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篇1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 资源管理 公共管理 信息政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趋势的推进,公民信息意识的觉醒,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为当前信息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首先应当界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可以说,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依托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秉承了公共管理的精神理念。本文试图沿着这一方向探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研究

1.1公共信息资源概念及其特征研究

“信息”一词定义繁多。《大英百科全书》中写道,“信息现象渗透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信息的多样性使得迄今为止所有要为信息下一个统一定义的企图都落空了”。要想给公共信息资源作一个明确而又统一的概念界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美国《公共信息资源改革法案2001)中把公共信息资源等同于政府信息资源。有关人士或从知识产权角度出发.或从社会性角度出发,或从政府角度出发定义公共信息资源,定义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概念阐述必然不同,但基本都反映了政府信息或行政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一思想同时。定义的不同也反映了公共信息资源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构成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的集合,包括政府法规信息、政府公务信息、教育信息、公共健康信息、文化信息、农业信息、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环境信息等。范围再扩展一点,各种经济组织产生的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也属于公共信息资源,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

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经济性、智能性、规律性、整体性、非均衡性等特性;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公共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消费性(共享性)和外部性特征。此外,公共信息资源还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公开性等特性。

1.2公共信息资源的类型研究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以按多种类型划分。如根据公共信息资源本身特性的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有排他性而无竞争性公共信息资源和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形成方式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分为政府自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政府购买性公共信息资源和社会生产性公共信息资源;根据受益者需求范围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可划分为全国性公共信息资源和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等。

1.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指公共信息资源的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还包括普通公民。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的结构、类型、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利于改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加速信息流通,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

1.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特征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1)社会公共服务事业部门的信息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劳动保障、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服务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管理;(2)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包括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如标准信息资源、专利信息资源、文献检索系统、信息搜索引擎等应用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有学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性,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层次性表现在根据反映对象的时空角度可将公共信息资源划分为社区公共信息资源、地方性公共信息资源、区域性公共信息资源以及国家或全球性公共信息资源等层次,不同层次的公共信息资源数量和权重也是不同的。动态性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的公共信息资源范围是不同的,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公共信息资源的复杂特性意味着在管理方法上应根据类型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和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和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宗旨;(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具有政府一社会互动性;(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集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1.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运行研究

主要研究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计划、预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1.6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的预测研究

准确把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也是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革命和民主进步推动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向网络化和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标准化、个性化的趋势。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2.1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差异很大,导致各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化程度、公民民主意识、信息教育水平等社会信息化建设明显失衡。正确认识现状有助于根据实情制定信息政策和发展策略,营造和谐的信息环境,采取更公平有效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属于社会调研的范畴,有一整套成熟的调研方法可供借鉴。

2.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主体复杂多样。建立一套结构完善、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性质、纵向的隶属关系及横向的协作关系、人员配备、职责划分等。

2.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所以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这些方法有:生命周期管理法、内容管理法、环境扫描法、信息审计法、信息系统设计法、项目管理法、人力资源管理法等。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除了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特性,所以以上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变通。同时,公共管理中的技术与方法也可以被借鉴用于对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

2.4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研究

广义的讲,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有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分析技术、信息组织存贮与检索技术、信息传送与服务技术等。技术开发主要在计算机信息科学领域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

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外部环境研究

3.1政策的研究

信息政策是国家为管理和发展信息事业而制定的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是对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进行调节的一整套政策体系.是国家对信息活动和信息事业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目前,我国在信息政策研究中比较集中探讨的问题包括信息政策概念内涵、信息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国家信息政策建设策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信息政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信息政策的体系结构、国外信息政策研究、不同国家信息政策的比较研究以及如何从信息政策的内在联系上构架一种合理的信息政策体系。就信息政策所面对的对象出发,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需要解决地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信息化、信息安全与保密、国际信息流通、信息管理体制、科技情报、图书馆、大众传播问题、出版问题、信息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3.2信息法学的研究

信息法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产生、传播、收集、处理、存贮、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转让信息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目前,信息法学学术研究方面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几个热点研究领域有信息自由与平等、信息共享与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信息网络中的法律冲突、信息法律制度建设等。狭义的讲,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有所区别,信息政策作为社会信息活动的指导原则,具有灵活性、动态性、阶段性的特性,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而信息法律则具有稳定性、时效长、普遍性的特点,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信息政策对信息法律有指导作用,是信息法律的基础,信息法律则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两者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有不同的功能优势。广义的讲,信息法律也属于信息政策体系。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保障信息来源的公开透明、信息渠道的规范畅通、信息权利的公平及可实现。

我国的信息政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科技情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三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扩展到信息安全和网络规范、个人隐私,进入21世纪后电子政府和电子商务立法在信息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信息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国家级立法较少,宏观规划多于微观规划,定性的目标性的阐述多于定量的具体的措施,但加强信息政策制定、执行的力度已取得共识。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审议中,《图书馆法》的制定也在进行中。 

3-3标准的研究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标准是从行业角度、技术层面出发,保证信息的公开和共享,规范信息提供者的行为,保障公共信息资源可获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等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公共信息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从业人员标准等。

4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与公民信患素质教育

4.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展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政府部门的文书管理领域和工商行业的企业管理领域,追求管理传统,以管理理论统帅相关学科知识。而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于图书情报机构,思维习惯与传统根植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众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也是图书情报专业改名而来,这使得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脱离管理实践.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1)根据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确定培养目标.构建适应性强而又相对稳定的有机的课程体系,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2)建立从中专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构成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以适应基层操作、中层管理、高层规划等不同层次工作的需要;(3)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4.2公民信息素质教育

对公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要使人们能够确认针对信息的需求。提出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认潜在的信息资源,制定成功的信息搜索、获得、评价、组织策略,并将新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公民信息素质教育还应包括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目前,我国图书情报学界探讨信息素质教育局限于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和讲座,主要讲解图书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同时简单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等,手段相对单一,内容陈旧,并且很少涉及到信息伦理教育。与此同时,业界缺乏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来规范和衡量整个教育过程,评估教育成果。对公众普及信息教育,也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篇2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挖掘、整理、总结和应用。当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这极大扩展了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信息资源的保存和传递也与以前大不相同。这极大节省了使用者享受信息服务的时间,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的图书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包括不同数据库检索方式不一、不同系统对于使用者的身份检验有着不同的途径以及馆与馆之间的数据库内容有重复现象,这给用户在利用资源时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改进升级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

从管理的内容来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只涉及信息自身的内容;广义的内容即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和它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员、设备、系统和网络,甚至还能够延伸到信息资源的设计和调控。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

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马钱德和霍顿等人提出来的,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一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进来。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必须深入了解信息资源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一)稀缺性

当下的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多样化的时代,信息资源可谓是数不胜数。然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由于他们在认识、搜寻和使用这三个层面上都有缺失,所以信息资源其实并不充足。人们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单靠现存的信息资源还远远不够,时间上的滞后性和不可避免的交易费用导致了提供信息的一方无法供给足够的信息。再加上供给方在信息的处理上存在缺陷,所以信息资源并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因为信息也要经历以上的三个阶段才能生产出来,所以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不仅体现在科研者探索未知领域上,还体现在图书馆等信息资源存储方的传输中和信息咨询方搜寻、组织和完善信息的过程中。

(二)体验性消费和准公共物品性

体验性消费和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以消费作为探究切入点的。消费者先体验产品,再判断它对自己是否具有价值,这就是体验性消费。因为体验性消费先天存在的缺陷会使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而不去购买,图书租借业务和电子资料馆就是在人们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产生的。处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产品就是准公共物品,消费者在对其消费的过程中又没有妨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医疗和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献等信息资料在传递分享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损耗,所以它不具有竞争性——任何人在使用信息资源都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管理原则和模式

图书馆内的电子图书、期刊和数据库可谓是浩如烟海,而且它们都处于不同的检索平台,使用者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查找时必须在多个平台之间跳跃,不能在一个平成所有的检索工作,这就给不了解系统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给他们的正常学习带来额麻烦。从本质来说,信息资源的数目和使用者承受的负担是成正比的,倘若信息资源一直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使用者肯定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这完全不符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服务原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由此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便成了当务之急。整合后信息资源的开放对象应该是所有的使用者,在管理上要把用户的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以用户的需求与图书馆建设为基础有秩序、有条理的开展工作;要将信息服务整体战略贯穿于资源整合的始终,不忽视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由此实现总体的价值增值;整理信息时要将实现资源增殖作为突破口,将实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重中之重。其次,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工作者不能带有私心,要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得到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当然,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面向广大群众,多多和读者进行互动,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整合必须提出各种不良信息,将最具含金量的信息呈现在用户面前。这在整合网络资源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网络信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更新,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大范围地进行搜索,将含金量更高的信息挑选出来,不间断地进行跟踪,推陈出新,让使用者获取最有价值的消息。我国当前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OPAC、资源导航、跨库检索和以超级链接为依据的信息资源管理。OPAC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很大一部分的中文数据库它在开放链接标准上存在很大的波动性,链接地址的稳定性非常不好,当数据源的数据更新换代或地址稍微变化时该链接就无法使用了,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使用机读目录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整合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会产生较高的使用费用。以跨库检索为依据的信息资源管理尽管能够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库同时开展工作,然而不同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却并不兼容,只有在各个信息系统的“共性模式”的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原有的独特模式便毫无用武之地;以导航作为设计基础的信息资源管理因为提供的内容较为单一,因此没能成为信息资源整合的高级阶段。

(二)管理技术分析

(1)信息检索智能化技术多语种自动识别技术、文献自动标引技术和信息智能导航技术都属于信息检索智能化技术。近几年多语种识别技术发展迅速,这得益于语料库方法得到了合理的应用,然而中国的词汇博大精深,含义丰富,设备还不能将某些生僻的含义翻译出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信息智能导航系统应用了信息资源技术的设计原理,能够以一种嵌入功能模块的形式在信息搜寻中发挥导航的作用,能够对知识和状态做出科学分析、传输知识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献自动标引技术现在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全文检索词检索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作为索引的入口,包括公告日、公告号、申请日、申请号、所属类别分类号、关键词等等,这大大节省了使用者搜索信息的时间。(2)通用互联协议OpenURL、Z39.50和ZING协议是当下最为流行的通用互联协议。现在OpenURL协议已经从静态演变为动态,这极大提高了它的开放性,尽管它的设计原理是URL,但OpenURL在功能上较URL有了不小的改进。Z39.50作为一种网络通讯协议是在C/S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由于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不依附其它原件单独工作,所以给予用户的接口使用范围很广,它也是联结多个系统和平台的一座桥梁。ZING是Z39.50的改良升级版,它对检索语言、面向对象的实现模型以及简单的Web查询进行了重新定义。和Z39.50相比,ZING的应用范围更广,而且它也弥补了Z39.50的很多缺陷,对其功能进行了改良和升级,ZING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系统的支持。(3)WEB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目录服务技术、扩展标识语言XML技术和资源描述框架PDF都属于WEB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目录服务表述作为一项存储结构,它体现出的层次是多样化的,它能对不同资源间的关系加以整合,同时还能及时更新信息。网络资源的位置出现变化时,它可以对对应的目录项进行移动完成位置的变更;当出现新的网络资源时,可以加入与之对应的数据对象实现资源的更新。除了以上功能,目录服务还存在一个潜在功能对网络资源进行监管,即把网络的真实状况一一对应于目录的具体内容,这样就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XML标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它能够促进多个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可以将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因为它的语法功能在设计上坚持了精准性的原则,所以应用程序的负担较小,也简化了智能工具开发繁琐的程序。PDF应用XML数据不是单一零散的,而是经过整合处理的,所以搜索引擎在数据的处理上可以做到零失误,大大提高了搜索的精准度。

(三)管理策略分析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和当前的发展状况的角度分析,对于加强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建立异构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此平台的检索模式分为初级和高级,高级检索可供选择的条件更多,最多可达三个。能够充当检索入口的内容很多,包括署名作者、文章名称、关键字/词、来源等,而检索的结果会依照时间顺序和相关性依次向下排列。当将需要检索的内容输入进去后,所有的数据库会将反馈结果呈现出来,统一的界面会将查找到的条目个数显示出来,某些因为服务器忙碌查找不到的资源还能进行二次搜索。统一检索平台将多种不同的搜索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资源查找的效率,也有利于资源的共享。第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二次加工数据库。高等院校的数字图书馆对于综合性和专业型的数据库有着不同的处理,前者以学科属性为依据被列入与之对应的学科目录,构建了树形的信息资源结构,使用者在导航系统的帮助下能够自由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后者并没有做出具体的细分,只是被直接列入一级学科中。所以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受到使用者的青睐,最关键的是在查阅数据库资料时不需要验证自己的身份信息,提高了查阅期刊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虽然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弥补当前的缺陷,需要大力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改进和升级,将来源各异、系统各异的数据库和图书馆管理系统联结成一个整体,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保障信息资源管理的安全,组织外部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同时也要加强内部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卸扣,必要时对其实行彻底隔离;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和综合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金咏梅.试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13(6):33-35.

[2]楼靖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7,27(5):83-85.

[3]殷翠芬.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8(3):74-75.

[4]田国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宏观管理问题[J].情报资料工作,2016(1):77-80.

[5]白淑琴.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5):93-95.

[6]胡太元.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124-125.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格技术;资源管理

一、引言

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更好地开发,管理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真正价值,是目前重视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逐渐呈现出海量、异构、分布、动态、自治等特性。信息网格技术通过对异构信息资源的同构访问、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和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企业使用网格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从而得到高效、快速、正确的服务。

二、信息网格技术的概念及网络环境特征

信息技术(简述)是完成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存储、输出和应用的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信息网格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信息是对社会、自然界的事物特征、现象、本质及规律的描述信息网格是利用现有的网格基础设施、协议规范、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智能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信息处理是分布式、协作式和智能化的,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特征表现为:1、交互性。用户在接受信息时是终端,同时又是输出信息的始端;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者。在交互性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角色,从消极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2、开放性。网络是开放的,这是网络的内在要求,因为开放是网络的生命所在。开放性决定了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用户共同享有全部网络资源信息。3、自主性。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网络信息内容,自主选择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等。网络能带给用户充分、自由的个性化空间。

三、企业信息网络资源中的内容和网格管理功能

1.企业信息网络资源的内容

企业信息是企业中用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一切数据资料的总称。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拓展了信息资源的范围。一般来说,企业运行过程中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和企业外部信息资源。企业内部信息指企业内部产生的各种信息,企业内部信息需求的根本目的是了解企业目前的基本状况,一方面在经营决策时作为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主要的诊断工具,监控企业的正常运行. 企业外部信息指企业以外产生但与企业运行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其主要职能是在经营决策时作为分析企业外部条件的依据,特别是确定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时更需要充分的外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信息和用户信息。

2.企业信息网格资源管理功能

信息资源的集成功能,在信息网格中,信息企业用户将通过单一入口访问所有信息,企业信息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使用,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网格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体化功能。信息网格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分布式、协作式和智能化的, 从信息存储到企业的浏览服务,信息网格纵向地为企业提供集成一体的方案,它不需要程序员进行二次开发,只需要管理员做简单的配置,就可建立服务平台,这将从根本上克服互联网因分散管理所带来的缺陷。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功能,网格将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如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等实现互联互通,信息网格将实现异构信息资源的同构访问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并重点拓展信息服务功能,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来自整个网络的个性化服务。 转

四、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缺陷网格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存储各种经济信息并按照不同需求对其进行分析、加工、选择、整理和传递使用的工作过程。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信息管理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形态由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过渡,信息资源管理的缺陷便日益暴露出来。主要包括: 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了另一种十分重要的知识——隐含知识的存在,从而大大限制了管理范围,并限制了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信息资源,无法从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从而大大限制了它在企业内部地位的提高等。网格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可以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用信息网格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网格门户透明地使用整个网上资源,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还可以提高企业信息资源检索的能力,企业信息网格通过提供一组服务来支持资源和信息发现,通过存储资源使计算可以在异构的存储资源上进行,极大地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更加可以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在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方面,由于网格信息系统是采用元数据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这非常有利于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发现,使信息资源被统一管理和使用。

篇4

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开发、利用及监控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建设总体目标是构建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前沿性和发展性的教材体系,提供系统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知识,满足社会对公共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同时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也是教师授课的内容依据,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信息数量的迅猛增加,技术手段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变化之大,技术之多样,都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教材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在信息经济浪潮中,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1999年《公共部门信息:欧洲的重要资源———关于信息社会公共部门信息的绿皮书》指出公共部门的信息对国内市场以及商品、服务和人口的自由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迫切的问题是要将已经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获取[3]。由此可见,培养专业信息人才的关键在于搜集整合有用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熟悉并掌握公共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及社区从事公共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组织、开发、利用以及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教材建设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相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涉及管理学、信息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是一门理论交叉强、覆盖面广的新兴学科,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针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每个公共信息管理人员都应该明确信息资源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获取、组织、利用和服务,提高在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中设计和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及提高在处理和利用信息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政策性问题的思维处理能力。这些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获得。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通过专业的学习来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2教材建设要与课程体系设置相适应

课程的设置往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的,教材则是落实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的编写,要适应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完备性特征,同时包含课程的新内容、新知识,才能保证较高的质量。还应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而这些又都与教材建设密不可分。优秀的教材在专业建设中可以起到引导正确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等作用。

关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借鉴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架构方法,可分为信息科学模块、资源科学模块、管理科学模块三种形式;也可依据专业的多学科融合特点,设计为五个模块:基础教育模块、信息科学与技术模块、管理科学模块、相关学科知识模块、专业理论知识模块。笔者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的研究领域,建立在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知识之上的知识集成。课程体系不管是分为三模块或者五模块设置,都需要有基础理论铺垫、信息技术支持、具体管理方法的知识积累,因此下文的教材体系构建也将分理论层次、技术层次、方法层次三个模块进行探讨。

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体系的建设构想

本文探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不仅适合于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专业等的本科课程知识的延伸补充,同时适用于硕士阶段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向教学的使用,可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自由搭配学习,增强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技能。

2.1基于教材内容层面的建设构想

公共信息资源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的集合,政府公务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是其主要部分,第三部门等社会组织及个人以公开的方式所的组织信息、个人信息等,也构成了公共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5]。鉴于公共信息资源主体的多样性,设计从各个主体需要出发的教材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笔者从教材内容出发,将教材体系划分为三个层面:理论层次、技术层次和方法层次。

理论层次的教材,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基础,具有对其他层次教材的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技术层次的教材,是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所必备的技术知识,从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方法层次的教材,包含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的各种方法,指导不同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详见表一。

鉴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于具体领域,以满足不同管理主体的多元性需求。

2.2基于载体层面的教材建设构想

教材的编制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秀的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增长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教学中多使用传统纸质教材,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依据立体化教材的有关理论,提出建设不同载体层面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体系,将传统纸质教材、习题集、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有机结合。电子教案不仅是纸质教材的电子化产物,而且突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加入音频、图片、Flas等新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也可作为学生自学的依据。例如信息资源管理中信息资源的定义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就可以采用Flas等形式,举例阐述。

习题集知识覆盖面广,类型多样化,可以利用进阶引导方式,一步步地将学生带入更高层次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启发性。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学习中,辅以数据库习题集来练习数据如何挖掘、如何建库、如何维护等内容。信息资源在检索时可以有多种检索途径,通过不同检索点、检索式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前沿学术会议视频、音频文件、会议资料以及案例资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论教材是概述性质的教材,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相关学术会议视频、案例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材的内容,生动地展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包括网络课程和教学互动平台两方面。网络课程的设计包含专业学习的背景知识、学术动态、视频课程、案例分析等;教学互动平台在其中加入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知名学者的博客链接、常用资源链接、分享学习心得等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课程资源和实践动态,并利用“专题讨论板”的方式进行学术讨论,还可以形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某一专题的PPT汇报大纲。

2.3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

不同内容层面的教材体系和不同载体层次的教材体系,虽然划分依据不同,其目的都在于构建趋于完善成熟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发挥其更广泛的作用。一门学科拥有专业教材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广度,专业教材的层次结构,则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发展趋势。

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如图一所示,课堂教材、习题集、电子教案、案例库、多媒体库这五方面内容都依托于网络学习平台之中,构成立体教材载体平台;而教材体系中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构成第二层公共信息资源内容知识平台。内容知识平台嵌套在教材载体平台之中,可利用不同教材形式促进知识内容的讲述,采用多种途径加深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3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原则

3.1科学系统性原则

教材建设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这就要求教材体系科学的反映本专业主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论,较好地体现本专业的内在逻辑,恰当反映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外在联系。知识经过验证是正确的才能写进教材,所以成熟的、科学的知识经过系统的组织成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教材要保证本专业核心知识比如公共信息资源的概念、类型,信息资源采集、传播、检索、利用的方法等知识系统的阐述,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全貌。同时,科学系统性还体现在理论性和技术性并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对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要求较高,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将政府信息部门、公共信息机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技术引入教材中,避免简单重复计算机专业课程,保持理论性教材与技术性的合理比例。

3.2针对适用性原则

由于学校层次不同,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教材编写也应针对这些差异,在国家组织各专家编示范教材的同时,鼓励教师根据各自学校特点和学术专长,编写适用的教材。教材既要满足需求,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学习者层次定位和要求;又要有所针对,体现各个学校的特色,符合未来专业和学科发展的趋势。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分析和开发利用的应用型复合型信息管理专门人才。为了体现该专业的公共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色,教材的建设也应围绕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既包括公共信息资源的理论知识教材,又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利用技术方面的实用型教材;既有适合初学者的基础理论知识概述,又有提升专业人才技能的技术指导手册。

3.3前沿发展性原则

教材体系应不断更新内容,吸收新的发展成果,保证教材具有时代气息,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据调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国外的优秀教材往往每隔1-2年就更新一个版本,在新的更新版本中把信息技术的新方法和趋势整合到各章节中,同时继续保持教材整体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篇5

Abstract: It introduced the content,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ed problem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and reciprocity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evalu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was built up. The evaluatio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is index system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lphi Method, Fuzzy Evaluation and the Balanced Score Car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ology; 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060-03

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自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等为标志),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开始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现代公司制企业获得急剧发展。从三次产业革命的历程来看,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带来了企业管理方面的革新。企业管理方法与思想的演进也经历了产品管理(销售管理)一人本管理(营销管理)一信息资源管理(面向客户管理)的变化过程。信息资源管理(IRM)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影响现今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发展领域,受到信息界、管理界、经济界与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接受。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Horton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集成概念,它融不同的信息技术和领域为一体,这些技术和领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管理、自动数据处理和电子通信网络等。这些领域和职业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相互隔离和分散的,但它们必定会重新聚合在一起。”[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重在信息资源的需要开发和管理,目标是的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实现企业整体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一致,归纳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战略管理与总体规划;二是使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相关信息系统处于高效可用状态;三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具有较好的信息标准、数据库与管制制度等);四是综合利用信息资源辅助企业的高层决策,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今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自由贸易与全球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信息、物质、能源成为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战略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必要性与原则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加速,企业对信息资源系统的投入不断加大,信息资源系统运行的效果和效率、系统稳定与维护的投入产出、系统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各种效益、用户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满意度等信息资源系统绩效评估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1 信息资源管理在发展与存在的问题从20实际80年代起,我国企业已逐渐认识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正呈普遍展开并迅速增长的势头。从社会到企业都意识到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调查[3],在过去两次管理信息化热潮期间(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中,企业纷纷构建MRP与ERP系统等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投资80亿左右规模上企业中,应用成功率只有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寥寥无几。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组织开发适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几乎无一成功,开发者称之为MIS“泥潭”或者“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 据统计[4],我国现有大约16000家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左右初步建成了信息化网络框架,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约有5%的企业有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归结起来,我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总体效果与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缺乏正确有效的信息资源理论与管理方法指导,无法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信息资源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现象严重。第二,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缺乏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的实践经验,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浪费。没有形成完备信息存储、编译等信息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与改善方法。第三,信息资源管理不规范、控制不合理,建设周期过长。企业信息资源系统(如ERP)项目需要强有力的项目控制能力和科学方法,从立项、确定目标,到软件选型、实施、上线。许多企业存在哲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项目实施周期过长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实施完成后,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流程己经发生了变化,这都会制约和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效果。

2.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必要性

2.2.1 便于企业确定信息资源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寻找信息活动最佳经济效益点通过绩效评估,企业可以准确掌握信息资存在的问题源与带来的效益,从而增加对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投入,同时也会使投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企业信息资源无论是在投入建设阶段还是在正常运作管城中,都需要对各种投入与产出(信息、服务等)做出比较,即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过程中消耗的全部劳动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对比析。通过信息资源评价可以获取信息系统运行的真实情况,通过标杆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或企业自身不同阶段的纵向对比、实际绩效与目标水平的差异就能反映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绩效的真实情况。通过评价作出效益差异原因分析与总结,可为将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投入与资源配备提供依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佳经济效益。

2.2.2 有助于企业提升效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已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主要运营系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但随着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完成,企业高层急切想知道:企业在花了大把金钱投资IT后,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有多大支持?同样处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各流程中的成员,都会十分关注其完成任务与作出的贡献能否取得预期的收益,是否降低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本机构的信息资源,为本部门带来了多少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为企业(决策层和各级员工)获得这些问题的科学、量化的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决策层有效激励员工。

2.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原则

2.3.1 战略原则可评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成功与否。从全局上考虑,既要注意到当前所产生的效益,又要注意到长远发展,要给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今后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但又不能放弃当前效益的取得。

2.3.2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主要关注的是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企业进行各项活动主要目的是为牟利,企业进行信息资源的各项安排与投入必须遵循经济型原则。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

2.3.3 系统优化原则评价包括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面。既要统筹企业战略与整体又要重视具体执行与部门衔接。从综合绩效评估出发制定评估的内容,优化各层指标体系;比较各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2.3.4 实践性与开放性原则综合指标体系设计要简明扼要、定义明确,充分考虑企业现有信息条件与信息资料的可获取性。信息系统效益的评估内容,包括现实效益和潜在效益,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要定期地进行追踪评估。

3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

构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互为补充,即涵盖全局,又重点突出;能够充分反映企业在信息资源规划与长远发展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影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系统的因素很多、结构复杂,只有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构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系统,才能较为准确反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效能与水平高低。为此,参照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结合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的特征与相关评价的文献研究[5] [6] [7] [8],设计出如表1所示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其中,评价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评价;一级指标分别是财务评价指标、客户评价指标、内部流程评价指标、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以及相关的30个二级指标见表1。

4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4.1 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复杂、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它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基本步骤为: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具体而言为最高层、中间层与最底层;②构造对比判断矩阵;③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④计算组合权向量及组合一致性检验。

该方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注意事项: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性指标可分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对于定性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时,一定把握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关系,主要因素要突出,不漏不多。②在企业信息指标(通常含有第二级、第三级等)注意相比较等级之间的强度关系,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同时需要关注不同的指标间构造的判断矩阵(有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结果)。

4.2 德尔菲法20世纪40年代由Helmer和Gordon首创,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定性预测,后来逐渐被应用于军事预测、人口预测、经营和需求预测等领域的评价、决策、管理沟通和规划工作。

具体实施步骤:①组成专家小组。②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由专家做书面答复。③专家作出预测意见,并给出解释原因。④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做出修改和判断。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⑤将所有修改意见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⑥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该方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注意事项: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指标评价涉及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在挑选专家时既要考虑评价成本和时间等因素的约束;又要考虑专家间存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别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利益冲突等其他社会原因,同时,还需要防止专家因不愿批评或否定其他人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合理主张。因此,必须避免专家们面对面的集体讨论,而是由专家单独提出意见。②对评选专家的挑选,必须要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成员对企业内外部情况比较了解程度。专家的成员具有多样化,可以是第一线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外请专家。如,在估计未来企业对信息资源设备需求时,企业可以挑选人事、计划、市场、生产及销售部门的经理作为专家。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L.A. Zadeh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并由此发展成模糊数学,为模糊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数学工具。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己在综合评估与决策、模糊规划、模糊可靠性分析、模糊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就是借助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原则,考虑与被评判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按确定的标准,对某个对象中的某个因素进行评价,称为单一评价,从众多的单一评价中获得对某个对象的整体评价,称为总的评价。模糊综合评判由各因素被评为各等级的隶属度构成评判矩阵,并对评判矩阵与确定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权重因子进行模糊矩阵合成运算,最终得到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具体实施步骤:

①建立因素集,因素集为U={U1,U2,U3,…Ui}

②确定权重向量:

(i)=(a1(i),a2(i),…,ah(i)),ak(i) 0,ak(i)=1;

③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无量纲处理),得规范化矩阵。

X(i)=(i),(i),…,(i)

=x(i)x(i)…x(i)x(i)x(i)…x(i)…………x(i)x(i)…x(i)=x(i)

即得评价矩阵:

(i)=1(i),2(i),…,m(i)=r(i)

④建立模糊评价模型:

(i)=(i) (i)=(b1(i),b2(i),…,bm(i))

该方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注意事项[9]:①企业信息资源评价的诸多指标中,通过模糊数学法可以将不完全信息、不确定的评价指标转化为模糊概念,通过标准化处理(无量纲处理)以及规范化矩阵的使用;使定性问题定量化,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可信性。②只考虑了主要因素的作用,忽视了次要因素,使评价结果不够全面。

4.4 平衡计分卡(BSC)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由学者罗伯特教授和戴维教授于1992年提出,是一个将长期的策略战略和短期的具体措施联系起来的综合度量系统。既重视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指标,又注重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性四个维度来衡量企业的业绩,强调的是目标之间的平衡与一致性,便于战略的实施与战略目标的实现。平衡计分卡是一种通用的组织绩效管理与测评工具,对于不同的运用对象(适用于企业、政府或非盈利组织等),平衡计分卡的角度、结构也指标是作出可以适量增减。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过去数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之一,据调查,全球排名1000大企业中有60%已经使用或正打算使用BSC,世界最大的300家银行中约有60%正在使用BSC。

该方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注意事项:①该方法只能对定量的指标进行评价;因此对于定性的指标必须要考虑选用其他的方法加以量化。②运用该方法的前提一定是企业已经具有自己的发展战略与信息资源发展规划(即一致认同的战略);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达成要考核企业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务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在信息资源评价体系中,平衡计分卡方法能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发展,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工具。

5结语

毫无疑问,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导致到企业为未来战略的成功与否。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遵守规范化的评估程序。基于实践中企业日益高涨的需求与理论研究的现状,如何使得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客观?本文分析了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必要性与相关原则,尝试从财务评价指标、客户评价指标、内部流程评价指标、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等四方面构建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模糊评价法与平衡计分卡法4种方法,并分别对其评价注意事项做出了分析。总的来说,目前对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评价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多,定量评价方法偏少,但正成为研究热点;而且评价指标越来越细化。但是,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评价的定量评估模型中,大多集中于某种或某几种具体评估指标的测度,还缺乏从企业战略总体上考虑所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指标体系的综合、通用评价模型与方法。因此,在评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整合企业现有所有资源来进行评价必将成为必然;在选择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上,综合几种方法的优点,对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多角度、智能化的综合评价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Forest W•Horton,J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M].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1985.

[2]张洪烈.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7):62.

[3]邵宏宇.基于信息化能力的企业全面信息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第3页.

[4]于嘉.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5).

[5]李佳洋,郭东强.信息资源效用的综合评价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查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情报,2010,3.

[7]龙茜.企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篇6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医院信息资源管理

引言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信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时期,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影响下,医院也进入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时期。医院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造成巨大的变化和影响。在医院管理中,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改变医院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因此说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将成为医院建设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

关于我们对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狭义的理解,认为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就是指医院文献资源或者医院数据资源,或者医院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医院各种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医疗器械,人员管理,数据库等等。而广义的理解是,认为医院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资源相比,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赋予了医院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内涵。

2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医院传统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医院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和行业广泛。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医院传统的信息资源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体现了医院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数量巨大 CNNIC一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是对传统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它同医疗器械设备和人力资源技术等一样推动医院向前发展。各种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利用将有效的改变医院面貌,为医院的正常运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医院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医院的发展,除了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优质的服务质量和合理医疗价格等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它将是医学信息的竞争。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图书情报、病案统计等统计资料尤为重要。医院决策部门需要先进的信息服务系统,以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占领医疗市场。医疗及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最新的信息服务来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患者服好务,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声誉。

3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库技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切信息和数据的基础和源泉,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供系统的反映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医院的数据库不仅反映医院当前的盈利能力,而且反映医院未来的盈利能力。医院的工作即使是重点放在客户服务和管理上,但仍要以客户数据库为基础,以提高顾客忠诚度为核心、正确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组合,优化客户组合,提升服务利润链,提高医院竞争力。现在的医院在医疗技术、价格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针对医院的特色,优点,特性及患者群体的分类对客户服务予以细分,具体到每一个环节,第一个步骤,就能堵住各种可能造成的就医后遗留问题,后期客户服务扩展为其提供增值服务,从服务层面上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用医院的文化和理念在整个医疗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4 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浏览新闻、娱乐的场所,也是绝佳的学习窗口和平台,同时它也是科研信息的重要源泉,新的信息技术不断的渗透到医院信息管理的过程之中,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成为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其巨大的存储能力把医院内部及相关医院、社区及医疗服务等所有的信息完整、有序的存储起来,并可以上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医院从上至下各级管理人员包括患者都可及时、迅速的获取各自所需的医疗信息、统计信息等等。利用E―mail和FTP文件传输可以把这些信息迅速快捷的传递给所需方。这种远程医疗信息传递功能可以将医院的医疗信息传递到医院分支机构或者远程上网的合作医疗单位的工作站上,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个大系统以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的协作及资源的共享,在网上各个环节的信息迅速流动,医院可以利用网络和网络信息完成多项工作。计算机网络信息已经成为了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通过网络,医院之间能够开展更多的远程医疗会诊,可以更经济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医院内部、外部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让医院在大范围内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语

虽然现在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但是目前这一领域仍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研究解决。现在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正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对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将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发挥它的最大潜能。总之,我们要注重医院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密切关注国内外医院信息服务趋势,密切跟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最新动向,对新的技术进行及时的应用和开发,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篇7

(一)公共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而对于公共产品来讲,两个主要的辨别标准,即非抗争性与非排他性。对于前者来讲,指的是给定的必定数量的信息资源以后,再额外增添1个人的消费其实不会使信息的出产以及使用本钱增添,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信息资源的出产以及消费边际本钱均为零;对于后者而言,非排他性指的是,当任何主体可使用信息资源时,都不能阻挠其他主体使用该资源。对于信息资源消费而言,非抗争性是其天然属性,是没法扭转的。对于非排他性来讲,由于信息载体的低本钱履行,使患上信息资源的复制本钱极低,在分散方面拥有显明优势。也正由于如斯,信息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构成了必定的差别,需要借助市场机制以及其他辅助机制才能到达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稀缺性。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任何1种物品只有同时具备了价值以及使用价值,人们才会去出产它、使用它[二]。而在人类社会的出产领域,任何1种物品的出产进程都应以该物品的稀缺性为条件,也就是说要全面体现物品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使之能够反应出物品自身对于人们需要的知足程度。对于信息资源来讲,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稀缺性方面,只有这样,信息的价值才能表现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知足人们的需要。即使在现今的信息时期,信息资源的范围极其巨大,然而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够成为资源,只有那些稀缺性的资源才能为现代的出产糊口提供匡助以及支持。

(三)体验性。信息拥有消费性,信息资源也就拥有了体验的属性。因而,从消费的角度讲,信息资源可以在对于其进行体验的进程中,发生“公共产品特性”。在这两个特性的作用下,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会延续增长,这也是为何信息资源不仅患上到利用、其价值不断上升的缘由。实际上,对于信息资源的体验性消费,指的是消费者对于面对于信息产品时,需要对于该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而只有顾客消费了信息产品,才能对于其进行评价。如斯1来,信息资源的体验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二网络经济视阈下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效力晋升途径

二.一借助市场手腕配置信息资源

在网络经济视阈下,政府对于信息资源的调理作用毕竟是10分有限的,需要借助市场手腕对于该资源进行全面的配置。比如通过税收以及补贴,使信息的出产者以及经营者能够在相干流动中发生的正外部性,用以填补出产者的收益损失,或者者借助信贷等措施,使信息出产企业能够实现吞并或者者联合,在范围经济的推进下,晋升信息的配置效力。

二.二借助法律手腕配置信息资源

因为信息资源拥有特殊属性,因而,为了实现网络经济视阈下的配置与效力的晋升,需要借助法律手腕完成:(一)通过完美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维护法律,扩展知识产权维护法律的维护规模至信息资源领域,通过明确信息产品的产权,使信息产品所有人的权好处在可以节制的规模以内,并以此保证各方利益,并使信息产品市场内的交易能够有效运行;(二)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到信息资源领域,特别是拥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信息产品以及网络经营环节,这样能够通过外来资本的冲击,使这1领域更为竞争性,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以及更广阔的规模内知足社会对于信息的需求;(三)制订、施行与网络经济与信息市场相干的反垄断法律以及法规,按照网络经济下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征,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与完美,特别要对于信息产业中存在的垄断行动加以束缚,最大限度的保障、增进信息市场的公祥和公正,使竞争更为有序[三]。二.三借助行政手腕配置信息资源因为信息资源拥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而,需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同时做出行政努力,促使信息资源完成优化配置:(一)通过国家层面的信息产业计划的制订,对于信息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晋升政府对于信息的维护以及鼓励效果,使社会对于信息的诉求患上到全面的知足;(二)在信息市场树立准入轨制,通过对于从事信息经营的主体的资历审查,规范该领域的经营秩序,同时,经由严格的资质审查,也可以避免不具备规定资质能力的企业或者者社会组织进入到这1市场,以此保证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三)通过行政手腕,管制信息的内容与情势,对于有害、有碍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要制止其在该领域内传布与流通,特别要对于那些背法流动与交易行动进行严厉的打击,全面解除信息产品的负的外部性,构建优良的网络经济秩序。

三网络经济视阈下信息资源的整合途径

三.一纠正信息资源管理的过错偏向,完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在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首先需要转变现有观念,全面建立其为社会服务的、主体多元化的思想观念,纠正信息资源管理的过错偏向,完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能够提供何种服务、能够为哪1类人员服务的问题。在具体施行进程中,需要在下列方面做出努力:(一)借助多种方式,对于信息管理进程进行综合性节制,以此保证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最大效益;(二)强化信息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制订,特别要强化信息资源的安全与隐私维护,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以及社会化;(三)在社会组织内部构建均衡对于称的信息流,以此保证相干的决策方案患上以顺利的施行。

篇8

关键词:档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管理;数据挖掘

1 现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基础条件

档案是作为国家机关的产物而产生的。档案最初的开发利用形式是一种辅助政治活动的档案管理过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在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档案利用观念保守的社会背景下处于一种有限利用的状态,档案的阶级性和特权性突出,只有特定的阶级群体可以查阅档案,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国家统治者的专有权力,档案的影响力和价值作用被禁锢在社会最高层的团体范围内。社会的变革、发展和进步需要档案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冲破旧有的牢笼而走进社会大众的视线。“法国大革命”过后,于1794年颁布的“穑月七日法”确立了档案开放原则,至此档案向公众开放真正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同,档案开放在法理上得到承认是档案开发利用能够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人们对于自身权利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档案的利用也更加深入和迫切,人们的现实需求是档案开发利用能够长足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现代社会中更多将档案视为一种信息资源,档案的诸多潜在价值有待人们去扩展、挖掘和利用,这也是未来档案开发利用的重点和意义所在。

2 现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理论影响因素

2.1 档案编纂学。档案编纂实践活动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理论思想对于档案开发利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探索档案开发利用过程最初理论及实践发展起点是从档案编纂学开始。

我国档案编纂实践活动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档案编纂实践活动在整个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其间经过历朝历代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的记录、整理出现了大批档案编纂物。进入到近现代社会,随着现代档案管理和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体系建设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档案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从无到有。档案编纂学作为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在我国的出现最初是借鉴于苏联学者在我国讲授的《苏联文献公布学》课程,之后在大量档案

学者不断总结我国传统历史文献编纂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我国现代档案编纂学理论。

档案编纂的基础是从档案馆的历史资料中进行,编纂形式包括检索工具、档案史料汇编以及史志资料等。传统的档案编纂学更多是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看待档案开发利用,这种现象随着档案类型的丰富和实际需求的扩大,档案开发的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档案开发和档案编纂呈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档案开发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对象要比档案编纂宽泛,而档案编纂学又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组成成分以及实施开发活动的具体化实践形式之一。

2.2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得益于20世纪中期信息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先行者,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满足政府内因文件激增而产生的文件存放、快速检索、查找和利用的需要率先提出了在政府内部实行信息资源管理。逐渐地,政府和企业由于对信息的高效管理带来的行政效率提高以及经济增长使信息资源成为物质、能量之后当代社会的第三大支柱性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得到空前发展对于档案学的影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档案界对于档案、档案管理的认识逐渐从档案实体转移到档案信息资源的角度上来。从档案学的学科建设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逐渐都将档案学从历史学科的门类下搬离至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这种学科属性的转变自然地将信息资源管理的诸多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也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档案开发内容从较为单一的历史文献加工研究扩充到涵盖多种档案信息类型的开发,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都将其作为档案信息管理的必要过程,信息资源管理更加突出了档案开发利用的普遍性、公众性和效益性。从档案信息资源角度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加工、利用,加强了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价值属性,而档案自身的原始性、凭证性特征又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得到提升,档案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凝结在档案开发过程中的智力劳动和利用结果得到了体现。

2.3 知识管理。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精益求精”的信息资源形式来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在不断追逐更多效益、利益和竞争优势的状态下催生了知识管理的诞生。知识管理产生的目的是为了透过对于信息的进一步提炼,将隐性、显性知识有效地整合和配置起来,增加企业的智力资本,为支持机构内部进一步良好运转而服务。

抛开实际应用来看,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都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知识管理可以使档案开发利用的归宿得到进一步明确——挖掘档案信息中的知识。档案管理从实体管理、信息管理进一步延伸到对于知识的组织、挖掘和获取,档案开发的任务、目的发生了转变。“档案作为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组成部分,在历经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档案自形成起,其所固有的价值始终处于不变的地位,但是其使用价值不断调整以适应知识管理。在理论升华与实践改革过程中,档案价值呈现出新的特征。”[1]档案自身的知识属性可以很好地契合知识管理的理念,知识管理重视价值增值过程,而档案的深层次加工同样是为了提高档案资源的多元价值,将信息进一步凝结为知识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回报。回归到现实应用中,档案开发的结果从普遍利用扩展到企业、政府内部的信息获取,为支持预测、决策等利用服务。档案开发利用结果在或多或少地实践着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理论将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值过程放大,促使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有所丰富。

3 现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趋势

3.1 档案开发利用主体和对象的变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产生的便捷性、多样性与日俱增,同时信息的数量、速度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信息的来源覆盖着任何有人参与的信息网络。档案信息的管理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档案馆的管理范围,档案管理已经从社会团体延伸到个人管理阶段,各种信息存储设备、通讯软件和各种网络社区交流平台的使用使人们时刻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档案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是个人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到有组织的社会团体、专门行业,每天都在产生着档案性质的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多数情况下是由组织内部自身消化、利用和吸收。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来源的广泛性不断扩大,专门性突出。对于丰富的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能统一集中到公共档案馆内或由专门人员负责,更多是要靠个人、自身团体对于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认识到档案的价值,为自身和团体的成长而有意识地分析和开发利用档案。档案开发利用主体的个体性会越来越突出,档案开发利用主体的整理结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平面化特征的趋势。

3.2 档案利用需求的多样性

3.2.1 知识性。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档案整理材料和显性知识,而是想了解更多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甚至希望得出支持决策的结论,尤其对于一个机构、行业以及领域来说,这种利用需求越来越明显,这就将导致对档案开发结果的知识性、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3.2.2 公益性。档案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一部分,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体现出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责任。目前,在国外这种公益性的档案开发成果的利用趋势较为明显,例如,英国档案馆在2012年伦敦奥运年期间在国家档案馆网站上展出了有关奥运专题的专门档案展览,重温了对于奥运会历史的记忆,同时很好地宣传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满足了人们对于奥运会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回应了社会的关注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未来对于公益性质的精神关怀会越来越突出。

3.2.3 娱乐性。随着一部分历史档案的公开以及人们档案观的变化,在一些影视作品、书籍刊物等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档案的影子,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记忆的重述被放置于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内,还原历史事实,将教育与娱乐融为一体。档案的神秘感和真实度足以引起人们对于某一并不了解来龙去脉而又备受关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档案的极大兴趣。一些众所周知事件的档案被解密后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更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部分。因此,今后大众对于档案开发利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抱有的娱乐精神会更加凸显。

3.3 档案开发手段的变化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管理脱离了手工管理的模式,数字档案资源的二次开发过程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资料查阅方式挖掘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对于一部分凡例式的档案汇编可能适用。但是,面对海量数据一味地依靠人工方式分析档案内容找出具有价值的信息则非常困难。未来对于大量档案数据的开发形式将会越来越依赖数据库技术的更新,朝着数据挖掘的方向发展。

数字档案数量增长的客观状况是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开发档案资源的前提。面对大规模数字档案的产生,“如何真正盘活档案信息,从大量历史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现实服务,……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服务,这将是日后包括档案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管理手段的努力方向”。[2]从国内外档案开发发展现状来看,档案的开发模式已经从一般信息迈向数据库以至于更大规模数据存储量的数字档案馆,最近提出的大数据管理概念对于未来档案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利用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现实中,无纸化办公环境的普及以及电子文件法律地位的确立,越来越多档案形式的呈现都将是数字式的,再加上电子设备和通讯网络便捷性的不断提升,数字档案、档案数据库的容量将会形成几何级增长的趋势。利用智能化的软件代替人工挖掘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是未来档案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金融、科学研究、市场营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商企业中的信息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在利用数据挖掘相关软件做类似档案开发的数据分析工作。

人们对于档案数据的需要逐渐扩展为获得辅助决策和预测性的直接情报信息。档案开发的结果不是再拘泥于一定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回报。特别是在一些机构内部产生的档案,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结果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对档案中提取的信息含量的凝练度要求越来越高,注重在技术工具的指引下探寻批量档案数据的整体价值。传统的人工档案开发成果最主要的形式是档案文献信息产品,开发主题的主观选择性强,历史总结性痕迹明显,以二次信息居多,开发成果反馈的时效性不显著;而利用机器开发的档案信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注重档案开发的实时性和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响应性,在海量数据集中存储的逻辑环境下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分类、聚类以及关联算法找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得出关联性的结果。档案开发的意义所反映的不再只是对于某一个具体事件、活动和人物的历史描述,更多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作为科学研究,支持决策的结果。

3.4 档案开发提供利用方式的转变。时代在变,但是档案开发提供利用的服务宗旨没有变,以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服务领域的共同追求。从目前公共档案事业的档案开发提供利用服务方式的建设来看,我国档案开发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相对落后。档案开发成果的途径还只是局限于文献类信息产品的实物展览,利用新型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和宣传方式还远远不够,各地综合档案馆档案开发成果的数字产品资源匮乏,档案开发成果更新不及时,这对于未来档案开发成果传播具有一定的限制。当下网络平台的普及以及通讯软件、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档案信息的获得在社会信息流通中一直处于较为边缘化和被动的状态,在公众越来越多借助新型媒体获取信息的今天,档案提供利用的服务方式需要和社会发展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步。档案信息在信息内容上的限制不代表在提供利用形式上的限制,更何况对于经过加工处理的档案开发产品来说,借助新型信息媒介方式,配合社会热点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档案开发主题,向智能化的主动服务方式转变将会是未来档案开发成果走进大众视线,承担起文化传播作用,获得良好社会服务收益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2012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高校档案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CSW2012057)

参考文献:

[1]任越,曹玉,乔尔.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J].档案学通讯,2012(3):38~41.

篇9

【关键词】数字时代;信息管理中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40-02

进入21世纪之后,经过10年的数字化校园探索与建设,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于校园行政管理之影响已初见端倪。信息管理中心的普及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管理效率,同时也改进和优化了管理流程。以此为基础,对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校园改革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

1 信息管理中心在教育方面的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为基本技术特点的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如何将IT广泛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已成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新时期信息管理中心建设也大致呈现出,3个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

1.1 突出自主学习、强调个性化定置

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而,新时期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无论从硬件系统、从软件系统、还是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都要从重视教,重视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将原有支持老师管理和教学的软件逐步改成有利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定置的系统。

1.2 信息管理中心建设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向以应用服务建设为主

校园信息化工作主要包括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过去国内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中心多侧重于“铺路”(搭建校园网),却忽略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应用。没有应用的信息化建设,犹如没有汽车在跑的高速公路。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必然会导致投资的严重浪费。所以,与教学应用和教学服务有机整合的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教育信息系统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资源智能管理的需求,所以,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首先要将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传递、利用和共享。

2 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思想和发展趋势

2.1 统一规划

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人员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从整体效果和目的出发,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2 分步实施

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进度的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2.3 加强应用

信息管理中心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因此,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以应用起来为主要目的。

2.4 整合资源

信息管理中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许多单位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置、开发了不少应用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2.5 共享数据

大部分单位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资源,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3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实现

3.1 管理人员的角度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控制和操作的过程。如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整体结构、素质和能力。一个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最好既了解信息资源及其交流过程,又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掌握各种适用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一个具体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必须灵活的运用管理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及经验知识,才能为信息用户提供更高的信息服务。

3.2 信息资源角度

在现代信息环境中,信息技术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将不再是从事具体的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存储、检索、开发和传播工作,而将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并设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信息技术,然后由这些信息技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人来完成上述这些具体工作。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供系统的反映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

3.3 构建系统的角度

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涉及的技术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包括人和管理手段在内的管理系统问题。建立一般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管理信息化指导思想的确立;另一个是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模块设计。按照支持管理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特征与功能,一般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信息通信支持模块;协调支持模块;过滤支持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监控和保障支持模块;智能信息处理模块。将这些基本模块与单位管理的指导思想相结合,配以相应的技术支持,使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创新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3.4 系统安全的角度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是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必须采取先进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避免网络遭到破坏和病毒感染;其次加强保密措施,通过权限设置、身份认证、网上行为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技术确保信息的安全;再次开展安全保密的宣传教育,提高办公人员的保密意识。

结束语

信息管理中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虽然在各界的努力下,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观念、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相比国外先进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完善信息管理中心的信息建设,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梁正和,张国宝,卞海红.基于中心数据库的数字校园应用框架的研究与设计[J].微型电脑应用,2007(01)

[2] 张凡,陈思平.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校园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7(01)

[3] 蒋东兴,郭大勇,罗念龙,刘启新.清华大学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2)

[4] 初汉增.数字校园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05)

篇10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7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低向高运动就构成了

A、信息过程

B、信息传播

C、信息检索

D、信息服务

2、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的划分依据是

A、言息记录方式

B、信息存储介质

C、信息加工处理深度

D、信息应用领域

3、信息资源规划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规划,不涉及

A、业务分析

B、数据架构分析

C、建立数据标准

D、系统设计与开发

4、下列对应于技术实现层面的信息化规划是

A、企业资源规划

B、信息资源规划

C、信息化项目规划

D、信息化战略规划

5、A公司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是公司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系统较多,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即所谓

A.IT黑洞

B、信息孤岛

C.IT项目泥潭

D、信息污染

6、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人员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员组织机构建设、培训和

A、各种文化建设

B、各种制度建设

C、各种文档建设

D、各种标准建设

7、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性和

A、方便性

B、快捷性

C、能动性

D、互操作性

8、为了减少意外事件引起的对信息系统的损害,首先要制定应付突发事件的

A、规章制度

B、审查措施

C、跟踪计划

D、应急计划

9、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的三方面特征分别是拥有信息需求、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和

A、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

B、具有实现信息需求的思想

C、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思路

D、具有实现信息需求的方法

10、信息著录和标引的主要依据是

A、数据

B、元数据

C、数据库

D、数据结构

11、对与某一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来源、各种内容的信息,按特定的目的进行归纳汇集而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信息集合的信息分析方法是

A、综合法

B、对比法

C、相关法

D、因果法

12、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对象的内涵是

A、实践经验

B、重复性事物

C、统一性

D、秩序

13、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其相关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一个标准系统的标准化方法称为

A、组合

B、综合

C、程序化

D、简化

14、1SO按专业性质设立技术委员会(TC)和若干分技术委员会(SC),TC和SC的成员分别为P成员和O成员。则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P成员可以参加TC和SC的工作

B、O成员不参与技术工作

C、P成员是观察成员

D、O成员可以了解工作情况及获取有关信息资料

15、明文被计算形成密文的过程称为

A、加密

B、解密

C、散列

D、密钥管理

16、信息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的使用不会

A、被不正当地拒绝

B、被拒绝

C、被不正当地使用

D、被使用

17、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

A、高投入、高产出且低风险的过程

B、低投入、高产出且低风险的过程

C、高投入、高产出且高风险的过程

D、低投入、高产出且高风险的过程

18、按照信息运行状态,政府信息可以划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信息、常规性信息和

A、破坏性信息

B、突发性信息

C、人口信息

D、地理信息

19、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都以营利为目的,而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目标则不像企业那样单一。下列关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目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宣传企业,扩大征税范围

B、树立政府形象,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C、实现政府行政保密

D、为企业决策当好主持人

20、进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通常是

A、行政手段和伦理道德

B、伦理道德和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D、文化素质和法律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A、科技进步

B、“信息爆炸”

C、数据库管理等应用学科的发展

D、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

E、信息资源地位的提高

22、信息化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有

A、信息化战略制定及管理工作的组织

B、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C、信息系统维护

D、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

E、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23、数据、系统和环境的异构是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产生异构问题的原因有

A、计算机操作系统类型的差异

B、网络协议标准的差异

C、数据格式和标准的差异

D、系统安全标准的差异

E、语言文化的差异

24、信息法的特点有

A、具有法律的规定性

B、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C、具有动态灵活性

D、具有执行的强制性

E、具有稳定性

25、下列需要采取高等级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的单位有

A、银行

B、小学校园

C、电信部门

D、石油公司

E、政府机关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6、信息化组织

27、标准化

28.CA(Certificate Authority)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30、基于PKI的第三方认证服务体系有哪些实体?

31、从时效性看,企业信息的分类有哪些?

32、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3、什么是全文信息检索?全文检索系统标引方式有哪些?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试以“烽火台”通信系统为例,解释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

35、结合实际阐述信息系统项目质量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