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1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有的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来办事;有的只顾埋头苦干,没有长远规划和具体设想;有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总想政府和部门扶持,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在合作社内部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功能弱化,竞争力偏低。因此应当倡导能人创办、基层组织创办、技术部门创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把合作社做大、做强。

2、合作社的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后劲无力。目前,当地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真正有实力发展的仍不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合作社,上了项目就马上感到资金短缺的压力。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3、专业合作社打造精品名牌的意识不强。由于我县的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直接关心下发展的,在成立合作社时,社员受自身条件限制,对走品牌兴社,强农发展之路的意识缺乏。

4、自身建设不规范,成员管理松散。多数合作社在登记注册时都比较规范,而对开展正常工作所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却关注较少,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未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有的合作社成立后一年内一直没有召开过理事会和监事会,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社员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发起人手中,社员参与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机制,大部分社员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缺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没有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一些合作社只有少数社员持股,其他社员只象征性持少量股份,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合作社发展的不稳定。

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措施

1、建章立制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章程制度和管理模式,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选好带头人,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发展能力。

2、加强宣传、强化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请进来”。 经常举办培训班,邀请外地能手、专家到本地,系统地对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乡村能人、经纪人进行创办、运营、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敢想、敢干、会干、具有现代农业理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并邀请各方面专家深入实地走访合作社,进行技术咨询、业务指导等,不断提升合作社质量和水平,逐步把合作社打造成技术精良、运作规范、经营先进、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二是“走出去”。组织有关部门和合作社骨干力量外出考察、学习,取经引宝,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改进不足,指导、带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与外界搭建“伙伴”关系,加强联系,强化合作,拓展外地市场,拓宽业务范围,增加订单,提高收益。三是搭建合作平台。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搭起政府与合作社、科技部门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桥梁,使我县合作社由“松散型”走向“联合型”,定期开展活动,互相学习、交流和吸收外地经验,取长补短,促进产业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互助协作、共同发展,推动我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使合作社成为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业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建国至今,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十几年的增长,以不足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然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显得越发的重要和迫切。

一、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拨款的克扣,最后真正投入到农业发展中的资金已经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损失不断增加,从而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经济规模小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地形复杂,可利用耕地较少,再加上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及城镇化,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操作和科学化管理的不到利用,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大量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因此,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行集约化生产显得尤其重要。

3、农业科技水平低

科技推广缓慢,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且其中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一是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转化成果普及率低。目前,我国此项比率为30—40%,也就是说成果转化后的2/3没有得到普及。四是农村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我国共有2亿多文盲半文盲,而2/3集中在农村。农业科技水平低已经成为从以前到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4、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

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务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配生产要素,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缓慢至极,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民增产不增收,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各地在如何进行调整的具体措施上产生了问题。有的地方不知从何下手,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的地方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致使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产生了新的趋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对其要求更高,因而难度更大。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民的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现代农业多渠道投入,提供相应优惠措施、积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鼓励农业投资,降低农业贷款利息等,此外,政府要专款专用,切实把钱用到农业投入上。

2、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扩大,并积极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建立农业发展以科技为前沿的发展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开发农业发展技术,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扩大科技成果普及率并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

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推进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二是能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种效益要兼顾,全面考察各种效益是否优良。三是形成各产业之间的良性结合产业之间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合理,产业之间产品价值的组合、运行良好。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切实为农业经济着想,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建立现代化经营模式和完善农村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巩固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新华.中国三农现代化进程及其引发的理论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8

篇3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专家有来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部分企业代表50余人。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齐飞所长介绍,目前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经突破334.3万公顷(含小拱棚),全国人均占有设施面积25m2,总面积居世界前列,已成为设施园艺大国。其他与会专家也根据自身研究领域,结合研究、推广、经营经验,就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开诚布公地、积极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所感所想、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设施农业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专家指出,制定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分必要。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明确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区域重点和主推技术、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制定好规划是推动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规划要与相关的农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特点、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顺应现代农业新的发展形态,科学谋划设施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专家提出,人才培养是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突破口。加大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是提高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一般农民来说,从大田生产到设施生产是一个大的跨越,必须通过技术培训,使农民适应新的种植方式和生产手段。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周长吉副所长,提出了编写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材料的大纲。专家们指出,要明确培训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农民,培训教材应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图文并茂,结合实际技术问题,解决农民日常生产中的问题和需求。专家建议注重培养设施安装、环境调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建立专业的设施农业培训网站和设施农业培训机构,组织并鼓励企业进行设施农业的理念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篇4

摘 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技术变革与体制改革来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其中土壤肥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本案,笔者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土壤肥料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肥料;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47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农村、农业环境与经济,而其核心内容是当代科技发展,基础是改善土壤肥力及持续增产增收,目标是持续利用土地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宗旨是高效、优质、高产及农村共同富裕。其中,土壤肥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此,笔者首先分析土壤肥料问题,然后再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提出解决对策。

1 土壤肥料问题

在农业发展中,土壤肥料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1.1 土壤缺乏养分

科技的进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及复种指数,但却突显了有机肥不当使用等问题,这将降低土壤的基础肥力、物理形状和缓冲能力。据调查,我国缺磷耕地占55%、缺钾耕地占55%~65%,这严重制约了农业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2 施肥比例不合理

在农业发展中,化肥与有机肥的施用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钾、磷、氮肥等的施用比例不均。其中,磷、氮肥的施用普遍超标;钾肥施用量相对偏低;低浓度或单一化肥的施用量偏大;高浓度化肥的施用量偏低。此外,为了实现增产增收,化肥的施用量h比有机肥多,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

1.3 施肥不科学

施肥不科学将会破坏整个生态环境,比如施入过量的磷、氮肥,会在雨水的作用下流入江河湖泊中,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将严重威胁水中生物的安全。此外,在有机肥的施用中,农户普遍不重视肥料的腐熟情况,易引起生物污染,并最终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2 土壤肥料问题的解决对策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笔者提出如下如下方面来解决上述土壤肥料问题:

2.1 选用微生物肥料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肥料于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如下:氮肥,其可增加土壤氮素及作物的氮营养素,如固氮蓝藻、固氮菌及根瘤菌等,从而实现了氮肥的充分利用;有机磷与综合性细菌肥可充分分解土壤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钾与无机磷细菌可分解土壤内难溶性的矿物质;抗生素,可防治作物病虫害及促进其生长;菌根菌肥料,可促进作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菌肥,其一般在播种时用作种肥,但其不得与杀虫农药混用。

2.2 废弃物资源化

废弃物资源化是一种将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的产业化技术,如以作物秸秆为基质原料、以作为秸秆为猪饲料原料及用秸秆来制作秸秆板材等。在未来的发展中,可通过研制复式混合高温发酵菌剂来实现在短时间内发酵作物秸秆及将其转化成有机肥,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及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测土配方施肥

在作物种植与生产中,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是先了解土壤缺少何种肥料,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补充,以平衡土壤肥料的供需及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据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先以施肥土壤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确定肥料的用量、品种及配比等,从而实现对肥料的合理利用。

2.4 土壤肥力监测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及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重视对土壤肥力与肥料施用的监测,如建立基于现代科技的肥料施用效益试验网络体系,以实时监测土壤内钾、磷和氮含量,从而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有利条件。此外,还应建立数据库,以期提高资源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程度。在传统模式下,单一的施肥方式将造成肥料与能源严重浪费,甚至会破坏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如土地板结、土壤酸化等,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质量。对此,可运用现代施肥方式来实现科学施肥,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及植物的影响,特别是可减少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滞留量等,从而提高了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及肥力的利用率。

3 结语

土壤肥料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其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笔者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土壤肥料问题,提出来下列对策:选用氮肥、有机磷与综合性细菌肥、钾与无机磷细菌、抗生素和菌肥等微生物肥料,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客观实际来选用相应的微生物肥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体指的是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测土配方施肥,即根据监测反馈来补充土壤中缺少的肥料;土壤肥力监测,具体包括建立肥料施用效益试验网络体系和数据库,以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土壤肥料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理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史德军.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农业,2012(4):84.

篇5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建全。每年的农村会议及国家中央召开的会议,都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制度没有建立建全已经是一项遗留的历史的问题,其产生与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的发展,且无法满足及适应当前农业的发展。甚至于此,落后的农业现代化管理成为了农业向前发展的拦路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失去动力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农业经济管理在长期发展中并没有更上时代管理的步伐,其存在条件管理的落后,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落后。例如,农产品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市场问题及再加工问题等等,根本原因是农业缺乏系统的管理,对农产品的产生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或是不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其产生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技术评判标准,生产的流程不规范等等,同时仍然处于被动销售的状态,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销售的手段多是停留在人工在市场被动销售,没有积极采取一些营销的手段或是增加销售的手段,如网上销售,或是加工成品的销售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动力。特别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农业多是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及小镇,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科学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落后。国家重视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并对农业的发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与资金。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领导农业管理发展的团队。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拥有的管理技术决定了农业管理发展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农业这一学科,其中还包含了管理、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身的发展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管理的发展的进步,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过去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在农业的建设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产量。这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向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军。因此,目前需要解决农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策划多种营销手段,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创新型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价值,真正在技术水平上提高农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对加工后的农产品或是其他直销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严查,保证其绿色、健康、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是农产品可以长期的根本。

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农业发展将成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则是核心。这需要在农业范围内大量传播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于农业的信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在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气现象,谚语及先辈的经验等等。但是,在如今,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与跨时代的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智能的手段获取。国家应对农业管理的发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在农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充分发展农业科技。科技是农业得以发展的本源。第一是应对农业人员加以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科技能力。同时需要培养新型的农民,使其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了解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的应用,提高农耕和生产农产品的效率,这最终才能充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第二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水利灌溉环境,并尽可能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的设施,节约水资源。充分发展农业科技,不仅事半功倍,还可以确保农业现代化持续进行。

篇6

一、征文要求

征文题材为学术论文、技术论文或科普文章;征文作品应当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文笔流畅、联系实际、观点新颖、解决问题和效果显著。作品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不得抄袭他人作品,经证实属于抄袭的取消文章评选资格。

二、征文涵盖内容

1.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监管体制机制创新。

4.增加农民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5.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6.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切实解决产学研相结合的问题。

7.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专业化步伐。

8.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扶贫开发。

9.实施土壤优良修复,研究节水、节劳、节肥、节力措施。

10.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新农村。

11.探索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

三、征文奖励

征文活动设置一等奖2名、颁发证书及奖金1000元;二等奖5名,颁发证书及奖金700元;三等奖30名、颁发证书及奖金500元。

四、评选事项

1.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评选,由省农业厅发文公布结果。

2.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在《农业知识》、《农村经济》(三农内参)上发表,并在网站上刊登。

3.征文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保持公益性、公平性、权威性。

4.征文活动重点评选对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并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取得显著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文章。

5.征文时间:2014年2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

6.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五、参选方法

篇7

关键词:低碳农业;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01-1

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 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它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 我国江苏、上海、福建等省市都在探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各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 积极探索和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低碳农业新路子。尽管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在低碳农业方面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各地区在低碳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低碳农业是最近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农业发展方式,这种低碳农业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应运而生的,对于我国环境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第一,观念尚未建立。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很多人对于低碳农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于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农民认为低碳农业离自己很遥远,而往往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这就直接导致低碳农业发展不完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第二,缺乏政策和法规支持。低碳农业在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中还是很新颖,我国在低碳农业政策和法规制定上还不是很完善,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这使得低碳农业的发展缺乏政策和法规的约束,也就不能够形成基本的政策激励以及保障机制。第三,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低碳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的,低碳农业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极高,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支柱。目前来看,我国在低碳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着科学技术缺乏的问题,导致低碳农业发展阻碍重重,使得低碳农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地施展。

2 低碳农业发展策略探析

为了进一步做好低碳农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为此,国家农业部门以及农村地区首先应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宣传车的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农民对于低碳农业的认知,让农民深刻的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于农民的思想培训,让他们对于低碳农业的含义、目标、意义、机制以及政策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其次,完善政策法规, 确立激励机制。国家农业部门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低碳农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体系,对于发展低碳农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研发力度,建立相应的低碳农业研发机构,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健康顺利开展。再次,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环节,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低碳农业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在低碳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循环农业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低碳农业发展成本,提高低碳农业的环境以及生态效益。最后,完善后续服务,建立长效机制。低碳农业对于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极高,为此,国家应该把社会化服务纳入到低碳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好对于低碳农业的后续发展工作。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低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以及机制构建,针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各个重点环节,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牵头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低碳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 总结

发展低碳农业并不是在玩弄时尚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增益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低碳农业的发展之路, 这将是国家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目前各地低碳农业从整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关键是要有持续的科技扶持以及加大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最终形成带动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国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低碳农业在全国的普及与推广。国家农业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创新低碳农业发展策略,为我国各地区在低碳农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延熙,马建国,卢俊英,徐晓琳.济南市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12).

[2] 翟玉建,张东洁,王晓江.地方政府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01).

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

1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稳固农业发展、强化农业管理对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经济管理是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农业生产进行有序合理的管理,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以此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高。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出一条符合我国农业基本国情的特色道路,努力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与模式落后

在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落后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所需的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现有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农业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而且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2基层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足

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极为重视,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完善。但是,基层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不足、重视度不够,未能有效落实相关政策,农业经济管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3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被广泛宣传,并把农业发展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且制订了科学的发展方案,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低、能力不足是阻碍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政策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欠缺,无法形成符合政策要求的精准管理措施,故我国整体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性极低。

2.4基础设施与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就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缺乏有效、完善的经济投入规划措施,影响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导致农业发展后续资源支持力度不足。另外,农业生产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灾害天气易于导致农产品减产、农民收入不稳,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此外,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链条的优化,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条件,是各项农业经济管理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强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需要优先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大力进行市场调研,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其次,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地方政府要在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有序进行。此外,鼓励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与土地流转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带动农业发展。而且要注意农村资金资源的整合,积极引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骨干,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度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度。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宣传、演讲宣传等多种形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度,加强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及认知,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

3.3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发展特色农业项目

3.3.1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均日益提升。为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经济管理方式需要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站在基础设施层面,加大农村农耕电网、防护林网等的建设力度,提供硬件基础保障,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此外,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农村区域定期进行农机工具的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群众能正确使用农机具,保证农机作业安全可靠。此外,还要确保农机维修市场的运作更加规范,以保证农业经济高效发展。3.3.2根据地域特点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政府应优化政策,创建服务型政府,为民众提供惠民政策,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和自身发展优势。同时,创建自主创新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体来看,一方面,深化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拓宽农业产业链。同时,要拓宽农产品的深加工市场,确保农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单纯简单化的农产品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优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农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重视度。争取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另一方面,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经济,增加农业金融扶持比例,促进农业产业良性循环。政府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本地经销商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农业发展引入资金,从而实现农业经济长远稳定发展。此外,促进科技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从而促进农业产量大大提高,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3.4加强人才培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基础。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能力,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变革的首要要点是对农业经济管理者加强培训。首先,可采取定期培训指导的方式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指导及技能培训。聘请相关专家或者高素质经济管理者开展讲座,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拓宽管理者的眼界,提升其管理创新水平,增强其管理责任感。其次,调动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积极性,督促其打破常规管理的条框约束,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鼓励管理者发散思维,将日常经济管理与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通过调研的形式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经济管理新思路。同时,给予提供有实用价值、创新价值管理思路的人员一定程度的奖励,通过奖励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国家颁布的“三农”政策,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将相关政策有效落实到日常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切实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2]。最后,可组织农业管理人员定期参与专业机构的学习活动,或通过阅读和网上学习等方式,提高其技术水平。并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农村实地考察和农户访问,以便了解农村实际发展状况,便于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保证管理方案最优化实施,以助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

篇9

[关键词] 古牧地镇 农村经济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25-01

2015年,米东区古牧地镇进一步围绕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着力打造蔬菜种植、苗木花卉培育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三大产业基地,尤其是发挥城郊型农业的特色,大力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休闲渡假观光旅游农业,进一步提升改造传统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牧民增收。全镇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1万亩、其中小麦1.4万亩、蔬菜1万亩、油料0.4万亩、其他作物1.3万亩。新建、改建蔬菜大棚面积600亩、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2个,保鲜库1.8万平方米。紧紧围绕乌鲁木齐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创建发展需求,加大景观树苗木、花卉种植力度。重点是通过苗木花卉合作社、大草滩苗木专业村等育苗大户的带动作用,加快苗木花卉种植,提升育苗档次。目前,全镇各类苗木花卉累计达到7000亩。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育肥、贩运业。积极培育东工村养殖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畜牧业。2015年,牲畜出栏达到31.9万头(只),家禽出栏达到82.8万只,肉产量达到1.4万吨,奶产量19115吨,蛋产量3771吨。古牧地镇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其中还存在的不少难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1 农产品价格低、成本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目前,古牧地镇人均耕地1.6亩,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少,生产规模又小,农户的种植模式仍保持“老传统”播种、施肥、采收待农作物成熟后自行出售。由于缺乏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户种植的农产品难以保障高品质,市场竞争力较弱。加之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成本、劳动成本价格居高不下,很难提高生产效益。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古牧地镇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1.2 农业生产商业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正在发生一场剧烈的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产品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就需要产品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古牧地镇的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程度不足,不能顺应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3 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突出

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近三年,古牧地镇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因乌鲁木齐市城市北扩的总体规划征用农民群众大量耕地,耕地面积由2012年的5.8万亩减少到2015年的3.8万亩。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向着村镇蔓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 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分析

2.1 提高农民群众素质

要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做到科学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组织科技下乡,举办特色农业培训班,加大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从事村官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提升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该保证生产出高质量、无公害、绿色安全的农产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良品种,实施品牌化战略,通过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农产品产业链,将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规模,积极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2.3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

现阶段,农产品生产重视数量轻视质量,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较差,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应该加大新科技技术的引进力度,增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古牧地镇优势农业产业就是打造以蔬菜花卉、育种育苗、休闲观光三大产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应该率先从这些优势产业入手,打造产业品牌,最终全面提升整个地区农业产业的竞争实力。

2.4 筹措资金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拓展融资渠道,这样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农业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例如利用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获得的收入投入到农业发展中,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还要注重外资的引进,依靠本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像、蔬菜花卉、育种育苗、休闲观光等产业吸引外资,加大投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以及将来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将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并不是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解决掉的,它需要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努力,需要国家制定完善的方针和政策,只有保证上下共同努力,农村经济问题才能得以顺利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才会更加顺畅、和谐。

参考文献

[1]陈新建.农经类本科专业服务农村经济的社会实践体系设计[J].大学教育. 2015(12)

[2]曹德刚,郭杰.对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2)

[3]杨莉华.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2)

[4]韩长赋:全面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46)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应该在新发展背景之下,进一步将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和规划,同时在管理中应该针对经济发展中具体的经济建设目标,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占比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强化新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建设规范化管理目标,提升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并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方面的具体规定,将农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仔细的研究,通过经济管理进一步的解决发展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1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处在劳动力输出阶段,知识分子绝大部分流入城市和机关事业或企业单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劳作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农耕时代形成的固有思维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目前,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但大部分农民的认知性、积极性和响应管理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加之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率不高,这样就会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农民不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政府的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进而导致许多好的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2)新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下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有效的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之下,在经济管理中,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管理发展中应该针对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对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作出进一步的安排。在发展中应该在经济发展管理的制度安排中,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方面的管理需求进行制度方面的发展和融合,使得农业经济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和农业整体的社会发展结构进行适应,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展中应该对于体制滞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的引起重视,从整体问题认识上,充分的分析出农业经济在发展中缺乏活力的真正原因,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影响可持续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3)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没有及时建立。面上来看,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农业生产总规模大,涉及面广,农业发展主线不够清晰;线上来看,农村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现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地区发展差异化较大;点上来看,小规模、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居多,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政府引导、指导力度不大。针对以上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化转型亟须建立一支多层次、立体式、业务精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首先从国家层面要有顶层设计,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要有明晰的路径。其次要有农业经济专家把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通过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实现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最后要明确政府农业专职人员,负责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到千家万户,引导和带领农民解放思想,加快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

(1)强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一是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部门要转变思想,变经济的补贴为知识的灌输,知识改变的是理念,经济手段对农民来讲有时反而会养成一种惰性———不想改变的习惯。二是强化市场引导作用。市场具有无形的宣传力量,同时也最有发言权。国家主导方向,农业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市场负责开拓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加大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普及力度。从实际看,一个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地区农业水平的高低。政府普及知识不能只盯着农民,而把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普及好、培训好,才能把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开来。四是做好农民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农民处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末梢,是直接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只有把农民的思想做通了,知识普及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转变农业经济开展中的管理模式。在实际践行中,应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有效结合,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新农村经济建设开展的各个环节中的具体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建设规划的融合,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地将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开展重要的控制标准,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将经济管理方面的注意力向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绿色化发展水平方向进行转换。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中,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够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和高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在管理中应该充分的认识控制农业经济增长效益方面产生的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控制商家经营发展的规范性,提高市场经营中农产品控制中的具体交易的公平性,同时在管理中应该从整体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目标制定,通过转变新农村经济发展之下的农业生产开展模式,进一步地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经济所占的经济增长占比进行提高,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3)完善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水平,就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完善的发展,在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背景下,应该充分的重视经济活动开展中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发展和完善,同时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制度体制方面的优化和发展,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起来,进一步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速化增长目标。(4)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和储备力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工作开展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控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上,应该明确经济管理人员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工作职责,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对管理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有效的限定。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重视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应该明确管理中的利用管理方式实施中各项管理工作措施应用开展的水平,在新农村建设阶段开展中,经济建设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措施有效的采用,发展农业经济农村经济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有关方面的领导,在开展农村工作建设中应该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在管理中应该通过定期举办农业经济发展交流的大会进一步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规范管理实施人员的管理资质,管理工作中人员应该通过正规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管理培训,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步了解到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建设产生的作用。

3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开展的背景之下,农村经济建设想要快速化的发展,在管理中就应该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强化监督,并且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该在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上进行严格的培训,同时在管理中应该积极地向农业种植者宣传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作用,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展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