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1

一、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数学是人们从生活中总结出的一门科学,小学作为数学的学科教育启蒙阶段,其教学内容与生活密不可分.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好生活元素,是帮助小学生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小学生以其更加好理解的方式掌握知识. 另外,将生活元素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从而让小学生养成将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认知能力比较低,因而教师在应用生活元素时,一定要经过科学的选择和提炼. 对生活元素的选择和提炼不仅能够让素材更加符合小学教学要求,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接触与生活相关,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 生活元素中的一些事物需要数学来解释,而教学中对生活素材的应用又比较普遍. 教师在将生活元素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实现将生活元素与数学教学融会贯通,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十分迫切,但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加之理解能力有待于发展,因而其在学习时十分容易走神或溜号. 小学数学学科教材中虽然对生活素材应用的比较广泛,但这些生活素材大多数是来自于成人的视角,根本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将生活素材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时,要从小学生的视角选择教学素材,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针对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天性,可以将数学教学与动画片结合,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让小学生在有声、有色和图文并茂的环境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激励小学生探索和发现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一同分享,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身份,培养小学生发现数学,探究数学的能力.

2. 重视生活元素的选择

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有针对性地能对教学起到良好效果的生活元素,尽可能地选择鲜活的生活元素. 如果教师选择一些不具备数学价值的生活元素,不但起不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反而会让小学生难以接受. 比如选择一些小学生不常见的过于普通的生活元素导入数学教学中,不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小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融入到有关生活元素方面的数学学习意境中. 在生活元素选择方面,笔者建议应选择一些小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感兴趣事物作为生活元素选择重点对象,如小动物、花草、树木等. 但对于过于普通的事物不宜作为数学教学的生活元素选择对象,如铅笔、橡皮、文具盒等.

3. 培养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

篇2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或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许多法则、性质和概念等元素,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和探究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方面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相较于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定义、原则,生活化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单纯地讲授数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运用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僵化地遵循教材内容,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组合教材内容。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更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改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而生活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注意积累一些能够引发小学生思考的实际生活问题,例如让小学生到商场买东西,或去银行存钱,以此引导小学生了解相应的钱币知识。或让小学生用钟表的形式画出自己每天休息、吃饭的时间。以此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时常见到的生活素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引入:大家身上也有许多比例问题,同学们知道吗?例如,每个人的脚底长度和拳头一周的长度比例是1:1,而脚底与自己身高的长度比例则为7:1,可见比例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并不远,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意义。用这样轻松、熟悉的情境导入相关的数学知识,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数学游戏、直观实物、实践活动等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选择那些开放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验证和巩固。例如,在讲解“千米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走一千米的路程,让学生真实地体会一千米的长度。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从家到学校有没有一千米的路程。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学习兴趣。

2.引入生活元素

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情境,在小学生身边也有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性。小学生对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缺少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并循序渐进地引入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改编成导入问题:大家猜猜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一年要浪费多少水?以此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乘法计算。再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存在的角,或用图片显示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角。将生活元素合理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真实性。

篇3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 应用探索

面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家长和老师往往是又爱又恨,因为不知道怎么针对他们的性格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的性格优势能够完全发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生活化教学得以引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目标也越来越多元,生活化的教学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必要,尤其是针对数学这种本身实用,学起来却有些抽象的学科。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联系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性格特征,结合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进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期探索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前的小学课堂往往是老师一进门,学生静悄悄,上课过程中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说,学生只是瞪着眼睛在下面听。如今强调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老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而是考虑学生的情况有效开展教学,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却是自身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不能安静学习,对老师讲的东西要么是不听,在课堂上处于“游离”状态,要么是听不懂,茫然地看着老师,思想处于“停滞”状态,老师说什么完全不知道。

小学生的好动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安静下来认真听老师讲解,和老师之间没有形成教学伙伴关系。老师不能有效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如此种种都不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抛开学习,你会感觉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兴趣,对什么都想问为什么,那是一种无限的求知欲在驱使他们,原因就是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很实在,是可以接触到的,不是书本上的只能听,却不知道该怎么想的理论。

学生思想“停滞”和“游离”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譬如,有时上午第一堂课是数学课,部分学生还没有睡醒,处于一种困顿状态,但是他们和高年级的学生不一样,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上课要认真严肃地对待,然后就趴着睡了,也不去听老师讲的是什么。再者,数学本身是一门对逻辑思维有一定要求的学科,但是小学生思考问题是单线的,譬如,老师在讲乘法或除法的时候,如果没有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乘除法的含义,就会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接着好动的性格特征就会表现出来,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与必要性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处于一种熟悉的状态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很快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进行高效教学。这需要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使生活和教学能够有效结合,最终发挥最大效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在熟悉的情景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融入,有效地吸收知识。其次,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对于知识的运用能有个宏观大体的了解,这对于学生运用知识是有积极意义的。

面对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生活化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乐而好学。同时,面对未来小学生需要全方位发展的教育要求,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更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从而进行有效学习,这对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非常有利的。

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很多很难的知识,而是注重对基础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思维,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暴露出了越来越多不容乐观的问题,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已刻不容缓。下面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有局限。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不加以形象描述或是将其简单化,学生理解起来是很有难度的,有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还可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元素,在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的原型,使学生在从根本上实现学习目的。具体到实际教学中,譬如,老师在进行乘法教学的备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把生活中的人物、房屋或是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实物分堆做成动态的PPT,给学生进行呈现,让学生先用加法进行计算,再进行乘法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更扎实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例子还有很多,主要是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3.2课堂形式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有了基础,接下来就是实施。老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譬如,在进行加减乘除的合运算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设在菜市场买菜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买卖过程中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还使学生有了参与热情,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课堂形式的生活化不限于此,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一下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性地结合生活实际能更好地实现课堂形式的生活化。

3.3课后作业的生活化。从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制定到课堂形式生活化的实施,都是在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但是要想长久实施,并且使之成为高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还需要进行课后作业的生活化。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的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从死板的书本中走出来,走入生活,这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及掌握运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可以多样化地落实,譬如,老师可以对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统计一下平时生活中见到过的图形,统计一下每天见过多少种颜色或是多少个人,也可以是让学生下来对书本上应用题的原型进行寻找,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的来源,在知识中寻找生活的影子,从而真正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参考文献:

[1]邵泽斌.教学与生活关系之解析.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篇4

    论文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提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坏教育”的观点。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数学学习的素材大多取自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要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题材要尽量广泛,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愿意接触、愿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他们的爱好创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认识路线”一节时,同学们在学完了怎样“认识路线”这一知识点之后,他们脑海中所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呢?下面我就提出一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从学校到欢乐谷应该要怎么走呢?教师通过这样灵活的、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发散。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小组思考出从学校到游乐园有哪几条路线,有的小组则讨论从学校到达游乐园有哪几路公交车等。然后,教师将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一一观察之后,从中得出公交车有很多辆能到达,但是其中有几辆车是需要中途转车才能到达。这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题型,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考、探讨等,使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认为合理的方法,再将方法讲解给其他的同学听。这样融入生活化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活动,探究数学问题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创设探索性的情境,以文字描述、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三、课堂上设计生活化练习,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空,但时间毕竟较短,空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物品的质量:一个书包、一支笔、一袋大米、一台机、一个电饭煲,并根据自身对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轻孰重;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记录整点时自己在家的活动,记录在校一堂课40分钟下课时指针应该指示到什么位置;学习“”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中所拥有物品(电器、线织物品、陶瓷、玻璃……)的数量情况,为父母整理家务时提供数据参考……这样的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以致用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让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享受数学中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丁浩清.生活化理念打造精彩课堂: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云南教育:版,2005(12).

篇5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是激发学生艺术细胞,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科目,但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美术教学效率,使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地为学生讲解绘画技巧,之后学生自己练习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不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单独的个体进行绘画,美术教学氛围比较沉闷。

其次,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包括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还包括一些手工等制作教学内容,美术教师仅仅围绕教学内容,将学生束缚在有限的课堂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启发,不利于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再次,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缺乏公平与客观性,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将学生的美术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对一些学生创造性美术作品的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无法激发学生的艺术细胞,阻碍了美术教学的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融入美术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常见事物比较了解,利用这一点,将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小学美术《下雨啦》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巧妙地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到的雨天视频,使学生分别观察小雨、大雨、雷阵雨的不同特点,之后暂停视频,使学生讨论不同下雨天气大家是如何避雨的,并讨论在雨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生活中雨天的感受以及雨天的趣事进行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再播放一些雨天行人避雨、行走的视频,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小雨、大雨的特征,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进行美术创作,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生活化

以往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使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例如,在小学美术《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课堂进一步拓展,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令学生在实际的自然生活中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与动植物,将教学课堂拓展到生活中,学生观察并感悟自然界中的生物,美丽的自然景观映入学生眼帘,使学生头脑中自然出现一副优美生动的画面,对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至关重要。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对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3.教学评价生活化

以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美术教学评价无法做到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教师严厉的批评使部分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摧毁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局限的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模式化的美术教学中,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同时也要采取生活化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最佳效果,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自信。如,教师应肯定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摒弃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同时,要鼓励学生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将其体现在美术作品中,将学生生活化美术作品作为评价的重点,以此激发学生审视生活、观察生活的兴趣。教学评价生活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造能力,为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水平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辨别美丑的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曦.“生活化”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8).

篇6

古诗词教学摆脱简单的教与背的认知,在其中加入现代信息技术,则无异于为传统的诗歌教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并能加强他们的真实感知。在古代诗词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任课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培养,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课程中有效地利用电子白板课件,加入音乐、动画等元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电子白板则需要任课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时,让学生亲自选择柳树以及各个成长阶段的柳叶形态,用来制作课件。这样,学生在动手之前就会先考虑柳树是什么样的,是垂柳还是杨柳?柳叶的嫩芽是什么样的?成熟的柳叶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疑问去选择,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积极地认识世界。同时,对于制作课件的教师也有很高的要求,在授课前要准备好课件,并将之有效地贯穿至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这种方法将信息技术真正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更喜欢生动的卡通形象。在讲授曹植的《七步诗》时,将豆荚与豆粒做成可爱的卡通形象,描述诗中所写的场景,让生活经验并不是十分丰富的学生明白豆荚与豆粒的关系,以及豆子生长、煮豆燃烧豆荚的场景,并让学生理解“同根生”的含义。学生们会对家庭观念、血缘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对于古代与现代生活方式,尤其是烹饪方式的不同,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在认识植物的乐趣中学习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储备,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可见,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制作一个好的课件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古代的生存生活场景,增加历史感,而且会促进学生认知的良好发展,对于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积极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开辟教学改革新天地。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技术为教学服务,只要应用得当,不仅能够节省备课的时间,更能提高备课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自信心。

在邵康的《山村咏怀》一诗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选择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的图片,然后出示了一个会动的小动物,加上声音的链接,让小动物发出声音:“嗨,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天天。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体验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个简单的开场白一出,立刻吸引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特别着急地想知道今天要和天天学习什么新的内容。笔者将古诗词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打通二者的边界,加入动态教学,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学科之间的微妙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形象性,在文学的感性认知中,增加规律性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综合性的锻炼。

三是多元化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单纯的背诵往往很难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很难体会其中所蕴藏的美感。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让文字、画面、声音等多项内容综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既能调节教学活动的氛围,创设更利于学习的情景,最主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古诗词而言,古体诗中抽象的词语是他们理解的一大障碍,而其中不同于现代语言的表述方式,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采取传统的背诵教学,效果往往如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很难达到古诗词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语言的注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语音与场景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抽象的表意复杂的新词汇,从而扩展学生的词汇量,这种动态的学习,好过于枯燥的词句解释。通过特定语境的学习,学生也会自动对这些词汇进行重复模仿,将遥远而枯燥的词汇变成自身的语言。

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加之美术所呈现的画面以及对于景物、动物、人物的夸张性、典型性塑造,对于注意力短暂、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吸引力更强,也更有代入感。

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时,展现彩云、早晨烟雾笼罩的群山、汹涌的河流、一叶扁舟,以及猿猴悠远而深邃的叫声,通过动画来展现扁舟快速漂移的形象。在如此多层次的画面中,小学生们的兴趣大为提高,从而更积极地去学习。随着诗句学习的演进,老师点击画面,同时也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有的学生联系到乘坐快艇游览等生活经历,古人与现代的孩子们的心灵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共通。孩子们被吸引住了,一首古诗的记忆与学习也达到了目的。美丽的风景、古代原始而自然的画面也给学生以自然的熏陶,环保、爱护自然的教学理念在不不知不觉间渗入学生的心中,如此美的意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行了美感教育,从而达到多重学习的效果。

四是信息技术在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另一种效果还在于创设适合的语言环境,发挥隐性教育的能效。

学生从他生活学习的具体环境中进行认知,在校园中,老师们为他们创造了富有诗意和童趣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及运动场所制作多彩而丰富的绘画作品,运用环境达到对学生潜在的教育效果,而教师为学生所创造的愉悦、轻松、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也是环境对于学生影响的更重要的方面。外在教学环境与精神学习环境一起构成了学生学习环境的根本方面。

在校园环境的构成因素中,信息技术与室内外、软硬件环境的结合也是重要的方面。将古诗词中“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校园中展示,使用音画结合的方式在公共空间展示教师与学生学习互动的画面,还有学生学习诗歌时的转变,尤其是词汇量的扩大、绘画能力的增强等元素。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在校园中展示时,对于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对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古诗词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手作课的形式,运用毛线编织、刺绣等方式将美景、美物通过手作的形式展现出来。一般经过五六节课的训练,孩子们可以钩出漂亮的胡萝卜、番茄、草帽等物品,还可以绣出简单而富有画意的山水图景。有声学习与无声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孩子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审美感知,与其他课程的结合更能增强他们的专注能力。

总之,多重实践表明,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与合理使用是促进教学进步的根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如何让信息技术的辅助功效达到最大,并且不影响古诗词教学的根本,也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毕竟,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辅助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一种手段而非全部内容。明确古诗词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用以辅助古诗词教学。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兴趣培养;教学效果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根基。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很多的教材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然后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怎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怎样才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在生活中遴选数学知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千变万化的,这个万花筒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圆形的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而且生活中很多的内容都需要计算,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及时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对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学生日常的消费购物中,就包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超市促销打折,商品打折、买几返现金、买几赠几等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案例,铁塔的造型就是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车轮子和滑轮等,是应用了圆形的特点等等。教师只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这些内容就可以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最为实用的生活知识,生活和数学是密切联系的,也是相互伴生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内容,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一直都是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内容。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生活服务的,尤其是数学知识,对于生活内容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比如学习图形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深刻的数学知识烙印。

生活化数学教学和教学中的生活化,都是一个目标,那就是使数学知识和生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恰好是这两方面联系的纽带,生活和教材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化。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每一节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其意义重大。

篇8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一、挖掘生活素材,在生活中“找”数学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信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采集生活教学实例,通过数学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

如,在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课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上课时,学生积极地汇报着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会,有的学生谈到了:制作长方体时要有6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要同样大;正方体的6个面要一样等。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直接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学生便可抽象出他们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思”数学

1.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生活在一个主体的空间里,每天面对的是多彩的世界,如果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数学。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一开始,我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或用过人民币?”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他们生活中积累的与人民币相关的场景不断重现:自己买学习用品时,用过人民币;和妈妈上超市购物时,见过人民币;收压岁钱时,收到人民币。这样生活化的导入,置学生于生活情景中,沟通了人民币与生活中“钱”的联系,淡化了教育痕迹。

2.还原生活经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如,有些学生对“155-99=155-100+1“中先减100再加1难以理解。我先让他们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现象来解释:周日,妈妈带了155元到商场买了一双价格为99元的鞋子,她给阿姨100元,用155元减去100元,收银员找给妈妈1元,加上1元,找回的1元是多付的部分,类似的,把99看成100,多减了1,因此应该再加上1。这样,抽象的运算获得了具体经验的支持,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运算。

3.重现生活画面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编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恰当的应用生活现象,再现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根据小学生注意特点,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循环小数》时,为了课堂一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我用多媒体展示形象逼真、色彩清晰的红绿灯动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地变化。这时,我告诉大家循环现象的含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学生获得了对“循环”的初步理解,体验“循环”的规律性,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定义打下了直观的基础。

三、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中“用”数学

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与宽,并求出面积,再到磁砖店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磁砖,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求出面积,最后算一算家里客厅铺这样的磁转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让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紧紧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进而提高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面对21世纪的小学数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用数学的头脑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也使数学变得活力四射,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参考文献】

[1]《福建教育》.福建教育杂志社.总第694期,2008.3

[2]黄浪沙.《名师特色课堂研习》.天津出版社,2007.7

[3]徐斌.《走进徐斌》.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向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35-01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当然也要应用于生活中去,进而服务于生活。教育也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和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考虑,结合实际教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挖掘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数学中生活的内涵,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智力,自主的动脑、动手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1.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识

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是在生活中经过积累和提炼出的知识的结晶。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生活意识,将生活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密切的关注着生活,注重学生从数学的学习当中获得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实践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教学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两辆汽车从一个地方相背而行.一车每小时行31千米,一车每小时行44千米.经过多少分钟后两车相距300千米?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这道题改做:我们班上两个同学放学骑车回家,而家是相反的方向。这样让学生的生活体现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解决自己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养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2.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人们往往对生活实际存在的事物比较有认同感,学生也不例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认同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有关数学的有趣味的现象,并有效的整合到数学教学当中去,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创设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件小趣事。例如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去逛街,在一家服装店买了3套自己穿的衣服,一套199元,和4套女儿穿的衣服,一套89元,付了900元给老板,如果你是店主你觉得自己应不应该给这位妈妈找钱呢?如果找要找多少呢?教师可以将这些在生活中的小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憧憬自己就是这家服装店的老板,进而诱导学生活跃的思维,积极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以提高实践能力。

3.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注重解决书本上的一些数学问题,死记硬学,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就不知所措了,学生的学习就很被动。而新课改以后,就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即是指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生活中一些数学的问题,自己去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例如在数学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安排出一节课的时间,带着同学去超市购买自己需要的或者喜欢的东西,并要自己去结账付款,而且学生还要自己制作一个购物表,买的什么商品,买了多少样商品,每样商品的价格以及数量,还要自己计算出总价,自己带了多少钱,又剩了多少钱,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切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去解决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4.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只是在说教式的进行教学,教学模式也是除了数学还是数学,对于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学生仅仅是死记硬背,教师机械的教学,学生也是机械的学习,不仅让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数学,教学质量也只是一般,还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所以,教学方法是关键所在。数学的学习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和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不断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真正的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表现。教师要运用自己生活化的理念,尽可能的将固定的、乏味的、死的书本知识转变成富有生命力的、活灵活现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发现、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例如学习长方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并结合生活去感受什么是长方体,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其实有很多物品都关系到了数学,还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及实践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学生生活的新理念为起点,进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形成及应用的过程,更好的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长知识,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玉洁.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江周刊:论坛,2012,(6):187-187.

[2]王培英.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C,2012,(6):173-173.

篇10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和特点。复杂繁琐的语言和讲解,纯粹的死记硬背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小学生会对枯燥的讲解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厌倦。

其次,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则培养了小学生从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本质是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生活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在生活的原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也是充满了问题等待探索和发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更加自然,更加顺利的将小学生引进都数学的学习,引进对生活的思考中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对数学的学习。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才是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从身边发现数学,从数学引申到生活。

2.1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对整数的运算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和爸爸妈妈去商店的时候最想干什么?”,“买零食。”“那现在我们来模拟商店买零食的情境。”教师负责卖东西,学生负责买,学生说出想要的东西,教师说出价钱。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计算,需要花多少钱。假如每个学生手里有一百元,并计算教师应该找零多少。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对整数的加减乘除进行巩固复习,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陪父母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自己算账,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2.2联合生活化问题

数学问题生活化也是一个将数学教学简化的方法。让学生所想的问题来自生活,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里能自己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例如:学习长宽以及周长。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每个人回到家里用尺子来测量床,桌子的长宽,并记录下来。正式上课的时候,讲解完周长的概念时,教师拿学生的课桌做例子,一起来测量课桌的长和宽,来计算周长,在学生掌握了长,宽和周长的学习后,让学生对自己测量的家里的物品的周长进行计算。充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思考问题。将数学知识能够延伸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2.3教学手段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