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分析报告

篇1

各单位:

2011年全矿干部职工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创新、标准、提升”为指导思想,围绕各自专业、岗位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矿干部职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矿党政研究决定,对我矿2011年度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申报评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申报范围

2011年完成的技术创新成果、管理创新成果、发明专利及论文。(以完成时间或落款时间为准)

二、  申报时间

2012年2月1日—20日,各专业或单位将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报科研科。(联系电话:53840)

三、  申报要求

1、申报的科技创新成果需符合《鄂庄煤矿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中对项目的界定范围,且必须是在2011年度内实施并完成。与矿领导签订责任合同的重大项目,需验收合格后方可申报。

2、申报的科技创新成果必须真实、有效,各专业或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其专业或单位连续两年的评选资格,并给予处罚和通报。

3、所有申报的科技创新成果,必须填写申报表,且专业或单位负责人必须签署申报意见;技术创新成果还需整理评议材料(具体内容附后);发明专利需提供证书原件;论文需提交相关期刊。

2011年度获得集团公司以上荣誉的科技创新成果,除填写申报表外,需提供证书原件、表彰文件或有关出处;

4、申报材料均A4纸打印,一式两份报送科研科,电子版由办公网发送。

5、各专业或单位申报科技创新成果,必须严格遵守申报时间及内容格式,如逾期不报或格式内容不符者,不予受理。

附:1、鄂庄煤矿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申报表

    2、技术创新成果评议材料目录

    3、鄂庄煤矿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立项建议书

 

 

二〇一二年二月一日

 

 

 

 

 

 

鄂庄煤矿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申报 表

 

 

 

 

 

 

成果名称:                           

 

完成专业或单位:                     

 

项目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完成时间

 

申报评选类型

 

是否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级别奖励

 

 

 

 

 

 

 

 

 

 

 

 

 

 

 

 

 

 

 

 

 

 

 

 

 

 

 

应用效果

(经济或社会效益)

 

 

 

 

 

专业领导或

单位负责人签字

 

 

 

科技创新评审委员会

意  见

 

 

 

 

 

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意  见

 

 

 

技术创新成果评议材料目录

 

1、可行性分析报告

2、立项建议书

3、项目技术研究报告

4、项目经济分析报告

5、成果应用分析报告

 

 

 

 

 

 

 

 

 

 

 

 

技术创新[2012]    号

 

 

鄂庄煤矿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立项建议书

 

 

 

 

 

 

 

 

 

项目名称:

申报专业或单位:

起止年限:

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1.立项理由

 

 

 

 

 

 

2.项目实施方案

 

 

 

 

 

3.项目创新点(关键技术、特点、技术的先进性)

 

 

 

 

4.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

 

 

 

 

5.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6.项目研究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称

承担内容

负责人

 

 

 

 

 

管理员

 

 

 

 

 

 

 

 

 

 

 

 

 

 

 

 

 

 

 

 

 

 

 

 

 

 

 

 

 

 

 

 

 

 

 

 

 

 

 

 

 

 

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 税收政策; 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和推动者。近年来,广东的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民营经济发展趋势上看,民营经济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据统计,2011年,广东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3 336.44亿元,同比增长11.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1.8%。同时,民营单位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质量也不断提高。2011年,广东民营单位有468.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达110.83万户,个体工商户348.48万户;民营单位户均创造增加值为49.8万元,户均上缴税收为7.94万元。在出口方面,民营出口高速增长,高端产品成为其出口主力军。广东民营出口总额为1 3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622.44亿美元和250.95亿美元,同比增长29%和37.9%,占民营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6.1%。另外,民营企业在税收上的贡献也逐年加大。2011年,广东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3 718.96亿元,同比增长26.8%,但是由于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广东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较低。据2010年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中,作为民营经济总量第一大省的广东只有13家,而浙江、江苏两省合计309家,占据榜单60%的席位。从专利技术看,至2008年底,广东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然而大部分企业仍然与专利无缘。据统计,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参与科技自主创新的不足20%,而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只有3.4%。2009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浙江占了19家,广东则只有8家。以上事实说明,广东民营企业的日益壮大和其科技自主创新竞争力缺乏的矛盾亟待解决。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的颁布,为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国家将继续细化相关措施,更加具体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发展中高端制造业。这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尤其是税收支持来促进和引导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以使广东民营企业发展和壮大,这一举措,成为“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一大战略任务。

二、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实证分析

(一)税收政策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

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主要是采取税收政策,其优越性体现在:一是税收政策对市场造成的扭曲最小;二是税收政策的规范性最强;三是税收政策的操作成本较低。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支出分担民营企业可能的风险成本,提高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预期收益,为民营企业创新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在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各种激励手段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效果最为明显的首选调控手段,它影响着民营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并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广东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实证分析

篇3

关键词:科技查新;科学技术创新;竞争;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G252;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6-0015-02

科技查新是一项鉴证性很强的信息情报服务,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源为对象,利用文献检索等手段,针对科研课题立项、专利申请、项目验收、成果鉴定、成果报奖等工作,由用户提出课题查新申请并提供相关课题资料,经专业查新人员在各种信息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归纳数据信息,分析其相关性,撰写综合分析报告,得出特定科学技术要点的新颖性评价,反馈给用户或专家作为参考佐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若想稳稳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就必须充分了解自身产品所涉及相关领域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与特性,寻找自己产品和技术的突破点。科技查新能够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自我创新,摒弃抄袭和一些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效率,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决策风险。专业的科研人员借助科技查新报告能够在短期内获取及时精准的竞争信息,对新技术新产品加大投资与研究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科研工作进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降低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

1 科技查新对提高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意义

1.1 科技查新保证企业创新的科学性

在科研正式立项前,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分析该科研项目是否具有市场前景,查清该科研课题技术路线、技术指标、技术内容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从而预估应用于市场后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科技查新主要对科研项目的新颖性进行客观判断,科学有效地将检索结果与查新项目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查新报告包含该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技术进展、存在问题等内容,也就是说,一份高质量的科技查新报告就相当于一份“精缩版”的可行性报告。企业借助科技查新报告能充分了解新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与市场前景,根据报告中的可靠数据进行产品研发的剖析与深造,开发出独特高效优良的新产品,从而避免盲目重复开发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如今,企业科技成果的鉴定、验收、评估和转化等过程,都会经历专家小组的评审阶段,而在短时间内仅凭专家们自身的知识水平对企业科技项目进行评估,难免会有主观偏差与疏漏之处。但如果以高质量的查新报告作为依据,再经过权威专家的科学评判,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评估、转化等就普遍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因此,目前企业在项目验收、成果鉴定以及评估和转化等过程中,都被要求提交相应的查新报告,这说明科技查新工作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其不仅对科学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有一定的监督效果。

开展新产品的研发工作,首先需要进行前期市场数据资料调查,包括国内外产品性能与消费趋势、用户需求度、不同地区的购买力水平、同种类产品的科技竞争力等信息。科技查新机构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资源及技术咨询和预测等手段为企业提供材料、产品、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促使企业能够为新产品的开发做出精确地预算与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对推进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2 科技查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在大部分情况下主要由专利权来体现,通过专利申请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为了专利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能够顺利进行,在专利申报前进行科技查新,充分了解相关专利情况,再根据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进行相应项目研发的调整。当然,科技查新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远远不止如此。查新机构对检索出的数据资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客观划分,使企业对本行业的产品研发方向和行业内其它企业的研发动态有更详尽的掌握,从而在激发企业研发团队主观能动性和提高企业科研开发竞争力的同时,也了解企业自身的创新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掌握国内外已经公开的科技项目是否对自己构成威胁,从源头上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进行切除,在保护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上做到防微杜渐,从而保证企业稳步高效的发展壮大。

1.3 科技查新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

企业在现代化的商业竞争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竞争情报能够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但竞争情报的获取需要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在科技查新技术中竞争信息的搜集更具有可靠性与安全保障性,竞争情报服务作为新兴领域,可以融会贯通在科技查新中作为更高层次的服务方式来进行。企业借助此项查新技术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竞争对手相关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和科研动态,在市场竞争中做到先发制人。科技查新机构通过各种方式与企业沟通,利用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企业开展竞争性情报的咨询服务,并创建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

1.4 科技查新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

大多数企业在科技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迫切的信息需求,科技查新机构可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高端的人力资源,在大数据的文献资料中审查出适合企业所需,与科研项目紧密相关,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信息。其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文献借阅、文献检索等基本服务,还可以提供专题检索、课题跟踪以及其它个性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查新人员可针对不同行业与企业进行分类信息传递业务,使有需求的企业定期得到及时完善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专利情报等服务信息。

2 如何利用科技查新促进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实力

2.1 加强查新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查新机构的整体素质

专业信息研究人员是科技查新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关键。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工作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对大量文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找出突破口,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完善的查新服务。作为查新人员,他们不仅需要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全面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创新的服务意识。由于科技查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而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所有领域的相关知识都熟悉,所以定期对查新人员进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使查新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知识覆盖面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科技查新工作服务。此外,查新机构应鼓励科技人员不要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大胆创新,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定期到企业科研部门交流沟通,开展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专题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方面的困难,促进企业自主研发等创新科技能力的提高。

2.2 查新机构应丰富查新内容,积极延伸服务项目

2.2.1 定题跟踪服务

此延伸项目具有及时,精准和全面的特点。针对用户特定主题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定题检索服务,查新人员借助各类专利、文献资料数据库,相关产品数据库以及丰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等,持续关注或跟踪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帮助用户对相关技术或者科研产品的发展动态了如指掌,保证技术创新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2.2 专题情报服务

此延伸项目是查新机构向用户提供的一种互动式服务,可以分为短期专题服务、长期跟踪专题服务、专题情报回溯检索服务、专题情报研究服务等几种形式。查新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具体的信息需求,利用完善的文献资料与先进的网络资源为其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某一课题或技术领域的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探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

2.3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

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因为针对不同的需求而有自身的特点,但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科技查新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比较被动,不是完全针对企业具体的创新需求而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查新机构应加强与客户的主动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技术人员增强利用现代技术搜集、开发和利用信息的水平。针对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例如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专利情报等信息推送服务以及讲座、培训等深度信息服务,使科技查新技术成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2.4 加强对企业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查新机构在进行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企业或客户个人出于对关键技术的保护而不积极配合查新人员的正常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查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查新机构要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密做出承诺,制定严格的信息服务管理条例,让客户无后顾之忧。查新人员无论是以何种需求、何种方式获取企业或客户个人信息,都应按信息管理相关条例自觉主动的为客户信息安全建立保护措施,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手段,预防技术秘密及个人信息的泄露、丢失。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安全性,也为查新机构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方便进一步创新工作的展开。

3 结 语

综上所述,科技查新是企业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对提高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将科技查新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实施动态结合,不断完善科技查新技术,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月玲,张丽英,季淑娟.我国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现状分析及研究[J].图书馆,2011,(3).

[2] 周国泰.影响科技查新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

[3] 杨志鹏.在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竞争性情报服务的思考[J].情报探索,2003,(4).

篇4

1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对科技情报机构的作用

目前,美国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收藏的公开科技报告超过200万篇,每年向用户提供复制服务600万篇以上。同比估算,我国科技报告如果积累到一定数量,其服务效果也会比较乐观。由于大多数科技报告管理中心设在地区/部门的科技情报机构(部门),本文就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对科技情报机构的作用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

1.1充实完善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文献资源

科技报告没有篇幅的限制,可以全面、完整和翔实地记载科研活动中的任何过程和结果[3],其技术含量高、描述详尽、实效性强,是一种传承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重要文献。科技情报部门是科技文献的收藏服务机构,是公益部门,科技文献的收藏加工服务是其基本的业务范畴。这些机构由于经费的限制,对国外文献多数是选择性购买,收藏一些急需的外文数据库或二次文献,部分单位曾连续收藏美国科技报告(NTIS),但收藏的国内科技文献一般都比较齐全。由于我国科技报告工作起步较晚,在国内科技报告的收藏上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情报机构科技报告的收藏量将会迅速增加,将快速丰富科技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水平,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报告资源的共建共享,整体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的社会服务能力。

1.2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查新水平

科技查新是科技情报机构的主要业务,查新关键是查全,没有查全就不可能确定是否新,科技文献资源收藏情况直接决定了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如果重要科技文献资源缺失,即使查新人员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科技报告是政府投入的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的产出形式,科技报告是系统记载政府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的重要科技文献资源。在国外科技查新时,美国科技报告(NTIS)是查新机构必检的文献资源,如果没有检索美国科技报告(NTIS),该查新机构的能力将会受到质疑,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报告在科技查新中的重要作用。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国内科技报告资源长期缺失,影响了科技报告的说服力。现在我国开始系统地建设全国科技报告系统,为确保科技报告质量提供了资源保证。

1.3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科研能力

科技情报机构不仅是科技文献收藏服务机构,还是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科学研究任务,承担着国家、地方或部门的研究课题,每年都要撰写大量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以服务于科技创新为根本目标,科技报告详实记载了科技项目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3]。科技报告体现的是对科研成果的积累与传承,而这种持续的积累则形成了具有基础性与保障性的科技信息资源,这对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人员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借鉴别人的技术成果,可以提高后续研究的起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节省科研时间和经费,提升科研效率和科研投入效益[2]。科技报告将科研失败的过程、经验和教训进行记录和共享,可以为后续研发活动提供重要借鉴,帮助其他科技人员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4]。随着科技情报机构对科技报告收藏和利用能力的提升,其科研水平、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能力将会越来越高。

1.4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科技评价水平

目前,有不少的科技情报机构承担着科技评估评价的职能,主要是为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结题验收、科技奖励评定过程中对拟评价的项目提出真实性、创新性评价意见,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科技报告为科技项目的科技评价提供了基础性信息资源。(1)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通过科技报告的立项检索,避免了不同年度、不同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等项目的重复立项,减少财政资金浪费,近几年来,国家科技部及部分省份,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阶段委托科技情报机构进行科技报告立项工作,少部分项目由于与已有的科技报告相似度高而未能立项。另外,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科技情报机构科技评估评价部门,针对拟立项的申报项目进行科技报告检索分析对比,出具检索分析报告,对拟立项项目的先进性、创造性进行客观评价,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在科技项目检查验收阶段,对科技报告进行检索分析,用于监督检查科研进展和结果,实现对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创新性检验。如果通过科技报告的相似性检测,被检测项目与已有科技报告相似度高,则该项目将不能通过结题验收,因为该项目可能存在抄袭等学术造假的行为。另外,通过科技报告检索对比分析,可以为科技项目的先进性、创新性做出评价,为项目验收部门确定验收结论提供依据。(3)在科技评奖过程中,科技情报机构通过对已有科技报告的检索和研究对比,来分析判断科技项目完成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并提出评价意见,为科技奖励提供依据。

2保障措施

由于我国全面开展科技报告工作的时间还很短,以上提到的科技报告在科技情报机构的作用还不能充分显现,为了保障科技报告的作用在未来能更好地显现,我们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2.1做好科技报告的持续积累

科技文献的收藏强调连续性,只有科技文献的持续收藏才能使其有效发挥作用。这一点对于科技报告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由于收藏时间太短,科技报告在科技查新、科技项目立项、科技项目水平评价中的作用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科技情报机构一定要做好科技报告的持续收藏,如果有条件,可以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对以前的研发类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科技报告追溯,向前追溯5~10年,科技报告的作用就能很快显现出来。

2.2实现科技报告的完整收藏

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科技报告工作以来,尽管科技报告工作在国家、省两级科技管理系统全面展开,但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地市级科技报告工作进展缓慢,多数部门(行业)科技报告建设仍然处于停滞状态[5],使我国科技报告的完整收藏面临严重挑战。如果科技项目科技报告收藏不完整,科技报告在科技评价评估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下大力气,按照国办转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督促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部门(行业)、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迅速启动科技报告工作,全国一盘棋,实现我国科技报告的完整收藏,使科技报告这种文献资源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得到充分显现。科技情报部门既承担着科技报告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职能,又是科技报告的收藏利用服务单位,有责任督促本部门(行业)的科技管理部门,启动并做好科技报告工作,将所有的开发类计划项目全部纳入科技报告收缴范围,将科技报告呈交模块嵌入本部门(行业)的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实现科技报告呈交的过程管理,确保科技报告的完整呈交。

2.3多角度全方位提高科技报告质量

科技报告是由科技人员编写,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6],覆盖科研全过程,内容详实、专深,附有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地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7],科研工作者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4]。由于我国全面启动科技报告工作的时间不长,处于科技报告工作的初期,部分科技报告的质量不高,个别科技项目负责人对科技报告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对于撰写科技报告存在应付心理,这就造成很多科技报告中实质性研究内容严重不足,这样的科技报告将无法在科技项目评价、科研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使科技报告的作用充分显现,我们要加大对科研人员科技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单位审核的培训力度,从科技报告产生的源头控制科技报告的质量,并在科技报告审核环节严把质量关,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科技报告质量避免产生低水平的科技报告,同时营造撰写科技报告、重视科技报告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贺德方.科技报告资源体系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1):4-9.

篇5

在今年的第3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湖南省娄底市三小学生谢妙明凭着作品《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节粮我能行》和《鸡蛋遇紫薯变蓝的研究》,分别荣获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和化学类二等奖,而去年的参赛作品《变矸为肥》、《娄底有个雷击村》,前年的作品《岩石的秘密》,也曾登上一等奖的宝座。

谢妙明不仅是获奖大王,更是“可乐”制造者。在发明创新的过程中,她不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

因为妈妈是学校的科技教师,谢妙明很早就接触到了科技创新。小小年纪的她就像是“小尾巴”一样,粘在妈妈的身后,和妈妈一起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捣鼓各类试验。而妈妈的学生都成了谢妙明的大哥哥大姐姐,有什么好玩的都会叫上她。

耳濡目染之下,谢妙明对周围的事物总想探出个科学道理,“为什么南瓜花有的有小南瓜,有的没有?”“除了桑叶,蚕宝宝可不可以吃其他的菜叶子?”……

对于谢妙明的这些奇思妙想,妈妈给予了高度重视。每当设计科技创新活动时,都会请教一下这个“小军师”,听取她的意见。不仅如此,妈妈还常常“怂恿”她,在动脑筋之余,还要学会用“拳头”解决问题。

出于对花草的喜爱,谢妙明在楼顶上种了一些植物,每天按时浇水成了她的必修课。经过长时间观察,谢妙明发现,花盆里土壤比较少,水分蒸发比较快。如何保持水分呢?

在妈妈的指导下,谢妙明想到了“自理花盆”的原理。她用废弃的碗代替托盘,在碗里装满水,把花盆放到碗里,这样就能保证花盆里植物的供水了。

“如果是用废弃的泡沫箱装水,还能给花盆降温,保证植物的成活。”谢妙明还私藏了一个妙招。

每一次创新构想,都要经历无数次实验论证,每一个论证过程都会遇到无数困难。当这个名为“困难”的大怪兽出现时,谢妙明就会变身为奥特曼,打得怪兽落荒而逃。

《变矸为肥》的探究报告,谢妙明和队友们花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为了对煤矸石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谢妙明联系了煤矿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设备不全而无法检测。之后,她又找了涟源钢铁集团的煤碳质量检测中心,可是依旧无法解决问题。经过多方打探,她们终于在娄底市环保局得到了煤矸石成分的分析报告。

紧接着就是进行蔬菜种植的对比试验,可是,掺入了煤矸石的土壤发生板结,蔬菜种子无法发芽。百思不得其解的谢妙明请教了土壤学家,得知是土壤太细的缘故。于是,实验只得重新来过。

当实验接近尾声,白菜长到中期时,叶子却被鸡给啄食了。万般无奈之下,谢妙明只能改种萝卜,在寒冷的冬天浇水、施肥,日复一日地做着观察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给队友安排任务,谢妙明也是颇费心思。队友胡剑宁知识面广,是个“小博士”,而另一位队员盛紫樱是个才女,所以两人经常“拌嘴”,谁也不服谁。为此,每次安排任务时,谢妙明特意把两人分开,让他们各自发挥。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矸为肥――在菜园土中掺入煤矸石作为肥料种植蔬菜的实验》荣获了第3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

相比之下,荣誉只是锦上添花的一笔,大家一起实地考察、一起做实验的日子才是最难忘的经历。

“那时候为了收集煤矸石,大家一起去煤矿,矿场粉尘多、车也多,而天又在下雨,几个来回后,大家变成了黑人,脸上、身上全是黑泥巴。看着对方的大花脸,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回忆起来,困难已经微不足道,满满的都是欢乐。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谢妙明时而为了创新实验东奔西跑,时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纹丝不动。同学们给她取了个绰号――书虫,对于绰号的由来,谢妙明有些不好意思,“大概是因为我有时候看书入迷了,经常‘不理’他们。”

书是谢妙明最好的朋友。“读书可有意思啦!”谢妙明眉飞色舞地介绍起了这位朋友:读童话故事可以让自己游走在梦幻般的世界,像书里的小公主一样,得到所有人的关爱;读神话故事,自己就好像神话里的仙人,拥有无穷法力,可以帮助好人、惩戒坏人;阅读科普书籍,可以解答内心的疑惑,感受自然的力量、科学的神奇。

为了鼓励自己,谢妙明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作为座右铭,并将“苦”字改为“乐”字,“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抱着“学中作乐”的心态,谢妙明玩的开心,学有效果,文化成绩始终在全年级前十名。

独自发现的快乐、和队员一起经历的快乐、打倒困难“怪兽”的快乐、完成实验的快乐、在知识铸造的世界中放飞的快乐……在发明创新过程中,谢妙明经历的“可乐”之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篇6

为及时掌握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更好地为制定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厅决定开展*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调查范围

本次统计调查工作包括*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年度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和*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其中,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范围包括:

1.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2.在民政、工商或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中介组织;

3.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联接千家万户,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4.从事季节性农产品代购代销的农村经纪人;

5.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特产业及其它产业为主业的专业大户。

各类产业化组织填报标准和要求见附件“填表说明”。

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统计范围为*年12月31日经省政府确认在册的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调查范围为全省参与“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的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二、调查内容

*年度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表主要收集全省各类产业化组织基本情况、产业类型、规模效益、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以及有关部门对产业化扶持等信息。

*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重点掌握了解*年度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基本经济指标、自有生产基地、开展农业产品加工、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吸纳社会就业、利用外资、开展科技创新以及各级各部门对企业的扶持情况等。

*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调查表主要了解我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结对共建情况,包括带动结对村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带动途径和合作内容等。

三、工作要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有关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确保调查全面、数据真实、填报规范、上报及时。

请各市农业局负责有关统计表下发、指导填报和回收,认真审核,汇总有关报表,形成分析报告,经局分管领导签名、加盖公章。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必须经企业法人代表签名并加盖企业公章。省属有关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若参与了我厅实施的“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需要同时填写*年度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年度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统计表和*年度“千龙带千村,共建新农村”行动情况统计表。所有报表及分析报告请于2009年2月20日前统一报我厅经管处,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有关调查表请在省农业信息网经管处“农业产业化”栏目下载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篇7

关键词:科技统计;科技管理;集团型企业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统计作为对企业科学技术活动规模、布局、结构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影响进行定量测定的手段,在企业科技管理和决策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集团型企业需要更高效的科技统计来支撑发展。因此,科技统计作为集团型企业科技管理的基础,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科技统计的重要作用

第一,科技统计是企业科学决策的依据。企业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离不开科技统计的数据。科技统计是揭示企业科技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科技统计结果更是制定整体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导向政策、协调下属企业及各业务领域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二,科技统计是科技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科技统计是集团型企业对科技工作实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控制的活动,包括科技人员管理、科技条件管理、科技信息管理、科技政策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管理等。要搞好科技管理,管理观念上要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要采用科学的程序、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随着科技管理逐步向科学化、现代化、定量化方向发展,愈来愈迫切需要建立和健全科技统计系统,明确统计的内容和指标的含义,完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加强统计的分析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第三,科技统计是集团型企业评价、考核各二级单位科技工作的重要尺度。评价、考核是集团型企业领导者对各二级单位乃至个人科技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比较、衡量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序,寻找差距的重要手段。集团型企业科技工作量大面广,涉及业务可能横跨几个领域,对其进行评价、考核是一项必须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工作。简单地按经验和主观来进行,往往带有人为和片面等缺点,缺乏公正性,达不到预期目的。通过科技统计,可以获得对考评对象数量上的、具体的、总体的认识,从而使考评结果更客观公正,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在集团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二、集团型企业科技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大企业集团纷纷加大力度搞好科技管理工作。在此触动下,各企业科技统计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科技统计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科技统计工作不能快速、灵活地满足企业发展决策和科技管理工作提出的需求。现行的科技统计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科技活动调查制度,由于科技活动本身的发散性、滞延性和间接性,对其度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可以说科技统计的对象是企业各种活动中,最复杂而又难以量化的科技活动,因为各个领域无不渗透着科技活动,这一特点使科技统计的调查实施具有相当难度。在企业科技和生产业务不断融合的今天,科技统计与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平衡却愈来愈明显,现在这种科技统计的情况基本上无法反映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有些下属企业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统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受此影响,下属企业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统计员兼职多,专职少,且变动频繁。与此同时,大部分出资企业尚未建立科技统计备案制度,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瞒报、虚报、漏报、迟报和拒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必然影响到科学决策,也必然会给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失。

第二,统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统计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的业务。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属企业科技统计队伍严重存在着诸如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更迭快、队伍不稳定、法律意识低等问题。首先,集团型企业开展系统科技统计工作时间不长,集团内从事统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大多数是边工作边学习,缺乏经验,而统计的指标体系繁杂,统计时间短、要求高,许多工作人员的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统计错误。而从事统计的人员多为兼职,变动性大,导致科技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基层统计队伍难以适应统计各种的要求。从我们对有关报表进行分析、审核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统计人员为统计而统计,为完成报表而统计,面对繁杂的报表和紧迫的时间,为了满足报表中的平衡关系应付了事。统计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低。

第三,科技统计指标归口部门不明确。集团型企业科技统计涉及面广,指标的归口统计部门不明确。以2010年国资委科技统计报表主表为例,科技统计指标74个,涉及研发经费投入、科技成果、科技创新项目、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产学研合作、科技人员情况六大类。其中单纯涉及科技部门的仅一项,其余的或多或少都与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相关。以“研发经费投入”一类为例,其中的绝大部分细分指标与财务年报相关,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也要对这些有交叉的指标进行统计。这样一来,由多个部门对同一或关联指标的重复统计,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统计结果的不一致对向外报送数据造成影响。

第四,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程度低。目前集团型企业的科技统计工作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信息数量较少、质量低,习惯于简单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习惯于模棱两可的笼统推断,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预测,实际工作中满足于做总结而缺少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在数据的应用上看,许多数据仅在计划和总结材料上得到了反映,科技统计存在着重统计调查轻数据分析研究的现象。大量统计数据被束之高阁,很多集团型企业至今尚未建立科技统计年度分析报告制度。

三、集团型企业科技统计应采取的对策

考虑到上述集团型企业科技统计的复杂性,规范合理的科技统计工作程序和统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为改进该项工作效果的根本要求。除此之外,集团型企业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还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强化集团各级统计组织及制度建设。由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牵头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设立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下属企业上报科技统计报告时应有主管领导签字和企业盖章,提高出资企业对统计工作严肃性的认识。与此同时,要求下属企业设立原始记录或统计台帐,建立健全统计资料审核、交接、传递、报送、归档等各项管理制度,使下属企业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对各下属企业中从事科技统计工作的同志要给予业绩上的肯定,同时引入奖惩机制,对积极主动、认真、按时、准确地完成任务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虚报、瞒报、误报、迟报而造成统计数据不准及统计工作拖延的要予以批评、教育。

第二,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统计队伍。科技统计专业技术人才是实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中坚力量,要在集团内部培养和建设一支功夫过硬的统计队伍。首先应是以科技考核制度来稳定队伍,避免企业频繁变动统计人员。其次是通过加大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的理解,要求下属企业上报数据时注意表内、表间平衡校验。再次应与国家政策接轨,积极跟踪国家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提高下属统计人员掌握新技术、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缩小或消除存在于队伍中的各种差异,提高整体素质。

第三,持续优化科技统计报表内容设计。集团总部科技统计人员,应坚持化繁为简、服务需求的原则,在满足以往年度向外报出及集团内部科技管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自身特色、能够反映集团科技工作的报表内容。另外,针对集团不同部门针对某些相同指标进行重复统计的问题,应相对明确科技统计报表中数据的归口填报部门,要求下属企业在对关键指标的统计和上报工作中注意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在向集团上报报表时,确保同一关键指标数值一致。以财务报表为例,与科技统计表中相关指标中的关键指标(本年科技资金来源合计、本年科技支出合计、研发费用合计、新产品销售收入、拥有专利数量、新增专利数量、科技人员人数、研发人员人数)应能够建立对应关系。

第四,建立完整的科技统计分析体系。对于集团型企业而言,科技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内容庞杂,有些问题凭经验、凭感觉是不易被发现的,必通过定量分析才能找出来。年度科技统计报告是反映集团过去一年科技情况的一扇窗,通过对报表中各类指标数据的有效分析,不但能够查找问题,更为下一年度科技工作提供了抓手。因此一定要更好的发挥科技统计的作用,在拥有集团及各下属企业科技报表的基础上,完成各项科技统计的分析研究工作,形成科技统计年度分析报告。建立科技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有效保存和利用,有利于使科技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为集团科技决策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结论

科技统计工作是集团型企业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但又是一项繁琐、复杂、枯燥的工作。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统计工作容易成为一种例行的工作,走入为了完成统计而统计的怪圈。为此,集团各级科技统计工作者,尤其是总部科技管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创新科技统计工作思路,提高业务水平,使这一张张科技统计报表在我们手中持久焕发出其应有的威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科技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陈淳,吕建秋,谢俊平.科技统计与科研管理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06(3).

篇8

[关键词]专业图书馆 知识服务模式 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信息服务

[分类号]G258.5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是我国专业图书馆中最有活力的体系之一。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深入,在信息化、数字化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结合科研一线的服务需求,进行了大量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正在逐步形成适合数字化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的服务模式。

1专业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知识服务是学术性文献信息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代表着未来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未来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行业,知识服务内涵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知识服务的内涵进一步包括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战略性学习的相关内容与工具,面向研究、决策制定和创新等提供服务。科学研究过程的数据化,科研活动的流程化,科研过程的模拟,推动着科研信息需求不断向知识化服务转变,知识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组织上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专业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要求支持科研活动的知识计算环境和工具建设,支持“现场”的科研信息交互,支持动态柔性的知识、信息组织,建立E-Knowledge服务机制。

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不断变化的科研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了多层次、丰富的知识服务探索。在文献保障服务方面,开展了科研文献资源需求分析、文献信息环境组织、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化文献保障与获取平台和系统建设。探索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试验途径与方法,逐步建立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文献保障、信息分析的模式与工作体系。推动组织了面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的情报研究服务工作,开展专题情报分析与服务、决策信息分析与服务,采用科学计量与文献计量方法,进行专利分析、竞争力与竞争态势分析、专题情报研究等服务。利用文献组织、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技术,开展面向科研项目、领域的知识组织研究,提供专业化的知识组织平台和知识环境建设工具,建设知识共享环境和协作环境。

2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实践

在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110余个研究单元围绕自然科学各个前沿领域、战略高新技术领域等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时,对科技信息服务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针对科研人员广泛的文献服务需求、学科信息服务需求、学科情报服务需求、战略情报服务需求,各文献情报机构探索性地开展了知识服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各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经验,主要表现在:科研文献资源保障服务、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专题文献信息服务、学科信息服务与信息环境建设、专题情报研究与服务、信息分析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2.1深入开展科研一线文献信息需求分析,系统建立文献保障服务方案

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需求、知识服务需求是专业图书馆机构组织服务的基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结合科研活动的流程,采取多元方法(服务需求调研、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学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自研究所核心期刊文献需求,分析满足文献需求的各种形式。根据中国科学院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需求,合理制定文献资源建设方案,采取集团采购、集成揭示、馆际互借等形式,合理配置,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如青藏高原研究所根据科技文献数字化发展趋势,确立了“以电子资源为主,纸本以青藏高原研究基础理论书籍为主要馆藏,其他通过馆际互借方式予以满足,文献数据库以参加组团订购为主”的保障方针,合理制定文献保障策略。

大部分研究所图书馆组织编制文献分析报告,引导研究所的订购决策和资金投入。如理论物理研究所图书馆分析在ISI Web of Science平台中检索到本所2004-2009年共被SCI收录论文1330篇,引用期刊论文34618篇,其中有32243篇集中分布在103种期刊上。据此,制定了本所科技期刊的采购策略,选择订购103种学术期刊。电工研究所图书馆分别在SCI、JCR、EI数据库平台上,对本所人员在2009年1月-2011年5月近2年多时间内发表的SCI、EI文章、引用参考文献的主要文献来源以及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研究所图书馆结合本所,分析文献资源保障状况,完成ACM、IEEE等核心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发文、使用分析报告,供所领导参考。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图书馆采取文献计量学方法,完成了《所信息资源需求与保障分析》,形成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除了发挥资金效力,合理订购文献资源外,还广泛利用网络开放资源、建立专业文献信息网站,建立第三方文献共享渠道,组织开发科技文献数据库。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图书馆围绕工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国内著名门户网站,开展深度分析,制定科研信息保障策略,系统分析工业生物信息网、工业生物技术信息网、生物谷、生物通、丁香园、科学网、Nature、Science、Cell、Oxford-Journals、PNAS、PLOS One等网站结构,建立集成的文献信息聚合、页面信息抓取工具,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科研动态、重要期刊文献。力学研究所图书馆还利用电子资源的广泛分布特点,不定期通过专业论坛、社区等网上空间收集电子资源,尤其是国外原版电子书,推荐给相关研究领域的课题组。昆明植物研究所图书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让科研人员随时随地地推荐资源,自主决定资源采购类型及内容。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图书馆自主开发建设专题文献数据库,收录国外相关学术会议信息超过13000条、相关专家数据超过1000人、激光器产品数据3000余条、光电百科词条2700余条,数据库还收录了专业学术会议报告、国外专业机构研究报告、非正式出版物、互联网资料、内部资料等灰色文献逾数万条,相当部分的“稀见”文献资料具有独特价值。

2.2全面开展文献信息的咨询服务,满足科研文献获取和评价需求

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利用文献计

量分析等手段,深化文献信息保障服务的内涵,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组织开展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的知识服务,提供面向课题和科研项目的文献咨询和服务,开展专题文献计量分析服务,面向科研课题提供专题文献管理服务、专题文献保障服务等。

半导体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根据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主动开展各种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献咨询服务模式,包括开展文献定制服务,使得用户长期、稳定地获取本专业最新科研动态;为所内用户申请项目、申报奖项提供文献收录引证分析;向科研人员以“信息早餐”形式科研信息。电子学研究所图书馆为全所科研人员和研究所提供文献代查服务,提供文献查询、文献传递、付费、接收文献、文献整理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电工研究所图书馆通过组织SCI、EI论文引证检索专题讲座,编制论文引证检索方法说明等,按照科研成果管理要求开展SCI、EI论文收录、影响因子、核心期刊论文、论文摘要、电子文献检索等,支持科研人员的晋级、项目申报。

过程工程研究所图书馆专门针对院士申报、杰出青年基金申请、成果申报等提供引证检索服务,2008年至今为76位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提供引证检索报告155份,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图书馆为了节省科研人员的精力,宣传推广文献传递服务,主动为每位院士、资深科学家、科研精英等配备了原文传递账号和随易通,为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文献信息机构配合科技处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论文是否被SCI、EI收录进行核实,查询的被SCI、ISTP收录和引用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对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掌握本所科研人员和学生查阅文献的规律和范围,为文献情报工作者构建本所核心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图书馆围绕着本所的高技术研发特点和中国科学院发展产业化服务国家的战略,主办了《微系统技术信息》网络杂志,每周不定期(3-4次)提供科研最新动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所里的研究员、所领导发送;所提供的网络信息调研服务覆盖了微系统所所有的研究方向,着重报告最新的学术和产业动态。上海有机化学所图书馆以全院集团采购网络版数字资源为主,改变以往必须到图书馆才能获得服务的模式,开展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在文献信息服务上,从单独依靠本所图书馆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全院文献情报机构联合合作的服务模式。

2.3嵌入科研一线,开展专题文献信息服务,保障科研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

面向科研课题和项目组织专题文献信息服务,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围绕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开展专题文献信息、动态趋势分析,围绕研究机构和学科领域,开展研究机构竞争力分析、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知识服务模式。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在保障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承担《研究所重点学科资源发现与利用态势分析》项目研究,建立重点学科资源与重点学科研究领域发展态势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研究所重点学科资源的利用态势,完成《研究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期刊保障现状分析》、《研究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引用论文期刊保障现状分析》、《国外目标机构资源保障分析》、《国外目标机构引用论文资源保障分析》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等研究报告。计算技术研究所图书馆为本所战略规划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统计报告,撰写《基于ESI的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与影响力分析》和《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至2006年发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等;并撰写《IEEE科技期刊出版现状调研分析》、《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等分析报告。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在保障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探索,完成《化学所与德国马普、日本分子研究所、加州伯克利大学、上海有机所和长春应化所的资源比对分析》、《化学所SCI收录论文统计及期刊分类》报告。

金属研究所图书馆配合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开展材料标准制定与实施的专题调研,分别对中国、美国、日本及英国四国材料标准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全面展示了我国材料标准在数量、标准更新速度及技术领域分布等方面与其他三个发达国家的差异,为下一步制定材料标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四个国家材料标准文献比较分析》也为促进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材料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理化技术研究所图书馆为激光物理实验室开展定题服务,半年完成近千条文献信息、网络新闻、专利等形式信息的推送服务;利用掌握的检索技巧对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进行了筛选,并在所主页上构建了能源专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源相关信息不足的缺憾。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专门针对2007年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搜集、整理了大量相关文献信息,制作了“蓝藻水华信息专题”,及时提供给研究所领导及相关研究人员。其提供的资料对本所为江苏省及无锡市政府起草的应急措施报告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认可。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主动参与学科情报信息服务,完成了“紫金山天文台SCI收录论文文献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空间环境领域研究发展分析”领域分析,并针对1900-2010年期间有关空间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对其国家地区、文献类型、机构、出版年、文献来源、学科种类等进行分析,揭示空间环境学科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2.4深化学科信息服务内涵,建设专题信息环境,探索服务转型

各个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积极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从传统图书馆的阵地阅览服务、文献借阅服务等向支持科研文献及时保障、文献获取能力培训、专题信息咨询等方向的转变。各研究所图书馆将科研人员文献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信息素质培训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如预约培训、现场培训、嵌入式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了文献获取方法与途径、文献检索方法与工具、文献管理工具、文献信息环境建设、等。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组织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数据库商开展面向全所、实验室、课题组的培训,内容包括新生与新员工人所教育、专题文献检索、End-note管理工具、专利检索、标准检索、军工信息检索、统计数据检索、SCI/EI/Knovel/ASME/DII等数据库使用技巧、TDA分析工具利用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在培训组织过程中,与研究所人事处、学生会、实验室密切沟通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组织形式。

力学研究所图书馆结合重点实验室需求,尝试以新的方式针对研究领域开展学科情报服务,以信息平台建设为主,组织建设“高超声速信息平台”,积累、长

期保存和利用专业信息,更好地为基础研究提供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科研项目的进展。2009年11月,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图书馆为红外物理国家实验室安装了“红外物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红外物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技新闻、红外物理实验室论文收录引用分析、国际影响力分析、红外物理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红外物理核心和相关资源导航等学科信息服务,受到科研人员欢迎。海洋研究所图书馆围绕“中国近海水母爆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973项目)建设专题知识环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充分挖掘文献资源信息,编制专题数据库,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建设“中国湖泊水库文献目录数据库”,收集了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的文献目录5000多条;建设“地形图目录数据库”,提供常用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目录数据10000多条;建设“馆藏地方志目录数据库”,揭示大量各类地方志文献目录数据库,收录3500多条记录,包含40000多册地方志。

2.5结合科研信息需求,组织专题情报研究,形成情报研究产品与服务

面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工作,开展专题情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又一大特色。各研究所图书馆针对一线科研任务、科研管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等,广泛开展技术发展态势、学科发展态势、科技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等情报调研。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本所科研项目形成了专题情报调研服务机制,推出了专门的情报研究服务产品系列,编辑《大连化物所前沿信息通讯》和《大连化物所规划战略研究简报》,完成《大连化物所中国专利分析报告》、《CO2减排资料调研报告》、《水资源资料调研报告》、《太阳能硅原料化学化工资料调研报告》、《稀土化学化工资料调研报告》等。光电技术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定题情报服务(SDI)机制,建队伍、建网络、建流程,在长达30多年的SDI连续跟踪中,已形成题录/摘要、动态、汇编和专集等4个情报产品序列,连续出版《动态》200余期,《光束控制和跟踪测量技术》、《光刻技术》等资料汇编300余辑。

金属研究所图书馆为支持我国钢铁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从近10万条文献数据中,综合分析全球钢铁业的技术研究热点;通过对近400篇文献内容的综述,详细展示钢铁业研究进展,提供《钢铁行业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报告》,为钢铁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持。组织开展MCrAl系涂层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针对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需要,采用统计分析学、文献综述及专利评价等方法,形成了《MCrAI系高温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探索出图书情报工作与用户需求间协同合作的有效模式。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本所优先发展领域与战略重点,采取内部电子刊物形式编发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类、专题研究报告类、年度综合报告类等三类情报信息产品,其中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目前包括《生物能源科技专辑》、《生物能源产业专辑》两种月刊,两种信息快报产品在相关共享平台、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网等网络平台;专题研究报告和年度综合报告不定期,每年分别为4份和2份以上,其中部分报告已提交国家和院有关部门参考。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开展《生命学科发展态势报告》的年度分析,组织《国内外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机制研究》与《生物伦理管理研究报告》专题情报研究,根据科研战略规划制定需求完成《生科院神经研究所学科能力比较分析报告》。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图书馆确立需求导向的服务原则和甘为人梯的服务理念,围绕研究所发展战略和重点科学领域,深入了解、分析研究所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活动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加强与所领导、所战略规划部门、研究所重要科学家的沟通联系,确定情报服务的重点对象和重要领域,密切关注、跟踪国际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系统搜集、整理、分析、梳理相关技术领域的情报信息,形成了专题情报调研报告、专题信息编译汇编资料、专题信息简报、专题文献目录、专题数据库等系列化的情报服务产品。完成了《国际激光聚变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态势》、《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大型平面镜制造与测试先进技术调研报告》、《激光信噪比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国际ICF激光驱动器研究年度综述》、《国外高能拍瓦激光装置概述》、《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概述》、《ICF光学材料激光损伤研究现状与分析》等情报调研报告。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图书馆、上海天文台图书馆围绕学科发展和科研决策需求,在科技前沿态势跟踪、学科竞争态势分析、重大学科方向态势分析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情报研究产品。

2.6试验建设专题信息分析工具与平台,构建研究项目和领域的专题信息环境

文献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工具化、平台化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实现服务模式转型和新型服务模式建立的主要标志之一。针对各个研究所专题信息服务的特点,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积极推动和倡导下,利用各类知识服务工具软件,围绕专题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构建专题领域的知识环境。

声学研究所图书馆建立声学信息资源导航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形成了特色。软件研究所图书馆研发了基于个人/单位的科技论文检索与知识导航系统,以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推送知识、跟踪知识和传播知识为主线,支持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快速挖掘信息。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国家科学图书馆支持下,利用专题信息平台建设工具搭建专业领域的信息平台,如HIV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病毒学学科组信息平台、肝炎病毒学学科组信息平台、神经病毒学科组信息平台等,定期本学科组相关信息、研究进展、领域进展等。同时,将数字化文献信息、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专业会议活动信息等有机融合到信息平台中,形成综合性的学科知识环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图书馆围绕研究所、新疆分院以及新疆地方的需求,组织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建立战略情报服务机制,累计完成新疆与中亚五国科技合作研究、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战略情报研究、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与路线图、新疆2007-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新疆科技产出10年评估、中亚国家科技发展概况及其与我国科技合作建议、蒙古国科技发展概况及其与我国科技合作建议、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发展规划研究、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作用研究、加快碘缺乏病防治方法与建议、新疆与中亚五国科技合作的回顾与建议、中亚科技实力及其与我国合作前景对策分析、国际棉花产业研究进展等情报研究项目。

青藏高原研究所图书馆秉承综合信息服务的理念,搭建“青藏高原研究信息与知识平台”,对国内外青藏高原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组织,集中展示青藏高原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实现了信息知识资源的保存、集成、共享和交互。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馆围绕“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建立“药物情报网”,参与建设“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站”、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物技术产业平台及信息共享平台”,在服务本所科研的同时,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与发展。

3结语

篇9

一、唐山钢铁行业的重要性

唐山是一座传统的重工业城市,而钢铁业是重中之重的优势行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左右着唐山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从某种程度上说,钢铁行业是整个唐山经济的命脉,它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唐山钢铁凭着行业升级和整合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产能急剧扩张,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唐山地区钢铁行业的发展无论对河北省,还是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唐山钢铁行业发展劣势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唐山钢铁企业数量过多但多数规模偏小,因此效率低下。唐山钢铁多是民营中小企业,分布分散,都各自为政,互相分隔又相互竞争,难以统一规划进行产业布局配套,更谈不上打造唐山钢铁产业生态链条。其次,钢铁业科技创新投入比重低。据统计,2008年唐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6%,低于国内同类经济规模城市1至2个百分点。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增加值的2%,低于全国、全省0.6和0.3个百分点;全市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创新平台的数量仅为国内同类经济规模城市的50%;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再次,唐山地区的中小钢铁企业,主要生产附加值较低和工艺流程比较短的螺纹钢和线材产品,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少。基于以上因素,唐山钢铁行业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生存和发展着,给环境带来了威胁。几次重度环境污染城市的公布,唐山都没能逃脱。

因此,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行业链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方针,把建设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现代化工、高新技术、环保行业等7个主导行业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即“三高”问题,靠调方式、转结构提高效益。

三、唐山钢铁行业新型经济发展方式现状

(一)构建规范性文件体系,从理论上指导科学发展

2008年6月全国率先出台《唐山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2008年7月制定《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战略规划》,2008年9月制定河北第一个工业园区行业准入标准—《曹妃甸工业园区主导行业准入标准》。2008年10月相继出台《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政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同时,市政府相继组织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行业链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召开了“唐山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大会”,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二)钢铁行业逐步优化升级

唐山以壮士断腕般的气魄,持续三年开展节能减排攻坚行动。仅钢铁行业,三年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都在千万吨以上,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大幅度下降。而且唐山市人民政府已制订了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考核实施方案,2011年淘汰高炉4座,涉及炼铁产能163万吨;转炉28座,涉及提钢产能1032万吨。在全行业大力推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装备水平,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

(三)打造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实施创新研发平台培育计划,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研发、合作、服务和行业化平台。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43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引进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6家,引进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技术成果150项;重点推进高新技术行业化项目100多项。大力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推进“院士联谊”、“假日博士”等引智工作,引进8000名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

四、唐山钢铁行业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策

(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是贯穿行业生命周期的根本因素,也是提升企业国际间竞争力的主要工具。唐山作为中国钢铁第一产能大市,在向产能强市的转化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提高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唐山钢铁行业的技术创新难度较大,在提高企业短期利润上效果不明显,只停留在引进和效仿国外的设备,不能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达到合作方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出台相关的有利于企业科技研发的信贷政策,鼓励钢铁企业搞自主研发,加大钢铁企业的科研投入,保证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唐山钢铁行业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是唐山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加大钢铁工业重组力度,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经验表明,钢铁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强调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一体化经营。唐山发展钢铁行业也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可以通过集团生产设备大型化及其集团成员企业规模的扩大来增加钢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应鼓励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搞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唐山的中小钢铁企业多以粗放型的产钢模式生产,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技术落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差等特点,属于落后产能,要借助市场机制优胜劣汰。总之,通过鼓励钢铁企业自主创新,搞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钢铁工业重组力度,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唐山转变钢铁行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经济发展道路,唐山这座钢铁城市,将走的更快,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国研网.钢铁行业2011-2012年度分析报告[EB/OL].2013.

篇10

关键词:高校,优势,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参与方式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4.小结

通过高校优势资源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等“全员参与”,安全机制才能顺畅构建,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10).

[3] 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J].科技与法律,2002(02).

[4] 邱长江.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2(06).

[5]Agarwal,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ManagementScience, 2002,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