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篇2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发展潜力
管理科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学、国际金融与贸易等管理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定量分析、决策、管理沟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②具有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③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④熟悉有关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⑤了解管理科学的应用前景;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对策理论与模型、知识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理论与技术、供应链管理是当前国外主要的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方面的成果将大量出现;风险管理、预测理论与技术、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管理科学思想与管理理论在国内有较强的应用背景,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当前,国内院校建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有两个显著特点:
(1)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和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都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及理论应用;
(2)重点综合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偏工程应用,更重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以此为发展重点方向;财经类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偏财经应用,更重视本学科方法在财经领域的应用研究。
二、目前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地位
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在国内、区内同学科中,本学科的优势集中体现在理论应用的领域及其应用的方法、研究领域和地域相结合、研究方向独具特色等方面。学科针对我区学科点在广西新兴、急需研究领域布局的缺失,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优势,将管理科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用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实施以产学研协同驱动、项目协同驱动、团队协同驱动、成果协同共享的研究模式开展交叉应用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其中商贸物流管理方向研究水平居全区前列。学科针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基地一中心”、西江经济带、资源富集区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已建成的中国物流学会全国首批“产学研基地”、自治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协同共建的20余家产学研基地;已经在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问题、西江经济带系统性融资问题、基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问题、深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投资与环境关系问题、综合运用“3S”集成技术(RS/GIS/GPS)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问题等领域取得了区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三、学科发展的契机
目前,制约广西发展的一大瓶颈是缺乏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掌握定量分析工具,又精通经济、管理理论,能够用定量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并解决经济管理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在一些新兴产业(如物流业与信息服务业等)中,区内只有少数高校设有硕士点,每年培养的人数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布置,结合我校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学特色,我校拟建设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置的5个研究方向(商贸物流管理、资源环境管理、财经智能信息处理、工程造价管理、区域发展理论优化与方法)充分考虑了广西的现状及未来的前进道路,考虑了广西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考虑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党委今后经济建设的切实举措。
四、学科今后的发展潜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是强调学科方向与广西经济社会建设实际的相结合。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所设置的4个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地域性,且都是广西建设与发展中急需的,能够填补广西目前在这些方向上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因此,无论是在学科本身的理论发展还是在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上,我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是强调学科融合和以管理科学方法论研究为导向的学科本质特征。由工商管理系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联合建设,有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作为支撑,在4个研究方向上都强调管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体现学科的本质特征。
三是在学科发展中,突出学科研究的本质特征,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产生一系列的学科新增长点,给我校相关管理学科领域提供新的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与新的管理平台,提供新的应用示范。
五、就业方向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2)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营销管理部门、物流管理部门、计算机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3)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率进入了前20名。工程管理的对象是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或者桥梁建设、船舶建设。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如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如,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投资与造价管理,如,编制招标、投标文件,评定投标书,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国际工程管理,如,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合同管理、投资与融资。
(4)工业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世强;齐二石;王雪青;;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概念及其体系研究[J];工业工程;2006年02期
[2]张顺堂;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研究热点与选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张玲玲;刘作仪;李若筠;房勇;杨涛;张超;杨晓光;汪寿阳;;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基于专家调查问卷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4]杨乃定;影响我国管理学科发展的环境障碍分析及对策[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
篇3
彭先玉(1963.10-),男,黑龙江哈尔滨。副教授,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孙家兴(1984.11-),籍贯:黑龙江,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教学质量反馈为主要研究根据,对以主要实现岗位实践技能、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践方法为研究内容,拟得出适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实践方法,为高职院校培养与实践生产相接轨的高素质学生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实践,岗位需求,就业
1.前言
市场经济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下,物流行业已从过去单一的运输、分配、仓储等功能发展到如今的信息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行业,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相比,物流行业的人才却寥寥无几,成为全国的紧缺人才之一。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教育机构,承载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高级实践技能型岗位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物流行业人才紧缺而每年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物流相关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及时的与岗位实践内容相接,顺利的走入社会实践成为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由于交通物流管理行业是人才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技能两个方面,实际中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求拥有一批具备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熟悉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率是每一个高校与教育机构最为重视的一个指标,在某一方面说明了该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也是新一届学生招生顺利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就业率仅仅是体现了学生毕业后工作签到的比率,但不能体现学生就业后的就业单位与就业质量与否,因此,在此对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相关调研,以寻找改善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2.1就业单位与领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以物流本学科专业方向为主,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占总体毕业生的一半以上,其他国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单位的就业人数不及民营企业的二分之一,最后剩下小部分的毕业生留在了事业单位或者其他非盈利组织机构。调查表明,在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学生主要留在了各类民营企业。
在毕业生就业单位与领域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工作领域与专业对口程度较高,高校较为良好的完成了学生的职业教学培养目的。
2.2工作时间与质量
毕业生的工作时间与质量代表了一种就业的综合满意度,包括了就业的薪资水平、单位与自身发展前景、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的时间等等,与专业对口程度不同,工作质量是对毕业就就业水平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调查。
工作时间的高低代表了就业单位的工作强度,经调查显示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毕业生工作时间都超过了40小时每周,而薪资水平的高低代表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受到了单位企业的认可,能够高效的转化为企业实际的生产力,反映了就业质量的其中一个方面,但调查表明大多数毕业生的月薪仅仅保留在2000到3000之间,工作时间的长度与工作薪资水平没有成正比,劳动强度较大。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代表了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前途与空间,大多数毕业生看中企业的发展前景却忽视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工作满意度通过工作强度与工作前景来说,大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质量偏低。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措施
目前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不相接的问题,而且其实践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专业岗位的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以及就业观念就落到了教学实践环节中来。
3.1教学实践环节存在问题
(1)通过对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后对在校教学环节质量的调查回访,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教学环节满意度较高,能够对在校生进行良好的专业基础的教学与理论方向的深化,但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毕业生都表示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在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管理方法与理念在实践检验中符合程度不高,甚至毫无用处,没有实际价值。
(2)通过对以就业毕业生的调研研究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基本能力素养包括职业技能与公司认可程度基本持有良好态度,但通过以上的数据调查表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较弱,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亦不是很强,导致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在学校所学技能仅仅能够应对岗位基本能力需求,保住一个饭碗而已,但对后续的发展与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乃至升职等都不容乐观。
3.2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针对教学实践环节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缺陷问题,高职院校应合理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机的调整,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带来教学课时的浪费。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的实践环节中,教师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运用当今行业真是有效的操作方法与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行认同并深入了解。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包括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的创新,高职院校宜让学生去到真正的物流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让企业里的师傅对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检测,综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
(2)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一般的情况,学校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在校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在校生综合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学环节多安排小组或团队任务,培养学生团队面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而综合的提高学生质量,并且要求老师坚决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严禁“放养式”的教学实践方式,努力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实践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决。
4.结论
综上所述,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虽然能够得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物流管理类工作,但就业的满意度与质量普遍偏低,带来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忽视意外,更应反思现今高职院校相关教学实践环节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反思。对就业情况问题的在校教学实践培养与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完善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与培养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改革,真正的让学生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作者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269
参考文献:
[1]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篇4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篇5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
摘要: 首先,文章用因果图找出Z公司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其次用层次分析法建立Z公司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接着,建立判断矩阵并赋值计算,以及对层次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确定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即权重大小,并结合因果图具体的显示了相关因素对Z公司生产能力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得出生产系统因素是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生产工艺,为Z公司提高其生产能力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 : 层次分析法(AHP);生产能力;因果图
中图分类号:TH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52-04
作者简介:周洋(1991-),男,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田凌峰(1989-),男,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陆轶(1989-),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
0 引言
根据Z公司市场部的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产品需求量仍保持高速增长,产能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客户下单后往往不能够按时交货,在市场需求高峰期尤为突出。因此,公司急需改变以往重销售轻生产的管理观念,重视生产能力与销售之间的匹配,在确保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能力优化。
关于因果图法和AHP法结合起来找出问题的主要因素的应用有很多。比如,周荣义,黎忠文,彭伟[1]用因果图法找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并转化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最后用AHP法定量计算得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是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高玲[2]用因果图法和AHP法分析影响景区安全事故的因素,找出了影响景区安全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景区安全事故的工作提供工作的重点方向。潘丽英[3]将因果图法和AHP法应用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得出影响课程改革风险的关键因素,并在体育课程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规避此关键因素。齐海燕,郑江波[4]用因果图法找出了影响物流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和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于物流质量的影响程度,对改进物流质量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肖忠良,薛露[5]用因果图和AHP法,程鸿群,汪程程[6]运用因果图和AHP法对火电项目从社会方面进行相关的社会评价。曾宪娟,王琦,杨晓鑫,吕亚彪[7]运用因果图和AHP灵活地用到建筑基础工程中,对原因错综而复杂,多因素作用导致的建筑基础工程质量低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找到影响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对提高基础工程质量具体指导作用。许海华[8]用因果图和AHP法对发生原因错综而复杂,多因素作用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郑照宁,武玉英,包涵龄[9]运用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进行诊断,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从而为企业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基础。李奎刚,张毕西,刘笑[10]用因果图法找出了影响物流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赋值并进行层次单、综合排序,得出相关因素的权重,找到物流企业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胡玉琴,王殿生,赵洪磊,刘金玉[11]用因果图和AHP法对影响石油静电事故的多层次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引起静电事故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得到6个主因素和25个子因素,通过因果图与层次分析方法的结合,以及定性地分析和定量的计算。找到影响石油静电事故的6个主因素中主要因素是人体静电、安全生产管理和生产操作工艺的操作错误和接地故障这三个因素。并把预防石油静电事故的重点放在25个子因素中的接地线损坏方面、喷溅式装卸油、化纤品与人体摩擦这三个子因素中。谈甄,储节旺,李丽娟[1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因果图与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于产业集群知识创新能力方面,通过因果图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建立判断矩阵以及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最后,找出了影响产业集群知识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提高产业集群知识创新能力提供改善的方向。
由于公司的生产能力是技术、管理、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复杂多变,如何正确客观地认识各种因素对公司生产能力的影响,是提高公司生产能力的基础,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结合公司实际背景,并用因果图找出Z公司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将这些因素层次化。接着,建立判断两两比较的矩阵并赋值与计算,以及对层次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确定相关因素的权重大小,并结合因果图具体显示了相关因素对Z公司生产能力影响程度的大小。此方法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能具体、明确地找出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而为公司提高其生产能力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1 基于因果图找出Z公司生产能力影响因素
笔者综合考虑Z公司生产能力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其他文献的分类标准,从5个主因素和13子因素来分析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因素。这5个主因素和13子因素及其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不足的因果图如图1所示。
2 层次分析法确定Z公司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都具有将有关影响因素按不同的属性,自上而下的分成若干个层次。因此,可将因果图找出的因素转化为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层次,能简单、清晰的描述哪些影响因素导致问题的发生。
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制造业中,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复杂。为便于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梳理总结,建立层次结构模型。Z公司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
2.2 建立判断矩阵赋值并计算及对层次进行单排序、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为了建立两两判断矩阵,确定权重指标,公司组织了专家及公司相关人员,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如下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B、B1-C、B2-C、B3-C、B4-C、B5-C。具体如表1所示。
总排序此权重的计算用从上而下的方法,并且需要对总排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表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接受的。判断矩阵A-B:λmax=5.270,一致性检验C.R.=0.060<0.1。C 层的一致性检验以及单层权重、综合权重如表2所示。
由表2得出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因果图,如图3所示。
2.3 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13个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因素中,C9生产系统因素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C2生产工艺。上面因果图说明,要想提高Z公司生产能力,首先要改善比如车间布局,工厂选址,生产系统的设计,生产排程等生产系统的改善,其次改善生产工艺,比如改善产品结构,产品的工艺方法等生产工艺的改善。
3 结论
公司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且难以定量化,使一些定量评价方法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结果。而结合因果图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论较准确。
①文章根据Z公司的自身特点并结合专家经验,应用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并通过AHP模型的求解,得出了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各因素的影响重要度,能基本反映影响Z公司当前生产能力的因素的实际情况。
②结果分析认为生产系统因素和生产工艺是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两大因素,对公司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值。
③由于Z公司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与产品多变性,本文只是选取了影响Z公司生产能力的几个主要因素,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针对具体公司的具体的特点,根据公司生产能力的实际情况,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周荣义,黎忠文,彭伟.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9:114-118.
[2]高玲.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在旅游景区安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J].闽江学院学报,2011,01:136-139.
[3]潘丽英.因果图和层次分析法在体育课程改革风险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1:82-86.
[4]齐海燕,郑江波.基于因果图及AHP的物流质量改善方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0:45-46,44.
[5]肖忠良,薛露.基于因果图和AHP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31:3-6,10.
[6]程鸿群,汪程程.基于层次因果分析法的火电项目社会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S1:322-325.
[7]曾宪娟,王琦,杨晓鑫,吕亚彪.层次重要度因果分析法在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11:96-98.
[8]许海华.因果分析图和AHP法在翻车事故成因分析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01:97-102.
[9]郑照宁,武玉英,包涵龄.用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进行企业诊断[J].中国软科学,2001,01:118-121.
[10]李奎刚,张毕西,刘笑.层次分析法和鱼骨图在物流企业问题诊断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7,11:212-214,224.
[11]胡玉琴,王殿生,赵洪磊,刘金玉.基于鱼骨图和层次分析法的石油静电事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01:133-137.
[12]谈甄,储节旺,李丽娟.基于鱼骨图和AHP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2,09:1361-1365.
[13]Park, J., Nam, G., Choi, J., 2011. Parameters in 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foruncertainty evaluation. Acc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 16, 325-326.
[14]邓雪,李家铭,曾浩健,陈俊羊,赵俊峰.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07:93-100.
篇6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及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参考书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学术学位)
学科门类 招生专业名称和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和代码 所在学院 初试考试科目 文学(05) 新闻传播学(050300) 01传播学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新闻传播实务
02出版学 03新闻学 传媒经济与管理(0503Z2) 01传媒产业经济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理论
④管理学基础
02传媒企业管理 03传媒数字资源管理 04文化产业管理 理学(07) 科学技术史(071200) 01印刷科技史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印刷概论
④科学技术概论
02印刷品保护修复 03印刷产业政策 工学(08) 机械工程(080200) 01印刷机械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机电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机械设计基础
02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03印刷装备创新设计与仿真技术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技术 物流工程(0802Z1) 01物流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 02物流系统安全与信息化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01信息与有机光电子材料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材料科学综合
02等离子体与材料制备 03环保包装材料与加工 04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 05先进油墨与流变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01信号检测与智能控制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信息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 03 嵌入式系统及与物联网技术 04数字内容安全与版权管理 05大数据处理与云出版 图像科学与工程(0810J1) 0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数字化印前图文处理
02集成化印刷生产与管理 03跨媒体颜色再现技术 04印刷标准与过程控制 管理学(12) 企业管理(120202) 01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02 市场营销 03人力资源管理 04信息资源管理 艺术学(13) 美术学(130400) 01中西绘画艺术研究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美术理论
④造型基础
02动漫艺术研究 03影像艺术研究 04美术史论研究 设计学 (130500) 01新媒体艺术研究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设计理论
④设计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一览表(专业学位)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研究方向名称 所在学院 备注 出版(055300) 01编辑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
④出版专业基础
02出版产业与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03数字出版 新闻出版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135108) 01新媒体艺术 设计艺术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艺术基础理论
④设计实践
02平面设计艺术 03绘画艺术 会计(125300) 01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 经济管理学院 ①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英语二
02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实务 03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实务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01 机器人与智能印刷系统 信息工程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数学二
④电子与通信工程综合基础
02 数字印刷技术与防伪印刷 03 可变信息与印品质量检测 04 移动应用与系统安全 05 大数据与云出版技术 新闻与传播(055200) 01数字出版与传播 新闻出版学院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篇7
[关键词]冷链物流专业 人才培养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及其在武汉的发展状况
1.冷链物流的概念。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2.武汉市冷链物流发展概况。随着武汉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民们对低温食品,如牛奶、速冻水饺、速冻水产甚至速冻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武汉作为全国性物流中转站,大量食物储存在汉,为保证食品质量、提高存储时间,亟需建立完整、高效的冷链体系。市场的需求使得武汉冷链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在武汉从事冷链产业的较大企业主要有:武汉市白沙洲冷链食品市场,该市场拥有20万吨超大规模的冷库,其中一期6万吨为低温库,用于储藏猪马牛羊、河鲜、冰鲜,二期为6万吨常温库,以及8万吨的低温库;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与武汉万吨冷储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
3.武汉冷链物流专门人才情况。由武汉市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看,武汉地区地理位置方便,九省通衢,冷库数量不断增加,低温储存能力不断增强,冷链物流在武汉的高速发展要求大量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能够输送到企业。然而武汉的各大高职院校大多是将制冷和物流分开设置,鲜有设置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或方向,更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这就造成了人才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二、冷链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1.冷链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专门的冷链物流人才应是通过学习,掌握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操作流程、相关标准、装备设施等,能根据不同食品、不同物流环节的需要,合理运用技术、管理等手段,从事冷藏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冷冻销售等相关管理、运营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冷链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面向流通领域从事冷藏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冷冻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满足本地区对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
2.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探讨。冷链物流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业。因此,在知识结构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应包含物流管理的知识、制冷技术的知识、食品科学等。在物流管理知识方面,需对基本的物流包装、装载、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等进行全面了解;在制冷技术方面,需要掌握制冷原理、制冷机组的选择、操作要求、常见故障的排除、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管理等;在食品科学方面,需要掌握食品的成分构成、腐败机理、冷冻保鲜措施、简单的食品检测技术等。
为使学生能深刻领悟及掌握上述知识、技能,需合理的选定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定应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任务(活动)中心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按下表设定:
冷链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应以制冷技术为基础,先在制冷技术的保障的基础上再才是冷冻、冷藏物品的流通,这符合事务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如果脱离制冷技术,冷冻物品连最基本的流通条件都达不到,则不可能有冷链物流。
3.冷链物流实践教学探讨。要使高职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应用能力,冷链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为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应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专业见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及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做到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实践到工程实践的渐进,使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接轨,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根据上述思想,冷链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按下表构成:
4.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冷链物流专业开设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制冷技术作基础,只有在制冷技术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建立和发展冷链物流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物流教育以来,截止2010年我国已有近50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专门针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教育仍十分少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制冷技术专业作支撑。而反之,将制冷技术做基础,辅以物流管理相关课程来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则有成功的可能。例如,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冷链物流方向)。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正是以此理念做指导,正积极的准备以省级重点专业-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为基础,来建立冷链物流专业方向,并希望使其能在武汉的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芬.武汉高职冷链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2期
[2]刘广海,谢如鹤,屈睿瑰.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第10期
篇8
【摘 要】城市配送是面向居民消费、工商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活动。本文介绍了当前城市配送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常见的四种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及其特点。最后结合昆山商贸流通需求实际,重点针对连锁超市、零售大卖场、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活动,建立“一个基本体系,三种配送模式”的昆山市城市配送模式,以利于开展共同配送,整体构建配送网络,集中统一运输调配,削减物流成本及运输压力。
【关键词】物流工程;道路运输;城市配送;商贸流通
1.引言
昆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业与商贸流通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配送的蓬勃兴起。从整个物流链来看,城市配送为面向居民消费、工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活动[1-2],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实现交换的关键。商贸物流发展滞后,商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会直接影响扩大消费和流通效率[3]。同时,因需求方对配送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城市运输压力的增大,城市配送日益成为商品供应链条中矛盾比较突出的环节,也是增加流通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4-5]。因此,大力推进城市配送工作,鼓励和推广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和组织方式,提升专业配送水平,完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是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保障城市经济运行、居民生活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目前,昆山城市配送尚未成立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体系条块分割、管理部门多而杂。为规范城市配送机制,科学规划配送设施布局,统筹利用城市配送资源,提高城市配送效率,降低城市配送成本,促进城市配送向社会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亟需开展昆山的城市配送体系研究。
2.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
2.1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现状城市配送市场门槛比较低,配送企业呈现“多、小、散、弱”的总体格局,市场信用体系尚未形成,城市配送主要由众多的私营企业承担,政府投入、监管力度较低,配送市场混乱,存在众多问题。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手段不足,对企业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信誉和服务得不到保障。配送企业不规范,企业之间存在不良甚至恶性竞争,严重扰乱配送市场的健康发展。
2.2缺乏有效组织,配送重复建设高、浪费严重
很多企业看到城市配送有利可图,纷纷投入这个领域,很多企业盲目延伸产业链条,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车队,各企业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较差,货源、运力得不到有效整合,车辆型号、标准不统一,造成设施与车辆利用程度低、整体配送效率低,运力资源浪费严重,配送成本偏高。
2.3配送交通对城市道路拥堵也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配送货运量的不断增大,自营配送的企业不断扩建自己的配送车队。一方面,造成整体车辆过渡投入,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影响道路通畅;另一方面,车辆信息、货源信息共享差,车辆利用率低。除此之外,在市区限制货运车辆运行的政策下,小型客车改为货车进行城市配送的做法屡见不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客车运载能力较低,进一步增大交通压力。
2.4城市配送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规划建设滞后
虽然目前城市配送的需求巨大,但是昆山尚未建设专门用于城市配送的公共配送中心。昆山市统一的城市配送平台及现代化信息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设完成,便捷高效的信息采集、信息共享系统尚未形成,配送效率较为低下。一些商业区和居住区缺乏配送的货运车辆能够利用的装卸车位、装卸作业设施等。
3.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分析
3.1以大型零售商或生产商为主导的共同配送
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众多中小原材料供应商或生产商,由于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无力承区域大型零售商或生产企业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频次的配送要求,只能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共同配送系统。大型零售商或生产商通过自身完善的配送中心和物流资源,对其上游供应商及各零售店铺的物流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与配送。
3.2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共同配送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一定区域内各类商贸或生产企业达成契约,利用其专业化的配送中心、配送车辆、调度系统等,为企业提供多品种、多需求的高效配送, 有利于推进商品配送向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满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6-7]。
3.3以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为基础的末端共同配送
主要指以社区或校园为区域范围,为快递或电子商务企业设立共同配送节点,统一协调配送货物[8]。随着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务的迅速增长,为减少客户收货次数、提高末端配送效率,2010年8月京东商城校园营业厅宣告建立,随后基于社区或校园“最后一千米”的便利店、社区物业自提点、高校自提点等陆续出现。
3.4以同一行业为基础的共同配送
主要指同行业企业间在合理经济范围的配送联盟,如药品、食品等。由于产品特点大致相同、规格基本相近、运输要求也一致,通过对货物规格、货运标准等方面规范后,可实现同类产品的共同配送[9]。多对多的共同配送实施,可以是行业内的横向组织的协同配送模式,也可采用共建配送中心、共购车辆的联盟式共同配送,还可共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配送。
在多种共同配送的模式中,以在同行业为基础的共同配送对配送资源的利用率、车辆的统筹及调配最为完善、集约化和社会化,城市配送体系最终应该形成以同行业为基础的共同配送为主,以电子商业、快递业务为基础的末端共同配送为辅的配送模式。
4.昆山市城市配送体系建立
4.1 建设重点概述
昆山市城市配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打造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配送运输能力。这需要打破现有以经营户自主配送为主的格局,鼓励自建配送体系或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整体构建配送网络,集中统一运输调配,削减物流成本及运输压力。其中连锁超市、大型零售集团和批发大市场这三类商业业态在昆山市商贸流通业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要重点对这三类商业业态开展共同配送,形成“一个基本体系,三种配送模式”的昆山市城市配送模式。
4.2 昆山市配送基本体系
加强对现有重点企业大型配送中心的调整和整合,不断强化配送中心的公共功能,推进建设集货配送中心,引导沿干线运输的城市商品分别向规划选取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集中,在配送中心完成理货、分拣、包装、打码、配载等库区作业,集中分运至城市末端公共配送站点,再分拔至最终用户,从而减少货物的物理流动距离,提高配送效率。以此降低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4.3 连锁超市的共同配送模式
连锁超市的共同配送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模式a和模式b。
模式a:以连锁超市现有的配送中心为基础,对与大润发超市经营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中小型经营体,如中小型商场、食品店、小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开展共同配送。该模式也同样适用于昆山五星电器等大型家电连锁企业。
模式b:对于具有自己配送体系的大型连锁企业,先自己承担本企业一部分的配送业务,剩余的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承担,再逐步过渡到将全部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的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
对于大型商贸企业的物流服务体系,政府应该鼓励他们从企业剥离出来,组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构成战略联盟,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带动中小型商贸企业物流市场的形成。
4.4零售大卖场的共同配送模式
可考虑将大型商贸企业原有的自有仓储改造成为配送中心,或由大型商贸集团选择一家合适的批发商共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管理,其它批发商或生产商向大型商贸集团的供货都先集中到该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完成各种物流作业后,再利用专业物流公司集中配送到大型商贸集团各店铺。
4.5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模式
昆山市的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市场建设由单一的数量型向规模型、效益型、管理型转变。但昆山市的大部分市场还主要采取各经营业主自主租赁仓库的方法,由于许多市场仓库现状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内经营I主的仓库需求量,许多业主在外租赁仓库,导致租赁仓库分散,不利于开展共同配送。昆山市大市场的共同配送模式宜采用统一市场仓库群,由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集中管理客户的仓库,以达到开展末端共同配送的目的。
5.小结
本文通过对城市配送的分析,明确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常见的四种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最后结合连锁超市、大型零售集团和批发大市场这三类商业业态在昆山市商贸流通业中占主要地位,重点针对这三类商业业态开展共同配送,建立“一个基本体系,三种配送模式”的昆山市城市配送模式。
下一步,应当推进城市配送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推进网上线下融合、扩大电子商务规模,培育电子商务与城市配送结合的应用示范企业;同时,选择一批城市配送示范企业,重点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梁晨. 中心城市配送系统的形成机理及其复杂性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2):70- 71.
[2] 罗建锋. 共同配送模式分析及实施研究[J] . 中国市场,2007,(9):6-7.
[3] 张春霞,宫磊,李蔚娅. 城市零售业的共同配送研究[J]. 商业现代化,2007,(12):96- 97.
[4] 郝书池,姜燕,城市公共配送系统形成机理研究[J] . 商业时代,2013(10):42-44.
[5] 李海建. 安徽省物流地域系统的“轴辐”模型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4.
[6] 王之泰.城市物流研究探要[J]. 物流技术, 1999, (1): 25- 27.
[7] 许. 城市物流基地规划与设计 [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 (3):38- 42.
[8] 李钺. 城市物流合理化若干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3.
[9] 阎明宇. 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4.
作者简介:
李小萍,女,1982年12月21日出生,浙江丽水人,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职称,交通运输研究方向,昆山市运输管理处就业。
篇9
关键词:大物流;基本原理;物流效率;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5501
1物流效率概念与基本原理
1.1概念
所谓物流效率即物流产出与资源投资之间的比值。物流效率所追求的目标是以较低的资源投资比例获得更快更好的物流产出,这种效率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产出利益的追求。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追求高产出、高效率,尤其是中国现在处在经济积累阶段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变革,其对于效率的追求是整个国家经济行业发展的典型特点,物流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力量,其效率的变化对整个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个时期,以较少的物流资源投入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无疑是当前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加强对物流效率的研究,其深层次就是探究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升物流效率的形式来激发经济的活力与动力。
1.2基本原理
关于物流效率的研究,需要在物流效率工程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来说,这种研究工作的过程和目的在于通过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考察计算出当前物流运行效率,并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徐寿波院士的大物流概念来看,这种效率的研究需要综合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角度来判断研究。基于此,其所涉及的效率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两大方面。
效率工程包括单项与综合两类物流工程,徐寿波院士在自己的理论中也对其进行了深入阐述与分析。所谓单项工程,是指某种物品的物流工程,以钢铁物流来说,其工程内容涉及到钢铁的运输、装卸、包装、加工、存储、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这些过程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并且具有典型的行业性质;而综合物流工程,则是在单项的基础上,涉及多行业多领域的物流,其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来说,重要程度和效率也不尽相同。对于二者的效率追求,要切合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与选择。
物流工程效率既包括一元结构系统也包括多元结构系统的效率。物流是构成经济活动血管,与各行业各领域发展密切相关,从长远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对多元结构系统效率的研究和追求是重中之重。针对经济产出和物流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是探索物流经济效率的关键。这种经济效率将经济上的产出与物流上的投入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考虑到环境方面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和效应,那么这个效率结构则是三元结构。三元结构下经济效率如果提升,说明三者发展关系是协调的,那么同理,在多元结构中也是如此。此次我们所研究的主要是经济产出和物流投入的二元结构。
2二元结构系统中物流效率评价
目前,有关于物流效率的研究专门研究成果还较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本文中所指的物流效率涵盖宏观与微观经历两个方面,以经济产出和物流投入二元结构为主体。在这种结构中,物流与经济的发展之间有三种较为典型的客观关系,分别是物流发展数量、增长速度、发展时间与经济发展数量、增长速度、发展时间之间的关系。对于效率的评价要从这三种关系出发,其中发展数量、增长速度是当前重点,发展时间需要长期研究和观察,为后续研究内容。评价时既要综合考虑多类评价指标也要细致制定单项评价指标,本次评价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
数量之间关系研究能够通过对比投入系数和经济效果得到结果。比如物流经济效果系数,其涉及到国民收入、物流产值、国内生产总值等多个指标,以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与核算能够真实反映出物流数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得到以上数据和二者关系之后,可用于考核物流效率,并应用这些关系对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结构进行调整,提升经济效益。
在增长速度关系探究中,速度比的计算由于相关经济发展指标的变化会出现多种情况,其各自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选择宏观性较强的计算方式和经济指标。以物流投入弹性系数来说,其不仅可以辅助物流投入之间的选择与判断,还能够有针对性反映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元结构考虑的话,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其中环境污染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因此,通过研究其之间的系数来合理控制增长速度,合理规划经济结构,能够在获得较为合理的收益的前提下减少负面影响,尤其是实际上为多元经济结构的实际经济体系。
在发展时间方面,涉及反映其关系的指标有先后之分,结合时间来看,主要以先行、同行和后行为主。因为经济建设和物流建设周期都较长,当前我国记状态下,物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明显存在差距,这就必须通过加快经济建设来解决供需矛盾,所以,物流建设必须先于经济建设,才能够确保满足需求,不损伤国民经济利益。
物流效率的评价与研究主要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的探究要结合各类影响因素,诸如数量、增长速度和发展时间等,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完善评价体系,真正将其转化为能够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王勇,杨文慧.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04).
[3]马红燕,张光明,盛永祥.评价物流企业绩效的效用理论方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6).
篇10
关键词 PHP;MySQL数据库;物流配送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012-02
随着我国各领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现代的物流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高效、快捷、便利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用以节省运营成本、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从而建立高效的数字化物流经济。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目标
在进行了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尽可能的满足客户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树立企业高效、便捷、可依赖的良好形象,确定了系统的设计应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操作简单、外观美好的用户界面。
2)能够实现订单添加、查询和打印。
3)能够实现物流信息跟踪查询。
4)能够对车源信息和客户信息进行管理。
5)能够实现对回单的处理。
6)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便于维护。
1.2 系统功能结构
结合设计目标中的内容,确定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
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了PHP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数据库方面采用了PHP的黄金搭档MySQL数据库,并且可以使用配备的phpMyAdmin图形化管理工具,操作灵活、方便,轻松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
在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中,使用了4张数据表,分别为:tb_admin(管理信息表),用来保存管理员基本信息;tb_car(车源信息表),用来保存物流配送公司的车辆信息;tb_order(订单信息表),用来保存订单相关信息。创建数据表时,均采用utf8编码方式,且充分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合理设置主键和数据类型等信息。
2 系统实现
2.1 物流信息查询模块功能实现
物流信息查询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对车辆使用信息的查询,为客户提供最为适合的货物配送线路。客户只需提供货物的出发地和目的地,管理员就可以从数据库中搜索到所有与该线路相关的车辆基本信息,包括车型、承载力、使用情况等,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车辆,确认之后完成发货单的填写。
3 结束语
基于PHP实现了一个物流配送的小型系统。使用了MySQL数据库,从最初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数据库设计到系统实施,充分体现了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实现了信息管理、跟踪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使物流公司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与同类物流系统相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学工.网络营销活动中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2(02):18-20.
[2]张仿彦.PH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邹天思,潘凯华.PHP网络编程标准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刘志强,周枫.基于3G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8):249-250,256.
[5]陈子侠,何洁斌.基于C/S结构的物流配送系统网上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2(06):74-76.
[6]叶火能.基于J2EE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可靠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0.
[7]徐虹,刘志强,罗杰.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06):103-106.