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仓储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便利店仓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便利店仓储管理

篇1

关键词:非油品;便利店;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non-oil busines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sinopec appeared incompatible with the scale development in thei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ne of them is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ystem of convenience store. This paper descripted the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of Yijie convenience store on the basis of Yijie convenience store relevant data, and compared with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hain convenience store, and analysed the logistics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Yijie convenience store, and proposed the preliminary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non fuel; convenience store; logistics

中国石化非油品业务主要包括在加油站场地内开展的便利店、餐饮、汽服、广告,以及综合费用缴纳等除油品经营以外的商品和服务,一般多以加油站便利店的形式出现。非油品业务是近几年中国石化为应对成品油销售环节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加油站增值服务体系,实现自身由原来的油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的主要举措之一。自2008年全面开展非油品业务至2015年底,便利店数量达到2.5万座,营业收入超过240亿元。

在依托现有网点规模和客户资源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非油品业务也在边学边干的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连锁商超经营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易捷便利店的运营、营销、采购等体系相对成熟。目前易捷便利店门店数量趋于饱和,非油品业务的外延式增长达到瓶颈期,唯有通过提高经营质量来实现再发展。而在影响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中,需要与门店经营协同高效的物流体系就成为了最突出的短板之一,也成为未来制约非油品业务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

本文在对国内外便利店物流体系的建设及发展的分析基础上,对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物流现状和特点、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也将进一步说明它对中国石化非油品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1 国内外其他便利店物流现状

1.1 日本便利店的物流现状

目前日本便利店的消费便捷性是走在国际前列的,店内商品品种丰富,尤其是生鲜和熟食,各类服务项目齐全。由于便利店普遍面积较小但品种多,店内仓储面积少但商品流通快,使便利店在要货上呈现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配送频率要求比较高。再加上要保持生鲜和熟食的新鲜度,满足商品的质量保证要求,客观上促使日本便利店的物流体系建设发展水平较高。

日本便利店物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配送半径短,一般控制在50公里以内,并以此半径进行物流仓储设施基础建设。(2)配送频次高,根据商品性质不同,分为一日三配,重点是满足生鲜熟食的及时性要求。(3)配送中心多采取自营,配送中心主要承担商品的加工、分装、拼装等多项业务,最大化减少门店作业量。(4)配送中心自动化程度高,重视在各个环节导入物流新技术,全面使用自动化拆零分拣,并采取容器化提高装卸搬运效率。同时,坚持尽量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逐步降低物流成本。

1.2 台湾地区便利店的物流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便利店的发展受到日本便利店经营管理经验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配送半径一般控制在80公里以内,配送频次为一日两配,配送中心的建设一般以自营为主,以合资经营为辅。在物流体系建设当中,比较注重实用技术和人的结合,自动化操作的设备投入比较少,而机械设备投入较多。

能代表台湾岛内便利店物流运营水平的当属台湾的7-11,它在台湾连锁商超市场份额占比第一,全台湾超过5 000家门市,遍及岛内与外岛城市与乡村。7-11在台湾首创24小时的购物型态,全年不打烊,实践“您方便的好邻居”服务理念,让消费者享受与世界同步的品牌与服务。而支撑这一全天候服务的基础,就是7-11在台湾地区实行的物流专业化。7-11在台湾的便利店物流配送业务完全委托捷盟行销公司实施,该公司由统一集团控股,日本三菱参股(统一集团占51%,统一超商占14%,日本三菱商事占25%,菱食占10%),是由原统一超商物流部门独立出来后成立的合资专业物流公司,负责采购、供应链管控和物流配送等,它能根据商品的重量、体积、价值大小及商品对温度的要求,实行分品类差异化配送策略,实现“常温商品一周六配、冷藏商品一日多配、冷冻商品一周三到六配、鲜食每日两配、报刊杂志每周七配”的高效物流运营,从而保证了便利店承诺的全天候服务。

1.3 中国大陆便利店的物流现状

中国大陆的便利店物流体系远远落后于便利店业态本身的发展速度,具体特点是:(1)配送半径比较远,一般控制在150公里左右,便利店布局和建设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展开,多数门店分布在100公里的配送半径内。(2)配送频次为每日一配或一周三配。(3)配送中心多以自主建设,自主经营为主,运作模式上采取的是模拟利润中心核算。(4)自动化程度较低,多数企业近几年才逐步增大在物流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投入,逐渐接受自动化概念,部分企业已经引入自动化设备,如美宜佳、京客隆、农工商等,电子标签辅助拣货技术成为行业标配。

国内便利店物流体系建设发展较快的代表可以华润万家超市为例,它是全国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之一,涉足超市、便利店、卖场、电商等多个业态。其超市业务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旗下拥有华润万家、苏果、V+、乐购express、欢乐颂、乐都汇、VIVO采活、e万家等多个著名品牌,全国拥有门店4 500间,2020计划新拓展便利店6 300间。华润万家的物流体系以自建为主,搭建全国多层次物流网络架构,配送中心布局优先程度依次为城市、区域、全国。其物流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管理统一化,仓储运作统一管理、运输优化和协调全国统一管理、设备物料采购全国统一;二是运作标准化,即作业流程标准化、仓储软件标准化、设备配备标准化;三是自动化和机械化,即搬运机械化、拆零电子化、分拣自动化。

2 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物流现状

2.1 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物流建设历程

(1)2008年中国石化在全国所属加油站全面开展非油品业务,绝大多数省市公司采取仓库租赁,配送外包的形式进行初期的业务推广。2008年8月8日,浙江公司杭州下沙配送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石化非油品业务物流体系建设的实质性启动。该中心地处下沙经济开发区省军区农场富日物流园区内,面积

7 000平米,配送中心商品1 600余种,配送范围涵盖全省1 400家门店,主要采取周配方式配送,每周实际配送门店在1 000家左右。

(2)2009年至2013年,中国石化非油品物流体系建设进入全面开展阶段,三年时间累计启动了 34个配送中心或中转仓的建设,并最终优化整合为28个,仓库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

(3)2015年根据2020年业务发展的新规划,启动了河北唐山、湖北武汉等4个配送中心建设。

2.2 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物流体系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相对社会便利店物流体系建设的指标,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物流体系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配送半径较长。由于易捷便利店是依托加油站而建,加油站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导致配送半径较长,平均超过200公里,最远的接近700公里左右。

(2)配送频次以周配为主,局部地区实现了日配,配送业务完全依托第三方物流车队。

(3)配送中心仓库以租赁为主,自建为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租赁配送中心约18个,面积近10万平方米,占比约为70%。

(4)配送中心仓库运营以外包为主,自营为辅。运营模式参照独立公司进行模拟独立核算。

此外,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物流体系也存在着较明显的问题:

(1)配送中心操作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库内操作基本以人工为主,接卸、码放、搬运商品多以手动叉车和托盘为主,货架和电子标签使用较少,自有仓库基本没有自动分拣拆零设备。

(2)人才缺乏,管理专业水平较低。目前中国石化各省市公司配送中心管理人员都是从原有油品经营队伍抽调组成,大多不具备物流仓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与行业内其他公司差距较大。

(3)物流成本高。据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2014年的物流费率超过5%,高于社会上其他便利店的费率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目前的物流运营水平相对滞后,与非油品业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门店经营受到严重制约,主要表现在:旺销商品断货较频繁,促销商品补货不及时,配送中心库存偏高但门店缺货严重,等等。

3 解决对策和建议

3.1 调整易捷便利店物流规划

2014年底,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石化制定了非油品业务2020年的便利店发展规划,其中:在营门店超过2.6万座,便利店营业额超过500亿,这给目前基础比较薄弱的易捷便利店物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统采比例的提高、单店单日平均营业额增长,生鲜、水果、熟食等品类的增加,采取日配、多温层配送是必然趋势,这给未来的易捷便利店物流体系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必须打破现有以省市公司为主的物流体系建设现状,改由易捷公司主导,站在全国统一运营的角度,对现有物流体系规划进行重新调整。建设中,遵循多层次、高效率、专业化的总体思路,结合省市公司现有配送中心分布的实际进行优化,既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又能实现全网覆盖,提高配送效率。

3.2 建立多层次配送体系

借鉴华润万家的建仓模式,依据地域分布和功能的不同,按照区域仓、省级仓、中转仓等模式,对全国的配送中心进行统一布局。

(1)区域仓:指的是配送半径超过300公里左右,配送区域覆盖多个省级区域的并由易捷公司总部直接管理的大型配送中心,一般建设面积在40 000平米左右。它的主要功能是:集中存储和配送易捷公司的统采商品;支持和指导省级仓运作;负责部分产品的加工。依据现有行政分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将全国分成华北、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5个区域仓,实现对所有省级仓的覆盖。

(2)省级仓:指的是配送半径在150公里左右,配送区域仅限于所在省级辖区的并由省级非油品部门管理的配送中心,一般建设面积10 000~15 000平米左右。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本省辖区内配送半径所覆盖门店的配送业务;对区域仓的商品进行分拣、拆零;处理供应商退货业务;负责生鲜、水果、熟食的冷藏和配送;指导和支持辖区内中转仓的运作。省级仓以现有配送中心为主进行布局,原则上不再新建,但可根据各省销售额的增长进行改扩建。

(3)中转仓:指的是配送半径在50公里左右,由地市公司负责管理的通过型配送中心,一般依托石油公司现有场地建设的简易仓库。它的功能是:配合省级配送中心,负责配送半径内的门店商品配送工作;不具备仓储功能,操作模式采取直接越库方式实施。

3.3 有序推进自有配送中心建设

现阶段,考虑到自建周期较长,为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现有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的现状,各级配送中心可采取先租后建。选择与所在地区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借助其属地化运作的实力和经验,保证便利店正常运营需要。但在租赁的同时,各省级公司应立足自建的规划,以自有土地为主,做好3~5年内自有配送中心的建设规划,并结合本省非油品业务规模的发展择机启动。

3.4 逐步提高自动化水平

匹配自有配送中心的建设,易捷公司可借鉴台湾7-11便利店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大设备设施和系统研发投入,用自动化分拣技术代替人工判断,降低差错率;用自动化输送和分流代替叉车和人工,提高作业安全性;用机械化代替人工搬运,节约库内行走时间;用信息系统指导人工作业,如采用标准化周转设备降低商品损耗,提高装卸效率;通过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3.5 加强人才储备,强化队伍建设

按照易捷便利店物流规划,实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省市公司便利店物流管理组织体系架构,明确配送中心的人员配备,细化岗位职责,保证人员到位,各司其职。二是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水平。三是要从高校不断吸纳物流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作为未来物流体系建设和管理的人才储备。四是要加大同行业内先进企业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李智勇. 中国石化加油站便利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物流科技,2014(12):110-112.

篇2

关键词:零售市场业态格局规模格局政策选择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3.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2(6)

篇3

一、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管理中出入库与盘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岗位人员配置不足,人员更换频繁。商品流通企业库存管理岗位一般是按公司发展业务要求来确定的,但随着分店的建设及货物淡旺季的产生,出现货物收发与盘点货物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日常管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商品库存管理往往出现人员离辞职现象紧急,特别是一些商品流通企业的仓储人员自动离职现象多,人员岗位保管物资的交接存在严重问题。有的企业出现人员离职不交接,不盘点,直接由新人顶上就行,从而使得仓储管理越来越混乱,最终引发大问题才引起领导重视。总体来说商品流通企业仓储人员工资低、人员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现象严重。特别是超市、百货公司、便利店等企业由于长期仓储人员处于紧张工作状态,身心易疲劳,于是人员更换更是频繁。

2.系统软件运用不成熟,系统与实物差异较多。作为系统管理软件,百货、超市、便利店及其它商品流通企业主要运用的是物流软件、DRP分销软件、其它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其软件总体功能就是实现信息化商品库存管理,然而这一些软件运用是有一定企业背景的,需要一定流程找寻,每一家企业有自己的特色和工作流程,按道理需要定做该系统,但广大中小商品流动企业没有资金实力去再购买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软件,只是运用的通用版,这就往往使得企业库存管理软件运用不能与企业自身相结合,出现系统与实物差异较多,往往是受软件功能影响和人员自身问题,再加上工作量的问题而造成的。

3.出入库标准不统一,价格变化快、难于静态盘点。商品流通企业的出入库标准不统一,一些规模型和规范型企业有自己的出入库管理人员,一些企业采用仓库员自行收发货,有的企业又是财务部派专人进行系统出入库,不同企业的出入库标准不统一,往往受企业的物流、采购、运输、门店需求不一致而影响的出入库无法标准统一,另外,还受入库质量检验的影响,退货和退库的影响,最终使得出入库标准不统一,也难统一。更重要的是价格问题,如采用先进先出的价格变化,先进货的未入库,而出库提取价格不准确,让企业头痛。与此相对于的是就是日盘点和月盘点难以实现静态盘点,都是动态盘点,从而使得盘点不准确,出现遗漏或相关问题较多。这是因为商贸流通企业没有整体放假概念,多为轮休制度,因此,仓储部门长年累月处于动态运作状态。

4.盘点人手不足,对账和查账时间不够。日盘点和月盘点人手不足是商品流通企业的最大问题,比如企业要求每天日盘点,一个仓储人员管理上千个品种和规格,其要在当天下午或晚上2-5个小时内全部盘点完成是不可能的事情,财务部也不可能天天派人盘点。因此,仓储部门采用根据发货盘点和近期变化量大库存的日盘点这成为主流盘点方式,而一些企业做得懒的就是周盘点或半月盘点,但其效果不如日盘点效果好。盘点关键的问题是每天盘点完成后对错误的清查、对账、查账时间不够,主要表现在没有多余电脑查账和对账,缺少时间来查对账等。

二、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管理出入库存与盘点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合理配置岗位人员,加强人员岗位交接。作为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仓储岗位人员配置,特别是要注意旺季和增开分门店或营业网点时,仓储人员必须及时配置,而往往仓储部门人员配置滞后,从而造成问题较多,从而引发岗位人员自动离辞职现象多,因此,在企业发生自动离职人员多的仓储部门时,一定存在重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全面解决其人员工作分配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另外,对离职和辞职、自动离职人员的工作要进行交接,应建议谁管理谁负责,并建立自动离职人员上级主管负责制,否则仓储部门将出现货物丢失、被偷盗或出现其它严重损失现象。各岗位人员工作要有效接,无交接不得上岗,而一些企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不改,长期使得岗位无交接,仓储管理问题多是特别多见的现象。

2.实现以系统为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物及出库记录。作为商品流通企业要以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准,通过系统自查和抽查、检查库存和对账、查账,一些企业将手工账作为检查的标准,系统账存为辅助账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企业需要改变这一观念,实现工作重心转换这才是良方。最终要以系统为准,出库记录为准,实现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实现与出库记录,达到账实相符才是关键。

篇4

【关键词】首都;零售业态;对策;措施

一、首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首都零售业态现状

北京人口众多,属特大型消费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上表1所示,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家庭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每年都在增加,服务性消费比重日趋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零售业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如表2所示,首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逐年呈增加的趋势。2000年到2008年,首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658.7亿元上升到4589亿元,翻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13.10%以上。显示出首都零售企业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首都各业态现状分析如下:

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商店的主导地位动摇

其在零售业中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但大型百货商仍将向大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发展,并从数量增长转向集约化增长

2.连锁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市的优质、廉价和便利等特点赢得了大批消费者,它的发展机遇在于其自选购物形式、经营大众化商品与低费用。

3.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日益完善

专业店以销售某类商品为主,专卖店以销售某一品牌系列商品为主。随着北京市居民购买力的增强,专业店和专卖店在城市中发展的日益成熟。

4.仓储式商场迅猛发展

北京1995年就有仓储式商场四十多家,仓储式商场由单店向连锁经营发展,积极对外谋求规模效益。

5.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市有较大发展空间

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商店面积小,营业时间长、顾客自我服务,可以随时满足顾客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市逐步兴盛起来。

6.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为人民提供更多便利

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

7.大型购物中心呈良好发展趋势

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分布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要道上,大型购物中心已成为欧美国家的主流零售业态,在北京,大型购物中心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问题

首都乃至中国零售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过度竞争,业态结构不合理,业态区域结构失衡及过度开放等。

1.业态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差

北京市零售业态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北京市零售业态布局紊乱、功能雷同、脱离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2.零售企业选择业态具有盲目性

北京有很大一部分零售企业“跟风跑”,看到一种业态赚钱,就立即转变为这种业态,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更没有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运作不规范,各业态的优势难以发挥

北京市的零售业态运作很不规范,影响业态优势的发挥。由于运作不规范,我国城市的零售业态难以发挥在经营管理、价格、服务和消费者忠诚等层面上的优势。

4.业态变革不深入,仅仅是数量和形式上模仿

北京市的零售业态变革还很肤浅,主要是引进国外模式,尤其是国外商家一些店铺形式、商品布局,模仿某些营销手段和技巧等。我国城市零售业态仅仅在形式上紧跟国际流行趋势,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5.零售企业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力度不够以及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等问题

北京市有很多零售企业不能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对于解决人才、资金、组织程度化等问题方面无所适从。

(三)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购物习惯等文化差别大、人们的消费选择存在差异,因此在经营上,零售业态将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综合为特征的零售业态、以专业为特色的零售业态和以高需求量的日用品为主导的零售业态等多业态同时并存、相互竞争的格局。各种业态全面发展,新兴业态不断细分市场,覆盖各层次、多方面消费需求,一直处在零售业主导地位的传统百货店开始让位于超级市场、专业(专卖)店等新兴业态,连锁超市将逐步确立其领导地位,而连锁经营和业态的多样化则将成为北京市未来几年内零售业变革的主要内容。但是,不同业态因不同需求而存在,中国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和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新兴业态和百货业将会共同发展。

二、首都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首都零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科学制定零售业态发展战略规划,另一方面,还需从城市布局、交通运输、企业融资等方面创造必要条件,以促进某种零售业态的生成和发展、以及不同业态的渗透和融合。在调整和优化零售业态结构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⒈大力推行连锁经营

从北京市的实际出发,当前应把发展连锁超级市场和连锁便利店放在优先地位。当前连锁商店的发展重点,应该以为民、便民、利民为指导思想,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基本顾客,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为经营宗旨,以大众化生活用品和“菜篮子”、“米袋子”食品为主体商品,以超级市场、便利店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快餐业、服务业店铺的连锁经营为主要形式。

2.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

由于城市居民生活的快节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便利店有着很大的顾客群体,应积极发展便利店。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和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的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北京市市场状况恰当。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带动首都经济发展。

3.努力完善大型购物中心综合性、全面性

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大型购物中心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大型购物中心的综合性和全面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迎合现今的消费习惯。

4.适当发展无店铺销售

如今,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已经成为一种购物趋势,大众的消费观念也由走进商场逐渐转为在家便可购物的方式,这种方便快捷的优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适当发展无店铺销售,使其成为一种便民利民的购物方式。

5.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商业业态,便利居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大力发展与北京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食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等社区商业业态。目前重点应该是发展生鲜食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顺势把农贸市场改造为现代生鲜超市或社区菜市场。

6.区别不同业态,确定适宜的规模和区位,使商业业态布局与城市建设保持同步

商业业态的选址布局及规模要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要结合北京市商业发展规划,按照三级商业中心不同的规模、功能、市场定位和商圈范围,调整各种业态的布局。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重点向三环、四环路间及四环路以外的居住小区和郊区卫星城发展;地区级商业中心及居民密集区、新建小区大力发展食品超市;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在居民居住区和交通要道发展连锁便利店和24小时便民店;大型连锁集团、百货店、专业店、特色餐饮店在市级商业中心、繁华商业街区发展与完善的同时,向城市周边及卫星城拓展,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布局均衡、资源优化和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论我国零售业态的结构调整.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2002,05.

[2]零售业态发展规律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J].商业时代,2005,23.

[3]我国零售业态呈多元化发展态势[J].数据,2006,09.

[4]多业态经营成趋势[J].现代商业,2006,02.

[5]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S1.

[6]浅谈零售业态新类型――时尚店[J].商场现代化,2008,09.

篇5

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国新兴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利益主体不同等原因,形成了体制性、技术性的发展障碍,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世邦魏理仕新近的《亚洲观点》报告称,通胀压力正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发挥效应。受目前供求失衡、燃油价格上涨、劳动成本提高和租金不断攀升的综合影响,物流成本很可能会随之增长至历史新高。中国物流物业租金的上涨幅度预计将高达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却有很大差距: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及运作效率亟待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才刚刚起步,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潜力尚待挖掘。而且物流业集中度低,物流服务需求离散度高,从而造成了我国供应商物流需求偏低。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联合的“2011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在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3%,占保管费用的41.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看,中国还不是物流强国。一是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二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物流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8%左右,高出发达国家1倍。国内物流效率不高,使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比发达国家低几倍甚至十几倍;三是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提供能力、服务创新能力、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很大差距。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协作,形成物流产业与上游厂家、商家、传媒业的密切配合,是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把握现代物流配送的概念,积极利用传媒效用宣传物流,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与传媒经济的有效对接,才能创建新型的物流发展平台。因此,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必须团结起来,创造一个公平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才能够把障碍扫除,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各行其道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篇6

但大佬出手并不是让我们对其寄予希望的关键原因。阿里巴巴在几年前就部署了天网(基于阿里巴巴的一套智能物流系统,而“菜鸟”则被称为“地网”),此次马云表示,创办菜鸟的直接原因是,以电商的发展速度来看,目前的物流环境难以支撑未来需求。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提出的,中国即将进入“物流消费时代”,几年后物流的运作模式将与现在有天壤之别。

如果把眼光放在整个物流行业的概念上,会发现它的极端性:运输方式和环节奇多,链条最前端的货运尚未实现信息化,最末端的快递业已在尝试精细化管理。这是个听起来颇为重资产的领域,同样不缺乏创新力量,带有IT基因的小公司在以四两拨千斤的力度闯入市场,带来革新观念。“物流+IT”能否擦出新火花?创业者能否跟随马云一起豪赌一把?

干线——解决整车货运信息化问题 案例:物流QQ、运商行物流

物流大市场中,快递公司份额只占整个盘子的不到10%,还有整车物流、零担专线等模式承担公路运输中跨区域的干线运输(除公路运输外,还有内河航运、铁路物流等,可见市场的纵横交错)。

整车物流份额最大,由无数个体司机完成,行业中最大的难点是为司机“找货”、避免空载,萌生了一系列“货运信息网”。创新者如“物流QQ”,这款公路物流信息平台“笼络”货运司机的方法是,一方面建立“物流中心旗舰店”,为司机开设免费餐厅和电影院;一方面销售货车导航仪与定制机,产品带动服务,让司机成为物流QQ的会员。另一种切入点是“诚信”,“运商行物流”是一款基于电话的诚信信息查询系统,有“防骗”App,主打会员制,通过身份审核等方式帮货车司机找货、避免虚假信息。

支流——众包快递、限时速递等新“运”法 案例:TaskRabbit、快书包、Instacart、

Google Shopping Express、Dronenet

在同城或一些指定区域,可以选择更丰富的送货方式。比如众包快递,C2C劳务平台TaskRabbit支持“人肉快递”,新功能可以让发货者实时掌握送货者的位置信息;还有“快书包”、Instacart等电商品牌采取的限时速递模式;谷歌这个“创新风向标”也推出了当日送达服务Google Shopping Express。

还有更科幻的形式,美国的短途无人机送货网络Dronenet可以让你的货物被小型飞机“空运”,机器人有望成为快递员。

落地——储物柜、社区店替代收货方式 案例:收货宝、BufferBox、Cardropx、

沃尔玛、亚马逊

传统快递模式由于无人收货、安全隐患经常被吐槽,可见“最后一公里”还可以更完善。沃尔玛推出了“储物柜计划”,通过电子邮件给用户发验证码,利用验证码可打开储物柜取出商品;最早在城市中布点储物柜的BufferBox已经被谷歌收购。

中国公司“收货宝”是一个第三方代收货服务平台,与阿里巴巴、福奈特、好邻居等合作,让便利店等业态成为收货点;全家便利店与亚马逊也在合作包裹自提。

管控——实现精细化、智能化 案例:阿里巴巴、图科科技

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趋势,阿里巴巴的天网很早提出了“智能物流化”;图科科技针对中小电商正在试水“物流BI”,为其预知物流信息、进行货物调配、提高仓储利用率;大型电商也在自行开发物流系统,优化物流配置。

整体——以仓储为重要节点、优化架构 案例:菜鸟网络

它的全名是“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马云希望它成为“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的巨大物流网络。根据官方的消息分析,有几个关键点:从仓储入手,菜鸟相当于一个纠集多家地产集团之后打造的“物流综合体”;不做快递,不介入最后一公里,但它很可能会动“干线运输”的奶酪;用户体验方面的目标为“一日达”,需要智能化来支撑。

-------------------------

菜鸟以货为中心,有望站在制高点上

戴文建:物流QQ创始人

马云菜鸟的新闻,从我的角度很看好他,觉得他终于走对路线了。之所以叫“菜鸟科技”而不是“菜鸟物流”,因为马云要搭建的是一个全国性仓储体系,从仓储入手,可以将物流节点做得像一个动态仓库一样,干线的货过来在他那里分流,分给“三通一达”和顺丰,让人家完成最后一公里。这个动态仓库会像机场一样,把人汇集起来,分给航空公司,但自己不做运输。我甚至觉得它还会像宜家,仓储很标准化、智能化。

以货为核心,马云就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很多资源也受菜鸟调配了。国外没有大型物流园,只有类似于菜鸟这样的物流基地,都是以货为核心,而中国是以车扎堆,司机在物流园找货。

我们和菜鸟的生意慢慢地都会往一块靠,马云整合的是仓储节点,我们整合的是车辆。再给我们两年时间,如果我们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完全可以和马云合作,他需要有公司帮其整合货车资源。但我们的生意很难做,必须发展为全国性的,因为货车是高度动态的。

菜鸟引爆了资本对物流的关注。但是风投不理解我们的做法。比如我们为司机推出手持终端,喇叭声音很大,电池是一万一千毫安,风投会问为什么不让司机在智能手机装应用。这些司机一直跑在路上,智能手机待机时间太短,必须做新产品。

物流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

方毅:运商行物流创始人

大家都觉得电商改变了物流行业,在我看来,改变的只是个位数。从中国物流协会的官方数据看,虽然快递业这几年飙升很厉害,但还是整车运输、零担专线份额大,而且物流是 “大行业、小公司”,全国最大50家物流公司只占行业份额的不到10%。中国有几千万的个体户运输司机,物流公司、专线公司都会租用这些社会车辆,每天都在不同省市跑,为了避免交税费、份子钱,短期之内不可能形成出租车公司那样的公司化运作。大家不知道这个行业的散乱程度,最近菜鸟出来才把市场炒热的。

菜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趋势,让我们思考到未来更理想化的物流环境。也许有一天,菜鸟或某家公司可以整合到中国所有货车的信息,完成对所有运输车辆的调配,利用条形码分检,再采取甩挂运输的形式,一辆车运到了一个地方把载货的车身甩下,挂上另一个车身,再去另一个地方送货,一直在路上跑,尽可能节省资源。

这样甚至能形成最快的送货效率,电商公司之所以都在做“一日四送”,因为人们愿意为了快而买单的。包括一些“收货点”的形式也很有前途,现在收快递都是人和快递“互相等”的状态,新的模式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成本。

“最后一公里”的机会比干线多

郭保卫:酒仙网全国干线网络总监

从一个电商公司物流负责人的角度,首先,我觉得“最后一公里”比干线物流更有创业机会。这里的最后一公里指快递公司以及“落地配”公司(一般覆盖一个省份,可完成最终配送的公司)。

如果一个某偏远地区的顾客买我们的产品,使用落地配都未必能送达。干线物流顶多是到达县城,然后把货交给落地配公司,后者再往下派送到顾客手里。干线运输如果招标,全国能有上万家投标,而落地配公司非常少,很多是由一些送报纸公司演化过来的。

而且我们也做过评估,货品在干线运输的稳定性远远高于最后一公里,在干线上,几乎没有什么丢件、少件现象。中国的干线运输发展几十年了,而最后一公里只有五六年。干线运输离天花板近一些,而落地配、快递这个环节离天花板会远一些。

还是从电商的角度去分析,我觉得物流行业的很多创新,国外能做到,中国做不到。社区便利店变成收货点是个好的概念,但是中国缺乏诚信体系,如果是货到付款,社区店很难帮顾客代付,况且顾客取货要不要出示身份证?这些环节都不好解决。

还有物流的精细化管理,帮中小企业做物流的数据分析很靠谱,但是在国外,电商网站可以精确分析到何时发货、何时可以到达顾客那端,中国不行,地大物博,农村交通也不发达。

新模式会受困于快递公司的运营模式

罗辉林:物流智联网创立人、《物流智联网》作者

首先说货运信息平台方式。物流QQ这样的产品最近很多人在关注。但我觉得这类产品做到了最简单的信息交换,有价值,但难以做大,一旦需要收费,供需两端就可以直接跨过平台自己进行交易了。如果一直不收费,那么信息会杂乱。如果货车司机只收到了几单货,难以凑成整车,又会不爽。

最后一公里的收货箱模式,我认为是一个好的方向,未来的物流行业会大量引用社会资源到快递网络来,但是快递公司的运营模式又会有限制,网点多是加盟形式,派件不赚钱,货到收费能赚到钱,但如果有个第三方收货模式横在中间,加盟店无法和终端客户接触,就没有收入。

物流的精细化管理是需要的,物流车辆需要有更高的装载率,电商发快递业需要拼仓。如果创业公司为电商做物流精细化咨询服务,自身就是工具型公司或者咨询公司,很难成长。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速度慢于电商发展,未来物流要互联网化,这条路很漫长。

“菜鸟”是把双刃剑

刘二海: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去年阿里平台超过1万亿销售额,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快递(下文有时会用“物流”)还是整个电子商务的短板,速度、服务质量都还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当年阿里也曾经投资了几家公司,结果都不太好,足以证明新进入者非常不容易。

从政策面上看,中国邮政物流(EMS)和邮政总局还是政企不分,难免总想利用自己的政策获得领先。前一段,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普遍服务费就是例证。不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GPS、照相、计算能力使得古老的快递行业创新不断。

篇7

记者 能请您介绍一下零售连锁行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大概情况吗?

郑炜:零售行业的赢利模式是以零售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将质优、价廉的商品批量采购并通过企业的物流系统、销售终端提供给消费者,供其选择,消费者为这种服务支付相应费用。因此,零售行业的本质是以其广泛、专业的商品知识,庞大的采购、物流、销售、服务体系,帮助消费者从成百上千种同类商品中选择能够满足特定消费需求的商品。零售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整个服务过程,提高整个链的效率,降低提供服务的成本。但供应链体系太过庞大,在此无法进行详细阐述,仅以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一个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一些探讨。

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量的增加、异地跨区域开店数量的增加,物流配送中心日益成为连锁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详见图1)。

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中心按形态、定位大体可分为常温物流配送中心及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以功能可细分为三种,见图2。

物流配送中心对于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作用表现在:

1.统一进货,有利于严把质量关;

2.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商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

3.扩大配送中心的拆零、分拣能力,改善了门店的存货水平,有利于实现零星商品无库存、少库存经营;

4.保证门店管理逐步向“只管销售”方向发展。“企业经营决策权向总部集中,物流活动向配送中心转移”这是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之一。例如,流通加工可减轻门店的工作量;拆零作业有利于商场多出样,以增加销售商品的品种数。

记者 据您了解,现在国内的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中心的操作模式是怎样的?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郑炜: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也正因此具备了后发优势。目前在国内零售企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物流运作模式:

在以大卖场为服务对象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借鉴了以欧美为代表的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在物流配送中心中有近一半的面积用于处理通过型的商品,只对部分供应商配送不及时的商品进行储存,大大提高了商品的周转率;在以便利店为服务对象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借鉴了以罗森、7-11为代表的日本便利店物流经验,在物流配送中心中有98%以上的品种需要拆零,因此设立了专门的拆零拣选区,提高了商品的周转率,增加了便利店销售的商品品种;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上,由于地域及饮食习惯的原因,国内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参考了许多日本的成功经验,如将畜产、农产、主食、水产集中在一个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中(但要从原料库、生产加工、成品库严格区隔开来,划分出污染区、准洁净区、洁净区,并且作到生熟分开),多品种(根据地区、饮食习惯、季节,变化加工品种)、当日加工配送(一般在半夜加工,零晨配送)、全程冷链。国内零售物流配送中心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零售物流行业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网点少,且过于集中。

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是某些隶属于地方或部门的商业连锁),只能在所属行政区域或本部门管辖范围铺设网点,而不是按照经济合理性原则进行网点布局和扩张,导致网点总数分布过于集中,造成采购和配送量小。

2.规模和容量小,配送量少,频率高。

我国一些大城市超市的单体面积约在500-1000平方米,商品品种平均在3500种左右,因此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小规模(容量)的门店每次的配送量相对较少,配送频率高。

3.物流服务市场不完善,外包比率低。

由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形成的时间还不长,物流服务水平不高,而且国内物流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导致国内很多连锁零售企业选择自营物流。

4.配送中心管理不规范,统一配送率低。

物流中心配送体系的不规模和自动化水平低,导致物流服务水平低,致使很多连锁企业不愿统一配送。以连锁超市为例,一般大卖场企业的自配率在30%~40%,标准超市即综合超市在50%左右,便利店在70%左右。

5.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

我国物流服务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连锁零售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经验,而物流系统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在一定时期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由于物流是服务于生产及销售的保障系统,因而每一个行业的物流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连锁零售行业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特点有:

1.批量采购,统一配送。

各门店的商品统一由总部采购,按照统一的营销策略和各分店对商品品种、规格、包装等的要求,统一储存和配送,从而实现以大批量进货来获取折扣和延长付款期限的机会,以形成规模效益。如联华超市大约80%商品的采购权集中于总部,只有那些没条件集中的才下放给各门店采购。

2.商品种类繁多,配送和仓储要求多样化。

零售业(尤其是大型综合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因此对配送和仓储的要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大卖场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30%以上。

3.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较严格。

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

4.服务内容多样。

连锁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和批量进货,每次进货量大,因此一般供货商都以大包装供货,而连锁门店销售时要拆零,有时还因特殊需要,要对货物进行简单加工,因此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要具备拆零、分拣、包装和简单加工等功能。

记者 请您大概讲一讲建设连锁零售业物流的配送中心建设需要哪些流程及步骤?

郑炜:从整体上讲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八个步骤,如图4所示。

(一)现状调研

主要是对客户目前物流配送及服务对象的经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内容如图5所示。

(二)需求分析

在对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后,就需要明确零售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真实需求,如图6所示。

(三)总平面规划

在对客户现状及未来需求明确后,就进入物流配送中心总平面规划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是将物流园区内、外部物流的人流、物流、车流动线合理规划;在符合整体用地规划指标的情况下(如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环评要求等)对物流园区内的可利用面积进行的功能分区;依据未来物流配送中心在单位时间需要处理的物流量、提供的服务内容、作业效率、作业设备、作业人员数量,确定各功能分区的面积;依据各功能分区内部作业的关联性,确定各功能分区的位置;依据园区内部及外来车辆的吨位、长度、行进方向、交汇点、单位时间停车数量、停车时间,确定道路的宽度及停车场地的面积,如图7所示。

(四)仓储配送区规划设计

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核心区域,仓储配送区的规划设计是关键。需要对未来三到五年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内容、处理量进行分析,包括日进出货量、商品库存周转天数、配送对象业态、配送频率、配送对象数量、作业时间、作业班次、作业模式、作业人员数量、使用设备、投资规模、运营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形成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图8、图9大家可以看到零售行业由于受到季节、节庆、消费习惯的影响,物流配送中心每周、每月、不同的季节商品进出货的频率、物流量、库存周转天数都有较大差异,如何在既定面积、人员、设备、投资规模、作业流程、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在三到五年内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是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成功的关键。

(五)业务流程设计

对硬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后,接下来就需要对物流配送中心内部的作业流程进行详细规划,如图10、11所示。

(六)建立信息系统

在对物流配送中心进行流程设计后,还需要与信息系统开发商进行沟通,需要将作业流程与信息系统的管理流程相结合,如图12所示。

(七)建筑方案建议指导

为了能将物流规划方案转变成有形的物流配送中心,不需要与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满足物流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减少硬件投资,如图13、14所示。

(八)细化规划设计方案

在对前面各环节进行综合考虑之后。还要将各环节进行系统考虑,因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物流配送中心方案的合理性。单个环节的最优不是最佳的选择,为了适应客户目前的管理水平、现有的作业习惯、分步实施的投资规模,我们可能需要放弃一些合理的规划方案,最适合客户的才是最好的方案,各个环节、因素的相对合理才是成功的保障,如图15、16所示。

记者 目前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郑炜:中国连锁零售业由于行业毛利率较低(10%~13%),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业务复杂度高,物流成本控制很严,因而目前主要以两种方式运作:零售企业自营物流或由供应商承担,第三方物流介入的比较少。归结下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主要的问题如图17所示。

记者 据您分析,连锁零售业的市场前景如何?其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又如何?

郑炜: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0022亿元,比2006年的8552亿元增长了21%,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比上年的69100个增长了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17%,略低于销售规模的增幅;继2005年“连锁100强”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5%)后,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11.2%。预计2007-2010年问,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10%的平稳增长速度;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

未来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将呈现出以下新的趋势:

1.区域型连锁零售业由于以多业态、高密度布点的发展模式与跨区域大型国际连锁集团抗争,因而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中必然需要以满足多业态的物流配送需求为基础,在一个常温物流配送中心内实现为大卖场、综超、标超、便利店共同服务。

2.区域型连锁零售业无法在常规包装产品的销售规模上与国际连锁集团抗争,因而需要结合中国地域广阔、饮食习惯差异大的特点,以地域化、个性化的生鲜食品作为吸引商圈内消费者,提高客流量,实现差异化经营的目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将成为未来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趋势。

3.由于我国中间商、批发商规模、实力较弱,随着供应链的不断缩短,零售企业直接向生产厂家进货的比例将大幅提高,未来的物流配送中心将主要由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及生产厂家建设。

4.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将会介入到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中,但由于物流配送对于零售企业关系重大,因而会成为零售企业的核心能力,完全外包将不是零售企业最好的选择,最好的方式将是由零售企业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资建立专业的物流企业,由合资公司去承担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

篇8

关键词:广州;零售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35-2

0 引言

零售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零售业的发展表现为新兴业态大批涌现,旧业态在新兴业态的冲击下艰苦求存,市场集中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与国外零售业相比,国内零售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零售业规模偏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内资零售业缺乏企业竞争力等。

本文通过对广州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在搜集资料和分析比较之后,找出目前广州市零售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具有合理的、科学地的建议及意见,希望此研究成果能促进广州零售业在日后的发展,并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富有建设性的参考。

1 广州零售业发展现状及结构分析

1.1 广州零售业经营现状

目前,在广东省,零售行业势如破竹,连锁经营的规模正不断地扩大,呈现出多种业态并行发展的大好局面,其发展前景可谓开阔。而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容小觑的人口流动量,长久以来一直积极推动着为零售业的发展。外资的引进使广州零售网点增长迅速,已逐步呈现出零售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广州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改善,而其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零售业在广州具有了相当可观的生存潜力。

1.2 广州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结构

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同,长期以来,我国的零售业是按业种来划分的,业种缺乏多样性,造成了零售业态的单一性。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先进的新型零售业态才开始被我国引进。而此时,广州的零售业态开始有了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新型零售业态纷纷崭露头角,为广州零售业带来了一片勃勃的生机。现今,广州零售业呈现百花争艳之势,多种零售业态并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2.1 百货店

在改革开放以前,百货店占据了广州零售业态的主体地位,其销售额在零售业中亦占了极大的比重。当时,以广州友谊商店为首的百货店,时至今日也依然是很多老一辈心中对零售业最为深远的象征。但随着零售业多元化的发展,新型业态的出现和兴起,极大程度上冲击了百货店在零售行业中的地位,其市场份额逐渐减小,经济收益也逐渐下降,百货店作为一种传统的零售业态,在新型零售业态的浪尖上已很难站得住脚,在消费市场上开始呈现出一种饱和的趋势。

1.2.2 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零售业态问世以后,被誉为“现代化的零售方式”,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并迅速在广州零售业间卷起了一阵浪潮。与百货店不同,超级市场采用顾客自选商品模式,主要以销售食品、生鲜品以及日用品为主,商品品种齐全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超级市场在广州比比皆是,超级市场已成为广州零售业态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1.2.3 便利店

相对于超级市场,便利店的店铺面积不大,因此在店铺选址上较超级市场容易,在市场上的分布也较超级市场广泛,但其提供的产品种类远远不及超级市场丰富,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及超级市场大。在广州,商业旺区或地铁口附近总是不乏7-Eleven和喜士多的身影,它们小巧而精致的身影总能成为广州零售业态的一抹亮色。

1.2.4 专卖店

专卖店吸引的消费群体一般为某个特定品牌的青睐者,这些消费者对特定品牌有着一定的认同感以及消费习惯,一般不会轻易变更偏爱的品牌,所以这种零售业态的消费群体大都较其他业态固定。专业店一般选址在繁华的商业区,而在广州,你可以在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旺区看到很多专卖店。

1.2.5 仓储式商场

仓储式商场注重连锁经营管理,其特点为批发性强、成本低、规模大。它与超级市场类似,但其目标客户主要是工薪阶层,商品价格更为低廉实惠,因此商场装修大多简单朴素,以仓储式货架陈设产品,并以会员制招纳顾客。在广州,“万客隆”、“好又多”等仓储式商场的代表竞相斗技,分店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在羊城零售业内扬起了新的一波热潮。

1.2.6 个体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店便以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迅速在广州站稳了脚步,它虽然店铺面积小,但数量繁多,分布极广,经营方式灵活,因此它亦在广州多元化的零售业态中谋得了一席之位。

2 广州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正值广州零售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多种零售业态犹如百花争艳在广州竞相迸发,广州零售业似乎一派顺境,发展现状可谓乐观。实则不然,在它富有生机的表面下,暗潮正渐渐迭起,越来越多的问题随着零售业的发展逐渐露出了苗头。

篇9

摘要: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 A

一、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物流主体发育不足。

目前,湖北农产品物流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终端大型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绝对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众多农户从事小规模、原始的、孤立的物流活动,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个体商户、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率低,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大。

2.物流环节多,物流周期长。

目前,农产品大宗物流仍是“商物合一”,农产品物流过程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阶段。农产品从生产者(农户)或生产者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送达消费者手中。这其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

3.物流链条短,物流技术落后。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而目前湖北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精深加工率不到1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发达国家为4:1,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也达到了3:1,湖北仅为0.8:1。湖北农产品大多处于鲜销和直接消费状态,外销粮有70%以上是原粮,大部分农副产品的出售以低级原料为主。由于经营链条短,湖北农民只获得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利润,加工销售环节的收入大量流失。发达国家果蔬产品实现了冷链物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上的损耗率仅1%―2%。而湖北很多农产品包装简陋甚至没有包装,农产品物流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量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干耗、腐烂变质,损失很大。

4.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物流企业业务水平不高。

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各自为政,各自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如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它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造成社会物流资源的重复配置和闲置。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企业,大多是由传统体制下的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陈旧,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来,从事单一功能的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

5.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现代物流专用资产不足。

湖北尚有部分行政村未通公路,一些地方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关卡多,收费重,有的地方交通经常拥堵。农产品物流体系中专用性资产严重不足。农产品运输主要靠敞蓬汽车散装运输,集装箱、箱式冷藏车供不应求。在储藏方面,通用仓库较多,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极为短缺,导致简易仓库储藏和混藏、农民分散储藏、露天堆放问题比较突出。专用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操作只能靠人工进行。

6.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①批发市场本应是农产品物流信息枢纽,然而由于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能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更不用说发挥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作用。②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进行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信息时效性差、质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成本高,收益小。

二、发展湖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1.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要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鼓励土地适度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集中,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以获得规模效益。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的覆盖范围,改变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将更多的农户纳入这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起点上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

2.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加强交通运输条件的建设,切实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实现村村通公路,提高道路等级和通达率,确保农产品通道畅通无阻。加大农产品物流仓储、运输工具、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的建设,降低农产品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环节的损耗,提高物流效益。此外,还要加大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

按照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自己的加工销售企业,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加快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与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改变过去那种散装、销售的经营方式,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

4.大力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从农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加工企业手中接过农产品,将它们直接送交零售商甚至消费者手中,能减少物流周转环节,缩短物流周期,节约交易成本,保持农产品的“生鲜”,有利于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物流水平,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激励物流环节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还有利于农产品的远程营销,取得更好的效益。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专业化社会化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降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从自营物流中退出的成本,消除国内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现代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障碍,营造全国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经营环境;二是整合原有农产品流通系统物流资源,加快传统农产品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转变;三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四是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5.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努力将其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城镇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配送农产品。有条件的超市和便利店可直接从产地采购, 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 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6.确立现代物流理念,培养农产品物流专门人才。

篇10

近几年鞍山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消费文化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消费者追求的不再仅仅是购物的便利性、多样性,更注重的是整个购物过程的愉悦。百货商场、超市、卖场逐渐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这种一站式休闲消费的需求,因此,居民对大型购物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强,“鞍山兴隆大家庭”也是在这种趋势下诞生的新的商业综合体。

1 MALL的概念界定

1.1 Mall的定义

Mall可定义为:在毗邻的建筑或一个大建筑物中,由一个管理机构组织协调和规划,把一系列零售商、服务机构组织在一起,提供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服务的一站式消费中心,从兴隆大家庭的设计来看,这点体现的很明显。

1.2 Mall与一般百货店、仓储超市的区别

自现代商业开展以来,人们历经了便利店、杂货店、百货店、超市及仓储式商场等几种“商业形式”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商业业态,Mall是对前几种商业业态的整合和延续,它规模巨大,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于一体,包括有百货店、大卖场以及众多专业连锁零售店在内的超级商业体。

表1 兴隆大家庭与一般百货店、仓储超市的区别

对比要素 百货店 仓储超市 Mall

建筑规模与设施 单体店、规模小 较大,具有常用购物附属设施 规模庞大,拥有齐全的商业设施

商业设施内容 基本只有货架和柜台 有较小的停车场和电梯 现代化便利、充足的停车位,休闲娱乐服务措施齐全

业态种类及结构 单一的便民店 由百货、专门柜台等组成 由百货店、超市、专卖店、专业店、服务娱乐场所等构成,业态结构齐全。

服务整合度 基本只提供日常商品 基本可提供一般商品 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实现一站式购物消费。

人文休闲环境 基本上只在居民社区经营 地处较繁华商业文化氛围较 在地域性的氛围影响渲染下,有相当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便利程度 对于社区日常需求十分方便 相对于附近的居民较为便利 交通便利,比较方便

旅游娱乐价值 无 基本无 有极大的娱乐价值,可同旅游结合起来

2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

由于目前城市客群大多从事脑力劳动,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有追求高档住宅的能力与强烈的意愿,并且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因此,大多追求生活质量,向往高品质的生活。

首先,表现在对物业的交通、楼宇硬件设施(电梯、空调)以及物业管理水平等要求较高;其次,要求合理的物业生态景观规划。雄居城市商务中心的中产阶层,白天必须面临城市的“水泥森林”城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所带来的压抑、浮躁,其紧张心态只有在工作之余才能得到释放。

因此,如果选择居住其中,就必然要求物业具有合理的业态规划,能够在这里休闲放松,体味生活的乐趣。因此,集公寓、商场、休闲、娱乐、主题公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物业的需求渐成热点。而兴隆城市综合体建筑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3 从商业MALL的角度分析

3.1 兴隆大家庭的平面设计

与省内的同类商业MALL对比,不难发现,兴隆的多类业态交叉最为明显。

兴隆大家庭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是新颖多样的购物休闲方式,从其平面设计中可以看到,其主力面积还是商场和百货,但是它也第一次将如此多的大空间户外运动项目引入到了商业综合体内部,从这点来说,它是商业MALL的一种新的尝试,从功能角度来说丰富了建筑的业态,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些多元化的娱乐、休闲、运动项目也同时成为了其场所营造的亮点之一,也是促进其人流汇聚的一种方式。

3.2 兴隆大家庭的空间设计

以数部交错布置的交通空间和共享空间为核心与出发点来布局商业空间,内外街的环形道路内部交通良好地解决了商业人流的交通组织问题,并充分利用中庭、小天井、自动扶梯节点、观光电梯、楼梯等促使消费者在室内向前、向上流动起来,确保该项目的商业部分具有观赏性、可逛性、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使购物中心环境及设计受到顾客欢迎。顶层的天窗把蓝天白云引入到室内商业空间,使室内外空间交融起来。真冰场结合大面积的商场及展示活动成为空间组织的新亮点,形成透气的交流聚集空间,体现商业特色,以及大面积的室内运动空间,各层次错落的天井,中庭增加空间层次感与整体融合性,增强主题的视觉共享性,来烘托整体的商业氛围,对项目档次提升、人流导入、人气聚集、特色体现起到极大的作用。大型室内运动场地即兼具城市集会功能。

3.3 造型设计

通过有机的形体组合,结合功能与空间形态,形成简洁明快的建筑形象。建筑立面以大气和整体为出发点,注重其立面整体感和韵律感,使形体曲线、层次统一和谐。本方案特别注重立面整体设计,使建筑在夜晚是光的雕塑,远望去便如一座恢宏大气的金色元宝,一方面是财富的象征,另一方面也象征福气的到来。商业部分的广告位置与立面设计相结合,融入了大量新一代电子多媒体,系统展示了LED,使建筑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均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4 结语

新型的建筑形式、新型的功能组合以及新型的消费环境,成为鞍山市及周边城市广大人民群众休闲、游玩、社交、购物的好去处,成为人们观光、逛街、参观、游览的最佳场所,成为消费者公认的购物中心、美食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康体运动中心、社交中心、生活中心。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了城市商业、旅游业档次,提供了现代最新服务,引领了消费潮流,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成为鞍山的又一个城市综合体地标建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