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技能人员;行业培训;课程体系

为满足烟草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局提出“突出重点、分级分类、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工作”的要求,烟草行业各单位认真编制了轮训规划,全面开展全员轮训工作,通过培训全面提升行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社会进步、行业发展,现有的培训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的培训需求。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培养出一批“大国工匠”,需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培训体系,而作为培训体系建设中重要性最高、比重最大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近几年自身的工作实践,以河南中烟烟机设备修理工为例,阐述企业烟机设备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

一、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定期组织培训,但并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他们只是将课程名称简单整合在一起,各个课程之间、课程与培训对象之间、课程与培训计划之间并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仅培训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要想形成一个真正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需要经过从培训需求调研到培训需求呈现,从培训需求呈现到培训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体系组建直至培训课程体系完善等多个环节。河南中烟基于此思路,通过调研,设置培训课程,形成了适用于河南中烟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培训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为行业服务。

二、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培训课程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动态性和针对性;以工作岗位为基础,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使用性;以员工职业发展为路径,确保培训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为促进企业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1.培训需求调研。针对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素质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掌握烟机设备技能人员真实的培训需求,明确培训方向和培训目标。在调研之前,撰写调研方案和调查问卷表,并且在调查问卷表中列出相关课程,以供调研对象参考。

2.培训层次划分。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由于个体差异、能力要求的不同,在培训需求上也会存在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将不同岗位、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划分为不同的培训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制订培训内容,以适应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比如,烟机设备修理人员根据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要求划分为技能人员和高技能人员,技能人员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修理工,高技能人员包括修理技师和高级修理技师。

3.培训需求呈现。根据调研报告和调查问卷表的统计结果,不同层级的培训需求就可以呈现出来。比如,操作工在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修理工在工作中缺乏动作的规范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课程。但应该注意的是,培在员工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是万能的,即使一个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这些培训内容需要具有连贯性和阶段性,才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过程,同时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前提,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要以培训需求为基础,以培训目标为导向。根据培训目标优先选择在工作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性的内容,把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有效结合,组成模块和综合课程。按照这个原则,烟机设备修理工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设置三大模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三大模块相互渗透、互相促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具体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气压传动基础知识、钳工装配知识、卷烟工艺、卷烟工艺与标准、烟机设备专业知识、烟机设备电气基本知识、钳工操作技能和烟机设备维修技能等。

5.课程结构体系组建。根据受训者在职业活动中所需综合能力的发展规律,把培训课程进行科学排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安排基础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的课程体系,保证学习单元间横向联系紧密、纵向衔接有序。比如,模块的搭建以修理工的工作过程编排,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三大模块不一定按顺序学习,可以提前进行维修技能专业实践,使培训课程及内容真正适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员的知识技能需求。

6.培训课程体系完善。知识不断更新,行业不断发展,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在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和实施后,要根据培训对象、送培单位及培训师的反馈意见和培训效果评估,分析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完善。比如,在培训中发现河南中烟修理工缺乏论文写作和工作总结能力,在以后的培训课程体系中可以增添这项内容,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层次清晰、互相联系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逐步实现针对性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为以后烟草行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经过以上六个环节,形成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为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篇2

一、电力企业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已经普遍开展了培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培训体系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主要如下:第一,企业缺乏系统的战略培训体系,经常为了培训而培训,导致企业资源浪费;第二,培训内容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如很多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的晋升培训和轮岗培训进行区分,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培训和员工的实际需求脱离,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和个人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普遍问题,本文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结合对大型电力企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学习地图为基础的战略性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了企业的整体培训战略规划方法,包括日常培训、轮岗培训和晋升培训等。下面以某省级电网公司的培训系统改进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二、基于学习地图的电力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以某省级电网公司为例

1.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该省级电网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实践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整体思路,逐步建立了培训、评价、调考、竞赛、鉴定、取证、定岗、晋升等相关工作制度,但由于各工作制度归口公司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处于“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还未实现员工人力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同时,新时期下公司的创先发展也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工作要求。因此,需对公司、对培训体系进行相应的研究和重构。

2.解决方案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完善企业的整体培训系统并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参考国内外电网企业的先进实践,结合该省级电网公司现状,设计出了一套完整明晰的基于学习地图的培训体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分析工作岗位。针对该省级电网公司的岗位设置,分析核心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合并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划定岗位族。同时,结合该公司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各岗位族的职业发展通道,绘制出相应的职位地图。

(2)优化胜任力模型。首先,确定岗位的绩效标准。根据确定的岗位工作人员,分别从绩效优秀与绩效普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员工,通过问卷调查、原始资料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与工具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编码。然后,根据编码后的信息资料,对确认为该岗位要求的胜任力进行分类和分级,以优化胜任力模型。

(3)设计学习地图体系。首先,根据以上收集的胜任力描述信息,挖掘该岗位胜任力的关键要点。其次,确定培训对象,进而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然后,整合企业已有的培训资源,并从市场购买或公司自行开发设计模块化学习单元,形成学习地图所需的学习内容。最后,依据上一阶段岗位胜任力的分类与分级,相应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与分级,形成各岗位族的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以及较通用的管理培训类学习内容。

员工根据自身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按照学习地图提供的职业发展学习路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

3.实施效果

经过对学习地图体系的设计和运用,该省级电网公司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培训计划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学习地图的运用,该公司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坚持以“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以“学习地图”为培训工具,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核心,抓好分层、分类、分专业培训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大幅提升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

(2)打造了分级分类合理、功能完备的战略培训体系。整合公司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三级(公司级、分子公司级、地市级)三类(综合类、技能类、管理类)培训架构,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的公司教育培训体系。

篇3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企业主体、科学务实、分类指导、源头管控的原则,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全过程、全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

1.确立安全第一的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生产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严于一切,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学习借鉴其他乡镇先进安全文化经验,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实际、管理状况,提炼、总结本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理念,按照“将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体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和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工艺、技术和过程中”的要求,形成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文化体系。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宣传。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宣传教育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会议、横幅、宣传栏、温情提示、安全文化廊、广播站、微信、刊物等平台和载体,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等方式,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中,使安全生产知识常识逐步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之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入每个员工的骨血之中,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3.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约束作用。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促使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共同认知,“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逐步形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4.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把安全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机构、人员、制度、计划、经费等必要条件,依法依规安排各类人员应训尽训和考核取证,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

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企业要编制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方案,确保所有员工全部进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要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要加强对新录用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将外包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纳入本企业培训工作当中,未经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的,不得上岗或作业。要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实施本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6.拓展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广度。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要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确保取得更好效果。要在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常识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关键业务和不同岗位特点按需开展培训,重点对操作技能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解决岗位中存在深层次问题隐患(如误操作、习惯性违章等)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不断深入。要采取现场实践安全技能培训、集中授课、送外管理提升培训、聘请专业技术咨询机构或行业专家培训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拓宽教育培训的广度。

(三)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7.建立全员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规章,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范围、考核标准要简明扼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要覆盖企业所有组织和岗位,确保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8.建立健全实用管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和特点,建立健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结合企业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等,组织有经验的岗位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为员工提供操作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和异常情况下紧急处置步骤和方法。(责任分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具体落实)

9.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效执行。企业要建立完善实用的激励考核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主动向全体员工和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承诺,督促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强化管理考核,严格奖惩。鼓励广大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落实。

(四)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

10.加强设备设施的源头安全管理。企业要从源头上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科学、合理选用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设施,保证设备设施的正确安装,防范因设备设施先天性缺陷、不合格产品、安装不规范等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要建立设备设施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台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要突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气设备设施、安全报警设施、重大危险源等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受控。

11.加强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企业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及附件,不得继续使用。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淘汰、更换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设备设施、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保证设备性能完好、运行可靠。

12.提升设备设施自动化控制水平。要结合企业特点,狠抓科技强安行动,引导企业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设施,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非煤矿山企业要推进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改造和“五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要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不断减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从本质上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

(五)建设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13.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班组安全建设,通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严格验收标准、达标时限和推进措施,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14.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要发动全体员工,选取科学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档案,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整治隐患,努力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要向职工公开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危害、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要持续推进岗位责任卡、应急处置卡、风险告知卡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5.强化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企业要针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检维修、开停车等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危险性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到位,现场监护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到落实,经严格审批方可作业。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建设企业本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各企业要成立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确保实效。加强对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督导,要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重要内容,出台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督促引导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本质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安全许可、执法检查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倾斜,充分调动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对工作懈怠、被动应付的严肃问责,确保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篇4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86-01

1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观念有偏差,导致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但由于在观念方面还有着偏差,导致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一是企业管理层对培训体系存在偏差,往往将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作为重点,给予极大地关注,忽视了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导致基础培训质量不高。二是企业部门之间存在误区,往往将培训工作当作是人力资源部门单一部门的工作,在工作中配合意识不强,在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给予的支持不够。三是员工自身对培训工作存在误区,没有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培训中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培训效果。

1.2规划不全面,导致培训方案不严谨

一方面,培训目的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许多企业培训工作仅局限于岗位培训,其培训的重点是员工的当前需要或是企业急需,而没有真正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纳入到培训的规划制定当中,导致企业培训缺乏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培训计划缺乏统一的规划。多数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由各下属单位或部门先制定自身的培训计划,尔后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汇总,从而形成企业的整体计划。这种方式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在培训时间、方式等方面难以做到统一,影响了企业培训的统一性,甚至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3执行不得力,导致培训计划不落实

在培训计划的执行阶段,一些大企业盲目崇拜所谓的专家、教授,在培训执行阶段,往往将外部培训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甚至占到总体培训时间的80%以上,而这些培训往往缺乏对企业自身情况的调查了解,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实际效益不高。同时,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培训时间、内容、规模等内容往往与培训计划相违背,直接影响了培训质量。加之在培训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了这些问题长期存在。

1.4标准不科学,导致培训效果难保证

培训评估标准是否科学,是衡量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在许多企业中评估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将培训效果与培训时间直接联系。企业常常将培训时间的长短看作是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对其真正的价值缺乏必要的认识。二是受训者与组织者缺乏必要的沟通。组织者在培训后缺乏与受训者之间的联系,对受训者对培训内容、方式等问题的反馈掌握不及时,从而使培训计划往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三是培训内容与实践工作效果缺乏联系。缺乏对受训者在岗位中工作实效与受训情况进行横向比较,造成了工作与培训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构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2.1详细制定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的基础,是培训活动开展的前提,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先决条件。一是相关部门增强配合意识,确定本部门培训需求。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切实将本部门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向上级和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反映,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普通员工提高认识,认清培训工作重要性。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其了解培训的重要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参与热情。三是人力资源部门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认真规划。人力资源部门要将企业战略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需求相结合,确定宏观的员工行为标准,从而在总体上确定培训需求的方向、重点等问题。

2.2严格落实培训方案计划

在培训计划执行层面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加大企业内部培训比重。在时间、规模等方面提高企业内部培训的比重。对大企业而言,其自身的人力资源相对丰富,企业要充分挖掘这部分人才的优势,同时由于其对企业自身特点相对熟悉,更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提高企业外部培训效益。在企业外部培训方面,相关部门要进行认真的筛选,选择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克服一味的贪多求全问题,使企业外部培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引入培训绩效考核机制。区别对待积极参加培训、消极参加培训甚至拒绝参加培训人员,引入竞争上岗的激励、晋升等机制,将培训考核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指标。

2.3全面衡量培训活动效果

当前对培训效果的衡量标准,国际上出现了众多的理论和模型。但从总体上来看,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训者评价。重点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内容、时间安排、方式等方面的反馈,同时了解学员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受训者工作业绩。主要是对培训后个人绩效以及组织绩效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价。三是受训者能力状况。一般由上级、同事、下属、专家或客户等观察学员经过培训后,行为是否有所改善,以及是否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肖祥国.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

篇5

关键词:内部培训人才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4;G712.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110

一、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内部培训管理模式研究的动因

1、基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培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改革之前,临朐供电公司的发展速度较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缺乏对员工培训的主动性,每次的培训内容也都大同小异,主要以外部送培为主,更多的是定性考核,但企业不能做到公平评价。但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全面建成,临朐供电公司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繁琐重叠型转向了现在的扁平高效型。

2、基于人才供需不均衡对培训管理形成的新挑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供电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临朐供电企业已经形成了220kV电网为支撑、110kV电网为骨架的现代化电网,这种现代化电网能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但对电网科技含量的要求较高。供电企业要想提高电网的科技含量、提高信息化水平,就必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目前,供电公司的技能型人才并不多,公司在设计施工、调度运行等环节存在的“人才脱节”矛盾非常明显,懂技术、懂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这已经公司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3、基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对培训管理提出的新思路。为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自2013年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提出了”大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并下发了”五项工程“的推进通知。为响应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号召,我公司积极的组织了各项培训活动、举办了多个内部培训班,但我公司的培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培训目标不科学、培训标准不一致、奖罚不分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公司的培训并未有好的成效。

二、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内部培训管理模式的重要做法

1、组建纵向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人才培养资源集约化。首先,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对口指导。对员工进行提供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将本公司缺少的员工、优秀的员工以及专业型人才等员工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可以采用外出交流学习、专业人才指导等方式,使公司的员工能够接受”对口“指导。其次,树立自主学习的作风、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除了集中培训之外,部门内部亦可以自主学习,提高本部门的专业性,为公司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员工。公司的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级工以下的技能人员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自主学习,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最后,采用课堂学习、互相学习的方式。公司可以按照工作的不同,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班级,员工通过课堂学习、互相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班级之间可以进行“四层“(班级成员、部门负责人、上级公司专工、专家人才)、”三型“(技术培训、事故分析、作业现场大讲堂)班组技能大讲堂的活动,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分享生产一线工作生活经验,共同进步。

2、实施横向构建流程,促进人才培养规范化。一是调研培训需求。公司的各单位要对工作质量进行调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在每年的9月中旬,将培训计划递交给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二是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要合理、科学,既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又要考虑员工的状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是企业培训中不可忽视的。三是抓好过程管控。制定《内部培训管理体系管控指标》,明确内部培训各过程的量质期要求,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跨系统、跨部门、跨班组的对标考核,对公司的内部培训部门严加监管,保证内部培训部门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四是严格绩效考核。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绩效考核,在每个月的月初,人力资源部将会对各个单位递交的上个月内部培训活动的资料和内部培训的完成状况对其进行评分,评分一般分为A、B、C、D级四个等级,评分标准会因考核对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一般分为各系统小组评分标准和各部门评分标准两种。五是奖罚分明。公司应设立并完善奖罚分明的制度,评分优秀、完成较好的小组应该受到表扬,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也可以是物质上的表扬;完成程度较差、评分较低的小组应该受到批评。

3、建立环形配套制度,确保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一是明确职责。总经理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等人领导并组建公司的内部培训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负责人组成10个领导小组的子系统―专业小组。人力资源部门是培训小组的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并策划培训活动,对内部培训结果进行评分等工作。二是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公司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建立内部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标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标准等,将SAP教育培训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管控系统作为公司的管理平台,为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实时信息技术支撑。

三、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内部培训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1、“大培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公司培训管理链条逐步缩短、人才培养效率进一步提升、培训成效更加显著。2013年以来,公司先后开展各类管理人员培训班7期、班组长培训班6期,营销业务、配电技术等专业技能培训56期,内部参培1203人次,通过集约培训,减少重复性培训项目11个,共计节约培训经费约62万元,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培训场地、受培人员时间和培训设备折旧等,实现了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篇6

关键词:专业群发展研究;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22-02

一、城市燃气专业群发展研究背景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探明储量达4万亿立方米以上,实现天然气的跨越式发展已有充足的资源保障。随着西气东输干线、西南输气干线、东海南海输气干线、中亚输气干线、中缅输气管线、东北以及最近启动的俄罗斯输气管线的规划和建设投产,将使我国形成7个大的区域性燃气管网:东北三省、京津冀鲁晋、苏浙沪豫皖、两湖及江西、西北的陕甘宁、西南的川黔渝以及东南沿海等,这7个大型管网由西气东输、中俄管道连络,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全国管网,大中城市2~3个气源。届时,油气集输内部、高压长输、中压配送三类管道长度将增加8~10万公里。由此可见,输气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我院城市燃气专业群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因此,为使我院培养出符合燃气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途径等进行适时地改革和调整,就成为城市燃气专业群发展研究的当务之急。

二、学院城市燃气专业的现状

我院城市燃气专业依托行业特色和多年专业化从事油气管道人才培养积淀丰富资源,本着贯彻实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行业需求和国家有关文件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讲练结合,探索具有特色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2009年经河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专业建设评估专家小组现场考察评估,将该专业确定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学院在“三会”上确定了突出管道和城市燃气特色,进一步加强城市燃气专业群建设,打造学院在管道和城市燃气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品牌的发展战略。课题将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关精神要求为依据,通过调研和市场分析,研究探索适应企业对城市燃气管道设计、建设、运营、维护、自动化技术等方面专业群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等,为落实学院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为建立具有强烈行业特色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城市燃气人才培养基地奠定基础。

三、城市燃气专业群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1.是适应快速发展城市燃气领域对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城市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专业从事城市燃气管网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应急抢修及客户服务等的专业化企业,各领域分工明确,对员工的技术要求具有专业性和具体性。

2.是国家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理念的需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有关专业建设发展的部分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相关专业。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是学院建设“国内领先管道和城市燃气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我院多年来依托中石油发展成了以管道建设、运营和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具有行业领先和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今年三会学院提出了“打造学院在管道和城市燃气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品牌发展战略”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城市燃气专业群建设的研究及实施,发挥学院办学优势,打造城市燃气领域人才培养的品牌,引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向纵深发展。

4.深入探索城市燃气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必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理念上发挥引领作用。专业群的构建探索着眼于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将带动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技能培养方式的变革。

四、城市燃气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就是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要求的对接。即由企业的技术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等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探索建设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探索形成校企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建立学院为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企业为学院学生提供针对性实习场所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在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建设等方面制度。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专家作为学院的校外兼职教师,协助学院落实专业项目导向实训活动。同时派学校专业骨干老师参与企业的人才规划和技术培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共同实现互惠共赢的目的。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凭借学院的政策扶持,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探索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形成“校企合作、两环境、双循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指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职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学过程及指导校外顶岗实习等;“两环境”是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双循环”是指:“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学生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机衔接,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生产岗位“零距离”就业。

3.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就是根据毕业生工作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归纳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2)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重点建设几门精品课程,根据岗位需求,组建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小组,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施校企紧密合作,按照工学结合原则,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实施先进的教学方法。(3)开发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利用学院实训基地资源,根据课程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重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同时进行优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和特色教材编写。(4)编写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和课件。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模式编写行业特色教材。充分发挥项目组中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并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直接融进教材。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虚拟生产两过程的有机结合。在原有两个物理仿真、一个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作为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城市管网主要设备拆装与维护实训基地,构成由物理仿真和计算机仿真、城市管网与SCADA计算机监控系统、城市管网系统与主要设备维护、流体力学与天然气物性及自动化仪表等构成综合性和全方位城市燃气管网实训系统。通过展示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内容、操作过程指导、仪器设备介绍、实验实训考核方法及教学过程等,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一进入实验实训场就能受到职业环境的熏陶。

五、结论

总之,以燃气行业需求引导专业群发展,把市场、企业、岗位和社会需求放在专业群发展的首位,强化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社会属性、职业特性和特色个性。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使专业群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按照城市燃气管道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产业链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以城市燃气技术专业引领带动城市管网建设施工、维抢修、项目管理、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建设,构建城市燃气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群。

参考文献:

[1]刘兵,刘辉.楼宇智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6).

[2]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

篇7

关键词:专业群;专业群建设;数控技术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42-04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机电工程专业群建设为重点,在“十三五”规划中还将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机器人视觉技术、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及制造等多个专业方向,来补充完善数控技术专业群内涵。从而为江苏省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群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利于专业群建设发展的建议,促进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建设思路

依托苏州高新区政府的支持,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苏州2030”,同时打造一支一流的“教练型”师资队伍[1],整合数控技术专业群优质教育资源、“十三五”期间建成中小企业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典型案例,为全省职业院校同类专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建设目标

在专业群建设思路的框架下,从围绕专业群建设工作的“专业群构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运行”5个方面进行数控技术专业群建设,逐步实现以下建设目标。

(一)加强合理化专业群构建

专业群建设规划对接苏州高新区精密多轴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大型工程机械和成套特种设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得到进一步完善,推动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适应本行业和苏州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高端制造业和自动化产业。

学校机电工程系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控技术专业群的构建,数控技术专业群共设数控技术(省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个专业,以数控技术为核心专业专业关联度高。

(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专业群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机电工程系制订科学、规范的专业群各方向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和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在未来5年,培养方案还将进一步完善,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

(三)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对现代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与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调研基础上,以制造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装备制造业技术知识为主,兼顾新兴产业的基础平台共享、核心课程独立、先进技术类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四)建立教练型教学团队

依托学校和苏州经济发展的优势,按照“校企合作、大赛引领、国际合作、专兼职结合”的思路,加强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打造专业群教练型教学团队,形成优质的教练型教学团队。

(五)建设先进的现代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建设技能教学、技能竞赛、过程生产、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等形式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校企互享教学资源。建立现代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企业技术为核心内容,通过录像、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技术标准、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等,形成校企、师师、师生共享教学资源平台。

三、具体建设内容

根据专业群建设思路及目标,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专业群构建

构建适应本行业和苏州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群,主要面向苏州经济产业特点的高端的现代制造业。进一步细化数控技术专业群3个专业专门化方向,开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业机器人视觉技术、工业机器人夹具设计及制造等多个专业方向,来补充完善数控技术专业群内涵。

加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中德职业合作培养机制,完善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依托校企合作,与日本沓泽株式会社增建2个工业机器人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

信息化手段充分渗透课程教学,各门课程均建立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技能考核、实验实训、技能大赛等环节,充分发挥专业群教学资源平台作用,进一步提高资源网络共享率,积极与同类院校实现资源互补。

(二)培养模式改革

建立富有特色的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群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及方法中始终体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依托专业群中德及中日合作的优势,建成“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数控技术专业群人才标准、优质实训资源,完善国际IHK职业资格认证、微课、慕课、数字化教材,搭建专业教学、企业培训资源库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室等,进一步加强技能竞赛成果的转化工作。

(三)课程体系建设

篇8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系统建设

当前我国的的知识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很多不足,譬如员工数量过多,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型和管理型的人力资源极度匮乏,领导层对于企业决策的制定水平还有所欠缺。怎样把人力资源培训当成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加大投入是当前国企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的意义

1.适应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有利于国有企业职工增长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利于深入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系统有利于配合时展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科学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更快。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更加激烈,无论是具有丰厚经济基础和超前管理思维的跨国公司,还是机动灵活的私营企业,抑或是负担不重的民营企业都是国企发展主要的竞争对象。只有多途径、多方位地培养出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管理人才,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管理团队,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以最佳的状态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建设的实施途径

1.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首先国有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的挖掘力度,应将人力资源开发应用当成重点发展战略,体系建设可以适当参考有关标准不断增强相关的配套设施。其次,培训人力资源的规模要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确保得到最大的培养回报率,把企业培训机构隔离开来,培养体系要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遵循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原则。因此,在核算培养体系的成本效益过程中,要参照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有重点、分步骤地对培训内容划分层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投入方案,调整好培训的规模质量,把握投入和产出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预测人才培养风险,将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这需要不断改革企业职工绩效分配体系,构建高效平等的薪酬分配制度,还要将职业培训之外的出国进修、技能鉴定等向市场化性质转变,再利用培训后薪酬的增加而提供补偿。

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的奖励制度。一方面要按照培训的效果给参与者一定的经济和精神鼓励,秉持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管理模式,让企业培训资源更多投入在潜质高的职工身上,业务成绩也要加入晋升和职称评定的范围中,对于知识需求较高的岗位要定时开展培训扩充职工的知识层面,也作为晋升的一项评定指标。总结来说就是形成国有企业内部不断培训提升的良性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应该把岗位竞争和技能培训紧密联系起来,就是说企业职工的培训要综合考量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职工的目标多种因素。企业可以给职工提供多种选择面,根据不同岗位需具备的能力细化量化上岗标准并提供相关培训,营造出积极参与培训的竞争氛围。

3.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的评判监督平台。所谓人力资源培训质量评判监督平台,是指根据企业制定的规范对职工培训所取得的效果做出客观理性的评判,分析优缺点再提出相应的建议。想实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项目的最佳化效果,就应该时刻将评判监督过程伴随着培训的开展。例如在准备阶段,要严格审核企业人力资源实际情况、培训目标和预测效果,还有培训计划的投入回报率;在实施阶段则应利用定期考核、抽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培训体系中的不足并解决,切实增强培训项目的管理控制;在培训完成之后还可以进行职工绩效增长随访,为今后的教学和培训开展积累更多直观有效的参考内容。

综上所述,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是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系统,也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有很多不足,譬如员工数量过多,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型和管理型的人力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培训系统的建设当作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并加大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邢传,沈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2]王玉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市场现状与对策[J].信息技术,2011(9)

篇9

公司一直坚持“心系乘客,服务群众”的企业宗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克服政策不到位、资金短缺、油、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困难,加大营运投入,扩大线网改造,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加快大公交建设步伐。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公司立足公交的实际,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弘扬企业爱岗敬业精神,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创树形象,精心打造公交服务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信誉有了较大提升。企业先后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单位、模范单位。

以历史忆传统,启现代企业文化精神

2009年至今,结合过去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基础,公司站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完善创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与企业文化相承接的公交企业文化,确立了公司的愿景与核心价值体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压力和各种挑战,公司在努力完成运营任务的同时,始终把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做为公司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结合公司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符合公司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公司员工队伍素质、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开创了晋中公交公司跨越式发展的的新局面。

凝炼企业文化精髓,构筑精神文化体系

公司从实际出发,对企业的文化历史与现实进行全面回顾和提炼,结合总公司发展规划目标和生产经营点多、线长、面广、现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确立了以人为本、科学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公交作为社会公益行业,“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的企业客户观,是我们为自己提出的首要要求。只有让市民满意,获取市民的认可、尊重、依靠、信赖,才能让公交成为市民的出行首选。为此,我们打造“市民出行首选公交”的十年愿景,积极践行“以和谐的理念凝聚员工、以真诚的微笑服务市民”的企业经营理念及“严谨、团结、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逐步形成了“用真情服务社会,以诚信创造价值”的企业价值观。在“心系乘客,服务群众”的企业宗旨的指导下,用“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的企业信念开展微笑优服活动,坚持“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企业使命,积极完成营运任务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发展。 

以企业文化为主导,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公司加强健全和完善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企业培训体系,将企业文化基本知识、企业文化理念、职业道德等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深化于每一位员工的内心。2010—2011年公司每月组织职工轮流观看《李强老师感恩讲座》、《周思敏老师礼仪讲座》,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驾驶员服务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参加《博才商学院<打造企业软实力>课程》等。通过此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根本保障。以学习力促进文化力,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以学习力提升竞争力。通过深入学习,促使全体员工初步认知、认同和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使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创造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公司始终遵循企业文化理念,坚持以社会效益、群众利益为重,积极打造群众满意公交,成为市民出行首选。在市区所有公交线路实行残疾人、军人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优惠、免费乘车;对持卡乘车实行9折、7.5折优惠,公交的公益性日益增强;加强车辆的科学调度,将主干线路营运间隔时间,使群众出行更为方便快捷。

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在公交线路全部实行IC卡自动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车辆车厢GPS自动报站系统及车辆监控系统,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效率;进一步统一了各类标志标识的位置、制式,更换了可反光路标和腰牌,设置了老人、孕妇专座;对公交站名站序进行规范统一,确保市民乘车更为便捷;对候车亭加强了管理、保洁和亮化,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安全运行方面,制定出台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职能科室和车队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重奖重罚;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完善各类安全服务设施和安全乘车宣传提示标语,排除整治各类安全隐患;采取基层自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条线路进行动态检查,发现违规、违章现象,及时查纠。

开启文化阵地,打造强竞争力品牌效应

公司推出建设了公交网站,并积极将加强《公交简报》的发行。员工可以及时了解公交行业和公司的动态信息,并能从中学到更多的行业知识。乘客通过网站可以进一步了解公司概况,还能及时掌握出行的最优方案。公交网站及《公交简报》作为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阵地,其中好人好事的宣传更可以做到鼓励先进,增强员工信心,鼓舞员工士气,推进公司优服建设。

公司每年三八妇女节和圣诞节定期举办晚会,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扎实勤勉、真诚热情、文明守信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这种正面的树典型的激励措施,让全体员工进入一个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正循环中。

篇10

关键词: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 培训体系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训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逐渐被企业所接受和重视。以战略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将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集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顺利实现企业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而稀缺的资源,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的人、物、供、销的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企业内部的一切活动都需要由人来实施完成,只有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才能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知识,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只有将战略目标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才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础类,二是功能类。基础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是系统地检查和预测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通过人力资源规划,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及员工规模。工作分析是确定企业内各个岗位完成各项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求、责任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性的人力资源活动为功能性的人力资源活动提供支持。功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和工资福利等。各项功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协调进行,企业就能够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把发展成果惠及企业员工,使员工在企业发挥才智施展本领,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带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或者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最基本的核心制约因素就是人力资源,培训是企业培育和创造优质人力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对培训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规划,培训实施后并不能完全达到所预期的效果,不仅浪费了企业成本,而且效率不高,致使很多企业对培训工作的支持仅仅是在精神层面,而不愿意对培训工作进行实际投入。从国内整体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来看,就可以归结为企业培训工作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

1.盲目跟风,为培训而培训

有的企业为了赶时髦,盲目跟风,市场上流行什么培训课程,就组织企业员工参加什么课程,为培训而培训。而培训的实质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要针对企业实际需求而制定,如果缺少对培训需求的严谨分析,就不能针对培训需求进行培训内容的选择,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培训工作成为了一种摆设,变成毫无意义又浪费企业资源的工作。

2.对培训理解有误区

很多企业对培训工作往往存在误解,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培训各项工作的实施自然是人力资源部的事。然而一个企业包含上百个岗位,涉及几十个学科知识,人力资源部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人才培养的所有问题,专业部门同样肩负着对本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责任。所以,想要做好企业培训,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都必须要参与进来,共同协作,真正做好企业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的主要职责就是有效地整合企业内的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构建培训体系和保证培训体系能够正常运作。

3.缺乏内部讲师和教材

目前社会上的培训资源大多数都是通用类型的,而每个企业在技术、工艺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完全依赖社会培训资源成本过高,且无法满足和贴切企业的培训需求,但大部分企业缺乏内部的专职或兼职讲师,平时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材开发和总结经验,所以培训时的内容往往为临时拼凑,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4.缺乏评估机制

大多的企业培训缺乏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由于评估资金投入不足,评估手段单一,没有展开跟踪调查;评估表面化、片面化,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对评估数据缺乏系统记录,或者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把培训效果转为为组织绩效。这些原因都不利于对培训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便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展开。

三、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改进策略

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的战略资源,而在企业竞争中,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企业间的人力资源竞争。

1.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培训结合

人力资源培训要包含于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之中,人力资源培训的制定和实施都要是基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在战略层面要依据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与整体运营,通过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设置等形成有效、匹配的人力资源培训。

2.岗位设计有助于培训创新

对于企业实现绩效目标而言,合理的岗位体系设计不仅能够提供外在的激励,比如薪酬、福利待遇等;还能提供内在的激励,比如成就感、责任感和挑战性。岗位的设计必须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同时考虑员工以及企业的利益。要想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充分的岗位培训与锻炼、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满意的薪酬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感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企业的岗位设计中要充分地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3.从促进团队合作着手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对整体工作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往往很难面面具备,那么团队就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企业的发展、个人的成功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并且为达成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只有以团队的方式取长补短,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以及为市场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组织内进行企业文化宣贯,传递企业价值,鼓励团队协作,积极配合是人力资源培训的主要任务之一。

4.充分授权,科学管理

企业的培训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应该强调通过在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员工能力和心智的发展。对员工进行充分授权意味着员工要在规定的时间限度内做出相应的决策并采取行动,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知识和技能,同时员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以及企业的发展有着高度的责任心。采取充分授权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良好结合。充分授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所在。

四、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所遵循的原则

1.培训体系要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

对于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立,应该以企业的远景为基础,以企业的核心战略为中心。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要想支撑企业战略,就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相适应,开展相应的员工培训,使员工队伍在质量和数量上与企业战略的层次相一致。

2.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具有专用性、不易模仿、长期使用和不可交易的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必须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通过具有企业自主特点的人力资源员工培训,能够促使员工转化思想,摆脱过去经验主义和错误观念,从而使员工在学习培训中不断融入企业文化,符合企业特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

3.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战略发展保持一致,使员工在人力资源培训中收获知识和技能,不但对于个人的发展有利,还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通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会感受到企业的重视,能够提高自我价值的意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形成企业发展促进员工进步,员工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4.促进树立员工终生学习观念

员工通过企业培训只能接受到有限的知识和技能信息,小幅度地对行为进行改变。所以企业要培养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强制性灌入知识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往往不理想,外部的信息只能够对员工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远远不如员工进行自主学习效果来得好。因此,要着重培养员工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自我提高的意识。

五、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企业的整体战略出发。首先,培训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配合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其次,培训需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具体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和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需求调研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基础

没有需求的培训,就是无意义的培训,所以培训要跟据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企业战略目标、任务目标和人员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企业的战略目标需求分析需要对组织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全面分析,将培训计划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从而确定培训方案的实施。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要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适合企业自己的高效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第二,任务目标分析是指对员工为达到业绩目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分析。对任务目标的分析需要收集工作中的数据,包括岗位说明书、任务达标书、KPI考核和客户反映等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做出企业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等有效培训课程。

第三,人员分析是把企业规定的业绩标准和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人员分析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上升,能够符合企业的要求,做到人岗匹配。

2.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对培训的目标、培训项目、培训方式以及培训目的进行有计划的设计。在对培训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后,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然后制定出详细的符合企业发展的培训计划。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要遵守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要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需求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是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根据培训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够保证培训的实施和效果,也容易对员工产生教育和影响。

第二,以企业发展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培训不能为了企业的发展而服务,那么就是没有意义的工作,造成人工成本浪费。因此企业培训计划的设定,要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储备,做好企业人才需要的后盾。

第三,培训计划要依靠企业资源。企业培训的计划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企业的资源作保障。培训的资源由师资、设备和资金等多方面构成,这些因素促使培训计划的有效落实。如果培训计划没有企业资源作支撑,那么就无法顺利地实施。

3.培训计划的实施

制定培训计划容易,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保证培训计划的实施,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明确责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要执行部门的管理职责,对培训计划的实施进行保障护航。二是选择科学的培训方式。合理的培训方式和手段能够保障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要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和手段,提高学习对象的学习兴趣,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4.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对培训学习的反馈,也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培训效果评估既能够反馈培训工作的每个环节,对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正,又能为下次培训做铺垫,促使培训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培训过程中走向一致。

总之,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必须是至上而下、全员参与的,要根植于企业内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经过计划、实施和评估进行有效的协调与运作。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应该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战略,实现企业和员工同步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广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高宝春.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2008

[3]左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战略性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4]马亮,杨博.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与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