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环境意识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强环境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强环境意识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环境污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能够仅仅只依靠国家的力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我做起,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其中,生物学科是以老师为主导,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学科。

一、深入挖掘环保内容,整合环境教育,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当前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环保问题较为零散,所以需要老师从生物教材中深入挖掘环保内容,有效整合环境教育资源,以便合理地将生态问题渗透到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整理和延伸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巧妙地将环保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全面介绍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情况,促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多种生物在遭受破坏过程中的受损程度。再例如,老师可结合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举出相应的实例:当前我国大约有200多种植物惨遭灭绝,并且还有4600多种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机,森林覆盖率21.6%,沙漠化面积高达262.2万平方千米。通过以上例子,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和程度,从而感受到当前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再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内容时,老师则可以向学生全面讲解环境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从而合理地将环境教育问题渗透到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思考探究,不断强化环境教育

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合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以此强化环境教育,不断渗透环保理念,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中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相关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图片和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人类存在哪些破坏全球生态的活动。如,浪费水资源、酸雨、土壤荒漠化、汽车尾气、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破坏等;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全球生态?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不良习惯将破坏生态环境?通过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沟通,开展“我为环保献计献策”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能够明白哪些活动将改善生态环境,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环保教育效率

除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还需要有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保护过程中。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为特殊日期,开展以保护地球环境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主题活动,从而强化环境教育的效果。同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开展有利于保护地球环保的活动,如,垃圾分类处理、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活动,鼓励学生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和饭盒,减少地球环境中的白色污染,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其中,可以在学生家的附近展开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并组织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紧密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创设校园绿化设计活动,在每年的三四月份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生长的影响探究活动、废电池浸出液将对小鱼的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目的。通过开展以上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便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境教育行动的重要性,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长期性特点,有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深入研究生物教材内容,整合环境教育、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思考探究,不断强化环境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环保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method to enhanc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military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qu li-xi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33,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military electronic equipments have close contact with thei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erefore, the defensive capability of the equipments must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combat readiness and 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e fixa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which are the core and basic components of military electronic equipments are proposed. 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the method to enhance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d by fixation and encapsulation reinforcement is effective.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printed-circuit-board (pcb) assembly; fixation and encapsulation

0 引 言

gjb4293《装备环境通用要求》将环境适应性定义为:“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1]。军用电子设备的环境适应性通常包括对高温、低温、湿热、霉菌、盐雾、沙尘、电磁辐射、低气压、振动和冲击等。随着现代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军用电子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电子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又与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子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是涉及机械、电化学、生物等多门类多科学的综合技术,对提高装备整机的质量与可靠性、延长装备使用寿命、减少装备故障率等具有重要保障作用[2]。

作为电子装备的核心组件,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小到遥控玩具,大到计算机,通讯设备,工业控制设备,军事装备等,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就要使用印制电路板,以达到对元器件的安装和电气互联的作用。随着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及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大量使用,采用先进的电子互联技术,使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密度较大,对印制电路板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印制电路板组件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电子装备在振动和冲击环境下,由于振动的疲劳效应及共振现象,可能出现电性能下降、零部件失效、疲劳损伤甚至破坏的现象[4]。提高装备的抗振动冲击能力,是保证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在电子设备失效的环境因素中,振动因素约占27%[5]。所以,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经三防涂覆,元器件通过涂层与底板粘接增加了机械强度,管脚经涂层隔离可达到长期防潮、防霉和防盐雾侵蚀的作用;经有机硅胶固封大大增强了印制电路板组件的抗振动和冲击的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军用电子装备的环境适应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对印制电路板组件的三防涂覆和固封处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6]。

研究所承担的军工任务通常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在对印制电路板组件进行三防涂覆和固封处理时,不同于大批量自动化处理,更多的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手动进行[3]。为此,经多方探索、实践和试验验证,总结出手工方式对印制电路板组件进行三防涂覆[7]和有机硅胶固封的方法。涂覆三防保护剂,详见文献[3]。

有机硅胶性能介绍:这里选用的是某化工研究厂研制生产的qd231 嵌段硅橡胶,该产品以线型聚硅氧烷为主体,其耐寒性和耐热性很高,在-65~+250 ℃内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具有良好的耐老化和耐辐射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在常温下固化。

1 实施步骤[7-9]

1.1 密封灌注的条件

密封灌注必须在产品调试、检验合格后进行。

1.2 清洁

采用无水乙醇、丙酮或石油谜擦试需密封灌注部位,也可清洗(视被灌注表面状况而定),被密封灌注部位要求清洁干净,保证无污物、油垢、灰尘等多余物。

1.3 涂三防保护剂

对清洁后的密封灌注部位,涂覆三防保护剂。该保护剂具有防潮、防霉、防盐雾的性能,并可增加硅橡胶与基体的粘合强度[3]。

1.4 堵漏

(1) 根据部件的结构形状,制作模具档板,其接触硅橡胶的面要求尽量光洁,端面透明度主要取决于模具的光洁度,在该面上涂一层薄薄的硅油。

(2) 采用胶带纸在非灌注面进行堵漏,灌注液凝固后去除掉;也可在灌注面采用gd 414单组份硅橡胶进行堵漏,灌注后不必拆除;还可用浸棉线堵缝隙,注意不得造成多余物,灌注后必须清理干净。一切堵漏措施,均要严密,以免灌注硅橡胶时造成多余物。

1.5 灌注方法

1.5.1 配料

qd 231:100%;固化剂:1%~2%。

灌注前应做小样试验,固化速度以灌注8 h左右不粘手,24 h基本固化为宜,然后根据试样的配比进行配料。先用电子秤称取qd 231硅橡胶(不超过容器的50%),然后按配比用滴管滴入固化剂,立即用玻璃棒搅匀。

1.5.2 抽气泡

将盛放胶液的容器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开启设备,其真空度以容器内的硅橡胶液不溢出为限。可以反复进行“抽-放-再抽”的操作,直至胶液中的气泡基本上排除干净为止。

1.5.3 灌注

将被灌注的部件摆放在平台上,灌注面应水平。把无泡的胶液徐徐注入被灌注部位(操作时应小心,切勿再次造成气泡),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灌至所需厚度。当灌注厚度超过10 mm时,需采取多次灌注的方法,每层灌注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4 h。

1.5.4 固化

部件灌注后严禁移动,在室温下固化24 h。

1.6 清理

在灌注后24 h基本固化的情况下,除去模具、档板及其他堵漏材料。揭去由于溢流、滴、挂而遗留的硅橡胶,并将它们清除干净。清除时不得撕拉被灌部位的硅橡胶,若有粘连的地方可用锋利的小刀将其切断再进行清除。

1.7 继续置室温固化

随着固化时间的增长,硅橡胶的强度及各项指标将逐步提高,但在一周之内不要进行冲击、振动、抗电强度等项试验。而且在此期间灌注部位严禁遭受剥离、撕拉、剪切等外力作用。

1.8 检验

产品进行灌注后,操作人员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自查:

(1) 灌注部位应固化完全,灌注表面应无色透明、光滑平整、无气泡、无其他杂质;

(2) 灌注部位应符合产品设计文件或工艺文件的要求,不要求进行灌注的部位不能有滴、挂、溢流的多余物。

1.9 安全与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并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2) 工作场地应清洁无尘,通风良好;禁止吸烟,并具备消防器材。

(3) 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关闭设备,清洗用过的器皿,整理擦拭工具和设备,并将有化学材料的容器瓶盖旋紧盖严,妥善保管。

(4) gd 414单组份硅橡胶启封后应尽量一次用完。若一时用不完时,必须挤出一部分单组份硅橡胶,将管口周围封严,以防止空气进入产生固化。再次启封时,管口部位应多挤出一部分后再使用。

(5) 由于固化剂用量较少,因此称量必须准确,并要求与硅橡胶搅拌均匀,以避免出现局部固化不良的现象。

(6) 原材料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并应远离热源。

(7) 若原材料超过保管期,则应对原料标准所规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结 语

采用上述方法对军用印制电路板组件进行三防处理和固封,大大增强了军用电子装备的环境适应性,尤其是对需防潮、防霉、防盐雾和抗振动冲击的环境。本方法已经通过有关检验机构按gjb150要求进行的检测[10],并应用于某舰载电子跟踪装备中,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王崇明,祝耀昌,章引平,等.gjb4239-2001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s].北京: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2001.

[2]电子科学研究院.电子设备三防技术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3]曲利新.军用电路板的一种防护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9):184-186.

[4]王从思,段宝岩,仇原鹰.电子设备的现代防护技术[j].电子机械工程,2005,21(3):1-4,41.

篇3

一、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伴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向环境席卷而来,使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环境质量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在一些旅游景点,每年出游的人很多,而到旅游地游玩的人们环保意识不高,随地乱扔、乱吐,使得原本美丽和谐的环境变得臭气熏天,从而让前来游玩的游客心情也变得不好了,雅致也没有了,进而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阻碍.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非常必要.保护环境是地球上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能互相推卸责任,只要你还是环境中的一员,你就不能够逃避.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在于个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环境的关爱,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和推广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教育.学校是一个人口流量较大的地方,也是学习知识的园地,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要落到实处,学习化学课本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有趣具有意义的学科,能够将课堂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做化学实验时,就可以将实验过程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因为有很多化学物质是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的.为了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在新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一,化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化学理论水平和良好的环保意识,并有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和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将自己了解到的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给学生做好模范.教师作为新教材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学任务的重要执行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帮手.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给学生做好榜样.

第二,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通过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环保教育.化学教师应该深知自身的重要责任,将化学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让学生对环保产生更加清楚的认识,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二氧化硫是一种污染物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慎用该物质,以免给环境造成污染.

(2)在教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与环境保护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关系着环境是否被污染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指导,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使硝酸见光分解挥发,造成空气污染等.

(3)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环节开展环保教育.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活动应该被引入到化学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了解环保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 乡土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20-01

地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知识,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对气候变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并自觉指导行动,提高教学效果和环保意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有效指导日常行动,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中通过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

(二)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教学中应采取有效对策,创设教学情境,开发校本资源,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并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知识。

(三)提升地理教学价值

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并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还能让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必要技能,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价值。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方法

为有效落实环境教育,指导学生日常行动,切实提高环保意识,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发挥引导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内容学习时,先为学生展示一幅漫画“啊,地球出汗了”,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后天》教学影片和相关图片,通过这些情境导入,让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有一定了解。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气候变暖的成因有哪些?会带来哪些利与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发表意见。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伐木商、环保组织成员等不同角色,让他们就减缓温室气体效应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使他们树立环保观念,有效指导学生日常行动。

(二)开发校本课程,挖掘环保教学资源

校本资源具有本校特色,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独特的作用。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资源,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开发《走进常州,保护绿水青山》的校本资源,以当地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挖掘当地环境保护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指导环保行动。

(三)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离不开当地实际,学生环境保护也应该是本地行动,环境教育要从爱护家园入手。为此,教学中应结合当地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亲自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常州市河流保护现状,收集资料,分析当地河流保护的不足、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保护当地河流建言献策。这样不仅能增强环保意识,还能引导周围人关注环境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一草一木,有效保护当地环境。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技能

重视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例如,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节水节电活动,引导学生购买绿色产品,支援绿色环保工业发展,不用塑料袋,多骑自行车,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分析、大气质量检测等。结合国际湿地日、环境日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保护动物植物。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还能起到引导和推广作用,让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更好指导人们日常行动。

三、结束语

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任课老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有效对策,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有效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中职环境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备课费时费力,学校缺乏环境教育意识。

(1)教师备课费时费力。提出在化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后,很多的教师对环境教育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备课时,就会费时费力。

(2)学校缺乏环境教育意识。笔者在学校随机选择了100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都是与环境有关的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师生对于一些普通的环境危害都不是非常了解,这说明他们的环境意识不够。接着我们又做了两个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愿意参加义务环保宣传活动”,100名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95人表示愿意;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我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何”,100名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70人认为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好。这说明学生和教师,还是非常愿意参加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只是没有具体实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

2.对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

在中职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认识,增设专门的课程,加强教材建设,增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1)提高认识。要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需要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强调环境教育,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师从自身开始注重环境教育,提高认识,再加环境教育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提供帮助。

(2)增设专门的课程。中职化学课和环境教育关系密切,所以,在中职化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增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学校调整教学模式,增加环境教育知识,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专门设置相关课程,并将该课程添加到考核科目中。

(3)加强教材建设。在中职化学教材中,增设更多的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和实际例子。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大胆地研发化学教材、创新教材,让新教材更适合教学,更多地传递环境教育知识。

(4)增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主要实施者就是教师。而在刚刚开始渗透环境教育时,教师也缺乏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为此,要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各种途径促进教师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通过培训使教师获得开展环境教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

3.小结

篇6

关键词:生物课堂 环境保护

由于人类关注短期效益地过度开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从容的应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教育新形势,在生物课堂中贯彻环境教育呢?我想,我们可以从生物课堂教学入手。在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要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交叉点,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紧扣教材,联系实际

新的生物教材一改以往繁、难、偏、旧的面孔,它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分别串起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的生活等十个单元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环境保护的内容穿插于各个单元环节中,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作为整体考虑。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章的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感情。因此,本章正是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良好材料。在教学时,学生通过观看干旱使粮食减产的照片、土地荒漠化的照片、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的照片,增强了节水意识,知道了绿色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强了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分析“随食物链的传递,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越多”时,教师尤其要强调人类如果排放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就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从而提醒学生注意环境保护。

每个人只有从身边小事做起,齐心协力,才能保护好所有生物的“家”。《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介绍了我国植被的类型以及面临的问题,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我国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调查河南植被状况或开展设计绿化校园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开展活动,积极参与

生物教学中,我们不必拘泥于课堂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模式,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动脑、动手。生物教学内容中设计了不少活动可在课堂开展,如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活动,可以让学生当堂测试讲台前以及教室中间和后面的尘埃粒子数量,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讲台前尘埃状况,并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病——咽喉炎与粉尘的密切关系,从而清醒的认识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危害所在。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身边破坏环境的例子,分析原因和危害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破坏环境。在学生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并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在每学期结束时,可以布置一些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然后让学生在开学时的课上进行表达交流。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家培养细菌、真菌,清楚了解细菌、真菌的有利和有害方面。也可以对居民生活用水量、农村土地利用与废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或者对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快餐盒的人群进行调查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深层探讨,落实行动

生物教学中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应该落实到学生主体上,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更进一步增强自身责任感,认识到唯有以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环境问题才不会影响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一双关注环境的眼睛,在网络、报刊、新闻媒体上收集与环境有关的资料,用敏锐的视觉捕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明确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实情况。如藏羚羊的灭绝、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等现象,探寻深层次的原因或症结所在,从而认识到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以及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迫切感受到自己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任;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不抽一根烟、节约每一滴水、爱护花草、珍爱小鸟的生命等等,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的意识如空气一般充满他们身边的空间。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价值;意义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间谋求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我国雾霾天的持续进入大家的生活视野,环境保护已经持续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好的地理环境本身就是吸引人类居住的一个因素,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是实现环境保护,延续我们人类良好生存状态的重要一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一项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抓起,在高中阶段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思维,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实现学生自觉地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更好的珍惜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进行了探讨,从意义与价值,方法与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

1在高中地理课堂对高中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1.1有利于广大高中生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顺应时展需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需要的不仅是有文化、有知识、有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提高人才整体的综合素质。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可塑性强,稍加引导就可以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而要担当起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提升道德修养,增加远见卓识,这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通过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无疑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方向的认识,树立健康环保的思维意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为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做贡献。

1.2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适时适当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帮助培养他们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我们人类的生活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怎样让它得到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个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话题,只有在心中牢固地树立了这个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科学对待身边的环境,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力和预知力。

2在高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1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施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本身就是开展环境教育课的最佳平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在各国国家地理、乡土地理、时事地理、全球环境地理等方面的介绍过程中,与教材相关联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知识,教师可充分发挥这一课堂教学的契机,把地理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思维,树立环保意识。

2.2充分发掘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走进周边环境当中,在对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认知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下,这个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乡土地理特征。高中地理教师,就是要学会充分地发掘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带领学生在考察乡土地理的社会实践中,增强对环境的亲切感、认知度,熟悉我们生存的环境,研究这个环境存在着哪些问题,比如空气、水源地、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数量、水土保持情况等等,在社会考察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会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研究过程中,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为怎样去保护这个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家乡作出贡献。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2.3结合时事内容,提高环保意识: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必须做到关心时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关注身边发生的许多事,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知识,才能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目前,就我国的时事来看,例如雾霾现象,就是全国人民关心的话题,甚至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那么在我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们便可以作为一个探究性话题,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地观察等方式来对这个话题进行研究。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有关地理环境方面的学习与关注,意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高中地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正确人地关系思想,更好地学会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契机,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他们今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靖.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周美芝.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05)

[3]徐开刚.利用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7(09)

[4]郝瑞宽.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2-13.

篇8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再是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陪衬、附属,而是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我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出如下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往往被理解为教学的手段和策略而已,而地理新课程标准却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学生没有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地理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也不能长时间维持。同时还对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与地理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与以往相比,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关心我国国情、热爱祖国和家乡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在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和发展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观念。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必须明确每一课标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行为目标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以“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为例,可以作以下的分解:

例如:在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设计,在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往往很多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可以了。但现在可以具体化为“看环保新闻”、“关注环保新闻”、“喜欢看环保新闻”、“能够判断什么是环保行为”、“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行为”,层层递进的目标水平层次。同时在对于“具有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行为”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能够领悟到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和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说出一些具体措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环境,自觉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这样的设计,其评价的具体性增强了许多,更有利于实际操作。

三、在地理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要途径

1.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地理学科以其大量生动的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例如“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教学时,可指出我国东海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人却在岛上插桩立碑,还准军事人员上岛,并派军舰控制钓鱼列岛海域,使用武力严禁中国大陆、港澳台的所有船只靠近,妄图抢占;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也被某些国家侵占,等等。列出这些事实,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争议问题,是保卫我国海洋国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迫切任务。

此外,还可通过展示《地球出汗了》、《雨中垂钓》等漫画,让学生讨论漫画的寓意,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2.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完《大气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后,可让学生针对“大气保温气体是否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进行辩论,使学生通过辩论意识到必须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加以特别注意,以防患于未然,从而树立国际合作意识、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可通过举办“好好爱护地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演讲会,使学生增强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结合有关环境的节日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开展以环保内容为主的主题班会或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以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效果。

3.贴近生活,关注乡情。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地理问题。

例如:在讲述不同土壤的区别时,我们可以采集学校周边的水稻土、草地土、森林土等,让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切身体会到这些土壤间的差别,养成关注到身边地理事物的习惯。再如,在探究交通站点分布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长途客运站与公交站车站的分布,来说明两者由于功能上、旅客需求及对城市影响的区别,在分布上也是不同的。

用这些身边的乡土地理素材,分析本地区的问题,从而增强关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党的十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把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这些足以说明环境问题是我国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我国目前国民的环境意识还比较淡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则必须开展环境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适时、适度的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生物知识之中,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把保护环境看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苏教版七、八年级的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所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用“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相关环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适时、适度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例如:第十三章《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破坏性活动也渐渐超出了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例如“空中死神”酸雨的增加、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的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又如第二十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让学生知道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2012年5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共同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这是一份地球的“体检报告”,结果显示地球现在很不健康。所以我们要保护生物圈,让生物圈真正成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所以要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每个同学应该从我做起,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多角度的环境教育。

(一)校园树种挂牌行动:每一届七年级新生一进校,我们生物兴趣小组就组织同学们从树木的拉丁名、别名、科属、简介等方面查阅资料,精选内容,制定了样式精美的树木名片牌,为学校的树木制定了“身份证”。通过给树木命名挂牌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能使全体学生在置身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增强了爱护树木的意识和责任,使绿色校园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结合特殊日子: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禁毒日”、“世界无烟日”等,做环保知识讲座,弘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市环境保护的现状,用生动的例子告诉同学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三)定期举办“环保知识”小论文征文比赛、环保知识手抄报比赛、“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因为在我们的校园中,总是有个别同学往地上乱丢果皮纸屑,有个别同学摘花摇树,有个别同学践踏草坪,有个别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有个别同学往校园的路上、地上、墙上乱吐口香糖……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深化学校“环境教育”成果,丰富同学们的环保知识和业余生活,学校定期决定举办“环保知识”小论文征文比赛和环保知识手抄报比赛、“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篇10

然而,小学生们的环境保护知识太少。对于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环境污染是如何造成的;对我们有哪些危害;环境污染和我们切身利益有哪些关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环境保护为什么对人类具有那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同学们就一知半解或不知所云了。这一切反映了同学们环境保护知识的匮乏,这说明学校对环境保护教育的安排和设计太少,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接受环保教育的渠道太窄。为此,我们学校在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上作了一些探索。

“开展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把环境教育与班队活动课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社会教育活动相结合。以少年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育形式,寓环境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一、对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的认识

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开展与科目相关内容与班级学生存在问题为内容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充分地发展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参与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并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获得自己道德发展动力和道德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求。

二、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把小学生环境教育同班会、队会、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有机结合。采取提前安排内容,设计活动程序,有序地按照教材的内容结合实际开展活动。

环境教育活动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个案法,调查、访问法,测试统计法等。活动采取听、看、读、评、议、演、记等多种方法以“读本”和“成长册”为依托,依据环境教育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确定内容和方法。活动的组织,以教师指导设计,逐步形成学生共同设计、组织到学生自行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环境教育活动课的开设,采取结合“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并行使用。结合班队活动隔周一节的安排课时。活动课的开设,旨在“动”字上,课中充分体现自动、互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活动,培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索能力有所发展,德育活动富有实际效果。

三、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1.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课的实践模式

我们通过一年来所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如:“我和家长谈环保”、“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环保小监督员的述职”、“小小环保员”、“我的节水宣言”等系列活动,每个系列在不同时期都在其不同内容活动中形成和丰富,初步地形成综合性的操作模式。

2.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课

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课作为一种具有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的活动课,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德育实践活动课。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学校与社会进行情感交流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融洽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学生创造了多理解别人,认识自己,相互尊重,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创造与合作的精神品质。

探究体验式活动课充分体现民主、集中的原则。活动课内容的提出与活动系列的形成都是在学生共同参与、集体讨论而定。

整个活动过程是学生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合理地设计提高自我;适时地控制完善自我的教育过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四、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课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通过“小学生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已逐步养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经过对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方面的调查表明,各年级学生均能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自己对活动内容的个人见解。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他们大都能依据自己观察、感触的事物,提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设想。

(二)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增强

我们通过“开展探究体验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师生的环境道德意识不断增强。

2.师生的环境道德行为得以规范。

3.环境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参与学生环境保护能力大大提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里,让学生深入社会、领略自然,引导少年儿童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上一切人和事,培养其适应能力,学会生存,学会服务,树立主人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