。适当的物质奖励能够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不适当的物质奖励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进而极大地影响团队的协作精神。当然光靠物质奖励进行激励是不够的,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真诚的尊重和信任、对成绩及时有效的肯定也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方法。 如何做好激励是项目经理必须精通的事情。首先,要多表扬以及多肯定员工的工作,少批评。其次,项目经理要多听取员工的建议。再次,如果团队中成员有问题,项目经理应多对他们进行关心以及帮助。最后,一个项目成功完成后或者在一个阶段工作后,应该组织团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团队成员的相互沟通,从而使团队成员身心愉悦地进行下一个项目。

2.3项目经理应合理的协调和组织,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特长。

项目经理应该根据成员的不同技能安排相应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团队每个成员的技能,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协调和组织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就事;其次是合理授权。授权既有利于减轻项目经理的工作压力,又可以使团队成员有机会承担挑战性工作和管理工作。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首先,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使得团队成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目标。其次,团队的组织结构清晰,岗位明确。再次,项目经理对团队成员有明确的考核和评价标准。例如在一个油田建设EPC项目中,项目组成员一般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技术人员、各施工作业机组人员等,如果项目经理以平面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管理,由于有限的个人精力和知识水平,必将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此时项目经理应该进行合理授权,自己只负责统筹规划,这样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 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成员的变更随时都会存在。因此,时时刻刻都要留意团队的建设,尽可能使由于成员的变化对团队的影响降到最低。

2.4团队文化是粘合剂,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提高效率。

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努力工作。好的团队文化,必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有序的整体,从而有利于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建立项目管理团队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结束语

项目管理团队是由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其建设应该以满足企业经营为目标。由于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项目运作以及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管理者应该运用适合的方法,打造成功的项目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 张文宏. FH公司项目团队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 2007 . [2] 何丹健. 浅谈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5,(S1) . [3] 聂高辉. 浅析项目管理过程中高绩效团队的建设[J]. 商场现代化, 2008, (27) . [4] 田敏,邵培基.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新思路[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 (04)

篇3

关键词 学生会 弊端 三高

1 目前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1)学生会组织建设认识不足,沟通不畅,导致凝聚力不高。有些高校学生会部门分工不明确,部门繁杂,职责重复,以至于学生干部不懂得如何定位自己。对待活动推三阻四,加之组织涣散,便导致积极性不高。

学校领导和老师与学生会的沟通仅限于学生会高层少数人,脱离了基层学生。这就导致了基层学生工作目标不明确,对整体学生会缺乏归属感和存在感。所以高层无法真正体会基层的感想,导致心不齐,领导力缺失,再加上人员的懈怠,导致学生会没有强有力的凝聚力。

(2)学生加入学生会动机不纯,工作态度有问题,导致效率不高。一方面,很多学生加入学生会就是图新鲜,实际上对学生会工作毫无热爱可言,缺乏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干部在任期末逃避工作,敷衍了事,乃至整个学生会呈现一种状态低迷,效率低下的状态。

另外,我国高校的学生会大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无论其活动经费、活动形式、干部选用,都受学校行政权利的操控,某些高校的学生会甚至成为了管理者展现工作业绩的手段,导致重管理轻服务。因此,造成学生会主体的失落,学生的自主性被湮没和忽视,被动接受,工作便没了效率。

(3)面向对象狭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水平不高。高校学生会的普遍缺点就是面向对象狭窄,团队的精英化和活动的影响力受到限制。高校学生会成立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形成固定的活动形式,鲜有创新性的活动。此外,传统的学生会工作中,各类娱乐性、竞赛类活动内容往往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在新形势下学生所关心和迫切需要的内容却未得到及时满足。

2 如何建设“三高”型学生会

2.1 加强人文关怀,重视情义交流,构建高凝聚力的学生会

强调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个人,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上级要以情义打动下级,以身作则,互帮互助,坦诚相待。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其成员必须真诚地敞开胸怀,虚心承认自身不足。一个有感情有情义的学生会,才是有血有肉有凝聚力的学生会。

学生会应着手建立代表集体价值取向的工作目标、荣辱观和属于自己的学生会文化,以此来凝聚人心,规范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整个团队形成一种有目标、有动力的工作氛围,知荣辱、知上进的工作态度,使学生会变得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富有凝聚力。

2.2 牢记规章制度,转变工作方式,搭建高效率团队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会必须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学生会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学生会干部要以身作则,督促学生会成员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树立按制度办事的习惯,从而形成集体习惯,进而表现出更大的合力来,共同推动学生会的工作向前发展。

搭建高效率的学生会团队要做好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各级学生会工作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向;二是转变管理职能,活动对象要由从低年级型向全体学生型转变;三是转变辐射范围,管理模式要由“停留上层”向“重心下移”转型。

学生干部要作风民主,讲究方式。从“上级传达、下级执行”的落后工作方式转变为“上级传达、下级反馈、共同商定、监督执行”的工作方式,避免学生干部变成指导老师的传话器。因此,如果人文感情是学生会的情感基础,那么优良的工作方式才是造就高效团队的有力保障。

2.3 立足根本,拓展创新,打造高水平学生会

学生会的宗旨是服务同学、锻炼自我。学生会应充分了解各年级同学的不同需求,分别举办适合他们自身的活动,切实为学生办实事。活动方案的制定吸取同学们的不同意见,做到最大程度地让被服务群体满意,才能收到最满意的效果。

要自我总结每一个活动的经验教训和学生的意见,以此来改进工作,避免出现劳民伤财、形式大于意义的活动。此外,要吸取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拓展活动面,打开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不流于俗套和低水平。

要落实学生会活动的改革,归纳整理,分析不足,对活动客观定位。使大型活动项目化、精品化、专业化,小型活动集团化、对象化、深入化,使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爱、对学生有帮助活动,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这样的学生会才能称得上高水平的学生会。

3 “三高”型学生会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会建设水平,优化基层学生组织。“三高”型学生会通过弥补传统型学生会的不足,从根本问题抓起,在深入剖析学生会弊端的同时,改进不足,提高了学生会的建设水平,使学生会更加有活力、有内涵。“三高”型学生会对基层学生有较强的领导能力,有利于建立一个优秀、完善的基层学生组织。

(2)有利于加强学生干部管理水平,培养多方位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接班人。“三高”型学生会的改进,有利于给学生干部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使他们真正走向管理服务工作,从中得到锻炼,为社会培育更加优秀的多方位高素质人才。

(3)有利于构建积极的校园氛围,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构建积极的校园生活和学习氛围,高校学生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三高”型学生会,必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4 结语

高水平、高效率、高凝聚力的“三高”型学生会的建设促进学生会从“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节约了学生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学生会整体水平,在锻炼学生干部能力的同时,使最广大的学生受益。

[1] 刘玉才.要发挥高校学生会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N].鲁行经院学报,1998(4).

篇4

关键词:打造;中国企业;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2

一、引言

综观那些经营出色、竞争力强、后劲足、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企业上下团结一致,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员工情绪稳定正常,企业渗透着一种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这就是企业的凝聚力,确切地说是企业对其职工的吸引力。而一个企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也往往表现为企业内部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消耗,一旦出现员工懈怠、满腹牢骚的迹象,往往像瘟疫一样蔓延而不可遏制。企业的凝聚力是否重要已经毋庸置疑,如何塑造企业的凝聚力?本文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的实践为例浅谈如何系统打造企业的凝聚力。

二、如何打造和拥有一个凝聚力高的企业?

(一)创业团队“正”

创业团队的“正”首先表现为正义、正气是团队成员的共性。为人正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是每一位高管身心践行的原则。工作中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路完全可以碰撞和争辩,但出发点和原则是一致的。这样的正气一层层传导、一代代传递,且成为用人和重用人的首要条件,保证了团队思想的纯粹性和作风的纯洁度。

创业团队的“正”还表现为“权”与“利”的取舍得当。 “权”不是职务赋予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使人信服而自发形成的。每一位高管为下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为下属的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发现、呵护和培养苗子使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创业高管为实现公司长远发展义不容辞的职责。

创业团队的“正”也表现为“好人”与“能人”的按需配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和结构有所侧重。人才的顺畅演进对企业跨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特锐德的高管比的是贡献和功劳,比的是成绩和进步。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需要时愿意主动退出、让贤能人,并且仍能主动发挥余热、建言献策。

创业高管的思想高度、胸怀肚量、言行作风决定和影响着企业的文化氛围、人才结构和人才素质,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的重要因素。因此,仔细选择创业伙伴、适时调整高管团队、保持一只充满正气和正能量的高管团队是打造企业凝聚力的源头。

(二)构建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股权激励对象不限于管理层,只要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杰出贡献,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和其他员工同样可以成为激励的对象。特锐德在其发展中,对内利用股权激励稳定核心骨干员工、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对外利用股权结构打造国际化平台和集团化平台,将事业演变为具有强大磁力和向心力的势业,借势而起、乘势而行、势力蔓延。

1.核心管理层股票期权赢人心获活力

股票期权是指根据特定的契约条件,赋予企业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按照某个约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这种激励制度兼有报酬激励,即经营者通过取得该股权的代价与资本市场上该股权的价格差获取报酬和所有权激励,即作为公司股东,享有获得公司分红的权利和相应的股东影响力。股票期权对于稳定公司核心骨干、发挥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的主人翁意识、凝聚团队具有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现1+1>2的供应链整合效应

国际化战略和集团化战略锐德运用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国际化中通过固定收入+股份的模式吸引拟进入国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建立合资公司,本土化经营和管理,开拓本土和周边的市场。固定收入降低了这些业内人士前期投入的风险,解决了后顾之忧;而股权分配使其由职业经理人变为老板,充分调动和释放激情和能量,发挥其自主经营权。集团化中,与有技术竞争力、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业内企业,构建市场、技术互补,制造、研发、人力整合的合作关系,形成供应链整合效应。

近期公司还计划出台员工持股计划,允许那些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符、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让更多的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在经济上取得主人身份。这无疑将极大的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稳定企业发展的根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从根本上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是形成利益共同体还是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分道扬镳甚至鱼死网破,是企业领导者和创业者必须从长计议的设计和规划课题。打造企业内外的发展平台和生态圈,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角色的能量和影响力,借势发展,成人成己,合作共赢,不失为上上策。

(三)描绘远景和目标,根植企业文化

公司的远景和目标具有统一方向、凝聚力量的作用和功效,是企业文化体系搭建的依据和团队凝聚力的轴线。企业通过描绘远景并设定清晰的目标来指引企业发展的方向、设计企业发展的路径和分解不同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原则,通过有效、高效的组织资源实现公司的设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员工的文化认同度是打造企业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建立和保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青岛特锐德从创建之初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文化体系。公司的远景、战略目标清晰描绘,特锐德宣言简洁明了、朗朗上口、富有感召力;特锐德红线明确具体、时时警醒;特锐德价值观强调价值观正确才有发展的可能等等。特锐德的企业文化极富创造性,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文化同步演进。针对企业经营中凸现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理论总结,形成文化新元素,使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有研究说,西方的企业70%靠制度和流程管理,30%靠企业文化;而中国的成功企业70%靠文化和情感,30%靠制度和流程。足以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那如何不让企业文化成为口号而切实发挥规范行为、凝聚人心、优化资源的作用呢?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布道者。特锐德的领导者既是特锐德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布道者,对高中层干部、对党员干部、对核心骨干讲特锐德的远景、战略、价值观、客户思维、根治问题的能力、有效与高效等等,这些文化要素都来源于对企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点、风险点的思考总结和理论浓缩,理论结合实例,富有感染力,并对当前大家思想上的盲点和迷惑起到启迪和指引的作用。

人力资源系统执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特锐德的人力资源在企业文化上充分利用企业培训和企业媒介。首先对于所有新入职员工的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培训是重要必修内容,承接和细化领导者的文化培训内容;其次核心骨干、管理层有文化回炉培训;此外,公司有“特锐德家园”、企业内刊、特刊等面向每一位员工的媒介,每一位员工了解公司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公司的文化氛围等。

公司中层承上启下,发挥表率,积极传导。每个月公司中层分组开“反思会”,反思最近一个月思想和工作中的教训并分享好的做法。公司中层负责部门培训和文化宣贯,编制部门培训计划并负责按计划实施。对部门中的文化纪律问题承担管理责任和连带经济责任。

典型事件的及时总结和宣贯。在特锐德发展十年中,特别强调底线和红线,而对于触犯底线和红线的,不论是谁不论功劳多大,触网必死, “小善即大恶,大善若无情”。对所有员工有很强的约束力和震慑力。

(四)及时沟通、结果导向

高凝聚力的团队一定有高效、顺畅、有效的沟通机制。首先组织架构的设置要减少接口、顺畅沟通。特锐德的组织架构中要求各事业部职能设置基本相同或有对应关系,如各事业部都设项目经理、成本控制员、物料采购员等,这样的对应关系使日常的项目协调、采购和发货协调对接清晰、流程简单。矩阵式项目制也有利于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资源的横向任务式配置,打破职能划分和逐级上报的限制,进行重新扁平化临时组合,项目解决不了的遵从项目上报机制,减少接口,快速反应。以客户思维设置流程,打破内部的官僚作风,以端到端流程为主线,简少内部接口,统一对外接口,用客户流程来驱动公司内部流程。

其次用信息化手段减少地域和空间对沟通的阻隔。随着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特锐德对原来的ERP系统进行了更新换代,充分考虑了空间性、时间性和语言等方面的因素。如CRM系统确保营销人员身在前线可以及时、方便、简易地反馈和传递信息,同时可以为国外营销人员采用。再如微信平台的使用,不仅用于售后服务的管理,而且高管之间的及时沟通也采用,弥补了大家身处异地、相聚甚难的沟通瓶颈。

再次注重沟通的方法和效率确保沟通的效果。特锐德对于如何开会、沟通技巧都做了相应的指导和培训。明确开会的目的、清晰开会的议程、要求能做出决策的人和受决策直接影响的人必须参加,并且是准备充分地参加会议。平时的沟通从上到下都是开门见山、有啥说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对事不对人,确保了沟通的氛围、效率和效果。

(五)群商群策、有效执行

日常经营决策中让员工广泛参与。通过头脑风暴、群商群策,不仅使决策更全面,而且减少执行中的阻力、提高执行的效率,同时加以适度的激励措施,能增强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特锐德在制定公司年度经营计划时,采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的将公司中期目标进行了多维度分解。同时营销人员梳理行业、客户信息进行了行业预测和产品预测。两者对比,制定出了承接公司经营目标的市场营销战略和产品研发规划。在专项实施方案的制定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案的拟定、对比、分析都有广泛的参与和充分的辩论。

日常的沟通和管理也是双向的。暴露问题,对问题从不遮掩,问题往往是改进的机会。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的人员实行奖励,鼓励生产一线员工多提意见。

公司的高中层年终考核采取360度绩效,上级、平级、下级进行能力和态度打分,而打分的依据就是在平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这样的考核机制与所倡导的主人翁意识、群商群策也是一脉相承、彼此呼应的。

(六)学习型组织

构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企业成员形成取长补短、相互包容、和谐共处的文化氛围的基础。首先企业文化要倡导学习。 公司文化中容许犯错但不容许重复犯错,通过犯错、纠错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环路。系统思考,站在系统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团队学习,通过深度汇谈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在学习中,思想和心态是根本,“敢于自我否定,改变传统习惯,愿意空杯思想,装入升级思维”这是特锐德高层在企业二次创业、全面升级中对所有员工的要求。

培训和共享机制助力学习。公司创造e-learning平台,上传丰富的理论和知识课件,并设置学分和考核规则,鼓励和要求员工选择性学习和扩展知识面。公司的内部培训,邀请内部人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积累下来,与更多同事分享。除了培训还设置了很多分享会议和共享文件夹等,为分享、共享搭建平台。另外,公司鼓励通过微信设置共同任务或共同话题组,分享并增进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

打造企业凝聚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一个与企业的经营同呼吸共命运的持续活动。需要从团队成员(尤其是创业团队、高管团队)的选择、利益分配体系的设计、文化体系的建设和根植及日常沟通机制和参与机制等多维度、全层次贯彻实施。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依靠人才。一个凝聚力高的企业是充满激情、能量和智慧的团体,是企业永葆活力、战无不胜、势力蔓延的根基和土壤。

参考文献:

[1](美)托尼・邓吉(著),刘勇军(译).凝聚力.重庆出版社,2011-06-01.

[2]修卿善.领导行为与企业凝聚力.领导科学,1999(02):?页.

[3]邹荣淮.论企业凝聚力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4(09).

[4]杨思博,侯沛勇,林娜.浅谈影响凝聚力的主要因素[J].西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5]杨玲.发达国家股权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8(10):38-40.

篇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的强大,同样是以文化建设为灵魂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项目文化是项目团队及其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形式新颖的活动,能增强项目成员的凝聚力、优化项目的管理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形成正确的导向、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团队意识的一种阵地文化。

项目文化建设的规划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策划”做好了,“建设”就迎刃而解。规划中要坚持三大原则:统一性原则,要坚决推行施工企业的主体文化,强化文化纪律,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坚持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企业标志统一的前提下,各项目部门要根据自身特点,提炼出个性鲜明的项目管理理念,充分展示各自的传统特点、工程特点、地域特点、群体特点;重在创新的原则,项目文化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管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形式创新和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生产方式的文明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佳化。

要将建设项目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应注意细节,加强宣传,将 其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各个角落。现场的施工区、办公区,建立宣传栏,悬挂旗帜,张贴图标和标语等,塑造统一对外形象,努力实现施工现场亮化、绿化、美化,树立良好的视觉形象,激发员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工作热情,在无形中映射着项目文化建设的水平。

项目文化的建设关键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让项目文化发挥作 用,因此要将其融入到项目管理中。在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全员 参与”,在项目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着力在项目内部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具有亲和力和向心力的工作环境。高质量地开展各项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建立文化活动娱乐室,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邀请公司文工团来工地慰问,切实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陶冶情操,提升团队素质,营造良好的项目风气,从而展现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由于郑万项目是在有限的时间下进行的,所以项目成员面对各 种压力应该有一种精神,行动要有道德标准。项目精神、道德文化建 设必须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项目组织应该通过宣传、教育、项目制 度等形式灌输并强化员工的奋斗、团结、齐心协力的精神和敬业、临 危不惧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在项目活动的性质和特点下所必需的,这些精神可以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使成员无私地奉献,不断地克服工程建设中的困难,不断创新、积累经验。

篇6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reshmen Class Culture

――Data Analysis based on a University in Hu'nan 2013 Freshman Class

LI Yijun[1], HU Yang[2]

([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2]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Class culture is an invisible magnetic field, is the soul of the building where the class, it is the most direct education of stud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influence, to a large extent influence and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Class culture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edu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becom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ampus culture, class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havioral level, system level, spirit leve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and sense of community identity and behavioral norms, to 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education, student development provide an important condition, understanding and guidance freshman class culture has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lass construc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我们“文化引擎”班级建设指导团队本着摸清学校新生班级现有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了解新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看法,掌握新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期待,以期为接下来实行班级文化建设项目提供民意参考。

1 班级文化建设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为了解新生班级文化建设情况,为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有效促进新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笔者在湖南某高校18个院(系)的2013级新生班级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332份,问卷回收率为97.64%。本次调研调查对象为湖南某高校2013级大一新生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共有18个学院的332位新生班级的班长和团支书参与,男生174人占52.41%,女生158人占47.59%,文科类占49.1%,理工类占47.29%,艺术类占3.61%。对收集的资料运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的统计与分析。从数据上,本次调研充分考虑了因专业、性别等原因带来的影响,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将调查结果分为以下两个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将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出发,从不同的维度对新生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1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就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我们主要从新生班级班长和团支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同感来进行探讨分析。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原因主要出于锻炼自己、提升自我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竞选班团干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62.9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能力,而只有15.96%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班级作出贡献。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竞选班团干部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是出于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而把班级放在首位的占少数。参与竞选班团干部的动机对日后班级工作的开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把班级放在首位的班团干部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客观上更强。(2)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被问及“是否了解班级文化建设”时,48.8%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班级文化建设比较了解,44.5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而非常不了解的只占1.81%;当问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否重要”时,82.53%和16.87%的被调查者表示班级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而分别仅有0.3%和0.3%的被调查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太重要和非常不重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班团干部了解并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这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积极作用。(3)是否有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目标犹如路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同样一个明确的班级目标,有利于班级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调查结果显示:问“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案”时,只有31.0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班级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而有68.98%的被调查者则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可见,大部分班团干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准备还不够充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建设目标,对于如何建设班级文化还比较模糊。

1.2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为创建三种文化:精文化、微文化、梦文化。通过创建三种文化,夯实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引领班级行为文化建设,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和凝练班级文化特色,能够打造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的示范品牌。此次调研也主要从新生班级的“精文化、微文化、梦文化”三种文化建设情况入手,了解新生班级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并为其后的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1)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的一般性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并要求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班级凝聚力、班级精神、团队意识、班级目标、学习氛围、班级制度、班级形象、班级文化活动。重要性排在第一位的是班级的凝聚力,而排在最后的是班级文化活动,由此可见,被调查者更加看重班级的凝聚力。(2)精文化方面。“精文化”即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针对班级“精文化”,我们主要从班团干部认为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什么来进行分析探讨。(3)微文化方面。“微文化”即指班级的行为文化建设,包括微活动、微公益、微服务、微论坛、微宣传等方面。针对班级“微文化”建设,我们主要从班级宣传平台来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班级宣传的方式也有了更加便捷有效且多样的方式方法,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43.67%的被调查者更希望通过积极参加校和院里的活动来加强自己班级的对外宣传,而期望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班级宣传的仅占23.49%,利用班级宣传视频和与其他班级的联谊等方式进行班级宣传的分别占15.06%和10.24%。由此看来,新媒体在班级宣传上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班级宣传还是倾向于选择比较传统的参加活动的方式。

2 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篇7

关键词 民族院校 班集体建设 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17

Reflections on the Class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Take a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Wei, WU Baon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Class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minzu universities student work, is the surest way to promote good style of study and school spirit 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clas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orientation different from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ecial factors, such as actively to establish good style of study class explore new channels and highly cohesive force.

Key words Minzu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class; five in one

大学班集体是在高校学生工作者带领下,由学生有意识并创造性地发挥积极作用的集体。班集体是在学生群体基础上形成的,优秀的大学班集体将会对班级成员起到影响性甚至是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它能明确并统一成员的奋斗目标;凝聚起成员的合作和集体荣誉观念;对成员形成内在的影响和约束力;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大学班集体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生组织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承担学校各项教育管理任务的基础,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必定与打造过硬的班风不可分离。对于笔者所在的民族院校工科类学院而言,班集体建设除承担基本的职能任务外,因学校办学宗旨、定位及班级成员的特殊性等因素,对其班集体建设需要把握其特殊主题,通过有效的项目运作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班集体建设思路。

1 以目标为导向,准确把握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主题

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密把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动性,要高度重视班团组织这些主要组织形式。班集体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强大力量。正如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重视班集体建设工作,以此发挥学生群体中的正能量,促进学生教育和管理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对于民族院校工科类学院,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按照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以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开展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出发点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以打造优良学风为归宿塑造班风,最终形成以团队凝聚力和优良学风两个核心兼具的优秀班集体。

2 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实施五位一体的工程化运作机制

图1

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民族院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院校实际,切合学生需求,实施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项目工程。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大连民族学院第三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七项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树优良学风,创先进集体,争做文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等通知文件,笔者所在的工科类学院在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牢牢把握班集体建设这一主渠道,以集体发展带动个人进步,让个人增光为集体添彩。通过制度建设、队伍组建、特色活动、考核表彰、总结创新等五个方面,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完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成为提升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力突破口,形成体系化的班集体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2.1 制度建设

围绕学校下发的文件要求,学院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奖学金实施办法及一系列通知文件,明确先进班集体的建设思路,把学风建设和团队建设确立为班集体建设的两个基本落脚点。

2.2 队伍组建

学院学生工作者密切与各班级班导师的联系,重点引导班级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吸纳和评优入党工作的过程管理。

2.3 特色活动

开展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载体,学院围绕学风建设和团队建设两个基本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富有特色的集体活动。在学风建设领域,考虑到工科类学院以应用为主的学科特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因此会分年级举办有针对性的学科竞赛活动,一年级举行基础学科知识竞赛,科目主要为“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二年级举行专业基础知识竞赛,重点考查对数字电子技术和电路原理等专业基础学科知识的应用掌握;三年级举行电子产品设计大赛,重点考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比赛结束后,学院将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比赛成果认真评定,对优胜的班级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团队建设方面,近年来,学院针对不同年级阶段举行了校歌合唱比赛、英语话剧比赛、拔河比赛、校园running man等团体赛事。校歌合唱比赛在一年级入校后举行,将入学爱校教育与团队意识培养相结合,成为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场大型集体比拼活动;英语话剧比赛和拔河比赛在二年级举行,英语话剧比赛在四六级考试前举办,绝大多数同学会在二年级准备英语过级考试,有益于增强班级英语文化氛围。拔河比赛在二年级开学后举行,作为集体活动的传统项目;校园running man是一项户外综合素质拓展的团体活动,二、三年级都会举行,既有益于增强身心锻炼,也为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2.4 考核表彰

每年9月份,在学校统一部署奖学金评比工作后,学院随即对一年来的班集体建设进行总结评比,通过确立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各班级在守纪、班级及格率、班级操评分、班级荣誉、寝室卫生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分年级召开先进班集体评比会,由参评班级进行现场汇报展示,综合这两个环节评选出年度先进班集体。学院将在年末召开“三好”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进行表奖,积极宣传优秀集体的业绩经验。

3 以成效促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生组织夯实基础

3.1 团队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团队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年轻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的举行,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被激发,有力地维护了集体内团结氛围,进而在参加学校举办的红歌会合唱比赛、运动会、民族风俗风情展示周、12・9长跑比赛等文体活动中,学院队员和观众都展现出良好的团队比赛风貌,比赛成绩连年取得新突破,已经位居学校前列,这为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实了基础。

3.2 充分调动个人对集体的正面影响力,发挥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班集体建设工作中,注重个人对集体的正面影响力,明确集体锻造个人,个人成就集体的共荣辱观,努力引导优秀学生代表在集体建设中发挥榜样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近年来,在各类评优入党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逐年提升,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也为所在班级的评选评优起到了积极推动影响作用,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辟一个新渠道。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培养教育工作既是贯彻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也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途径。在开展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调动积极性,通过学生会定期举行少数民族学生联谊帮扶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发挥其在班级内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成为先进班集体的重要贡献力量。

3.3 把握学风建设主线,将学风建设常态化、过程化

始终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贯穿学风建设这条主线,使得学风与班风、院风相结合,让学风建设常态化、过程化。坚持把搞好学风建设放在学生工作的首要位置,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每年11月份作为学风建设月,集中开展学风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与班集体建设紧密结合,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此外,在班集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把学风表现放在首位,形成相互监督、比拼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当然,学风建设工作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班级在进入二年级后,成绩差别化现象日益突显,学习后进的同学逐渐对搞好学业动摇信心,努力程度也在退步,不及格科目会逐年累加。因此,在班级加强学风建设中,应当要重视对这一部分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及时重拾信心,避免问题累计拖延,积极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家长、成绩优异学生的多方合作,督促帮助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及时摆脱泥潭。注重年级间的有效沟通,充分利用学生会和代班机制的桥梁作用,实施优秀学子驻班计划、学生“一帮一”互助学习活动等特色帮扶措施,在年级间建立有效联系,让高年级在班集体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能够被低年级学习接纳,促进经验传承。

参考文献

篇8

一、序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为本组织所持有,已经被组织人员共同遵循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组织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组织精神、组织制度、组织风尚等。组织不同于个体,也不同于群体,它有其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行为规律。组织文化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组织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要增强组织的生命力,发挥职工的积极性,确保组织绩效的最优化,就必须高度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处自建处以来,在多年的单位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管理处独特的组织文化。管理处历任领导重视学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组织内部凝聚力强、工作作风朴实,在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锻炼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在系统内外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管理处的组织文化建设状况

(一)单位概况

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处成立于1988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30名;现内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管理科、防汛防旱办公室(与工程管理科合署)、水政水资源科、南京市水政监察支队滁河大队(与水政水资源科合署)。目前,在编职工23人。主要负责管理马汊河13.6千米河道(27.2千米堤防),马汊河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及综合开发利用,水政监察及防汛抢险工作;负责南京市内滁河流域防汛防旱联络工作,负责督查滁河流域防汛防旱、参与抢险;负责省市级江北防汛物资的保管、储运等工作。

(二)组织文化建设课题开展情况

为推进单位可持续发展,管理处积极开展组织文化建设,努力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增强组织核心凝聚力建设,探索工程管理新举措,2010年2月份,成立了由南京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市水利局相关人员组成的“滁河河道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课题组,确定了《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并先后制定实施了《滁河河道管理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滁河河道管理处组织形象建设调查问卷》、《滁河河道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深度访谈提纲》和《滁河河道管理处组织形象建设深度访谈提纲》等文件,通过对市水利局、社会周边人员、管理处内部员工的调查访谈,管理处的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员工的行为规范、团体意识、思维习惯也进一步明确,通过课题组专家们的深入了解归纳,积极推进了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提炼形成管理处的组织文化精神“亲水亲民、务实创新、共建共享”。

三、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突出团队精神,增强组织核心凝聚力,提升单位持续发展源动力

科学研究发现,在雁群飞行队伍中,大雁扇动双翼时,尾随的同伴可以借力飞行,雁群排成V字形方式飞行,比孤雁单飞增加了80%的飞行距离。不论何时,当一只大雁脱离队伍时,它马上会感受到一股动力阻止它离开,借助前一只伙伴的“支撑力”,它很快便能回到队伍。雁群中当数头雁最辛苦,一旦头雁疲倦了,它会退回队伍中,由另一只雁来替代它的位置。这一自然现象对我们的启示是:团队协作前行,才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相互依赖、彼此推动的。只有深化团结协作氛围,不断增强核心凝聚力,工作才能进步,单位才能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也是组织发展源动力,管理处历任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凝聚力;广大职工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开拓进取、集体荣誉感强。在管理处2006年至2008年的省级水管单位创建达标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管理处所有领导职工既分工又协作,细化工作目标、保证节点时间,从“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经济管理”四个方面入手,齐心协力,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8年9月在全市率先成为省一级水管单位,为南京水利系统树立了工程管理新标杆。

近年来,管理处以组织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树立组织建设发展目标,注重团队精神,增强组织的核心凝聚力,提升单位发展源动力。一是积极开展组织文化知识学习,通过课题组专家授课讲解,观看组织文化知识短片,使全处干部职工对组织文化建设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升共同的认知度,提高组织核心凝聚力;二是以马汊河三期工程建设工作为中心,全处上下群策群力,从前期可研、移民征地到工程建设,处领导及技术人员兢兢业业,为工程建设按时完成和后续工程管理夯实基础;三是开展多种形式集体活动,通过全员参加义务植树,赴国家级水管单位洪泽湖管理处学习交流,使全处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得以彰显,核心凝聚力进一步得以加强。

四、组织文化建设的根本点,是树立不断创新的发展观

和谐缔造伟业,创新成就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组织文化建设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理念。

近年来,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处以组织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在加强管理同时积极探索服务社会的新举措。一是积极做好服务社会的工作,努力做到 “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管理处先后主动上门为南京中山科技园、沿江工业开发区建设局、葛塘街道办、葛塘街道双城村、扬子石化公司、铁十四局服务,与葛塘街道双城村、葛塘同力搅拌站等单位达成马汊河河道周边环境共建共管协议书,通过主动上门服务,为周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方便,使服务对象和有关管理部门都能积极参与到河道的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共建共管,不断提高了管理处的综合管理水平。二是在沿河窗口地带设置醒目水法规宣传标志标牌,使沿河涉水单位、居民了解水利,认识水利,自觉遵守水法律法规,结合“3.22世界水日”、“3.22-3.28中国水周”活动,通过设置展台、在电视台播放水法规宣传片、沿河窗口地带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和谐水利、绿色堤防的理念;三是让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深入学校,今年12月份,管理处和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共建的水利科技教育基地在管理处揭牌,水利科技教育基地的建立,是管理处组织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管理处的荣誉,更为南京水利科技科普工作增添了亮彩,水利科技教育基地建立后,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来管理处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水利工程,学习水利科技知识,为管理处今后水利科技科普工作可持续开展提供了平台。

五、营造持续学习的组织文化,是管理处持续发展的保证

组织要发展,必须将工作实际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实现自身新跨越。

学习型组织一直以来是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处坚持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做到全员学习,全处上下形成一股学习的风气,提高整体的政治素养和增强各部门的实际业务工作能力,全员学习做到定期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定期学习时间由处统一安排,每周三下午安排集体学习,主要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廉洁从政教育。业余学习时间主要由各科室及个人自己安排,主要学习具体专业知识。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安排业务知识测试,测评学习效果,作为考核依据。今年管理处已先后组织防汛知识、水行政执法知识、工程管理知识相关考试三次。再次,有序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分批分阶段安排人员参加省市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按计划邀请专家来管理处进行知识培训。通过持之以恒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了全处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达到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六、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建设,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组织文化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使管理处全体职工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单位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千差万别的员工对组织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使组织成为一个由具有共同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联结起来、凝聚起来的群体,从而产生一致的符合组织利益和目标的群体行为。

在管理处组织文化的建设中,努力杜绝“老好人”文化和“重资历、轻能力”、论资排辈的文化,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不唯资历重业绩,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包括岗位安排、年终考核等,看成是一个组织真正的调控手段,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员工的绩效,从而激发和调动每一名职工的潜能,形成一种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的良性循环机制。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上,就是每年单位制定年度总计划,分解到各科室,针对不同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与工作人员考核评价表,按月、半年、年度进行考核,完成程度直接决定该部门、该职工的工作考核绩效层次。由于工作目标往往略高于职工的实际能力,职工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够达到,加上环境、团队等内外因的变化,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困难。所以,在工作目标的制订、实施、考核及目标达到后,领导和职工进行适时的沟通,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工作积极性,使工作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篇9

【关键词】 班委建设 诺斯曼理论 团队精神

班委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窗口,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臂膀,建立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和谐,有凝聚力的班委对做好班级工作有着相当大的重要性。

首先,为较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班委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找出问题,探索内在解决方案,并有效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在软件技术,网络系统管理两个专业四个班级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从班委工作情况调查统计表中,可以分析得出在班委建设上存在以下问题:1.同学们普遍对本班班的信任度不高。班委在大学生活中对同学的影响只有9%,还不如同学朋友多。2.同学普遍对班干部要求比较高,14%的同学认为班干部水平有待提高。3.大部分同学对班委工作表现出较低的关注度。大部分同学只有偶尔才会去了解班委的工作情况。且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愿意参加下一届的班委选举,班委比较辛苦又容易得罪人是他们最多所考虑的。

另外进行了一些问卷访谈,比如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您希望收获的是什么,多数回答为(1)学会处理人际关系。(2)认识了很多好朋友。(3)参加丰富多彩的大学活动。

从中,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非常向往美好的大学生活,能有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即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又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他们自身却又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他们以上所有的希望都是建立在依靠老师班主任与班委的行动实施上,自己从来没想过要起主导作用,而一直处于被动支配的地位。

因此,如何提高班委工作能力,加大班委在同学们中的信任度,增强班委的凝聚力,成为了当前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打造充满活力,精彩和谐的班委团队的重要命题。

2.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诺斯曼理论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团队建设一直是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在关注和提倡的内容,也是管理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课题,这是民主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产物。所谓团队,根据管理学定义,是指在工作中相互依赖、为特定结果而共同承担责任的个体的集合体。当前,团队建设在企业构建运作中比较流行的有:薛恩的人性假设理论、勒温的团队动力理论、德斯其的合作与竞争理论、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以及诺斯曼的团队精神理论。

库尔特·诺斯曼(Kurt.Nuseem1923-1986)德裔美国企业家,心理学家。1923年,生于德国普鲁士,在柏林上完中、大学,毕业后成为弗赖堡大学教师。1964年,离开学校,成立E.T.I公司,诺斯曼将自己10多年教学管理经验运用于公司人事管理上,并形成系统理论—诺斯曼理论,被世界很大部分企业公司沿用,被称做是“成功之阶梯”。诺斯曼理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团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巨大的贡献。这表现在:诺斯曼在意志动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弥补了格式塔心理学在情绪与意志方面研究的不足。并对团队志愿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证明人们在团队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在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志愿水平。同时,实验证明,具备团队精神引导下的民主作风会使工作效果比在专制或放任的作风上都要好。

诺斯曼团队建设理论的核心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被视为团队运行操作的灵魂,团队的所有制度规范、行为思想的建设都是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并最终会成为公司、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继而发展成为所谓企业文化。

诺斯曼团队建设主要分三大体系:1.全面实施表层形态的团队建设。重点提出团队从理念到行为再到视觉形成规范化的团队表象体系,在精神风貌、沟通交流、工作流程等方面予以贯彻,实现团队精神的个性化特征表现。2.扩展优化中层形态的团队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做为团队管理的基本方式,提倡团队精神与团队管理的共同发展,主要从奖惩制度建设、行为制度建设、工作程序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优化团队建设体系。3.深入建全核心形态的团队建设。始终把团队精神作为团队的战略目标,以人为本,充分诠释团结、奋进的基本内涵,使全体成员及团队受众提高对团队的认识,并最终实现从“冷淡”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3.基于诺斯曼理论的班委建设构想

诺斯曼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理论体系,主要运用于公司企业的运作工程中,现在要把其运用到教育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择其精髓,变通其法,根据班级当前现状,牢牢把握团队发展核心,逐步开展团队协作共进工作,以凝聚全班同学为目标,不断完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争取把每一位同学都鼓舞到班集体建设当中来。

第一,要明确每个班的班委建设的团队精神所在,其核心是团结合作,提高全体班委的向心力、凝聚力,并集中反映全班同学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班委的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成为班委共同完成任务目标的保证。这也更加要求全体班委成员要有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并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

第二,在班委日常工作中全面贯彻班委团队精神。首先,全体班委树立共同的目标,具体包括卫生达标率,考勤率,学习成绩合格率,文体活动参与率等等。其次,全体班委要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其中既要有横向的沟通,也要有纵向的沟通,同时还必须保证沟通的平等性和双向性。再次,定期召开班委会,一般分三个内容:前期工作小结、后期工作计划、辅导员给予一定指正及相关培训。

第三,在班委工作中,逐步健全班委规章制度。首先,在班委成立初步阶段,可让班委自主行事,在日常工作个性得以发挥,再根据各班班委、同学特点,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卫生打扫制度、到课制度、课堂纪律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班委行事准则等等。其次,在班委工作进入稳定阶段后,实行竞争制度,工作表现好的,给予认可、表扬与奖励,表现不好的,给予提示、批评与纠正。

第四,全体班委,以团队精神为行为准绳,鼓舞并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到班集体建设当中来。首先,要求班委要关心每一个同学的成长,一起规划出自己的大学生生涯,并制定出大家每个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之一起奋斗。其次,积极组织各项以班级为单位的各项文体活动,重视周四的团课开展,以调动每个同学积极性为目标,以班委和同学个体相结合的方式共同策划,倡导团结和谐,宣扬互助互爱。

班委建设是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与时俱进,立足实际,针对各年级阶段的不同特点,积极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做到管理创新,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菊大学班委建设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2)

[2] 管艳新高校班集体刍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3] 邓元熙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提高班级育人作用【J】 文教资料2007(3)

[4] 范磊浅谈高等学校基层班委会建设【J】现代交际 2009(8)

[5] 咨询公司诺斯曼亚太管理培训中心课程组,一分钟新管理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02

篇10

调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外资源的多元融合,构建专兼结合、跨越时空的课程虚拟教学团队,是当前破解农科专业远程教育难题的关键策略。远程教育课程虚拟教学团队除了具备传统团队特征之外,还应依靠网络和通讯技术联系沟通、协同开展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并在建设中遵循五项原则,即理念支撑与文化引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教科研与服务一体化、虚实与专兼结合、规模适度与结构合理。“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课程虚拟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正是基于此而展开。

一是形成清晰一致的团队目标。目标一致性是决定虚拟团队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课程虚拟教学团队在实践中明确了“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以课程研发为中心,高效建设适需、优质资源”的团队近期目标和“争创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团队远期目标,并通过面对面研讨、QQ交流、电话沟通、网上交互以及培训学习等手段,将团队目标传达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同时获取相关反馈信息,进而达成共同愿景,实现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高度一致。

二是确立合适的团队规模与成员。按照组织行为学的团队理论,“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课程虚拟教学团队成员人数是12人。在横向上,聘请普通高校、科研院所、成人高校及企业的课程专家、学科行家、职教名师、技术人员、养殖能手等,共同组成课程研发组;在纵向上,以电大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选择各级电大相关课程教师及学生组成课程教学组。通过纵横交错、内外融合的组建方式,基本形成了以中央-省-市-县四级电大系统内专职师资为主体、以电大系统外兼职师资为补充的跨时空、跨学科、跨部门的课程虚拟教学团队。

三是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规范。有效沟通是虚拟团队化解困难、增强凝聚力、提高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团队带头人需要极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方可在虚拟环境下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冲突,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其次,建立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沟通规范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沟通,建立起有效的信任和协同关系。

四是创建鲜明的团队文化。将远程开放教育学校文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文化相互交融,初步形成了“跨越边界、携手并进、合作开放、互助学习、超越自我、和谐共赢、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独特团队文化。使团队成员在团队文化的浸透、感召下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进而培育激励人、凝聚人、培养人、成就人的团队精神。

五是搭建一站式课程教学与实训平台。落实和优化教学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过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对于农学类课程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课程虚拟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前期探索搭建了养猪技术远程实训平台,将关键技能以“视频+动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在网上,引导师生在虚拟平台上讲、练和交流,同时为“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课程一站式的教学与实训平台建设积累素材和经验。

六是实施有效的团队协作服务。“服务”是教学团队的共同目标。团队按照“校校、校所、校企”三合一的方式,在专家、学者、教师、技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下,自下而上地研发适合远程教育需要的教学资源,自上而下实施一条龙的教学与实践服务,发挥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的协同运作作用,保证了服务的有效性和多元化。

“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课程虚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运行,不仅整合、优化了师资,凝聚了系统,而且缓解了农学类专业师资紧张与远程教学任务繁重的压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课程教学团队作用的真正发挥取决于团队内、外支持环境的共同建设,以及教师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长效机制,这些都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陈丽(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讲师):健全虚拟教学团队的运行过程

虚拟教学团队是由拥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等组成,以课程或课程群建设为平台,以网络和电子通讯技术等为沟通、交流手段,团队成员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远程协作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虚拟教学团队的运行过程,可参考虚拟团队的I-P-O分析工具,即输入(input)-过程(process)-输出(output)模型,分为输入阶段、过程阶段和输出阶段三个阶段。

在输入阶段,组建课程虚拟教学团队,实现人员的整合。“光伏发电”专业的4门统设必修课程“光伏技术与应用概论”、“光伏电池材料”、“光伏电池原理与工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应用”,其课程教学团队分别由核心成员和骨干成员构成。其中,核心成员兼做项目负责人,负责团队工作的协调,参与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教学过程与改革项目;骨干成员负责团队建设方案各个项目任务的具体落实,进行实地教学与辅导。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都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在远程环境下开展教学、参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能力,如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电话、短信、QQ等技术保障信息的传递和日常工作的沟通与交流;具备包容、合作的特质,能够积极主动、全心地投入到团队工作中。

在过程阶段,团队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具体任务。上述“光伏发电”专业4门课程虚拟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包括: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建设专业规则和统设必修课程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方案、考核说明、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方案)、课件、文字教材、试题库;培训教师;解决基层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辅导(面授与网上辅导)、资源共享、课程考核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行动研究等。此外,虚拟教学团队成员在具体工作中,还应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定期组织面对面会议,报告工作进展。

在输出阶段,虚拟教学团队实现任务的产出。通过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光伏发电”专业各课程虚拟教学团队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一是完成了该专业课程学习与教学需求的调研;二是建设完成了该专业的规则、教学实施方案等,并顺利通过了中央电大专家的评审;三是建设完成了该专业4门必修课程的教学文件,主要包括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方案、课程考核说明、基于网络形考改革方案,顺利通过了中央电大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方案、课程考核说明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四是完成了该专业4门必修课程的文字教材建设,顺利通过了中央电大专家的评审,并开始正式出版发行;五是建设完成了该专业4门课程的IP课件;六是建设完成了该专业4门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和纸质终结性考试试题库。

尹志英 (国家开放大学副教授):完善课程教学团队激励机制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教学团队是一种职能式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组织和部门,主要是利用虚拟技术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些特性使团队管理缺乏权威性,成员不易产生事业感与成就感,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这就要求构建有效的课程教学团队激励机制,以保证团队运行的动力。对此,国家开放大学“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实践中开展了积极探索,尝试从目标、评价、反馈和奖励等环节来建立和执行激励机制。

一是合理设置目标体系。为了保证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的做法是:首先,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学生的需求、课程实施及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目标;其次,根据期望理论,研究团队成员共同目标的难度和实现途径,使之符合挑战性、具体性和可激励性原则;再次,调查分析个人对团队的期待和自身的需求,在团队目标中融入个人目标;最后,进行目标分解,形成目标体系。“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目标体系包括团队总目标、课程设计、资源优化、实践教学、考试改革、教学研究、网络课程、运行机制七个子目标及其具体任务分解。

二是进行考核评价。根据目标体系及任务计划,以学期和学年为时间节点考核评价个人、小组和团队工作的进度与成果,保证阶段性目标的达成。考核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比如,采用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团队成员参与团队QQ互的情况,从侧面评价成员参与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三是建立正反馈机制。使评价结果变成有效的激励因素,调动成员工作积极性,推动团队朝着目标方向发展。正反馈机制的建立需要研究四个问题,即反馈哪些信息、如何构建反馈回路、采用哪些激励因子或奖励措施、激励的效应或奖励的作用。具体包括:首先,选择正向信息进行反馈。根据心理学正向强化的理论,以及团队成员兼职工作的特点,课程教学团队选择正向的信息进行反馈,包括积极的表现、承担的任务和取得的成绩等。其次,在团队、团队成员、管理层、团队成员所在单位或部门之间构建多条反馈回路,争取更多来自团队外部的激励力量。最后,采取奖励措施,进行有效激励,推动团队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预定目标。调查“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对激励因素认可情况,结果显示:“得到更多的学习提高机会”、“得到教学的支持”、“收获科研成果”、“得到表扬鼓励和荣誉”,分别占100%、95.83%、83.33%和70.83%,只有50%的成员希望能获得奖金或酬金。这很好地证明了设置团队目标、开展考核评价、建立正反馈回路有助于团队保持动力。

当然,“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作反馈回路不很顺畅、奖励制度未完全建立、激励措施有限、缺乏各个层面的协调配合等,还需要从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继续向前推进。今后,无论是国家开放大学总部还是分部,都应该从上到下进一步统一认识,把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层级体系,使之便于落实和考核;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团队管理体制,针对教学团队层次和类型的多样化,加强管理协调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团队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利于团队成员学习提高的政策,比如增设经济奖励措施,尽量增加合作高校、行业专家及基层兼职教师在团队工作的报酬等等。

潘红艳(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教授):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效率

在“课程教学团队”概念出现之前,开放教育课程的各类教师,包括教材主编、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一直是以一种松散的、类似教学团队的形式存在着。其运行过程是:先由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向省级电大课程责任教师讲解课程大纲与内容要求等,然后由省级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向分校面授辅导教师传达课程要求。分校辅导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与省校教师联系,省校教师也可以与中央电大教师联系。如何将这种松散的教学团队变成高效、紧耦合的教学团队?也就是如何使教学团队的运行更有效?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结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平台无疑是两个有效的切入点。

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结构包括课程开发层、教学层、技术支持层、学习服务层四个层面。其中,课程开发层是以招标的形式在全国高校、电大系统和行业内,聘请课程教材主创团队,形成既有专业资深人士、又有行业实践人士,还有电大教学人员组成的教材主创团队,这样有利于编写出符合成人特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教学层是在课程主持教师的主持下,由课程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学生参加的网上教和学的研讨,主要对课程内容、重点知识、章节辅助学习资源、考试形式、教学反馈、奖励机制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研讨结果,改进教学;技术支持层负责网上教学平台技术方面的维护、更新和改进;学习服务层是由课程管理员负责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对没有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学生信息进行汇总,告知相关省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如果网上教学资源平台设计得很完备,由计算机自动统计,自动发给相关教师,这个角色可以省掉)。班主任负责及时与辅导教师或课程责任教师沟通,将相关学习任务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电话等渠道告诉学生。

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平台的第一层核心包括六个元素、三个层次。六个元素包括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内容、活动,并且分别归属于学习环境、学习支持和学习三个层次。第二层核心包括学习模式的构建、学习过程的规划和学习的内化。第三层核心是学习感知设计与学习空间设计。

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团队是个松散的结构,成员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这就需要统一规划一个科学、开放、共享、功能全面的课程通用教学平台。这个教学平台建设的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是否有效开展“教”和“学”为标准。同时,要突出课程特色,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体系,避免所有课程教学团队整齐划一,互相“克隆”。

林丽钦(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提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厦门电大于2010年秋成立了“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团队,简称“实训”课程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职业和岗位需求,围绕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改革。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从该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及运行模式、建设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明确“实训”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厦门电大“实训”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是为了落实中央电大实行的“高职类专业双证改造计划”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必须综合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虑到该课程涉及面广,修课时间长,各个课程模块任课教师分属于不同的教研室,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非常少,再加上教师“单兵作战”的教学风格,学生很难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和灵活应用,为此,厦门电大组建了“实训”课程教学团队,规定了团队建设的目标:一是整合并优化配置各专业的教学资源;二是促进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三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四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实现以上目标,主要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围绕学生职业和岗位技能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省开课程),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需求调研,探索开放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及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对各模块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各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避免重复教学。三是理清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系统思考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第二,组建“实训”课程教学团队。“实训”课程教学团队包括负责人、骨干成员和团队成员。团队负责人由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担任;骨干成员由各专业负责“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师组成,一般都是专业责任教师;团队成员包括各专业统设必修课及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责任教师。团队按专业分设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各专业“实训”课程、统设必修课及专业核心课课程责任教师组成。“实训”课程责任教师担任组长,负责本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团队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完成“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第三,建设高质量“实训”课程教学团队的策略。一是明确团队目标,形成独特的团队文化。即以整合各专业的证书课程和岗位职业技能知识点、完善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在团队成员间形成有效的合作与分享机制,构建团队成员互动、交流、沟通的平台,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三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团队内成员实践较薄弱的现状,增加具有企业一线经验的兼职教师的比例,以适应“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四是建立良好的教学团队绩效考评机制,逐渐从重视个人业绩考核向重视团队发展的绩效考核转变。

杨彩霖(西安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素质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理念是“以学科核心凝聚团队力量,以人才培养新需求开拓创新”,从构建课程体系入手,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不仅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使教学团队的学术影响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第一,创新开放教育培养需求,构建全新课程教学体系。在电大的教学中,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性举措,首先应从课程建设尤其是基础课程入手,紧紧围绕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把课程建设作为核心内容,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积极开展课程教改研究。实践中,“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团队遵从“基于方法观传授知识、基于过程观培养能力、基于综合性提高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将整个课程贯穿,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采取“从实践出发,将理论融入实践”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