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新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新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三网融合 ;ATM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duct that combined by the computer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into the multimedia’s plyability, the computer’s interactivity, the television real-tim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unication. Now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innovative and high technology keep appear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basic way to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triple play; ATM technology
引言
多媒体通信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技术学科,它涉及通信、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领域,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融入了多媒体的复合性、计算机的交互性、电视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的分布性。目前多媒体通信已成为一种基本的通信方式,并且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之一[1]。多媒体通信的广泛用应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减轻社会的交通运输负担,对人们传统的教育和娱乐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 多媒体通信及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通信(multimedia communication)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传统产业间相对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通信和电视领域的一次革命。他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动画、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表示、存储和传输。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计算机、通信、和电视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多媒体网络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既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象,动画等,也包括把这些媒体结合在一起的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为多媒体通信提供一个网络传输环境,包括网络带宽、信息交换方式、高层协议等,其表现形式为电话网、交换网等[2]。
2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需求
2.1吞吐量需求:
网络吞吐量是指有效的网络带宽,通常定义为物理链路传输速率减去各种传输开销(物理传输开销、网络冲突、拥塞和差错等开销)。影响吞吐量的因素:网络故障、网络拥塞、瓶颈、缓冲区容量和流量控制等。多媒体通信要求高传输带宽、大缓冲容量。
2.2可靠性需求
网络差错主要由位出错、分组丢失和乱序等原因引起的。 多媒体应用允许网络传输中存在一定的错误->人类感知能力的限制[3]。
2.3延迟需求
端到端延迟是指发送端发送一个分组到接收端正确地接收该分组所经历的时间。主要包括:(1)传播延迟:传输一个二进制位,为常数;(2)传输延迟:传输一个数据块,与网络传输速率和中间节点处理延迟有关;(3)网络延迟:传播延迟和传输延迟之和;(4)接口延迟:发送端从开始准备发送数据块到实际利用网络发送需要的时间。延迟抖动:在一条连接上分组延迟的最大变化量,即端到端延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视频比音频的可靠性需求要高一些。
2.4多点通信需求 通信种类: (1)点到点通信
(2)多播通信(组播):把相同的数据传送给其它相关站点; (3)广播通信:把相同的数据传送给其它所有站点。
2.5同步需求多媒体通信的同步有两种:
(1)流内同步:保持单个媒体流内部的时间关系,以满足感官上的需求;否则,音频断续,视频不连续(2)流间同步:不同媒体(音、视频)间的同步。需要在目的地对这些媒体流进行同步[4]。
3 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3.1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合一
三网融合需要的是“高速公路”,运营商已经在快马加鞭建设。从三网融合的角度看来,宽带提速将进一步加速三网融合双向业务进入。宽带中国战略在国家层面得到提升和支持,将打响三网融合一路通关的头响炮。同时,各城市也纷纷实施宽带提速、光纤入户工程,有了网络带宽支持,浮沉近十年的三网融合有望结束跌跌撞撞前行的历史。
3.2光纤入户宽带提速
加速提升宽带端口利用率,加快光纤入户改造,超前建设全光网络;加快现有宽带升级改造工程,解决带宽问题,尽快实现宽带网络结构优化。光纤入户工程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从电信网络到小区、小区网络到家庭网络、家庭线路到应用终端,三者缺一不可。光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是光纤接入所带来的上网速度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基于光纤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应用。在实现全面的光纤入户改造之后,普通家庭不仅能凭借高带宽流畅地观看在线高清影视、体验互动电视业务,甚至还可以实现小区WIFI无线上网,水电气等费用的网上支付,甚至家庭医疗预订,小区周边商家预订等应用。另外,时下备受关注的物联网应用,也将逐步实现。有了光纤网络带来的带宽保障,用户在家里可以安装“视频看家”家庭安全监控系统,相当于在家里安装了一台“直播摄像机”,无论用户在哪里,只要能连上网络,“视频看家”就能通过高速的光纤宽带将家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实时直播在用户手机上面,而且“直播”质量很高,不会卡更不会中断。”另外用户还能够通过高速的光纤宽带和配套的家庭网关等设备,实现对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遥控指挥,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遥控指挥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自动工作。”
3.3无线多媒体通信网成为最主流的通信网络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LTE采用由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5]。
目前,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DPA演进至HSDPA+,进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UMB;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HSU-PA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6]。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4 结语
TD-LTE有望走向全球,并在全球4G通信市场占据30%的份额。TD-LTE产业的全球发展前景广阔。首先,4G移动通信的产业动力强大。需求方面,全球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爆发催生更高带宽的4G移动网络[7];产业方面,已经明确LTE是未来4G技术的主流标准,其次,作为LTE标准的一个分支,TD-LTE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移动的积极推动。尽管起步比另一分支FDD晚,TD-LTE凭借其在频谱资源利用上的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全球已有6张商用网络、10家运营商明确了TD-LTE商用计划、33张TD-LTE试验网。最后,TD-LTE坚定地走与FDD融合的国际化路线,成功降低了产业利益格局的障碍因素。全球运营商对TD-LTE商用释放出明确信号,各大厂商也纷纷跟进,技术瓶颈相继突破。
参考文献:
[1] 马晓慧.LTE下行链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2] 薛大澄.电信机房基础架构设计与实施[D].中山大学,2009.
[3] 孙开荣.浅谈LTE技术[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9):71-72.
[4] 石清泉.基于串空间模型的3GPP LTE网络安全切换机制分析与改进[D].东南大学,2010.
[5] 李晨.协作MIMO中基于用户的分组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篇2
【关键词】虚拟现实 多媒体通信 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将在未来像手机和因特网一样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它通过新的接口(头盔显示器、手持控制器等)为我们和计算设备之间提供更加生动、直观、自然的连接。像因特网一样,虚拟现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媒体通信方式――真正使远距离通信以更加自然的面对面交谈形式进行。基于VR的多媒体通信技术甚至能为人们提供虚拟生活体验,人们在相隔很远的距离就能够通过全息虚拟实体一起吃饭、看电视、唱歌、跳舞、工作等。因此,VR通信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1 虚拟现实的概念和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高科技技术为主要载体, 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过程等转化成栩栩如生的虚拟环境, 并带给人们视听效果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机器学习以及控制论等多种理论和技术融合为一体,将概念性事物抽象为具体进行显示,或是将远距离实物在所需位置以逼真的三维影像再现,从而转化为人们容易接受的事件, 实用性很强。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有以下特征:
1.1 构想性
人们的思想、构思、感情等都是抽象的,语言、二维图像等很难对其进行形象化描述和呈现。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声光电技术将人们所构想的抽象的事物转换为具体的事物,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1.2 沉浸性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将自己融入到虚拟世界中,与虚拟世界中的人、事、物进行互动甚至是感情上的交流,从而经历与现实世界类似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历,这样可以是人们很容易沉浸在虚拟现实技术所模拟的虚拟环境中。
1.3 全息性
全息性就是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事物的所有信息通过计算机、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全面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不用接触到实物就能够从各方面对事物进行了解。
1.4 相交性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相交性就是人们能够通过键盘、鼠标等控制设备对虚拟现实设备所呈现的虚拟环境和事物进行控制,使其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环境和事物一致,用户也可以通过对虚拟事物的操作和控制达到对实际事物相同的操作和控制。
2 基于虚拟现实的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
基于VR技术的多媒体通信已经被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其确实可行。在实现虚拟现实多媒体通信时,必须依靠以下关键技术:
2.1 实物虚化技术
实物虚化技术是现实世界空间向多维信息空间的一种映射,主要包括环境信息采集、基本模型构建、空间跟踪、声音定位、视觉跟踪和视点感应等关键技术,它能够将实际事物抽象、提取为多维信息空间的各种参数,并通过这些参数在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对事物进行虚拟化重构。
2.2 具有物理特性的虚拟传感技术
多媒体通信双方在虚拟环境中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五官体验,同时实现对虚拟事物的动作来实现对虚拟现实环境的控制,需要能对虚拟事物和环境的传感技术,通过这种传感技术将虚拟事物和环境反馈到人体感官和大脑,同时通过虚拟传感技术感知人们的动作和思想、情绪等,并将其反馈给控制器,实现对虚拟事物和环境的操作控制。
2.3 虚拟环境处理技术
虚拟环境处理技术是虚拟现实通信的核心技术,它主要用于完成虚拟事物和环境的产生和处理,主要包括信息同步技术、实时逼真的三维影像生成与现实技术、三维定位和方向跟踪技术等。
2.4 高带宽低时延通信技术
基于虚拟现实的多媒体通信不仅要实时高质量传输声音、图像、立体影像等,还要实时高质量传输反馈控制信息,这就对通信系统的带宽和时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幸运的是,随着光纤通信、4G/5G等移动通信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虚拟现实通信的高带宽低时延通信需求将逐步得到满足。
3 虚拟现实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基于虚拟现实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工业生产、交互式娱乐、虚拟生活等领域都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典型应用领域有:
3.1 远程教育
虚拟现实远程教育系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将老师的授课三维呈现在学生面前,甚至建立虚拟现实课堂,让老师和学生均能身临其境,更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有些无法通过二维图像呈现的实验、肢体动作教学完全可以有虚拟现实系统模拟出来并传递给所有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将学习效果三维模拟反馈给老师。
3.2 电子商务
虚拟现实可以多媒体呈现商务洽谈和会议,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将商品的属性特性虚拟化,由通信网络传递给对方,并由显示系统呈献给对方,从而节省了时间和经费,提高商务效率。
3.3 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厂家推出新产品,可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模拟、虚拟化所设计的新产品的各种特点和属性,并模拟其使用效果,通过传感系统将使用效果反馈给厂家,厂家根据反馈结果对产品进行改进。也可可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和通信网络将产品呈献给用户,由用户使用状况来确定下一步产品规划。
3.4 交互式娱乐
虚拟现实系统为各类不同用户呈现出三维的多媒体影音效果,其天生就具有娱乐因子。而虚拟现实系统给用户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三维的、生动的、直接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其它娱乐系统根本无法实现的。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系统进行唱歌、跳舞、游戏等各种身临其境的娱乐活动,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亲人、朋友一起“玩耍”。
3.5 虚拟生活
虚拟生活概念提出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无法实现,虚拟现实系统的出现使虚拟生活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虚拟现实可通过多媒体通信系统将分布在各地的人们集中到同一个虚拟生活环境中,在该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自己心仪的女孩谈一场恋爱等等。
4 结束语
虚拟现实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老”技术,S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虚拟现实的多媒体通信将成为现实,并将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虚拟现实将很快走进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颖南.计算机通信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5(80).
[2]Philip Rosedale.Virtual Reality:The Next Disruptor,A new kind of worldwide communication.IEEE Consumer Electronics Magazine,vol. no.,Jan,2017(48-50).
篇3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排球;教学方法;创新发展
一、前言
排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女排精神为核心的排球运动发展历程激励了代代中国人不断艰苦奋斗、奋勇争先,在新一届的女排组建后,“铁榔头”郎平走马上任,2015年8月在日本勇夺女排世界杯冠军,将全国的排球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排球运动发展中,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排球选项课始终都是培养排球人才、扩大排球群众基础的重要阵地,本期女排中的95年小将张常宁就是南京师范大学2015级大一新生。
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对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高校排球教学开展理念落后,水平不高,学生的排球运动热情也始终未能真正提升,在此情况下,本文探究在新时期高校排球教学方法中的创新发展问题,力争推动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的改革发展。
二、高校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
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是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各个项目中的,在排球项目上的体现主要是,许多教师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与参与度上缺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的示范讲解法,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不够,教学内容集中在发球、垫球、传接球等基础训练上,学生兴趣不高,排球技战术的掌握水平也提升不大。
(二)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教学评价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教学环节,在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都是期末考核“一锤子买卖”,许多学生平时不注重排球训练,甚至不愿意参加排球教学和运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运气好一点的时候成绩也差强人意,因此他们也就慢慢将此作为一种积习。高校排球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是在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提升其对排球运动的知识掌握水平、技战术掌握水平,锻炼强健体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只重视对学生排球基本技能掌握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的排球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高校排球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这种素质不足首先体现在排球教师人数不足上,很多高校排球教师由其他项目教师兼任,缺少专业排球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排球技战术水平不够,这是制约高校排球运动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其次,高校体育教师大都需要同时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缺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时间和精力,造成排球教学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三、新时期创新发展高校排球教学的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排球理论文化教育
排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和我国范围内的发展历程都出现了无数的优秀排球运动员,产生了无以计数的排球故事,再加上排球运动本身也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更好地与排球技战术融会贯通,充分领会教练员的意图,因此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着重加强大学生的排球理论文化教育。这既是对当前存在于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重视技术训练轻视理论教学的反正,又是对提升大学生排球运动知识水平加深其对排球运动的理解产生重要帮助的举措。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排球理论文化教育就是要将排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历史、排球精神的内涵、中国女排精神的历程等充分传授给大学生,提高其对排球运动特别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历程的了解。
(二)结合一定的排球实践活动
开展一定程度的排球实践活动其实正是创新排球教学方法,推进高校排球课堂教学多元化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前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技战术掌握水平安排一定数量的排球比赛,为学生将自身掌握的排球技战术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在比赛中增进理解,发现问题。此外还可以在课外带领学生或由学生自由组织开展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比赛和其他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感受排球运动的魅力及其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对于团队配合精神的要求。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作为将声、光、电结合起来通过声音、画面、视频一体地鞔锔学生的展示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而且应该在高校排球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入并大力发挥其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排球运动的重要明星、排球文化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知和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重大比赛的视频或直播,让学生近距离直观地感受到排球竞赛的魅力。
(四)完善排球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教学评价环节或许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效果和进步幅度,更是与其纸面成绩直接挂钩,因此必须要更好地探究高校排球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反映能力和精准度,让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认识问题,不断进步。相对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只重视以期末考核为主体的“一站式”评价来说,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校排球教学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将最终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热情、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此外,提高高校排球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也是在新时期创新发展高校排球教学方法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定期培训和业务竞赛的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管理水平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作性。
参考文献:
[1]张强.高校排球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5, 10 (10):96-97.
篇4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活动,不但教师自身要弄明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而且还必须要让学生也知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同普通英语教学的区别。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同学习普通的英语在学习目的和学习的重点是完全不同的。其中对于普通英语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便于以后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实现无障碍交流,学习的重点也是定位在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但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最新技术和最新发展动态的快速理解能力,侧重点是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及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培养。
科学正确地选择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的高低还会直接受到所选用的教材的影响,可以说一本好的计算机英语教材对可以对学习计算机英语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为此,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要科学正确选择教材。首先,所选用的教材要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结构有全面的体现,要包含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最好是能紧密联系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其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要尽可能地涵盖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面及专业的计算机英语词汇量。再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英语要做到用语地道规范,并且难度也要尽力符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这样才可以更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后,一般来说比较科学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最少要包含计算机专业英语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五个大的模块。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其他教学资源
首先,网络的发达给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而且还可以获取到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最新英文文献资料,这样就不但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而且还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如果能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适当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的教学之不足,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觉得很多枯燥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从而也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还必须要充分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比如英文的计算机幽默故事或者短文,英文的计算机相关的漫画以及英文的计算机相关的新闻媒介等,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活跃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课堂,实现寓教于乐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是把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听觉处理等多种信息技术融于一体的综合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对获取的音视频信号进行合成编辑,并进行储存以适应课堂教学需要。经过处理后的内容符合教学需要,便于表达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息传递。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构建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关注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互动性。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性、直观性强的特点,在学校大力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电脑性能的提高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师可以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搜索到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对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后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性,教学内容表达直观易懂,教学效果反馈直接快速,清晰明了的信息传输,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有图形图像等信息的传递,更有音频信息对学生听觉的刺激,配以一定的背景音乐,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而是一种听觉享受。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技术的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具逻辑性的去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各种教学资源信息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结构的编排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图文并貌的多媒体技术使单调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思考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下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由静态的讲授向动态的主动接受进行转变,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视觉效果还是学生的接受速度上都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强化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多媒体技术以其表达的直观性特点,使复杂的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逐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认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多媒体技术把各种教学资源融合,图文并茂,丰富有趣,使知识点表达形式多样化,从而为学生带来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个体,更易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由于部分老师多媒体素养不高,对多媒体技术教学认识不到位,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存在部分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的形式主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效果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考虑教学任务和学习对象的实际特点,过分的渲染多媒体课件,导致学生产生反感情绪,降低学习效果。为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把教学任务明确,而不能过分渲染界面或者过分淡化主题思想。在教学中要能够把多媒体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避免形式主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趋势
从现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致在往两个方面进行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的结合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移动终端平台的结合。移动网络时代,4G通讯技术的采用,使网络传输速度大大提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实时化传输得以实现。高速移动传输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学习成为可能,提高了学习效率,可以使学习者脱离课堂教学,随时随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深度结合,未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必将发生深刻变革。
(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现有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是通过课件或者音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特别是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使得移动学习成为可能。移动学习的实现,使得学习者利于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得以变为现实。为了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把教学任务分解成小的知识点,然后做成碎片化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于碎片化学习,成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
(三)多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移动终端的使用,使得教师不能时刻在线对学习者进行辅导,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就成为一种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移动学习中缺乏互动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多媒体技术学习效果。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具有推动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多媒体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明建.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大学教学,2013(2):65-66.
[2]伊博.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海外英语,2015(24):106-107.
篇6
关键词:创新;小微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党的十”会议中,明确提出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国务院颁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在纲要当中明确指出必须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以此来积极的促进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其中还指明,当前我国的未来发展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多数学者通过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多维探究,由此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17年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统计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可知,国内小微企业已接近7000亿,占比早已超过企业总数的七成,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发展、带动就业发展的主力军。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创新的落脚点[1]。因此创新驱动背景下,小微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营销发展成为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驱动下小微企业的营销创新面临的困境
(一)不清晰创新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洪流里,小微企业的产品发展,是创新驱动下的微创新发展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的企业运营在创新理念的灌输下,都进行了全面的完善整治。在微创新的条件下实际效益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我国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在传统的精英理念上进行分析,发现微企业的创新对价值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重视企业的产品价值观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二)不重视创新理念
我国在商业运作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市场的各种环境调查,运用创新的各个环节关联模式,实现全方位的微创新。微创新体现在重视市场的需求,对自身的产品和品牌进行研发管理。同时,在创新驱动这一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维持城市之间的物流问题。然而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创新理念的认知,对自身商业内部的运营模式不够完善,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影响了城市整体的企业经济水平。
(三)创新作用认识不足
创新在微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不仅要从员工和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上看,同时也要经过自身的经营模式实现微创新。微创新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贡献,同时通过微创新,企业可以培养更多实用型的人才。可是大多数微企业在内部运营过程中,还是不明白创新在微企业中的作用,思维固化,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企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二、小微企业营销策略的多种创新方法
(一)创新营销方式
我国的微企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是以个人和家庭创业,这种创业模式不仅灵活,而且具有规模小等特点。随着教育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主要以微商以及微企业为主。这种创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营销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营销方式的创新作用。只有创新营销方式,对营销策略进行创新,才能吸引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价值。微企业通过了解客户的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市场环境调查结果,发现自身企业的运营商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稳固的发展。
(二)创新信息技术
微企业由于其发展规模和发展类型的原因,所以在服务方面更加重视其发展情况。通过各种信息的抓住客户,对中国的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发展。只有把握好信息的来源,跟上时展的潮流,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促进微企业的发展。如“滴滴”市场的火爆,是结合了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信息技术,建立在传统打车模式基础上的一项打车软件,这就是微企业发展成功的模版之一。滴滴专车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行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微企业的各种发展。
(三)拓展创新途径
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自身观念的陈旧化,同时要加强自身在运营过程中的商务化。除了完善和重视市场上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客户对产品的感受,只有实现了这些,微企业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只有累积大量的信息数据,多方面的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微企业的发展。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创新多种发展途径,更高效符合现代人们的需要,微企业才能更长远的发展,同时,在微企业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四)培养创新品质
随着微企业的越来越普遍化,各种微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越来越激烈。只有在创新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大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多媒体互联网渠道进行专业化的收取所需信息,才能保障微企业的运行。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快速地收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并且结合微企业市场的发展需要,进行新型技术的模拟和创新改革。微企业需要创新品质,结合有关部门进行宣传,在收取利益的同时给企业带去价值,从整体上提升微企业的发展水平。可以说,微企业创新品质的培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篇7
陶英华
(苏武乡新河中学,甘肃 民勤733399)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迅速迅速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生产与生活,给人们带来较多的方便。在网络环境下,素质教育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物理;角色定位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科技和知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新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和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学校教育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也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情绪。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物理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做教学课件,课件内插入短小视频,帮助学生理念抽象物理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授学生焦耳定律时,给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物理的问题情境,如灯泡接入到电路中,灯泡和电流都会发热,灯泡会热的发亮,但在生活中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电线发热,你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5页)
还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由于使用大功率电线起火的事故让学生解释发生这样的不良现象原因。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将具体形象的生活背景展现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抽象和形象的关系,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直观影像
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图像信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使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程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揭示给学生。多媒体影像实验中利用三个相同的杯子,装上相同重量的清水、盐水和浓度较大的盐水,将木块放在盐水当中,让学生观察木块浮在水面上。将石头放入到盐水中,石头深入到水底。将鸡蛋放入到盐水中,鸡蛋也浮于水面上,将鸡蛋放到清水中,鸡蛋沉于水底。再将鸡蛋放到浓度较高的盐水中,鸡蛋浮于水面上。然后根据实验中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给学生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为什么同样的物体放到不同的液体和相同的液体中产生的现象不一样?为什们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产生的现象不一样?这样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注意“主与辅”、“实时与适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确实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学习主体,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另外,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电、光、声等信息刺激,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教学实际需要,盲目应用多媒体技术,导致课堂信息过多、过滥,可能会导致无效信息泛滥,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这样不仅起不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还可能会影响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主与辅”、“实时与适度”,科学、合理应用计算机,真正使计算机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信息传递也呈现海量增长。现代课堂教学信息含量越来越丰富,教师利用多种信息对教学形成重要支撑,对于情景教学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这种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图片、文字、视频、动画搭建教学情景。
篇8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教育的革命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将产生影响:
1、教学模式:新技术的发展必将打破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知识传授方式,提出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多种能力。
2、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全面、具有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的教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育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学习者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进行网络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宰,自由的、有目的、主动的学习。只有通过网络学习,学习者才可以与时代同步,保证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才能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4、教学方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引起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引起了教学媒体和学习媒体的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形成了基于视听媒体技术(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语音实验室等视听设备)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Internet及其它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初步实现了从“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向多媒体投影教学方式和交互式网络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媒体方面,形成了由视听结合媒体发展到多媒体综合运用,由单项传递发展到交互作用,并结合计算机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正步入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这三大信息处理技术融为一体,使得教育技术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
二、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发展态势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技术都应用到教育领域,如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信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已不再是停留在音像技术课堂中应用的层次,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具体可归纳为多媒体化、网络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三大趋势。
1、网络化:基于internet的远程、宽带、广域通讯网络技术革命改变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或者把二者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2、多媒体化:“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多媒体教学系统有着可实现多重感官刺激、信息量大、传输快、质量高、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如:高保真的声音、高质量图片、二维和三维动画等。
3、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既存在传统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又较多的使用多媒体及网络,并且不断的吸收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
三、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教育技术的地位并不重要,因为教育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由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演化发展的阶段即可看出不同时期教育技术工作者扮演的不同角色。在八十年代,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承担的主要任务还是制作幻灯投影、录音、摄像等比较简单的工作,教育技术工作者长期以来始终比较忽视对学科教育、教学与科研活动过程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总认为这是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事,电教工作者的任务只是维修和保管好电教设备,结果使电教工作者降格为学校中的“设备维修工”和“仓库保管员”,甚至在学校编制上都进不了教师系列,只能算作“教辅人员”。产生这种专业悲剧的外在原因,是我国现代技术落后和由此导致的公众与决策者对教育技术价值和地位之忽视乃至漠视,内在原因则在于我国电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落后,尤其是电教工作者始终没能确立自身在教育实践发展和教育理论体系中应有的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向教育领域的扩展,教育技术专业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
四、信息时代为教育技术工作赋予新的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开发、应用和管理教学资源,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与科研过程是新时期教育技术工作的中心任务。
远程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和跨地域性。采用远程网络教学,不仅可以集中最优秀的任课教员,提供最丰富的教学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到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信息,了解到学科内知识的最新动态和相对各交叉学科的最新发展,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员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适应未来的超凡能力。因此,网络中心与电教中心的融合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方向,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和开发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转变观念,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教育明显的重视和投入,全国大规模开展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高效、生动、形象化的知识信息,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明显提高。不难发现,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时代已经到来。
教育技术正面临着迅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十分现实的摆在我们面前。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要有紧迫感,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要加强自我建设,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专业技术储备;第三、教学服务人员培训。这样才能迎接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挑战,才能应用教育技术学科优势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运用。才能配合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探索、实验、评估和推广,才能真正履行教育技术职能,在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中发挥教育技术潜能,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精炼实用、适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成人继续教育的优秀多媒体教材,促进教育技术的新发展。
篇9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述
关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种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逐渐成熟起来,它结合了数字帧合技术与动画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同时还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影视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非常大。在整个计算机领域当中,多媒体技术是最热门的一种技术,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它与人们之间的联系拉得更为紧密了。
2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存在的必要性
纵观我国以往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传统影视后期制作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充分满足后期制作要求,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我国传统影视后期制作中,我们主要依赖于剪辑人员的个人水平,然而剪辑人员的水平通常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一些工作不能得到顺利开展,有时可能会造成剪拼不合理、镜头不连贯都问题。传统后期制作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有关演员召集回来重新拍摄,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传统影视作品一般是采用磁带进行拍摄,这种方式无法改变作品长度,从而修改起来充满困难,经过多次修改还会大大降低声乐与画面质量,这些问题都为剪辑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为了解决传统影视后期制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影视后期制作中来,这是现代解决影视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3影视后期制作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利用已经拍摄好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进行合成,制作出相应的特技镜头,把所有的镜头都合理的剪辑在一起,形成比较完整和唯美的影片,同时还要为影片添加制作相应的声音。简而言之,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中的作用非常的大,可以说整个影视作品的主要技术支撑都是后期制作所提供的。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影视中没有后期影视制作的加入,那么拍摄的无论有多么好的影片都不能拿出来播放,如果在影视过程中后期制作的不完善那也将会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影视作品,所以在影视过程中,后期制作非常的重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运用了高科技元素,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促使影视制作的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文以下就针对多媒体技术对影视作品后期制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已经涵盖了影视作品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影视制作技术的缺陷进行了重要弥补。利用多媒体技术,保证了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不会产生损耗,加强了质量保证。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影视制作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影视作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4.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影视节目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制作方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影视剧后期制作中存在的缺陷,不仅可以及时避免存储时的损耗,还能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使影片的完整性更易保持,有利于保证影视节目的质量。
4.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影视剧制作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是借助计算机相关技术,具有一定灵活性,这就使得编辑人员在对影片进行剪切与编辑时更加方便自如,也更容易对其进行修复,不仅大大节省了剪辑时间,还充分提高了影视后期制作效率。
4.3提供了更多的影视创作手段,丰富了影视表现力
现代数字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它能将我们拍摄现场所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信息流,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整合,方便编辑人员对其进行任意添加、修改,利用影视数字制作技术能够大大丰富影视作品的表现力。
4.4减少了彩视后期制作设备投资,保证了影视作品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灵活有效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大量后期制作工作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完成,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后期制作设备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对影视作品质量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因此,为了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在影视制作各个周期,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影视作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5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视后期制作进入到数字时代后,后期制作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已经渗透到影视制作的各个方面,掌握和利用好这些先进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创作将产生重大意义。我们就目前应用来看,影视后期制作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5.1数字制作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目前国内影视制作水平十分有限,有些影片当中的特效镜头相对较少,虽然也有大量先进设备但是很少有人会使用,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落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不断提升数字制作技术能力,将数字技术与故事情节完美融合起来,使影视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逼真。
5.2绘制图像与视频
2D、3D技术创设出来的多种虚拟化影像可以充分满足人类的预想,同时还能节省大量成本,为影视后期制作的修改与剪贴带来便利,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影视制作者工作现状,对影视后期制作的视频制作及绘制图像的意义相当重大。
5.3移除与跟踪动态影像
数字合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就是影像跟踪与修整,这种技术与Mokey软件结合后能从根本上解决影视作品动态抠像功能。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影视编辑与剪辑变得更加简洁便利。制作者可以随意拖动鼠标来改变画面的整置及长度,对于画面的色调予以修改,为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此外在声乐制作方面,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迅速完成各种常规性、特效性处理,使音乐创作与画面编辑保持一致性。
5.5影视出版与发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影视作品的出版、发行方式。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大多为数字化处理设备,充分改善了影视制作者的工作方式,而在影视作品的传输上,主要是通过卫星来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升了影视制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了影视节目的交互性。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影视后期制作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日益改善,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会更为严格。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探索影视作品后期制作技术,从而创作出更好地影视作品。
6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当前所制作的影视作品大多数都未达到预期结果。我国在数字影片制作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为了制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确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今后影视后期制作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6.1硬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影视后期制作的硬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却始终无法满足创作人员的工作需求。由于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通常需要处理大量图像及图片信息,这些工作的处理需要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更快的计算机。因此为了满足影视作品创作、存储的需要,发展存储能力更强、处理效果更佳的硬件成为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6.2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与完善。软件的协作性与开放性要适度扩展,针对软件兼容性研究应该逐渐增多,开放性与协作性的研究力度也必须逐渐增强。此外软件要向集成化发展,以实现更佳的处理效果,为观众提供更加可靠的视觉盛宴,同时为影视制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提供了便利,在未来影视制作中,可以将原来彼此独立的相关软件重新整合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制作包。这些都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7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我国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技术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它在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创新发展的脚步,必须清晰地找出该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运用的不足,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此收获更好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推动我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发展措施的采取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必须要从我国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先进的数字化发展的新道路,促进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作者:从继成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
参考文献
[1]杨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97-98.
[2]王东利.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7):135.
[3]叶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8):58.
[4]颜杰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1):255-256.
[5]林琛.浅析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4(21):69-70.
[6]杨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97.
[7]沈玲.关于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问题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12):10-11.
[8].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产生的影响分析[J].电子制作,2015(05):125-126.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运用;舞台戏剧;进程;特征
当前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新传播媒介的出现,创新了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对戏剧艺术造成极为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新了时展潮流,同时人们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在舞台艺术表现当中。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在表现形式与视觉效果方面有限,导致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舞台艺术的多种要素,如灯光、音效等,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艺术门类区分界限逐渐淡化。
一、多媒体技术在舞台戏剧结合历程
国际上对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舞台戏剧当中的研究较早,比如在1968年捷克的约瑟夫·斯沃博达进行的投影实验,比如早期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多媒体影像来展示舞台,为人们创造了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之后在短时间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在舞台创作的时候,传统手绘舞台场景消耗时间和精力,虽有益艺术,但是时间成本随之降低,现阶段人们使用多媒体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和颜料,使用投影机和大屏幕来取代传统的画布场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灵活切换各种场景、丰富组合类型,在舞台上创造了更多丰富的视觉元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投影设备的运用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让舞台艺术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趋势。进入2000年之后,舞台演出结合了真实演员、演员影像技术,多媒体介入之后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演员形象展示在荧幕上,这降低了舞台表现的局限性,让演员能力发挥空间变大,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可随意转换空间和时间,这种方式让演出内容存在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在过去,场景切换困难,而且是使用切换机完成,使用新技术之后多媒体和切换机的使用让场景过渡变得自然,影像效果、视觉内容、演出展示也更流畅顺利。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数字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变,但是发展速度却存在差异,根据经济发展和接受程度之间的区别,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国外比国内先进,国外制作水平也高于国内。中国的多媒体技术在20世纪末才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与国际水平相比肩。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除了对舞台演绎效果造成巨大的影响之外,对观众、编剧、演员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类人群中,一方面是坚持创作传统艺术,排斥数码电子与设备;另一群体则认为这是舞台创新、焕发戏剧生命力的良机,因此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可以看到丰富的舞台表现。这两种前者挖掘本身潜能,后者是兼容并实现创新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舞台戏剧当中的运用
多媒体出现之前,导演只是将不同媒体、形式加入到剧作内,这其实只是平面上的组装、并列,是单方面增加各种元素与方式的体现,只是为节目做点缀,仅此而已。这种技术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方式比较笨重,产生的效果是1+1=2,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中国人开始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舞台艺术上的表现,当时上海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舞台的重要场所,汇集了东西方舞台戏剧艺术精髓与名流。在2000年之后,上海先后开始了多媒体剧目的尝试,并且获得成功,这其中有话剧、音乐剧、昆曲等。多媒体技术将舞台展示需要的影像资料、图文结合在一起制作,经过LED多维与单一投放展示给观众,单一投放环节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媒体环节,该方式的局限比较大,只适合映像投放较少的情况。两台以及以上的投影仪组合是在单台无法满足舞台戏剧的艺术想要呈现效果的时候,则采用多层或者是叠加方式,无缝连接技术来增加层次感。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完善,当前人们纷纷使用LED屏幕,作为最常见的成像载体,人们对其进行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分析,在舞台戏剧领域内LED屏幕从最初展示资料到转化成为舞台艺术表现的一种补充。通过运用LED屏幕,展示出强大的视觉冲击,与观众互动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进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2009年,大型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上映,主人翁在多个领域内颇有建树,比如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书法等方面,音乐剧第一幕主要体现李叔出家之前的俗世经历,第二幕皈依佛门后佛教对他整个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需要在荧幕上展示出来,这需要人们掌握先进的舞台视觉艺术创作技术和设计能力,寻找最佳的表现形式,为每一个场景选择合适的表现风格、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舞台成为一个集时间、空间无限延展的舞台,为演员打造一个融合灯光、色彩合适氛围,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与想象空间。通过LED屏可以任意播放画面,还可以表现出灯光效果,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影响和传递情绪。在新时期人们试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舞台语言表现,传递氛围、无缝对接、烘托气氛、层层推进,为舞台艺术表现推波助澜。
三、在舞台戏剧艺术当中多媒体呈现出的特征
(一)丰富多元的舞台形式
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多元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形式、深化内涵,拓展形式,避免传统舞台场景真实构筑所消耗的物料、人力,传统设计可能为了灯光的角度而费尽心思,多媒体可以随意控制,营造出真实、有创造性的舞台空间。传统舞台布景由真实的物质材料搭建组成,是能够看到、摸到的客观存在,构建出一种真实场景。多媒体技术根据戏剧内容设计虚拟影像、虚拟空间,拓展表现形式的同时为戏剧人员的工作提供创新的可能性。传统布景设置追求真实合理,演员根据布局来发挥,而多媒体不限制范围,摆脱传统以依托为主要手段的表现形式,演员也抛弃了传统的表演支点,能够尝试全新的表演体验。比如在《弘一法师》的第一幕当中,前半生与佛门无缘,因此前半生色彩丰富,使用三维场景表现出来,地面彩砖快速闪动、模拟上海灯红酒绿的生活,更能展示出上海十里洋场声不绝,而在脚步转换当中的灯光也从五光十色变成素淡,人们从脚的视觉引入人心,通过彩砖引发想象,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
(二)舞台时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为舞台戏剧艺术空间的展示提供了全新表现,传统的表现形式是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可以丰富感官,让视觉和听觉更立体,在剧情的推动下视觉空间转换自如,时间在真实和虚拟的场景当中流转。从时间角度来看,能够让时间呈现出跳跃、交叠、推移;从空间来看,不仅实现平移还可以实现缩放。非线性在多媒体设计中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非顺序访问信息,主要是指是设计角度上的多维化体现。客观世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复杂与多维交织叠加的空间,多媒体技术能够满足客观世界的需求,以更丰富的技术表现出客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让时间变得立体独立但是仍旧被串联,相互之间交叉透叠而影响人的感官,选择的链接不同产生的内容与形式也不同。比如人们看一本书、赏析一部电影,会自发带入个人经历与感受,对某一个片段存在幻想,因为个人差异的不同,同一个句子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人们解读信息路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变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在舞台戏剧艺术当中的表现,通过多种路径与表现风格体现出来。对舞台元素进行多样化处理,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可以抽象,可以是色彩可以是声音,可以静止可以是动态,可以是单一也可以多元化展示出来。
- 上一篇:航空服务理论
- 下一篇: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