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服装色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色彩基础;创新;改革
随着我国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教育的蓬勃发展、传统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于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需要的艺术色彩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的色彩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是美化和装饰人体、表现人的个性与气质的一种手段。服装色彩是表达设计者思维的色彩、而服装色彩功底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质量。如果一个连连服装色彩基础理论和配色规律都不熟悉、不会配色的人,设计出的服装与服饰效果会好吗?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三大要素:色彩、造型、材料所组成、所以、服装色彩教学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结合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特点、构建出服装色彩教学的基础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服装与服饰设计的高级人才、就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教学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艺术色彩的素质教育现状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确实很快、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的服装色彩课程、究竟应该怎样来围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各高校似乎都感到比较模糊、完全是沿袭了美术学的艺术用色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是按照国外艺术设计学中的装饰用色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这样一套教学体系严格地按照内容简易程度依次逐步的进行训练。这种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技能基础训练方面、针对性比较差、除了个别悟性好的学生、能将色彩基础知识灵活的应用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校缩小了服装色彩课程的课时量、还有的甚至从另一极端完全就把这门课程砍掉了。针对我国目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教学的现状和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更有必要对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服装色彩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服装色彩教学的实践与创新服装专业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设计师:要具有一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体验或者是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创意提出中肯的建议。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需要这样的一批教师勇敢承担起服装色彩素质教育改革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在国外工作时的教学实践体会、结合有关的资料、粗浅地认为服装色彩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画出24种色相环的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色彩关系的粘贴、主要以此来增加学生们的服装色彩的基础知识训练和服装色彩的感觉。
第二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图形、要求在色彩环境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力、它们也会因为彼此的不同位置的不同而发生了一系列的色彩关系。创新是一种源于对感知把握到原形潜在变异的洞悉,通过服装色彩过程中的色相、明度、彩度、等变化、才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新的服装与服饰形象。
第三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要根据服装配色的规律和原理进行自由组合服装与服饰的色彩搭配练习。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最紧密相连的是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款式图。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采用艺术用色的方法调出各种艺术色彩、而老师在一旁重复的强调色彩关、当时画出的作品也是艺术用色的感觉、这样就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装饰用色有很大的分歧。而服装与服饰是多变的、哪怕是同样一套款式的服装、每当不同的人穿着就会有着也就会有着不同的风格。所以、为启发学生们的想像能力、可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款式、各种年龄段的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边看边练习、记录感受最深的色彩或色相以及明度等、培养学生立刻捕捉服装与服饰色彩感觉和感情的一种能力、在设计服装与服饰时、才能够立体而全面的考虑问题。服装和服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下穿着打扮才能够衬托出人物的不同气质。
第四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也要根据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服装配色规律和原理、对各种女装、男装、童装等进行自由组合服装与服饰的色彩搭配训练。这种服装色彩基础训练和练习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服装色彩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具体的表达出不同质感、不同结构、不同色彩的个性、为整个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内容增添了很多的活力。
第五阶段:我们可以在A4纸上任意画出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与服饰图形、要求学生用装饰色彩卡纸按照图形说明来进行粘贴、同时要根据色彩基础知识以及服装配色规律和原理、对未来几年的服装流行色进行各种预测的练习。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服装结构、款式、材料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将这些服装色彩创造性的组合在一起、要求画面的色彩、色相、明度、彩度等都要有变化、有新意、多样而统一、均衡而和谐、用色要正确、配色要协调、以色彩明暗的变化来表现出服装色彩的构成关系以及服装配色技巧。
综上所述、如果梳理中国服装与服饰教育的历史脉胳、总结服装与服饰教育的经验教训、吸纳国内外先进服装与服饰教育的经验、发掘出中国服装与服饰文化精、,建立具有独特的服装与服饰教育的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改革的阶段性中也会存在的各种不足和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去解决、因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 袁利,赵明东.打破思维的界限――服装设计的创新与表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 世界时装之苑[J].上海译文出版社、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合作出版,2007(6):64-66.
[3] 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华梅.服饰文化论[M].天津美术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强镇扩权
一、问题的引出与概念的界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膨胀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为解决和处理对这些危机,理论界掀起了治理研究的热潮。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稳定形势堪忧、农民上访事件不断,甚至形成了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对立。这些社会问题使得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它所面对社会治理困境不容忽视。本文拟从前人研究的基础出发,全面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问题和改革实践及启示,并进一步提出深化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改革的建议。
一般说,社会治理能力是指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它是指公众对涉及社会管理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政府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水平之间的持续平衡过程。社会治理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治理泛指所有与乡镇政治、行政、经济、社会变迁有关的管理体制和变革模式,包括政治上的村民自治或乡镇自治;行政上的乡镇管理机构、体制和方式;经济上的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建设;以及国家与社会(具体就是乡镇政府与农民和农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等。狭义的社会治理是指乡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综合,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治理能力。这是因为:首先,这是由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范畴决定的。虽然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范畴还处在争论之中,但至少包括上述列举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都可以纳入公共物品的范畴,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就涉及到政府能力的问题,因为能力建设是政府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础。其次,这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历史反复地表明,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须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有效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笔者更倾向于在狭义上运用社会治理的概念。因此,从内涵来看,乡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可以转化为乡镇提供的涉及社会管理等公共物品的能力,而供给的过程即是其能力作用的过程,包括获取要提供的公共物品资源的能力、决定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如何分配这些公共物品的整合和配置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涉及到乡镇政府职能划分、行政权力运用等问题。
二、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
(一)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较弱
影响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首要因素是政府的财政能力,分税制改革后,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偏弱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财权的配置主要源于1994年后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该体制基本划分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职权,同时地方各级政府比照这种方式,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包括与基层乡镇政府财政职权的基本配置。中央拥有财政税收的最大权力,而乡镇政府财权空间则被逐级压缩,财权逐层上移。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使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乡镇政府的巨额债务即是一典型的例证,据保守估计,我国县乡两级的债务已经高达5000多亿元,并且每年以200亿元的速度递增。乡镇政府财政能力不足,制约了其资源获取能力,而资源获取能力的强弱影响了乡镇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直接表现在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和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或低效供给。
(二)乡镇政府权力虚置,存在授权不足与越权并存
政府能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使行政部门能够强而有力,所需要的因素是:第一,统一;第二,稳定;第三,充分的法律支持;第四,足够的权力”可见,政府能力的强弱与行政权的大小有关。虽然宪法赋予了乡镇政府方方面面的权力,包括领导本乡镇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但实际上这些权力因没有实际的机构载体而被虚置。乡镇政府在形式上设有包括农经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文化站等名目繁多的机构,然而这些“七站八所”并不为乡镇政府管理,形成对乡镇政府实际上的授权不足。另一方面,在“垂直型体制”的作用下,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分解的政绩指标,在没有法律明确授予权力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执法工作又有明显的越权行为。授权不足与越权并存使得乡镇政府很难有效地整合和配置现有资源,大部分资源被分配到实现政绩指标上,而与社会治理密切联系的公共物品难以提供。
(三)乡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单一,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不足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大多是由乡镇政府和部门自上而下来决策供给,供给的主体多来自于政府。主要的提供方式是:预算内的包括财政拨款、购买服务等;预算外的包括乡镇企业上缴利润、管理费、乡镇统筹、各种集资、罚没和捐款等。比如农村的主要公共物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农业水利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机事业服务等都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而预算外供给的公共物品范畴更加广泛,无论预算内还是预算外的供给主体始终是政府,且大多采取行政性的手段,甚至是计划性的方式,较少采用市场的方式。而治理理论和实践表明,政府并非是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者,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网络中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只是各参与者中“同辈中的长者”,公共物品提供方式要包括市场化、私营化或公私合作等多种模式。当前由于乡镇政府单一的供给方式与农村生产和生活中日益增长的公共物品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造成了社会治理有效性不足。
三、浙江“强镇扩权”改革的启示
从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分析,我国乡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资源获取、整合配置和运用能力上都存在缺陷,影响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很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目前在浙江省刚刚推行的“强镇扩权”改革即是其中之一,其做法是直接从影响乡镇政府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因素人手改革。2005年9月,浙江省首先在绍兴市进行了改革的试点,2006年又将试点扩展到嘉兴市,2007年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强镇扩权”在全省范围内展开,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启示有三个方面。
(一)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财政权用以支持其公共物品的自主供给
“强镇扩权”改革的原因之一是乡镇没有独立财权,其税收基本被上级(县、市)抽走,致使乡镇的公共财政无法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浙江省政府在支持中心镇发展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将部分财政权力下移,如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除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镇倾斜。绍兴市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从2007年起除了上缴中央和省级财政的部分,增收部分不再由县镇两级共享,而是全部返还给乡镇。乡镇财权的扩大,能够促使基层政府将更多的支出应用到公共服务领域内,如嘉善县西塘镇原计划从2005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每年从镇财政拿出420万元解决7个行政村的便民服务区的建设,但因为工程欠债不得不将原计划的每年7个行政村缩减为3个。“强镇扩权”使该镇具有了相当的财力,可以按照原计划实行了。可见,改革初步缓解了乡镇政府财政能力不足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其自主提供公共物品的积极性。
(二)通过权力下放赋予乡镇政府实际的社会管理权限
“强镇扩权”改革下放了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主要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了扩权镇政府农村科技、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权力下放的主要方式是县向乡镇委托授权。例如,为了填补乡镇政府在环保监管上的职能缺位,首先进行改革的绍兴县就通过书面授权的形式。在2006年底县委县政府与钱清镇等5镇签订委托行使管理职能协议书,明确规定了乡镇执法员可“对辖区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行为开展调查取证并提出处罚建议”。也就是说获得授权的乡镇环保执法员只要拿出相关执法证就可对发现的偷排污水行为进行及时处理,而不用再向上级汇报,由县级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处理。通过委托授权,理顺了乡镇与上级政府的权责关系,解决了其“有权管不了,无权不能管”的问题,化解了乡镇政府权能不符的矛盾。
(三)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实现多样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中心镇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二院(中心卫生院、综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以及“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通村公交网)”等设施。当然这些公共物品的大量投入仅仅靠乡镇一级政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改革过程中一些乡镇采取了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道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诸暨市店口镇采取了BOT方式,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占投资额的51%,其余49%由店口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出资,建立起国内第一个乡镇垃圾焚烧场。2006年该镇将一些道路、公交、公共区域广告经营权进行特许拍卖,当年即为政府筹措上千万元建设资金。乡镇政府通过BOT、特许拍卖等形式转变了其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即从原来的行政方式转变为市场方式,提供的主体也由政府单独提供转变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为以后发展成为多样化的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奠定了基础。
“强镇扩权”改革以下放财权、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核心,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改革抓住了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成为我国乡镇改革的可选路径。
四、进一步改革的路径选择
浙江的改革刚刚起步,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改革才能持续下去,实现乡镇政府权责对等、乡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升。
(一)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
乡镇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是财政汲取能力不足。这源于我国现有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因此仅仅着眼于乡镇政府的财权配置并没有抓住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单一制国家,乡镇的财政配置是从属于整个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制度的,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公共财政制度,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仅要明确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财政支持,而且还要明确市级、省级甚至中央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具体的可以从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人手,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性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改变由上到下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效益评估机制,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乡镇政府具备应有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
(二)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
拥有权力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为保证权力的有效合理运用,权力监督就成为关键。随着乡镇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和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增强,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促使其权力不被滥用,发挥其应有的能力。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建议是,对乡镇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定位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所以在绩效考核指标上应该淡化对经济指标的追求,而应该把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社会治安、乡风文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和规划管理等公共物品供给列入指标内。但这些监督考评的方式还是行政性的,容易滋生长官意志。因此,从长远来看,应该转变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监督方式,即从行政性的转向法律性的,主要是以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干预,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纳入到法治轨道。即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法定义务,必须通过合法的行政程序来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接受来自权力机关、非政府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大力培育社会自治力量,发展非政府组织性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乡镇政府对公共物品提供方式要由单一走向多元,不仅要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且还要培育多元的自主社会自治力量。我国目前建立了一些存在政府背景的官方和半官方的经济合作组织,还难以独立发挥自治主体的作用,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经济合作组织转化为非政府组织性质,让农民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性质的民办、民营的经济合作组织,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在发展农业、乡镇企业、拓展市场等方面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沟通了农民与政府的渠道,有利于他们参与到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中。
篇3
1.课程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意味着人物形象设计行业将得到飞速发展,相关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大量增长。在目前教育机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形象设计被纳入教学体系。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运用化妆造型结合服装搭配,以及仪态语言培训等手段,为不同层次的社会角色设计出与之相符的人物形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人物原有形象上取长补短,将不足之处重新构建,由里至外进行包装的过程,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全方面体现个人风采风貌。形象设计的发展与综合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服装设计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课程定位是独立开设形象设计专业,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相结合,学习方向侧重于人物整体造型与服装设计、搭配,教学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习惯与自我创造性思维为主,发展服装专业学生心、眼、手的协调与统一。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改革需求,形象设计可包含六个模块:形象设计概论、面部化妆造型、发型设计、仪态与礼仪、整体形象塑造。其中形象设计概论可划分为国内外形象设计发展溯源、近代形象设计概况;面部化妆造型可分为美容化妆基本知识、化妆技巧以等;发型设计可分为三种:头发护理,发型与脸型的关系、基本手法变坏与创新。仪态与礼仪主要以商务礼仪为主,最后一个整体形象塑造则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将人物从服饰、妆容、仪表等多方面进行塑造,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看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课程的设置,是顺应时展需求。
二、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
服装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结合现代设计的特点,服装设计的包装对象为人体,根据人体基本特征与社会角色的转换,构思服装并进行形态化创作。人物形象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构成形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别对人体修饰的部位具有差异性。形象设计使服装设计更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因此,两者皆是服装专业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设计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残缺性、不完美。
1.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针对服装设计师而言,对设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是设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除了要考虑服装穿着的人物身份、场合、时间以及目的因素外,还要对设计主体的体貌特征具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换言之,就是设计师在具备对服装色彩、面料与款式分析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对设计对象的肤质、脸型以及发型等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例如,在参加某个主题服装设计大赛中,最后有一个由模特展示成衣的重要环节。在此环境下,则需设计师对模特进行发型设计与化妆,以达到完美地突出服装设计的主体。由此看来,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服装设计要素,还需掌握形象设计要素,在形象设计技巧的作用下,塑造出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同时掌握形象设计基础与专业素养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在专业方面,还是非专业方面,形象设计课程都是服装设计专业得以完善的依据,形象设计服务与服装设计,只有在这种相互补充,和谐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又如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穿着很严谨得体,发型却设计得很前卫另类,妆面夸张浓艳,明显与人物、场合、服装不搭调,造成整体性的脱节,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美体现。由此可见,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具有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形象设计的知识的掌握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形象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
人是群居于社会的生物,在社会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身份以及相应的位置,充当某一角色,分担某一种任务。为了使人物行为、社会规范以及社会角色保持一致,在穿着方面则应充分符合人物身份,所谓“什么马配什么鞍”,因此,除了服饰的选择,人物发型、妆容与气质修养等方面也需要保持相对统一。区别于其他艺术学科,形象设计艺术的特点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绝对统一性。因此,人性化设计是服装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形象设计最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换句话讲,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工作作用下,才能塑造一个完整、完美的人物形象。两者不可分割。
三、教学目的与教学需求
形象设计课程以面部妆容、发型搭配、仪态与礼仪等基本技巧为内容,以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熟练掌握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对服装与形象设计关系的认识为任务,提高学生对时尚的理解,提高对人物形象的整体设计能力,以便为之后的服装专业课程打好扎实基础。为达到教学目的,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的设计思维,摆脱单纯的服装设计教学的局限性,在服装设计的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类课程,在进入大三之后的课程应设立针对服装与形象设计的综合运用课程,要求学生在设计服装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人物形象进行整体的塑造,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形象设计方面的教学目标,二者相辅相成。总之,仅依靠服装语言是有局限性的。学生应具有丰富的形象知识积累,并对这些知识熟练掌握,才能把整体设计继续深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仅具有脑海影像,没有扎实的人物形象设计知识作为补充,是难以实现完美设计的。
四、结语
篇4
关 键 词:服装 设计 时代 创造 社会
服装设计对每一个人来讲都不是陌生的,尤其对女性来讲更是百谈不厌的话题。从色彩、款式、面料、图案以至于服装上的纽扣、拉链都可以做到如数家珍,但是,如果让人们给服装设计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诠释,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对服装设计的理解与诠释也在发生变化,了解服装设计与时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中蕴含的规律是从事服装设计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服装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解析服装设计中的时念是洞悉21世纪服装舞台的窗口,也是开启服装圣殿的金钥匙。
一、服装设计的诠释
谈服装设计的概念首先要了解设计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很多人认为设计就是色彩、花纹、形状或装饰,而广义上的理解,是指在某种目的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将头脑设想具体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川添登在《什么是设计》一文中指出:“所谓设计,是指从选择材料到整个制作过程,以及作品完成和使用之前,根据预先的考虑而进行的表达意图的行为。反过来讲,只有人类心象的物质性或实体性的实现才能称为设计。”
服装设计的概念是:“以服装为对象,考虑其各种机能性,选择素材,运用一定的技法来完成一个服装形体,使设想实物化的创造性的行为。”(引自李当歧《服装学概论》)由此可见,服装设计是一种状态的设计,这种状态即是人体着装后的一种状态。服装设计过程中,因其机能性要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求,以使这种状态达到完美。所以,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物质材料就要依靠科学的手段来获取,这就要求设计师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这样他的设计成果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为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还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他设计的作品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丰富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二、从设计看时代的变迁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类不断从事的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于人类制造物体的历史。人类制造物体的行为,与动物本能地制造巢穴不同,人首先有一个想制造某种物体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在头脑中产生出形象,然后考虑选择材料,研究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和使用,这一系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依据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劳动力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大体分为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四个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因其社会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劳动力状况和科技水平都极为落后,对今天的设计理念影响甚微,这里不作论述。
1.农业社会——装饰设计阶段
农业社会属于自给自足经济的时代,许多产品制造过程都是由同一个人来完成的,后来一些技术高超者则被分化出来,形成一种专门的职业,这就产生了各种工匠。如在这一历史时期从事衣服制作较有成就者被称为裁缝匠,他们的高超技艺和设计能力都是通过世代积累传承下来的,也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来发展的。技艺的积累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很像人或自然界的动物的进化过程,是经过漫长年月完成的复杂美,不是我们今天一朝一夕所能想象出来的。这个时代是设计意识和被称为设计师的人还没有出现的时代,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各类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办法也是一定的。农业经济时代的各类产品的制造,形成了从制造方法到使用方法一整套完整的样式,这时的设计,就是对这些样式的选择。在这些样式中,产生了高超技巧的装饰设计,可以说这是人类设计历史上的第一个阶段。
2.工业社会——生产设计阶段
人类步入工业社会是在18世纪,以英国人约翰·凯发明的飞梭织布机为标志,此后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钢铁业、煤炭业的快速发展,随后产品制造业也以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飞速发展,工业革命逐步向全球扩展。机械生产的设计方法和手工业时代的手法,在思考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从材料的选择,一直到加工方法、制造方法以及销售、使用、废弃等一切要素,都要进行有计划地考虑,即注重设计的系统性和体系性。这被称为生产设计阶段,是人类设计史上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产生了设计师这个职称。
3.信息社会——生活设计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原工业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多样性,寻找适合自己生活需要的有个性的设计。与第二阶段以生产为主的设计相比,这里进入了以消费者的生活为主的设计阶段。每个设计师、每个企业,都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搞设计,设计充分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角落,生活方式的个性化、自由化带来了设计的多元化。这被称为生活设计阶段,是人类设计史上的第三个阶段。
三、解析服装设计与时念
服装设计中同样存在着这样三个阶段,所不同的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现今许多国家或地区中,三种社会形态同时共存,因而三种设计方式也同时存在。这就要求从事服装设计的人员在选择设计对象,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定位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还要充分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
工业化进程比较发达的地区,成衣业也相对发达,制作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设计方式的变化,人类设计史进入生产设计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服装流行是以设计师为中心的,即设计师左右流行趋势。其中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当时信息的传递还主要依靠报刊、杂志、电报、电话等手段,这些手段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和影响较大,服装设计师一组流行信息,人们接收到这一信息的时间是不同步的,呈现递减状态,离服装设计师的时空距离越远,接收到这一信息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追赶时髦的时间和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时期对服装设计师来讲是幸运的,可可·夏耐尔、伊夫·圣·洛朗、乔治·阿玛尼等诸多国际服装设计大师,在引领世界服装潮流的同时,也为自己在工业化社会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服装品牌,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的追随者,这些服装大师的才华为全球所公认。
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把地球上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变成地球村,通过电脑、电视人们可以同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类事件,服装信息更是如此。人们只要坐在电视、电脑前就可以同步观看巴黎服装大师的会,最新的流行信息、流行款式24小时之内传遍世界各地。如此迅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觉,不断地培养、增进人们对服装的鉴赏能力,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穿着与他人同样款式的服装,人们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生活样式的多样化带来了服装上的多元化,流行不再是由设计师来左右,而是由消费者自己创造,每个设计师都必须站出来让消费者选择,历史进入到了生活设计阶段。
信息时代对从事服装设计的人员来讲既是欣慰的也是残酷的。欣慰的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造就了大批追求个性的消费者,需要有更多的设计师直接为他们服务,因此,社会为有志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弄潮儿提供了巨大的展示空间;残酷的是每一位服装设计师所服务的对象将会越来越少,因为,信息化时代的传媒技术使工业化时代培养的大批服装追随者解体,人们在着装方面追求的是多样化和个性化,服装设计师引领潮流的时代已经过去,服装设计师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从事设计工作。
这个时代的服装设计师一般是以单一对象为设计主体,不考虑大批量生产的问题,但是成衣生产则必须考虑批量生产的问题。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服装设计师如何与服装生产企业融合,如何使自己的设计作品与企业的规模化生产相互适应;企业如何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如何安排适应小批量、多品质的工艺流程,这都需要两方面充分沟通,相互适应,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共赢。服装设计师需要经常性走向社会,融入到消费者当中,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和思维方式上,从事自己的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服装设计师才能够在信息时代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够被消费者认同,被企业接纳,才能在T型舞台上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著《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周锡保著《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10月
[3]华梅著《服饰民俗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10月
[4]黄能馥、陈绢绢著《中国服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5]李当歧著《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
[6]李当歧著《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
[7]王受之著《世界服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8]张竞琼、蔡毅著《中外服装对览》[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篇5
丛书名:专家编写服装实用教材 中级版
作者:许晓慧 曹勇 宋绍华 编著
ISBN:9787506485043
定价:32.00
篇6
关键词:服装效果图;看图制板技术;人体形态;结构细节
过去我国服装业生产方式以来料来样加工或驳样加工为主,因此在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中,服装制板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驳样和放缩纸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了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服装款式需求的风格性和时效性,也是企业增加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服装企业只有在设计、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中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成速度,以实现产品生产周期的最佳配置。由此可见,如何高效、准确地完成服装款式设计效果的成品化即服装看图制板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了服装产业对于现代服装制板师职业能力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服装看图制板技术的概念
1.1 看图制板技术的定义
看图制板指的是服装制板师通过对服装效果图的全面审视和各种构成因素的优化配置,将设计师抽象的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平面结构图,并进一步修正完善为工业化样板的一系列结构设计过程。而看图制板技术则是指在该过程中所涉及的板型设计方式、方法等。
1.2 服装看图制板技术的特点
1.2.1 看图制板技术的具体化
具体化是指服装造型要落实为具体的衣片结构,落实为服装具体的衣领、衣身、袖子等。没有这一步工作,服装造型就无从谈起。这也是为下一步的工艺流程做良好的准备。这一步的设计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前一步的款式设计以及后一步的工艺流程。
1.2.2 看图制板技术的精确化
精确化是指服装的造型与设计的意图准确无误地覆盖于人体,做到尺码正确、工艺精湛。精确化就是使服装各要素的配置最恰当,关系最协调,即使服装的整体结构最优化。
1.2.3 看图制板技术的数据化
数据化是具体化和精确化的前提。即运用各种数学的方法,具体化、精确化到量上,缺少了它,具体化和精确化就无从谈起;并且数据化使服装结构图具备了可操作性,同时也以数据化的形式完成款式设计的理念效果。
2 服装效果图与看图制板的关系
服装设计效果图是对款式设计意念效果的描绘或呈现,是服装板型设计的款式造型依据,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完全正确的依据。看图制板技术并不是对服装设计效果图直白的转译,而是从效果图类型、款式造型类别、平透视关系、工艺处理形式、着装人体数据、材料性质与组成、结构设计合理性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的合理转化。
服装设计效果图除了服装的实物效果图之外,其表现方式都是开放性的,它是对款式设计构思的艺术化诠释,是以体现款式造型的创新性为最终目的的一种表现手段。而服装的板型设计则与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休戚相关,它必须与目标销售市场、销售对象、品牌风格、生产工艺、材料构成等各种因素相配合。看图制板技术就是对二者进行“求同纠异”的过程,因此准确、合理的实现对于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实物转化,是看图制板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检验的唯一标准。
2.1 服装效果图的定义
服装设计效果图是指服装设计师通过点、线、面及色彩等要素,表达设计构思,体现款式成品在人体着装后效果的一种平面绘画形式。而服装效果图则是在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特指服装成品效果图片、服装走秀效果图片等实物设计效果图片。服装效果图为款式设计部门和结构设计部门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为设计效果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3 服装效果图的分类及特点
服装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服装设计师以绘画的形式表达模拟构思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设计师在绘制服装效果图时,着重要完成对于服装设计预想、构思的描绘,并必须始终以人体形态为服装造型的主要依据。本文按照服装设计效果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将服装设计效果图具体细分为夸张型、写实型和具实型,针对各类服装设计效果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类服装设计效果图女上装板型设计的基本特点。
3.1 夸张型服装设计效果图基本特点
夸张型服装设计效果图是指用于宣传和欣赏的时装插图,或是凸显设计师风格的夸张人体比例的服装效果图,本文将针对后者进行女装板型设计方法研究。如图1所示是一款不对称式斜肩小礼服裙的着装效果图和会现场走秀图片比对效果;图2是西班牙时装插画大师Arturo Elena的作品;图3是夸张人体比例的设计效果图。通过对于各类夸张型服装设计效果图观察分析,可以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
3.1.1 人体形态夸张化
夸张型服装效果图的人体头身比例一般为19以上,通过夸大肩宽、收小腰部、拉伸颈部和腰长等方式刻画设计款式的艺术效果。因此,其所表现的人体形态是在基本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服装款式设计风格进行的适当夸张,不能够直接作为板型设计的数据依据。
3.1.2 款式效果理想化
夸张型服装效果图是以凸显设计师个人风格为特点的效果图形式,是以呈现服装款式造型最佳效果为主要目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理想化穿着状态和实际穿着效果之间的差异。
4 结束语
服装结构设计主要是针对款式设计的效果进行空间关系的合理演绎,是将服装效果图中的款式效果分解展开成平面的服装衣片结构图的一种设计。由于服装结构设计在整个服装产品生产流程中的重要地位,服装制板师也被视作是实现服装设计理念实物化的承上启下的灵魂人物。一个优秀的服装制板师,不仅要具备科学、严谨的工程制作技能,还要
能从艺术的角度审视款式设计效果并将其进行合理的解析,并最终实现设计效果由意念到实物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包铭新.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欧内斯廷・科博.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M].戴鸿,刘静伟,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 刘瑞璞,刘维和.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 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袁观洛,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篇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篇8
关键词:幽默;服装设计;幽默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04-01
一、幽默视觉元素的概述
(一)幽默的产生机制
幽默是国学大师林语堂由英语单词“humor”音译而来的,他视幽默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风格。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谈到:“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这种心理期待的落空便会产生幽默感,使人发笑。设计中幽默的产生也许是因为有趣,也许是因为怪异,也许是因为夸张,人在体验到不同于以往经验的心理落空后,便产生了幽默感。
(二)幽默视觉元素的概述
幽默视觉元素是构成设计整体幽默风格的基本单位,通过在设计中融入视觉可识别的幽默元素,使整体风格呈现出幽默的氛围。如融入幽默感的夸张造型、有趣图案的设计,使整体风格带有强烈的趣味感,观者也能感受到幽默的氛围。
二、 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 幽默服装设计的背景
服装具有保护、装饰和标识的作用,早期人类为了遮羞御寒而穿衣,进一步发展出对于审美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求。一个人对服装的选择能看出他选择成为哪类人,他所属的群体特征。服装不再是简单地满足物质需求,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心里的压力难以得到释放,这也让更多人希望有一个轻松幽默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幽默设计也因此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具有幽默感的服装。
(二)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
1、对比
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把相关或不相关甚至有冲突的元素放在一起,在这种对比产生的差异中找到一种戏剧性的幽默感。可以是色彩对比、材质对比、软硬对比、前后对比,也可以是把现实中不同人群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放在一起对比等,在各种元素的相互碰撞中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幽默感。
2、夸张
夸张手法在服装设计中常常被使用,夸张可以是对部件大小的夸张、对数量的夸张、对整体形态的夸张等。运用了夸张手法的服装更能调动人们的感官系统,引起人们的想象与共鸣,能够更好的传达出幽默趣味的特性。
3、视错觉
视错觉是人观察物体时,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产生的错觉。在服装设计中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来添加创意和趣味性。利用线条和色彩等因素在视觉上改变人的身体形态,或者利用图案令你混淆平面的图形与真实的情景。例如在服装上印上人体的图案,让人误把图案当成真实人体,充满戏谑的幽默感。
4、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是对已经存在的观点进行换角度再思考,突破惯性思维而产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解构重组就是打破对服装的惯有的印象,用逆向思维给予服装新的形象。
5、模仿
通过仿照生物和物体的形态进行设计,这种仿生仿物的方法使观者更能够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产生幽默感。也可以通过模仿一种人物的状态来进行设计,例如模仿一种流浪者的状态、一个胖子的状态等。还可以通过在图案上模仿一些名画、名人肖像等,经过处理产生诙谐趣味感。
6、细节
幽默也可以含蓄地表达,没有夸张的廓形,仅仅在细节上做文章。有时候一个幽默的图案或标语、一个有趣的配饰,就足以为服装添彩,看似普通的装扮也可以透露出一丝幽默的气息。
7、总结
幽默服装的设计方法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一个作品常常会涉及到多种设计方法。而个体的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不同,对幽默的体会的也不尽相同,同时服装的穿着的时间、地点、场合、方式、整体氛围等都会影响到服装幽默感的传达。
三、结论
本文浅析了幽默的产生机制,阐述了幽默服装设计的背景,重点分析了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幽默视觉元素在服装中产生幽默感的可能性,幽默的设计风格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设计趋势,幽默服装慢慢被人们接受,并且幽默服装的表现方式会更加多元化。同时幽默服装应该更加注重与市场结合,兼具实穿性与幽默性。
篇9
关键词:设计心理;夏奈尔套装;人性化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男女服装的特别样式,这些样式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人们当时的审美和心理需求。这些样式中有许多至今仍然令人激动和振奋。尤其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服装设计中,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服装的巨大震撼和永恒魅力,而且这些设计作品中蕴涵着设计大师们的才华和超前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夏奈尔套装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首席设计师拉格菲尔德说:“带领流行性的前瞻性作品,要符合时代精神与现代生活态度,从而有不同风格展现。现在时装设计不仅注重布料、颜色、搭配,也要重视裁剪,所以在制作方面不能有丝毫马虎,老品牌的江山就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奠定消费者的信心的。”
1夏奈尔经典套装引领
20世纪服装的变革服装设计的改变与妇女的心理诉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9世纪以前的欧洲,穿着必须有紧身胸衣或者紧身马甲,胸衣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一个标准的样式。紧身胸衣让体态丰盈的女性连呼吸都困难,影响少女的身体发育,连动作的姿势也受到限制,她们必须昂胸抬头,保持僵硬的笔直状态,这样方能够形成服装要求的S型形态。紧身胸衣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使子宫和腹腔严重变形和扭曲,而且妨碍她们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她们对服装设计改革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夏奈尔当时所处的年代是女性正处于紧身胸衣的噩梦中的年代,她认为时下流行的女性套装其设计不但不合乎潮流,剪裁与大小也都因为太紧而充满压迫感。20世纪30年代,及膝半身裙、宽肩上装、使用金色纽扣和对比色镶边加强女性化—经典的夏奈尔套装诞生了。颇具争议的是,夏奈尔使用粗花呢作为上装的面料。粗花呢在当时仍被人视为劳动阶层使用的廉价面料,过于男性化,为了调和她又采用丝绸甚至毛皮做衬里。散发优雅休闲风格的香奈儿套装,有着夏奈尔女士最喜欢的中性时尚韵味。这样的设计适合好动且崇尚自由的女性,无论是白天或夜晚,都能够提供绝佳的功能性与舒适感。经典的夏奈尔套装,是为喜爱活动的女性量身订做的。夏奈尔说:“我一直希望能设计一套让女人穿起来轻松又看起来优雅的服装,让她能悠哉驾驶的同时,也散发出女性的独特韵味。”无庸质疑,夏奈尔女士的经典套装设计,质地柔软但线条利落的外套与裙装迅速征服全球女性的心。夏奈尔彻底地改变了女性服装,解放了女性身体,使服装设计以人为本,服装变得人性化,变得轻松、自由、舒适。
2夏奈尔外套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
夏奈尔外套独一无二,利落的线条、完美的结构与精致的收边都是前所未见。软呢布料随即成为夏奈尔女士的最佳象征,不过除了精致独特的质感,夏奈尔女士不断在设计的细节与制作技巧上求新求变,她努力将这套经典设计幻化为女性身上的第二层肌肤,一套绝无仅有的时尚佳作。夏奈尔说:“因为一套衣服的优雅之处,正是在于其动静皆宜的舒适感。”夏奈尔女士卸除了套装的垫肩,因为对她而言,这些衬垫正是造成外套看起来僵硬紧束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夏奈尔外套在柔软舒适之余,兼顾剪裁的利落性,设计师在外套的正面,会按着布料直挺的纹理来车缝,不在胸线的部位刻意抓褶缝合。同样的原则也会使用在外套的背部。除了简单的缝合线之外,没有多余的裁切与衬里。至于外套的两边设计,为求更加舒适,裁缝师会添加一个垂直的镶片,完美衔接外套前后部分。至于套装的袖子,也会按照布料垂直的图案纹理来进行剪裁,并且接缝在肩部的最高点,好强化舒展双臂的自由性。为了符合人体工学,袖子里面也暗藏玄机:两边的长袖设计会做出些微弯度,并且里面多加一块布,以符合手肘自然的曲直与活动空间,其中每一个细节,目的都在强化舒适感。事实上,为了让女性穿起来完全自在,香奈儿女士在制作外套时,还会要求女客将双手交叉置放于肩膀上,取得最精确的测量数据。这样的设计理念甚至延伸至套装的衬里布。无论是搭配外套布料的针织材质或是绉绸,所有的制作原则完全遵照精确的测量结果来执行,以求达到最舒适的实穿目标。外套里层包含了许多片细致的里布,有时连外套的内里甚至袖子都是多片剪裁来展现最佳的舒适感。外套的里布与斜纹软呢车线,每一针都重叠的恰到好处,在视觉上却呈现天衣无缝的手工精致感。双层布料贴合,无懈可击舒适与服贴度,将夏奈尔套装的舒适合身诠释得淋漓尽致。为求完美的垂坠度,外套的下摆都会缝上精致的铜质链条,裁缝师巧手将链条隐藏在衬里的收边。“内外皆美”是夏奈尔生前信奉的最高时尚原则。好的设计,能强化服装每一个部位的功能,夏奈尔外套的口袋,就能让穿着的女性可以自在的把双手放进去。另外外套上的钮扣,都要能轻易解开或扣上达到穿脱自如。编结滚边成功凸显了外套的线条,类似的细节并且重复出现在口袋边缘及袖口,营造活泼且充满设计质感的视觉焦点,可以是多款色调的罗缎与针织等材质增添无限时尚可能。有时候类似的镶边设计,会以刻意不收边的抽须效果呈现。外套上的钮扣则展现珠宝般的华丽质感,搭配乳石的镀金款式,并缀以狮子头型、麦穗束图案与山茶花的雕刻装饰。
3从夏奈尔套装是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夏奈尔说:“奢华必须是舒适自在的,否则就是虚有其表。”夏奈尔套装采用了多片剪裁技术,上演了合穿的神话。一件外套内外的裁片最多可达50余片,更神奇的是每个裁片均预留缝份可以放大或缩小约一个尺寸,客人可根据自身身形量身修改。夏奈尔套装的款式像制服,能发挥的设计空间比较有限,但它必须适合上班、参加酒会,也适合去逛街。为了注重多样的实用性,所以必须要有口袋,以便放手帕或者让手悠闲地插在口袋里。它在手腕处加上扣子,穿上外套时才不必卸下手腕上戴的珠宝。夏奈尔套装改变了服装设计的游戏规则,把服装设计以男性的眼光为中心的设计立场改变为女性自己的舒适和美观为中心的立场,从而使服装设计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她的设计以人为本,处处考虑到人的需求。她的设计跟随人体的变化,按照人体来设计,而不是要人体屈就她的设计,套装裙子的设计必须适合人体的律动,最初的设计以试衣模特能舒适地爬上楼梯为标准。主张造型简洁,色彩单纯。注重服装的实用,强调设计的有序、均衡间的变迁。设计理念成熟后,便不再变化,只在面料与装饰细节上稍作改进以迎合高品味。对于夏奈尔来说,服装设计的核心是高水平的质量、舒服,通过剪裁和比例使身材的优点得到强调,使身材具有吸引力,而不是通过暴露自己的身体而达到吸引力。这些基本原则,贯穿了夏奈尔设计整个过程。夏奈尔套装的设计是与社会和人的需求休戚相关的。
4结语
今天的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她们积极向上地追求着自己理想事业、独立、坚强、自信。她们不仅精心设计挑选着服装,而且格调高雅享受高品位的生活。服装对女性来讲不再只是为了吸引异性,而是成为她们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精神生活空间。在现代服装设计的中以生活方式为目的的人性化服装越来越被人们所接收和认可。从夏奈尔“唯有让身体去感受”的设计理念看出服装设计必须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并且强调人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协调舒适的穿着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平.服装心理学概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ISBN:7506430118.
[2]王受之.世界服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ISBN:7500648324.
篇10
关键词:褶外观;影响因素;褶应用位置
褶皱是服装设计中运用较多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在女装的设计中,抽褶是主要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抽褶是时装的宠物,永不过时,永葆迷人风采!但现如今对褶的定量性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我们对其做定量性的研究工作,我们还对褶应用位置进行了探究,期待我们的探究成果可以填补大规模服装定制中“褶定量研究“的空白;将褶皱的秘密暴露于设计师、暴露于公众,让服装设计显得更有内涵、更生动活泼。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西方历史时期的服装褶皱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基同”,用料软羊皮和棉麻布料等, 款式没有经过裁剪和缝纫,而是将长度大于着装者高度,宽为伸长手臂,指尖到指尖距离2倍以上的大幅块状布料,直接披挂或缠绕于人体,由别针固定或腰带随意系扎而成。面料自然形成的缕缕垂褶,随人体的活动,显示出生动的明暗和层次变化,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款式造型自然,流动的褶皱就是服装美的体现。
17世纪,宫廷服饰的领子、袖口和裤角均用大量的抽褶作为装饰。庞大的裙子由多层组成,采用在腰间打褶的方法形成膨大的造型, 并以大量松垂的褶皱堆积来增添体积感和层次感。
(2)中国传统服装褶皱
最有名的是汉朝的“留仙裙”。百褶裙,款式简单,长及脚跟的半身长裙,在腰部规律地打褶, 同时加大裙摆的幅宽。缕缕的褶皱,和着女性轻盈的脚步, 极具律动美感。唐代石榴裙。宽肥,色彩浓艳,尤喜红色,一般是用六幅布制成的,华贵的则用到七幅八幅。唐代华丽、大气磅礴的服装风格,从线条到颜色都极富视觉冲击力。
(3)褶皱在现代服装造型中的艺术效用
在服装中采用褶皱的设计处理是近年来的流行趋势之一。探讨皱与褶在服装设计中的一些使用技巧、使用部位以及不同面料的褶皱处理,通过对面料的加工和服装工艺的加工,使服装产生褶皱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服装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也起到了重新塑造人体的作用,是对设计、面料、工艺、质感的综合掌握。利用褶对服装外轮廓线或廓型做设计。利用褶对服装的三维空间进行塑造与组合,通过立体形态多轴线、多视面的运动和转换,产生了多维空间的实体。
皱褶,有其独特的美感,当下大品牌CHANEL 、Armani、DKNY、Alexander McQueen、Valentino等等,无不对褶皱运用自如。
二 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
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褶外观的影响因素,这一点我们细分成两个研究方向,分别为①面料的选择(质感、薄厚等)②松量的大小(面料与褶长之比)。另一方面是褶应用位置探究,主要研究要点为①腰部②领部③胸部④裙身及裙摆部。
拟采用的研究思路:① 通过实验来定量性的研究“松量对褶效果影响”。“布长:褶长”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组:
1、10cm:10cm
2、15cm:10cm
3、20cm:10cm
4、25cm:10cm
5、30cm:10cm
6、35cm:10cm
7、40cm:10cm
模拟裙子长度统一固定为50cm。人台固定,腰围固定。②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分析总结来研究“褶应用位置”。并且,我们还做了可行性论证分析:褶裥的种类较多,分为刀褶、固定褶。我们选择抽褶的原因有3点:一、抽褶的褶量均匀,褶的变化相对稳定,褶量的控制与缝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二、抽褶适用于不同部位,且因面料、松量比的变化,外观效果差别大。三、抽褶的研究便于统计,能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具体的数据和外观效果图片。我们的实验,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保留一个变量,来定量研究松量对褶效果影响,可信度高。
三 研究成果
通过试验,我们分析出影响褶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松量与褶效果研究实验
1.面料的选择:服装面料的厚薄及垂感影响抽褶的效果。2.松量:面料的松量越大,褶的层次越明显。从中我还体会到:中厚型面料采用2:1以下的松量比,薄型面料采用2:1到3:1的松量比比较合适,想要褶更多采用4:1及以上。
(2)褶的应用位置探究
通过这次试验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我们了解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常常使用褶皱元素的部位有:袖山、袖口、肩部、领口、胸部、门襟、腰节、侧缝、下摆、脚口等位置。根据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面料、款式进行针对性的褶皱设计,演绎着服装设计千变万化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根据服装外观效果,估计出面料松量比达到怎样程度,以利于服装的模仿借鉴等方面;另外通过我们的数据参考,设计者可以相对很精准的达到自己想要的褶效果。
参考文献
[1]《服装设计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包铭新编著 2000年.
[2]《服饰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叶立诚编著 2001年.
[3]《服装仿生设计艺术》 东华大学出版社 崔荣荣 编著2005 年.
[4]《西洋服饰史教程》中国纺织出版社 孙世圃编著 2000年2月第一版.
[5]《新编中外服装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陈东生、甘应进 主编 2002 年1月第二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