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慈善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于慈善的理解和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乡村教师培育着祖国的未来
“崔永元公益基金”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于2007年10月共同发起成立的专项公益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乡村教师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素质培训,组织考察和参观学习等活动,帮助乡村教师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鼓励他们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乡村教师是一群值得仰望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崔永元说,“乡村教师对孩子意味着身心的健康,对于国家意味着明天。”
崔永元介绍说,在2006年至2007年,他率队开展了一次“重走路”活动,途径中西部地区时,那些乡村教师们在艰苦环境下教学的场面令他感动,“当时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孩子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足球,没有看过电视,没有见过电脑。”崔永元说。同时,他为这些教师的职业能力担忧,因此萌生了帮助和培训乡村教师的想法。
“在我们国家,我认为在短期内,乡村教育的教学条件和质量不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我们现在处于创业阶段,崔永元公益基金是尽自己的能力做一点事情,培训的时间比较短,对于参与培训的教师有多大的提升我自己也没有任何的把握。”崔永元说,“但是,教师们来到北京起码能开阔眼界,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帮助的。”
扎根岗位就是最大的感恩
在西部贫困地区,很多人抱怨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但崔永元认为,教育软件比教育硬件设施更重要,“老师对教师岗位和孩子的爱更重要,教育无处不在,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由于崔永元的爱心,他获得了无数受助者的掌声和感谢,但是,崔永元说,“我不需要感谢,不需要回报,回报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为我是发自内心的去做慈善。”崔永元说,他希望每一个乡村教师都能从头到尾心怀感恩地去教孩子,因为最大的感恩是每一个乡村教师能扎根自己的岗位,能继续坚持努力工作,从心底里去爱孩子,让他们长大成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回馈社会。“当每个人学会爱的时候,这个社会肯定会特别美好,这就是受助者对社会最大的感恩。”
截至目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已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四期,为中西部八个省区免费培训了400名乡村教师,接受过培训的乡村教师把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祖国变化的感受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环境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
此次培训邀请了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育专家为参训的乡村教师带来教学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培训除安排素质教育、交流考察外,还将带领参训教师参观中华传统文化场所和奥运会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让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感受一下祖国首都的新面貌。
什么是公益,怎么理解公益?
崔永元作为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不止有良好的公众形象,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尊重,更是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思考,在更高层面上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慈善与公益。目前已经拍摄了超过十二万小时的录像片,记录了许多已经失去和即将失去的非物质文化历史片段。
当被问及如何理解公益慈善,如何让80后的年轻人更加接近,接受公益慈善的时候。他认为,这个可能跟我们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一样,都是看一件事情然后从表面看到它的本质。最早我看慈善的感觉和心情比你们还严重,我甚至觉得这辈子都轮不上我做,因为那是有钱人的事,我当时想什么叫慈善?一出手就捐五千万,那才叫慈善。像我们见到谁受难了,凑一块钱,那不叫慈善,我一直是这样理解的。后来慢慢在采访、调查这些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很打动我。比如说像美国这样一个大国,他的善款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贫民,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来自于比尔•盖茨那样的大富豪。我很想知道,他的贫民用什么样的方式捐了那么多的钱,这是第一个。
第二,我们过去总认为慈善就是捐钱,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慈善就是捐钱,要不就是捐值钱的东西,其他的都不叫慈善,后来慢慢地我觉得我真正了解了慈善的意义:人家唱歌你在底下给他鼓掌,这就是慈善。有一个人说相声,你在底下给他大声叫好,这就是慈善;路边有一个小女孩很乖,你给她送去一个微笑,这就是慈善;甚至连老人过马路你去扶她,都不用有那种明显的行善的行为都叫慈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慈善是一个信手拈来的事情,这是第二个我开窍的地方。
第三,我觉得做慈善不要让自己受累。我不大同意那种节衣缩食,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还弄出很多钱来去帮助别人那种,我不大同意这种慈善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很高尚,我们不能对这种行为说三道四,但是我个人不太赞同这样的慈善行为。我经常重复八个字,叫“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换句话来说,我们做慈善可以在不降低我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做慈善,比如说你的理想是买一辆奔驰车,没有关系,你不用把你买奔驰车的钱拿出来去做慈善,你可以买完奔驰车的时候,你把内装饰都做好的时候,你把所有所有都做好的时候,手里还剩下五块钱,你还可以做慈善。或者你这个月做不了下个月做,今年没有计划明年做,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都叫慈善。
当我们说到那些富人、名人,这个时候我觉得公众一定要对他们有要求,这个慈善一定要是他成名的一部分,要是他致富的一部分,因为你消耗了很多社会资源,所以你要回报社会。所以我们看NBA那些很有名的球员,他的经纪公司就在安排他做慈善,你不做你的形象就坏了。而且他做了慈善也没有人玩命的宣扬,大家会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因为你有名。你做什么都叫慈善,比如说我们看姚明那么大牌的球星到社区去给老人讲故事,到小学校给孩子们朗诵课文,这都是慈善。
篇2
裸捐,英语为all-out donation,意思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从微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将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分文没给子女,被媒体誉为裸捐。捐出580亿美元本身就很让人瞩目,然而他这种不留一分钱给子女,只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精神显然更令我们肃然起敬。
“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盖茨的这句话值得回味。其一,该如何拥有正确的财富观?盖茨还曾说过一句话,名下的巨额裸捐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钢铁巨头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如果能理解这种价值趋向,就会明白盖茨裸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今年9月,当巴菲特和盖茨来华举办慈善宴会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猜测他们此行的真正意图是“劝捐”。因为他们刚刚结束在美国劝捐活动,成功地让40位亿万富豪承诺死后捐出半数的财产。在向50名中国富豪发出邀请后,因害怕在宴会上给出捐助的承诺,对于参不参加,很多富人犹豫了。
9月6日,陈光标,这个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站了出来,他在公司网站上了给巴菲特和盖茨的一封信,宣布“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这是中国第一个响应的企业家。
这些年,陈光标名气越来越响。这名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年年捐助、逢灾逢难捐助,捐钱捐出来的。于是,各种荣誉都来了,最终戴上了“中国首善”这顶桂冠。这些年,捐助成了陈光标的常事大事。
1998年,他到南京开公司,第一年赚了20万元,拿出3万元捐助一个患病的孩子。
1999年赚了60万元,捐出28万元给家乡修了一条长4.7公里的路。
2003年,赚了2300万元,拿出1200万元从日本买了远红外检测仪,全部捐给江苏抗击非典指挥部……
2008年赚了4亿多元,捐出去3亿元,汶川大地震,他带领公司120个人,亲赴灾区救援53天,捐款捐物1.7亿元,在灾区遇到总理时,总理说他是“有良心,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2010年春节前,陈光标更是召集了苏、浙、粤、闽、鲁、沪等地700多个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士共捐资730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5000多万元的物品,总计1.2亿元。在捐助仪式当天,陈光标将其中3300万元换成现金,堆成一堵墙,每扎10万元,共计330扎,就像330块厚厚的砖头,搭了一个长2米、高1.63米的平面“金字塔”, 在工商银行的大厅里,有2个警察、8个保安护卫着这笔巨款。
陈光标说:将3300万元钞票堆成墙,不是故弄玄虚,不是掼派头,而是造声势,造善举的声势,使慈善捐助透明化,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金白银,至于社会舆论如何,我顾不上,我只是要亲眼看到钞票发到老百姓手里。旋即,陈光标直言不讳,他说:有些慈善机构让人不放心不信任,不知他们将捐助来的钱用到哪里去了,从来不透明,所以我不大喜欢将钱捐到慈善机构,宁可一张张发到老百姓手里,让他们摸到钞票我才放心。
陈光标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富人们都来关心贫穷的人,都来为慈善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当他获悉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要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风暴时,便急急写信给他们,高调响应,并说了现在已成为名言的一段话:财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个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条河就该与大家分享。
陈光标在慈善事业的选择中,以裸捐的决绝表达了对慈善事业的投入,重塑了财富的品格。裸有时意味着没有原则,比如裸官;裸有时又意味着赤诚坦荡,比如裸捐。当看完陈光标“裸捐”的宣言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标杆的慈善形象,感受到的是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当美国首富和股神发起全球慈善风暴时,作为中国的企业家,陈光标作出了积极而热烈的响应。有了陈光标的表态,中国的企业家们获得了世界的一份尊重;有了陈光标的声明,中国的企业家们也获得了更多一层的理解。
裸捐,这样的决定看似不近人情,没有把个人财富分给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但是,恰恰是这种裸捐让人看到了陈光标对于财富的态度,对于慈善的态度。在他的眼中,财富不过是社会资产的个人暂时拥有,而慈善才是个人价值的一个突出体现,尤其是对于那些掌握较多财富的富人。因此,他无需把财富传递给家人,他相信个人的所作所为才是影响亲人的宝贵财富。这种开放的视角和豁达的精神,是很多富人缺少的。
陈光标的身上蕴含着很多慈善的话题,这些关于慈善的话题以及其本人的实际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慈善,理解如何去行慈善之举。比如,慈善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而不是临时的作秀。很多名人也好慈善,但他们只是把慈善当成临时宣传的工具,在有需要时才想起慈善,才用起慈善。而陈光标之所以乐善好施,原因在于对财富的正确理解,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因此他的慈善并不是一时之举。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行善时总喜欢低调一些,不喜欢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但是,陈光标不仅在持续不断地做慈善之事,而且常常以高调的姿态表现出行善的热情与积极。作为一种公共活动,慈善也需要组织和宣传,也需要在舆论中成为主流。如果在慈善领域中缺少带头者,则慈善事业无疑将面对更加尴尬的局面。因此,在慈善意识还有待提高的今天,需要有陈光标这样的人来引发、引导社会舆论。
社会不能也不会要求每个企业家、每个富人都像陈光标一样。但陈光标无疑是一个慈善符号,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慈善,什么是慈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光标是可以复制的,因为他值得每个人学习。希望陈光标的裸捐可以引起舆论关于慈善的更深入讨论,让更多的人无论是巨富还是普通人,都把慈善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
问题是,现实之中,有太多的人并不理解财富的这种正义流向,而是选择毕生守着自己的财富。尽管“富不过三代”已成为某种客观现实,但是,一些富豪还是宁愿把财富留给败家子,也不愿意用来反哺社会。这是因为,长久以来,我们社会太过关注财富积累、继承与保护,而对财富文化、财富伦理以及财富责任缺乏正确向度的倡导,由此,造成财富文化观念与财富责任意识的极度弱化,也使社会趋向过度逐利化,显然,这本身就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为此,明确慈善本身的意义,也就成为我们对中国富豪的一种诉求。诚然,慈善的本质是一种公益行为,不应加以所谓的“义务捆绑”。但是,财富又绝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和权力的个体占有,更重要的是要背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正如有民营企业家所说,“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越大,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财富要向有道德的人手中集中。”那种为富不仁的现象,只会让我们的经济既有悖于道德,也容易偏离于法治。
胡润第三次推出中国慈善家排行榜时曾表示,中国新富人选还没有开始关心慈善,中国的慈善业还没有真正开始。而中国的扶贫与慈善事业早就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响亮的“开始符”了。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多次爆发全国性大灾之后,我们更需要中国的慈善业能够真正系统化与规范化,来告别某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期待能够有更多中国富豪效法陈光标的行为,而他们的善行能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心灵中注入一种理性的财富文化观与财富责任观,来催发他们心灵向善程度的提高,改变他们在慈善公益事业中的“不作为”现状。
我们的富豪之所以对慈善不热衷不感冒,不是因为富豪的数量少,200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财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超过了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虽然这个数字统计并不权威,但中国富豪越来越多已是不争事实。可是由于慈善文化的不成熟,由于慈善机构的不发达,由于慈善配套性制度的不完善,庞大的富豪群体根本没有形成“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认知,而这才是我们的富豪与盖茨等世界富豪的最大差距所在。
和比尔・盖茨一样,陈光标把巨额财富看成是巨大的权利,同时也是巨大的义务。然而多数富豪的财富观仍停留在把财富视为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价值的手段和目的这个浅显的层面。挣钱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出人头地,而不是为了普济众生。在这种慈善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渐成奢侈品消费大国的背后隐喻。显然,中国富豪应该更加积极投身慈善,来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关怀。
篇3
诺基亚大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总监 傅蕾
环球慈善:诺基亚一直说,企业社会责任(CSR)是诺基亚的DNA,在贵企业的理解中,这个DNA是怎样的?
诺基亚:首先说,CSR在中国这几年的确很火,变得很流行。但诺基亚不跟风,不作秀。在诺基亚来看,CSR不但体现出对股东、社区、环境负责的态度,对企业来说也有切实的促进,既然如此,诺基亚何乐而不为呢?
大的方面说,没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企业不可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到社会,这也就是诺基亚坚持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是企业的DNA的主要原因。
环球慈善:您为何一再强调不作秀,强调可持续性?
诺基亚:不作秀体现在诺基亚的专注领域。对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诺基亚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这些目标和规划是基于对社会的实时关注而制定的,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而改变我们的目标与战略。
我们在中国的CSR,主要是关注青少年的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对灾难的关注。对这些领域的关注,经过了详细的考察与规划,与中国社会现状紧密结合,有很强的前瞻性,只要决定执行的就会持续下去。
环球慈善:如何实现CSR的可持续发展?
诺基亚:单单一个诺基亚,改变不了世界。但是诺基亚在努力,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对内部员工的激励,努力让员工参与。诺基亚在公司内部广泛开展各种活动,这些例子有很多。二是更强调CSR的多方合作,诺基亚不会也不能单打独斗。诺基亚提出“我们的力量”的理念,就是强调参与,所有人一起来做,这包括与企业、NGO、政府等的合作。不光是诺基亚内部,更要辐射到其他相关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共同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
环球慈善: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诺基亚对CSR的态度如何?
诺基亚:现在社会对CSR的确有很大的误读。面对金融危机,诺基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依旧是冷静的。我一再强调,诺基亚的CSR是有自己的规划的,不会因为社会的突发事件而改变我们的宗旨。但要说诺基亚对外界变化一点感知没有也是不对的。面对金融危机,诺基亚也会做出反应,但这个反应是在我们的规划范围之内。
例如两年前我们就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了“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基金”,对青年就业是早就关注的,这个基金已经覆盖了150多所大学,受益学生达到了3万多人。只不过现在发生了金融危机,青年就业压力很大,社会公众对这个基金进行当下环境下的解读,受助者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
环球慈善:然而,正是这种冷静,才让诺基亚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中面临着质疑与非议?
诺基亚:拿汶川大地震来说,诺基亚共捐赠了1900万元现金和物资用于紧急救灾,并承诺捐赠3500万元人民币用于长期灾后重建工作,但是诺基亚的捐助对项目的要求很“苛刻”。我们的理念是我们不仅仅把钱捐出去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关注灾区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怎样把钱花到有用的地方,怎么样能实现救助效果的最大化,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捐赠之前做细致的工作。一开始我们不仅遇到社会的质疑,也面对内部员工要求尽快公布捐赠详情的压力。但最后我们坚持了自己的理念。
在地震发生后,诺基亚首先对灾区给予了最直接和快速的帮助,在随后长期的赈灾和恢复中,也积极与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民间组织合作,帮助人们重建家园。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实践证明,诺基亚坚持自己的方式,是能够经得起检验的。
环球慈善:对于履行CSR的表现,诺基亚自己是怎么评价的?
诺基亚:这要看按照什么标准来衡量。在诺基亚的理念中,CSR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对灾难、慈善领域的关注只是CSR的一部分。
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整个社会对CSR的理解不同。如果严格按照CSR的标准来衡量,诺基亚CSR的理念是全面的,甚至是超前的。
环球慈善:与各个基金会合作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诺基亚:最大的挑战是工作理念的不同。我在诺基亚从事销售工作13年,销售工作格外注重时间观念与工作效率。
2008年4月,我从销售工作领域转行到了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一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在与各个基金会不断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双方的工作方式和理念是不同的,不能否认各个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都有很高的热情,但在时间观念与工作效率上的确需要改进。在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当中,每天大量的时间都是在不断地沟通、沟通。然而一年下来,我们与合作伙伴不断地磨合,逐渐认同了彼此的观点,能够在工作当中实现双赢,实现诺基亚和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
环球慈善:在诺基亚内部CSR团队与其他部门工作有何异同?
诺基亚:CSR与销售工作有很大不同,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战。
加入这个团队的员工,参与了很多的活动,特别是在去年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灾害之后,让我们在这个领域快速成长。
虽然以前的工作与CSR有很大区别,但是我的理解是,销售手机与CSR工作有着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需要“经营”,只不过“经营”的产品不同而已,后者更需要用热心、激情去经营。
环球慈善:在诺基亚从事CSR工作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诺基亚:很坦白地讲,CSR不是诺基亚的核心业务部门,在工作当中有不少困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事CSR的员工只有三个,而我们负责的项目又很多,工作强度和压力很大;第二个是公司内部的协调。CSR需要诺基亚内部很多部门的帮助,从严格意义来讲,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运行CSR工作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这些员工付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我经常对我们的员工说,在寻求别人的帮助时,首先要想到的是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这样你的工作才会顺利。现在诺基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CSR理念,每个员工都会认为参与CSR是自己的荣誉。
篇4
Abstract: Based on prospect theory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don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umption points and uses experimental method to discuss regulate the effect of users' donation willingness and matter familiarity of donation by the consumption points features in this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when it is difficult to get consumption points, the matter familiarity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nsumers to use consumption points for charitable donation, the high matter familiarity can improve the intention of donation behavior and intention of donation attitude.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enterprise to design consumption points rules and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customer integral donation behavior.
关键词:消费积分;慈善捐赠行为;事项熟悉度;捐赠行为意向;捐赠态度意向
Key words: consumption points;charitable donation behavior;matter familiarity;intention of donation behavior;intention of donation attitude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08-04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后出现了公益一词,意思是公共利益。而微公益从字面意义讲就是指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大众力量是它突出的地方,大众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力虽微小,但积少成多,就可以达到公益的效果,真正帮助到他人。
目前,积分形式的微公益开始出现和快速发展。积分是消费者对某企业进行消费或者满足企业的其他要求后,根据一定的比例或要求,在某时间期限内,累计的。积分可以用于消费,也可以进行兑换礼品或服务。在这里,积分形式的微公益是消费者获得企业的积分,企业除了提供使用该积分消费本企业产品、兑换礼品服务等,还提供了对慈善捐赠事项进行捐赠活动,属于一种特殊的兑换,企业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积分进行实际货币的转换捐赠给所说明的慈善捐赠事项,有的企业作为捐赠的执行者,有的企业将等额实际货币交由某慈善组织,该慈善组织对说明的慈善捐赠事项进行捐赠。
目前国内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Charitable Donation Behavior)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在行为方面,大多是针对政府慈善、慈善组织、企业自身的慈善行为,而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慈善行为只是慈善捐赠行为中的组成部分。因此,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解释和揭示慈善捐赠行为的内在规律。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探索消费者用积分做慈善捐赠的行为机制,即何种条件下消费者愿意用积分做慈善捐赠。综合国内外对于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都是从慈善组织角度出发研究慈善组织如何作为从而引起一般大众更多的慈善捐赠行为,而从企业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如何作为从而引起一般大众更多的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将基于企业视角,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企业设定的积分对一般大众的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
2 已有研究评述
Piliavin和Dovido(1981)认为个人捐赠行为可被视作一个决策过程,有四阶段:第一阶段,个体要发现有人需要帮助;第二阶段,个体开始同情;第三阶段,个体比较付出和收获;第四阶段,个体进行决策行动。吴冠之(2003)提出:个人捐赠的本意是希望有所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实质是一种交换,也就是说,捐赠者个体一方面捐出物资等,相应的在另一方面获得认同或者获得心理满足。
对于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更多分析个人特质、人口统计特征、情境和感知回报等因素的作用。
近些年,国外大量涌现对个人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有些学者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将人口特征和个人捐赠行为进行联系,发现年龄、职业、收入、家庭和信仰等人口统计变量特征对个人捐赠的行为和意识有影响(Sargeant和Woodliffe,2007)。然后,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质疑,许多学者对于通过实证研究,没有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捐赠行为间存在强相关关系。Sargeant在1999年构建出模型,2007年Sargeant和Woodliffe在此基础上根据当时建构出的模型的不足,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归纳对文献的实证结果,最终形成了捐赠行为研究模型,包括来源(品牌、剩余、意识、媒介、劝募方式、资金偿还)、影响力(参与的社区、典范或经历、公共捐助)、个人特征(人口统计变量、生活方式、地理统计变量)、动机(自尊、利他主义、愧疚、不行、社会分配公平、移情或同情、税收、声望或意义)、感知反应(画像、与自己匹配、感知规范)、抑制因素(财政资源、时间、其他需优先考虑的事情)、过程决定因素(过去的经历、评判标准)、产出(现金捐赠、捐赠规模、忠诚度)、反馈(赋予称号、认知或奖赏)。Roger Bennett(2009)提出过去对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研究已经鉴别出可能驱使或抑制冲动购买的大量因素,也许也是关于冲动捐赠的,如下:个人冲动性主观规范、情感提升、对问题的先验知识、对冲动行为的消极态度、与慈善有关的因素(捐赠历史、对组织的信任、慈善捐赠参与、性别、展现形式和网页布局)。
国内学者对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分析角度的不同。有些学者是从某一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同时,有些学者综合多种因素对慈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国内学者主要通过定性研究来研究慈善捐赠综合影响因素。刘新玲(2006)认为:决定慈善捐赠行为的先决条件是个体生存势差和经济状况,促使个体乐善好施的外部条件是慈善捐赠氛围和制度规则,慈善捐赠行为发生的道德基础是诸如仁爱之心、同情心、理性的财富观念和信仰等让人向善的文化传统。董文杰(2009) 认为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内在方面,内在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的心理需要、道德品质和信仰,第二方面是外在方面,外在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虽然较为全面地综合多种因素对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是其研究深度存在一定不足,而且没有比较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孰大孰小。同时,有些学者从实证角度研究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黄镔云(2007)对回乡农民工进行调查,发现其收入、家庭负担、家庭成员的态度、捐赠金额和实物的管理规范程度、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都是影响回乡农民工进行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居民慈善捐赠行为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慈善的认知。第二方面是慈善捐赠的社会网络体系。第三方面是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第四方面是人口统计学因素。
关于个人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大多提出了未经实证检验的综合概念模型,如Sargeant所提出的模型。但是,模型中只有一些变量是被实证检验过的。而且,更多的是分析前因变量对个体慈善捐赠行为的直接影响,对于以下研究还很少见:第一,对于变量间对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的交互作用是否存在问题。第二,模型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机理问题。组织和个人属性是这些模型的基本要素,但是,对于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公益事项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公益事项中一些特有的属性,如Sargeant所提的模型中,只有事项与自身的适应性被考虑,另外,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很薄弱。
然而,有关微公益以及微公益组织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周中之(2010)将微公益与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相联系,认为微公益达到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道德的要求,满足了个人的精神需求,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张梦筠、谷晓华、朱宁如和黄仁娟等(2011)在微公益背景下,研究了公益旅游,认为公益旅游有四个特性,分别是可持续、负责、教育和生态等。吴秋鹏(2011)调查了国内和国外的非官方微公益组织,分析和对比了中外现状,提出了我国微公益发展的建议。
经过文献的广泛查阅后,发现对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特性、面临的困境和法律环境等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作为新兴产物,学者们对微公益的研究较少。而且,当前的研究只是聚焦于微公益现象,还未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和国外学者们的研究进行广泛阅读和总结后,发现国外的学者们对于慈善捐赠、慈善捐赠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始较早,也比较系统和深入。国内的学者们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开始得较晚,系统性存在不足。关于个体慈善捐赠行为的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某一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个人捐赠的影响因素的还很少见,对于积分形式的微公益的研究就更为少见了。由于大多数研究都是国外学者所做,在中国独特的背景和现状下,其结论是否依然能够成立还有待考证。同时,企业参与微公益还需要更多指导。因此,需要对积分慈善的微公益进行更深一步的发现和研究。本文希望从积分形式的微公益入手,重点探索自变量积分获得难易在捐赠事项熟悉度调节变量调节作用下对捐赠行为意向、捐赠态度意向的影响情况,寻找积分特征与用户慈善捐赠行为的关联性,检验前景理论在慈善捐赠行为上的解释力,探索捐赠事项熟悉度对捐赠行为意向、捐赠态度意向的影响情况以验证前人学者关于个人捐赠非营利行为影响因素包括组织公信力的结论。
3 研究假设
3.1 积分难易感知对捐赠意愿的影响
根据Kahneman和Tversky在1979年和1992年分别得出的前景理论和累积前景理论,人们在考察价值时,是相对一个参照点来定义收益和损失,且离参照点越远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小,人们赋予远离参照点事物的权重会小于靠近参照点事物的权重。不同企业的积分规则中,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即有的企业积分与实际消费金额比例大,有的企业积分与实际消费金额比例小,这种差异导致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而这些企业在提供了奖品、礼品等兑换的同时,还都有一定程度地提供了积分捐赠进行慈善活动的兑换项目,也就是消费积分的慈善捐赠项目。人们在选择是否使用消费积分进行慈善捐赠时,会考虑此事的价值,此时,就会根据一个参照点来定义价值的有无和大小,同时离这一参照点远的会被赋予小于近的权重,进而对是否使用消费积分进行捐赠进行决策。考虑到,这种消费积分的获得难易程度也许会对其进行消费积分的慈善捐赠情况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显著影响慈善捐赠意愿。
H1a: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显著影响捐赠行为意向。积分获得难时的捐赠行为意向低于积分获得易时。
H1b: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显著影响捐赠态度意向。积分获得难时的捐赠态度意向低于积分获得易时。
3.2 慈善事项熟悉度的调节作用
有些研究已经证实,消费者对慈善捐赠项目的熟悉度会影响他们的捐赠意愿。侯俊东和杜兰英(2011)发现:公益事项的效用、重要性、可参与性、可接近性、价值观一致性影响个人捐赠行为决策。朱翊敏、李蔚和刘容(2012)发现消费者对慈善组织的熟悉度对消费者相应存在主效应。而将慈善事项熟悉度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的还很少见,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对捐赠事项熟悉度越高,消费者使用积分进行慈善捐赠意向越高。
H2a:积分获得难时,事项熟悉度可以提高捐赠行为意向。
H2b:积分获得难时,事项熟悉度可以提高捐赠态度意向。
归纳起来,本研究分别提出2个假设,由此得出积分特征与用户慈善捐赠行为关联性模型(如图1所示)。
4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研究方法是实验法。通过实验法,对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消费者参与慈善捐赠时,积分特征中哪些是影响因素,通过统计软件验证根据相关理论所提出的研究假设。
在进行预调研并改善问卷后,开始进行正式调研。正式调研的问卷中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以往慈善捐赠经历、积分难易感受(2×1)、捐赠事项熟悉度、慈善捐赠态度意向、慈善捐赠行为意向等部分,共3个版本(2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的问卷。调研的对象为一般消费者,调研的地点为北京和武汉的街道、社区、商场、学校等,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10份,样本回收率为70%。
5 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5.1 样本描述
样本在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年收入上都有较好的覆盖性。
5.2 信效度分析
5.2.1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 α,衡量变量量表的信度。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5.2.2 效度分析
对变量的测量量表分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汇聚到一个因子,并且累计解释度大于65%,量表的KMO值大于.600,说明量表效度较好。
5.3 自变量操控检验
为了确定积分获得难易程度,分别在两种积分规则的情境下进行操控检验。在A、B规则下,参与实验的各有70位被试。
对自变量难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P=0.013
5.4 研究结果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于H1,采用了2×1实验;另外设计对照组1组,因此共有3组,每组样本70个,得到所有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如表1所示)。
5.4.2 假设检验
从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假设检验的结果,即假设H2a和H2b有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而其他均无显著差异。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消费积分的角度来研究消费积分对一般大众使用消费积分进行慈善捐赠意愿的影响,以及研究影响作用的差异。
基于前一章的数据分析和本研究的文献解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对慈善捐赠意愿无显著影响;
②在积分获得难时,事项熟悉度高低对消费者使用积分进行慈善捐赠意向在某些情况下有显著影响,高事项熟悉度可以提高捐赠行为意向、捐赠态度意向。
积分获得的难易程度对捐赠意愿无显著影响、积分余额和剩余时效对捐赠意愿不具有交互作用的可能原因是:目前,人们的整体捐赠意愿偏低。根据本研究的调查,在五分制下,确认捐赠的捐赠态度意向仅为2.29,而捐赠行为意向在一分制下仅为0.47,这说明捐赠意愿偏低,积分的某些特征对捐赠意愿的影响情况也不是很大。
对于捐赠事项熟悉度的研究而言,朱翊敏、李蔚和刘容(2012)发现了对慈善组织的熟悉度对于消费者的慈善捐赠有影响作用。但是,将慈善事项熟悉度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的还很少见,有前人学者将捐赠事项和捐赠者自身的匹配性纳入了考虑中,但是并未较深地进行研究,而且也并未见到将捐赠事项熟悉度作为调节变量的研究。这一结果也表明对慈善组织的熟悉度与慈善捐赠事项的熟悉度有一定区别,对慈善捐赠事项的熟悉度并不与对慈善组织的熟悉度对捐赠的影响一样。
6.2 研究意义
个人慈善捐赠是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一环,可以说,个人慈善捐赠不仅是慈善事业不竭的源泉,有助于良好道德风尚和和谐人际关系的实现,同时还可以促进形成个人财富的理性消费观。
从理论上讲,本研究有以下贡献:本研究重点探索自变量积分获得难易在捐赠事项熟悉度等调节变量调节作用下对捐赠行为意向、捐赠态度意向的影响情况,寻找积分特征与用户慈善捐赠行为的关联性,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同时,检验前景理论在慈善捐赠行为上的解释力,并探索捐赠事项熟悉度对捐赠行为意向、捐赠态度意向的影响情况。
从实践上讲,根据得出的研究结果,提出有效建议,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相关组织和企业。希望相关组织和企业可以利用本研究的发现,用更低的成本让更多人参与慈善。本研究有以下作用:①建设企业客户关系。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企业完善其客户关系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起到借鉴作用。积分形式的微公益的主体是企业,对象是企业的用户和消费者,企业可以提供积分捐赠,从而让企业的用户和消费者参与进来,同时,企业的形象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用户与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系愈加紧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客户关系建设。②扩大微公益渠道。本研究有助于发现和寻找微公益的有效渠道和形式。积分形式的微公益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常见,提供这种渠道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的用户和消费者也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这种公益中去。微公益,其核心在于凝聚微薄之力,所以,微公益的参与渠道并没有一定之规,寻找和发现更为有效的微公益渠道是很有必要的,积分形式的微公益也是一种微公益的渠道,企业提供积分捐赠,用户和消费者参与其中,捐赠数额不断增大,爱心力量愈发强大,微公益也在不断发展。本研究从消费积分的角度来研究消费积分对一般大众使用消费积分进行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以及研究影响作用的差异,弥补国内慈善捐赠行为研究的不足。这些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企业可以设计合理的积分规则,将消费者参与慈善的门槛降低,以此促进一般消费者的慈善捐赠。第二,对于进行积分捐赠的顾客,商家可以制定专门的客户关系计划,通过加强正向反馈,来提升和保持顾客的捐赠。第三,商家还可以进行社会化活动,加强影响,通过搭建互动平台,让客户之间分享参与慈善的感受,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慈善捐赠的队伍之中。
6.3 研究局限
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研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对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差异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一般大众的慈善捐赠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互动过程,要想真正理解和发现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二,本研究所选取的量表主要来自国外的研究,虽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时机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不足,所以,需要尽可能地开发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量表。
第三,为方便研究,收集的样本主要来自北京市和武汉市等地区,采用的收集样本方法也是方便抽样,样本来源存在不足。
6.4 后续研究方向
倡导和推进慈善捐赠行为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目前国内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需要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发现。在查阅和分析西方研究成果的优点与不足基础上,建议我国学者开展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扩充研究。
从文献的丰富度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对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做了很多,从很多方面和角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但是对于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是没有全部发现,所以需要进一步发现和研究新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Piliavin J, Dovido J. Emergency Intervention[M]. NY:Academic Press,1981.
[2]吴冠之.非营利组织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Sargeant A.,Woodliffe.Gift giv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cting,2007,12:275-307.
[4]Sargeant.Charitable giving:towards a model of donor behavior[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15:215-238.
[5]Roger Bennett.Impulsive donation decisions during online browsing of charity website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09,8(2/3):116-134.
[6]刘新玲.论个体慈善行为的基础[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1-85.
[7]董文杰.影响慈善行为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D].陕西师范大学,2009.
[8]黄镔云.福建省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乡捐赠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7:23-51.
[9]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20-22.
[10]张梦筠,谷晓华,朱宁如,黄仁娟.基于微公益背景下的公益旅游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9:375.
[11]吴秋鹏.国内外民间微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0:278.
[12]Kahneman D, Tversky A.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47(2):263-292.
[13]Tversky A, Kahneman D.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Risk Uncertainty,1992,5:297-323.
篇5
关键词:慈善事业;道德祛魅;权利本位;公共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10—0066—06
近年来,从灾难过后国人掀起的捐赠热潮,到首善陈光标的“慈善秀”,从盖茨、巴菲特千里邀约的“中国慈善晚宴”,到“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全民慈善冷漠”,“慈善”已然成为大众生活和社会舆论的流行话语之一。①但是,当人们关注各类慈善捐赠事件、谴责“为富不仁”行为的时候,却仍然习惯于将捐赠数量和道德境界划上等号;当人们大谈“大恩不言谢”、“上善不求报”的时候,却依旧迷恋于“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的助人逻辑;当人们惊叹大灾大难之中“大爱无疆”、“血脉相连”的人性之美时,却对“灾难铸就的众志成城和善良人性能否久恒”这一道德困惑置若罔闻;当人们坚信“发展慈善有助于完善福利体系、实现公平正义”等诸如此类的“主义”时,却对转型社会“只有慈善行为,没有慈善事业”的悖论“问题”不求甚解。这些分歧和矛盾,不仅源于我国尚处于从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型初期,新旧助人理念、制度和行为纷然杂陈,更是由于道德、权力和命令仍然裹挟着慈善捐赠行为,使慈善失去了它真正应有的意义和使命。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在公民权利和公共责任的理论语境中,尝试以一种“去道德化”和“去权力化”的学术姿态,来考量现代慈善行为的价值意蕴和社会基础,以矫正当下我国慈善事业领域普遍存在的种种误识。
一、“出于道德而不止于道德”的现代慈善
捐赠意愿源自道德驱使,慈善救济彰显人性力量。自从慈善诞生以来,慈善活动便天然地与道德相伴而生,它不仅是一种秉性善良、富于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品德,更是超越亲情、融合传统人伦主义和现代人道主义的公德。换句话说,慈善既是一种“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亦是一种“外化于行”的道德行为。我们论辩慈善议题、审视慈善行为、召唤慈善热情,自然无法脱离道德的维度。站在道德的高度看慈善,方能发现慈善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共识。
每个人怀揣的朴素同情心驱使他去帮助他人,每个人拥有的共通感恩心触动他去回报别人。因为,在一定的交往圈内,个体对他人的帮助,通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以获得他人的帮助作为回报。这种朴素的动机,能使个人养成利他的习惯。社会学家斯宾塞将“是否有利于个体保存、种族延续和他人完善”视为人类行为进化的核心标准②,这后两个标准显然具有利他主义的倾向。他认为,利他主义源于个体本身的善良情感,仁慈则是利他主义的具体表达。斯宾塞把仁慈分为“积极仁慈”和“消极仁慈”。“消极仁慈”是不去侵犯他人,不给他人造成苦痛;与之不同的是,“积极仁慈”是个人不仅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而且同情别人,即“在每个人都能得到完全幸福而不减少其余人的幸福这个第一位的要求之外,我们现在必须加上每个人都能由其余人的幸福中得到幸福这个第二位的要求”③。
回望慈善事业的发展史,我们发现,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作为一种德性的慈善就已经存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人们对慈善会产生内容迥异的理解,但是,无论是西方的“原罪救赎”信仰还是东方的“仁者爱人”理念,无论是耶稣的“爱人如己”原则还是儒家的“推己及人”逻辑,都是“爱心”、“宽容”、“仁慈”、“博爱”的真实体现。换言之,慈善是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慈善救助是实现爱心的基本方式。在本质上,慈善的道德本意并没有明显差异,它可以跨越民族和国家的边界,促使道德情操转化为道德行动,推动抽象爱心演绎为现实关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行为天然地披上了道德的外衣,“爱”成为这一道德外衣包装之下的核心内蕴和普适特征④。正因为如此,慈善本身不仅关乎行动更关乎价值,只有对慈善的本意和使命有了真正的理解和体悟之后,才能正确认识慈善的合法性和普适性。
虽然慈善根植于道德,却不仅仅囿于道德范畴。一方面,慈善的社会性使它超越了狭隘的道德阈限,打上了强烈的公共烙印。慈善是社会公众基于自愿原则对于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它根据特定的弱势群体需要,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和运作程序,聚集、调配和输送社会资源。显然,作为社会化事业的慈善,根本上超出了个人的私域和道德的范畴。另一方面,慈善的制度化运作使它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超出了道德的随意性和暂时性。它意味着,作为一项社会事业的慈善早已超出了“恻隐之心”的道德范畴,不仅仅是个体扶危济困的道德行为,更是关乎社稷民生的社会政策。因此,建立在社会分化和职能分工基础之上的现代慈善事业,需要我们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超越个体的范畴和道德的界限来理解它,从而以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发展潮流的新思路开展这项工作。
正如萨拉蒙教授所言,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慈善行为、慈善组织,我们需要从“德性完美的神话”中走出来。不可否认的是,慈善行为具有利他主义的特性,但人们参加慈善活动的动机绝不能以“利他”一概而论。慈善作为一种回报社会的行动,使慈善具有“利他主义”的鲜明味道,但是,随着社会力量的壮大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参与慈善活动的动机更加多元化,慈善行为的表现形式亦更为多样化。诸如社会荣誉、知名度、影响力、品牌效应等,这些间接、非物质性利益的驱动,成为个人、团体和企业开展慈善活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上述意义上说,无论是慷慨解囊的捐赠者,还是慈善组织的“从业人员”,绝少纯粹的道德主义者,而是有血有肉、需求多样的理性主义者。
拨开道德的面纱,从理性的目光打量慈善,我们必须意识到,慈善活动的展开和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决不能仰赖人们内心的自觉和道德的自律。事实上,慈善事业要长期发展,慈善活动要持续推进,必须依靠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以及法律制度、财务审计、社会舆论等外部因素的保障,以制度力量防止有人借慈善之名行不义之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更是一种制度的产物,需要制度理性的维护和庇佑。在合理制度的维护下,社会化的慈善事业才更能体现自觉自愿的本性。
当我们走出“完美德性”的慈善迷梦,用“理性人”的眼光来打量慈善,我们就不会再天真地将慈善捐赠拔高到崇高、无私、无欲无求的道德巅峰,将慈善从业者和捐赠人视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完人。由此,慈善行为挣脱了纯粹“利他主义”动机的道德枷锁,被“还原”为一个现代公民履行的社会责任,成为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诚然,慈善源于人类普遍的善良的意愿,慈善事业更是一项关乎道德的社会工程。然而,现代慈善事业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它是由道德力量和志愿精神驱动的社会领域。我们不能将慈善仅仅理解为个体道德行为,对它赋予过多的道德色彩,尤其不能把它单纯看做是爱心、正义和使命的象征。
二、从“恻隐之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
随着个体权益的彰显、家庭功能的衰微、公共生活的兴盛,以“社会”为表征的公共空间日渐拓展,替代家庭、宗族、邻里等传统社会组织,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同时,全球化浪潮超越时空隔离,将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人们紧密联结在一起。置身于此情此境之中的个体,其社会共同体意识油然而生,参与公益事务、承担公共责任,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的爱心和互助不再局限于家庭、宗族、邻里的小圈子,拓展到陌生的公共空间。进而言之,“从‘亲亲’之爱到路人之爱,‘亲其亲’到‘天下平’,皆是一条自然的通路。这两条逻辑进路虽然各有侧重,但皆遵循了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价值路向”⑤。
在上述背景之中,慈善的价值诉求和文化形态出现了革命性转型,从“‘亲亲’之爱”转向“路人之爱”,从“恻隐之心”转向“公共责任”,从宗教性转向世俗性,从传统的仁爱观、伦理观转向现代的权利精神和责任意识,逐渐成长为一套系统、成熟的公益文明,成为现代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慈善发自人性的自然情感,展现了人类的共同体意识,经由社会化的发育过程成长为社会化的公共事业,担当起社会建设的重任⑥。因而,在现代社会,社会性、公共性和公民性是现代慈善的基本价值属性。慈善行为不再只是“恻隐之心”的自然表露,亦不再只是“善恶有报”的心理使然,而是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实践,更是公民参与精神的外在表征;参与慈善救助,不再是一时一地的济贫救急,不再是政商巨富的专利,而是个体或群体共同承担的公共责任,更是追求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作为公共责任和公益文明的慈善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必然结果。它脱胎于皇权的仁爱之心、民间的怜悯之情、宗教的因果报应,经由熟人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洗礼,成长为由人本感恩和科学反哺组成的现代公益,超越了个人、家庭、家族、邻里、社区的历史局限,最终凸显出“社会服务”和“公民权利”的普遍意义⑦。具体而言,现代慈善事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强烈的“公共性”特征。
第一,慈善理念的公益化。现代慈善是一种公益行为,它超越了传统“邻里互助”的关系边界,体现出更为普遍适用的公益责任⑧。在助人目的上,它致力于促进社会总体性发展、缓解社会结构性冲突,不再是简单地为弱者捐款捐物;在助人内容上,它以改善整体的社会关系与制度结构为己任,让所有人公平受益,不再局限于受助者的“一己之私”;在助人性质上,它旨在创造更公正的环境和更平等的机会,增强弱者充分参与社会竞争的权能,不再是一种道德上的施予与恩赐和仅仅关注受助人群的“一时之需”。因此,作为公益文明的现代慈善,没有人身依附,无需感恩戴德,不是一时一事的济贫救急,而是基于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从制度层面缓解贫困和不平等的社会现状。
第二,慈善主体的大众化。在当今社会,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是一项人人可以参与、应该参与、能够参与的公益事业。慈善源自公民良知,成于公共生活,为了公益目标。慈善并不高高在上,而在我们的心中、指间、身边,慈善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它不只是灾难发生时的爱心涌动,更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奉献⑨。慈善也并非捐款捐物的单调样式,而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义工、义演、义卖、义拍让慈善多姿多彩。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慈善的宣传者、行动者、监督者,都能成为“公益使者”。每个公民不仅有机会参与慈善活动,成为慈善活动参与的主体,而且可以自由选择参与慈善活动的方式。
第三,慈善运作的制度化。现代慈善活动是由慈善机构实施、以慈善组织为中介、按规章制度运作的专门活动。首先,慈善活动的制度化运作使慈善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它严格遵循制度和程序,依托专业人员和机构,持续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救助项目规定的弱者。其次,慈善活动的机构化运作使慈善成为一种中介性的活动。它以慈善组织为载体,隔离了捐赠人与受益人的直接施予关系,同时,也使捐赠过程与受助过程相分离。捐赠人可以监督善款的流向,但无需知晓诸如“受益人是谁”之类的详细资料,反之,受助者可以了解善款的来源,却不必明白诸如“捐赠者是谁”之类的准确信息。再次,慈善活动的制度化运作使慈善成为一种规范性的活动。尽管慈善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私人行为,慈善机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民间组织,但在慈善运作过程中,包括机构、个人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受到有关法律的约束。例如,机构运行流程、财务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全程监控善款的募集、发放、使用,要求慈善机构定期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公布财务审计报告⑩。
总之,在现代社会,慈善已经成长为一种现代公益文明。参与公益慈善活动逐渐成为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无需光环,也没有压力,只要愿意奉献,人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作为专业化的实践领域,它以慈善组织为中介,在分离捐赠者和受助人的同时,也让二者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和独立。它突破了差序慈善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地缘和血缘关系限制,将过去对“圈内人”的特殊责任变成了对“所有人”的普遍责任,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以真正体现慈善的公共意蕴和普适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慈善事业建立在日益完善的公益制度的基础之上,它告别了“知恩图报”式的狭隘道德关系,由对弱者直接的、临时的、偶尔的物质施舍,转变为对他们有组织的、系统的、持续的制度关怀,在制度和程序的护佑之下,慈善由分散个体的“恻隐之心”跃迁为广大公民的“公共责任”。
三、中国“知恩图报”式慈善及其道德限制
如前文所述,现代慈善成为现代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常态。从道德祛魅的角度言之,慈善事业不过是捐赠人表达自我情感、实现自身价值的行动载体,慈善机构亦不过是慈善从业者实践专业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人生职场。现代慈善事业脱去了浓厚的道德外衣,镀上了显著的志愿精神。
然而,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距前提自愿、程序公平、边界清晰的现代慈善尚很遥远。从本质上说,中国慈善救助仍然是一种“知恩图报”式的传统施受关系,呈现传统“好人好事”“报”的规范。作为一套社会规范和道德义务,“知恩图报”是国人习以为常的做人理念和人情法则。对此,黄国光先生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写道:“‘受者’接受了‘施者’的‘人情’,便欠了对方的‘人情’,一有机会便应设法回报。‘施者’在给予‘受者’人情时,也能预期对方终将回报。基于这样的‘报之规范’,人们才会以‘人情法则’和别人交往。”B11“报”的规范不仅强调个体要乐于施惠于人,富有同情心,而且要求受惠者要善于回报他人,具有感恩心。此意正所谓“知恩必报、报大于施”,“施者勿念、受恩莫忘”。
从一般意义上说,“报”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虽然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是任何文化道德律中的基本元素,但是,在现代市民社会语境中,它日渐表现出功能萎缩和水土不服的趋向。首先,“报”的规范体现了关系的支配性。它将关系中的个人捆绑在尽义务、报恩惠的人情网中,具有难以摆脱的约束力。这种以他人为取向的支配性关系,与以个人利益为导向、自主自愿为前提、权利平等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在制度化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之中,已经渐渐退居边缘地位。其次,“报”建立在一种可以量化的对等原则之上。我们与陌生的“圈外人”交往时,会根据自身需求和利益得失,遵循“礼尚往来”的对等法则,从而展开“报”的行为。这一对等原则具有强烈的工具目的和功利色彩,并将缺乏回报能力的个人排斥在关系圈之外。此点尤其不符合慈善事业普适、开放、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
具体言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代偿机制和保护机制,“报”的规范被推演到中国慈善救助领域,支配着慈善活动的展开,成为施受双方都默认和接纳的“共识”。在“知恩图报”这一伦理规范的支配之下,慈善行为被打上了强烈的道德烙印,具有十分明显的消极特质和负面效应。第一,“知恩图报”逻辑下的慈善事业,遵循着“恩有源、惠有主”,“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原则,是施惠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情感互动,然而,这种基于个体经验和人生阅历的情感内循环,使双方都披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强者不捐为“不仁”,弱者不报为“不义”,隐蔽的强迫力量不言而喻、如影随形。第二,在捐受双方的对接过程中,受助者接受了“恩人”的“恩惠”,往往感觉有欠于“恩人”,背负着难以偿还的“人情债”,致使部分受助者躲躲闪闪、理不直气不壮,妨碍了爱心和善意在更大社会范围内的永续传递与增量流动。第三,“报恩式慈善”,用“施惠—报恩”这一人情法则来约束捐受双方,强调双方付出代价的对等关系,使得接受捐赠的弱者在道义上受制于人、在人格上低人一等,处于被支配地位,不利于保护弱者的个体自由和合法权益。
在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在慈善已成为公众热议话题、慈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报恩式慈善”仍随处可见,“知恩图报”逻辑引发的慈善争议和舆论事件频频发生。在大灾大难之后,很多演艺明星、知名商家因捐款数额不符合网民的“期待”,认为他们没有“回报社会”,而纷纷被列上“捐款铁公鸡排行榜”,遭到网民谴责、骚扰和抵制;一些媒体仍然热衷于追寻某些匿名的乐善好施者,目的是让受助者明白是谁有恩于他,让施者“无私奉献”、受者“感恩戴德”的全过程“大白于天下”。这些案例都从侧面表明,我们的社会对慈善行为的理解仍然处于“道德正确”的病态症状之中,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仍然囿于“知恩图报”的传统框架之内。
可以看到,在当下中国社会语境中,作为普遍性公民伦理的“自由”、“平等”、“博爱”尚未成为大多数人的道德情操,慈善活动中的逼捐、腐败、公信力缺失、冷漠等问题频出。基于这一现实,如果我们仍然将慈善事业限定在“道德正确”的框架之内,用道德标准衡量是否捐款和捐款数额,将捐赠视为有钱人的必然行为,那么,无论是捐赠者、善款来源、慈善热情,还是受助者、慈善事业的受益面必然难以拓展。换言之,试图通过种种手段,用“道德大棒”要求他人“乐善好施”,用“道德尺度”丈量他人的“良善之举”,不仅帮不了慈善,反而会毁了慈善B12。
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必须淡化甚至消解慈善就是“报恩”的传统观念,解开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枷锁,特别是它与传统“好人好事”之间的纠葛。与传统慈善迥异的是,现代慈善事业弱化了排斥性的狭隘道德限制,具有强烈的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属性,它并不介意接受具有“逐利”动机的捐款人,只是要求捐款人不要把“逐利”作为捐款时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捐赠者来说,慈善既可以是“报恩”,也可以是“逐利”。从“逐利”的角度看,慈善行为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广泛的精英人脉、强大的舆论效应、持续的品牌营造,等等,均让现代慈善褪去了“知恩图报”的传统色彩,打上了浓厚的功利主义味道。对受捐者而言,接受社会救助和支持是弱势群体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他不必因为接受救济,而在道德上低人一等、受制于人,更不必因为接受捐赠,而对捐助者感恩戴德、顶礼膜拜。在权利互动关系之中,穷人和富人、弱者和强者、受助者和捐赠者是自愿、平等、独立的主体,“权利本位”是现代慈善捐受关系的基本预设。正因为此,与传统慈善救助的“道义性救助”和非制度性帮困所不同,现代慈善事业是“义务性救助”和制度性支持,实现了从“道德施恩”向“权利本位”的转变。
篇6
所谓“家长团”模式,就是由温州华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织洛阳华富商学院校领导与赴温实习生家长一起来到温州看望学生,以达成家长认可,以及满足实习生亲情需求等目的。
5月23日至5月26日,在华富公司的组织下,部分洛阳华富商学院来温实习学生的家长们来到温州,在与实习生们共聚天伦之际也游历了浙江的秀丽风光。家长团一行由洛阳华富商学院校长宁智伟、就业处主任娄奇瑞以及系主任及班主任等学校老师带队;温州华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第一团队酒店招聘网总经理王增友,人力资源部经理董盈华,总经理助理李勇等招待了家长团。
获得家长认可是家长团活动的核心。为此,家长团们参观了华富公司的总部、第一团队酒店招聘网以及梅花资本。在人力资源部经理董盈华的解说下,洛阳华富商学院校领导与家长团一行对公司的发展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而针对家长们最关心的孩子实习及工作的问题,向家长们重点介绍了作为实习生的后续服务机构的第一团队酒店招聘网。家长们了解到第一团队的规模和运营模式,对华富慈善教育助学基金的后续管理模式有了更深入的领悟,他们对把孩子交给华富更放心。
安排家长团实地考察孩子实习酒店是这次家长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校方与家长们亲身来到实习合作酒店,亲眼见证了实习生们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感受到了公司为学生们所安排的良好工作环境与第一团队酒店招聘网完善的后续服务。“百闻不如一见”,亲身的感受让家长们真正理解了华富公司“助学+就业”的模式,体会到这一模式的优势。因此,家长们也主动帮助公司对孩子们进行心理教育,鼓励实习生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工作,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本领。
考虑到实习生的家长多来自乡村,很少到外地旅游,这次家长团活动特意安排了诸多旅游环节,让家长们多认识一下自己孩子所实习的这个城市的风光。因此公司带着家长团游览了温州著名旅游景点――洞头,领略温州的旖旎海滨风光。之后,还安排家长团与学生们一起游览了温州与瑞安市区内各景点,体验浙南城镇别样的风土人情。
在结束温州之行后,公司还安排校方与家长团一行人前往有着“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凭借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所蕴育出的特有江南风韵和大量杰出的文化景观,令家长团体会到不同于洛阳风貌的江南风情。
篇7
什么是慈善,慈善是什么。在明朝时期,泉州一个叫李五的富翁,他的事迹告诉了我。李五当时很有钱,但他很简朴,他用钱来帮助人们,捐钱来建造当前需要的东西,他的事迹就叫慈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个人慈善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慈善事迹范文一
网上说得好:慈善捐款三条路,条条通向政府。中国的大部分慈善捐款最终都流向了地方财政。根据清华大学的调研,截至2009年11月,全国为四川地震捐赠的资金为652.5亿元。尽管没有更确切的数字,但据估算,全国的抗震救灾捐赠,最后流向政府、由政府来支配的,极可能在80%以上。
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一慈善家捐款两亿元,他在捐款时说明慈善机构只能从中抽取3%作为资金管理费。而据新闻媒体透露:多数慈善机构都从中抽取10%作为管理费。2009年中国慈善捐赠已达到509亿元,也就是说要从中抽取约50.9亿元。试问:为何要收取这么多的管理费?这么多的管理费用往何处?中国目前约有大型慈善机构50家,也就是说一个慈善机构仅管理费每年就要花去1个亿,以此来看,慈善机构岂不成了营利性机构,慈善的意义何在!
如果把慈善捐款比作一块大蛋糕,政府则直接切去了大半个,流向慈善机构的也就少得可怜。这样下去,慈善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造成这样的结果,错在政府,错在国民对慈善的认识,更错在中国对慈善的管理制度上。
在美国,慈善事业几乎就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而在中国大多则为被动,明星不堪舆论,富豪顾及名誉,上班族则直接由单位从工资中扣除。长期这样下去,中国的慈善之路还能走多远?我不敢想象。
2009年美国的慈善捐款总额为3037亿美元。200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约为中国的三倍,而慈善捐款却是中国的六倍。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对慈善的冷淡与漠视。
国人何以会这样,问题的根源或许源于道德的缺失。慈善小问题,良心大问题。钱财乃身外之物,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过:“事实上,过多的财富是没有用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是有限的,超过这种需要的财产,除了当做死后的遗产分发给子孙们,其余不过是供生前的自我陶醉罢了!”
我认为,政府、慈善机构还是还慈善事业一个清白,让募捐资金各尽其用,让受助者真正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物质上的满足,让国人自觉自愿地汇入慈善大军,做大做强中国的慈善事业。
这一切需要从政府做起,利用宣传的力量,让慈善的种子在国人心中生根发芽,结出爱的果实,真正建立起一条完整的慈善体系,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个人慈善事迹范文二
李五俊育,号自然,为明闽南著名富商,著名慈善家。明·宣德年间年)晋江凤池(池店)人,生于洪武十九年年),卒于天顺二年年),享年72岁。祖父李景贤1329年由龙岱(晋江洋埭李村)移居廿九都和凤池乡(今晋江池店)。李五在经商方面,还是很聪明的,他能用他的眼睛去发现,用他的双手来创造他能运用方法,市利润增加,忙忙碌碌几年后,他也就渐渐比别人有钱,渐渐成为富人。李五就是这样,在他的人生上一步步创造辉煌,当然他的另外这行善的高尚品德也为他在历史上曾添了许多光荣。宣德二年年),李五献巨资,把村中始建于宋代的福海堂,扩建为三间三进左右护厝的歇山顶建筑。寺中有假山石窟式罗汉台,供十八罗汉、白猿、鹦鹉,是晋江惟一仿效佛教石窟文化的寺庙。李五还慷慨解囊,铺筑途经家乡的泉安古大道中的石板、修吟啸桥、桥亭桥,保证道路畅行,益泽万民。李五还增修洛阳桥,重修六里陂,在浙江还有关与他“李五恩公井”,等等的事件都说明了李五的伟大,也说明了李五的高尚品德。
慈善,我渐渐懂了。富裕的人可以拿他的钱来帮助人们,可以帮助社会,可以回报社会,慈善是一种伟大的行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在你我身边,在这个社会里,在这个世界里,慈善已经开始广泛,已经在越来越多的支持下渐渐在社会中出现,什么红十字会,这些慈善机构也是在社会中成立起来的。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一直到发展到现在,慈善,慈与善,就是慈悲与善心,也是一种人的人格,它是一个人精神的表现。向李五学习,做到慈善,做到帮助社会,回报社会。作为一个泉州人,我为李五感到骄傲,我会积极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做一个小小的慈善家!
什么是慈善,慈善是什么。我想我已明白,我要努力,做到慈善,为社会贡献!
个人慈善事迹范文三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个人慈善事迹范文四
慈善,一个对于我们有陌生的名词。但是,它又离我们的生活如此地近,而我们却使终没有发现。一旦它被发现了,它就会逐渐成长,成长为大家的慈善。
这就像一只蜜蜂发现了一片花园,便会有更多的蜜蜂前来,勤奋努力地为它们共同的家奉献,永不止息。
一个寒冷而又温暖的冬天。
一夜之间,大地披上了白衣。
我像往常那样骑车来到那条通往学校的小路上。原本那条干干净净的水泥路上已经遍地铺满了雪花,天空灰暗,还不停有雪花在落下。路两边的两排大树也都披上了白衣,一阵刺骨的寒风吹来,树枝舞动,撒下一大片雪,让人不由得裹紧了衣服。
在一棵树下,我看到了你那不起眼的鸭舌帽,已经洗得有些发白,黝黑的脸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汗珠,嘴里正呼出一阵白气,身披一件有些陈旧的义工外套,裤子有些破旧但是却干净,裤脚塞在一双廉价的套鞋中,一走路便发出“吃通吃通”的响声,那双白手套已经磨得有些发黑,手中是一柄铁锹,你正认真专注地铲着一块坚硬的冰,“叮叮当当”持续不停地响着。
这时,我突然感到龙头一歪,整个人一下子就倒在了车底下。我一下子懵了,只听见“吃通吃通”的脚步声渐渐靠近,然后我身上的重负一下子消失了,一只白手套伸到了我的面前,我一把抓住,只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使我重新站了起来而车子完好无损地停在旁边。
这时,一股暖流温暖了我。
“你没事吧!”一个陌生的外地口音在我耳边响起,只见你笑地看着我。
“没事,没事。”我向他摆摆手。
你依然没有移动,把车交到我手中说:“别骑了,危险!”
“好,谢谢。”
你没有回答,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随即拎起铁锹,耳边又响起来“叮叮当当”的呼声。
他,也许只是小区中一个普通的居民,但是,他为我们每个人都阐述了慈善的意义,慈善并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不一定要出手阔绰,但是慈善一定要有一颗奉献的心!
那么,慈善就像一阵清风,拂去了人间的尘埃;像一棵大树,撒下了一片绿荫;像一眼清泉,滋润人们的心田。雷锋的事迹家喻户晓,也许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慈善,他只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相比之下,那些慈善巨头和那些民间的慈善的人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奉献的心。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个人慈善事迹范文五
天空之美,是穿着一身纯静的天蓝,森林之美,是披着一片生机的翠绿,太阳之美,是染着一片热情的火红。慈善之美,更令人惊叹,令人回味,她是世间最伟大的美丽,她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慈善之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暖,真诚期盼和谐生活的人们啊,请让我们一起去追求生活中慈善留下的足迹。中央台捐献演出现场,倪萍阿姨捐献100万的现金扶助给地震灾区,体现了一位名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感人的是一位贫苦潦倒的老大爷徐超捐了100纸币,钱虽少但情意重,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些人用爱温暖了整个社会的心灵,得到尊重。忆昔日,脑中深深地印着那件事。这是个冬日的午后。我站在屋檐下等候挚友,冷风从街的一头吹来,钻进我的衣服,撩起我的衣襟,使我打了一个寒噤,忍不住双手抱起住,自己的双肩,此时我的心是冷的,被风一吹,便麻了,没了知觉。我漫无目的的看着拥挤的大街,忽然我的视线停住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站在街角乞讨。路上的行人神色淡漠,匆匆一瞥,又继续往前走,对老人置之不理。我清晰地看着老人眼中的酸涩。我的心更冰冷了。突然,一个矮矮的,瘦瘦的的男人,闯进了我的视线,路过老人身前,老人将手伸了出来,男人从衣袋中掏出一盒面包递给老人,他俯下身子,握住老人的手,在耳边说着什么,我无法听见,只看见他的嘴唇在微微翕动,老人牵起嘴角,划起一道优美的弧,他笑了,嘴角旁的酒窝陷得那么深,仿佛盛满了蜜,时间消逝,我在一旁默默望着男子离去。此刻,我觉得他的背影如此高大。那一刻,冷风吹拂过,我感到一股无名状的暖意在我心底冷起,软软的,柔柔的。生活中处处都发生着这样的温馨的故事,你发现了吗?你做过了吗?朋友啊,只要播种下慈善的种子,带上友善的心,伴着奉献的情怀,那么你就会收获沉淀的果实。快去追求慈善吧。
篇8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多年前有幸我参加了由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慈善活动,走进贫困地区普通的留守小孩,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在那种条件和环境之下,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此后,我参加了几次慈善活动,虽然杯水车薪,但我觉得是开心的,是满足的,我的良心得到了一次次的升华。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慈善公益讲话,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慈善公益讲话1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隆重举行“园丁奖学金”捐助仪式。全校教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捧出一份关怀,献上一片爱心,为这温暖的季节增添一份温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参与捐助的全体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每一名一中人应尽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华美德的传承者和示范者。而我们一中的全体教职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心、责任、敬业”三项核心师德。
自20年以来,由校党委倡议全体教职工积极相应自发捐助设立了“园丁奖学金”,每年5月进行发放,主要用于奖励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子,支持和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校园内营造-爱心互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勇于进娶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促使每一名学生努力践行“诚信、勤奋、自信、责任、感恩”五项核心品格,锻造成为充满责任、满怀感恩的真正一中人。截至目前,“园丁奖学金”共开展了五届捐助活动,捐助资金近8万元,受助学生达100余人。
今天的捐款活动中,全体教职工积极响应,人人参与,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本次捐助金额共14520元。这些捐款将用于资助我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希望我们的帮助能使同学们的成长道路少一分坎坷,让同学们的生活多一些阳光和欢笑。
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希望广大同学敢于正视困难,树雄心,立大志,努力把老师们的关爱化做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名一中学子在我们充满爱的校园里,自觉历练五项“核心品格”,学会感恩,学会去爱。
老师们,同学们,一中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和-谐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小爱孕育出一中的大爱。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谨记:生命因有了爱而更为富有,生命因付出了爱而更有价值!
最后祝同学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慈善公益讲话2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参与与lp79全体同学联合举办的“我相信,不放弃!有爱就有天堂!”主题手拉手大型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感恩、爱心教育活动,让学员学会以爱人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这次手拉手公益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彰显了社会对人员的关心和期望。在此,我谨代表职工,向lp79的全体同学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支持我工作的单位、家属、社会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了此次活动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和谐、稳定、健康。场所对人员的教育,实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我年,地处偏僻的镇,背靠风景秀丽的哀牢山,毗邻江;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气候炎热,建初期,当地可以说是一片荒芜,是一种近乎半原始状态,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场所环境幽美,堪比院校。随着职能移交工作的顺利推进,20年,是我们的关键一年,党委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带领全职工,始终坚持安全首位意识不动摇,强化执行落实力度,强化的提高,确保了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一是认真贯彻《禁毒法》,全力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落实“首要标准”,确立“教育为本、矫治为根”的理念,不断推进教育矫治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是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矫治环境,充分发挥各种配套教育矫治设施的功能,使教育矫治模式新颖多样,富有实效;三是落实和强化课堂化教育,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素质,认真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做的任务明确,人员到位,效果明显,保证了入学率、及格率和获证率均达到省局规定的标准;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功能室的作用,为教育矫治和戒毒康复工作服务;五是建立所内外的互动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地方机关、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和学员家属到所帮教,同时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把教育矫治工作不断向社会延伸;六是抓实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学员回归社会择业就业提供了有效帮助。
学员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走弯路,会有失败与痛苦,关键是在失败与痛苦之后,要认真吸取教训,积极改正。可以说,在家中,你们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但是你们因为,没有能够尽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父母妻儿正望眼欲穿地盼着你们好好改造,早日回家。同样,社会也欢迎你们的早日回归。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的建设呼唤每一位诚实守法的劳动者,社会同样需要你们。
失足不必千古恨,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你们曾经失足,曾经历了异常寒冷的冬天,但只要你们拥有信念,拥有理想,敢于去奋斗,去拼搏,用劳动的双手洗涤心灵的污垢,用科学的知识充实自己,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激励自己,勇敢面对过去,坚定战胜的信心,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就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美好新生活。
对于学员,我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调整心态,真诚悔过。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有理想,有追求,有美满的家庭,有的还创出了自己的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幸的是你们曾走错了路。但是,社会并没有抛弃你们,家人并没有放弃你们,失足未必千古恨,回头便是满园春。希望你们在这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特殊学校里,重新调整人生坐标,把对昨日的追悔、对明天的向往转化为走向新生、重归社会的动力,以积极的改造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家人。二是遵规守纪,安心改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为已经让你们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自由、青春、家庭,你们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训是极其惨痛的。这也是与平时不学法、不懂法分不开的。学法可以明理,希望你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严格遵守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法制观念、道德观念,主动积极接受管教,努力成为回归社会后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是学习技能,奉献社会。希望你们充分利用场所创造的良好条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为重返社会作准备。同时,通过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劳动,磨练意志,重铸灵魂,努力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lp人将爱带进了一个特殊的场所,体现了社会的爱、家人的爱,更难能可贵的是lp人对失足人员怀着包容大度之心,无私地帮助人员改造。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lp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lp79的全体同学想通过这次手拉手活动告诉这群需要关爱的人:你们的心声有人愿意聆听,你们的快乐忧伤有人愿意分享,你们的未来有人在乎。学员们,今天,你们将与自己的家人以及lp人一起,真诚交流。相信你们能像家人所期盼的、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堂堂正正的做人!用你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你们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不放弃!因为有一群有爱的人在身后默默的支持你们!最后,预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慈善公益讲话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天的理事会,是怀安县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又一次很重要会议。会上,我们通过表决,增补了47 名新个人会员、2 个新团体会员、21 名理事、7名常务理事,增补了常务副会长1 名,名誉会长1名。因工作变动及身体原因,辞去了会员10 名、理事20 名、常务理事5名。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加快全县慈善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向前来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新吸收的慈善总会会员和新当选的各位理事、常务理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关心支持我县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慈善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
慈善事业造福社会、利国利民,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慈善总会是以扶贫济困为目的,旨在发扬互助、共济和爱心精神,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慈善性社会救助。成立慈善总会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县上下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同时,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体制、财力等因素,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全面,社会保障支撑能力还不强,仍有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因此,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扶贫帮困工作深入开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
1、发展慈善事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特别是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一部分人由于自然灾害、疾病等原因,生活贫困,非常需要得到社会救助。慈善总会,是实施社会救助、落实扶贫济困政策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有效举措,发展慈善事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各乡镇、各部门有必要、有责任切实做好慈善事业,推进慈善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全县上下一定要从站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高度,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切实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2、发展慈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事业在我国已经有20 多年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录赈灾、施粥等原始的慈善救助形式和劝人为善的醒世名言。几千年来,政府组织和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类慈善事业从未停止过,一直延续至今,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正是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扶社会困难群体的重要体现。加快发展慈善事业要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地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在全社会弘扬互助互爱、济贫救困的良好道德风尚,使社会生活更加协调和谐,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因为我县经济还不发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目前我县还有6万多人尚未摆脱贫困,有3万多人口生活水平还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每年因灾需要救助的人口还有数千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自谋生路,营造协调和谐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全县上下一定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带着感情做好慈善事业,带着责任做好慈善事业。
3、发展慈善事业是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做好济贫帮困工作的重要举措。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行善积德、济贫救困、敬老助残的良好风尚,达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目的。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摆脱贫困,老、病、残人群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因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处境艰难、生活危机而急需救助的人逐步增多,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发展慈善事业,可以把民间慈善资源集中起来,为困难群体提供资助,使得慈善事业成为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和重要手段。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慈善事业作为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做好济贫帮困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暖人心、办实事的工作抓实抓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加强领导,切实推进慈善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慈善救助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慈善事业,搞好慈善服务网点建设,多方募集慈善资金和物资,增强慈善总会的救助能力,积极主动地救助各类困难群体,努力开创我县慈善事业的新局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慈善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我县已经成立了慈善总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会长及理事。各会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将会员的影响力幅射到社会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推动全社会共同支持慈善事业。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当前我县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舆论宣传尤为重要。要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慈善总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褒扬各阶层人士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先进典型,宣传国家对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等。通过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的慈善意识和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感,使人们逐步树立慈善观念,激发人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努力营造理解、尊重、爱护、帮助困难群体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兴慈善、泽社会”、“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良好风尚。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 慈善总会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慈善资金,慈善资金的筹集要按照“ 面向社会”的原则,主要依靠社会自发捐赠,在起步阶段政府将进行将要的组织和发动。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要组织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捐助,积极筹措善款。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经常性捐赠,在宾馆、商场等场所设置捐款箱,接受社会捐助。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为做好我县慈善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四是强化协调配合。慈善事业是一项公益性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民政部门作为慈善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牵头协调指导,落实工作措施,承担慈善工作的主要任务,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宣传造势,营造浓烈的社会氛围。慈善总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理事职责,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同做好慈善工作。通过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慈善工作的新机制。
五是严格慈善总会管理。县慈善总会要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建立慈善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用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要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步构建并完善慈善救助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要逐步形成救助项目的策划、论证、评审、执行、监管制度,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捐赠款物使用的透明度,提升慈善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建立长效救助机制,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扶贫等形式,确保社会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保障。
各位领导、理事、同志们,慈善事业是一项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光荣事业,是一项播洒温暖、洋溢爱心的光彩事业。希望全县上下积极参与,热情关注,大力支持,奉献爱心,努力开创我县慈善事业的新局面,为推进怀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我县慈善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慈善公益讲话4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爱心人士们: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参与这次爱心活动,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上报纸上得知了中的-x同学和教师进修学校的-x老师的事情后-x地产的总经就带领我们全体员工积极响应晨报,电台,慈善总会发起的这次爱心活动,也许对这两位师生的医药费来说我们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但我们真诚的希望能够挽救这两个濒临绝境的家庭。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大爱和社会家庭的温暖。爱,不是施舍。是一种博大。爱能够点燃生命的希望,爱,能够凝聚人心的力量我们文景地产愿意播撒爱心的种子,请我们携起手来,让即将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在响应筹备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有人这样问过我们;你们是园地产公司的是不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宣传你们得公司和产品我们对这样的说法并不在意!因为我们公司领导和所有员工内心深深的知道爱心是一种无比的能量一个有爱的人是勇敢的,一个有爱的团队是有力量的一个有爱的企业是让人信任和尊重的一个有爱的家庭是美满幸福的,一个有爱的城市是有希望的。我们坚信一个有爱的企业和团队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怎么会没有市场和销路呢?所以我们不惧怕别人的质疑!如同今天这次充满爱的慈善聚会一样是不会没有掌声的。(鼓掌行礼)谢谢大家我相信这是大家这对我们响应这次活动最好回答。
慈善公益讲话5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隆重召开慈善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市慈善大会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善举,研究部署今年的慈善任务,动员全镇上下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慈善捐助,汇聚社会爱心正能量,推动我镇慈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刚才,我们为全镇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举行了现场捐赠和救助仪式。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于主任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慈善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姜屯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做好我镇慈善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姜屯是“善”文化的发源地,姜屯人民素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良好风尚。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全体慈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镇慈善分会和村级慈善组织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拓进取,推动了慈善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慈善募捐成绩显著。去年,镇慈善分会积极宣传,广泛募集善款,在募捐活动中,工矿企事业单位发挥了主力军作业,为慈善事业开辟了稳定的资金渠道,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款68.1万元,相比市级下达的40 万元的目标任务,超额募捐28.1 万元,实现了慈善工作新突破。 二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全镇83个村级慈善工作站工作正常运转,组织更加完善,共募集资金18.2万元,成绩非常明显。为确保专款专用、善款善用,采取“村级提交申请—镇慈善分会审核—财政专项划拨”的方式,分类别、多渠道开展救助,使慈善资金更透明、更阳光,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慈善的温暖。三是慈善救助更加有效。 镇慈善分会和村级慈善工作站开展了情暖万家、助学圆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康复助医、应急救助等一系列救助活动,去年以来,共发放救助金42万 元,救助困难群众860 人,其中 大病救助176 人,特困大学生39 人,特困对象761 人,慈善事业已成为我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慈善事业是一项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利国利民的崇高而光彩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发展慈善事业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全镇仍有2146名残疾人、2918 名城乡低保对象、477名孤寡五保老人以及因病、因灾造成的贫困学生、特困家庭等。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仅靠财政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组织发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和成员捐赠善款,既可以弥补公共财政支付能力的局限,又可以扩大救助范围,使慈善成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有效补充。其次,发展慈善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慈善事业,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的是友爱互助,展示的是人类爱心,凝聚的是人道关怀,是一种广泛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把高尚精神和物质捐赠结合起来,播撒人间真情,传递爱心关怀,有助于推动个人道德追求和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有机融合;发展慈善事业,以人道主义精神关爱社会、保护弱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第三,发展慈善事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发展慈善事业,能够完善社会再分配机制,调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安定;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关心他人、热爱社会、热心公益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全镇上下一定要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把慈善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推动我镇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慈善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提高慈善工作的影响力。培育和弘扬慈善文化,是增强慈善意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姜屯镇是古滕国“善文化”的发源地,培育和弘扬慈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共识,要进一步加大慈善宣传力度,以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现代慈善理念、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在全镇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弘扬慈善理念,广泛宣传那些在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团体,用他们的模范事迹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鼓舞人,使古滕大地的“善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慈善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兴慈善、泽社会”的良好风气。
二是要广泛募集慈善资金,提高慈善项目的救助力。发展慈善事业,筹集资金是关键。要面向全社会开发慈善资源,拓宽募集领域,募集更多的善款,实施更多的救助项目,救助更多的困难群众。今年,镇里原则上按照副科级领导干部每人不少于300元,机关中层干部不少于200 元,一般干部、村级干部不少于100元的捐款标准,已先行在机关、教委、医院等单位发起募捐活动,掀起了“献爱心”活动的热潮。要积极拓展劝募渠道,对重点企业、重点单位、重点个人,要积极引导,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主动参与慈善事业,奉献一片爱心。要坚持集中捐赠和日常捐赠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捐赠活动,为广大群众参与慈善捐赠提供更加畅通的渠道和更加便捷的条件。
三是要管好用好慈善资金,提高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慈善资金是一种特殊款项,是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而且体现了捐赠人的慈心善意,从一定意义上讲,慈善资金是良心钱、保命钱、救命钱。对慈善资金的募集使用,必须采取严格的程序、严格的监管措施,实行阳光运作、规范操作,保证善款来去透明、使用清楚,确保慈善工作公开、公正、公平,不断提高慈善事业的可信度和公信力。镇慈善分会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结合姜屯实际,不断完善慈善救助手段,确保把有限的善款用到社会困难群众最需要、最紧迫的事情上去,切实把善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加强领导,多方配合,不断增强慈善事业发展合力
慈善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性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人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才能长期、持续、蓬勃地发展下去。各级各部门要把慈善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参与慈善活动,不仅带头捐赠善款,而且要在慈善活动中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动员身边的人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不断提高慈善活动的权威性与号召力,达成“社会需要慈善,慈善依靠社会”的共识,不断推动慈善事业深入持续发展。
同志们,慈善事业惠及大众,崇高光荣;慈善之举情义无价,功德无量。全镇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伸出热情的双手,敞开博大的胸怀,倾注一片真情,奉献一份爱心,不断开创我镇慈善事业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幸福姜屯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9
这天上午江苏新沂拥军联合会的拥军模范郭飞和相关人员此次来泰安是为了看望全国拥军模范贾美荣,学习贾妈妈拥军拥属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交流拥军拥属、开展义务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当听到贾美荣说起张广安的故事后,北京江苏两地的爱心人士纷纷被打动,立即决定到泰安市中心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张广安。
当了解到为公益自掏腰包累计50多万元、救助贫困对象无数次而自己患病却身无分文的张广安是一名退伍军人时,外地爱心人士更是感慨不已,现场将慰问金交到张广安手中,希望好人早日康复,能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公益之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泰安好人、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会长张广安患淋巴瘤转移的事情一直牵挂着众多志愿者和爱心市民的心。10月18日上午,山东省27个公益组织齐聚泰安,在大润发和银座商城同时举行"爱与你同行"义演募捐活动。很多爱心市民以及曾经受过张广安帮助的贫困家庭知道消息以后,都前来慷慨解囊,一天时间共为张广安募集 63000多元善款。
这天上午8点半左右,很多爱心志愿者早已来到活动现场准备演出工作。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副会长高红梅告诉记者,前天开始他们就筹备演出工作,由于时间过于紧张,昨天晚上1点多才休息。“我们累点无所谓,只要能为张会长募集足够的医药费,我们就心安了。以前他总是帮助别人,现在他有困难了,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他度过难关。”高红梅说。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路过大润发和银座商城的市民看到张广安患淋巴肿瘤转移的募捐活动消息后,都停下脚步慷慨解囊,向张广安伸出援助之手。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知道今天大润发和银座商城为张会长募集善款,所以今天专门带孩子过来奉献一点微薄之力:“虽然200块钱不算多,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泰安的市民都伸出援助之手,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一定能帮张会长度过这个难关。”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其他地市的27个公益组织也来到现场,奉献各自的一份爱心。
在活动现场,曾经受过张会长帮助的王周、冯思远和李文硕的家长也来到现场回报恩情,为张会长捐赠善款。新泰小伙王周告诉记者,自己身带十八年尿管,在张会长的帮助下,上海、济南、泰安、新泰以及全国爱心人士纷纷捐款,历经两年时间让他终于可以摘除尿管成为正常人。
据悉,活动除了义演外,现场还进行了书画、小商品义卖活动,善款全部用于张广安医疗费用,通过一整天的爱心募捐,共募集63000元善款。“有了这些善款,张会长治病就不用愁钱了,我们希望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看到这一消息后也能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位泰安好人尽快站起来继续做公益。”高红梅说。
据了解,张广安生病住院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的地方的爱心人纷纷到医院探望慰问,通过不同形式表示对好人张广安的关怀之情,截至目前社会各界已累计捐款10余万元用于好人张广安下一步诊疗。
当日,本刊记者李法明与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军英模代表、泰安市贾美容拥军优属服务中心主任、“拥军妈妈”贾美荣很快融入了面向全国各界紧急救助某部优秀退伍军人“泰安好人”张广安的倡议发起公益活动。一纸淋巴瘤转移”的诊断书如晴天响起一声霹雳在山东省泰安市公益界让所有人震惊。张广安将所有积蓄都奉献给了国家公益事业,自己患病却没钱治疗。47岁的张广安皮肤黝黑, 身材壮硕, 为人和善, 脸上常常挂着笑容, 并有着山东汉子特有的豪爽和直率, 在泰安公益圈甚至是全国公益圈里, 都知道有他这样一个胖胖的慈善公益人。
2008年3月,张广安加入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2009年底在协会会员大会上全票通过选举,时任泰安广安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张广安,当选为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会长。作为爱心人慈善协会的带头人,张广安几乎是事必躬亲,从助学、助残、扶老、济困等方面带着协会成员做好事儿,对于求助者他总是想尽办法给予帮助,曾被评为“泰安好人”。10月5日上午,张广安在一个书法作品义卖活动筹划现场忙活,4日时他就出现了嗓音沙哑的情况,以为是喝水不足导致的,5日上午正说着话,突然失声。此次义卖活动在6日举行,原本张广安坚持参加活动,在家人和志愿者的劝说下,他才“不情愿”地去医院检查。
10日下午,检查结果非常不乐观,为“淋巴瘤转移”,并且已经扩散,想要最终确诊需住院检查,此时张广安说了一句话:我没有钱住院。在大多数人眼中,公益、慈善是有钱人才做得起的。早年的张广安身家过百万,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他做得起公益。实际上,在接触公益之前,张广安倾尽家产给家人治病,自担任会长以来,他从一个企业经营者转型为专职公益人,并把自己赚的钱补贴给协会做办公经费,截至目前已投入约50万元,维持家庭正常开支对他来说早就成了大问题。
拿到检查结果后,天天忙着给别人筹钱看病的张广安,无奈地向协会主要成员说明了自己的情况。11日下午,经协会理事研究决定,于12日上午对外《紧急救助泰安好人张广安的倡议》,在朋友圈、论坛、QQ群扩散。在此,希望全国各界爱心人士能帮帮张广安。他是一个好人,请和我们一起来留住他。
今年47岁的张广安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里,父母为人诚恳,是左邻右舍公认的热心人。“广安”,心灵宽广、康乐平安,但命运似乎总在刁难他。先是操劳一生的母亲身患重病,他悉心照料18年,接着大儿子患上不治之症,花光了积蓄,最终离他而去。“那几年真的挺难,多亏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碰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帮一把、扶一把,事虽小,却能给人希望。”
家庭的爱心熏陶、他人的关心帮助,坚定了张广安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信念,也开启了他的爱心善举之路――资助贫困学生、看护孤寡老人、救助残疾人员;自主创业,承包公交车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农民工40余人,资助的4名大学生也先后走上工作岗位。
篇10
1997年,投资建设的杭州五洲大酒店开业,这是他第一个回国投资建设的项目;
1998年,他当选浙江省政协委员,满怀热情地回国参加浙江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这成为他人生历程又一个新的起点;
1999年,他赴北京参加国庆50周年盛典,他兴奋、激动,心潮澎湃,深切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巨变:
2002年,青田胜华房地产公司成立并开业,这是他第一个投资故乡的建设项目,实现了他又一个梦寐以求的报效桑梓的深切愿望;
他就是郭胜华。1955年生于浙江省青田县石溪乡的郭胜华,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外交学院第二届董事会董事,法国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法国海外省圭亚那江浙沪华侨同乡会会长,浙江省丽水市、金华市荣誉市民……
3000万捐助慈善事业
郭胜华虽然身在海外,但是心系桑梓。对于家乡的教育发展,侨务事业,交通基础建设以及助贫济困、赈灾救难等各类慈善与公益事业总是慷慨捐资。
2004年,他向外交学院捐赠巨资,支持我国高层次外交人才的培养。2005年6月,他又慷慨解囊,设立浙江省慈善总会”胜华慈善基金”,用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从上世纪90年代起,郭胜华开始在浙江省投资,直接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已建成的投资项目有杭州五洲大酒店、金华房产、长兴农批市场和青田胜华房产等。
30年来,他累计捐款已达3000万元。前不久,他被国家民政部授予2005年度“中华慈善奖”。
一个身居海外的华侨,为何如此关注并长期从事社会的慈善事业。慈善活动何以在他的人生里占有如此显著和重要的位置?当记者一步步了解他时,答案便一点点清晰起来。
创业成功不忘侨胞
1976年5月,郭胜华赴法属圭亚那帮助父亲经营照相馆和钟表代销业务。
他秉承了父辈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永不言败。经过多年的历练。他敏锐地发现了在法属圭亚那经营中国商品的良好前景。1981年,他在法属圭亚那首府卡宴创建了第一家专营中国百货批发和零售的“友谊百货商店”。如今,郭胜华已以这家商店为基础,形成了一家横跨国内外、以商贸为主的多元化集团企业,其国外的商业网络遍布法属圭亚那全省,国内业务涉及商贸、房产、能源、宾馆、服务业等领域。
郭胜华深知华侨在海外创业的艰辛,对那些有困难的侨胞他总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
在法属圭亚那,他总是无偿地为初来乍到的同胞提供食宿,组织他们参加法语学习,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会。他还积极为这些侨胞安排工作,解决生计问题,等他们具备一定条件后又扶持他们开店经商,在资金。货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予以帮助,甚至不惜这些生意影响到自己的生意。
作为侨领,郭胜华在帮助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非常注意依法维护华人华侨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华侨华人内部和社团之间的团结,还特别注意搞好与台湾籍同胞的关系。他十分重视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在当地大力推进中文教育,弘扬民族精华;另一方面努力促进中法两国官方和民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为进一步加深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而努力,被人们誉为“中国民间大使”。
他的提案多次被省委书记批示
1998年和2003年,他当选浙江省政协第八届和第九届海外委员。身为政协委员,郭胜华强烈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9年来共提交了40份提案,内容涉及浙江省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经济文化战略等十多个领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浙江省政协历史上也不多见。
在刚刚召开的浙江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有“提案大王”之誉的他又提交了5份提案。其中《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几点建议》和《关于着力缩小我省收入差别的建议》这两份提案密切关注浙江省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着力对浙江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兼顾公平,保证稳定,努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浙江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参考性建议。
他的许多提案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三届省委书记都对他的提案作出了重要批示。2004年2月12日,浙江省委书记作出批示:“郭胜华委员身居海外,关心家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其精神值得学习。”2005年初,浙江文艺出版社将郭胜华的提案汇编成集,由现任浙江省政协主席李金明作序,出版了《桑梓情深》一书。
郭胜华的事迹行为在海内外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广泛的赞誉。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任大使吴建民这样评价他:“郭胜华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浙江人的自豪。”郭胜华的爱国事迹先后被众多媒体报道,2005年他一举荣登十佳”风云浙商”人物榜。
“家乡是我永远的牵挂”
别人问他,在海外创业、生活了30年,为什么依然还保留着中国国籍。对此,郭胜华动情地说:“的确,我在海外工作、生活已经30年了,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国国籍。也不时有人问起这个问题,他们感到奇怪,或者不可理解。其实,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一点都不神秘。”
他告诉记者,从经历来说,他的童年、青少年是在祖国、在家乡浙江度过的。他最初的童年记忆和对他影响最深的求学生涯都是在家乡,并积淀在他的心灵深处。他说,这应当是一种原初体验,它会让一个人梦萦魂牵,刻骨铭心。你不可能忘了它,随着岁月流逝,它反而会愈来愈鲜活,愈来愈强烈,可谓是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