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兽医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畜牧兽医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 畜牧兽医 人才培养 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63 文献标识码:A

畜牧兽医业是近年来逐渐形成的行业,并且迅速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却参差不齐,很多人才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他们不仅要面对逐渐发展进步行业内部的专业素质要求,还要满足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还应该面临就业等现实问题。因此,加强我国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面对当前人才培养困境,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自身经验,并总结提出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对策,推进畜牧兽医业的稳定发展。

1我国畜牧兽医人才现状及培养紧迫性

1.1人才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畜牧兽医业发展方向的科研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效果一直很不理想,我国科研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在基层畜牧兽医业,很多从业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养,其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其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达到专业化标准。许多“优质、高效、高产”的畜产品培育技术仍然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学习和付出实践行动。

1.2队伍建设水平低

由于对人才培养的不重视,很多时候地方投入不够,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资金不足现象。很多专业人才在参加工作之后,便开始消极怠工,工作慵懒,不思进取的现象非常明显。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业的从业人员都是因为兴趣爱好,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整体专业操作能力比较低。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2我国畜牧兽医人才管理的不足

我国畜牧兽医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透过问题看本质,人才培养方面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畜牧兽医业的人才投入到实践中之后,由于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才投入实践工作之后,对于个人发展方面和专业深造方面的管理非常有限。整个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2.2人才激励管理制度匮乏

由于人才在工作中不受到重视,长期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工作表现突出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和激励等原因,导致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情绪下降,严重降低工作效率。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国畜牧兽医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人才培养工作者,应该积极面对问题,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寻求发展。

3我国畜牧兽医人才管理新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3.1加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今天,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势在必行,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来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管理畜牧业,把传统畜牧业转变为现代畜牧业。要把畜牧业生产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科学的基础上,使畜牧业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充分合理利用畜牧业生产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大幅度地增加畜产品产量,提高畜禽产品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建立一个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畜牧生产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系统。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畜牧兽医业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才的后续学习非常重要,在参加工作之后,也应该继续坚持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对带有普遍性、基础性的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个人的工作品质和品德。还需要适当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训时,能抓住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专业口径。例如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时,还可以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然后就能快速地使用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2注重锻炼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畜牧兽医业的专业人才应该能掌握“望闻问切”等基础的实践操作方法,能通过表面观察初步判断畜牧疾病病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到实地进行观察,直接观察小猪、牛羊等品种或病态,让学生自己描述病态特征,然后进行实诊。让学生自己总结并分析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和实用的专业人才。最后,建设各种人才奖励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管理,全面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4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兽医业已经取得稳步的发展,畜牧产品也逐年呈上升趋势,畜牧兽医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畜牧兽医业产值已经占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的30%.由此可见,发展畜牧兽医业对发展农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问题提出了在实践中应该加强人才的全面培养和注重实践能力锻炼等措施,虽然当前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相信最终通过不断的创新,必定能在实践中取得非常理想和满意的效果。从人才培养上改善整体的综合业务水平和素质水平,进而减轻管理难度,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我国畜牧兽医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许振华,聂纪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面向区域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312.

篇2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中职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一线语文教师有着重重困惑: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本文,满足学生基础的文本知识与感悟,又要立足专业,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发展需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语文教学内容按不同的体裁划章,内容选材和教学目标专业针对性不强。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有问有答,但在社会上,学生的表现却迥然不同。在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招来即上岗的“成品型”员工的需求下,如何培养学生就业与持续发展所需的素质能力,语文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体验式教学方式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形式。

因此,实施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对教师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学生层面来说,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亲历性体验,促使学生将文化、道德等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信心,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职业信念,从而内化为行为,成为自身发展的软实力。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主导的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归依,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教师最终所关心的不仅是学生从他的教学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学生的生命意义和持续发展经由他的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的具体实施

根据多年担任畜牧兽医专业语文教学,经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发现该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应用写作、社会调查分析等四大块能力现状与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不一致,甚至与用工需求背道而驰。通过改革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局面,尝试探索实施教师“导”、学生“会”的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亲历及情感体验,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

(一)实施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

创设生动具体的职业岗位教学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在智慧,引导学生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例如:讲解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时,创设兽药生产与营销职业岗位情景,每小组分任务,分别扮演购买兽药的顾客、推销兽药的营销员、部门主管,以上角色预设顾客3人,营销员1人及主管1人。通过创设顾客与营销员在一起活动的不同情境,安排“迎接顾客、了解品种、推荐新品、询问要价、商讨价格、请示主管”六个环节,在前一阶段中顾客“说话”,营销员“听话”,进而转入第二阶段营销员“说话”,主管“听话”的场景扮演,提出六个不同情境的问题,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好自己的岗位能力要求,从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和认同。

(二)实施项目式体验教学,让学生深刻铭记

项目式体验教学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和探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将畜牧兽医饲料、兽医治疗、畜产品加工等项目运作引入语文课堂,开展探究式、任务式、团队合作式项目体验。例如:讲授应用写作《单据》框题内容时,以简单的书信写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掌握基础的应用写作技巧。一是设计项目。从语言及写作能力的角度,设计3个项目供学生选择:收到饲料厂发来饲料时出具收条、筹备兽医治疗时短缺工具写作借条、进行畜产品加工供货货源不足时打欠条。二是小组分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每组6~8人,确定组长人选及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明确分工。三是制订计划。每小组制订计划,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将所选项目写作的格式进行归纳总结。四是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从课本案例、参考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材料,并撰写项目主题需要的应用文。五是展示成果。小组组长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促进其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六是自评互评。开展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三方开放式评价。项目体验式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完善。

(三)实施竞赛式体验教学,让学生兴趣浓厚

立足90后学生思维活跃,爱闯关,不怕输的性格特点,将辩论赛、知识问答比赛等竞赛方式引入语文教学,融入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点作为辩论、竞赛、知识问答内容,让学生在宽松、快乐的竞赛中掌握知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泰戈尔《职业》新课学习,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调研、访谈,确定畜牧兽医专业行业发展及就业知识点。从泰戈尔描述的儿童视角,阐释对职业的理解,借儿童的心理表达对职业的认识和看法,表达自己热爱职业、热爱劳动者的思想感情。从文本层面升华到现实层面,提出知识问答竞赛内容要点:畜牧兽医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包括社会流行的对畜牧兽医行业认识偏颇的观点:学畜牧兽医就是在猪场挑粪、在鸡场捡蛋、在饲料厂推销、在兽药厂生产…….加工生产一线最辛苦的工作岗位。畜牧兽医专业的职业前景真如传闻般的一片惨淡吗?从文本回到现实,采用知识问答竞赛方式,突出生本教育理念,侧重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自我思辨能力,辩证看待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实现知识问答拓展提升,真正将学习过程中所获感悟指导生活。

(四)实施社会调查式体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带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室、校园的关注目光投向社会。拓宽学习渠道,强化语文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进社会,亲历体验。带领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深入到畜牧兽医企业调查,利用网络或者调查问卷形式,引导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提高学生日常事务文书写作能力。例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市场新产品调查》提出:假如你是“贵港扬翔饲料公司”的推销员,公司主管安排你去做市场行业的调查。现在请你完成下列工作:调查“喜扬扬系列优奶乐”主要购买群体?为了获得“喜扬扬系列优奶乐”市场销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你如何设计调查表开始调查,并写成调查报告。通过引导学生立足专业,走出校园,走向企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他们在广阔的社会领域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体验式教学营造了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阅读理解、收集信息、应用写作、口语交际、社会调查等能力的内化生成,促进了教师倾听者、组织者、观察者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现语文课堂人人参与、体验人人分享、知识人人获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江澎.在亲历中感悟意义:例说语文活动体验式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篇3

畜牧兽医专业中,有许多专业课程都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保证理论能够完整地应用到实践中,才可以很好地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其中,动物解剖学可以说是畜牧兽医专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论述的就是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提升我国的教学质量,希望可以给专业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动物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新形势

动物解剖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动物进行解剖后,深入动物机体内部,对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组织以及各大系统进行深入探究和了解,以保证在后期学习动物生理、病理甚至临床、诊断等学科能够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正是由于基础的牢固与否会影响整个学习成绩的好坏,所以,动物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

1浅述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动物解剖学教学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在根本上还是一致的。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不过不一样的环境和条件,能够提供的实践水平会有所不同。而教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将书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教育,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吸收新的知识。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业,就应该确保老师在授课之前,将书中的重点以及需要拓展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能够有所侧重,而不是一盘散沙,所有都要吸收,如果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但学不到所有,反而抓不到知识的侧重点而导致后期学习受到影响。在对教学知识进行侧重规划的时候,应该根据知识点的实用性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性质进行筛选,保证在传统的章节中挑选出能够体现本专业特色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在选择性教学的时候,还应该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有所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光要从知识点本身出发,还应该保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将自己融入到解剖课程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光需要讲解知识点,还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也就是将与知识点有关的临床治疗或者相关症状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够深刻记住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在进行后期实践的时候更快地熟悉。

2保证教学工具的完善

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靠软件的实力,还需要保证硬件条件能够满足教学标准。如果不能确保进行教育的时候有相关的实验物品或者解剖的标本,那么教学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十分枯燥,传教的时候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比如投影,将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或者是音频展现在学生眼前,那么学生在接收新知识的时候将会更加容易。

3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完善教学模式

3.1利用启发式互动教学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授课,学生通过记笔记和听课来接收新知识,这种传统的方式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往往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觉单调而对解剖课失去兴趣,所以说,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一些比较新的模式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能够在活跃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尤其是针对目前各大高校授课形式,解剖课的课时是一定的,一周固定时间上课并不是每天都有的课程,这样对于学生接收和消化新知识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说,务必要保证课堂高效授课,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思考,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授课效率,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老师的教学队伍中,以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目前,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国外,但是其精髓还是应该借鉴的。进行启发式互动模式的时候,首先应该由老师将需要思考的问题抛出,让大家一起进行思考,保证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中,然后,就是需要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利用演讲或者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光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烂熟于心,还能够很好的保证学生在后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这种启发式互动模式是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使用。

3.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动物解剖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括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不光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在后期的实践以及知识点应用的时候,也是能够明显感受到动物解剖学的丰富内容。一般来说,在进行解剖学教学的时候,往往是使用一些挂图或者模型,能够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由于各大高校的各种扩招政策的实施,学习此专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人多而模型少的矛盾,这个时候,急需要采用其他的问题来解决这种困扰。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使用多媒体,如果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保证每一个教室都能够有多媒体设备,只有保证设备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静态的知识点变为动态的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在接收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将抽象的事务具体化,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利用多媒体,还能让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化,将器官或者组织的结构变得生动化。同时,这种方式也为课堂增添了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还能大大减少老师挂图和板书的时间,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还需要在制作的时候进行严谨的摘取和筛选,不能将长篇大论从课本上照搬照抄下来,这样虽然在讲解的时候节省了时间,但是还是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不会提升教学质量,还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说,在进行幻灯片的制作的时候,应该将一些优质的示意图或者动态的图片放置在幻灯片中,同时,还应该利用清晰的结构图将冗长的文章变得直观明了。还可以将有关的录像视频加入教学课件中,这样也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动物疫病;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为“反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其实质是利用教育技术和活动学习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听课转变为课下听课观看视频学习,而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1]。它最早是由19世纪早期西点军校的西尔韦纳斯•塞耶(SylvanusThayer)将军提出的[2],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3],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引导者。鉴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教育现状及发展水平的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和本土化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研究课题[4]。动物疫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内容包括动物寄生虫病和动物传染病2个部分,主要讲授疾病的病原体形态、致病机理、寄生虫生活史、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等。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特别是寄生虫部分内容抽象,学生常感觉学习难度大。因此,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5],也无法满足现代兽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将翻转课堂引入动物疫病教学中,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1微视频内容的选择

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动物疫病课程是72学时(动物寄生虫病学36学时,动物传染病学36学时),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我们从动物寄生虫病(蠕虫病、昆虫病、原虫病)和动物传染病(细菌疾病、病毒疾病、支原体和衣原体疾病)中选取典型的疾病为代表,制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学习。

1.2教学过程设计

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动物疫病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课前教师搜集材料制作微视频,学生观看自学;课堂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探讨;课后教师总结问题,学生知识巩固3个步骤。

2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应用

2.1应用方案

翻转课堂在动物疫病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猪蛔虫病”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14级动物医学专业2个班级(合班)对“猪蛔虫病”内容进行实践应用,其中采用了网络收集意见和问卷调查2种方式综合评价,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2应用过程

2014级动物医学专业2个班级(合班)共69人。(1)课前:任课教师已辅导学生如何观看微视频自学,同时建好班级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论坛等),将制作好的微视频网络。例如:“猪蛔虫病”是动物寄生虫病中第一章蠕虫病中一种重要的疾病,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常见且危害严重。为此,我们选取了猪蛔虫虫卵卵壳的典型构造及功能、虫体发育史等知识点录制成一段时长近9min微视频,并提出思考题“为什么猪蛔虫卵的抵抗力强?”、“猪蛔虫发育过程简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有重点地学习。(2)课中:课堂授课中,微视频里的内容不展开细讲,对于学生通过自学仍不理解的部分重点分析,并留出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进行生生、师生互动。(3)课后:通过网络调查(班级QQ群、微信群、论坛及个别学生的单独信息反馈)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应用。

2.3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全班同学都通过微视频课前自学,其中近90%(87.0%)学生课前微视频学习使用了10~20min,甚至有的学生(2.9%)观看了20min以上,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视频进行了反复观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从表1问题2中看出,90%多的学生(非常喜欢的学生5.8%,比较喜欢的学生84.1%)喜欢翻转课堂,觉得对课堂学习有益。10.1%的学生(7/69)认为效果一般,但也承认对课堂学习有帮助。无人反对这种学习模式。数据表明,学生是任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3翻转课堂实践应用发现的问题

3.1对教师提出新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同时,对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引导力、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高求,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3.2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网络收集意见进行总结得出的,在问卷设计和指标设计问题上可能考虑的不够全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不断完善问卷问题设置,也可增加任课教师问卷部分,拓宽收集意见的路径,听到更真实的声音。

3.3其他视频学习资源枯燥、教学环境受限、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个别化辅导的实现等因素均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4结语

翻转课堂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6],将其引入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与时同时,目前的课程中,还存在着参与实践的教师较少,可提供的研究课例有限,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小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7):60-61.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0.

[3]赵华新,曹传东.“翻转课堂”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J].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版,2016(5):231-233.

[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5]梁鹏,赵卉双,程文健,等.《食品添加剂》微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2):126-127.

篇5

家畜解剖学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兽医其他专业基础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动物医学科学的基石。本文调查分析了影响新疆农业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学习家畜解剖学成绩的主要原因,总结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

家畜解剖学;影响因素;教学方式;改革

家畜解剖学(anatomy)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家畜解剖学的学习过程别强调形态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一、影响家畜解剖学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61名大一学生调查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解剖课的成绩。1.不能及时总结复习,知识点大量积累。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涉及到了从局部到整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解剖知识,专有名词多,知识点繁杂,如若只是通过上课老师讲解,很难吸收所有的知识点。45.9%的学生都认为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与总结是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2.不适应大学生活。由于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课程多,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将家畜解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初入大学校园,学生们刚刚摆脱了课业繁重的中学生活,进入了一种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成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3.知识点太多,理解不够明确。由于课程改革,兽医专业由原来的五年制逐步改革为四年制,除去一年的实习期,仅有三年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一些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等又占据了许多课程时间,因此许多专业课程都被压缩,造成知识量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消化并吸收繁多的知识。4.学习方法不到位,不能系统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的过程中,不能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统一起来,知识结构零散。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课程知识量大,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中的局部构造与整体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碎片式的学习,在头脑中不能够形成各器官组织的整体构造画面,老师当堂讲解时,好像都能明白,但是到下次上课仍旧模糊不清。因此,如何系统地将各个知识点相统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挑战。5.其他。此外,个人精力投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是语言障碍都影响了对该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因此,亟待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家畜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面对临床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迫切需要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法(mindmap)。思维导图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Buzan提出的一种简单易学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失误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将碎片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内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动物内脏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肝和胰脏”、“大肠与”这几个方向的分支,再根据各个分支下的分类、位置及形态结构进行细分,细分之后用关键词或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各个部位,并相应地标注其功能。在做图的时候尽量用多种不同的颜色去标识。与满篇枯燥的文字相比起来,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图片或图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PBL学习法是以临床问题为背景的获取生物医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很多医学院都盛行该种教育学习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短期学习策略———演讲法,摒弃了以往的死记硬背,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鼓励好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首先,学生遇到问题,并试图运用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推理解决该问题。其次,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和研究的目标。最后,学生应用他们的新知识,以解决问题,并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在家畜解剖学的课程中同样可以借鉴该种教学学习方式。比如说在介绍泌尿系统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尿液是在动物体内的哪个器官产生的?尿液形成的原材料是什么?动物每天大约能产生多少原尿?最后又排出了多少原尿?产生的尿液贮存在什么部位?为什么尿液不会倒流回去,等等,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建立解剖学情境教学课堂。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而家畜解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中包含有大量专有名词,大多讲解的是个体器官或组织形态、结构和相关功能,单纯用文字描述和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传统的教室设备功能简单,很难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大学生来讲,同样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因此,也可以建立专门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的情景教室,在教室中配备相关图书、标本、生物图片、多媒体资料、显微镜、活动黑板等,使学生进行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这能更有效的让其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解剖学闯关游戏的开发。随着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娱乐游戏带来的刺激。这对教学活动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以解剖学形态结构为基础,借助三维游戏角色制作技术,尝试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拼图游戏,或是答题闯关模式的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甚至可以以学生闯关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

病例分析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体的病例,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从中概括出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穿插采纳该种方法。比如说在介绍消化系统的过程中,就可以以反刍动物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瘤胃臌气、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入手,分析发病部位的特征、症状,然后再引入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以上提出的多种方法巧妙结合,灵活应用,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常生.家畜解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WizniaD,KoromR,MarzukP,etal.PBL2.0:enhancingproblem-basedlearningthroughincreasedstudentparticipation[J].Medicaleducationonline,2012,(17):1-5.

[4]胡传活,黎宗强,李粦,等.在家畜解剖学应用PBL教学法的效果[J].中国兽医杂志,2015,(7):105-108.

[5]江建敏,李晋军,韩宏杰.创建生物情景教室促进生物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27-32.

[6]陶恒,陈士文,李成,等.拼图游戏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2):137-139.

篇6

【关键词】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动物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检及畜牧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技能是临床操作及科学研究中必备的基本技术。掌握良好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可以为以后的临床、实验室检验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微生物实验课程的讲授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讲授与示教相结合,强调示教作用

实验课程中首先要讲授清楚实验的目的、所用仪器材料、具体实验方法,但单纯的讲授和板书学生不容易接受,难与实际操作结合。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或结束后,教师亲自操作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感观上的直接认识,并且在示教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解释操作原理,学生掌握起来更加轻松容易。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相关教学录像达到这一目的。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更容易模仿操作,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程中,示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留出短暂时间供学生回顾体会

讲解、示教结束后,根据所讲内容的多少留出3―5min时间,让学生回顾刚刚讲过的实验内容,体会操作的方法和注意,鼓励学生对清楚的知识点提出疑问,允许学生彼此之间轻声地相互交流。在这短暂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授和示教过程进行自我总结和体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再通过与教师或同学的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学生代表模拟讲解

为调动实验课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接受情况,随机选择2~3名学生到讲台进行模拟操作,讲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其操作,对其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进行纠正。通过此项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情况,及时找到学生易出错的环节并及时纠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四、注重学生操作时的指导

实验课程中,教师的教授只是课程的一小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这部分时间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操作的方式方法。由于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微生物实验操作,难免会在操作中出现错误,教师如能及时予以纠正,必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技能。例如,在微生物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能,学生往往是讲得条条有理,但做起来总出错误。教师如能及时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学生可以立即改正,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五、定期批改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书写实验报告,并定期批改。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可以掌握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完成情况,并及时做出反馈;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分数和批语可以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改进。

六、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衡量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制度。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实验操作考核的形式,首先自制考核项目条,由学生随机抽取,然后按照所抽取的项目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打分,以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实验课程是与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内容。实验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能力,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笔者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做以简单介绍,希望能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旭,张忠泉,许彩红,设计性实验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信息,2010,(16):121.

[2]杨松,史丽华,隋慧,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9,233(11):120.

[3]董开忠,曹永春,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3,(03).

[4]路宏朝,王杨科,陈文强,张涛基于能力培养的人体解剖生理学买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03).

[5]梁海燕,高霞,张合喜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1,(03):68.

篇7

[摘 要] 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是高校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高校专业课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现状、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行,明确了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提出了一些提高教信息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35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49- 02

0 引 言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信息素养”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高校专业课教师教学具有“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信息技术成为专业课教师的新型教学工具。因此,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教育部2002年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表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 信息素养的概念

目前普遍认可的定义是 1989 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素养(IT Literacy)定义为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负责任地获取和评价任何一种媒体的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清楚的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知识、开发产品和系统的能力。伯瑞斯瓦特教授也梳理了日本、印尼、新加坡各国政府对信息素养的重视和应对政策,明确提出了培养信息素养的可行性路径。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工作当中,主要指学科教师能够熟练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基本能力。

2 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2.1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息价值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发挥信息的巨大作用,除了注重信息化的硬件、软件的建设外,信息用户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具有知识传承与创新的任务,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掌握新时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好信息资源分析和应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极佳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实现信息知识的整合与利用,实现信息知识的传递,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2.2 提高教师素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

在“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中,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方式改变,MOOCs、翻转课堂、社会化媒体“走进”教学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课后复习巩固为辅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现象。在新型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素养。

3 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分析

笔者从年龄机构、计算机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状况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二级学院(畜牧兽医学院)98名专业课教师进行了解。数据显示:年龄50岁以上12人,占12%;40~49岁22人,占22%;30~39岁53人,约占55%;29岁以下11人,占11%。全部教师均会使用计算机,但有8名50岁以上教师(67%)不能熟练应用PPT 、Excel、Flash等教学软件;4名40~49岁教师(18%)也表示不想用信息教学手段;年轻教师普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并感觉到其便捷有效。这些基本情况说明,学院专业课教师中,绝大部分能够很好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但应用水平亟需快速提升。

4 提高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方法与策略

4.1 教学理念的改变

传统的专业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易造成教师劳动强度大,学生学习效率低,缺乏创新能力。信息环境下的专业课,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教师需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出高品质的课件、微视频等,能上网搜集最新的教学资料,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丰富教学。

4.2 教师角色的转化

信息化的专业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主要通过教材、电脑、其他网络资源获取知识,讲课只是作为一种助学形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师由课堂的“演员”变成“导演”,及时给学生考核。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可随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有督促者作用,有的学生并不会自觉完成所有的练习及任务,教师的督促和考核是保证学生得到完整、系统的知识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主动提供支持服务,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消除疏远感。

4.3 教学模式的更新

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既要完成正确引导基于信息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发挥学生潜质充分自学,又要避免脱离教师监管,学生对待学习自由散漫。学生通过信息化学习,将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教师,教师课堂进行答疑,或者安排学生集体讨论,最后归纳总结知识点,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氛围。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或个别辅导,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习个性化,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都健康发展。

5 结 语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手段教学成为必然,高校教师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丰富而便捷的互联网知识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和发展,为广大教师的工作带来便捷。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生存基础,也是高校教师发展的要求,这样才会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牟春蕾,黄今.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J]. 运动, 2016 (2):81-82.

[2]赵建华, 姚鹏阁.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 中国电化教育,2016 (4):95-105.

[3]于勇.在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课程与途径探讨[J]. 中国电化教育, 2003 (4):21-23.

[4]吕玉梅.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养成内容探析[J]. 职教通讯, 2016(9):47-49.

[5]周辉,郑健.“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14):128-131.

[6]于爱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6):127-129.

[7]李龙江.无锡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1):59-60.

[8]周建松,邹宏秋.大学素质教育的责任与方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125-129.

[9]金璇.专业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培养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32(3):225-227.

[10]林聪.“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 (8):54-56.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药物制剂 立体化教材 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82-02

引言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药物制剂专业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材建设问题也越来越需要更多一些的关注和思考。

一、中职药物制剂教材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药物制剂专业教材种类繁多,有各出版社编写的,有相关部委组织编写的,也有行业组织编写的,还有各学校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等等。在这些教材中,有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实际;有的理论性太强,缺少实践操作,适用性相对薄弱;有的内容过于深奥,专业性过强,不适于中职学生使用;还有的则又是太注重实践,完全忽略了基础理论的讲解……于是就出现了中职药物制剂专业使用教材比较混乱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中难以选择到比较适用的教材。

二、中职药物制剂专业教材立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1、制药行业知识更新快。在药品生产中许多技术、工艺随时都在不断地改进和革新;而诸如《中国药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标准也在不断升级新版本。因此,必须把现代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教材建设中来,这样才能更及时的让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动态。

2、学科覆盖面广,内容繁复。药物制剂专业涉及化学、生物、机械、电气、物流……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科书作为载体来传授所有内容,就会出现要么讲解不完整或阐述停留于表面,要么几门课程重复讲解或重难点要求不一,使学生无所适从,最终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延伸扩展。

3、课程学习需要理实结合,协调发展。制药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而传统的教材已根本不能够满足理实一体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改革,注重理论与操作的共同提升。

三、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和内涵

大多数资料对立体化教材的表述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资源集合。

立体化教材有三大特点,一是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文字、图画等静态形式表现,也可以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等动态形式表现;可以以老师讲解为主进行设计,也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构建。二是设计立体化: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三是内容系统化: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特点、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进行整体的设计。

四、中职药物制剂专业教材立体化建设的设想

1、选择专业主干课程,构建相互关联的教材主体;在制药专业中进行教材立体化建设,首先必须围绕培养目标确定主干课程,然后再选择其他课程作为补充完善,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制药教材体系,将本专业的知识点连成一个网状结构。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形式、全方位的立体化教材;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使得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也引入了“微课程”这个概念。微课程一般是以5分钟左右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微课程”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启发:目前,在大多数中职学校里,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但是,手机却仅只是被当作一个娱乐工具用于看小说、上网或聊QQ。而“微课程”短小精炼的形式,如果与手机相结合,将会为教材的立体化建设的打开又一个新方向。

3、加强“模块化”、“一体化”教材开发;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要加强实践,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教材建设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些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去,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对所有课程统筹规划。

4、改革考核方式,制定新的评价体系;目前中职学校大多采用的还是以笔试、闭卷为主的考核方式,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与教学需求越来越脱节,只有改变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更客观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因此,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大课题中,还应该包含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5、引入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参与教材建设。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既能直接从事生产又能解决设备及工艺中技术问题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企业职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教材内容,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搜集资料,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技术问题,既保证了教材的理实结合,又保证它反映了最新的生产技术,避免闭门造车。

参考文献:

[1]葛志凯等.中职专业教材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

[2]孟秀娟.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07,(25)

[3]丁立明.浅谈立体化教材建设[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

[4]黄荣怀等.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0)

[5]曾令琴.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篇9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66-02

随着鱼类高密度、集约化的飞速发展,饲料的需要量迅猛增长,饲料生产及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立起来,因此需要大批的饲料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及销售的专业技术人员[1]。这从侧面反映饲料检测技术的理论学习以及操作的重要。也正是本校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实验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随着企业对饲料检化验员人才的需要,实验课程设置内容根据检化验员标准进行,增加实用性,提高上岗效率。

课程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团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工作,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授课学时的改革,目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成为独立课程,学时达到30学时,其中综合性实验达到50%。现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单概述,并就我专业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讨论。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式教学或者叫“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点在于传授知识,讲究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忽略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方面的教育,也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3]。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往往无法实现将传授的知识完整地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们也无法理解和吸收最精髓的知识点;也会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被动学习明显

少数同学课前预习不充分,课上时间边写实验报告边做实验,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高,导致实验中注意力不集中,难免出现错误或产生危险;很容易忽略很多老师指导实验时提到的细节。有时实验出错误,学生们也就得过且过,不明白整个实验的原理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那么实验失败也就可想而知。老师才讲过的要点瞬间就忘是因为没有用心,这是很需要纠正的态度问题。

(三)授课中教师和学生互动不足

一般上课都是老师讲,而学生们只是听,即使老师很卖力地讲,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明白和领悟透彻,甚至也有可能学生一点没听。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要性,几乎不言而喻。这里既有老问题,也有新因素。老问题就是广大学生普遍不满,“传统模式”――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新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科技的进步;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大。

(四)实验设备更新不及时

实验技术是不断更新发展的,然而学校很多设备还是沿用旧式的。旧设备的弊端一方面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本该封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因为泄露而使得有毒气体溢出;另一方面,随着饲料技术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更新,有些老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相对应的就要配套新仪器,设备落伍就无法实现新方法的实施。

二、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线,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将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六步”教学法[5]灵活应用到教学中来,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课外创新实验紧密结合的三级教学模式。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结合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

1.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方式,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人的营养知识穿去,提高理解程度,加深印象。如:测定饲料水分的实验课上,比起饲料含水量过多容易败坏这种说法,包子、馒头含水多容易发霉坏掉没法吃这种形象解释更加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很容易明白。除了教学内容,还可以额外讲授延伸的小知识,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们能学到的更多[6]。

2.课堂讲授与课上讨论相结合,针对目前热点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结合同学课下查资料和提前预习,课上给学生讨论或辩论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提高知识的获取率、吸收率和可消化率,避免短期记忆,改变为了上课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态。

3.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改变以往一个板擦、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风格,采取板书、幻灯与录像相结合的方式,原理部分采用板书的方式,放缓速度,给学生理解和笔记的时间,实验录像则以直观的方式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期间重点讲解操作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提高生动性和可接受性,实现了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

4.实践教学采用“全体参与,考核多样,鼓励创新,逐一过关”的办法[7]。按照出勤、实验操作、预习报告、实习报告、考试综合评定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时,强调实验过程弱化考核结果。弱化考核结果指把实验结果考核分解到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报告所占考核比重降低,体现在降低实验报告分数所占比重,增加实验过程中实操能力考核和综合性试验考核比例,预习报告中重点考核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核讨论部分,以判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实验操作中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明确分值,强调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并对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打分。

(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1.注重品德教育。德育永远摆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做事必须先做人。培养学生必须孝顺、懂得感恩、吃苦耐劳、团队合作、乐观向上、抗挫折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2.端正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并不是以后用不着就不去认真学,学生不能只看眼前,目光要放远,本科生做实验实际上是掌握基本方法,对所学知识有个基础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即便是以后遇到新方法,也会很快上手,这是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花费同样的时间,不认真吸收新知识就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学习本身就容不得马虎,身为学生更应当秉持严谨求学态度。

(三)师生勤于沟通

教师应特别注意把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使用形象生动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自身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是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捕捉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节讲课的节奏和气氛,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课下,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尽全力解答学生心中的迷惑,进行正向引导,尤其是对不上课的学生,重点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良好的互动、流畅的交流。上课再也不是“一言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疑问勇于提问,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跟大家分享。集体的智慧远远要多于个人的,只有互相交流才能打破僵硬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了解实验的意义和真正目的。老师不是完人,也有思考不周到的地方,学生适时弥补也是师生间感情的一种提升。提高亲和力是一个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和生活上的益友。

(四)及时更新实验设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设备,那么新的实验也无法成功实施。老师带领学生实验如果比喻为船长带领水手遨游大海,那么实验设备就是那艘船。不根据实际情况沿用旧设备就好比一直搭乘已经年久失修的老船,即使依然可以遨游大海但是也不能再保证安全性和快速了。随着天津市教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综合投资力度的加大,本科生实验蛋白质测定从原初的凯氏定氮装置改为国产半自动凯氏定氮仪,今年又购进FOSS半自动和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学生在观摩旧方法的同时,学习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效率大大增加,数据准确性也得到保证,对走入企业定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总结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组在总结现有的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提高、充实教学内容,及时注入新的科技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进一步深化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的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本科生。

参考文献:

[1]刘瑞玲.《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与初步实践[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6):70.

[2]艳玲,向理南,高立新.理论实践科研并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4):248-250.

[3]实光,张志方.专题讲座和自学相结合――一种新授课法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l,3(2):119-120.

[4]杨道兵,陶鹏,杨秀芹.水产类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措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2,8(8):64-67.

[5]白东清,戴伟,朱国霞,方珍珍,崔培,乔秀亭.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8):125-126.

篇10

关键词: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33-03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课程,是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与检测、餐饮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在增进人民体质、疾病防治、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培养面向企业、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如何组织好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是教师教好这门课、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关键。笔者拟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从课程整体设计、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等方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坚持“必需、够用”原则,

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要广泛调研食品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食品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根据食品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岗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紧密结合食品、餐饮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将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技能鉴定的内容融入《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中,构建四情境、七模块的整体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将过去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整合为任务——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配餐,既可加强学生对营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体现“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通过《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营养素的功能、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与疾病、食物污染与预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具备从事膳食调查、食谱设计、营养咨询及卫生监督与管理等职业工作的技能。要将传统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紧密结合,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艺学》等核心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考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做好铺垫,为学生今后独立从事食品营养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整教学内容,

注重前沿性与实用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以20%的速率递增。食品行业的发展使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动物性食品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居民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由饮食引起的各种疾病也迅速增加,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据报道,我国身体超重者近三亿人,肥胖者七千多万人,社会每年要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这些疾病的防治。现代食品行业更加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提倡营养、生态和健康的饮食方式,国家愈来愈重视国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公共营养师制度已经在餐饮业和社区中推广和应用。另外,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如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红心皮蛋、黑心月饼,以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一起起事件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致人死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新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需求的增加、行业的变化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根据这些变化,本课程应及时调整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课程内容应重视对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职业岗位在人才素质、科技文化知识,特别是营养卫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使食品从业者不仅在素质方面,而且在运用营养卫生科学知识和有关技术方面,都具备解决食品加工、餐饮管理、营养教育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并设计成6个典型工作任务,穿插于理论教学中进行,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理论知识实际化、技能化。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反映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体现国家政策在行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及时调整和增加“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食品安全法”、“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内容,增加课程对行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根据对课程目标及职业能力目标的剖析,我院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大胆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针对食品检验工、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等职业活动领域,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逻辑顺序,组织构建了“四情境、七模块”教学内容。

四情境:人体营养素的需求;社区营养;食物污染与预防;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

七模块:人体的营养需要;各类人群的营养;营养配餐;社区营养;食品的污染及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

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我院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摸索,并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 将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入教学体系,根据讲解每个知识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在教学中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论内涵,对案例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剖析,将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对应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蛋白质的需要量时,结合奶粉中含“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等事件进行案例讨论,以强调蛋白质对人的重要作用和营养功能,既可让学生掌握蛋白质在膳食中的重要性,又可为项目食谱的编制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任务驱动法 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工作方法,训练职业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在一般人群的营养配餐技能训练中,首先由教师讲解配餐的基本方法,然后将学生分组,每4~5人为一组,每组领取一个工作任务,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设计一日带量食谱。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展示作品,进行汇报。与此同时,其他组成员和教师对设计的食谱进行评价、提问、建议及改进,最后打分。通过这项技能训练,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教学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放式实践教学法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校内餐厅、饮食区进行调查分析,到校外参观食品厂、医院等,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环境,使学生了解生活和企业实际。教师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培训,明确目的、内容、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食品营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许多慢性疾病与饮食密切相关,如为什么要对糖尿病人进行食谱设计、肥胖者为什么还会缺乏营养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到社区宣传营养学知识,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防治及人群营养知识的调查,为特殊病人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宣传培养良好的膳食习惯的意义,纠正营养失调状态,把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把原有的学科课堂与现实的活动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结束时,学生应达到具备国家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和HACCP)内部审核员等职业资格的水平。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院课程组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并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影像技术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要点。利用模型、图表、教学资源库,解决课程教学难点,对一些难以讲授或枯燥的教学内容,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各种疾病的危害等,可充分利用影像资料播放,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使学生如临其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营养配餐软件引入教学,使用营养配餐软件进行营养配餐设计,可以省去反复计算和查找数据的麻烦,方便学生进行营养成分计算、营养配餐及营养评价,使配餐变得方便快速,增加营养配餐设计的现代科技元素。

要开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网站,并应能有效共享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习题库、试题库、职业技能自测题库、食品安全法等方面的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开设网上讨论专区,课题教学团队每学期安排专任教师负责网上答疑,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交流与互动,课题教学团队教师及时跟进前沿技术,并将内容更新到网站上,通过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研讨、自测自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考核中,将本门课程分为6个训练任务,其中基础知识的考核融入训练任务中去,如让学生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对自己进行营养配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自己一天的能量消耗,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食谱编制,通过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膳食评价表、营养素与来源分配、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以及能量来源分配等,对自己编制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再根据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改进。通过此项综合练习,既可促进学生对营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将学生团队和各个成员在团队任务等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计入考核成绩,过程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主要是对操作技能的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的。学生要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不是掌握职业技能的多少,而是记忆知识点的多少。同时,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面,也主要是停留在从理论上考查学生是不是知道实验过程,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考核,即使考核了,内容和方式也很单一,基本上无法体现培养面向企业、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要改革成绩考核形式,强化过程考核,使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转移至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上,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我院近两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毕业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管理操作技能及良好的职业素质。来我院招聘毕业生的单位络绎不绝,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由此也可表明,我院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的改革较好地顺应了新时期高职教育培养面向企业、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潮流。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新时代、新环境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娜.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9):557-558.

[2]姜忠丽,代岚,王俊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11(27):87-88.

[3]尹晓菲,胡艳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谈[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02.

[4]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65-67.

[5]封锦芳,肖荣,苑林宏,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增刊):298-300.

[6]郑立红,李春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8-74.

[7]彭辉辉,李萍,袁河清,等.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4):47-49.

[8]张焕新,臧大存.高职畜产品加工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8(1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