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美育心得体会

篇1

关键词:集美大学;游泳普修课;心得体会;统计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1012班31位学生的“游泳普修课心得体会”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理论书籍,通过维普、中国知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运用一定的理论逻辑进行总结,由现象提升到理论层次,从心得体会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数理统计法:对“心得体会”中所提到的要点进行统计,发现各种不同的观点提到的次数是不一致的,以供分析使用。

2结果与分析

表一 对学生心得体会中提到的要点次数进行的统计

2.1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学生提到最多的要点

从表一可以明显看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学生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最多的。学生虽然在心得中没有明确说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是从学生熟悉水性、呼吸、漂浮,蛙泳手的动作要领、蛙泳腿的动作要领到手脚配合动作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就是在表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中,熟悉水性是学习各种游泳姿势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练习,是游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初学者入门必经的阶段。

2.2恐惧心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游泳的主要障碍

从统计结果看,“怕水”心理被学生提到的次数也是名列前茅。学生之所以怕水,笔者认为是由于以下几个点造成的:其一,学生的早年生活环境所致。大部分学生早年的生活环境条件不是太优越,附近没有大型游泳池,学生没有机会下水,更不要说去系统地学习游泳了。其二,有些学生在早年戏水时有过溺水的经历,正所谓“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早年的经历在学生的心里已经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其三,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天生比较胆小。在水里的感觉和在空气中肌肉的本体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水中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她们来说很陌生,因此产生怕水心理。

心理素质是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对一个人生命历程、质量、生活方式的选择,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事业拓展空间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学好游泳,首要先从克服怕水的心里障碍开始,并在游泳练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

2.3游泳的健身娱乐功能是学生的普遍共识

从统计的结果中不难看出,游泳的健身和娱乐两项功能是学生普遍认可的。所谓健身,即对身体健康有利,这里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所以,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看,游泳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游泳可以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血液、肌肉的弹性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游泳中的戏水还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愉快。特别是冬泳,不仅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更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温暖。国家已经在1998年下发《推行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的通知。这意味着,游泳的健身娱乐功能不仅是学生们普遍认可的,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推行的一种普遍理念了。

3结论与建议

其一,恐惧心理是学生学习游泳的主要障碍,游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殊心理进行针对性教学。

其二,学生普遍认可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游泳普修课教师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中心指导思想。

其三,学生普遍认可游泳的健身娱乐功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此特点对学生进行诱导式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宁.浅谈游泳基础教学[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01):119.

篇2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文化认同对于塑造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个人对集体文化的认同,是一种个体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是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自愿融入。文化认同的最重要的是对一种文化所包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认可。文化与价值之间联系密切,价值通常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才能有效地影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思想,一个社会形成价值观,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认同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个体选择特定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价值认同对文化认同的至关重要,在实现前者的基础上后者才可以真正被实现;反过来,自愿的接纳和支持某种文化,才会有文化自信,然后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实现文化认同是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也会帮助个体强化价值观。真正有意义、有效果的价值教育必须必须以认同为基础,帮助个体融入群体,形成对文化的自我认知、和选择。如果缺乏文化认同,价值观教育很难进行。

2 新媒体促进主流文化传播

利用新媒体促进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从而在诸多文化冲击和思想交锋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力和统摄力。

首先,在国际层面上,新媒体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可以增进海外学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在互动过程中,逐步修改及塑造其身份和利益,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帮助其抵御海外不良思想的侵蚀,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尊自信心。此外,通过新媒体,也可以将中国现代化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展示给全世界,增强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认同,从而有利于掌握时代话语权,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形象。其次,通过新媒体与主流文化在国内的互动,使国内民众更容易深化对主流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有助于增进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推动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

3 新媒体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被解构,从而也令原有的文化生态被改变。新媒体以其传播多渠道、接收多形式的特点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建构起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的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空间,开启了一个突破时间、空间的文化交流模式。其承载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共享平台给主流文化认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并以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对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产生愈发深刻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新媒体在互联网社会中传播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传播文化,也对文化进行了再创造,成为信息处理和发散的中心。在今天文化交流高度密切的环境下,使用新媒体来创建和拓宽一个思想共通的空间,给了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增加认同感一个平台。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离不开新媒体,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也在随时随地进行,人们接受巨大的信息量,文化对其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以提供一种虚拟空间和增强现实的文化影响为翼,以本土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为思想来源,以图像、文字和音频为话语形式,提供全景和更灵活的互动环境,从而逐渐塑造一种新的话语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主动进行文化活动的条件和场所,激起大学生表达情感和诉求的欲望,促使大学生进行更多的文化参与行为,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调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结构,形成和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而且凭借其动态化、多重化、个人化和自我反省的性质,双向互动、自由点播和去仪式化的特点,进一步推动文化认同从物质内涵向形式内涵、从外显认同向内因认同转变,进而推动大学生行为模式、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的重塑和增强。

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媒体更好的连接了本土文化空间和全球文化空间,不仅传播了本土文化,也使大学生更易接触到广阔的外部世界,这使得大学生的文化身份更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也使大学生更易接受这种方式下宣传的本土文化,引起文化共鸣和增强文化认同。

4 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的认同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得到加强,包括简历特定的网站,运用多种教育渠道,社会舆论,以及完善的社会机制等途径以弥合实然与应然的差距,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互动平台动态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

2.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启用网络互动平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力。

3.以主题宣传网站占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网络阵地。完善话语机制增进大学生的认同。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学生的德行,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思政工作本身又是一项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不大被学生接受,效率也普遍较低,如何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为有乐趣的教育活动,是摆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审美特征,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去发现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存在着的美的元素,让学生快乐的、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整个过程中,以期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增强鉴别能力,使学生快乐健康的得到教育,得到发展。

一、当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工作在思政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据1年多的工作经验,结合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美学知识,我认为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的几个审美特征:

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由高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构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年龄偏小、知识面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接受知识时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缺乏分辨能力。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由于从事思政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差异,有些方式和手段不被学生接受,由于方法不当,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另外,受外界的影响,学生之间盲目攀比成风,有些学生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利用学生的审美特征,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美育是培养学生美感,鉴赏美,创造美的主要手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的运用美育手段,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更加乐于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达到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最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才的目的。

1、从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校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美化工程,是学院建设的头等大事,作为学院从事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有必要极力提倡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有待师生共同创造,按照既定的目标团结奋进,增长建设美好校园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凸现学院的精神风貌。我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陵山区,毗邻美丽的峡谷公园,周边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学院所在地重庆市黔江区本身也有着十分的旅游资源,学院的领导十分重视美化校园环境,学院总体布局合理,校内风光良好,为学生在校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院秉承“乐山水,化人文”的校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申请成立了各种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各种社团,如今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各个社团运行良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提升,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2.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从事思政工作自身的能力

作为从事思政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事思政工作的人群更应该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我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思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都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时候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将学习的成果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注重技能提升,我院十分重视思政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提升,在学院举办辅导员、班主任技能大赛,主要的环节有:辅导员特色工作展示、班情熟知、案例分析等,在辅导员特色展示环节主要就是给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工作方法的平台,让其他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促进工作方法的改进。迄今为止,我院已成功举办两届辅导员、班主任职业技能大赛,思政工作者在大赛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工作技能,这一方法措施不仅得到了学院的肯定,还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3.树立榜样,树立典型,在学院有效的开展启迪、感化教育

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从众模仿心理,在学院树立积极的典型人物和学习标兵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十分注重学习标兵的宣传工作,在学院每个月都评出“每月之星”,这些标兵都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当选的“每月之星”动力更足了。没有当选的学生干劲更足了,都在极力努力争取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目前,我院已形成了良好的“赶比超”风貌,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树立了正面的形象,树立了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明星。

4.宣传教育要不断的更新方法和手段,尤其是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多媒体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些学生不敢和老师当面说的话,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建立QQ群和班级微博,更加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依附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一些问题,我院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我院百度贴吧、校园BBS、学院的微博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通过互联网反映问题,通过互联网互动,通过互联网自由自在的交流。如果刻意的去控制学生的思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敢说、愿意说,从而用真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最真实的想法。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美术教育 重要性

一、利用计算机让学生发现美

美术是美的创造和表达,而一切创作的热情都源于美的启迪。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好奇、爱玩的心理特征出发,利用计算机演绎生动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诱导启迪,激发创作欲的同时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发现始于观察”,要让学生发现美,首先要让他们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即学会观察。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能够立体地表现出具体的现实场景或是自主构建虚拟的想象世界,形象逼真地还原美和创作美。而且,计算机还具有局部放大的特效功能,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到作品的细节,有利于其日后自我创作时的细致刻画。如让学生以“过春节”为主题进行创作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展示春节期间的各种真实情景:贴春联、放烟花、挂灯笼、包饺子、舞龙舞狮等,可以是摄影作品也可以是文学作品,又或者是提供几幅大家的画作,作为学生模仿和借鉴的范例。这样学生的观察不仅有了实物依托,也能从其他的姊妹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思路顿时开阔。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观察自己要创作的场景背景,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启迪资源,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既得到了美的熏陶又突破思维定式,为学生作品质量的提高创设了有利条件。所以,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再现情境,做到“启而不发”,让他们自己去突破思维定势,从而达到“发现美”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计算机让学生感受美

“欣赏评述”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从而逐步形成较高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在目前的美术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需要欣赏的美术领域包括了:民间美术、工艺美术、中国画,西方绘画等,涵盖面积很广。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就是赏析资源的缺乏,其教材所提供的和教师自己能够找到的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工程量巨大,非常辛苦。而现在,有了网络计算机的帮助,找资源方便了许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古今中外各个美术领域的名家作品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而且可以同时在一个屏幕上显示出来,方便教师进行对照讲解和学生的对照赏析,相比传统教学更加直观和快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学生不仅能了解到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形式、创作含义等详细信息,教师还可以在讲解时配上生动形象的动画、音乐等,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赏析氛围。

比如,在讲解图案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软件进行动画设计,让画中的形与色通过动态的效果显示出来,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让专业知识更加直观易懂,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改变了传统画面讲解耗时又费劲的局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美感所在,融入到画面所包含的意境之中。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作品,不仅能够让美术教学的内容丰富起来,同时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匮乏的困难局面,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清晰地感受美。

三、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创造美

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阅读、书写的工具也越来越多样,美术作品的创作也在与时俱进。不再只依靠传统的纸笔,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有很多优点:修改方便、节约绘图材料、色彩齐全等等都是对学生作品创作的助功,尤其是在设计应用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

比如,教室板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Word、画图、金山画王、Photoshop等软件来进行图案设计,参考网络上大量的图像资源、材质资料、各种艺术字等设计制作出精彩的作品来。

比如,使用Photoshop来进行设计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插入、复制图层、剪切、虚化、填充、裁减、融合、渐变、缩放等多种多样的手段来进行自我的创作,在已有的资源基础之上进行设计和再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并且还有擦除、撤销等功能,可供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反复尝试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和创作效率。

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入一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利用科技手段去创造美、表现美,让美术作品展现时代的光芒。

此外,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制作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来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将自己各个时期的作品扫描上传到计算机,按照作品类型、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整理,还可以在旁边附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将来翻看的时候一定获益颇丰、感慨万千。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之下,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教师不能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要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其优点来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拓宽发现美的渠道、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丰富创造美的手段,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鉴赏课引入地方高校公共课程理论分析的可行性[J].青年文学家,2012(6).

[2]桑林.新时期艺术鉴赏教育在大学生美育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2(4).

篇5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全员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作中做教师的表率;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 、 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怎样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本学期我们继续以“三德”学习为主线,开学初,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德育学习,以领导讲座带头的形式号召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三德学习当中。在这一块工作中,我们以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为主,并及时反思,以各种活动为辅,来树立榜样和标兵,如根据我们每月评选出的师德标兵,进行演讲,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利用向学生进行调查并评选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来及时了解教师在课堂、生活中等存在的问题。另外我们还抓准机遇集体学习有关德育工作的理论和有关业务经验的文章,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班主任:“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目标、新要求来指导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工作拖拉、浮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严于律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工作的巨大热忱和对教学的极其严谨给同学潜移默化的熏陶。

3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们采用领导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评价分析全校各班班主任工作情况,指出不足之外,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加强常规管理的指导。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报刊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橱窗、班报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2)、规范班级教室布置。在规范班级布置的同时,要求各班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加大学生课间文体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

1.根据上级关于一生双爱好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通过各种兴趣班小组(口琴、象棋、跳棋、剪纸、美术等)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结合学校的一校一品,为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并以各种活动为衬托,如没两周一次跳绳比赛,每次比赛都评选出获胜学生和优胜班级,活动形式多样,适合年龄特点。

3.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周三下午3节课为阅读课。并开展了入手抄报、黑板报评比、讲成语故事、 “我与好书同成长”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狠抓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

1、开学初,我们借升旗的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号召,利用学校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好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并坚持每月有主题,每月有活动。

如9月份我们开展了全员性的主题班队会,以“学习习惯”为主题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及时解决发现突出的问题,如学生的执笔、坐姿、讲话、听讲等。每月我们还进行一次学生书写规范评比活动,及时发现好的学生,利用橱窗广播等进行表扬,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每次都评选出优胜班级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学生公开。

2、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交通安全等教育。每位班主任老师与年级组长签定《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年级组长再与教导处签定《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教育片,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四、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重要的德育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1、 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是少先队的核心,将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贯穿始终,注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少先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学期少先队大队部以教师节、国庆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以征文竞赛、校园广播、板报、德育基地、主题班会等为教育阵地,寓教于乐,着重抓好了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

2、实行“主人教育”办学理念,放手让班干部对学生迟到、眼保键操、课间操、卫生进行检查,班级管理中注重蓄势借力,对学生放手不放任,指导不包办,创造条件让学生管理学生。如我校的“监督哨”同学每天对我校的一些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卫生、行为礼貌、零食等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力建设。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开好了家长会议。在此过程中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